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画在线教学范文
时间:2023-10-18 17:20: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儿童绘画在线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在视觉文化心境中提高线描审美意识
在小学线描画教学中,教师必须掌握儿童绘画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把复杂和哲理深奥的绘画线条化简单为常见常用,显浅易懂的符号,让学生在不断的自我创造中体会到线条变幻无穷的魅力,人类赋于线条灵魂使他们有生命,不同的线条组合在一起会产生美妙的感觉。在自然界中到处可见到线条组合对比所产生的美。如粗犷有力的枝干,稳扎大地,伸展这婀娜多姿的枝和柔软细密的树叶,显得生机勃勃。这就是美,可以想象到砍去了树枝和树叶的树干会是多么难看,感觉又是多么的荒漠。
举世闻名的中国传统处处饱含艺术美除了在造型设计上独特之外,建筑结构无不显示出线的粗细对比,疏密对比。例如教人美版《会动的线》一课,利用课件放映古今中外的优秀线描美术作品,如八十七神仙卷、清明上河图等名作,激发学生想象力,渲染线描的表现性和情感性,让学生对这些作品有着比较深刻的感受,渐渐学生对线认识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学生画出线条也比较生动有趣了。
二、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般情况下美术教师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活动时,都急于传授技能和知识,如果不教学生画些具体的东西,就不算尽其职责。但他们往往忽略了把最重要的东西教给的孩子。那就是培养孩子的学习信心。而信心在儿童的美术活动中占何等重要位置。线描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信心方面有比较特殊的地方。如何在线描画教学中给予孩子的信心,如何一个孩子,当他们毫不困难地,潇洒自如地拿起画笔来表现的时候,就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候,也就是他们最有信心的时候。
当一个没有经过任何训练的小学生,画什么才是毫不困难和发挥自如?那么经过多年教学实验证明,让孩子们拿着画在纸上凭着想象自由的作画过程。这种随意画的估且叫做随意乱画。自由随意地作画是儿童画涂鸦的显著特征,是每一个儿童与生俱来的能力。在儿童线描画教学中,老师应强化这种能力,使他们一开始就感到自己是有能力进行绘画活动,从而树立一种良好的学习心境。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让学生拿着粗细不同的黑线笔,随心所俗会在纸上乱画,当他们无意中画出长、短线、粗线、直线、曲线等,各种形态的线时老师应带着赏识的口吻说“这是长长的线”,那是“弯弯的弧线”、“这样效果不错”学生们在这样涂鸦、乱画中,思维更活跃,手更灵活了,紧接着理解老师揭示和自己动手的能力也大增了。这样阶段的学习结束,虽然画面上只有些没有画出有造型意义的线条,但他却蕴藏了人类最宝贵的精神信心。
三、学习过程中有效的体验
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遵循基础性创造性相统一的原则,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探索,建立了一种面向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学习中取得有效的经验。儿童绘画(美术学习活动)是人类从事艺术活动的一个特殊阶段,它反映儿童的天性,表现出儿童的形象思维,是儿童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特殊视觉语言。如果教师不解放自己的思想,不采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去诱发儿童的创作灵感,而给他们套上一些条条框框,要求他们用工具把线条,画得直直的,把太阳画得圆圆的,让他们用橡皮反复擦,反复改等学生们就只能画得死板,毫无生气。这样教学,不但不能提高儿童的绘画技能,反而会使他们思维僵化,捆住手脚,创造力被扼杀。线描画实践证明儿童的线描画行为往往蕴蓄着一个人的未来的发展,为了培养一代充满创造力的现代人才,我们应高度强调新尊重保护、鼓励儿童在绘画中自由驰骋的创造性想象。那么怎样开发儿童创造力,同时又渗透技能训练,以帮助学生表达其创意呢?
