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风险处置预案范文
时间:2023-10-18 17:20: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风险处置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局属各单位:
20*年全区卫生应急工作将以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打造*中心区、构建和谐新*”的总体目标,以建设“健康城区”、创建“卫生强区”为载体,大力推进卫生应急工作,为建设和谐社会,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推动我区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一、完善卫生应急预案和工作制度。认真落实《全国卫生部门卫生应急工作规范(试行)》,切实加强卫生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机构建设,健全各项工作制度,规范日常管理。进一步完善各类卫生应急预案,各单位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全国卫生部门卫生应急管理工作规范》,结合实际对现有的卫生应急预案进行修订。
二、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以区疾控中心、区卫生监督所和两家区级医院为主体,进一步加强区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小分队建设,完善医疗救治体系。各单位要建立卫生应急机动队,逐步实现机动队的统一装备和统一调度,并规范物资储备。
三、加强卫生应急人员培训。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卫生应急工作培训大纲等文件的通知》要求,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对责任医生、公共卫生管理员和社区联络员的卫生应急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基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重点加强卫生应急法律法规、预案规范、事件调查与处置、自救与互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篇2
一、加强卫生应急组织体系建设。积极充实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应急办事机构力量,有条件的特别是争创国家和省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区)的卫生行政部门要尽快设置有独立编制的卫生应急办公室;其余各县(区)卫生行政部门也要积极争取,要明确专门科室,确保有专人负责卫生应急日常工作;全市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成立或明确专门的卫生应急工作管理科室。
二、进一步加强卫生应急预案制定。细化落实应急预案,分类制定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规范和流程,逐步完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充分发挥应急预案等在突发事件卫生处置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导基层修定预案。
三、全面加强12320工作。加强与各部门沟通协调,力争纳入卫生信息化统一安排,以解决编制、经费等问题;12320卫生热线全年人工服务受理量6000件次以上;进一步拓展和完善12320卫生热线功能。
四、加强应急示范县(区)建设。积极开展卫生应急工作示范县(区)创建工作,清河区要健全卫生应急示范区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提高创建成果,争创国家级卫生应急示范区;其余县(区)要积极申报创建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县(区)。
五、进一步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对照《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参考目录》,加强队伍装备和能力建设。在全市卫生系统继续开展卫生应急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以及应急演练活动,市第一人民医院、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急救中心分别牵头负责落实业务条线内的应急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活动,全面提升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各地各单位都要开展卫生应急培训与演练活动,采取各种形式加强能力建设。各县(区)年内开展卫生应急知识培训、演练3次以上,市直各医疗卫生单位培训、演练不少于1次。
六、推进卫生应急决策指挥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县(区)、乡(镇)三级联网的院前急救医疗指挥调度系统,完善市级卫生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建设,拓展市、县(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急视频会议系统功能;督导有关县(区)建设卫生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
七、加强突发事件卫生应急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工作。加强人感染H7N9禽流感、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急性传染病和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工作,规范开展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提高风险监测、识别和管理水平,发挥风险评估在事件防范和应对方面的重要作用,做到关口前移、预防为主。
八、提升市核和辐射定点去污洗消医院建设水平。进一步完善市一院市核和辐射定点去污洗消医院设施,全面提升全市核和辐射卫生应急监测预警能力与应急准备水平。
九、建成市级食品饮用水放射性污染应急监测网络实验室。强化现场和实验室卫生应急检测能力建设,启动市疾控中心市级食品和饮用水放射性监测网络实验室建设,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检测诊断水平。
篇3
一、指导思想
食品药品应急体系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科学监管理念为指导,以《突发事件应对法》、《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有效预防食品和药品、医疗器械及保健食品、化妆品群体性突发事件和高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及做好其它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中食品药品安全与供给保障为目标,以提升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坚持“系统性、层次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依法规范、科学处置”的方针,突出组织指挥、应急处置、技术支撑等重点,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工作,在“十二五”期间相应建立突发事件的组织指挥系统、问题分析检测系统、救助系统及物资保障系统,构建“功能全面、反应快速、技术先进、保障有力”的食品药品应急管理体系。
二、主要工作目标
