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早恋心理咨询范文

时间:2023-10-17 17:37: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孩子早恋心理咨询,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孩子早恋心理咨询

篇1

【关键词】 青少年早恋 心理原因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1-123-01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早恋现象出现了逐渐上升的趋势。这一现象逐渐引起了社会、教育者和父母的关注。青少年的早恋现象可能会对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将来的成就带来影响,并给今后的人生带来不好的影响。与此同时,青少年的早恋现象,容易对青少年的身体和精神带来不好的影响。因此,老师和父母应当对青少年早恋问题的形成原因有明确的认识,采取有效的措施和积极性的指导,通过采用合理的应对策略将早恋现象对青少年带来的影响降到最小。

一、青少年早恋的心理原因

青少年早恋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以下通过对青少年几个方面的心理进行分析,说明了青少年早恋问题形成的心理原因:

1. 青少年爱与归属感的需要

对于青少年来说,爱和归属感是很重要的心理因素。亚伯拉罕・马斯洛是人类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者,他在他的理论中提出男女之间的互相需要,不仅体现在生理上的需要,爱与归属感的需要也是互相需要的重要体现。

马斯洛提出人类有五种需要: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各种需要的发展是逐级进行的。这项研究说明青少年早恋现象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青少年试图通过早恋来使其爱与归属感的需要得到满足。

2. 青少年在青春期缺乏必要的性教育

性教育的不足和社会媒体的不重视是造成青少年早恋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原因。目前,大部分的父母并没有对于孩子进行足够的性教育。这造成了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对于恋爱和性的好奇心,并加深了恋爱和性的神秘感。另一方面,学校和其它教育机构对于青少年性教育的缺乏,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了坏的影响,也促使了早恋现象的出现。

3. 家人照顾的不足

家人照顾不足,家庭出现不合也是造成青少年早恋的重要原因。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表明,家庭因素在青少年早恋问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首先,父爱和母爱的不足,会使得青少年试图从别的途径取回所需的爱。第二,工作忙碌的父母往往无法很好地对孩子的情感世界进行关注,常常无法满足青少年在青春期的情感需求,结果促使了青少年早恋现象的发生。第三,家庭不合、家庭暴力的发生会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不良影响。无法在家庭中感到温暖的青少年,只好通过同龄异性来取得自身所需的温暖,最终促使早恋现象发生。

二、青少年早恋现象的应对策略

面对青少年早恋现象的发生,学校、教育者、父母应当采取适当的应对策略和有效的疏导策略,并加强与青少年的沟通,才能有效地解决青少年早恋问题。

1. 对青少年的性教育进行强化,揭开性的神秘面纱

教育者对青少年性教育认真的教学态度是解决青少年早恋问题的重要因素。教育者在对青少年进行相关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对青少年进行伦理、道德和法律方面的普及,并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足够的心理健康管理知识,从而揭开性与恋爱的神秘面纱。

2. 给于青少年足够的尊重和爱,满足青少年被爱和受尊重的需求

从马斯洛的理论来看,爱和被尊重的需要是心理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时,一定要注意不可以伤害到他们自尊心,并促使青少年对爱产生合理的认知。所以老师们应当明白,青少年会在感到尊重、理解的基础上对教师产生信赖,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给学生正确的建议。并且教师可以在给予合理建议的基础上,同青少年一起解决早恋问题。

3. 加强学校的心理咨询力度,对早恋现象做到防患于未然

在我国的学校,青少年的早恋是不被允许的。所以学生们在爱情产生的萌芽阶段往往会产生精神上的压力。这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都会带来长时间的不良影响。因此,他们很需要学校提供足够的心理咨询,来帮助他们解决在这一时期产生的问题。因此,学校应当提供足够的心理咨询活动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并对早恋现象的产生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结语

文本通过分析青少年早恋现象产生的诸多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即加强性教育、于爱和尊重并完善心理咨询工作。通过合理采用以上策略,可以有效地避免早恋现象的发生,并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 参 考 文 献 ]

[1] 刘凤英;姚志刚.青少年早恋的原因分析及其疏导策略[J].科技信息,2007,30(19):22-23.

篇2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

1. 学习类问题。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围绕着学习产生的问题占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主要包括:(1)学习压力大。学习压力主要来自激烈的升学竞争和家长、老师的高期望值。(2)厌学。厌学这个问题在中学生中间更加严重,不仅是学习有困难的孩子,学习很优秀的孩子也有厌学的心理。(3)考试焦虑。考试焦虑是当前青少年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之一。据调查大约有10%~15%的学生对考试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特别是学习基础比较差、性格比较内向、学习方法不够灵活的学生。

2. 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也是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主要包括:(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学生对教师的不理解,认为老师“嫌贫爱富”,认为老师“处事不公”,认为老师“看不起自己”。(2)与同学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交友方面,因处理不好同学之间关系而苦恼。(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主要是子女嫌父母唠叨,不理解自己,或单亲家庭亲情的缺失对孩子心灵造成的伤害。

3. 情感类问题主要包括:(1)单恋。青少年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单恋现象比较常见,且较多地出现在内向、敏感、富于幻想、自卑感强的人身上。他们特别爱沉湎于幻想,又不善于自我控制,会体验到情感的痛苦。(2)早恋。进入青春期的学生迈进了多梦的年华,对两性问题的兴趣有明显的增加,都或多或少的有了怀春的萌芽,不同程度地对异性产生强烈的神秘感和好奇心理,并且时时有一种蠢蠢欲动的探索和尝试的愿望,于是便发生了早恋。

