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范文
时间:2023-10-17 17:37: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新课改;创新;提问;艺术;质量;有效性
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是师生之间思维与情感沟通的桥梁,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通过观察课堂提问就可评价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因此,语文课堂提问在全面推行素质教学的今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问题及原因
就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状况来看,提问艺术未能真正发挥其重要作用。提问整体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提问抽象、空洞,学生找不到回答思路,常出现提问后冷场的现象。二是教师提问多,但给学生思考和回答的时间短。三是只提问不深究是课堂提问的又一问题,一问一答的形式导致浅尝辄止,学生不深入探究问题。四是教师以自身的思维设计问题,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安排,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像这样的课堂提问问题还很多,主要表现就是以上几点。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教师未能真正理解和运用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正处于传统与创新的过渡期。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想有所创新,但受到旧观念的影响,以教材为主,以教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旧存在教师高高在上的心态,不去深入了解学生,提问形式化、抽象化、刻板化等,缺乏对学生的启发作用。
其次,教师对课堂提问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教师虽然认为提问是课堂的一部分,但未能意识到提问对学生的真正价值。教师根据教案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准确回答,一些教师就认为达到了教学目的,不去激发学生多元化、全新型的思维;如果学生提出异常问题,教师也只会敷衍学生而不是去全面的回答。这样对于学生思维是一种束缚。
最后,教师综合能力有待提高。在新课标的实施下,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的知识素养外,还要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通过还要具有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然而,部分教师的文化知识面窄,对语文之外的内容了解甚少。教师在繁重的工作任务下,学习交流的机会较少,只会在语文范围内对学生进行教育,不去丰富和创新教学提问内容和形式,制约着语文教学作用的发挥。
二、如何运用课堂提问艺术
1.增加提问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因此,在课堂提问中,就可根据学生的阶段特点,注意提问内容的新颖、有趣,让学生听后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积极思考,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就一些学生熟悉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变换提问形式和提问内容,让学生对熟知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例如,在教授《狐假虎威》这一课时,可以这样提问:“谁是森林之王?那你们见过老虎和狐狸吗?它们分别靠吃什么生存呢?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老虎怕狐狸的故事。你们想不想听?是不是想迫不及待地听到呢?那请打开课本《狐假虎威》。这样,教师的提问不但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还激起了学生思维内部的矛盾,学生学习更加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
2.明确提问的目的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课
堂中的任何部分都要以教学目标为准,每一个问题都要具有目的性,不是形式和敷衍。从教师让学生认真朗读课文到课后练习题的回答,教师都应在给学生的每一个提问时表达提问目的。例如,教师不能简单地说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而是学生应该怎样朗读(有感情或者分角色),带着什么样的问题去朗读,边朗读边从课文中找出不懂得或者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等等,这样就避免了提问的形同虚设,还能提高学生对内容的掌握速度。
3.提问坚持适度原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语文课程本身涉及范围较广,教师对于提问内容的难易和深浅掌握不成熟。因此,提问要坚持适度原则,对于寓意深刻的问题要由难入易。教师通过对整篇文章进行宏观把握,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提问,使问题不仅抓住文章核心,又有层次,又深入。可通过把难题分解成易理解、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总之,提问切忌盲目和死板,要坚持适度原则。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都需要进行研究和创新。科学的课堂提问,可以称之为是一门艺术。课堂提问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值得教育者更深入地研究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唐亚玲.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中国校外教育,2011(17).
篇2
关键词 语文 教学 课堂提问 艺术
在语文教学中,科学、严谨、艺术性的提问,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让学生始终处在“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之中,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然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否完全展示出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关键还在于对课堂提问方式中存在的误区进行改进。
一、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
(一)提问过于频繁,数量过多
有些教师一堂课下来,提问次数达30多次。他们往往是在一个连着一个问题的“轰炸”下,“不假思索”地忙着回答和应付。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怎么会令人满意呢?
(二)总是选择相同的学生回答问题
在平时的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让自己的教学能“一帆风顺”,提问时总找优等生回答,很少找学困生回答。这样会导致部分学生存在抱怨,产生消极的态度,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三)控制问题的答案
在许多公开课上,常见这样的局面:教师认真地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时却又打断学生的回答,然后自己完成学生的答案,形成“自问自答”的形式;或者在学生回答偏离答案后,试图往自己的思路上“引”。结果学生不知道怎样回答。
(四)给予学生消极的评价
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评析总结时,应用委婉的口吻告诉他们回答有道理的地方在哪,不足之处在哪,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加以委婉指出不足。但有些教师在学生回答不够完整或偏离主题时,直接说:“你离题了”,“不对”,“不正确”。这样的评价会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时间一长,课上就很少有人回答问题,课堂气氛变得沉闷,学生就会养成不爱思考问题的惰性。
(五)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
在课堂上有些教师喜欢问:“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简单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没有思考价值,学生的思维也得不到训练。
二、对语文课堂中提问艺术的几点看法
(一)抓住文章的“疑难点”提问
课堂提问应该针对教材重点,难点或关键,有计划、有步骤地提出一个或几个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而且能达到一定深度、力度的问题,对教材进行深入剖析,层层引导,才能使学生恍然大悟,解除疑点,突破难点,留下深刻印象。
(二)抓住文章的“含蕴点”提问
教师若能准确地抓住课文重点词句,并进行适当的归纳综合,设计的问题必能引导学生透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使“文”与“道”的教学融为一体。