1.全面贯彻落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法律法规,依法规范食品药品市场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提高全系统依法行政能力和执法水平的同时,建立健县、乡、村三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与救援体系,明确事故的防范与应急处置责任制,确保无论在什么地方发生了安全事故,都能够在第一时间采取迅速、果断、有效的措施,将事故的损害降到最低程度。
2.以抓好应急预案的整合、应急工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应急工作机制建立和健全,强化集中培训、加大基础设施与应急装备建设5个方面入手,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相互衔接的突发公共事件处置食品药品安全应急保障工作体系和科学应对机制,有序、有力、有效保障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与供给。
3.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总结近年来应对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的经验,进一步修订完善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健全食品和保健食品、化妆品应急预案并积极推进企业、学校、行政村、社区应急预案建设和管理,重点督促、指导辖区内相关企业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4.本着“立足现实、充实加强、细化职责、重在建设“的方针,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从抓健全机构、配强队伍入手,明确领导机构,确定专职人员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真正解决有人办事的问题。
5.经常性组织开展应急培训工作和预案演练。强化队伍应急管理知识培训,强化预警预防意识,提高应急管理水平;组织从事应急管理工作的干部开展岗位培训,根据预案要求,制定操作规程和岗位规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应急预案的实战演练,广泛动员社会公众全方位参与,检验并完善联动机制,精心组织,不走过场,注重实效,真正达到落实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的目的。
6.建立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监测系统、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预警系统、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分析检验评估系统、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处理系统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网络,实现对食品药品安全状况的宏观把握和提前预警,有效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处置、应对食品药品安全重大事件,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的目标。
7.进一步加强农村食品药品“两网”建设。重点是建立完善农村和社区食品药品监督网络运行机制,通过制度规范、落实报酬等手段,强化运行管理,充分发挥其知识宣传、市场巡查、隐患问题排查、安全信息反馈等功能作用,有效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
三、主要任务及重点建设项目
(一)整合修订应急体系,发挥联动协调效应
1.进一步建立完善突发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按照“系统性、层次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原则,针对实际情况,深入分析食品和药品、医疗器械及保健食品、化妆品等各类突发事件形成的原因、演变的过程、以及可利用各类人力、物力资源等多方面因素,修订完善切合实际的有效预案。同时针对时间、行业发展状况、安全形势和经济社会环境等情况的变化,及时对预案进行修订,使制订的预案具有时效性,使预案随时能够经得起突发事件的检验,达到关键时刻能够用得上,起作用的要求。
2.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对食品药品安全应急保障组织管理、指挥协调相关应急资源、应急行动整体计划和程序规范等进行整合衔接,建立食品药品应急物资保障供应体系,使之成为一个综合协调、应对自如的相互支持的有机整体。
(二)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增强应急处置与保障的科学性
1.建立健全指挥体系。按照应急处置工作统一领导和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要求,建立健全应急指挥体系。牵头成立食品和药品、医疗器械及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事故预防及应急处理指挥中心,负责研究确定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预案;研究确定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系统和保障体系;研究确定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规则;研究确定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中的重大问题。
2.建立分级负责工作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实行分级响应,乡(镇)政府对应成立相应组织领导机构,由事发地政府、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与突发公共事件食品药品安全应急保障工作,并分级启动相应的预案,明确相应的工作责任和指挥权限。
3.建立多方协作工作机制。根据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主动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协作,及时互通信息,通报情况,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建立联动工作机制整合资源,协调联动,有序开展相关应急处置工作,形成从纵向到横向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与供给的强大工作合力。
(三)健全应急处置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建立领导责任制
1.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以事发地乡镇党委和政府为主、食品药品监管理部门负责、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的食品和药品、医疗器械应急处置工作领导责任制。
2.建立监测预警工作制度。预防与处置并重,建立食品药品安全信息联络员制度,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改进监测手段,建立风险隐患数据库。
3.建立应急工作科学决策机制。建立专家咨询制度,由各方面专业技术专家为主组成县食品药品应急专家组,为全县食品药品应急工作体系和应急机制建设提供决策咨询,参与应急处置。
建立信息通报制度。构建准确、及时、快速的信息沟通平台,严格规范信息收集报送、分析研判、报告等工作程序与要求,加强分析评价,指导应急处置工作整体协调推进,正确引导舆论和公众行为。
