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0-17 17:43: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各地的学校系统一直在为学校改革、过度拥挤、教师短缺和课程重点的改变而努力。毫无疑问,因为艺术被认为是导致基本就业的技能的切线,艺术教育项目常被看作没有必要发展的学术成就。一些教育工作者对于艺术教育在学校的延续所持的一个重要假设影响了这项研究的主题:学生对艺术教育是否具有或正在影响他们的学术生活的评价的重要性。为了让课程中包括艺术教育,教育者必须表明,这些研究是整个教育计划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艺术教育者被要求根据他们的专业是否有助于提高数学、阅读和其他学术领域的分数来证明他们的专业存在的价值。本文的目的是研究学生如何看待自己的艺术教育经历,以及他们对艺术教育对其学术成就和目标的影响的看法。一些研究表明,学校系统显示对艺术教育的高度重视可能会让学生在其他学术领域更有进取心,更成功。有些侧重于视觉艺术的要素,而不是艺术教育经历的整体影响。这些研究并没有明确说明艺术教育如何影响学生的动机、认知能力或其他学科领域的成就。因此,我们得出结论,艺术活动对学生在数学等学科的成绩没有影响。最近的研究表明,艺术教育对阅读和理解能力方面的学术成就和目标有一定的影响。然而,学生对艺术教育是否对他们的学业成就或目标有任何影响的看法在这些研究中并没有被考虑,主要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并没有被认为是一个可靠的因素。
许多国家正在进行改革,并将艺术教育作为其核心课程的一部分。例如,瑞典将艺术项目重新设计为发展学生福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一个在课程中融入艺术的国家是日本,它强调在学校的工艺,在工作场所培养优秀人才。在学校里,特别是在初级阶段,教授表达艺术,使日本社会能够培养出宽容、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学生的美学、创造力和决策的欣赏。日本教育部了关于幼儿园教育的指导方针,认为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孩子的自然发展,教师可以通过使用表现性艺术来帮助孩子成长。美国公立学校系统开始在核心课程中形成自己对艺术教育意义的看法,这是由于学生缺乏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美国的教育体系开始更加仔细地审视艺术教育中结构化项目的价值,并对学龄前儿童进行评估,并采纳了瑞典的观点,即艺术教育发展了认知能力。学生对艺术教育的认知及其对学术成就和目标的重要性的研究是及时而重要的。如果将艺术教育(人文、美术)和它自己的评估方法纳入核心课程,这一改变可能会导致学校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对学生成绩和目标的评价方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过去,几乎没有必要研究艺术教育与核心学科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学生在批判性思维能力方面表现不佳,一般的考试成绩较低。学生群体的多样性,让艺术教育成为纠正这种赤字的一种手段。总体来说,艺术是所有文化的语言,这在我们联系日益紧密的现代世界中是一个优势。
一些关于艺术教育和学术成就的研究探讨了两个问题:(a)艺术教育在一般情况下有多有用;(b)艺术教育对学生发展有多少用。约翰•杜威指出,艺术与智慧有关。因此,艺术应该融入教育。他相信艺术教育是一个产生经验的过程,然后是产品。包括与环境和自然的互动,涉及稳定和秩序,并通过节奏和规律的方式产生有序的平衡和平衡的变化。这意味着问题可以得到解决,从而产生成就感。创造一个支持学生心理意象的环境,对于强化感官意识,增强学生的代表性能力和培育意义是至关重要的。例如,使用故事和期刊写作,将视觉艺术和音乐融入作品中,可以激发创造性思维。通过对绘画或美学的书面回应,帮助学生发展了批判性的能力。因为他们更了解自己听到的、看到的事物和感觉,成为一个敏锐的观察者。笔者相信,艺术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环境的各个方面。有三个主要原因:一是孩子天生需要交流和表达情感;二是通过观察他们,记录他们的表达感如何;三是学生将学会欣赏和解释他们周围环境中的其他表达。创造一个支持发散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艺术环境,也在培养他们思考世界的能力以及在这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例如,用黏土创建一个艺术对象,并批评它,解释它是如何以及为什么让学生专注于通过操纵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手工制作的过程能让学生作出风格选择和美学选择。当他们使用游戏、艺术或音乐来表达他们的理解时,他们就在探索以一种令人兴奋的方式思考问题的机会。艺术教育在我们生命的这一重要的发展阶段,以一种关键的方式促进思考,并为学生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将其推广到其他学术和社会领域。如果在艺术指导的环境中创造出一种发现的氛围,大家就会产生一种欣赏、探究、高度观察和反应的感觉。艺术教育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问题引起重视,从而在人类发展的早期就灌输更高层次的思维技能。学习艺术的意义:艺术提供了另一种方式来表示、诠释和传达我们接触到的世界中的信息。它使用多种符号系统来提供更完整的图片和更全面的教育。换句话说,在学校里形成核心课程的数学、英语,可以被认为只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需要其他科目来平衡。本研究的目的是找出在艺术教育课程上,学生是否认为自己从他们的经验中受益。如果艺术教育被认为是对学术成就有所贡献的,就能凸显它的教育价值。艺术教育被广泛认为是非学术性的、有趣的、特殊的、与生活无关的,而且几乎没有教育意义。这些观念使得艺术教育作为一种公民投资和教育科目变得难以合理化。这种对艺术教育的观察显示了20世纪艺术教育政策和课程发展的一个主要方面。艺术界也看到了科技对艺术教育的影响。计算机可以简化这些经历,但在新媒体时代,艺术教育的重要影响力在世界上并没有削弱,尤其是通过艺术教育者的眼睛。
综上所述,艺术教育对人类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教育行业对艺术教育缺乏认知让对相关话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它表明学生重视艺术教育,并认为它应该被纳入学校的课程中,而不仅仅存在于少数的管理者认为它很重要的学校里。这些新知识将帮助管理人员、教师和学校管理者为学校选择和实施有效的艺术教育项目(基于学科的艺术项目)。最重要的是,这个话题描述了学生在学校里的自我报告以及他们的生活。它表明,学生相信他们的生活受到了艺术教育的积极影响,他们认为教师可以对他们的发展作出贡献,同时分析他们自己的信仰和教学实践,以鼓励将艺术教育纳入学校课程。
作者:王富康 单位: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郭生健.艺术教育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篇2
关键词:媒介素养 艺术教育 完善自我
媒介教育又称媒介素养教育,是在大众传媒时代,针对多种媒介对人的影响而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法。它以培养人的媒介素养为核心,使人们具备正确使用媒介和有效地利用媒介的能力,并形成对媒介所传递的信息能够理解其意义以及独立判断其价值的认知结构。
一、艺术的传播对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1、 艺术在教育生活中的地位
艺术本身是不现实的东西,常常为艺术之外的现实目的服务。像书法家写字,画家作画,作曲家作曲,及我们对他们的作品的欣赏。柏拉图和墨子是中西方对艺术的功利性典型的代表。而在我们过去的教育体制中也是不折不扣的贯彻柏拉图和墨子的思想主张。就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艺术课程总是处于被边缘化,认为是浪费时间,所重视的是高考所涉及到的课程。我相信大家一般有这样一种看法:艺术确实是某种令人愉悦的东西,可与现实中的诸多急要务相比,艺术终究是无足轻重不可同日而语的。
2、艺术存在的现实价值意义
1)现在社会下的学习要求把德育学习放在首位。美育与德育则犹如孪生的亲姐妹,它们互相影响,互相间渗透。审美能力作为一种高级的文化素养,常与人们的道德行为连在一起,所不同的是运用的手段与方法不同。德育是采用说服、监督、奖惩等方式,美育则是通过艺术形象的魅力潜移默化,以诱发、感染陶冶等方式诉诸人的审美情感。因此它的功能是独特的,也是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
