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工作方案范文

时间:2023-10-18 17:20: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工作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疗工作方案

篇1

第一条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城乡医疗保障体系,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健康权,控制和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发生,提高困难群众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公平和谐。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10号)和省民政厅、财政厅、卫生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调整城乡医疗救助政策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通知》(民办发〔〕60号)的精神部署,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坚持以下原则:以人为本,实事求是;救急救难,简便易行;突出重点,分类救助;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整合协调,共同推进。

第二章救助对象及方式

第三条医疗救助工作实行属地管理,救助对象为居住在我市境内,持有我市户口的下列人员:

(一)农村五保户;

(二)农村低保户;

(三)城市低保户;

(四)百岁老人和其他特殊困难群众。

第四条城乡医疗救助采取资助救助、住院医疗救助、门诊医疗救助、临时医疗救助、慈善医疗援助五种方式。

(一)资助救助。鼓励医疗救助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医疗救助对象中的农村五保户和丧失劳动能力的重残、重病农村低保对象,由民政部门全额资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其他农村低保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由民政部门减半资助缴纳个人应缴费用。城市低保对象中的“三无”人员和丧失劳动能力的重残、重病人员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除按规定享受普补和特补外,个人应缴保险费的不足部分由民政部门全额资助,其他城市低保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由民政部门酌情资助缴纳个人应缴费用。

(二)住院医疗救助。经诊断需要住院治疗的城乡医疗救助对象,其住院期间医疗费用按规定报销,每次住院医疗救助金额不得超过规定标准,年内多次住院的,救助总额不得超过年救助标准。民政部门对住院医疗救助对象要及时审定、及时救助,住院医疗救助金不设起助线、不限定住院医疗救助病种。

(三)门诊医疗救助。对部分城乡低保户的日常门诊用药,由市民政部门每年核发限额《医疗救助证(卡)》,城乡低保户凭《医疗救助证(卡)》到指定社区医疗机构门诊用药或定点药店购药。限额内的医疗费用先由医疗机构或定点药店垫付,民政部门再定期与医疗机构或定点药店进行结算。农村五保户及其他需长期院外治疗的慢性病和重病医疗救助对象由民政部门核发一定金额的门诊救助金。

(四)临时医疗救助。医疗救助对象因患大病住院治疗自负费用过高,或经住院医疗救助后费用缺口仍特别大,导致家庭基本生活存在困难的,由民政部门对其核补一定数额的临时医疗救助金,但救助总额不得超过临时医疗救助规定的额度。小额(500元以下,不含500元)“应急性”临时医疗救助由乡镇(街道)民政办发放;数额(500元以上,含500元)较大的临时医疗救助经逐级审批后,由市社会救助管理局发放。乡镇(街道)临时医疗救助资金,由市社会救助管理局根据资金使用情况拨入乡镇(街道)民政办医疗救助专户。

(五)慈善医疗援助。慈善医疗援助是医疗救助的补充形式,由市慈善总会从慈善募集款中提取资金用于医疗援助。城乡医疗救助对象在一个年度内经住院医疗救助后,自负医疗费用数额仍然巨大且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可申请一次性慈善医疗援助,每年援助标准由市慈善总会视慈善资金募集情况确定。

第三章医疗救助基金来源及管理

第五条医疗救助基金的来源有以下几个渠道:

(一)上级下拨的医疗救助资金;

(二)市财政专项预算资金;

(三)福彩公益金中提取的医疗救助资金;

(四)社会捐助资金;

(五)其他资金。

第六条医疗救助基金的使用应遵循“合理使用,略有节余”的原则。民政部门每年应根据当年基金总量以及资助救助、住院医疗救助、门诊医疗救助和临时医疗救助四类救助资金的使用情况,合理划分比例,建立专户。

(一)用于资助救助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资金,经民政部门核定后,由市农合办、市医疗保险处与市社会救助管理局衔接办理有关手续,通过市财政从医疗救助基金财政专户直接拨入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政专户和城镇居民医疗统筹基金财政专户。

(二)用于住院医疗救助的资金和门诊医疗救助打卡资金,由定点医疗机构与民政救助机构衔接,经市社会救助管理局审核后,由财政部门直接拨付给医疗机构。

(三)用于临时医疗救助的资金以及定额发放的门诊医疗救助资金,由财政部门核定后,拨入民政城乡医疗救助基金财政专户。

(四)慈善医疗援助资金由市慈善总会根据慈善资金募集情况,依据有关规定拨付使用。

第七条医疗救助基金的管理。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实行专户储存、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市财政局、市民政局要分别设立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专帐。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应严格按规定汇集、核拨、支付,严禁贪污、挪用、截留。民政部门应建立医疗救助明细台帐。

第四章服务机构与部门职责

第八条门诊医疗救助的医疗服务机构仅限于经市社会救助管理局、市农合办、市医疗保险处核准的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医疗救助的医疗服务机构仅限于经核准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定点住院医疗服务机构。

第九条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

(一)市民政局(市社会救助管理局)负责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实施和管理,主要职责是:

1、制定城乡医疗救助工作规划。

2、制定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制度。

3、编制城乡医疗救助基金预算,统计和上报有关城乡医疗救助情况。

4、负责有关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协调、管理。

5、负责城乡医疗救助对象及医疗救助方式的审核审批工作,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的管理、分配、使用和发放工作。

(二)市财政局负责本级财政城乡医疗救助基金预算的审核、医疗救助资金的拨付、医疗救助工作经费预算的审核和基金的监管工作。协助市民政、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建立医疗机构“一窗式”结算平台。

(三)市卫生局(市农合办)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的行业管理、指导及监督工作,确保资助救助资金的快捷兑付;负责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配合做好城乡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关衔接工作等;协助做好医疗机构“一窗式”结算工作。

