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应急预案演练范文

时间:2023-10-18 17:20: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应急预案演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疗应急预案演练

篇1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广东广州 510317

[摘要] 目的 评价沙利度胺与甲氨喋呤及益赛普联合应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3年4月该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4例,使用沙利度胺与甲氨喋呤及益赛普联合应用治疗,对照组24例,仅使用甲氨喋呤与益赛普进行治疗,每月随访1次,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复况。结果 6个月的随中,观察组各项数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2(8.3%)例,对照组复发4(16.7%)例,两组患者复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沙利度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好,可以明显患者症状,复况少,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关键词 沙利度胺;类风湿关节炎;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9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8(a)-0007-02

[作者简介] 曾昭球(1973-),男,主治医师,本科,研究方向:狼疮性肾炎病理诊断。

类风湿关节炎是以关节慢性、对称性破坏、滑膜炎和血管翳形成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主要好发于中年女性,如不能得到及时控制与治疗将会造成终身残疾[1]。目前临床上主要以甲氨喋呤及益赛普联合应用进行治疗为主,但是对于重症患者该疗法有起效慢、效果不明显等缺点,近年来有研究发现沙利度胺可以有效防止血管再生,骨质溶解等[2]。该院通过对2011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的病人进行分组研究,旨在评价沙利度胺与甲氨喋呤及益赛普联合应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4例,男性7例,女性17例,年龄(43.1±3.7)岁,病程(5.1±1.7)年,对照组24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13例,年龄(44.3±4.1)岁,病程(4.9±1.9)年,两组患者均为确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且入院时DAS28评分均为高度患者,该研究经与患者沟通得到患者知情同意,且通过该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益赛普(国药准字S20050058 ) 50 mg皮下注射,1次/周,同时口服甲氨蝶呤片(国药准字h19983205)10 mg 1次/周,观察组在开始时给予沙利度胺(国药准字H32026129)口服,从小剂量(50 mg/d)开始,依患者耐受程度缓慢加量,直至150 mg/d。每月门诊复查1次,随访内容包括: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疼痛、疲劳程度模拟评分(VAS)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根据这4个数据计算得出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同时检测类风湿因子(RF)的水平,6个月后检查复况。

1.3 疗效评价标准

复发:6个月后复查时DAS28评分与益赛普治疗时所达到的DAS28最低值相比增加2分或以上,或达到治疗前DAS28分值的80%[3]。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形式(x±s)表示,两组关节疼痛数、肿胀数、VAS、CRP、ESR及RF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复况比较使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DAS28评分比较

观察组DAS28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变化比较

观察组关节疼痛数、肿胀数、VAS、CRP、ESR及RF降低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6个月后复发比较

6个月后,观察组复发2(8.3%)例,对照组复发4(16.7%)例,两组患者复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基本病理特征为慢性滑膜炎和血管翳形成,发展至后期还会有软骨的溶解[4]。目前临床治疗方面主要以消除炎症,减轻晨僵、关节肿胀和抑制血管翳形成,减少骨关节的破坏为主,所以多使用甲氨蝶呤和益赛普联合应用进行治疗[5]。甲氨蝶呤是体液免疫抑制药物药物,能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使得嘌呤合成受阻[6]。从而减少胸腺嘧啶的合成,减少中性粒细胞合成炎症因子,从而消除炎症反应[7]。有研究显示,益赛普可以竞争性的与血中TNF-α结合,而TNF-α是公认的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一个重要炎性介质[8]。其参与的多种炎性反应可以直接对骨质进行破坏,益赛普阻止其与细胞膜表面TNF受体结合,减轻炎症反应,经过12个月的治疗后观察组ESR降低为(30±11)mm/h,远远强于对照组的(80±24)mm/h[9]。甲氨蝶呤和益赛普联合应用可以从根本上减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症状,但是有研究显示,其起效较慢,降低血液内炎症因子作用较弱[10]。沙利度胺属于谷氨酸衍生物,饶咏梅等学者[7]的研究表明,沙利度胺可以直接引起外周血单核细胞凋亡,从而减少TNF-α等炎症因子的释放,同时其可以提高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数量,增加细胞免疫的作用[11]。沙利度胺还可以抑制血管翳的形成,主要通过抑制对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 bF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FGF- 2的表达来实现[12]。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使用了沙利度胺的观察组的患者的DAS28评分于第1个月复查是即开始降低,于用药后3个月出现明显降低,且降低程度始终高于仅使用甲氨蝶呤和益赛普的对照组,说明加用沙利度胺可以有效提高甲氨蝶呤和益赛普的疗效。在减轻症状方面,观察组在用药后4个月疼痛或肿胀的关节数明显减少,有部分患者全身仅3个左右关节疼痛,且两组患者关节疼痛数、肿胀数、VAS、CRP、ESR及RF降低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沙利度胺杀灭外周血单核细胞的作用在类风湿关节炎中能有效降低血液中炎症因子浓度,并减轻患者症状。6个月后,观察组复发2(8.3%)例,对照组复发4(16.7%)例,两组患者复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用了沙利度胺的观察组复发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沙利度胺与甲氨喋呤及益赛普联合应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关节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并降低血液内炎症因子含量,复况少,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宝利, 黄可儿, 赵敏.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的判别分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2, 27(1): 240-242.

[2] 罗心静, 莫选荣, 周玲玲. TNF-α 诱导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 NF-κB 信号通路活化的探讨[J]. 免疫学杂志, 2012, 28(4): 321-323.

[3] 邹晋梅, 杨静, 邓代华. 沙利度胺联合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 当代医学, 2012, 18(16): 58-60.

[4] 陈芳莹, 吴宽裕. 研制类风湿关节炎中医疗效测评量表的意义[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2, 18(10): 1077-1079.

[5] 陈腊霞, 王燕燕.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房, 2013, 24(15): 1420-1422.

[6] 黄嘉, 黄慈波.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治疗进展[J].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0, 8(1): 1-5.

[7] 饶咏梅, 刘琳, 李美荣, 等. 益赛普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J]. 中国医疗前沿, 2013, 8(16): 16.

[8] 李霞. IL-23 在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 RANKL 表达中的作用[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 30(2): 161-162.