2)艺术欣赏是评价国民文化素质与智力的标准。艺术学科尽管操作性强,但文化智力的比重也相当大,国际上评价一个国家国民文化素质的高低都将能听懂交响乐、合唱的人数比例作为主要标准之一。其实,正是由于艺术学科操作性强,如学一件乐器,口、眼、手和脑等各生理器官都要同时运作,因而能极大的开发少年儿童的智力,能使孩子变得聪明起来。
3)艺术教育在培养人的素质中具有重要作用。艺术形象能给人提供丰富的无穷无尽的联想世界,从而极大地开发人的想象力,有丰富想象力的人才有创造力。目前社会上常见到一些具有较高学历的研究人员,尽管在校学业优秀,可工作后几年不能出科研成果,问题就出自这些人缺乏应有的想象力,从而导致创造力的低下。1957年,前苏联发射卫星与宇宙飞船都早于美国发射成功。当时曾引起美国朝野的震惊,经过反复论证,终于查出落后的原因:美国的艺术教育大大的落后于苏联的教育。苏联的近百分之三十的科学家都是音乐家,其他的科学家艺术修养也相当高,所以他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并且富于创造性思维。为此,美国近千名科学家联名上书国会与总统,要求在全美加??艺术教育。美国从五十年代末期从小学到大学,全部开设艺术课。
二、媒介素养下青少年的艺术教育的途径和方式
卢梭曾经夸张地说明:“自然的一切都是好的,到了人的手里就都变坏了。”话虽夸张,但要看到这句话带来的警示:我们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办事,而不要因为歪曲和干涉自然的发展过程而发生对于我们不利的结果。所以,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青少年对艺术认识的基础:家庭教育。首先要端正其教育孩子的态度与目的,尊重孩子的意愿。其次,树立家庭艺术教育的信仰。从尊奉孔子的“学而优则仕”历史悠久的科举到现在教育学生要有“头悬梁锥刺股”刻苦学习精神,形成了一种传统观念:学习是斗争痛苦的而不是愉快的。豪不过分的说,我国家庭艺术教育有相当部分急功近利成分。没有平衡远期与近期艺术教育的态度关系。将素质教育扭曲的观点实施到自己孩子身上,把孩子尚未健全的思想意识完全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剥夺了孩子对艺术渴望需求的判断力。最终导致其成了“天才式艺匠”,可能造成其终身从事音乐职业而内心不喜爱音乐艺术的可悲结果。
2、深化青少年艺术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和内容:学校教育。我们看下西方的教育理念:在课堂上游戏和艺术成分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教室和走廊里到处都陈列着学生的艺术作品。如果我们问他们的学生最喜欢的功课是什么,十之八九的回答是体育、美术、音乐、舞蹈等等。对于我们国家的课堂教学效率而言,西方不如我国。正当我们老师在为学生不能背诵99乘法表头疼时
[1] [2]
,西方的课堂收获像是游戏与艺术的附属品,可奇怪的是,学生一旦到了高中的最后一年以及上了大学之后,就突然紧张起来,并且主动积极地开展创造性的研究活动,于是大批的科学家和学者就从这些年轻的学生中涌现出来。
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前面都已经说过,既然如此重要为什么在学校实施起来却受阻斑斑呢?自从减负加强素质教育开始,我们似乎看到了希望,但伴随而来的是相反结果。在一次的谈话节目上,一位母亲说自己的孩子比以前有更多的功课需要完成;一个在校大学生说学校的艺术活动只是让他们感觉到忙和累等等。这不得不让我们教育工作者冷静的思考下。
3、为青少年最大限度的创造和谐的艺术教育环境:社会教育。 社会是国家进行施政管理的场所,是保证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和谐进行的基本。社会教育是保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效开展的强力后盾。我们的社会应该不止从精神方面给予支持还要在物质上给予以帮助。
篇3
艺术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比较特殊的教育内容,是高等院校传播人文正能量、培育高素质艺术人才的主要路径。校园文化是基于校园环境,以广大师生为主体,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相统一的、能传承文化历史、能反映时代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理工科职业院校的基础设施不健全,政府为院校发展所划拨的资金有限,在充满竞争的行业中要站稳脚跟并且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是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许多高职院校都想通过扩大招生就业来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技能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师资和教育资金,但是对文化素质教育明显不够重视,真正关注文化素质教育的高校,大都因为运动场地、文艺汇演的场地以及学生宿舍楼、教室、图书馆等基础设施数量有限,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使用需求而无法可持续地推行文化素质教育。学生群体日益高涨的精神文化需求与当前数量有限的文化教育设施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甚至由于场地设施有限,一些课余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一部分学生因为没有文化活动场,在双休日往往选择在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度过,聒噪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不仅不利于其身心健康成长,而且还可能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对学校的日常管理带来较大的阻碍。理工科高职院校的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由于职业学校教育偏重技能培训,倡导一技傍身、就业无忧,在校学生比较注重其所学专业、教学内容以及与专业对口的就业方向,对艺术教育课程不重视。(2)目前艺术教育课程在大多数高职院校中属于选修课程,学院领导对艺术选修课的特点、教学内容及其在发展学生能力方面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对艺术类选修课的课程定位不准确,师资结构不合理,相应的教学体系和课程管理机制不健全,教学评估不全面,并且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数量非常少,艺术类选修课的功效得不到充分发挥。长期以来,社会对艺术类课程的评价并不高,加之教学行为选择上存在原则性错误,许多高校没有一支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更没有设定固定的岗位编制,致使每个学期都会更换授课教师,不同教师的授课内容存在差异,部分课程甚至毫无章法。另外,大多数职业院校都将艺术教育课程安排在周六日或晚上,而且由于学生人数不固定,授课时间特殊,课堂讲学中师生之间互动较少,教学组织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有些学生对选修课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仅仅是将选修课作为修学分的路径,带着功利心去学习,学习态度不端正,并且缺乏积极性。另外,教师“一言堂”现象非常普遍,教师的日常授课侧重技能、技巧的学习,忽视了对人文素养的培育,并且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而这些做法有违艺术教育作为人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师生间对话交流少,取而代之的是自问自答,更谈不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与创新能力。由此可见,无论在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教学水平、师资建设等各方面都相对薄弱。
2艺术教育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
从宏观意义上讲,校园文化主要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根据校园文化主体不同的特点,可将校园文化分为师生文化、后勤文化和管理文化;深入分析校园文化的内容,又可将校园文化分为素质型心理文化、意识型观念文化、协同型文体文化、技术型实践文化、情感型审美文化和智能型知识文化。