(三)抓住文章的“发散点”提问
语文课文中有不少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点”,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去发现,并充分利用,使之形成“问题点”,进而引发学生思考,培养思维的多端性。如 《老人与海鸥》一课教学,在学到老人去世后海鸥在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不肯离去的不同寻常的场面后,提问:“如果当时你在现场,看到这样的场面有什么感觉?”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浮想联翩,仿佛真的来到当时的现场,心灵受到震撼,从他们的发言中可以看出:他们感受到海鸥的灵性与情义,感受到老人对海鸥无私的关爱,感受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感受到“大爱”可以创造奇迹,感受到善待一切,就会收获无价情义……答案不是唯一的,学生努力从多角度去思考, 去感悟,老人的形象在学生心中高大、丰满起来,海鸥的情义也深深植根在学生的心中,针对发散点提问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感悟能力,同时也为更好地理解下了铺垫。
(四)抓住文章的“趣味点”提问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因素、知识结构等特点,适当考虑趣味性的必要。课堂的生动与活泼,很多时候是由问题的趣味性激发的,这也就是所谓的“四两拨千斤”。学生就像一池水,教师的提问便是投石激水,一些灵感火花往往就在这样的提问中产生。记得我在教学《清平乐.村居》时,针对“最喜小儿无赖”一句,如果问“无赖”是什么意思,必然索然无味,而我绕道迂回,问:“小儿是个无赖,怎么还会讨人喜欢呢?”,问在此,意在彼,使提问别具一格,新颖有趣,寓于启发性。促使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讨论,使学生理解了这里的“无赖”不是指“游手好闲,品质不好”而是“顽皮”的意思。
(五)抓住文章的“矛盾点”提问。
突出的人物、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是文学作品展开、推动情节发展的技巧,作者常常用借助矛盾的对立和统一来表达思想感情、突出人物和事物特点的,看似矛盾,实是统一的。语文教材中也有不少这样的描写,教师要善于捕捉课文的矛盾点提问,形成一种认知冲突,既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总之,语文教师提高课堂中的提问质量,必须抓住文章的“核心神经”,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让多样化、趣味化的提问取代单一、枯燥无味的提问,并逐渐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营造出良好的、积极的、活跃的、有创意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给学生一片自由翱翔的蓝天。课堂提问不单纯是一种教学手段,它也是一门教学艺术,更是一门科学艺术,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探究。在教学实践中,于漪老师的“反问推进艺术”;钱梦龙老师的“曲问简单方法艺术”;宁鸿彬老师的“妙问生花方法艺术”,都已经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值得我们年轻教师认真地学习和借鉴。在学习中不断地汲取大师之所长,弥补自己的欠缺和不足。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提问艺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提问,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化的课堂提问,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大有益处。应用提问艺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的提问环节,是对学生的尊重,更是对教学工作的尊重。
一、提高问题设计合理性,促进课堂提问循序渐进
要构建优质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要优化个人提问行为。如果教师只设计简单的问题,学生无需深入思考与认真阅读就可以获得答案,无疑会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设计循序渐进的课堂问题,用问题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才能让问题发挥积极的教学作用。在教学前,教师要全面分析语文教学内容,并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去设计教学目标,搞清学习文本的特点,收集学生的生活体验。从整体入手设计课堂问题,由语篇问题细化到字词问题,坚持从易到难地呈现课堂问题,才能让课堂教学环环相扣,具有阶梯性。一直以来,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一边教学一边生成问题,想到问题就随口提出,其中大部分问题都是“对不对?好不好?”之类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学生只需要附和到“好”、“对”,对于教学而言,此类问题没有任何积极意义。善于分析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是应用提问艺术的第一步。
比如在讲解《梦圆飞天》时,教师可以针对文章主题,在课堂导入环节提出“我们的飞天梦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与生活阅历有限,对于“飞天梦”这一概念,不同的小学生会有不同的表达。有的小学生说“我们的飞天梦就是飞上蓝天”,有的小学生说“我们的飞天梦是坐着火箭飞上天”。利用每一位小学生都能回答的问题开场,有利于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接下来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你们猜一猜我们的阅读内容是什么?谁是促进我们飞天梦圆的英雄?他什么时间飞天?文章中的哪些话表现了人们的激动之情?在阅读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等问题,促进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学习中逐渐深入与文章互动,感受文字所传达出来的积极情感。
二、提高问题设计激趣性,用障碍提问激活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师毕生的追求。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第一动力。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不尽了解学习的价值与重要性,个人未来发展定位不足,兴趣的支持,是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前提。讲究课堂提问艺术,教师要关注问题对学生兴趣的激活作用。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入手,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堂问题,以提问作为活跃课堂氛围的切入点,才能让学生的求知欲望大大提高。用问题给学生的语文学习设置小小的障碍,让学生产生问题征服欲望,促进学生积极解决语文学习问题,有利于学生成为语文学习法的积极参与者。
比如在讲解《三顾茅庐》时,针对我国的经典故事,教师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其精髓,能够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引经据典。每一个经典故事的讲解,都与历史文化知识有着密切关系。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并不难理解,学生只需要学习几个生字就可以完成阅读学习任务。但要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教师要给学生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像“为什么刘备要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样的问题,不仅与课本内容密切相关,还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知识密不可分。“为什么刘备要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一问题,对于历史知识丰富的学生来讲并不难,但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需要查阅资料、组织语言,才能获得合理答案。用问题给学生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并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技术去搜集相关资料,鼓励历史知识丰富的学生给大家讲一讲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助于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以及学习趣味性的提高。重视提问艺术的应用,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乐于思考,乐于参与。
三、提高问题设计开放性,促进学生思维开放发展
