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艺术范文

时间:2023-10-17 17:37: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园教学艺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园教学艺术

篇1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作为知识和信息的传授者,同时也要扮演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认真观察和倾听幼儿交往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由于现在的幼儿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备受关爱,在交往方面往往存在自私自利的意识,考虑问题都是从自身出发,甚至会动手打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幼儿交往。

有一天,我让幼儿玩“买菜”的游戏。所有的女幼儿都来卖菜,所有的男幼儿都来买菜,男幼儿看谁买得更便宜,女幼儿看谁卖菜卖得最多。幼儿对这个游戏很有兴趣,一会儿他们分成两排,开始了买菜的游戏。每一个幼儿都兴高采烈,不亦乐乎。但是,不一会功夫,矛盾就出现了,有的幼儿开始争吵了,有的幼儿不想玩游戏了,把工具扔了,甚至有俩个幼儿哭了。

一个女幼儿说男幼儿买菜不给钱,男幼儿说是因为菜太贵了,惹得大家都笑了起来。我于是抓紧时机,告诉幼儿要和别人和睦相处。我先安慰女幼儿,要她停止哭泣。

我帮她分析说:“他买完菜为什么不给钱呢,我们要和他讲道理。”然后我又告诉男孩子说:“卖完菜必须给钱,如果你嫌贵可以和他讨价还价呀!买卖不成仁义在嘛!”说得小男孩儿不好意思起来。小男孩对小女孩说:“对不起,我以后再也不这样作了!你原谅我好吗?”这样就化解了一场风波,让幼儿学会彼此尊重对方。

二、动口动手好处多

很多家长剥夺了孩子玩土的权利,孩子的手上刚刚拿了一把泥土,就被家长大声地斥责,强迫孩子去洗手。天然而珍贵的泥土,被家长们说成了一文不值的“脏东西”,不能碰、不能摸、不能够表示自己的喜爱。在阐述《动感天地》的主题之时,我给幼儿准备了三大洗衣盆的粘土,幼儿看到之后,先是一片惊呼,接着跃跃欲试,每个人都想亲手摸一摸。

我没有进行任何讲解,带头领他们制作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捏泥人,制作大苹果,有的幼儿天赋极佳,制作的“工艺品”惟妙惟肖,令人赞叹。接着我给幼儿解说了土地的价值,告诉他们如果没有土地,人类将没有任何食物,将无法生存。幼儿慢慢地了解到了泥土与动植物、人类的关系,了解了“大地母亲”的概念。大家畅所欲言。

幼儿强烈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被充分地激发出来,还说到了很多和泥土有关的动植物等等,就这样,《动感天地》的科学主题逐步地深入发展,疑问不断,问题不断地得到了解决,不断有了新的探索和发现,课堂上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篇2

一、确定恰当适宜的艺术教学目标。

一个艺术教学活动有没有教育价值,能不能促进幼儿发展。目标是基础,目标是灵魂。《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目标要以《规程》和本《纲要》所提出的各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 首先,我们的艺术教学目标必须是合理的,因为如果目标本身不合理,与儿童的发展是冲突的,那么这个活动再“精彩”也是徒劳的。在目标合理的前提下,我们必须要关注目标的全面性、适宜性和操作性这三个要素。制定教学目标应考虑以下因素:①充分考虑不同学习领域,②充分考虑不同学习内容。③充分考虑艺术不同学科特点,不要“荒了自己的田去种人家的地”。④充分考虑教学实际和幼儿的可接受性,例如同是剪纸的教学内容,其在小班、中班、大班不同年龄段学习要求是不一样的。

二、实施有效的方法手段

好的艺术课的标准是真实、自然、简单,如果从有效教学的角度来看,一节好课也应该是真实的、扎实的、朴实的。

1.教学的方法很多,如情景创设、游戏表演、讨论交流、观察、操作、示范讲解等,要选择最容易达成目标的、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的方法。

2.教具、材料要能帮助幼儿主动高效地学习,不能对幼儿的学习产生干扰,操作起来方便。是选择课件,还是图片、实物都要依据活动的需要,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3.教具、材料何时呈现?如何呈现的问题?都是活动前老师要考虑的细节问题。

三、设计有效的艺术教学环节

每个艺术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有目的的,切忌走形式。例如:活动的结尾环节,老师往往喜欢向幼儿抛出一个“诱饵“——等会儿老师带你们干什么干什么,等会儿你们去干什么等,其实活动结束并没有或不可能兑现。以这样的方式结束活动并非少见,老师的初衷或许是想让幼儿仍然保持兴趣使活动持续延伸,或许就是无意识的随口出。而实际上,这样的结束毫无意义,还可能会令孩子产生老师说话不算数的印象。成功的教学结束语,不仅可以系统概括本活动的教学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能拓宽、延伸教学的内容,激发幼儿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形成有效的师幼互动

1.有效的提问。同样一层意思,问法不一样,幼儿的反应也不一样。

2. 有效的引导。首先,教师心中要有教学目标,教学思路要清,对教学内容钻研要透,这样可以避免引导的随意性。其次,引导必须建立在幼儿的兴趣与关注点上,引导幼儿回忆、提取与本次活动相关的经验,将学习活动一步步深入。最后,既要尊重幼儿的表现,又不能把幼儿的表现都视为金子,要有选择地加以引导和提升。

