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对学生的好处范文
时间:2023-10-17 17:37: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艺术教育对学生的好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素质教育作为我国现代教育的重要发展形势,包括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思想素质教育和艺术素质教育等,其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美术是培养学生艺术素质的主要课程之一,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艺术素质的主要方式之一。
关键词:
素质;美育;美术教育;素质教育;作用
现代教育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且关注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美术教师就要积极响应我国的教育方针,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关于美术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实施所起的具体作用,笔者从美术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关系方面进行阐述。
一、美可辅德
鲁迅曾说:“美术可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遂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美术教育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是潜移默化的。美术作为素质教育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以其美感与意境引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喜爱,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内在涵养等都有一定的好处,学生学习美术可以修身养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学生之间一些不良习惯的传播。美术教育对学生身心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如,教师带领学生欣赏著名画家的作品时,讲解一些体现画家高尚品德的事迹,就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在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画家的品质都值得后人学习,如郑板桥的傲骨不屈、徐渭的洒脱、徐悲鸿的一片赤诚等,这些画家的美好品质都会长久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品质。
二、美可启智
艺术美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创造心理的形成。学生要完成从认识艺术到创造艺术这一过程,需要不断提升个人的艺术素质。美术教育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学会欣赏美,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审美产生新的看法,提高学生对美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提倡创造,可以说,进行美术创作的过程其实就是创造的过程。一代宗师齐白石曾说:“古之画家有能有识者,敢删去前人窠臼,自成家法,方不为古大雅所羞。”他还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些都表明,齐白石是极力提倡创造,反对一味临摹的。所以,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的时候,不能局限于讲解美术的知识技能和绘画技巧,还要不断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给予学生独立创作的平台与展示绘画才能的艺术空间,使学生的绘画能力、想象能力都可以得到提高。美术教育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美和创造美,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而思维能力的强化是提高想象能力的主要方式。所以,美术教育也要注重培养和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美可健体魄
进行美术教育的好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品德,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学生的体魄。美术教育在教学初期需要学生欣赏画作、临摹画作等,或者是在教师的带领下设计、制作作品,或者外出进行写生。这些美术教育过程中的每一项教学设置都需要学生情感的投入、思想与智慧的迸发,这一系列的活动都是受到大脑神经控制的,学生在投入情感与思考的同时,体内机能也在进行调节与支配,特别是右脑的生理机能的支配。所以,美术教育也对增强右脑的灵活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训练作用,这种潜移默化的训练可以使学生的大脑思维更加活跃。此外,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学生双手的参与,双手是人体最主要的运动器官之一,心理活动也可以通过双手的操作进行表达。美术教学一般是在生动活泼、和谐快乐的环境中进行的,这种活跃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有所反应,使学生减少烦恼,获得快乐,学生在这种环境中通过双手创作的画作也反映了学生的天性。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中,美术课程的设置与教学起到的作用是必不可少、非常重要的。美术教学是当今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美术也是非常适合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一门课程,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美好品质都能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从而对学生的整体素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培养作用。
当今社会的教育已经不局限于知识传授这一内容,现代教育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美术教育应该迎合这一观念,不断增加新的教学理念、创新思维,教师也要不断积极探索新型美术教学方法,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美术教育质量,发挥出美术教育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夏燕靖.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结构的探讨.南京艺术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7.