开放化教学理念的普及,让开放问题设计成为提问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开放性强的问题组织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积极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引申教学内容,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如果课堂问题只有一个答案,或者教师只相信参考答案,会让课堂提问变成一场教学灾难,直接影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
比如在讲解《第一次抱母亲》时,教师可以提出“你们有没有抱过自己的妈妈?”这一简单问题,学生的答案不一,理由不一,能够促进课堂氛围的开放化。之后,提出“你们是怎么抱自己妈妈的?”这一问题,让学生回顾个人生活经历,以此为语文课堂学习热身。在阅读了文章之后,教师可以提出“你想要抱抱你的妈妈吗?发生什么事情后你非常想给妈妈一个拥抱?”的开放性问题,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畅所欲言。教师要善于更新个人教学行为,善待与保护小学生每一个新奇的想法,给小学生提供表达个人真实情感的平台,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得到情感教育。用提问艺术的应用构建全新的小学语文课堂,给学生新的学习体验,是教育发展的实践。
四、小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是一门精妙的教学艺术。精准的课堂提问能够给学生指明语文学习的方向,更能彰显教师的个人教学能力,促进教学活动氛围的灵活化。借助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主人,能够促进新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落实,更能提升语文教学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韩秋秋.自主探究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高效应用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0)
篇4
关键词:课堂提问 功能 原则 策略
一位美国教学法专家曾说:“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低,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提的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查出来。中小学教师若不熟谙发问的技巧,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到成效的。”良好的提问艺术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教学任务自始至终在师生间和谐的交流中完成。提问在美国的教学中应用很广,被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早在1912年,美国就有学者发现,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占去了普通学日的80%的时间,课上问答交互活动约占课时的50%左右。可以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课堂提问的策略。研究课堂提问的策略对于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克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费时低效”、“心知肚明却无从下手”等问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堂提问的功能
1. 维持课堂秩序,控制学生行为
良好的课堂秩序是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课堂秩序的维持单靠批评、训斥、命令是难以奏效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对自控能力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批评和表扬会同样有效;而对自控能力弱、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表扬的效果明显优于批评。在不值得表扬又不宜批评时,提问成了最佳的调控手段,它可以起到很好的预期效果。如上课铃响了,有些同学还在激动,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我是不是听错了铃声,还是我走错了教室?”这样学生会马上停止讲话,进入准备上课的状态。在上课途中如发现有学生思想开小差时,可就当时所讲内容进行提问,当他无法回答时,让其他同学回答。这样,不仅提醒了开小差的同学,使其注意力回到课堂上,也帮助他弥补了因开小差而漏学的内容,同时还了解了其他同学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委婉的提问还有助于师生间形成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良好风气,使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完成。
2. 反馈教学信息,诊断学习效果
课堂教学的效果主要由学生学习来衡量。及时掌握学生的信息反馈,可以使教师确定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掌握程度,以便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结构。虽然反馈的方式很多,如:语言反馈、体态反馈、书面反馈、测试反馈等等,但通过提问而进行的语言反馈比其他形式更准确、具体、及时、直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得到这样的反馈信息:有些问题经过教师的反复讲解仍有一部分同学不能理解,但在教师让那些已弄懂的学生回答后,绝大部分同学就都能理解了。这是因为学生的表达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产生的与教师的交流能使教学内容变得更清晰,因而更容易被吸收。教师可据此调整自己的语言结构,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3. 激发思维,启发思维
当学生的思想还未启动时,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会引起学生的悬疑,激发其求知欲望,使其思维处于高度自觉和主动状态,从而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上来。当在学习过程中陷入困境时,教师通过巧妙的设疑,能启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引导积极投入的态势,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突破难关。比如特级教师于漪在教《孔乙己》一课时,问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作品的主人公姓甚名谁?”特级教师钱梦龙在教《愚公移山》时,在解释“孀妻、遗男”两个词语时,问学生:“这个孩子去帮助老愚公移山,那孩子的爸爸让他去吗?”教学《故乡》一课,学生在预习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背景之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故乡产生了哪些变化?实践证明,巧妙设疑是激发、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是营造小范围学习环境、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课堂提问的原则
1. 以教学目标为中心
每堂课都有教学目标定下的教学任务,提问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设计,避免信口雌黄、不着边际,使学生分不清重点、难点,以致迷失方向。
2. 因材施“问”
课堂提问要考虑到班级各层次学生的智力水平。恰当的提问,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难度系数一般的问题,可让成绩一般的学生回答,以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难度系数大的问题则让成绩好的学生回答,以锻炼学生较高水平的思维。不同水平的提问要合理安排,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 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人类的一切创造性成果都以创造性思维为基础,教师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激励学生创造性地利用所学知识,积极思维,攻克难关,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
4. 鼓励学生提问
提到课堂提问,人们往往认为是教师的提问,而忽视了学生的提问。事实上,完美的课堂提问应包括学生的提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形成师生间的对话和交流,才能有助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求学。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免疏漏之处,学生的提问可起到提醒的作用,进而促进双方面的提高。因此,课堂上应给学生提供提问的机会,鼓励学生提问,与教师对话,教师接纳学生的想法,并以此推动学生进行集体或独立的探究。
5. 鼓励学生参与的原则