4.建立应急保障工作制度。按照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制定应急保障体系建设规划和工作计划,切实落实各项保障措施,经常性地做好有关应急工作准备,规范急救药品应急调配等机制。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制度,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所需设施、设备、物质、经费。建立调查总结评估制度。及时客观公正地对事件发生及其处置工作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
(四)强化宣教培训,着力加强应急队伍建设
1.编制《应急操作手册》。强化应急处置系统理论的培训,对食品药品应急体系的组织机构及职责、信息监测和预警、应急响应及程序、后期处置等内容进行详细地解读,切实解决对应急处置工作重视不够,对应急处置的认识和系统方法掌握比较肤浅、零乱的具体问题。
2.强化应急科普宣传教育。坚持不懈地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为主要内容的应急管理知识及应急常识宣传。编制图文并茂的应急知识宣传册,广泛开展食品药品应急管理“进机关、进学校、进单位、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增强公众的食品药品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公众应对突发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的综合素质,形成全社会防范食品药品突发事件的良好氛围。
(五)加大预测预警,着力强化突发事件风险防范工作
1.加大预测预警力度。坚持关口前移、注重预防,加快构建食品药品突发事件综合预警体系,提高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预警和综合分析能力。建立健全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形成辐射从县到村的全面监测网络体系。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会同卫生部门制定监测计划,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进行常态监测。
2.加大食品药品安全性评价。建立食品和药品、医疗器械安全性评价制度,密切结合监督管理工作实际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定期会同卫生部门制定科学的安全评价方案,争取专项经费支持,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点区域安全性评价,科学研判食品药品安全状况,有效发现安全隐患,集中力量广泛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3.加强信息报告工作。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员、协管员和信息员的功能作用,强化信息搜集报告工作,及时掌握突发事件的先兆信息,做到早报告、早预警、早准备、早防范。建立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值守和信息报送机制。成立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应急管理工作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报送,做到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立严格的信息报告制度。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确保信息报送做到快速、真实、准确,规范报送要素和渠道。构建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监督体系。进一步加强与行业组织和有关新闻媒体的沟通协作,充分发挥社会监督、自律监督及舆论监督的作用,努力构建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监督体系。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将食品药品应急体系建设纳入工作重点,建立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健全责任追究机制,从组织领导上保障食品药品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有力推进。
篇4
今年以年,我县卫生计生系统安全生产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卫生健康委的指导下,始终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职责,强化监管,落实措施,有效防范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努力。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一)我局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把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来抓,根据人员的变动和工作调整,局党委及时调整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补充领导力量。组长由局长担任,由局级各副职领导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卫生健康局各股股长、基层单位负责人、各医院院长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局应急办,县计生协会副会长安银广担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安全生产日常工作。
(二)与各基层单位层层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和安全生产承诺书,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三)先后2次召开了卫生系统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传达学习中、省、市、县、领导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和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卫生系统安全生产工作,下发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文件通知,进一步强化工作,杜绝事故发生。
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一)为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和医护人员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增强安全意识,进一步掌握安全知识以及消防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我局邀请了消防专家,分别组织局级培训2次,基层举办了6起消防安全培训和消防应急演练,安全培训。通过培训演练,使广大干部职工熟悉专了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提高了消防安全意识、现场扑救技能和疏散逃生能力,增强了自防、自救能力和对于火灾隐患的发现处置能力。
(二)在“安全生产月”期间,在6月16日甘谷县大十字广场全县安全生产月活动中,卫生健康局应急办组织下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组成卫生健康局宣传展台,只做宣传展板10块,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6月24日,在局机关5楼会议室由县消防安全中心讲师就消防安全知识进行培训,全卫生系统80多人参加培训。向过往群众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并结合行业特色,宣传预防接种安全、血液安全、医疗质量安全、职业卫生安全等相关知识。同时,各基层单位也同步开展了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人人关心安全生产、人人重视安全生产、人人参与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隐患排查,坚决杜绝事故发生
