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8 17:20: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安全技术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得安全生产问题受到广泛关注,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对安全生产的要求又进一步提高。因此,如何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以实践导向为主的、突出实际操作能力的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一直是我们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1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意义
随着高职高专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不断受到新的冲击和挑战。高职高专教育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而应用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并不能很好的达到这一目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突破了传统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状,在既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教、学、做互动,构建理论能力和实践素质联合教学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导地位得以充分发挥,教学质量的提高得以实现。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理论教学与学生实践操作相结合,现实的操作步骤与抽象的理论知识同时进行,突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能够充分的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的教学模式,体现了高职高专教育的实用性与实践性。
2 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内容
2.1 制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标准
制定与理实一体化相吻合的教学课程标准,首先,要到企业对实际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调研,对相关课程进行准确的定位。第二,要明确目标,明确教学总目标和各个课程具体的知识、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目标。第三,要理清各个课程设计的思路和理念。第四,要以实训项目为基础,划分各个教学单元,使各个教学单元都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深度融合。课程标准要围绕项目开展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进行制订,要突出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
2.2 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内容
传统的安全技术管理专业教学往往都采用单一的先进行理论教学,再进行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相割裂。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打破了理论与实训分裂的格局,将各个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会贯通。各教学环节充分集中,教学场所设置在实训室或者模拟现场,教师边教、学生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同时进行,直观和抽象交替出现,实现了理论中有实践,实践中有理论。
2.3 建设适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场所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需要大量的硬件设备支持。由于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学场所必须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同时满足实践教学。要大力建设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实训室进行。此外,还需要模拟企业相关工作的环境,使实践教学能充分的开展。好的实训场所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以往枯燥乏味的理论课变成了有趣的实训课,进而促进了学生对掌握实践技术的学习。
2.4 培养具有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经验的师资队伍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需要同时具备理论和实践的业务能力,还需要教师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能不断掌握新技术、汇总新信息,并不断研究,找一条适合自己的、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路子。我系一直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即安排专任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业进行实践,以掌握最新的实际知识。同时,也聘请企业的技术骨干、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扩充教师队伍。
2.5 制定适应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评价体系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以行动为导向,教学组织以学生为主体。为促进该模式更好的实施,应制定与其相适应的教师、学生评价体系,对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做进一步的充实。
3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具体方法
3.1 精讲多练、理论与实践一体
“教学做”一体化,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项目为载体,教师对理论知识进行精讲,并布置相应的项目任务。学生对相关专业资料进行收集,制定项目计划。在进行项目的同时,教师对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3.2 类比法
教师利用直观的类比法来类比抽象的概念,使理论知识易懂、易学。
3.3 案例教学法
教师介绍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再对相关理论进行讲解,使学生加深印象。
3.4 启发引导法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进行讨论,之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 施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效果
我系采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后发现,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具有很广的应用前景。
它打破了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割裂的格局,改善了教学评价模式,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素质,并使得课堂气氛不断活跃。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充分地利用了各种教学场地,有效的利用了有限的教学时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提升。此外,它还能有效地将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结合起来,将实践融入理论教学,让学生在理论课堂上同时学到了所必须的实践技能,学生改被动为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后,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能有效的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可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钻研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掌握新的理论知识、新的实践技术,从而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张丽云.职业院校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科学大众,2013,3.