3.引导幼儿相互评价、相互学习,发挥同伴资源的作用。

五、从情感因素入手提高艺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从做有亲切感的教师开始。常听到一种讲法“孩子都喜欢年轻的老师”。我想,这和年轻人的活泼、平易有一定关系。长时间和幼儿在一起,教师有时会不自觉地以一种居高临下的眼光看幼儿或者把幼儿仅仅看成是自己的教育对象。但是高高在上只会让幼儿有压迫感,让幼儿在紧张、压抑的环境中学习,而好玩、平易的老师则能使幼儿产生亲近感,使他们乐于主动学习。许多教育工作者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都会注意采用各种好玩的游戏,但它们对幼儿只具有短暂的吸引力,只有当教师成为幼儿的伙伴后,才能长期吸引幼儿,并不断促使幼儿主动学习。我们应该平等地看待孩子的所思所想,特别是他们内心深处的渴望。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感受到教师亲切、友善的态度。

篇3

化静为动,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电化教学以其形象生动、色彩鲜明、易于理解的优点广泛地运用到幼儿园的教学中,使幼儿既得到视觉的享受,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尤其是在音乐活动中。

幼儿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为主的,而多媒体课件有着不断变化的图、文、声、像,正好能有效地吸引幼儿,让他们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中激情畅想。于是,我巧妙地将多媒体课件运用到教学中,引领整个活动。如欣赏《梦幻曲》时,我将课件《梨子小提琴》作为音乐欣赏的背景,引导幼儿一边聆听乐曲一边展开丰富的联想。精彩的多媒体课件深深感染了幼儿,他们欣赏后创编的梦太美了。如一位幼儿所说:“我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把小提琴,嫦娥姐姐把我带到了月亮上,拉起了动听的旋律,森林里的动物们在优美的音乐中,安静、温馨地入睡……”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直观形象,激活情感

在幼儿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利用电教手段,将画面真实逼真地展现在幼儿面前,引起幼儿共鸣。动画音响效果,使幼儿在听到旋律的同时也体验到美好的情节,潜移默化地激发了幼儿的积极情绪,促进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在活动中,幼儿是主体,只有让幼儿去体验,让活动内容去牵动他们的情感,将他们的身心融合到活动之中,按照他们自己的想象,利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感知、真正领会,才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幼儿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思维主要依赖于事物的具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进行,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多媒体以其独特的直观形象性,为孩子所感受,在孩子的心灵上烙上道道印痕,使幼儿产生相应的情感。例如,在音乐活动《龟兔赛跑》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幼儿展示了赛跑过程中兔子跑得快,乌龟慢慢爬―兔子睡觉―乌龟一步步奋进―最后乌龟胜利的场面。画面直观生动,使幼儿身临其境,仿佛在参加正式的比赛。因而在为歌曲创编说唱词时,孩子们那一声声 “加油―加油―加油”,响亮有力,富有节奏,有的幼儿还拍手、跺脚、握拳。通过课件,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了,复杂的音乐知识简单化了,枯燥的音乐趣味化了。听着音乐,看着画面,幼儿融入了一个有声、形、光、色等凝成的音乐氛围中。

人机互动、诱发创新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手段,它的魅力所在,不仅在于直观形象、光色绚丽和悦耳动听,还在于能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充满趣味性。例如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多媒体技术可以把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在幼儿面前,使他们能强烈持久地感受到作者创作作品的情绪、情感及所表达的意愿。

篇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将艺术教育作为一个领域提出来,其目标、内容、实施各部分的阐述不仅赋予了艺术教育新的理念,同时要求我们幼儿教师能够“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更重要的是《纲要》精神主张让幼儿感受快乐,体验成功;主张幼儿大胆地表露个性,张扬自我;主张幼儿会欣赏自己,更要学会欣赏他人。

艺术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知识、技能的传递,而是注重幼儿情感的培养和自我表达、精神创造的满足,使幼儿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热爱美的人。这将使幼儿受益终身,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作为幼儿园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力量,是幼儿艺术教育改革中最主要、最直接的创造者,因此,对幼儿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树立正确的艺术教育观,引导幼儿快乐创作。

孩子天生喜欢艺术,他们和成人一样有艺术审美的需要,并且对艺术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他们容易对艺术活动表现出自发的热情和兴趣,但又往往带有情绪色彩,不稳定、易转移,这时教师切忌灌输式,不要一味地强调技能的训练。让幼儿自由畅想、随意作画,幼儿通过自主性的创作,充分地表现自己对周围世界的看法,大胆流露自己的情感。这其中,幼儿不拘一格的新奇创意,大胆、无拘无束的表现出的童心、童趣,是成人无法想象的。教师不要随意打断幼儿的创作,注意幼儿创作的流畅性。幼儿的现实与想象是混沌一体,很难划分清楚的,在活动时,幼儿会积极地建构想象的虚幻的世界。并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快乐和满足。这也需要我们教师善于反思,拥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情趣。

2对幼儿进行科学评价,促进不同层次的提高。

在艺术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幼儿在各方面的能力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作为教师,如果用横向标准来衡量,就会出现“能力强”和“能力差”的孩子,很难做到不失公正的因材施教行为。因此,要对幼儿进行科学的评价,首先必须善于观察、积极引导,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兴趣情绪、行为需要等,提供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提出不同的作画要求,促使他们在不同的能力水平上都有所发展提高。