2.1艺术教育对校园物质文化的促进
开展艺术教育,必然要在基础设施上加大投入,建设演出厅、画室、图书馆、书吧、钢琴房等,以艺术教育场所为引领,必然配套改造学生学习生活环境,社团活动和兴趣班的学习容易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在理工科院校的技能教育过程中,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一定会引入企业文化,按照企业工作环境进行校园建设,往往成为理工科院校的特殊的校园物质文化。目前全国各地为充分发挥高技能领军人在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艺的推广和传承等方面的关键作用,积极推行技能研习、技术培训和行业交流等活动,建立了一大批技能大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是理工科院校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
2.2艺术教育对校园制度文化的促进
学校制度文化是渗透进一所学校的管理流程、工作制度、岗位职责、主体架构中的风格特色和价值理念,是各项管理制度在形成和被执行的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是由学校制度所衍生、承载、表达和推动的文化体系。它不仅包括无形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还涉及有形的制度。它以有形的制度作为文化载体,集中反映在无形的价值观念上,同时也通过制度本身体现出来,并且伴随着制度的实施过程,也通过组织结构、方法概念、过程、形式、心理活动、行为方式、人际沟通等方方面面体现出来,制度文化发展得越完善,无形价值在以上各领域中的体现及其与制度所承载和推动的文化更趋同。艺术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必然的联系,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可以对动态制度文化建设有正向促进作用。科学严谨的艺术教育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先生认为艺术教育具有“辅德性”,可以“以美导善”。因为艺术本身蕴含着美感,也承载着深厚的思想内涵,对人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具有启迪或警示作用,并且艺术能够以其独特的美感寓教于乐,使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做好了,才可以有效安抚师生的抵触情绪,制度的静态文化才可以发展成具有教育警示作用的动态文化,进而形成一股有效的内驱动力使制度文化可持续发展下去,确保制度管理从外在约束形式逐渐衍生成组织结构内在的自律性,促进师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2.3艺术教育对校园精神文化的促进
校园精神文化指的是一种氛围的形成,校园师生的语言之美、行为之美、心灵之美、艺术之美构成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艺术教育培养对美的追求积极向上的高尚艺术水平,反对低级趣味,培养师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高等院校在职业教育体系设置艺术教育课程,是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激发其创造激情、修炼人格以及提高艺术审美能力的最有效的教育方法。青少年通过学习积极健康的艺术作品,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艺术熏陶,这对于提高其心理免疫力大有裨益。如果因为资金、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压力使艺术教育无法可持续地开办下去,学校将会失去一条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有效路径,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将面临重重阻碍。高职院校的艺术教育,是指非艺术专业院校开展的一种以提高大学生艺术方面的素养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主要通过艺术类公选课程、艺术社团建设以及各类艺术活动,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3结语
艺术教育以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存在,理工科职业院校应该重视艺术教育,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离不开艺术教育。优良校风的培养,需要经过认识的提高、情感的体验、意志的努力、行为的锻炼才能逐步养成全体成员共同的习惯和风尚,形成学校统一的舆论和风气,我们要利用艺术教育的良性开展,从一点一滴培养全体成员的素质,建设好校园精神文化。
作者:刘洪林 单位:江西水利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斐斐,臧玉.对高等职业院校艺术教育分层教学的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
篇4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质;书法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书法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和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
一、书法艺术课程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现状以及意义
目前我们的高校书法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虽然有些大学开设了书法选修课,但在综合成绩中所占比重甚微,漠视了书法艺术的存在。现在有些大学毕业生、硕士生写的字像小学生写的一样,与书法相关的诗、书、画、印、美学等更无从无从谈起。书法艺术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乃至整个学校教育中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与困惑!当前应试教育的现状严重阻碍了书法艺术教育的开展,使得大多学生书写能力退化。鉴于此,我们有必要积极补上书法艺术教育这一堂课。对贵州某所高校书法选修课的学生做了初步的了解,调查结果如下:
(一)对中国书法的认识
1.一种文人的休闲方式;2.属于一种才艺;3.传统文化的一部分;4.短时间难以掌握。
(二)学习书法的目的
1.对于师范类的学生来说多一项技能;2.把字写的规范和漂亮;3.能够欣赏多种书体。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大学生还是期望掌握书法的基本书写技巧并借此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同时也应该能够说明在高校提倡开设书法选修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三)如何认识书法课程学习的意义
大部分人认为中国书法是一门艺术,讲究结构、用笔和章法的美观。其实这只是浅显的认识,大学生作为时代的精英,不应该只是掌握专业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还应当具备一定人文素养,书法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既是一门艺术,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书法的训练实际上就是对人文素养的修炼。在大学开设书法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挖掘隐藏在书法背后的人文精神,在提升书写水平的过程中感悟人生生、陶情情操。书法是实用的,也是艺术的,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大学书法教育并不是教大家都成为书法家。学习书法有诸多益处,首先练习书法可以磨练毅志、调节身心,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带来愉悦和!书法的更多潜在作用等待着我们进一步去挖掘。