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古典文化范文

时间:2023-10-18 17:20: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古希腊古典文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古希腊古典文化

篇1

摘要:科学是讲求一脉相承的,在我看来近代科学的产生主要不在于继承了希腊的文明,而在于继承了希腊的精神,一种乐观、乐于开拓的精神。虽然古希腊的实验理性,逻辑理性和数学理性的解对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推动作用,但是却并非必须。而希腊民族的乐于进取的精神才是近代科学产生土壤。哲学和实践相结合使这精神得到了极大发挥,于是文艺复兴不久的欧洲产生了近代科学技术。对于科技哲学而言,它的进程发展是有自己道路的,它的轨迹并不是复制与古希腊文明,而是在古希腊哲学的基础之上产生的一门学科。

关键词:科技哲学 古希腊哲学 结合

1 古希腊哲学

1.1 古希腊哲学的概念:对于哲学,我们都知道它最基本的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有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而对于古希腊哲学,我们具有知道它的一些基本的概念。古希腊哲学(Graeco philosophy)公元前6~公元5世纪出现在希腊本土以及地中海沿岸,特别是小亚细亚西部、意大利南部的哲学学说。又称古希腊罗马哲学,是西方哲学最初发生和发展的阶段。古典希腊哲学,或称早期希腊哲学集中在辩论与质询的任务。在很多方面,它同时为现代科学与现代哲学铺设了道路。早期希腊哲学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从未间断,从早期穆斯林哲学到文艺复兴,再到启蒙运动和现代的普通科学。

1.2 古希腊哲学的历史地位:古典希腊哲学的影响在很多方面为现代科学与现代哲学铺设了道路古希腊哲学。在宗教方面,古典希腊哲学对早期不同宗教的希腊化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在西方哲学的发展史中,古希腊哲学是它的幼年时期。最初的希腊哲学家同时也是自然科学家,他们不满足于原始宗教和神话,根据自己的直观,以人类正常的常识为依据,用自然现象本身来说明世界;他们从无限多样的自然现象中看到它们的统一和联系,看到它们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看到它们的矛盾和对立。这对后现代的科技哲学的影响至深。

2 科技哲学

2.1 科技哲学的概念:科技哲学就是科学技术哲学的简称。科学技术哲学属于哲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自然界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活动的基本方法、科学技术及其发展中的哲学问题、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等内容。现代社会可以说是一个科学技术哲学的社会,我们从事的大量的活动,很多都是可学的活动,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科学,与此同时,哲学在日常生活中夜如影随形。

2.2 科技哲学的范围:科学技术哲学以自然观、认识论与方法论、科学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等为研究领域。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过程、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过程和思维方法、对科学发展规律的认识过程、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和互动作用、以及科学技术思想、文化、政策、管理等领域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和影响等等,均为其研究的范围。科技哲学在某种意义上说,已经覆盖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了。科学技术哲学的历史很长,中国古代和古希腊时代的思想家就开始研究自然哲学方面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方法论的研究开始出现,科学技术对科学影响日益明显的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成为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重点。科技哲学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科学技术哲学研究自然界的本性,研究科学技术思维、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内容。

3 科技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之间关系

3.1 “根”与“芽”的关系:我们都知道,我们研究任何事物,都会讲求一个源。至于科技哲学和古希腊哲学,我想正是一种“芽”与“根”的关系。首先得承认科技哲学产生于古希腊哲学。不论怎么讲,没有古希腊哲学这个“温床”,近代科技哲学是不会那么轻易的破土而出的。

记得最近看的《中华读书报・文史天地》发表的刘华杰同志的《席先生,我不能同意您》一文,讨论古希腊文化和近代科学的关系问题。这是一个为中外许多学者所关心、并且关系着一系列问题的问题。比如说它的伴随物就有: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而在这两个问题之后,又是传统文化和现实的关系究竟如何?是传统决定着现实的命运呢,还是相反?这最后一个问题也是刘华杰和席先生争论的焦点和归宿。席先生认为:“现实的需要和提供的条件才是科学发展的更重要的动力”,而刘华杰则把近代科学的产生归结为文化问题,即古希腊文化中有近代科学得以产生的“种子”。在这两种对立的意见中,我赞同刘华杰先生的观点。一直以来任何事物的产生都会伴随着旧事物的灭亡。根据这个观点,既然科技哲学产生了,那么灭亡的旧事物是什么呢?我想,这个旧事物可不可以就是古希腊哲学呢?是可以这么的认为的,文化本身讲求的一种传承,科技哲学和古希腊哲学,就是这种“芽”与“根”的关系。生物学上的种子说或者基因论,把生物学上的种子说或基因论移植到文化问题上,可称之为“传统决定论”或“文化决定论”,而文化决定论或传统决定论也是文化学上的“血统论”。我想近代科技哲学也可以认为符合这种生物规律。

3.2 近代科技哲学产生的条件:范岱年先生的观点涉及传统与现实、继承与变革的一般关系问题。现实不可能不继承传统,犹如近代科技哲学不能不继承古希腊哲学一样,就像是亚里士多德的力学促成了伽利略力学的诞生,而伽利略又促成了牛顿的力学的诞生。

文化因素:深邃的文化底蕴是近代科技哲学产生不可或缺的因素。

政治经济因素: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但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一种社会活动的结果,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条件。

4 小结

近代科技哲学的产生少不了古希腊哲学的铺垫,但决定近代科技哲学产生的不单是古希腊哲学的发达程度,而是那些具有古典哲学的基础又有乐观开拓精神的人。文明进程和精神进程的统一乃是近代科技哲学产生的土壤。这显然和当时欧洲继承了希腊文化,所以古希腊哲学是产生近代科技哲学的一个条件。这里要说明的它不是完全的必要,也不是充分条件。它需要古希腊哲学的铺垫,所以不是充分条件。

近代科技哲学思潮的发展,是离不开一种潜意识哲学思潮的推动的,所以,对于目前的形势而言,我的观点仍然是近代科技哲学和古希腊哲学是饮水思源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乔纳森・沃尔夫.当今为什么还要研读马克思,段忠桥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吴国盛编译,技术哲学经典读本,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篇2

一、从传统中走来

油画艺术中的古典与唯美起源在哪里,追溯欧洲美术史,自然会联想到古希腊古罗马的传统经典艺术作品。虽然这个时期的艺术是以雕塑和建筑等艺术形式存在,但其艺术的精神内涵影响了后来整个欧洲。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首先是古希腊,作为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和摇篮,古代希腊人在艺术上创造了辉煌的成就。美丽的爱琴海让希腊人充满了浪漫气质,在古老丰富的希腊神话世界里,艺术家创造出充满人性的雕塑作品,人物优美而和谐的线条体现出希腊人对人和人体美的审美意识,可以说是后来油画艺术发展的源流。例如古典初期最著名的雕刻家米隆创作的《掷铁饼者》表现了一个男青年瞬间的运动姿态,这尊雕像充满着强烈、紧张的动势,却又显得极为平稳和谐,把瞬间的动势与超越时空的永恒的生命节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人不得不赞叹艺术家的巧妙表现力。又如希腊化时期的《米洛斯的维纳斯》表现了维纳斯女神优美的体态和含蓄庄重的表情,这尊完美典型的神像被公认为希腊女性雕塑中最美的一尊,是黄金分割比值最理想的范本,其实她也是古希腊人对人性的美的赞歌。

其次是古罗马,它延续了古希腊美术的传统,其突出成就表现在建筑方面,其中如“万神庙”在建筑设计上就有别于希腊的神庙建筑。它不以壮观的外形取胜,而是让人们从方形的空间进入到一个圆顶大厅的内部,宏大的内部空间设计和室内华丽的装饰构成一个浑然的世界,在巨大的穹顶中央,有一个直径九米的圆形开口。那巨大的穹顶犹如天穹,给人视觉和心灵上无限的美的感受。这种设计体现了古罗马艺术在古希腊追求理想主义的基础上更为强调理性和谐。

古希腊古罗马美术总体上崇尚和谐的美,强调一种理想的崇高与优美,为后世的艺术树立了不朽的光辉典范,构成了欧洲艺术文明的源流,创造了古典主义的传统。

二、古典与唯美的行进

文艺复兴时期是继罗马后的欧洲艺术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文艺复兴是中世纪的结束,是古典学术的再生,这个时期强调科学、蔑视宗教,崇敬光荣的希腊、伟大的罗马,以人道主义取代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在意大利产生了文艺复兴三杰达 ・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他们创作出了经典的古典作品,三位大师的作品无不体现出强烈的人文主义思想。达 ・芬奇把人视为最神圣之物,人体是自然界中最美的对象,他对人体解剖和透视学积极地探索和实践。作品《最后的晚餐》从构图上运用了标准的平行透视法则,体现出一种庄严的气氛,而画面中人物的安排以坐在中央的耶稣推开双手为中心,两侧门徒由于不同的心理变化而形体动作各异,相互呼应,毫不孤立,体现出多样统一的美学原则。米开朗基罗把人作为关注的中心,艺术真正的对象是人,他的画充满雄健的,健康、活泼、强壮的人体,令人感到豪迈和鼓舞。而拉斐尔的作品中则是充满了温馨感,圣母的形象善良、端庄纯洁而美丽,把人间女性的美表现到近乎完美、作品中线条的优美、构图的和谐、人物的纯真自然,成为后世古典主义模仿的楷模。