其次,教师要运用鼓励的方式对幼儿进行纵向的比较。当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时,我们教师的一个微笑,一次轻轻的抚摸或许就是对他最大的鼓舞,给幼儿一种“我能行,一定行”的心理暗示,使他们在自信中完成艺术目标,提高自身水平。

另外,教师适时适度的在技能、技巧方面的引导,使教师变成了幼儿艺术活动的支持者和合作者。当幼儿完成艺术作品时,教师又成为欣赏者和分享者。通过教师的主动参与,不仅调动了幼儿极大的兴趣,而且使他们有强烈的成就感与满足感。让每一个幼儿都有机会进入“能力强”的行列。

3创设艺术环境,形成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纲要》中要求"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在传统的艺术教育活动中,我们一味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和习得,很少把它和各领域活动联系起来,即便在幼儿园轰轰烈烈搞综合主题教育的时候,也只能算是东拼西凑的大杂烩,不能算是真正意义的整合。

3.1要通过多种途径,将艺术教育和各领域教育相互渗透。如在进行《我用画笔画家乡》这一活动时,除了让幼儿通过不同颜色、线条展示家乡之美的同时,还可以融入社会了解家乡的美景、人文,融入语言创编儿歌等等。

3.2营造艺术氛围,加强日常生活中的艺术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艺术,幼儿所生活的环境就是一种“隐形语言”,比如我们园内的假山、楼阁、莲池、游鱼,处处都是一种美的熏陶,各种节日欢歌笑语、无比欢畅,此时重在我们善于引导孩子留意美、欣赏美、抓住各种教育契机来进行艺术教育。

3.3区域活动,留下永久的艺术气息。在活动室内外,大到墙饰布置,小到区角活动,无处不在孩子参与的作品。比如泥工区、剪纸区、音乐区等等,通过成品摆放、观察记录、照片留影、多媒体摄像等,展示着幼儿在主动参与创造设计后,留下的发展足迹,潜移默化地给幼儿带来永久的艺术感受和审美愉悦。

4为幼儿提供机会,展示自我,欣赏同伴。

艺术教育要以幼儿为本,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和操作过程,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教师作为艺术教育活动实施者和引导者,其多才多艺的艺术表现能力,可以展现艺术的生动形象性和具体可感性,并与幼儿的心灵直接沟通。所以,幼儿艺术教育活动要转变那种以教师教,幼儿练为主的单一的、封闭的、静态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改变幼儿被驱使进行艺术活动的被动地位。

篇5

一、激发幼儿兴趣,感受舞蹈艺术教学活动

《纲要》中提到:要激趣,激活兴趣。首先,节奏训练是舞蹈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比起旋律更为基础的是音乐的节奏,节奏也是联系幼儿舞蹈的最得力的桥梁纽带,而作为音乐元素的节奏,在舞蹈中具有核心作用。小班阶段,培养孩子的节奏感尤其重要,因为节奏是舞蹈的灵魂。我们可以选择拍手、走路、孩子熟悉的儿歌、小动物的叫声、钟表的声音、拍球等,利用这些自然节奏结合音乐来训练,让幼儿对一些基本节奏产生感性的认识。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幼儿,需要老师耐心指导,寓教于乐,加深孩子们的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逐步在跳跳、玩玩中提高对舞蹈的兴趣。其次是模仿能力,幼儿一听到欢快活泼的音乐,马上就会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如《虫儿飞》《快乐碰一碰》《能干的小手》等,使幼儿感到好学好记,很容易理解接受。这一阶段幼儿参与活动的时间比较短暂,兴趣容易转移,作为教师,在舞蹈教学活动中就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舞蹈活动,让他们体验快乐,并逐渐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启迪、引导幼儿,尝试参与舞蹈艺术教学活动

中班阶段的幼儿更喜欢参加舞蹈活动,体验其中的快乐,主动积极地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能与他人合作,增强对舞蹈活动的探索与兴趣。这一阶段舞蹈活动的要求在于提高,动作更协调优美,面部表情更丰富,融入有目的的舞蹈学习,但舞蹈基本功训练是单调枯燥的,慢慢地幼儿对舞蹈失去兴趣,不愿主动学习。我园每天一小时的游戏化体验式教学法非常实用,让幼儿玩中有学,学中有玩,增强学习舞蹈的兴趣,使其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保持兴趣的稳定。如学习“进退步”时,为了让幼儿感受动作特点,教师先让幼儿观看触摸摆动仪,再采用小脚向前踩小动物的游戏,踩完要还原,比一比谁踩得快;教“踏点步”时可以脱掉一只鞋,来区分脚步,再感受身体像小皮球一样上下弹动;横叉练习很疼,我们先让幼儿做一只趴在地上的小青蛙,边听歌曲边练习,比一比谁扮演的青蛙像,这样既形象又有趣,无形中幼儿就学会了;舞蹈动作“吸跳步”对孩子来说非常难,在教的过程中表演“找妈妈”游戏,规则是交替抬腿撒娇向前跑找妈妈(老师当妈妈),看谁腿抬得高。孩子们兴致很高,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同时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幼儿通过每天的感受参与,把枯燥的基本动作变为具体事物作模仿,启发幼儿的形象思维。舞蹈游戏能保持游戏本身的可玩性,还能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同时也能完成舞蹈动作,在轻松的游戏中掌握技能技巧。舞蹈的游戏性和技巧性相兼容,让幼儿在“活动”和“玩”中体验到学习舞蹈的快乐。