二、问题的解决对策

1. 定期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培训活动。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发展与成长,教师的一言一行比父母对子女更有深刻的影响。如果教师的心理不健康,必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因此,要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必须培训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更多的孩子健康成长。于是针对当前一线教师面对各种竞争和挑战,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这个事实,采用集体教育方式举办一系列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使教师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掌握缓解压力、疏导不良情绪的有效方法,使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大大提高。

2. 适时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与辅导。青春期孩子对心理健康知识知之甚少,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迷茫和困惑、烦恼和痛苦。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他们常常会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种种心理问题产生很多的疑问,但他们很少向旁人倾诉,从而使小的心理问题变成大问题。针对这一现象,及时从学生心理存在的共性问题出发,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每月定期对全校学生进行一次心理健康讲座与辅导,内容有《如何培养学习兴趣》、《学会欣赏》、《正视差异,努力完善自己》、《青春期心理卫生》、《千万别放弃》、《学会为别人喝彩》、《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等。通过辅导,学生学会了正确认识与评价自我,对自己的优缺点有了清楚的了解,使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为他们把握人生方向、吸取精神营养、驱散心灵阴霾、走出心理困惑,起到更加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篇3

咨询时间:每月10日-18日上午

热线电话:0931―8885479

电子邮箱:

本期嘉宾:刘华秀,兰州五十一中英语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曾获得兰州市第二届心理健康活动课高中组一等奖。担任班主任工作10余年,兰州市教学新秀,县区级骨干教师。

城关区家长提问:最近,儿子放学回家越来越晚,刚开始我没在意,以为他在学校写作业。一天我下班迟了,正好看到他和一个女同学并肩走着。经过调查后才知道,原来儿子每天都是送完女同学,然后再回家。我偷偷看过儿子QQ的聊天记录,几乎两个人每天晚上都要聊上一会,虽然没聊什么过分的内容,但看得出他们确实恋爱了。我掌握了证据后,很生气地批评了儿子,他不但不听,还离家出走了。好不容易把他找回来后,我就不敢再干涉了,才14岁的孩子就谈恋爱,怎么办呢?

刘老师解答: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早恋,首先,家长要改变对早恋的传统看法。其实孩子开始对异性感兴趣,是他性心理发展的正常表现。一个10多岁的孩子如果从没有和异性接触过,甚至在父母的严密呵护下从没有喜欢过异性,很可能会影响他成年后正常的恋爱婚姻。早恋的危险不在于交异性朋友,而在于交坏朋友。孩子如果交了一个学习好的、乐观上进的、心理健康的朋友,两个人又能够互相克制、互相提醒、互相鼓励,早恋对学习不会有负面影响,有时还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早恋交什么样的朋友比早恋本身更值得家长关注。

其次,指导孩子交往可能会有意外收获。成人都常说:“感情的事是很难控制的。”孩子管不住自己的心,你可以从旁以朋友的身份做些指导,比如对他们交往时间和地点的要求,多和孩子进行交流。这样做,最低限度是你可以了解事情的进展情况,更何况此时堵是堵不住的,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热情也许就慢慢没有了。

最后,多与班主任沟通。他们是专业人士,这种事的处理上比你更冷静,也许他们也可能比你更了解你的孩子。

南昌市家长提问:女儿今年中考成绩很好,我给她买了电脑作为奖励。可没想到,整个假期女儿整天玩电脑,最近还和一个新疆的男孩谈起了恋爱。我给她讲道理,她不听;把网断了,她就用不吃饭威胁。真是后悔给她买这台电脑。

刘老师解答:首先,作为家长要让孩子明白,父母是永远爱孩子的,如果当面无法交流,父母可以通过写信,QQ留言等方式与孩子沟通。当然,刚开始孩子可能依然满不在乎,没有效果,希望父母一定要坚持,因为问题的解决总需要时间。

其次,父母与孩子要有约定。约定包括上网的时间限定、交流的对象等等。

最后,关于“和新疆的男孩谈起了恋爱”的问题,希望父母找出原因。是因为女儿在现实中不善于同异往,还是假期闲来无聊等。然后对症下药:旅游,外出看电影,甚至可以鼓励孩子外出打短工。总之,孩子是需要有事情来充实假期的。

开封市家长提问:我和老公结婚8年后才有孩子,对来之不易的女儿倍加疼爱。女儿长得漂亮,也很爱美,自从上了高中,她比以前更爱买衣服穿,几乎每天都要换一件衣服,样式都很夸张。我试着给她买些适龄的衣服,可她根本不穿;如果不给她钱买,她就骗我和她爸爸说学校要交钱。这样下去,女儿会不会性格扭曲啊?

篇4

破解学习障碍

怎样解决做作业拖拉

做笔记的方法

写作文

为你的作文取个好名字

一大早,“儿时伙伴”就在“最家长QQ群”里急急地问:“亲们,家有一女,13岁,刚上初中,就被一15岁男孩追上了,QQ、手机上都有他温柔似水的情话,帮帮忙,怎么能阻止这场早恋的发展???”