(一)强化防范措施,全面排查安全隐患。
各单位在“安全生产月”开展一次全面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切实做到排查不漏一个死角,治理不留一处隐患。做好消防重点部位、建筑施工场地以及易燃易爆危险品、剧毒和放射性物品、有毒生物制剂等安全管理工作;强化电梯、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查,确保设备安全运营;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加大对病房的安全巡视力度,注重加强对患者的疏导和安全管理;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医务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应急处置及疏散逃生自救能力。对在检查中发现的各类事故隐患,按照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五到位”的要求,严格落实整改措施;对发现的重大隐患和突出问题要建立安全生产隐患库,并跟踪督办,确保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有效整治。
(二)在安全生产活动月中,各乡镇卫生院开展消防预演活动,县医院、中医院开展组织消防、安监、疾控公安人员参与的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演练。通过演练进一步完善和修订预案,提高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有效提高生产事故救援和应急处置能力,提高了广大职工自救和互救能力。
四、严格整改,消除安全隐患。
为深刻吸取当前连续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教训,我局下发了重大节假日,“两节”期间关于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通知,并组成2个工作组,深入基层开展安全生产督导工作。要求各基层单位认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严防事故发生。
各基层单位根据局里的统一安排,对本单位安全生产隐患风险部位、风险点逐一进行了排查,建立了风险隐患排查清单,明确了各风险点的责任人。
在各单位开展自查的基础上,多次主动邀请安监、消防部门对各基层单位开展了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排查工作,重点对各单位消防设施设备完好情况,危险化学品(毒麻药品、有毒化学试剂、易燃易爆气体等)管理情况,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电气线路老化、超负荷情况,消控室人员上岗值守情况,医疗废弃物安全管理情况等进行了认真仔细检查。对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下发《督办通知》2起,督促各单位落实整改,各单位根据《督办通知》,对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了整改。
三、“安全生产陇原行” 活动开展情况
(一)开展排查安全隐患。各医疗卫生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开展了聘请县消防大队等部门专家进行排查隐患活动。针对所排查出的隐患,制定详细的整改方案,及时将隐患整治到位,直至专家组验收通过,全面消除隐患,减少单位安全风险。
(二)开展安全生产应急演练。各单位积极组织开展了消防、危险化学品、和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治等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活动。将演练活动与加强从业人员安全知识教育相结合、与开展深化公众和专业人员自救互救培训相结合、与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评估相结合,通过演练进一步完善和修订预案,提高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有效提高生产事故救援和应急处置能力。
篇5
1.1风险评价评分灾害脆弱性分析团队成员先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为灾害脆弱性分析的概念、应用、调查内容、评分标准和调查表格的填写要求等,培训时间为2个课时,培训结束后发放调查表。由团队成员对药学部门面临的各种潜在危害加以识别及分析,进行风险评价打分。
1.2计算相关风险值调查资料录入Excel2003表格,得到每项的平均值,再将平均值进行计算各危险事件的相对风险,以发生可能性为权重,结合严重性得分进行统计学处理,计算公式为:相关风险值[RISK(%)]=(可能性/3)×{(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服务影响+准备工作+内部响应+外部响应)/18}。
1.3评估结果及结果应用将RISK值由高至低排序,RISK值≥25%的风险事件列为重点风险和优先管理项目,纳入科室年度工作计划和医院药物治疗学与药事管理委员会年度工作计划,制订各事件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并对应急预案进行持续改进;RISK值<25%的列为一般风险项目,纳入医院药学应急总体预案进行日常管理。
2结果
2.1医院药学灾害脆弱性分析结果培训现场发放调查表,当场完成填写并回收。发放调查表120份,回收118份,回收率98.33%;有效117份,有效率为99.15%,数据录入Excel2003,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排序,结果详见表2、表3。如表2所示,本院医院药学部门需要应对的风险事件中,技术事故类、人员类伤害的RISK较高,分别为34.40%和29.40%。表3结果显示,本院药学部门可能面对的31个风险事件中,RISK值≥25%、排名前15位的依次为:临床必需药品供应短缺(58.11%)、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或药害事件(50.19%)、信息系统故障(41.18%)、电力故障(38.88%)、发药出门差错事件(37.20%)、流行病暴发(36.18%)、台风(33.56%)、急性中毒等安全事件(31.46%)、内部火灾(31.31%)、药患严重纠纷(28.53%)、强雷暴(28.35%)、洪水(28.32%)、毒麻药品被盗、丢失事件(28.04%)、人员紧急替代(26.66%)、发现假、劣药品等质量事件(25.84%)。
2.2分析结果应用于医院药学应急管理持续改进取得成效通过灾害脆弱性分析风险识别,并对医院药学应急管理进行持续改进,本院应急药品保障、药学应急服务等应急处置能力取得了明显进步。2012年~2014年11月,本院药学部门共完成了220例毒蛇咬伤、94例百草枯中毒、8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35例毒鼠强中毒、22例虾虎鱼中毒、15例河豚鱼中毒、2例曼陀罗中毒、2例乌头中毒等突发伤病员应急抢救药品的供应,并有效应对了渝湛高速特大交通事故(10死、39伤)、湛江坡头居民区爆炸事件(7死、35伤)、遂溪岭北建筑工地倒塌事故(32伤)、中石化茂湛输油管道10吨轻质原油泄漏事件、雷州半岛洪灾、史上最强台风“威马逊”、人感染禽流感疫情、登革热疫情、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等各种灾害事故、突发事件的应急药品保障和药学服务,使伤病员得到及时的救援,也让本院药学应急管理得到了一次次的实战检验,暴露出的问题不断得到持续改进。
3讨论
