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的课外读物范文
时间:2023-10-18 17:20: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学生的课外读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 要:在当今教育不断改革的步调下,新的教育理念逐步形成。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能适应国家需求已经成为衡量教育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适应改革,满足这种需求,英语学科也进行了一些教学法的探索,在初中阶段,如何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已经成为一个噬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英语读物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英语阅读能力提高两方面来浅析英语读物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培养的影响。
关键词:英语读物;初中生英语学习;能力培养;影响
在当今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英语已经成为国际交往与文化科技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中国人了解世界的窗口。对于初中阶段英语学习者而言,兴趣是关键,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英语读物则对其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将着重分析英语读物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培养的影响。
一,初中阶段英语读物的必要性
语言从产生伊始,只是一种符号,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语言也在逐步发展,进化,更新。每一种语言每天都会注入新的元素,新的血液。初中教育阶段是我国义务教育的第二阶段,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初中毕业生文化素质的高低与我国国民素质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如何使初中毕业生的英语素养与英语本身发展相适应,以适应国民人才培养的要求,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则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学习一门语言,读就像是眼睛,它先教会人辨识,在激励人去思考,激发内部动机,在读的同时,了解了文化,学会了思考,树立了人文意识。
初中阶段,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对学生英语学习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英语教材作为初中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工具书之一,是学生了解英语,学习英语的主要通道。近年来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教材本身也在不断更新,但是单是教材自身的更新并不能满足学生学习英语的需求,教材虽然在各个方面不断予以改善,但由于其自身的单一性,需要辅助教材以补充它的不足。而这种辅助教材即英语读物。英语读物一词并不陌生,它包括英语学报,英语杂志,英语小说及各种漫画等。实践证明,语言的有效学习,潜在因素往往发挥重要的作用。这种潜在因素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塑造的。在教授一门语言的时候我们往往强调语言的情境学习,即把语言学习放到实际情境或假设到实际情境中去学习。对于中国大多数在校初中生而言,学习英语只能是在学校完成,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地域限制性。学生一旦走出课堂,这种英语学习的情景与场景便消失了。此刻,就需要人为地通过一定途径创设情境。英语读物,及英语教材的辅助教材,就发挥了这种作用。它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之外继续接受英语学习,为学生创设英语学习情境。
二,英语读物的选择
英语读物的出现与存在满足了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的需求,为学生学习英语再次创设了机会,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什么样的读物适合学生,这是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龄阶段应该选择不同的英语读物。就小学生而言,他们从三年级才刚刚接触英语,这一阶段的儿童较其他阶段相比,对图像性的事物比较容易接受。易于接受简单句子,日常生活中的词汇。这时在选择英语读物的时候就应该选择那些趣味性强,立足于基础知识,常见食物,小故事,小阅读等。并且在设计读物的时候,应该注重穿插图片的选择及图片选取的吸引性。
初中英语的学习则进入了第二阶段,这时的学生由于已经接触学习了三年的英语,有了一定的词汇基础。并且对简单句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已经掌握生活中的常用词汇和简单句子。能进行简单对话,并且对于语法知识也有了一定的学习和掌握。在这个阶段,扩充学生的词汇量与背景文化知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因为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是九年,而初中阶段则是义务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初中毕业生的英语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的英语水平。关系着中国国民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国际化水平。另一方面,英语课程的学习水平直接影响国民的继续教育。高中阶段是国民受教育的第三阶段,也是义务教育将要扩展的一个阶段,高中英语的学习在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初中阶段英语的学习则是其基础。初中阶段的英语读物应该怎样更适应学生学习英语的要求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思考:一,内容安排上的趣味性。虽然初中阶段的学生大都已经能接受复杂知识的学习,但他们并未立刻从小学阶段的意识中转变过来。适当的趣味性内容的设计与安排,更能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此阶段的读物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情况,选择相对应的话题,并选择与该类话题相对应的内容。这些内容既可以是我国千古流传下来的寓言故事,人物传记,神话传说,也可以是国内外著名小说的简缩版或者摘抄段。但是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我们也可以选择圣经上的部分内容作为阅读题材,但是所选内容宗教性不甚明显,可以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因为此阶段的学生价值观念还未生成,内容在趣味性宗旨的引导下,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二,所附图像的哲理性,此阶段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或是调节学生的阅读情绪,所插如图片除了阐述难理解的内容知识外,还应该尽量注重其哲理性。在市场上的大量阅读读物中,大多都忽视了图片的作用。他们把图片仅仅看作是阅读文字后的消遣,或是对文章内容某个细节的阐述,忽略了图片也可以传递哲理的属性。仅是停留在表面阶段,未能更有效的发挥图片的作用。
三,英语读物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影响和能力的提高
篇2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课外阅读;指导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25-02
