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广传统文化范文

时间:2023-10-18 17:20: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推广传统文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如何推广传统文化

篇1

一、立足文化精髓

在现代职业教育中推广传统民间剪纸艺术教育,必须明晰一个重点,即推广发扬传统文化、传统艺术,具体的推广的形式要秉持多层次、多样性。因此,传统民间剪纸艺术教育的推广,必须立足传统文化的精髓。具体来讲,要在梳理和总结民间剪纸艺术精髓的基础上,分析在不同历史阶段这一文化精髓的发展特质,较为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其内涵,从而有效降低教育推广过程中的难度,提升推广的具体效果。另外,还需要注意民间剪纸艺术与其他艺术的交融性,在分析其共同特质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和吸收不同艺术形式的特色,取长补短,助力推广。

以笔者所在地区的某中职学校为例,进行简要说明。该学校坚持“文化立校”的宗旨,其文化的内涵除了特色学校文化外,还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诸多举措中,鲜明的体现出其对传统民间剪纸艺术教育的重视。笔者通过针对其在现代职业教育中推广传统民间剪纸艺术教育举措的调研发现,该学校十分注重对民间剪纸艺术文化精髓的梳理和理解,专门组织教师力量,对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历程及各阶段特色进行了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精华总结,有效融入到了推广过程中,成效显著。

二、提升主题内涵

传统文化能否得到有效发挥,其主题内涵是关键因素,同样,在现代职业教育中推广传统民间剪纸艺术教育,亦需要注重和提升民间剪纸的主体性内涵。民间剪纸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形式,鲜明的主题是其必须具备的元素之一。具体来讲,主题内涵的提升,可从两个层面着手:一是深入挖掘现有主题,可从历史、生活等诸多层面着;二是积极进行创新,形成新的主题,可紧密围绕时展大势,与时俱进,结合热点,进行主题凝练和创造。提升主题内涵,不仅仅有利于传统民间剪纸艺术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推广,其更是发扬传统文化、创新传统艺术的重要举措。

本部分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进行简要说明。学校采取了多项措施帮助教师进行剪纸艺术主题内涵的提升,并鼓励创新。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学校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的主题形成了深层次的梳理和凝练,内涵较为丰富,主要包括民俗主题、生命主题、抗战主题、祈福主题、景观主题等,同时,学校还鼓励创新,学校教师紧跟时代步伐,密切社会联系,出现了航天主题、网络主题等不同内涵的创造。这些有效激发了学生对民间剪纸的学习动机,推动了该项艺术的普及程度。

三、增进知识技能

知识技能的掌握,是影响传统民间剪纸艺术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中推广效果的直接因素。鉴于其重要性,必须加强剪纸艺术的知识技能培训。该项技能的培训,具体可从三个方面开展:一是了解剪纸艺术的核心理念,这是学会知识技能的前提;二是积极进行剪纸艺术创造活动,这是学会知识技能的关键,是搭建理论和实践的有效平?_;三是进行榜样示范效应。在学生剪纸艺术的知识技能培训中,教师需要发挥示范效应;当培训对象转变为教师时,需要真正剪纸从业者给予操作示范和原理讲解。

本部分以笔者自身教学为例,进行简要说明。学校为教师提供了很多培训机会,笔者曾数次参加剪纸艺术培训,在学习中具备了较好的剪纸知识和技能,这为笔者自身教学奠定了基础。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笔者树立了三个理念:剪纸知识需要学习、剪纸技能需要练习、剪纸需要创新和传承。因此,笔者从剪纸艺术发展历史、工具及其相关的艺术(如染纸等)进行讲解,让学生在理论层面学会知识。同时,笔者会发挥示范效应,帮助学生学会操作技能,从实践层面练习剪纸。另外,笔者会向学生传授艺术传承与创新的理念,树立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四、拓宽活动体系

活动作为民间剪纸艺术教育的载体,对于其在现代职业教育中的推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积极拓宽活动体系,发挥其成效和功能,是在现代职业教育中推广传统民间剪纸艺术教育不可忽视的一方面。具体来讲,活动体系的拓宽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活动思路的拓宽,即要实现接受学习向发现学习的转表、剪纸课堂教学向生活体验教学的转变。二是活动评价的拓宽,即要改变原有的单一评价体系,实现多向评价体系。三是活动资源的拓宽,即充分挖掘地域资源,融入其中,助力活动开展。

篇2

把书院开进高端住宅,这是太立德仁北京公司总经理陈炳豪的文化愿景之一。在他看来,其实每个房地产商心里深处都住着一个文人。

“我们现在看到中国有很多城市的建筑风格很像外国,比如托斯卡纳风格,从房地产领域来说,照搬国外的建筑模式到国内已经成为一种风潮。事实上中国传统建筑有其独特内容,要把建筑内容延展出来,第一要做的是认同传统文化的内涵,将传统文化沿袭传承,并且植入现代文化的精髓,形成一种模式。”

太立德仁是目前最大的专业房地产公关公司,当下房地产商最流行使用的“附加值”,一是找艺术家站台,二是和奢侈品牌勾兑,但陈炳豪的选择是强化房地产和文化领域的合作。

挖掘传统文化需要找一个抓手,而这个抓手在北京,一定就是琉璃厂。

清初京城实行“满汉分城居住”,汉族官员多数都住在琉璃厂附近,后来全国各地的会馆也都建在此,官员、赶考的举子也常聚集于此逛书市,使明朝时红火的前门、灯市口和西城的城隍庙书市都逐渐转移到琉璃厂。各地的书商也纷纷在这里设摊、建室、出售大量藏书。繁华的市井,便利的条件,形成了“京都雅游之所”,使琉璃厂逐渐发展成为京城最大的书市,形成了人文荟萃的文化街市,与文化相关的笔墨纸砚、古玩书画等等,也随之发展起来。

“每个城市有自己代表性的文化地标,北京的就是琉璃厂,琉璃厂和潘家园什么的都不同,潘家园是因为商业出名,去淘个手串什么的,而琉璃厂自古是文化区,是文人雅士名士大夫聚集地,在这里有很强的地域感。”

太立德仁做调研时发现,琉璃厂的国际影响力同样巨大,外国旅游团非常多,在外国人眼里,如果说天安门、长城是北京的物理形态瑰宝,琉璃厂就是文化瑰宝。而对于潘家园,“除非老外在北京住十年才知道”。

琉璃厂有许多著名老店,如槐荫山房、茹古斋、古艺斋、瑞成斋、萃文阁、一得阁、李福寿笔庄等,还有中国最大的古旧书店中国书店,以及西琉璃厂原有的三大书局——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而琉璃厂最著名的老店则是荣宝斋。这些老店成为琉璃厂的招牌,是旧时文人墨客流连之处,它延续的光环也吸引了今世的顶尖大师。

“把大师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种合力,从高度和权威角度去诠释中国文化。”这是太立德仁的第一条产品线。

为了开发琉璃厂文化资源,太立德仁和北京京都文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牵上线,这是西城区国资委下属的全资子公司,专门负责琉璃厂商业开发,包括琉璃厂品牌的对外输出,以及琉璃厂区域内的文化推广。双方成立了都市旭阳,专注做文化产业推广,以及琉璃厂的品牌塑造。

在有了大师的基础上,如何和房地产结合,让更多人去接触推广传统文化?陈炳豪想到了书院。

他在国外机场候机时发现,国外小朋友会拿出一本纸质的书籍,国内孩子在机场则会拿出电子产品打发时间。国内一些经典著作的发行量只有6000多册,他不由感慨现代科技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很大。“成年人对文化上的认知、品格上的成型已经固化了,可以改变的空间没有多少。我们希望在保有现代生活的同时,让小朋友热爱传统文化,一点一点了解文化。”

另一方面,对于房地产商而言,投入做文化也需要有目的性的支撑。书院项目从目前的教育热切入,让地产商看到了吸引客户、开拓市场的前景。 “我们走过了‘没房买房’的阶段,也走过了‘有房比房’的阶段,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居住条件更好,追求绿化率,容积率。但豪宅传递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身份,以后业主不再会比较精装,比较纯意大利小牛皮家具,会更专注精神品质。地产商做文化是在满足不断提高的市场需求。”

