绘画教学活动设计范文
时间:2023-10-18 17:21: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绘画教学活动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课堂活动 词汇教学 文化导入
一、引言
教授一门语言必须教授其文化。在教授英语语言构成的四大要素之一的英语词汇时,渗入英语国家的文化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词汇最能反映文化信息。在词汇教学中,设置文化导入的课堂活动,不但有利于强化学习者中西文化差异的意识,而且能在枯燥的词汇学习中增加乐趣。教师在教授词汇时,可适时导入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词汇教学质量。
二、词汇教学中文化导入的课堂活动
词汇教学中的课堂活动可以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使词汇教学中的导入文化变得更清晰易懂。
(一)词汇追击
课堂活动词汇追击有助于学生扩充词汇,发展在词汇学习中结合文化的能力。此课堂活动不需要任何特别工具,但教师和学生必须带有英语词典和英汉双语学习词典,有条件的学生也可以借助手机上网查询相关资料。要组织词汇追击,此课堂活动可参考以下六个步骤:
步骤一: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选择一个有文化内涵的英语词汇,如英文单词“Cambridge”。
步骤二:学生查词典找出“Cambridge”这个单词的中文意思。
步骤三:教师和学生集思广益,寻找由“Cambridge”这个单词所联想到的词汇或信息,学生可用中文表达。例如:
剑桥大学,牛津大学
Cambridge 剑桥商务英语证书BEC
Cambridge 坎布里奇(美国马萨诸塞州城市)
文学学士,文学硕士,博士
教授,讲师
诗歌《再别康桥》
步骤四:教师把学生分成几组,要求学生追击和“Cambridge”有关联的词汇的英文意思和信息。
步骤五:学生反馈所查到的英文意思及信息。如:牛津大学“Oxford University”,剑桥大学“Cambridge University”;诗歌《再别康桥》标题的英文翻译是Saying Good-bye to Cambridge Again,以及作者是谁,完整诗篇的中英文,作者是以什么样的心情著出这首诗的,等等。
步骤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就所查出来的信息,以其中一个为主题,用英文写一段短评。
学生掌握了词汇追击这个课堂活动后,可以把通过电视、电影、收音机听到及看到的;在书本、报纸、海报甚至T恤衫上看到的有文化内涵的英语词汇在课堂上交流,做进一步的学习和交流(Tomalin & Stempleski,1998:42-43)。
(二)词汇意象
为了增强对一些普通词汇图片意象和英美文化之间联系的意识,学生可以带和某个词汇有关的一些杂志及报纸图片,或幻灯片到课堂上。比如可以带上英美国家一些主要食物的图片。例如:
步骤一:教师在黑板写上“breakfast”这个单词,然后跟学生说当英美国家人说到“breakfast”这个单词时,他们想到的食物是哪些图片。
步骤二:教师出示和“breakfast”相关的食物图片或幻灯片。如图片是“sausage”,教师可以说“this is sausage”。
步骤三:教师把图片上的食物词汇写在黑板上:
fried tomato fried egg sausage bacon oat baked beans mushroom toasted bread croissant black tea
步骤四:教师解释黑板上的食物词汇在英美国家所包含的文化信息。
步骤五:学生从黑板上选择其中一个感兴趣的食物词汇,课后搜寻和此食物词汇相符的图片。教师要提醒学生把课后所搜寻到的图片下堂课带来展示,并且就每一幅图片用英文说一句简洁的句子。
步骤六:下堂课学生介绍课后搜寻到的图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词汇意象课堂活动可以促使学生意识到学习文化词汇不能局限于词典,还可以通过图片的真实性直观文化词汇。诸如“home”或“flower”这类词汇都可以通过图片创造意象,使词汇教学中文化导入变得更轻松易懂。
(三)词汇十字故事
词汇十字故事课堂活动可以让学生循环使用文化词汇来编造故事,共有七个步骤。
步骤一:教师在黑板上写下课前准备好的十个文化词汇,也可以在课堂上直接征询学生的意见,给出十类文化词汇。如:
步骤二:教师要确保每个学生都懂词汇的意思。
步骤三: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为四到五人。告知学生要用黑板上的十个词编造一个故事,每个词只能用一次。准备时间为十分钟。
步骤四:准备好了的组选出学生代表讲出编造的故事。当故事里出现黑板上任何一个词汇时,此词汇就会被擦掉。
步骤五:这样依次轮流,直到每个组的代表都讲出编好的故事。
步骤六:当学生讲故事的时候,教师要确保学生在适当的文化语境里应用词汇。
时间允许的话,这个课堂活动可以扩展到让全班学生选出编得最好的故事;还可以让一个学生上讲台,在全班同学的帮助下修改这个故事。最后,全班同学写下这个最好的故事,记录词汇十字故事是怎么开展的,以及词汇是在什么样的语境下运用的。
(四)歌曲词汇
告诉学生要在课堂上放一首英文歌曲,要认真听歌曲所表达的心境、旋律、意思和相关文化。教师要选择有文化背景的歌曲。这个课堂活动较前面三个有点复杂,总共有四大部分,每一部分又有数个步骤。
第一大部分:
步骤一:教师播放歌曲。
步骤二:让学生挑选出表达这首歌曲心境的词汇。
步骤三:学生写下词汇,两人一组对比挑选出来的词汇。
步骤四:每一组都大声说出词汇并解释为什么要选择。
步骤五:教师再次播放歌曲,播放完之后,每一个学生都要用英语补充完整This song is about...这个句子。
第二大部分:
步骤一:要求学生逐字逐句听这首歌曲,然后大声读出听到的歌词。
步骤二:播放歌曲的第一句,停顿。
步骤三:在黑板上写出学生大声说出来的单词和短语,直到歌曲结束。
步骤四:解释黑板上学生不理解的单词和短语。
第三大部分:
步骤一:分组,三到四个学生为一组。
步骤二:以歌曲作为背景音乐,每个组的学生回顾在第一大部分第五个步骤补充完整的句子This song is about...,讨论整首歌的意思及歌手的观点等。
第四大部分:
步骤一:教师解释这首歌歌词可能表达的社会和文化价值。学生小组讨论这些价值观,其中该组的一位学生要用笔记下讨论的内容。
步骤二:再次播放歌曲,所有小组一起找出歌曲里表达的社会和文化价值。
步骤三:最后每组的发言人总结讨论的结果,并在班上发表。
作为这个活动的延伸,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这首歌的电子视频。以社会文化主题分类的Tim Murphey’s Music and song列出了很多当代的流行歌曲和音乐视频(Tomalin & Stempleski,1998:31-34)。
三、结语
这些课堂活动是为了让学生熟悉外语文化中通俗的词汇、图像及符号,帮助学生辨别和比较英美文化和自己文化中词汇、图像及符号的不同。以上列出的课堂活动是有限的,还有其他课堂活动可以给学生展示文化词汇的内涵,同时鼓励学生加强词汇学习。
参考文献:
[1]Wilkins,D.A.Vocabulary: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Edward Arnold Ltd.,1972.
[2]Wang Zhenya,Language and Culture[M].Beijing:Higher Education Press,2000.
[3]米涛,李瑛.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文化导入[J].教学改革,2008(6):191.
[4]张雷刚.论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5):84-84.
