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农业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18 17:21: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村农业培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昌盛为中心,以普及农业提高前辈技能和非农财产技艺为重点,执行就业培训与创业培训相结合,指导培训与技艺培训相结合,务工培训与务农培训相结合,采取培训技能主干、培育专业强人、培养示范典型、建立推行基地、普及科技效果等办法,经过办班培训、集中讲座、光盘学习、田间指导、技能承包、观赏学习等方式,大力开展农民培训,具体提高全市农业科技程度和农民科技文明本质,改变传统农业发展方法,为加速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和现代农业建立供应人才和智力支撑。
二、目的任务
全市百万农民大培训活动分市、县、乡三级开展。
市级培训活动共举行短期培训班80期次,开展基层巡回讲座520场次,制造电视专题节目、讲座75期次,制造发放光盘12000张,制造收集专题节目、信息、常识150期次;县级培训活动共举行短期培训班440期次,开展基层巡回讲座5300场次,制造电视专题节目、讲座550期次,制发光盘106000张,开展乡村劳动力阳光培训960期次,开展农民职业技艺培训22期次,组织观赏学习109次;乡级培训活动对比市、县级培训活动由各地辨别确定目的任务。全市累计培训农民到达100万人次。
三、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首要包括:基层农业技能人员、乡村基层党员干部、乡村财政人员、农民、农业财产化龙头企业治理人员、农民专业协作组织治理人员等。
四、培训内容
全市百万农民大培训,要着眼于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着力于农业生产技能程度、非农财产技艺、运营治理理念、信息获取手段和市场掌握才能不时提拔,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现代农业发展。一是培育提高前辈的农业运营治理理念。量体裁衣,因情制宜,增强指导,积极扶持,努力推进农业规划化、规范化、集约化、生态化、特征化、品牌化、专业化运营。二是围绕现代农业发展重点进行培训。围绕农业品牌创新工程,抓好品牌农业、规范化生产、三品一标、农产物安全等方面相关常识培训。围绕设备农业拓展工程,抓好提高前辈合用农业维护地设备建立、设备蔬菜技能等方面相关常识培训。围绕生态农业推行工程,抓好生态农业、轮回农业、沼气建立、秸秆气化、太阳能应用等方面相关常识培训。围绕农业生产前提改善工程,抓好测土配方施肥、地盘整治、中低产田革新、高规范农田建立等方面相关常识培训。围绕地盘流转加快工程,抓好乡村地盘承包运营权政策律例、机制形式、发展偏向、规划运营等方面相关常识培训。围绕农业乡村严重工程项目开展培训,共同农机补助、农产物监测系统建立、沼气工程等项目标施行,抓农机运用和维修、沼气生产工及沼气物管员、基层监测员培训,为严重项目标施行供应人才保证。三是推行提高前辈的农业生产技能配备。围绕农业服务系统发展开展培训,抓好基层农技推行人员、村级农业技能推行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常识更新培训,为农业生产服务系统供应人才支撑。围绕优势农产物和主导财产开展适用技能培训,以保证首要农产物有用供应和添加农民收入为目的,抓优秀种类、技能的引进推行,结合农时时节,采取各类方式,大力开展农业适用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生产才能和运营程度,培育一批有文明、懂技能、会运营的新型农民。
(二)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宣传统筹城乡发展的严重意义和各级党委、县政府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各项政策、办法,包括乡村宅基地流转、乡村承包地治理、农民进城落户等方面。重点增强农民非农财产技艺培训,大力施行乡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围绕人力资本市场需求,增强乡村劳动力二三财产职业技艺培训,开展乡村劳动力自立创业才能培训,积极指导乡村劳动力向非农财产转移,鼓舞乡村劳动力到外埠务工、创业,推进乡村居民向城镇转移。
(三)乡村综合配套变革。深化乡村产权准则变革(乡村集体地盘一切权、集体建立用地运用权、乡村林权、乡村地盘及果树承包运营权、乡村房子一切权等确权颁证工作)、乡村地盘股份协作制、乡村社区资产股份协作制、乡村资金合作协作社、乡村集体财富积聚机制、基层民主治理与创新等方面政策办法的宣传,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思想看法,推进乡村综合配套变革,加速社会主义新乡村建立。
(四)新民居建立。大力宣传新民居建立的严重意义和各级党委、县政府推进新民居建立的各项政策、办法。宣传各级新民居建立的规划、方案和各类新民居建立的形式、典型。鼓舞指导广阔农民群众积极参加新民居建立。
(五)农业财产化运营。围绕龙头企业提拔和农产物加工业强大,抓好农业财产化运营、农民专业协作社建立、龙头企业发展、农副产物加工业发展、各级扶持政策、龙头带举措用、好处联合机制、农产物基地建立、打造财产链经济等方面相关常识培训。
五、培训方式
(一)举行培训班。举行短期培训班,就单项专业常识、专业技能进行系统培训,让受训人员做到结实把握、纯熟运用。
(二)开展基层巡回讲座。在县、乡、村举行专题常识讲座,让受训人员把握常识要点和技能方法。
(三)创办电视专栏。在市、县电视台创办农民科技培训专栏,制造科技讲座、信息传达、典型示范、产物宣传等相关专题节目,扩展农业科技普及范围。
(四)光盘教育。市、县两级购置、制造光盘,下发到村和重点农户,经过观看光盘让受训人员把握相关常识和技能。
(五)现代长途培训。应用党建网、乡村党员干部现代长途教育网、城乡一体化网、农业信息网等收集,制造专题节目,相关信息、常识,到达培训目标。
(六)播送板报。首要应用村级播送和板报,结合本地主导财产,结合农时时节,有针对性地播放、登载相关常识和技能,提高本地农民科技本质和农业生产科技程度。
(七)典型示范。围绕培训内容,在各个方面大力培养典型,充分发扬典型带举措用。积极指导已有的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等成功典型参加全市农民科技培训,充分师资力气。还市、县、乡、村围绕相关财产,在栽种、养殖、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积极培养典型,依托典型带动,充分调动广阔农民信科技、学科技、用科技热情和积极性。
(八)大篷车活动培训服务。市、县、乡成立农业科技服务大篷车,公开服务德律风,为广阔农民供应德律风征询和上门服务。
(九)现场指导。市、县、乡各级农业主管部分,布置农业技能人员或延聘农业专家深化田间地头,为广阔农民开展现场技能指导。
(十)技能承包。市、县、乡各级农业主管部分,布置农业技能人员或延聘农业专家,对栽种、养殖等重点场(户)开展技能承包服务。
(十一)观赏学习。县、乡、村三级要组织村干部、农民、龙头企业治理人员、农民专业协作组织兴办人员比及周边提高前辈典型观赏学习,坦荡眼界、拓宽思绪、灵通讯息,学习新理念、新形式、新技能。
六、时间布置
市百万农民大培训活动共分三个阶段:
(一)预备阶段(2012年11月20日—2012年11月30日)。具体做好各项预备工作,包括制订方案、成立组织、制造方案、布置课程、组织师资、购制材料、确定场地等。
(二)培训阶段。(2012年12月1日—2013年5月15日)。市、乡、村各级具体开展各类方式的农民科技培训活动,圆满完成各项培训任务。
(三)总结阶段。(2013年5月16日—2013年5月31日)。具体总结培训阶段开展的工作、获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收成的经历以及对今后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计划和建议。
七、保证办法
(一)增强组织指导。市百万农民大培训活动指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严密共同,构成工作合力。各单位之间要增强联络与协作,特殊要增强与新闻媒体和四家收集的联络与协作,构成强壮的宣传培训气氛和收集掩盖格式。指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县政府农办)要做好科技培训活动各项详细工作的协调组织。各县(市)区和各有关部分也要成立响应的指导组织和做事机构,组织开展好全市百万农民大培训活动。
(二)增强责任落实。各级各有关部分要坚持百万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目的责任制,层层分化任务,责任落实到人。各县(市)区要依照《市百万农民大培训施行方案》中的目的任务(任务分化表附后),制订具体详细的施行方案和培训方案。市指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依照《市百万农民大培训施行方案》中的目的任务(任务分化表附后),制订详细培训方案。各级各单位施行方案和培训方案于12月10日前,报市指导小组办公室。
(三)增强宣传发起。各级宣传部分、新闻单位要做好宣传发起工作,大力宣传科技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主要效果,宣传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活动的严重意义,宣传提高前辈科技典型和工作典型,努力营建广阔农民群众信科技、学科技、用科技、传科技的浓重气氛。
篇2
一、目的意义
乡镇(街道)、村是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要对象。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稳固基层组织、巩固执政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市,乡镇(街道)尤其是广大农村,农业依然占主导地位,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农业部门大有作为。今年以来,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农业发展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保障农业健康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任务十分艰巨,也对农业部门的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全市农业系统组织开展农技人员服务进乡村行动(包括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以下简称服务进乡村行动),是落实“千乡万村送服务”集中行动的具体举措,是农业工作把握新形势、谋划新举措、推动新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农业部门改进作风、创建“五型机关”的内在要求,必将对推动科学发展观在基层的生动实践,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二、主要任务