以普桑为代表的古典主义画派是 17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流派。以古希腊、罗马时代的艺术为典范,从中提取绘画题材和绘画技巧,推崇理性主义,追求崇高、永恒、和谐的创作原则。普桑为古典的理性所支配,将古典的形式美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认真研习拉斐尔,他所画的人物正是按照希腊、罗马的雕刻形象来塑造的,如作品《阿卡迪亚的牧人》画面展现的是宁静的旷野、和煦的阳光和明净的天空下,四个牧人,头戴花冠,围在一块墓碑前研读着铭文,引发人们对美好人生的思考。画面统一、和谐、庄重、典雅。

18世纪末至 19世纪的新古典主义出现在以法国为中心的西欧诸国,主要特征是力求恢复古希腊、罗马古典美术的传统,多取材于古希腊神话和古罗马的历史故事,在艺术形式上,注重造型和对称、和谐的构图,追求单纯、庄重而又典雅的艺术风格。在技巧上,新古典主义绘画强调精确地素描技术和微妙的明暗色调。新古典主义有两位大师,一位是大卫,一位是安格尔。大卫侧重英雄伦理精神的表现,从其作品《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可以看出构图宏大、场面壮观,色彩富丽堂皇,质感表现强烈,古典主义绘画的严谨与庄重在这幅鸿篇巨制中达到了顶点。安格尔侧重东方华丽的唯美倾向,他的作品以人物肖像为主,色彩和谐鲜明,画面细腻、准确,注重素描,其传世名作《泉》把安格尔对古典美的理想追求完美地体现了出来。安格尔在画面形式方面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把新古典主义推向一个高峰。古典主义到了后期

和浪漫主义彻底决裂,再后来出现了现实 人,不仅仅是表面和谐的形式美感,更重要的是

主义、印象派等。尽管如此,古典主义作为 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即人文气息。同样是心灵对

学院派的规则和典范,始终是后人研习的 美好事物的感动,虽历经岁月考验,仍然给人心灵

传统经典。 的震撼,理性中不乏感性的表达。

不难发现,古典主义美术的发展,与古 中国当代油画家靳尚谊先生把欧洲古典油画

希腊古罗马的艺术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油 精神与当代中国民族艺术传统和精神有机融合,

画中的古典与唯美蕴含着强烈的理性,而 开创了中国油画古典写实主义学派,成功地在作

对人的赞美也是其中的主线,特别是文艺 品中体现出他个人对中国文化背景中古典美的理

复兴时期,提出了人文主义,把人的精神、 解。《塔吉克新娘》是靳尚谊先生在人物创作中

形象和身体作为艺术关注的中心。优美的 的代表作,画面中的新娘一身红装,代表着喜庆,

线条与和谐的构图以及完美永恒的人物形 在深色背景中红色更显现出丰富的层次。人物的

象无不体现出油画艺术特有的唯美倾向。 表情是画家重点刻画的,新娘含蓄低头,浓重的

双眉和大而明亮的双眸代表者东方的美丽眼神,

三、古典与唯美在当代 嘴角微微翘起暗示着新娘内心的羞涩与期待,暖

暖的测光处理下人物面部和手部的皮肤质感刻

在当代,古典与唯美似乎离我们很远, 画得柔润有度,画家通过古典主义手法表现了东

然而在油画艺术中,对古典与唯美的追求 方女性特有的美,然而画家也运用到中国传统绘

始终是延续的。油画艺术中的古典与唯美 画中对线条的处理,画面中的线条柔和而不失张

无疑成了人们心中的经典,如何使经典经久 力,体现了画家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理解和感悟。

不衰,艺术家们在不断地探索。而究竟如 杨飞云是中国当代著名写实画家,其作品以

何理解油画艺术中的古典与唯美,杨飞云 肖像为主,表现东方女性的美,带有古典唯美的

认为古典与唯美,其实最主要的东西是美 意味。他的画面体现着一种宁静和深远,如《大

术里有一个“美 ”字,美术如果有一个最简 山水》在画面上描绘的是侧卧在精雕细琢的传统

单的定义的话,那么用最朴素的一句话说 中式床榻上的女人体,背景是一幅中国传统水墨

出来就是用一点绘画的技术,去表现心灵 山水画,这一经典侧卧姿势和构图是西方绘画史

对于美好事物的感动,这就是美术的价值 上的经典图式,代表作品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

和意义。杨飞云对美的理解,道出了当代油 的两位画家乔尔乔纳《沉睡的维纳斯》和提香的

画艺术古典与唯美的真正涵义。就绘画的 《乌尔宾诺的维纳斯》。乔尔乔纳笔下的维纳斯

技术来讲,古典主义油画在技法上已经达 躺在大自然当中,背景是远山,树和房子,透视感

到了纯熟的境地,当代油画家自然要认真 很强,充满诗意,近处的维纳斯沉睡在梦中,纯净

地研习其中的奥妙,为我所用 ,而心灵对美 典雅。而提香笔下的维纳斯从自然的仙境走进了

好事物的感动即是艺术家要表达的时代的 真实的生活中,具有了生活和感情的因素,而不

精神因素。古典主义艺术的美之所以打动 是神化了的女性。画面中维纳斯躺在贵族室内华

丽的床榻上,脚边是一只小狗,远处背景是两个女仆和窗台上的盆花。再看杨飞云先生笔下的“维纳斯”,一个眼神含蓄悠远的少女凝视远方,人物部分色调较亮,画家运用古典主义严谨的素描表现人体,而床榻和背景都融入暗色当中,背景的大山水是平面化处理,没有追求强烈的透视感,这一东方中国女性形象可以说是画家笔下的维纳斯,是画家对理想美的理解,对古典精神的感悟,对永恒美的追求。背景的大山水和中式的床榻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而人物的动势与表现又象征着西方经典的古典艺术,画家在借用画面表述自己心中的大山水。维纳斯代表着美和爱,而人体美是古典艺术崇尚的对美的理想诠释。画家正是通过对人体的描绘体现自身对西方古典油画艺术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李贵君师从靳尚谊、杨飞云,同样通过古典主义手法描绘清纯的青春少女形象,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关于青春的永恒记忆。艺术家表达的内容与他的生活方式及自身的个性是一致的,唯美的画面与其自身的生活追求有关,艺术家自身有一种追求完美主义的倾向。他赋予了当代油画中的古典与唯美新的形式和内涵,单纯的线条与诗意的色彩把新时代都市女性东方少女的纯洁与柔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也体现着对传统古典油画中的规律法则的把握。作品不是脱离现实的尽善尽美,而是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一瞬间的扑捉,把自身的审美体验融入画面,是自身诗意的追求和表达。

当代现实主义油画家中也不乏对古典与唯美的追求,把情感体验融入大自然的光与空气之中的孙为民就受到欧洲古典主义艺术的影响,作品表现了农村自然生活风貌独特的美,是对自然生命的赞歌。如在作品《暖冬》中,画家运用特有的笔触肌理表现朴实的风景和人物,暖暖的调子使画面尤其显得厚重饱满,蕴含着一种原生态的美,让人充满一种回归大自然的美好向往。王宏剑也是中国现实主义画家中的代表性人物,作品运用古典主义手法以表现黄河古道的人物等乡土题材为主,其中《天下黄河》画面上描绘的是黄河岸边一艘木舟停靠后几名脚夫扛下沉重的粮袋,画家通过展现这些荷重的人物传达出自身关于历史文明深沉的思考,是黄河养育了一代代黄河人,是黄河人通过勤劳的双手和强健的脊梁撑起了文化和历史。画家试图通过画面的经营把天地之精神注入画面,感知艺术的大境界。油画艺术中的古典与唯美在当代的精神内涵是对古典主义油画精神的把握,即在具象写实的基础上表现永恒的人性之美,是对人文主义的思考,是对人的精神的高度关怀,更是一种崇高美的境界。

综上,油画艺术的古典与唯美在当代有着极大的创作与发展空间,对美的追求是艺术家和观众共同的期待。事实已经证明,中国油画创作中已经涌现出众多的古典与唯美倾向的经典作品。通过对西方古典主义传统的不断探索和研究以及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对艺术的执着会使中国油画家具有更加宽阔的视野与蓬勃的创造力,中国油画的发展也将呈现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林佳莉.在惊诧中开始:古希腊罗马艺术的崇高与优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

杨飞云,朱春林.古典写实语言[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

3.

李放.唯美至上:现实主义油画名家系列[M].天津:天津杨柳青画社 ,2006.

4.

[瑞士]海因里希 ・沃尔夫林.潘耀昌,陈平译.古典艺术――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导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

朱伯雄.世界美术名作鉴赏辞典[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

6.

