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教学活动范文

时间:2023-10-17 17:37: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前教育教学活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前教育教学活动

篇1

(一)集体说课研课

研究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是联合教研过程中的一种教研行为,集体说课研课作为教研的一种基本活动,对于参与者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与幼儿园教师之间的合作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借助这种方式,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可以有效地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也可以学到一线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组织中的方法与技巧,有利于提高“教”“研”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集体说课研课的教研活动方式避免了原有教师“单打独斗”、“闭门造车”的局面,为教师之间交流对话、取长补短创造了一个平台,提高院园双方教师教育教学的质量,助推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二)交流分享

据说英国的学校就建立有被称为“CommonRoom”的教师沟通平台。它是教师用来交流的一个房间,在这个房间里会放一些咖啡、茶、饼干、小吃等。“CommonRoom”也可以是教师休息的地方,大家可以一边喝茶、喝咖啡,一边交流、沟通,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分享教学经验、教育智慧。院园联合教研的分享交流在形式上与上述情况略有不同,但本质相同,均是借助教师之间的交流实现教育教学经验的共享和教研效益的最大化,是参与教研的教师通过交流展示,传达自我经验、认识、感受或具体的教学活动技能,实现教师之间的成果、经验共享,教研活动效果具显性化、直接快捷的特点。

(三)专题研究

专题研究是教研双方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围绕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某一亟待解决的问题展开深入研究的过程,是参研人员基于教学实践的深度对话,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专题研究有利于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和研究意识,促进教研共同体的形成;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如针对幼儿园绘本教学现状开展专题研究,结合幼儿园自身特点,学前专业教师参与开展园本课程的研发等。

二、院园联合教研活动开展的意义

(一)促使教师专业发展更具科学性

联合教研以其明确的目标指向,从心理、动力等各方面促使教师专业发展的科学性,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就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言,其专业知识与能力的提高并不完全依赖于自己,还需要借由其他人的帮助而获得。教育实践证明,一个有着不同背景、经验、才能和观点的成员所构成的研究共同体,对教学问题进行共同探讨和决策,是可以为教师专业素养的持续提升提供一个较之单个教师的努力更为可靠、更为有效的基础的。”这一观点表明,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依靠个体的自主研究,同时更多需要依赖于教师群体的力量。联合教研中院园教师之间的合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持。此外,与以往传统理论教研活动不同,联合教研立足于幼儿园实际,以幼儿园的实际教学情景为着力点,开展相关研究。这一过程有利于教师个体实践智慧的形成,提高教师个体的实践能力。为学前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真实情景。

(二)促使教师专业发展更具有效性

篇2

关键词:学前教育;艺术教学活动;现状对策

一、民办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分布不科学,艺术课程比例较少

学前教育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专业,艺术课程担负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任务。然而一些民办高校学前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都是理论知识学习,比如课程论、心理学、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等,相应的课程安排重点也放在以上这些课程方面,而艺术课程的实施很不理想。一周属于艺术课程的节数屈指可数,甚至只学习一两个学期,缺乏系统延续性。对于大部分零艺术基础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只能学习到肤浅的艺术技能,而不能掌握领悟更全面更深刻的艺术内涵和素养。

(二)艺术教学内容单一匮乏

艺术形式的多样性,要求艺术教育也应该多样性,可是一些民办高校艺术教学活动内容过于单一匮乏。比如音乐活动就仅限于学唱儿歌上,而对于一些打击乐表演,手指韵律操、音乐欣赏活动等没有涉及到;美术活动大多停留在涂颜色、临描上,对于手工、折纸、美术作品欣赏等形式几乎没有深度开展;文学活动也仅仅是老师提供选读的名著或其它书籍,让学生自行阅读讨论,如早期阅读、儿童戏剧、语言游戏等艺术活动很少进行的。

(三)艺术教学方法比较落后,有待更新

1.只重视技能的训练,忽视学生自身的创造力

一些教师误认为艺术教学活动就是教学生唱歌、跳舞、画画等,只重视技能的模仿和训练,完全忽视了学生本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比如在美术课上,大多老师都是提前在黑板上画好图案或者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接着规定每一张图片的画法和一些具体要求及其注意事项等,学生就会照搬下来,这样死板的教学方法,完全扼杀了学生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感受,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只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

教师过分强调学生有没有学会技能或者说有没有掌握所学知识,老师在艺术教学活动中也是只注重知识技能的训练,却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比如在舞蹈教学中,老师往往只重视教那些舞蹈动作,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练习,只为了让学生记住这些动作,却忽视了舞蹈本身的魅力以及它所要传达的情感,也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自己的亲身经验和体会。

(四)教学评价只注重结果,忽视个体差异

一些民办高校的艺术教学活动在教学评价上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大多数都是以“做的对不对、学的像不像、记的好不好”等一些标准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认为只有学生学会了、掌握了、记住了才算是成功的。可是这恰恰违背了教学评价的实质和意义,没有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个体差异性。