文化地产是一盘很大的棋,但书院项目的拍板过程,只用了短短两个小时。

“我和包头一家地产商仅仅是聊了两个小时天,就达成了这个默契。他在楼盘里拿了300平方米给书院,使其变成固态形式,我们有了根据地,就可以做传统文化展示,也可以做授课。我们花了四天时间准备,做了一场新闻会,就在那个楼盘开了第一家书院。”

通过琉璃厂合作方的关系,第一节课邀请了孔子的75代孙孔祥林先生讲《弟子规》,现场反响热烈。陈炳豪介绍,接下来和房地产商的合作将会常态化,把书院搭建在房地产项目的会所里,成为一个文化推广品牌,授课对象针对五到八岁小朋友,通过邀请琉璃厂的文化人做讲座,或是教授书法、国画、《弟子规》等,传递出中国传统文化。

出乎意料的是,琉璃厂的大师们对启蒙幼童的书院项目非常积极。大师们关心如何让自己说的东西让更多人听懂,让更多人接受,关注文化上的传承。“我们可以用明星经济去诠释,比如这个人的出场价值可能是20万,但他愿意只拿一两万去做这个事,因为这些大师非常希望将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下去。”

除了书院项目,公司还打算借助大师效应开发琉璃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琉璃厂拥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品牌,太立德仁的合作方京都文化负责每年一次琉璃厂最大的活动厂甸庙会,现场有十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表演,比如皮影、杂技。

“我们的计划是最开始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及开发商合作,做文化展示;接着和传承人、新锐设计师等合作,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像元素和新锐设计师的现念,打造具有传统文化基因的地产商宣传品牌。”

篇3

太极拳社区推广问题对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越来越强,越来越重视自己的的身体健康和业余文化生活。太极拳以其特有的健身养生功效吸引了大批群众参与进来。无论是在大街小巷还是在广场公园体育场或者在家中,到处都有练拳者在练拳。尤其是社区太极拳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是,社区太极拳在推广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接下来,探讨了社区太极拳在推广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一、太极拳运动在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缺少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太极拳难以推广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缺少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太极拳博大精深难以理解,学成有相当难度。很多人学拳很多年仍不得要领,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的水平问题。怎样用科学的方法教导学生理解拳理,领会精髓,少走弯路,这是太极拳教学中的关键所在。现在的好多教练都是看光盘来教学的,他们练得不怎么好,动作不太规范。而学的人就是依葫芦画瓢,动作又不免有点出入,教练只教套路动作不会去把整套拳拆开来讲每个动作的含义。由于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学习太极拳只能是有形无实,没有真功夫。由于教练水平有限,这就从根本上限制了太极拳在社区的推广,限制了太极拳的发展水平。

2.对太极拳文化了解不够,普及面不广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大多数太极拳练习者对于太极拳文化了解不够,家练拳的积极性一般, 大家都知道太极拳有利于健身,但对于太极拳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却不太了解,所以大家的积极性不高。如何更好地推广社区太极拳,使更多的人了解太极拳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营造一个更好的太极拳学习氛围,充分把太极拳这项运动搞活跃起来,使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值得深思。如何改变太极拳的教学方法吸引更多的年轻成员参与到太极拳这项运动中来,让太极拳不再是老,让它造福于各个年龄阶段的人,这也是我们正要考虑的问题。

3.缺少竞赛和交流

从古至今, 在武术门派中流传下来带有封建色彩的门派意识很多, 有的规定拳法不能传给其他门派,有的规定传男不传女,有的规定不能传给外姓人。在这个开放的社会,人们之间的交流多了,交流也更加容易更加频繁,人们学拳也就比较容易,但是这种门户之见还是存在的,不愿与别人交流,这就阻碍了太极拳的发展。竞赛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提高太极拳水平的方法,只有通过竞赛,人们才会积极地去准备,去把太极拳练好,这样才能促进太极拳在社区的推广传播。只有通过竞赛和交流才能更好地把这项活动搞活,形成一个好的太极拳学习氛围。

4.不能持之以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练拳者的出勤率不等,有的天天练,有的每个星期一两天。出勤率受天气的影响比较大,天冷或者下雨天时练拳的人很少。太极拳博大精深,要练成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只有通过长时间的刻苦练习才能有成效。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就是说练拳绝对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长期坚持,做好一件事最难的也就是坚持。练拳不光是练拳更是练一种精神品质,练一种坚持不懈的毅力,是在磨练自己的意志。

二、促进太极拳在社区推广的对策

1.成立太极拳组织领导机构,培养高水平的太极拳教练

社区太极拳教练应当获得协会里相应的资格证书,以表示对其在社区教太极拳的认可。定期对社区太极拳教练进行培训,定期举行社区太极流座谈会,分享太极拳教学经验。有这样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同样也有利于太极拳比赛的举行,以扩大竞赛和交流。社区太极拳教练应当具备相应的太极拳理论知识,技术能力,教学能力,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等,动作课程应当包括各式太极拳套路、器械套路、推手、散打等。开设座谈会讨论和解决社区太极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样也可以组织社区之间的太极流比赛,如表演赛。

2.建立太极拳推广网络,传播太极拳的文化内涵

太极拳可以说是中国几千年灿烂文化的历史产物,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太极拳强身健体、祛病延寿的效果已经得到公认。但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太极拳、学练太极拳?我们认为,关键要做好宣传工作,利用影视、书刊、网络、媒体等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太极拳, 让人们对太极拳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改变太极拳是老年人才练的狭隘观念,让更多年轻人喜欢太极拳,加入到练习太极拳的行列,让更多的人受益于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精髓的太极拳,如能得到政府的大力推广和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必定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播,兴建体育场体育馆,培养专业的太极拳教练,都是有利于太极拳在社区的推广。

3.改变教学方式,吸引年轻人加入

太极拳不应当只是老年人打的拳,它可以而且应当在年轻人中推广,应当让各个年龄阶段的人都享受起好处。轻人往往对太极拳了解不够,应当加强理论讲解,强调太极拳的健身功效,让他们逐步了解博大精深的太极拳文化,用理论知识来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和积极性,选择合适的音乐配乐学习,适当加入媒体教学,激发他们的兴趣,年轻人往往难以坚持,这就要求他们持之以恒,不断巩固,同时进行学拳的反思,不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己。

4.做好宣传工作,转变陈旧观念,扩大竞赛和交流

现在太极拳的练习者多少还是有点保守思想,不愿多交流,更不愿去比赛。其实,比赛是一个很好的提高太极拳发展水平的方法。有比赛人们才会去积极的准备,去把这个拳练好,才会有助于太极拳水平的提高。社区之间可以定期进行太极拳友谊赛,以武会友,扩大交流,这样通过比赛大家认识了朋友也提高了水平。

综上所述,太极拳在社区的推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促进太极拳在社区的推广传播,促进我国太极拳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晴.北京市社区太极拳发展策略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3.