篇3

关键词:古希腊;服饰;艺术魅力

公元前4世纪的欧洲,处于辉煌的希腊文明时代。古希腊服饰作为这个文明时代的产物,焕发出迷人的光彩。古希腊服饰,造型自然优雅、随意舒展,色彩单纯,格调清新。它所蕴涵的包容精神、所遵循的自然健康的穿着理念,对欧洲传统服饰和近代服饰风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可以说,古希腊服饰是西方服装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当今,复古设计成为时尚,选择复古设计的产品成为人们抒发怀旧情绪的一种方式。在众多复古主题的时装设计中,古希腊风格独树一帜,成为设计师钟爱的古典设计元素之一。

一、古希腊服饰风格简述

(一)以披挂式和缠绕式为主,简练、自然、单纯、自由舒展温暖湿润的地中海气候带来了人们自然随性的生活方式。在其影响下,古希腊服饰造型呈现出简练、单纯、自由、舒展的特点。服装大都不经过剪裁、缝合。人们穿衣服基本上都是拿一块布料在身体上披挂、缠绕、穿插,最后用别饰针和束带固定。这种服装外观独特,看似无形却有形。根据服装不同的外形特征,古希腊服装还可以分为多立安式、希奥尼亚希顿式、克莱米斯式、佩普罗期式、希马申式、克莱米顿式六大风格[1]。无论哪种风格,其构成方式都是披挂或缠绕。披挂式服装其实就是一块矩形面料,只不过需要借助于饰针和绳带在肩部、胸部、腰部等人体的关键部位进行固定。宽大的面料经过绳带的束缚而收缩,并自然垂荡;宽窄不一、形态各异的褶裥随着人体运动而发生变化。披挂式服装设计的精妙之处在于,绳带的根数,系束的位置、方式及其松紧程度可随穿着者的体型、穿着需求而自由调节。缠绕式服装的代表是“希马申”,它是古希腊男子的主要服饰类型。缠绕式服装的面料通常长5米,宽1.5米,穿着者把它围裹在自己的身体上[2]。围裹的方式多种多样,根据人体的起伏与运动的需要来定。缠绕式服装有多种款式,自然、随意是其突出的特点。

(二)符合黄金分割比例,匀称、协调早在2500年前,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发现了黄金分割定律。0.618这个比值看似简单,却具有魔幻般的魅力,这一点在科学与美学领域无数次得到了印证。那些精美的建筑以及雕塑、绘画等艺术作品,无一例外,都符合这个比例。在致力于展现人体美的古希腊服饰设计中,黄金分割理论同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男女通用的“多利亚”造型,该型服饰中那向外翻折的复式底边与穿着者的肚脐平齐,正好位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点[3];在女式服装“雅典娜”中,腰带的设计使用凸显了上下身的比例关系;男子希顿长袍的下摆只到膝部,而腿部的黄金分割点恰恰就位于膝部[3]。还有年轻男子所穿的clamys外套,宽1.07米,长1.98米,宽和长的比例也接近黄金分割[3]。如此完美的服饰比例设定来源于古希腊人对客观自然的正确认识与准确把握。

(三)宽松、舒适,表现出对人性的尊重,反映了一种朴素的审美观丹纳在《艺术哲学》一书中说:“古希腊的服饰穿脱均是很容易的事,举手间便可以完成。他只能勾勒出人体的基本体型,绝不紧裹躯体。”[4]古希腊服饰的构成可以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古希腊人把服装看做人体的附属物,他们认为服装最主要的功能除了御寒和遮体外,就是突出人体本身的美,因此服装要宽松、舒适,给身体提供自由的空间。在古希腊服饰中,鲜见复杂的结构和剪裁缝制工艺。拿整块面料随意缠裹这种着装形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体各种活动的需求,实现了布料与人体、主体与客体、形式与精神的高度契合。古希腊服饰从廓形到细节、从服装到饰品,整体上体现出一种抱朴怀素的审美观。古希腊服装上最精美的饰物就是别针和搭扣,呈现最多的装饰还是自然的垂褶。古典主义所提倡的纯洁、理性的简朴风格在古希腊服饰中得到了完美展现。

(四)以白色基调为主,用色清新淡雅古罗马著名政治家、哲学家马库斯•西塞罗认为:“适当的比例还要加上悦目的颜色才能称作美。”[5]古希腊人眼中的“悦目的颜色”为白色。古希腊人最喜欢白色,因为白色象征着纯洁、神圣、高贵,这与希腊哲学与人文精神相符,于是白色成为古希腊服饰的主打色彩。希腊女神都是身着白色曳地长裙出现的。质地细密、悬垂性强的毛织物是制作褶饰服装的主要材料。为了减弱白色所带来的单调感,希腊人会在服装的边沿配以各种鲜亮的颜色,或者用植物、动物、几何图案进行修饰,使服装富于变化,看上去更具个性。除了白色以外,紫色、绿色、灰色在某些服装款式中也有应用。

二、古希腊风格在世界服装发展史中的印迹

“时尚易逝,风格永存。”正如时装设计大师夏奈尔所言,古希腊服饰风格所散发出的自由、奔放的艺术魅力和自然、独立、理性的艺术气质,对欧洲乃至世界的服装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各个历史时期,古希腊服饰风格都放射出了迷人的光彩。

(一)承袭与发展———古罗马帝国时期罗马帝国在公元前2世纪征服了古希腊,但是古希腊文化并没有因此而灭绝。在服饰上,古罗马沿袭了古希腊的基本风格和形式,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罗马人的主要服饰“托加”和“克拉米斯斗篷”,其前身就是古希腊服饰中的“希马申”和“希顿”[1]。古罗马的服装构成也是披挂式和缠绕式,也是将一整块面料附着于人体,也有垂荡的皱褶与宽松的结构,也要肌肤,就是说,古罗马服饰的特点与古希腊服饰一一对应。当然,古罗马人也结合时代要求,在承袭古希腊服饰风格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改良与发展。古罗马时期,盛行经过简单剪裁的贯头型服饰,如“佩奴拉”,这是其一;其二,奢华服饰出现,穿着者以此来显示自己的身份与地位。

(二)复兴———18世纪末19世纪初17世纪的欧洲王室盛行巴洛克风格的服装,18世纪盛行洛可可风格的服装。这些服装的一个共同点是极度奢华、修饰繁缛、夸张,统治者想以此来显示自己的高贵。王室贵族的着装习惯也影响了民间,人们在穿衣上追求繁复、华丽。随着法国大革命的到来,封建专制制度被废除,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深入人心。心灵得到解放的人们渐渐厌弃了束缚身心的衣裙,转而追求自然朴素的着装。于是,简洁、典雅的古希腊服饰风格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18世纪中期,新古典主义服饰风格在古希腊风格的基础上兴起,包含众多古希腊服饰元素的新的服装形式应运而生,简单利落的款式、清新淡雅的色彩、自然流畅的线条成为服装设计的主流。新古典主义服饰理念推崇古希腊服饰风格中所蕴涵的“庄重与宁静,简练与人性”[1],其倡导的精神是对巴洛克与洛可可风格的强烈反叛。

(三)主宰———20世纪初20世纪初,在“回到自然去”思潮的影响下,服装设计师们又一次驻足在古希腊服饰风格前。法国时装设计师波阿列特将古希腊服饰风格与东方服饰风格融合在一起,设计出了一款宽松顺垂的希腊式长裙,受到新女性的欢迎。该设计完全摒弃了紧身胸衣、裙撑以及繁复的装饰,突出了对身体的解放,迎合了女性对舒适感的追求。玛利亚诺•佛图尼设计了一款简洁的晚装,风靡一时,其设计灵感就来自于古希腊服饰“基同”。简•帕昆夫人紧随其后,也推出了具有东方情调的系列设计。维奥尼特夫人从古希腊服饰造型方法中得到启发,发明了著名的斜裁法。运用该方法制作的服装自然、柔和,能够产生与古希腊服饰同样的效果[6]。毫不夸张地说,20世纪初,整个欧洲都成为古希腊风格服饰的秀场。

(四)大放异彩———20世纪七八十年代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设计师群体在国际服装界迅速崛起。他们以人们返璞归真的心理需求为出发点,提出了追求原生态、纯自然,反对精美裁剪、人为造型的“反时装”设计主张[7]。他们的设计融合了古希腊服装披挂、缠绕的穿着方式与日本和服宽松、舒展的结构,采用棉麻面料制作的服装上显露出大量自由而柔软的衣褶,整个服装体现出一种人衣合一的禅意。

(五)再次复兴———21世纪2004年,第28届夏季奥运会在希腊雅典开幕,奥运圣火重回故里,爱琴海的浪漫气息和希腊的古代文明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2006年,春夏国际服装流行趋势会上刮起了一股希腊风。希腊式的飘逸长裙,新古典主义的低领口和高腰线设计,石膏白和其他淡雅颜色的纯色丝绸,衣袂飘飘,风情万种,一派希腊景致。2008年,在华伦天奴的高级时装秀中,希腊女神的浪漫和优雅得到了完美的重现。精致的打褶,完美的高腰线分割,亮闪闪的水晶珠片,这一切都显露出不可抗拒的独特魅力。

三、古希腊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性应用

(一)将披挂、缠绕工艺手法应用于礼服的设计与制作

在礼服设计中,局部的立体花饰、堆积的褶皱、不对称的结构和整体的垂荡效果必不可少,因为这些元素可以突出礼服的华丽与高贵。近年来,在礼服的局部设计与制作以及整体造型中,设计师常常采用古希腊服饰构成中的披挂、缠绕工艺手法。采用披挂和缠绕工艺手法,利用多种材质,可以塑造出变幻多姿的艺术形态。披挂和缠绕方法的运用丰富了礼服的设计手法。

(二)将古希腊服饰风格与异质风格融合在一起

1.与东方风格融合典型的古代东方服饰是宽衣,而不是披挂和缠绕。但是,其中所蕴涵的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精神主旨与希腊服饰所追求的精神境界异曲同工。因此,将古希腊服饰风格与东方风格融合在一起是可行的。采用这种方法设计出的服装,应有宽松的衣身和衣袖,有扩展的肩部,有东方的刺绣或古希腊服饰中惯用的碎褶。这样设计出的服装兼有东方传统服饰的超然飘逸与古希腊服饰的浪漫舒展,定会产生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2.与现代风格融合部分现代服装设计师运用后现代设计手法,对古希腊服饰进行解构和元素重组,然后融入现代流行元素、结合现代服装形制,打造出了全新的希腊风格。比如,约翰•加利亚诺就将折纸艺术和立体几何的硬挺造型融入了古希腊柔软舒展风格的服饰设计中,打造了软与硬对比、古与今碰撞的艺术效果。该设计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四、结语

古希腊服饰是服装史上的一个经典,其设计与制作手法穿越时空,至今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无论是它舒展、随意的造型风格,还是它所彰显的自由、平等、宽容的精神,都已融入现代服装设计中,成为现代服装设计的宝贵财富。在服饰风格多元化、服装设计个性化的21世纪,古希腊服饰艺术风格定能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华。

参考文献:

[1]陈莹.古希腊服饰风格的魅力[J].装饰,2005(9):64-65.