开展服务进乡村行动,着力从广大农民群众和农业发展的需求出发,立足转型升级发展农业,提升能力服务“三农”,大力推进六大提升行动的实施,以扎实有效的服务,解决农业生产最需要、农民群众最关心的突出问题,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一)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基础上,加快培育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不断提升农产品品质,优化产业结构、布局结构和产品结构。进一步创新农作制度,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优良品种,促进良田、良制、良种、良法、良机“五良”配套,推进集约化、设施化、规模化、生态化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引导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农业龙头企业,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产品营销服务,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增强市场竞争力。继续落实“十项惠农举措”,拓展农民增收渠道,着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
(二)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创业能力。探索建立经常性、开放式的培训机制,采取分类指导的办法,加大对农民职业技能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力度,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创业就业能力。加强农业专业大户、科技示范户培养,促进农村实用人才成长发育。广泛吸引大学生回乡创业,引导工商企业投资农业,鼓励有一定资本积累的外出务工人员、个体工商户返乡从事农业,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业竞争力。
(三)发展集体经济,壮大综合实力。认真贯彻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若干意见》,减轻村级集体负担,改善发展环境。引导村集体盘活闲置资产,开发集体资源,搞好投资运作,落实物业项目。加快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鼓励村经济合作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广辟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渠道。
(四)深化财务公开,促进农村和谐。完善村级财务公开制度,规范公开内容、公开时间、公开形式和公开程序。大力推进会计委托制和电算化,推行村级财务信息化管理,实行实时监控。加强村级集体资产和财务监管,按照三年必审、离任必审、有访必审的要求,加大审计力度,拓宽审计面。加强农民负担监管,规范农村筹资筹劳一事一议制度,确保农民负担减轻不反弹,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和生产经营积极性。
三、行动内容
组织开展服务进乡村行动,主要通过送、帮、扶、带方式,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农业技术、模式、培训、信息、政策等服务,切实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有效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更好推动农业科学发展。具体开展“六到农家”(包括村、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活动。
1.致富信息到农家。运用农民信箱、农技110、*农业信息网、*市农业信息网等手段以及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及时品种技术、病虫防治、土地流转、农机作业、农产品市场、惠农政策等信息,提前、产中、产后多领域的服务,让农民充分了解情况,让信息合理安排生产、科学防控病虫害和动植物疫病、有效拓展农产品营销等环节中发挥积极作用。广泛宣传农民信箱的作用和功能,继续抓好农民信箱农村联网,扩大农民用户和启用率。
2.优良技术到农家。结合当地产业特色,运用农民信箱、广播、电视、报刊、村组黑板报等途径,推介种养业生产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组织各级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蹲点办方,抓点示范,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公布农技人员特长和联系方式,方便农民咨询。深入开展联基地联大户活动,组织农技人员与基地、大户挂钩联系,定期走访了解情况,上门提供技术服务,实地解决技术难题,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技术服务新机制。
3.科技培训到农家。深入实施“绿证”培训工作,帮助农民系统学习农业生产知识,提高科学种田技能。结合秋收冬种和明年春耕备耕,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会等方式,针对性地开展短期的一事一训,把科技培训送进农家,把适用技术带给农民。农业局至少组织1期专业大户骨干培训班,各乡镇(街道)举办1-2期培训班。同时,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发展,通过科技下乡方式,上门赠送一批科技书籍、科普资料、农村信息报、农用物资等。有条件的地方,应当帮助建立农村科技书屋,为广大农民创造良好的科技学习环境。
4.先进模式到农家。尊重农民首创精神,加快创新农作制度,认真总结实践创造和先进典型经验。大力推广种养结合、农牧结合、农机农艺结合以及“千斤粮万元田”等生产模式,推广统一育供秧、统一机耕植保、统一品牌经营等服务模式,推广村级财务委托制、电算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监管模式,推广农业清洁化生产、废弃物综合治理、沼气开发、清洁能源利用等生态循环模式,引导农民自觉采纳。编印各种模式操作流程图,汇编各种典型实例集,广泛宣传这些模式的先进性、实用性,使好模式产生好效果。
5.维权服务到农家。稳定并完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赋予农民永久的土地承包权。加强农民资源、资产、资金“三资”管理,加强村经济合作社建设,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和社务公开,帮助建立完善权益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确保村经社有序运行和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组织万村审计活动,推行财务公开网络化管理,强化农民负担监管,深入开展明查暗访,严厉查处违法加重农民负担行为。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组织“绿剑”集中执法活动,整顿规范小农资经营行为和农资市场秩序,防患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及时调处农业生产事故和土地承包、流转纠纷,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同时,深入开展送法下乡活动,普及宣传农业法律法规,增强农民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能力。
6.惠农政策到农家。全面落实粮食、生猪生产、农机作业补贴、土地承包流转、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农场改革等政策。层层组织开展政策宣讲、解读、咨询,进一步宣传强农惠民政策,使农民更多地了解、更好地运用政策。加强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促使各项政策到位,真正起到惠及农民的效用。加强调查研究,积极建议出台优惠政策措施,加大农业投入和扶持。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统筹协调。镇乡(街道)农业部门、局下属单位要把开展服务进乡村行动,作为巩固和拓展学习实践活动成果,深化农业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积极主动。市农业局成立协调小组,加强组织协调。各镇乡(街道)农业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周密谋划方案,精心安排部署,确保主要领导亲自负责、分管领导具体落实、各方力量协同配合,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展开。要把农业部门的服务进乡村行动纳入到“千乡万村送服务”集中行动的工作体系,在党委政府和学习实践领导小组协调下开展工作,加强与当地集中行动的衔接,紧密配合统一的活动,并根据实际独立抓实自身的工作,使服务进乡村行动符合总体要求,又体现部门特色。
(二)突出重点,精心组织。要把握重点时段、重点内容、重点环节、重点对象,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让群众多得实惠。在服务时段上针对秋收冬种、春耕生产等重点季节,在服务内容上突出致富信息、优良技术、科技培训、先进模式、维权服务、惠农政策“六到农家”,在服务环节上着眼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在服务对象上围绕农民群众、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要在元旦、春节期间,深入农村基层,了解当地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有重点地走访慰问贫困农户,送去组织的关怀和温暖。要周密谋划方案,认真组织部署,精心设计载体,有条不紊地展开服务。