首先,教学生学会观察事物,并告诉学生一些简单的美术知识,比如,近大远小,前后重叠、交叉等关系。在教《瓶花写生》一课时,指导学生先看瓶花的整个结构是什么,看看局部的线条怎样,细节如何,花的构成有哪些,花花生长的方向如何等等,让学生亲自去观察物象,去感受这些花的多姿多彩,生动的造型,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放手大有胆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用自己独特的形象符号描绘出来。在线描表现形象过程中不求尽善尽美,只求有感而发,有感能发。
其次,多方面触发学生线描画感官。在美术教育中,儿童不该服从僵硬技巧教育,不能把成年人的思想和表面方式强加在儿童的身上,应当给儿童进行表现选择。教师应当根据每个儿童的画面特点或天性来引导他们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绘画表现能力。这样儿童才能够有积累和进步。把新内容学习能儿童源有的经验和知识联系起来。注意儿童本身所具有的经验与知识结构,而不是凭空的教给儿童一种新什么知识。固有时候放一些富有形象性的音乐,如《动物狂欢节》、《春天来了》等,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觉,再让他们画出自己的感受;有时绘声绘色地讲故事或声情并茂地朗诵儿童、童谣,触发儿童形象思维的灵感,注意创造机会,让学生们走出教室去观察、感受,描绘青山绿水,人间万物,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儿童的形象创造能力。
篇2
【关键词】直觉儿童美术教育传统美术教育视觉训练视觉表达
一、直觉在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地位
直观知觉和理智分析路人类的两种认识程序,两者相互配合发挥作用。直觉是一种为感性活动所专有的认识能力,儿童的认识主要靠直觉发展,尤其在艺术活动中,感性的智慧占主导地位。儿童依靠直观知觉作画有以下特点:
(一)儿童依靠直觉把握物象基本特征儿童观察物象时眼睛最先接触到的并不是可度量的现象,而是接受视觉刺激后得到的直接的、原初的感染力,他们把吸引了他们注意力的东西加以选择和强调,从而表现出对象的特征。从审美的角度看,被感知的意象就是感知物的本质。比如4岁幼儿看一辆车,他知道车身近似方形,车轮是圆形,这是车的基本特征,尽管有时他们在一个方形下面画许多圆,但仍能看出这些圆是代表滚动的车轮,在这里数量并不重要;儿童画鸟时画一个椭圆代表身体,在圆的一端有时用三角形,有时用线代表喙,在圆的上下两侧画两条线或画两个三角形代表翅膀。可见,儿童年龄越小造型越抽象、概括。随着儿童年龄增加,他们的观察记忆力增强了,所表现的物象也越复杂,越接近真实。他们表现形的能力由简单到复杂,这是他们认识发展的自然过程。
人类认识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感觉器官。通过直观感受发展认识是儿童认识发展的重要方面。艺术要求儿童注意世界的具体特征,不仅表现共性,更重要的是表现个性。艺术表现要求不是画物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有个性特征的物象,是这个物象和那个物象的区别。因此,在艺术教育中不断启发和引导儿童去注意观察和区别各种物象的具体特征,通过直观感受发展认识,提高艺术表达能力,把儿童从概念化的表现中解放出来,起十分重要的任务。
(二)儿童依靠直觉能创造性地表现视觉意象儿童的早期艺术形式,含有高度抽象的几何图形,它们并不是对大自然的复制,而足对大自然本质特征的反应,有人认为这样的概念不可能产生于观察过程本身,它只可能是更高级的、非观察性的层次上推敲的结果,他们认为儿童对现实情况的思维不是靠直接的感觉,而是靠非感性的智力的升华。其实,儿童与成人的艺术概括相反,是非理智的思维活动。概括在所有的知觉中都会自动发生,因为简化的形象是被记住的形象,儿童所表现的视觉意象,更多的是把注意力放在主观需要上。比如,儿童画一条公路上行驶着的车辆时,运用折式构图,在一条线的上下画出两个天空,来往的车辆和行人上下颠倒地画在这条线上。再如,儿童画一个人在洗头发,他把伸进盆里的头和地面用俯视表现,以便让人看清洗头发的情景,把人的身体用平视表现,以表示人站立的动态。所以,儿童在表现世界的根本性结构特征方面,具有非同寻常的创造力。
(三)儿童依靠直觉能体现美的自然法则对自然中存在的平衡、秩序、和谐等现象的体验和追求,是人类的审美本能。在儿童的绘画中,均能得到自然显现。如儿童在线画中能自由运用各种形态的线通过疏密、繁简变化表现节奏和韵律,他们用直线、曲线、圆形、方形、三角形在人物、动物、植物上自由组合装饰,做到繁而不乱,繁简有序;在线描写生画中,能把复杂的景物组织得井井有条。儿童在色彩画中,常用补色对比表现强烈而和谐的色彩关系,依靠直觉他们能感觉出一块红背景前的人脸是绿色的;在黄色背景前把人脸面成紫色;他们还可以根据物象受光的影响所产生的明暗变化,用不同的明度和纯度的色块进行表现,这些并不是在理性知识指导下的艺术表达,而是靠直观感受,靠主观感情支配所做的自然表达。教学中教师只需要把儿童画中表现出的这些优点加以肯定,并有意识地加以引导,使儿童由无意识的显现发展为艺术表现,认识就会得到升华。
