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网格化综合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18 17:20: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网格化综合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前言: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飞快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也越来越高,逐渐向多元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然而,传统的社区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不断的进行改革与创新才是促进社区管理、提高基层组织管理效率的必然趋势。社区网格化管理是政府提出的创新手段,结合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形成一个数字化的社区管理平台,从根本上提高了社区管理能力与管理水平,加强了政府对社会问题的处理速度,推动社区管理的稳定发展。
一、我国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发展现状
社区网格化管理就是将我国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一个个“网格”,有针对性的对每一个“网格”进行监督与管理,从而提高我国社区管理的效果。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的每一步建设都要与国际接轨,不断进行社会治理的改革与创新,完善社会治理制度,加强对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而在这一系列的手段中,社区网格化管理占据着很大比重,为我国社会的管理与发展提供了方向,提高了社会服务的水平,完善了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社区网格化管理是我国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结果,是通过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得来的。将城市划分成一个个“网格”,加强对“网格”的监督与管理,政府就能及时发现社会问题,并在第一时间予以解决,提高了政府对社区的管理能力和面对社会问题的处理速度,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我国社区网格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于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理解不到位
社区网格化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手段,因此,很多管理人员对于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理解不到位,不了解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社会价值,从而影响了其效果的充分发挥。我国社区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稳定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对于生活质量、服务态度方面也更加的重视,从现阶段社区管理的发展情况来看。只有优质的服务才是王道。但是由于我国社区管理人员对于网格化管理的认知不全面,导致“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屡见不鲜。
(二)社区网格化管理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效率低
21世纪是互联网时代,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互联网信息技术,可以说互联网为我们的生活、生产、学习都提供了很多的便利,是我们的社会向着更加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了推动社区网络化管理更快、更好的发展,与互联网科学技术的结合势在必行,但是我国的社区管理者和居民对互联网科学技术的掌握却不是非常的娴熟,很多网络管理和服务平台都不会使用,其应用效率非常的低,使社区网络化管理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其原本的应用效果。
(三)我国社区网格化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足
社区网格化管理不仅要结合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还需要优秀的人才配合管理,才能够充分发挥其效果。根据我国现阶段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发展形势来看,其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加强。由于管理人员对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理解不够充分,所以在管理过程中没有动力,丧失了对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与其他员工之间的矛盾也会越来越深,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敷衍了事、拖延时间、推卸责任等行为,严重影响了社会网格化管理队伍的团结友爱和整体水平。
三、我国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创新扩散
(一)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宣传力度
社区网格化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手段,而人们对于新事物都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要想充分发挥社区网络化管理就要让管理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完全理解网格化管理的含义,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宣传力度,能够缩短管理人员对网格化管理的接受时间,从而加强了管理人员的对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充分理解,提高了政府对社区的管理能力和面对社会问题的处理速度,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建立完善的社区网格化管理运行机制
我国社区网络化管理之所以进行的不顺利,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没有健全的社区网格化管理运行机制,在实际运行过程只一旦遇到了问题,没有对应的规章制度去进行约束与解答,管理人员手足无措,领导也不知该如何解决。首先,要建立社区网格化管理的配套制度,充分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帮助人民群众做实事做好事;其次,要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的信息采集机制,信息采集对于社会管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要建立系统化的信息平台,为社区管理提供方便。
结论:综上分析可知,社区网络化管理是我国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结果,是通过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得来的,只有对网格化管理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与理解,才能够推动社区网格化管理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杨代福.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创新扩散现状与机理分
析[J].青海社会科学,2013,06:77-85.
[2]杨代福,董利红.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创新扩散的事
件史分析[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4,04:46-50.
[3]许欣.社会治理视角下的城市社区网络化管理的反思――
以S市Y街道为研究对象[D].沈阳师范大学,2014.
篇2
一、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烟台市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起步于2011年,是全省首个试点城市。具体实践中,主要是探索建立了“4433”管理新模式。