篇3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以服务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和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满足农民需求为核心,以提升培训质量效能为关键,根据乡村振兴各类型人才的需要,加强统筹谋划、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培训体系、改进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强化指导服务,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示范带动引领广大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农村持续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二)目标任务。2020年全县计划培训新型职业农民800人,其中经营管理型培训600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550人,产业扶贫带头人50人),专业生产型培训50人,技能服务型培训150人。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
(三)实施主体和实施范围。全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由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共同组织实施,由按规定程序确定的培训机构承担具体培训任务。2020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在全县范围内实施。培训对象遴选向贫困村倾斜。
(四)奖补标准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产业扶贫带头人财政补助标准为每人3500元,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财政补助标准为每人1500元,奖补到培训机构。
二、实施内容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分类分层分模块实施,今年主要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产业扶贫带头人、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人员培训。具体内容如下:
(一)确定培训对象。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产业扶贫带头人培训。主要面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小微农业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带头人、管理骨干。对象遴选基本条件:培训需求和愿望迫切、初中以上文化、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0周岁。
2.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人员培训。主要面向直接从事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的高素质农业劳动者和农业专业技术服务人员(含农产品电商人才、农村信息员、益农社信息员、休闲农业服务人员、农用无人机操作人员、农村改厕技术人员、农村物业管理人员等)。对象遴选基本条件:培训需求和愿望迫切、初中以上文化、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0周岁。符合对象遴选条件的贫困户、小农户,优先确定为培训对象。
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美丽乡村建设培训班。培训对象为行政村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优先安排当年在建的美丽乡村所在行政村主要负责人为培训对象。县农业农村局可委托县美丽办作为培训主体,将该培训列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技能服务型(专业生产型)培训任务中调配培训班内容,单独办班、统一实施。按所辖行政村“两委”主要负责人总数,合理安排培训班次,力争当年内将列入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的村轮训一遍。
以上各类培训对象遴选,按照个人申请,村、乡(镇)逐级推荐,县农业农村局择优确定的程序进行。优先遴选肺炎疫情影响较重地区的农民参训。上述各类培训的对象当年不得重复;2019年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学员可以参加2020年同一层级不同培训,或参加同一类型更高层级培训。2020年同一层级培训对象与2019年重复率不超过8%。
(二)遴选培训机构。培训机构由县农业农村局会同县财政局采取政府采购的方式遴选,并报省、市农委备案。
培训机构条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必要的培训场所、专兼职教师队伍和专职教学管理人员、配套设施设备和实践实训基地、培训目标要求的其他软硬件条件,具备与培训内容相适应的培训能力和跟踪服务能力等。
县农业农村局与承担培训任务的机构签订培训合同。
(三)明确培训内容。按照《高素质农民培训规范(试行)》的要求,紧扣需求,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科学组合教学模块、设计培训课程。课程体系分为综合素养课、专业能力课、能力拓展课三类。综合素养课包括但不限于思想政治、农业通识、农业农村政策法规、文化素养等课程;专业能力课包括但不限于乡村治理、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经营管理、农产品营销、绿色发展等课程;能力拓展课根据本地主导产业发展和培训对象需求有针对性地安排课程。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产业扶贫带头人培训,要强化品牌创建、市场营销、企业管理、融资担保、职业素养、团队合作、科学发展等内容;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人员培训,要强化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新装备的推广应用,着力提升技术技能、为农业生产提供专业化服务的能力水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干班培训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核心,重点突出农村改厕、美丽乡村建设、生活垃圾及污水治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及乡村文明建设等内容。
(四)优化培训方式。实行分类型、分专业、分阶段、小班制、重实训、强服务的培训方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返乡入乡创新创业者、产业扶贫带头人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128学时;现代青年农场主、农业经理人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176学时,项目周期2年;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人员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48学时。原则上每期培训班不超过50人;结合农业生产周期,分时段培训。积极采用系统知识培训与跟踪指导服务相结合、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本地培训与异地培训相结合等方法开展培训。培训结束后,由培训机构对学员进行考核,并对考核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
(五)强化跟踪服务
加强对参训农民的跟踪服务,创造有利于农民成长发展的政策环境,提升务农兴业含金量,让农民真正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强化政策扶持。整合政策资源,引导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向参训农民倾斜支持,鼓励其流转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大融资担保力度,鼓励农业信贷担保公司面向农民开展符合规定的信用贷款担保业务,支持有条件地区开展农民个人信用担保贷款。在示范农民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评选中对参训农民给予倾斜,促进其创业发展。完善农技人员跟踪服务培训学员机制,统筹利用基层农技人员和培训机构师资力量,对结业学员跟踪服务不少于1年。
积极搭建服务平台。支持农民参加多种形式的展览展示、发展论坛、技术技能比赛、创新创业创意大赛、涉农公益活动等,创造机会条件,让农民参加跨省区交流,拓展理念视野,激发创新活力。支持农民抱团发展,在产业发展、生产服务、营销促销等方面开展联合与合作,通过专业合作、资金合作、股份合作等形式发展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经济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引领活动,搭建展示舞台和平台,引领农民与市场充分有效对接。
(六)做好信息管理系统运行工作。
培训机构负责对培训人员登记造册、录入网上系统。
三、实施步骤
(一)精心制定方案(4月)。一是制定实施方案。县农业农村局会同县财政局制定实施方案,并及时报市农业农村局、财政局备案;二是按照要求遴选培训机构,分解落实培训任务;三是是遴选培训学员,各乡镇基层农技推广部门配合培训机构,遴选培训学员;四是制定分专业培训方案。县农业农村局依据实施方案,参照《高素质农民培训规范(试行)》,结合学员专业需要,制定分专业培训方案;五是制定教学计划。培训机构依据分专业培训方案,制定每个培训班教学计划,随同开班报告同时报县农业农村局批复后实施。
(二)认真开展培训(5月至11月)。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分专业培训方案和教学计划开展培训,落实培训环节,创新培训方法,严把培训时间和质量关。对象遴选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力求对象精准。授课教师从各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库遴选,每期培训班至少聘请1名省级以上师资库成员。优先选用部省统编教材,保证参训学员人手一套省级以上统编教材。每期培训班建立5项制度:即班主任制度(每班确定一名班主任,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第一堂课制度(县农业农村局安排人员上第一堂课,宣讲政策,并了解培训机构培训工作安排和学员需求等情况);学员培训考勤制度(实行学员每天签到);满意度调查制度(最后一堂课,由县农业农村局安排人员组织学员网上进行满意度评价,了解培训效果);培训台账制度(建立培训台账、培训过程影像资料等培训档案)。同时,抓好培训班日常管理和服务、考核和颁发结业证书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干班要根据乡村工作实际,灵活选择培训时间,可通过美丽乡村现场教学、邀请美丽乡村建设典型村的村干部“村长说村”等形式,丰富培训内容,提升培训效果,组织开展好专题培训。