就没有早恋这回事

“寒江”是咱们的忠实读者,他套用“最家长”上的文章:早恋=早练。

“依”说:先别扣早恋的帽子,越堵越会朝着你害怕的方向发展。

“蕊爸”耐心解释:恋无所谓早与晚,估计也就在咱中国,弄出‘早恋’这词,家长和老师用这个词,就带有贬义的味道。

“悠悠妈”给换了个好听的说法:情窦初开。

要不要告诉老师?

“悠悠妈”建议,如果觉得老师可信,可以和老师沟通一下。当然,可信的意思是,老师不会拿这些来说事,或是对外宣扬、让孩子觉得没面子,更不会因为这事而看不起她。

“蕊爸”对这个建议不太乐观。一定要慎重啊!许多老师目前顶着升学率的压力,自己的情绪还消化不了呢,容易对孩子造成伤害。还是别跟老师说了!

看到孩子“情窦初开”背后的原因

“悠悠妈”深表理解:男孩的追求会让她体验到一种被喜欢、被爱的感觉,这种新奇的感觉让人兴奋激动,这可是情感天地中的第一次呢!想想当初我们恋爱时候的感觉,就知道啦!

“蕊爸”还挺懂心理学(看“最家长”看的吧!):也有可能是孩子的情感没有依托,有种缺失感,男孩的出现,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

“子歆爸”也说:父母的关爱和朋友的关心会让孩子在心理上满足,因为那是一种心灵的沟通,心理得到满足的孩子,一般不会太极端。

你的态度决定孩子的走向

“小姗狗”内心挺细腻,问光看到男孩的情书,是否看到了女儿的反应?妈妈要仔细体会下女儿的状态再做反应。

“寒江”说:父母越理解,孩子越不会过分;父母不理解,责备、恐吓、愤怒,都适得其反,把孩子推向男孩那方。要尊重,理解孩子,然后才能解决问题。

“放轻松点,其实很正常,谁还没有偷偷喜欢一个人的时候,只是有的行动了,有的沉默了。”“悠悠妈”表示淡定。

“蕊爸”现身说法:这份感情是珍贵的。我们小时候,初中甚至小学不也有从书上、歌词里,抄写情话,递小纸条嘛!

“杭杭妈”深表赞同:这种好感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寒江”更浪漫:情书,可是一辈子的回忆哦!父母一定要谨慎处理呢。

小编唠叨:

看到群友们这么爱学习、又能互相帮助,小编真真的心里高兴呢!

篇5

担心死亡、雄心壮志受挫和腹部松垂――人到中年,人们似乎总是有意无意地把这些郁闷的事情相串联。而英国学者最近完成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抛开中年危机的观念,步入中年的40岁正是走进幸福之门的阶段,人们开始为自己的家庭、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满足和欣慰。

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一个情绪上的“成长冲刺”时期,它让人们更加放松、更容易与他人相处。科学家们把这种品质称作“随和”,就是在将近40岁和刚过40岁的阶段,人们的这种品质迅速发展。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13日报道说,这项研究成果基于电子邮件问卷调查的反馈。大约12万名受调查者的回信显示,与失望相比较,他们感觉“自我实现”和认同“自身个性”更为广泛。

“我对这项发现感到非常惊讶。”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任教的英国心理学家塞缪尔・戈斯林说。他参与组织了这次调查。

戈斯林说:“人们通常接受的观点是,人的个性主要在30岁形成。但这项发现指出,在40多岁的阶段,个性的一些要素不仅继续发展而且这一过程还在加速进行。”

“只有在我们接近40岁的阶段,我们才开始完全放松、享受生活和欣赏其他人。这种发现对‘中年危机'的观念提出了挑战。”(责编/陶仁友)

大肠内乳酸菌有降血糖作用

日本河合乳酸菌研究所负责人河合康雄发现了能降低血糖的乳酸菌,可用来开发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有降血糖作用的乳酸菌存在于人体大肠内,是河合康雄等人在1.5万种菌株中筛选出的。实验中,研究人员把患糖尿病的老鼠分为两组,实验组老鼠每天喂三次含80毫克乳酸菌的食物,对照组老鼠只喂普通的食物。80天后,实验组老鼠的血糖值下降了37%至39%,乳酸菌显示出较强的降血糖效果。

乳酸菌是分解糖类、合成乳酸的细菌群的总称,有助于增加食物的营养价值,建立人体胃肠内的正常细菌环境,增加免疫力,预防癌症等成人慢性疾病。1984年,河合康雄曾发现可降低血液胆固醇含量的乳酸菌,此次发现的降血糖乳酸菌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市面上乳酸菌的来源很多,你可以善加利用,比如乳酸活菌胶囊、乳酸活菌粉末、乳酸菌饮料等,购买前,你必须注意的是,它是否活菌,还有它的营养标识,购买后要注意冷藏。如果自己动手做优酪乳、优格、奶酪、意大利式腊肠、发酵黄油、黑麦面包、碱菜等,是最好的一种方法,从经济、卫生、多样化各种角度考虑,都是最能长期有效地将乳酸菌纳入你每日生活的最好方法。(责编/王睿)

盲目封杀早恋易致同性恋

“每当我看到她,总有抑制不住的冲动,”、“今天下午我又看到她了,她真漂亮,我真喜欢她,”、“她冲我笑了一下,我整天都非常高兴,难道她也喜欢我吗?”看到这些文字,你也许以为是一个初中或高中男生的日记,记述初恋的感觉。其实,这是一个高一女生小悦(化名)的日记。