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在注重语文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课外阅读凸显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是对学科课程的补充,也是对所学学科课程进行的一种矫正。它是课堂教学有益的延伸和补充。课外阅读正是对“以课文为凭借”的课内阅读的重要补充和有机拓展。但是在实际的农村语文初中课外阅读方面始终存在很大问题,书写别字多、阅读面狭窄、口头表达能力差、作文能力比较弱等问题在农村学生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目前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是:学生的阅读量小,阅读面狭窄,阅读无计划性等诸多问题。如今的新教育提倡营造书香校园,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是与之相脱节的。现代教育认为,一个人的成长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大语文观要求语文学习不能局限在小课堂里,而笔者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本地的语文教学依然聚焦在课堂教学,好像只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万事大吉了。这远远不够,作为语文教师,必然要担负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的任务,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和其语文素养。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对小学生来说有了很大的提高,如今的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特别是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出了不少于260万字的要求,这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做到以下转变和调整以适应形势的发展。
一、要指导好学生的课文阅读,语文教师自身必须是读书的典范
要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教师自己首先要博览群书,把读书当作是自己的一种生活,自己必须是读书的典范,因为从大的方面讲,基础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初中语文教师要有的放矢进行课外阅读指导,不能局限于聚焦课堂教学,要牢固树立大语文观,通过博览群书,是自己成为一个读书的典范。而教师自身只有经常读书,才可能保持教学上的“源头活水”、职业不倦不怠的活力,也才能使自己心灵润泽、灵魂高尚。只有成为这样有思想、有智慧的教师,方可以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神游,敞开胸怀接纳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开拓出更加深刻的心灵,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熏陶、感染学生,传授给学生真理和人生的真谛。
二、兴趣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是最强大的动力”。兴趣,实际是需要的延伸,只有对某种事物感兴趣,才能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并且兴高采烈地做这件事情,也才能在学生脑海留下深刻的印象。语文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创设情境使他们专注于课外阅读对象,使他们喜欢阅读并能够自主阅读,将阅读当成自己终身的一种习惯。
三、良好的阅读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改变学生的阅读量小,阅读面狭窄,阅读无计划性等诸多问题,一定要加强方法的指导以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到快乐,教师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使他们带着问题去读;每周用一至二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掌握精读、略读、速读等阅读方法;及时指导学生撰写读书笔记等。
四、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
书籍固然是世界上最好的营养品,但市场上那些被斥之为毒药、糟粕的书读完无疑会让学生萎靡不振、令人颓废,所以必须要给学生挑选那些书籍给人以力量、给人以智慧,甚至使人终身受益的读物。一般可给学生开每册书后面的课外读物,可以给不同的学生推荐不同的书,比如:喜欢侦探的推荐福尔摩斯系列,喜欢科幻冒险的: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们,凡尔纳系列等,还有一些针对学生性格的名人传记。我们的教学对象如同世界上的叶子般的千差万别,所以他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也是大不一样的,尽可能将符合学生心智特点的课外读物推荐给学生,应着眼于兴趣的培养和视野的拓宽,面要广,选要精,从而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需求。一般来说,对初中生可以从容易引起阅读兴趣的童话、寓言、民间故事入手,选择的读物深浅要适度。太浅,达不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适合初中生的名著有比如《老人与海》《战争与和平》《飘》等,刊物也不少如《读者》《青年文摘》;还可以推荐一些历史类的文章,当然,四大名著也是必不可少的课外读物。推荐给学生的读物应尽量和自己课堂教学相得益彰。语文教材的文章,大多是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名家名篇,具有艺术特色和独特风格。教师在围绕重点设计教学过程时,就可结合教材的内容,指导学生选择适宜的课外读物。如教《烛之武退秦师》,就指导学生阅读同是《左传》的《段于鄢》,让学生了解郑伯的人物性格,体会《左传》的写作风格。学了《内蒙访古》长篇节选后,指导学生在课外《语文读本》通读全文,加强学生历史观的培养。给学生推荐课外读物还要和写作教学有机结合。教师在讲解各类文体的基础理论上,去拓展学生积累相关的经验资源,使学生的视野不拘泥于教科书。
五、组织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主要是为了增长自己的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实现一种自我价值认同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要让学生订阅自己喜欢的报刊杂志,建立班级图书角、每天坚持课外阅读30分钟、每周5分钟演讲等方法培养其自主性;同时,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和摘录;经常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
六、加强和家长的配合
篇3
【关键词】初中教学 课外阅读现状 素质教育 教育新模式 解决对策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增加学生课外读物的指导,而不是一味地在课内知识上做文章,学生觉得乏味,并且学习效果也不是很好,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会得到许多有用的知识,开发自己的潜力,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并且运用到课内知识上,达到活学活用,这样就不会是只会学习的“书呆子”,这也是社会对新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初中阶段是形成良好的习惯以及性格特征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实施新模式的教育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很有帮助,所以提倡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一、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