[9] 高亚贤, 郭亚春, 肖丽君, 等. 穿山龙总皂苷含药血清对 IL-17 和 TNF-α 诱导的大鼠滑膜细胞株 RSC-364NF-κB p65 活性, STAT3 及 VEGF mRNA 表达的影响[J]. 免疫学杂志, 2012, 28(10): 848-852.

[10] 官晓红, 陶黎, 刘潇潇, 等. 沙利度胺联合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治疗重度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3, 10(2): 78-80.

[11] 徐建萍, 郭粉娥. 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9(13): 1609-1610.

篇2

为进一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增强全社会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全区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区政府决定今年在全区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年”活动,现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年”活动,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要求,是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能力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应急预案演练年”活动要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按照“巩固、提升、精细化”的总体要求,使应急预案更加完备、可操作性强,应急队伍熟练掌握救援技能,熟悉应急工作的指挥机制和决策、协调、处置的基本程序,检验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现场处置能力和应急专业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全面推进全区应急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全社会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

二、工作目标

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今年各单位至少要开展一次以上的应急预案演练,演练要有针对性,确保达到演练的目标。

一是通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查找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检查应对突发事件所需应急队伍、物资、装备、技术等准备情况,不足之处及时调整补充。

三是提高指挥组织人员的组织协调能力,增强应急演练组织单位、参与单位和人员的应急执行处置能力,锻炼应急救援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演练队伍的技能和素质。

四是加强应急联动,进一步明确相关单位、人员职责任务,理顺部门协调联动关系,完善应急联动机制。

五是加强应急管理知识宣传,提高公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应对能力。通过演练和实践,进一步完善各镇(办)的总体应急预案和各部门、各单位的专项应急预案,进一步掌握预案内容,检验预案的科学性、规范化和可操作性,进一步提高本单位应急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提高应急管理整体工作水平。

三、工作要求

(一)精心准备,明确目的

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要围绕演练目的,精心策划演练内容,科学设计演练方案,周密组织演练活动,制订并严格遵守有关安全措施,确保演练参与人员及演练装备设施的安全,确保应急演练工作顺利进行。通过应急演练,培训应急队伍,落实岗位责任,掌握相关技能,了解应急机制和管理体制,熟悉应急工作的指挥机制和决策、协调、处置的基本程序,检验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现场处置能力和应急专业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评价应急准备状态。

(二)全面实施,检验能力

1、检验应急响应的能力。演练单位要根据应急演练的目的和类别,启动相关应急预案,按照职责分工,迅速开展事件信息的研判工作,并按照分级响应原则作出应急响应,及时决策,制定抢险救援方案,迅速成立现场指挥部实施指挥救援,及时做好事件的先期应急处置工作。

2、检验现场救援的能力。演练单位按照不同的演练目的、演练形式、演练内容和演练方法,全方位、多角度考虑可能出现和发生的问题,注重问题设置的综合化和复杂化,检验本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出现复杂情况的应变能力,全面提高本单位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

3、检验应急联动的能力。应急演练由预案编制单位牵头,其他相关单位予以协助。现场应急指挥机构要根据应急处置的实际需要,成立专项工作组,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做到指挥机构、救援队伍,通信指挥、交通疏导、医疗救护、治安管理等协同配合,做到统一组织、协调、指挥、调度,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工作,提高参与演练各单位的应急联动、协同配合能力。

4、检验应急保障的能力。演练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应急演练的人员保障、财力保障、场地保障、应急物资和器材保障、通信保障及安全保障等应急保障工作,确保应急演练活动顺利开展。

(三)总结经验,提升水平

演练活动结束后,演练部门和单位要进行演练评估,及时总结经验,查找自身不足,适时修订、完善预案相关内容,整改存在问题,不断增强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并及时将应急预案演练总结评估报告和图像资料等报区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

篇3

[关键词] 医院信息系统;应急预案;分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1)15―0133―02

医院信息系统是维持医院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它在保障医院日常工作正常运行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医院信息系统的基础平台是医院信息网络,它是为医疗机构提供高效、规范运作的重要基础,信息网络是否正常运作直接关系到医院信息系统是否有效运行。然而,在医院信息系统的运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或人为或自然方面引发的故障。因此,为避免医院信息系统因故障而引起的对医院正常工作的影响,应该结合医院运行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医院自身实际的医院信息系统故障分级应急管理预案。

1、制定医院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的重要性

1.1 制定应急预案的目的

医院信息系统应急预案是保障医院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医院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医院各个工作岗位的信息系统网络发生故障时,能够快速、有效的按照工作指引手册,在最短的时间内化解信息网络故障带给医院的影响,并在最短的时间内修复和完善医院信息系统的网络故障,保障医院正常运行。在制定医院信息系统应急预案时,一定要结合医院自身的运作情况,以保障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应急能力。

1.2 制定应急预案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在医疗领域,数字化医院建设也越来越成为医院发展的趋势,同时,医院的各项业务刘信息化系统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可见,数字化医院对信息化系统的医疗性越强,则对医院信息系统的要求越高,一旦在医院业务的高峰期其信息系统发生故障,就会严重影响医院业务的正常办理,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医院业务系统的瘫痪状态。

因此,医院在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方面和在短时间内对自身信息系统的修复方面制定一整套预案,以避免医院大量尚未就诊的病人发生就医秩序的混乱,从而引发医院出现医疗隐患或对医院不好的社会负面影响。因此,医院制定一套简要、科学、操作性强的信息网络故障分级预案对医院自身的运行和良性发展具有举足轻承的意义。

1.3 制定应急预案的原则

医院在制定信息系统分级应急管理预案时,为了保障管理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就要做到从医院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医院的发展水平和运作方式,充分发挥医院各个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并能够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良性互动相互协助。同时,制定应急预案时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首先,要明确界定出医院及其信息系统网络故障的范围及程度,并对各种信息网络故障进行分级,分别对各个级别的网络故障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方案和解决措施。制定应急预案时要遵循第二个原则就是,要求医院各个工作岗位的人员,不但能够熟练掌握高度信息化、无纸化办公的工作方式,而且能够在医院信息网络出现故障时,具备迅速恢复传统工作流程和工作方式的应急能力,即医院要通过常态化应急演习,保障医院工作人员在预防故障和实际解决故障能力的培养。