[2]刘小燕.数控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3,3.
[3]胡祖武,刘玲,卢培铨.高职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商界,2012,9.
篇2
[关键词]教学模式;理实一体;高职法务会计;法务会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27-0101-02
1 法务会计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1 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在知识上不连贯、不衔接
学生只会将老师理论上讲的法务会计知识按照固定的模式搬到实际应用中去,至于什么业务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学生却无法知晓,当然也就不会进行相应的业务处理,这就造成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的脱节。
1.2 理论知识抽象、枯燥
由于法务会计是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专业,又是很多人不了解的业务,所以法务会计的理论知识阐述应更形象具体,才能有效地传播法务会计的理论与技能。但是目前的法务会计理论还是抽象和枯燥的。
1.3 法务会计教材贫乏
因为法务会计专业是一门新兴的会计专业的边缘学科,理论性、实践性、操作性等都缺乏可供参考的资料、教材和经验。从目前的法务会计教材来看虽然有不同程度的更新,但是,教材的更新赶不上课程改革的步伐。
1.4 实践形式和实践场所单一
当前,高职学校的实践教学是以综合实践教学和校内实践为主,缺乏实践的氛围,还会有抄袭现象,无法达到实训的目的。而由于校外实践的法务会计岗位有限,同一单位无法同时接受那么多学生实习,很多时候的校外实习都是由学生自行解决,学校无法做到统一安排。因此,校外的法务会计实践大部分也只是流于形式,根本满足不了“量”的要求,当然更谈不上“质”的保证了。
2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意义
第一,能有效地将课堂和实践结合起来,将技能实践注入课堂教学,让学生直接在课堂上学到今后就业所必需的操作技能。第二,能有效地提高师资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第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及评价模式,解决了理论脱离实际的教学模式。第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加快了高职法务会计教学改革的步伐。一体化的教学促进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的有效融合,学生一边学理论一边练习技能,用理论指导技能的练习、在练技能的同时理解理论知识。第五,“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推动了教材的建设。以“满足社会、贴近实际、贴近学生”为前提开发教材、以“理论和实践相融合”为宗旨编制教材,使学生走出校门就能很快满足社会的需求、能够学有所用。第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大大调动了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在一体化的实训教室或实习场地上课,教师一边传授理论知识一边向学生演示实践操作,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践操作的过程,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吸收并消化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模式既减轻了老师上课的压力,也使得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和技能。
3 创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3.1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理念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指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步进行的教学模式,课堂和实践基地为一体,理论教学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为一体,专业理论和实践操作为一体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3.2 法务会计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改思路
(1)法务会计实践基础。这一层次是法务会计专业课教学的起点,是最基础的环节。这一环节的教学目标是:首先让学生直接接触教学案例,讲授涉案的会计事项,让学生通过老师的讲授,直观看到涉案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使他们增强感性认识;然后让他们实际去操作,如查阅涉案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填制办案所需要的涉案的会计事项。从实践又转向理论。通过这种直观的、形象的法务会计活动的循环,帮助学生掌握法务会计实务操作的技能和技巧。
(2)法务会计专项实践。这一层次是法务会计专业课教学的关键所在、中心环节。这一环节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各项专项法务会计实务处理能力及技巧。具体的教学内容是:以具有代表性的单位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涉案的实际会计业务资料为依据,让每个学生都对涉案的会计业务进行独立的专项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熟练掌握各项专项法务会计实务处理,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法务会计综合实践。这一层次是法务会计专业课教学的归纳总结阶段,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掌握各项专项法务会计业务处理能力的基础上,掌握各项专项法务会计业务之间的联系,从而明确法务会计业务处理的整个体系。让学生去社会实践,到某一个单位查涉案的会计事项,查一笔违规现金的流向,学生从哪入手,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学生可能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出不同的方案,但不管从什么角度设计什么样的方案,都会涉及法务会计业务的各个方面,由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负责各自的岗位工作,同时各岗位在学生中有计划地轮换,就会使学生熟悉整个业务流程,也能使实验室的教学内容由平面走向立体,由单一走向多样,由教学走向实践。
(4)会计软件实践。这一层次是法务会计专业课实践教学的升华阶段,即由手工处理升华到电脑数字处理。高职会计专业、法务会计专业毕业生必须适应现代会计实践的这一新特点,具备会计数字化处理的能力。在实践教学中要求学生把手工会计的模拟实习资料利用财务软件再次得以重演,从而再加深对对整个会计核算流程的掌握,又进一步了解和体会到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篇3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概念分析
理实一体化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此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熟悉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提高实践能力。此种教学形式与其他教学形式相比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知识不会再依赖教师,而是通过实践重组知识结构,教学目标也能顺利实现。此外,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知识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探寻,更容易理解理论知识,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并不是简单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是从学生技能学习的客观规律出发,将理论教学与学生的实践需求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同时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中职 PLC 中的应用
1. 结合实践改革教材