(一)坚持分级管理,搭建“四级架构”。县级建成了集综治、公安、城管、民政等多部门集中办公、统抓总揽的社会服务管理信息指挥中心,重点发挥分析研判、指令、综合协调、分流指派、实时指挥等职能。镇级整合综治维稳、便民服务等内部机构,建立了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下设网格化管理指挥大厅,主要负责有关情况信息的收集汇总、查询处理、上传下达以及监管考核等。社区建立了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站,设立网格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组织开展社区服务管理工作、加强对网格力量日常管理考核等。网格组建了一岗多责的网格管理员队伍,具体负责综合治理、劳动保障、计生管理、城市管理、便民服务等业务。
(二)坚持信息支撑,建立“四级平台”。采取统一规划、市县共建的方式,开发了全市社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具有信息采集、流程管理、动态管控、综合研判、指挥调度等功能,实现了县市区、镇街、社区、网格“四级联通”的即时性、高效性。信息采集,主要是通过网格管理员采集,将“人、地、物、事、组织”信息数据全部纳入数据库;流程管理,将社会服务管理业务分为信息采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等七个步骤,形成闭环流程,全过程跟踪、督办、评价;动态管控,依托电子地图、遥感影像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用卫星定位、视频监控等手段,将社区各种资源、各类事务、各方力量、出租屋人员进出等有价值的数据统一录入管理系统,通过最直观的方式,全天候、全方位呈现整个网格动态;综合研判,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对比分析,掌握情况、发现问题、辅助决策;指挥调度,通过上下贯通的组织、指挥、调度体系,做到“指令下得去、信息上得来、问题能解决”。
(三)坚持因地制宜,推行三种类型。根据社区的不同情况,在全市推行“先进型”、“基本型”和“简便型”三种网格化管理类型。在基础条件较好的城市社区推行“先进型”,做到“六有”:有健全的网格管理队伍、完备的办公场所、高效的网格管理信息平台、完善的治安防控体系、特色化便民服务、科学规范的运行机制;在农村社区和基础条件一般的城市社区推行“基本型”,做到“五有”:有网格管理队伍、独立办公场所、网格管理信息平台、便民服务机构、治安防控体系;在条件一般的农村社区推行“简便型”,做到“四有”:有网格管理员、网格管理办公室、治安巡逻队伍、便民服务机构。
(四)坚持规范运行,健全“三大机制”。一是精细化管理机制。主要实施了“三类管理”:(1)层级管理。对一般性、协调性、突发性、审批性等事务,根据既定职责,分别由网格管理员、网格长、街道或者区级部门实行对应处理。(2)动态管理。依托电子地图、360度全景影像等基础地理信息,将社区内各种管理对象和管理资源,通过最直观的方式在网格内动态呈现、动态掌控。(3)循环管理。对网格内发生的各类问题,根据疑难复杂程度,分别运用网格内部“微循环”、社区内部“小循环”、街道内部“大循环”三种方式协调解决,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二是亲情化服务机制。主要推行了“四式”服务:(1)一站式服务。在社区建立便民服务厅,确保群众“进一个门、办所有事”。(2)代办式服务。为居民提供证照办理、缴费报销、民情诉求等代办服务。(3)管家式服务。网格管理员作为网格的“管家”,为网格内居民特别是残疾人、空巢老人等重点帮扶对象及时提供上门服务。(4)菜单式服务。对社区服务资源等,以菜单形式列举,通过提前公告和双向预约,使社区居民享受“我点你供”菜单式服务。三是高效化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了上下联通、横向联动的社区网格化管理运行五项制度,即工作例会、事项准入、分级管理、报告通报和考核奖惩制度,运用制度的约束力确保网格化管理工作健康开展。
通过大力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烟台市真正在基层编织出一张维护稳定的“防护网”、加强管理的“管控网”、服务群众的“连心网”,初步实现了“四全”效果:
一是资源全整合。一方面,通过科学划分管理单元,把人、地、物、事、组织等要素全部纳入管理网格,做到治安防控、矛盾化解、社区管理、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全面融合,设施、信息、人才、服务全面共享;另一方面,最大限度整合部门、基层和社会力量,在尽量不增加机构编制的前提下,组建以网格管理员为主的专职力量、以协管员为主的协管力量、以志愿者为主的志愿力量,为网格管理服务提供了人力保障。
二是数据全掌控。建立信息数据库,通过数据共享、网格管理员信息采集等手段,将网格内的人、地、物、事、组织等数据全部输入数据库,实现了对所有服务管理数据的全面掌控,真正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
三是管理全覆盖。通过实施精细化的层级管理、动态管理、循环管理,真正做到“无缝隙管理、动态化管控、高效化解决”,大大提升了网格内的治安防控能力、社会管理能力、矛盾化解能力,确保了社区的和谐稳定。比如,通过建立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子系统,烟台市目前实现了对网格内所有特殊人群的动态化、实时化、全程化的轨迹管理。
四是服务全方位。通过在社区打造“一刻钟快速响应”服务圈,大力推行一站式、代办式、管家式、菜单式“四式服务”,真正做到服务全方位、零距离、亲情化,让居民不出网格就能够享受到快捷、高效、便利的社区服务。
篇3
关键词 网格化管理 智慧社区 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1核心概念界定
1.1网格化管理
网格化管理最早引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计算机领域,而后我国社会生活的很多领域都引入了这一管理技术,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到社区治理,“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就是把城市社区的整体管辖范围划分为若干网格区,依次分类编码,并设定相应的社区网格责任人来整合资源,政务再造的一套完整的网格化信息管理平台。由此社区逐步打破了传统的破碎的非系统性结构,实现了从多头管理到综合管理的变革式创新,大大提升了社区的运转效率和服务质量。我国最早探索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是北京东城区。
1.2智慧社区
继西方发达国家提出了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的发展概念以后,在“新公共服务理论”和“城市社区治理理论”的双重理论指导下,学界提出“智慧社区”(Intelligence Community)的社区治理概念,即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等信息集成技术,以社区为载体,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居民幸福感为目的,通过搭建智能化服务平台,以实现社区高效管理、优质服务的一种新型社区管理形态。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模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经有上百个城市相继开展“智慧社区”的试点工作,其中比较典型的有北京和平里街道的生活服务圈、清华园街道智慧型社区以及宁波海曙区智慧社区建设模式。
2网格化管理过渡到智慧社区治理的分析框架
2.1从网格化管理过渡到智慧社区治理的现实意义
网格化管理是社区治理的创新手段,对社区管理服务水平产生了积极作用。经过这几年国内大部分城市社区的探索实践,结合未来社区的发展走向,虽然网格化管理为社区治理打下一定的信息化基础,但其运行过程中暴露的诸多问题也阻碍了社区管理与服务的进一步提升。主要问题包括重管理轻服务导致的智慧化程度有限,重空间分布导致的人性化程度缺乏,社区治理资金来源渠道窄,智慧化设施资源利用程度不高以及网格化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足等。智慧社区作为社区网格化管理的高级阶段和社区治理新一轮改革提升的重要战略,国内大部分基层社区应着力把握住这一发展契机,依托现有较为成熟的社区网格化管理平台,逐步引导社区过渡到信息化、智慧化社区的新型治理结构中来。从长远来看,这将有利于“宜居-乐居-利居”社区形态的早日实现,更将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社会秩序稳定和谐产生巨大的影响。
2.2推进社区治理智慧化的几个方向
2.2.1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提升社区硬件的建设水平
网格化管理机制的运行一定程度上为智慧社区建设提供了信息化支撑,然而真正意义上的智慧社区建设,需要智慧化的硬件设施加以构建。从硬件设施建设来说,我们不仅要加强社区无线网、物联网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改造升级;还应加大对社区水电管理、车辆及人员流动管理,安全保卫工作等智能技术的运用,充分结合智慧服务平台优势,有效实现社区居民生活的快捷高效,信息共享。