(四)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医疗保险处)负责配合做好城乡医疗救助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衔接工作,协助做好医疗机构“一窗式”结算工作。

(五)市审计局负责对城乡医疗救助基金进行审计监督,确保基金安全与合理使用。

(六)市监察局负责对医疗救助基金的管理、分配和使用过程进行监督,确保基金分配公正公平,使用高效。

(七)市发改局负责对医疗收费标准及药品价格进行监督和检查。

(八)乡镇(街道)和村(社区)负责配合做好医疗救助申报、核定及临时医疗救助金的发放工作。

第十条凡享受城乡医疗救助的对象,应按市社会救助管理局的有关规定提交申请和相关资料。相关部门应根据工作职责客观公正地为医疗救助对象出具相关证明资料,积极配合做好城乡医疗救助工作。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城乡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应向社会公示城乡医疗救助政策和救助程序,张贴就医指南,以方便医疗救助对象就诊;严格按规定的基本用药目录、诊疗项目和服务设施为医疗救助对象服务,落实好医疗救助政策,切实控制医疗费用,确保服务质量。

第十二条市财政、审计部门应对医疗救助基金使用情况严格监督管理,确保医疗救助基金专户管理,专款专用。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医疗救助基金的监督检查力度,对弄虚作假、违规审批及贪污、挪用、扣压医疗救助款等违规违法行为进行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十三条医疗救助对象应按规定程序申请医疗救助。对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医疗救助基金的人员,将依法追缴冒领的救助金,取消其当年医疗救助资格。

第六章附则

篇2

一、救助原则

1、实行属地管理原则,具有县户籍的困难群众,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以收定支、救急救难,实行家庭自救、政府救助和社会捐赠相结合。

2、资金筹集实行中央、省、州财政补助,县级财政预算安排、社会各界自愿捐赠,并由县财政“兜底”保障。

二、救助对象

1、一类对象:农村五保、孤儿、城镇“三无”人员。

2、二类对象:城乡低保对象;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一级和二级重度残疾人患者。

3、三类对象:在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报销后,个人支付费用一个自然年度内累计在1万元以上的。

4、四类对象:县人民政府确定的因病、因灾引起的重大疾病导致生活特别困难人员。

由县委县政府分管医保领导牵头,组织相关单位(医疗保障局、民政局、卫健局、扶贫开发局、红会、残联等)参加,每半年研究确定一批次需要救助的特殊困难人员。

三、普通病救助比例和标准

1、一类对象

资助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按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部门规定的参保标准,由县医疗保障局在医疗救助基金中全额资助参保。

门诊救助: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政策范围内的门诊医疗费用,经当年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待遇报销限额后,凭门诊收费发票、与门诊费用对应的处方、检查报告单到医疗保障局申请门诊救助,每人每年不超过400元。

住院救助: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按规定报销后,个人自负费用实施全额救助。

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指医疗总费用扣除由个人承担的自费费用后的住院费用,下同

2、二类、三类对象

资助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二类对象中城乡低保对象由县医疗保障局在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中给予60元/人/年定额补助(其余参保费用由参保人缴纳)。

二类、三类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政策范围内的普通住院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倾斜支付后的个人负担费用,在年度救助限额内按70%的比例给予救助。一个自然年度内。每人每年累计最高住院救助不超过1.5万元。

3、四类对象

四类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政策范围内的普通住院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及各类商业保险报销后的个人负担费用,在年度救助限额内按85%的比例给予救助。一个自然年度内,每人每年累计最高住院救助不超过10万元。

四、重特大疾病救助

1、重特大疾病病种:按照《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办法的通知》(甘府发[2018]4号)规定的病种,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及大病救助资金总量,逐步调整病种范围。主要救助病种如下:

(1)、儿童先天性心脏病;

(2)、白血病;

(3)、耐多药肺结核;

(4)、重度精神病;

(5)、急性心肌梗塞;

(6)、脑梗死;

(7)、?型糠尿病;

(8)、甲亢病;

(9)、唇腭裂;

(10)、艾滋病机会性感染重大疾病;

(11)、恶性肿瘤;

(12)、器官移植术后抗免疫排斥药物治疗;

(13)、系统性红斑狼疮;

(14)、血友病;

(15)、慢性肾功能不全;

(16)、再生障碍性贫血;

(17)、肾病综合症;

(18)、骨髓增生性疾病;

(19)、干燥综合症;

(20)、地中海贫血;

(21)、强直性脊柱炎;

(22)、天疱疮;

(23)、系统性硬化症;

(24)、系统性硬皮病。

2、重特大病救助比例和标准

(1)一类对象:在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按规定报销后,个人自负费用实施全额救助。

(2)二类、三类对象:在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倾斜支付按规定报销后,政策范围内的个人自负费用按70%的比例救助,一个自然年度内,累计住院救助不超过5万元。

(3)四类对象

四类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政策范围内的普通住院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及各类商业保险报销后的个人负担费用,在年度救助限额内按85%的比例给予救助。一个自然年度内,每人每年累计最高住院救助不超过10万元。

(4)门诊救助:一、二类对象发生上述24种病种之一,需要长期门诊治疗、不在医保目录诊疗范围内,导致个人支付费用较高的,凭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当年有效门诊发票原件、病情证明书与门诊费用对应的处方原件到医保部门申请报销,按门诊费用的70%给予救助,一个自然年度内,累计大病门诊救助金额不超过1万元。

五、实施州内住院生活救助

一类对象和二类对象中的低保人员在州内住院期间,按实际住院天数进行生活救助。一类对象救助标准为17元/人/天,二类对象中低保对象救助标准为7元/人/天。

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救助

1、根据《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办法的通知》,按照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外产生的医疗费用;

