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学科高质量发展范文
时间:2023-10-18 17:20: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学科高质量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服务质量 思想工作
一、树立“四种理念”是提升优质服务水平的根本
1、必须树立服务理念。首先要彻底转变观念,以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都满意为标准,变过去“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 变微笑服务为亲情服务,流程式服务为精细式服务;变过去“用户用上水”为“一户一表用上放心水”,实行“首问负责制”和“一站式”服务。供水企业的业务开展比较单一,不外乎生产、供水、安装、维修、收费等方面。在供水方面,首先要保证供水水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确保用户用上安全放心的引用水;在供水管道的安装维修方面,设置专业的管道抢修服务人员,做到随叫随到,并保质保量的及时完成各种安装维修工作;在收费方面,要严格遵守有关财务收费制度,按照省市物价部门核定的水费收费标准进行各项收费。在收费过程中,做到温馨服务,用真诚的微笑感化用户,以优质、高效的服务感染打动用户,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良好目的。
2、必须树立效益理念。作于窗口服务行业,企业职工的服务态度和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对外的社会形象,与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直接的联系。按照“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在对外服务上为用户提供全程服务,以奖惩手段来考核优质服务,向优质服务要效益。另一方面,大力加强行风建设和制度管理,建立健全行业技术规范和行风监督等制度,引导职工增强职业道德观念和法律法制意识,向管理要效益,推动供水事业的发展。
3、必须树立人才理念。企业的管理实质是对人的科学管理,而对人的管理主要是通过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约束人、激励人,从而最大限度的挖掘出干部职工的潜力,激发出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为企业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培养一支爱岗敬业、技能精湛、道德高尚的职工队伍,建立“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从思想和物质两个方面同时入手,鼓励人才的自我提高。积极参考和利用网络教育、培训等现代教育技术方法,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和效率。并且通过单位内部岗位交流和外出考察实践等形式,不断增强职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适应企业良性发展的有用人才。
4、必须树立监督理念。对外应向社会实行五个公开服务承诺,即公开承诺内容、公开服务时限、公开服务标准、公开收费项目、公开监督措施。建立健全用户信息反馈制度,真切听取用户的心声,了解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同时通过用户投诉举报电话回访等形式,及时反馈用户的意见和建议,对用户的投诉举报实行严格管理,内外实行双重监督约束与奖励机制,盯住用户满意率、用户投诉率、水压水质合格率等三个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制,真正达到政府放心、群众满意、企业增效的目的。
二、做到“四个结合”是提升服务水平的有效切入点
优质服务有着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必须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把优质服务融入到当前的各项生产营销工作之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真正使用户享受到“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
1、领导干部的思想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的兴衰。供水企业各级领导干部在创造优质服务活动中,必须认真转变工作作风、思想作风、学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为着力点,以过硬的工作思想作风带动优质服务作风的转变。通过领导干部的个人魅力和模范作用,影响和带动职工,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
2、优质服务必须与职业道德建设相结合。一个企业的干部职工如果缺乏科学技术知识,可以依靠自身的道德水平来弥补。但如果没有职业道德却难以用知识来弥补,这样势必会给企业的发展壮大带来层层阻力。因此,供水企业要好加强干部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围绕优质服务工作,有针对性地深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使职工不断树立道德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明确服务规范提高服务水平。
3、优化服务必须与安全生产相结合。没有安全,优质服务就无从谈起。安全生产是供水企业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因此,要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方针,树立以安全保稳定,以安全促增长的意识,在管理上坚决做到严、细、深、实,确保持续稳定良好的安全生产局面。
篇2
21世纪全球化经济高速发展,各行各业都面临挑战,新兴学科的不断涌现,传统知识的迅速更新,对医学期刊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期刊编辑如何更新观念、顺应潮流,笔者觉得只有及时补充、更新、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技能、提高个人综合素质,适应不断发展的形势,通过各种不同的继续教育形式,尽快完成向高素质、综合型的编辑转变。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医学期刊带来很大的影响和挑战,信息技术的数字化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将成为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方式,编辑继续教育对培养一支知识经济时代高素质的编辑人才队伍是非常重要的,编辑素质是影响期刊质量的决定因素。
1.1 思想素质:当前,知识创新的加快,要求医学期刊编辑的知识更新也要更快,而且这种加快已经不仅是应用的更快更新,更重要的是要求基础知识的更新更快[1.2]。作为医学科技编辑决定了他们应有不断促进和发现新科技、新理论、新课题的思想素质。
1.2 业务素质:不言而喻编辑的素质与办刊质量是成正比的,医学期刊编辑不但应有较高的编辑水平,也要了解医学科技的前沿动态。一个医学期刊编辑部应当由不同学历层次、不同职称层次的编辑人员组成,他们既有指导关系、又有不同分工,还要相互协同。另外,编辑首先应是专职的,这样才能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编辑工作中。
2.1 提高自身素质,根据自身情况,弥补基本学历不足,参加一些半脱产、业余学历提高班:专科读本科,也可以读双学历:如果已有医学学历,可再读文学学历。达到知识更新的目的。
2.2 作为编辑,应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必须精深同时,可安排医学编辑人员进修中文,弥补语言文字及写作知识的欠缺;或者进修外文或专业知识等。[3]。这样根据自身学历等知识结构情况,对自身所欠缺的知识给予补充,而进行有针对的继续教育。达到编辑技能更新的目的。
2.3 可参加全国性编辑培训班,带着工作中的问题,与在会的编辑们进行交流、探讨。了解编辑出版领域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学习讨论编辑出版的政策、规范及标准,交流、探讨编辑工作中的遇到的问题及经验。从而达到编辑业务更新与提高。
2.4 继续医学教育专业培训:可参加医学行业权威部门、知名专家举办的有关新业务、新技术学习班与讲座。及时了解医学各学科发展进度。
2.5 参加计算机操作培训,以及时了解先进的医学科技信息、最新医学发展方向与发展动态。完善知识提高Internet网上获知医学前沿速度与广度。从中激发编辑选题策划灵感,寻找选题策划的线索。达到编辑观念更新的目的。
开展继续教育不仅注重学问的深造,更应重视能力的提高,打破旧的思维定势,培养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的新型医学编辑人才,是非常重要的。