2.2.2加强社区软件建设、贯彻人性化的服务理念
社区建设智慧化不仅需要硬件设施,还需要软件建设加以辅助。软件建设主要涉及两个方面:行政主体的治理能力和服务意识。行政主体引导社区的规划和发展,因此要求其自身具备相应的顶层设计能力、政策制定能力、执行能力及资源整合能力;其次,强调人本的服务理念,是智慧社区建设的重要课题。社区作为居民的生活空间,应树立“扎根基层、服务居民”的集体认同感,以优质的公共服务协调居民切身利益,解决关乎居民生活实际的问题。
2.2.3提高智慧人群的参与性,健全基层治理人员体系
智慧社区离不开智慧人群的培养与建设。狭义地说,智慧人群主要概括社区居民和社区工作人员。从居民的角度出发,当前很多社区面临工作开展的一大瓶颈是居民参与度不高,解决这一难题可以充分利用社区人际和智慧网络平台,定期举办知识普及和“智慧社区”平台体验活动,提高广大居民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动员广大居民建言献策,为智慧社区建设出力。另外,社区工作人员队伍的壮大与培养也十分紧迫,要踊跃吸纳掌握技术、业务、行政能力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投入到社区工作中来,联合有办事能力的热心居民参与到社区的共商共治中,以及注重激励老员工工作热情和再学习能力等。
2.2.4协调广泛的社会力量,构建多方合作的协同发展机制
在社区治理智慧化的整个过程中,需要联合广泛的社会力量,主要涉及行政主体、市场主体和受益主体:行政主体负责顶层设计及统一规划,市场主体负责技术研发、产品设计与生产以及应用指导,而受益主体则负责接受行政主体的政策支持与市场主体的技术服务,把社区建设真正落实到实处。因此,社区应积极构建多方联动的协同发展机制,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运行环境,争取早日实现智慧化。
参考文献
篇4
SIMG主要立足于对地理空间的多粒度划分,其核心思想是按照不同的网格大小将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划分为不同粗细层次的网格,上下层次的网格在空间范围上具有涵盖关系。用多级网格实现对城市部件、事件和服务的精细化描述和组织,有利于信息的快速检索和分析。在城市社会服务管理中实施多级网格化管理,可以将城市社会服务管理对象划分在基于社区边界基础之上的更细的网格中,对网格中的人、房、物、事、组织等进行数据采集和存储,并建立元数据之间的共享和交换机制,实现自然人(或法人)-房屋的网格化,以及人-房屋-单位(或组织)的三库一体化,用更精细的单元网格定位社会事务,满足快速响应的需求;用人、房、单位(或组织)等实体和社会服务的高度共享来实现服务管理各环节的信息对称,满足问题客观描述和快速解决的需求,促进社会服务管理效能的提升。城市社会服务管理单元网格的合理划分,有利于更快速、准确地定位社会服务管理对象。单元网格的划分可遵循以下原则:以城市中的行政境界和道路、河流、公共绿地等自然地理布局为边界来划分单元网格;单元网格的边界不应穿越建筑物以及部件等管理对象,且各单元网格内管理对象的数量应大致均衡;相邻单元网格之间应无缝拼接。其优势在于:①将各级行政区划纳入社会服务管理网格级别当中,使得各级网格的空间范围与各级管理部门以及现有的地理数据、统计数据相对应,有利于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的部署和开展。②考虑到社会服务管理对象大多被自然地理布局相互隔开,以自然地理布局为边界来划分网格可以兼顾到管理对象的空间分布,同时也维持了社会服务管理对象的完整性。③网格边界可以与大多数历史数据资料无缝融合,有利于地理数据和管理对象的变化检测和趋势分析。④保持各单元网格内管理对象的数量基本均衡,方便管理人员部署。根据城市社会服务管理实际需求和划分原则,本文按照市-市区行政区划-街道-社区-单元网格进行网格的划分,即在社区边界基础上继续细分形成单元网格。本文设计的城市社会服务管理单元网格代码由14位数字组成,依次为6位市区行政区划代码、3位街道代码、3位社区代码和2位单元网格顺序码。
2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系统设计
2.1服务架构
基于SIMG的城市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系统的整体架构可分为4个层级。由网格数据、基础地理数据、实景影像数据、社会服务数据、社会管理数据、视频数据等组成数据层,统一进行网格化编码,运用WebServices技术将多源数据与服务资源有效聚合,为城市社会服务管理系统上层应用提供服务。
2.2功能设计
城市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主要包括:
1)提供对多级网格的管理,并基于多级网格进行精细化查询与定位。
2)提供各类社会服务管理问题的全程透明化管理。
3)集成视频监控、可量测实景影像和电子地图等信息,实现社会服务管理的动静结合。
4)提供各类社会服务管理过程的考核评估管理。
2.3数据库设计
基于SIMG的城市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系统数据库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网格数据。网格数据包括单元网格数据、专业网格数据和责任网格数据等。以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划分市-市区行政区划-街道-社区-单元网格5级网格,记录网格代码和其他属性信息。针对社会服务管理需要,在参照单元网格的基础上对城市区域进行划分,形成专业网格。每个网格管理员负责的单元网格集合形成责任网格。
2)人口数据。按照社会服务管理的需求,对城市中的实有人口记录自然人的完整生命周期数据,其中包括出生、就业、住房、婚姻、社保、医疗等方面的信息,以此来实现城市社会服务管理中自然人的生命周期全程信息管理。
3)法人单位数据。对市区范围内的法人单位进行普查,普查内容主要包括单位名称、组织机构代码、单位地址、基本状态等信息,并记录法人单位信息和房屋、单位所属自然人之间的关系。
4)房屋数据。对市区所有房屋进行普查,记录房屋坐落位置、层数、建筑面积、房屋用途等物理性质以及房屋所有权人等内容,实现房屋信息与自然人、法人数据的关联。
5)城市管理数据。普查城市部件和城市事件数据,对其进行统一分类和编码,同时记录其空间位置、名称、主管部门、所在单元网格、状态等属性信息。
6)社会服务数据。统计社会服务相关数据,同时记录无偿或有偿参与网格内社会服务管理的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信息,为社区民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7)社会管理事件数据。将社会服务管理的事件进行统一分类和编码,同时存储事件的基本属性项,如事件名称、主管部门、事发位置、所在单元网格、事件描述等属性信息。
8)视频数据。分布在城市公共场所的监控摄像头采集到的视频数据为视频巡航立案提供服务,实现对城市社会服务管理问题的全方位、全时段的可视化监管。
9)基础地理数据和可量测实景影像。城市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所使用的基础地理数据主要是城市基本大比例尺地形图,可量测实景影像主要是从城市街区主干道和重要的次干道连续采集得到,覆盖部件的普查区域。二者主要是进行各种部件、事件等管理对象的快速定位,以及基础地理要素的浏览和简单查询。
2.4社会服务管理流程再造
网格化城市社会服务管理的主要运行流程如下:
1)在网格层级,以网格员巡查处理为主,同时注重发挥居民自治作用,尽量将问题在网格之中协调解决,网格层级不能解决的再上报到社区网格管理站。网格员对其权属内的网格进行巡视管理,负责社会服务管理数据的采集更新,或对问题进行现场核实取证,对专业部门的处理情况进行复核确认和向群众反馈。网格员队伍由社区网格员(可以是社区群干和专干等)和专业网格员(可以是城管网格员、工商网格员和食药监网格员等)组成。专业网格员和社区网格员交替行使发现职能和核查职能,从而在各级监管中心的指挥下,构建专业网格员和社区网格员上下协同的工作机制。
2)城市社会服务管理问题的监管由市网格化监督指挥中心、区网格化监督指挥中心、街道网格管理中心和社区网格管理站四级负责,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逐级下放。监管中心接收上报或举报的社会服务管理问题,本中心层级不能解决的问题将上报至上级中心处理;负责对社会服务管理问题的指挥协调和管理决策,对有关职能部门和责任人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
3)各相关专业部门按照监管中心的指挥管理,依据工作的具体流程和规范,处理本部门负责的社会服务管理问题,并向监管中心及时反馈处理结果。通过此流程,基于多级网格的城市社会服务管理系统将发现登记、指挥派遣、处置反馈、任务核查、评价考核、结单归档等社会事件处理6个环节紧密关联起来,实现网格员队伍、各级监管中心、各专业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健全对社会服务管理问题的发现机制、监管机制和核查机制,加强对城市社会事务的精细化透明监管,提高城市社会服务管理部门与公众上下双向沟通的效率和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
3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系统运行实例