篇2
目前,有效教学己成为中外教育共同关注的话题和共同的教育追求。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有效教学的重要舞台,导入作为最基本的一个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环节,虽然它所占的时间不多,比重不大,但它的作用却不可低估。
大量资料表明,在导入环节这一领域里虽有很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但多数专家或学者的研究是针对于中小学教学或是学科教学的导入环节,对导入的功能、导入方法等进行的研究,侧重点在于给一线的中小学教师提出的教学指导,针对幼儿园教师的导入方面的理论性著作很少。对于幼儿园,尤其是幼儿园美术绘画教学的研究却罕有涉及。
笔者在幼儿园长期工作中,了解到很多幼儿园教师并没有把导入环节作为重要的内容去考虑,存在着导入方法单一,导入时长把握不准等问题,从而导致他们教学活动的质量不高。因而,合理恰当的导入对于提高幼儿园美术绘画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重要,它是一节好的绘画教学活动的“敲门砖”,导入环节得当与否对于教育活动的大局来说起着关键作用,不可等闲视之。
我们认为对幼儿园美术绘画教学活动导入环节进行深入研究应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研究可以丰富幼儿园教学活动导入环节的组织策略,拓展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研究领域。
本文试图就幼儿绘画教学导入环节的设计策略和意义作尝试性说明。旨在对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进一步深入研究,总结一些幼儿绘画教学活动导入环节的组织策略。使幼儿园教师更好地驾驭导入环节,帮助幼儿有效学习,促进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不同年龄段不同导入方式
教学导入方法多种多样,尤其对不同学科来说,使用的导入方法仍有不同。幼儿美术绘画教学活动的导入方式是各种各样的:开门见山直接导入,幼儿前次作品评价欣赏导入,创设环境情景导入,边玩边学游戏导入,歌曲、诗歌、故事导入等等各种各样的方式。而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可能每一种方式都用上,往往是选择一种或两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导入。幼儿园教师如何从这种类繁多的方法中挑选设计出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美术绘画教学的导入方法,这是当前幼儿园美术教师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幼儿绘画美术教学采用什么样的导入方式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我想,必须充分的了解幼儿美术绘画教学活动自身的特点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才能选择恰当的导入方式。美术活动中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作画时间,一开始的导入部分还不能花费太多时间,因此,导入方式就要精当、恰如其分。
三、不同内容不同导入方式
随着《指南》的深入学习和不断探讨,大家对幼儿园课程的认识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也导致幼儿园美术教学内容也更加丰富。画本、各种版本的教材以及园本教材。而在这些课程内容中,那些更贴近孩子,和孩子日常生活、知识经验息息相关的课程自然而然生成。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于观察;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观察法是培养幼儿观察力的一种方法,又是一切绘画活动的基础,它主要通过引导幼儿观察物体的颜色,形状,各部分的大小比例及与其他物体的关系,感知物体,观察的方法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训练幼儿一双敏感和不断发现的眼睛,使作品更贴近生活。导入方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选择恰当的导入方式,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四、幼儿美术绘画教学导入环节的作用意义
幼儿园绘画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提高绘画技巧,而且还能激发幼儿的创造灵感。导入活动作为绘画活动的起始环节,它的主要任务就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和热情,吸引幼儿,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为成功的有创意的绘画活动打下结实的基础。恰当的导入形式,更能使幼儿的想象插上放飞的翅膀,使幼儿的天性得到自然的体现。
篇3
在进行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时,教师要从幼儿的兴趣进行,使教学活动在幼儿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连贯的教学,让幼儿通过教师的引导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使科学启蒙教育顺利开展,并取得较好的教育成果。
一、注重科学启蒙教育的特点,创设高效的教学活动
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是引导幼儿对周围世界进行积极探索的活动,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注重科学启蒙教育的特点,设计出具有连贯性、综合性、开放性于一体的教育活动。在注重启蒙教育的科学性的同时,教师还要考虑教育活动的趣味性,充分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使教学活动在教师和幼儿的积极互动中进行,使科学启蒙教育获得实效。
1.注重启蒙教育的连贯性。在进行启蒙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在设计活动内容时,要考虑幼儿前一天参与的活动,在他们获得的认知基础上进行设计。通过连贯性的活动,幼儿能逐步理解活动内容,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例如,在让幼儿认识颜色时,教师可以一周设计一个主题,让幼儿通过连贯性的教学活动认识颜色,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使教学高效进行。
2.设计综合性的科学启蒙教育活动。在幼儿园开展启蒙教育时,教师要注重活动的综合性,使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全方面的方式,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修理机器”的活动,给幼儿创设一个修理厂的情境,让他们在参与活动中既能获得生活中的经验,提高交流能力,还能把学习融入到活动中,让他们掌握滑轮和斜面等知识。在趣味性和综合性于一体的启蒙教育活动中,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使教育活动高效进行。
3.设计开放性的科学启蒙教育活动。幼儿的兴趣不同,对事物的认知程度也不同。在设计科学启蒙教育活动时,教师要针对幼儿的具体特点设计多样化的活动,让幼儿从自己的能力出发进行参与,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例如,在组织幼儿进行剪纸活动时,教师给幼儿准备各种颜色的彩纸,让他们自己决定剪出的图案。在剪纸过程中,幼儿可以重复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不同的剪纸图案。由于幼儿的动手能力较差,教师可以协助幼儿完成剪纸活动。在开放性的教育活动中,能有效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他们进行大胆探索,积极互动,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在开展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根据幼儿的特点进行活动的设计,还要从幼儿的角度出发,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和他们进行交流,让幼儿把教师当成自己的大朋友,积极的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使启蒙教育活动在活跃的氛围中进行,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二、优化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
在幼儿园开展科学启蒙教育,教师需要从幼儿的兴趣和能力出发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使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让他们在活跃的氛围中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1.开展绘画活动,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幼儿都有浓厚的绘画兴趣,他们喜欢把自己想象的事物通过画笔描绘出来。在开展绘画活动时,教师在幼儿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对他们进行绘画知识的渗透,让他们掌握冷色、暖色等理论知识,并对他们的绘画进行指导,使他们掌握绘画技巧,不断提高绘画能力。
在绘画活动中,教师为了激发幼儿的绘画热情,可以采用多种绘画方式来进行。例如,让幼儿观看天空中的小鸟,让他们给不同的小鸟画出不同的家。幼儿在趣味性的绘画活动中能充分发挥想象和创造力,画出各种各样的小鸟的家,让他们在绘画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激发了他们的绘画热情。通过开展趣味的绘画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幼儿画出的内容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找到更好的和幼儿交流的方式,对他们进行引导和启发,使教学活动在教师和幼儿的有效互动中高效进行。
2..开展音乐启蒙教育,培养幼儿的想象力。音乐是通过倾听来感受和体会的一项活动。在幼儿教学中,结合音乐开展启蒙教育,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使他们通过倾听音乐掌握音乐节奏,体会音乐中蕴含的情感。