三、感染幼儿心灵,体验舞蹈艺术的唯美

大班阶段,幼儿经过初期的兴趣、感受并参与舞蹈活动,进而达到主动参与的目的。幼儿园舞蹈教学分为游戏舞蹈和表演性舞蹈,我园的艺术特色教育有效地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在游戏舞蹈的基础上进行表演性舞蹈活动的普及和发展。我园教师运用舞蹈与音乐、游戏、环境创设相融合的舞蹈教学模式,在舞蹈活动中教师精神饱满,注重以幼儿为主体,用丰富的表情来感染幼儿,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让他们学会轻松愉快地参与表演,从而自如地表现自我,展示舞蹈的魅力。

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并捕捉幼儿在自由表演中的一些动作,创编到舞蹈表演中,从而激发幼儿兴趣,更快掌握动作要领,使幼儿舞蹈水平从韵律节奏、音乐欣赏到舞蹈技能技巧表演逐步提高,最终达到舞蹈表演效果好的目的。观看过我园幼儿舞蹈表演的专家和老师认为:幼儿舞蹈不在乎技巧多么精准,而取决于幼儿陶醉在自我的舞蹈世界里,尽情地享受和展示美的韵味,这就是幼儿舞蹈艺术的魅力所在吧!我园编排的芭蕾舞《天鹅湖》片段,在排练过程中,就是把舞蹈分成四个层次:一是教师和孩子一起游戏,观看芭蕾的一些基本特点;二是模仿与练习足尖技巧,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锻炼孩子们的坚强意志;三是教师参与舞蹈作品的表演,让孩子们欣赏到老师的本领,坚定学习舞蹈的信念;四是在舞蹈教学中给孩子们提供自主探索、想象、创编的机会和空间,用孩子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艺术活动。

篇6

关键词:幼儿园 音乐教学 教师提问

音乐活动作为幼儿园艺术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受到了广大幼教工作者的重视。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艺术,以声音作为传播的媒介,只凭幼儿自己的能力是不容易理解的,必须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所以“提问”就成了教师音乐教学活动的主要手段。

一、总结分析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提问的现状

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和观察真实的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对教师提问这一师互作用着的动态过程进行分析和思考,反映了部分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现状。

(一)提问的主体:重教师话语霸权,轻师幼双向对话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强调以儿童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尊重儿童,倾听儿童内心真实的声音。广大幼教工作者在观念上都已经接受了这一说法,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特别是像音乐这种以听觉化符号为主要传播媒介的教学活动,教师往往又回到了过去,以自我为中心,用自己的想法代替儿童的想法,轻视与幼儿之间的对话,忽视了幼儿的想法和感受。

在韵律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通过提问的方式掌握着话语的霸权。幼儿园教育在使幼儿社会化的过程中预先赋予了教师教育幼儿的社会权威。另一方面,教师由于年龄上比幼儿成熟、知识比幼儿专深,使教师在教育情境中,特别是在教学活动中的言语交往中处于优势。教师一般认为教教学并不是一种个人行为,而是在代替社会、国家对幼儿实施教育,行使社会和国家赋予她们的将社会认可的合法化内容内化为幼儿的价值观和信仰的权力,因而她们认为其话语具有合法性、权威性和不容易质疑性。教师的霸权话语虽然代表的是社会的要求,但在教学上形成的教师独自言说的权力,使幼儿没有自己言说的权力,师幼之间的关系变成了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当幼儿抱在一起创造性地表现“小花和小雨做朋友”的时候,教师否定了。可见,教师控制了教学活动中的发言权,同时也控制了幼儿的思维。幼儿的话语,成为了教师话语的依附,没有幼儿主动思维的参与,没有幼儿独立的有创造性的意见的参与。

(二)提问的内容:局限于表面联想,忽视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

幼儿学习的疑难点也是教学的重、难点,抓住疑难点提问,就是要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音乐的表现形式是以音乐的形式要素――节奏、旋律、和声、调式、曲式等通过艺术的组合而显示出来的,不同的音乐要素经过不同的组合具有不同的表现作用。在音乐表现形式的作用下,作品呈现出独特的音乐形象、意境、风格,体现了特定的情绪、情感和人文主题,也就是音乐的内容。在音乐教学中提问的目的是要使幼儿在音乐的表现要素和形象之间建立起联系,而不简单地停止在“像什么”的层面上。而如今的教师提问普遍都处于这样的层面。

(三)提问的重要目的之一:常规的维护

幼儿园通常把常规分为日常生活常规和教育常规。幼儿园教育常规,是指为保证教育活动顺利进行,在教育活动中经常使用的用来规范儿童行为的标准、法则或习惯。当然,也就包括幼儿音乐教学活动。

在如今的教学中,常规不再是手段,而是目的;常规不再是教学的保障措施,而成为教学内容本身;即遵守常规不仅是一种事实性认识,同时也是一种规范性认识。常规拥有了事实价值之外的规范价值,且规范价值远大于事实价值。教师借助提问来完成对儿童的控制并借此形成儿童普遍秩序。在这种秩序下,儿童仅被作为教学的客体,被动的接受和驯服,其主动性被压抑、主体性被抹杀、积极性被磨灭、创造性被扼杀。这种教育遮蔽了儿童本应拥有的丰富的日常生活,成为了儿童自由和主动性的“镣铐”。