二、提高民办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学活动水平的策略

(一)学校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1.完善相关制度

某些从事艺术教学工作的教师没有教师资格C,也没有职称,所以学校相关部门应建立严格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稳定师资队伍。对于学历不达标的教师,学校相关部门应加强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并建立教师从业准入制度,还要加大对其监督力度。

2.加大对艺术教学设施设备的财政投入

改变民办高校学前教育艺术教学活动的现状,投入是关键。学校每年向教育投入的经费应适度向学前教育倾斜,可以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也可以在社会各地区开展一些公益活动,鼓励多种形式筹资,比如社会投入、民间投入等等。确保艺术教育经费充足,保障艺术教学设备配置到位。

3.加快学前教育师范专业艺术教育课程改革

专业发展,课程改革是推动力。民办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要提高竞争力,需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就需要在课程设计方面,提高实践课程(主要是艺术课程)的比重,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教师方面应做的努力

1.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完善自己

正确的教育观念决定正确的教育行为。首先教师自己应该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转变思想,重视艺术教学的重要性。只有在根本上转变了思想才能在行动上做出改变。

教师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些培训和讲座,自觉向一些优秀教师学习,去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取长补短。同时还要认真学习《纲要》和《指南》里的内容和要求,来严格规范自己,以艺术素养的提高作为自己教学能力提高的切入点,努力完善自己的综合文化素养,提高艺术教学水平。

2.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艺术是一门内容丰富多彩的学问,所以艺术教学内容也应该是多彩多样的。其实当地本土资源还是很丰富的,所以教师可以将当地文化特色也融入到艺术课堂上。比如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文化遗产,拜访当地老艺术家,欣赏剪纸工艺、捏糖人、雕刻作品等等一系列民间艺术。设置一些区角活动比如手工区域、绘画区域、音乐区等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艺术创作。

教师应打破传统教学方法,不单单只是教师教,学生跟着学,这样刻板的方法扼杀了学生天生对艺术的兴趣和创造力。所以在艺术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发挥自己对艺术的理解,不要用教师的眼光去评价对与错,是与非。比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乐器,充分发挥想象利用身边的事物发声来演奏,这样以来不仅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对节奏的感知能力,也增加了艺术课堂的乐趣。真正发挥了艺术本身的魅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3.正确进行教育评价

教育活动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学生发展知识、学前教育原理等专业知识分析问题、总结经验、自我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教师在艺术教学活动的评价中也应立足于自我评价,学会自我反思,总结经验。不能单纯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成功的体验。

三、结语

新时期,民办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是艺术教学活动一直存在很多问题。艺术课程比例偏低、内容单一、方法落后、评价不够科学,是主要的表现。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学校制度的不完善与教师自身素养有待提高。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在制度建设、课程改革、观念转变、方法更新上做文章。如此一来,民办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才能更具生命力,为学前儿童教育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柏兰.如何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特色[J].美术教育研究,2014(19).

篇3

摘要:在学前科学教育活动指导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和物理进行融合优化,能够提高学前科学教育活动指导课程的教育教学效果,所以,本文重点研究了如何将物理和学前科学教育活动指导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优化,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方法,希望能够为今后的教育活动开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物理;学前科学;教育活动;指导课程;整合优化

前言

当前在学前科学教育活动指导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明确如何有效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积极汲取各个学科的教学精华,融合更好的知识点,进而提高学前科学教育活动指导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

1 物理和科学教育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整合课程是指采用有机整体的形式,把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分化的各种课程进行整体、整合、综合、融合等课程形态,以适应课程因学科分化而产生的隔离及与现实生活相脱离的形象,使学生获得完整的经验。从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改革的实践来看,以整合为取向的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按整合对象和整合程度的不同大致可划为:分领域的教育活动整合和跨领域的教育活动整合等不同的类型。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中,五年制的物理教学是安排在中专阶段,一般一学年完成;学前科学教育活动设计则是安排在大专阶段,一般半学年完成。而三年制大专则没有开设物理课程。物理课程一般是由物理专业的老师教授,而科学教育活动设计则由教育学、心理学的老师担任。

1.1课程和教材编排的不合理导致物理教学困难重重

在中专阶段物理课程学习中,由于学生的基本素质局限,教材和教学中的知识相对过难,而实用性不强。学生便产生了厌学情绪,同时认为以后在幼儿园工作这些知识根本就用不上,自然对知识的学习就没有兴趣。

在幼师物理课的教育过程中,部分老师没有摆脱高中物理的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传授,很多时候忽略了教学的对象。同时物理教材(幼儿师范学校教科书〈试用本〉)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和高中课程几乎区别不大,并没有突出学前专业的特色和实用性。这样的课程设置、这样教材,最终的结果就是老师无法教,学生工作后发现知识储备严重不足。

1.2基础及专业知识的薄弱导致科学活动设计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学前科学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评价:首先,课程本身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二,专业知识运用情况:科学活动设计;第三,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的情况。笔者认为要有一个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学生需要有良好的通识课程基础;其次,需要有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素养;最后,把这前两者充分的结合起来,运用到实际的幼儿园教学活动当中。

