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普法教育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8 17:20: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青少年普法教育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青少年普法教育案例

篇1

遵照《市“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实施方案》部署要求,现制定全县教育系统“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五五”教育普法规划的要求,通过组织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普法教育,加强各级各类中小学学生的法律启蒙教育、法律常识教育、法律基础理论教育,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是非分辨能力、自我保护意识和守法观念,牢固树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理念,有效预防犯罪,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努力培养合格建设人才。

二、活动时间

年11月至年5月

三、活动内容及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年11月15日至12月4日)

各学校要根据目标任务和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做好组织、宣传、发动等工作,要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校园网、班会队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做到师生皆知,全面启动普法教育活动。特别是要通过第五个“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开展好宣传活动,在广大师生中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培养法制意识,提高法律素质,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活动实施阶段(年12月5日至年2月28日)

各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学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创新教育形式和手段,丰富学校法制教育内容,提高普法教育的质量与效果,全面推动“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

1、继续在中小学开设好《法治教育》地方课程,并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切实做到法制教育课程开设计划、教材、师资、课时“四落实”。

2、认真组织教师、学生开展教育法律法规和有关普法知识专题读书活动,让法律知识走进师生,入心、入脑,让违法犯罪远离校园,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3、组织召开法制宣传教育报告会,邀请青少年普法教育宣讲团、法制副校长、“五老”志愿者作法制教育专题报告,引导、启发学生自觉学法、懂法,做守法、不违法的表率。

4、开展学生体验教育活动,通过国旗下讲话、演讲比赛、征文、主题班(队)会、开设模拟法庭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强化自身体验,大力宣传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学生法律素养。

5、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第二届中小学生法律知识竞赛”活动,要采取多种途径广泛动员全县中小学生参与本次竞赛活动,让更多的青少年学生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掌握法律知识,提高法制观念。

6、认真组织收看《起跑线上的警示》青少年犯罪警示教育专题片,要确保收看率达100%,可截取其中的某个案例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让学生通过身边案例的警示教育达到预防犯罪和掌握法律知识的目的。

7、建立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制宣传教育网络,深入开展“小手拉大手互动活动”,让“学生带法回家,送法到万家”,通过学生、家长互动,提高法制教育效果;充分利用各级普法机构提供的法制教育资源,教育青少年学会运用法律武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青少年防范侵害的能力。

8、加强对教师的法制教育,要结合师德师风建设,认真组织开展教师学法、用法活动,将法律知识纳入校长、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提高广大教职工的法律素质。

活动期间,县教育局依据制定的“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检查评估表,对各学校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总结推广新经验,发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全面督促、指导活动顺利开展。

(三)活动总结阶段(年3月1日至5月15日)

1、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各学校要利用本次活动契机,建立健全学校法制教育制度,进一步完善法制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坚持不懈地开展法制教育活动,促进学校健康和谐发展。

2、树立典型,深入开展。活动中要及时发现典型,培植典型,树立典型,推广典型,总结典型经验,通过树立典型来影响和带动全县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3、及时总结,报送信息。各单位要及时宣传报道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活动结束后要认真进行总结和反思,宣传信息和总结要及时报送县教育局基教股。

四、活动要求

(一)提高认识,积极行动。各学校要充分认识本次活动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密切协作、扎实有效地推进活动开展。

(二)建立活动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县教育局成立由王玉军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和相关科室长为成员的县教育系统“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基教股。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活动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负责活动的组织和领导,要为活动顺利开展提供组织和人员、经费保障。

篇2

开展单位:

服务类别(按行业):法律援助

主要服务人群和人数:主要服务于街道内的小学生。以街道为单位开展项目,项目覆盖1000多人次,间接服务人群为整个街道的居民。

项目目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国家建设的主力军。为使青少年了解国家法律体系,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培养他们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引导青少年牢固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荣辱观。

通过本项目切实加强法治宣传,建立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三结合教育体系,充分利用各种教育阵地,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增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引导性、互动性和趣味性,有针对性的开展法治教育活动。

项目主要内容:

(1)   法律知识小课堂。为街道内小学的学生开展普法小课堂。将校园普法课堂作为重要抓手,通过律师普法宣讲团课程的设置和编排,让学生面对面、手把手地学到相关的法律知识,让青春期少年预防犯罪深入人心。

(2)   法律咨询。定点学校定点设置法律值班点,回答学生提出的法律问题,解答学生疑惑;

(3)   模拟法庭。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培养学生的基本法律素养,提高学生对法律的敬畏之心;

项目周期:项目周期为3个月,从2018年7月起至2018年10月止。

主要活动:2018年7月初前期宣传(5天)。2018年7月中旬完成小学生法律兴趣需求调研(5天)。2018年7月中旬,根据调研结果确定法律讲堂的讲课内容、编写法律知识问答题目、选择合适的案例编成模拟法庭方案(15天)。2018年7月下旬以后开展法律课程,模拟法庭指导培训(53天)。

实施内容:2018年7月初,建立工作群,宣传体现项目的优越越性和建设性。7月初前完成小学生法律知识兴趣与实用性需求调研问卷的撰写。7月下旬,分析调研数据,整理小学生普法教育工作的关键点难点痛点,根据需求制定可行性高、互动性强、能够深入浅出的方案。7月下旬以后开展法律知识小课堂。课堂计划分3场:根据每年级的情况、调研数据分析结果制定课程内容。指导开展模拟法庭。模拟法庭计划分四阶段:(1)筹划准备阶段:确定参加庭审人员及角色分配。(2)演练阶段: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排练。(3)正式演出阶段确定日期公演。(4)活动总结阶段:总结优缺点,形成长效机制,深化普法的效果,扩大影响面。

项目产出和社会效益预期:通过专业律师面对学生宣讲法律知识,利用身边的人或身边的事的案例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加强未成年人的法治观念,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进而建设和谐平安校园,形成人人知法、懂法、守法的校园氛围。

项目可持续和可推广性:教师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基础和法律实践经验,无法完全解答或解决学生们提出的具体法律问题。XXXX机构专业的法律人士走入校园,可以利用他们掌握的专业知识,结合现实中遇到的真实案例,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讲述,同时可以现场回应学生对具体法律知识的困惑,从而大大提升法治教育的效果。法治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参与。XXXX机构专业的法律人士走入校园,通过模拟法庭的形式提升孩子们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

因此本项目是切合小学校园的实际需求,能够实际解决小学普法教育工作的难点,达到良好的普法教育效果。项目具有巨大的可持续性与可推广性。

团队/机构过往项目或本项目成功经验:

统筹执行机构及资源合作方:

执行团队:XXXXXX.