当小悦的妈妈偶然看到这段文字时,一种难以言表的复杂心情油然而生:难道自己从初中就开始的禁止早恋的教育最终换来的却是女儿把爱转向了同性吗?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的心理咨询师于华说,从他多年的工作经验来讲,这种现象一般比较少见,但是在最近一个月内却出现了两次,另外一个是高中二年级的女生。虽然比较少见,却使我们要重新审视我们对早恋的态度。

大多数家长或老师对于早恋一概封杀,会导致孩子对异性产生恐惧心理。

两个女孩之间互称老公老婆,这种现象在初中或是高中的校园里经常可以见到。依照我们传统的思维方式,两个女孩在一起搂搂抱抱似乎是一种友情的体现。无论是孩子、家长或是老师,都不会对这种行为有所微词。其实这是一种误导。

大多数家长或老师所关注或禁止的是异性之间的交往,男孩女孩接触稍微频繁一点,家长便会出面劝阻、老师找双方谈话,直到两颗无论是友谊还是爱情的种子熄灭为止。其实这种做法不仅不能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目的,反而会使孩子在选择伙伴时出现对异性的排除或恐惧。

对于青春期性别取向的改变,不仅要从家长和老师对“早恋”的态度上解决,家长与异性的接触也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孩子。作为家长,首先就要处理好自己与异性的接触方式,让孩子觉得无论是和异性还是同性接触都是一种很正常的事情。

家长要以疏导的方式解决孩子尤其是青春期时的心理问题,尊重孩子的感情,不要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孩子自身的成长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沟通疏导才是解决孩子成长中的问题的最好方法,也是帮助孩子真正走向成熟的一剂良药。

“父爱饥渴”导致男孩“娘娘腔”

现在常常听到一些父母抱怨自己的儿子缺乏男子气,甚至有的人讥笑这样的男孩为“娘娘腔”,男孩本身也很痛苦。可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哈尔滨市心理学校校长曲伟杰认为,主要原因在于父亲,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他们患上了“父爱饥渴症”。

现代社会多数父亲由于工作关系,与孩子接触的机会减少。从婴幼儿到青春期的成长过程中,男孩往往被母亲、女老师所包围,男子气成了他们人格构建中的稀缺元素,女子气过重便成为现代男孩的标志性弱点。

篇6

关键词:犯罪心理;心理问题;产生;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D9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6A-0053-01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的现象越来越多,从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杀室友事件到浙江大学的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再到浙江大学学生周一超刺杀公务员事件,不得不让我们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予以重视。

一、在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现状

(一)学习心理问题:表现为学习动机缺乏,学习疲劳,过度的学习焦虑,重度的考试焦虑等学习心理问题。

(二)人际关系问题: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表现为嫉妒、自卑、自负等。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中,自卑心理就是悲剧的根源。

(三)网络成瘾问题:一些大学生整天沉溺与网络游戏和聊天,严重影响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更有甚者,造成了网络依赖性、网络孤独、网络焦虑、网络人格障碍等心理疾病。

(四)恋爱与性心理问题:大学生的恋爱既不同于成年人以缔结婚姻为目的的恋爱,也不同于中学生的早恋,介于两者之间,既有责任感,又有早恋的朦胧感,易产生恋爱心理问题,如失恋、爱情错觉、恋爱中的行为越轨、恋爱动机不端正等。

(五)就业和发展心理问题:大学生在就业方面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和冲突,可能导致期望值过高、利己心理严重、“铁饭碗”情结、自卑自负等心理问题。

二、大学生犯罪心理的产生

导致在校大学生犯罪心理产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其中, 社会环境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等客观因素和个人主观因素是导致在校大学生犯罪心理产生的主要因素。

(一)外界环境变化是大学生犯罪心理形成的客观原因

1.社会环境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在校大学生产生了追求享乐的心理,又因为收入悬殊,贫富差距过大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一定程度上引起处于不同阶层的大学生的心理失衡,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享乐,少数大学生在特定因素的刺激下便会产生价值的失范而走向犯罪。其次,竞争的压力, 就业的压力,诱发了一些大学生的投机心理和冒险心理,把追求自己特殊利益的最大化当成惟一目标,因而不顾人格、不择手段,其至不借践踏国家的法律。另外网络对一些自制能力薄弱的大学生也产生着巨大的负面影响。

2.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作用对个人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包办的教养方式和过分宠爱使孩子缺乏独立的意识和自主的能力,有碍他们的社会化。另外,随着离婚率和“家庭暴力”现象的增加,残缺家庭中的大学生们过早的失去了父母的关爱,易于形成鲁莽凶暴、易于冲动、胆大妄为与不计后果等特点。一旦这些犯罪心理形成了,遇上了犯罪动机,就会发生暴力型犯罪,且多属于攻击。

3.学校因素

首先,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与时俱进,忽视了对心理素质的培养。其次,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的不健全, 使得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和解决。另外由于高校的不断扩招, 大学生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认识分析能力, 必然产生失望与迷茫的情绪, 从而导致心理失衡。

(二)自身心理问题是大学生犯罪心理产生的主观原因

首先,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感情丰富,心理起伏比较大、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做事情欠缺考虑,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心理脆弱,无法应对挫折,处于这样的状态,使他们陷入不安、苦恼、忧虑、矛盾的状态,一旦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缓解和调适, 就可能走向犯罪的道路。另外,大学生由于知识层次较高, 自我的内在体验比较丰富、细腻, 因而常常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引发较大的情绪波动。