3.通过音乐教学,能有效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使他们从音乐的节奏、力度、音色等方面进行欣赏,使幼儿的音乐能力不断提高。
4.在开展音乐活动时,教师为了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可以组织多样化的音乐活动。例如,组织幼儿举办演唱会,让他们分别演唱自己喜欢的歌曲;让幼儿和家长共同制作打击乐器,并让幼儿用自制的乐器按照音乐的节拍进行打击。
通过多样化的音乐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学习热情,他们在活动中不仅掌握了基本的音乐乐理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音乐赏析能力,并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促进了记忆力的发展,实现了高效的科学启蒙教育活动。
3.开展问题教学,发展幼儿的思维活跃性。好奇心是幼儿的天性,在好奇性的引导下他们能主动进行探索和思考。在探索过程中,幼儿的思维活跃,他们能想出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法,有效促进了他们思维的发展。
4.在科学启蒙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有效运用幼儿的这一特点,设计有趣的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让他们通过积极思考找到问题的答案。例如,在让幼儿认识物体时,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布娃娃、汽车玩具、教具等物体,让他们探究物体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形状。
然后,让幼儿探究物体是怎么做成的?用什么材料做成的?从幼儿的经验出发开展活动,使幼儿的思维能逐步深入,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思维活跃性,得到很多奇思妙想的答案。在问题教学中,教师不要用唯一的答案来限制幼儿的思维,而是要鼓励他们进行大胆探索,积极思考,得出独具特色的答案,充分发挥幼儿思维的创造性。
4.结合自然资源进行教学,拓宽幼儿的视野。在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过程中,除了课堂教学时间,教师还可以充分运用大自然中的资源进行教学,让幼儿在观察自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例如,春天到了,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到公园中观察各种花的生长情况,在活动中向幼儿介绍各种花草树木的名称和习性。
还可以让幼儿把自己喜欢的植物带到学校,每天进行观察、除草、浇水;夏天到了,教师可以带来幼儿到课外捕捉各类昆虫,让幼儿在喂养昆虫的过程中进行观察,使他们了解昆虫的生长过程。秋天到了,教师可以组织幼儿收集各种各样的落叶,并通过自己的想象把收集到的叶子粘贴成一幅画;冬天到了,教师可以让幼儿认真观察冬天的情景,体会冬天的寒冷,在下雪时让幼儿堆雪人、打雪仗,同时向他们介绍水、雨、雪之间的转化,让幼儿掌握更多自然界的知识。
5.设计实验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通过开展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来完成实验操作。
例如,在让幼儿探索“磁铁能吸的东西”实验过程中,教师让给幼儿准备磁铁、钉子、纸片、塑料盒、剪刀等实验器材,让幼儿通过操作来探究磁铁能吸什么材质的物品。通过探索,幼儿能有效掌握磁铁能吸铁的道理。通过实验操作,幼儿在积极的探索中提高了动手能力,培养了他们认真观察、大胆探索的的能力,使幼儿的综合素质在实验活动中获得提高。
6.有效利用社区资源,培养幼儿热爱科技的兴趣。在开展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时,教师不仅要充分运用学校资源,还要根据教学内容有效运用社区资源,让幼儿通过亲身参与和观察,激发幼儿广泛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观市少年宫的科技馆,在那里,幼儿兴致勃勃地欣赏美丽的蝴蝶标本及地球、月亮、太阳、星星的运行演变;在天文台,幼儿不仅认识了土星、慧星,还了解了天文望远镜的神奇功用;在南航空馆,幼儿认识了战斗机、教练机、直升飞机等,还观看了航模表演,幼儿争先恐后地询问为什么飞机要有翅膀?为什么螺旋浆要转?为什么飞机不会掉下来?……,许多幼儿表示长大了要当一名飞行员,要当一名飞机设计师……。从而激发了幼儿发明创造,热爱科技活动的兴趣。通过充分的运用社区资源,给幼儿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空间,使他们接触到更多的知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通过教师在科学教育活动中的启发和引导,使幼儿充满兴趣的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他们能充分的利用课外时间,积极吸取各种知识,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
总之,在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进行教学设计,给幼儿创造更多探索的机会,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对周围世界的认知能力,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趣味性的科学启蒙教育,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探究欲望,主动进行探究和学习,使幼儿的独立性和主动性都获得发展,同时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实现素质教育下高效的科学启蒙教育。
篇4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学 情境 创意添画 研究
幼儿美术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智力水平的显著提升,促进学生审美品质的发展使学生获得审美素养的显著提升,对于完善幼儿性格,促进幼儿认知水平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幼儿的美术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是课堂教学形式依然以灌输教学为主,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强调孩子的依葫芦画瓢,只重视对幼儿绘画技能的培养,重视幼儿对引导学生对物品进行外部形态的描绘,以及对色彩的搭配空间上的安排,以“像与不像”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这样,孩子在绘画学习过程中严格按照教师的要求做,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创作潜能得到显著,更重要的是幼儿对这种教学不感兴趣,这样的绘画学习幼儿感到很难以接受,因此,改革教学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小班幼儿而言,在绘画教学借助情境进行的创意添画教学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绘画积极性的提高,促进幼儿个性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是很好的教学方式。
1 借助情境进行的创意添画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条件
小班幼儿刚从家庭走向新环境,其绘画发展水平正处于“涂鸦期”,有如下特点:一是生理发育不够完善,幼儿的手部肌肉力量不够、灵活性差,不能有力地完成精细动作;二是认知水平不够全面,此时,幼儿不能像大孩子那样,正确处理画的整体和局部、形象和色彩以及画的构思和表达等比较复杂的关系;三是学习兴趣不够稳定,小班幼儿对绘画活动有其天生的爱好,常常感到新奇有兴致,但由于他们的注意力不能持久,经不起挫折,在屡次碰到困难后容易失去对绘画的信心和兴趣,具体表现为:有的幼儿不敢大胆下笔、有的幼儿一拿到笔就习惯性地说“我不会”、有的幼儿依赖老师手把手地教不愿独立作画等等。对此,我们只有正视孩子的年龄特点,遵循孩子的绘画规律,把孩子的绘画过程看做是游戏过程,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借助情境进行的创意添画教学活动就是一种游戏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可以积极地参与进来,获得较快的发展。比如在训练画线条的有自行车、篱笆、小草等;训练画圆形的有糖葫芦、泡泡等;训练画螺旋线的有羊毛、棒棒糖等。在这些添画活动中,我们会发现有趣的情境添画使绘画变出一种游戏,而且半成品的添画内容,降低了幼儿的绘画难度,大大提高了幼儿参与绘画的热情与兴趣。
2 如何借助情境有效开展创意添画教学活动
2.1 教师不断不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
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观念,才能获得教学的成功。教师要认真学习《纲要》精神,了解《纲要》所提出的“要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思想内涵,并在教学中贯彻这种精神,在幼儿美术教育实施中,不仅仅应重视幼儿技能技巧的学习,而是更应重视幼儿个性方面的发展。同时,教师还要通过上网查阅、自学、组织学习、相互推荐文章等多种形式来进一步学习,以形成自己的观念,这样才能有效实施借助情境开展创意添画教学活动。
2.2 精心寻找、确定教学内容
情境化绘画是借助各种情境,启发幼儿将生活中获取的感性经验融进自己的绘画想象,加深幼儿对主题的认识和感受,使幼儿能够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活动中的情境不是靠想象的,应是幼儿所熟悉、所经历、所目睹的人、事、物和环境,它必须是幼儿的生活与学习情境。特别是小班的孩子,如果没有亲眼所见,亲手所摸,亲身体验中积累的感性经验,就不可能在绘画活动中自如的表现。因此,教师精心寻找,确定既符合幼儿身心特点,又能促进幼儿能力发展的教学内容是很重要的。比如,训练直线的有小树,电线杆等,训练画圆形的有自行车轮胎,泡泡,娃娃脸等,这样的教学内容贴近孩子生活,这种半成品的创意添画内容对孩子而言就像是做游戏,他们的性质很高,而且难度不大,孩子在快乐的游戏中不断体验创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快乐,孩子的绘画技能和情感体验得到了同步发展。