下面以武汉市东西湖区社会服务管理中的典型实例,展示基于SIMG的城市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系统的特色。民众有社会问题需要反映时,经其所在的社会服务管理网格的网格管理员使用“社管通”或社区服务终端向社会服务管理平台提交问题,由相关专业部门、社会组织或公众等参与处理,最后将问题处置结果反馈给最初反映问题的市民,从而促进社会服务管理主体多元化发展,实现网格、人员和问题归属部门之间的信息关联,为社会服务管理提供了新模式。系统实现了可量测实景影像、视频监控与电子地图的联动,加强对网格中的人、房、物、事、组织等社会服务管理对象的动态管理,利用人、房、单位(或组织)等实体的高度关联和社会服务的高度共享来实现社会服务管理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信息对称,满足社会服务管理问题客观描述和快速解决的需求。展示了可量测实景影像与电子地图联动的实例,可以清晰地显示事件所处的地理位置、街道实景和属性信息。此外,系统还实现了服务于民政管理的应用专题分析。以社会保障分析为例,利用网格化人口数据,可汇总东西湖区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进行社会老龄化分析,获得该区人口的老龄化率。统计处于空巢、残疾、低保等状况的老龄人口分布,在更精细的层次上把握全区老人的生活状况,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部署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通过社会保障分析功能,确定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和社区老人关爱帮扶中各项服务所占比例,为推进社会养老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4结语
篇5
(1)不同于传统的消防管理模式,网格化消防安全管理减少了管理的流动性和盲目性,从过去被动应对问题的管理模式到现在主动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的管理模式转变。说明网格化的消防安全管理方式主动性强。
(2)网格化消防安全管理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结合信息管理机制,对划分的网格进行管理。对管理对象、过程和评价的数字化管理方法,保证了管理的敏捷、精确和高效,体现了一种新型的数字化管理手段。
(3)在网格化消防安全管理过程中,不仅有一整套规范统一的关于消防安全的管理标准和流程,而且将火灾的发生、确定火情、出警、结束救援形成封闭的环路,从而提升管理水平,实现管理机制的完整性。
(4)通过信息采集装置实时收集、快速传递、高效处理消防安全信息,解决信息传递不及时、或错误信息在网格单元之间传递的状况,有效地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5)创建了综合绩效评价体系,有利于消防主管部门随时掌握社区消防安全现状和管理能力,使新模式呈现动态性、实时性、阶段性和科学性,彻底解决了传统评价模式中的人为因素,使结果更具有真实性。
网格化消防安全管理的流程图
网格化消防安全管理强化了街道消防安全委员会的功能,以社区网格化管理为革新手段,将传统消防安全管理模式下的部门分割、各自为阵、资源零散等问题综合起来,实现街道消防安全的综合管理。网格化消防安全管理流程图见图1所示(图略),相关部门责任分工见表1所示(图略)。
网格化在社会消防管理中的应用
为了加强哈尔滨市社区消防工作,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黑龙江省消防条例》、《黑龙江省消防安全责任制规定》等法律、法规,笔者结合哈尔滨市的实际情况,提出关于哈尔滨市的网格化消防安全管理模式。
以民政部门社区网格化管理一网N格管理模式为基础(N为下级网格数),划分为消防管理“四级”网格。其中,将哈尔滨市115个街道划分为一级“大网格”,684个社区划分为二级“中网格”,3 765个居民小区(庭院)划分为三级“小网格”,11 235个楼道(居民小组)、38 717个驻区单位划分为四级“微网格”。每个街道有1个消防安全委员会,每个社区有1个消防安全工作组,每个居民小区(庭院)有1个消防安全管理小组,每个楼道有1个消防安全楼长,每个驻区单位有1名消防安全责任人和管理人,形成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管理网络。格格相连无缝隙,实现消防管理无盲区。
“一格、两会、五员”和“66810”管理
“一格”,就是将所有的社区家庭、单位都纳入网格管理中;“两会”,就是社区消防工作重点依靠两个基层组织:街道消防安全委员会、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五员”,就是社区消防工作要重点依靠5大类27小类人员。消防管理员:街道办事处机关工作人员、社区专职工作者、庭院管理委员会主任、居民小组负责人;消防监督员:消防大队干部、公安派出所民警;消防协管员:社区治安巡防员、物业公司保安员、居民小区保洁员、煤气公司收费员、电力公司抄表员、自来水公司查表员、驻区单位保安员;义务消防员:在社区居住的大学生消防志愿者、离退休民警、离退休党员、在职军官、退伍官兵、居民志愿者、驻区单位义务消防队队员;消防联络员:在社区居住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业主委员会成员、驻区单位负责人、消防安全楼长、居民代表等。
“66810”,就是规定社区消防工作要做到“六个必到、六个必访、八个必报”,融入“十条为民服务线”。
“六必到”,是指街道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委员会要包点包片,做到:接到隐患举报必到场核实,发现火灾隐患必到场督办,清理消防车道必到场组织,遇到高火险天气必到场巡逻,接到消防求助必到场帮助,发生突发事件必到场施救。“六必访”,是指针对消防重点人群,市消防支队要做到:困难群众每月必访、独居老人每月必访、残疾家庭每月必访、流动人口每月必访、失业人员每月必访、重点帮扶人员每月必访。“八必报”,是指社区干部要做到:消防设施损坏必报、消防车道堵塞必报、发现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必报、居民房屋出租必报、六小单位装修必报、外来人员就业必报、新增残障等帮扶人员必报、有消防安全不稳定因素必报。“十条为民服务线”,是指消防工作要有效借助平台、节约资源、整合力量,融入社区“十条为民服务线”:党员先锋服务线、环境美化服务线、平安秩序服务线、医疗卫生服务线、文体教育服务线、帮扶救助服务线、居家养老服务线、助残扶残服务线、就业指导服务线、公共危机服务线。
建立高科技消防管理平台
(1)社区火灾隐患直报平台。依托社区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发社区火灾隐患直报平台。消防楼长、消防巡查员在巡查中发现隐患及时通过3G网络上报服务器系统终端,服务器通过平台将信息传送给相关人员(物业公司管理人员、社区管理人员、社区警务队管理人员),通过完善的业主联络系统(楼宇智能对讲、电话、QQ群、手机信息等),督促业主整改火灾隐患。
(2)消防弱势群体智能监控平台。在社区内所有消防弱势群体家庭推广使用消防呼叫器,呼叫器采用无线网络传输信号,在社区警务室内设置信号接收器,一旦接到求助信号,立即通过对讲系统通知附近的消防巡查员查看,并将查看后的处理结果通过手机3G网络上报服务器系统终端。
(3)社区消防动态管理平台。依托小区视频监控系统建立三维动态管理平台,对小区内所有建筑及消防设施进行三维建模标注,实现对火灾报警及火灾隐患的实时监控。一是在小区内发生火灾报警时,立即通过三维模式切换至报警点,展示相关信息,并通过已经建成的小区视频监控系统对现场情况实时查看;二是通过集中控制中心实现实时监控和综合调度指挥,将发现的火灾隐患第一时间预警相关管理人员,对火灾隐患的整改进行跟踪,并通过定期分析判别信息平台汇总的火灾隐患信息,建立社区消防隐患预警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的发生,更直观、更全面、更迅速地管理小区消防安全工作。#p#分页标题#e#
哈尔滨市网格化消防安全管理的效果
以哈尔滨市实施网格化消防安全管理为例,对哈尔滨市近两年发生的火灾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以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四项火灾基本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如图2和图3所示(图略)由图2可知,2011年上半年,哈尔滨市共发生火灾377起,死亡3人,受伤8人,直接财产损失227.4万元。与2010年同期相比,火灾起数下降34.5%,死亡人数增加1人,受伤人数增加6人,直接财产损失下降62.7%。由图3可知,截至2012年上半年,哈尔滨市共发生火灾144起,死亡0人,受伤0人,直接财产损失258.4万元。同比2011年,火灾起数下降了62.1%,死亡人数下降了100%,受伤人数下降了100%,直接财产损失上升了12.9%。四项火灾基本指标三降一升。
网格化消防安全管理的保障措施