学生的参与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的保证。为保证学生尽可能地参与,教学中应面对全体学生,鼓励所有同学参与到问答中来。主动的和不主动的学生都应给予回答的机会,避免让几个学生主宰课堂的现象产生。给学生留有提问的时间,学生提问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及开展有效教学的重要表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留有提问的时间,而不是将学生提问留到一堂课的最后。
6. 表达清楚、详细、精确
提问应表述清楚、详细、精确,避免笼统的、模糊的提问。如:上节课我们学了哪些内容,你是如何理解这篇文章的等等,这样的提问不但使学生感到迷惑,难以回答,而且易使学生在潜意识中受到“大而无边”的陋习影响。表述清楚的提问,有利于提高学生正确回答的可能性。
三、提问的策略
策略是指“经过认真准备的包括为完成既定目的而设计的一系列步骤的计划”,外国学者研究认为,提问的策略涉及提问的四个阶段:准备、发问、学生组织答案、教师提供反馈。因此,提问的策略可分为四部分:计划策略,问题设计策略,控制策略和评估策略。
第一,计划策略。有效的课堂提问要求教师提前准备,因此,教师应把课堂提问作为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致从以下几方面准备:(1)确定提问的目的。目的不同的课型需要有与之相应的提问目标。目标的确定是提问活动开展的前提。(2)选择提问的内容。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以教师的提问为依据。因此,教师应选择重要内容提问,提问不重要的细节易误导学生。(3)组织好问题。所组织的问题应有丰富的回答内容,要避免只需一个“是”或“否”就可回答的问题。(4)预测可能遇到的问题。在计划问题的同时应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预测,如:哪些概念可能给回答带来障碍,我希望从学生那里得到什么回答,如何对待不恰当的回答,如果学生拒绝回答怎么办等。
第二,问题设计策略。问题设计策略是指提问阶段帮助教师选择恰当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问使用的语言应简明、清楚。(2)问题应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相符,且有一定的挑战性。(3)多提启发思维的问题,因为学生学习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扩充知识,更是为了在信息分析和综合中培养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信息性的问题不可太多,要尽可能提问启发思维的问题。(4)问题要有连贯性。提问应注意梯度,且前后照应、勾连,才能起到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的效果。(5)多提与学生相关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第三,控制策略。控制策略是指教师在提问过程中有意识地调整提问方式的策略。具体包括:(1)排序。所提问题应按由易到难、由封闭到开放、由聚合性到发散性问题的顺序排列,体现出层次性。(2)先提问后提名,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准备答案。要照顾到那些不主动和走神的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把精力集中到教学活动中。(3)诱导。调查表明,学生在回答不出问题时,大多希望教师能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答案,而不希望教师马上把机会转给其他同学。因此,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提示,帮助被提问者找到问题的答案。此外,师生间的交流、对话,有时会出现一些教材以外的问题,教师不应回避,要及时诱导,以丰富教学内容、活跃学习气氛。(4)变换。变换是指教师在提问时,应注意变换提问的方式、顺序、种类,给学生以新鲜感,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教学活动上。(5)得体。得体指教师要熟悉问题的种类,对不同学生、在不同场合所问的问题要有差异。问题的种类很多,从提问的内容看,可分为信息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应用性问题、分析性问题、评价性问题;从答案的伸缩性来讲,可分为聚合性问题、发散性问题;从问题的难度看,有一般层次问题和较高层次问题,等等。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情境,选用最佳的提问方式,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四,评估策略。及时对学生的提问或回答给出所应有的评价是提问有效进行的保证。常用的评估方式有:(1)表扬。表扬是对学生能力的认可,尤其是差生,更加需要表扬。表扬可以唤回他们的自信,从而走向成功。(2)鼓励。当学生的答复不得当或当学生不能回答时,教师应给以适当鼓励或暗示,帮助其分析原因,不可冷言相对,以免挫伤学生自尊。(3)引用。引用是一种间接的表扬,是指教师在陈述或总结答案时引用学生的语言。调查表明,随年龄的增长,学生更多地觉得:得到同学的认可胜过教师的口头表扬。学生会从“正如××刚才所说的……”句式中品尝到成功感、认可感,从而唤起足够的自信,更加努力学习。(4)使用肢体语言。除表扬、引用外,教师还可用手势、表情传达自己的评价,给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
总之,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常用的策略之一,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提问的策略。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重视并熟练掌握课堂提问艺术,能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发展学生思维。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有声有色;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94-01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疑是我们教学工作者必须研究的内容。没有成功的提问就没有教学的艺术,精彩的课堂提问可以使教学有声有色,良好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启发学生领会教学内容,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检查,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提问呢?课堂提问的方法很多,笔者把平时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提问片断经过收集整理,总结,略举一二展现出来以供大家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予以批评指正。
一、依次设置,化大为小
这种提问根据教材的逻辑顺序,依次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语文一般是按事件的发生,人物出现的顺序,论点论据提出的先后来提问。对一些繁难复杂的问题,教师可以将它转化为一系列小问题,特别是在中学低年级,学生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不高,如果问题提得过于宽泛,学生会感到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对问题产生畏惧心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在课堂中,教师能围绕教学重点或难点,尤其针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应当注意化大为小,循循善诱,由近及远,由难及易,化大为小,在解决一个个小问题的基础上逐步深入到中心问题,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因为文章内容庞杂,有些还不易理解,直接让学生分析“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给“我”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恐怕难以做到,我们可以就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分别提出一些小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第一:百草园中有哪些迷人的景物?第二:你听了美女蛇的故事后的什么感受?第三: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冬天雪后捕鸟情境的?第四: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读后对他有什么印象?第五:我问“怪哉”,先生为什么生气?第六:写三味书屋后面的小园有什么作用?第七:先生与“我们”读书的内容苦涩难懂,引出来有什么作用呢?第八:写我画画的目的是什么?这样的提问把统领全文的大问题给予分解,便于学生逐步认识学习,自然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当然,问题设置也不能事无具细,问题提问小,太简单,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在课堂提问时,还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设计不同层次提问,要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差等生吃得了,要让全体学生享有煅练的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二、抓住重点,综合设问,抓住重点词句设问