目前,多数中职院校使用的《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教材中,基本操作、原理以及电路的应用等是分开的,是按照传统教学模式编写,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PLC 教学应当将专业知识与基本操作相结合,学校应当摒弃不符合教学实际的教材,按照学生的特点与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与生产实践等,将知识点进行总结,有计划地展开技能训练。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可选择学校的专业教师开发一些校内教材,教师寻找一些行业的典型案例,按照教学目标将案例分解为实训项目。例如在讲解机床电路控制的过程中,机床电路有主轴电动机与进给电动机,进给电动机通常是在主轴电动机起动后才能正常运行,这个大课题包含的知识点较多,较为琐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一种控制路线为主题,内容主要包括电路的结构或者控制功能进行授课,如此就能使学生理清思路,还能突出课程的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开展小组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按照场地以及教学条件,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在组建小组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在考虑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以及学习基础等要素的基础上,按照学生日常表现将学生分组,并选出组里管理能力与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组长,以此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为了保证理实一体化教学顺利实施,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开展一些实践活动,选择的实践项目应当是学生能看到的,且能够操作的项目,保证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经验。例如教师以某小区晚上有小偷为背景,当小偷准备进入大门时,大门事先安装的报警器发出了声音,保护了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随后教师要求学生用 PLC 基本指令设计报警灯,并提出以下要求 :第一,当报警灯的开关连接完毕时,报警灯应当即刻投入使用;第二,报警灯亮 2 秒钟,灭 3 秒钟。教师分配任务后,每个小组的组长就召集成员,按照教师提供的题目设计报警灯,并分配各自的任务,设计完成后,组长应当向教师汇报设计结果,最终由教师评价设计结果,对设计结果最好的进行奖励。
3. 开展校企合作
为了提高效率,使学生都成为社会需求的人才,中职院校应与企业合作,组建校内实训基地,提高学校的硬件与软件设施水平,引进企业的生产模式,加强合作,就能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中,学校应当让学生边学习、边实践,还可利用每年的寒暑假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训,将企业作为提高师生实践能力的课堂,帮助师生共同进步。企业可将学校作为培养优秀员工的基地,制定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如此便可缓解企业用人紧张的问题,还能节省培训经费,一举多得。学生通过实践,就能了解到所学专业的用途,在今后的学习中充分地运用 PLC 知识,提高综合素质,成为企业需求的人才,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4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选取我校2011级及2012级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2011级护理专业学生共有15个班级,均作为对照组;2012级护理专业学生共有11个班级,均作为实验组。两组性别均为女性,年龄均在16岁―20岁,两组的性别、年龄与前期学习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2.方法
2.1教学方法两组学生均使用的是《基础护理学》教科书,并由相同的教师授课,同样为第三学期开课,每次上课均为一个班级,每堂课为4个学时。对照组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模式,多在多媒体教师进行授课,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实验组采用的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多在模拟病房进行授课,多以学生、析、设计护理操作内容,再由教师演示操作。
2.2对照组教学方法2011级15个班级均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先在课堂讲授理论,实验课时额
2.3实验组教学方法2012级11个班级均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具体方法分为3个步骤:①护理学基础课程设计。教师在授课前先进行集体备课,根据不同章节的内容及教学目标,确定适合于基于工作过程理实一体的教学内容,针对临床护理操作实际工作任务要求,贴合临床实际案例,编写出教学案例。②提出教学任务。教师将编写好的教学案例布置给学生,学生可分组对临床案例进行分析,最后找出解决的护理问题,根据护理问题设计护理操作流程。③组织学生完成护理操作。组织学生按班级有序的进入模拟病房,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理实一体化授课。教师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案例分析情况,再按照护理程序边进行护理理论授课边进行护理操作的演示,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练习,每组选出操作优秀的学生进行督促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操作,最后针对学生集中问题进行操作重点、难点的总结。
3效果评价
3.1考试成绩学期课程结束后,理论考试均由学校统一安排教师出题后综合试卷考试。阅卷采取盲法,统一标准流水线阅卷。操作技能考试均为每班随机抽取30名同学抽签进行考试,每三名教师分为一组,任课教师不参加本班技能测试的考核,教师根据统一的评分标准进行打分,最后取其平均分。
3.2技能大赛成绩2011级和2012级护理专业同学均从中挑选出优秀的学生参加了2013年和2014年全省护理技能大赛的选手进行技能操作比赛。参加比赛的时间相同,参加比赛的技能操作内容相同,参加比赛的前期训练时间相同,参加比赛的指导教师均为同一人。评委老师均为全省各大医院护理部主任担任,每三名教师分为一组,教师均严格按照统一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最后取其平均分。
3.3临床实习带教老师评价通过学生的实习手册的评语以及我校教师对所实习各家医院的回访获得临床实习带教老师分别对2011级和2012级护理专业实习生的评价。
二、结果
1.两组学生理论及操作考试成绩平均分比较
⒉两组学生技能大赛成绩比较2013年全省护理技能大赛由我校2011级一名同学获得一等奖,平均分为90.5分,其全省排名在第四名;2014年全省护理技能大赛由我校2012级两名同学获得一等奖,一名同学获得二等奖,平均分分别为93.65、92.5、89.5分,其全省排名分别在第一名、第三名、第七名。
3.临床带教老师对两组学生实习期间的能力评价比较临床带教老师对2012级实习生的技能操作水平、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应激护理问题的能力评价大大高出于2011级实习生。
三、结论
⒊1考试成绩表1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同学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同学,说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模式。
3.2技能大赛成绩从两组选手的两届技能大赛成绩看出,2012级参加比赛同学成绩明显高于2011级参加比赛同学成绩;2012级参加比赛同学的排名明显高于2011级参加比赛同学成绩;2012级参加比赛同学获奖的人数明显高于2011及参加比赛同学成绩。由此说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技能操作水平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
篇5
关键词:理论;实践;教学;创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TS951.7+3文献标识码:A
“理实一体化”是现阶段高等教育中,最长惯用的教学模式。专业人才的培养战略和教学大纲目标的深度控制,在项目的不断实施过程中,应用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一系列历史性的变革。《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中,通过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拓宽课程教学思路,我校本着教育以培养应用性专业性人才为目标的宗旨,在《建筑材料与检测》授课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融合,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最常倡导的方针。简言之,就是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除了强调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换页素养和理论技能外,本着学以致用的目的,在课业进行之中,渗透实践动手操作课程,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领悟能力。这种循环模式的使用,除了适应学生自身的发展外,还更多的激发了学生兴趣,启发他们朝着探寻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不前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教师手把手教学,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分小组讨论学习。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实践细节予以批评指正。实践过后,予以必要的实践考核体制,对相关事项进行绩效评价。这种教学方式,无疑是先进的,符合相关的规制,学生能在教学中获得成长和收益。