2、因吸毒、打架斗殴、违法犯罪等造成伤害的医疗费;

3、因自伤、自残、酗酒、戒毒、性传播疾病等发生的医疗费;

4、因美容矫形、生理性缺陷(学生儿童先天性疾病除外)等发生的医疗费;

5、第三方责任等引发的非疾病医疗费;

6、在境外和港澳台地区发生的医疗费;

7、因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发生的医疗费。交通事故和其它意外伤害能提供相关部门出具的无第三方责任人的相关证明,且没有享受相关待遇报销的,其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可列入医疗救助范围。

8、城乡居民具有我县户籍,未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医保部门不予医疗救助。

七、基金保障

县级医疗救助基金按州级配套文件纳入当年财政预算,住院期间生活救助由县级财政每年安排5万元。建立城乡医疗救助资金预算增长机制,根据财力情况和实际需求变化,逐年增长资金预算。若资金不足,由县级财政“兜底”保障。

八、基金管理

1、医疗救助基金必须全部用于救助对象的医疗救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挪用,不得向救助对象收取任何管理费用。

2、医疗救助基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以及救助对象、救助金额等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发现虚报冒领、挤占挪用、贪污浪费等违法违纪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对故意虚报和骗取上级补助,除责令其立即纠正外,按规定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法纪责任。

3、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分账核算、专项管理、专款专用。

4、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资金累计结余一般不超过当年筹集资金总额的15%。

九、相关部门职责

1、医疗保障局是医疗救助基金的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医疗救助的组织实施、资金管理和使用、以及对医疗救助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加强医疗服务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

2、民政局负责建立一类救助对象和二类救助对象中低保对象的动态档案;扶贫开发局负责建立二类对象中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动态档案;残联负责建立二类对象中一、二级重度残疾患者动态档案。

3、财政部门负责救助基金的筹集,拨付和专户的核算,对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卫健部门负责指导并督促定点医疗救助单位设立医疗救助窗口,实行“一站式”结算,公开医疗优惠减免项目、标准、兑现减免承诺,为救助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篇3

(一)乡镇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总费用-100元(起付线)-不予补偿部分的费用]×70%=个人补偿费用。

(二)*县境内县级定点医疗机构(*县中医医院、*县红十字医院除外):[住院总费用-200元(起付线)-不予补偿部分的费用]×60%=个人补偿费用。

(三)*县中医医院、*县红十字医院:[住院总费用-100元(起付线)-不予补偿部分的费用]×60%=个人补偿费用。

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所产生的中药费用补偿比例在原报销基础上增加10%。

(四)*县以外的省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总费用-600元(起付线)-不予补偿部分的费用]×45%=个人补偿费用。

(五)四川省以外的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总费用-600元(起付线)-不予补偿部分的费用]×35%=个人补偿费用。

(六)*县以外的非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总费用-800元(起付线)-不予补偿部分的费用]×25%=个人补偿费用。

每例正常产住院分娩(顺产)定额补助300元。其他情况住院分娩按参合农民新农合住院补偿标准进行补偿;享受了住院补偿的产妇,不再享受定额补偿。

全年累计个人住院补偿金额最高为30000元。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相关规定

(一)根据中央、省有关部门关于“不得将公共卫生事项列入新农合资金支出内容”的规定,取消对动物咬伤后接种狂犬疫苗的定额补助。

(二)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项目补助,先执行国家专项补助,剩余部分中的医药费用再按新农合规定给予补偿。

三、实行门诊家庭帐户和门诊统筹试点

(一)实行门诊家庭帐户的乡镇

除门诊统筹试点乡镇外,其余乡镇仍实行门诊家庭帐户。农民个人缴纳的20元参合费,14元纳入门诊家庭帐户,6元纳入住院统筹基金。农民个人缴纳基金纳入家庭账户的14元参合费,农民个人可以用于门诊费用,也可用于支付住院费用,门诊统筹试点乡镇除外。

(二)实行门诊统筹试点的乡镇

1.取消门诊家庭帐户。2010年不再设门诊家庭帐户,2009年门诊家庭帐户内基金未使用完的,仍可结转2010年由家庭成员共同使用,冲抵住院自付费用部分。

2.实行门诊统筹

(1)门诊统筹资金的来源。按照当年试点乡镇参合人数从基金总额中每人提取30元,作为门诊统筹资金。

(2)门诊统筹资金的用途。门诊统筹资金用于参合农民患者在门诊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普通门诊费用的补偿。

篇4

医疗纠纷发生后,医疗机构应立即启动处置预案,并尽快逐级报告。当事医务人员应立即向科主任或护士长报告,科主任或护士长应当立即到位,及时了解情况,同时要向医院医疗质量监控部门或医务科报告,医疗质量监控部门或医务科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向分管院长或院长汇报,同时赶赴现场组织调查和处置,由医院分管院长或院长及时向县卫生局医政股报告(同时报告所在地方政府、公安派出所、保险公司)。医政股接报后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分管领导再根据纠纷情况积极安排部署和向相关部门和领导汇报。遇下班和节假日向值班人员报告,值班人员接报后要向带班领导汇报,带班领导再逐级上报并安排处置工作。医疗机构上报信息时首先电话报告患者(死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地址、入院时间、死亡时间等一般信息,2小时内书面报告详细情况,并动态报告处置情况。报告形式:原则上应当书面报告,情况紧急来不及书面报告时,可先电话报告,处理完毕后再书面报告。