[2]马丽丽.古希腊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美与时代,2012(10):107-109.

[3]范菲菲.浅析古希腊服饰[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4]丹纳.艺术哲学[M].傅雷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5]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6]晏焱.论古希腊风格对现代女装的影响[J].湖南包装,2009(4):40-41.

篇4

关键词 古希腊 古罗马 建筑 柱式

一、古希腊的建筑

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建筑是欧洲建筑的先河,范围包括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诸岛屿、小亚细亚西海岸,以及东至黑海,西至西西里的广大地区。

古风时期,古希腊的建筑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形式:爱奥尼亚人城邦形成了爱奥尼亚式建筑,风格秀雅;多立安人城邦形成了多立克式建筑,风格雄健有力。到公元前6世纪,这两种建筑都有了系统的做法,称为“柱式”,柱式体系是古希腊人在建筑艺术上的创造。

古希腊最典型、最辉煌,也是最意味深长的柱式主要有三种,即多立克柱式、爱奥尼亚柱式和科林斯柱式。它不仅仅是一种建筑部件的形式,而且更准确的说,是一种建筑规范的风格。古希腊的神庙建筑,除屋架外全部用石材建造。柱子、额枋、檐部的艺术处理基本上确定了庙宇的外貌,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也是古希腊,乃至整个欧洲最伟大、最辉煌、影响最深远的建筑。

古希腊人的生活受控于宗教,所以理所当然的,古希腊的建筑最大的最漂亮的都非神殿莫属。希腊最早的神殿建筑只是贵族居住的长方形有门廊的建筑。后来加入柱式,即神殿前面门廊是由四根圆柱组成,以后又发展到“前后廊式”,到公元前6世纪,前后廊式又演变成希腊神殿建筑的标准形式――“围柱式”,即长方形神殿四周均用柱廊围绕起来,并且正立面和侧立面的柱子的关系为N和2N+1。建筑作为一门有原理、有原则,有计算的科学,是在希腊人手中建立的。

古希腊的建筑从公元9世纪起,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在公元5世纪的古典文化时期达到成熟,产生了雅典卫城这一伟大的、永恒的杰作。至今仍是建筑界、考古界、艺术界人士以及热爱古典文化的人们的顶礼膜拜的圣地,也是现代希腊人的骄傲。雅典卫城,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遗址位于今雅典城西南,建造在海拔150米的石灰岩山岗上,是祭祀雅典守护神雅典娜的神圣地。迄今保存下来的大量珍贵遗迹,集中展示了希腊古代的文明。古希腊建筑艺术的另一个杰出的创造就是剧场。悲剧和喜剧是希腊人本性的最现实的和最伟大的表现,也是戏剧艺术的基础和最高成就。

根据所遗留下来的希腊建筑,我们可以归纳出古希腊建筑的几大主要特点。

第一:平面构成为1:1.618或1:2的矩形,中央是厅堂,大殿,周围是柱子,可统称为环柱式建筑。这样的造型结构,使得古希腊建筑更具艺术感。因为在阳光的照耀下,各建筑产生出丰富的光影效果和虚实变化,与其他封闭的建筑相比,阳光的照耀消除了封闭强面的沉闷之感,加强了希腊建筑的雕刻艺术的特色。

第二:柱式的定型。共有四种柱式:1. 多立克柱式,2. 爱奥尼克柱式,3. 科林斯式柱式,4. 女郎雕像柱式。这四种柱式是在人们的摸索中慢慢形成的,后面的柱式总与前面柱式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而贯穿四种柱式的则是永远不变的人体美与数的和谐。柱式的发展对古希腊建筑的结构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并且对后来的古罗马,欧洲的建筑风格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第三:建筑的双面披坡屋顶形成了建筑前后的山花墙装饰的特定的手法。古希腊建筑中有圆雕,高浮雕,浅浮雕等装饰手法,创造了独特的装饰艺术。

第四:由平民进步的艺术趣味而产生的崇高人体美与数的和谐。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所以,古希腊建筑的比例与规范,其柱式的外在形体的风格完全一致,都以人为尺度,以人体美为其风格的根本依据,他们的造型可以说是人的风度、形态、容颜、举止美的艺术显现。

第五:建筑与装饰均雕刻化。希腊的建筑与希腊雕刻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可以说,希腊建筑就是用石材雕刻出来的艺术品。雕刻是古希腊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雕刻创造了完美的古希腊建筑艺术,也正是因为雕刻,是系列建筑显得更加神秘、高贵、完美、和谐。

二、古罗马的建筑

古罗马的建筑艺术继承和发展了希腊建筑艺术。但是,与古希腊艺术通过崇拜神来肯定自我不同,古罗马艺术更倾向于崇拜现实的、世俗的人。古罗马建筑承袭了希腊建筑的柱式体系,尤其是科林斯式对罗马的影响很大,但罗马建筑在整体规划、建筑技术结构的复杂、用途的广泛、类型的多样化等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希腊,形成了罗马风格的建筑。

古罗马在公元前2世纪成为地中海地区强国,与此同时罗马人也开始了罗马的建设工程。到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建立时,罗马城已成为与东方长安城齐名的世界性城市。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经相对完善,城市逐步向艺术化方向发展。罗马建筑与其雕塑艺术大相径庭,以建筑的对称、宏伟而文明世界。

古罗马建筑材料除砖、木、石外使用了火山灰制的天然混凝土,并发明了相应的支模、混凝土浇灌及大理石饰面技术。结构方面在伊特鲁里亚和希腊的基础上发展了梁柱与拱券结构技术。拱券结构是罗马最大成就之一。种类有:筒拱、交叉拱、十字拱、穹隆(半球)。创造出一整套复杂的拱顶体系。罗马建筑的布局方式、空间组合、艺术形式都与拱券结构技术、复杂的拱顶体系密不可分。古罗马建筑利用筒拱、交叉拱、十字拱、穹隆和拱券平衡技术,创造出拱券覆盖的单一空间,单向纵深空间,序列式组合空间等多种建筑形式。

古罗马的建筑艺术,继承了古希腊柱式并发展为五种柱式:塔司干柱式、罗马多立克柱式、罗马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混合柱式;解决了拱券结构的笨重墙墩与柱式艺术风格的矛盾,创造了券柱式;解决了柱式与多层建筑的矛盾,发展了叠柱式,创造了水平立面划分构图形式;适应高大建筑体量构图,创造了巨柱式的垂直式构图形式;创造了拱券与柱列的组合,将券脚立在柱式檐部上的连续券;解决了柱式线脚与巨大建筑体积的矛盾,用一组线脚或复合线脚代替简单的线脚。

通过遗留下来的古罗马建筑,我们也可以总结出它的特点:

第一:拱券技术是罗马建筑最大的特色、最大的成就,是它对欧洲建筑最大的贡献。罗马建筑典型的布局方式、空间组合、艺术形态和风格以及某些建筑的功能等等,都同拱券结构有实在的联系。正是出色的拱券技术才使罗马无比宏伟壮丽的建筑有了现实的可能,使罗马建筑那种空前大胆的创新精神有了实质的依据。罗马人大量继承了希腊的建筑遗产,但这些遗产都经过拱券技术的革新,改变了建筑的形制、形式及风格,保证罗马人不会成为简单的模仿者。

第二:火山灰混凝土的使用,它大大促进古罗马拱券结构发展的是良好天然混凝土。约在公元前二世纪,火山灰就开始成为独立的建筑材料了,到公元前一世纪,已经既用于建筑拱券,又用于筑墙。混凝土表面常用一层方锥形石头或三角砖保护,再抹一层灰或大理石板。古罗马混凝土所用的活性材料是一种天然火山灰,它相当于当今的水泥,水化拌匀之后再凝固起来,耐压的强度很高。

第三:建筑体现时代烙印――野蛮、血腥、骄奢逸。帝国时期,奴隶制度日益发达,大批自由小农破产,成为无业游民。但是他们又是国家的公民或者是退伍的老兵,这个群体的意志对皇帝的废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历任皇对他们实行收买政策,以生活上的补贴和打发无聊的娱乐生活笼络他们。于是,公共浴场在罗马各处兴建起来,且规模越来越大,设施越来越丰富,内部装饰也十分华丽。地上和墙面都贴着大理石板,镶着马赛克,绘着壁画,壁龛里和靠墙的装饰性柱子上陈设着雕像。