而现实的情况是大多数学生没有把中专阶段的文化基础课程掌握好。在学习W前科学教育课程时,薄弱的文化基础便影响了其学习效果。比如,幼师学生在设计《让小灯泡亮起来》科学活动中,部分学生没有完全好握好物理课中“电”这部分的知识和规律,导致活动设计一开始便夭折。

2 物理与科学教育活动指导课程整合优化的策略

要解决以上物理教学以及幼儿科学教育活动面临的困难,就必须整合优化现有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对学前教育专业中两门主要的科学课程进行整合优化,一方面让物理教学轻松、有效,让学前科学教育活动指导不再受到基础知识匮乏的限制;另一方面,通过对课程整合优化,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整体科学素养和科学活动设计的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2.1改革物理教学目标、评价机制,优化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幼儿教师的科学课程知识是教师开展科学活动的前提与基础,幼师生对物理等基础课程知识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科学教育活动实施效果。本着“以物理知识为载体,幼教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思想,根据幼教专业实际需要优化教学内容,使幼师物理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积极开展专业化生活化的物理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和发展她们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实施适应幼教专业的教学评价,重视过程性评价和自我评价,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和兴趣,提高她们服务幼教的能力和对科学的热爱。

2.2在科学教育活动指导课教学中,关注物理等基础课程知识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的实践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幼师生完成从学习科学知识到科学教学实践的过渡,起到一个衔接学前教育理科课程到幼儿科学教育的作用。首先,学前科学教育活动指导课教师在教学中应强调基础课程知识的重要性,有必要针对幼儿科学教育的一些常见主题所涉及的核心概念,从幼儿学习的角度进行讲解复习,进行案例分析。比如幼儿科学教育涉及物理中的“惯性”、“速度”、“磁铁”、“电流”等概念。其次,应指导学生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前充分准备,对涉及主题的相关课程知识在不同学段幼儿学习的特点应有充分的了解,注重将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幼儿可接受的科普知识。

2.3学前教育专业院校要加强理科教师幼师专业化的培训

科学教育课程的整合优化需要掌握现代幼儿科学教育理论,熟悉幼儿园保教规律,具备完善的学科知识结构的理科教师。无论是物理等基础课程的教学,还是学前科学教育活动指导都需要理科教师根据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选择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精心设计课程整合视点,提升教师课程整合艺术,对课程实施专业化的教学。

课程建设是当前高职高专及高等师范院校推动素质教育的核心举措,也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渠道。学前教育课程不断优化整合是大势所趋,但无论怎样整合优化,其根本原则就是要适应幼儿科学教育的实际需要,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培养高质量的幼儿园教师。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物理和学前科学教育活动指导课程进行整合优化,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学模式,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探讨物理学融入到学前科学教育活动指导课程的一些有效思路和措施。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英语 小学生 活动教学法

一、调动学生情绪,创造良好的交际环境

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周围事物的显著变化唤起,无意注意占主要优势,因此在教授新知识前一定要调动起学生的情绪,创造良好的交际环境。

二、利用各种手段,提高记忆能力

直观教学不仅能给学生以深刻的感官印象,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同时还能使他们对事物很快形成正确的概念,更利于学生记忆。

1、挂图展示。这是最简单、最朴素的方法,它把学生由毫无寄托的空想引到了实在的画面上。我们可以将所授的单词或语句制作成相应的挂图,然后让学生看图说话,要求将单词或语句运用其间。

2、实物呈现。如果说挂图帮助了学生的理解,但还是“可望不可及”,那么呈现实物则可让学生有更切实的感受。当讲授到一些实物名词时,不是“纸上谈兵”,空空焉无所依托,而是“真枪实弹”,切切然有物可触。

三、运用活动教学法,激发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心理学表明: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是激励学生学好英语的内在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教材内容善于运用活动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如:

(1)“sing a song”活动,把学过的英语用歌曲的方式唱出来,这可是学好英语的一种好方法。例如,在教完身体部位的名称后,教给学生唱“head shoulder knees toes ,knees toes ,knees toes…”这首歌曲,学生边做边唱,不知不觉就把所学的身体部位的名称掌握了。在学完字母后,大家学了“字母歌”,讲课前唱一唱,不但复习了字母,而且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开始新课程的学习。通过唱歌,调节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轻轻松松学习英语。

(2)“Guessing game”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竞猜活动中启发学生思维成分也逐渐的加大。(3)“Drawing”活动,让学生画画涂涂,动手,动脑,边画边说,画所学的知识,说说画什么,说说所用的颜色,把学过的多种知识结合起来,内容形式丰富又有趣.其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运用内部语言展开思维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巩固和深化了语言学习,也切实培养了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四、利用交际活动,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根据交际性是英语教学的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运用语言的良好环境,通过大量的交际性活动去总结和掌握语言的规律,并在交际中去实现,从而达到学习语言的目的。