在日常工作中,医院药学部门随时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或灾害,如来自内部的电力故障、信息系统故障、药害事件、发药出门差错事件、毒麻药品被盗事件,来自外部的台风、流行病暴发、集体食物中毒、传染病疫情等,在突发事件或灾害发生后,抢救药品能否满足供应、伤病员救治是否及时、用药是否科学合理,其结果是完全不同的。特别是在外部灾害性事件发生后,处于灾区的医院药学部门是医疗救治中药品供应保障的承担者,但医院药学部门本身往往也是灾害事件的受害者,灾害的影响常常会导致药品供应的中断或瘫痪,使医院不能正常发挥或者根本无法发挥医疗救治的功能。突发事件的药学服务具有紧急性、阶段性、突变性和多样性等特征[7],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成功配置结构合理、临床适用、安全有效、充分足量的药品,往往是取得医学救援胜利的关键[8]。因此,我们应对医院药学的灾害脆弱性进行研究,并将分析结果应用于医院药学应急管理持续改进。灾害脆弱性分析结果显示,本院药学部门面对的灾害及突发事件以技术事故类为主,需要通过加强培训、提高药学人员技术水平等途径来防范。通过分析结果,我们了解了本院药学部门目前对突发事件的承受能力和薄弱环节,明确了药学部门当前应急管理应对的重点是临床必需药品供应短缺、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或药害事件、信息系统故障、电力故障、发药出门差错事件等15个风险事件,这些风险事件应重点管理和优先管理。分析结果为医院药学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作出了指引,并应用于医院药学应急管理的持续改进中。
3.1完善医院药学应急管理组织成立药学应急管理小组,成员由药学部正、副主任、药房班长、采购员、仓管员、临床药师组成,接受医院应急办公室的领导和业务指导,负责突发事件时重要情报的收集、分析与提供,确保突发事件的指挥主体随时掌握现场情况;同时,能够迅速落实指挥主体的指示,并监督和检查,确保应急处置在指挥主体的掌控之下[9]。小组下设5个专业组:人力资源组、药品保障供应组、药品调剂组、临床药学组、药品质量控制组,明确各专业组职责。
3.2制订药学应急预案在制订医院药学总体应急预案的基础上,以“针对性、简洁性、实用性”为原则,对临床必需药品供应短缺、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或药害事件等RISK值排名前15位的风险事件均制订应急预案,各事件应急预案内容包括:①事件类别的识别、报告程序、启动应急响应级别、紧急召唤关键岗位人员迅速到位的程序等。②各类事件应急药品目录、剂型、包装、数量、单价、贮存环境、存放位置、供货医药公司、生产厂家、供应路径、冷链专用箱设置、保管人等。③各主管部门、医药储备管理中心、医药公司、兄弟医院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等。④应急箱配备:应急灯、手电筒、电池、剪刀、镊子、瓶装药品启封器、雨衣、帆布、矿泉水、一次性服药纸杯、药房标识旗等。⑤药学服务方式,如重症伤病员个体化用药方案设计、药品不良反应观察、伤病员用药宣教等。⑥监督与奖惩办法等。
3.3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及持续改进应急预案把药学应急总体预案和15个风险事件药学应急预案汇总,编印成《药学应急—我该怎么办》小册子,发至全院药学人员人手一册,定期组织培训,每个项目每年至少组织1次实战演练,使药学人员熟悉预案程序,掌握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掌握突发事件开展药学服务的方式,并根据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对预案作出调整和修正。通过演练,提高药学人员的危机管理意识和心理适应能力,提高应急协调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
篇6
关键词 有效配合 处置紧急事件 护理体会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310
资料与方法
2000~2008年我院普通病区护理人员共配合抢救紧急事件共50多起,共80人次。其中,重大交通事故5例,化工厂爆炸1例,跳楼自杀2例,群殴事件2例,手术后如厕致心跳呼吸停止3例,检查途中病人出现呼吸停止2例,严重气胸时误松胸腔引流瓶上血管钳致纵膈摆动引发肺水肿4例,儿童异物引起窒息1例,误拔气管外套管2例,气管插管堵管3例,手术或抢救时突然停电15例,坠床3例,家属烫伤3例,盗窃10例,火灾1例,病人短时走失2例。
护理对策
改变观念,提高风险管理意识:①将急诊护理的理念引入到普通病区中,因为急诊护理涵盖了所有临床专科的急诊处理[1]。②制定紧急事件的处置方案。③经常模拟紧急事件的发生,检验护理人员对紧急事件的处理方案。④进行护理安全教育,确保风险意识深入人心。风险管理是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一部分,护理风险应急预案应与护理质量保证计划同步实施[2]。
紧扣安全主题,细微处求成功。①急救物品、药品班班交接,随时处于完整无缺、备用状态,做到五定、一及时(定人管理,定时核对,定点存放,定时检查维修,定时消毒,及时领取补充)。②严肃工作纪律,抢救器械一律不外借。抢救仪器三级养护,明确责任,保证仪器完好。③院内后勤供应及时,随时能保证人、财、物到位。
建立有效组织,关键时快速出击。①各科室根据人力资源情况成立两个护理应急小组,首要组、第二小组。人员组成:组长、抢救者、协调者、护理者。首要组:护士长任组长(护士长外出时由主班护士兼)。成员由经验丰富的住在医院家属区的人员三名组成,抢救者负责协助建立各种通道(静脉、气道)、配合医生做好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等各项抢救工作,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做好各种抢救记录。(在这位抢救者来之前,当班护士即为抢救者)。协调者负责协调保证各种物品的准备等后勤供应及与相关科室联系。护理者负责各方面的护理,保证病人及家属的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基础护理、舒适护理、生活护理等。当班护士在遇到紧急事件时,第一时间通知护士长,护士长通知相关人员5分钟内到达急救现场。护士长对小组工作负全责,并有解决技术难题和护理质量控制的责任。若出现突发事件如特大交通事故伤员较多等情况时第二小组成员加入,保证不影响抢救与处置。②平时工作中,加强临床观察,把发生紧急事件的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
全面兼顾,多角度多方位服务。①病人入院时重视宣教。②住院期间加强宣教。③患者经确诊需要作进一步检查时,医生先与病人或家属通报病情。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病情及运送途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运送过程推车要平稳,尽量避免颠簸,注意保暖和防止暴晒,防坠床。遇到特殊病人或病情危重者转运时,带上常用的急救药品和急救器械,如备简易呼吸囊一个,并由医生护送到相关科室检查,预防检查途中出现的心跳呼吸骤停等意外。
多方有效沟通,化解不测。①医护之间的有效沟通。②护护之间的有效沟通。③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④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⑤营造医护、护护、医患、护患、患患之间的良好沟通氛围,给病人及家属一个家的感觉,预防因不信任而导致的心结,化解不测,严防医疗纠纷的发生。
加强自身各方面能力培养,保护自己。①加强新知识学习。②进行突发事件相关知识学习。③加强专科知识学习,对特殊的知识护士长要反复讲,重复讲,定时考核,每人都要掌握。④加强相关知识学习,提升保护自己的能力。⑤重视护理文件书写,善于保护自己。
讨 论
统一制定院内各种紧急事件处置应急预案,组织每位职工学习预案,因为科学规范的急救护理程序减少了急救时护理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3]。
紧急事件处置中的护理管理:对于紧急事件病人来说,决定急救成功的关键是急救时间问题,应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早期的有效处置,不仅关系到病人的安危,更重要的是能使恶劣后果降至最低程度。按制定的“预案”执行可以有效克服一些弊端。
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成立护理应急小组,可使护理人员技术力量均衡分配、成组护理,保证患者抢救及时到位。
护理安全教育落实在常规工作中。
平时加强三基知识和急救知识的培训,发生紧急事件时有计划、有组织、有管理、有配合、有落实。
参考文献
1 张亚卓,韩悦容,冯洋,等.我国急救护理发展的现状与展望.中华护理杂志,2005,21(12):52.