2、医院信息系统故障的分级应急管理预案的建立

2.1 分级应急管理对各个岗位的要求

医院信息系统故障分级应急管理按照岗位划分,可以分为应急领导小组、医疗业务部门操作岗位及信息中心技术保障小组。

其中,应急领导小组的组成人员为医院领导、信息部门以及医院各部门的负责人,他们的任务是医院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并统筹规划医院应急预案的制定,同时应急领导小组还要检查监督全院安全上作及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而医疗业务部门的操作人员则负责医院各项手工操作时所需的纸张、收费价目表、印刷体等办公用品。

信息中心技术保障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制定信息网络故障应急预案的主体,并组分应急预案的演练,同时还要及时总结和汇报医院信息系统的运行状况和修改意见等工作。

2.2 信息系统故障应急预案的分级:

一级预案:由人为或自然灾害引起的设备故障。此时必须逐级上报,在主管领导的督促和协调下进行抢修。

二级预案:由于财务软件故障、交换机故障、数据处理错误等涉及到多个部门的瘫痪。应该及时上报信息部,对故障进行排除。

三级预案:单个部门出现网络故障或硬件故障而工作瘫痪。要立刻报告负责人进行故障排除。

四级预案:单个工作站点出现的软件或硬件故障。此时应该由值班人员及时排除故障。

在分级应急预案的执行过程中,应急领导小组应该根据具体故障情况下达应急预案的启动命令,并由信息部通知各个岗位的应急职责范围及工作方式,以确保在最短时间内排除故障,保障医院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2.3 信息系统灾难性故障应急处理流程

3、结语

综上,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不但要信息技术支撑,而且要医院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因此,维护好医院信息系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医院必须要进行定期检查,时刻监督应急预案的落实情况,并加强应急演练,在演练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同时,医院所有人员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不但在技术上和管理上高度重视,而且要在每个人的心理上给予高度的重视,以更好的服务于病人,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杨德文,医院信息安全方案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医院统计,2006(3)

篇4

【关键词】 护士;在职培训;急救

为了提高急诊科护士的急救能力和整体协调能力,我院急诊科结合科室的实际情况,于2006年8月~2007年10月,组织了4次医护配合的模拟应急预案演练。经过培训与演练,护士的急救能力和综合素质显著提高,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急诊科护士22名,均为女性,年龄(25.68±3.12)岁,其中本科1名,大专7名,中专14名,主管护师6名,护师6名,护士12名,护龄(7.26±1.63)年。自2006年8月~2007年10月组织了4次公共突发性事件和急性食物中毒的模拟急救演练,每次全科护士均参加急救演练,演练的内容及病人数:大批炮竹爆炸致伤的病人(15人),大型客车车祸致严重多发伤的病人(30人)及急性食物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35人(学生)。事件类型:患者呼吸心跳骤停、颅脑严重损伤合并闭合性胸部损伤、闭合性腹部损伤合并休克、颈椎及四肢严重损伤、院内护送检查中突发猝死及昏迷。

1.2 方法

1.2.1 成立应急预案演练小组 由急诊科主任、护士长担任正、副组长,组员由急诊科的护士及外科医师组成。科主任及护士长根据突发事件的特点,制定演练内容、计划,拟订模拟急救具体方案及人员角色配置,最后由医务科及护理部组织实施。

1.2.2 应急预案演练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学习讨论。急救方案确定后,组织全体护士学习与突发事件有关的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第二阶段:演练过程。由科主任与护士长主持演练,整个演练过程、项目、内容、实景与临床抢救一致。由工作人员扮演病人家属,模型人扮演病人或医生、护士扮演病人。方法①:急诊科护士接到呼救信号后迅速实施急救程序,通常由2名护士、1名医生为一组随救护车迅速到达现场就地抢救。甲护士负责维护气道的通畅,迅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用药;乙护士测量BP、P及协助医生胸外心脏按压、心电监护、除颤、药物准备及记录等;医生按照ABCD法则[1]进行急救处理。方法②:急救护士甲接听呼救电话后,通知医生及护士乙迅速准备抢救用物:如各科急救仪器设备,物品床边定位放置,等待病人。病人进院后按方法1的人员定位迅速实施急救处理,在急救小组负责人的指挥下按预案进行抢救。全部抢救过程历时30~40min。在应急预案演练过程中,未参加抢救的护士全部参与现场观摩,以增加临床体验并查找存在问题。第三阶段:分析总结。演练结束后,全体人员进行讨论分析、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最后,由医务科及护理部主任对医疗护理两方面进行模拟演练总结。第四阶段:再次演练。在总结分析基础上,由护士、医生再次演练,强调程序完整、定位配合,展示一个全面、完整、标准的应急预案演练过程。

1.2.3 评价方法 统计2006~2007年参加急救演练护士基本操作技能,操作熟练程度、综合能力的评分。内容包括:①常用基本操作:气道开放、心电监护、静脉穿刺、电击除颤、徒手心肺复苏等5项常用的基本操作,对其在急救演练过程中的正确程序与操作时间进行考核,以评价单项操作的熟练程度:按10分(优秀)、8分(良好)、6分(合格)、4分以下(不合格)4个档次予以评价。②综合能力:对分工明确、定位合理、动作迅速、程度准确、无重复动作5项综合能力进行评分。每个项目5分,满分25分,得分越高,说明综合能力越强。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年急救演练护士基本技能操作评分比较 2007年参加急救演练的急诊科护士基本技能操作时间及熟练程度均比2006年明显提高,见表1。表1 两年急救演练护士基本技能操作评分比较

2.2 两年急救演练护士综合能力评分比较 2007年参加急救演练的急诊科护士的综合能力评分比2006年有明显提高,见表2。表2 两年急救演练护士综合能力评分比较

3 讨论

3.1 应急预案演练的重要作用 模拟应急预案演练的作用是对抢救过程进行周密思考,果断应对,默契配合与协调且依赖于各角色和各种技术整合为一种行为模型[1],使临床复杂多变的病情得以再现,从而提高护士的临床急救水平和能力。

3.2 应急预案演练提高了护士的急救技能、整体协调能力和综合能力 急诊科护士每天面对的是发病急、病情危重且复杂的病人,其工作压力大、风险性高,而系统学习和训练的机会相对较少[2]。因此,开展应急预案演练使急诊科护士能系统、完整地体验与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充分体现了演练的直观性、实用性、有效性和可控制性[3],全面提高急诊科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整体协调能力。本结果表明,参加模拟急救演练护士随着演练次数的增加,其基本技术操作时间逐年缩短,操作熟练程度及综合能力考核评分逐年提高。模拟急救作为一种有效的培训方法,在国内己得到了广泛运用[4]。