三、在校大学生犯罪心理的预防

(一)社会应采取的措施

1.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全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扩大就业,这是预防在校大学生犯罪心理产生的根本措施。

2.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净化社会环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3.完善立法,加强司法,依法行政,净化校园和社会环境,把市场经济和社会生活某些负面效应对大学生的渗透和影响减少到最低。

(二)学校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减少大学生的性,从思想根源上控制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2.加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引导其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观念,促进其健康成长。

3.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机制,建立心理咨询站,经常开展心理讲座,心理电影展播等活动,要开通心理热线,方便接受同学的咨询。

(三)家庭应采取的措施

家长要给孩子营造一个积极健康、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经常与孩子沟通交流,把握其思想动态。在处理夫妻之间的问题的时候要多考虑孩子的想法,要多鼓励,少训斥,培养子女的自信心。不能溺爱子女,要多加教育、引导使他们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促进其健康快乐的成长。

(四)个人自身应采取的措施

1.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不懈,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2.要加强自己的自制能力,对社会上不好的思想要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学会自我控制,不该做的不去做,不受不良思想的腐蚀。

3.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要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要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集体活动或社会上的公益活动,树立集体意识,融入集团,融入社会,满足自己情感发展的需要。

结语: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时代,是人生中最富于可塑性的时期。大学生,承载着祖国和人民的希望,但却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本不该出现的犯罪现象。这个不和谐的音符已经足以引起社会心理的不安与震荡,令人忧虑。因此,大学生犯罪心理的研究具备很强的现实意义。对大学生犯罪问题,我们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因素,多管齐下,为祖国的发展培养一支全面发展的、具有优秀综合素质的21世纪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 颜小冬《当代大学生犯罪问题研究》.人民检察出版社.2004

[2]《青少年犯罪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3](日)山根清道著.陈宝玉译《犯罪心理学》.五洲出版社

篇7

从这些冰冷的数据可以看出,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学生自杀问题的严重性,导致这些问题的发生,固然有教育体制、学业压力等许多客观方面的原因,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忽视,孩子在中小学这段时间心理成长非常关键,在大环境无法从根本改变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做好家长和老师的工作,从培养孩子阳光的心理着手,增强孩子心理韧性,减少悲剧的发生。

针对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结合实际,对下步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推动形成服务体系。党委政府应明确重青工作的主体牵头单位,将预青考核继续纳入平安建设考核体系,明确各具体群体的工作兜底部门,督促各级各部门按照有关要求切实做好重点青少年群体的心理疏导和干预,并在人员和经费支持上相应予以倾斜,尤其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平台建设、设施建设、队伍建设、专业培训、宣传推广、项目服务等方面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其次,要将心理服务体系融入社会治理体系,建立常态预防、重点筛查、心理辅导、观察回访的闭环工作格局,确保在校学生定期接受心理健康知识的科普宣传,让正确的心理健康理念,深入在校青少年的心中,让有困惑的青少年能够主动找心理老师进行心理咨询、答疑释惑和健康教育等服务。

二是不断强化队伍建设。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各级各类学校对于专职心理老师的配备,设计科学合理的专职心理老师考评办法,以专职心理老师为主体,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寓教于乐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确保专职心理老师招得来、用得好、留得住;加强对其他学科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及时调整、干预教师的心理状态,确保教师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让其他学科教师学习掌握基本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知识和方法,不在日常教学中无意识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加强社会观护工作队伍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建设,一方面广泛招募具有专业背景的社会观护工作志愿者,另一方面加强各类专业培训和交流,细化工作规范,逐步满足工作需求。未来探索向职业化道路迈进,争取发展形成团干部+职业观护员+专兼职青少年社工+社会观护志愿者的工作格局,推动涉案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社会支持体系建设。

篇8

通过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认识到:青春期是学生生理、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思想教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帮助,就可以使学生顺利度过“危险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青春期的成长是一个充满着神秘感的过程,青春期是身心巨变,成长的关键期。到了这个时期,青少年生理的突变和心理的多变,使得他们有时情绪显得混乱无序、喜怒无常、甚至会多疑、嫉妒、自卑等身心变化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烦恼,青春期的教育就显的尤为重要。青春期教育作为人生教育,它还应当传授性的价值观念、性的社会行为规范与道德责任,性的法律界限与防止暴力等知识;教导人际交往特别是两往的知识和技能,帮助青少年学习关于两性之间的友情、爱情等人生课程,懂得性别社会化、性别差异与性别角色、两性尊重与平等的基本概念。而这次我有幸能参与这次有关于青春期健康教育的课题研究,对于青春期青少年心理生理变化有了更进一步的正确认识。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我为自己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贡献一份力量而自豪。

中学阶段是孩子迅速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孩子不断产生因惑,战胜困惑的过程。三年的初中生活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同的。七年级是中小学的过渡期,升入七年级并不单纯意味着小学生长成了中学生,他们同时面对的还有繁重的学业,不适应将是每个孩子的第一感觉,只是程度表现不同而已;八年级是一个问题时期,一些孩子的学习成绩明显出现两极分化,此时正值他们身心发育的高峰期,身体的变化常使他们想入非非,前忧后虑;九年级的学生面临人生的选择和社会的筛选,能够求学深造是多数孩子梦寐以求的事,然而每年总有一些学生因未能升入高中而情绪低落,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