质量是医学期刊的生命,要想医学期刊的高质量、高水平,编辑的素质提高是根基,编辑是一门渗透力特别强的专业,各种学科,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应有所触及,只有不断地自我充实、自我提高,自我完善,以求具备广博的知识与技能。只有不断的对编辑人员进行继续医学教育培养,才能适应高科技时代出版业发展的需要。生产出高质量的精神产品,为广大的医务工作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杨晓明.论编辑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J].编辑学报,2000, 12(14):191-192
[2] 张建.科技发展的变化及其对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影响[J].科技与出版,2000(1):22-25
篇3
一、21世纪检验医学的发展趋势
21世纪检验医学融入学科更多,内涵更丰富,其主要理论和技术表现在以下方面。
1.分子生物学技术。从20世纪50年代Watson和Crik提出DNA双螺旋结构至今50余年,分子生物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及时方便等特点。PCR技术根据用途和具体方法的不同,可分很多种类,如原位PCR、多重PCR、不对称PCR、反向PCR、复合PCR等。
(2)生物芯片。又叫微阵列技术,包括基因芯片、蛋白芯片、细胞芯片、组织芯片等,是一种集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为基础的检验医学技术。生物芯片不论在基础医学方面,还是在临床医学方面,都有较广的应用价值。
(3)飞行质谱。 又叫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由蛋白芯片和质谱仪组成。SELDI技术具有快速、准确和敏感度高等特点。广泛地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尤其是癌症。我国SDA批准引进运用SELDI技术。由于该技术具有优良的性能,有着极光明的应用前景,将给疾病的诊断,尤其是肿瘤的早期诊断带来质的飞跃。
2.免疫标记技术。其中用于组织和细胞中抗原或抗体定位的称免疫组化技术;用于检测液体中微量物质的称为免疫测定。又根据标记物的不同,将免疫标记技术分为:荧光免疫测定,放射免疫测定,酶免疫测定,化学发光免疫测定,金免疫测定。这些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3.自动化和信息技术
(1)自动化技术。由机械传送处理系统、自动化分析仪和信息处理系统组成实验室自动化系统。根据自动化规模程度可将LAS分为两类:一类是模块式自动化,将一定的自动化分析仪组合,完成一定组合项目的检测,这也是当前世界上LAS应用得较多的形式;另一类是全实验室自动化,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应用较多,而在国内,因条件受限,真正实现TLA的实验室还没有。
(2)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我们生活、工作的各个角落。在检验医学上的应用也相当普及。实验室信息系统是集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思想为一体的适用于实验室管理和控制的一项综合技术。可用于患者标本的识别、检验申请、样本分析、结果报告、质量控制、行政后勤管理、科研总结等数据管理,可提高临床实验室的工作质量、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实验室自动化系统更是离不开LIS的支撑。
4.生物传感器。生物传感器汇集物理学、化学、医学学科技术,是一类可将生物信息,如蛋白质、细胞器、活细胞、组织、微生物等转换为分析信号的器件。包括两个基本单元,即接收器和换能器。据其类型和原理的不同,可将生物传感器分为光学生物传感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电压生物传感器及基因传感器等。生物传感器具有制造成本低、测量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安全、性能稳定、寿命长、适用面广、范围宽、特异性好、所需样品量少、不需要进行前处理等特点。在检验医学中,特别是床旁分析,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二、21世纪检验医学的任务
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检验医学的发展,由此产生了许多新方法、新技术,丰富了检验医学的内容,拓宽了检验医学发展的空间。这些新方法、新技术汇集了多学科理论和技术,是传统检验医学技术的发展,但又不同于传统检验技术。怎样掌握和应用这些新方法、新技术,为人类健康作出贡献,是检验医学必须完成的任务。
1.增加投资,加强实验室建设。好的实验环境和实验设备,是完成高质量检测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手段。没有基因扩增仪及其配套设备,就无法开展分子生物学技术;没有流式细胞仪,就无法快速准确地完成免疫细胞及亚型和分子表型分析等工作;没有LAS和LIS系统,就无法实现实验室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管理,就谈不上提高工作效率。对实验室硬件的投资,是21世纪检验医学发展的基础。
2.培养人才,练好内功。人才培养是检验医学的重要任务。无论多先进的设备都是通过人来掌握和操作的。只有高素质的人才操作高精度的仪器,才能完成高质量的检测。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通过中等专业学校或通过师带徒形式培养检验人员。从事临床检验工作的人员不少,但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缺乏。这种状况是适应不了21世纪检验医学发展形势的。可以通过“三基”训练、多媒体教学、走出去、请进来,全方位、多层次的方法培训从业人员,以提高素质。其中培养各专业学科带头人尤为重要,有利于促进全学科的发展。
3.加强与临床的沟通、交流。这是检验人员必须重视和加强的工作。一方面是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需要。检验人员向护士介绍各种标本的采集及运送要求,这是做好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举措;向医生通报、了解检测信息及使用效果,这是分析后质量控制的主要目的。另一方面是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需要。只有加强与临床的沟通、交流,才能使医护人员理解、重视检验医学;只有加强与临床的沟通、交流,才能使检验医学新的理论、新的技术被临床接受和应用。
4.树立危机和竞争意识。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年代,多学科的发展,赋予了检验医学更多、更新的理论和技术。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与时俱进,不被时代所淘汰。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需求的增多,为检验医学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人们需要更多的、更迅捷的、质量更高的检验信息。在检验科众多和商业体检中心正在兴起的今天,医学检验工作者无疑面临激烈的竞争,怎样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是我们必须回答的现实问题。
总之,21世纪由于科学、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的需求,使检验医学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新的理论和技术。检验工作者应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努力学习,加强实验室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建设,树立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理念,树立危机和竞争意识,推动检验医学事业的发展。
篇4
我国现阶段的医学教育的现状是:一方面,医学教育思想观念不能与现阶段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相适应;另一方面,现行的医学教育模式多年一贯制,缺少变化和创新,培养目标落后于21世纪对医学人才的要求。因此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模式势在必行。转变教育观念,必须把高等医学教育从单纯的专业教育转化到素质教育上来,积极开展素质教育。现代医学教育不仅仅是培养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知识、能力、素质相和谐、相统一的具备良好素质的人。现代化的、科学的医学教育观应当是:坚持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医学的进步与社会医疗保健需求的增长相同步,重视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辩证统一,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辩证统一,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的辩证统一,知识教育与创造教育的辩证统一,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辩证统一,这种医学教育发展的辩证统一观将成为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想理论基础。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培养目标比较笼统和单一,缺乏个性和专业特征。如网上查阅的20余所医学院校的本科医学教育培养目标都定位于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从事医药科学技术或管理工作理论知识和实际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对医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要求都包括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达到《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医药本科专业介绍》规定的专业业务培养要求,具有大学生应有的文化修养,基本具备独立自学、独立思考和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实际能力。