《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教学特色
建筑材料是土建工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建筑专业开设《建筑材料与检测》,是为了能在相对完善的理论课程中,使学生充分掌握建筑材料额性能、特色,以便于在参加工作以后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工程、建设。教师授课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增加学生的理论技能而开设的,而是在教学中渗透了教育学生成才的心力。
授课的过程,改革传统授课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结合,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教学实践活动的进步。在组织实施教学中,其课程具有复杂性、系统性、理论性特点。设计的材料种类多样,性能不一。骨料、水泥、粉煤灰、外加剂、矿粉等基本定义,导热性能、表观密度、提价要求、吸水率、防火性能、耐压力等板材要求,内外墙的养护,减少建筑材料的辐射等凡此种种,都显示其课程开展中,对理论知识和性能的把握度以及由此渗透的材料质地和性能要求。
在教学中,对于理论方面的教学内涵,要有对学生实施相对恒定的教学方式和内涵,同时辅助的实践设计教学,才能不断地修正传统教学方法中的疏漏,对教学的整体设计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
《建筑材料与检测》设计课程,课程从基础开始,除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之外,理实一体化的教育模式中,让学生在了解建筑材料的过程中,了解建筑材料的关系。教师通过对建筑材料实物进行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实物论证外,还有进行必要的考试验收,对于一些需要提高能力者,理论和实践能力都要同步加强。
三、《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教学中应用理实一体化模式
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就是将素质教育真正从教育思想走向教育实践的较好尝试。发挥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升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以工产化教学模式和平台,分小组实施实践演练课程。其前提是让学生明白建筑材料的基础结构和性能,实践课程引入最初,各项活动和教学项目的开展,专业素养是实施一系列活动的必要前提。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引入课程教学重点案例和自关键教学中实施重点讲解。在现场教学中,组织敬爱呕血和实施效果检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施组织项目教学,通过建模实现教学方式和引导结构的优化升级。在实际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通过小组讨论,课程组织指导示范,情景模式再现,将学生日常的学习融汇入具体的方案实施和课程教学环境之中,最终实现教学设计和任务的顺利完工。
《建筑材料与检测》设计课程的课程教学效果,在强调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形成自主的学习意识,实现教师和学生教学环节的传统方式转变,在不断地的创造中,培养学生自主掌握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教师的撞死我约束和管制力,是形成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最基本的要求。在直观想象的教学环节和课程进程中,除了必要的而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外,明显的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关键环节是收尾阶段,对于材料的合格选定判定标准和具体实施方略,都要在现有的具体环节和实施中,主要发挥教师指导的实际作用,对于实践课程的判定和活动环节的具体实施方略都要通过学生的具体反馈去实施。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要点
在理论课和实践可并重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对于科室的安排和实际爱你教学的具体实施方略,都需要教师的全程指导和学生的互动参与。理实一体化敬爱呕血中,重点和难点的把握,简要环节和关键环节的具体取舍以及重点和关键点的突出,是实现其课程整体性的必然选择。教师是整个活动中最重要和关键的环节,对于课程任务的驱动和掌控,必须坚持适度原则,及时的修正课程偏差并教育引申学生形成自主的人物路线,对于保障课程实施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理实一体教学中,同传统的授课方式不同,由于实践课程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会激发学生自主的形成相关的习性去积极开展实践课程。相反的,教师如果不加以仔细引导,就会出现重实践轻理论知识的现象。实践课程项目实施中,都是在小组协同工作下完成的,由于负责项目和分工的不同,管理教学就会遭遇现实面的影响,对于学生自身而言,教学一体化的方针实施过程中,遭遇现实面影响较大,直接影响课程效果。
在《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中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要以调动教师积极性和学生主观能动性为主要手段。对于教师,采用规范的绩效评价考核体制,确保理论与实践课程一体化进程的顺利运行。除了需要教师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理论功底外,加强校企联合,充实实践可内涵,构建学校“双师型”队伍。学生通过初步的学习,获得基本的、初步的、准确的理论技能,需要强调的是不能抛弃对基本知识的能力和要求。
课程管理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教师组织指导教学活动,教学环节朝着有利于学生正常有序发展的环节前进。在互动变动的课程中,不同分工的学生要实施不同的敬爱偶是指导侧重点点,对于材料的性能课程和认识项目课程进程中,小组讨论的结果。必须实施相应的总结报告,师生共同对教学环节的各项措施实施防护,并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教学活动的有序性。
教师的指导和因材施教吗,都是要以学生个体而异的,每个学生的资质不同,必须实施不同的教学方针和策略。实施学生民主管理和互帮互助合作小组,共同之低昂小组工作计划。坚持学习第一,竞争第二方针,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考试。在考试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的将实践内容作为《建筑材料与检测》考试内容的重点。在进行此类模式的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二者的比重,在适度的考试内容中,辅助的设计化策略方针,更能使这种教育模式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该课程沿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在操作中,效率、速度、质量方面得到综合提升,教学的综合内涵,也在不断的实践活动中,得到验证。
五、总结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运用于《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中,理论和实践都需要占据一定的比例。一体化向协调的方针和动能,是实现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综合能力提高的必然途径。"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质就是借助一定的手段,通过教师的传授引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过程。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使学生从不知道到慢慢熟悉,从生疏到熟练到形成技能技巧。对于建筑专业的学生而言,实施课程中,实践性技能是其中最重要也是最重要的关键点,但同时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开展全部课程教学活动的奠基。
只有做到了二者相互结合渗透,才能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参考文献:
[1] 杨玉泉.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初探[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1(9).