篇4

传统媒介推广

从报纸到电视,从电视到网络与数字技术普及的今天,网络推广技术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营销主流。现今的世界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这一切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极大地影响着企业的品牌宣传和营销传播模式,改变着消费者与品牌的沟通对话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企业宣传推广的方式。传统媒介新闻因为局限性和居高不下的广告费用,使一些中小企业不得不另寻退路,他们没有像大型企业那么雄厚的资本,市场营销的不景观,巨额的广告费用他们无力支付。相对传统广告动不动就是上万的广告费而言

随着铺天盖地的硬性广告(电视媒介、报纸、杂志等),人们对普通广告产生了厌倦,甚至有了抵触的心理。但是不论企业传统媒介广告的表面花式如何之多、变化如何之快,归结到媒介的基本模式上,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

传统媒介广告的覆盖范围相对来说比较狭窄,只是地方区域性的,不能覆盖整个中国或者是海外,企业站在长远发展的眼光上,不仅仅把营销局限在地方区域。

因此,传统媒介推广即使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我们的新闻传播仍然不可避免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网络推广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普及,使一些眼光较高的中小企业把企业推广放在了网络上。互联网的网络技术更新、消费者信息接触行为的发展,“窄告”,“富媒体”等越来越多的推广传播形式出现在互联网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名词的形成,都是因为某件十分有趣的事件或者产品被网友认可了,然后才有接下来的网络流行词。

21世纪是一个网络时代,任何一个企业也不会愿意放弃这个潜在的市场。中国网民目前已经有几亿人,在网络时代,要想让自己的企业和产品获得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营销效果,最终还是要靠企业广告效应的推广,低廉的网络推广费用,助就中小企业在网络广告推广上来。

互联网的覆盖面大,只有要网的地方,无处不达。这样庞大的覆盖面使企业宣传广告部仅仅局限在地方性、中国性上,中小企业不断致力于网络营销推广,利用媒体的优势和新闻报道的公信力联合去为商家和企业传达有利的宣传信息,从而使受众人获得正面信息改变态度,从而潜移默化的从正面引导和影响消费者,使商家实现营销价值,实现品牌形象的延伸。让企业的宣传针对性更强,直接针对潜在客户人群,最大化的提高转换率。熟练运用网络推广等模式为商家保驾护航,在网络推广的路上不断前行。

网络推广是一个精心制作的广告陷阱,表面粉刷的不像广告,而是将推广的对象巧妙的跨入到文章之中,让阅读者不知不觉的产生共鸣,对推广的对象留下印象,当他们有所需求时,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到推广对象,像经过网络营销的企业,往往能取得成千上万的点击率,转载了,这样的人气所产生的推广效果当然可观。

网络推广作为一种运行较为容易,投入的资金比较少,收益不错的营销手段,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看重。(文/武汉亿盾教育 孟建)

要网购、先比购

比购宝(Boogle.cn)是国内首家专业网购导航平台,由国内互联网第一股——网盛生意宝(股票代码:002095,SZ)倾力打造,开创“专业导航+购物搜索”的全新模式。

篇5

全国每人发1000元 共享改革成果理念之新

今年1月召开的上海两会上,上海市政协委员邢普提交了一份正式提案――《建议研究全国人民每人发放1000元以分享财政收入高增长的提案》。

网上对此举叫好的言论较多,并举例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已有过先例。天涯网友“巴祖彦”说:这是一种最直观最立竿见影的方法。至于每人都发1000元这个标准本身是否科学,自然有相关单位负责论证,但无论是100还是1000,体现的就是人民共享,人民必然是欢迎的。

网易天津网友则对每人发放1000元的效果提出质疑:既然是经济学家,就应该知道每人发放1000元后,物价还是会上涨的,好比水涨船高,那这1000元又意义何在?

政协委员的提案反映出在国家财政收入增长快速、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情况下,人民群众如何共享改革成果的问题。无论直接发放金钱是否科学,我们都应该思考最适合人民共享改革成果的分配方式。

网友发帖量:天涯杂谈:16篇帖子,凯迪社区猫眼看人:13篇帖子

京剧入课堂 此种改革内容争议多

教育部决定在全国十省市开展京剧唱段进入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的消息一传出,立刻引发争议。有专家认为教育部公布的15首曲子中,大多数都是“”样板戏,内容多表现暴力革命,敌我斗争,并不适合中小学教育。

网友在天涯杂谈发帖称,推广传统文化是不是独尊京剧?京剧进课堂师资能否跟上,这种教育改革形式会否给孩子们增加负担、是否剥夺了孩子文化兴趣的选择权?全国政协委员梅葆玖领衔,文艺界42人联名向政协提交《中小学生京剧义务教育内容要慎之又慎》的提案。

针对教育部此举,公众的争议不是要不要传承文化,而是应该如何传承。网络主流的意见是:教育部应鼓励各所学校有条件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校本课程的拓展,让学生更深入地接触传统文化中的精粹。

网友发帖量:天涯杂谈:65,凯迪社区猫眼看人:84

政协委员提案惹争议发言立场之争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玖龙纸业董事长张茵向大会递交提案,内容涉及取消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条款;降低富人税负;给企业进口环保设备免税。网络针对张茵委员提案都为富人说话展开了争论。

搜狐石家庄网友说:不能让人民的大会变成某些特殊阶层的利益平台,应该一切从大多数人的利益出发。

网友“tianworld”在天涯杂谈发表文章《大小老板闻风丧胆闻之色变心惊胆寒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确实是个超级大怪兽》。截至3月15日,点击28921次,回复212次。文章分析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给企业巨大压力,并称“很明显,张茵没有曲解这个法律,而认为她曲解法律的作者倒是在曲解”。

提案惹争议,突现出公众对政协委员职能理解的差别。无论提案能否通过,政协委员之间自由表达观点、公开争议,一改过去一团和气的现象,是公众参政议政进步的表现。对于这一点,网络上几乎没有争议,一致叫好。

网友发帖量:天涯杂谈:50,凯迪社区猫眼看人:66

村企改制 农村集体经济制度之变

《南方都市报》2月26日报道了因坚持集体经济而创造了“亿元村”的村办企业欠债十余亿,3年前已悄然“改制”一事。报道指出成为“红色亿元村”是因其有两个“隐形外援”:巨额银行贷款及大量廉价外来劳动力,而不是集体经济制度的优势。报道一出,引起了媒体和网络舆论的巨大反响。

针对政治人物以行政命令银行给贷款和管理方式,天涯网友“卑鄙者的通行证3”说到:以政治权力操纵经济运转会造成多大浪费!以集体、道德为组织和管制模式的经济是多么荒唐可笑!

篇6

关键词:高等院校;健身气功;课程;开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808(2012)02-0072-06

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在挖掘整理基础上,组织创编了健身气功·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2009年又发掘推出了健身气功·太极养生杖、十二段锦、导引养生功十二法、马王堆导引术、大舞5套新创功法。健身气功是通过调心、调息、调身的锻炼,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开发人体潜能,使心身臻于高度和谐。由于健身气功健身效果显著,易学易练,能够调节身心健康,在国内外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在高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程,对提高学生的生理心理水平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黑龙江省高等院校气功课程开展历史悠久,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受到“”和有害气功组织的严重破坏,使高校的气功课程开展和研究处于停滞状态[1]。2003年以来,随着国家体育总局发掘推出的四套健身气功功法,在高等院校中健身气功才开始恢复性地开展。但是,目前针对高校健身气功课程推广策略研究的较少,为使健身气功能在高等院校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开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对黑龙江省高校健身气功课程的开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影响高校健身气功课程开展的因素,提出适合高等院校推广发展的对策建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健身气功课程开展现状和对策为研究对象,并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齐齐哈尔大学、佳木斯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牡丹江医学院等20所高等本科院校主主管体育的领导、体育教师、学生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黑龙江省图书馆、哈尔滨体育学院图书馆等途径,查阅关于高等院校健身气功推广、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1.2.2专家访谈法通过电话、信函、面谈等方式访问、调查长期从事健身气功教学工作的专家、教授以及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了解他们对普通高校健身气功课程推广普及的看法和建议。1.2.3问卷调查法对黑龙江省37所本科高等院校按不同地市区选择了哈尔滨市12所、齐齐哈尔市2所、牡丹江市2所、佳木斯市1所、大庆市1所、绥化市1所、黑河市1所共计20所本科高校进行调查,其中有体育专业院校8所、医学院校4所、普通院校8所。向体育教师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7份,回收率97%,有效问卷94份,有效率96.9%;向学生共发放问卷850份,回收830份,回收率为97.6%,有效问卷810份,有效率97.6%;向高校主管体育的领导、专家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50份,有效问卷49份,有效率98%,对健身气功课程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为高等院校健身气功课程推广提供可靠数据。

1.2.4数据分析法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平均数、百分比等计算,所有统计计算均运用SPSS15.0统计软件完成。

2结果与分析

2.1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健身气功课程开课现状

目前,黑龙江省有37所高等本科院校,其中有24所普通类院校,有8所普通类院校中设有体育院系,有1所专业体育院校,有4所医学类院校。从调查的结果可知(见表1),黑龙江省高等本科院校已有5所开设健身气功课程,其中有4所是在体育院系开设,1所在中医药大学开设。哈尔滨体育学院和其它3所体育院系是以选修课类型开设,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是必修课形式开设,其它高校还没有开设。结果表明在黑龙江省仅有专业体育院校、有体育专业的院校和中医药院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程,普通院校还没有开设健身气功课程,说明健身气功还没有完全进入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堂[2]。