(1)Role play在相应的交际环境中,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阶段,也是活动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需要刻意规定说什么和怎样说,只需要所说的语言规范,符合所谈论的主题就行了。如在教学“Rabbits and fox”中,让学生戴上动物头饰扮演其中的角色,通过亲身的表演体验,既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转化,学生通过表演对话能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对话表演不仅使学生之间用英语进行交际成为可能性,还可以促进学生英语思维的发展。

(2)Jigsaw training 在英语教学中,同学间相互合作是非常重要的,许多的内容要由同伴一起完成,如从三年级起就有一问一答或多人组合活动,这就需要partners 一起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合作不仅能顺利的达到学习目标,而且加强同伴间团结协作关系。Jigsaw training 课前教师把练习内容根据智力拼图的形式设计好,在活动时,由学生几人合作完成拼图,再根据图中的角色进行表演对话练习。这样学生通过合作—拼图—口语交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口、脑、手。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中用、用中学,不知不觉在活动中习得语言。

这些形式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讲英语的机会,能使全体学生有机会参与活动,更能促进合作精神的发挥,鼓励学生取长补短,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篇5

一、开展活动教学的原则

对于活动教学法来说,就是要通过让学生主动进行探索与研究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且在这种教学方法中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性。

1.要坚持趣味性的原则

学生只有在学习兴趣的影响下,才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就要先注重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就要保证活动内容的新颖性,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目光。教师就可以从教材上出发,通过歌曲、游戏等方法来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2.要坚持鼓励性的原则

对于鼓励性的原则来说,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产生出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也就可以提高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明确学生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基础知识上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同。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鼓励学生,让学生树立起学好英语的信心,这样才能及时改正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也就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

3.要坚持民主性的原则

对于民主性的原则来说,就是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实现有效的互动,通过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来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接受教师所讲述的内容。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活动的过程中,还要从学生的实际上出发,尊重学生的行为与表现,同时还要先掌握好学生的意见,这样才能在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促使学生实现更好的学习与发展。

二、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采用活动教学法的措施

1.坚持活动为主的教学理念

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来说,在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活动为主,重点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从思想上出发,树立起正确的教学理念,同时还要坚持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主,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如学生在学习It,s time to do something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取抢凳子的游戏方法,以此来吸引学生的目光,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且在这种教学环境的影响下,还可以活跃好课堂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好英语知识。

2.为学生创建出相应的教学情境

教师在开展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创建出相应的教学情境,以此来影响学生。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表演,以此来活跃好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如在教材中存在着一些交际功能相对较强的用语,教师通过对这些用语进行创新,让学生进行表演等,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加深对这一知识的认识与了解。如学生在学习how to recognize time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肢体来进行扮演,做出不同的时间。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进行更好的学习与发展,同时也可以激发出学生表演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开展以前,教师就要先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了解,这样学生在课堂中也就可以发挥出自己的现象力或是可以通过课前的收集与预习来进行表演。通过将课堂还给学生,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接受课堂中的知识,从而实现有效的学习与发展。此外,对于英语来说,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与灵活性。因此,教师想要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英语知识,就要组织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同时还要坚持以活动的方式来在开展教学工作,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从而树立起学好英语知识的信心,这样也就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所以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确定好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篇6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特点,分阶段、有计划、有步骤地教给学生“创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营造“发现问题”的氛围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般程序是: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能否让学生学得主动,就看教师是否能真地“主导”课堂。学生的创造意识,要靠教师在课程起始阶段营造一定的氛围,让学生掌握发现问题的途径和本领。而发现问题的途径,一般是学生用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在处理问题过程中而萌发出来的。我在教学“圆的认识”这节内容时,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观察自行车车轮,学生倍感惊诧:“老师给我们看这干什么?”就在学生感到十分惊奇时,我问:“这是什么呀?”学生异口同声地说:“自行车车轮。” “那么自行车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呢?”我说,“这就是老师和同学们这节课共同讨论的问题。”我利用了学生的直接经验,给学生营造“发现问题”的氛围。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学生间接经验给学生营造“发现问题”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二、供给“提出问题”时间

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让学生提出问题,主要方法是先学后问、先练后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发现问题,并用语言描述出来,这也是学生思维能否进一步向更深层次发展的表现。“爱迪生孵小鸡”的故事就充分地说明这一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处理这一问题。每次教学之后,我都留3~8分钟质疑时间让学生提问题,大家提出的问题真是五花八门、各具特色。有的学生是就课本上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的,如学生自学完“什么是角”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角到底是一个还是两个?”当学完“用字母表示数”时,学生提问:“写字母公式计算出来的结果为什么不写单位名称? ”这些问题说明了学生在自学时作了真正的探索。有的问题则是学生用所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而发问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时间,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三、激发参与“研究问题”活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能主动提出问题,教师不能急于给学生现成的答案,而要通过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深化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创造力”。组织学生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有查阅资料、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