篇5

本文深入的研究了欧式的发展历史以及发展演变过程和欧式风格所衍生出的多个分支风格的特点。如洛可可风格,巴洛克风格,地中海风格,法国古典主义风格,北欧风格,美式风格,古典欧式风格等风格。我们将深入讨论这些风格的异同之处,它们之间有哪些联系,又有哪些区别,它们各自的造型特点和表现手法的差异,如文化背景的差异,民族特色的差异,地域差异等等。我们还将深入讨论这些风格在室内设计中的发展和演变以及在室内设计中的表现的差异以及欧式风格发展至今所汲取的哪些风格元素和创新点。

关键词:发展;创新;演变;文化背景;民族特色

一、欧式风格的发展历史

(一)欧式风格的起源

根据历史考证欧式风格起源于埃及艺术,埃及的历史和起源被大多数考古学家和学者认定为公元前2850年左右,相传,埃及的最后一位君主克雷沃.帕特拉于公元前30年抵御古罗马的入侵做出了重大努力,但是未果,最终古埃及没能抵挡住强大的古罗马的入侵。自此,古埃及文明和古欧洲文明开始融合,他们之间的艺术流派也开始融合,形成了最初的古欧式风格。后来,古希腊艺术,拜占庭艺术,罗曼艺术,哥特艺术相互交叉融合,渐渐的形成的欧洲早期的艺术风格,即中世纪艺术风格。自此,欧式风格慢慢开始发展壮大,一直延续发展至今。

(二)欧式风格在西欧各国的发展历史

欧式风格在古罗马时期的发展可谓是兴及一时,古罗马的强大,在欧洲大陆可谓是为人能挡,古罗马四处征战,渐渐的古罗马风格开始和当地的风格艺术流派融合,演变。形成了当时强盛的古罗马艺术风格。

古希腊从文明起源上讲是欧洲文明的起源地,而古希腊艺术则是欧洲建筑装饰艺术的先河。古希腊人受控于宗教,所以古希腊的艺术风格和宗教有很重要的联系,几乎他们的建筑装饰艺术风格都是完全服务于宗教的,所以说古希腊艺术风格的宗教特色很是浓烈。约莫在西元前600年左右,奥林匹亚古老的赫拉神庙的木质柱子经历了一场由木柱变为石柱的改造,几乎所有的木质柱子都被换做成了石造的,神庙的其他建筑也从木质材料变为石柱材料,这是欧式风格发展历史上一次非常具有有历史性的变革,是时展的产物,也是古希腊风格能够延续下来的重要原因,因为石柱的保存年限比木质的长的多。我们关于古希腊建筑艺术风格的了解大抵是来自于古风时期)、伯里克利时代和古典时期之间。古希腊时期和古罗马时期的建筑风格文化让建筑风格艺术强烈倾向与神庙和斗兽场等一些宗教性王室建筑,一些由石材建筑为残留下来的建筑物,对后世研究古欧式风格的发展留下了可靠的依据。

二、欧式风格的衍生风格和分类

欧式风格从地域上分类可分为北欧风格,法式风格,意大利风格,西班牙风格,英式风格,地中海风格等几大风格流派,从艺术流派上可分为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欧式田园风格,古典主义风格,哥特式风格,罗曼式风格,折衷主义风格。这些风格统一起来都是属于欧式风格的分支,他们在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形成了我们今天做看到了欧式风格,它们都代表着各自的文化内涵和民族宗教特色,为欧式风格家族的壮大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也为欧式风格风靡全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欧式风格的地域文化差异

(一)欧式风格的地域差异

欧式风格按地域差异来划分大体可分为北欧风格,地中海风格,法式风格,意大利风格,西班牙风格。

如北欧风格,一般指的是挪威、瑞典、芬兰、丹麦和冰岛等几个靠近欧洲北部的国家。因为处于北极圈附近,气候严寒,因此北欧人在进行室内外设计装修时使用了大量的隔热性能良好的装饰建筑材料,比如木材,石材。总的来说北欧风格其实更接近于现代风格,原因就在于它的简练和空洞。北欧风格主要特点有:以自然和简洁为主要原则,整体色调比较浅,不张扬。在装饰上一般用枫木、橡木、云杉、松木和白桦等原木制作家具或者用作室内外装饰面板。一般用少量的金属及玻璃材质作为装饰点缀。在软装饰上面一般采用多彩的地毯,靠背,抱枕。

地中海风格,在文艺复兴前的西欧大陆,装饰风格艺术经历了长期的萧条和浩劫之后,在公元9世纪至公元11世纪中期后又重新兴起,形成了一种新的装饰艺术风格-地中海式风格。一般来说,“地中海风格”的家居设计,必然会采取这几种设计元素:连续的拱廊和拱门,白灰的泥墙,陶砖、海蓝色的屋瓦和门窗。但是设计元素不能进行简单拼凑和堆砌,必须有贯穿其中的风格灵魂和设计理念。地中海风格的灵魂就是“蔚蓝色的浪漫情怀,海天一色、艳阳高照的纯美自然”。

(三)欧式风格的文化差异

欧洲大陆文明多种多样,所以装饰建筑艺术风格也是迥然不同,有很明显的文化差异,如宗教特色差异,民族特色差异,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哥特式风格。

哥特式风格,它的出现是在公元5-15世纪之间,是用来区分中世纪时期的标志性的艺术风格。它主要有以下几种标志性的元素特点:黑暗,恐怖,死亡,尖角,突兀,深渊,诅咒等等特点元素。哥特式风格和其他艺术风格不同,它所表现的是人类内心深处最原始的,最真实的情感。它以绝望,孤独,这些人类内心深处黑暗的一面作为艺术创作主题。它的艺术体或者建筑装饰艺术所传达出的往往是人们来往于内心世界神圣与邪恶,爱与绝望,痛苦和清醒的边缘的不可自拔。哥特式风格多用于教堂建筑和内部装饰,具有非常浓厚的宗教色彩。

四、欧式风格的演变与创新

(一)欧式风格的演变过程

古希腊文化是欧洲文化的发祥地和摇篮,在古希腊文化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尤其是古希腊早期建筑装饰艺术风格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比较坚固稳定的石质柱式结构(现代欧式柱体的前身),也形成了一套比较规范和先进的装饰艺术风格标准。古希腊人创造了艾欧尼亚柱式,多绕柱式,柯林斯柱式,这些柱式在风格上端庄大气,构图考究,施工精准,雕刻精细,尤其是在创造过程中还运用了“视觉差纠正法”,并且取得了比较高的艺术效果和艺术造诣。到了古罗马时代,逐渐出现了以砖石,天然火山灰混凝土堆砌构造的各类柱式建筑体系-券柱式建筑体系,因而使得各种复杂的建筑获得了比较理想的室内空间。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设计师们都发挥自己的想法并结合原有的精华元素,演变成现在的多种手法的欧式风格,但基本特征还是比较统一的,但还是以古典柱式为中心,明朗的线条为主要造型基础,再加上各种材料的运用,欧式各路风格万变不不离其中。

(二)欧式风格的创新

欧式风格的创新主要是从近代开始的,欧洲殖民者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实行殖民统治,结合殖民地的特色,吸纳殖民地的优秀艺术风格。慢慢的衍生出新古典主义,简欧风格,殖民地风格(最具有代表的就是后来的美式风格)。世界上的所有东西,包括建筑装饰艺术,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是在不断演变和创新的,这也是欧式风格能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装饰建筑艺术风格的原因。

五、欧式风格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及表现

欧式风格自殖民时期开始至今,一直不断发展和壮大,到现在的风靡全球,与其风格多彩的艺术风格和其庄重而又豪放的表现形式有重要联系。如今,欧式风格多用于室内别墅,会所,礼堂,酒店等比较大的空间里面,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一般采用繁复的造型线条,柱体,拱形门洞墙纸或者石材,欧式壁灯,欧式壁灯,欧式装饰画等手法表现。

六、结语

总而言之,欧式装饰艺术风格在当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当今应用最为广泛的装饰建筑风格,研究欧式风格以及研究欧式风格和其所有分支对了解当今中国设计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以及推动中国设计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张艳华.典雅与浪漫的现代欧式风格[J].温州人,2010,(03).

[2]许立新.浅谈古典主义[J].时代文学,2008,(5).

篇6

【关键词】中国传统建筑;西方古典建筑;风格

1.西方古典建筑的基本审美特征

古希腊时代的著名建筑是西方建筑的代表,古希腊建筑风格从根本上影响了欧洲建筑的风格。对科学与哲学的热爱与研究,使得古希腊人一开始就就在其建筑上打下了独特的科学与人文根基。由于希腊多山,盛产大理石,由此,激发了他们使用石料建筑房屋的灵感。其逻辑严密的思维方式促成了逻辑严密的建筑方式,产生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柱式造型,例如:代表男性美的陶立克柱式,具有男性的雄壮之美;代表女性美的夏奥尼克柱式,婀娜多姿、婷婷玉立;极具装饰趣味的科林斯柱式,具有装饰之美,代表了丰收的成功与欢乐。这三种代表古希腊建筑风格装饰模式。明显得益于古希腊人发达的逻辑思维和科学精神。使得古希腊建筑具备了西方古代建筑无法取代的独特的建筑艺术之美。

巴特农神庙是古希腊建筑的代表。她用高大垂直的线条,空阔的透视效果,表现出一种开拓与雄浑的盛世气概。他们独特的立柱设计,把每根柱子的三分之二加粗,把一切水平线的中段向上提,把一切垂直线向中央倾斜,在原来正确的数学关系上造成一种适应人眼的错觉而变得更加完美的视觉效果。那一根一根的柱子用力地向上伸展,高大挺立,宛如一个个奥林匹亚山上的神。健美壮硕、沉静文雅。从这座雅典娜的古老神庙里,我们清楚地可以看见古希腊人严密的逻辑思维和科学对称精神。给我们一种超越、向上、刚强、脱俗的无法替代的艺术之美。