[2]蒋玲.道路建筑材料检测与应用.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 . 2011(3).
篇6
1加快理实一体化校本教材开发
目前,中职学校使用的专业课程教材,主要有案例式、模块式和项目式等多种形式,这些教材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特点,但还不能够完全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需要。中职学校教师应深入企业调研,全面研究企业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该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在该工作岗位上的员工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关键能力。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把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转换成典型的教学任务,再根据典型教学任务,组织教师编先写“理实一体化教学”教案、讲义,把讲义编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然后进行教学活动。
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所谓“双师型”教师,简而言之就是既能够从事理论教学,又能够从事教学实践教学的教师。双师型教师还应该具备一定企业工作经验和管理能力。“双师型”教师是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决定性要素。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通常是一个教师来完成的,教师通过设计一个案例,或一个项目,或一个任务,把理论与实践融合于一体。
3实施多样化立体式教学方法
根据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最佳化。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化的,立体式的,如讲解法、演示法和探究法等等。笔者认为,在当代职业教育中,电子技术专业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模拟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场景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创建一个工作情境,或把教学场地安排在工作现场,让学生进入一个仿真的生产场景,实现教师到“师傅”和学生到“工人”身份的转换,不仅使学生真实感受到作为一名员工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例如:“PLC在机械手中运用”教学。一是进行机械手拆装,现场演示机械手的结构,并作详细讲解;二是到仿真实验室进行模拟教学,让学生观察机械手的真实运行过程,根据运行过程编制机械手运行程;三是设计一个“机械手的安装与调试”项目,在机电一体化实训室进行教学,要求学生完成机械手的安装、编程、调试等工作任务。这样多种教学方法配合运用,先让学生了解机械手的结构,再掌握运行特性,然后进行安装调试,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且宜操作,学生的编程水平、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都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幻灯投影、教学课件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有效性。
4突显技能训练为主的教学过程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整个教学的设计和组织都以实践操作为主线,突出技能训练,围绕实践操作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实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一体化。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整合技术实践知识与技术理论知识,明确课程内容,确定校本教材的几个主要项目,选择贴近生活、贴近工作岗位,将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有机结合,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的项目,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职业教育的实用性。教师采用讲解、演示、示范、指导、评价相结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活动。并在现场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共性问题集中讲解、个别问题个别指导,促进理论教学过程与实践教学过程的融合。引导学生在做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技能,在操作中验证理论,同时,又用理论指导操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5推行多维度综合性评价方法
篇7
关键词:技工院校;计算机;一体化;教学;模式
1 一体化教学的意义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多采用理论和实操分开授课的形式,即先在教室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再到机房进行实操训练。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出现理论和实操在时间上、空间上的间断,使得计算机教学的实施显得较为困难,学生的操作技能很难达到企业工作岗位的要求。
另外,面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计算机教学应该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目标,代替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在计算机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由师生双方共同在“一体化”教室中边教、边做、边学,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来,模拟企业的工作环境进行项目化教学,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通过一体化教学,可以达到以下几个转变:教学从“知识的传递”向“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转变;教师从“单一型”向“行为导向型”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集体授课、独自学习”向“项目教学、小组合作”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教育技术”转变。从而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企业用工岗位实现零距离接触。
2 目前计算机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原有的计算机水平差别大
由于很多乡镇学校中计算机类课程尚未普及,造成来自这些地方的学生刚入学时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城区学生相比差别较大。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如果仍然按照书本教材进行同起点的教学授课就会出现问题:基础好的学生认为太简单不想学,而基础差的学生又觉得太复杂,学不会。
2.2 缺少针对性强的一体化教材
目前很多学校使用的计算机基础方面的教材所包含的一般性理论过多过杂,实践性的内容十分少。例如在讲授办公室软件的使用时,一般教材通常都是介绍软件的用法,详细讲解每个命令、每个工具的作用、意义、操作步骤,缺乏实际应用的案例或练习项目,导致学生难以把它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市场上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材稀缺,即便少数学校开发了一些校本教材,但往往内容单一,特别是实操部分内容与工作过程脱节,未能很好地投入使用。
2.3 侧重考证,偏离就业
目前我国技校在读的学生,无论是什么专业的都要求学计算机课,并且都要参加计算机的等级资格考试。大部分学校都把学生等级考试成绩当做相关任课教师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从而导致教师授课往往以考试为目的,甚至采取题海战术,直接把计算机课程变成了考证培训课程。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学习的知识脱离了实际工作,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导致他们学非所用,偏离了职业要求。
2.4 缺乏综合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
目前很多学校的计算机教师都是从高校一毕业就直接来学校任教,缺乏专业实操技能。部分教师虽然取得了“双师型”的各种证书,但仍有理论有余而实践不足的缺陷,或者只懂得单纯的计算机教学,缺乏与相应专业的照应,把握不住“通专结合点”。根据计算机一体化教学的要求,计算机基础课程必须要与学生的专业知识有密切联系,这就要求老师们不但熟悉计算机基础知识,而且也要熟悉专业知识,特别要熟悉专业实践中对计算机知识的具体要求。
3 计算机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
3.1 合理排课 分层教学