 

经费预算

宣传调研费      3000    (10天4人调研)

人员成本费      20000   (3个月4个人团队项目运行)

物料费          5000     (课堂小讲本,模拟法庭的道具:法官袍,律师袍,检查官袍,法槌,国徽)

其他费用        2000     (交通费,协调管理费)

篇3

根据上级部门普法规划的要求,以依法治国方略为指导,以深化教育改革、推进依法治教进程为中心,密切结合学校的实际,广泛开展普法教育工作,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依法治教的进程, 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促进了学校事业健康、协调的发展,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全市两个文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一、 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教育。

根据全市“六五”普法规划和依法治市的工作目标,我们认真制定了年度普法规划,统筹安排,强化管理,采取多种形式深入持久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对于学校内部,我们重点围绕《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国旗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复议法》等法律法规,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反复研讨,不断提高法制意识和法律水平。通过学习,全校广大师生依法治校、依法施教、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在“普法依法治理”教育活动中,我们突出了以下重点:

一是注重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为副组长,各班主任老师为成员的普法、执法领导小组。学校的领导亲自挂帅,把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学校加强了与当地公、检、法部门的联系,在当地专职法制教育工作者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工作,聘请了兼职法制副校长,进一步加强了对全体师生的法制教育工作。

二是加强法制宣传阵地建设。我校充分发挥黑板报及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开辟专栏,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和教育,力求使全校广大师生都能做到知法、守法、护法,依法办事。

三是积极开展丰富多采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为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我们一方面采取“通读法律、法规原文与专题辅导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等学习形式,不断提高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层次法律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及法制宣传日等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法制宣传教育的氛围。此外,学校都把法律常识教育纳入必修课内容,做到大纲、教材、教师、课时“四保证”,同时还做到法制教育与纪律常规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正面引导与反面典型教育相结合,法制教育与弘扬美德相结合,依法治校与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提高了法制教育工作的实效。

二、 团结协作,普法依法治教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随着普法和依法治理教育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我校广大师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大大增强,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水平明显提高,学校的各项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法制轨道,为学校事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增强了广大师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了依法办事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性。 开展“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后,广大教师重新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认真学习了《宪法》、《职业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复议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了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遵纪守法、依法施教、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明显提高。例如,广大教师通过再次认真学习《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在明确了自己权利的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义务,认识到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摆正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增强了教书育人的自觉性,教师当中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多了,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没有了;热心帮助困难学生的多了,搞有偿家教的少了;加强自身修养,自觉做表率的多了,参与赌博等违法活动的杜绝了。 (二)推动了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学校管理逐步走上制度管理的轨道。制度管理,是指管理者依据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条例、规则和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进行管理的方法。所谓依法治校就是在学校内部实行制度管理,制度管理以其规范性、威慑性、稳定性、防范性等优点为学校管理者所青睐。近年来我校坚持学用结合、普治并举的原则,依据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令、条例、规则,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了学校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比较规范、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在此基础上,学校加强规章制度的学习和宣传,在教师中树立法制观念,形成守法光荣、违法耻辱的良好风气,同时学校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并加强对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总结和激励工作,在执行制度过程中,坚持有章可循,违章必纠,对遵章守纪者加以肯定表彰,对违法违纪者进行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坚决煞住各种违反法规的现象,真正使学校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步入依法治校的健康轨道。 (三)加大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工作力度,增强了青少年学生学法、用法、守法的观念和意识。我们针对新时期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紧紧抓住青少年学生的思想脉搏,采取多种形式,努力提高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实际效果。 1.加强合作,注意法制教育的社会性。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社会各方面应该形成合力,才能保证教育效果。因此,学校积极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切实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一是邀请当地政法工作者到学校进行法制讲座,请他们结合实际,分析案例,摆事实、讲道理,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二是争取当地执法机关和村组的配合,对学生在社会的守法情况进行监督;三是建立家长教育委员会,成立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素质,争取家庭的支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在学校内部,则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发挥少先队等教育阵地的作用,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由于校内外结合的法制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增强了学生的法制意识,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现象一直保持0记录。 2.立足课堂,提高法制教育的渗透性。我们把法律常识教育纳入必修课内容,做到大纲、教材、教师、课时“四保证”,普遍开展法制教育。由于思想重视,认识到位,教学效果较好。 3.针对实际,强调法制教育的层次性。针对学生的年龄层次和个性特征,教育内容和方式上注意了层次性和针对性。例如学校学生年龄差异,利用图片展览、表演、观看专题法制教育片等直观形式加强教育,使他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习自觉性。4.普治并举,突出法制教育的实践性。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使他们学法、懂法,形成认知基础,这固然是必要的,但学法必须与守法相结合,普法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否则法制教育只能流于形式。因此,在法制教育过程中,学校积极引导青少年学生自觉运用法律这一有力的武器来解决具体问题。例如,结合学习《国旗法》,学校严格执行升降国旗制度,并以此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使每周庄严而隆重的升旗仪式成为学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又一重要途径。 (四)净化了教育的内外部环境,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有一段时间,个别社会渣滓、地痞流氓到学校寻衅滋事,小商小贩违章在校门口设摊摆点,极大地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但现在这种现象大为减少。一方面,由于依法治市活动的开展,使这类违法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另一方面,也由于加强了依法治教工作,学校拿起了法律这个有力的武器,向这些危害社会治安,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行为宣战,从而优化了学校的外部环境,促进了学校事业的健康发展。

篇4

(一)组织领导到位。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六五”普法工作,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领导班子责任目标。及时调整充实了“六五”普法领导小组,并明确专人办公,为“六五”普法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制度建设到位。为使“六五”普法教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根据“六五”普法的总体要求,定期召开普法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计划,通报工作开展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措施,制定相关制度。明确了相关工作要求,全面加强“六五”普法工作。

(三)经费保障到位。将普法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为普法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经费保障。

(一)抓好重要节日法制宣传,推进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综治宣传月”、“消费者权益日”、“禁毒日”“安全生产月”、“国土日”等法制宣传时期,多形式全面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活动,提高全民法律知识水平。今年以来,利用场天开展普法宣传3次,接待群众4600多人次。累计解答群众关心的法律咨询356人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16000多份;书写各类宣传标语15幅;出法制宣传专栏6期。

(二)加强法律知识培训教育,提高法律知识普及率。各成员单位及法律明白人采用以会代训方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22场次,受教育群众1200多人次,有效推动我乡法律知识普及工作。

(一)强化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用法,发挥模范带头作用。5月21日我乡邀请铜仁市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局副局长杨彪到乡政府为全乡乡村干部举行《预防职务犯罪守住生态底线警示教育会》专题讲座;6月16日,司法所长为全乡干部及法律明白人骨干进行法律知识及培训。提高了干部职工及公务员运用法制思维和法治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我乡依法行政水平。

(二)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司法部、中央综治办、关于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校法制教育指导纲要》以及县司法局、教育局、团县委、关工委、依法治且县办公室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和的实施意见》,分别到_

_中、小学上法制课2次,受教育师生1300多人次,增强师生的法律素质和守法意识;其次,加强禁毒、反宣传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其危害,提升其辨别是非能力;其三,开展学生带法回家活动,扩大法制宣传影响。(三)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普法教育。选择农民工最喜爱、最容易接受的方式,使农民工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法律意识,在寓教于乐中提高法治观念。深入农民居住地对农民进行面对面宣传;抓住春节期间和农忙季节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的有利时机,及时组织即将外出打工的农民进行培训;免费向农民工发放法律书籍等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普法教育。

乡党委、政府及时组织了村干部培训,帮助村干部提高工作能力,坚持并深化“依法治理、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的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模式,帮助建立并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务公开制度、村财务公开制度、村规民约等制度,并指导村支部、村委会依法管理村务,积极抓好村党务公开和村务公开,不断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一是乡村干部及法律明白人进村开展工作过程中,通过以会代训形式向群众宣传相应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教育群众依法治富、依法维权;二是场天开展集中宣传活动,通过群众领取资料回家学习,提高自己法律知识水平;三是通过化解民间纠纷以现实案例向群众摆事实,讲法理,教育群众学法用法,依法维权。今年以来,共排查调处民间纠纷62起,有力维护了全乡社会和谐稳定。