(四)满堂问――形式的互动

提问作为师幼互动的一种形式,需要教师与幼儿双方的真实投入,包括教师和幼儿之间的情感沟通、思维激发与信息交流。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有很多教学活动表面上热热闹闹,教师与幼儿在进行“积极”的互动,其实是以形式的互动代替实质的互动。形式的互动,指的是只有互动的形式而无实质性的内容,表现为教师一呼、幼儿百应,对幼儿智慧活动没有多大激发作用的互动形式。如教学中教师、幼儿都明明知道某幼儿回答正确了,但教师还不止一次地问“对不对”,幼儿一齐回答“对”。

二、提高幼儿音乐活动提问有效性的建议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往活动,它需要物质条件的支持,如座位的排列形式、班级的规模等,这些因素都是制约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育观念的转变。要充分尊重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音乐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不是一方压制或变革另一方,而是共同参与,塑造一个属于双方的情境。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要改变幼儿处于被动、受抑制或其主体性受到忽视的,实质上被异化为客体的状况。教学要从幼儿出发,充分发掘每个幼儿的潜能,让幼儿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的设计、实施中把幼儿当成是发展中的、富有潜力的、整体的、具有主动性的人,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合作者,而不是被动承受教学活动影响的客体。

(二)提高教师的提问水平和提问策略

(三)从提问走向对话

总之,在提高教师提问艺术方面,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与其他领域的教学活动是一致的,都是以提高有效教学为目的。希望能引起更多的教师关注教学提问,提高教学提问的水平,进而提高师幼互动的质量和教学的效益。

参考文献

1.童时.反思幼儿园常规教育[J].早期教育.2003:1.

2.高时良.学记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4

3.[美]索里JM&特尔福特.教育心理学[M].高觉敷.刘范.林传鼎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152。

4.金传宝.教师如何提高发问技巧[J].外国教育研究,1998(2)

5.[美]Cazden,B‘C.着,蔡敏玲、彭海燕(译).教室言谈一教与学的语言〔M〕.台北:心理出版社,1998.59.

6.张玉成.教师发问技巧[M〕.台北:台北心理出版社,1984.9

篇7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张家港215600)

[摘要] 当前幼儿园艺术教学活动中存在着教师注重示范,轻视创造想象,幼儿不敢表现;注重技能,忽略个性品质;注重效果,忽略过程体验等问题。为提高幼儿园艺术教育质量,教师在艺术教学活动的准备阶段应科学引领,多元导入;在教学过程中应精酌细磨,多招制胜;在评价阶段应注重体验,多元讲评。

[

关键词 ] 艺术教育;艺术教学;教育质量

艺术活动具有典型的创造性和想象性,能够满足幼儿想参与、好表现、乐创造的愿望。良好的艺术教学活动有助于幼儿在生动、形象、灵活、多元的艺术形式中自由、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体验,塑造健康、自主、好奇、关爱的个性品质,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但是当前幼儿园艺术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重教轻学的现象,不利于实现幼儿园教育应以幼儿为本的基本理念。本文拟对当前幼儿园艺术教学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解决策略,以推动大家对幼儿园艺术教育质量的关注。

一、当前幼儿园艺术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发现,相当一部分幼儿在创意美术教学活动中不愿画或缺少画的兴趣。此类幼儿主要表现为绘画时注意力不集中、易转移,或在纸上随心所欲地乱涂乱抹。一部分幼儿则不会画,缺乏想象力。此类孩子由于想象力较弱,不善于画,而常向老师求助。还有一部分幼儿不敢画,怕画得不好。此类孩子通常比较胆小、内向,怕画不好而不敢下笔。

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中,笔者发现幼儿存在的主要问题则表现为没有规则意识,如乐器活动时,幼儿不会听指令,该拿乐器时不能及时拿起来,该放下乐器时还拿在手中玩。又如在音乐游戏中,幼儿扮演角色时常不按音乐特性进行表演,也不与同伴合作,特别是中小班幼儿,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只挑自己喜欢的角色或乐器,或者缺乏创新能力,在自主选择角色环节,等待他人为自己安排角色。幼儿在小组创作时也没有创新思维,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不够自信大胆。此外,还有很多幼儿不能很好地兼顾动作和声音,在歌唱活动中兴趣不高,没有全身心投入。

教师在艺术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注重示范,轻视创造想象。音乐活动中示范表演,美术活动中出示范画,都会束缚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教师不示范幼儿不敢唱不敢表演、教师不出范画幼儿不会画的尴尬局面;注重技能,忽略个性品质。在艺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注重技能学习,使得幼儿对艺术活动失去了兴趣;注重效果,忽略过程体验。教师只想看到孩子画出令人满意的作品,进行整齐划一的歌唱舞蹈,过分关注预期的效果,而忽略了幼儿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的发挥和情感的投入与体验,这是束缚幼儿创造、体验的真正误区。只有做到尊重幼儿的想法,让他们自主学习、快乐表达,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幼儿才会是富有朝气和灵性的。

二、开展艺术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

(一)准备阶段:科学引领、多元导入

首先,应选择有趣的内容。一节成功的艺术教学活动离不开优秀的素材,美术活动的表现形式、音乐活动中乐曲的选择尤其重要,它们是整个活动的灵魂。趣味化的内容更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因此在选材时教师应注意选择富有童趣的内容。