3.3 应急预案演练提高抢救成功率 应急预案演练使急诊科护士系统、全面地学习应急预案和模拟急救实践操作全过程,通过反复操作,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技能、提升整体协调能力,护士把模拟训练中获得的技巧应用于临床工作中,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

3.4 应急预案演练与急救技能的培训相互依存、相互补充 护理部及我科每年均对急诊科护士进行3次的急救技能及急救用药知识等的培训。与应急预案演练相比较,急救技能培训的重点是熟练掌握急救技术,是急救工作的基础,而应急预案演练的重点在于急救过程的整体协调与医护人员的相互配合,是各项急救技术的整合,因此,急救技能培训与应急预案演练有机结合是提高急救质量的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两个方面,经过2年的应急预案演练,急诊科护士在临床抢救工作中,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整体综合能力均得到很大提高。因此,实施应急预案演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参考文献

[1] 聂振明,孟昭全.实用危重病监护与急救[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59-60.

[2] 邓秋迎.急诊科护士心理状况的影响素质与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5,20(11):73-75.

篇5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卫生行政部门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3(c)-0114-0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简称突发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重大食物中毒、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1]。若不能及时应对,不仅危害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公众心理恐惧,甚至会导致社会混乱、经济衰退,威胁国家安全。因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是控制突发事件的关键,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协调合作。

卫生行政部门是构成我国卫生体系的重要组织机构,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中担负着组建监测和预警系统、统一指挥和组织协调卫生系统各部门的应急处理工作、制订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培训和演练、进行大众健康教育等职责[2]。因此,卫生行政部门在突发事件的应急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应急控制措施和救援工作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后续处置及应对成效[3]。而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位于突发事件应急的最前沿,需在第一时间赶赴突发事件发生现场、了解情况、指挥和协调应急工作等。为了解河南省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突发事件应急(以下简称卫生应急)能力,从中发现不足并提出相应建议,进行了本次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调查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根据地理位置在河南省东部、西部、南部、北部和中部各抽取1个市,对该5市所有县(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问卷调查。

1.2 方法

采用全国卫生应急基本情况调查表(卫生行政机构用表)。调查内容为2008年1月1日~2010年8月31日河南省县(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应急能力基本情况、机构建设、队伍建设、培训演练、装备储备、经费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共调查了39家单位,收回有效问卷39份,有效应答率为100%。所调查单位中,仅5家(12.8%)单位设有独立突发事件应急部门,其中2家单位没有独立办公用房。没有独立突发事件应急部门的单位中,有70.6%(24/34)的单位指定了其他部门作为兼职机构承担卫生应急工作,多为办公室、疾病预防控制科。

调查显示,实际从事卫生应急的工作人员占总编制人数的4.2%,其中29.7%的人员为长期借调(借调时间≥6个月)。应急工作人员中医学专业人员比例为67.6%,平均年龄(39.0±7.3)岁,学历均为本科及以下,其中,本科学历占45.7%。

38家(97.4%)单位制订了本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及本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30家(76.9%)单位有指定的卫生应急医疗机构,应急床位共2 275张,平均每家医疗机构72张。

2.2 突发事件应急队伍建设

调查的39家单位均下发文件成立了专门的应急队伍,即应急队伍设置率为100%,平均每个单位3.9类,6.1支,75人。主要是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和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

19家单位成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平均每单位3.6类,25人。但有近一半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在过去1年中没有开展相关活动。

2.3 卫生应急演练与培训

2008~2010年39家单位平均每季度演练8.5次,其中,26.6%为桌面演练,73.4%为实战演练;38.9%为本单位演练,44.4%为跨单位演练,16.7%为跨部门演练;涉及人数从数人至数百人不等。

2008年度,39家单位举办各类卫生应急培训累积52次,3 259人,平均1.73次。2009年度共举办各类卫生应急培训累积73次,5318人,平均2.21次。2010年度共举办各类卫生应急培训累积36次,2 569人,平均1.24次。

所调查的39家单位中,2008年单位参加培训人员总数为953名,2009年单位参加培训人员总数为1 269名,2010年单位参加培训人员总数为682名。有的单位在这3年中没有人参加过卫生应急培训。

2.4 装备、储备情况

所调查单位中,61.5%(24/39)的单位没有用于卫生应急的专用办公车辆,且卫生应急车辆均无独立通讯设备,应急通讯方式主要是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

76.9%(30/39)的单位有卫生应急物资实物储备。有实物储备的单位最低的为数千元,最高的为百万元。93.3%(28/30)的单位的卫生应急物资是委托医疗卫生机构储备。39家单位中,仅有5家卫生行政部门参照《卫生部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参考目录》进行了卫生应急服装装备。

2.5 工作经费

2008年度,51.6%的单位没有卫生应急年度预算的日常工作经费,其他有日常工作经费的单位,最低为1.0万元,最高达117.0万元;2009年度,48.4%的单位没有卫生应急年度预算的日常工作经费,其他有日常工作经费的单位,最低为1.0万元,最高达169.5万元;2010年度,51.6%的单位没有卫生应急年度预算的日常工作经费,其他有日常工作经费的单位,最低为1.0万元,最高达181.6万元。

3 讨论

近年来,河南省县(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卫生应急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次调查中,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专门应急机构设置率、独立办公用房及卫生应急人员占总编制人数的比例均较低。应急部门是应急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置的形式、层次对卫生应急处置效率及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各卫生行政机构应积极组建独立卫生应急职能部门,建立内部应急组织领导小组或指挥中心。应吸纳高素质应急工作人员,丰富卫生应急队伍。

应急预案是指为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件)或灾害,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订的一整套关于应对和从应急事件中恢复的协议或安排[4]。完善的预案会使突发事件中人员的死亡率减少2/3,甚至更多[5]。本调查显示,河南省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应急预案设置率及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设置率均达到97.4%,个别单位未完善的单位应尽快制订本级各类应急预案。39家单位均成立了卫生应急专业队伍,但种类及数量有限。