现在的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量虽然相比于以前有明显的提升,但是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大部分家长不支持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因为他们觉得这会浪费学生大量的学习基础知识的时间,最终会导致成绩下降,并且家长们以他们那个年代的观点看问题,总觉得“考不上好高中就考不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这辈子就毁了!”这个落伍的思想在他们那一代人的思想里根深蒂固,所以要求孩子不能重蹈覆辙,虽然家长是出于对孩子的责任心,希望孩子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但是时代在进步,社会在进步,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
为什么现在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然而同时企业也招不到想要的职工,这就是源于教育,因为封闭式的教育让学生无法适应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在企业眼中学生就只会理论,没有实践能力,无法为企业创造利润,所以不愿意接受学生。由此看来,学生的素质教育很重要,阅读课外书能提高自己的素质,开阔眼界,接触社会上丰富多彩的内容,让自己充实,提高实践创新能力,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同时,许多家长认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只针对于语文学习就行了,读一些名著,人物传记之类的就可以了,但是这是远远不够的,课外阅读要涉略广泛,增长各方面的技能,对于任何一门科目的学习都是有好处的,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习成绩,给父母一份满意的答卷,所以说,就目前初中生的阅读课外读物的现状来看,实施有效的对策是必要的。
二、提高课外阅读量的对策
1.教师的正确引导
初中阶段是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学生的阅历短缺,自我辨别能力不足,很容易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适量的布置一些课外读物,不能对中学生的学业造成太大的压力,当然可借助网络完成,但是学生不能沉迷于网络,这就要求教师周期性的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保证学生接触到的课外阅读都是有利于身心发展的,能够提高学生个人素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明白做人的道理。所以,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十分必要的,避免学生误入歧途的同时,还会增长学生的见识,激发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将课外的知识运用到课内的学习中去。
2.家长的配合
虽然学生的第一任务就是学习,但是家长也不能偏激的认为学习就是拘泥于对课本上的知识的学习,不要把成绩看的太重要,虽然成绩可以代表学生部分的学习能力吗,但是学生的日常行为作风才能体现他们的能力,所以家长要配合教育的改革,给予学生充足的课外阅的的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帮助学生挑选适合他们的课外读物,并帮助他们解决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培育很重要,适量的课外阅读是他们进入社会之前应该拥有的“智慧背囊”,是他们学习为人处世的最佳途径,所以家长应该尽力配合,不能将自己的思想强加各位孩子,对于处于青春期的他们,这样可能会适得其反。
3.广泛的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不仅仅是名著的阅读,当然,这些也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但是这是不够的,学生们需要广泛的阅读各个领域,各个学科的相关读物,比如是《资治通鉴》,读史书能够以史为鉴,了解历史上的各种经验教训,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学习历史人物的优良品质,与自身相对比查漏补缺,保持自己的优点,改正缺点,虽说人无完人但可以让自己更优秀。还可以读一些发明创造类的读物可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读经济类的读物可以学会金融家独有的规划思维,还可以运用到数学学习中、生活中等方面。
结语
初中阶段是成长的重要阶段,对未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阶段的教育有显得格外重要。加强学生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是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的结果,学生广泛的进行课外阅读才是真生的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才会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前储备适应社会的各种技能,⒗凑嬲步入社会的时候不至于手忙脚乱,一定要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准备,做到胸有成竹!
【参考文献】
[1] 马秀兰. 论克孜尔壁画的独特魅力[J]. 新课程学习下旬,2015(03).
[2] 顺明远. 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双轮驱动[J].成才之路, 2015(18).
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对策
一、课外阅读对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价值
(一)填补课内阅读不全面性,丰富学生知识面
课外阅读是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学生通过自身对知识的积聚和自我沉淀,既巩固了课堂上所学内容,又扩大、丰富、全面了自己知识面。课外阅读是把课堂语文教学由知识点扩展到知识网的过程。随着学生所处社会环境愈加复杂、变化越来越快的态势,开放、多变的潮流就要由丰富全面的知识体系来应对。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接触学习的课外书越多,了解掌握的知识体系就越完善,面对万千世界就越游刃有余。因此我们说语文课外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桥梁,是学生认知体系的基石。
(二)强化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语文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基础。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提升学生从听说到读写全方位的能力。凭借课外阅读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日渐积累,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眼界更加宽广,独立地运用语文知识也更加得心应手。学生彼此之间互相听取对方讲述由课外阅读得来的有趣故事,再转而通过自己的理解转述给其他人,听说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学生也能够更加准确地接收和把握他人的讲话内容,对语言文字的领悟能力明显的提升。通过认真读取美妙动人的文章,才能体会表面文字背后暗藏的深刻寓意。“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阅读量上去了,学生的语言素材自然就充沛。
二、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分析
应试教育对初中语文教学与语文课外阅读的影响在现阶段是无法避免的,初中学生当前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课业繁重是导致学生排斥课外阅读的首要原因,一本教材,一张试卷决定了学生在面对课外阅读时,会单纯片面的认为不需要也没有精力去增加课外阅读,能应对考试就足矣了。学生即使阅读课外书籍,多数也是一些言情、武侠小说和漫画、时尚杂志等,从而越发让家长也会对增加课外阅读的行为产生怀疑,认为自己的孩子看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书籍,不务正业,从而本末倒置影响学习。语文教师对此可谓心有余而力不从。
三、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引导策略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课外阅读,激发学习兴趣