2.3 积极研讨,落实教学实践
篇5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教育;实践与思考
一、美术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美术教材的内容没有及时更新
在学前教育中,美术教育占非常大的比重。但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教材内容不符合幼儿的接受能力;幼儿园安排给幼儿的美术课时间也比较少;幼涸懊挥凶愎坏挠锥教师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幼儿对美术学习失去兴趣。
2.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足
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能否顺利地将教学活动进行下去,其专业知识和技能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但是,笔者调查发现,很多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大都出自美术专业,没有系统学习过学前教育的相关知识,导致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入幼儿园后,所学的美术知识不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无法顺利开展美术教学活动。
3.美术教学的方法太过单调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将直接影响教学结果。但目前许多幼儿教师喜欢用让幼儿模仿自己画画的方法,这种方法枯燥无趣,很难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美术知识正多元化发展,教师却仍然依据陈旧的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导致幼儿的思维被束缚。
4.“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在开展和落实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工作时,美术课程的设置也很重要。美术教师应以培育学生的幼儿美术教学能力为基础,对美术课程进行精心而科学的设计。但不少院校和教师在设计美术教学课程和绘画训练实践方面存在问题,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重理论、轻实践。对该专业的学生来说,美术教学的实践训练远比接受理论教育重要得多。
二、针对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的相关对策
1.美术教育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的学生,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心理特点。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不仅是为了教给幼儿简单的美术知识,让幼儿理解各种绘画技巧和方法,还要提高幼儿的绘画水平,培养幼儿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2.对学前美术教育的课程进行改革
学校在给学前教育的学生安排美术课程时,应考虑到所学课程需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幼儿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其教学方案要适合幼儿;在教学过程中,对幼儿的绘画技巧不能要求太高,要先教给幼儿美术知识,再让幼儿用绘画等美术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美术的乐趣。教师要对美术课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规划,让幼儿学习系统化的美术知识,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
3.不断创新,丰富教学方法
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幼儿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做到以人为本,不仅要重视幼儿的全面发展,还要挖掘幼儿的个性特点,注重幼儿的个性化发展,使每个幼儿都能成为独特的个体。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能更好地学习,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提高幼儿兴趣,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
4.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活动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息息相关,因此,幼儿园的美术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不断吸收其他方面的知识,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幼儿天性好奇,会提出许多奇怪的问题,并希望得到教师的解答,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若教师不具备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就无法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教师在评价一节课的时候,应更看中幼儿的表现能力,要想提高美术课的质量,就要为幼儿提供更多表现的机会。因此,美术教学时,应将幼儿看作课堂的主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提高兴趣,充分挖掘幼儿的潜力。
总之,学前教育专业中的美术教学,是以培养优秀幼儿教师为目标,为了更好地满足幼儿教育的实际要求,成为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课程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曹斌.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探索[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4).
[2]杨旭.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3).
篇6
关键词: 风景写生 教学设计 教学策略
一、普通高中阶段美术风景写生课程安排的可行性与意义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提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性质在于“能够提高学生对自然物、人造物形态美的认识,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内容、材料、形式、风格的多样性的认识,使学生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关系”①。简而言之,高中美术课程是体验性质的课程,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主体能力的成长,认为“体验是在对事物的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事物产生情感并生成意义的活动”②。学生从体验中获得独立的绘画表达能力并完善整体思维能力,特别是审美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而这样的内容最直接地表现在风景写生课环节。风景写生课能够引领高中生亲身感受自然的各种材质、形态和风格,思考美与自然之间的意义关系,用画笔自主表达出对自然的情感和理解。从这个角度而言,高中美术课程的性质决定了风景写生课的意义,而风景写生课的开展保证了高中美术课程体验性的现实可能及程度。
高中生的身心发展逐渐趋于成熟为美术风景写生的开展提供了基本条件。高中生经历着从少年到青年的转变过程,较少年期观察能力更强,思考问题更全面,好奇心、求知欲望较青年期更强烈,认知思维框架是开放的,因而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发展可塑性很大,“能不断提出新的假设、理论,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评性明显增强”③。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内容分为5个系列、9个模块④,风景写生课程属于“绘画・雕塑”系列的绘画模块,它是对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造型・表现”系列的提高和拓展,能帮助学生认识造型活动的基本规律和过程,提高表现生活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能力⑤。由此可以看出,高中生身心发展的素质能力已经超越仅能临摹绘画的水平,完全可以放手引导他参与自主创作绘画活动,高中生拥有个性的审美倾向,具备一定的色彩、构图认知,将自己的创意独立运用到绘画过程中,为高中生参与美术风景写生提供基本的主观条件。美术风景写生课程不仅能够给高中生以强烈的视觉体验,而且能够促进其思考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强化高中生的绘画审美认知,提高他们的动手创造能力,进而陶冶高中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其生活品质。
对具体的风景写生课程,它的安排是对传统美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升华,有益地弥补了传统美术教学中有限的单向传输,使得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在风景写生课程中,自主探究模式美术教学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师主要起到引导和辅助学生创作的作用,提前“对学习目标内容进行分析讲解,并进行必要的示范”⑥。引导学生主动观察自然事物形成其独特的个人视觉语言表达,以此培养学生对自然事物的个人情感,促其产生对事物的意义建构进行艺术创作,在创作中形成一定的“造型能力和对材料技法的控制能力”⑦,并引导学生对其作品形成客观合理的自我评价。由此可以看出,风景写生课程的安排是在自然环境中对美术课堂教学的有益实践,是对美术课堂死知识的活化过程,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能够增强美术教学的吸引力,丰富美术教学手段,增强美术教学效果。