为了加强哈尔滨市社区消防工作,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切实地在社会消防工作中实施网格化消防安全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黑龙江省消防条例》、《黑龙江省消防安全责任制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哈尔滨市的实际情况,市政府下发了规范性文件《哈尔滨市社区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已纳入市政府2012年度政法文卫正式立法项目,将全市社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依法规范和调整社区消防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更好地适应全市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1)明确单位分级管理体制。各级民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社区组织建设的管理;各级物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社区物业管理单位的指导;各级消防机构要加强对社区消防工作的指导,辖区公安派出所要加强对社区的消防监督管理。
(2)合理管理无物业服务的居民住宅。无物业管理单位的居民住宅应由其产权单位实施消防监督管理,既无物业管理单位又无产权单位的居民住宅由收取物业管理费的单位或者部门实施消防监督管理。无物业管理单位或者产权单位且无人收取物业管理费的居民住宅由社区统一管理。
(3)保证社区消防经费。街道消防安全委员会、社区消防工作小组应当结合辖区消防安全情况、人员配备、地域特点,制定本年度消防工作计划并报上级政府批准。街道办事处、社区物业管理单位要结合各自职能,保证相应的消防经费。
(4)落实考评奖励制度。各级综合治理办公室(以下简称“综治办”)负责对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委员会进行考核评比。综治办开展社区消防工作考评,应当结合当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评议工作一并进行,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考评。综治办对评为优秀的下级单位通报表彰;连续3年考评为优秀的,对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和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嘉奖。
结论
社会单位的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一直是消防安全管理的重点,通过对网格化消防安全管理在社会消防安全管理中的具体实施,结合哈尔滨市开展的网格化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是在政府统一领导部署下,在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等部门的统筹下开展的,为了加强社会消防安全的积极性,推动消防安全管理全方位发展,提高群众对消防安全的认识,将网格化消防安全管理方法应用到日常的社会消防安全管理中,充分体现了“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原则,有效地提高了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篇6
为更好的服务居民,做到准确及时的将居民意见及建议收集、整理、跟踪,以确保民情上传,社区制定本制度:
1、每个网格格员都要准确无误的将居民反映的城管、计生、党群、经济等信息填写在民情日志上。
2、每天对收集上来的各类信息进行认真整理,对当时结办与限期协办的信息分类,及时上报与办事处或其它有关部门及负责人,并及时反馈处理意见。
3、网格格长负责每天收集上来的信息上传到社区区域网,并监督和跟踪限期协办的事情。
二、社区网管信息反馈制度
1、每个网格格长必须认真记录来自各方面及各部门的投诉,每天汇总,及时处理当天发生的事情。
2、每个网格格长必须记录临时反馈的(电话、文字、口头)信息,每天格长组织检查、汇总、落实。
3、每周各网格格长必须进行一次汇总,了解需要什么,有些什么建议,并作记录。
4、及时收集新的信息、新项目、新的动态,落实到位,及时解决。
5、逐步完善社区网络建设,充分发挥网络的信息化。
三、社区限时办结制度
1、本社区内可处理的事件,一天内完成;
2、本办事处可处理的事件,两天内处理;
3、需其他单位协助处理的事件,三日内完成。
4、如遇特殊情况,最迟不超过5个工作日完成,如完成不了,由该网格的格长负责催促监督直至事件的消息反馈,并有责任将事件处理的过程分段及时的向反应情况的居民反馈。(告知处理结果)。
5、凡居民群众办理的事项,只要手续完备,符合政策,要立即办结。
四、社区跟踪问效制度
为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构建权责明确,充分调动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居民反映的问题有回应。建立奖惩制度,奖勤罚懒,奖优罚劣,责任到人,社区制定本制度:
1、严格执行社区网格首问责任制,对不能及时正确解答和处理问题的,有居民举报的格长要加强培训教育,写出培训笔记;对全年出现四次以上问题的格长,请求办事处给予劝退和调离本岗处理。
2、网格长每日对收集上来的信息汇总、分类,对能当时解答处理的问题要马上给予处理;对需要其它部门协作处理的要在限定的期限内给予准确的答复及处理意见,并有责任跟踪问询。对群众服务和处理意见反应为不满意的年累计四次以上的格长,请求办事处给予劝退和调离本岗处理。
3、社区每半年对社区网格居民做网格服务满意度调查。对于80分以下的网格长,给予社区批评教育,写出书面检查。全年两次调查均为80分以下的网格长,请求办事处给予劝退和调离本岗处理。
4、社区每周要对各网格的民情日志进行检查,对空岗的要对本网格进行批评。每月对各网格收集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整理,对于社区共性问题应找上级部门研究解决。杜绝瞒报、漏报、谎报。如产生严重后果的,追究网格长的责任。
篇7
一、工作目标
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以服务社区居民为宗旨,以强化住宅小区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为主线,社区长治久安为核心,全面推进社区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防范措施、化解矛盾纠纷、完善公共服务,确保我镇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稳定、各民族团结进步,营造和谐、稳定、文明、安全的人居环境。
二、管理体系和职能职责
为保证社会服务管理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在不打破原有层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区网格化管理,在原有基础上提档升级,在启动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同时,动员一切皆可参与的部门和社员共同来完成社区的服务管理工作。
(一)成立镇社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维稳工作的副县级领导担任组长,镇党委书记担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在镇成立社会服务管理办公室,落实专人2—3名负责社区管理工作(公益性岗位人员),办公室设在镇政府,由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镇分管维稳工作副书记的具体指导下开展工作。
主要职责:领导社区服务管理工作,安排部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区环境整治,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外来人口管理,落实重点人员的管控措施和收集整理核实社区上报的情报信息等工作。解决下级管理部门无法解决的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惠民政策的贯彻执行工作。并对综治成员单位、社区办公室、网格员、安保人员进行目标考核。
主要责任人:镇党委书记、镇长。
(二)成立社区服务管理站,配备工作人员1-2名,由社区干部兼任。其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开展本辖区工作的具体安排部署和网格员的管理指导,负责解决网格内群众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和社情民意的收集整理、上报工作;组织“网格员”和各机关单位信息人员开展工作,负责指导“网格员”和机关单位信息人员的开展相应的社会管理和各项安保工作。
成立县镇保安公司,主要负责社区各单位和居民居住区保安人员的招录、培训和管理。
主要责任人:两个社区大党委书记、社区主任
(三)网格化建设所划分的17个网格配备网格管理员27名(公益性岗位),“网格员”在社区服务管理站的领导和指导下,负责对各个网格的巡查巡逻工作,外来人员的登记和情报信息的收集上报、群众临时事务的处突工作。
每个社区配备片警2名,共4名干警。配合网格员开展治安巡逻和治安执法工作。
主要责任人:公安局负责人、网格员
(四)小区管理
1、单位门卫制度。各单位按照需求,由保安公司派出保安人员,保安人员负责本单位进出人员、车辆的登记、夜间巡逻等工作。负责向单位报告安全隐患,积极提出整改意见。