若让学生喜欢上阅读,首先要让学生对阅读有正确的认识。通过对各式各样国内外杰出文学作品的阅读,学生可以提前收获只有经历了漫长的人生历练才能获得的宝贵经验;也可以从介绍人文地理的书籍中接触到到从未去到过的大千世界。这些书籍的创作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学生通过阅读领悟当中的内容,不仅可以给予自己的人生正确的知道指导,并且可以使得学生的认知更加完善,从而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老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认清他们的兴趣所在,推荐与所学书本知识和学生兴趣相关的课外读物,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行为。如在上《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可以推荐学生研读《红楼梦》;通过学习《人生语言》可以介绍有喜欢本片文章的同学去看一下周国平其他的文章像《善良丰富高贵》、《岁月与性情》等;学习了《济南的冬天》,可以引导学生再去了解一下老舍先生的生平事迹,这样下来,学生不但巩固了课堂知识,更多的是收获了更多具有给人启迪、令人收益的精神财富。
(二)创造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包括,安排合理的阅读时间、提供优秀的阅读作品和家长与老师的配合,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按照科学的阅读计划进行主动的阅读行为。安排课外阅读时间时,老师应保证除去作业、休息和其他休闲活动外学生每周、每月或一学期看一定小时数的课外读物。
老师要有指引性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避免学生选择一些影响身心健康的书籍,同时要为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可以以学期为节点,也可以一个月或一周为期限,名著、报刊、杂志都可以,总之要制定具体的、长期的被学生接受的阅读计划。最后是家长的配合。家长是接触学生最紧密的人,家长的积极配合能够使得学生的课外阅读任务更加高效的开展。家长要鼓励自己的孩子多读书,可以亲自示范,平日里爱读书的父母,孩子也会耳濡目染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学生自主阅读与教师点拨指导相结合,提高阅读效率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但由于初中学生所处的特殊人生的阶段,各方面的发展尚未成熟,虽然喜欢探究新鲜事物,但若没有老师的指引和帮助很容易凭一时兴起而走入误区,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事与愿违。别林斯基曾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来读,比不阅读还要坏。”所以,就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成长阶段、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来提供不同层次的书籍、教授不同的读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摘抄语录、制作卡片、写读书心得的方法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把自己最新欣赏最中意的段落、名家名言、诗词歌赋等用特别方式记录下来,在课堂上和其他同学分享,同时把自己的感悟和见地讲出来统大家讨论交流。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学习的欲望也大大地加强。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增加课外读物的数量和锻炼课外阅读的能力,使得学生的语文基础更加扎实;学生在听说读写时不再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可以灵活的运用课内课外所学知识;通过正确科学的培养、锻炼,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日积月累方能厚积薄发,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月桦.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的探究[J].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的探究,2016(5)
篇5
要达到这一目的,作为语文教师,我想我们能做的也是应该做的主要有如下几点:
首先,我们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最重要的是来自于课内的合理引导。因此,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可把学生带入一个美妙的境界,让他们感受文字的魅力,产生读书的欲望。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还来自于相应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学生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文学艺术的魅力,能够主动地接近文学类课外读物。
其次,我们应该把开展课外阅读,使学生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当作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我们要把这个工作看成是语文教育改革实践的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为阅读是长期的、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是伴随人一生的。更重要的是,阅读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只有使学生养成爱读书的习惯,才能使他们成为修养良好、内心丰富的人。
再次,对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们应正确引导。由于学生的课外阅读难以得到老师和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也就很难得到有益的指导,而许多名著,尤其是外国名著,内涵丰富,其写作背景或事件的发生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要想理解其深刻的主题,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对于初中学生来讲,难度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阅读兴趣;退一步讲,即使勉强阅读,也只能浅尝辄止,仅仅停留在作品表面的遣词造句上,难以从更深的层次上把握其思想和艺术价值。此外,由于缺乏指导,在课外读物选择上也存在盲目性的弊端,一味地以“有趣”为选择标准,忽略其它方面,以致于所读书籍的品位较低,甚至一些坏书也成了手中的“常客”。
篇6
(二) 本次调查的对象
(三) 本次调查的方式
采取全体问卷调查法和随机抽样调查法。
(四) 本次调查的预期成果
1. 了解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现状。
2. 摸清影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
(五)本次调查的时间
2007年8月30日
二、当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现状