此外它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上的感染力,对于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书法艺术教育对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人文素质的培养起始于人性的自觉,注重人的心灵自悟、着眼于情感的潜移默化。好的人文素质应当拥有自己的理想,保持良好的道德风尚,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同时勇于追求真理,培养自己优雅的风度和文人气质等。古人云“神用象通,意与境生”———情感表现的形象化,象征性和意境。《易》曰:“阴阳之不测之谓神”。体用阴阳变幻无穷不可窥视则谓神。右军在《记白云先生书诀》云:“书之气,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七宝齐贵,万古能名。阳气明则华壁立,阴气太则风神生。”对阳气、阴气之特征提出了明确的阐释。他把书家的气质,书作的气韵与书法自身的艺术规律相联系,把书法艺术与宇宙人生相联系,更重视艺术,尤其重视“人”在艺术中的作用和地位。因此书品即人品也就是做人之道。书法艺术本身含纳天、地、人的精、气、神,包括着人文精神和人格旨趣。反映人品、人心、人格、人性。例如:颜真卿是忠臣,他的书法历来被认为是学习的范本,不仅是因为他的书法端庄大方,更因为他的书法所折射出的人格魅力。孟子提出要善于“养气”。他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是一种来自个人的道德修养的“精神”。因此,我们要在大学生当中培养热爱传统书法艺术的思想。不仅因为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蕴藏着非常重要的文化艺术因素。大学生素质教育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当他们深深的参与到书法学习与体会当中,才能真正领悟到书法艺术之美与人格魅力的紧密相关。此外,书法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领悟力”和“创造力”。在高校设置书法教育课程的真正目的是通过以书法艺术教育为核心的人文素质教育。第一,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使学生认识到书法对自身素质培养的重要性。第二,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提升审美能力即能够感受书法的魅力,从而产生延续下去的可能性。第三,在长期艰苦的训练中领悟书法艺术的核心,在不断接近作者本意的过程中可以丰富学生的感受力。第四,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慢慢产生情感,可以“物我两忘”,达到孙过庭在《书谱》中指出的:“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在长期熏陶下无疑将有力地推动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并且促进知识的记忆与保持。经过书法艺术的训练,以促使学生认识功能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形成。邱振中先生曾经说:“让书写成为习惯,让习惯成为本能”在长期深入临帖的基础上才能深深进入原帖,并不断与原帖接近,从而学到原帖最本质的精神风貌,即书如其人的境界,在书法艺术的实践中实现精神世界和人格魅力的升华。
三、高校素质教育下书法艺术教育课程回归的可行性
(一)广泛的开放性
尽管书法被人认为是国粹,是中国艺术精神的一种,但它却不易被当代大学生接受。因为教育成本和功利目的的催化,大部分学生面对书法感觉很遥远,除了它本身不是主要课程外,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练习,有认识上的错误。但是书法本身所承担的文化内涵及其审美功能已经启示了我们的身体、心理的参与感。因此是一笔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作为大学生有责任将书法进一步挖掘,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印记的精神财富。因此书法艺术教育课程应当回归大学校园,作为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基础课程之一。艺术应当是开放的体系,书法也不例外。书法与其他艺术之间,都应该进入高校主流课程,比如中国美术学院不论是否是书法专业的学生,在每年的新生见面会上由院长给每位新生发放字帖和毛边纸,让每位学生都能写好书法。因此在高校,书法不应该和其他素质拓展课程割裂开来,应当与其他课程相互穿插并充分利用资源。1.应当将书法课程列入必修课之中。2.在教学过程中播放名家书法视频,视频应该包括理论讲授、临帖示范、习作点评等,现身说法,引人入胜,力求教学特色鲜明,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3.在图书馆、教室、走廊悬挂各类书法作品,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4.邀请书法名家到学校开讲座。5.邀请各个高校的学生参加现场书写,最优秀的作者在各个校园参加巡展,提升大学生书法展览带来的影响力和知名度。6.利用校园网络在论坛上留出一个版块专门进行书法交流与互动。
(二)积极的参与性
大学生应当顺应时代潮流,让书法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更多地参与到书法的创作、欣赏中来,实现书法艺术的大众化、普及化,这才是书法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土壤。书法教育只有在普及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发现精英,只有在精英的基础上才可能出现划时代的大师。现场参与感,即学校可以组织大型书法比赛或者讲座并进行现场参与,使学生在心理参与的基础上引起如同身临其境的感觉。只有学生们理解了、产生了心理参与,才有可能去学习,并且这样的活动应该定期举办。随着高校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参与人数的不断扩大,我们有理由相信书法事业的明天更加灿烂。高校在开放性和参与性二者之间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首先,高校拥有学术资源,有很多年轻的大学生,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回归书法艺术教育就不是一件难事,只有这样书法艺术课程之路才会越来越宽广,并永久传承。其次,大学生作为新世纪的人才应该广泛而深入的参与书法艺术活动。高校作为教育平台更应该积极提供学习平台,保障书法的可持续性发展。我们要打牢书法的基本功,提高书法的书写水平。在数字时代的今天,高校作为文化传承和科学研究的平台,应当把提高人文素质和普及书法艺术作为一个大前提,便于书法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
作者:白瑞荣 单位:贵州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金开诚,王岳川.书法与人的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邱振中.书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篇5
(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辽宁沈阳110168)
【摘要】艺术教育是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世界众多的教育家对艺术教育都尤为重视,如美国的艺术教育家维克多·罗恩菲德曾说:“在艺术的教育当中,艺术本是达到目地的一种方式,而并非是一种目标,艺术的教育目标是使人变得更有创造力、想象力,同时将艺术适用到生活和职业当中,那么艺术教育的目标性就已达到,必要性也显现出来。”笔者身为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委员会的一名考官,通过自身在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教育工作岗位上多年的经历,结合在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考察收集论据及解决方案,阐述高等艺术院校为社会艺术教育普及工作服务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教育普及;服务;重要性