2.2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健身气功课程师资状况

在调查的20所普通本科院校中,有13所院校有能教授健身气功的教师共52人。其中在调查的8所体育院系中,7所院校有健身气功师资24人(其中哈尔滨体育学院就占有健身气功教师10人),1所院校没有师资;在调查的12所普通类院校中,6所院校有健身气功师资28人,6所院校没有师资。结果说明,黑龙江省普通高等院校中健身气功师资不足,分布也不合理,主要集中在少数体育院校中,非体育院校健身气功师资严重不足。

对调查的20所院校中现有的52名健身气功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情况进行分析(见表2),其中30岁以下教师占13.5%,31~40岁教师占34.6%,41~50岁教师占38.5%,51岁以上教师占13.4%;博士学位教师占1.9%,硕士学位占40.4%,本科学位占57.7%;教授职称教师占15.4%,副教授职称教师占38.5%,讲师职称教师占44.2%,助教职称教师占1.9%。结果说明现有健身气功教师年龄在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比例过少,主要集中在30~50岁年龄段中;教师的学历情况是硕士以上的高学历教师比例不过半,以本科学历为主;教师职称情况是多数集中在副教授和讲师中。

对52名能教授健身气功教师掌握功法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见表3),教师了解掌握情况最好的功法是五禽戏,占67.3%,其次是八段锦占57.7%,易筋经占48.1%,六字诀占30.1%,对于新推广的导引养生功十二法等五套健身气功的掌握率平均低于10%。结果说明教师对健身气功功法掌握的情况并不好,特别是新创编的五套新功法了解掌握的较差,这严重地影响了健身气功在高等院校的推广。

2.3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健身气功课程开设具备的条件因素

2.3.1领导、专家和师生对健身气功课程开设认可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见表4),领导、专家认为健身气功课程在高校可以开设的占85.7%,不认可开设占14.3%;教师认为可以开设的占88.3%,不认可开设的占11.7%。这说明在普通高校中开设健身气功课程已经得到了领导、专家和教师的认可。

学生认可开设的占70%,不认可开设的占11.1%,不知道如何选择的占18.9%。可见,有70%以上的学生持喜欢开设健身气功课。对不知如何选择的学生,主要原因是他们对健身气功的认识和了解不够等造成的,可通过对健身气功的宣传、培训指导,使学生对健身气功的认识不断加深,这部分学生会加入到学习健身气功行列的。结果说明,健身气功课程在高校的开设还是受到多数学生们的认可,前景可观。

2.3.2师生对健身气功课程感兴趣程度调查结果显示(见表5),有32.9%的教师非常感兴趣,34.1%的教师比较感兴趣,只有3.2%的教师不感兴趣;有20.6%学生非常感兴趣,32.7%的学生比较感兴趣,33.8%学生一般感兴趣,12.9%的学生不感兴趣。结果说明多数教师、学生对健身气功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占10%。在院校的电化教学设备的调查中,90%的院校有音响、多媒体等电教设备,仅有10%的院校没有电教设备。结果说明,黑龙江普通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较好,大都建有体育场和体育馆,无论是教学训练场地,还是教学电教设备都可以得到保障。而健身气功对训练场地和教学设备的要求不高,场地可大可小,教学训练设备简单,资金上也不需要进行过多的投入,因此,高等院校现有的体育教学场地设施完全具备开设健身气功课程的条件[3]。

2.3.3体育教学场地设施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见表6、表7),在调查的20所院校中,有18所院校有室内、室外练习场地,占90%;仅有2所院校只有室外场地,

2.3.4师生对健身气功健身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认知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见表8),有31.2%的师生认为健身气功可祛病强身,33.3%认为可调节生理,41%认为可调节心理,48.9%认为可健身养生,33.9%认为可传承传统文化,4.1%认为没有好处。结果说明,健身气功的健身价值和文化价值普遍得到师生的认知,特别是健身养生价值和调节心理价值等基本到了师生的认知。

2.4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健身气功课程开设存在的问题

健身气功进入高校已有几年的时间,各院校开展的情况有所不同,尽管在全国体育院校和各别省的高等院校开展较好,但通过黑龙江省高等院校的调查发现,健身气功课程的开设还存在很多问题。第一,健身气功没有被纳入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体系,开课率不高,学校领导没有认识到开展健身气功课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迟迟没有开课。第二,健身气功教师严重不足,教师的功法掌握不全面,理论知识水平不高,科研能力滞后。第三,健身气功在高校中的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尽管学生对开设健身气功课程比较认同,但学生对健身气功的了解还是不够,对为什么要开这门课,开这门课的目的意义不清楚,目标还不够明确。第四,健身气功课程仅在部分体育院系和个别中医院校开设,多数是以选修课形式开设,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时少,不能满足学生从专业的角度深入了解健身气功功法的需求。第五,学校资金投入不足,缺乏对师资的培训学习投入,缺乏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学习。没有充分利用高校大学生的知识体系,让大学生用理论知识去指导自己科学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健身气功的学习和练习中。第六,健身气功在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教学目标定位不够明确,没有区别对待。对体育专业的学生课程目标定位达不到培养健身气功教师的要求,对中医院校的学生课程目标定位达不到掌握技能的要求[4]。

2.5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健身气功推广对策

2.5.1提高学校领导重视程度,加强高校健身气功课程建设为提高学校领导重视程度,可通过政策法规、讲座、培训和大型表演活动等让学校领导了解健身气功的健身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特别是让学校领导能了解健身气功“调身、调心、调息”三调功能,在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形势下,对缓解大学生因紧张学习造成的大脑的疲劳,调整情绪、调理身体、调整大学生身心健康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对大学生是一项很好的终身体育健身项目[5]。并使学校领导能真正重视加大对高校健身气功课程的投资力度,支持健身气功课程体系建设。

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应对健身气功运动在高校的推广发展有正确认识,制定长远发展规划,构建科学的健身气功课程体系。首先,将健身气功课程纳入到黑龙江省高等院校体育教育课程设置体系。高校只有开设健身气功课程,才能使更多领导、教师、学生来了解和练习健身气功,进而推进健身气功在高校的发展。第二,加强健身气功教材建设,完善课程理论体系建设,进一步丰富健身气功的文化内涵。第三,要根据不同类院校和学生专业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健身气功课程方案。依据专业培养目标,体育专业的学生是以培养体育师资为主,非体育专业学生以培养终身体育健身为主,中医类专业学生以培养康复体疗技能为主;依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类型,主要从必修课、选修课和专修课型中选择,体育专业院校多以选修、必修和专修3种课型选择开课[5],非体育专业普通高校多以选修课型开课,中医院校以选修或必修课型开课;依据课程目标选择教学内容,体育专业院校和中医院校的教学内容选择上,应结合课类型,在“易筋经”、“五禽戏”、“八段锦”、“六字诀”四套功法和新创编“马王堆导引术”、“十二段锦”、“大舞”、“太极养生杖”、“导引养生功十二法”五套功法中选择,要较为详尽的了解健身气功功法渊源、传统文化、功法原理和掌握扎实的功法技术,非体育专业普通高校可以选择“易筋经”、“五禽戏”、“八段锦”和新创编五套功法中的1~2套功法,并了解健身气功功法渊源、健身常识等。

2.5.2加强健身气功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师资培训基地和科研基地健身气功专业教师是教学推广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所以对教师进行健身气功的培训,是健身气功学校推广的基础。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定期举办高校健身气功师资培训班和讲座班对教师进行培训,可选派教师走出去参加国家组织的各级健身气功培训,也可邀请国内外健身气功专家、教授或中医理论专家来对我省高校健身气功教师能力进行培训提高等,要注重培养健身气功教师的数量与质量,鼓励和支持健身气功教师的职后学习,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提高专业教师素质。