(一) 本次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的缘起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规定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把过程与方法列入教学目标,是过去教学大纲所没有的。比如,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上述种种,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新的导向,这就是: 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的同时,特别注重丰富学生的人文修养,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而阅读是学生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就能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吸收丰富的文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时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就表明学生对语文的接触并不局限在语文课堂内,在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以及各种传播媒体等,都能够学习语文。学习语文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实践机会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让学生尽可能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课程标准规定,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九年的课外阅读量要达到400万字以上。
因此加强对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而对现阶段农村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调查也就越发显得重要了。
(二) 当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镇内工人家庭子女、政府及事业单位干部家庭子女、教师子女和农村农民家庭子女在课外阅读方面的表现差别很大。
(2)在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支持方面,农村农民家长不如镇内工人及机关干部家长。调查统计显示,有86%以上的工人及干部身份的学生家长表示积极支持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认为课外阅读不仅能开拓学生视野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农村农民家长中只有8%表示支持孩子做课外阅读,而这8%的人中,绝大多数还是认为课外阅读能提高学生的分数才表示支持的。
(3)课外阅读的方式上,农村农民家庭学生不如镇内工人及干部家庭学生。农村家庭学生的课外阅读只能是有限的几本课外书,想向同村人借都没有,除此之外,获取课外知识的途径只有电视了,而学生看电视只注重动画片或武打片中刺激的场面或是新奇的画面,并不关注电视作品中的语文知识或自然科学知识。然而镇内学生课外阅读方式要多的多,除了父母给买书或电子出版物外,可以向镇内的老师、同学借书,有的家长其工作单位有图书室也可以利用,条件好的同学在家中可以上网读书,还有的参加夏令营、冬令营或在家长的带领下在旅游中增加阅历。这也正是农村学生无法企及的。
2. 农村学校图书室在建设、管理与使用等方面的欠缺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
本次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学生的课外读物的来源98%为家庭,2%是向他人借来的。学校提供的课外读物为零。而且具笔者掌握的材料表明,农村中小学的图书室现在仍坚持向学生开放的微乎其微。即使开放也是在上级督导检查来之前,做一做样子,向学生开放一下,让学生在借书卡上留下一点痕迹而已。而很多学校早已不再向学生开放了。在学校的图书室读书对学生来说是很难做到的,而在电子阅览室里阅读更是办不到的。
3. 学生课外读物的总量严重不足。
⑵学生拥有的课外读物品种单一,以唐诗居多,小说以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居多,童话、神话、寓言、诗歌、散文较少,外国作品更少。
正是因为学生课外读物的总量不足,品种单一,直接导致了学生对祖国丰富、灿烂的文化知之甚少。
4. 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做课外阅读只凭兴趣或是老师的要求,不能自觉主动阅读。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最喜欢的了解中外名著的途径是看影视剧,而通过阅读了解中外名著的学生很少。学生看课外书要么是出于老师的要求,为了提高语文分数,只挑选与语文考试有关的内容来读,要么是出于消遣,闲之无聊,走马观花看上一阵打发时间。在阅读过程中很少有人做阅读笔记,更不知道做读书笔记有何用,怎样做读书笔记。
三、影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诸多因素
1. 家庭经济状况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有着最直接的影响。
目前我市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由于近年来学生学习费用的支出不断加大,农村学生流失现象又有所抬头,农村家庭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就已不容易,更别说为学生买课外读物了。
2. 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影响着学生的课外阅读。
现在中学生的家长多为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生的,大多数都受到了初中以上的教育,对学生的学习还是比较支持的。但是相比之下,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家长对学生的教育重视的程度越高,也越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相反,受教育程度低的绝大多数是农村学生家长,在他们看来,学生学好课本以内的知识就足够了,还做什么课外阅读呢?
3.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条件限制了学生的课外阅读。
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已推行了很多年了,但是由于政府学校的评价,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仍侧重在升学率上,因此,学校的办学思想并没有真正地转变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来。
加上各农村中学经费的不足,钱都花在了追求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购置和改进上,求洋,求新,求大,而忽略了图书室的建设与管理,使学生虽身在读书的学校,却没有好的课外来读。另外,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建设的实验班和普通班。实验班学生基础好,学习气氛浓,学生的课外阅读。在一个学校里能进实验班的学生只是少数,大多数分在了普通班里,这样就使更多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3. 缺少教师的指导是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狭窄,阅读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广大教师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对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还是以提高学生语文成绩为出发点,让学生积累词汇、模仿造句、体会写法,为学生写作而读书,这就限制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学生也就逐渐失去了课外阅读的兴趣,而不再进行课外阅读。另外,教师给学生布置的繁重的作业也使学生没有时间做课外阅读。
四、针对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几点建议
1. 转变思想,树立新的人才观和就业观。现在全社会都应彻底转变过去那种唯升学论、唯学历论的旧观念,尤其是新闻媒体应更多的宣传那些勤奋上进多才多艺的普通学生,而不能过分宣传那些高考状元、中考状元,从而在群众心里树立学习优异者是人才,多才多艺者更是人才的观念。这样才能使全社会更重视学生的全面培养。
2. 坚决取消重点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3. 学生与家长的联系应形成制度。让每个学生家长在与学校与老师沟通的过程中,提高认识,转变思想,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的条件和氛围。
4. 学校的图书室建设与管理应落到实处。图书室的建设与学校其他建设比起来,事虽小但意义不同,各学校只要求本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去做,一定会把图书室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筹建电子阅览室。