四、设计开放性练习

一节好课,教师设计的练习不能仅仅是模仿性,要努力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的练习。只有开放性的练习,才能激发学生“创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当然,在设计练习时要注意不能偏难、偏怪,要根据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的实际情况去编拟。

在学生学完“角的认识”之后,我出了这样的一道题:“在10倍的放大镜下,看一个角,角有什么变化?”一般学生的回答是,角的大小没有变化,但角的两边都变长了。但有一位同学的回答就很特别:“如果在放大镜下看角,角变大了,就会发生问题,那戴眼镜的人看什么东西不都是圆形或者球形吗? ”这种回答不仅说明学生解决问题时有了一定的数学思想,而且使大家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很有趣。

当学生学完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后,我在黑板上写了“某班,男生20人,女生30人”,然后问:“同学们,看到黑板上老师写的内容,你们会想什么?”学生不仅提出求和、求差的简单问题,而且提出了以下一组问题,并都能顺利地列式解答出来:

(1)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几分之几?

(2)女生人数是男生的几分之几?

(3)男生比女生少几分之几?

(4)女生比男生多几分之几?

(5)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6)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7)男生比全班人数少几分之几?

(8)全班人数比男生多几分之几?

(9)女生比全班人数少几分之几?

篇7

一、小新闻

体育课开始,教师选择与体育课内容有关,比较典型、具体、生动的小新闻进行教学,这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能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例如,在一堂以投掷教材为主要内容的教学中,我们就采用了情境教学形式,把学生带入到备战奥运的运动场上,每位学生都是参加奥运会的国家队选手。学生不仅兴趣盎然,而且跃跃欲试。同学们真的把自己当成了肩负重任的运动员,有的同学争着说:“我们要当冠军,为国争光。”又例如,在进行耐久跑教材教学时,为了避免学生产生厌烦、乏味和畏难情绪,我们就结合教材特点,给学生讲述“马家军”连连打破世界女子长跑纪录的故事,讲述她们如何进行刻苦训练的故事,使学生对她们崇拜、羡慕不已,从而激励自己刻苦、努力地锻炼,更好地掌握耐久跑的技术、技能。这就可称之为“本心乐为”吧论文!*

二、小游戏

游戏作为一种活动形式,内容丰富,趣味性强,又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体育教学中开展愉快教育的好帮手,把游戏贯穿于体育课的始终,渗透在课堂的各个环节,有利于开展愉快教育,活跃课堂气氛,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体育课的开始部分安排“快快集合”游戏,可以加强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在课的基本部分,安排“迎面接力”、“鲤鱼跳龙门”、“支援前线”等游戏,可以提高学生练习兴趣,把单调枯躁的练习动作变得生动活泼。同时又发展了学生奔跑、跳跃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热爱集体的优良品质,学生在欢乐的笑声中完成了大运动量的活动。在课的结束部分,我们则安排一些“快找伙伴”、“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等游戏,使学生的肌肉、关节得到放松,恢复体力,调节心理,让学生体会运动后的舒适感觉,以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结束一节课的学习。

三、小图片

图片具有逼真、形象、美观、新颖等特点,是体育教学中直观教学手段之一。

教师在讲解动作要领时向学生出示精美的小图片,便会极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经历欣赏羡幕--向往--渴望实践的过程,此时,再加上教师精练生动地讲解,优美准确地示范,恰当地点拨,学生便会很快地理解教师所教的动作。例如,我们在教“快速跑”时,为了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摆臂”动作,就将正确摆臂动作的小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并且结合图片边讲解边示范。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地掌握正确的快速摆臂动作。又如投掷的“挥臂过肩”动作,单靠教师的讲解、示范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就出示分解动作的图片。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他们积极思维、努力实践,达到了以愉快的心境学习、锻炼的目的。

四、小舞蹈

简单、轻快的小舞蹈,能使学生心情愉快,调整、转移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从而达到心理放松的目的。在一节紧张而强度又大的体育课中,如果穿插几个优美的小舞蹈,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使学生在欢快的心境中锻炼身体,受到和谐美的教育。例如,在一节以跳短绳为主要内容的体育课上,我们根据教材的特点,安排了“韵律绳操”、“铃儿响叮当”、“丰收之歌”等小舞蹈,在另一节以耐久跑为主要内容的体育课中,我们穿插了“嘟嘟迪斯科”、“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在以投掷轻物为主要内容的课上,我们则安排的是“拍皮球”、“小燕子”等小舞蹈,这些大都是我们自己创编的小舞蹈,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让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气氛中体验运动的快乐,从而主动、积极地进行身体锻炼,变“要我炼”为“我要炼”。”

五、小竞赛

竞赛是学生非常喜爱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竞赛贯穿于整个教学中,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竞争的意识,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例如,在体育课的开始部分,进行队列练习时,教会学生一段口诀,师:“比比哪组走得好?”生答:“我们小组走得好,谁也不乱跑。