(三)抓好管理服务(11月底前)。培训结束后,及时建立健全培训档案,按要求将相关信息录入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落实跟踪联系服务。
(四)做好总结工作(12月)。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做好项目验收和总结工作。按照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关于年度绩效评价的部署和要求,做好年度项目实施情况自查自评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建立健全会商机制,统筹推进工作。县农业农村局发挥牵头作用,加强本部门内相关单位统筹协调,明确职责分工,共同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
(二)严格资金管理。一是资金拨付。县财政局会同县农业农村局按照项目目标任务,及时将项目资金拨付到培训机构。继续建立资金预拨机制,县财政局根据下达的培训任务和下拨的省级以上补助资金补助拨付到农业农村局到,县农业农村局根据各培训机构承担的培训任务在各培训机构开班后及时将80%补助资金预拨到培训机构;培训结束后,根据县农业农村局和县财政局对培训机构培训考核验收合格意见等情况,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再将余款拨付到培训机构。二是资金监督。县农业农村局按照农业农村部有关项目资金管理规定和《省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奖补资金管理细则》要求,制定和完善项目资金管理细则,规范管理使用资金,继续实行项目县项目资金审计制度,切实把民生资金管好用好,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各培训机构要按要求规范使用项目资金。
(三)注重条件建设。统筹利用各类教育培训资源特别是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科技和人才资源,加快构建多元化培训体系。推进培训基地建设,优先选择培训基地承担培训任务,将培训基地建设成为高素质农民培训主阵地。培训机构要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建设培训基地。加强农民田间学校、实践实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确保培训的每个专业建立一个实训基地。加强师资培训,开展推介名师和精品课程活动,加强精品教材建设,积极开发网络课程。运用好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等信息平台,提高信息化管理服务水平。
(四)创新培育机制。各培训机构要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机遇,积极探索建立合作开展培训机制。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与精准扶贫结合机制,贫困地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产业扶贫带头人培训对象,每人结对帮扶同产业的贫困户1个以上。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与农业职业教育、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结合机制,支持参训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参加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
篇4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会吃丝娃娃的猫”为你整理了这篇乡镇农技站年度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乡镇农技站年度工作总结
今年来,我站在镇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为目标,结合我镇实际,进一步增强为农服务意识,使全镇农业生产和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现将我站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加强学习,增强服务能力。
我站一方面组织全站人员学习上级部门提出的各项农业发展措施、适用技术及有关文件精神,另一方面努力加强业务学习,有力地提高了全站农技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从而增强了为民服务的能力。
(二)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
我站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定人、定时、定点、点面结合的方式,认真开展病虫调查和测报,准备掌握田间病虫发生情况。同时,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指导农民适时、适度、科学合理防控。
(三)做好农技推广工作。
一是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更好地帮助指导今年20户科技示范户;
二是根据各科技示范户的需要,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给他们下一步种植的品种提供相关信息;
三是加大对科技示范户的培训工作。在充分了解科技示范户需要的前提下,及时沟通联系相关部门、专家对科技示范户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科学种植的技术;
四是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
(四)做好秸秆综合利用提升民生工程工作。
一是召开秸秆综合利用提升民生工程工作部署会,对今年秸秆禁烧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二是成立黎阳镇秸秆综合利用和秸秆禁烧工作协调小组;
三是多层次多途径在全镇范围内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政策和技术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四是落实驻守、巡查和值班制度,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常态化监管。
(五)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投保工作。
进一步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的管理和落实,切实有效地提高农户的参保意识,确保将强农惠农政策真正落实到广大农户当中,充分发挥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经济补偿、防灾减灾、社会管理的保障作用。今年油菜保险承保158.8亩,出险68.4亩,理赔7614元。
(六)切实抓好五清一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统计好各村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及各项工作数据,每月汇总好数据进行信息报送,协助区级部门做好五清一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宣传维护好五清一改工作成效,打造绿色生态文明美丽乡村。目前全镇各村参加人数达4732余人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752.8余吨,清理村内沟塘128口,清理村内沟渠133.7公里,清理村内淤泥391.3吨,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88.4吨,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3690人次,规范畜禽散养的129户,清理乱堆乱放、乱搭乱建427户,清理废旧广告牌352个,清理无功能建筑面积1465平方米,清理残垣断壁105处。开展进村入户宣传教育活动214次,参加人数达492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59171张,张贴宣传标语717条。财政专项用于村庄清洁行动资金165.16余万元,社会力量投入村庄清洁行动资金6.1余万元。
其中隆阜一村行政村中桥自然村、隆阜四社区行政村隆阜四社区自然村、新江行政村下毕自然村、三门呈行政村三次自然村入选2020年度黄山市农村人居环境“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傍霞行政村树伦自然村正在创建示范村。
(七)协助做好其它工作。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站积极做好数据信息报送和农业农调等工作,还积极参与镇里的中心工作,按时完成镇党委、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存在的问题
受极端天气影响,今年农业生产形势严峻,农业受灾面积较多,经济损失较大,农业种植大户生产积极性不高,应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种植大户的财政扶持。
三、2021年工作谋划
1、严格落实、努力推进
一是做好农业先进实用新技术的推广、示范的辐射面,根据我镇实际种植情况,抓点示范,典型引路逐步推广。服务好家庭农场及种养殖大户。
二是继续抓好村庄环境整治,严格按照村环境整治和农村人居环境美化的要求执行。加快推进傍霞村树伦中心村美丽乡村建设,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补齐环境卫生、节点打造、基础设施等短板,傍霞村争取2021年成功争创美丽乡村示范村。
三是做好秸秆还田综合利用提升民生工程工作。
四是做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工作。
五是做好动物防疫工作。
六是做好涉农资金发放工作,确保资金按时发放到户。
2、强化保障、志愿同行