(一)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推进依法治校工作。一是加强学生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知法、守法水平,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二是加强校园周边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维护正常教学秩序;三是积极开展学生带法回家活动,促进学生家长知法、懂法,依法管理,依法维权;四是加强管制刀具清缴力度,从严从快打击校园违法犯罪,维护校园安全;五是排查校园及周边建筑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安全隐患,确保师生身心安全。

(二)积极开展各项专项整治行动,推进依法治理工作。积极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两抢一盗、非煤矿山、三强整治等专项整治行动,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维护全乡社会和谐稳定。

(三)积极开展工作,进一步畅通渠道,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积极稳妥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源头,切实有效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解决群众在过程中不会访、无序访和走弯路的问题,加快建立高效、规范、畅通有序的新秩序,帮助群众依法维权。

(一)缺少普法资料,特别是在搞集中宣传时,散发的资料单一,远远不能满足群众需求。

(二)普法师资力量不足,缺泛法律骨干力量。

篇5

*县“五五”普法依法治县工作规划自20*年实施以来,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依法治县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按照省市有关部门的部署要求,以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为中心,紧紧围绕“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目标要求,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理,不断加快依法治县进程,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努力健全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党的十六大把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纳入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建设。县委、人大、县政府及时出台了普法依法治县工作第五个五年规划和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及时调整充实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四五”普法依法治县工作总结表彰会暨“五五”普法依法治县工作启动动员大会,对“五五”普法依法治县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签订了“五五”普法依法治县工作目标责任状,明确了部门分工,强化了责任,把“软任务”变成了“硬指标”。坚持每年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工作要点,确定每年召开一次以上专题工作会议,研究和部署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一直保持依法治县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相关领导任副组长的组织领导形式,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司法局党组成员、副科级实职领导专任,从而增强了办事机构组织协调工作的权威和效率,促进了县委、县政府总揽作用的发挥。

(二)认真抓好普法依法治理的关健领域和关健环节,务求实效。

1、抓重点对象学法,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为实现社会法治化奠定思想基础。“五五”普法期间,我县深化领导干部法律知识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考试考核制度、法律素质考查制度、法律知识任职资格考试。目前,县人大任命领导干部都实行了法律知识任职资格考试。对一般公职人员,继续推进普法合格证制度,并将此与年度考核、晋职晋级和提拔使用挂钩。三年来,全县每年统一组织近12000余名公职人员进行年度学法考试。同时,组织和推动司(执)法人员岗位学法的经常化、制度化,20*年至2009年,全县每年都对行政执法人员开展了岗位学法培训和考试,对考试不合格的进行脱产培训。为了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知识,我们在每年的“3.15”、“3.18”、5月综治宣传月、“6.26禁毒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期间持续开展大规模的群众性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三年来,我县共征订或免费发放《“五五”普法干部读本》、《*县“五五”普法农村干部读本》、《农民工维权手册》4万多册,发放宣传资料8万余份,出动宣传车辆600台次,受教育群众达49万余人次。

2、坚持三项制度,切实规范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第一,坚持中心学习组学法制度,县委建立健全了县委中心组学法制度,通过拟定学习计划,采取领导班子成员专题发言、集中自主学习、开展讨论等方式,定期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依照中心组学法制度,坚持做到每年至少2次以上学法活动。第二,坚持法制讲座制度。坚持每年组织2次以上的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讲座,并把此项工作列入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五五”普法实施以来,我县邀请了重庆市委党校、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的教授专家多次到*作了《物权法》、《人大常委会监督法》、《依法行政与行业体制改革》、《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等法制讲座,全县科级以上领导干部都参加了法制讲座。第三,坚持学法考试考核制度。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考试考核制度,每年由组织部、人事局、依法治县办联合组织开展干部法律知识考试考核。考试每年组织一次,参加考试合格,在《干部学法用法合格证》上进行注册登记,成绩进入干部档案,作为干部职务晋升和考核部门工作成绩的重要依据,还建立了干部任前法律培训和考核制度,凡拟提拔任用的干部,必须进行任前法律知识培训并进行严格的考试考核,合格者方可任用。

3、深入开展以“青少年法制巡回宣讲”为载体的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针对青少年成长和心理特点,实施分类别的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强各类在校生的法制宣传教育,通过开展法制主题班队会、案例剖析、法制讲座、普法知识竞赛、文艺演出、图片展览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吸引青少年学生主动参与普法教育活动。通过到法庭、看守所等单位观摩体验,组织犯罪犯错青少年进行现身说法,开展青少年模拟法庭等活动,将法律知识深入浅出地融入到青少年熟悉的社会生活中,使法制教育变成一种生动直观的生活体验。20*年11月开始至2009年5月,由教育局、县法院、*局、检察院、团县委、依法治县办联合开展的“青少年法制巡回宣讲”活动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全县每年都有40000多名师生参与听讲和讨论,效果明显。20*年在加强“送法进校园”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全县各中小学师生征订《青少年法制教育教学参考》3500多册,荣获遵义市教育局、司法局、综治办、市依法治市办表彰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自从二郎乡开展“三关工程”以来,切实加强了青少年法制宣传和维权工作.全县各中小学法制副校长每年必须完成2至3节法制课时,并且要求有课时安排表及教案,各个学校要制定法制教育计划和实施方案。三年来,共为青少年发放宣传资料4万余份,悬挂横幅、宣传标语328条,送法进校园289次,观看法制电影15场次,受教育12万多人次。

4、加强对农民和农民工的法制宣传教育。针对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和农民工面临生产安全、工伤致残、超时劳动等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事件。20*年6月,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牵头组织编写了《*县“五五”普法农村干部读本》5000多册发放到农村干部手中;20*年8月,由依法治县办牵头,县宣传部、县文化局、县人民法院、县*局、县卫生局、县教育局、县民政局、县计生局等39家依法治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别在县城五星街至新华桥设立咨询台,通过开展法律咨询、发放法律知识读物、宣传资料等形式,使农民工熟悉依法维权的渠道,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适应城市和企业的各项依法管理,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保障和支持;20*年2月,县司法局、县委宣传部、县工会、县妇联、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和二郎乡等六家单位在二郎乡政府开展一场题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大型法制文艺演出宣传活动;2009年1月结合返乡农民工的培训抓好法制培训,增强了农民工的法律意识,为农民工依法维权奠定了基础。2009年5月结合开展法制巡回宣讲活动,组建宣讲组深入乡镇、村开展法制宣讲142次,受教育35000多人次。

5、抓重点领域法治化建设,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20*年以来,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先后组织开展了以依法行政为重要内容的行政执法质量考核评议工作,以解决职责交叉、重复处罚、执法扰民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以引导和推动行政执法部门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为内容的“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严格考核奖惩制度,执法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在2009年全县依法行政工作会上,县畜牧局、工商局、计生局被表彰为“依法行政先进单位”,在各领域发挥了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的示范作用。