随着90后一代陆续进入校园,新时期的学情与以往相比有了显著变化。这一代人有其成长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1.他们的成长伴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与普及,他们对电脑网络的应用有较大的热情,但一般较少关注计算机的其他应用;2.他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依赖性较强,比较缺乏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3.城市与农村学生在计算机基础上有着较大差别。
因此,在进行一体化教学时,我们非常有必要在新生入学的时候对他们的计算机基础能力进行一次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出初、中、高三个层次的计算机授课安排。即便有些学校计算机机房或一体化教室较少,也可以考虑学生上机轮岗制,甚至可以安排部分一体化课晚自修时间进行,做到人休机不停。在分层教学中,可把全校同一门课程的学生混合一起进行选课或调配,让基础相近的学生在相同层次的班级一体化教室上课,从而对新入学的同学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3.2 建设完备的一体化教室
加大学校设施设备投入是成功实施技工院校计算机一体化教学的物质保障。采用分层教学的前提条件是要配备足够的一体化教室和计算机。计算机课程强调软件的操作,如果计算机不足,造成理论的学习与学生上机操作人为分离,就一定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突破理论课与具体操作脱节的传统计算机教学模式,建设一体化计算机教室是必然的选择。
一般来说,一体化教室应该配有教学需要的计算机及其他实训设备。一般在实训室安装高清晰投影仪,同时在计算机中安装“网络多媒体教室软件”,这样既可使用大屏幕演示又可用多媒体电脑同步教学演示,可更好地满足教学演示、教学组织和控制管理(如监看/监听、个别辅导、交流互动等)的需要。
一体化教学环境的管理维护是保障正常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还要加强一体化教室的维护工作,学校要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维护一体化教室的良好运转,以以切实保证一体化的教学质量。
3.3 邀请企业行业专家 共同编写教材或工作页
随着技工教育的快速发展,传统教材已经严重滞后,因而编写一本真正能够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为基础的计算机教材意义重大。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建设,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建设、教材编写,可以提高教材内容与工作实际的契合度。在一体化教材开发的前期,应通过人才市场、企业及行业调研、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及教师下企业实践等方式,分析计算机专业的相关岗位,对企业中的职业活动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共同制定专业建设培养方案、专业课程标准及教学大纲等,作为教材内容选择并进行项目模块设计的参照与依据,形成课程特色明显、教学目标明确、系统性与针对性兼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相渗透、便于操作的教材建设思路。
3.4 校企共建师资队伍 提高一体化教师水平
新形势下,教师作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组织者,光有理论水平是不够的,还要求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不仅要能讲课,还应接触市场, 深入企业, 了解社会上的需求,并熟悉社会上普遍对口岗位的工作内容。因此,各院校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寒暑假安排教师到对口的相关企业学习专业技能,接受企业真实生产运作模式培训,同时要鼓励教师参加企业或人力资源和劳动部门的相关认证考试,促进教师的不断成长;另一方面,学校可以考虑聘请企业的一线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定期到校指导教学工作,给专业
(下转第10页)
(上接第52页)
学生上课或讲座,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真实岗位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实现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快速融入企业,实现无缝对接。
3.5 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 提高课堂质量
技工院校学生大多是从中考、高考一层层的筛选中淘汰出来的,有些甚至连中考、高考都没参加就直接入读中技或高技,因此大部分技校生学习基础较差或缺乏学习兴趣。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对教材进行处理,不在教学方法上加以改进,仅根据传统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按章节授课,只能使学生感到越学越枯燥,越学越没兴趣,听课的学生也就越来越少,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无从谈起。为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淡化知识的系统性与连贯性,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入手,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手段相结合,在综合运用中传授知识,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计算机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目的。
3.6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方法对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传统的评价模式是在学期末出一份理论试卷,通过笔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这种模式可能导致学生只会考试,却不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工作后无法很好地适应岗位要求。技工院校计算机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方式要与之相适应,应加大操作技能考核的比例,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要注重理论学习,又要注重实际操作的训练,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使理论课和技能实训课个别化教学和因材施教真正成为现实。
另外,结合计算机一体化教学之便利,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课堂,跟踪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并通过各学习阶段的在线测试,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技工类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所培养的人才直接与企业、行业和市场相链接,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要适应这一要求,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真正为社会、为企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86-187
篇8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电子信息系,安徽合肥230601)
摘要:针对目前高职计算机课程的特点,我校在“教学做”一体化的基础上增加了有效的评价机制,构建了“教学做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地发挥了评价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评价
DOI:10.16083/j.cnki.-1296/G4.2015.01.04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1—0097—02
基金项目:安徽省2009年高校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资助。
收稿日期:2014—05—15
作者简介:陈纪霞(1978— ),女,安徽金寨人。安徽财贸职业学院电子信息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
在现代社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社会对创新性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这也为高职计算机教育的迅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受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条件、专业设置、教学模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传统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与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之间还存在着脱节的现象,因此,如何加强教学模式的创新,进而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计算机技术人才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鉴于此,我校提出了“教学做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并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做评”一体化的内涵