篇2
关键词课堂;教师批评;艺术
【中国分类法】:G4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但需及时表扬,也需要及时批评,“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国外有位教育专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表扬应占教育的70%,批评应占教育的30%,如果失衡于这个比例关系,对受教育者都是不公平的。由此可见,批评在学生的成长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人都爱听表扬的话,不愿挨批评,这是人的共性,少年儿童更是如此。“忠言逆耳”现在也应改成“忠言顺耳”了。能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这就需我们的教师认真地研究学生的心理,讲究批评的艺术,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使其知错、认错、改错,不断地健康成长。
青少年的认知水平低,可朔性大,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在这一时期,对他们的引导和及时表扬固然重要,但批评决不可少。从心理教育的角度来说,批评也是对少年儿童的一种挫折教育。教师对学生批评的目的是为了他们更好的成长,这就需要教师要以满腔的爱对待犯错的学生,既做慈母,还要做严父,而且要比慈母爱得深远,比严父严的科学,千万不能感情用事,不分青红皂白的对学生大喊大叫,凭自己的好恶去评价学生,更不能以权压人,强词夺理,讽刺、挖苦、变相体罚学生。教师要把对学生的批评看作是他们成长不可缺少的良药,科学地运用批评这一手段去教育学生。
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批评更应讲究艺术,因为教师的批评方式如果不当,不但不能使学生改正错误,反而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损害师生之间的良好感情,还会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完成。
在教学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切的体会到,教师只有巧妙地运用批评,才能够打开学生紧闭的心扉,使之心服口服,改正错误,进而提高课堂效益。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实行有效的批评呢?
一、用表情来暗示
批评学生时不用言语,用表情把要批评的话“表达”出来,或一个微笑、一个眼神,或一次锁眉、一个手势,使学生从表情中悟出老师对他们的批评要求。如,当学生做小动作或胡乱乱画的时候,教师可轻轻走近,略一锁眉,有意引起其注意。这种方法,一不点名,二不“批评”,三不影响其他同学,常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它适用于学生的细微的违纪行为或偶尔过错。
二、用提醒来点拨
用提醒来代替批评,因为多数学生对批评往往存在着逆反心理,只有提醒恰到好处,比直接批评更为奏效。如,对于作业潦草的学生,我们可以用巧妙的语言针对性地做一提醒,促使其改正,“你这个阶段进步快,如果能把字写的更好一些相信你的作业会更加整洁。”这样恰到好处的点拨会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顾及了学生的面子,为其鼓足了气,对其他同学也敲响了警钟,能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三、用沉默来责备
面对学生的不良表现,教师如果沉默不语,稍露不悦,就会给学生一种心理压力,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不满和责备。一位老师有事请假了,当我走进教室上课时,教室里吵闹不休,这时,我没有大声禁止,也没有走进吵闹的学生,而是非常严肃的站在讲台上,用专注的眼神盯着那几个喋喋不休的学生,这几个学生立刻停止了吵闹,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了。在上课时,如果有些学生思想开小差或做行动作,教师如果突然中断讲课,沉默一会儿,就会使学生警觉起来,精力马上集中到听课上来。这种无声的批评,可以取得“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四、用幽默来感召
幽默的语言能沟通心灵,化解矛盾,引人联想,促人醒悟,激发感情,建立友谊,创造快乐。教师的批评如果能够运用幽默的语言,则会胜过那空洞的说教。一位语文教师上课时,发现一位学生趴在桌子上打瞌睡,于是放下粉笔,揉揉眼睛,并随口吟道:“吹风吹得XX醉,明月何时照你还。”话音刚落,教室里发出一阵阵笑声,那位同学也清醒了,这时,他又若无其事地开始了讲课,课堂里充满了友好的气氛。
五、用表扬来反对
教师可以通过表扬多数学生的优点,来反衬出少数学生学习中的不足和缺点,创造一种良好的气氛,促使其少数学生改正错误,奋发向上。
有位教师授课时,发现几位学生听课走神,搞小动作,这位教师本可以批评这几个学生,但他没有批评,而是这样讲到:“今天,第一组的同学听课注意力非常集中,第二组、第三组的大部分同学听课也比较认真,这样很好,虽然是下午第二节课,但绝大多数同学能振作精神,认真学习,值得表扬。”这位教师的话,犹如兴奋剂,是大多数学生受到了鼓舞,那几位听课、搞小动作的同学听后也为之一振,集中了注意力。
六、用严词来说服
如果学生严重违反了课堂纪律,而有拒不认错或屡教屡犯,教师则应当对其进行具有说服力的严厉批评,促使其猛醒。采用这种方式时,批评的内容一定要准确集中,不要带着成见看人;批评的语言一定要清楚明了,唠唠叨叨,没完没了;批评的态度一定要诚恳端正,不能威胁鄙夷学生,既要避免上课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也要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老师的良苦用心。如果不看对象,不分错误大小,不论初犯屡犯一律严厉批评,那就不妥当,因为经常的训斥会使学生变的怯懦、粗暴或不诚实,不利学生健康成长。