5. 广大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可以为学生列出书目,提出要求,教给方法,并组织开展一些读书竞赛活动,促进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
篇7
关键词:多读书;读好书;阅读;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234-02
作为个体的人不可能事事亲历,事事亲为,而有针对性的课外拓展延伸阅读恰可以弥补此不足。至于如何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如何有效的把阅读活动融入到我们生活中来,人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言论表达很多。这里,笔者就课外阅读活动指导的话题略谈点滴心得,以期与广大同仁共同探讨。
一、了解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趋势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在当前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鉴于此,扩大初中学生课外阅读量已经是势在必行。
学生的课外阅读绝大多数是以个人方式进行的。因此,老师在指导自己的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正视学生的时代、年龄、生理、心理特点和需要,不仅允许,而且要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个性、兴趣、爱好来制定个人的阅读计划,选择阅读作品、阅读形式,自由阅读,自由笔记。只有这样才可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意识。在当前互联互通空前发达的社会条件下,面对海量的信息源进行正确的判断、收集、整合,同时做出应对策略是任何一个人所必须面对的。因此,在课外阅读中,如何培养初中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活用信息的能力就成为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课题。而且,教师在给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中不能只重视学生阅读量、阅读能力的提高,而忽视学生良好品德在阅读中的潜移默化。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不仅要考虑学生个人的自主性,更应该给予学生课外读物选择的引导。
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当然更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源,“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只有有了阅读的兴趣,才能真正从内心的最深处产生阅读需要,进而主动去阅读,去涉猎自己的所需。所以,教师应该在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上下功夫,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需求,使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始终将阅读与快乐相联系。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我以为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教材或活动中的文章和故事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利用其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或片段来创设情境与悬念,让学生产生刨根究底的冲动,来促进他们进行课外阅读。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尝试。
1.以多样的形式向学生推荐好书。教师在熟悉当前国内广为大众喜欢的期刊、书目排行榜的基础上,进一步熟知图书内容,并身体力行地去涉猎,以加深对书的切身感受,“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而后根据要求和内容做到:(1)推荐的方式可以是某一期刊、具体的篇章和内容的介绍。如,在教学《傅雷家书》节选文时,适时给学生讲《傅雷家书》整部的主要内容以及另一部著名的家书《家书》的内容。引导学生课后拓展阅读此二书,课后,好多学生去阅读了这两本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2)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课外阅读推荐须有的放矢,讲究技巧。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的论断,很好地说明了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老师对待书籍的好态度及个人的阅读技巧,往往会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
2.举行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往往目的性明确,既希求有所得,又期望自己的所得获得师长、同学的肯定与赞赏,从而实现成就感。针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可举行如下活动。(1)我们可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展读书心得经验交流会、讲故事比赛等专题活动;(2)结合文言文教学,举行诗歌朗诵比赛、填写诗词名句竞赛等;(3)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国内外重大事件,指导学生到相关网站,点击相关文章或专著进行阅读,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并在此基础上,对所读知识制作手抄报进行展览,或举行专题报告会,提供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所得。让学生在展示自己,体验成功中促进阅读的进一步展开。
三、培养、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的合理性和规律性,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按规律办事,讲究方法。读书亦然,初中学生各方面学力虽然比之小学生略强。但是,在开展阅读时同样会遇到阅历浅,分辨力弱,盲目性大等瓶颈。因此,为提高阅读质量计,指导读书方法,制定阅读计划就显得十分重要且必要。
1.指导学生选择积极、健康的课外读物。课外阅读好处多,可是如果盲目开卷未必有益。就像一盘菜因为适量的味精而成为美味,可是如果味精过多,不仅难以下咽,而且吃了可能中毒,所以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因为“趣味”会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去读书,乐意去看书。
2.指导学生制定可行的阅读计划。“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一俗语无不说明计划的重要性,要让还不是很成熟的初中学生自觉完成大量的课外阅读是不易的,更何况人不论年龄大小都是有惰性的。所以,制定可行性计划,稳步推进阅读是必要的,大体可以从三个各方面来考虑:(1)由内而外,由课内的选文而看对应的作品集,再拓展延伸同题材、同主题作品的阅读,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完成了教材基本知识学习,避免了原本相对枯燥的课堂学习,又使学生阅读能力得到应有的提高;(2)从丛书书目考虑。“矛盾文学奖”、“年度最佳作品”等产生的书目,学生如能按图索骥加以阅读,肯定会获益匪浅。
3.指导学生阅读方法。阅读方法得当,在阅读中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可以根据作品性质(名家名著,一般名著,消遣性、重要性、资料性)、特色及自己的时间、精力等不同情况,而有针对性地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往往收获奇效。即,品读法;通读法;略读法;跳读法;选读法,此五法学生可根据实际酌情采用。
篇8