重点词句是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窗口”。教师若能准确抓住重点词句,并进行适当的归纳综合,设计的问题,必能引导学生透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和思想感情,使“文”与“道”的教学融为一体。例如:在教学莫泊桑的作品《我的叔叔于勒》时,不按循序提问:为什么于勒本来是全家的“恐怖”,后来却成为全家唯一的希望?他到美洲先写了怎样的一封信?第二封信又说些什么?等等,而是采用综合法提问:于勒耗尽了家产,是个花花公子,为什么若瑟夫会对他流露出深切的同情?学生要得到正确的结论,就必须在掌握全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对于勒前后的不同,分析他给菲力浦两封信所表达的思想,透过于勒在船上当水手时的服装、神情、动作以及他的那只手,看到他思想发生的变化,从而认识莫泊桑谴责的那个资本主义社会。在讨论这个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判断、推理、分析、综合,需要速读和“因文解道,因道悟文”的阅读本领。
三、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篇6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提问 艺术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逐步确立,课堂教学不单是忠实地落实教学计划的过程,更是一个适合于学生个性主体发展的创新过程,在师生共同研习文本、与文本对话的时候,巧妙的提问仍不失为一种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提问得法,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提问不当,不仅对教学无益,而且会堵塞学生思路,窒息课堂气氛。应当说,课堂提问仍是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沟通师生教与学的桥梁,是传授知识的有效途径。
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它是教学中用得最多而又很难用精、用巧的艺术。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中小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阅读教学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引导学生作答。那么,如何精设巧问,才能使得思考不再是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上的欢乐和享受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巧选角度,变中求异
提问要尽量避免概念化。一般化的老生常谈,不能总在段意、主题、写作特点上兜圈子,搞循环,而应采用平实的说法,从新的角度巧妙切入,使问题富有形象性,启发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比如《项链》一文,应避免提问人物、情节和环境描写之类,或者“路瓦栽夫人的悲剧是怎样造成的”这些大而空的问题。不妨换个角度来理解文章中的两句话:“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这些年来我忍受着许多苦楚,……而且都是因为你!”路瓦栽夫人的遭遇是不是因为丢项链这件小事?是不是因为佛来思节夫人?然后架梯设题,就可以推论出她的悲剧来自个人,来自那个阶级和社会。
二、疑于无疑,平中出奇
有些内容看似平平,处于无疑境地,教师要善于激疑,引导学生探讨课文的微言大义,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如教《群英会蒋干中计》,一开头就可启发设问:课文题目说得明白——“群英会蒋干中计”,道出了小说的基本内容,是“蒋干中计”,中了老同学周瑜之计。但如果我们认真把握一下人物关系,就会发现,真正中计的其实不是蒋干,而是曹操。同学们能否浏览一下课文,理清人物关系,来证明一下老师的观点?这样设问能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迅速把握小说主要内容及双方人物关系。
三、利用矛盾,激发疑问
对立的事物互相排斥,人们碰到这种情况容易引起思考,学习也是如此。教师在提问教学中可抓住课文本身的矛盾,抓住学生理解课文过程中产生的种种矛盾,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如《孔乙己》文末有这么一句话:“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教师可提出为什么使用“大约”和“的确”两个词语,两者是否矛盾?这样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通过思索就明白了作者的用意:“大约”表推测,因为无人关心孔乙己的遭遇,得不到确切的消息,只能估计;而从孔乙己最后一次来酒店的情形看,他被打折了腿,身无分文,衣不遮寒,食不果腹,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两个词语反映了孔乙己的悲惨遭遇和世态的炎凉、人心的冷漠。
四、化难为易,深题浅问
课堂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如果问题难度过大,就会导致冷场卡壳,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因此,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要作降低难度的处理。如《石钟山记》中写到的三笑,如果直接问:这三笑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恐怕难以跨越问题的鸿沟。那么,教师可设计两个较容易的问题对其作降低难度的处理:苏轼三次笑分别在什么场合?内容各是什么?这样一问,使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就能逐步达到对原来问题的理解。又如《范进中举》一文在解决小说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环境这一问题时,也应从浅处提问:范进中举前后,众乡邻、胡屠户及张乡绅的态度有何不同?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就会较容易地理解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从而对这个问题作出比较全面、准确的回答。这种深题浅问的方法,可以化难为易,四两拨千斤。
五、问此意彼,直题曲问
篇7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提问,艺术,策略
课堂提问既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更是训练思维的有效方法。高质量的课堂提问既是一门教育艺术,更是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基础性手段之一。我认为,用辩证的观点对课堂提问作逆反处理,是比较聪明而新颖的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仅就中学语文课堂的提问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1.问题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学生的生活阅历尚不丰富,认知水平尚处在“初级阶段”,因而课堂提问必须符合中学生的接受状况。若问题的难度过大,学生一时无从回答,势必导致思维“卡壳”和课堂“冷场”。对一些过于艰深的问题,我们不妨作比较浅易的处理。例如,教《故乡》最后一段:“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话具有深刻的哲理,学生较难理解,我们可以从浅处进行提问:鲁迅先生所指的“路”,只是简单的地上路吗?(当然不是。这路还包含人生之路,社会之路。)那么“路”和“希望”之间有何联系呢?(路是靠人走出来的,希望也是靠人奋斗得来的。)那么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呢?(希望本是没有的,只要我们为之奋斗,便有了希望。)这样,一个深奥的问题解决了,像这样的提问,我们称之为“深题浅问”,所谓“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是也。
与上述情形相反,有些问题看似浅显,往往为学生所忽视。提问时就要引导他们深入探究,才能得其深意。例如《祝福》中写祥林嫂改嫁后夫死子殇,再回鲁镇时,“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这里似乎没有问题,浅得很,稍不留意就滑过去了。但我们如果深入探究,就可见作者的匠心。为什么改嫁后的祥林嫂,人们并不改称她为“贺嫂”或“贺六嫂”,却仍叫她祥林嫂呢?鲁迅先生特别另作一段而突出之,难道仅仅是陈述鲁镇的礼仪习俗吗?通过讨论,学生便知晓:这正表现了旧社会对改嫁妇女的鄙视与奚落。“仍然”二字,意味深长,蕴含着浓厚的封建道德色彩,也为后文所谓“二夫阴间争妻”埋下优笔。像这样的提问,挖掘文字深层内涵,我们称之为“浅题深问”,亦即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一字未宜忽,语活悟其神。”深题浅问,要化难为易,忌肤浅粗糙、浅尝辄止,要选准切口、探幽索微。
2.提问要直曲并用,富有启迪性
为人贵直,为文贵曲。语文教学也要避免直来直往地讲析与灌输,要让学生“跳一跳”而后摘到树上的果子。课堂提问要善于转弯抹角、改头换面,留有思考的余地。钱梦龙先生十分讲究这种“曲问”艺术,他在教《愚公移山》时,有两个典型的范例:一是“愚公年且九十”的“且”字,钱先生没有直向其意,而是问:“愚公九十几岁?”学生稍感疑惑之余,顿悟“且”为“将近”意,愚公还没到九十岁,只是将近九十。二是“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的“孀”字与“遗”字,钱先生也没有直解其意,而是问:“邻居小孩去帮助愚公挖山,他爸爸同意吗?”这样就使“孀”“遗”二字之义迎刃而解。如果说学生掌握知识的最佳动力是兴趣,那么曲问便是巧妙撩拨学生兴趣的艺术魔棒,通过它,产生了“错综见意,曲折生姿”的功效。