培训与演练是提升卫生应急队伍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是加强自身能力与现场处置能力的重要措施,是积累经验的有效方法[6]。完善的应急预案演习和定期开展演练,能有效地促进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7]。作为突发事件应急的重要部门,应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卫生机构,合理组织和规划每年参加培训的人数、培训次数、培训级别、培训内容。本调查显示:每年每单位均能积极开展演练与培训,但演练次数和培训人数均不多。演练内容以食物中毒事件为主,其他方面的应急演练较少;演练以本单位为多,跨单位跨部门较少。而突发事件的应急需各部门共同参与、协调合作,通过多次的跨部门演练,在实际应急工作中才能更好地协作,高效、快速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由于工作经费紧缺,河南省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急装备不足,这直接影响应急工作的开展,影响应急的速度和效率。政府应加大对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和应急体系基础建设的投入,落实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专业机构的财政补助政策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经费,各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完成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要的设施、设备、药品和医疗器械等物资的生产、供应、运输和储备[8-9]。为了有效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事后处理,应当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卫生行政部门在突发事件中的行政责任,完善突发事件中卫生行政部门的行政责任体系[10]。

总之,各卫生行政机构应加强自身管理,合理配置科室和业务人员,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发挥现有专业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能力,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快速、高效,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能力,以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王陇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 焦明丽,吴群红,郝艳华,等.黑龙江省卫生行政机构应急能力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10):1247-1248.

[3] 董仕林.浅析卫生行政部门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C].中华医学会第一次全国公共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 10:87-88.

[4] 胡国清,饶克勤,孙振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初探[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1):2173

[5] WHO. Community emergency preparedness:a manual for managers and policy maker [R].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99.

[6] 唐宗顺,陈国强,何中臣,等.重庆市卫生监督人员培训现况调查报道[J].重庆医学,2011,40(10):1014-1015.

[7] 郇毅,俞汀,倪胜,等.2005年浙江省卫生监督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情况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26(8):39-40.

[8] 王卫军,郑建中.青海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应急工作现状分析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2,9(6):413-414.

[9] 王选平.论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法定职责[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5, 12(5):323-326.

篇6

    按照创建三甲医院的工作要求,为提高全院护理队伍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和处置能力、提高科室间工作配合能力、提升突发事件领导组的组织协调领导能力以及紧急救备队员的实践能力,特安排本次演练。

  一、应急演练目的

  演练目的:

  1、检验预案

  2、完善准备

  3、锻炼队伍

  4、磨合机制

  二、组织机构

  1、突发事件演练领导小组:负责应急演练活动全过程的组织领导。组长(总指挥)王淑彬副组长(副总指挥):王秀霞、谢灵芝成员:周卫华、刘萍

  2、策划协调组:总策划是演练准备、实施等阶段工作的主要组织者。由领导小组人员担任策划,负责应急演练策划、演练方案设计,演练实施的组织协调,负责协调人员,设备、协调电工班、维修组、维修,上报领导。组长:王秀霞成员:林逸轩、王晓丹

  3、信息组:负责科室演练的信息搜集、整理、并做好记录。组长:周卫华成员:张文瑜、王蓓蓓

  4、控制组:负责演练过程的具体实施,在总策划的直接指挥下,向演练人员传送各类控制信息,引导演练进程按计划落实。组长:邵兰真成员:康娜、张慧燕

  5、演练组:科室内各组相关人员

  三、演练方案

  (一)、演练目标:

  1、市一院重症医学科突然停电,科室内重症患者生命安全面临难以保障的危险。以《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重大意外伤害事故急救应急预案及程序》及《紧急状态下调配护理人力资源应急预案及程序》为标准,要求科室值班人员及时到位,科室二线人员紧急集结、迅速组织、汇报及时、合理抢救、记录详细。

  2、科室所有人员做好停电紧急集合,迅速开展保障患者安全,保障科室内仪器的运转,科室内工作有序进行。要求抢救及时、保障患者安全、物资供应保障得力。

  3、演练领导小组现场统一指挥,及时协调各项工作、下达指令,使模拟演练有序进行。

  (二)、演练的过程

  总用时:30分钟(10:00—10:30)

  演练地点:重症医学科

  背景设置:

  上午10:00,重症医学科病房突然停电,科内有住院患者12人,其中上呼吸机患者6人,其中呼吸机有储电功能3台,科内UBS电源两个,需迅速做好人员调配工作,迅速展开对患者的急救工作,尤其是带呼吸机患者的安全。

  演练情景与实施步骤:

  1、总指挥宣布演练开始,并授权总策划对演练全过程进行控制。信息组以录像、拍照等形式对演练过程进行记录。

  2、科内急救启动应急预案:

  1)科室内突然停电,科室内值班护理组长判断是否是全病区停电,并评估病区环境和患者情况,备好急救物品,立即向“突发事件领导小组”报告,并报告电修班。总策划决定实施方案,负责分工,统一指挥,调配人力、物力,急救物资的配合,以保证人员及物资的充足使用。

  2)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立即启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突发医疗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紧急状态下调配护理人力资源应急预案及程序》,演练领导组立即通知护理部、后勤和保卫部门做好应急准备工作;通知外科系统科护士长和高年资护理人员到重症医学科待命,负责患者的急救工作;通知电工班,维修班人员做好检修电路的准备

  3、应急处置措施:

  1)指挥组(责任人:王淑彬)

  主要职责:统一指挥、分组配合、将待命的医生、护士按患者数量1:1比例分组,现场分类协调救治。

  2)协调组(责任人:王秀霞组员2人)

  主要职责:协调各小组、各部门、协调医疗应急资源和伤员收治、信息汇总、统计、上报工作。

  3)抢救组I:(责任人:刘萍、组员12人刘萍负责在1—6床、朱留勤负责7—12床患者的抢救),首先判断是否是全病区停电,评估病区环境,患者情况(明确哪些事UPS供电,哪些患者带呼吸机),由抢救组II备好急救物品,提供物资支援,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障各仪器的正常运转,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人员组成:相应管床医生,值班护士。

  主要职责:实施确定性治疗: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监测生命体征、备好抢救药品、物品,做好清醒患者的安抚工作等,等待电力恢复地点:重症医学科病房。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等仪器继续使用严密观察仪器正常运作情况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呼吸频率、面色、血氧饱和度等,清醒病人做好心理护理