二、明确职责、有序处置

医疗纠纷事件发生后,医院要明确主体责任,积极安排专用场所,专人接待答复,认真接受患者投诉,并作好书面记录。在告知患者处理医疗纠纷的途径、程序和有关规定的同时,要及时取证,调查了解,实事求是地解答患者或家属提出的疑问,并组织院内专家进行讨论,及时拿出初步判定结论或分析意见,在限定时间内告知患方。对双方协商无果并有扩大趋势时,局医政股会同县卫生监督执法大队到现场负责纠纷的调查处置,并按照相关规定做好解释工作,协助解决医疗纠纷。并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如事态有继续扩大趋势时,分管领导及时到现场解决。当医院和卫生局通过工作,医患双方达不成共识,患方聚众闹事,事态升级,局面难以控制时,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请求多部门现场参与协调和处置工作,控制事态发展。同时建议公安部门依法处理、严厉打击严重扰乱医院正常工作秩序、侵犯医务人员人身自由和安全的违法行为。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实行新农合门诊统筹补偿,减轻参合农民门诊看病负担,使参合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推进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1、试点先行,全面推进。新农合门诊统筹工作从年7月下旬起在横渠镇、齐镇、马家镇三个乡镇进行试点,根据试点情况,逐步在全县全面推行。

2、基金独立,专帐运行。设立门诊统筹补偿基金,占总基金的15%,与大病统筹基金分账运行管理。

3、严格准入,动态管理。县内乡(镇)、村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实行规范管理,严格准入,对乡(镇)、村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按照标准严格审批,成熟一个,准入一个,并实行动态管理。

4、程序简明,方便易行。参合农民在县内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凭门诊收费票据及相关证明由该机构直接用门诊统筹补偿基金冲抵患者的门诊交费,实行直通车报销制度。

三、运行模式

1、按照乡(镇)、村参合农民人数人均补偿金额,结合门诊费用调查数据,由县合疗办核定门诊统筹预算总额,实行定点机构包干使用,超支不补。

2、县合疗办确定各定点机构门诊统筹预算总额后,按季度预算拨付门诊统筹基金,前季度的考核结果,作为下季度拨款依据。当年实际门诊量作为下年度门诊基数的依据。

3、所有定点医疗机构的门诊统筹补偿比例统一为门诊总费用的30%,取整结算,当场减免。年门诊统筹按照每人每年15元确定,以整户参合人数乘15元作为户门诊统筹封顶线。年出生的新生儿可随参合母亲享受新农合门诊补偿。以后单人标准和整户封顶线随基金量变化可相应调整。

四、门诊统筹补偿范围

1、治疗费: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小儿头皮静脉注射、灌肠、外科换药、小型清创缝合、针灸、火罐;

2、医技检查费(仅限于乡级医疗机构):B超、心电图、X线、化验等常规检查费;

3、材料费(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

4、药品费(执行《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版)》标准)。实施门诊统筹的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必须按照全省新农合基本用药目录(版)规定范围使用药物,不得使用超目录药品和自费药品。村级单次门诊总费用不超过15元,乡级不超过30元,门诊带药不少于3天的量。

5、门诊统筹不予补偿范围:①、《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版)》之外的药品费用;②、经调查审核属舞弊行为的医疗费用;③、超过次均门诊费用限额的医疗费用。

五、门诊统筹补偿程序

1、实行门诊登记制度:印制参合农民门诊统筹补偿登记册,记录规范、清晰,反映内容增加患者合疗证号、门诊总费用、减免费用、患者负担费用。

2、实行合疗证消费填写制度:门诊费用报销后及时填写合疗证,包括费用总额、补偿金额和门诊统筹结余额,由定点机构合疗管理人员和患者签名。

3、实行门诊统筹报销凭证填写制度:印制参合农民门诊统筹报销凭证(一式三份,一份合疗科下账,一份患者存查投诉,一份粘贴处方上),由机构合疗管理人员填写,患者持报销凭证在医疗机构直接减免部分门诊费用。

4、实行门诊统筹处方单独装订制度:定点机构药房要将参合农民门诊统筹处方,当日单独装订,以备存查考核。

5、建立门诊统筹基金台帐制度。各定点机构必须建立门诊统筹补偿基金专帐,对参合农民报销的门诊统筹费用当日下帐,并填写好“新农合门诊补偿登记汇总表”,月底上报县合疗办。

六、门诊统筹监督管理

1、门诊统筹常规监督管理制度:将门诊统筹补偿工作纳入监管范围,结合门诊统筹考核办法及眉合管办发[]11号文件精神,坚持每月监管,季度考核,半年小结,年终总评,划等得分,奖罚分明。

2、门诊统筹基本信息公示制度: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将门诊收费标准、减免标准、常用药品价格等在醒目位置张榜公示,接受监督。患者如对门诊治疗有意见,可电话投诉,也可信函投诉。

3、门诊统筹减免信息公示制度:县合疗办和各定点医疗机构每月将门诊统筹补偿减免情况在乡、村两级实行公示,村级在村务公开栏公示。

4、门诊统筹监督检查抽查制度:县、乡合疗经办机构每季度定期监管,不定期抽查乡、村实施门诊统筹运行情况,对门诊统筹基金使用情况、定点医疗机构门诊治疗及用药情况进行抽查,防止分解处方、虚开处方(冒名签字)、假发票等套取门诊统筹基金等不良行为,将检查结果和绩效考核挂钩。

5、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准入、退出制度:严格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准入、退出条件。县合疗办按照医疗机构申请、考核验收、社会公示、签订协议等工作程序确定本县新农合门诊统筹定点机构。对不严格执行门诊统筹工作要求,考核不合格的门诊统筹定点机构,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或取消定点资格。