艺术教育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教育,只有重视艺术教育,并不断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才能使受教育者的专业潜能不断得到提升,展示个性,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自身素质,为促进学生德育发展,培养良好情操及人格奠定坚实的根基。当前全国的艺术培训中心鱼目混珠,多种不同大小规模的艺术培训教育在全国遍地开花,大到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培训基地合作方、YAMAHA音乐培训学校;小至出租民宅,地下室无照办学;无论是哪种办学方式与环境,都有一个共同之处——有学可教。师资力量方面更是参差不齐,所以更凸显了高等艺术院校为社会艺术教育普及工作服务的重要性。高等艺术院校作为艺术教育领域的领跑者,不仅是培养艺术复合型英才,更应在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工作中发挥规范、促进完善艺术教育培训市场,为社会学生们能接受到正规、优质的艺术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艺术院校德育工作的形势和任务
根据文化部的关于加强和改进艺术院校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中主要内容:艺术院校是培养社会主义文艺专门人才的学校,要重视从自身的行业特点出发,研究文化体制改革和艺术教育自身改革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加强文艺理论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艺术观,增强社会责任感;要加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的教育,使青少年学生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的教育,使他们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艺术和学习借鉴外国优秀文化艺术成果过程中能正确区分和辨别其中的精华与糟粕,所有这些都是新时期艺术院校德育工作亟需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这也是艺术院校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点。
二、高等艺术院校为普及社会艺术教育工作服务的责任与义务
高等艺术院校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部门的任务是科学公证地评价和确认考级者的能力与素质;使广大的考级者通过学习艺术,懂得艺术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理解艺术内涵,提高艺术表现力。
高等艺术院校有责任有义务正确引导学生与家长对学习艺术教育的认识,让其充分了解艺术对孩子现在和将来的影响。引导家长怎样为学生正确合理地选择适合自身孩子的专业,更好地培养孩子的情操;让高校艺术教育走向大众,让百姓了解高校专家讲学并非奇门遁甲,纠正社会艺术教育中的不正之风,促进艺术教育系统在正常轨道上良性发展。
三、高等艺术院校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中心点评、讲座与精品音乐会工作同步并行
(一)点评打分工作
在学习艺术的学生与家长心目中高等艺术院校是他们的梦工厂,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的考官是他们备受尊敬的专家与标杆。他们非常重视每年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考级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在初级到高级的考试中学生们也得到了锻炼,包括临场发挥和心理素质的锻炼;而且业余学习艺术的学生通过考级还能得到专业评委的评定,得到评委们给予的综合认可与鼓励。如沈阳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的打分单分为键盘类、声乐类、管弦器乐类、民族器乐类、舞蹈类、播音主持类等,考官根据学生所报考的规定作品,通过节奏、音准、乐感、礼仪、熟练程度、完整性、流畅性、协调性、基本功等十余项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考官通过每次言简意赅的点评内容给学生与家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启发,对学生进一步学习艺术起到了正确的引导与激发作用,为业余学习音乐的学生提供了专家级水平的鉴定。
(二)讲座交流工作
高等艺术院校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中心每年应与当地考级机构合作方商榷,为社会学习艺术的学生建立专家讲学交流平台,积极开展艺术教育学习、培训等工作,为国家选拔培养后备艺术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精品音乐会
高等艺术院校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中心每年应组织评选优秀考级学生,组织优秀学生举办精品音乐会,为其提供良好的演出锻炼机会;建立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优秀学生数据库,为挖掘艺术人才提供推介平台。
四、高等艺术院校为社会艺术教育工作服务的理念与重要意义
高等艺术院校在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同时,应以教育服务的角度出发,为社会艺术教学工作做好引导、督促、挖掘艺术人才、培养艺术的后备力量,让每一位接受艺术教育的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爱、学有所通、学有所用、学有所展。为学习艺术的学生接受正规、优质的艺术教育提供良好的教育平台;积极督促与严格要求各地方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合作机构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学习符合自身特点的专业;做好学生与专业、学生与家长的良好桥梁;让其了解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与作用。
五、结语
高等艺术院校为社会艺术教育普及工作服务不是一项短期的形象工程,而是长期有效实施的常态化工作,为国家的教育事业、为国民的艺术素质教育的不断完善、研究、探索、更新而努力前行。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通识教育 艺术教育 审美教育 审美体验
通识教育既是大学的一种理念,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最早把通识教育和大学教育联系在一起的是美国的帕卡德教授,他认为大学应该给青年一种尽可能综合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学生进行任何专业学习的准备,将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总体状况有一个综合全面的了解。其后美国的哈钦斯的通识教育理念奠定了现代通识教育基础。艺术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我国先秦时期和西方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已经注意到艺术教育的问题。在西方国家,艺术教育的国家标准是“缺乏基本的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艺术教育是通识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越要强调艺术教育的科学性和综合性。
一、艺术教育是通识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广义的角度来说,艺术教育是一种启迪人的智慧、挖掘人的潜能的教育。艺术教育能引导一个人自觉地完善道德、人格,使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并能最大程度地发展创造力。从狭义的概念来说,艺术教育主要是艺术知识、艺术技巧、艺术鉴赏与创作的教育。通识教育的对应物是专业教育,专业教育给予人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但单纯的专业教育把人的知识和能力局限在狭窄的范围内,导致人的片面发展。通识教育针对专业教育的弊端尤其是教育中的功利主义倾向而强调广博性、共同性,重在培养受教育者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西方学者巴赞认为,一个社会只有同艺术结婚,才能生出文化之子;如果与艺术离异,只能导致野蛮,这个社会随之会变成文化的沙漠。豪瑟尔与另一位著名艺术家贡布里希不约而同地认为:“伟大的艺术对生活所做的解释,竟然能使我们更为成功地应对混乱的事态,能让我们从生活中汲取一种更令人信服的现实意义。”①技术时代的后果就是:生活世界的文化贫困化和自由丧失。在这种状态下,如何把握人的全面发展,即注重潜能的开发、人性的丰满、人格的完善与人生意义的充盈,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个时代,艺术教育可以让人重温人类的可能性与成就,让人重新确立自信与希望。