直题须曲问,曲题也可直问。例如《孔乙己》一文的最后有句话:“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看似矛盾的话,就是一个很“曲”的问题,我们不妨这样直问:为什么说孔乙己“大约”死了?为什么说孔乙己“的确”死了?(孔乙己的性格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注定他必死无疑。)结论:鲁迅用看似矛盾实则精当的语言,揭示出封建社会和科举制度的罪恶。可见,通过直问,理清是非,晓畅易懂、达到“减头绪、立主脑、脱窠臼”的目的。直题曲问,要独辟蹊径,以曲求伸,忌故弄玄虚、艰涩隐晦。曲题直问,要平中见奇、简洁明了,忌袋底抖尽、一览无余。
3.零整互用,让学生体验成功
零与整互用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提高学生思考的欲望,刺激和诱发学生探索的触须不断地深入与拓伸。因此,我们对一些庞大复杂的问题,为了避免学生失去兴趣,就要拆成几个小问题。例如教《祝福》,关于作品的题旨这个大问题,我们可以分几步来提问,逐层剖析:①祥林嫂第一次到鲁家,祝福时她有怎样的表现和精神状况?②祥林嫂第二次进鲁家,祝福时她的表现和精神状况又如何呢?③祥林嫂在捐门槛后,祝福时她的表现和精神状况怎样?④祥林嫂最后是在什么样的心境中惨死在祝福声中的?这样提问,让学生抓住“祝福”这个特殊时节,把握课文的线索,认识到祥林嫂“舒畅愉快——疑惑苦闷——痴呆麻木——凄惨绝望”的心理变化过程,由此进一步认识到“祝福”所寓含的主题及社会意义。宋人周辉云:“文章所以奇者,能以多为少。”整题零问,也就是这个道理。
篇8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初中 英语 课堂教学 提问艺术
英语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素质教育在学生现有的身心条件下,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语言实践活动去发展英语语言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以交际能力为核心的英语语言运用素质。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而“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学效率的关键”。
一、有效提问艺术的含义
鲁子问、王笃勤在《新编英语教学论》一书中说到:“有效提问是能够使学生做出相关的、完整的答复,并且同时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的提问。它是可以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参与、发展学生认知、有效组织课堂、促进教学目标实施的提问。”鲁子问、王笃勤还指出:“提问以促进学生参与和达成教学目标为目的。如果提问不利于预期目标的达成,则不能称为有效提问。有效提问应是能够利用各种策略达到预期目的的提问。”
二、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特征
(1)清楚。问题必须能够使学生立即抓住要害,清楚所期望的是什么样的答案。有效问题意思明了、具体,为回答提供清晰的模式。清楚、详细而精确地表述问题,提专一的问题,避免模棱两可的发问。避免无休止地提问,那会使学生遭受挫折或感到迷惑。表述清楚的提问会提高正确回答的可能性。
(2)具有学习价值。问题需能激发思维,对该问题的回答有利于对所学材料的进一步处理;问题需与材料有关,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而不只是为了填充时间。有效问题一般都是开放性问题、发散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其思维机制进行回答,鼓励学生做出自己的答复,有助于学生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有效问题发人深省,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洞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3)能激发兴趣。问题必须有趣,具有挑战性,令学生兴奋。有效问题能够引发活跃的课堂对话。
(4)刺激参与。问题需能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之中,而不应只是几个成绩比较突出的、自信的、知识面比较宽的同学。有效问题照顾学生的思想,学生的理解力,能够运用学生的语言,从而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氛围使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5)问题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平。这可增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减少对自身能力的忧虑。
三、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提问艺术策略的实施
1.善于通过提问来强化学生的认知并获取反馈信息
教师都十分注重向学生讲授新知识、新概念的方法和技巧,以强化学生的认知。经常运用已有知识,是使旧知识得到不断巩固、得到长久保持的有效方法。因此,我们的提问,就是要善于启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获得强化新的知识、新的能力。提问可以帮助教师就某些细节性问题进行检查,帮助教师检查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及时、具体、准确获取有效信息反馈。
2.善于通过提问来培养兴趣、控制注意并刺激学生的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学生为了准确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必须集中注意力,加快思维活动,迅速处理信息并积极探索问题的答案。英语课堂提问,正是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参与教学活动的有利条件,它可以使学生在亲身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与失败,唤起他们丰富的情感体验。这大大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兴趣,形成对英语学习内容知之、好之、乐之的心理变化过程,达到激趣乐学的效果。课堂中的教学组织主要依赖于提问。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导入话题,通过提问布置任务,通过提问析疑,通过提问进行评价,通过提问将精力不集中学生唤回到课堂活动之中。教师的提问是一种有效的刺激方式。
3.善于通过提问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教学是为了使学生开动脑筋、拓展思路、生动活泼地掌握知识,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英语教学中,作为交互活动的手段,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基本方式。它可以为学生创设思考的情境,疏通思考的渠道,提供思索的空间,通过教师的设悬置疑,激发思考,启迪学生去认识问题,使其思维处于积极主动的探究之中。教师要注意在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抓住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心理特征,以提问来促进他们的思维,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积极参与语言实践。善于提问的教师,必须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地提出问题。
篇9
关键字:大学英语;教学方法;课堂提问
引言
问与答是人类最基本的交际方式,也是大学英语课堂中最主要的教学活动。课堂提问是英语教学中师生交互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步骤之一,是外语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现代认知理论,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解决问题首先要提出问题,提问的艺术越高,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的效果就越好。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思考,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同时教师能从中了解学生的理解能力,检验教学效果,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沟通、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如果问得好,问得巧,问到点子上,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也有助于学生理解课堂知识。如郑树棠、卫乃兴所说,在教师的课堂话语中,“课堂提问仍然是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活动。”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汗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