二、普通高中阶段美术风景写生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安排
在绘画类课程中,美术风景写生教学活动的最大特点在于其特殊的教学环境,是让学生亲临自然环境,形成对日月山河、树木花草、建筑楼阁等自然风光的情感体验,并运用一定的绘画工具将独特的个人感受融入绘画创作中去的过程。在教学组织上,如果是校外写生,要求向学校申请通过,安排好教学周期(一周为宜),提前安排好写生地点和食宿,然后形成教学组与生活安全管理组,做好教学人力资源的合理安排。
特殊的教学环境和学习内容标准的要求为具体的普通高中阶段美术风景写生教学活动限定了相关的教学目标,“提供了一个具有参考价值的教学程序:欣赏――学习――创作――评价”⑧。从整体组织运行过程而言,美术风景写生教学活动分为前期欣赏学习准备、中期创作和后期评价三个阶段。下面以常州五中的风景写生教学活动为例看普通高中阶段美术风景写生教学的组织与安排。常州市处在环太湖风光带与沿江风光带的交汇处,历史人文资源丰富,适合风景写生的如天宁风景区、淹城风景区、天目湖风景区及常州市红梅公园、东坡公园等各大公园,这些地貌风光具有显著的人文特色,考虑到高中生的年龄特征和组织安排的可控性,可以根据不同季节的风貌变化选择各公园写生、天宁寺塔写生和春秋淹城遗址公园写生。下面主要以红梅公园写生为教学案例探讨美术风景写生的教学安排与设计。
(一)欣赏学习的教学准备阶段
1.分析教材,了解教学目标,确立以秋季红梅公园自然风光为写生主题。
2.教师课前拍摄红梅公园风景图片以备展示。
3.课程导入:通过欣赏一系列公园图片,提问学生引导其对画面上的塔楼、亭阁、树木、天空、水面大小远近、秋季色彩明暗冷暖及构图结构进行比较认知,巩固、加深对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理解。
4.写生步骤的演示:以风景图片槔,以范画的形式进行步骤分解。如:观察――取景――构图――绘画创作――修改调整――收拾完成。
(二)学生独立探索的写生创作阶段
1.取景构图实地风景写生。选择红梅公园某处先集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取景,了解建筑物的透视变化,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分散开进行实地风景写生。
2.让学生了解风景写生创作遵循的原则。通过写生引导学生全面接触风景画中的各类问题,如题材、选景、构图、色彩、技巧、意境等。其基本任务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对红梅公园中建筑风格的观察力,提高选材取景及构图的能力。
(2)了解形成塔楼、树木等远近空间感的各种因素:透视、明暗层次对比、形体复杂的塔楼与单纯的水面对比等等;掌握表现空间的方法与技能。
(3)理解自然景色由于环境、季节、气候、时间等条件的不同,而产生丰富连带关系,并掌握其表现的规律与技法,表现出景物的意境和情调。
(4)锻炼风景画笔法,塑造各种不同景物的形体和质感的能力。
3.学生写生创作形成作品,画幅不必太大,工具不受限制。教师观察巡视辅导并进行摄影摄像,及时指出学生问题给出解决方法。
(三)写生训练的技术步骤要点
1.把握透视的基本规律。
2.掌握观察方法。要注意以下要点:整体观察、概括处理、理性分析。
3.关注色彩表现冷暖变化、强弱变化的规律,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表现。
(四)教学评价阶段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评价原则,以质性评价为主。
1.整理录像,研究作品形成过程中的问题
2.开展小组总结座谈会,形成一定的书面经验报告。
3.对作品进行归类整理,开展写生主题作品展。
三、普通高中阶段美术风景写生课程的教学策略
(一)为学生架起“支架”
风景写生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包括教师、学生。如前所述,风景写生乃是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组织模式,但高中生身心发展的半成熟性又限制了这种主体性发展的自由,教师要在教学活动的各个阶段发挥重要的引导辅佐作用。教师要花费尤为繁多的精力去探索学生、写生对象、工具方法等众多基本规律情况,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安排。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依据,我们发现,在这个写生教学适合“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这意味着,在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教学基调面前,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情况和宏观把握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和任务与学生个体状况的匹配,预设具体阶段需要的“支架”内容帮助学生搭建,“学习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最后撤去‘支架’,使学生不需要帮助就可以独自熟练地完成任务”⑨。
在欣赏、学习准备阶段,教师首先应设置一定的“问题支架”,如安排学生课前分组拍摄风景图片、搜集相关名家风景作品,以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探索相似的绘画规律,引导学生说出基本的透视、构图及色彩规律。其次,教师设置“场景支架”,写生地点的范围不宜规定过死,最好提供多种选择可能,这要求教师要事前踩点,选取的写生区域最好天然具备绘画的难度梯度,以此为支架作为学生创作的自主选择。第三,教师设置“范画支架”,以一张风景摄影作品为原型进行绘制,分解绘画的步骤,详细讲解每一步骤涉及造型、光影、色彩的知识点和注意事项,同时也要求学生选取一幅作品进行临摹训练,引导学生重复观察自然事物间的关系,了解并控制绘画工具与材料的特性,形成直接的绘画语言特色,以此为学生在具体写生过程中将要处理的绘画问题提供预热的支架。
(二)教与学的互动观察
风景写生教学活动的中期阶段,学生在开放的写生情境中,自主观察场景,选取角度独立探索地进行绘画创作。学生的独立探索离不开观察活动的铺垫,这是学生美术素养与绘画能力的基础,观察风景的生成肌理、光影时间的变化、自然物间的空间构成等,学会对画面整体、联系地把握而孤立成像,能够抓住风景对象的亮点重点凝练刻画而不是对眼前事物的面面俱到,在这个观察的基础上形成对风景对象的总体情感体验,融入绘画中进行再现创作,使得静态的风景画面呈现出画者赋予的独特生机。具体的观察方法如朦胧观察法即半闭双眼,让视线中景物边缘模糊、色彩压缩成块,明暗层次及色彩冷暖分布化零为整;分层观察法即以前景、中景、远景三个层次把颜色放在周围的环境中去比较观察;冷暖比较法即观察景物之间的颜色冷暖变化,通过比较辨别丰富的色彩差异⑩。
教师在这个阶段应以巡视观察为主,教师观察的对象是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观察不同学生的绘画行动如选角度摆位置、线描构图、体面色调层次处理与调整,剖析学生的行为动机和心理倾向,及时指出问题关键并给出相应的建议,鼓励学生运用具备个性特征的绘画语言,形成自己的创作取向。
(三)基于同伴效应的合作探究学习
写生创作阶段教学的组织形式应注意个体与群体的结合,构建合作学习的组织模式。这表现为学生以分组形式参与到写生活动中,组员之间可以在全过程中进行及时沟通、讨论,互相学习借鉴绘画技法,共享创作问题及其解决的经验,这种同伴效应比教师的直接介入指导效果更佳。
(四)多主w、求发展的教学评价
风景写生教学活动的后期阶段主要以评价为内容,是对风景写生教学活动的过程及效果的衡量与反馈,在评价的过程中主体获得二次教育。从评价主体看,根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美术课程教学评价提倡多主体评价,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和家长评价等方式,特别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11}。学生根据自己的写生作品,回顾写生活动过程,检查自己的观察视角、构图方法、色彩处理及在写生过程产生的感悟,与教学目标标准、同伴作业、教师范画及名家作品进行对比思考,形成口头或书面的表达内容,这种自我评价让学生获得进一步的自我教育,加深写生学习的经验总结效果。
从评价内容看,注重表现性评价和质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就是运用观察记录、录像摄影等方式收集学生学习表现的信息,对学生参与美术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质性评价表现为成长记录评定,包括“过程性成长记录”和“成就性成长记录”{12}。这两种评价都是对风景写生教学的全过程性发展的归纳与总结,消解结果评价的武断性,促进学生通过对比记录前后的差异判断自己进步的机会,从而保护学生的发展性潜能与要求,更趋于客观化。与此相应,在写生教学的评价方式不再仅仅以分数或等级方式,而综合地运用评语、等级与评语结合、座谈、作品展览为形式{13}。由此增强学生美术学习的自信心,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
写生教学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的性质与倾向决定了其教学评价体系的侧重点,即对过程性和发展性价值的鼓励和肯定,使得教学评价不再是教学环节的结束,而是下一个教学过程的起点,在总结前一个过程的基础上形成了写生教学发展的新目标要求。
注释:
①⑤{11}{12}{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9,16,17,15.
②陈佑清.体验及其生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2):11.
③刘在花.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0,(11):36.
④⑧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94,194.
⑥⑦薛莉.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4):39,39.
⑨冯玮.“最近发展区”与“支架式教学”――论基础美术教学过程最优化[J].美术教育研究,2016,(2):106.
⑩杨海峰.高中生外出风景写生的有效教学探索和实践[J].美术大观,2012,(9):170.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陈佑清.体验及其生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2).
[4]刘在花.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0,(11).