”师:“比比哪组走得齐?”生答:“我们小组走得齐,谁也不乱挤。”教师及时对走得好、走得齐的小组提出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另外,在体育课准备活动慢跑时,我们也让小队长领着进行,组长负责带领大家喊口令,教师巡回表扬口令宏亮、队伍整齐的小队,被表扬的小队更加兴高采烈,没有表扬到的小队也不甘示弱,整节课上学生们情绪饱满,兴致特高。

六、小奖励

为了鼓励学生上好每一节体育课,我们在教中除及时鼓励表扬认真锻炼、遵守纪律的同学外,还设立了几个奖项:

1.拼搏奖。

2.体育委员奖。

篇8

为了突出活动的主题,提高活动的实效,我们在区域之间建立起多个层面的有机联系。

首先,各区域在物品投放、气氛创设方面保持了一致。比如,在《好吃的水果》主题活动中,教师和幼儿在“交流站”里投放了从家里、画报上、网络上收集来的有关水果的信息、图片进行欣赏、交流;在“表演区”里投放了很多色彩鲜艳的水果的头饰进行表演游戏;在“娃娃家”里投放了很多塑料水果可以招待来做客的朋友;在“美工区”里投放了蜡光纸等材料进行撕贴水果的活动;在“智力区”里投放了分成若干份的水果图片进行拼图活动;在“数学区”里提供画有水果的作业题让幼儿在认识水果的同时学会数数……在这个主题之下包括了不同的教学内容,有语言、美术、数学等不同领域的知识,不同领域的教学内容就像是一颗颗零散的珠子通过主题串联在一起,构成一个和谐、融洽的整体。对于幼儿来说,这种表象上的联系则意味着一种心理支持和行动暗示――丰富的物品刺激他们探究的欲望,获得相应的知识。

其次,我们在创设区域时,考虑了它们在时间和逻辑上的吻合。有些区域是因其他区域活动的深入展开而设置的,所以它们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比如在《我们的动物朋友》主题活动中,孩子们了解了很多动物爱吃的食物、生活的环境等丰富的知识,也萌发了将自己的知识介绍给小朋友的想法,那通过什么方式来达成这样的愿望呢?通过讨论,“班级图书制作区”正式成立了,在这里孩子们可以通过画画、装订等方式将自己的知识表达在纸上做成图书在同伴间传阅。“图书制作区”和先前存在的某些区域实际上就有了一种时间上的内在联系。

二、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在教学内容上的整合

为了改变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内容与集体教育活动的内容相互割裂,区域活动内容只是集体教育活动内容的巩固性练习的现状,我们将区域活动内容规定为以下三种:

(1)主题内容的预习:即在集体活动之前,让幼儿先到区域中对有关材料进行操作感知。

(2)主题内容的巩固:即指区域活动的内容是集体教育活动内容的延伸。通过区域活动中频繁的个体性操作和练习,使集体活动中没有达到的目标得以弥补。

(3)主题内容的下放:将主题内容直接通过区域活动形式开展,目的是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便于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进行个别指导。

主题内容的预习、巩固及下放,使区域和主题、区域与区域有机地整合起来,特别是主题内容的预习和巩固,促使区域活动和集体活动有机地渗透在一起,充分发挥了区域活动和集体教育活动各自不同的教育功能。当然,主题内容的预习、巩固和下放,在实施时并不是绝对的,而是视具体情况而定,有时也可以交叉使用。如原本是主题内容的下放,而教师发现孩子在区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是一样的,为了提高教学效益,就组织了集体活动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变成集体活动的预习了。当然不同的主题与不同区域的融合程度也会有所不同,有些主题与游戏性区域的融合程度较高,如小班主题活动《扮家家》;有些主题与学习性区域的融合程度较高,如中班主题活动《我的动物朋友》。因此,教师在组织实施时,还得视具体情况而定。这样的活动内容既来源于幼儿的区域活动又整合了幼儿的区域活动,使区域活动和集体教育活动融为一体,其价值远远超过了教师独自精心设计的活动。

三、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在教学形式上的结合

以集体教育活动为主的主题活动往往为幼儿提供单一的、缺乏层次性的、内容不够丰富的“一统式”环境模式,致使幼儿的自主性难以真正发挥,常常处于被动地位。在《我有好办法》主题活动中有一个教学活动《不用手也行》,孩子们对“扑克牌的移动”想出了好几种方法:用扇子扇、用嘴吹、用棍子推……教师说:“是吗?到底能不能呢,我们去试试吧!”随即教师出示了早已准备好的材料让孩子们去探索。这似乎是一个以幼儿为主体的活动,但实际上整个活动都是在教师的操纵下开展的,幼儿只是在教师的“问”和预先准备好的材料中被动活动。对此,我们尝试将该活动中的集体探索改为以区域个别化活动的形式进行,在科学角中为幼儿提供了不同层次、多样化的材料,任由他们自主探索。他们非常投入地去尝试各种能使扑克牌移动的方法:有的小朋友用自己的衣服扇风使牌移动;有的尝试用手拍桌子使扑克牌跳起来;有的找来空塑料瓶对着牌挤气使扑克牌移动……在活动中他们向同伴讲述自己的方法,提出自己的困惑,教师则倾听他们的交流,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活动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使他们获得成功感。