篇3
社会价值取向的转变要求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始终贯彻艺术与技术相结合、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方针,实行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致力于培养技能与专业理论知识兼备的人才。“工作室制”教育模式的出现是为了给学生模拟以及创造工作实践的岗位,进一步拉近学校教育和职业工作之间的距离。在这种教育模式中,由教师引入社会实践项目或是模拟实践类别的活动项目,将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竞争能力的目的。
(一)实践教学——集中转向分散
首先,应从建立导师制的角度去考虑如何在艺术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中实现由集中转向分散,可行的办法是以导师为核心,成立各个专业的“艺术团”或“工作室”等实践教学机构。工作室制的教学团队由学科带头人和所属专业的优秀教师构成。教学团队承担部分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带领学生共同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及时地从工作室了解到新的艺术动态,掌握新的艺术创作技巧,熟悉职业工作的形式和过程。各教师将依据自身所长参与到相应的实践教学指导环节中来,从而真正实现“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实践为主、教学为辅”的双方结合、师生互动的实践教学模式。其次,应从时间变化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如何在艺术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中实现由集中转向分散。以往的艺术实践活动通常集中在学生毕业实习阶段,这样做的好处是方便管理。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更新的速度飞跃,三年一次的实践活动远远无法满足学生掌握艺术技能的要求。艺术活动应该贯穿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为了保证学生从入学开始一直可以得到实践活动的锻炼,教师有必要在考虑各年级学习进度和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水平之后组织学生开展艺术实践活动。以舞蹈教学为例,在大一到大二阶段,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任务较重,这时教师应把实践教学的重心放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两方面,通过设置课堂知识竞赛、民间文艺采风、剧场舞蹈剧目欣赏和各艺术院系学习成果交流展览等活动启发学生对美的感知。在大三以后,学生同社会的距离更接近了,此时的教学重心应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意识这两方面,教师要从宏观上理解不断发展的教育理念,控制专业发展方向,通过组织社区文化辅导、社会文艺调查、舞蹈团队下乡和社会实践成果交流会等活动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理念——单一转向全面
传统的艺术教育定位于艺术知识的认知与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只关注学生的技能掌握,忽略学生对艺术活动全面、立体的理解和认知,也忽略了艺术教育的主旨与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全面、立体的艺术教育应包括对学生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组织能力、与社会各种团体的合作能力、艺术教学的职业能力、艺术产品的营销能力,以及艺术活动的策划能力、艺术活动的报道及写作能力等。以舞蹈教学为例,为提高学生组织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生会以及舞蹈类的学生社团。从培养合作能力的方面出发,教师可以负责联系校内或校外的学生团体,让学习编导的学生应委托方要求,结合各种舞蹈类型的比赛设计编导出相应的作品。为了培养学生艺术教学的职业能力,教师可以在课程中设置专门课程,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进行模拟教学活动。当学生中出现了出色的编导人才和优秀的舞蹈作品,可以由教师引导工作室内的学生形成小组对学生的创作进行宣传和推广,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营销能力、策划能力和写作能力等方面技能的目的。
(三)教育目标——“实践能力+理论掌握”
教学应确立人文视域中的艺术教育实践观,不再仅视技能展现为唯一的教学活动,而是把与艺术有关的一切组织策划活动都纳入课程教学的体系,如艺术教学、比赛、策划与营销活动等。让学生通过提高动手能力引导性平台,在宽松、自由的思维环境中扩大想象空间,达成“实践能力+理论掌握”的教学目标。同样以舞蹈教学为例,教师不应只重视肢体技巧和舞蹈理论的教学,而是应该在课后积极开展以民族民间舞、古典舞等不同类型的舞蹈为主的舞台表演或比赛。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从宏观的活动布局出发设计各种创新环节,从局部节目的板块出发,把握细节的提升和优化。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浸染在艺术舞蹈创作的自由氛围里,不仅能提高自身的舞蹈水平,还能在整体的表演中将课堂中学来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四)教学方案——“多元、自主、一体”