[5]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篇7
一、课程设置的依据
整体观察、对比研究不同学段的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情况,我发现:
在低学段,孩子们更喜欢自由的涂涂画画,画得非常生动,画面富有想象力,但是到了中高学段,他们的绘画作品,特别是创作画,常常无从下手。从而逐渐失去了创作的信心,对美术活动的兴趣逐渐减弱。 随着年龄的增长,视野的开阔,中高学段的孩子更希望能尝试不同的美术表现方式,尝试不同的绘画工具。对博大精深的美术世界充满好奇,探究的欲望非常强烈。
我要求我的美术教学活动设计要用我的智慧保护好孩子们的创作天性,保护好孩子们爱画画的天性,还要用我的智慧带领孩子们走进美术世界,用我的智慧使孩子们成为热爱生活,爱美、懂美、会美的人。
二、课程的设置
以上问题的出现和学生的年龄身心发展特点是有关系的。
有想法的涂涂画画是小孩子的天性,这种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但它是短暂的,如果我们没有加以保护、鼓励和引导,它就会慢慢减弱。
教学方法的单一,教学活动流于形式、教学设计一成不变已远远不能满足中高学段孩子们的兴趣,绘画工具的单一、材料的重复、使用方法的机械,在很大的程度上也抑制了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同时,我们做任何事情,有鼓励就会有兴趣,有自信就会有动力。孩子们也一样,他们也希望学以致用,希望自己的作品以艺术品的形式展现给大家。
所以,在了解了学生的情况后,我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研读教材以及相关的理论书籍,从中找到课程设置的理论依据和科学的指导,同时学习、观看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和优秀的教师交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特点,结合本校实际,优选出适合孩子的美术教学活动。
三、总结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收获了成功,学生们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高效地、合理地接受着美育教育,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有增无减,我很高兴。尤其是孩子们对美术活动的喜爱之情,对美术活动的期盼之情,让我感到无比的自豪与欣慰,感受到了做为一名美术教师的幸福。
在低学段的教学活动中,有时我以故事姐姐的身份,讲故事,唱歌,跳舞,还借助多媒体的播放,引导他们画出脑海中的梦幻世界。有时我与他们聊天,聊生活经历,聊生活感受,聊父母、朋友等等,引导他们边画边写,画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有时我又像伙伴,和他们一起观察大自然,一起玩彩纸,玩橡皮泥。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动手表现力。
在中学段的教学活动中,我利用多媒体,带领他们上天入地感受神奇的世界,带领他们走进博大精深的美术殿堂,课堂内外我和他们一起感受,一起交流,一起绘画。我们一起完成水粉画,一起完成衍纸画,技法的难题在我们的互助合作中被解决。我以一名学生的身份,由孩子们带领我去探索衍纸画的奥妙,他们给了我很多惊喜。
在高学段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是朋友,是那种在美术的世界里一起遨游的朋友,写生、陶泥、国画,玩得不亦乐乎,我们一起创作美术长卷,体验成功,找到自信。
教学中我始终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探索新型的美术教学形式,在主动了解学生、帮助学生的层面上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带领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关注全体学生,让学生自己做主,举办画展,给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找到自信,激发兴趣。
篇8
【关键词】线描画小学低年级兴趣培养策略研究
前言:
线描画是绘画教学的基础,也是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视觉语言表现能力。线描画教学从视觉角度对学生的视觉反应以及美术创新能力进行培养,能够对学生的美术审美素质以及基础绘画技能起到有效的训练效果。而面对缺乏一定学习专注力以及美术j基础素质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必须以兴趣为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促使学生产生绘画兴趣从而实现绘画水平的提升。
一、改革绘画教学内容,丰富绘画素材从而激发学生线描画学习兴趣
在过去的线描画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的教学素材通常与低年级学生的实际生活不存在比较密切的联系,学生不能从相对静止的教学素材中获取到足够的绘画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的线描画学习始终在较为压抑的状态下被动进行。因此,只有通过改革绘画教学内容,在教学素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构筑相互性的桥梁才能够促使线描画教学生活化。
1.联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线描画教学从静止转向动态。
小学线描画教学是促使学生通过大量的素材观察获取一定的绘画基础累积,并利用累积的绘画灵感进行创作思考,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教学引导下对“线”有清晰的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学生的穿戴衣服、饰品等对“线”进行描述,例如“我们的衣服是用线缝的,尼龙线能够用来编制成网去捕捉蜻蜓,老师的毛线帽是用毛线编织的”类似的比喻与描述能够让低年级的学生对“线”的形状有较为直接的认识。
2.关注自然动态,将线描画教学从课堂转移到课外。
大自然中的“线”也可以作为线描画教学中最直接的教学素材,把学生带入自然环境中去并鼓励他们自己去观察与发现自然中存在的“线”:蚂蚁的搬家轨迹是一条弯弯曲曲的线,河岸旁的柳丝是飘摇在风中的线。通过大自然的素材展示可以让学生对“线”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能更加体会到线描画中“线”的美好。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尚且处于形象思维快速发展成型的阶段,能够对具有形象化的概念知识较好的掌握,在线描画教学初期让学生大量的观察动态性的“线”形象有利于他们的绘画创作的灵感累积与萌发。
二、打破常规教学发展规律,让学生感受线描画的自由之美从而增加学习兴趣
线描画是一种美术艺术语言,在形式上本身具有一定的自由性以及独立性。在线描画教学过程中应充分给予低年级的学生足够的自由绘画空间,让学生能够突破传统的学习步骤从而开发自我学习新天地,让学生能够在相对自由的创作过程中感受到线描画的魅力。
1.采取较为灵活的教学课堂设计,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下让学生自主完成线描画学习
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线描画教学虽然没有较高的绘画技能要求,但为了保障教学任务的完成许多老师在教学活动设计中通常对学生的绘画时间、绘画题材等进行规范与限制,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的创作性受到迫害。根据相关研究结果表现,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于绘画中的线条、画面构造、创作色彩等美术元素都有与生俱来的感性天赋,能够根据自我的感知从多种美术艺术中感受到其思想内涵,也具有天生的创作、绘画灵感。所以,在较为自由的线描画教学环境中学生能够将自我的创作天赋发挥得更加完整,线描画教育的教学目的也能够最终实现。
2.从多个角度对学生的线描画学习进行评价,增加学生学习自信与乐趣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育活动中,大部分老师的教学设计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在课堂中模仿老师的绘画范例,最后根据学生的绘画效果进行评价。这种教学方式完全忽略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存在,单一地通过教师一方的评价完全遮盖了学生的绘画体验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学习差异性,必须改变当前的评价方式为学生的绘画学习增添更多自信与乐趣。
1)开展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绘画评价
在线描画教学课堂中教师将某个绘画任务布置之后搜集学生的绘画作品在班级中展示,老师带头对某个绘画作品进行评价,并让多个学生指出作品的优点以及缺点,为学生与学生之间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以及绘画体验的分享。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小组内开展绘画讨论,在小组与小组之间开展绘画比赛活动等。在线描画教学课堂中采用合作学习方式能够让平时少言内向的学生获得较多的活动与交流机会,对于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性格有很好的塑造作用,同时也能够将此类学生的学习专注力进行有效的提升从而实现线描画教学的有效性与科学性。
三、丰富教学方式,利用多种教学工具表现线描画魅力从而吸引学生关注兴趣
由于小学阶段线描画教学涉及的教学内容较少,教师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活动中很少有专门的绘画工具以及绘画材料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表现也比较平淡,不足以对学生产生足够的学科魅力从而投入到线描画学习中来。因此,如果能够改革当前的教学方式以及丰富教学工具及其利用都会将线描画教学推入新的层次,让美术魅力表现更加充分。
1.增加绘画工具以及绘画材料在线描画教学中的利用
勾线笔是线描画创作中最为常用的专业工具,在画纸类型上大多选择颜色较为单一的白色画纸,根据著名心理研究学者长期的幼儿心理研究结果表明,绘画教学中色彩的选择能够对幼儿的学习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单一的色彩严重阻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线描画教学应赋予孩子更多的绘画工具以及绘画材料的选择空间。例如,圆珠笔、小木棍、粉笔等都应作为线描画教学的工具来吸引孩子们的绘画兴趣;同时,绘画纸张的选择也可以放宽学生的自主性,无论是扇子,笔记本还是报纸都可以作为绘画材料在课堂上向学生示范,从而勾起学生对线描画的学习热情以及学习欲望。
2.丰富教学活动形式,开展综合性教学增加线描画学科魅力
将线描画教学从单一的绘画教学拓展到多个领域的综合型教学,比如,通过播放动物的鸣叫声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动物画面,鼓励学生模仿动物的行走、飞行姿态,之后再引导学生将动物形象通过画笔与画纸进行创作。此外,还可以将教学课堂拓展到课外,开展课外型线描画教学形式,把学生带到动物园等自然环境中去感受自然生物的多样性,引导学生去观察不同生物之间在形象以及动作姿态上的表现差异,为学生的线描画创伤思维添加素材灵感,激发学生们的线描画体验兴趣。
结语:
学习兴趣是实现学习效率的保证,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兴趣发展与形成阶段,也能够根据个人兴趣充分发挥学习能动性,因此在小学低年级线描画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的美术兴趣激发与培养。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重大的影响,必须从教学内容、教师方式以及教学规范等方面地低年级的线描画教学课堂进行新的改革才能够真正将线描画教学目的实现,也只有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有效的手段予以激发与培养才能够进行正确的美术教学。
参考文献:
[1]吴卫,魏春雨.线描艺术追溯――从中国传统线描艺术互动建筑钢笔设计草图之表现[J].华中建筑,2005,02:150-153.