积极申报乡村治理示范村建设工作项目,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推进乡村治理。鼓励各类志愿服务队投入参与乡村治理,完善乡村治理志愿者服务体系,形成长效运行模式。
3、因地制宜、整合资源
深入做好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融合文章。以凤霞、新江美丽乡村为依托,发展壮大田园采摘、生鲜冷链、乡村旅游、民宿农家乐等产业。
4、围绕政策、挖掘潜力
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支持和鼓励村集体合理利用山林、池塘水面、“四荒”地、低丘缓坡等资源,通过租赁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争取通过对外招商推荐解决傍霞村、新江村抛荒地问题。支持闵口、三门呈等村利用老村委会、老厂房等集体资产,发展租赁获取收入。
篇5
关键词:互联网;乡村旅游;大连;旅游业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428(2017)02-56 -03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形成了强大的互联网消费热潮,并导致人们思维、消费行为习惯发生转变。在互联网时代下,许多产业都受到了冲击,面临着改变与转型。在这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大连乡村旅游如何利用互联网突破传统式发展提升吸引力,并通过智慧化的营销、管理和服务提升现代经营管理水平需要新的探索。
一、大连乡村旅游的发展优势
(一)区位优势
大连,别称滨城,旧名达里尼、青泥洼。位于辽宁省辽东半岛南端,地处黄渤海之滨,背依中国东北腹地,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整座城市依山沿海而建,有着占辽宁省73%、全国8%的绵长海岸线,每年稳定日照时间大约2500~2800小时,并且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可以说,拥有着坐北朝南的滨海之城大连,在东北、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是极佳的休闲旅游度假胜地。这为大连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资源环境优势
大连市的水产、畜牧、水果、蔬菜、花卉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有“苹果之乡”“黄桃产地”的美誉,这是大连市的农业优势。大连市1906千米的海岸带为发展水产业、展示渔家风情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优势。此外,旅顺中路的生态农业发展带,黄海大道的现代化产业带,沈大高速公路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带,100多个无公害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等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截止到2015年底,全市现已形成40乡村旅游乡镇,60个专业村和331家省、市级星级农(渔)家乐,近3000户农(渔)家乐,规模不等生态园、休闲农庄等近百座,并涌现出一大批休闲山庄、农业观光园等农业休闲观光综合项目。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带动了一批“新农村”的积极涌现,例如水师营小南村、长海县的杨家村、普湾新区的东沟村、甘井子区的岔鞍村、金州新区向应街道、旅顺口区郭家村,庄河市仙人洞镇等。
(三)政策优势
2015年8月7日,国家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指出:“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加强乡村旅游规划引导,研究制定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用地、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加大公共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强化农事景观设计、乡土文化开发,提升服务能力。保持传统乡村风貌的同时传承农耕文化,并加强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和保护,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提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建设水平,加大美丽乡村推介力度。”大连市第十五届人民政府第二十九次常务会审议通过《大连市2015年新农村建设要点》,也对大连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在大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乡村旅游逐步推出了采摘体验、农业园区、特色村镇、休闲农庄、生态观光、绿道漫游和节庆活动等系列的旅游产品。
二、互联网时代下大连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乡村居民互联网营销意识薄弱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当代社会已经正式步入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然而大连乡村旅游网络营销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居民对网上促销和网上宣传效果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体验,仍主要采取传统的“守株待兔”形式,缺乏新型营销渠道,不能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心理诉求。
(二)乡村基础网络设施建设不健全
虽然大连市的乡村旅游资源较丰富,但乡村旅游项目内的经营者大都是以农民为主的个体经营户,本身具备的基础网络设施建设不完善跟不上旅游开发的速度。而游客普遍希望景区能够推出更加便捷的订票、住宿等服务,旅游景区网站能够提供网络预订等功能。在出行之前,游客通过景区网站或旅游专业网站可以实现订票、旅游线路的设计等操作。大部分乡村旅游经营者对于旅游景区网络市场比较陌生,对互联网营销的实施不够了解,对于网络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与引进、网络营销培训不够重视,不能很好地满足旅游者需求。
(三)乡村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
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当地政府、企业、居民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肆意破坏生态环境如池塘、森林,导致违章建筑林立。而这些行为都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短期内或许为当地政府、企业、居民带来高收入,但从长期来看,很多旅游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这种破坏性建设的做法无异于杀鸡取卵,极大地破坏了乡村的生态环境。同时,也对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多不利因素。
(四)营销专业人才匮乏
旅游网络营销的发展已不再是单单的对计算机的简单应用和电子商务的了解,还要求经营者对旅游业务的精通以及多学科的应用。但大连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普遍不注重对这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网络营销人才的匮乏是制约大连乡村旅游网络营销发展的因素之一。
此外,乡村旅游体现在吃、住、行上,而大连地区的乡村旅游经营者主要都是当地的农民,家族色彩浓厚。这些人员都未受过专业的岗前培训,不具备专业的服务技能且受教育程度不高,所能提供的服务水平有限。服务人员对待游客的态度不好,甚至游客的合理要求都得不到满足,还有一些乡村旅游点连卫生执照都没有取得,导致卫生水平、消防安全等多方面都存在着安全隐患。这给那些追求高品质的都市旅游者带来了极大的担忧。
三、互联网时代下大连乡村旅游的发展对策
(一)强化互联网意识,更新大连乡村旅游发展观念
1.政府方面
大连的乡村旅游项目目前大部分仍然采用“守株待兔”的营销模式,大部分个体经营者由于资金缺乏,互联网营销意识薄弱,营销理念落后,技术手段不强,致使本身具有的旅游产品无法形成自身品牌。因此,要使大连的乡村旅游向规模化、效益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需要政府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规划,加大乡村旅游扶持力度。同时,要引进及普及村民互联网营销意识,帮助村民打开乡村旅游产品销售的新渠道。
2.基层村委方面
乡村社区中广泛存在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因此乡村旅游的发展很大一方面要依托于基层村委的力量实现。在位置相对较偏僻的乡村,很多有着其独特的旅游资源的地方都未能进入到旅游市场得到广大旅游者的关注,当地村委和相关组织可以筹集资金,组织当地村民学习新的网络营销知识。把当地拥有的特色通过网络让广大旅游者了解到。此外,自2006年被国家旅游局定为“中国乡村旅游年”后,旅游建设深入到乡镇中,村委积极参与进来可以较快的帮助村民实现脱贫致富。村委参与既能在相对较短的时期内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还能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协助解决现在存在的三农问题,成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新契机。
3.村民方面
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资源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的一种社会活动。农民作为乡村旅游的经营主体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乡村旅游离不开农民。农家生活是民俗特色的体现。深入到农家生活中才能让都市旅游者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的愿望得以实现。因此,农民才是乡村旅游开发和发展的重要决定力量。应该让村民们充分了解到互联网营销的好处,把互联网引进到每家每户。