建立高校健身气功师资培训基地和科研基地。可利用哈尔滨体育学院健身气功专家、师资人才优势,将其设立为健身气功师资培训基地,利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科研优势,将其设立为健身气功科研基地,这两个基地的建立也可有效地解决师资培养和科学研究问题,推进高校健身气功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队伍建设。

2.5.3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组建健身气功协会、俱乐部和练习站点建立以第二课堂为延伸的健身气功协会、俱乐部和练习站点组织机构。发挥协会的管理、指导和协调功能,发挥俱乐部的组织和联络功能,发挥练习站点的培训、指导和习练功能。通过健全的组织机构加大了校园内外的培训、宣传推广力度,定期聘请专业人士对会员进行教学指导,开展形式多样第二课堂的健身气功活动,并通过练习站点形成以学生为骨干、以教师为指导的培训和习练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学生的吸引力,提高学生对健身气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健身气功的了解。通过各高校协会、俱乐部和站点之间多进行的交流展示和交流比赛活动,提高整个高校的健身气功水平,同时能够宣传、推广普及健身气功运动[7]。

2.5.4加大宣传推广传播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推广活动加强推广传播的组织管理,加大对黑龙江省高校健身气功宣传推广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推广传播方式。通过人际传播方式,组织传播方式,文字、音像类媒介和网络类媒介大众传播方式等,加大对健身气功运动的宣传推广力度[8];通过组织开展高校之间健身气功的交流汇演、展示和教学经验交流等推广活动,做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增进交流;通过组织举办高校健身气功交流比赛,使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其中,进一步提升竞技水平,提高学生学习健身气功的积极性,扩大健身气功的影响力,推进健身气功在高校的发展。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健身气功课程开设情况并不理想,高校体育院系有4所开设健身气功课程,医学类院校只有1所开设,其他普通高校均未开设健身气功课程。但是黑龙江省各高校领导、专家、教师和大部分学生对开设健身气功课程还是比较认同,各高校也具备了开设健身气功课程的场地、器材等教学条件。目前,高校健身气功课程开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纳入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体系,同时,师资力量的不足和宣传推广的力度不够等问题也影响着健身气功课程的开设。

3.2建议

(1)将健身气功课程纳入到黑龙江省高等院校体育教育课程设置体系,加强健身气功课程建设,依据不同院校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体育健身需要设置课程方案。

(2)提高学校领导重视程度,加强健身气功师资队伍建设,建立高校师资培训基地和科研基地。

(3)建立健全健身气功组织机构,组建高校健身气功协会,成立俱乐部,设立健身气功习练站点,加强对学生学习健身气功的管理、培训和指导。

(4)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师资培训,举办高校健身气功师资培训班、讲座班。

(5)通过人际传播方式、组织传播方式、大众传播方式加大对健身气功运动的宣传推广力度,积极开展高校之间健身气功的交流汇演、展示和比赛活动,推进健身气功在高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编.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4-17.

[2]吕吉勇,富弛宇,等.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健身气功课程教学模式优化策略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29(4):86-89.

[3]毛瑞秋.高职院校体育课中开展健身气功的可行性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0,12(6):57-58.

[4]李炳红.浅谈健身气功在高校中开展的作用及发展策略[J].内江科技,2010(12):90.

[5]杨麟,卞伯高.健身气功·八段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10,29(4):42-43.

[6]姚琼,左家伟,牛爱军.体育院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程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广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6(6):123-124.

篇7

陆慧心女士,自然健身气功会k人兼主席、香港医务委员会执照医生协会副会长、香港武术文艺服务中心创办人兼主席、武艺文化有限公司创办人兼董事、国际武术联合会国际A级(套路)裁判、国际教练、香港武术教练公会创办人兼副会长、香港中国国术{总会永远名誉会长、香港精武体育会董事、中国香港健身气功总会执委、教练及裁判。曾获全港公开国术群英会蝉联女子组三届冠军、多届全港公开武术锦标赛传统套路一等奖等殊荣。於1999年编著漫画教室系列之24式太极拳,2005年整编及出版香港武林名师集。

健康,现代人热衷追求的梦想之一;气功,中华传世千载之养生方式。因为两者共同的目标,所以国人保持着以气功养生的传统。K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气功的功效得到现代医学的证实,因而得到科学的依据,服务於医疗体系,也给陆慧心女士等心仪气功的人们带来健康,把欢乐与健康带给人们。

宣传气功文化

打造新型养生

对於许多人而言,中华国粹武术的众多种类中,气功可^神秘而神奇,那是众多影视小说里武林高手们创造种种令人难以置信奇的基础自然健身气功会主席陆慧心女士表示,文学创作里表现的气功可能带有夸张成分,但人们在运用气功锻炼时,通过调节身体的呼吸、达到舒缓精神、稳固器官机能,进而实现健康养生的作用是肯定的。

“练习气功有两个要点:第一个是知道气功的基础,懂得如何放自己,才能帮助血管畅通,从而促进身体细胞变好。第二个则是要针对每个人的身体差,运用不同类别的气功加以锻炼,方能得到理想的效果,如果盲目地练,没有针对性的练,或者没有耐心的练,都不能看到效果的。”如同含蓄深沉的中华文化一样,气功的作用也是水滴石穿、日积月累的过程。因此陆慧心女士说:“人们在练气功之前,应该要先进行了解,分析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哪一种气功适合自己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她认为,以练气功平衡身体为基础,K结合强化身体的锻炼,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陆慧心女士多方面的苦心付出,只为让社会上绽放出健康的笑容,她无怨无悔地推广气功养生,是希望传统中华文化能帮助越来越多的人。因此在自然健身气功会里,她针对气功不同的导向,为气功的发展分出两个路线:体育项目竞赛方面和医疗养生方面,且都取得理想的成果。

例如在体育项目竞赛方面,陆慧心女士与会里仝人在中国香港健身气功总会领导下,致力推广家F行的中健身气功运动项目,如模仿动物神态的五禽戏、含治病意义的八段锦、以呼吸吐纳为主的六字诀、抻筋拔骨的易筋经等。亦经常派队参加各项赛事。

有一次,陆慧心女士随香港团队到上海参赛,在团体五禽戏项目中与来自内地及国际共九个队伍同场竞技。由於集体项目不设年龄限制,陆慧心女士的队伍中有两个分别是四岁和六岁的孩子,加上队伍仅有五人,所以包括他们自己在内,都是抱着志在参与的态度参赛。殊不知,结果公眩全场惊讶,陆慧心女士的团居第二,着实令全场观众刮目相看。

养生方面,陆慧心女士致力宣传气功内修对人体养生的效益,K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全港健身气功同乐夜”,诚邀医学界名人,举行讲座和表演,现场迭起。还有“颐康护老展风采”活动,为到场长者演示气功,量身高、体重、血压、}搏,进行健康J询等等活动,忙得不亦乐乎,s欣喜地看到,健康的快乐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个人。

陆慧心女士介绍,自然健身气功会的宗旨是团结健身气功爱好者,以群策群力的精神,去推广健身气功在香港的发展,K以自然的心态,透过气功练习,改善和修正人体内在自我本能,达到延年益寿的效益。

成效喜人

国粹助力病患康复

通过练习气功,年轻人摆脱亚健康状态,中年人养成豁达的心性,老年人变得身体稳定。陆慧心女士高兴的心情无法言语。在她的记忆中,有许多人的确在参加了气功锻炼後取得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有一位遭受耳炎困扰五年的患者,不时需要清洗耳朵,还要为了预防耳朵发炎而服用药物,生活之不便可想而知。在练习气功一年多以後,他的耳朵日益好转,最後竟治愈了耳病。

另有一位患者因为做过放射治疗,遗留不少病,舌头无法自由活动,分泌唾液只有正常人的50%,影响了味觉咀嚼吞咽能力,造成饮食上近十年的困扰。在经过一年多的针对性练习,他口腔中的唾液增多了,味觉回来了。某一天,他发现自己竟能吃下一碗饭,觉得惊喜万分,对神奇气功心存感激。也有一位女士亦因放射治疗,夜视能力只有正常的50%,後亦透过用心练习,恢复至70%.