四、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在教学方法上的融合

篇9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游戏活动

小学英语教学已经在全国各小学开展了。小学生的性格和特点要求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使得小朋友们能更好地学好它,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既是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又是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益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我认为,游戏活动是一种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方式。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游戏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一种乐学的良好教学氛围。具体而言,游戏运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可以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游戏运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寓教于活动、表演中,提高学习效率

低年级的小朋友非常喜欢游戏。因为游戏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一部分。课堂教学游戏能给他们的英语学习带来快乐,游戏可以使他们的身心完全投入,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例如,学生学了数学1―100,可以用skip the rope(跳绳)的活动复习这些数字,找四个小朋友到讲台前来,再找另外一些小朋友当工作人员,负责听四位小朋友边跳绳边数数,听听是否正确。这样使学生不知不觉得掌握了这些数学,烂熟于心。

根据儿童好动,自我表现欲强的特点,我们可以寓教于活动中。例如,在教学打电话的习惯用语时,用游戏进行教学,既形象又生动。小朋友可以拿着玩具电话毫无拘束地对话。―Hello, This is ……

―Hello ,This is…… ―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and you?

―Fine, too. ―Good bye. ―Good bye.把表演引进课堂,在课堂上创设语言情景用英语进行交流,消除紧张情绪,培养英语会话能力。

2. 形式多样,活跃课堂气氛

教Are you a boy / girl? Is she Sue? Is he Sandy?这样的语句时,我用游戏方式进行教学,让小朋友围成一圈,选一名代表站在圈里并蒙上眼睛,用手模到一位小朋友,猜一猜:Are you a boy/girl?如猜对了,这位小朋友则答Yes ,I am.如果猜错了则答:No, I’m not.继续游戏。这种方式避免干巴巴的机械操作,使句子出现得自然合理,活跃了课堂气氛。

3. 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物主代词my you his her 及句型Is this your balloon?时,我设计了猜一猜认物的游戏。选一名学生站在讲台前,用“This is my balloon.”跟大家说,然后把一个汽球送给一个小朋友,并“This is your balloon.”再让他把汽球分别送给另外两个小朋友,并说:“This is his balloon.”“This is her balloon.”如果说错了,让要为大家唱首歌;如果说对了,全班同学一起说:“Yes, you are very good.”在做这个游戏的时候,学生注意力集中,发言特别积极,取得的效果是一般讲解教学难以达到的。主要是因为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了游戏中,感受到了游戏给他们带来的学习乐趣。

一个好的游戏活动就是这样把课堂教学气氛推向,使每个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游戏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新的知识,或复习巩固以前学过的内容,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英语思维的能力,开发智力,激发求知欲,从而达到语言教学的目的。

那么,如何设计既有效而又有趣的游戏活动呢?

二、游戏活动的设计

1.游戏活动要有针对性

教学的游戏不同于一般的游戏,它是为教学服务的。所以要有很强的教学目的性。游戏的安排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需要进行设计,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游戏活动时充分考虑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其他教学要求。比如:在学习单词shoulders teeth knees fingers toes move put wave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请一位小朋友上讲台,我指到他的身体部位,让其他同学说出表示该部位的单词,然后再让同桌之间去训练句型“Touch my shoulders.”他仍在不断地重复使用所学的新单词,加深了印象,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这些单词。我又请一位小朋友不断地做move 、 put 、 wave的动作。我趁机问同学们“What is he doing?”“He’s moving /putting a book./waving.”再请一位同学做同样的动作,我又问同样的问题,并提醒注意she和he的用法。同学们在快乐中就学会了新的句型,巩固了新的知识。

2.游戏活动要体现全体性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游戏活动也应遵循面向全体学生这一原则,让每个学生成为游戏活动的主体,成为游戏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让他们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地活动。教师在指导学生活动时要活而不乱、动静有序,要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要注意尽量安排集体游戏,特别是那种需要集体配合体现合作精神的游戏。这要既可以操练语言,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既培养了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游戏活动要有创造性和多样性

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游戏活动有了创造性才能赋予它无穷的生命力,这就要求教师做到有创造性地设计游戏活动,灵活地处理教材内容和游戏活动的关系。教师要把书本中的知识活化为生动的游戏活动。比如在教字母时可以设计游戏点名。把26张字母卡打乱后发给学生,教师点字母名,持卡者随即站起来应答:“Here I am!”出错或回答过慢的收回其卡片。游戏速度可越来越快,坚持到最后的同学为胜者。俗话说:“把戏不可久玩。”再好的游戏玩过几次后,小朋友就没有兴趣了。因此游戏需要不断更新,才能更好地引起小朋友的兴趣。这更需要教师探求游戏的方法,不断地设计新的游戏,以满足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为了体现游戏活动的多样性,我在字母的教学时又设计了一些新游戏。比如:找亲人、找左右邻居、字母接力。