人的直觉不是少数超人和艺术家才有的特质,直觉是人所共有的天赋,依靠直觉进行的美术教育活动,可以开启人的智慧,促进人的直觉发展。
二、我国传统儿童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儿童美术教育只重视理性知识和技能传授,把传授专业技能技巧作为掌握知识、发展理智的根本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向儿童灌输知识,儿童只能被动接受一套死的表现方法,从而抵消和压抑了直觉的认识作用,也抹杀了儿童的灵感和天赋。我从许多儿童在不同的状态中所画的截然不同的图画中,惊讶地发现了不同的教育对儿童发展认识所起的不同作用,证明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既可以培养人的能力,也可以阻碍人发展才能。
篇3
【关键词】 直觉 儿童美术教育 传统美术教育 视觉训练视觉表达
* * *
一、直觉在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地位
直观知觉和理智分析路人类的两种认识程序,两者相互配合发挥作用。直觉是一种为感性活动所专有的认 识能力,儿童的认识主要靠直觉发展,尤其在艺术活动中,感性的智慧占主导地位。儿童依靠直观知觉作画有 以下特点:
(一)儿童依靠直觉把握物象基本特征 儿童观察物象时眼睛最先接触到的并不是可度量的现象,而是接 受视觉刺激后得到的直接的、原初的感染力,他们把吸引了他们注意力的东西加以选择和强调,从而表现出对 象的特征。从审美的角度看,被感知的意象就是感知物的本质。比如4岁幼儿看一辆车,他知道车身近似方形, 车轮是圆形, 这是车的基本特征,尽管有时他们在一个方形下面画许多圆,但仍能看出这些圆是代表滚动的车 轮,在这里数量并不重要;儿童画鸟时画一个椭圆代表身体,在圆的一端有时用三角形,有时用线代表喙,在 圆的上下两侧画两条线或画两个三角形代表翅膀。可见,儿童年龄越小造型越抽象、概括。随着儿童年龄增加 ,他们的观察记忆力增强了,所表现的物象也越复杂,越接近真实。他们表现形的能力由简单到复杂,这是他 们认识发展的自然过程。
人类认识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感觉器官。通过直观感受发展认识是儿童认识发展的重要方面。艺术 要求儿童注意世界的具体特征,不仅表现共性,更重要的是表现个性。艺术表现要求不是画物象的概念,而是 具体的有个性特征的物象,是这个物象和那个物象的区别。因此,在艺术教育中不断启发和引导儿童去注意观 察和区别各种物象的具体特征,通过直观感受发展认识,提高艺术表达能力,把儿童从概念化的表现中解放出 来,起十分重要的任务。
篇4
关键词:本土传统节日?形式美?感受?借鉴?嫁接
形式美是指自然、生活、艺术中各种形式因素(色彩、线条、形体、声音)及其有规律的组合所具有的美。形式美的根源是生活实践,当地传统的民俗文化在形式上多表现出浓郁的形式美感。如何引导儿童体悟、感知、认同自身所处地域文化、风土人情,并将这一感知和认同注入到自我意识中,建构儿童的视觉形象?又如何将这一视觉形象“定格”于儿童的画面中?笔者认为,立足于本土传统节日,从地方人文习俗中提取生活素材,用文化熏染,取特色激灵,能有效地对儿童进行形式美感启发。
一、立足本土传统节日,练就发现形式美的慧眼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通常都包涵了诸多的民俗美术元素,且被民众通过各种艺术作品形式展现出来,如过年舞布龙、元宵庙会等。这些传统民间美术资源地域性特征明显,深涵丰富的形式美元素。让学生参与、感知、欣赏、了解本土特色节日文化,能在学生心中播下美的种子,练就一双感受形式美的慧眼。
如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奉化人民最重要的祭祀节日。在奉化,祭祖扫墓必用青团。节日前夕,我组织学生前往三石农庄向糕点师傅学做青团,青团的形、色、肌理和空间感知融会贯通于青团制作之中(见图一)。真知出实践,美由创新来。参加这样的活动,学生兴趣盎然,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艺术感知和审美能力。
二、借鉴本土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运用形式美规律创造美的形象