其次,应制定科学的活动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艺术教学活动应以幼儿为本,强调主动性,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这就需要教师切实转变观念,从知识传授转为对人的关注,从技能掌握转为对人的精神、心理的关怀,将情感发展和创造力培养作为教学活动的主旨目标。

第三,应采取多样的导入方法。导入是教学活动的首个环节,导入活动既要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又要使活动切入主题,因此“导入”要讲究策略,以新颖多样、富于变化的手段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如可以采取图片激趣的策略,图片的主题要突出,大小要适宜,呈现方式要能引发幼儿参与的兴趣、打开幼儿创作的思路;可以采取视频引申的策略,视频有利于幼儿产生快乐情绪,并把这种情绪转移到艺术教学活动中去;可以采取情境吸引的策略,真实的情景表演很受幼儿喜欢,能很快将其带人情境中,有利于活动的开展;还可以采取游戏导入的策略,设计与教学主题相关的简短游戏,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很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过程阶段:精酌细磨、多招制胜

1.有效示范、解决难点。

在艺术教学活动中,多种形式的有效示范是对幼儿创作的支持,因此适时、适地、适宜地使用示范,是有利于幼儿充分展示自己对艺术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表达的。教师可以交替采用难点示范、局部示范、合作示范三种方法。所谓难点示范主要是针对艺术教学中某些技能难点所作的示范,如范画或动作等,可以给幼儿提供当下的技术支持或者亲眼所见的机会;局部示范也被称为重点示范,主要是对艺术教学中的核心部分进行适当示范,以帮助幼儿高度集中注意力,学习和掌握新的技能;合作示范是一种师幼之间、幼儿之间相互学习的好方法,能扩展幼儿的自身经验,同时帮助其建构出新的经验,形成可持续发展。

2.多元体验、关注个性。

对幼儿来说,艺术作品中深不可测的感觉和感情,超越了语言范围,因此不易表达。非语言的体验法,正可以最大限度地扩展他们的欣赏视野和表达他们的个性情感。教师可以通过实践体验、情境体验、自主体验等多元体验方式,增加幼儿的自信心、求知欲、审美欲和创作欲。一是在实践体验中建立规则感。很多艺术教学活动需要在一定的规则基础上才能顺利地进行,为此教师可以尝试多种模拟场景,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让幼儿共同商讨并制定规则。这样不仅有利于幼儿对规则的认识与理解,也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独立自主能力。二是在自主体验中培养合作力。教师要多为幼儿创设自主体验的环节,并鼓励幼儿与同伴协商、合作,由此培养幼儿的同伴交往与合作能力。三是在情境体验中增强自信心。为幼儿创设故事、游戏等情景,能够有效地化解幼儿的紧张感,使其能够更加大胆自信地表达对艺术的感受力与创造力。对于能力强的幼儿来说,教师无需过多的语言和行为的介入,但对于能力弱的幼儿,教师应在他们需要时及时出现,给予适当的提醒或帮助。

3.创意点拨、自主学习。

创意与每个人的生活经验、生活环境相关,生活经验越丰富,其创作灵感也越多。由于幼儿的生活经验有限,教师在幼儿园艺术教学活动中的适度点拨是非常有必要的。这里以创意写生为例来阐述,由于幼儿的写生画与成人的写生画完全不同,它是在幼儿观察的基础上,由幼儿想象、创作的过程。教师应鼓励和支持幼儿凭借自己的感觉和自身独特的视觉角度去自由地表达,并应允许幼儿加入自己的想象,丰富画面,增加创作的乐趣。当然,教师在幼儿创作时可以给予必要的点拨。

这里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幼儿的创意可以有很多种形式:一是色彩创意,幼儿喜欢将自己的喜好带人到作画活动中,因此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孩子们通常会毫不吝啬地使用各种色彩,从而使其作品别有一番风味;二是背景创意,幼儿写生画完成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快速背景涂法(如点彩法、圈涂法、睡涂法等)涂出隐约的背景,使画面更加美观;三是添画创意,写生活动是纪实的、枯燥的,但孩子的想象是丰富的,经过教师点拨,幼儿会打破常规,使创意写生画焕发出勃勃生机。另外,创造能力的培养不应止于教学活动中,通过环境也可以进行渗透和熏陶。

(三)评价阶段:注重体验、多元讲评

篇8

关键词:幼儿园 创意美术 主题教学 设计 实施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一、幼儿园创意美术教学的现状

我国的教育水平不断发展进步,幼儿教育也逐步被人们所关注。近几年,全国各地的幼儿园都在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主体教学,而其中效果最好的就是创意美术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更主要就是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与扩散性思维,通过绘画的形式,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传统幼儿美术教学相比,更加注重个性。但是,我国的幼儿创意美术教学还在不断地发展阶段,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很多不足,还需进一步的完善。

二、幼儿园主题教学模式的设计基础

2.1打好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根基

在美术活动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幼儿有很强的创作欲望,但由于缺乏一定的技能,幼儿强烈的创造欲望只能用简单的色块表现,简答的符号来表达,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幼儿的表现欲望。所以,打好幼儿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根基不是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幼儿进行美术表现的重要工具。

儿童美术教学大体分为两大类,一是绘画。二是手工。美术教学中手工制作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它包括: 粘贴、印画、泥塑、折纸、泥工、雕刻、剪纸、编织等。幼儿园教师带领孩子们展开以下活动作为主题教学模式的基础工作。