[2]洪玉玲.刮、刮、刮,刮出兴趣,刮出精彩――儿童美术刮画教学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0,S1:545-546.
篇9
关键词:幼儿;绘画;教育建议
绘画承载着幼儿对生活的看法,在绘画中幼儿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世界。通过绘画能够反映出幼儿的心智发展状况,可以检测出幼儿的心理成熟程度。然而在幼儿园绘画教育活动中,幼儿绘画的天性能否可以得到尊重而自然的展现,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否得到自由的发挥,幼儿能否获得主动、自由地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受到教师对幼儿绘画教学活动中评价与指导的影响,因此教师是否能够结合幼儿绘画的年龄特点理解幼儿绘画的表达形式,不仅对幼儿园绘画活动的高效进行,更是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5~6岁幼儿绘画特点
1.独特性。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2~7岁的幼儿属于前运算阶段,儿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了符号功能,可凭借心理符号进行思维,从而使思维有了质的飞跃,同时以自我为中心是这个年龄段幼儿的普遍特点,[1]也就是说,这时的幼儿可以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和感受,用绘画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幼儿的绘画往往是站在幼儿自身的角度去看待世界,因此他们的绘画都有其独特性。在经过对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大四班幼儿的主题绘画活动观察中发现,当教师组织家庭主题绘画———“我的一家人”时,绝大多数幼儿能够清晰地描绘出他们心中一家人的形象,并且能够让他人一眼看出其要表达的主要含义,但不同的幼儿在画同样的内容时其表达形象各有不同,在观察和后期对幼儿及教师的访谈中可以发现,根据每个幼儿性格和经验的不同,在其绘画中对人物和事物的理解表达也不同,例如:其中大四班有一对双胞胎小航和小洋(化名)在规定好主题后发现,姐姐小航画了爸爸、妈妈、奶奶、姑姑、妹妹和自己共六人,而妹妹只画了妈妈、姑姑、奶奶三个人,在随后的访谈中,姐姐马上向调查者询问妹妹画得怎么样,在她的理解中一家人就是在一起生活的自己喜欢、爱护的;而妹妹将这个题目理解为她要画的是她自己最喜欢的人。由此可看出即使是同卵双胞胎由于性格和自身理解的不同,其绘画表现也会有很大不同。
2.形象性。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5~7岁幼儿的绘画进入图式期,[2] 这时的幼儿能够清晰地表达出所规定主题的绘画,但是幼儿的很多绘画并不仅仅止步于二维空间并且尝试着一些三维空间的表征,在绘画中可见部分幼儿已经尝试着重叠式的绘画,其人物大小也有了一定的比例关系,例如,爸爸妈妈的身高高于孩子:远处的人画得比近处的小,可见其在视觉和思维方面发展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对人物的绘画上,其线条流畅,能够合理地安排图画在图纸上的位置,生动清晰地表达出某些人物在自己心中的形象。
3.随意性与创造性。这个年龄段的幼儿绘画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对于一些固有其常态形状的物体幼儿经常会将改变其固有形状,创造出自己喜欢的样子,对大四班绘画观察中发现一些幼儿将房子画得形状奇特,有加了一些像是三角形、圆形一类的小装饰,在访谈中询问其为什么这么画时基本这些幼儿都不知道原因,只是单纯想要这么画。在对一些颜色的运用上,有些幼儿将任何衣服的颜色都画得十分丰富,可能自己越喜欢的人其衣服颜色就越鲜艳,有的幼儿会把小草画成紫色,可能只是因为他觉得紫色放在整幅画中很和谐。加德纳认为,幼儿绘画表现出的绚丽创造性主要是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所致,年龄越小的幼儿越是较少受到社会规范等压力的影响,越是显示出个体的独立性,“在发展最初期,幼龄儿童对符号体系的驾驳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个人的独立行为。六七岁时的儿童已经能充分认识到所处文化的种种准则,不再创作出以自我为中心的作品”。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多数儿童已经渐渐融入社会,幼儿期时那种大胆、突破常规的创造性也在逐渐减弱。幼儿的创造性与成人的创造性有所不同,成人的创造性来源于在清楚社会现状的基础上表现出的一种对社会的反叛,而幼儿期的创造性是来自于幼儿的年龄与思维的独特性,因此幼儿的创造性更为珍贵。
二、5~6岁幼儿绘画教育存在的问题
1.传统绘画教育观念的禁锢。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美术教育不够创新,教师在多数情况下忽视了绘画是为了表现幼儿真实情感的作用,而在组织绘画的过程中过分强调对生活中某些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赞美,让幼儿竭力去描绘那些美,这在无形中给幼儿施加了一种压力,让幼儿认为画画对于自身而言是一种负担,而不是自己可以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在压力下的幼儿怎么能把绘画作为自己喜爱的活动?其次,在实际的绘画教学活动中,经常出现的现象就是教师画,学生模仿,这种传统灌输的教学方式严重限制了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5~6岁幼儿的认知发展具有系统性、概括性,创造想象开始发展,抽象逻辑思想出现萌芽,此时的幼儿对接触到的环境有了自己的理解,其对事物的观察也开始从泛泛的、无重点的转化为系统的、有目的性的,并能将观察到的事物与生活中的其他事物联想到一起,他们的想象力不再是需要成人加以指导的,因此此时的幼儿想象力发展较为迅速,而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开始进入小学入学前准备,教师为了让幼儿能够很好地适应小学,大多数的教学活动都是教师传授,幼儿模仿,这样使幼儿的创造力未能得到开发,影响力幼儿智力正常发展。
2.教师缺乏对绘画教育作用的认识。绘画可以开发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提高记忆力,有助于智力的发展。在现实生活中教师为了活动秩序,大多给幼儿带来了很大的束缚;由于我国国情的影响,孩子们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充满升学压力的环境中,然而通过绘画可以让幼儿找出自己喜欢的位置,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世界,有助于使幼儿的内心得到满足,突出了幼儿的个性,为幼儿的成长提供了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绘画也是一个锻炼幼儿记忆力和手眼协调能力的过程,绘画活动为幼儿回忆一些事物提供了条件,绘画可以加深幼儿对于一些事物的认识,通过回忆———思考———画图这个过程使左右脑都得到锻炼,全面地开发了幼儿的智力。目前幼儿园中每天都会进行区域游戏活动,不能否认区域游戏对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和更好地适应社会有着很大的作用,但是绘画对于幼儿语言发展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在绘画过程中多数幼儿都存在自言自语的现象,但在实际观察中,绝