七、门诊统筹考核奖惩

1、诊疗符合规范,药品费用不超标,公示制度严格执行。复诊率不超过20%。村转乡转诊率不超过20%。

2、对次均门诊费用和目录外用药比例明显高于标准或克扣农民补偿金的定点医疗机构,对执行政策不规范的门诊统筹定点机构除核减补偿额外,问题严重者取消其定点资格。

3、按照门诊统筹专项监管考核结果,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相应奖励或处罚。

4、合作医疗经办人员在补偿工作中,因失职造成合疗基金损失;弄虚作假、,合伙套取合作医疗基金;在监督、调查、走访、核实过程中,敷衍塞责,造成合疗基金损失;擅自批准不属合疗报销项目,造成合疗基金损失以及其它违反新农合管理规定者,视情节轻重,责令其整改,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必要时予以解聘。

5、对定点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将未参合人员的医疗费用列入参合人员报销的;肆意分解大处方,进行分次报销的;故意截留病人,不及时转诊导致不良后果的;为非定点医疗机构提供方便,代报骗取合疗基金的;违反合作医疗管理规定,放宽补偿政策标准的;“参合农民门诊统筹补偿登记表”、“新农合门诊补偿登记汇总册”和“处方”等文书不按规定填写或书写不规范,不按规定操作,造成核报困难的;其他违反新农合管理规定者,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通报批评、经济处罚、取消其定点医疗机构资格。

篇6

(一)各村2010年参合人数不低于2009年度参合人数。全乡参合人数在2009年基础上增加653人(各村需完成参合人数见附件1)。

(二)2009年12月20日前全面完成2010年度新农合筹资工作。

二、参合筹资对象

(一)农村居民(含外出打工、经商、上学、人户分离的农村居民),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在户籍所在地参加新农合。

(二)失地农民、农垦系统、林场、各类开发区的农村居民,可以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参加户籍所在地的新农合。禁止超范围参加新农合,避免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重复参保。

三、筹资原则与标准

(一)筹资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多方筹资、专款专用”的原则,以户为单位参加新农合。

(二)筹资标准

2010年筹资标准为140元/人,其中:个人筹资20元,各级财政补助120元。

四、参合筹资方式

(一)农村居民个人缴费。

(二)集体经济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资助农村居民参合。

(三)经民政部门核准后的农村低保对象、五保供养对象、优抚对象的农村居民的参合个人缴费,由民政部门按筹资标准代缴。

(四)经人口计生部门核准后的独生子女父母、不满18周岁的独生子女、只生育两个女孩且采取绝育措施的夫妻参合个人缴费,在具体补助标准未出台前按照“先收后退”原则,先向个人收取参合费,具体补助政策出台后退还个人参合费,以保证筹资工作的顺利开展。

已符合民政部门资助对象的,并得到金额资助的计生资助对象以民政资助为准,不再重复享受。民政办和计生站要进行资助对象相互核准确认,并将确认资助对象花名册于2009年10月30日前报乡卫生院,做到不重不漏。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各村委会要加强对新农合筹资工作的领导,将2010年度新农合筹资工作作为年内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予以落实,主要领导要亲自抓,确保新农合筹资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二)深入宣传,广泛动员

各村委会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标语等宣传渠道,大力宣传新农合政策及相关知识,引导农民群众自觉自愿地参加新农合。对在外务工及散居等农村居民,要通过多种方式与其取得联系,做到合作医疗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坚持农民自愿参合原则

在筹资过程中,各村委会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文件精神,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坚决贯彻“农民自愿加”的原则,严禁采用行政强制措施,强制让任何单位和个人为农民垫资或代缴参合资金,严禁虚报参合人数。各村委会要认真统计辖区内农业人口数,应参合人数、实际参合人数,民政、计生部门资助人数,做到数据准确,真实可信。

(四)规范缴费工作

严格加强对收费机构及工作人员的管理,提前向农村居民公告,让农村居民明白缴费时间、地点和收费机构、工作人员。收取农村居民参合费用时,要以户为单位,及时开具《云南省社会保险缴费款收据》,不得使用其他收费标据。

(五)确保资金入库

加强资金管理,及时将参合费用汇入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专用账户,乡镇和村级资金停留时间不得超过7天,严禁滞留挪用。对已经缴纳参合费用的农户,要以户为单位,及时核发《合作医疗证》,确保农村居民及时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

(六)加强信息收集工作,确保信息准确

在筹资工作启动后,要严格按照《新农合参合人员基本信息登记表项目规范》(普卫办〔2009〕160号)的要求,全力做好参合人员个人信息的收集工作,同时做好信息录入工作,确保与省新农合信息系统对接和信息网络平台建设。

(七)严格执行筹资工作旬报制,确保工作落实

为准确掌握全县2010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及筹资情况,确保新农合筹资工作的顺利完成。各村从2009年10月开始直到筹资结束,于每月10日、20日、30日填报《××自治县2010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进度统计表》。

篇7

一、宣传目的

为建立和强化医保基金监管长效机制,长抓不懈,做到打击欺诈骗保工作全覆盖,实现工作常态化,引导公众正确认知和主动参与基金监管工作,为医保基金监管工作创造良好舆论氛围。

二、宣传主题

此次集中宣传活动主题为“打击欺诈骗保“维护基金安全”,各相关单位要围绕主题,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以适宜的形式开展宣传活动。

三、宣传内容

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内容开展宣传工作。

(一)典型案例宣传。充分利用媒体公开曝光部分定点医药机构、参保人员涉及医保违法违规处罚情况的典型案例;引导教育定点医药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和参保人员增强法制意识,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切实维护医疗保障基金的安全运行。

(二)举报监督宣传。进一步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公布举报投诉电话。健全完善举报奖励工作机制,规范举报投诉受理督办和反馈流程,落实奖励措施,强化举报奖励激励作用。

(三)政策法规宣传。重点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欺诈案件管理办法》、《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药机构医疗服务协议》、《刑法》相关条款等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