篇7
【关键词】 风险管理;精神科;护理;管理应用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44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769-02
精神病患者护理工作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疾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医疗技术的局限性,使得风险是无处不在。精神科护理是一项高风险的行业,护理人员面对通过各方面的护理操作过程中、处置、救援的精神病患者,护理风险每时每刻都会发生,患者自伤、攻击,破坏财产、逃避、甚至自杀,一旦发生事故时,会给病人和家属,甚至整个社会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医院和护理人员将承担经济、法律、个人人身伤害的风险。因此,面对人民的法制观念的不断提高,应积极加强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处置各种风险,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防患于未然,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做好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护理工作。
1 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
1.1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学习《护理紧急风险预案》、《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约束保护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住院病人探视制度》等规章制度,并且严抓落实,注重实效。
1.2 开展医德医风和安全教育,使大家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职业修养,正确对待精神病患者的攻击行为及不礼貌行为。尊重患者权利,认真履行告知义务,避免侵权行为的发生。使护理风险逐年减低。
1.3 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 操作时必须三查八对,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护理书写记录做到客观、及时、准确完整。在操作过程中认真做好每个环节,才能有效将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
1.4 加强安全护理,消除隐患 精神病患者受症状支配随时随地均可发生不安全隐患,因此需加强病房的安全建设或患者的安全护理,做到防范于未然。对新入患者及探视家属做好安全检查。禁止携带剪刀、指甲剪、刀片、打火机(火柴)、绳子、镜子、玻璃类及吃饭的餐具进入病区,一旦发现及时收回。
1.5 严格按照规程执行约束性保护 护理人员不得私自约束患者,约束期间患者应安置在重症病室专人护理,严密观察约束带的松紧,肢体的血液循环等。患者一旦安静,立即解除约束,并记录好保护时间和解除时间。
1.6 护士的自身安全管理 ①加强自我防范意识,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③接触有暴力行为的患者,要避免激惹性言语,尽量处于已脱离危险的环境。如发生攻击行为时,护士要临危不乱,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患者的同时保护好自己。④妥善保管好病区钥匙。⑤日常工作中护士相互之间要密切配合、相互协助、相互提醒。⑥根据病人年龄体型加强入院时的其他辅助检查,如CT、B超、拍片等。
2 做好预防和处置突发精神病工作
2.1 请专家进行精神病相关护理知识培训,加强对病人的护理,避免激化病情。每晚熄灯后,值班护理工作人员要逐个房间进行安全排查,发现险情及时处理。
2.2 实施护理工作人员“一对一”挂钩监管责任制,明确职责到人头,建立病情记录制,每日对所挂钩监管的精神病患者病情进行记录,并做好交接班时情况记录;进一步加强对精神病患者房间检查力度,严禁室内存放危险物品;严禁患精神病的患者进入厨房等重要场所。
2.3 明确工作流程和工作职责,一旦发现有预发精神病等异常症状的情况,应立即进行救治(发现者是第一责任人);若遇突发精神病时,按照突发精神病处理程序办理。
3 医患沟通零距离,护理质量零缺陷
为促进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在改善护理服务方面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落实“四个一点”的措施,即:为病人多做一点,为病人多讲一点,让病人少等一点,让病人满意一点。二是提出护理质量零差错、护理技术零缺陷、护理服务零投诉。三是建立并实施对精神病病人支持服务制度。四是开展精神病病人出院后的电话随访,延伸护理服务。五是开展“示范护理”创建活动、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六是制作“温馨提示卡”、“出院指导册”、增进与病人的沟通等等。
4 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对精神专科护理既往发生的医疗纠纷进行回顾性分析,从中找出原因,讨论后进行改进,为今后的精神专科护理活动消除隐患,以预防为主,旨在增强防范精神专科护理差错事故的意识,对精神专科护理投诉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和态度,强化“避免纠纷——我的责任”的思想理念,将其贯穿在精神专科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共同努力,发挥每精神专科护理工作人员的能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防范护理的事故、差错的发生。
认真落实贯彻患者安全十大目标,调整了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工作机制,对典型不良事件、案例进行点评、分析、评价、通报,提出整改措施,为医疗工作切实可行的实施提供决策性建议。对全员进行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的防范预案培训,采取了责任人、科主任参与医疗纠纷的处理工作,以科室解决为主,加强了医患之间的沟通,有效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近年来未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
篇8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evaluate 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nursing risk plan in tumor interventional ward. Methods The nursing risk plan in tumor interventional ward, which met the clinical requirements, was formulated with summarization of clinical management experience of the tumor interventional ward in recent years and analysis study of related literature data. Comparative analysis was made of the nursing quality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before and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the pla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was evaluated. Result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ursing risk plan, tumor interventional ward had a obviously improved performance in the clinical nursing quality evaluation among the hospital,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was also improved. The difference of index before and after plan implementation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Nursing risk plan; Formulation; Tumor; Interventional ward
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 信息技术水平与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介入诊疗学也取得了广泛的关注与应用, 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构建介入病房。国内介入诊疗的起步比较晚, 因应用范围比较广, 且发展也比较快, 所涉及到的内容也非常多, 对此, 在很大程度上也加大了介入病房护理工作的难度[1, 2]。为提高治疗质量和护理治疗, 本院近年来在肿瘤介入病房的临床管理中, 基于规范化护理管理, 对护理风险预案的制定以及实施效果进行了研究, 现将研究情况和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肿瘤介入病房自开放以来, 年均所收治的肿瘤患者上千。在本次研究中, 所选研究对象为10例护士, 年龄22~37岁, 所有研究对象均是女性, 其中主管护师1例, 护师3例, 护士6例[3]。
1. 2 方法
1. 2. 1 预案制定 ①回顾分析本院近年来肿瘤护理管理情况, 查阅相关资料, 结合有关文献来查找护理风险。肿瘤介入病房所存风险有:患者自身免疫力以及抵抗力低下、介入手术量较大、并发症较多、术后需要处理的各种不良反应、常规治疗、癌栓脱落或者实体性肿瘤体积较大容易破裂等[4]。②基于风险的识别与查找, 制定以预防为主的护理风险预案, 该预案应突出事件响应、事件善后、事前预警以及应急处置等环节应急措施, 构建护理风险预案管理专家组。风险预案所含内容主要有:化学治疗、职业的安全防护、介入手术、介入以后动脉留置管以及介入急性并发症等。③基于科室主任和相关负责人员的领导下构建护理风险管理队伍, 由护士长统一进行安排以及监督, 明确进行分工, 确保每位护理人员各司其职。