各单位主要领导是该单位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主要责任人,单位信息员配合门卫向本网格人员报告本单位的相关情况和工作开展情况。
主要责任人: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保安公司。
2、居民居住区。小区按照单位管理,实现门卫制度;其他居民居住区,划分为17个居民自治小组,选配小组长17名,承担本小组的治安巡逻、社情民意收集上报和外来人员登记等工作,实现居民自治。
主要责任人:社区居委会、保安公司
三、工作目标
通过关注民生、提高服务群众满意度、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及时掌握人口情况、治安情况、维稳情况、生活质量等情况。帮助协调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带领和发动群众积极开展平安创建工作,维护本辖区社会政治稳定。
四、工作要求
各综治成员单位、派出所、社区和业务公司要充分认识社区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社区管理工作作为确保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建设工作来抓,把解决严重影响居民安全的问题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作为解决社会治安问题,实现长治久安的战略任务,有针对性的制定近期整改措施和长期工作规划,常抓不懈,抓出成效。社区大党委在镇党委领导下,组织领导本辖区各支部,安排部署本网格的社区管理工作;组织党员服务队为社区居民提供科技、法律、医疗卫生、培训等方面的服务。
五、经费保障
为使工作得以顺利推进,整合公益性资金和其他资金,适当提高“网格员”补助标准,配齐社区管理队伍所需的服装和装备等必需品,要做好经费预算,严格把关,确保社区管理队伍的相对稳定。
六、强化监督考核
1、明确责任。细化单位部门、民警、网格、小区等不同层面责任主体的职责及任务,尽量优势互补,工作不留空档,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
篇8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对策;湖北宜昌
中图分类号 TS20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4-0282-03
如何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长效机制,是各级各地农业主管部门及广大农业工作者多年来一直潜心研究和探讨的关键问题。近年来,宜昌市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在总结多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概括出了“构筑四道防线,建立追溯体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两线工作法”模式,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1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初步成效
1.1 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在较高水平
近年来,以“两个确保,两手抓”为目标,宜昌市加强监督,落实责任,强化监测,始终保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执法高压态势,使农产品质量安全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2010年以来,农业部、省农业厅在宜昌市例行监测和专项抽检总体合格率达到98.2%。部、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在全市采样监测总体合格率为100%。水产品接受农业部、省农业厅抽检总体合格率为100%。2010年、2011年和2012年省政府组织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责任状检查考核中,宜昌市综合考核评分在全省17个市(州)中连续3年排名第一。
1.2 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
2011年以来,宜昌市农业局联合工商、质监等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治理行动,覆盖市、县2级所有农贸市场、生鲜超市、农资经营门店、兽药经营门、店、动物诊疗单位、养殖场户、饲料加工企业、屠宰企业、奶站及规模以上餐饮伙食单位等,整治行动覆盖面达100%。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逐步走向合法化和规范化,实现了2个确保的奋斗目标,即确保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确保没有发生重大动植物疫情;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实现了5个百分之百目标,即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了100%,生鲜乳收购站监管面达到了100%,定点屠宰场屠宰动物受检率达到了100%,出场动物检疫合格率达到了100%,重大违法案件查处率达到了100%。
1.3 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深入开展
2011年10月11日,市政府印发了《宜昌市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活动实施方案》,2012年3月6日,市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市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动员大会。市农业局组建了蔬菜、畜禽、水产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工作专班,分别制定了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实施方案及相关考核评分标准。各行业广泛组织规模种植、养殖业主对照实施方案及相关考核评分标准开展示范基地创建宣传与培训,目前已有27家蔬菜生产基地、48家畜禽规模养殖场、18家水产养殖场的示范基地创建工作通过考核验收。
1.4 监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在国家启动新一轮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项目建设的浪潮中,加强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资源的整合,加快宜昌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宜昌市政府将农业综合检测中心项目纳入市重点建设项目,目前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获得省发改委批复。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项目已申报到农业部,农业部已确定将宜昌市纳入2012年第1批项目投资计划。各县市区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纳入食品安全保障和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制定了建设方案和工作计划,确定了1名联络员专门负责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所)建设进展情况的跟踪统计和信息报送工作。并先后成立了宜昌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宜昌市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健全了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的监督管理、检验检测、执法行政处罚“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
1.5 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实现突破