四、宣传方式

此次宣传要在满足疫情防控需要的基础上,采取多手段和全方位对打击欺诈骗保行为进行宣传。以广播、电视、咨询台、海报及条幅等方式,宣传打击欺诈骗保,维护医保基金安全的重要性。同时要向社会公布本地举报投诉电话;对投诉举报查实且符合奖励条件的案例要进行宣传报道。计划4月1日至10日为启动阶段;4月11日至25日为集中宣传和重点整治阶段;4月26日至30日为活动总结阶段。

五、责任分工

县医疗保障局基金监管科:负责向定点医药机构发放宣传资料、协调新闻媒体、对宣传月活动进行总结并将影像资料和工作总结上报市医疗保障局。

县医疗保险经办中心:负责设立咨询台、制作悬挂条幅及其它与宣传有关的工作。

定点医药机构:负责本单位标语、条幅的制作张贴悬挂等医保基金宣传月活动各项工作。

六、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七、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认识。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做好宣传工作对推进全县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切实把宣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发挥好宣传应有的作用。要结合实际,精心准备,积极部署,周密谋划,狠抓落实。

篇8

一、2011年工作目标

紧密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创先争优活动,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以人民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大力弘扬高尚医德,加强行业作风建设,进一步解决医疗卫生服务和行业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推进医改顺利进行,促进社会和谐。

二、活动范围

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重点是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等其他卫生机构可以参照本方案,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

三、2011年工作内容和要求

(一)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努力做到“服务好”。

1.普遍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全国所有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实行多种方式预约诊疗,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诊预约的优先诊疗。到2011年底,城市社区转诊预约占门诊就诊量的比例达到20%,本地患者复诊预约率达到50%,其中口腔科、产前检查、术后病人复查等复诊预约率达到60%。

2.优化医院门急诊环境和流程。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卫医政发〔2011〕12号),将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作为加强医疗服务工作的创新点和突破点,落实便民、利民措施,通过预约挂号、合理安排门急诊服务、简化门急诊和入、出院服务流程、推行“先诊疗,后结算”模式、 提供方便快捷的检查结果查询服务等,积极探索、创新,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各项改善医疗服务的措施,做到安排合理、服务热情、流程顺畅,不断促进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

3.广泛开展便民门诊服务。全国有条件的三级医院开展双休日及节假日门诊,充实门诊力量,延长门诊时间。鼓励、支持三级医院医务人员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执业活动。

4.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全国三级医院全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50%的三级甲等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覆盖50%以上的病房,40%的地(市)级二级医院和20%的县级二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完善并落实专业护理人员编制和内部收入分配等政策。

5.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工作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108号)要求,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促进合理检查,降低患者就诊费用。

6.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在医院”活动。逐步完善志愿服务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志愿服务新形式、新内容、新模式,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在医疗机构为社会搭建向患者奉献爱心的平台,将志愿服务引入医疗机构;同时,医疗机构要组织广大医务人员以志愿者身份深入基层,特别是流动人口集中生活工作的场所以及康复、养老等机构,开展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健康教育等志愿服务,使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改善医疗服务的实效。

7.建立健全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认真落实医疗投诉处理办法,严格执行首诉负责制,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活动,严厉打击“医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二)加强质量管理,规范诊疗行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努力做到“质量好”。

1.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严格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危重患者抢救、会诊、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交接班等核心制度,严格落实《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手术安全核对制度》,规范病历书写和手术安全核对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 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贯彻落实《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推进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重点临床专业国家级医疗质量与控制中心建设,完善管理制度、质量控制标准和指标体系,提高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水平。要建立医疗质量、医疗安全评价体系,启动医院质量评价工作。要切实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和基础医疗质量管理,继续强化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和医务人员培训,加强医疗服务过程中重点环节、重点区域、重点人员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3.严格规范诊疗服务行为,推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认真落实临床路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诊疗指南》、《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规章、规范,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行动,严格规范医师处方行为,促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大力推行临床路径和单病种付费,促进医疗质量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规范诊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4.加强医疗技术和大型设备临床应用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安全和患者权益。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按照《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要求,建立严格的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对违规擅自开展新技术、配置大型设备的行为要坚决予以查处。

(三)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大力弘扬高尚医德,严肃行业纪律,努力做到“医德好”。

1.继续加大医德医风教育力度。要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继续培养和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加大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敬业奉献先进典型的宣传表彰力度,结合卫生行业特点,深入开展宗旨意识、职业道德和纪律法制教育,引导广大医务人员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2.制定完善医德医风制度规范。制定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准则,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反腐倡廉建设的指导意见》,协调有关部门出台《医疗卫生管理违纪违法行为处分规定》,研究制定《执业医师法》等医疗卫生法律法规中有关罚则条款的实施办法,切实加大对医疗卫生领域违法违纪行为的惩戒处罚力度。继续认真抓好医德考评制度的落实,进一步细化工作指标和考核标准,建立对医务人员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3.坚决查处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案件,严肃行业纪律。严肃查处乱收费、收受或索要“红包”、收受回扣、商业贿赂等典型案件,充分发挥办案的警示作用。注意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推动完善制度、堵塞漏洞,净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社会环境。

(四)深入开展行风评议,积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努力做到“群众满意”。

1.要认真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和出院患者回访活动,征求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

2.继续以开展民主评议行风作为推进卫生纠风工作、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载体,积极组织、主动参与民主评议行风活动,以评促纠、注重整改。继续发挥行风监督员的作用,高度关注并积极参与政风行风热线,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努力让社会满意。要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卫生行风评价机制,更加客观、公正地反映卫生行风状况。

3. 全面推行医院院务公开制度,进一步落实院务公开各项要求以及《医疗机构院务公开监督考核办法(试行)》,增强医疗机构院务公开意识,推动医疗机构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和内部民主管理决策。