(二)建设完善乡村基础网络设施
1.建立网络系统
把网络科技对旅游的贡献和“智慧旅游”所带来的新式旅游风气相结合,建设完善大连乡村旅游基础网络设施。通过微信、微博等自媒w渠道为乡村旅游的宣传做好工作,在项目的运行与消费中建设完善自助旅游APP,让自驾或自主乡村游更为方便快捷。夯实基层农业信息化基础,按照“有场地、有设备、有人员、有宽带、有制度、有经营能力”的标准,建设农村网络综合信息服务站;培育“有文化、懂信息、能服务、会经营”的农村信息员;探索智慧农业服务新模式,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建设,推进农业网络信息服务平台,推动基于网络的设施农业物联网监测与预警技术应用,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的建设。运用科技让大连的乡村旅游更好的与时代接轨,是大连乡村旅游长远发展致胜的关键所在。
2.利用网络进行品牌宣传
当今社会城镇居民生活节奏较快、生活压力过大,往往需要通过旅游等方式来释放压力,但是由于工作时间的限制通常情况下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远距离旅游。乡村旅游价格低廉,没有门票等额外收费。因此大部分工薪阶层都会选择相对较近的乡村来体验农家乐。而他们了解周边乡村旅游信息的途径大部分都是通过互联网,因此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贴吧等当今比较流行、信息流通量大的社交软件进行宣传。
(三)推广乡村环境保护教育,加强乡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
1.开发者层面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吸引大量旅游者的重要因素, 也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在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中 , 要使乡村旅游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相统一,始终坚持“保护第一 , 开发第二”的原则。做到保护和开发并重的意识 , 实现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相结合,努力营造优美的自然景色和田园风光。
2.管理者层面
政府应积极组织大连周边乡村开展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宣传,形成良好的宣传氛围,强化当地农民的环保意识;加强对农民的环保教育,定期开展环保知识学习、培训等工作,并聘请专业人士开展环保宣传讲座,提高农民对于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组织一些内容丰富的与环境保护的宣传演出活动,吸引农民的关注并让农民积极参与进来,促使农民自觉保护生态环境。
(四)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优秀的专业人才对于乡村旅游的发展至关重要,加强与大连高校、旅游企业等的合作,建立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培养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通过与旅游企业合作,对从业人员进行实践培训,增强从业人员的实践能力,培养、储备专业的网络技术人才。
同时,由于大连市乡村旅游经营家族色彩浓厚,经营者和服务者都是农民,自身素质偏低等,因此地区管理机构可以重点开展烹饪、接待礼仪、产品质量控制、卫生指标和安全生产方面的培训。组织旅游从业人员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努力把大连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培养成具有现代化管理和经营理念以及相关服务技能的实用人才。为旅游者提供愉悦、舒适、安全的旅游环境。
参考文献:
[1]黄春.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旅游+”旅游发展模式创新研究[J].社会科学(全文版),2016,1(2): 27-28.
[2] 毛峰.“互联网+”时代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及对策[J].改革与战略,2016,(03): 74-77.
作者简介:
篇6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促进贫困群众增收为目标,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在产业扶贫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瞄准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以现代都市型农业和特色高效农业为方向,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加快推进“一减四增”,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培强特色产业,扩大发展规模,提高质量效益,延伸产业链条,构建带贫防贫机制,不断提升农业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升扶贫特色产业综合效益
(一)优化调整特色种植业。制定实施特色种植业(含水果)精准扶贫年度工作方案,落实“一减四增”要求,在全区建设一批特色种植和良种繁育基地。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策”要求,对紫山怀小米、博远、秋景、喆兴、现海5个产业扶贫园搞好扶贫带贫示范作用;对32个蔬菜产业扶贫项目149个蔬菜大棚加强技术指导,搞好风险防控预警,实现产销衔接,发挥好效益引领作用;对51个产业扶贫基地加强指导,加大贫困户从业就业示范引导作用;指导各乡镇、村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加强优质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发展蔬菜、中药材、食用菌、特色杂粮、水果等特色高效种植产业,推动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精品化和品牌化发展。
(二)做大做强特色养殖业。制定实施特色养殖业精准扶贫年度工作方案,在乡发展肉鸡、肉驴等养殖扶贫项目的基础上,在其他乡镇重点发展家禽、肉牛和肉羊养殖,支持各乡镇、村发展特色养殖。
(三)大力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大力培育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引导各乡镇积极扶持、、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储藏、保鲜、烘干、分级、包装设施,提升产后处理能力,使产品更适宜进入精深加工。
(四)培育壮大农业新业态。指导各乡镇、村依托特色农业、农事景观、人文景观等资源,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康养健身、创意农业、体验农业等多元业态。一是对名关镇南石口食用菌加强技术扶持指导,打造成我区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二是加强休闲农业品牌创建培育工作,开发广府、王边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做好宣传推介;三是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抓好西部以博坤家庭农场、博远智慧农业园区、刘窑核桃基地、永合会万亩油菜花基地和东部以耐思、科瀚、相知农场、垂钓中心等节点为主的两条休闲农业精品线路,提升我区农业生产附加值。
三、加强产业带贫主体培育,提升产业带动能力
(一)培强新型经营主体。立足资源禀赋,围绕全链条需求,聚焦重点领域,以高科技、高质量、高成长性为标准,积极开展农业大招商,主动对接大企业、大集团,积极引进培育能够支持带动扶贫产业发展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做好招商项目跟踪指导服务,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
(二)发展高效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协调供销、邮政、农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等开展农资供应、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烘干收储等农业生产。鼓励中小型服务组织通过发展服务联合体、服务联盟等新型组织形式,加强服务水平和能力建设,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引导大型服务组织通过参股控股、特许加盟等形式,与中小型服务组织形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形成各有分工、互有侧重、共同发展格局。全区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30家,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6%。(责任单位:农经科、植保站、农机管理科、农机推广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三)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完善扶贫资金、长期订单、股份合作、资产收益、产销衔接、土地流转托管、公益岗位和就业帮扶模式。推行以股份合作为纽带的政府+金融+科研+龙头+合作社+农户“六位一体”新兴合作经营模式,实行企业统一流转土地、基础设施、种养品种、技术指导、品牌打造、加工销售和农户分户经营管理“六统一分”,把大多数贫困户嵌入产业链条,引导带贫主体和贫困户依法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实现贫困户与企业、金融、科技的有效联结。建立完善收益分配机制,优先安排有劳动能力贫困户,通过产业项目和引导就业实现增收。(责任单位:农业科、经作站、农经科、产业化办,各区域站、动检站)