2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措施
2.1探索综合性大学医学学科的发展
前一段时期,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相当一批医学院校合并进了综合性大学。高校合并的目的之一是促进学科间的交叉和渗透,推动学科的发展,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提升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合并之中,人们往往热衷于把规模做大而忽视了把学科做强。尤其是一些医学院校被合并后,学科建设出现了停滞甚至休克现象。现实一再提醒人们:一所大学不会因为合并进来一所医学院,其办学水平即刻就有大幅度提升;医学院校也不会因为进入综合性大学,其学科实力马上发生质的飞跃。这里,有一个互相整合、渗透、融合的过程。要深入探讨医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关性、相融性和互补性,尊重医学学科自身的内在规律,认真研究医学学科在综合性大学中应有的位置,积极支持优势学科,扶持薄弱学科,在多学科的融合互动和多向交流中,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学科的繁荣。
2.2制定长远规划,积极推进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基本保证。积极探索既符合学科发展规律,又有助于发挥研究人员创造力,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新路子;对学科建设要制定长远规划,不急功近利;引入以绩效评价为基础的拨款机制,鼓励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发展,提高院校的综合实力。
2.3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综合化,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医学院校要培养面向未来、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有为人类提供综合化服务的知识和能力。由此,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的综合化趋势已成为当前高等院校改革的重头戏。教学改革必须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上注重整体优化,注重课程结构渗透、交叉、衔接和合理分工;人文学科课程的比重将大大加强,课时比例将逐渐增加,其内容也将扩大,更加注重培养医学生同社区、家庭、居民的联系,以便于多角度考察病人。
2.4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主战场,是创新教育体系中最直接、最具体、最重要的一环,亦是现代医学教育改革中的关键环节之一。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思路,参照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和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医学教育标准,科学设置课程体系是培养新世纪医学人才的关键所在。规划设计新的医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形成与科学技术发展、新时期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现代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目前各医学高校在教学研究和改革中面临的共同课题。
2.5加强校际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医学院校要形成开放式的办学格局,加强与其他院校教学与科研的双向交流,以互通有无,了解医学、医学教育发展的最新进展,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通过组织正规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注重校内群众性学术活动的开展,组织专家举行学术报告会、座谈会、学术沙龙等,以促进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和交叉,提高科技人员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与国外医学院校建立友好往来关系,互派访问学者;聘请知名教授和医学界有建树的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等方式增进学术交流和合作。
3结语
篇5
【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 内涵发展 一流大学建设
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也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高校发展的历史经验也证明,规模是基础,质量是关键。浙江大学正处于有大变强的战略转型期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创建期,一直将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学校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树立全面的质量观,注重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将提高质量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全过程,致力于培养一流人才,孕育一流成果,打造一流师资,实现一流管理,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
一、始终坚持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立校之本
(一)“质量为本”构建一流本科教学体系
改革本科生培养管理体制,成立本科生学院和求是学院,将原来的本科教学系统和学生工作系统整合成一体,负责和协调一、二年级本科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了“一横多纵”本科生培养体系。推进学分制改革,实行大类招生培养,通过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课内外结合培养实践能力,实现了将整合培养的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立“学院(系)本科教学量化考核和绩效评价系统”;使教学实行部分量化考核;实施“一流名师上讲台”制度,设立“浙江大学心平奖教金基金”等来激发教师的教学工作热情,大力鼓励教授走上讲台,加强本科基础课程的教学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大力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程
学校除传统意义上的“竺可桢学院”及各种特色实验班如社会科学实验班、工科实验班、巴德年医学班、神农班、创新创业强化班等,还专门就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成立有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求是科学班”,以及基础医学系的“试点学院”。各种特色培养平台通过量身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在生源、师资、氛围、培养模式、培养条件、制度、国家化等方面,大胆创新,深入改革,开辟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渠道。
(三)研究生质量保证体系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完善