  机械通气病人没有UPS供电情况下,继续以下工作:

  判断呼吸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

  无自主呼吸,使用呼吸囊人工辅助呼吸。

  有自主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立即通知医生。

  方法与人工呼吸囊辅助呼吸方法相同。

  严密检测病人生命体征(呼吸频率、面色、血氧饱和度)。

  随时处理紧急情况,遵医嘱用药紧急检修,尽快恢复供电。

  遵医嘱调整呼吸机参数。

  仪器恢复使用情况。

  整个过程准确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

  4)抢救组II:(责任人:李静组员4人)负责调配各种仪器,组织协调各种抢救、急救设备、物品,保障急救顺利有序进行。人员组成:科室内护士、医生。地点:重症医学科病房。

篇7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规范和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预防和减少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增强职工的公共安全和防范风险的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避险抗灾能力,保护职工生命安全,维护企业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和《福建省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__集团《安全管理制度》等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1.较大安全生产事故;

2.较大自然灾害;

3.较大公共卫生事件;

4.较大社会安全事件;

5.其他突发应急事件。

(四)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把保障职工群众的生命财产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职工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危害。

2.统一领导,分工负责

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负责本公司的突发应急事件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公司其他部门根据分工各司其职。

3.依靠科学,依法规范

遵循科学原理,依靠科学进步,依照法律法规,增强应急救援能力。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4.预防为主,平战结合

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应急与预防相结合。及时掌握各种信息,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质准备和经费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做到常备不懈。

二、组织机构及部门职责

(一)组织机构

1.公司应急预案领导小组成员和分工:

组长:__x总负责,第一时间报告突发事件,调查处理,完成灾后恢复和总结。

副组长:__x调动人力物力,协调各方工作,防灾减灾。

成员:__x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及公共卫生事件防灾措施监管,监督整改。

__x搜集信息,修订预案。及时汇报联络,提供交通工具和后勤、医务保障。

__x筹集、管理应急物资器材,确保应急物器材资供应。

__x负责应急小分队,实施现场救援和治安。适时进行预案演练。

__x掌握思想动态,做好职工群众工作。应对社会安全事件,处理善后,维护安定和谐。

2.应急小分队

队长:__x

成员:____________

(二)部门职责

(1)应急预案领导小组:

在各级人民政府和公司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统一指导、协调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决定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终止,负责应急救援重大事项的决策、善后处理和工作总结。必要时协调当地人民政府、武警部队和消防部队参加应急救援工作。

(2)应急小分队:

听从应急领导小组长调遣,保持联络。随时准备赶赴应急现场,实施救援和治安。平时组织必要的应急演练。

(3)各分厂: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一方面进行生产活动,一方面提供尽可能多的人力,听从指挥,投入应急救援工作。必要时全员投入应急救援工作。

(4)综合管理部:

负责应急预案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及时通报突发事件,保持通信畅通,落实交通工具和后勤、医务保障,做好灾情评估。掌握思想动向,化解矛盾。表彰先进,查处失职和违纪行为。

(5)生产运行规划部:

负责安全生产事故、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防灾措施监管,督促隐患整改。保证动力、照明运行安全。配合做好灾情评估。

(6)物资公司:

负责筹集、管理应急物资器材,确保应急物器材资供应。

(7)人力资源部:

负责参加工伤保险职工待遇的支付工作,协调应急救援工作中伤亡的从业人员的抚恤、补偿、赔偿工作。配合做好安抚稳定和善后处理工作。

(8)

财务部:负责必要的应急资金准备,从事突发事件受灾情况统计报告编制,处理财产保险理赔事宜。

(9)其他部门:

协助综合管理部,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三、现场紧急处置

1.突发事件发生后,公司第一时间上报灾情、启动应急救援预案、联系当地救援力量。组织职工开展自救、互救。根据危害程度,疏散、撤离、安置可能受到事故波及的人员,实施医疗救护、卫生防疫及其他保障措施。

2.迅速控制危险源,保护现场。及时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划定警戒区,实行交通管制及其他控制措施。

3.立即调用救援物资和安全防护装备,抢修被破坏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热等公共设施。

4.采取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的必要措施。

5.社会安全事件发生时,应及时联系政府部门,强制隔离相互对抗或者以暴力行为参与冲突的当事人,迅速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对特定区域内的建筑物、交通工具、设备设施以及燃料、燃气、电力、水的供应进行控制。必要时封锁有关场所、道路,查看现场人员的身份证件,限制有关公共场所内的活动。依法采取措施,尽快恢复生产秩序和社会秩序。

四、应急结束

当突发事件现场得以控制,环境合乎有关部门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应急预案领导小组确认和批准,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

五、后期处置

1.善后处理:

善后处理包括伤员救治、遇难人员亲属的安抚、抚恤、补偿、救援费用支付、灾后恢复生产或重建、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消除突发事件产生的后果和影响,确保企业稳定。

2.清点工作:

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应认真核对参加应急救援人数,清点救援装备、器材。

3.救灾报告:

核算救灾费用,整理应急救援记录、图纸、音像资料等,编写救灾报告。

4.总结报告: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结束后15天内,对应急救援工作进行总结,并书面报告集团和当地人民政府。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基本情况,接报后救援过程,救援组织指挥和应急预案执行情况,救援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和抢险或处置效果,救援工作的经验教训及建议等。

六、保障措施

(一)通信与信息保障

1.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联络方式:

地点:公司综合管理部(办公大楼二楼)

电话:

传真:

3.应急小分队联络方式:

地点:公司门卫一号岗

电话:

(二)应急支援与保障

应急预案领导小组成员及各责任部门根据具体分工,提供救援物资装备、应急队伍、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环境治安及经费保障。

(三)宣传培训和演习

1.公众信息交流

向职工说明本企业生产作业特性、危险性和可能存在的危害,广泛宣传应急救援有关法律法规和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避免、避灾、自救、互救的常识。

2.培训

对职工和专兼职救援队伍进行应急救援培训,应急小分队要加强日常战备训练,确保战斗力。

2.演习

根据企业生产实际和可能存在的危险情况,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防患于未然。

(四)奖励与责任

1.公司对在应急救援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2.职工参加应急救援工作或者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期间的工资待遇和福利待遇不变。