6、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抓热点问题的依法治理,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针对各个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我县组织开展了多个专项依法治理活动。近几年来,我县大力开展了矿山安全整治、秩序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9年4月份以来,针对“8.15”案件暴露出来的干部管理和社会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为期三个月的社会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县司法局、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筹抓好宣传发动、督促检查等工作。一是组建宣传车,在县城和乡镇开展宣传工作。由县依法治县办公室制作宣传光碟,组建“*县社会环境综合整治宣传车”在县城和乡镇围绕工作动态和工作安排布置进行宣传发动,共出动宣传车86台次。二是组织开展专题宣传咨询活动。4月18日,县依法治县办公室组织依法治县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58家235名工作人员在县城开展以法制宣传咨询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环境综合整治集中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20000余份,宣传手册2000多本,展出展板60多块、挂图与图片达400多张,受教育人数达8000多人次。三是精心安排、指导抓好社会环境综合整治宣传发动工作。各单位书写、制作悬挂永久性标语70多条,制作宣传专栏15块。四是由县依法治县办公室牵头在县城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创办社会环境综合整治宣传栏,并定期公布综合整治工作动态。五是在县城公共汽车和出租车上张贴车身标语200多条,增强宣传效果。六是在县城主要位置制作大型宣传标语牌5块400多平方米,在乡镇公路沿线制作大型宣传标语牌11块100多平方米,形成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7、办好“红城法治”栏目,扩大法制宣传效果。自20*年自办法治栏目“红城法治”开播以来,在经费困难的情况下,制作播出22期节目。尤其是2009年在未安排专项经费情况下,还制作播出6期,受到群众欢迎,效果明显。

(三)建立健全组织协调机制和措施,促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有效开展。

1、强化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责任机制。一是每年根据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任务和内容,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并对考核结果作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评先的主要依据;二是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列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内容,作为“一票否决”考核内容;三是建立依法治理专项考核奖惩制度。每年由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建检查对普法依法治县工作进行专项检查,针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2、创新宣传方式,增强普法活力。一是形成合力。以专题法制宣传活动为契机,整合党政机关、企事业、人民团体、学校等单位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形成普法合力;二是专家讲座、邀请省外法学专家教授为科级干部作法制讲座;三是集中培训。坚持把法制教育纳入干部培训计划并认真落实;四是组织法制文艺演出,二郎乡、仙源镇等组织以文艺演出的形式向群众进行法制宣传,发挥了潜移默化教育的效果;五是法法专题栏目“红城法治”深入群众,效果良好。六是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律八进”活动。

3、加强督促检查。一是每年组建专门工作检查组开展经常性的督查和年度工作考核检查活动。由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从*局、检察院、法院等依法治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抽人组建专门的普法依法治县工作检查组,开展专项检查、中期检查和年度工作考核检查。三年来,检查组先后到全县24个乡镇和100多家单位检查调研,对普法依法治理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是由县政府法制办建立依法行政、行政执法质量案件评查制度,强化对行政执法工作的监督。

通过以上工作的扎实开展,20*年、20*年我县普法依法治县工作连续两年年终目标考核获全市一类县位次。

二、存在的问题

三年来,我县“五五”普法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1、保障措施不够有力,考评机制有待健全。一是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大普法”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小马拉大车”的局面还没有完全突破。二是县级财政体制问题,依法治县办要求落实的按普法对象人均每年0.5元的普法经费一直未落实到位。不少部门和单位存在普法工作人员缺、设施差、经费少的问题,少数乡镇还没有将普法经费按标准列入财政预算,有的乡镇普法依法治理人员不能做到专职专用。三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没有单独纳入县委、县政府的综合目标考核体系。这些都影响和制约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健康开展和目标任务的全面实现。

2、思想认识有偏差,传统观念亟待更新。有的领导同志认为经过二十多年的普法教育,人民群众已基本掌握了一定的法制知识,普法工作可搞可不搞。少数领导干部和部分执法人员认为普法的对象主要是老百姓,通过普法教育让他们遵纪守法就行。少数公职人员带头学法用法的自觉性不高。有的单位没有摆正经济建设和普法工作的关系,把普法工作看成是可做可不做的“软任务”、“软指标”。

3、重点对象学法有待加强,死角盲点仍然存在。一是少数行政执法人员秉公执法的观念淡薄,导致这两年行政诉讼案件的败诉率呈上升趋势。二是受现有体制的制约,少数学校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导致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对学生的法制道德教育。三是有的企业往往只注重经济效益,忽略了法制教育,管理人员法律意识不强,导致劳资纠纷不断上升。四是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对他们的法制教育还没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这些问题的存在客观上造成了大量矛盾纠纷隐患呈上升势头。

4、普法教育轻重失衡,学法用法结合不紧。一是重义务灌输,轻权利宣传。在普法教育的内容设定上,注重和强调义务性、禁止性、制裁性法律规范的灌输和教育,忽略了权利性、许可性、保护性法律规范的宣传。二是重计划安排,轻落实检查。有的部门和单位存在有计划安排,无检查落实的问题,对工作不到位的单位缺乏有力的制约措施。三是重宣传形式,轻实际运用。少数部门和单位法制宣传教育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仍然存在,运用法律手段集中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四是有特色的普法“品牌”和“亮点”还不多。

三、下步工作措施

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要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各部门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把法律宣传教育纳入各部门各行业工作之中,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要进一步充实调整各级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建立健全工作制度。

2、突出法制宣传,加强阵地建设,创新法制宣传形式和方法。通过电视、网络、报纸、宣传栏等多种载体加强法制宣传,迅速形成“大普法”格局和学法对象主动学法用法的浓原氛围。县司法局要结合*实际制定可行的运作方案,负责办好“红城法治”栏目,确保每月播出2期自办节目,把“红城法治”栏目办成*“五五”普法依法治县工作的品牌;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组织编写农村常用法律知识案例手册;《今日*》要开设“普法依法治理专栏”;各镇乡、各单位要建立专门的法制宣传栏,永久性法制宣传栏规格为150厘米*500厘米,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并每月更新法制宣传内容;县依法治县办公室配合县城管局要在县城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统一制作永久性依法治县工作宣传专栏;各乡镇要在县城出入口和镇乡公路沿线明显的地方制作大型法制宣传标语牌,面积不少于12平方米,宣传内容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内容,为普法依法治县工作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

3、突出“法律八进”,丰富形式,提升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细化“法律八进”活动的内容、牵头单位和协助单位。“法律八进”活动由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县委组织部、县人劳局、县教育局、县民政局、县经贸局、县*局、县人武部、各镇乡党委政府协助配合完成。结合建国六十周年大庆活动,由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县文联等相关单位配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一次大规模的送法制文艺下乡活动,将文艺演出和法律知识融为一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送法进乡村活动.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根据“法律八进”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制定任务分解督查考核方案,并加强检查考核,总结先进经验和典型。

4、突出创建示范,典型推动,全面提升普法依法治县工作实效和水平。由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在基础条件较好的单位、镇乡、企业、学校、村分类创建普法依法治理示范点,作为推进“法治*”创建的标准,加快各行业普法依法治理进程。2009年在全县创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8个,普法依法治理示范镇乡3个,依法治校示范点4个,依法治企示范点1个,市级“民主法治村”5个,由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相关部门负责抓好落实和督查验收。