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和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对称均衡、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为了更好的挖掘形式美的规律,创造形式美的形象,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开展教学:
方法一:活用材质,创意用色
此类教学旨在让学生认识和感受民间艺术,了解地方特色文化,加强本土人文意识的积累。同时通过观察实物,感受场景,活用材质,创意用色,发展形象记忆力和表现力,诱发想象的再创造。
如让学生表现奉化布龙。课中,我播放视频给学生观察布龙,理解布龙的造型和色彩都很夸张、简洁。为了再现舞龙场景,选用相应的材质媒介进行表现至关重要。教学中,我指导学生以蜡笔或油画棒与水粉混合的方法进行创作指导。因为带蜡或油性的线不易为水所“混”,学生可以尽情尽兴大胆自如地挥洒,场面效果异常激烈欢腾。(见图二、图三)
方法二:善借规则,巧妙用线
线条的表现力是神奇的,或隐或现,变化多端,形态丰富,富于寓意,充满想象。在线条画教学中教师可用一些浅显易懂的课例让孩子们感受线的节奏韵律所产生的形式美感,从而让他们能创意运用线条,艺术表现画面。
规则一:注重线的排列秩序,使物象呈现韵律之美
奉化是个滨海城市,每年都举行海洋庆典活动——“开渔节”。传统的开渔节祭海仪式表达了渔民出海平安的祝愿。孩子们对这一活动早已耳熟能详,运用形式美法则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构图造型。
开渔节的场景,粗看是杂乱无章,细看,我们会发现井然有序的层次,整齐划一的队伍,以及前实后虚的透视现象。场景的节奏,赋予我们创作的灵感,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着,在活动中体验着,激励着他们创作的火花。《祭海仪式》(见图四),小作者通过线条的虚实变化体现画面的构图、主次的对比,记录着美的瞬间。
规则二:侧重线的粗细变化,使画面凸显主次之美
奉化人结婚前,婚房布置一新,内外张灯结彩。喜堂设在厅堂或祠堂,对联满堂,喜气洋洋。婚期正日,五更时辰要“享喜”,全副猪羊或五牲福礼及果品,祭祀“天地君亲师”,这样的习俗妇孺皆知。而新房是每个孩子都喜欢前往欣赏的场所,自然有着深刻的感受。丁佳颖小朋友通过曲线、直线的粗线变化来表现新房物品的材质,再现了主体物床及床上被子枕头的柔美。床后悬挂的结婚照中人物所使用的线条与枕头线条在粗细疏密上产生对比和谐之美(见图五)。
三、嫁接本土美术的表现方法,拓展作品的创作形式
没有创新实践,便没有继承和拓展。教学中,我指导孩子们汲取本土美术文化中的养分,通过重复、夸张、变化、写实、重叠等技法,尝试采用多种不同的构图方式,创造性地运用形式美法则体现本土美术题材。
手法一:取剪纸刀味,显视觉冲击力。
张贴剪纸作品盛行于奉化民间的各种节庆场合,在春节和婚庆场合贴窗花运用得最为广泛。我将这一本土文化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获得出人意料的收获。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感受剪纸作品的美感及表现力,在学生尝试之后,将这一技法拓展至“绘画”领域,指导学生如何充分吸收了民间剪纸艺术的表现手法,体现出了节奏韵律之美,使画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他们在良好的氛围中学到了形式美感应遵循的原则,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手法二:仿蜡染手法,透时代特色
蜡染布是老宁波人在节日中和平日里经常使用的布料。早年家庭妇女的头巾、围裙、被单等都选用了蓝印花布,那独特的质朴美早已浸润于孩子们心灵之中。教学中可指导学生创造性地仿制宁波传统蜡染的方法,用融成水质的蜡烛油创造性地画在宣纸上,再涂抹上国画颜料,使画面具有通透感,极具时代性。
不难发现,从传统节日中汲取形式美因素,恰当应用在学生的日常教学之中是实施优质美术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我们应把握多样性和特色性的原则,处理好“传承” 和“创新”的关系,引导学生在耳濡目染,手绘心品中体味本土传统美术文化的魅力,最终促使这芬芳的艺术浸入孩子的心灵。
参考文献:
[1]冷莹?《构建以经典美术作品为核心的美术欣赏教学》(J)?中国美术教育?2010(1)8-11
[2]杨之婉?《由传统节日引发的课题》(J)?中国中小学美术?2009(3)18-20
[3]奉化市志编辑委员会?《奉化市志》(N)?中华书局?1994(658)
[4]崔永郭?《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N)?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286)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