分析种种事例,陆慧心女士说:“身体细胞的改变,是生病的前兆,如果能帮助情况恶化的细胞恢复正常,病痛的根源应也能随之消失。”而气功,正是一种透过呼吸吐纳去,促进体内细胞的自我恢复能力的方法,顺应人体协调内环境平稳的需求,最终实现保护健康的作用。

病人在练习气功中获益良多,陆慧心女士也在病人的恢复过程中收获许多灵感,这些灵感是她学习与改进的重要依据,也是帮助社会健康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一级级阶梯。对於气功而言,则是促使此项国粹於今日焕发新生,重现荣光的有效方法。

中西合璧 展气功实效

细细听来,陆慧心女士在诠释气功的言语中,包含着很多现代医学使用的词语,因而能对此作出合情合理的解释。这有赖於她成长在一个中西合璧的环境中:陆慧心女士自小学习中国功夫,对中国传统武艺有一定的认识,她的父亲是澳门一位五官科主任医师,擅长现代医学,自小的耳濡目染,让陆慧心女士同时懂得很多医学常识。

及後,她到台湾攻读医科学系,K於毕业後回港考取香港非英邦执照医生执照,成为一名专业]册西医。此时,由於她的武术师傅移居香港,她也随之接触到香港的武术界及气功界,得到博裰诔さ幕会,让自己在中西合璧的道路上越走越顺畅。

可是,这一时期,她也接触到许多因为忽视健康问题而导致身体每况愈下,最终药石罔效的患者,其中还包括了自己最亲爱的父母及先生:“短时间内,亲人们的去世让我一下接受不了,特别是我有几次把先生从危险的边缘抓回来,又看着他身体一天天变差,心里感触十分深刻。”遭遇厄运,固然是不幸的,但好好的生活,便是给逝者最好的礼物,因此如何让自己和其他人更好的活下去,成为陆慧心女士的感悟与追求:原来对比病时治疗,平日的养生更加重要!

为了寻找养生的方法,陆慧心女士下了不少苦心,她接触不同的病患者,分析他们的病情,希望寻找帮助他们重获健康的方法。渐渐地,她留意到练武时涉猎的气功,K发现气功对自己追求的养生之道大有帮助,因而心研究,数个寒暑後,终於得到今日所成。

篇8

面对外异文化应借鉴与吸收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文化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各种文化汇集并碰撞,之后便会产生新的文化。纵观历史,中国文化是具有包容性的,历来对外来文化总是充满着好奇与不排斥。然而中国武术之所以博大精深,也与此特性有着紧密的联系。鲁迅的“拿来主义”是阐述了把外来文化有用的部分为我所用,从而丰富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这与的“在文化上应该相互学习、借鉴、交流和融合”观点不谋而合。中国武术要积极并勇于把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充分地、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拿进来,才可以促成中国武术自身的文化更新。把西方体育文化作为“他者”,来观照中国武术,才能更好的看到中国武术的不足与长处。关于应该引进与如何引进外来文化的问题上,的“文化自觉”指出“我们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各个文化群体之间既要充分认识和坚守自己的文化,又要善于学习借鉴他人的文化,彼此尊重、相互学习”。日本的柔道与韩国的跆拳道能在世界上迅速传播是个值得注意的文化现象。他们能为世界所接受,并能很快的融入世界体育文化行列之中,无不与借鉴西方体育文化中的精华有着很重要的联系。如果追溯历史,日本的柔道和韩国的跆拳道的文化“母体”,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他们之所以比中国武术走的靠前,与他们那种不断以自己本土文化为根基和吸取外来文化并创新出新型的文化密不可分。因此,中国武术也要积极融入这种文化碰撞与交流之中。中国武术在不断地向世界推广的同时,也要接受西方体育文化,也在接受西方体育文化的挑战。传播者应自觉地寻求着与西方文化的结合点。在交流中吸取西方丰富的文化养分,丰富自己、提升自己,同时还要坚持自己的文化本位,来认真地守护自己原始的文化记忆,避免传统武术发生衰变。韩国跆拳道和日本柔道的俱乐部在中国市场成功的运行,无疑是给予中国武术扩大受众面的借鉴,充分利用国外的高科技手段大力推广传统武术,并以西方的免疫学、生理学、解剖学、生物力学、生物化学来纠正传统武术中的一些缺陷和陋习。众所周知,最具有典型代表中国武术的太极拳,在太极拳研究领域也存在着种种困难与疑惑“,国内太极拳理论和实践的科学化研究水平整体不高,太极拳传统性技术的发展与完善,新时期太极拳理论架构建设问题以及管理部门在太极拳的继承、发展和国际化的传播管理观念落后”等等,与其整天的呼吁革新,不如放开视野地看世界,从西方先进文化理念中,找寻对中国武术发展有利的理论支撑。

面对武术发展应创新与交叉

文化与创新之间是唇寒齿亡的关系。没有创新,文化就不可能发展进步。一个国家如果文化创新的能力不强,或者创造力低下,这个国家和社会也就不可能有长足的发展与进步。武术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承载着精神、价值、观念,可作为一种文化引领,能极大地激发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归属感。中国武术为了达到这种“文化引领”,必须把“创意、创造、创新”作为关键手段。中国武术文化创新只有经过市场和消费者检验才能成长起来。在武术文化创新的过程,就是面向大众、面向市场、赢得人心的过程。面向市场并不是模仿与重复,不是把武术文化堕入低俗化、媚俗化和庸俗化的泥潭中。面向大众,也不是只是一味的迎合大众口味,武术文化创新要深入大众的现实生活,感受大众的生活实际,了解大众的精神需求,在与大众深度接触中,探索出一条武术文化创新的新路。在把握正确的文化脉动潮流中,抓住武术文化创新的根基,以提升大众的审美情趣,让大众在享受武术文化产品带来的快乐过程中真正感受到武术的精神力量,从而使人们在对武术文化创新的过程中追求“真、善、美”的目的。随着科学的发展,各学科的交叉对武术文化的发展越来越重要了,武术学科的交叉,也是武术历史的必然。武术文化创新,也要与其他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融合、结合。将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与武术学科的理论方法相结合进行创新,使其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而形成新的武术文化。武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不是简单的拼装,而是依存内在的有机联系,进过渗透与融合而形成新的理论和方法。创新发展的中国武术交叉学科是武术发展的新增长点,其作用在于:新形成的武术交叉学科可以健全和完善武术学科体系,增补武术学科体系中的某个环节,或丰富某类学科的内容;新形成的武术交叉学科的连锁作用,引发新学科的兴起;新形成的武术学科对原有相关学科具有重要影响,促进其体系和内容更新、改造和发展。

篇9

【关键词】弘扬 ;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 留学生 ; 体育教育 ;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140-02

文化输入和输出的力度差距直接限制了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现代价值取向对西方文化的推崇和对本土文化的漠视逐渐侵蚀了我国的传统体育文化,致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相对滞后。而目前,来华留学生和出国留学生的规模在逐渐扩大,已经形成了一个文化互动的庞大群体,鉴于对文化传播的需求,留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可以形成文化的双边传递效应,我们可以将留学生群体作为传播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媒介,采取有效措施使留学生习得我国传统体育项目,领会传统体育文化内涵,旨在达到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目的。

1.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时代背景

1.1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现状

1.1.1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沦落与衰颓

当前,西方文化的引进对我国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延续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尤其是现代奥林匹克文化全球化的迅速蔓延和现代人生活价值观念的转变,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与世界接轨的过程中不断发生交流和碰撞,例如我国传统体育项目--武术,它蕴涵了我国传统的民族气节和深厚的儒学文化,可谓是我国体育史甚至整个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1]。然而现代武术在现代西方竞技体育盛行的时代,为在夹缝中求生存,不断地创新其运动形式为适应市场的需要,其竞技特征也越来越明显,逐渐把传统的武术表现形式创新得面目全非,民间武术也由于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意识形态的转变而不断陨落甚至消亡。如松溪内家拳,目前仅于四川一隅苟延残喘。尤其是作为传承和发扬文化圣地的高校,更是在竞技体育的引领下走上了时尚体育的前沿,象征性的传统项目开设也仅限于为当代青少年展现武术项目的“花拳绣腿”,其文化的传递与弘扬已经从深层开始衰败。我国传统体育长期面临着上至体制政策的忽视,下至百姓万家的舍弃,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和传统正在衰颓与陨落。