四、活动步骤和安排

按照阶段性与长期性相结合的原则,2011年活动总体分为学习宣传、查找问题、整改提高3个环节,一方面要有所侧重,集中时间解决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另一方面,三个环节要有机结合,边学边查边改边建,统筹兼顾、有序推进,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学习宣传环节。卫生部召开“三好一满意”活动视频会议,对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进行全面动员部署。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要迅速组织行动,明确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工作措施,明确责任要求。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和思想发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领会中央有关会议及文件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和全国卫生系统纪检监察暨纠风工作会议部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要加大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敬业奉献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二)查找问题环节。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全面了解医疗卫生服务和行业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各医疗机构要摸清行风建设现状,深入了解和掌握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意见和建议。要通过召开座谈会、设置意见箱、开通热线电话和网上沟通等多种方式,主动征询群众意见建议,找准群众对医疗服务中不方便、不放心、不满意的主要问题。

篇9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皖发〔〕17号)和市人社局、市卫生局《关于全市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统筹并轨的实施意见》合人社秘〔〕3号)精神,为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平安统筹并轨工作。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平安统筹层次,建立城乡统筹的医疗保证体制。增强基金抗风险能力,建立工作职责明确、基金运行规范的监管体制,促进城乡居民合作医疗稳健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内容

(一)统一机构名称。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平安整体并入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乡镇经办机构也相应更名为“乡(镇)城乡居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今后开展的大学生医疗平安项目一并纳入。

(二)统一组织实施。合并后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

(三)统一缴费规范。城镇一般居民和农民、中小学生及18岁以下非从业居民参与合作医疗个人缴费规范统一。

(四)统一缴费时间。县城乡居民合作医疗缴费时间定于每年11月1日至30日。其断档的10-12月份,由县劳动保证部门依照城镇居民医疗平安政策继续为原参保人员料理报销手续,2011年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证帐户所剩资金全部转至县财政合作医疗基金专户。

(五)统一弥补待遇。合并后的县城乡居民合作医疗执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弥补种类、弥补规范。随着筹资规范的提高而调整。

(六)统一料理合作医疗证。根据要求。进行身份识别以及使用管理。

(七)统一料理资金弥补“一卡通”统一为城乡参保居民料理资金弥补“一卡通”方便医疗费用支付补偿。

三、保证措施

(一)组织保证。县政府成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平安统筹并轨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办公室、卫生局、劳动和社会保证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统筹并轨工作的组织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在县卫生局,承担具体协调服务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园区管委会也要确定专人负责两项医疗保险的合并工作。

篇10

【关键词】 埃博拉出血热; 埃博拉治疗中心; 医护人员; 跌倒; 安全防范; 心理支持; 职业暴露

中图分类号 R1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35-0153-02

Safety Precuations for Work of Medical Personel in the Treatment Center of Ebola/ZHAN Jun-wei,CAI Yu,HUANG Yue,et al.//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5,13(35):153-154

【Abstract】 Objective:Aid Liberia Ebola treatment center for the pollution in the medical staff work safety countermeasures.Method:The medical staff work in the pollution area prone to protective equipment use undeserved cause infection,for the environment does not adapt,easy to mental tension,anxiety,and the problem of insufficient physical reserves evaluation and analysis,take the simulation scene,protective equipment practice drills,effective identification, ward environment management,the staff physical reserves,the method of psychological support.Result:Ebola had not been treatment center staff infection occurs,without falling or the occurrence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psychological status,positive and optimistic.Conclusion:The first aid the fight against ebola task,medical staff in the absence of any experience for reference,to face the tough complicated medical environment,through the design and preparation in advance,excavate the potential of staff give physical reserves,psychological support,improved the safety awareness and response ability of medical staff,to the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the contracted ebola treatment center of nursing work.

【Key words】 Ebola haemorrhagic fever; Ebola treatment center; Medical staff; Fall; Safety precautions; Psychological support; Occupational exposure

First-author’s address: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NO. 202 Hospital,Shenyang 110812,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5.35.074

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emorrhagic fever,EHF)是由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是病死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主要传播途径为接触传播[1]。国外学者曾提出埃博拉出血热,作为一种新的传染性疾病,将构成人类新的威胁[2]。治疗埃博拉患者的医护人员是最危险的易感人群。跌倒是指不能控制地或非故意地倒在地上或其他较低的平面上[3]。当医务人员在污染区发生跌倒时,除对身体造成的碰撞损伤外,极易造成埃博拉病毒的感染。在援利医疗队埃博拉治疗中心两个月的临床护理工作期间,体会到对医务人员在污染区工作易发生防护用品使用引起的不适,工作中心理紧张焦虑,体能储备不足的问题进行评估,通过模拟病房防护装备穿脱演练,病区环境管理,医护人员体能储备,心理支持的方法,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以零感染圆满完成埃博拉治疗中心的护理工作。

1 临床资料

医疗队员男女比例1∶1,护理人员63例,均为女性,年龄23~51岁,站立不稳事件发生19例,头晕发生30例,低血糖发生3例,患者躁动对医护人员拉扯2例,不同程度存在紧张焦虑心理。

2 埃博拉治疗中心医护人员污染区内常见的安全问题

2.1 工作环境陌生

医护人员来自不同的医院,脱离以往熟悉的工作环境,且埃博拉治疗中心按照传染病隔离的三区两带设置,医疗区建成即投入使用,医护人员适应期短,工作人员刚开始进入污染区工作时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