篇6

关键词:主要问题;犯罪原因;预防机制

一、普法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社会各级组织和各界人士都在积极努力引导青少年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全力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在普法工作的大力开展下,青少年犯罪案件有了一定减少,普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当前青少年普法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 普法实施主体较多,缺乏有效协作工作制机。在三年的普法实践中,笔者了解到当前开展青少年犯罪主要涉及有:关工委、共青团委、公安、律师、检察院、法院和司法局等单位,普法实施主体较多,没有专门负责实施普法的牵头者,在众多普法实施者中也没有形成有效的普法工作协作机制。最终导致城乡之间和小学初中高中之间,甚至同级学校之间接受普法差异较大,有时城区的一所学校在一学期要“被普”好几场法制课,而边远乡镇的学校有时好几年都没有接受过普法。

(二) 部分普法内容陈旧、死板,不符合当前预防青少年犯罪实际。笔者每到一所学校开展普法,结束后都会与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进行互动,听取他们对当前普法工作的一些意见和建议,以便下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普法内容。在互动中得知:部分普法者的普法内容过于陈旧、死板,三年讲的普法案例都是同一个,三年讲的内容都差不多,学生们在下面无心听讲,认为开展普法活动对他们来说是受罪;还有部分普法者不是法律专业出生,也不是真正的司法工作者,平时没有接触过青少年犯罪案件,普法课堂讲的是一些宪法内容和刑法的基本概念而不是未成年人保护法,没有用一些生动的语言讲授青少年犯罪案例,让学生们感觉很枯燥乏味,难以往下听。

(三) 普法形式过于单一,较少运用科技手段普法。众多普法工作者开展普法宣传基本上就“三要素“构成:即“一个话筒、一幅普法横幅、几页讲稿”就开始匆匆上阵,更有甚者一些普法者只带一张嘴就登上讲台,开始凭空吹说。当前社会科技进步了,青少年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有所提高,我们的普法形式应该多运用“PPT”演示、警示短片播放、互动交流提问、观摩庭审、“QQ”普法等多种形式开展;普法课件是全文字,没有相应的图片、视频;普法内容“四海皆准”,没有分年龄差异和性格差别制作课件,这些单纯的普法形式,让普法效果受到了限制,学生朋友没有真正的受到法制教育。

(四) 普法工作大多流于形式,后续性普法效果不明显。在众多普法实施主体的行政单位中,刚开始学校大多会聘请普法共建单位的领导或者具体普法工作者担任“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等职务,并授牌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等形式拉开普法序幕。但后续性普法工作却没有及时跟进,笔者深入多个普法教育基地,了解到共建单位有二、三年没有前往学校普法,导致法制教育工作流于形式,法制教育基地空有其名。另外由于普法现场讲授者与学生朋友没有充分的开展互动,讲授者没有留下后期联系方式,也没有开通专门的青少年维权专线,学生朋友出现法律困惑时不能及时解决,后续性普法效果不明显,导致青少年犯罪案件时有发生。

二、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

(一)青少年自身的原因:身心发展不够成熟,自控能力和辩别能力较差。青少年在自身成长过程中,由于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是非观,对世界的认知能力有限,处于相对不成熟的阶段,心智还正在发展,易愤世嫉俗,易走向偏极,辨别真假与是非的能力较差,一旦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刺激或者遇到坏人,加之自身成长经历受限,经不起挫折和磨难,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二)学校的教育原因:片面追求升学率,教育学生方式方法欠妥。学校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方法,开展平行班、优生班和快班、慢班之分,让学习好的孩子倍受青睐和重视,学习差的孩子则受到冷落和歧视。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差的孩子很可能就会破灌子破摔,会出现厌学、逃课的现象;学校对此情况一般只是重惩罚,对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进行严厉的处分,没有贯彻落实“教育、感化、挽救”的基本原则。学校不良的处理方法,会使受到处分的同学产生悲观、失望、消极情绪,甚至严重会万念俱灰,从此自暴自弃,流向社会,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最终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家庭原因:不完整的家庭、父母不良的行为准则,让孩子的得不到健康成长。家庭教育应当是孩子成长的第一道防线,是青少年成长的基础,不好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走向违法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最常见有以下四个方面:父母离异或感情不合,导致子女的心理、品行出现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父母忙碌工作挣钱,根本无暇照顾子女的学习和生活,使孩子的成长没有进行及时的引导;父母不良的娱乐、赌博甚至犯罪行为,会使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容易效仿走上犯罪道路;父母粗暴、残忍的教育方式,会造成孩子性格畸形发展,愤世嫉俗。

(四)社会原因:黄赌毒的引诱,拜金、享乐主义和“灰色地带”的不良影响。社会上黄赌毒的引诱,拜金、享乐主义和“灰色地带”等不良风气的影响不容忽视,这些对青少年的危害较为严重。其中黄色书刊和不良的网络媒体对青少年身心的毒害最深,青少年辩别是非能力较差,好奇心强,没有怎么接受过性知识教育,容易模仿,导致形成不良的性知识观,控制不好甚至走向的犯罪道路;赌博和两者对青少年的伤害也较大,部分青少年崇尚拜金、享乐主义,出于刺激,游走于娱乐场所,追求花天酒地,吸食寻找兴奋;一部分青少年过早接触社会“灰色地带”,认为什么都可以靠钱、靠关系来解决,有钱有权无所不能,滋生了自己犯罪的主观意识。

(五)司法原因:司法机关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还没有真正贯彻落实到位,工作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在实际办案中,司法机关还没有真正实现“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比如公安机关在办案中存在超期羁押未成年人的现象,一些看守所、拘留所没有对未成年人犯与成年犯分开羁押,交叉感染容易再次发生犯罪;检察机关对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工作机制还需常态化,保护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需进一步加强;法院在审判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还未真正做到惩罚为辅,依法从轻、减轻处罚的法定情节,存在一些本应判缓刑而判了实刑、本应轻判的而重判和不应判财产刑的而判了财产刑等现象。

三、全面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对策

(一) 学生的自身预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增强辩别是非的能力。尽管青少年处在身心发展阶段,认识世界的能力有限,但他们还是有一定的自控和鉴别能力,青少年从课堂的政治教育、父母教育和社会事例中,能够培养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是非观,增强抵抗不良社会风气的能力;遇到事情要平心静气,认真分析寻找原因,不愤世嫉俗,使自身心智不断健全,较早走出青春懵懂期。

(二) 学校预防: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学校要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方针,改变长期以来片面的追求升学率的局面,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学习观,使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行道德;学校要开展法制课堂,培养学生基本的法律意识;老师们要传授学习、人文、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各种知识,杜绝平行班、优生班和快班、慢班之分,对成绩差的同学要扬长避短,让孩子们受到平等待遇;对一部分违反校纪校规的同学,不要一味的给予开除、处分,要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在心灵上多接触他们,启迪他们内心世界,慢慢感化他们,用心来帮助他们。

(三) 家庭预防: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能力,优化家庭环境。家长的重要职责就是培养和教育子女,父母自身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在平时生活细节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和道德观念,少赌博,少进娱乐场所花天酒地,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对孩子的学习要全面的督促检查,对其心理上要进行及时的关注和疏导,解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身心问题;夫妻双方不要整天忙于工作忙于挣钱,要抽空陪陪子女,常与子女沟通,解决其心理困惑,给子女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