二、广泛开展各项有益活动,吸引学生过剩的精力和注意力,使其不良的性心理和性冲动得以宣泄。增加异性群体间的正常交往,消除对异性的神秘感和好奇心,及时排除学生性心理困惑,纠正不良。依据性教育的自身的特点,采用以下方法:

(1)活动设计。在三年中开设了若干节综合性的青春期教育活动课,以利青春期教育的完整性,提高学生在青春期教育中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增强青春期教育的实效。通过一定的活动设计,让有关知识、观念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活动中、游戏中。如与异性同学正常交往的辅导中,设计了课程《倾听花开的声音》主题班会活动,课上通过小品、演讲、知识问答、相互问答沟通等让学生从公开的渠道了解有关性意识、性道德的知识,了解青春期的性意识的特点,学会与异性同学正常交往。

(2)针对中学生的恋爱问题,和同学们一起就中学生早恋问题以座谈会的形式进行“实话实说”,探讨了早恋的原因,早恋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中学生应如何对待早恋等问题。如班里的一位女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从七年级时就有早恋的迹象,八年级时她时常喜怒无常,影响了她的生活和学习。在工作中,常让和她关系好的学生与她谈心,分散她的注意力和精力,我也时常和她座谈,谈生活、谈家庭、谈学习,甚至讲到了我的中学时代,使她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变化,不断调整生活和学习,后来还顺利通过考上了高中。利用各种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虽然中学时期,男女同学恋爱是一种心理发展的必然现象,但由于中学生身心尚未完全成熟,还担负着繁重的学习任务,因此早恋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弊多利少的。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当以学业为重,将萌发的爱意埋藏在心里。

(3)通过例子分析引导女生在各种场合如何自重自爱,如何避免性搔扰犯,在危急关头采取什么措施等等。

(4)通过青春期性教育专题讲座让学生在掌握青春期性生理和青春期性心理的基础上更好的了解青春期性道德、青春期性法制、青春期美育和提高青春期自我保护意识。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大千世界,好人坏人,好事坏事都有,而且其中相互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对于青少年学生本人来说要善于选择对自已有利的社会环境,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文娱活动,接受正确的信息,警惕并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自觉抵制社会上各种不健康书籍,音像制品的潜在威胁。

(5)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性问题非常敏感,心存顾虑和压力,因此,做好个别教育,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帮其解决成长中的困惑就非常有必要了。青春期发育中遇到的很多问题,不可能也不允许全部地在大庭广众之下予以讲解,要善于主动发现学生的问题,正确引导,不压制。中学生中的早恋现象不容忽视,教师要善于以各种方式来触动学生,教育学生要学会用理智来驾驭感情,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当学生提出问题时,给予理解和鼓励。

(6)加强家长对子女青春期性教育的指导工作。家长虽是子女的第一位老师,但对子女的青春期性教育,大部分家长还处在空白或难于启齿的状况。家长学校应将如何对子女开展青春期性教育纳入指导内容,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性教育观念,掌握青春期性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请家长注意子女平时听看的书籍、报刊、歌曲等,经常与孩子交谈,形成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围,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教师联系。注意把子女的独立意向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培养辨别是非的能力,防止他们违法,甚至犯罪。使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学生的青春期性教育互相配合,同步发展,形成教育的合力,从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参加了专业培训,提高专业素质

随着心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使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对青少年进行青春期性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青少年“身”和“心”全面健康发展的要求;通过青春期性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自尊、自爱、自强的高尚情操。而这就更要求我在具备很强的亲和力的同时更要有心理咨询学科的专业知识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只有如此,才能走进求助学生的内心世界,只有这样,才会智慧地引导求助学生走出心中的困惑。接受专业培训,掌握心理咨询的技巧、心理训练的方法,本着“真诚、热情、耐心、保密”的原则更好的为学生工作。注意与学生交往的方式,注意用科学的方法去处理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遇到的各种问题,以积极的工作热情和健康的心理带领学生一起前进。

三、收获与感悟

篇9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影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主要问题

1、人际关系焦虑问题

中职生有梦想也有期待,对于家长来说。把孩子送进学校是把教育管理的责任交给学校和教师,对于学生自己来说,一边急于得到成人社会的认可,时刻模仿成人的行为习惯,一边却还未摆脱孩童的天真心态,加上没有升学考试的巨大压力,“混”的气氛很容易在中职生中蔓延。另外,学生的交往需要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增强,但如果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就会因为交往不当而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例如矛盾不能及时处理解决,就容易形成暴力对抗、封闭孤独、派别流动等不良心理。

2、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问题

吸烟、泡网吧、早恋是当今中职生的三大癖疾,虽然这种情况只存在于少数,但家长为此揪心。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心理受到客观环境(家庭、社会、学校)的不良影响,部分学生因此而出现心理问题,例如家庭纠纷、父母离异造成孩子抑郁和焦虑;社会不良风气、复杂的人际关系造成内心矛盾冲突与困惑疑虑:学校不得法的教育与严厉或放任,造成孩子对抗情绪或退缩畏惧等心理问题。

3、学习中挫折与焦虑问题

由于从小没有科学或者说是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学习也就成为心理上一个沉重的包袱,学校自觉或不自觉地剥夺了孩子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阻碍了学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影响了他们创造力的发挥,学生把学习视为畏途,恐学、厌学的心理加剧。