2.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审美特征

中国的建筑代表了中国传统的哲学与伦理思想。他们追求伦理教育,崇尚自然之趣,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完美结合。将高超的土木结构建筑技术与深邃的文化哲思相结合,表现出人与自然的 和谐统一的时空意识。将重视伦理教育、倾向恋木“情结”、“达理”而“通情”等四项特点完美结合。体现自然美、曲线美、均衡美、象征美、阴阳美等五种美。将儒、道、释的哲学理念聚敛浓缩于建筑艺术的审美理念上,将“中和”、“伦理”、“天地”三种精神凝聚于建筑之上。

2.1“求中和”

《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孔、孟认为人处于“天”、“地”之间, “致中和”是其最好的存在方式,这种理念决定了中国传统建筑在选址、规划、布局和形制的特点就是“求中”,以“中”为规划建筑的标准,所有的建筑以中线为标准展开。

传统建筑选址首先要观察地形,以求得地理之“中”。卜辞有“立中,允入风”之说,选地于“中”,便得地理之便,得地理,得风水。因此国家首都需立于中,皇帝之陵需立于中。城池、家宅民舍都必须立于中,中华称为中国,国中所建具以求“中”为建筑的根基。可见“致中和”之精神是中国人在建筑上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这也符合中华民族中庸和谐的共通审美心理。

2.2“重伦理”

中华民族注重伦理教化,封建帝王将教化子民作为统治的基础。因此,伦理教化体现在建筑上,便成为中国建筑的一大特点。宗庙、宫殿、陵寝等规划必须符合礼制,除谨守其严格的伦理与阶层规矩外,在建筑式样和建筑装饰上极力体现封建伦理纲常。连常见的三合院民宅建筑,都以供奉祖先牌位的正厅为中心,两边依次排列为祖父母房、父母房,儿女房位居边,与最低下的厨房、仓库为邻;这同样以伦理纲常为基础,强调礼教规矩、强化儒家人伦教化,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审美特点,在建筑的装饰上,常常以忠义廉耻为基本内容的书画充斥其间。使中国建筑呈现处庄重和谐、平稳兼蓄的秩序特点。

2.3“敬天地”

中国人敬天,因为天决定国族社稷的兴亡,天子顺天而行,国家则兴旺发达,逆天而行,则亡国灭种。因此,敬天地则成为国家头等大事,这一思想便自然地反映到建筑上来。因此,国家建都 “地址寻访必须依循四时来定方位,庙堂规制必循伦常以订礼制,庙宅陵冢形有所别以分阴阳,梁柱檐阶取材自然以尊天地”。“敬天地”是中国传统建筑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

3.中西方古典建筑艺术比较

中西建筑风格的不同,从根本上应理解为中西文化的不同。

1)建筑材料的不同体现了中西方物质文化、哲学理念的差异。从建筑材料来看 ,中国古建筑以木架构著称,墙体不起承重作用,这样门窗可以开得很大,以取得虚空的效果。而西方较为普遍的采用砖石结构体系。以致门窗面积相对较少,承重结构以墙体为主,形成了较为厚实的印象。中西方的建筑对于材料的选择,除由于自然因素不同外,更重要的是由文化、理念不同导致的结果。西方重物的求智求真的理性精神,强调逻辑、科学。中国崇尚伦理自然,强调的是 “礼制教化”。

2)建筑空间的布局不同,反映了中西方制度文化、性格特征的区别。中国建筑是封闭式的群体的空间格局,用院落努力去占有更大的空间,所谓“内闭”性格在建筑上的体现,长城可以说是中国最大的院落。这是中国人平和自守、防范求安的内向、封闭性的文化心态在建筑上的反映和体现。与中国相反,西方建筑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它努力向高空、外界发展,它没有院墙,它的院子伸向更大的空间,这是所谓“外拓”性格。

篇7

关键词:欧洲建筑;艺术;建筑艺术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6-0210-01一、古希腊建筑

提及古建筑艺术,不得不谈及古希腊的建筑。古希腊的神庙是古希腊建筑的集大成者,古希腊的神庙建筑最突出的代表是雅典卫城建筑群。它耸立在高高的山崖上,仅有四面通道。里中建筑不规则地形分布在山顶上。这种和谐完美与崇高的美感来源于它严谨的围柱式结构,以及纷繁复杂的柱体分类。现今将其大致分类为三类:多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和科林斯柱式。

多立克柱式的特点是简介,朴素,没有复杂的图案相伴,体现了男性的阳刚之美。爱奥尼克柱式则精巧纤细,华美,尽展女性体态的清秀柔和之美。科林斯柱式则在柱头的工艺上更加考究,柱头通常宛如开满繁花,华丽异常。

二、罗马建筑

罗马的建筑是由希腊建筑的继承与发展,在形式,技术,艺术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与发展。最突出的是创造出柱式同拱券的组合,如券柱式和连续券,既作结构,又作装饰。如果说希腊的建筑是为了供奉神灵,那么罗马的建筑就是为了高歌人本身。

罗马建筑和希腊建筑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们的屋顶,罗马人大胆的革新了屋顶,以一种更为有效的拱券支撑方法来取代原来的梁柱结构,简而言之“穹拱”屋顶就是它们最大的区别。无论是内结构还是外结构,罗马的建筑较之希腊建筑最大的感受就是,多了圆形的弧线。

三、拜占庭建筑

拜占庭建筑是罗马建筑的一个发展, 显著的特点如下:1.普遍使用穹窿顶。2.整体造型中心突出。3.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4.色彩变化中高度统一。

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则是拜占庭建筑的集大成者,从它身上可以见到以上所有四点。这座教堂的整个平面是个巨大的长方形。从外部造型看,它是一个典型的以穹顶大厅为中心的集中式建筑。从结构来看,它有既复杂,又条理分明的结构受力系统。

四、哥特式建筑

随着罗马帝国的灭亡,欧洲宗教的兴盛,这时候诞生了一种崭新的建筑文化——哥特式建筑文化。凡谈及最具有影响力的哥特式建筑我们可以联想到很多,德国的科隆大教堂,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法国的巴黎圣母院。

哥德式建筑的整体风格为高耸削瘦,以卓越的建筑技艺表现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强烈情感,不单于建筑,哥特式对后世其他艺术均有重大影响。

五、文艺复兴建筑

文艺复兴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摈弃中世纪时期的哥特式风格,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他们认为这种古典建筑,特别是古典柱式构图体观着和谐与理性,并且同人体美有相通之处。15世纪佛罗伦萨大教堂的建成,标志着文艺复兴建筑的开端。时至今日建筑史学界仍然公认,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文艺复兴建筑对以后几百年欧洲及其他许多地区的建筑风格产生了广泛的持久的影响。

六、巴洛克建筑

在文艺复兴建筑为基础,催生并且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巴洛克建筑风格。严格来说,巴洛克风格是对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的一种颠覆。是经由哥特式建筑之后欧洲建筑史上的又一次飞跃。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说华丽就是巴洛克建筑的代名词也不为过。著名的巴洛克大师波洛米尼设计的圣卡罗教堂是全面体现巴洛克建筑风格特征的又一集大成者。这座教堂彻底摈弃了以前建筑常用的界线严格理性的几何构图,室内外几乎没有直角,线条全为曲线,线脚繁多,装饰图案复杂,并使用了大量的雕刻和壁画,五彩缤纷,富丽堂皇。