3.在应急救援工作中受伤、致残或者死亡的职工,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给予医疗、补偿、抚恤。救援工作中为抢救他人或抢救国家财产英勇牺牲的,报请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后,追认为烈士。

4.对不服从调遣、临阵脱逃、谎报情况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监督检查

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篇8

一、演练时间与地点

(一)时间:2014年6月27日上午9:30—12:00。

(二)地点:广场

二、演练内容

在遇到暴雨天气,汛情紧急的情况下,一旦临灾能够迅速有序安全撤离避让,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演练原则

1、预防为主、全面规划、常备不懈、全力抢险。

2、保护人员安全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优先,保护环境优先。

3、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

4、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侵占、损毁防汛抗洪工程、设施设备、以及防汛备用的器材、物料等。

四、组织领导

(一)指挥机构

总指挥:

副指挥长:

成员:资源环境保护科、党政办、农村经济科、安全稳定科、旅游科、公用事业科、建设管理科、财政所、派出所、司法所、卫生院、林业站、国土站、小学、旅游公司、各村(居)委会等

(二)演练分工

1、预警组:各村(居)委会书记、主任组成。负责及时掌握汛情、灾情,及时通报开展防汛抗洪信息(主要指水情、汛情、雨情),做好风险评估、汛前报警等工作,发现险情立即上报镇应急指挥部。

2、综合协调组:陈明国,党政办、办工作人员组成。接到各村(社区)、相关单位的应急报告后,立即报告指挥长和副指挥长,并迅速传达指挥部的指示和部署,协调各分组的救援行动。

2、抢险组:,镇安全稳定科、资源保护科、建管科和派出所、司法所、林业站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组成。组织救灾物资、机械进行组织抢险和有关抢险救灾的协调工作,做好救灾物资发放。

3、保卫组:李柏林,镇安稳科和派出所、司法所工作人员组成。负责组织抢救伤员、保护现场,负责处置救灾现场治安警戒和秩序管理,负责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要物资设备的治安防控和保护,协助组织危险地区群众安全撤离或转移。

4、救护组:吴文仲,旅游科、农村经济科、卫生院、旅游公司等相关科室和部门的领导及工作人员组成。组建现场救治医疗队伍,落实救护车和医务人员,设立临时医疗救护点,紧急救治受伤人员,开辟紧急救援绿色通道,转送重伤员,并做好防疫。

5、后勤保障组:黄心镇,财政所、公用事业科等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负责应急救援所需交通和工程工具、应急救援器材、急救药品、经费等物资的筹措、调集、保管和分发工作;保障事故现场的通信、供电和用电安全;负责应急救援指挥部与各专业组通信联络保障。

6、宣传组:胡永奎,党政办、农村经济科等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组成。负责灾情通报、救灾进展及救援等情况。

五、物资准备

(一)应急物资:铁锹、电筒、编织袋等若干。

(二)应急工具:锣、鼓各1面;车辆2辆;手机2部,其它工具若干。

六、演练程序

(一)演前就绪

1、2014年6月27日上午9:00,各村(社区)、部门、单位的参演人员到广场集合。

2、9点20分,由演练总指挥同志宣布防洪度汛应急演练活动开始。

(二)演练开始

1、9点30分,预警组监测到汛情后,迅速整理受灾地点、受灾范围、受灾预估损失等信息,并作好详细记录,立即向镇防洪度汛应急指挥部报告;同时报告所采取的应急措施和所需救援设备、物资情况。

2、9点40分,综合协调组接到预警组的汛情报告后,整理汛期信息,立即报告镇防洪度汛总指挥。

3、9点50分,镇防洪度汛总指挥根据应急情况启动应急预案、下达应急命令,集结救援人员,赶赴事故现场。

4、10点00分,应急预案启动后,综合协调组、抢险组、保卫组、救护组、宣传组、后勤保障组根据预案部署,各就各位,立即检查人员到位情况和物资准备情况。

5、10点20分,抢险组迅速到达事故现场后,抢险组组长向现场总指挥报告汛情,并根据事态情况提出应急部署建议。

5、10点30分,防洪度汛现场总指挥根据事态情况,下达救援指令。

6、10点40分,保卫组选好安全保护点,加强救灾现场治安警戒和秩序管理,协助组织危险地区人民群众安全撤离或转移。

7、10点50分,救护组立即设立临时医疗救护点,紧急救治受伤人员,开辟紧急救援绿色通道,转送重伤员。

8、11点00分,按照防洪度汛现场总指挥的部署安排,各救援小组根据现场受灾情况,合理分布救援区域,开展救援。宣传组配合其它小组救援情况及时进行信息,必要时请求上级或相关部门支援。后勤保障组全程提供后勤保障,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帮助。

9、11点20分,应急救援结束后,抢险组组长向总指挥汇报救援结果。

10、11点30分,现场总指挥根据现场救援情况,退场指令。

11、11点40分,接到现场总指挥的退场指令后,保卫组人员组织各救援人员有序离场。同时,后勤保障组做好疏散人员的接待安置工作。

12、12点00分,演练总指挥宣布演练结束。

篇9

1 预案先行,侧重防范,加强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自2003年非典后,各级政府部门对公共卫生应急工作给与了高度的重视,各类应急预案相继出台,陆续制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霍乱等重点肠道传染病应急预案》、《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并在近几年的卫生应急工作中对预案进行了充实和完善。目前我区已建立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12类21个,内容涵盖了传染病、食物中毒、疫苗接种副反应等诸多内容,是我区卫生应急工作的导航仪。

但由于预案制订的时限性,预案制定以原则性和制度为主要内容,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增强。下一步,我们将根据“统一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加强预案的修订完善工作:

1.1 组建预案制订小组,从各个专业领域抽取业务骨干,对现有预案的各个细节加以讨论完善,切实提高预案的针对性、科学性,从而使我区卫生应急工作更加规范化、程序化。

1.2 建立预案更新、修订制度,结合疫情形势的变化,随时修订和补充预案内容,确保预案内容与时俱进。

1.3 建立预案模拟演练模型,从理论上探讨预案的可行性,提高防控体系各单位的参与程度,增强其可操作性和时效性。

2 完善机制,储备人才,建立健全卫生应急队伍

玄武区建立有由分管区长为组长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应急办,成立了3类6支应急队伍(传染病控制组、接种副反应处理组及食物中毒处理组)。但从已往事件处置情况来看,还存在应急队伍偏少,人员结构不合理,应急办虚挂办公室,应急职能有待强化等问题。