(四)社会预防:严厉打击黄赌毒,净化社会环境。各级党委、政府要统筹安排,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大力宣扬民族精神和传统道德,倡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非观,培养自力更生和发奋图强的意识,增强抵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的能力。同时政府部门要合理的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及时清除青少年成长道路上的障碍,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如文化部门要对网吧、游戏厅、KTV、酒吧和书店进行有效的市场监督管理,净化娱乐场所,排除诱发犯罪的根源;公安机关对校园周围环境治安,要进行及时摸底排查,扫除安全隐患。

(五)司法预防:认真贯彻落实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特别程序。新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专门设立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特别诉讼程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未成人司法制度,要求司法机关和司法工作者对青少年犯罪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综合思考,不能粗暴简单执法。对犯罪的未成年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公安机关、检察院和法院在办理青少年犯罪案件时,要遵守法定从轻减轻处罚的情节,严格执行新《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特别程序:社会调查、强制提供法律援助、严格适用逮捕和分案处理、封存未成年人犯罪记录、附条件不和合适成年人到场等。同时在办案过程中司法机关认真核实涉案人员的年龄,查清青少年在案件中的主观故意和主次作用,对涉案的青少年犯罪进行准确定性。

[参考文献]

[1]黄太云,刑事诉讼法修改释义,载《人民检察》2012年4月(下半月)。

[2]福建省石狮市人民检察院课题组,未成人犯罪问题实证研究――以福建省近五年未成年人犯罪数据为蓝本,载《中国检察官》(司法实务)2013年第6期。

[3]董石砺,黑社会(性质)组织青少年成员心理特征研究,载《预防职务犯罪学刊》]2011年第4期。

[4]苏彩英、郑大伟、田肇树、董杰,检察机关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工作机制之完善,载《人民检察》2013年4月(下半月)。

篇7

一、建立职能机构,明确依法治校。

为提高学校依法决策、依法管理水平,维护校园稳定,维护师生合法权益,保证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实施,学校特成立了以xx校长为组长的依法治校领导小组,制定了学校“七五”普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聘请了蒲亭镇派出所xx同志和法院xx同志为法制副校长,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增强了师生的法制观念。

二、规范办学行为,依法管理学校

1、建立完善的领导体制,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凡学校有重大事项都经学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再召集全体教师进行讨论,经全体教师通过后方才执行,坚持做到校务、政务公开。

2、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着重做好校园基础设施的安全检查工作,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进行彻底整改,切实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加强校园的治安管理,学校实行领导带班、教师值班巡逻制度,确保学校良好的治安环境;加强学校消防和用电管理,定期检查消防设施和器材,及时更换老化电线,确保学校用电、用水安全;制定了安全方面的各项应急预案,确保在紧急状况下,师生能够迅速疏散,同时利用国旗下讲话、班会时间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防自救能力。

3、认真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设课程,做到开足、开齐课,特别是学校里的思想品德课,要求每位老师认真上好每节课。学校严格遵守上级主管部门规定的作息时间,不随意变动上课时间,不在假期里给学生补课。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线,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法制教育。在法制教育上做到了“四落实”,即有教师、有教材、有课时、有活动。

5、规范收费行为,切实治理乱收费现象。凡涉及向学生、家长代收费的,我校都严格按照财政、物价及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收费范围、收费标准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本着自愿原则,并在收费期间向学生、家长进行公示,维护了学校、教师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三、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坚持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并进

1、采取课堂教育和集中宣传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学生学法的落实。一是制定好法制教育工作计划,明确课时安排,通过日常课堂教学加强对学生法制教育,推进学校法制教育计划、教材、课时、师资的“四落实”;二是要利用全国法制宣传日、全国安全教育日等特定时间,开展集中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学校学生学法的效果。

2、采取“小手牵大手活动”,推动学生和家长互动式的法律学习。每月要求各班开展一次法制宣传教育班会活动,要求每个同学在班会上讲一个法制故事。课后每个同学回去给家长讲一个发生在你身边或所知道的遵纪守法小故事或违法必受罚的案例,让学生和家长一起来学法、用法,提高全民的法律素养。

3、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促进学生的学法用法。把法制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密切结合起来,把反面典型教育与正面教育、全面教育与个别教育有机结合,把法制教育与日常行为规范达标、依法治校结合起来。不断探索法制教育方式方法,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近年来,学校通过开展法制讲座、法制知识竞赛、法制手抄报等生动活泼的形式,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法制活动,在实践中增长法律知识。

4、以创建“平安校园示范学校”为契机,抓好学生普法教育。以创建工作为载体,加强对学生的安全防范教育,依法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的专项治理工作,从而实现教育队伍更加稳定、校园秩序更加优化、法治环境更加规范、安全管理更加完善的目标。①进一步明确学校安全目标,深入开展安全法制教育,举办专题讲座,提高全校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②加大综合治理工作力度,落实校园安全责任制;③建立联控联防长效机制,深入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严禁学生在课间出入校园,努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④加大检查力度,坚持季度检查与平时检查相结合,重点对校园教学楼门窗、电路、体育设施等隐患进行检查,做到防患于未然。⑤加强与相关部门联合行动,加强对学生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指导。使青少年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不良行为作斗争,增强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5、多渠道宣传,拓宽法律宣传学习的宽度和广度。在强化学法的前提下,加强了法律知识的宣传。学校的宣传橱窗,每学期都有法律知识的宣传和违法行为图片展。各班黑板报定期有法律知识的内容,并把此项内容作为班级考核、文明班级的评比的主要条件。

通过扎实开展上述“七五”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我校“七五”普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师生法律知识普及率达到100%,二是师生安全无事故、无辍学、无违法犯罪、无盗窃案件、无刑事案件等;三是师生的遵纪守法率达到100%,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四、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篇8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一些学者对普法教育与传统戏曲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性的研究,相关论文和书籍有如孙书磊2011年4月27日发表于《中国文化报》的《谈西方文艺思维与当代戏曲实践的误区》,还有苏力的《法律与文学:以中国传统戏剧为材料》,还有徐忠明译着《包公的故事:一个考察中国法律文化的视角》等有关传统艺术与法律的文章或着作,它们均从多角度多层次对传统戏曲与法律之结合进行了阐述。与本文所关注的论点不同认识的有魏英杰发表于《东方早报》的《戏曲普法,接不上现代法律精神》,该文章针对2008年陕西省石泉县的法官在当地仿古街的古代县衙中,以今案古审的判案方式进行的普法宣传活动进行论述,该文从“送法下乡”的角度承认其为有益的尝试,但同时也提出了在古代的司法情景中能否将当代的法律精神得到有效表达的疑问等等,这些有关传统戏曲与法律的文字资料均从多角度多层次对二者进行了阐述,本文就研习各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普法教育的角度对二者进行系统剖析。