七、洛可可建筑

篇8

1《尤利西斯》篇章语言中的西方古典文学的印记

《尤利西斯》对西方经典文学的继承主要反映在对古典著作的模仿和大量引用了《圣经》中的典故及与基督教有关的隐喻、双关。小说善用“反讽”等手法,委婉的将现代主题与古典文化联系起来。首先是对古典著作的模仿。小说在结构和人物角色上模仿了荷马史诗《奥德赛》。这种模仿看似简单、单调,却意味深长。现代人平凡而琐碎的生活如何能与气势磅礴的史诗巨著产生呼应?而正是这种不经意的呼应成就了《尤利西斯》平凡中的不平凡。《奥德赛》行文主要采用了平行几何结构,即分别叙述几个人的事,这些故事之间的关系,再用环形几何结构关联起来。同样,《尤利西斯》叙述方式也采用了上述的小说结构:第一部分共3章,主要写斯蒂芬的活动经历;第二部分共分12章,主要写布鲁姆的活动经历,并将斯蒂芬的活动穿插其中;第三部分共3章,写布鲁姆、斯蒂芬、莫莉的活动经历。如此平凡陈腐的小人物生活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前卫、超然的透视观点,让读者重新认真审视现实、了解社会。在人物上也和《奥德赛》有对应关系。《尤利西斯》一书的书名“尤利西斯”(Ulysses)恰恰是荷马史诗《奥德赛》中的主人公尤利西斯的名字。“Ulysses”是拉丁文,即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俄底修斯(Odysses)。“Odysses”被译作《奥德修记》,亦译作《奥德赛》。小说的主角利奥波德•布卢姆、他的妻子摩莉和文艺青年斯蒂芬•迪达勒斯,他们分别与《奥德赛》里的俄底修斯、帕涅罗佩、忒勒马科斯形成巧妙的对应关系。其次小说大量引用了《圣经》中的典故及与基督教有关的隐喻、双关。《圣经》不仅是宗教经典,而且它本身也是一部不朽的文学杰作,在世界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许多文学作品直接取材于圣经故事,如拜伦的长诗《该隐》,弥尔顿的长诗《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还有一些作品则体现了基督教的精神,如班扬的《天路历程》、但丁的《神曲》、托尔斯泰的《复活》和艾略特的《荒原》等。《尤利西斯》仅在第一章中就至少出现了32处涉及《圣经》、教会或基督教神学家的地方。例如在小说开头的描写:“气派十足、体态丰满的勃克.穆利根从楼梯口出现。他手里托着一钵肥皂沫,上面交叉放了一面镜子和一把剃胡刀。他没系腰带,淡黄色浴衣被习习晨风吹得稍微向后蓬着。他把那只钵高高举起,吟诵道:我要走上主的祭台[2]”。这里,穆利根将自己臆想为正在举行弥撒是的天主教神父。他手里托着的“圣餐杯”,交叉放着的镜子和剃胡刀呈十字架形,穿着淡黄色浴衣就像是神父做弥撒时罩在外面的金色祭披。又如:“是我从老妈子屋里抄来的,”勃克.穆利根说,“对她就该如此。姑妈总是派没啥紫色的仆人去伺候马拉基。不叫他受到诱惑。而她的名字叫乌尔苏拉。”[2]此处套用《天主经》中“不叫我们受到诱惑”一语,但将“我们”改成了“他”。再如:“讲出来吧,果敢地,要有生命[2]”。此处,斯蒂芬模仿《创世记》第一章第3节中的语调,而原句则为:“天主命令:要有光,就有了光。”《尤利西斯》中“God”一词出现频率颇高,虽然有时指爱尔兰天主教的天主,有时指英国国教的上帝,体现出了《圣经》背后赋予“God”所具有的神学乃至哲学层次的意义。

2《尤利西斯》“性”的隐喻化中西方古典文学的印记

篇9

教材分析

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2课《现实与理想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的内容由五个部分构成:1.古埃及雕塑;2.两河流域和古印度雕塑;3.古希腊雕塑;4.文艺复兴时期欧洲雕塑;5 .17-19世纪欧洲雕塑。该课所选择的雕塑作品跨越欧洲、亚洲、非洲的不同国家和地区,涉及的历史知识也非常广博,用一课时或两课时完成教学是难以深入的。古希腊雕塑艺术在西方雕塑艺术中具有代表性,为了让学生在国外雕塑作品欣赏中形成对雕塑的基本认识,并真正受到熏陶和感染,我选取了“古希腊雕塑”部分进行备课与设计,以期真正达到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感知能力的目标。

教学思路

为了解决和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根据教材编排特点,选择《克尼多斯的阿芙罗狄德》《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拉奥孔》这三件有代表性的古希腊雕塑作品图片进行欣赏,以“美”作为主线,将教学内容进行串联,将古希腊的人文背景知识和神话故事融合在作品欣赏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感受,并作出评价;教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回答问题,尊重学生的审美感受与审美描述,支持学生的审美判断,并进行鼓励性点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古希腊雕塑艺术的成就与基本特点,感知其中不同类型的美,并掌握基本的欣赏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欣赏、师生合作欣赏、自丰欣常、小组讨论等活动.能云用美术术语描沭古希腊雕塑作品,并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对古希腊雕塑艺术的欣赏过程中获得情感的愉悦,形成积极健康的审美观,培养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古希腊雕塑艺术形式美的特点,能运用美术术语描述古希腊雕塑作品;

难点:引导学生对古希腊艺术形式美的理解,如何引导学生增强对古希腊雕像的欣赏体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作品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堂引入

1.教师提问:大家爱美吗?要求学生大声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之心,人之常情!下面我们来欣赏几幅美图。

教师一边播放人体健美图片,一边引导学生谈观感(女性美——柔美;男性美——强健美)。

【设计意图】以优美的女性图片和健美男性的图片引起学生的观赏兴趣,并为总结“人体最美”做铺垫。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世界上最早认为人体最美的是哪一个国家吗?提示学生联系雕塑中的艺术与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思考。

教师导语: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人最早关注人体美。他们的这种“人体最美”的审美观念在流传至今的古希腊雕塑作品中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古希腊雕塑是世界雕塑史上一座伟大的丰碑!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经典作品,走进古典艺术,一起去体验古希腊雕塑作品带给我们的人体美的感受。

教师板书课题:理想与现实的完美结合—一走近古希腊雕塑。

二、课堂发展

(一)教师主导教学

1.介绍背景知识:古希腊不仅风景优美,而且文学、艺术、科学、哲学等都很发达。究其原因,与其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教师通过对古希腊的介绍,将学生的思维带入美丽迷人的文明古国)

(1)美丽风景:海、岛、雕塑、建筑。(图1至图4)

(2)地理位置:古希腊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的东北部,对面是文明古国埃及,东南方有临近地中海的两河文明。众多优良的港湾为古希腊人从事海外贸易和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条件,也促成了古希腊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互利互惠的思想观念和开放探索的民族精神。

(3)审美观——人体最美:展示人体雕塑艺术精品——《掷铁饼者》(图5)、《赫尔墨斯与小酒神》(图6)、《萨摩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图7),让学生快速欣赏,形成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介绍古希腊,为欣赏雕塑作品做好知识准备,插入希腊风景图片与希腊地图,使学生了解古希腊文明与地理位置的关系。

2.教师提问:在欣赏古希腊的雕塑之前,请大家先回答一个问题。法国有一个世界著名的博物馆——卢浮宫,你们知道卢浮宫收藏的三大珍宝是什么吗?

(学生可能答不完整,会以自己对美术名作的了解答出《蒙娜丽莎》《维纳斯》,也可能会答《最后的晚餐》《掷铁饼者》等,此处不能占用太多时间,教师需要适当提示学生。)

教师揭晓答案:卢浮宫的三大珍宝是雕塑作品《萨摩色雷斯的胜利女神》、《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图8)和油画作品《蒙娜丽莎》。这三件珍宝中有两件就是古希腊的雕塑作品,可见古希腊艺术的杰出和伟大!

【设计意图】由世界著名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引导学生了解古希腊雕塑作品的艺术成就和历史地位。

3.兴趣点

教师课件出示图片《克尼多斯的阿芙罗狄德》(又名《克尼多斯的维纳斯》,图9),希腊雕塑艺术史上第一件以全形态来表现女神的惊世骇俗之作。

教师介绍背景故事:人体美——美是无价的。传说古希腊雕塑家普拉克西特列斯曾为科斯城雕刻了两尊阿芙罗狄德像,一尊着衣、一尊,标价相同。可是科斯城国王因为那尊像而惊恐万状,坚决拒收的而选择了着衣的阿芙罗狄德。可是大胆的克尼多斯城国王却毅然选择了全阿芙罗狄德,并且郑重地安放在中心广场上。这引起了邻近国家和地区的人的极大好奇,从此来克尼多斯城参观的人络绎不绝。过去一向无人问津的克尼多斯城由于这尊雕塑而名震希腊,一下子竟成了人们“朝圣”的地方。科斯城国王很后悔,想高价买回,却被克尼多斯国王拒绝,理由是“美是无价的”。

【设计意图】教师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感受人体美在古希腊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以纯洁的目光重新审视雕塑作品带来的人体美感。由此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重点欣赏作品——最美的女神《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

(二)师生合作学习

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欣赏“最美的女神”——《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

1.自主学习:你认为最美的人体应符合什么条件?

(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应该会有很多个人的审美观点与相同的审美结论,教师需要适时引导并总结共同的审美观点,要注意控制好课堂节奏。)

2.学生分组讨论人体美的标准,每组选代表回答,并鼓励有不同审美观点的学生积极举手发表意见,教师总结要点并板书在黑板上:

身材——苗条、丰满、魔鬼身材、修长……

五官——柳叶眉、丹凤眼、樱桃嘴……

动态——“S”形……

3.教师和学生一起整理并总结人体美的标准,然后引导学生用讨论后总结的审美标准一起去赏析雕像《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

教师介绍阿芙罗狄德是希腊神话中的爱与美之神,并提问:《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又称《断臂维纳斯》,同一个雕塑为什么会有两个不同的名称?

教师解释:这是因为古希腊人与古罗马人对爱神的叫法不同,并因发现地点与雕塑特点而取名。

教师按学生确定的审美标准进行图片欣赏(顺序可打乱)。

【设计意图】按学生定的审美标准来进行审美分析,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欣赏热情,有利于学生主动鉴赏,增强审美体验并作出评价。

(1)形体美:符合黄金分割律(美的规律)的魔鬼身材。

(此处预想学生会提出疑问:什么是黄金分割律?阿芙罗狄德雕像的黄金分割点在哪?雕像作品符合黄金分割律是一种巧合,还是雕塑家本人懂得美的规律而有意为之?)

教师(知道答案的学生也可参与回答):雕塑作品的黄金分割点是肚脐。肚脐以上(上半身)与肚脐以下(下半身)两部分的比约为0.618:1,就构成了黄金分割,这样的人体比例会给人以舒服、优美之感。《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之所以有如此令人倾倒之美,是因为其形体结构符合美的规律—一黄金分割律。古希腊有大量的“显示出永久的魅力”的雕塑艺术作品,反映了当时人们将数学理念和美的理念与雕塑作品完美结合的杰出成就。

(2)五官美(图10):五官和谐、面部表情平静、容貌端庄、造型高度写实。

(3)动态美(图11):“S”形的动态富有音乐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4)残缺美(图12):因断臂而丰富了欣赏者的想象空间。

教师此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人们总是要求完美,追求十全十美,雕像阿芙罗狄德因断臂而残缺,残缺为何而美?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教师暂不做结论,而是插播广告视频——阿芙罗狄德的手臂是怎样断的?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资料,放缓上课节奏,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调整他们的注意力。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想象:广告创意的灵感来自这件雕塑作品,那断臂之前的阿芙罗狄德应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动态呢?