随着对阅读和写作的深入思考,我发现,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几乎是围绕着课本来进行的,对课本以外的世界多采取放任的态度。如果我们主动把课外读物引进课堂,给课外读物一方天地,按照新课标所规定的课外阅读书目来进行组织,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补充。目前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学生用来阅读的时间不足,大量的练习作业占据了学生可支配的自由时间。因此规定学生每天抽出不少于半小时的时间来阅读课外读物。半个小时大约能阅读十页,一个月就是300页,那么一学期下来,就是1000页,一年就是2000页。2000页相当于两三本著作。那么初中三年下来,就是10多部。再加上可以扩大阅读量的几个寒暑假来“调节”,完成10多部名著阅读是不成问题的。一般情况下,一个班级学生同步阅读的著作种类不少于数十种,这就给平时阅读讨论增加了丰富的素材和话题“活动”空间。课堂一般采取自由讨论形式,不限定主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当然教师的见解与点拨至关重要。最重要的是这种提倡作用,会将名著阅读纳入教与学的流程之中,使课外阅读得到了确认和提升,无论是学生的阅读兴味还是阅读效果,都得到了有力的促进。同时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起到了很好的奠基作用。
近年来,我研究了“读”和“写”之间的关系,并做了一些实验。长期以来,阅读一直以比较浓厚的“个人化”形式存在,也就是说,阅读的好处除了通过中考阅读试题检测外,一般很难得到明确的印证。由于中考阅读试题的应对,多以大量做题为主,这就从根本上“瓦解”了课外阅读的“现实”价值和意义。特别是阅读经典对作文的促进作用,一时很难得到明确的确认,更加剧了学生对经典阅读意义的怀疑甚至否定态度的萌生。基于此,我觉得有必要将“读”和“写”的“经脉”打通,通过深入细致的方法指导,以找到明确读对写的促进作用的突破口。
一 阅读实际上是训练注意力集中的最好手段之一
学习说到底是对良好习惯的培养,而阅读经典本身就是对意志和毅力的考验,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是很难将阅读进行到底的。阅读名著的同时,也就锻炼了自己的专注力。而写作所体现的精密、细致的思维特点,特别需要高度的注意力。许多时候,我们的作文之所以立意肤浅、语言贫乏,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不能对一个问题保持持久的注意力,使我们的思考粗疏、浮泛,容易停留在表层。因此培养坚持不懈的阅读习惯,对改善我们的思维品质,使我们的思考邃密大有裨益。
二 阅读能够改变我们的性情和气质
阅读一些较难懂的经典著作,能使我们的性格变得沉静稳重。
我们知道,相当部分同学对待课外读物,较容易按照自己的口味去选择阅读对象。而处在中学阶段的学生往往对那些情节曲折,或者是武打、言情方面的读物比较感兴趣。如果长期以这种“迎合”自己心理趣味的阅读行为为主的话,势必会“放纵”自己的性情。实际上,到了初中阶段,学生就要有意识地发展自己的理性思辨思维。否则,一味地以感性阅读材料为主,必然使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受到影响。而经典名著所具有的对人生的沉思默想,往往蕴涵着人类普遍的价值判断。特别是一些抽象思辨色彩比较浓郁的著作,更能够丰富、完善我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际上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呈现能够耐得住“寂寞”的事情。也就是说,阅读一些难懂的著作,恰恰能够训练“坐得住冷板凳”的耐力。而能够立定我们的思考,让我们的思考走深走远就是靠这种耐力的支撑。我们写出来的作文,之所以立意肤浅,就是因为我们的性情易浮躁,对问题的分析较浅显。
三 阅读能够使我们的见解和思想变得深刻
某种程度上,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些思想洞见,后人是很难再有所超越的。我们也不可能对每一个问题都有自己独立的创见。荀子说:“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牛顿也说,他是踩着巨人的肩膀进行科学研究的。在中学生社会阅历和经验都不丰富的情况下,唯有阅读经典名著才能不断地吸取他人的思想养分,以武装自己的头脑。通过对每年高考优秀作文分析来看,它们都呈现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立意往往能够靠近人类普遍的认识规律。一个初中生,能够有数十本人类思想精华打底子,而且能够熟读其中一两部,对提高作文的“发展等级”是大有帮助的。
四 阅读能够使我们的思维经常处于活跃状态
篇9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思考
当今社会信息传播的多样化,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诱惑,由于缺少阅读的氛围和必要的引导,由于学业的压力导致阅读时间的缺失,中学生的读书问题正日益成为大问题。提起读书,多数教师和家长还是简单地把阅读看作课内语文学习的补充,认为学好课本才是最重要的。对于阅读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之外,例如情感的发展,学习能力的培养,知识背景的拓宽等方面的作用,人们的认识还远远不够。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阶段的阅读量应不少于260 万字,每学年阅读两到三部中外名著,如《爱的教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国演义》等等,各地中考也把名著阅读纳入中考考查范围。可见,良好的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成长与发展中至关重要。作为农村初中,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扎扎实实开展课外阅读。
1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高。很多农村学校依旧把学生考分的高低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尺度,依旧组织统一考试,按平均成绩给班级排名次,并把排名情况与教师年终考核、评优奖金挂钩。所以,教师对教学工作不敢掉以轻心,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学,更谈不上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即便有,也是为了考试和各种竞赛活动。另外,学生每天在课堂上要坐七八节课,每周要应付呆板繁多的考试,课外还要做大量的习题,课外阅读时间少之又少。而对于面临中考的学生来说,基本上就没有课外阅读的时间了,除了必要的体育课外,他们都只能在题海中苦苦挣扎。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不仅强占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而且还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得学生忽略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轻视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1.2 学生阅读量和阅读时间少。据有关调查报告统计:农村初中学生一周内阅读量极少甚至没有的约占40%,每天阅读时间在15 分钟以下的约占68%。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大致如下:
1.2.1 书源不足。学校的图书馆建设和藏书量的不足,各级的重视力度不够。许多农村初中由于经济方面因素忙于房屋、教学设备等硬件的添置,而无力购置新的类似于图书的软件。有的学校根本没有组建图书室(馆),有的仅作“摆设”而已。
1.2.2 家庭重视不够。受家庭经济因素的影响,农村初中生拥有书籍的数量是有限的。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深刻影响,农村初中多数家长认为课外阅读就是学生看一些闲书,读一些“野”书,不但会影响孩子的成绩,而且还会“教”坏孩子,与学习毫无关系。这从某种意义上阻碍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正常开展。
1.2.3 被其他信息渠道抢占。多数农村初中生的家长忙于外出打工赚钱,致使家庭教育的管理出现真空状态,因而意志力薄弱、自控能力不好的学生便会以电视、游戏作为自己在家休息的主要内容。
1.2.4 课业负担偏重或家务劳动太多,能够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很少。学生在校的课外时间尤其是后进生多数被老师“好心”的辅导和补课所挤占。回到家里,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后,家里又有许多的家务劳动占用了学生的可利用时间。
1.2.5 年级越高课外阅读量越少。尤其是初三年级学生,学业尤为繁重,数理化老师的题海战术已把他们累的够呛,哪还会有时间理会课外阅读啊!