(一)我国普法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的普法教育现状可以借用张明新在《对当代中国普法活动的反思》中的一句话来说明,“当代中国普法活动规模之巨,形式之繁多,内容之广泛,持续时间之长久,在中国法制史上都堪称创举”[2]。就目前而言,人们把普法的目光更多投向了农村,尤其是以《宪法》为中心的基本法律常识已经在较大范围内得到传播,中国公民的法律意识和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都有效增强,普法行为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已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民众对于普法教育行为重要性的认识,对普法进行行之有效的形式进行传播活动。在当前,主要有网络传播、电视栏目传播,演讲、法律知识竞赛传播、宣讲团讲授、展板介绍等等,从多方面多层次进行了普法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为普法宣传提供了多层次多领域的宣传阵营,多种宣传渠道也为普法教育赢得了更多的受众。针对这些相应的普法方式,我们详细分析看看效果如何?普法教育过程中所投入的大量的人、物和经济并不一定能产生相对应的普法效果,普法教育工作依然存在内容刻板方式落后等现象,更缺少相应的普法效果考核体系的建立等问题。普法教育受众的多元接受措施为我们提供多元接受方式的同时也使得受教育群体具有个体化、单次性、无选择等弊端,这些弊端通过传统戏曲普法教育的形式可以有效解决。

(二)传统普法教育的主要措施考察

目前传统普法教育的主要常见的措施有互联网法律索引、电视法制栏目、法律知识讲座、法律知识竞赛、展板介绍等措施。利用互联网进行普法教育,它有着超大容量的特点,因为它可以囊括更多的法制内容,有刑事案例、有条文解读、还有各种犯罪心理剖析,可谓是样样俱全面面俱到,想找什么就有什么,并存有大量视频材料和图片信息,还可以随意下载进行再传播,大大方便了想要接受法律知识的民众。我们在看到其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必须看到,接受网络法制类栏目的人员庞杂,其中不乏青少年人员,面对不经过处理的各类案件,还不具备成熟辨别能力的人群会有刻意模仿之嫌,尤其是模仿一些常见的犯罪过程,这样就对年轻的受众群体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在少年犯罪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的犯罪行为是对视频中暴力事件的模仿,利用网络进行法制宣传,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过滤宣传的内容,这将是利用网络进行普法宣传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电视类法制节目的开播,较网络传播有了一定的规范性,在一些节目中还配备有节目主持人对法律知识点的解读,这样对于接受者产生了一定的正面传播作用,随着电视艺术的普及也为普法节目赢得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大量受众群体。与网络传播一样,电视传播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法制节目时间点的安排,具有一定的固定性,使得接受者局限于固定的栏目时间,更多的电视频道与更丰富的电视节目,也分散了相当部分的受众,法制频道在某一时间段虽然可以锁定一部分受众,但他们也是不愿意重复接受相同的节目,起不到不断强化法律知识的效果。法律知识讲座可以再一个规定的时间内使法律知识在参与人群体中得到传播,但说教的意味让接受者更多感受到的是被动接受,这样被动接受使得随着讲座的结束而归为普法任务完成,既没有网络普法的广泛和丰富多样,有没有电视普法的直观性和舒服感,更缺少传统戏曲普法的可重复特点。法律知识竞赛较法制讲座形式灵活了许多,也可在参与人身上留下较为深刻的记忆,因为通过正反双方的争论而达到了宣传的效果,但其同样面临着受众面窄及不可重复传播的困境。我们目前更多接触的法律传播方式为展板宣传,有文字介绍也有图片说明,这样的传播方式需要借助于相对固定的场所,针对人员流动性大的场所尚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宣传法律的作用,但与动态发展的社会现状来看,此措施也仅仅可以作为一种短期阶段性的措施,时间已久难免有成为一种固定摆设之嫌,可谓熟视无睹,将起不到宣传的效能。以上即为目前传统普法教育的几种主要措施,在这些措施中我们看到了几种措施各有所长也各存在弊端,同时也看到了利用传统戏曲进行普法教育进行普法的实效性。

(三)传统戏曲普法教育的实际效果分析

以传统的戏剧表演作为普法的传播工具具有可多次重复接受的特点,它的重复性来源于戏曲艺术的程式化表演特点,一句句念白,一曲曲唱段和一招一式的表演,将法律知识元素无痕纳入传统艺术中,接受者或仔细揣摩韵味或痴迷演员的精湛技艺,在主动接受传统艺术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到了法律知识。不管是网络或电视普法传播还是普法知识竞答讲授、展板介绍,它们的重复性永远无法与传统戏曲相比,一出出经典传统剧目,如《西厢记》、《赵氏孤儿》、《狸猫换太子》等剧目演出了多少年,代代相传至今,戏迷们可以说是耳熟能详,就是这样还是要重复听,重复看,我们的普法宣传内容如果成功植入传统戏剧剧目,将能起到可多场次重复的宣传效果。传统戏曲剧目从剧本构思到创作,到编排最后立于舞台,往往要经过专家学者多方论证,其内容应该是经过严格筛选审查后的结果,编排得当,将适应各个年龄段的受众群,不会出现如网络或电视屏幕中的暴力景象,有的是程式化的唱念做打艺术表演,可以说是年轻受众群安全进行普法接受的一种有效方式,同时也是扩大传统艺术受众群的一种手段。传统戏曲艺术的编演,可以塑造更多的理想式人物或时间,如《窦娥冤》中的第六场窦娥的三个誓愿的应验和第七场与窦天章的梦会,因为它的理想式手段运用,为戏曲艺术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还可以用一些经典唱段倾诉人物心声,往往这种手段更容易表达犯罪分子的心理活动,如《明公断》中第一场“坐宫”中陈世美安排韩琪追杀秦香莲的心理活动。利用传统戏曲艺术的虚拟性特点,将会使普法教育形式更丰富更精彩。

二、发挥传统戏曲普法教育功能的具体思路

对于传统戏曲普法的教育功能而言,如何能合理高效地开展具体工作,将是实现传统戏曲特殊功能的关键。

(一)重视传统戏曲的普法教育作用

普法宣传的有效实施可以使社会更加稳定,对社会的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广大民众都知法懂法,才有可能使“人治”社会真正转化为“法制”社会。以传统戏曲作为普 法教育的一种主要手段,对于相当一部分人而言还比较陌生,他们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疑问,甚至怀疑这种方式的可行性。那么,以什么就可以使人们逐步认识到传统戏曲的普法教育重要作用呢?那就是优秀的普法作品,就是经过精心排演的同时也是包含法律内容的优秀普法剧目,只要此剧目在普法行为中得到了广大受众的认可,进入到老百姓心中,那么,它在普法的多种方式中就有了重要的地位,传统戏曲的普法教育作用才能真正引起大家的重视。与网络和电视媒体相比,传统戏曲目前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但这并不代表其不能发挥独特的积极作用,这项工作有待我们做深层次的挖掘整理和实施,也可以这样理解,编演新的普法剧目或许可以为传统戏曲艺术开辟又一条发展之路,从而达到自身发展和有效进行普法宣传而获得共赢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二)改进普法戏曲曲目的内容与形式

目前的戏曲曲目更多展演的是传统的经典作品,尚无普法类经典剧目出现,普法的剧目还只是局限在一个很小范围、或一个地方性小区域的一些民间班社组织的阶段,这样的现状就需要我们进一步转化观念,不能将普法剧只停留在小打小闹的短片式制作中,要制作较大型的、艺术性较强的普法连本剧。以传统戏曲为载体进行普法宣传的民间组织,他们为什么搞这样的活动?他们是心血来潮么?仅仅是自娱自乐么?他们之所以有这样行为是因为他们扎根民间,知道老百姓真正乐于接受什么样的艺术,知道以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拴住老百姓的心。回观一些正式演艺团体,他们在传承着优秀的传统艺术,在没有相关要求下一般是不会展演当代普法剧目的,他们或许觉得普法剧和他们还有着一定的距离,其实,普法剧目的展演并不在表演者的身上,而是在普法剧目的领导组织者那里。传统戏曲表演团体也需要精彩的剧目、不管是普法剧目还是其他,这些院团也期望普法剧为前提而进行剧本的编写与排演,进而研究如何将艺术团体的生存和发展与普法行为的相互结合,应该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如果以一定区域成立专门的戏曲普法院团,应该会形成一个相当大的市场。