1.1.2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融合与变异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衰颓现象是体现民族性格的特质在减少或者消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是文化的倒退,只是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互渗透和融合。这种融合是一方面积极地传扬了民族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地更迭传统体育的内容和模式,另一方面,由于有些现代元素与历史特性的悖离,也将导致一些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产生变异。如 “搏击”和“散打”等项目, 就是在传统武术文化中形成的现代传统体育运动形式,它就是为了适应现代人的需求和项目自身的发展而进行的合理演化。融合是传统体育文化在新形势下得以保留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变异是现代社会对传统体育文化无奈变革的需求,其目的都是为了阻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倒,也是促进其繁荣的渠道[2]。

1.2拯救民族体育文化的历史使命和必要性

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国又逐渐成为世界瞩目的热点,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我国产生了兴趣,世界各地来我国留学的留学生也逐渐增多,这为我国推广和传播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提供了机遇和空间,我国应该借此机会,大力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尽力扭转我国文化传播的弱势地位。在西方文化全球化浪潮中,必须大力倡导民族觉醒,否则,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民族文化不自保,不回归就预示着湮灭[3]。所以,大力弘扬我国民族精神,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历史使命已经尤为迫切了。

2.留学生体育教育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与发展中的预期作用

2.1留学生体育教育在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作用

目前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输出工作做得还不够,国际体育界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了解还很欠缺。所以,我国高校为承担弘扬民族文化的责任,不仅要对本国学生普及民族传统文化知识,更要合理利用本校的留学生资源积极宣扬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大量招收和培养来华留学生将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任务得以顺利完成,同时,有利于加深同各国人民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发展民间交流,增进友谊。

来华留学生教育主要是把“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请进来”和“走出去”两者相得益彰[4]。“请进来”模式是让来华留学生能够亲身感受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习得我国传统体育技能和文化;“走出去”战略则就是有把握让习得我国传统文化的来华留学生将我国文化传扬海外。接收越来越多的来华留学生有利于扩大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的范围和力度。

2.2留学生体育教育可以促进我国体育院校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教育国际交流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和显著特点,是国际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的时代潮流,也是促进教育国际化大力发展的有效途径。留学生教育是大部分发达国家高校教育的重要构件,也是我国高校发展的一大亮点。当前,在教育国际化日益加强的趋势下,留学生教育成了我国高等教育机构加强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办学规模与层次的有效途径。来华留学生在规模、层次和水平上,都呈现着良好的发展趋势,并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外国留学教育和管理模式。我国国家教育部明确指出,中国要建设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留学生的数量,及这个学校对世界各国留学生的吸引力本身就是一个国际化标志。建设世界知名大学、增大中国高校与国际高等教育领域的话语权,是推进我国高校国际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3.在留学生中推广传播我国传统体育具体措施

面对现代社会巨大机遇和挑战,我国高校要全面推进体育专业留学生的教育事业,使体育类专业留学生工作真正上国际轨道,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3.1提高对体育专业来华留学生工作的认识

来华体育留学生工作是一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战略影响的体育教育工作。通过加强开展对来华留学生的教育力度,可以培养中国特色的国际体育专业人才,促进和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文化沟通和技术交流[5]。因此,相关职能部门应鼓励和支持我国高校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体育留学生教育工作,从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战略高度来看待体育留学生教育工作,在理念和认识上强化大力发展来华留学教育水平。

3.2完善来华留学生教育制度

完善的留学生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服务机制能够为工作效率和质量提供有力保证,使我国高校在留学生教育管理方面更加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以提高在世界留学生市场的整体竞争力。这是高校开展留学生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也是高校走向海外留学市场的前提。

3.3扩大来华留学生的招生规模

生源是留学生教育的物质基础,没有足够的学生来源,留学生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我国是体育大国,也是体育强国,我国竞技体育具有较强的实力。在现代竞技体育领域,有些项目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尤其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更处于世界前列。我国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可立足我国的传统体育文化优势,将留学生的培养目标放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上,在世界各地大力宣传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国际留学生生源的“供与需”之间寻求最佳契合点。

3.4优化体育专业来华留学生的课程设置

来华留学生来我国主要目的是学习,我国招收外国留学生的目的是为了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基于这中需求,我国应该在来我国学习的体育专业留学生中开设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课程,以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例如,可以为来华留学生开设传统的导引、养生学等。

4.结束语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灵魂,在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视域下看我国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其中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在华留学生的体育文化习得过程为切入点,论述来华留学生得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及其文化的习得,以及即将产生的文化国际化效应,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旨在论述如何通过留学生这个联通世界的特殊团体,达到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汪灵灵.留学生课程设置中地域文化的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2012(11).

[2]王霄飞.美国正闹“留学生荒”赴美留学首次负增长[N].环球时,2004:11-29.

[3]崔庆玲.来华留学教育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J].教育与现代,2008 ,(3):76.

[4]郭必恒,林凡,周钧.东亚金融危机对我国留学生事业的影响及对策性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1998,(5):48―49.

篇10

电视剧是礼仪传承的重要载体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灿若星辰的历史长河中,先辈为我们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宝贵财富,有物质的也有非物质的,包括道德修养、礼仪规范、传统美德等,于是才有了今日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古代有“五礼”之说,时光的车轮到了21世纪,也形成了日常生活礼仪、节日节庆礼仪、商务礼仪等诸多礼仪……那么,电视剧作为媒介是如何展现礼仪的?当前影视产业链上礼仪指导的发展现状如何?这些都是值得考究的问题。

提到最近热播的电视剧《琅琊榜》,除了爆表的颜值、精湛的演技、巧妙的剧情,最让观众念念不忘的就是细节――无论是搭景、构图、服饰,还是礼仪都备受关注,而我们今天就邀请到了《琅琊榜》礼仪指导团队的核心人物――张晓龙,来说一说关于礼仪指导的那些事儿。

张晓龙――“中国古代礼仪指导第一人”

提起张晓龙,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甄执》里默默付出、温文尔雅的“温实初”,其实他的标签不止于此:他是中央戏剧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他是《十月围城》《陆小凤与花满楼》《妻子的谎言》等多部剧的主演;他是即将上映的古装巨制《芈月传》的礼仪指导;他还是……

作为礼仪指导,张晓龙有“中国古代礼仪指导第一人”的美誉,身兼数职的他是如何协调自己的工作的呢?

他说,“在学校做老师,在外面拍戏,尤其做礼仪指导,做一些国学舞台演出的导演,其实这些都是我特别喜欢的,我觉得我的幸福之处就是我有很多我喜欢的工作。这些工作能让家里人过上更好的日子,也让我自己的生活更充实。因为这些工作都是我非常喜欢的,是无法舍弃的。所以都在同时进行着,也曾经取舍过很多工作,这几项工作是我没办法取舍的,所以我都留下来了。要是一定要取舍的话,我可能首先选择把演员这个身份给舍掉,因为做老师我很喜欢,无论是带研究生还是带本科班,或是将来从事研究;做导演也能传递一些我自己的想法;做礼仪指导我觉得是一种使命,所以这几个身份都舍不得。之所以可以舍掉演员这个身份,就是现在有很多好演员,也不缺我这一个人。”

“好演员很多,不缺我一人。”从张晓龙的言谈间我们读到了一种谦逊之美,我们知道“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从不同身份不同角度来看待自己的作品应该会有不同的感悟,身为礼仪指导的张晓龙最喜欢自己的一部电视剧是《甄执》。他说,“因为《甄执》我从头跟到尾,也给我带来很多收获。因为这部戏,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上中国古代礼仪、传统文化,开启了一扇兴趣大门,所以这部戏礼仪指导不但对我,而且是对很多喜欢文化的年轻人都有很深的意义。”