(四)壮大集体经济。巩固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试点成果,加快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建设,逐步增加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比重,全面提升试点工作质量。巩固“消零”成果,防止反弹。继续实施“消薄”工程,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采取股份合作的形式,进行资源开发、产业化经营。盘活政府投资和社会帮扶到村形成的资产,多举措、多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大力发展农村服务型经济,通过为农户和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前产中产后农业生产,以及旅游、商贸流通与市场管理服务,增加服务性收入。(责任单位:农经科,各乡镇农经站)
四、深化农业科技服务,提升创新驱动能力
(一)加快农业创新驿站建设。认真落实《农业创新驿站建设管理办法》,每个驿站辐射带动5个以上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发展,帮扶10个以上贫困或普通农户脱贫增收,使驿站成为县域产业发展的动力源和孵化器。深化“十个一”模式,帮助科研教学单位研究制定科技人员参与驿站建设和科技下乡的扶持政策,建立创新驿站长效机制。(责任单位:科教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二)提升农业技术服务水平。落实《省农业产业扶贫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方案》,进一步优化扶贫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帮扶重点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全产业链方向转移,组织开展“十项服务”。继续实施《区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实施方案》,建立一支指导到位、服务精准、帮扶全覆盖的产业发展指导员队伍。进一步加大科技扶贫培训力度,培训产业扶贫干部、产业扶贫带头人、实用人才带头人、经营主体负责人和贫困户200人。(责任单位:科教站,人事科,各乡镇)
(三)健全农业科技信息化网络。发展智慧农业,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在特色农业中的推广应用。积极参加省市县乡村五级贯通的农技推广云平台,通过配备终端、网络书屋、微信公众号、手机APP、12316等及时指导农民群众科学合理安排农业生产,解答技术咨询、推送科技信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在平台上、展示、交易。(责任单位:科教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四)加强风险防范。做好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工作,抓好重大病虫害防控、制定完善防控预案应对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加强监测预警。依托区级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建立农业扶贫产业市场风险预警机制,制定风险防范预案,定期价格、供求信息,指导贫困地区防范市场风险。科学开展产业扶贫风险评估,对扶贫主导产业面临的技术、市场等风险和经营主体生产、经营、带贫能力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制定防范和处置风险应对措施,防止产业项目盲目跟风、一刀切导致失败造成损失。加强扶贫资金、资产资本监督管理,防止出现产业扶贫失败风险。(责任单位:农业科、技术站、科教站、财务科、蔬菜科、植保站,各区域站、动检站、农经站)
五、推动农产品营销,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
(一)严格质量标准。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完善县乡村农产品监管追溯体系,做好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应用,做到专网专人负责。(责任单位:农产品监管科、科教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二)强化品牌培树。制定特色优质农产品目录,强化品牌设计、品牌提升、品牌宣传,培育1-2个区域公用品牌,集中打造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品牌和特色农产品品牌。支持各乡镇在中央、省市媒体、高铁站平台等进行产品宣传,支持鼓励品牌农产品创新创意设计、讲好区农产品品牌故事,扩大品牌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责任单位:农业科、蔬菜科、农产品监管科,各区域站、动检站)
(三)强化产销衔接。构建产销对接长效机制,组织参加京津冀蔬菜食用菌产销对接活动和品牌万里行活动。鼓励各乡镇建立营销体系,加强与一线城市农贸企业、批发市场和大型超市对接合作,拓展区品牌农产品展销窗口。组织各乡镇企业和产品,入驻北京新发地优质农产品展销中心。组织实施品牌农产品“六进工程”,开展爱心购买农产品公益行动。支持举办品牌电商促销宣传活动,支持建立农产品电商特色馆,打通线上线下产销对接渠道。(责任单位:农业科、蔬菜科、环保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六、抓好定点帮扶工作,确保帮扶政策落实
搞好定点帮扶工作。扎实做好区农业农村局在柳村、榆林东、榆林一、东睢宁、赵刘营、杜屯等6个村精准扶贫帮扶工作,组织局“一帮一”帮扶责任人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及时了解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实施情况。(责任单位:局办公室、局相关科室)
七、强化组织保障,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加强组织领导。继续实行“一全一直一最一中心”工作机制,将农业产业扶贫作为重要任务,摆上突出位置。各科室站所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专项谋划,科室站所负责人要具体抓、深入抓,安排得力人员负责产业扶贫工作。要保持产业扶贫人员队伍的稳定,抽调精干人员充实到产业扶贫专班中来,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产业扶贫队伍。(责任单位:局属有关单位,各区域站、动检站)
(二)建立清单台账。要结合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工作,按照“一项任务、一个清单、一套措施、一抓到底”的要求,建立健全产业扶贫任务清单,对所有乡村的产业情况,逐村逐项建立产业情况清单。认真落实扶贫产业各项政策措施,以村为单元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户为单元加快落实特色种养扶贫项目。进一步优化完善农业产业项目库,积极参与农业产业扶贫项目的方案制定、组织实施、成果验收等工作,实时了解执行情况,并进行监督和指导。(责任单位:产业扶贫办、局属有关单位,各区域站、动检站)
(三)加强调研督导。在狠抓中央巡视、国家考核、督查巡查和省级、市级考核反馈问题整改的基础上,结合扶贫产业问题困难大排查和产业扶贫“回头看”工作,围绕重点工作,针对薄弱环节,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督导检查和调研指导活动,分析问题与趋向,研究提出前瞻性意见建议,通过强弱项、补短板、促提升,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构建农业扶贫产业长效机制。(责任单位:局属有关单位,各区域站、动检站)
篇7
一、活动时间
20__年3月中下旬,具体开始时间请各市农业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为期一周。
二、活动主题
“放心农资下乡,保障春耕生产”。
三、活动目的
围绕“放心农资下乡,保障春耕生产”主题,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宣传和现场咨询培训活动,大力普及农资识假辨假常识,宣传《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指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资,提高农民群众质量意识和维权能力,把优质放心农资送到乡村,迅速掀起春季农资打假的强大声势,维护农资市场秩序,保障春耕生产顺利进行,夺取今年农业丰产、丰收。
四、活动内容
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周活动,实行点面结合,以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为重点,提高农民识假维权能力、强化科学使用农资意识、进行案件回访和组织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规范农资市场秩序。重点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一)组织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认真总结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的经验,推广农资连锁、农资农技“双连锁”、农资行业协会等模式,支持和鼓励有实力、信誉好的名优农资企业、农资专业合作组织等直接到乡村设立经营网点,构建新型农资经营网络,畅通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渠道,提高放心优质农资产品的覆盖面。
(二)组织咨询培训活动。各市农业部门要积极组织执法人员、专家和农技人员开展咨询培训活动,指导农民科学规范使用农资,严格执行休药期、安全间隔期等规定,建立生产记录,提高农民的质量安全意识和维权能力。同时,组织相关农资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和技术人员深入农资市场和乡村(来源:文秘站 ),现场提供方便快捷的农资质量鉴定服务。
(三)深入开展农资打假宣传。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宣传导向作用,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多种手段宣传农业部门农资打假工作部署和成效、公布一批农资抽检结果、曝光一批坑农害农案件或失信企业名单、普及农资监管法律法规知识。大力普及农资识假辨假常识,指导农民在购买农资时要索取票证。
(四)开展案件回访工作。开展对过去查处案件的回访工作,重点走访假劣农资受害者和举报投诉人,了解案情进展情况、企业整改情况以及农民群众对查处结果的满意程度,认真听取农民群众对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的意见与建议。现场接待并处理农民群众的投诉举报,认真解答或提出解决方案。