以质量为主线,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包括实行研究生入学“申请—考核制”、培养质量专家督导制、课程教学质量评估制、学位论文匿名评审制及一票否决制等。以创新为主题,积极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积极推进和不断完善“交叉学科培养模式、导师团队培养模式、应用型培养模式” 等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大力推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以科研为主导,深入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着力推进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研究生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基于动态管理的研究生奖助学机制和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化培养和学术交流机制等。
二、始终坚持将提高学术质量作为增强核心能力的战略选择
(一)坚持重点建设,全面提升学科竞争力
组织实施一流学科建设项目,遴选出若干学科作为“重中之重”建设。目前材料、能源、物理、化学、信息、农学、生命科学、管理学、肝病转化医学、神经科学等首批重点建设的10个学科领域已正式启动建设。以“一流学科建设项目”为主体,以“人文社会学科提升计划”“理学学科振兴计划”为支撑,以“985工程”“211工程”建设为抓手,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建立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加快建成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目前,学校已经初步形成六大科技创新平台和一批特色项目及设备集成平台,同时探索完善了“4+1+X”文科发展模式。组织实施海外一流学科伙伴计划,落实中新两国政府备忘录,积极参与新、中、美三方共建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有关工作。
(二)转变科研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科研体制改革与创新
学校以科研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科研发展方式为主线,不仅“顶天立地、高强辐射”,而且“天地互动、以民促军”,扎实推进科研“总量/内涵/声誉”的协同发展。大力推进科研体制改革与创新,先后组建了科学技术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院、先进技术研究院和工业技术研究院等,强化了重大科研项目的组织、协同与管理,同时加强重大创新平台及各类学科交叉研究中心建设,积极争取大项目、凝聚大团队、构筑大平台、培育大成果、作出大贡献。创新校内协同互动模式,以布局战略性大平台为抓手有重点地开展协同创新工作,重点推进与国际接轨的高水平基础研究的新型组织模式与创新平台、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有组织创新的新模式与科研平台、创新产学研合作新模式与平台等。
三、始终坚持将提高师资质量作为内涵建设的核心要素
(一)全面实施“1311人才工程”
启动实施“1311人才工程”,明确了学校人才工作的总体目标,即到2017年前后,师资队伍规模基本稳定在3500人左右,形成100名左右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人才(求是讲席教授),培养和引进300名左右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高级人才(求是特聘学者),建设100个左右面向重大任务或科学问题的创新研究团队,支持1000名左右支撑学校未来发展的青年骨干人才(求是青年学者 )。学校将发展资源中的重要部分用于支持“1311人才工程”的人员和团队,提高他们的待遇保障,使他们能潜心教学科研工作。
(二)实施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改革
在全国高校中率先进行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改革,为教师设置了教学科研并重岗、研究为主岗、教学为主岗、社会服务与技术推广岗、团队科研/教学岗等5类不同岗位。针对不同类型教师建立了差异化的职业发展平台和实行不同的考核评价方法,真正建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科学用人机制。引导教师积极主动规划学术和职业成长,各展所长,多通道发展。积极拓展知识转移型人才的发展空间,建立符合学术发展规律,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
四、始终坚持将建设高质量体制支撑体系作为激发办学活力的动力源泉
(一)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
以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以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落实高校办学自,完善内部运行体制机制”为契机,积极探索落实和扩大办学自,推进内部组织架构、运行机制以及各方面工作体系的改革创新,建立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内部管理体制,探索以“学术自主、管理高效、对接国际、服务社会”为特征的新颖体制机制,形成学术权力与学术权力协调互动、各司其职的科学合理的研究型大学内部组织体系,不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主要思路是从以整合培养为特征的人才培养体制、以能力建设为重点的学术创新机制、以分类管理为基础的高水平队伍建设机制、以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相协调的内部治理架构以及以服务求发展资源可持续发展机制五个方面进行制度创新,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
(二)完善学术治理架构,改善行政服务效能
不断推进内部学术治理架构的完善,逐渐探索校学术委员会、学部学术委员会和学院(系)学术委员会三位一体的学术管理格局,促使行政围绕学术的需要进行管理设计。加大高校行政组织改革力度,强化高校行政组织的科学决策能力、执行力以及宏观调控能力和服务功能,构建管理高效、服务卓越的行政系统。推动校部机关业务流程再造和资源优化配置,适当精简机构,实施精细化管理,打造运作高效、执行有力的行政系统和管理团队。强化服务意识,促进机关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机关,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工作水平,推动管理做小做精、服务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篇6
1 当今医学目的转变的动因[2]
1.1 医学内动因
来自于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可谓突飞猛进、日新月异。20世纪40年代的医疗技术在以抗生素的开发与应用,输血、输液的普及,麻醉的进步为支持下,外科手术取得惊人进展。20世纪60年代由于医学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如心电图机、脑电图机、超声等医用电子仪器得到普及。20世纪70年代是X线电视、CT、核磁共振等无创性的影像诊断技术盛行。同时,同位素和酶技术等使微量分析得以利用,使得医疗检查和诊断更趋向精密化。20世纪80年代是治疗技术受益于高科技的发展,如人工脏器的出现、激光医学的应用、直线加速器治疗等。医疗技术的高科技化使艺术型的医疗转变为科学技术型的医疗。由于高科技治疗的出现,患者的生命质量本应该得到显著的改善,然而临床实践实际情况却不尽相同,因为实现这样的医疗效果,除需具有高科技医疗技术外,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求在医疗中的热心服务,亦即追求患者的身心满足。
1.2 医学外动因
来自于企业界中时兴的“满足顾客”观念。在当今物质丰富的时代,作为成熟的市场,为了企业的生存,服务已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就像本世纪初引起产业革命那样,现在是引起了服务革命的时代,“满足顾客”已经成为当今各行各业最大的课题,这种状况可以说是时代的必然产物。在医疗部分由于患者需要的多样化、医疗技术的高度发展、药品价格余利的减少以及病床周转率的下降等使医疗单位经济状况不景气。在这种情况下,医疗单位也应和企业一样引进“追求顾客的满足”,把患者当作顾客,为满足顾客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已是迫不及待的。
2 医学继续教育的现代要求
医学目的的转变,对医疗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目的核心课题之一是生命质量问题。生命质量的特征是指人类在其所处的社会关系中产生的自我意识。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强调生命质量,其意义重大,因为对生命质量考虑无疑会影响是否采取某种治疗方法,而治疗的目的也并不仅仅在于延长病人的寿命,因而提高生命质量是其一项重要的原则。