1.2.6 本身缺乏挤劲和钻劲,不能很好地利用有限的课余时间和节假日读书读报。
1.3 学生对课外读物选择的错位。农村初中学生对生活情趣类书籍、对科技和科幻类图书的选择非常有限,真正接触过中外名著的学生并不多,很少有学生完整看过《西游记》和《三国演义》,绝大多数学生没有阅读过一本诗歌集或一本剧本。其原因:
1.3.1 农村学生的阅读选择受年龄差异的影响最大。心理学显示,青少年中低段学生偏重于具体形象思维,随着年龄增长,抽象理性思维才会逐渐占据大脑思维的份额,所以绝大部分初中生课外阅读时会产生重读图、轻读文的现象。
1.3.2 农村初中学生审美品位不高,导致不良信息读物的介入。现在,除了图书,各种传播媒体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比如:网络、电视、手机等,其中不健康的信息资料严重影响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从而导致他们心态扭曲,产生早恋、烦躁、暴力等心理,给社会和家庭埋下了隐患。
1.4 缺少必要的阅读方法的指导。从教师和学校的角度来看,受新课程理念的影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意识日益强烈,他们也都在教学当中或多或少地开展了一些课外阅读活动。可,这种阅读活动也只是停留在教师让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扩大视野的阶段,而对于指导学生怎样阅读,为学生创造阅读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体验阅读带来的成就感却是很少去关注和尝试。这样,势必会影响到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导致学生的阅读活动也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达到阅读所应有的功能。这不能不使我们对平常的语文教学进行反思:在教学中,大量时间和精力都花费于对基础知识的机械重复、死记硬背上,而对学法的指导偏少,对于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更少得可怜。
2优化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状态的几点思考
2.1 学校要转变教育理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新课程的推行,考试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侧重于学生能力的考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校应认真贯彻素质教育,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比如,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留出更多的课余时间,让学生阅读有益的课外书。没有藏书的学校应克服一切困难,按照学生需要配置一定数量的图书。因地制宜,开放图书室、阅览室,为学生创造好的阅读环境,培养阅读氛围。学校还可以定期开展一些课外阅读知识竞赛,增加学生阅读兴趣。
2.2 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认真落实
《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要求,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帮助学生选择优秀的课外读物,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引导他们投身于课外阅读,指导学生理解和积累,有意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这样学生就会自觉的阅读。班主任可以帮助开设班级阅览室、读书角,集体订阅一些报刊杂志,或让学生自带课外书,以求资源共享。任课教师也可以把自己的的藏书借给学生阅读,这样也是增加学生书源的一个有效途径。
篇10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学习兴趣;实践活动
当前,语文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主动性,此外,当前的语文教育也忽略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使得学生缺失了自我思考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很明显对学生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所以,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元化教学,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并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使得学生对语文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因此,进行语文的多元化教学是教师当前的重要工作。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步入了一个高科技的时代,科技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教育事业更加明显。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可以采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要对信息技术的知识熟练掌握,同时充分运用网络上的丰富资源,搜集资料并整理,然后把语文知识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传授。此外,教师也要多加熟悉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运用,使得多媒体教学成为教师语文教学常用工具之一,从而改进传统单一、沉闷的教学模式。但是,多媒体教学也有其弊端,所以教师要恰当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不能夸大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和效果,以免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同时,教师也不能过度依赖多媒体进行教学,而要合理恰当地运用。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或者比较立体的问题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讲解,这样能够使得学生生动、直观地理解语文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
二、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新课改对语文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语文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理念,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性学习。开展多元化语文教学首先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这一问题展开小组讨论,然后再由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来发表小组的最终讨论结果,这样学生就拥有了多种结果,这就是多元化教学的具体表现。
三、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语文知识面
虽然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语文教材内容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然而由于教材内容有限,无法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知识,由此课外阅读就得到了体现。所以,教师要加强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量,通过课外学习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面,扩大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延伸到广阔的课外阅读中而不再局限于小小的语文课堂中。
如果按照语文新课标要求严格执行的话,那么,就需要初中学生不断拓展语文课外知识,从而坚实语文基础,扩大学生的视野。按照要求,学生在初中阶段课外阅读量需达到260万字,因此,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比较著名或者是优秀的课外读物,引起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兴趣,从而开展课外阅读,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巩固课内所学到的语文知识。学生广泛阅读课外读物,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归纳和总结的能力,此外,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将所阅读的课外内容引入到作文中,从而写出丰富、有内涵的文章。
四、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
通常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喜欢常常是以情感需要为基础的,而教师顺利开展教学也是建立在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基础上的。因此,在开展多元化教学时也应该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学习的兴趣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的创造力发挥到极致。因此,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文时,就可以带学生到户外郊游,这样有助于学生增长户外见识,让学生能够在一个轻松、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进行创作,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比学生在教师里绞尽脑汁写出来的文章要更有意境,更富有内涵。
总之,现代社会的多元化要求人才的多元化,而传统、单一的教学以及学习模式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使得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发展受到了局限。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强、涉及内容广泛的社会性学科,直接影响学生能力水平的提高和价值观的形成,对学生日后步入社会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必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形成多元化思维模式,使其不再受到局限。
- 上一篇:绘画与手工教学计划
- 下一篇: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