第一、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愉快的创作环境,如在开展剪纸教学活动中,首先在教室内布置好剪纸环境,这对开发幼儿剪纸的兴趣极其重要。

第二、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幼儿进行联想,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构思出多种制作方案。

第三、手工制作中所需要表象的积累,教师可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的方式加强对表象形体的记忆。如指导幼儿对一只动物的形象进行分析,教师可启发幼儿思考: 它们的整体形态是怎样的? 头是什么样? 耳朵是什么形状? 尾巴是长的还是短的……

2.2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游戏化

在进行幼儿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游戏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将游戏与教学进行合理的融合,有利于带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第一、 美术材料的多样选择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进行幼儿美术教学所用的材料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与传统的美术教学材料相比,种类变得更加齐全,功能变得更加多样性,这些新材料的应用对于现阶段实行的创意美术教学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不仅增加了美术创作的形式,也满足了孩子们的创作需求。

第二、 美术环境的创设

在进行幼儿创意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进行美术环境的创设,这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与感受力是非常重要的。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让孩子们通过自身的体验与理解去进行美术创作,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第三、 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美术活动

将游戏与美术教学相结合,孩子们盛行活泼好好动,喜欢玩游戏所以我们要利用他们的这一性格特点,在教学中加入游戏环节,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创意美术学习,这样不仅能够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幼儿园主题教学模式的实施

3.1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在进行幼儿创意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充分发挥创意的作用,设计引人入胜的美术教学情境,通过丰富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真正的感受到美术给生活带来的色彩,有利于孩子们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并通过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为生活增添颜色。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引导与启发,让孩子们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进行必要知识的教导时还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孩子们更加直观立体的去学习,例如运用多媒体放映有趣的短片、播放音乐等方式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孩子们的理解与记忆。

3.2 放松身心,快乐学习

幼儿美术教学的特点就是“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学与玩是相互融合的,也就是通过轻松有趣的教学内容,让孩子们快乐学习。幼儿创意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让他们在玩中将自身的性格特点表现出来,并将这种个性运用在美术作品的创作中。幼儿教师在幼儿教学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技巧,因为他们面对的是一群智力发展不够完全的幼儿,经常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哭闹,所以幼儿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孩子们放松身心,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并对他们所创造的那些具有个性的作品予以表扬,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都要让孩子们保持愉悦的情绪。

3.3积极评价,展示自我

要在进行创意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对孩子们的作品进行积极评价,并对那些具有独特个性的作品进行表扬,让孩子们能够充分的展示自我。虽然孩子们的美术作品一般都比较幼稚,创造出来的作品也都是千奇百怪。但是我们要换个角度去欣赏这些作品,其中表达的是孩子们独特的欣赏水平与表达方式。所以,幼儿教师要对孩子们的作品进行积极地评价,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孩子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对有些作品也可以适当的提出一些小建议,帮助他们完成具有更高难度的美术作品,这样不仅有利于开发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也能加强他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篇9

一、培养学生注意力对美术学习的重要性

注意力是指个体在意识清醒的状体下,个体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项事物的能力。俄罗斯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形象地指出:“‘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事物,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当个体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时,才会有更加快的反应速度,才能更好地对所接受事物进行理解,进而更好的理解与运用。只有那些在注意力集中状态下接收的信息,才能认知,记忆更加持久。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出现心不在焉、对知识点视而不见的现象,因而不能很好地对知识点进行把握。尤其是对于幼儿,由于受到年龄因素的影响,他们的自控、自律与自主学习的能力都比较差,因而更加需要采用多种方式来培养他们的注意力,进而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增强课堂实效。

二、在幼儿园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方法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幼儿只有对美术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时,才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美术学习中。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立足于幼儿美术教学实际,结合幼儿的性格特点,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其注意力集中,认真听讲,对美术学习充满热情。

1.游戏教学,提高幼儿学习兴趣

游戏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幼儿实现精神成长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他们表达个人观点与情感的一种独特方式。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孩子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游戏,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美术学习。

例如,教师在讲解色彩相关内容时,可以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小熊玩具。“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个给小熊穿衣服的游戏,好不好?”当学生听到“游戏”的字眼时,就会兴趣十足,欣然答应,进而会注意力集中地听老师讲解。接下来,教师向幼儿提问到“如果给小熊穿上一件红色上衣,那么应配一条什么颜色的裤子才合适呢?”接下来小朋友们会投入到游戏中,积极思考。当课堂氛围活跃到一定程度后,教师言归正传,开始向小朋友讲解一些色彩搭配的原理。通过游戏环节,增强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也只有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才能集中注意力进行听讲与学习。

2.多媒体教学,吸引幼儿注意力

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声画并茂的特点,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提高美术教学的实效性。

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幼儿的性格特点与爱好,在课前认真制作课件。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向幼儿展示形式多样的动漫图片,使幼儿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播放动漫相关的视频,比如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樱桃小丸子》《蜡笔小新》等动漫画视频,增强视觉效果,抓住幼儿的眼球,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另外,在美术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美术与音乐进行结合。通过播放激昂、欢快以及轻柔等不同风格的背景音乐,使幼儿的视觉与听觉进行完美结合,使幼儿的身心得到愉悦,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时集中注意力。

3.故事教学,培养幼儿注意力

喜欢听故事是孩子们的天性,如果能够科学地把故事运用到幼儿园的美术教学中,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同时会激发幼儿的美术创作欲望,使幼儿发挥想象力,增强对美术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篇10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 有效提问