“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通过有效的评价机制,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模式。
“教学做评”一体化中的“教学做”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和极高的认可度。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学—思—习—行”的学习过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当代著名的姜大源教授也提出了“学中做,做中学,学会做,做学结合”的观念。在国外,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就是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是对经验的不断重组和改造”,他还提出了“从做中学”、“学生中心论”等观点。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教学做”一体化也被看作是一种顺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教学模式。笔者从实际教学经验出发,结合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特点,在“教学做”的基础上增加了有效的评价机制,构建了“教学做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地发挥了评价的引导和激励作用,较好地促进了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做评”一体化在教学中的实施
“教学做评”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整体框架如图1所示。教师在授课前,精心挑选一些真实的企业项目案例,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的安排,将项目进行任务分解。学生被分成若干小组,
以小组形式进行项目训练,完成分解后的任务。教师适时采取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最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小组设计的项目进行阶段性评价,发现、收集问题并对其做出解释,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反复修改和完善项目,直至完成任务。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同时借助评价的激励和引导作用,突出“做”的中心地位,强化学生的动手技能,最终达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一)教。教师在课堂上引入企业真实的项目案例,先让学生看到整体项目,然后,进行分解,确定教学单元,明确各单元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各任务模块,最终完成该项目。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辅助作用。
(二)学。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室,安排学生进行实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果有疑问,可以向教师求助,也可以利用便捷的网络学习资源辅助学习,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也极大地提升了实训的效果。学的过程就是教的过程,该过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
(三)做。将项目案例引入课堂后,采取模拟方式进行实训,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教师担任企业项目经理,学生以“虚拟员工”的身份参与项目开发。课堂教学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组织,各小组的学生各司其职,协助完成项目任务,进而达到做中学、做中教的实训效果。
(四)评。完成单元模块后,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最终点评的方式,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并提出改进的建议或意见。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学生可以多角度地分析项目,从而开阔思维,提高项目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
“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在专业的定位、课程的内容、教学的方法和评价的机制等方面都突出强调了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
“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依据典型的工作任务来选择课程内容,制订课程计划,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更加注重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得学习的过程就是工作的过程。
(三)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使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工作中的责任和经验。模仿企业的管理模式来管理班级可以让学生尽早地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
(四)科学的考评机制
“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过程评价,将自评与他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使其在相互的评价中得到启发和激励。
“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突出强调了“做”的中心地位,充分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边评,整个教学环节理实结合、交替进行,注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符合当代职业教育理念,遵循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项创新工程,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继续去探索、去提高。
[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的课程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31).
[2]胡晓风.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3]陈伟珍.做学教一体化教学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2009(2).
[4]王现红.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究与实践[J].决策探索,2010(6).
篇9
1.开发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
为了推进本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我们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式的教学。围绕工作项目来组织教学,打乱原有的章节顺序,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将所学理论与实践完全融合起来。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并学会如何运用专业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冲裁模具、弯曲模具、拉深模具设计等内容。分析企业的工作情境与工作流程,构建6个典型项目,每个项目包括若干模块。
2.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
在教学项目的基础上,进行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本文以项目二冲裁模的设计教学过程实施为典型案例,介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过程。
3.创新理实一体化教学考核评价方法
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必须创新考核评价方法。本课程的考核内容主要是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职业素养等进行考核。首先,将教学项目实施过程中各模块的理论知识学习效果纳入考核成绩,如教师布置的工艺分析、工艺计算、模具零部件设计计算等完成质量;其次,将项目实施过程各模块的实践操作纳入考核成绩,如模具拆装,模具零部件加工,模具装配,调试等完成情况;第三,将模具零件加工工艺编制,图纸完成质量和答辩成绩纳入考核成绩;第四,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工作状况,学习纪律、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等方面纳入考核成绩。考核过程中采取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按比例计入成绩,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保证了成绩的客观公正。
二、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的几点体会
1.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团队