2012年5月28日,市农业局与市食安办、市社区网格管理监管中心联合召开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动员培训会议,正式启动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整合市直农业部门(含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的监管和执法力量,组建了一支由46名监管执法人员组成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队伍;再造农产品质量安全投诉举报处置流程,限定案件签收、调查、检测、处理和反馈5个环节的处置时间,提高举报投诉案件的处置效率;完成基础信息数据库的比对,从城区121个社区、1110个网格中搜索出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象的64个社区和108个网格,摸清了城区111家菜市场和生鲜超市所在社区和网格,按照集中连片、方便管理的原则,将城区111个市场划分成23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格,实行2名监管执法人员负责1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格,实现监管部门和社区网格员对接,推动了宜昌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由“部门管理”向“综合管理”、“行业管理”向“社会管理”转变。
2 存在的问题
宜昌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两线工作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法律规定、各级政府和群众要求相比,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2.1 宣传不够广泛深入,公众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从整体上看,宣传覆盖面存在着重城市轻农村、重市场轻生产、重市民轻农民的现象,特别是对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养殖大户的宣传不够全面深入,边远农村的宣传还留有死角。少数地方和部门的领导认识还不到位,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还不够强。
2.2 标准化生产进程亟待进一步加快
全市农产品生产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较低,致使生产标准、技术规范难以落实到位,推进标准化生产难度较大[1]。
篇9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茗杨心”为你整理了这篇关于落实2021年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市平安暨市域治理办:
按照《关于报送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的通知》、《广汉市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项目责任分工方案》的分工,智慧治理组扎实做好相关工作,现将2021年工作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
一是持续推进省一体化平台试点建设。积极拓展完善运行期间平台功能,强化平台推广运用,实现“最多跑一次”和“审批不见面”。截止目前,全市实现在省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可网办事项1280项,可网办率达99.84%。
二是搭建广汉市智慧城市和大数据管理平台。积极包装项目,总投资4.5亿,推动广汉“智慧城市”和大数据运营中心项目建设,构建数据融合池和展示厅及相关大数据应用场景;加强与国新宇航沟通对接,大数据融合平台初步搭建完成,待测试后上线“城市之眼”系统。
三是建设投资项目大数据管理系统。落实资金35万元,建设大数据管理系统,实现对投资项目的中介服务、行政审批、建设进度适时监控。四是积极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按照“1+4”(1个综合管理平台,4个分模块:智慧党建、智慧管理、智慧政务、智慧服务)模式和商业、安置、老旧、“三无”小区4个类别,确定金雁大同,汉洲京皇等6个社区作为智慧社区前期试点,将智慧、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二)推动治安防控基层基础建设
一是基本完成广汉市综治中心(平台信息系统)项目建设。建成1个市综治中心、12个镇(街道)综治中心,2个社区综治中心示范点;建成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底座、信息化建设为支撑、以综治“六联”(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治安突出问题联治、重点人员联管、服务管理联抓、基层平安联创)为核心内容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平台;建成市级视频监控共享平台,接入“雪亮工程”视频监控图像1046路,“平安雒城”视频监控340路,实现重要区域全覆盖,实现省、市、县三级综治数据的无缝对接,以及县、镇(街道)、村(社区)各层级综治中心纵向贯通的数据互联互通。网格化中心划分设置网格343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443人。我市2018年至2020年投资781万元,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建成每个村(社区)不少于5个覆盖全市农村、城区、铁路全域的监控点位1046个,全部纳入综治中心信息化系统“雪亮工程”监控平台。今年年1月起每年投入266.6万元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6月进行了平台服务升级,新增了12处人脸(车牌)识别监控点位,新增电子地图,可以通过GIS引擎技术提供位置追踪及精确定位,更加有效地实现治安防控的目的。
二是“雪亮工程”同“平安雒城”、“慧眼工程”等视频监控和智慧小区项目共同编织了技防监控网络。形成镇、村、院、户四级技术防控圈,实现从点到面、联防到户的立体防控网。“雪亮工程”建设以来,公安机关通过视频监控精准出警、精准处置,对违法犯罪行为形成有力震慑,破解了农村地区治安管理难题。目前,“雪亮工程”视频监控协助公安机关破获各类案件300余起,帮助群众解决困难问题230余件次, 2019年和2020年,我市公安机关年立案数分别比上一年度下降15.8%、3.9%,社会治安状况持续向好。
三是推动建设三级网格化管理服务建设。广汉市建成了1个市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12个镇(街道)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城区28个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构建市、镇(街道)、社区(村)、网格员四级平台,同时,将与民生事务紧密相关的住建局等23个职能部门、44个基层派出所、司法所、卫生院纳入平台并开通电脑终端账号参与服务管理工作,实现分级管理,梯次互动的工作模式。全市343个网格,配备社区专职网格员242名,农村兼职网格员(村干部)101名。2021年市财政投入资金297.2536万元,有力保障了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运行。编制广汉市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细则,推动网格化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网格员通过“一日双巡”,主动走访群众,主动服务群众,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主动发现,并现场办结或通过手机平台上报处理民生问题和群众诉求,2016年以来,累计宣传政策法规12619人次,办理民生服务事项49468人次;主动发现、干预、化解网格内矛盾纠纷,有效维护社会稳定;收集各类基础信息并推送入系统平台,动态更新,基础数据更加完善、真实、准确,共采集各类基础信息100余万条,收集录入社情民意13061条,走访特殊人群4581人次;今年7月下旬一轮疫情爆发以来,全市网格员共参与疫情防控排查18641人,协助开展医学观察居家隔离5190人,走访重点区域、场所40147处,开展疫情防控常识政策法规宣传32526次,协助开展疫苗接种3465人次,通过宣传引导使辖区内居民提高了防护意识,增加了疫情防控知识,提高了居民参与防控的积极性。群众认可度和满意度明显提升,网格化工作品牌的影响力逐步增强。
(三)将智慧建设与法院工作相结合
一是准确领会上级精神,科学谋划。严格落实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责任制,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指定专人兼职负责信息化建设日常工作,为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在信息化建设计划上,坚持与司法部、省厅、德阳市局实现并网为标准,不做物力浪费;在场地设置上,坚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新标准,做到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司法行政指挥、公共法律服务“四个中心”统筹规划;在经费保障上,坚持中央、省级转移支付与本级财政保障相结合,积极主动向广汉市分管领导、主要领导汇报省厅信息化建设新要求。