医学继续教育的对象是高等医学院校毕业后,通过规范或非规范的专业培训或非高等医学院校毕业,具有中级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正在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医学继续教育使医务工作者跟上医学发展,在医学目的的前提下,以问题为基础、为中心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一方面医学发展趋势使医学知识、技术在过去70年中呈指数增长,医务工作者不可能了解所有的知识或掌握已得到发展的技术。这意味着必须对需要学习的知识、理论或掌握的技术、方法精选;同时知识更新速度飞快,迫使医务工作者在职业生涯中必须接受医学继续教育。另一方面,医务工作者日益感受到知识、理论、技术和方法更新的需要,必然造成医学继续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并使之制度化。
社会的进步、社会病种的变化、人们卫生观念的转变和医疗消费供求矛盾的突出化以及医学伦理关系的演化,促进了医学发展,使医学目的适时调整与完善。目前,需要进一步充实和扩展医学继续教育。当前,医学继续教育需要强化医疗技术的选择性和高质量的心理服务两个方面的教育。下面以疼痛治疗为例加以讨论。
其一是医疗技术的选择。根据新型医学目的要求,在疼痛治疗中应讲究医疗技术的选择及实施这些技术时病人接受治疗的态度。在临床工作中,必须树立爱护人体任何一处组织的医疗观点,重视个体的特殊性,从诸多疗法中选择疗效最佳、最安全,毒副作用和损伤最小、经济耗费最少的治疗措施。不论采用任何疗法,一定要根据病情的需要,以确保患者安全和人格尊严为原则。能用可逆性方法达到治疗目的时,尽量不用损毁性、破坏性措施,以免给患者带来新的知觉、运动障碍以及精神、躯体的痛苦。另外,凡对机体有破坏性或明显侵袭性操作,即使能达到止痛目的,也必须慎重权衡,同时在抉择方案的实施中要履行知情同意的伦理义务。
其二是高质量的心理服务。慢性、顽固性疼痛患者,往往同时存在躯体疼痛与精神痛苦,心理因素占有重要的位置。接诊患者在这种情况下的作用尤为突出。作为疼痛治疗医生,应该树立“病员至上”观点,痛患者之痛,以解除患者的痛苦作为天职,对待每一位患者都应该满腔热情,用热心、关心和信心感染患者,使患者感受到安慰、温暖和鼓励。切忌“高技术、低感情”
的不良医风。慢性疼痛患者的病史陈述难免冗长或重复,医生应该耐心倾听,表示关心。慢性疼痛患者往往伴有多疑、忧虑乃至失去生活信心等心理障碍,医生应该态度和蔼、解释耐心、仔细诊查并想方设法为其解除痛苦。不可轻率地认为是“心理因素”或“神经官能症”,要与患者产生共鸣。这样首先使患者增强了战胜痛症的信心。患者经门诊医生热情接待后,尚未治疗即感到疼痛减轻一半的事例并非少见。接诊患者时另一高质量服务是能调动患者自身的积极因素,适应新的医学模式,要把患者看作是医疗实践中的亲密战友。医患之间是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而不是“家长式”、“恩赐”关系。俗语云:“有病三分治、七分养”,生动地概括了医生“治”和患者的“养”两者之间的有机关系,这充分说明了患者自身在治疗中的重要性。为了调动患者战胜痛症的积极因素,医生应重视医疗保护性治疗。对不治之症的患者,可以原谅医生的“无罪的谎言”,但有些专家主张将病情和盘托出,帮助患者正确面对现实和积极配合治疗。不论采取任何形式,都应依据患者的文化程度、精神类型、对病情的态度、自身修养等心理状态灵活掌握,恰当运用。 3 继续医学教育是时代命题[3]
医学继续教育需要与变化的社会医学有必然的统一关系,实际上就是生命与健康的关系。现阶段医学目的的调整、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社会医学需要使医学继续教育成为医学的时代命题。我国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现有的管理水平和医务人员素质不高是不争的事实,这同医学目的的客观需求很不适应。因此,初级卫生保健急需医学继续教育,进而使众多的基层医务工作者自觉自愿地接受医学继续教育,加快造就一大批掌握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新型医务工作者已刻不容缓。
作为一种终身性医学教育,医学继续教育的基本观点就是以问题为中心、为基础进行医学教育,培养和发展全科及专科医务工作者的医学服务能力。它的主要目的在于用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来装备正从事医疗实践的医务工作者,并使“四新”得到适当的应用。医学学科的高度专业化、整体化和理论化是现代医学的根本趋势,医学继续教育与之对应是必然的。医学继续教育活动实行学分制,拟采取短期培训、长期进修、专题讨论会、讲习班、学术交流和专修科及自学等形式在全科及专科层次大力开展和运作。医学继续教育的有效原则可归纳为:使对象乐于接受医学继续教育并对之感兴趣,明确医学发展、医学目的与医学继续教育的关系;审查对象的知识、技术、态度及服务输出能力,帮助其辩证客观地自我评价,找出不足,对发展前途心中有数,产生紧迫感和参与意识;做好各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申报、认可,医学继续教育计划需与对象合作实现,同时听取患者的意见;以问题为基础竭力使对象获取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并有效地转变其工作状态;制定医学继续教育档案;发挥潜力促使医学继续教育的巡回性和社区定向规模的不断扩大。医学全才和专才通过医学继续教育应该输出更多的优质服务,使自己的潜力和个性有突破性开发,以实现自我改造、自我更新和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咏堂,张晋.医疗纠纷导引.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6-22.
2 宋咏堂,项红兵,唐洲平.从医学目的转变看疼痛治疗的现代要求.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00;12(6):357-358.
篇7
到目前为止,这些留学国家仍然以各自的优势吸引着大批优秀的中国学生前往――英国在2002年的中国留学生人数比上年增加了70%,加拿大、澳大利亚也分别增加了50%。这些发达国家拥有世界顶级的院校和教育环境,其热门的专业体现了当今最先进的科技与知识水平,毕业生的就业和发展与各大跨国公司密切相连,此类“海归”也大多成为其专业领域的佼佼者以及国内主流社会的中流砥柱。
美国
世界上教育事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美国的教育制度是个吸引全世界优秀人才的制度。美国无疑是世界上教育事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留学费用最高的国家,同时它也是惟一能够给予外国留学生全额奖学金的国家。它用高要求、高收费把很多外国学生挡在门外,同时又用高额奖学金吸引全世界范围内的优秀学子,然后又用最优厚的待遇留住最优秀的人才。虽然近年来美国留学政策面临紧缩,但仍有每年约2万中国学子在申请美国留学。这其中,申请读研究生的占了7成以上。
美国现有各类高等院校3130多所,分为“大学”和“学院”两大类,规模大小不一,教学水平也参差不齐。真正适合中国学生申请的学校约有200余所。正规四年制的学校代表着美国科研和教学的最高水平,师资队伍实力雄厚。
入学要求
申请各级课程要有相应的学历要求,应尽量符合个人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及兴趣爱好;相应的英语托福成绩(目前有许多学校接受雅思成绩);足够的经济担保。一般不接受中国高中未毕业的学生。
留学大致费用(单位:美元)
学校和专业的不同,学费相差很大。一般来说,美国4年公立需要学费:35500(自然科学)、75200(其他学科);私立75200(自然科学)、35500(其他学科)。生活费36000。研究生学费:17160(自然科学)、24430(医学)、17160(其他学科);私立:9200(自然科学)、9850(医学)、9200(其他学科)。生活费12000。对于申请家庭陪读的学生,每年其配偶的费用为5000左右,子女的费用为每人每年4000左右。家庭医疗保险费用每年大约3500-4000。
难度与不足
主要是签证有难度。签证遭到拒签的最可能原因是被判定有移民倾向。但是,你应保持乐观,因为大多数学生的签证都获准通过。到美国后应注意自身安全。
优势
1.优越的人文环境,优良的经济环境。享受到真正的世界高水平的高等教育,通过自己努力,毕业后将会获得丰富的社会资源,获得最受世界各国用人单位欢迎的毕业文凭,良好的发展前景。许多留学生毕业后成功移民美国。
2.有最多的奖学金类别供自己申请,还能每周兼职或校内工作不超过20小时。则可能解决自己大部分留学费用。
3.从美国归来的海归派人士最受欢迎。
加拿大
靠近美国的英联邦国家
加拿大是世界七大工业国之一,是世界上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国家之一,聚集着各国各行业顶尖的高素质人才。先进的教育机制和教育水准以及完善的教学设施堪称世界一流。每年都有大批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如IBM、贝尔公司、福特汽车等都从大学招收大量的毕业生从事高级技术和管理工作。从某种程度上讲,加拿大的高等院校是通向理想职业的桥梁。据东方人力科贸发展有限公司专家介绍,尽管加拿大大使馆严格把关,中国申请自费留学的获准人数还是大幅度上升,并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至2002年,中国赴加拿大留学学生超过了2万。
加拿大有近百所大学,皆为政府所创设。大学采用学分制。大学保持着全国划一的高水准,其中有不少列在世界最好的20所大学之内,医学系和电脑科学工程是世界上最著名的。
入学要求
要求有加拿大高中文凭,安大略省则要求有6个大学预科学分。相应的英语成绩。
留学大致费用(单位:美元)
本科3年学费:12400(自然科学)、15200(其他学科)。生活费20400。本科4年学费:15200(自然科学)、20250(其他学科)、27300(生活费)。
难度与不足
签证有一定难度(如果是读加拿大的研究生课程则学校申请也具有一定难度)。如果对签证程序不太了解,可委托可靠的专业的资深机构办理全程手续。
优势