教师鼓励学生上台模仿自己想象中阿芙罗狄德未断的手臂动态,通过互动与学生一起总结阿芙罗狄德的断臂之美:有——限制思维和想象力;无——丰富和拓宽欣赏者的想象空间。

【设计意图】此处加入互动,调节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对于有创意并敢于上台模仿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5)教师引导学生对雕塑作品进行整体性欣赏,一起总结雕像带来的整体感受,设想学生可答出“庄重”“典雅”或“纯洁”等。并适时补充,讨论其含义:庄重:虽但不轻浮、内心平静;典雅:美而不俗;纯洁:心地纯粹无污;崇高:雄伟高大。《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高2.04米,生活中一般女性难以达到此高度。雕像像一座纪念碑,欣赏原作时易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从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因此气质美包含着庄重、典雅、纯洁和崇高。

4.赏析小结——阿芙罗狄德之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的自主赏析结果,补充学生的遗漏。

教师介绍名家对于《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的评价:法国雕塑家罗丹——“奇迹中的奇迹”;18世纪德国美学家温克尔曼——“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这种审美境界一直被西方古典艺术家视为最高境界。

5.神话中的阿芙罗狄德之美

教师介绍阿芙罗狄德“美神”称号的由来—金苹果的故事。雕塑作品阿芙罗狄德是完美的,在神话中的阿荚罗狄德更加美丽,她因争到金苹果而成为古希腊神话中最美之女神——“美神”。教师继续讲述特洛伊战争的缘由(赫拉、雅典娜与阿芙罗狄德三女神的金苹果之争)与结果(特洛伊城被毁灭),引出受害者拉奥孔。在特洛伊战争中,特洛伊城时大祭司拉奥孔因识破了神的旨意,他和他的两个儿子被女神赫拉与雅典娜放出的巨蛇活活咬死。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的简述与作品的直观感受,继续调动学生的兴趣与激情,为下面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欣赏作品《拉奥孔》做好铺垫。

(三)学生自主学习

美的受害者——雕塑《拉奥孔》欣赏。

1.自主欣赏与小组探讨:雕塑《拉奥孔》带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感受?

欣赏雕塑作品《拉奥孔》(图13):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自主进行欣赏,鼓励学生大胆描述自己的审美感受与体验。切人点:仔细观察,感受拉奥孔的痛苦表情与雕塑中的人体肌肉状态(图14)。

2.学生描述感受,小组选代表1-2人进行回答。教师倾听并进行鼓励性点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欣赏并进行评述,教师点评学生的欣赏结论,尊重学生的审美体验,理解支持学生的审美判断。

三、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古希腊的几件经典雕塑作品,一起感受到了古典艺术的魅力。那么,古希腊雕塑给我们的感受是什么呢?——是理想与现实的完美结合(即课题)。

教师总结古希腊雕塑的风格特点:造型高度写实、姿态优雅、容貌端庄——反映了古希腊人对和谐、理想和美的追求。

四、课外拓展

篇10

摘要: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在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条件下兴起,于19世纪末出现在世界体育舞台之上。通过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与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比较,分析其并同,力图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中图分类号:G811.21

文献标志码:A

1896年第1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希腊雅典举办,距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394年废止已有1500余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沿用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名称,借用了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圣火、宣誓等仪式、继承了“奥林匹亚特”每4年一个周期的传统、并且吸收和发展了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所追求的公平竞争、拼搏进取、身心和谐发展等优秀的传统思想。但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不是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的回归。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已突破了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狭义的民族性,日益超越政治、宗教、肤色、种族和语言等限制而走向世界,成为全世界人民和平友谊的盛会。

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对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的继承

在资本主义工业革命背景下产生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继承了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宝贵历史遗产,具体表现为:

1沿用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名称

为了唤起人们神圣的情感,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创始人顾拜旦认为:“这种国际性的体育盛会只能用奥林匹克运动会来命名,不可能再找到另外更合适的名称”。新兴资产阶级在文艺复兴运动中对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宣扬,使“奥林匹克”成为超越体育运动的词汇,顾拜旦充分利用古希腊文化在欧洲的深远影响,将“奥林匹克”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现代体育运动会的名称。

2继承了“奥林匹亚特”每4年一个周期的传统

古希腊以4年为一个周期的奥林匹亚特纪年。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在时间上严格遵守此周期进行,每4年举办一次,不间断地举行了293届。这种持续性是世界体育史上的一个奇迹。这种做法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所效仿,这使得奥林匹克运动成为有固定节奏的动态过程,这种做法也有利于保持这种运动的稳定性。意外的情况可能会阻止它的召开,但各界的顺序绝对不变。

3借用了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某些仪式

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做为一个宗教祭祀赛会,有许多具有宗教色彩的庄严仪式。这些仪式给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带来庄严、肃穆和神圣的氛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继承了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点燃圣火、运动员和裁判员宣誓以及获胜运动员授奖仪式。这些仪式不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观赏价值,而且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弘扬奥林匹克精神。

4吸收了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的传统思想

(1)公平竞争

古希腊的自由民阶层由奴隶主贵族、工商业奴隶主、小农和手工业者组成,他们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有相对平等的权力,在体育比赛中资格平等、公平竞争。铸就了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的公平竞争精神。

公平竞争也是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内容,它是以友谊、团结和相互理解的精神为基础,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它要求我们将这一精神贯穿于奥运会的申办、筹备和举办的全过程。

(2)追求身心和谐

从公元前5世纪中叶开始,雅典为培养自由的成年公民而实施全面的人文教育,不仅要将公民训练成为身体强壮的武士,而且还要将他们培养成为有教养、多才多艺的城邦公民。其教育的显著特点就是实施德、智、体、美等全方位的教育,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继承了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和谐发展思想。向全世界大力宣传体育在现代文明中的地位。顾拜旦的《体育颂》就高度赞扬了体育的作用,鼓励人们积极投身到体育运动中,从而使人们得到全面发展,成为高尚、公正、自由、坚强、聪慧、健美的人,不仅拥有健康的身体,而且具有清醒头脑和坚强的意志。

(3)拼搏意识

古希腊人有很强的拼搏意识,“永远争第一,永远争取超过别人”,这种意识在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表现得尤为强烈,只有冠军才被看做是宙斯最喜爱的勇士。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同样鼓励人们战胜对手,战胜自我,不断拼搏,永不满足。其格言“更快、更高、更强”集中体现了这种精神。

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对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以“恢复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名义构建的一个现代化社会文化现象,由于它对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多有继承,不仅在名称上,而且在形式上、思想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绝不是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延续和翻版,它在继承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历史性的突破与发展。

1从地域性到世界性

从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民族特征来看,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具有狭义的民族性,它仅限于古希腊城邦具有希腊血统的人参加,但排斥其他民族。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文明的希腊人”和“野蛮的异族”间画出了一条清晰的界限。这种区分增强了散居于地中海地区的希腊民族的认同感,但是排斥了非希腊民族,显示了鲜明的地域特征。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则强调开放,向一切国家、一切地区和一切民族开放,并定期在世界各地轮流举行,从而超越了政治、宗教、种族和语言的限制,成为全世界人民和平友谊的盛会,为全人类的和平进步事业服务。因此,它的境界和功能是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无法比拟的。

2从宗教庆典到世俗文化

从奥林匹克运动会与宗教的关系来看,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希腊人献给万神之王宙斯的祭礼赛会。具有浓重的宗教色彩,它不能脱离古希腊宗教活动而独立存在。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则是一个世俗的文化庆典。它不需要借助宗教而存在,以意境高远的文化艺术取代了宗教作用,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体系、组织体系和活动体系,是全世界运动员相聚一堂的盛大的体育文化节。

3从歧视到平等

从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参与群体来看,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禁止外来居民、奴隶、妇女参加。奥林匹亚,那是一个只准男性身体,互相争斗的地方。自由民中的女子被剥夺了参加奥运会的权力,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则打破了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这些局限性,对所有遵守奥林匹克的人们开放,强调参加体育运动是一切人的基本权力,体现出了平等的思想和为全人类服务的抱负。

4从古代到现代

从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竞赛内容来看,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比赛项目还带有明显的军事烙印,原始、质朴、缺乏规范性,没有记录,表现了人类社会初期竞技运动的形态。而且项目设制不完整,不包括球类等集体项目和水上项目,更没有冬季项目。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则采用的是高度规范化、制度化的现代竞技运动项目。内容丰富多彩,既反映了现代体育发展的需求、又增强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普适性。

结语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在19世纪末的兴起,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资本主义工业化生产的发展和3大思想文化运动为它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扫清了思想上的障碍。而其产生的直接动因则是古希腊体育传统的影响、以及现代体育面向国际化发展的大趋势。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受到了古希腊文化遗产的深刻影响,但它不是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延续、也不是它的翻版,而是带有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古典传统色彩的具有现代思想内涵的国际体育盛会。

参考文献:

[1]谢亚龙,奥林匹克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