(三)加大对普法戏曲曲目的经费支持

对于普法戏曲曲目的建设,离不开一定经济的投入,懂得了传统戏曲进行普法行为的重要性,可如果没有相应的资金投入,也只能是一种美好的原想。开辟区别于传统普法宣传的固有手段,所需资金如果能顺利纳入财政支出项目,就可以解决普法戏曲剧目的建设问题。在我国平阴县东阿镇的实施传统戏曲的普法活动中,就已经制定出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系列措施的实施,得益于领导组织者的大力支持,不管是领导体系和普法队伍的建立还是奖惩考核机制的制定,如活动组织、人员培训、请老师指导,包括服装道具交通费用和基本生活保障等,均需一定的资金投入。这部分资金如果光依靠民间班社或演绎团体自己掏腰包,恐怕将难以进行,毕竟他们还需要维持其组织的常态化运转,这些组织需要的是另外注入的资金,尤其是普法剧目初步启动期。

(四)建立普法戏曲曲目的推广普及机制

当获得经费支持的普法剧目编排成功后,就涉及到一个如何推广的问题,普法剧目不同于一般的民间传统艺术表演,它需要一个更大范围、场次相对均等的传播机制,因为它不单单是一种艺术的表演,它的身上承载着一种特殊的任务,一种要进行法律宣传的任务。或许这项活动可以与文化系统正在进行的文化惠民活动与普法宣传共同结合起来而促成此事,应该算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措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必须要建立切实可行的普法戏曲曲目的推广普及机制,将编、演统一部署,严把质量关,把优秀的、能贴近百姓生活的法律知识传播开来。

篇9

一、健全机制,在工作运转上添保障

一是找准定位。为了进一步明确“法律进农村”的工作思路,使农村普法工作有的放矢,目标明确。我们先后深入到7个乡镇14个村,开展了专题调研。最终确定了以提高农民法律素质,推进农村民主法治化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法律支撑的工作思路和目标。二是专项推进。在健全完善市、乡(镇)、村三级普法网络的基础上,实行了专项推进的“法律进乡村”工作机制。在局机关选派了一名在乡镇工作过,有农村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专门负责“法律进乡村”活动的指导和监督。三是跟踪问效。我们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纳入了各乡(镇)全年工作目标考核之中,各乡(镇)也把各村屯“法律进乡村”工作纳入到对各村屯的目标管理之中,实行跟踪问效,兑现奖惩。

二、突出重点,在普法对象和内容上抓关键

一是在对象上抓骨干。要使农村普法收到实效,必须有一批普法骨干为先导。为此,我们重点抓了普法“三员”队伍建设,挑选了在村民中有威信、有文化和有一定法律知识的教师或村民充实到普法队伍中来。每年司法所集中组织培训农民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使他们成为既能为村民讲法,又能为村民提供法律服务的骨干力量。二是在内容上抓实际。我们自编《农民身边事与法》2万余册,发放到农民手中,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普遍欢迎。在开展“法律大集”活动中,本着新农村建设和农民生产生活需要什么,我们就重点宣传什么的原则,组织相关部门,一次一策划,一次一个主题,把“法律大集”办成了深受农民欢迎的法律自助餐。在组织到村屯送法讲课中,我们事先和村屯沟通,让农民“点法”,根据农民的需要,点什么,我们就送什么,讲什么,收到了较好的实际效果。三是在阶段上抓中心。随着农村土地承包违约、毁约现象的频发,土地纠纷日渐增多,为有效化解土地流转中出现的矛盾纠纷,铁力司法所所长曹殿良同志巡回到各乡镇,为乡镇干部、村委会成员举办《土地承包法》培训班,使他们提高了用法律手段解决土地纠纷的能力。在今年的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我们重点开展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内容的法律知识宣传活动。并整理编写了“换届选举知识问答40题”,发放到各乡镇村民手中,激发了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

篇10

一、把普法教育列为学校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狠抓具体落实

健全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教育,使他们明确做人的准则,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此,学校有必要联合当地普法教育部门成立“依法治校,学生法制教育”领导小组,制定一系列法规教育规划,由领导亲自负责,由德育部门狠抓具体落实。

首先,在日常学生德育管理工作中,要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教育重点,制定学生日常规、周常规、课堂常规、班规公约等等,通过政治课或思想品德课的理论灌输、班主任的常规强化训练以及学生值周岗的检查督促,不断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其次,每年新生入学后,应以校纪校规为教育重点,使学生一入校门就感受到强烈的法规教育气氛。第三、针对学生假期不易管理的特点,在假前可邀请普法办、检察院、派出所的同志到校,作法制教育专题讲座,通过一些具体事例,教育学生守法和护法,使学生深刻领会到维护法制对安定团结,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对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违法乱纪应当承担的严重后果,增强学生自觉遵守法纪的意识。第四、在后进生转化教育中,对纪律表现差的后进生,可给他们加开法制课,组织他们到劳教所参观,给他们看《青少年犯罪警示录》录像,并组织他们进行讨论,谈体会、订计划、表决心,形成浓郁的法制教育氛围,促使他们改掉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明确学习目的。第五、充分利用宣传阵地,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性。把法规教育寓于团队活动和课外活动之中,使普法教育生动活泼,易于被学生接受,通过组织专题讲座、知识竞赛、征文比赛、影视录像、板报宣传、橱窗图片展览等形式,加强对学生法制知识的宣传与教育;通过组织社会调查、参观德育基地,参加义务法规宣传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法规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学法的积极性,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二、把法制教育渗透到“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之中,优化校内外育人环境

学生的思想品德、法制观念、行为规范的教育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家庭的配合,要使我们的学生在校是好学生,在家是好孩子,走向社会成为好公民,学校必需利用社会、家庭的力量来巩固学生在校受到的教育。

思想素质教育,首先是社会教育,其次才是学校教育,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为此,学校应积极争取周边单位的支持,运用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办好教育。首先要净化校外育人环境,及时取缔学校周边的电子游戏室和非法网吧等,并结合社会教育机构,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其次要积极与当地部队联合开办“学生军校”,把军训活动与纪律教育、磨难教育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克服散漫的不良作风,锻炼坚强的意志。第三要严格保安措施,与派出所建立警校联合岗,排除社会不良分子对学校的干扰,维护校内正常的教学秩序。

人生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家庭教育深刻影响着学生。然而,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许多家长由于教育方法的缺失,对子女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束手无策,因此,学校一方面可组织班主任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加强双边的交流活动,并可结合家长会,组织学生家长学习教育法规,重点学习《宪法》中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及《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内容,并与家长签订共同教育其子女的协议,从而极大地提高家长依法维护子女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并积极主动配合学校做好对自己子女的法制宣传教育。通过做好学生家长工作,将法律知识渗透到每个家庭,帮助他们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其教育子女的意识,改变教育子女的方法。可起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