要完成理实一体化教学,必须要有一支精通模具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具有丰富模具制造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团队作为保障。首先,要求教师深入模具生产一线锻炼,积累模具制造经验,了解行业先进技术及信息;其次,要求教师具有跨学科综合教学能力。模具设计教学项目的完成涉及多学科教学内容,是以学生对“机械制图”“公差测量”“模具材料”“模具制造”等课程的掌握为基础的,这要求教师不仅熟悉本学科和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邻学科或专业领域的发展状况。本课程在理实一体教学实施过程中,采取一名专业教师与两名实训教师的组合授课方式。专业教师负责教学项目中理论知识的讲授,并指导学生完成模具设计和图纸绘制;实训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模具零件加工,装配与调试。整个教学过程使专业教师与实训教师优势互补,发挥教师团队的作用。
2.需要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为以后进入模具企业快速适应岗位要求打下良好基础。本课程在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加强了学生模具零件加工工艺编制能力的训练,根据教学项目结合现有加工设备条件,指导学生制定出合理的加工工艺流程。在模具零件生产过程中,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按模具零件图和加工工艺流程加工模具零件,确保模具零件的加工精度。整个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并将教学目标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相统一。
3.需要科学的管理方法
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快速融入教、学、做的过程中,但课堂管理难度较大。在课程实践操作环节,教师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科学管理课堂。首先,确保学生的操作安全问题,操作前对设备线路进行检查;其次,操作过程的管理,如果学生动手操作加工模具零件,教师指导不及时,可能出现零件加工不合格而报废,不仅浪费了耗材,也达不到教学目标。此外,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合理施加压力,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督促。
三、结语
篇10
关键词: 教实一体化 《电机拖动》课程教学 教学设计
1.引言
中职院校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服从于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中等职业教育以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为目标,具有很强的职业定向性,即明显地体现直接为产品生产和社会服务的职业特性,着眼于培养企业第一线操作型和应用型人才,主要是通过专业课的教学实现的。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削弱了对技能的培养,单纯的“实践教学”模式虽然突出了对技能的训练,但以模仿为主,缺少了设计的灵活性和创新性,该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2.确定电机拖动课程能力培养目标
根据中职高专的教育发展趋势,突出“理论够用,重在实践”的原则,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实践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以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为主线。结合电类、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职学生的认知能力及维修电工职业资格中级、高级标准进行课程设计,确定电机拖动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和体系结构,从而制定本课程关键能力的培养目标。关键能力是一种普通的、可迁移的,对劳动者的未来发展起关键性作用的能力,它区别于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是跨专业的知识技能。由于其普遍适用性,不易因科学技术进步而过时或被淘汰,因此,一个人如果具备了这些关键能力,就能够实现职业的变动和岗位的转换,适应千变万化的劳动力市场需求。
3.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编写教学方案
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的实施上,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教学是分开的,理论课程在先实践课在后,理论教学场地与实训场地相分离,理论教学时实训设备闲置,而实训时间又是有限的,因此造成学校仅有的教学资源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在进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实验时,强调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就能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强调其他资源的开发。我们认为,专业教学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是现成的,是以现实社会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标准为依据,由教师到生产单位调查、了解,到图书馆等处查阅、搜集,最后整理而得的。除课堂练习以外,课余时间学生可以自愿到专业教室自学和动手操作,不仅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培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学能力,更体现了“学习是常数,时间是变量”这一教学理念。
课程是教育的心脏,是体现教育目的的蓝图,不同的教育目的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课程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设计的,对于形成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乃至整个身心素质结构,从而实现培养目标至关重要。具体课程是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所规定和表述的那些教学内容,其特点是侧重通过正规的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进行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训练,也强调理论与实践、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紧密联系。
4.电机拖动“教实一体化”模块构建
《电机拖动》课程为PLC原理及应用、电力电子技术、变频技术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需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功底。根据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技术为导入的原则,对传统的电机拖动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构建“教实一体化”的知识模块。针对电类和机电类专业的相关岗位设置将电机拖动分为7个模块,其中电机4大模块,分别以4大类电机应用案例为任务,引导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控制技术分为3大模块,以任务驱动、岗位技能引导该模块内容的学习。
5.项目教学法
在机床控制设备和线路部分采用项目式教学,从钻床、卧式、万能铣床电气控制线路等不同的机床设备项目,引出“相应控制器件―基本控制线路―控制实验―技能实训―综合实训―现场机床实训”产学研一体化教学。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也是学习知识和培养技能的过程,且学习以项目的形式提出,先将学生的学习目的建立在“我要学”的基础上。在自己设计电路、拆装器件、安装调试及故障排除的过程中,学生训练了操作技能,培养了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等。
6.案例教学法
电机部分4大模块从现场案例入手“案例应用特点―电机、变压器应用―器件结构原理―电机、变压器拆装―控制线路分析―电机及线路分析实验―系统技能实训”系统分析―综合实训―现场实训―产学研一体化教学,将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完全形成“以现场案例为导向,岗位技术为导入”的课程体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加大对学生理论和相关技能的培养力度。
7.结语
通过整合学术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课程结构上融为一体;通过整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时间上融为一体;通过整合教学组织结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空间上融为一体;通过整合课堂教学目标,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应达到的能力水平融为一体;通过整合教师队伍,课程必须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任务于一身。
参考文献:
[1]袁连余.电机拖动课程的项目一体化教学初探[J].科技资讯,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