1.加拿大是个美丽的移民国家,虽然其政府反对到加拿大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以加拿大为跳板去美国等任何非法行为,但不限制以留学身份在加学习毕业后,以合法方式申请移民的行为。
2.发达的北美英联邦国家,获得加拿大身份后可自由进入美国。学费一般比起其他的英语国家都低些,性价比是最好的留学国家之一,享受高质量的英式教育,获取含金量很高的毕业文凭,大量的就业、发展机会。
3.非常安全的北美国家。
英国
现代高等教育之母
现代高等教育发源于英国,英国的教育水平之高是全世界都无可争议的,获得英国正规大学文凭无疑是人们走向成功的良好起点。目前在英中国留学生大约有5万人;自1997以来每年都呈上升趋势。英国是2002年中国留学生人数增长最快的国家,比上年增加了70%,申请人增长人数也远大于美国的申请人数。
英国云集了世界上最著名、最古老的学校,也不乏全新式的、具有创新性和技术性的学校。英国的各个大学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传统专业。
入学条件
每所学校依据本身的特点,对国际学生有其各自的入学条件与要求,但大同小异。语言能力和教育程度是最基本条件。
大致费用(单位:美元)
3年本科学费(英格兰、北爱尔兰、威尔士、苏格兰):34600(自然科学)、28300(其他学科)。生活费20300。苏格兰4年本科:46200(自然科学)、37800(其他学科)。生活费37100。
研究生:11850(自然科学)、22300(医学)、9750(其他学科)、9010(生活费)。
难度与不足
留学费用较高,奖学金较少,并较难申请。不是免签证的国家,去别国旅游需办旅游签证。
优势
1.最近与中国签订了相互承认大学学历的协议。享受高质量教育,文凭世界公认,良好的就业前景。从2000年8月起,英国还计划从留学生中吸收30万移民,首期名额即多达10万。所以优秀学生能在当地找到工作,最终移民英国。
2.签证相对容易。
3.凡是申请超过半年以上留学签证的学生,英国政府给予免费的医疗保险。在英国读博士比读硕士更容易申请奖学金。除了向学校申请奖学金,还可以向其他机构申请。得到多少奖学金取决于你学什么专业及你在英国学习的研究成果。
4.在英国留学(签证半年以上)的配偶可以赴英国陪读,配偶可以寻找工作,只要有公司聘用即可。办理签证手续很简便,只出具结婚证明,及大学开具的在校生证明。留学生每周打工20小时。
澳大利亚
关注学生的不同需要
澳大利亚教育水平世界公认,学校针对学生不同的需求提供教育及相关帮助,是个美丽安宁的理想留学国家。澳大利亚政府从1986年起实施吸收海外留学生政策。中国赴澳大利亚留学的学生逐年递增,这其中包括了很大一部分中学生。据悉,目前在澳大利亚学习的中国学生有近5万人,2002年度澳澳大利亚政府向中国学生颁发了近2万个学生签证。
目前,澳洲共有近40所正规大学,教育当局对国内院校的教育水平要求严格,每所院校的课程均具有相当的学术水平。
入学条件
相应的学历、经济担保、语言是留学生入学的基本要求。各大学对考生都有明确且严格的英文要求,并且只接受雅思成绩。
大致费用(单位:美元)
3年本科学费:32700(自然科学)、23800(其他学科)。生活费27700。4年本科学费:43600(自然科学)、31700(其他学科)、生活费36900。研究生学费:12000(自然科学)、14500(医学)、9200(其他学科)。生活费11100。
难度与不足
签证申请材料复杂自己办理留学要很好地把握相关政策规定。大学入学英语要求非常高,留学生申请到奖学金很难。
优势
1.由于近年来中国留学生在澳大利亚的出色表现,目前澳大利亚政府的移民政策逐步倾向于在澳大利亚的中国学生了。
2.高质量的英式教育,世界公认的文凭。在澳大利亚毕业或可进可退。
3.在此留学非常安全。相对来说留学费用不是太高,并且15岁以上的留学生就能每周合法打工20小时。
新西兰
梦中的留学国度
新西兰的教育体制被视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体制之一。其严格遵循英国的教育体制,教育质量可与澳大利亚相媲美。九所综合性大学闻名于世。自2000年以来,中国赴新西兰留学的人数急剧增长。据悉,至今在新西兰学习的中国学生已达3万人。
新西兰是个很小的国家,其真正对中国开放留学市场应该是在2000年,当时入学要求非常低。目前新西兰高校正在逐渐提高入学门槛,用以保障生源的质量,签证也将由松到紧。
入学条件
现行留学政策入学条件仍然比较宽松。相应的学历、成绩和经济担保是最基本的要求,大学入学英语要求较高。
大致费用(单位:美元)
3年本科学费:31400(自然科学)、22800(其他学科)。生活费20700。4年本科学费:42000(自然科学)、30400(其他学科)。生活费30500。研究生学费:15200(自然科学)、14000(医学)、9710(其他学科)。生活费10900。
难度与不足
入学条件逐渐提高、签证难度将逐渐增大。担保金较高昂,约需人民币30万元以上,英语要求将是中国学生的一道难关。
优势
1.良好的教育设施和教育环境,高水准的教育质量和生活水平,是理想的移民国家。现行的移民政策鼓励留学生申请移民,留学生的新西兰学历在申请移民时可以获得加分并且没有工种经历的要求。留学生毕业后有机会在当地找到工作,并移民新西兰。或新西兰身份可自由进入澳大利亚,并能享受澳大利亚一些福利。
篇8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动手能力;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 R1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7-180-01
生物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同时也是生命科学中至关重要的基础学科,因而“生物化学实验”在高等医学院校基础科学及相关学科的课程设置中必不可少,它不仅是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操作技术的一个学习过程,也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生物化学及相关学科奠定基础。因此,加强“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是培养高质量生命科学乃至医学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方式,无论是生物化学概念的建立、规律的发现,提出和检验都离不开实验,如果我们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的,充分发挥“教师精心指导”作用,将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 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量化评分标准,严格考试制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1.1注重主体参与,增加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将演示变为学生亲自动手实验。
教学实践证明,演示实验在重视现象,建立概念,总结其规律,验证其理论,加以应用,示范操作规则,特别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和发展科学思维等方面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然而,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我逐渐体会到:演示实验把学生置于“看和听”的位置,他们虽然心理“跃跃”但两手却不能“试试”,使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不能充分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特别是动手能力得不到进一步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变演示为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乃至改革生物化学教学方法的重点之一。
1.2 培养学生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多种理论知识及提炼出的研究方法、思想,结合实验的操作的实践经验,分析处理过去从未见过的实验问题。此步着重培养学生的两种能力:① 分析、解释非课本实验结果的能力,其中包括根据某些实验条件和结果推测一下实验结果的能力。②设置简单的实验能力,包括补充不完整的实验设计或修正错误的实验设计能力。
1.3 量化评分标准
实验课不同于理论课,实验操作能力是评价学生成绩的一个主要方面,不能仅以试卷的形式来评分,因此我们制定了严格的评分标准,将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分数形式量化,并在第一堂课公布评分原则:平时成绩50分(操作和结果40分,提问5分,纪律5分,包括迟到早、旷课、环境整洁等),实验报告20分,期末考试30分(包括操作考试和口试)。每次实验课结束时,我们将对每名学生的得分均记录在案并输入电脑保存,每次实验报告均认真批改并打分,在最后的考试中以操作和口试相结合,学生进入考场后才知道操作考试内容,并要求在其规定时间完成,之后让学生随机抽取口试题目,深入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我们这样做的结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深受学生欢迎。
2 严格的管理措施