二是积极参加司法行政工作平台业务培训,熟练使用普法、调解、援助、社矫、律公、考勤、公文等系统分类平台,不断提升信息化工作实际操作能力,奠定信息化建设技能基础;另一方面,利用干部职工大会等时机,强调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已主动适应新的工作常态,统一思想认识,提高使用司法行政工作平台的自觉性,奠定信息化建设思想基础。
三是加强硬件建设。建设司法行政指挥中心,发挥“智慧司法行政”优势。2019年,我局投入近120万元建成了司法行政指挥中心,目前已初步实现60个点位工作巡查,20个远程单兵实时指挥,150个社区矫正手环定位监管,7个监狱远程会见系统,并实现了与省、市远程对接,为司法行政大数据化、信息化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四是加强维护管理。一方面,外部加强与电信部门沟通,遇有网络不通的情况能及时进行技术性维护;另一方面,内部加强司法行政工作平台、视频会议、指挥监控等系统的使用管理,确保了各种工作数据录入正常、及时、准确;第三,坚持每周不定时检查司法行政工作平台使用情况,每月对检查情况在工作群进行通报,并将个人登录使用情况纳入年终绩效考核,确保了使用率。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推动智慧社区建设
持续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在2021年完成3个街道(100%)、29个社区(100%)、238个小区(33%)建设任务,2022年完成全部712个小区智慧化建设(其中高坪镇白里社区、小区作为智慧社区和数字乡村试点),有效转变社区工作被动管理,实现政府、居民、企业共建共治共享,为全市乃至全国提供基层治理新思路,助力广汉高质量发展。
(二)继续推进“雪亮工程”建设
继续推进“雪亮工程”视频监控联网应用,按计划推动重点行业单位横向联网,有效整合各行业单位自建的监控网络,达到联网共享、综合利用的效果。进一步扩展视频监控覆盖面,加强农村地区治安防控技防基础。建设前端感知源符合机、非、人采集设备,实现智能化、结构化数据,缩短民警在案件侦查中图像查阅时间,为案侦提供精准、快速、有效的支撑并为治安防控提供预警能力。
(三)推动行政司法智慧化建设
按照省市相关要求,坚持高标准规划、坚持高标准建设,确保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上下运行一致。积极把握本级财政资金支持,尽快将司法行政指挥中心、社区矫正中心电子设备进入政府采购环节,为“四大中心”早日实现互联互通运行提供强力保障;重视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人才储备,采取送学培训、专业招录等方法,建强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提高人才培训针对性,着力解决计算机网络维护问题,确保公共法律服务信息化平台正常运行,适应大数据、大服务、大格局的新时代。
篇10
一、拆迁工作有效推进
始终将征地拆迁工作作为全镇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镇干部的主体作用、村(社区)干部的主要作用、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以旅发大会项目、安置房项目、德促贷款项目拆迁工作为重点,优化组合拆迁力量,着力破解征地拆迁瓶颈,制定切实有效的奖励激励机制,全力以赴推进征地拆迁工作。年初以来,共协议房屋83户、6421㎡,拆除房屋19户、1442㎡。
二、稳定工作扎实有效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理念,切实做好稳定工作,为全区实施融城发展、产业攻坚、统筹城乡战略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今年以来,我镇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31件(有登记的14件,口头答复的有17件),已办结9件,办结率达84%,其中上级转办案件4件,已办结4件;上级交办和镇摸排出的积案11件,已办结4件;领导干部接访、下访5件,化解5件;共排查出矛盾纠纷3件,化解3件。目前,我镇共有征地拆迁、川森工、干部、成昆铁路轮换工、计划生育、村干部垫支、工程欠款等不稳定因素11大类、31件,涉稳人员达300余人,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三、民生工作提质扩面
着力从城乡环境的治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等方面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纵深推进。以创卫复评工作为契机,采取建立宣传展板、开展专题培训等方式,宣传创卫复评工作意义,加强对社区居民的文明意识、文明素养的培养;进一步完善“组保洁、村收集、镇清运”的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投入5万余元,购置果皮箱30个、垃圾转运车3辆。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共整治渠系12公里、塘堰30口;三是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年初以来,全镇兑现各项支农惠农补贴710万余元;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数16224人,参保率为3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数为46598人,参合数为91%;落实了城镇低保934户1177人,农村低保1809户2229人,农村五保供养353人。
四、社会管理创新加强
选好配齐人员,全面推行社区网络化管理;加强村(社区)残疾、低保、留守老人、儿童、刑事解教人员等特殊人群的帮扶,增加社会和谐因素;建立市民学校,提升居民的思想道德素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建立完善镇、村两级应急网络,提升处置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五、党的建设巩固加强
一是抓好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准备工作。成立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各挂片领导任小组长,成员由镇村干部组成。具体负责村(社区)换届选举的组织实施,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合力抓好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全镇48个村(社区)分别成立了换届纪律监察小组,由村(社区)退休干部、老党员等构成,对换届准备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全程监督换届选举工作的开展,确保换届选举工作平稳顺利进行。二是全面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三是切实加强村级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的教育;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教育。四是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学习贯彻《廉政准则》,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市、区党风廉政建设相关精神,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机制;对干部进行廉政教育;发挥网络便捷优势,通过短信平台定期或不定期党风廉政学习教育内容;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全力贯彻落实《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
六、政府自身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不断转变镇村(社区)干部管理观念、服务方式、服务态度,不断加强干部的学习、教育培训力度,提升为民服务的技能和本领,真情为基层群众服务,努力做到解决问题要诚心、调查研究要细心、宣传教育要耐心,打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二是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增加工作透明度,更好的发挥“小政府、大服务”窗口作用,更好的为群众服务。三是进一步健全制度。健全完善并严格执行《镇干部请销假制度》、《镇机关干部上班签到制度》、《镇机关会议制度》、《镇机关首问责任制》、《镇机关限时办结制》等七项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出台了《镇2013年目标考核管理办法》,把工作成效与镇干部的评先评优、年度考核直接挂钩,进一步明确党政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的职责,真正落实了责任,有力促进党政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真正知民情、帮民困、解民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