1. 2. 2 预案实施 ①采取角色扮演或者情景演绎等方式, 对每一位护理工作人员实施护理风险预案的教育和培训, 所培训的内容有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判断风险、处理风险的方法以及处理后相关安抚工作等, 由护士长来负责培训进程以及考核, 最后借助于典型案例自制考评的标准来计分考核, 其中合格为≥85分[5]。②培训介入专业方面的知识, 加强职业安全方面的防护, 构建急救网络。同时在介入手术之前应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和宣教工作, 根据品质管理循环(PDCA循环)要求对护理质量进行改进, 确保手术得以正常且顺利地实施, 确保患者生命安全。③在介入治疗中, 护理工作人员不仅要了解所用导管头端留置位置, 同时还应制定相应的泵注整个过程操作规范以及护理预案, 以免护理的不合理引起脱落移位等, 以确保安全。此外还应规范化疗, 每一位护理工作人员应熟悉科室所用药物作用机制、注意事项、剂量以及储存方式等, 采取责任负责制, 由护士长进行巡查以及督导, 以此提升护理内涵。
1. 3 疗效评定标准[6] 就科室护理质量的综合考评在全院的排序, 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观察和分析。
1. 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的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以 P
3 讨论
篇9
(一)主要任务。区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各镇街要按照“分类指导、分级管理、重点突出、全面推进”的原则,结合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专项行动回头看活动,认真组织开展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以查漏补缺为重点,对风险隐患实行动态监管,确保排查不留死角,整改不留后患,严防突发事件的发生。要全面准确地掌握风险隐患的种类、数量和状况,对风险隐患进行普查登记、安全评估、统计汇总;要建立风险隐患数据库,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二)职责分工。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负责安排、指导和规范本系统本行业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本行业领域风险隐患数据库,汇总上报风险隐患信息;各镇街,园区(新城、风景区)及有关单位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本区域风险隐患数据库,汇总上报风险隐患信息。其中:
1、煤矿及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由区安监局负责。
2、社会消防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由区消防支队负责。
3、工程建设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由区城乡建委负责。
4、防汛抗旱、水利工程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由区水利局负责。
5、森林火灾和重大森林病虫害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由区林业局负责。
6、地质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由区国土分局负责。
7、环境污染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由区环保局负责。
8、工业企业、燃气、电力领域的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由区经信委负责。
9、民爆物品、成品油、液化气、大型商场超市的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由区商委负责。
10、道路交通安全,道路运输、水上交通、交通设施及在建工程的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分别由区公安分局、区交委负责。
11、卫生医疗机构的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由区卫生局负责。
12、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由区食药监分局负责。
13、特种设备的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由区质监局负责。
14、学校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由区教委负责。
15、房屋住用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由区房管局负责。
16、防雷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由区气象局负责。
17、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区突发公共事件综合应急预案》和《市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意见》(府发〔〕69号)对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职责分工,开展好本行业或领域的风险隐患排查工作。
二、方法步骤
(一)准备阶段
各镇街、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进一步研究解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针对性的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明确工作目标、工作内容、范围、时间进度要求,立即组织实施。
(二)实施阶段
一是排查登记。采用资料分析、实地调查、勘查、走访、鼓励群众报告和听取专家意见等多种方式迅速开展好风险隐患普查工作,将排查出的各类风险隐患以表格的形式统计归档,详细登记风险隐患类型、形成原因、确定依据、责任主体、上报单位以及应对各类风险隐患的应急资源和应急能力等基本情况。各类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组织要对本单位的风险隐患进行登记建档,并将有关情况报各镇街和区政府有关部门。
二是分析评估。对各类风险隐患的成因,易发时间、地点及发生概率,可控性和紧急程度,可能造成的直接危害及次生危害,受其影响区域内其他风险隐患情况,需整改的内容、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及落实情况,应对该类风险隐患的应急资源和应急能力储备等各方面,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评估,确定风险隐患级别,完善监测预警网络,落实强有力的监控措施,同时按照《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突发事件隐患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府办发〔〕10号)有关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布风险隐患信息。
三是治理整改。坚持边查边改,把治理整改工作贯穿于普查登记全过程。对排查出的风险隐患,要制定“一对一”的应急急预案和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按照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五落实”的要求限期整改到位。对能立即整改的,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风险隐患;对风险隐患情况复杂、短期内难以整改的,要实行挂牌督办、跟踪落实;对问题较多、隐患严重、危险较大的,要采取停产、停业整顿或停止使用等果断措施,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
四是汇总上报。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做好信息汇总和统计分析工作,建立健全各级各类风险隐患数据库,明确风险隐患的类别、性质、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影响范围、警示事项、简化应急预案、应急措施、公众自我保护措施、隐患动态发展情况、责任单位、责任人等,风险隐患数据库资料(含电子件)于年3月25日前通过党政内网上报区政府应急办,对情况紧急、极易引发突发事件的风险隐患,要立即上报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三)检查阶段
各镇街、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对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自查、全面总结,于年3月25日前将该项工作总结材料报区政府应急办。区政府应急办会同区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及相关部门及时组织对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督查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在全区进行通报。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责任落实。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提高思想认识,将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作为预防突发事件的重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通过多种形式加大检查、督促和指导力度。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未按要求开展调查工作、调查不全面彻底、发现问题未采取有力措施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对因迟报、漏报、瞒报、谎报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篇10