4.游戏活动要具有可操作性

教师所设计的游戏活动应该形式简单、易于操作,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会做,都乐意去做。使课堂活而不乱,动静有序,使游戏活动发挥应有的作用。反之则既费时又费力,收不到应有的效果。比如:在学了同一类的单词后,我设计了repeat and pass的游戏。我手持一叠卡片,如果我说的单词、词组或者句型与卡片内容相符,就请小朋友一起repeat;如果不符,就先pass,然后再说出正确的内容。这一游戏刺激学生大脑神经的兴奋点,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在游戏中学习、操练、巩固,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恰当地运用游戏进行英语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参考文献:

篇10

(一)游戏教学要有实效性、实践性和多元性

首先,游戏教学要有实效性。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游戏活动的目的是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游戏结束时,必须体现这一效果,达到设计的初衷。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充分考虑其趣味性、竞争性并且要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在小学英语 教学中游戏的趣味性并不是仅仅用于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动一动、玩一玩,它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把掌握的语言知识用于 sub-communication 中,形成一定的语言技能。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游戏,使游戏的设计为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服务。例如,在讲授《It’s time to do something》这一课时,可采用“抢凳子”这一游戏,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很好的运用所学句型 It’s time to sit down/stand up/round .

其次,游戏要有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游戏的规则要有激励性、可控性和游戏的过程要重视参与性和合作性。学生的成就感是推动学生努力取得成就的原动力。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使学生产生好好学习的愿望。因此为能使英语游戏活动收到实效,游戏规则要明确。教师在游戏开始前一定要把游戏的规则、要求,包括奖罚细则介绍清楚,使学生在明确游戏规则情况下,主动踊跃地参与游戏活动。游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教学。另外,教师所设定的游戏规则要有激励性和可控性。尤其是在Guessing Game中,更要有激励性的规定。

当然,在开展活动教学时,不仅仅可以利用游戏,还可以利用歌曲。让学生吟唱英文歌曲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二)歌曲教学能够促进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科学研究表明:婴儿自产生听觉就开始进入了有声的世界,两至三岁时,就能用手脚随着音乐的节奏做各种各样的动作。随着年龄的增长,对音乐的需求更为广阔,唱歌已经成为其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甚至连走路,吃饭,休息都在本能的唱歌,所以,小学英语教学应该与音乐结合起来,因为它不仅培养了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大量英语歌曲的输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作为教师,我们在选择歌曲教学时,一定要慎重!一定要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要将教材中比较难理解的、抽象的部分用歌谣、儿歌的形 式传授给学生。例如我在讲授 rain 这个单词及其意思时,巧妙地将歌曲 《rain rain go away 》 引进教学。即让学生理解了 rain 的含义及用法,又将“rain rain go away”这一动作深深地印在了学生脑海之中。

(三)讲故事能激发学生潜能、赋予学生主人翁意识、促进英语教学

小学生都有爱听故事,求知欲强的特点,结合这一特点,教师可以编写一些小故事,让他们尽快熟悉课文内容,以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理解课文。如在教授 PEP 教材 Book4 Unit2 What time is it ?Part C story time 时, 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揣摩故事内容并带着问题去思考。教师将句 型what does he/she do at6:30/7:05/4:35/9:00?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思考。此时学生们兴致很高,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诸如 when does he/she go to school /go home?接着让学生们自己读课文的内容,带着问题:What should they do at 6:30/7:05/4:35/9:00? 在课文中找到答案或想象回答。完成句型 It’s time to go to school at 7:05.的学习。这种方法不仅使学生能为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而高兴,而且使他们因能展示自己的想象力而自豪。

(四)合理的创设语言情景,为学生搭建表演的舞台,能很好的促进小学英语教学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该为学生积极创设学习英语的情景,为学生搭建表演的舞台,采用形象、生动有趣的表演方法,将学生带入一个五彩缤纷的英语世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PEP教材,每一个单元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对话,它的表演性特别强。涉及了问候、道歉、问路、打电话、问天气等许多日常交际功能强的用语,如果在这些对话中加上生动、有趣、自然的表演,定会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使学生乐学、爱学,也培养了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初步交际的能力,教师也可以省去不少麻烦。例如在讲授 how to recognize time 时,可以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双臂,扮成钟表的形状,做出不同的时间。在进行复习教学时,更是可以充分利用表演这一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将所要复习的内容提前告诉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尽情地去表演、模仿。当然表演的前提是不能脱离教学内容。例如在复习 spring 、summer 、fall、winter时可以让学生尽情地去发挥、联想、表演,把课堂还给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有的放矢。如果说游戏、唱歌、表演等活动都是以学生参与来达到活动目的、促进教学,那么通过讲故事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句型、单词以故事的形式向学生娓娓道来,可以拉近师生距离。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