大多数班级教师不允许幼儿在绘画的时候说话,这样影响了绘画过程中幼儿的思考和整个绘画的连贯性,这种边画边说对于幼儿来说就像是与画中事物的对话,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完成绘画后讲解图画对幼儿也是十分重要,5~6岁的幼儿语言方面已经发育得较为成熟,但如果成人多多给他们提供“说”的机会能够使他们语言得到更加深入的发展,画中的事物为幼儿提供线索,有助于幼儿能够连贯地将想要表述的故事陈述下来,锻炼了幼儿的逻辑思维与表达能力。 三、提升5~6岁幼儿绘画能力的教育建议
1.有计划地组织幼儿自由绘画。在幼儿的绘画教学活动中不要过分限定幼儿应该画什么,可以设置个大概的主题让幼儿自己去想象、填充和丰富内容。在对大四班的绘画教学活动观摩中,班级赵老师在设计这场绘画教学时通过黑板向幼儿展现出了一个房子的框架,然后让小朋友们去丰富房子周围和内部可能会存在和发生的事物。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特别高,课堂气氛很热烈,有的幼儿在互相讨论,通过这个活动很明显地体现出了幼儿的思考过程,让幼儿可以带着问题去想,去创造并且丝毫不会给幼儿带来压力,为幼儿提供一个轻松广阔的思考环境。
2.进行分类联想绘画。教师可以指定物品,但并不告诉幼儿形状,让幼儿凭借经验与回忆去绘画,或者给幼儿画出某个物品,让其想象出更多这个物品还可以存在的形状,例如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手机的样子,并给它们设计一个特殊的功能;这样就可以极大地锻炼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说不定未来就会像孩子们想象的那样。
篇10
一、精心解读,选择适宜的绘本
经过实践运用,我们感觉运用于幼儿园美术创造活动的绘本应具备以下的特点:
1 能吸引与打动人的绘本。如中班美术活动“我的连衣裙”所用的绘本图案简单,文字不多,简洁明了,会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快乐的情绪。正如作者西卷茅子自己说的那样:这是一本真正画给幼儿们看的图画书。作者先画完,然后再填上文字,她认为:图画书的画要足以带给孩子快乐,只要孩子觉得画好玩就行。绘本要能打动孩子、打动老师,运用在教学中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 富于想象的绘本。运用在美术活动中的绘本应该是富于想象的。又如大班绘本美术活动“小脚丫”,绘本简单的画面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内涵,描绘的故事新鲜有趣,平和亲切,表现出独特的审美视角。以一双小朋友的小脚丫为原型变成了拱形桥、树林、房子……绘本图画中出色的创意和联想让孩子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绘画出一幅幅有趣的作品。
3 能挖掘出美术元素的绘本。从开展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角度考虑,绘本要具有美术教育价值。绘本中多元的美术信息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利用,但也要注意取舍。“我的连衣裙”中兔子的形象简单可爱,线条明快,更像是一个不断变幻图案的万花筒,情节在不断变化,变化中有重复,孩子们喜欢这种重复,也很期盼这样的重复。这本书中蕴含着丰富的美术教育资源,如在中班,教学活动重点就锁定在其中的一个美术元素“重复”上:小兔子走进花园,连衣裙就变成了花朵的不断重复;走进雨里,连衣裙就变成了雨滴和线条的不断重复等等,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欣赏氛围中,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用绘画的方式为小兔子设计有一种或几种重复图案的花布。
二、巧妙选择绘本中有价值的资源,为美术教学活动增色添彩
在教学中我们尝试运用这样的模式:根据绘本所隐含的美术元素进行分析与思考,并注意取舍(完整运用绘本,还是根据需要节选)——幼儿阅读,理解绘本(初步了解绘本内容)师幼共同分析绘本中精彩的艺术表现形式(绘本中所蕴含的美术元素)提升理解(运用各种教学策略让幼儿对绘本中的美术表现形式进一步理解与感知)创造与表现(以美术特有的表现形式表达与创造)。以下通过三个案例来具体介绍开展绘本美术活动的方法与策略:
视觉要素的重复——中班美术活动“我的连衣裙”
重复的一般概念是指在同一设计中,相同的形象出现过两次或超过两次,它是设计中比较常用的手法,以加强给人的印象,造成有规律的节奏感,使画面统一。在重复的构成中主要是指形状的相同,还有色彩、大小、方向、肌理等方面的相同。我们巧妙地运用《我的连衣裙》这一绘本,让孩子们迁移经验,与他们的生活联系起来进行想象与创作具有重复图案的连衣裙。
案例分析:绘本中的图画本身就是很好的范例,花裙子、雨裙子、草籽裙、小鸟裙等等,就是一些图案的重复。
为了进一步让孩子了解重复,又选择一些简洁的、具有卡通图案的花布让幼儿欣赏,花色与绘本的情节也能够协调起来,如胡萝卜、雪花、昆虫图案等,以此来拓展幼儿的经验。
活动过程中重点分析小兔子的连衣裙:小鸟花样的连衣裙是图案向一个方向一排排的重复,小雨花样的裙子是雨滴和线条按一个方向的重复,星星和云朵的裙子是散点状的重复,草籽裙是一排排的重复。让孩子们了解了重复可以是大小、方向、色彩等的重复。随后,孩子们自己想象:小兔还会到什么地方?裙子上又会有什么图案的重复?在孩子们操作过程中,老师再给予孩子一些帮助与提升,孩子的创造力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他们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迁移其中,作品也是千变万化。豌豆射手、鱼儿、月亮和星星、花儿与蝴蝶……在裙子上快乐地重复着。
作品表现形式:用小兔子的模板套在自己设计的花布上,这也是一种好玩的方式,孩子们会乐此不彼地设计不同的花布为小兔子试穿。
借形想象的升华——大班美术活动“小脚丫”
“借形想象”注重将模仿思维习惯逐渐变成创造思维习惯,引导幼儿从新的角度去突破、去思考。其核心就是通过愉悦的艺术游戏挖掘孩子的艺术天分,通过严密的思维引领激发孩子创造想象。《小脚丫》这一绘本正是为孩子们借形想象拓展了思路,留下了极大的创作空间。
案例分析:找准定位,把握绘本美术教学的切入点非常重要。我们将核心目标定位在:以整齐排列的十个脚趾头为原形大胆想象十只小脚丫的变化,体验想象绘画的乐趣。
先以绘本的封面引出活动,让孩子们想象小脚丫像什么,孩子们的想象很有趣:栅栏、小树、小山、房子……他们的一些想法竟然与绘本中的内容不谋而合。接着完整欣赏绘本,了解故事中小脚丫的不断变化,从中发现此次借形想象要遵循的规律:事物从小到大,从矮到高,再从高到矮,从大到小的排列。同时,引导幼儿观察小脚丫在变化时周围环境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让孩子了解环境随着脚丫的变化而变。最后再让幼儿进行借“小脚丫”这样的形想象绘画,小脚丫还会变成什么?
作品表现形式:以最简单的线描画的方式进行想象绘画,孩子们在考虑好自己所画的内容后选择相应颜色的纸进行创作。
面部彩绘演绎不一样的精彩——大班美术活动“变色龙”
面部彩绘是人体彩绘的一种,是运用色彩在人的身体、四肢上绘画出各种各样的图案,这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幼儿园一般很少尝试,绘本《变色龙》的出现启发了我们开展这样的彩绘活动,孩子们被绘本中那些彩绘过的动物而吸引,并在自己的装扮彩绘中体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