中国近代大教育家认为:艺术是使一个民族素质得以提高和振兴的关键。爱因斯坦指出,“要使学生对价值即社会伦理准则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最基本的就是他必须具有对美和善的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像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②艺术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有效载体,所以在通识教育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艺术教育的首要价值是培养人的情感
艺术作品是自我价值观的主观反映,艺术是情感的表现形式,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而艺术情感又是自然情感的提升与超越。德国浪漫主义诗人、剧作家、美学家席勒指出,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在于培养感情和精神的力量达到尽可能和谐,使审美教育具有独立的地位,这种认识强调了审美教育的核心就是艺术教育。
艺术是最接近生活的,读懂艺术就懂得生活,艺术的秘密也是生活的秘密。在生活中的情感真挚诚恳,人们的人格才能达到一定的境界,才会有王羲之、顾恺之、陶渊明、嵇康这样中国艺术史上一流的艺术家。达·芬奇是一位具有丰富情感的举世瞩目的艺术家,除在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之外,在科学上也有着巨大的贡献。他的成功告诉人们,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会逐渐养成一种用艺术的思维方式去洞察人生及人的行为模式,用这种艺术的眼光去观照人生,才能学会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美,真正体味生命所赋予人生的特殊含义。
三、艺术教育强调人生教育
篇7
关键词:审美 审艺 审艺教育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审美教育一直占据着我国美术教育的主导位置,甚至是艺术教育的主导位置。更有甚者,一些艺术教育者就直接用审美教育替代了艺术教育,这是造成当前艺术作品雷同、手法近似的重要原因。人们长期欣赏、品评、创造着各种优美、秀美、壮美的艺术作品,久而久之却造成了审美的疲劳与麻木。
审艺学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梁玖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丰富了艺术学的学科内涵,同时也为当前美术教育提供了学理资源和宏观导向。在美术施教活动中,渗透审艺教育观、培养学生的审艺思维,对学生认知、品评、鉴赏、创作艺术作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关于审美与审艺
沃尔夫冈・韦尔施指出:“感性的精神化、它的提炼和高尚化才属于审美。”①因此,美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的提炼和升华,这种提炼和升华就形成了造型、色彩、线条、意境的典型性和范本性。而随后,人们在认知、品评、鉴赏、创造艺术作品时就以这种美的范本作为标准,不符合标准的则不是美的作品,甚至是错误的画法。因此,具备“审美”的美术作品往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形象的唯美性。例如,西方的古典油画、俄罗斯的现实主义油画依然是当前绘画教育的主导方向。准确的比例透视、均衡的构图、具有节奏韵律感的造型是评价这类绘画的必然标准。且大众也较容易识别、品鉴,画得像就是画得好的,因此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就形成了美术就是画画、画画就是画像的荒诞观念。其二,意境的优美性。具有“审美”素质的艺术作品表现的主题往往是高尚的或是优雅的、浪漫的或是抒情的,主题“不积极”或者杂乱、无序的美术作品似乎都与审美无关。其三,表现技法的程式化。无论是西方油画中准确的比例、解剖,还是东方中国画的“五笔七墨”,都规范着画家的作画法度。很多画家花了毕生精力练就了高超的绘画技术,却始终不能够画出具有突破性的艺术作品。
审艺的提出极大丰富和拓展了审美的维度。具有审美的作品依然属于审艺的范畴,而具有审艺的作品却未必有审美的特点。审艺把人们的视点重新带回了艺术本体身上,无论这件作品是美的还是丑的,也可能是“画法不正确”的,它们都在审艺的观照范围之内。艺术的本质在于创造,只要艺术家用创造性的思维与手法有效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具备人文关怀,这件作品都具有自身的存在价值与意义。审艺将尊重每一位艺术家所独创的艺术作品。
二、加强审艺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加强审艺教育将重塑人们的审美观。我们从小学到大学的美术教育都是在“真善美”的指引下进行的,所以我们更容易接纳和喜爱优美漂亮的美术作品,而对一些支离的、粗糙的、怪异的、荒诞的美术作品却难以理解和认知,对一些行为艺术、装置艺术甚至不愿意承认。一些人对后现代艺术,例如野兽派、立体主义、抽象主义、达达主义、波普艺术等,认为只是国外的荒诞做法,不能理解其价值和意义。即使当前的一些专业美术院校,也把艺术分为正统和非正统的道路,而大部分人则愿意从事正统的艺术道路,藐视非正统的艺术创作者。而如果在我们从小的美术教育中,就用审艺观去渗透和引导学生审视、观照、认知、感悟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用一种非功利的、非二维对立的心境去体味艺术作品,相信他们就能够对不同艺术风格的作品更加包容、理解、尊重。
其次,加强审艺教育将会使艺术作品的评价标准更加多元化。历史上没有哪个时期像今天这样,信息、文化、思想的交流碰撞发生得如此便捷与频繁,东方的与西方的、历史的与当代的、经典的与大众的相互交融衍生。这是一个多元、多样的时代,也有人说这是一个文化碎裂的时代,因为人们再也不像以前对主流文化完全尊崇,而更愿意根据自身的喜好与价值取向去选择自身的文化归属,所以我们很难再用一种或者两种绝对的标准去衡量、判定一件艺术作品的好坏,像以前的那种非此即彼、非好即坏的二元对立的审美标准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新的文化语境,一些艺术作品可能就是一种私人的情感宣泄,或者即兴表现,其外在形式上可能完全是夸张、变形、抽象、怪诞的,已经不能用金、银、铜奖去简单衡量它。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用审艺的眼光去重新审视和评价它,如果从小的美术教育是在审艺的渗透和感染下成长起来的,那我们就不会对这些不同样式的艺术作品简单地分出好与坏,对不同的艺术门类、不同的表现手法、不同的艺术样式会采用不同的评价眼光去审视和判明,而随之评价艺术作品的标准也就会更加多元与宽容。
最后,加强审艺教育将有助于艺术家创造出更多个性独特的艺术作品。造成当前艺术作品雷同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审美标准化、程式化。按照已经受到公认的审美经验去进行创作,很容易创作出受大众喜爱、市场青睐、展馆欢迎的艺术作品,然而其产生的后果却是观众的审美疲劳和艺术家的个性丧失,以及艺术本体前进道路的阻塞。而如果带着审艺的心态去进行艺术创作,我们的审美功利性将逐渐消失,我们再也不会去揣测评委的审美标准和市场的审美取向,我们会放下包袱用一种无功利的、艺术本体心态去尽情地表现和抒发,因为没有哪一种审美会比另一种审美更加高级和优越,只要是出自艺术本体的艺术创作。因此,经受过审艺教育的艺术家将会更加自由和开放,更加活跃和本真,当然也就会创作出更多风格各异、个性独立的艺术作品。
加强审艺教育并不是用审艺教育去替代审美教育,用审艺教育去排斥审美教育。因为审美包含在审艺的范畴之内,加强审艺教育意味着用一种更加包容的姿态、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多元的标准去认知、感受、体悟、品评、创作艺术作品,而不至于将那些“画法错误”“不优美”的艺术作品草率地扼杀在审美的标准之中。相信,在这样的艺术语境中,我们将会看到更多个性突出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我们也将会更加包容、尊重和理解不同风格面貌的艺术作品与艺术现象。
注释:
①沃尔夫冈・韦尔施.重构美学[M].陆扬,张岩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18.