而作为演员,他也把最喜欢的作品这一票投给了《甄执》。“要是从演员的角度来说,我也是喜欢《甄执》,因为这部作品让很多人认识我。更重要的是,虽然温太医戏份不多,但很跌宕起伏,用眼神表现内心,充实丰满,这是一个能发挥自己内心的角色。”

古装剧&现代戏 礼仪传承不可偏废

《甄执》火了,《琅琊榜》火了,观众开始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幕后制作团队。我们知道,影视剧的礼仪指导要求具备相关的礼仪、文史、形体等方面的知识,对想要从事这一职业的人的专业素养要求颇高,张晓龙也就如何系统地学习和运用礼仪知识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礼仪指导是门交叉学科,必须要懂得历史、礼仪方面的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懂得戏剧创作规律和形体方面的知识。因为要给人做示范,你要知道画面里需要什么,缺一不可,所以这方面的人才比较难发掘。” 要想成为一个礼仪指导,还得先成为一个“杂家”,先要有广阔的知识积累,然后再挖掘深度。

对于一个新晋的礼仪指导来说,洞察古装剧中的错误也是考察“眼力见儿”的首要任务。比如说,电影人喜欢“拉片”,就是一帧一帧地考察电影拍摄的画面,张晓龙就以我们常看的古装剧之清宫戏来纠正一些常见的礼仪错误。

“有些作品中,把一个角色死了之后才封的谥号,在活着的时候就提前出现了,其实这个角色当时还没死呢,别人怎么能知道他死后封的谥号?比如孝庄,孝庄是她死后的谥号。”

由于很多古装戏的拍摄朝代距离今人太远,所以很多礼仪错误观众不易察觉,这也是考量制作团队是否用心的重要依据,一部好的电视剧不是靠明星效应、后期特效、宣传噱头获得口碑的,真正的实力来自创作团队对细节的把控,这对礼仪团队来说也是一大考验。

现代都市剧在礼仪方面看似不如古装剧那般考究,但是细到具体的穿着、交往、沟通等方面也是不容小觑的,张晓龙谈了自己对于二者的看法。

“现代剧与古装剧在礼仪方面有所不同,我们中国的古礼,很多是有据可依、有根可以寻的,所以喜欢历史的人一看就知道正确与否;而时装戏,越来越讲究自由、开放、随意,所以有很多东西就不那么讲究了,就像西装不是我们中国的服饰,那么西装要扣几颗扣子,中国的戏剧创作者就不了解他们的礼仪了。但既然是去拿来,既然是当下,既然是时尚,也应该去尊重。”

前面提到了古装剧礼仪,也说了现代都市剧的礼仪,从古代礼仪到现代礼仪,涉及一个文化传承的过程,现阶段的古装剧在文化传承方面做得如何呢?

张晓龙说,“说到传承,就要继承。因为历史的改变,就会有时间的改变,会有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就像我们说的永远不变的事一样一直在变,包括礼仪,随着时代的不同、民族的不同、审美的不同、生活方式的不同都会有变化,我们要懂得我们历史的、我们祖宗的东西,尊重精髓的东西,把糟粕的东西去掉,再把它传承下去。现在古装剧在文化传承方面我觉得在慢慢地、一点点地越来越好。”

IP落地 架空题材改编电视剧礼仪考究

互联网+时代,娱乐产业IP热潮不减,架空历史题材小说层出不穷,在改编成电视剧时,《甄执》定位在清朝雍正年间,《琅琊榜》定位在南梁大通年间,不同的架空历史小说选择了不同的朝代“落地”。张小龙从礼仪指导的角度来为我们分析了架空历史小说落地所需要的因素。

“架空的小说,架空历史的一些故事,放在一个参考年代这样的戏,包括《甄执》放到清朝,是比较实实在在的。其实,最重要的是如果一定要放到某个朝代,一定要把这个朝代的服饰礼仪各方面做到尽量尊重,让观众从这些方面都能相信它,相信道具服饰礼仪各方面的细节,才能相信你的人物和故事,把观众带入故事里面去。其实让观众投入去看一个戏很难,但是要让观众因为一个小细节跳出来就很容易,所以一个戏成功,细节很重要。也就是说架空的戏落实到具体的历史年代,重要的是每一个细节,尽量去尊重,把细节做好。”

入戏很难,出戏很易,而礼仪能做的,就是别让观众那么容易出戏。

IP剧在落地时,也出现了不少的“雷剧”,而最近涌现的一批国产良心剧,剧组对细节(饮食、医药、器物、礼仪等)的关注也成了古装剧脱颖而出的不二法宝,观众对礼仪的关注度升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也给礼仪指导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张晓龙是如何应对的呢?

“因为《琅琊榜》又让观众像观看《甄执》时一样对一些创作细节,包括礼仪方面有了很多兴趣,对我们来说也有了机遇、挑战,更多的是鞭策,总结之前的不足,把以后的戏做好,机遇肯定是越来越多。现在会同时有几个戏找到我的工作室,让我们来做礼仪,以至于我工作室人手不够。挑战就是既然现在大家对我们认可,我们会继续越做越好,至少不让大家失望,这是我们以后的挑战。”

《芈月传》来袭 看张晓龙玩转秦朝礼仪

即将播出的《芈月传》也是张晓龙亲自“挂帅”担任礼仪指导,具体到在这部戏里,他都做了些什么呢?张晓龙如是说,“毋庸置疑,《芈月传》也是一部特别好的戏,因为是由郑晓龙导演制作这部戏。我觉得创作团队直接制约着这部戏考究与否。一直以来,晓龙导演做戏都是比较考究的。这部戏是由我们工作室担任礼仪指导,因为我的工作比较忙,由我们工作室的李斌老师去跟这部戏,从早跟到晚,从头到尾,我在开机前给导演组、创作组、演员讲礼仪时他一直都跟着,具体的执行也都是他在做。”对于礼仪指导来说,想要在观众眼中呈现出一部“走心”的剧还得无时不刻不在现场,这也算是对这一职业的考验。

关于《芈月传》所涉及的礼仪方面的内容,张晓龙举了几个详尽的例子:

“我们工作室在创作这部戏之前,都认真听取导演组、制片方、服装化妆造型老师意见。在创作之前我们做了很多功课,包括婚礼、葬礼祭祀、朝仪等方面,包括最简单的礼节,当然现场李斌老师会有一些随机应变的东西,因为随时会有新的问题出现。比如说有一场戏,现在片花也曝出来,这个画面就是一步一屈,在屈膝的同时,慢慢地压低膝盖,身体起起伏伏,这样的画面将来播出时会看到,这个画面是五年前我在孔庙做一台传统文化演出时的谢幕动作,大家一步一屈地往前走,最后施一个大礼,现在李斌老师运用在《芈月传》,据说反响特别好。这样的东西在里面数不胜数,将来采访李斌老师,他会有很多好的东西讲给大家。”

《芈月传》这部戏是关于战国时期秦国真实人物的故事。“我们的礼仪就是周礼,在战国、东周这样一个时期,战国时期是礼崩乐坏,但大部分都有礼仪制约下的时期,我们在里面设置了很多礼节方面,例如齐手礼、顿首礼、站立礼,其中站立礼里面有拱手礼、作揖礼,朝仪方面有更多好看的画面。”

“礼仪就是礼节和仪态,仪态方面每个演员的举手投足都在礼仪范畴内,礼节方面不仅仅是怎么施一个礼,婚礼、葬礼所有的朝仪都要有礼节,所以从整部戏看,里面太多内容都和礼仪有关系,数不胜数,大家多多关注吧。”

张晓龙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参演《芈月传》,而是担任了礼仪指导,网上有报道盛传张晓龙即将进军 “时尚圈”,张晓龙表示有话要说。“还是参与了这部戏,虽然不是以演员身份,但还是保留了礼仪指导这样的身份来参与。因为当时制片组和导演组都与我沟通过,希望我去演其中一个角色,但因为我当时在另一个戏上,实在是没有时间去演,这也是我非常遗憾的一件事情。但不遗憾的是,这部戏的礼仪指导是由我们工作室在做,而且做得非常严谨,我也非常期待,希望大家能够拭目以待。”

最后,我们听到了张晓龙对于礼仪知识和国学文化传播方面的期许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