根据“平战结合、因地制宜、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我区将从三方面着手,完善应急机制,充实卫生应急队伍。

2.1 将应急办职能从卫生局疾控科划出,成立独立的卫生局应急办,编制2-3人,专门负责卫生应急工作的统筹和协调管理。

2.2 针对当前技术人才缺乏的情况,考虑引进公共卫生专业人才,改善应急队伍人员结构,提高专业人才比例,至少成立3类6支应急小分队,从而保障卫生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2.3 区疾控中心属全民事业单位,编制有限,面对时有发生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显得人手紧张。为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我们需要对现有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和整合,培养卫生应急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我们有必要从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抽取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工作人员,组成社区卫生应急人才库,根据需要随时充实疾控中心应急队伍。

3 分级培训,注重演练,加强卫生应急能力建设

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涵盖内容多,知识覆盖面广,且不断有新病种、新内容出现。为适应卫生应急工作需要,确保应急队伍随时“拉得出,打得响”,我们将紧紧围绕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坚持“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的原则,加强卫生应急管理人员和应急队伍培训,不断提高卫生应急队伍“六种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综合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规范管理能力和科学决策能力,牢固树立卫生应急队伍 “三种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提高各类卫生应急队伍实战能力,将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方式,针对霍乱、食物中毒、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重点项目,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演练。通过演练,锻炼队伍,提升能力,找出薄弱环节和漏洞,及时查漏补缺,不断提升应急队伍的协同作战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4 坚持五早,强化监测,加强传染病疫情预警能力建设

传染病应急处置“五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早预防,是传染病疫情成功处置的关键。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强化疫情监测,实现“关口前移”,做好传染病早期预警,将疫情扼制于萌芽状态。

4.1 发挥医疗机构在疾病监测中的哨点作用,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建议各单位在信息化建设中,逐步将医疗机构日常报告信息系统与网络直报系统互通,动态收集分析传染病主要症状信息,及早发现传染病疫情。

4.2 加强中小学校因病缺课监测系统管理,建立异常信息反应机制,实现对中小学校传染病病种和疾病症状监测,为早期疫情处置提供数据支持。此外,为做好幼托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我区将于今年内逐步推进该项工作,在全区45家幼托机构中实施因病缺课网络直报工作。

4.3 认真做好国内外疫情信息检索、疫情周期分析和专题分析工作,及时发现和预测疫情风险,并作出相应级别的响应,从而提高疫情处置快速反应能力。

4.4 对外公布疫情值班电话,24小时值守,及时收集电话报告疫情线索。

5 落实经费,完善台帐,规范应急物资储备

《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参考目录(试行)》(传染病控制类装备)要求,各级疾控机构需备足备齐现场防护、样本采集、现场消杀等5大类88种应急物资。我区已储备物资34种,下一步,我们将采取分步走的方式,逐步实现100%应急物资的储备。

5.1 组织人员对现有物资进行盘点,专人管理,建立应急物资台账,加强出入库管理,及时清理过期物品,补充不足物品。

5.2 制定采购计划,争取经费,用于购买样品运送箱、现场快速检测试剂、预防性药品等急需物品。

5.3 针对部分平常用得少,产品有效期短的物品,寻找一家信誉好、产品质量过得硬的医药公司,以协议的方式,定向合作。明确规定一旦需要,能在最短时间内保证供货。

6 做好宣教,全员参与,营造良好的传染病防治氛围

社会公众危机意识不强,普遍缺乏应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事件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处置的机制尚不健全。为改变这一现状,我区将积极探索,寻找积极可行的宣传模式,提高公众的发现、报告意识。

6.1 有计划地组织各医疗机构利用团队医生下社区和健康教育宣传材料入户等方式,开展社区居民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宣传。

6.2 联合街道、学校、工地、企事业单位等开展卫生应急“五进”(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工地)工作,不断提高辖区干部居民对各类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知度,提高自身防护意识。

6.3 积极寻找从事公益事业的的非政府组织,利用他们的力量,扩大宣传范围,提高宣传覆盖率。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工作是关乎人民健康、社会稳定的系统工程,各地区各部门对应急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同,直接影响着该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水平,实践证明,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建立必须在政府的主导下全社会、各部门的共同参与下逐步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郭飚.中国免疫规划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与对策[J].中国计划免疫,2006,12(5):415-419.

篇10

结合医改工作重点,进一步完善卫生应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卫生应急管理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决策指挥、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系统,健全队伍装备和物资储备制度,提高卫生应急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和快速有效应对能力。完善市、县两级卫生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加快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二级以上医院、采供血机构等有关医疗卫生单位内部的卫生应急组织管理体系,确保有机构管事、有人办事,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卫生应急管理网络。加快市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建设,推进县级卫生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的建设,逐步形成指挥有力、信息快捷、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和决策网络。

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强化卫生应急培训和演练

认真实施国家、省和我市出台的各项应急预案,组织制定、修订其他卫生应急专项预案和传染病单病种预案,注重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规范编制程序,编制操作手册,提高预案质量。根据市政府要求,今年将组织对《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等进行模拟演练,通过演练检验预案的完备性、可操作性和流程的合理性,不断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按照分级分类培训的原则,加强卫生行政管理、疾控、监督和医疗等卫生应急人员的培训,着力提高卫生应急管理水平和现场应急处置能力。

三、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充实卫生应急物资储备

充分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学决策水平。建立健全传染病、中毒、核和放射及重大灾害事故等不同类别的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加强卫生应急队伍的管理,努力提高卫生应急能力。建立市县两级卫生应急储备制度,合理确定实物储备、资金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比例和数量,重点加强现场指挥、现场监测检验及个人防护装备配置,逐步实现卫生应急队伍装备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为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提供物资保障。

四、突出重点,做好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一方面做好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工作。继续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统筹兼顾做好非典、人禽流感等严重威胁公众安全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应对工作。另一方面切实履行卫生部门职责,做好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等其他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援和卫生防病工作。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理顺工作关系,明确各自职责,互通信息,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其他突发公共事件。完善预案启动程序和分级响应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公共事件信息收集报告,形成快速、准确、有效的信息报告系统,坚决避免出现瞒报、漏报、迟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