2.2 防护装备厚重佩戴引起不适应

工作时需要佩戴严密的防护装备,共有11件之多,在这样复杂厚重的装备防护下工作,医务人员的感知协调能力均会受到影响。口罩和面屏及闷热条件下的医护工作增加机体的耗氧量,医务人员在这种时候经常感到头晕头痛恶心心慌的症状,增加了发生跌倒、昏倒的可能性。医务人员在穿着防护装备时由于个体的体型差异,如胖瘦、脸型、是否佩戴眼镜、鞋号的不同等等,在穿着一次性防护用品后往往不合体舒适性欠佳。长筒胶靴在套上靴套后遇地面有水迹后非常滑,极易引起跌倒。

2.3 环境闷热医护人员工作时间长体能储备不足

利比里亚高温高湿的自然环境,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后医务人员感到极度的闷热,大汗后缺水和长时间的工作,医务人员在工作中会有口渴、眩晕的症状。白班6 h,夜班12 h的工作时长,医务人员会感到饥饿,特别是在进入污染区工作中,体力消耗大,极易引起低血糖。

2.4 埃博拉疫情严重,医护人员海外执行抗疫任务心理压力大

医护人员首次赴海外执行抗击埃博拉的任务,长期处于紧张,工作压力大,超负荷工作,面对危重患者和死亡患者的刺激,护理人员焦虑、紧张的情绪,容易引发心理问题[4]。

3 防范措施

3.1 情景模拟练习

集中培训中设置练习室,真实模拟利比里亚埃博拉治疗中心“三区两带”、病房设置的场景,完成路线的行走[5]。此次我国在利比里亚援建的埃博拉治疗中心正式对外运营前,全体医务人员按照组室分工,进行多次现场演练,使每名医疗队员,对病区实际环境、物资分布摆放心中有数,避免因环境不熟悉引起的工作不便和意外事件。

3.2 病区环境管理张贴中英文标识

污染区每日进行湿式清扫后及时通风,确保地面干燥。为埃博拉治疗中心收治的患者准备污物桶,避免患者的呕吐物吐到地面,既不便于清洁又引起医务人员在进入病区时滑倒。针对医务人员在脱衣室进行喷洒含氯消毒剂后,靴套浸湿,出入喷洒盆时经常出现脚滑的现象,增加了脱衣室拖布的数量,及时处理地面的消毒液,减少医务人员因地面湿滑而跌倒的机率。为病区环境和布局和通道的指向张贴标识,使医务人员在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佩戴防护目镜和面屏的情况下也能清楚的看到各室的分布及通道走向,避免通道病室的走错。

3.3 严格遵循穿脱防护用品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接触或可能接触埃博拉出血热留观、疑似或确诊病例的人员严格执行个人防护措施。包括手卫生、戴手套、面部防护、穿防护服、足部防护,后进入污染区工作。工作结束后按照先脱污染较重和体积较大的物品,后脱呼吸道、咽部等最关键负荷部位的原则脱去防护用品[6]。两人以上的工作编组,医护人员相互监督和帮助医务人员在进入污染区工作时至少两人一组,既互相监督防护服的穿脱,也可以互相照顾。在排班中,高年资与低年资搭配。有救援经验与无经验护士搭配配、性格相投、身体素质互补者搭配。在同伴进入病区后出现体力不支时,意外情况时立即给予帮助,脱离污染区环境,及时对症处理。建立工作人员污染区内跌倒发生预案,反复演练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流程,如职业暴露、污染区内跌倒等。一旦发生跌倒,立即启用,避免出现慌乱,防止医务人员埃博拉病毒的感染。

3.4 为进入污染区工作的医务人员提供体能储备

在高温环境下穿戴厚重的防护用品时间不长就会出现头晕心慌症状,医务人员体液丢失大,医疗队规定医务人员在进入污染区穿防护服工作前饮用矿泉水,事先补充体液,并为医务人员在清洁区准备了巧克力、饼干及口服补液盐,使工作人员能及时补充能量,有效预防和缓解防低血糖、头晕、心慌的发生,防止污染区发生跌倒(晕倒)的情况。在缓冲房间放置椅子,以便在身体不适和平衡能力差的人坐位穿防护用品,防止站立不稳摔倒或足底踩到污染地面[7]。

3.5 学习心理学知识,提供心理支持

医疗队员集训,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培养护理人员心理适应能力和承受挫折能力,学会用职业角色约束自己的情绪[8]。管理层通过发放心理问卷、谈心等方式关注医护人员心理压力的原因,利用心理团队活动、心理治疗室、同伴倾听交谈、通讯保障多种途径和方式为医疗队员舒缓压力,释放不良情绪,提供有力的心理支持,保障医护人员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压力。

埃博拉出血热这类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烈性传染病,在救治过程中避免医务人员的感染维护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极其重要。我国援建的埃博拉治疗中心工作的医务人员,两个月的任务期内,在高温高湿的陌生工作环境中,在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下,在脱水低血糖的考验下,虽在污染区工作中多人次发生脚滑、头晕、头痛、心理紧张焦虑等不适症状,但通过积极的方法措施和严密的工作流程,无一人发生污染区的不安全事件,医务人员实现了埃博拉病毒的零感染感染,医护人员身心状况良好,圆满完成援利抗埃任务。

参考文献

[1]张云辉.埃博拉出血热研究现状及2014年疫情进展[J].传染病信息,2014,27(4):Ⅲ.

[2] Morens D M,Folkers G K,Fauci A S.The challenge of emerging and re-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J].Natuer,2004,430(6996):242-249.

[3]刘护云.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的原因与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下半月版),2011,8(20):77.

[4]黄加干.援塞抗击埃博拉出血热护理队伍的建设[J].护理杂志,2015,32(2):11-14.

[5]郑红莉.浅述野战方舱医院赴高原抗震救灾护士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5):763-764.

[6]埃博拉出血热个人防护和手卫生指南.中国人民援非医疗队集训手册,第三部分:19-85.

[7]孙娟.护理埃博拉出血热患者医务人员的防护措施[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36):4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