一、工作原则
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遵循“依法、科学、规范、统一”的原则,按照“有力、有序、有效、有度”和“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的防控方针,加强统一领导,充分发挥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作用,实施分级负责,依法、科学、规范做好全疫情防控工作。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未发生病毒感染的肺炎持续行政村(社区)传播时我县各医疗卫生单位的防控工作。
三、组织机构
(一)应急指挥机构
成立县健康局肺炎疫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卫健局局长任组长,其他副局长任副组长,统一指挥、协调辖区内的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疫情防控组、医疗救治组、监督检查组、后勤保障组、宣传组、督查组、隔离转运组8个工作组。各医疗卫生单位在卫健局统一领导下,根据实际需要成立本单位防控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疫情应急处置工作。
(二)应急处置专家组
卫生健康局分别成立医疗救治专家组和疫情防控专家组。各医疗卫生单位可根据本单位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处置工作需要,组建应急处置专家组。
四、职责分工
(一)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1.县卫健局负责指挥、协调、管理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防控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处置工作,制定各医疗卫生单位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和防控策略,指导各医疗卫生单位做好防控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处置工作,组织开展病毒感染的肺炎专业人员培训,组建专家组,为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开展防控处置工作的督导检查。
2.各医疗卫生单位负责指挥、协调、管理本辖区内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处置工作,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方案》,组织开展病毒感染的肺炎培训,组织专家组排查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开展督导检查和社会动员及宣教活动,组织开展对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调查处置。
3.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配合,建立部门之间信息沟通和固定联络员制度,及时与有关部门交流协商,形成多部门共同参与的联防联控机制。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全县辖区内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控制及监测工作,负责制订全县疫情处置技术方案,评估和监测疫情发展趋势,负责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包括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相关标本的采集和运送)及疫情处置,负责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及监测资料的收集、汇总分析、反馈和上报,指导全县做好生活环境、物品的卫生学处理和疫情现场处置人员的个人防护,开展技术培训和健康教育,开展实验室检测工作,并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
(三)医疗机构
1.定点医院负责病人的隔离、诊断和报告,开展临床救治、院内感染控制工作,配合疾控机构对疑似、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人标本,落实医院内的各项防控措施,并根据国家卫健委《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第八版),做好病例尤其是危重症例的救治工作,负责重症病例的转运工作。
2.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负责规范设置预检分诊,二级综合医院负责规范设置发热门诊,开展疫情监测、报告和院内感染控制工作,负责本机构内有关人员的培训,做好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处置工作。
3.乡镇卫生院(含村卫生室)在疾控机构和上级医疗机构的指导下,开展本辖区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对中高风险地区返乡的需要居家隔离重点人员,配合当地政府开展体温和健康情况监测。
(四)卫生监督机构
主要协助卫生健康局对疫情发生地医疗卫生机构疫情报告、医疗救治、传染病防治等进行卫生监督和执法。
五、防控措施
(一)病例监测、发现和报告
1.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定义的患者后,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尚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当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寄出传染病报告卡。
2.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接到报告后要立即进行网络直报,同时应当立即报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卫健局。县卫健局接到报告后立即报告市卫健委,同时报告县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县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按疫情报告程序报告市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3.按照上级要求严格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二)流行病学调查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辖区内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报告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后,协调公安、交运等部门按照《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进行调查,必要时根据个案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组织开展病例主动搜索。
(三)标本采集与检测
收治病例的医疗机构要及时采集病例的相关临床样本,并通知尽快将标本送至实验室进行相关病原检测。采集的临床标本包括病人的上呼吸道、下呼吸道标本和血清标本等。应当尽量采集病例发病早期的呼吸道标本(尤其是下呼吸道标本)和发病7天内急性期血清以及间隔2-4周的恢复期血清。标本采集、保存、运送和检测暂按二类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管理,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的要求执行。
(四)病例救治和院内感染预防控制
病例需收治在定点医疗机构,我县确定县人民医院为定点医院。定点医院要积极做好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隔离治疗,并做好医疗救治所需的人员、药品、设施、设备、防护用品等保障工作。
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完善预检分诊制度,完善预案及工作流程,规范设立发热门诊、隔离区,满足疑似或确诊患者就地隔离和救治的需要。要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弃物处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弃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做好院内消毒和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控制院内感染。要积极开展临床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病毒感染的肺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意识。医务人员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导致感染的风险程度,使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防护用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五)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管理
县卫健局组织各医院医护人员进驻隔离场所,对隔离人员进行医学观察,每日至少进行2次体温测定,并询问是否出现急性呼吸道症状或其他相关症状及病情发展,按照上级管理控措施进行隔离管控。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医疗安全管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