提问是激发幼儿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幼儿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和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幼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提问在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提问能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幼儿的思维、想象、创造力。一个成功的教育活动,离不开恰当、合理、科学、艺术和开放的提问设计[1]。本文将在分析有效提问的研究基础上,根据幼儿的教育特点,对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的设计做以论述。

1、提问在幼儿园活动中的现存问题

在师幼互动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只有在幼儿的发展与自己的发展之间寻找平衡点,实施弹性的教学管理方法,创设真正意义上的师幼互动模式,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虽然提问是集体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环节,西方有些教育理论家甚至认为其是集体教学的核心。然而,目前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问的作用远远发挥不够,旧的观念还在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影响着幼儿学习兴趣和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从幼儿实际出发的提问

有些教师不了解本班幼儿知识水平,不了解幼儿回答问题的能力等,在教学中出现教师与幼儿配合不好的现象。

(2)准备不够充分的提问

一些教师在备课或教学过程中,由于问题的提出没有充分的考虑和思索或不能查找更多的资料,常常被孩子们的回答反问弄得十分尴尬,不得已用“先坐下”,“下课教师再回答你”等来敷衍了事,使孩子在一堂课中经常有许许多多的不满足,调动不了积极性。孩子们希望是新鲜的问题、是吸引人的问题、是能够答出来的问题,并且最好是启发性的问题。在提问上只是一个方式,或仅局限在几个提问词上,这样的提问,很多孩子都不愿回答。

(3)提问习惯于瞄准认知方面的内容,而不是促进幼儿改变原有的认知图式或结构,主动地建构知识如语言活动中教师常会问:“故事中有谁?在干什么?”等一些已有标准答案的单结构问题,教师仍是控制活动的主人,只须从幼儿的答案中寻求预设的线索作为下一步活动的依据。

(4)对幼儿教学缺乏耐心

由于个别新幼儿教师从学校毕业后,本人还是个大孩子,所以新教师普遍存在缺乏耐心爱心,吼叫呵斥责备扯拉孩子问题#比如:幼儿年龄小,爱动、爱玩,受不了约束等原因直接造成教师对孩子大声吼,把孩子吓的心跳不已。再比如,班上教师少,小朋友多,教师顾不过来,就会对不守规矩的小朋友进行语言批评、指头擢头大声骂吼,从而给孩子造成教师非常凶的印象,直接造成纯真的孩童畏惧学校,害怕老师的后果。

(5)教学目标与幼儿需要结合不够紧密

教师对教学活动核心目标把握不准,进而对教学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如:有的教师在语言活动中,主要的目标是让孩子理解所讲故事的内容,练习用“原来如此、直到现在”等句式说话。然而在教学中,教师却过分强调了对故事内容的讲解,忽视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对句式的练习体现的不明显,并没有着重完成主要目标。

2、幼儿园教师有效提问的策略

(1)问题要适量适时

教师滥用提问,不仅没法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反而会使幼儿产生厌倦感,就算是再有趣的故事、再好的话题都不感兴趣了。教学中提问的时机也很重要。自一先向幼儿创设出特定的情景,再丙呈现问题,但是所提的问题要能得到幼儿的认可或者激起幼儿的兴趣,否则幼儿就会对教师所创设的情景打不起精神,也就失去了深入思考的动力,那么提问也只是流于形式,其作用没有落到实处,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要体现幼儿的实际需要。

(2)提问要层层深入

教师的问题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由于幼儿的经验缺乏,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也只处在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上,教师提问时,问题的难度要循序渐进,为幼儿构建合适的支架,拓宽幼儿思考的范围和深度。在对幼儿回答的基础上要进行追问,这样顺着幼儿思路进行交流,让幼儿明自要清晰、连贯地表达重点。幼儿天生有很强的好奇心,拥有比成人更强烈的探究精神,因此教师的提问要循序渐进,引发幼儿的认知冲突,使他们能够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衍生出新的知识经验,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是他们的潜力尽可能地发挥出来。

(3)提问要多角度、多方位进行并提倡教师适当追问

首先,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学习活动的素材,应来源于孩子的生活中。而在教学活动中,这些素材是需要经过教师加工#润色后,才更适宜幼儿的思维和想象的。在活动中,教师的提问设计应具有开放性、启发性、趣味性、针对性的特点,这样不但能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更会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联想,使活动充满生机。其次,在提问中,我们还要做到不但要让幼儿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教师应适当设计一些启发性的提问,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再次,对于幼儿来说,他们一般只能会用一些较为简单的词句表达自己的感受,却不能像成年人那样针对性很强的思考问题,逻辑性很强地回答问题。所以,在设计幼儿学习活动的提问时,教师的提问除了要有创意,具有开放性以外,还要以点状提问,多角度设疑,适当追问,这样才能引导他们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途径来思考问题。

提问的方式方法还有很多,不同的课程、不同的内容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当然对某一具体的内容宜采取何种方法,教师在备课时就应给予充分的考虑。总之,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应紧紧围绕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幼儿对讲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这个中心[2]。

幼儿园教学中的提问是幼儿学习与思考的工具,教师正确有效的提问,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能够激荡起幼儿思维的波斓,能够帮助幼儿自己建构自身的知识结构。师幼都能感受到思维的快乐、体验身心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