1. 现阶段课堂提问存在的常见问题
目前,在上英语课时,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是在课堂之外的,他们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到课堂内容,无法跟上教师的课堂节奏。这些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看小说、玩游戏机甚至干脆趴着睡觉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从主观原因看,英语不是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课,学生因个体差异对英语重视的程度也就不同。有些同学确实对英语感兴趣,但有些同学完全是为了应付学分和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因此,这部分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表现得很被动,也就直接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消极。此外,教师的讲授技能、教学内容、导入技能、体态语言技能、课堂纪律管理技能、指导技能以及提问技能等都影响学生的听课质量。以下从教师的主观原因上指出大学英语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的几个问题:
1.1 提问的数量过少。
有些教师上课中很少提问或自问自答, 英语课堂教学提问的数量越来越少甚至达到零提问, 直接导致课堂质量越来越低;其次,有些教师虽尽力避免传统的教学方式,即避免教师成为课堂主体而采取了一问一答的形式,但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表面上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仍然不能保证课堂质量。
1.2 提问的问题设计不合理。
有些老师的提问过于简单,学生的回答只不过是"yes"或"no"或是单个字。这些问题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提问收不到效果。另外,还有一些老师设计的问题难度过大,导致学生根本不能在短时间内思考给出正确答案,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学生对学习英语丧失了信心。
1.3 提问后教师没有及时进行信息反馈。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提问有时只是为了课堂形式的丰富, 应付性的对学生提问, 当学生做出回答后往往忽略了自己的信息反馈或反馈方式不当,对学生的答案三言两语带过或根本忽略, 这都是造成学生在课堂提问中缺乏主动性、积极性, 甚至避免回答问题的直接原因。部分英语教师在课文导入时会提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而希望学生按照自己预期的导入思路来作答,这部分教师会对学生的一些无意义答案进行完全否定,而给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答案。这种对问题的反馈方式会极大影响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利于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
1.4 候答时间过短。
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有时候,在不知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对问题进行充分的理解,如果只是注重提问的形式而要求学生迅速回答,这就没有体现出提问的真正目的。
1.5 提问的方法不得当。
提问的方法也会影响教师的提问效果。一般情况下,考试成绩较好和较差的学生比较容易引起教师的重视,而教师在课堂提问时也往往更加侧重这两部分学生,这就导致很多成绩处于班级中等水平的学生被忽视。这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是比较有兴趣的,但由于长时间得不到教师的重视,使得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受到挫败。从主观和客观因素看,这部分学生势必对教师的提问是消极的。其次,提问的顺序也很关键。有相当一部分英语教师在课堂提问时习惯按照学生的学号或者座位顺序依次提问,这种提问顺序会让学生将注意力放在计算自己所轮到的问题并对该问题的积极准备中而忽视了其他教学内容,影响了听课质量。
2. 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无效。“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问题而展开。好的课堂提问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畅所欲言,言而不尽,言而有意。反之,学生或者启而不发,或者言不达意。为了使课堂提问真正的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建议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2.1 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2.1.1 教师备课应该“懂、透、化”。
这一点是绝大多数老师都知道的,但是,能否真正做到“深入”,却是每个老师需要反思的。“懂”,就是要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用"What it is?""How is it?"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这些问题要用"What do you think of it?"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这些问题有必要让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探究。 “透”,就是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重点和难点,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 “化”,就是要使自己不仅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而且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学生的学习过程。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2.1.2 设计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
要针对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可能碰到的困难,容易出现的差错。提出的问题难易度要适中,即学生通过思维可以得到解决的问题。如果提出问题太浅,学生没有回味的余地,不仅不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反而使学生产生“麻痹轻敌”的情绪,精力分散。有些较难的问题必须提问解决,又预知学生解决问题有一定困难,就得想办法,化难为易,如:补充适当的辅问题,帮助学生扫除思考难题中的障碍;把大题化小题,分步提问,引导过渡。千万不可有意设计太难的题目为难学生,这样会使学生无所适从,常此以往,会使学生感到英语难学,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厌学。
2.1.3 课堂提问的问题要有趣味性。
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是学习兴趣,只有有趣的东西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问题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将问题融于学生所熟悉的情境之中,激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这不仅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而且要联系学生耳闻目染的事情,找好兴趣点。设计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新颖性,使学生产生浓烈的兴趣,能够积极思考,活跃回答。英语学习的难度大大超过母语,学生只有对英语学习有了深度的兴趣,才能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兴致勃勃地潜心学习,探求知识。
2.2 教师在提问时应注意适当的停顿。