参考文献:
[1]梁玖.审艺学[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
篇8
一、创新意识培养对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在普遍的美术教育课堂中,作为教学的基本惯例手法就是利用学生的自身作品在不同方面进行赏析和和点评,以此可以更好地去了解一幅作品带给每一个人不同的审美效果和观点。有的人对作品的审美充满梦幻般的幻想,而有的人却与此相反,着重现实中的存在和实际感观。所以,对一幅作品的评价没有好与坏,美术教育理念中也没有一定的范围去规范一幅作品的优与差,然而通过不同人的审美与评价,可以有效的去开辟另一条新的审美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创新能力。
(二)增强学生创意写作能力
为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创新能力,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意写作能力,让学生不断地从学习和生活中找到创意的灵感,并进行及时的见闻写作作为创作的源泉,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加有效的开拓学生原有的思维模式,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创作领域。老师要在美术教学课堂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注重作品与现实的区别,避免不良现象的出现。
(三)提升美术作品的价值
在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时,老师要注重学生的心理世界,毕竟作品来源于心,老师不能只站在一方面或者自己的角度去欣赏一幅作品,要积极主动通过学生的作品去欣赏和点评,以此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通过一定的交流与互动去激发学生对美术创新的兴趣和潜在能力。与此同时,要注重作品与现实的统一,积极引导学生将美术理念运用于自身的学习生活中,在现实生活中理解美术世界的灵动,利用作品表现对人生的认识,以此为开拓思维创造模式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美术教育创新意识培养途径
(一)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
为更加有效的去发展美术创新理念,老师要注重提升学生的作品感知能力,让学生在自己的内心勾画出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拥有自己的视野和描绘方向。在美术教育理念创新课堂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作品艺术思维感知能力,通过一定的研究与思考,让学生自身在作品中感知作品本身带来的意境与特点。例如:在勾画一幅太阳升起图时,要通过不同的角度去描绘,即太阳的变换方向和色泽选择等等,了解学生在创作作品时的思维模式,积极鼓励学生在尊重自身内心世界的同时,更要注重突破常规、与时俱进创作具有时代创新气息的艺术作品。
并且通过一定的活动实践和展现,可以更加有效的提升学生的人格品质和素质魅力,让学生在自由表现自己所看到的美的同时也能让大家看到当代学生的什么方式和创作模式。例如:在美术教学课堂中,老师选择一个音乐课题,打破原有的教学要求,不按照课本的规划,让学生在听音乐的同时在自己的内心勾画出这首音乐世界,这种授课方式突破了单一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提升老师的自身素质,鼓励学生创新意识发展
在美术教育领域中,老师是美术理念知识与学生两者之间的纽带,也是创新意识培养与开拓思维方式的主导者。在美术教育课堂中,老师要注重采用多方面有利条件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念与知识。在一定条件下,提高自身的艺术品位与素质,通过自身的创新方式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让学生充分感知自己的心灵,积极引导他们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领悟“悟”的重要性。
在美术教育课堂中,老师必须要注重对学生作品意境的培养与赏析,意境是一幅作品的灵魂,老师在让学生写作的同时,也要充分激发学生对创作的热情,以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去展现自己的作品;通过一定的鼓励与支持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享受到精神上的满足与幸福,提升学生美术教育理念知识的领悟能力。
篇9
【关键词】艺术类;双语教学;重要性;可行性
【Abstract】for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of art classes, bilingual teaching is not only the focus and difficult, but also the breakthrough of the reform, the bottleneck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or professional level, the implementation of bilingual teaching directly affects the overall level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Therefore, research on the art of bilingual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and necessary. The importance of bilingual teaching of art majors mainly for professional needs, broaden their horizons and improve the three aspects of culture, its feasibility is mainly for teachers of English level increased year by year, students of foreign information interest etc..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bilingual teaching will be helpful to the art class specialized self perfection and development.
【Keywords】art class; bilingual teaching; importance; feasibility
双语教学按其字面意思理解即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授课和交流。中国现行双语教学主要是汉英双语,有些少数民族地区也使用汉语和本民族语言,如的高校。双语教学在加强师生外语学习的同时,培养用外语思考和表达的习惯。以第二语言为媒介的特殊授课方式,有利于师生建立国际视野,进行多元文化的传承、交流和创新。双语教学的历史源远流长。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从20世纪后半期开始实施双语教学并获得成功。至今,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双语教学理论和体系,研究成果颇为丰富。我国双语教学起步较晚,尚处于发展完善阶段。“西方国家双语教学大多出于种族同化、文化认同、社会稳定等社会和政治需要,” 这与中国的双语教学有着本质差别。我国的双语教学是外语教学型的双语教学,主要目的是掌握外语。教学目的、目标、方式、方法与西方国家不同,语言环境与西方国家也存在很大差别。
一、 艺术类专业双语教学的现状
20世纪下半叶,高校教育伴随着我国加入WTO也迎来了“入世”所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新发展。为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作为我国培养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大中专院校,开始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有所转变。双语教学的实施是此次转变中的一个重要举措。双语教学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适应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多维竞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目前,双语教学正成为国内教育改革的热点,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实施或准备实施双语教学。
1、国内知名艺术院校现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非常重视高校的双语教学,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把双语教学作为一项评估指标,进行考核。因此,各高校已经把双语教学提上日程。“985工程 ”和“211工程 ”高校中的艺术类院校、综合类大学中的艺术类学院,在其开设的比较类课程、鉴赏类课程、专业外语类课程等已经开始双语教学的尝试,并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与方法,受益学生数以万计。其中优秀的毕业生或出国深造、或在跨国公司就职、或在行业尖端企业工作。他们在享受双语教学带来的好处时,也将中国文化传扬出去。
2、省市级艺术院校现状。在国际化大背景下,省市级艺术院校努力提高自己,争取在激烈的院校排名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目前,我国省市级艺术院校的双语教学正处于初步实施阶段,取得了一些成绩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诸如双语环境缺乏、双语师资不足、双语课程与教材的选择不当、双语教学方法应用和结果评价方式欠妥等。这些使得我国省市级艺术院校的双语教学发展缓慢,不能够在短期内有效地服务师生。对省市级艺术院校而言,双语教学的模式研究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二、 艺术类专业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探索双语教学的规律,依据中国具体国情,构建出适合我国师生的双语教学模式和学科体系,对于推进高等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为了与国际接轨适应新形势发展,2001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实施双语教学的规定,指出高校双语教学课程要占总课程量的5%以上。” 由于我国高校双语教学起步较晚,教学质量有待完善,教学效果仍需提高。因此,加强对双语教学的重视,保障双语教学质量,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双语教学体系就成了当务之急。