本实验室具有完备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仪器设备的管理和措施的实行都严格落实到人。在每学期第一堂课,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规范化实验室管理的教育,结合生物化学实验这门课自身的特点,首先介绍实验室整洁及无菌操作在生物化学实验中的重要作用,并例举一些不符合规范的举止及不严格的无菌操作造成实验失败的例子,最后强调实验室纪律及操作规程,如有违反,将记入平时成绩,实践表明,这样的严格要求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普遍反映教学环境很好。
3 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更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是当代科学研究的两大热点,其发展日新月异,相关的理论和技术不断更新,我们的教学手段和内容必须与这一发展趋势相适应。因此,在“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已基本实现电脑化教学,将讲授内容中的文字、图象及相关多媒体信息资源输入电脑,通过多功能投影仪进行投影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形象生动,也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有些同学主动将电脑中的教案资料拷贝下来,在寝室和家里利用电脑自觉预习和复习,还有同学将教案打印复印,在同学中间自发进行交流,提高了学习效率。
4 启迪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1启迪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联想”能力
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联想”能力是决定学生科研素质的关键,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非常强调这一点。每次实验报告不能简单地将实验数据罗列,而必须对实验结果及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当结果不理想时,绝不能不了了之,我们要求学生首先把主观操作及客观实验材料等方面的各种可能原因列出,然后逐一分析,最后设计一个方案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做就极大地启发了同学们的思维,很多学生对某些问题的分析相当深入,有的同学还主动查资料,对教师的教学也有借鉴作用。
4.2 由浅入深,引导联想
篇9
论文摘要:十二五规划初期,是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高等学校不论从管理上,还是教学过程中必须贯穿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创新制度、深化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方针,只有这样,高校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在这个既是契机又是挑战的今天,中医院校的预防医学专业也同样面临着许多契机和挑战,我们只有敏锐地抓住契机,勇敢地迎接挑战,才能让我们的学科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一、加强教学基本建设
1.加强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每一学科基本的教学条件之一。尤其是中医院校开设的预防医学专业,在专业方向上存在着很大的优势,因为深厚的中医学理论与预防医学专业存在着天然的结合点,中医在早期就提出中医治未病的成熟理论,这就使中医院校的预防医学专业就业方向更灵活,专业口径更宽阔。因此,探索建立交叉学科专业,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是中医院校预防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主导,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高校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针对中医院校预防医学专业属于初期发展阶段,师资队伍比较薄弱的特征,教师队伍建设应以引进和培养有资历、有经验、有科研能力的学科带头人为首要,以培养、稳定骨干教师队伍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建立一支数量够、素质高,结构合理、业务优良、治学严谨、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同时,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向预防医学专业教师倾斜的分配制度和管理机制,确保专业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
3.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
随着国家对社区建设的逐步重视,投入的进一步加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更多的将走向社区工作,因此,为突出中医院校预防医学专业的特色,修订适于中医院校该专业发展的教学培养方案,如将中医基础理论、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学科融入预防专业的学习中,让学生毕业后在社区工作中技能更多,能力更强。同时,为了宣传、突出预防医学的特点,开展优质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推动课程建设的有效形式。建立中医特色的预防医学“五大卫生”的教学梯队,严格主讲教师岗位资格,严把教学质量关。
教材的质量直接体现着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水平,也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教材建设。要突出中医院校的预防医学特点,可能在教材建设上还存在着学生无教材或无材可参考的现实,因此,组织教学团队,编写适用于预防医学中医特色学科的教材是主要任务之一。同时,我们应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不能滞后于现代预防医学的发展,应紧跟全国西医院校预防医学的大发展,并突出中医特色。
4.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建立和完善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多功能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充实专业课实验室设备,改善实验教学条件,积极开展学科具代表性的实践教学内容。同时,探索中医、中药与预防医学结合的实验教学内容,多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5.加强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建设
毕业论文是预防医学专业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学生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的一项主要表现形式。论文写作的好与坏,直接反映了学生在学校、医院、疾控和监督所所学基本功是否扎实及科研能力的强弱,也是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必须加强管理,确保质量。从实验的选题、开题、实施及统计分析都应严格按照专业要求来做,不能与临床医学生要求一样,因为,我们着眼的是整个人群的监控和环境,并最好能突出中医特色。
二、加强专业教风与学风建设
教风建设是建设良好学风的基础。教师应当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为学生树立典范。学风建设是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学习习惯。考风考纪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加强考风建设,采取得力措施,严格考试纪律,杜绝考试舞弊现象。
总之,教育质量是学院的生命线,是高校赖以生存的根本。学生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招生、就业、社会声誉和经济效益。学生的质量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外语水平。学生运用外语的阅读能力、听说交流能力,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等,都是专业教师在日常学习中指导学生的方向。二是信息处理能力。包括学校是否开设了计算机公共课,学生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能力,以及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专业学生是否熟练掌握相关专业软件,如营养与食品卫生的计算器,流行病与统计学的spss等相关软件。三是科技创新能力。中医特色的预防医学药兼顾中医和预防两个方向,因此,平时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将中医基础与预防疾病有机结合,对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科技论文都很有帮助,也为大学生进一步从事科学研究开阔了口径。四是融入社会的能力。作为预防专业的学生,工作对象是整个人群,因此,将坚实的课堂知识和工作特点有机结合起来,是我们中医院校预防专业学生平时培养的重要能力。