教师提出问题后应该注意停顿,这样学生才有有思考、讨论的时间。但一些教师对课堂上的沉默,即使是短暂的停顿都会感到紧张或不适应,催促学生回答或直接由自己回答,这种做法非常不利于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研究发现,,教师一般只给学生一秒钟的时间思考问题就会叫学生回答,而给予学生回答的时间也只有一秒钟。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教师想要的答案,教师就会叫另外一位学生回答。实际上对于一个学习外语的学生来说,等待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需要时间用外语来理解问题和组织答案。一般情况下,发问时应给学生留3-5 秒组织答案的时间。时间不能太短,但最多不要超过20秒。必要的停顿是应该的,即使学生暂时回答不出来,教师也可以用不同形式重述问题或将问题简单化和具体化,有步骤地引导、启发学生,而不是一味的遵照预先设计的提问。若如此,课堂就会失去活力,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3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做出及时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作出及时的评价,要善于发现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充分肯定其中正确的部分。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特别是要发现差生的进步,给予肯定,从而提高差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为了快速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在提问时总希望学生能立刻回答正确,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即使是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也有出现错误的时候,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各种错误回答也应耐心对待。教师对学生提问时,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能故意让学生感到尴尬。有些学生的自尊心一旦受到损害,就会产生对立情绪。所以,老师的一言一行都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2.4 注意提问的方式和技巧。
2.4.1 提问方式灵活多样。
每一节课中老师都会多次提问,以此和学生做到充分的交流。在教学中,有面向全班提问,小组讨论后提问,个别提问;有老师问学生答,学生问老师答,学生互问互答;有直问与曲问,正问与反问,重问与轻问,追问与联问等等。提问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避免单一化、呆板化。
2.4.2 给所有学生平等的机会,均匀分布提问对象。
研究表明教师总是倾向于让固定的学生来回答问题。而学习好的学生比学习差的学生得到提问的机会更多。教师要给所有的学生平等的机会,提问的对象应面向整个教室的全体学生。教师应对问题的难易及学生的水平高低做到事先心中有底,让问题的难易与学生的语言能力强弱成正比,这样就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结语
课堂提问是一门技巧,更是一门艺术。教师通过课堂提问,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的认知;通过课堂提问也可以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调整教学节奏,教学策略。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在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英语教师要充分认识提问的重要性,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充分了解并掌握这门技巧,才会极大地推动英语课堂教学,提高英语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2] 胡青球,埃德・尼可森,陈纬.大学英语课堂提问模式调查分析[J].外语界,2004.
[3] 刘仁清.论大学英语教育[M].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1.
[4] 段金惠.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教师提问策略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教学研究与改革,2006.
篇10
但是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教师们“逼供”式提问,即教师通过不断的追问,甚至是一些毫无思维含量的提问。一方面教师不停地问学生:Yes orno?Do you think so?等,非要让学生按自己的设计回答Yes,一味地把学生往自己预设的“框子”里面逼;另一方面学生则费尽心思地揣摩教师想得到的“供”,这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教学理念的滞后:只关注教学设计的有序实施,不注重教学过程的随机生成;只在乎自己准备的内容是不是讲完了一,不考虑学生是不是接受了。经笔者观察,有的教师课堂提问存在如下9个问题。1、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只管讲,很少问。2、设计问题太滥,什么都问,诸如那些“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无效的问题。3、所问的问题离教学重点远,东拉西扯,浪费时间。4、提问面积小,只问好学生,很少问差生,失去了提问的信息反馈作用。一节课都是“Volunteer?”5、提问没有层次,对有难度的问题未能铺设好梯度,学生无从下手,无从开口回答,出现冷场。6、提问语言不明确,表达不精准,让学生摸不到头脑,也就无法回答。7、提问不给学生留思考时间,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落实。8、对学生的回答没有做到恰当的评价,容易打消学生的学习热情。9、不能灵活应变:针对学生的回答和反应,不敢问下去,等等。
一样的教学内容,不一样的提问方式,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教学效果。怎样才能做到有效的课堂提问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精心设计课堂。抓住每个提问点
1 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提问一定要有效:分层设问,有效切入。所谓兴趣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理解的知识点。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有效性提问是指提出的问题能使学生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他们积极思维,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效的提问,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及时地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从而极大地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 抓住知识的疑难点。提问学生学习的疑难点也是教学的重难点,抓住疑难点提问,就是要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要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设疑。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能原谅的,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顺其错误认真剖析,不断引导,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
3 抓住思维的发散点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在求同思维培养的基础上,强调并重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例如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对学生数学知识建构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
4 精心创设情境,把握提问火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充分说明了提问火候的重要性。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提问的课堂时机,包括创设问题情境;二是提问后的等候时间。
二、精心研究学生,做到因材施问
课堂提问,不能_出现“被遗忘的角落”,要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爱、关注和期待,培养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强烈的竞争意识,从而营造出一个积极的思维氛围。教师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关注好学生,对学习不好的学生可以提比较简单的问题,这样既可以激励他们学习,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也有利于提高班级的整体水平。另外,课堂提问时要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不要舍不得给时间,不能一提出问题就让学生回答,这样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学生回答完教师的提问,教师应明确说明正确与否。当学生出现不同见解时,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均应及时加以肯定。
三、精心引导学生,学会提出疑问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掌握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学生经过深思熟虑后,提出的问题才是最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所以,教师提问要把握两个度,一要适度,不能超越学生所学的知识面;二要有广度,不能超出学生实践的范围,讲究提问和启发的艺术。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语文病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