1、专业需要。既掌握现代技术又通晓外语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已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有力武器”,各用人单位宁可出高薪聘用这类型的复合人才。艺术类专业与传统文理科相比,更需要积极借鉴他国的先进创作理论,并在优秀作品的品鉴中完善自我。双语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艺术类专业发展的必要途径。偏远地区的艺术类专业毕业生与发达地区的同行竞争时,地域劣势就显明地表现出来(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专业除外)。如何弥补专业竞争上的不足,双语教学也许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2、开阔视野。眼界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将直接影响创作的宽度和深度。如何开阔艺术类专业师生的视野,自我国艺术类专业开始招生之日便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相对于参观展览、专业实践、书籍阅读而言,双语教学也许不是最直接有效的开阔视野的方法,但它的优势表现为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先进文化理念和创意思维方法,而不需要像实践环节一样走出课堂。在艺术类专业教学中鉴赏类课程一直是提高学生专业修养的重要途径,音乐、美术、设计等艺术门类的专业鉴赏必须建立国际视野,以对西方发达国家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分析与借鉴,逐步提高自身的创作和欣赏水平。当涉及到国外作品时,外语讲解才能够更贴近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表现手法,这是汉语讲解无法达到的艺术境界。
3、提高修养。 “活到老学到老”语出自古代雅典著名政治家梭伦之口,意为学习要和年纪增长一样坚持不懈,这其中就包括自我修养的提高。在校期间,大学生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的高低。进入社会后,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修养才是他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按照《教育法》的规定,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教育是为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服务的,将眼光放长远,在制定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时,才能真正做到有益于学生。双语教学在提高学生修养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教会学生以一种开放式、国际化的思维方式思考和判断,提升学生的自身气质和自信心,增加对本专业的热爱和专业自豪感等。
三、 艺术类专业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从我国艺术类专业双语教学的实践及成果看,在知名艺术类院校或综合大学的艺术类专业中实施双语教学是可行的。而省市级艺术类专业可否采用双语教学却饱受争议。随着就业竞争压力的加剧和学校、专业发展的需要,近些年,许多普通高校,甚至高职、中专都开始双语教学的尝试。教师和学生都在努力提高自身的外语水平,以适应社会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
1、教师英语水平逐年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逐年提高,如今,知名艺术类院校的教师以博士和“海归”为主,出国访问、交流、学习的机会也很多。省市级艺术类院校的教师队伍以硕士为主,学术交流对象主要为国内重点院校。教师自身英语水平的提高成为实施双语教学的首要可能。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要求通过专业外语考试,才能获得专业技术职称,受聘相应的专业技术岗位。因此,客观硬性规定也成为教师提高自身外语水平与修养的一个源动力。
2、学生对国外信息兴趣浓厚。一些教育专家指出,如今的90后大学生比较早熟,危机感也重于前几届学生。在日常教学和学生交流中,笔者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从大一刚入学起,许多学生就在为四年后的就业担心了。这也许是好事,有压力才有动力,尤其对非重点院校的艺术类专业学生而言。由于艺术类专业的开放性,加之竞争压力,使原本对国外信息兴趣一般的学生更多地关注国际专业动态,努力了解专业发展趋势。双语教学在满足学生这种求知欲方面,发挥着传统授课方式无法企及的优势。教师和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认可和热情,使这种新兴的授课方式得到推广和扩展。
艺术类专业双语教学在师资、教材、环境等方面存在很大不足,目前的改革实践中具体问题主要有:课程目标定位模糊,政策环境有待完善,双语师资亟待解决,缺乏适用的双语教材及配套的评价制度,双语教学科研力量薄弱等。依据我国目前艺术类专业的双语教学实际情况,笔者认为营造良好的政策与制度环境,加快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双语教学教材建设,改革考试与评估制度是改善现状的四条主要路径。在操作和执行过程中,应该先从院系层面介绍双语教学的初步规划、切入科目、组织保证,具体落实为艺术类专业双语教学的氛围营造、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和安排。逐步建立日常化双语教学管理制度,双语教学组织系统,双语教学准入审查制度,双语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双语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双语教学科研系统等双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 李霞.我国西南地区高校双语教学发展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5.
[2] 夏剑.双语教学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5.
[3] 程勤风. 高校双语教学及其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6.
[4] 牛力, 刘燕.双语教学环境下学生积极情绪构建策略的探讨[J].九江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18―21.
篇10
一、教学言语要准确规范、严谨简约。
教师在叙述概念或讲述操作方法时,一定要认真推敲言语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否则会使学生产生疑问或误解,甚至会犯下科学性错误。
例如,“桌面”不能说成“屏幕”;鼠标操作中的“鼠标指针”不能说成“箭头”。因为“桌面”、“鼠标指针”都是计算机中的常用术语,而“屏幕”、“箭头”等词语都是生活化的言语,虽然学生能够理解,但不规范。
严谨,除了具有准确性之外,还应有规范化的要求,如吐词清晰、读句分明、坚持用普通话教学等。简约,就是教学言语要干净利索,重要语句不冗长、要抓住重点,简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用最短的时间传递最大量的信息。
二、教学言语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
教学言语既非书面用语,又非口头用语,要通俗明白,使学生听得有滋有味,喜闻乐见,教师应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丰富的信息技术素养,通过驱动学生的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怎样才能实现上述要求呢?
首先,要用形象化言语去解释抽象的概念,一般地说,对人的感官富有刺激性的言语,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记忆最深刻。记得在讲解“文件夹”的概念时说:同学们看过这样一个魔术没有,就是:一个魔术师能在一个盒子中变出一个小一点的盒子,然后打开这个盒子,里面又有一个更小一些的盒子,没完没了的,可以变出一大串的盒子。我们的文件夹就像这个盒子,可以盒子里藏盒子,再藏盒子,也可以藏其他东西。这样同学们既听懂了文件夹的含义,也使他们记忆更加深刻,终生不忘。
其次,要精心锤炼描述性的言语,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信息技术教学偶尔出现几句诗情画意的言语,效果更是不同凡响。例如在讲“网页制作”时,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我采用了这样一段开场白:“通过 Internet知识的学习,我们只需鼠标点点,便可坐看世界风云变幻,尽揽祖国气象万千。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不满足于网上的浏览,纷纷制作出自己的网页,并在Internet上。对于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你,难道还能任凭风浪起、我自不开船吗?你是否也想在Internet上一展自己的风采?是否也想在互联网上营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数字家园……从现在开始,我将和同学们一起步入一个激动人心的章节――网页制作的殿堂!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通过同学们的不懈追求,你们一定会梦想成真!”
三、教学言语要幽默风趣、比喻恰当。
幽默能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改善课堂气氛,使课堂生动活泼;能在快乐之中把教师和学生联结在一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其学习动机;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热情和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等等。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基本概念和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往往使教师感到棘手,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记忆较困难。在讲授时,如果教师运用风趣的言语、适当的比喻,就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轻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例如,讲授《美丽的电子贺卡》时,我要求同学们动动脑,设计出最具有自己个性的贺卡来。我发现赵同学很不认真,呆呆地在想着什么,于是我说:赵同学,你头顶怎么一亮,我看到的是思维的火花吗?非常灿烂,是不是想出好的创意了,那快点做吧。这样一句幽默又语重心长的话,不仅能够使赵同学思想集中,而且在微笑中诚恳地接受批评教育。
四、充分运用体态言语。
教学体态言语是教学口语的重要辅助手段,运用手势、表情、动作、眼神等来补充口语的不足。有些口语或文字,学生不甚明白意思,而通过教师的体态言语,便豁然开朗。教师口语与体态言语同时使用,自然和谐,大方洒脱,具有感召力,往往会使学生情绪更饱满,理解更透彻,印象更深刻。
为什么教学言语特别是体态言语这么重要呢?美国有位心理学家经实验得出一个公式:人接受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