对中医院校的预防医学专业,要逐步凸显特色,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还需要领导的重视,增加教学投入,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学生也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全面培养自己的能力,将自己的专业特色体现到社会当中去。
参考文献:
[1]朱惠莲,洪微,张作文.我国预防医学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生命科学,2006,(01).
[2]孙涛.中医治未病[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
[3]王宏.预防医学专业高级人才素质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5,(08).
[4]钟贵良,梁维君,刘爱忠,杨光凡.新的公共卫生形势下深化流行病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03).
[5]王蓓.提高预防医学专业流行病学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4,(04).
篇10
关键词 生物化学 双语教学 模式优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成为国际范围内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双语教学逐渐普及。所谓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是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其实际内涵因国家、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主要目标是要在完成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使学生能读懂该学科的外语资料,并能用外语就该学科的问题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要求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引进原版外语教材,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①双语教学己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中的基础课程,目前很多医药类和理科类的专业都把生物化学作为基础课程来开设,双语教学也逐步应用于生物化学的教学中。本文对双语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探讨优化双语教学模式的策略。
1 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应用现状
目前,生物化学双语教学已经应用于高等农业院校、师范类院校,医药类院校等,②③涉及生物专业、化学专业、临床医学专业等,④⑤⑥做过的一些相关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认为双语教学的开展是很有必要的,但由于各个院校的师资还有学生素质情况参差不齐,所以生物化学的双语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教材的选定问题。每个专业对生化有不同的侧重点,教材有很多种,选择适合相关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是双语教学的关键。中文教材中,王镜岩版的生化教材是生物专业的教材,医药类专业则选择人卫版的生化教材,双语教学还应该配合相关国外教材,很多学校采用了科学出版社的Hames和Hooper编著的影印版Biochemistry,但是这本教材内容过于宽泛,很多生化的学科重点没有涉及,选择合适中英文结合的教材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是教师的素质问题。双语教学需要任课老师不仅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及专业英语,而且要有过硬的口语表达能力。目前,年轻教师虽然有良好的理论和英语基础,但是中国的传统教育造成他们口语表达相对较弱;而一些老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年代原因,英语基础相对较弱,他们都无法很好的胜任双语教学的工作,培养专业和英语交叉融合的双语教师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最后,是学生的素质问题。因为中国式的传统教育,让学生们已经适应了高中式的教育模式,要接受双语教学要求学生们有良好的理解和英语听说能力,生物化学本来就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而大多数学生是被动学习的模式,这样很难达到互动的效果。
2 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策略
2.1 教材选择
针对教材选择的问题,应该结合学校和专业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的层次选择合适本校的教材,另外网络资源也是急待开发的重要的教学资源,网络上的一些动画专题可以更加直观地解释相关的抽象概念,或者通过学习网站的方式让学生们可以课后访问国外的网站,直接上网看相关国外教材,不仅解决了国外教材打印精美费用高的问题,而且也更加灵活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层次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
2.2 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
由于双语教学的特殊性,相关教师应该首先在备课这个环节上做充足的准备,现在大多是多媒体教学,因此高质量的PPT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之一,同时还应该加强口语的锻炼,不仅仅是在专业词汇这方面还应该包括串联词的运用等等。另外,还应该选择一些重点培养的教师去培训,培养一批专门从事双语教学的人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2.3 教学形式的改进
对于生物化学这种抽象概念的基础学科,传统的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学生接受效率也相对较低,现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教学手段多样化了,也活跃了教学气氛,双语教学可以仿照英语口语课的模式,在语音教室上课,这样的教室使教师和学生们的交流更加便利,互动也会增多。教学形式改进的同时考核手段也可以进行相应改进,比如文献汇报的形式,可以提高同学们的英语阅读和理解能力,同时也锻炼他们的归纳和表达能力,扩大知识面。
另外,学科之间存在渗透交叉,结合其他课程开展双语教学能事半功倍,如和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相结合开展双语教学,把知识串起来,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营造良好的双语环境也是一个关键点;结合实验课的双语教学也可以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理解书本上难以理解的相关原理。
3 总结
双语教学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促进我国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由于我国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学改革的路还要走很久,生物化学双语教学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在过去的时间里,我们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还是存在很多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摸索、优化教学模式。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一定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双语教学模式。
注释
① 王颖,岳娟娟.推进双语教学拓展国际视野U1.中国高等育,2005(23):32-33.
② 李新征.高等农业院校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2010(3):16-19.
③ 赖小伟,付瑞敏.高等师范院校化学专业生物化学课程双语教学的探讨[J].河南教育(中旬),2010(9):42.
④ 李延兰,李小英,张会勇,等.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化学课程双语教学初探[J].高教探索,2007(S1):43-44.
- 上一篇:儒家思想的义利观
- 下一篇: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