二、解决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心理健康教育课它是对学生系统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还要面向全体学生,作预防性辅导。为此,应牢牢抓住课堂这个主渠道,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消除诱发学生心理问题的内心因素,使其处于心态平和、情绪稳定、思维灵活,爱憎分明、举止适度这样一种有利于健康成长的环境之中。同时各学科教师都要认真挖掘教材中具有心理品质教育内容的因素,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对学生心理出现的“症结”,如学习焦虑、人际关系焦虑、情绪冲动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暴力倾向等,及时疏导。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在寓心理健康于有益的活动之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如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文体活动、主题班会、艺术活动等来戒除学习不良的生活习惯,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发挥才智,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良好品质,增强自信心,提高心理素质。

3、建立网络心理教育平台

由于网络具有隐蔽、虚拟性,学生处在一个宽松无需戒备的交流环境中,便于把自己的压抑、苦闷、困惑倾诉出来,也便于学生就一些敏感的问题与教师和同学沟通。如利用学校已有网络资源,开设资源共享的心理网站,向学生介绍心理健康知识、缓解或调适心理压力的技巧以及提供心理健康测试等;开通网络咨询热线实现师生心灵互动。学生不用担心和害怕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会暴露在大家面前,能真实地表述自己的问题和期望,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4、开展个别心理咨询活动

学生的烦恼、焦虑、紧张等因人而异,要消除这些心理障碍,仅仅通过上课、团体辅导等形式难以收到最佳效果,而要通过个别咨询,针对学生个体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采用个别与小团体咨询。个别心理咨询以其较强的针对性,能有效地解决学生许多心理问题。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室(或称心理辅导室)。这里的小团体咨询有别于班级心理辅导,它在人数上要比班级少得多,对象上指有共同的发展课题或共有的心理障碍,由于其表现出相似性,为提高效率,克服专业辅导人员不足的矛盾,可采取的一种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的咨询形式。

5、实现学校心理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心理教育作为系统工程,它有赖于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在学校、家庭、社会这三位一体的心理教育网络中,学校与家庭对中职生的教育与影响极为深远。所以,学校在对中职生进行心理教育的过程中,应加强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心理教育合力。学校在积极开展心理教育的同时,应主动密切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学生家长全面了解其子女在校表现情况,针对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动与家长协商沟通。通过校讯通等网络管理平台与家长及时保持沟通,主动向家长介绍一些心理学知识、教育知识和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子观,使家长清楚地知道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要保持一个适当的度,爱不能发展成溺爱,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自理、自立、自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三、结束语

篇10

一、小博的苦恼

17岁的小博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在学校学习好、思想上进、体育很棒,还是班长,平时关心同学,经常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眼里,小博是个名副其实的好学生。可是最近老师发现这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阳光开朗了,而是经常心事重重的,对待同学也不像以往那么热情了。老师和小博的妈妈进行了一次谈话,这才知道小博近期的苦恼。原来小博成长在一个单亲家庭中,在他12岁的时候他的父母就离婚了。母亲张女士含辛茹苦地将小博带大,由于家庭原因,张妈妈很重视这个孩子,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孩子。但是不知为什么,最近儿子总是与妈妈吵架,闹着要转学,还说要去寄宿学校住。这让张妈妈和班主任都很疑惑和吃惊,因为小博所在的这所学校是省重点中学,无论是教学水平还是硬件都是一流的,升学率也非常高。班主任意识到这不是个简单的青春期成长问题,便赶快让小博母子找心理老师进行咨询。

通过初诊谈话,心理老师了解到问题的根源并非出在小博身上,而是出在张妈妈身上。由于小博是班长,性格开朗,热情诚恳,很多同学都愿意和他交往,其中不乏一些女生,不时和小博谈论求学、未来的工作和理想等事情或者问问作业。张妈妈只要看到小博与女生在一起说话或者和女生打电话,就如临大敌,暴跳如雷,认为小博一和女生接触就会早恋,学习成绩下滑,考不上好大学,以后的生活不如意……此外,张妈妈还经常暗中跟踪小博,只要一发现他和女生有接触就立刻冲上前去,将孩子们拉开,有时还当着其他同学的面批评自己的儿子。更不可思议的是,只要家里一来电话找小博,张妈妈就偷偷地拿起其他房间的电话偷听,只要是女生的电话,无论是什么事情,是否重要,她都会气呼呼地将电话线拔下,然后去质问儿子,还不允许小博争辩。这不仅让小博感觉在同学面前很没面子,也让同学们觉得和小博有了距离感,有的同学还会议论“小博的妈妈不正常……”和妈妈不能正常沟通,又没办法和同学解释,这些都让小博内心难以承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为了顾及妈妈的感受,不和妈妈闹翻,这才提出要转学,而且是要转到寄宿学校去,这样才能尽量避免妈妈对自己正常生活的干扰。

二、张妈妈怎么了

经过认真分析,心理老师发现其实大部分问题出在张妈妈身上。由于情感受过伤害,而且常年单身带孩子,对孩子的期望比较大,所以张妈妈不希望小博过早地与女往,甚至希望孩子身边只有自己一个女性。这种过度的焦虑、担心导致了张妈妈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易恐慌、易嫉妒的高焦虑的心理状态。