五、有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要高度重视,把宣传周活动作为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执法年活动和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的重要工作来抓,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秩序,确保农资供应数量充足,质量合格,保障春耕备耕顺利进行。各市要结合实际制定方案,精心策划,明确任务和重点,确保宣传周活动取得实效。
(二)精心组织。要按照农业部统一部署,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本地“宣传周活动”方案。要精心策划,明确任务、细化分工,确定本地区宣传周期间的重点活动,务求取得实效,达到“放心农资下乡,保障春耕生产”的目的。
篇8
20__年5月20日上午,县政府召开农业科技培训动员大会,我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快速安排部署,精心筛选,抽调4名业务骨干分别参与到四个培训小组中去,其中,以我局主任科员张玉祥为组长的培训小组主要负责大黑山、半坡两个乡镇的技术培训工作。
一、工作开展情况
5月24日,由林业局、科技局、农业局和畜牧兽医局联合组成的农业科技培训小组大黑山、半坡组进驻半坡乡,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地毯式全方位培训工作。在乡政府,及时召开了宣传动员大会,全面调查了解收集各个村委会种、养殖主导产业情况,切实做到侧重分明,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到村委会,及时与村总支、主任、村小组组长协调沟通,认真听取各个自然村产业培植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深入调查研究,精心安排培训内容。进入村小组,敦促村组干部快速召集所有农户,以重点产业重点培训、普遍问题统一解答、个别产业个别问题分类指导为原则,采取召开会议、实地指导、典型样本实验示范等不同形式和渠道,在对橡胶、紫胶、核桃、油茶、水稻、玉米、草果、茶叶等农作物的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以及猪、鸡等养殖技术进行培训的基础上,结合各村实情,增加了稻田养鱼、大棚蔬菜以及抗洪救灾的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全面、具体、实用。截止6月11日,半坡乡半坡、高井槽、二甫三个村委会共开展了大小培训活动23次,占全乡培训计划的38%,参会者1243人次,是相应计划培训人数的126%,参加培训的有年过六旬的老年人,也有16、17岁的青少年,科技培训活动受益面大、 范围广、效益高。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经费没有按时到位,培训小组的培训材料、交通费用、吃住难以保障。
二是正值农忙季节,科技培训对象恰恰是忙于春耕生产和播种的劳动人员,培训会议难以招齐人马。
三是适值雨季,乡村道路交通堵塞,科技培训工作难以快速顺利开展。
四是由于科技培训工作时间长、任务重,单位抽调人员都是业务骨干,独立操作本部门的某些工作,工作积压太多,难以解决。
五是有些乡镇领导对科技培训工作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到位,工作懈怠、缺乏热情。
六是由于经费、节令、认识等因素影响,培训工作进度缓慢。
三、工作建议
这次乡村科技培训工作投入大、时间长、内容多、任务重,为确保工作取得实效,提出以下建议:
1、培训经费尽快到位,保证培训工作快速顺利开展。
篇9
一、构建新型农业产业体系,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
在“优、特、高、深”四个方面下功夫。优,就是要把品种、品质、品牌往优质上调。优化产业结构,宜粮则粮,宜牧则牧。特,就是要发挥比较优势,把产业往特色上调,提高土地产出率。调减普通玉米种植面积,重点发展甜粘玉米、芦笋等“十大特色产业”。继续把休闲农业作为吉林市农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力争建成2个国家级示范县,5个国家级示范点,10个国家标准美丽乡村,30个国家星级企业。高,就是要提高科技含量,向科技要生产力。重点建设万昌、孤店子2个以水稻为主的现代农业先导区,建设以玉米为主的生态农业示范区,按29项现代农业指标体系逐项抓好落实。强化全程机械化、高光效、航化作业、节水等先进技术集成推广与应用。深,就是要延伸产业链条,抓好农产品精深加工。抓住资本跨界的机遇,搞好农业产业化项目的招商。推进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
二、构建新型农业生产体系,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
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技水平、发展“农业+互联网”上下功夫。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重点发展“五大”水利建设,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在提高科技水平上,在万昌先导区开展农业综合服务站建设试点,探索“农业综合服务站+农业服务超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科技服务新模式,破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最后一公里”问题。推进粳稻贡米等产业的标准化生产。启动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覆盖面,推广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不断提高科技贡献率。在发展“农业+互联网”上,打造智慧“三农”新模式。推进“互联网+”在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应用,提高精准农业的水平和农产品增值空间。
三、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在深化农村改革上取得新进展
在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经营模式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上下功夫。在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上,加大土地确权力度,促进规模流转,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例由25%提高到30%以上,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林权交易中心建设试点。在经营模式创新上,总结推广龙潭“农户+土地股份合作社”等模式,创新各具特色的适度规模经营形式。在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上,扩大土地收益权抵押贷款和经营权抵押贷款规模,年内力争达到3亿元以上。总结中粮、磐石吉高物流“粮食银行”试点经验,推广“粮食银行”新模式。
四、构建农村人居环境保障体系,在美丽乡村建设上迈出新步伐
建设农民幸福家园,在农村环境整治、农村厕所革命、清收还林上下功夫。在农村环境整治上,开展全市“六清”行动,重点推广磐石市“永红村”模式。从明年起,探索乡镇集中处理垃圾的新模式。在农村厕所革命上,把“小厕所、大民生”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任务推进,引导农民群众养成更加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在清收还林上,要坚定不移完成任务,确保停得下、还得上、活得好。
五、构建农民就业保障服务体系,在农民增收上取得新成效
篇10
今年以来,__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以产业发展为主攻方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要目标,把干部下乡驻村工作抓紧抓好,乡村两级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配合、创造条件、全面参与,取得了明显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市直单位驻村情况
在我乡驻村开展工作的市直单位,分别是市教育局包岭头、铺上、乐家坪、韩庄、马家沟5个村,市人才市场包马汉角村,市发行包胡家长庄村。一年来,3个市直属单位共18人6次下乡驻村,共开展基层组织活动6次,组织大讨论6次,帮助每村制定了符合实际的发展规划,理清了发展思路,教育局直接帮扶资金5万元,人才市场2万元,共组建了3个服装加工厂,发展核桃经济林500亩。
二、县直单位驻村情况
在我乡驻村开展工作的县直单位,分别是县人大包王家垴,县档案馆包蒋家庄村。2个县直单位5人下乡驻村4次,6天,组织大讨论2次,开展农业技术培训2次,培训62人次,帮助劳务输出18人,县人大帮扶资金5万元,帮助建设村级卫生所4间,档案馆积极参与帮助蒋家庄美丽乡村建设。
三、经验做法
1、营造有利条件。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干部下乡住村工作,市直单位每次下乡住村都由乡包村干部亲自陪同,提供有关情况,做好充分准备,想尽一切办法让住村工作队吃好、住好、工作好,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做好干部下乡住村工作。
2、搞好协调沟通。乡党委、政府全力发挥好沟通协调作用,做好村和包村单位的衔接工作,消除工作误会,把思想统一到项目帮扶上来,统一到实现脱贫增收上来,为所包村解决了很多困难,取得了群众的信任和理解,拉进了包村干部和群众的距离,形成良性互动,进一步推动工作不断深入。
四、问题与建议
一是面临实际困难多。由于全乡属农业乡镇,没有任何资源,发展优势不足。村民思想比较保守,发展致富的愿望不够强烈,参与致富项目积极性不是很高。
二是解决问题办法少。市直单位帮扶领导都想在短时间内大有作为,但是面临困难多。虽然基本上找准了适合的农业致富项目,涉及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工程,投资过大,面临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
- 上一篇:模拟集成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 下一篇:公司综合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