张妈妈的这种心理状态是在离婚之后逐渐形成的。感情的伤害对张妈妈来说是一次强烈的刺激,该事件过去之后,表面上看起来没什么,但实际上已经对张妈妈的心理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即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在一次强烈刺激中形成了。在这里我们应用金洪源教授研发的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予以理论阐释。

1.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

元认知干预技术中的条件性情绪反射是指一种在条件反射形成和发生过程中,本人未曾意识到的或本人的意识不容易控制的情绪反射。其中的“条件性”是指这种反射是通过后天条件建立起来的。张妈妈易嫉妒、高焦虑的心理状态是由于后天的不断“练习”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情绪上的条件反射。

2.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与心理障碍的关系

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是以S-E-R为表征式的,其中S为问题情境或刺激事件,E为自动实现的条件性情绪,R为条件性情绪推动下的思维及外显行为反应。人们通过自己的认知、经验、观念等对条件性情绪反应所引起的反应R进行评价、思考、反思,又产生了新的负性评价情绪E’,这种情绪增强了原来的条件性情绪,并开始不断地累积、循环,从而产生了因小致大的蝴蝶效应,导致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和障碍。元认知干预技术课题组模拟了消极条件性情绪反射的循环增强机制图(图1)。

图1

通过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离婚的经历对于张妈妈来说是一次强烈的刺激(S),这个刺激导致了她的情绪呈现出焦虑、难过、伤心、担心等消极倾向(E),消极的情绪引起相应的思维、行为反应(R),如对儿子的异性人际交往过度敏感,遇到相关事件时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等。此时如果小博反应过激,与妈妈争辩或者张妈妈在事件发生之后过度猜测,则会引起她更加消极、激动的情绪反应(E’),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一个消极情绪的恶性循环。

三、如何解决转学的难题

1.心理咨询要从问题的“杠杆解”入手

杠杆解,是以对事物结构的深层整体分析为依据的、以简驭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应用杠杆解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表现出无为而治的特征。与“杠杆解”相对的是“表面解”,表面解是指在缺乏对事物整体结构的深层分析的情况下,依据表面现象采用的直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也称为“直接解”。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来访者初次来访往往会把咨询师当作倾诉的对象,把一大堆信息同时传达给咨询师。咨询师若不加筛选、不分主次,就会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错误。作为一名优秀的咨询师,应该能够把来访者作为一个系统,善于根据其提供的信息,找出解决问题的杠杆解,从而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

在小博的案例中,杠杆解就是张妈妈在小博青春期异往问题上的认知和情绪反应。张妈妈只要一接触到小博和异往的事件,情绪就是激动的、焦虑的,认知就是不合理的、有偏差的,这导致了接下来一系列的过激的语言和行为,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将母子关系推向了危险地步。如果能意识到这个主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深层原因,让张妈妈在遇到此类事件时保持情绪稳定、认知合理,那么她就不会再表现出“不正常”,和儿子的关系也会得到极大的改善。于是,心理老师对张妈妈进行了为期五次、每次一小时的心理咨询。

在认知调整过程中,心理老师为张妈妈输入正确的知识,让其理解小博的处境,鼓励儿子良好性格品德的发展,提醒他青春期应该注意的问题;相信儿子,经常找机会和儿子交流,对于儿子在学校的表现加以鼓励和表扬;努力和儿子成为朋友,对于儿子的苦恼和问题协商解决,帮儿子出谋划策,增进母子感情。在放松训练的过程中着重干预张妈妈的条件性情绪问题,为其加入轻松、平静、合理的指导语,塑造新的积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射。

2.孩子要理解并关爱父母

对于像小博一样的单亲家庭的男孩子,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爱,让其知道自己是家里的男子汉,要有担当,为妈妈减轻负担。心理老师对小博进行了为期三次、每次一小时的心理咨询。

首先,进行认知调整,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要和妈妈大吵大嚷,妈妈孤身一人照顾、培养自己多年着实很不容易,要尊重妈妈,遇事和妈妈坐下来谈谈,要多理解妈妈。在日常生活中要主动关心、照顾妈妈,如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每天和妈妈谈谈学校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和学习进展。这样不仅能增进母子之间的交流,有助于缓解矛盾,还能让张妈妈更了解自己的儿子,降低其焦虑水平。其次,由于小博已有的高焦虑心理状态影响了正常学习,心理老师对小博进行了放松训练,帮助其塑造轻松平静的情绪状态和高效自信的学习状态。

3.父母要相信并理解孩子

17岁是个花一样的季节,但是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一方面要承受学习和升学考试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又要经历青春期带来的迷惘与困惑,所以,针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和老师都要给予相当的关心和爱。在心理老师的建议下,张妈妈和小博进行了数次推心置腹的谈话,双方把想法、担心和要求都提了出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之后,小博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恢复正常了,老师和同学们又看到了他昔日洒满阳光的笑脸,又愿意找他帮忙了。另外,小博的班主任也极为配合,经常以电话和家访的形式与张妈妈联系,把小博的在校表现反馈给张妈妈,张妈妈也主动将小博在家的生活情况汇报给老师,家长、学生、老师之间形成了良性的互动,这使张妈妈心里感到很踏实,而且孩子这么优秀,当妈妈的也感到非常自豪。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要想高效、彻底地解决问题,咨询师就要善于把来访者当作一个人格系统,看到各种症状的共性,抓住解决问题的“杠杆解”,分析清楚条件性情绪反射是如何建立和消除的,使心理咨询工作朝着更加高效、高质量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