艺术通过各种形式来表达、塑造和传递情感。通过艺术实践课有效的组织,单一而枯燥的课堂教学可转变为充满挑战性的技能训练,不仅能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还能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信息搜集和心态调整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全面的艺术素养,使高校艺术人才更容易得到社会认可。主张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强调自由艺术精神的工作室制教育模式是艺术实践课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在具体构建工作室制艺术教育模式时,“小课题”的研究战略更符合课程多元化,学习自主化、管理一体化的原则。在操作中,我们可以实行分级分流、规定学分、自主选课、发展个性的教学方案。下面,同样以舞蹈教学为例,具体说明如何应用“工作室制”模式开展高校的艺术实践课。教师舞蹈工作室在建立之初,根据当代舞、现代舞等分支设置不同的群组,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长自由选择。在课堂实践中,教师不仅要讲授舞台表演元素的运用,还应该讲解节目设计方面的知识,鼓励学生根据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独舞、双人舞和舞剧等各种类型的舞蹈节目。在期末考核中,为学生提供舞台实践的机会,并以此为基础延伸到校内的舞台实践。通过制定相关教学政策作为总方针,明确规定每个学生参加校内艺术实践的次数,组织学生参与到由个人、组合和学生团体形成的不同级别的艺术活动。由校内到校外,社会艺术实践是“工作室”制艺术教育模式的重要构成部分。主张“多元、自主、一体”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为学生搭建适应社会发展的桥梁。学生通过这种模式可以找到更多锻炼和工作的机会,不仅能在表演中发现自身学习的不足,还增长了见识,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工作室制”教育模式的教学意义——实用有效、可持续发展
基于对教育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2002年9月1日)的理解与执行,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高校本科艺术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对传统的艺术教育框架进行突破。工作室制教育模式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宗旨,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其具体方法和实施过程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了可操作性。
(一)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精”而“博”的专业技能
因为个体所处社会环境、教育环境和心理特点等因素差异的共同影响,每个学生在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不同表现。在工作室制艺术教育模式中,教育工作者可以运用因材施教的思想,根据学生在工作中的具体表现,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进行更加全面评价。教师能够主动保护学生身上所带有的宝贵特色,使用相对应的教学手段,进而培养出适应于艺术求新、求变、求独创要求的保持自身优秀特质的人才。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理念,紧跟时代价值观的变化,其教学内容达到了基础知识和动态变化相结合的要求,突破了教科书和教学大纲的限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一体化,使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从而实现了培养学生“精”而“博”的专业技能的目的。
(二)因“需”施教,解决“毕业即失业”的就业难问题
当前社会需要具备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的人才。工作室制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团队协作、信息分析和执行等方面的能力,学生有更多可供自己支配的学习时间。可以说,工作室成为了学生接触社会、体验生活的窗口。同社会各团体组织的交流,使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成果能够面对市场和大众的考验,从而减少了学校教育与职业工作之间的距离,有利于缩短学生的职业适应期,提高就业率。
(三)因“势”施教,提升艺术教育价值空间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出现,从几个方面提升了艺术教育价值的空间。首先,工作室制模式把优质的社会资源引进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多样的观察、感悟、思考、实践和表现的机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激情。其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及创造美想象力及有关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艺术创作和欣赏的过程能够调节学生的情绪,不仅对身体健康有好处,也能够促进其个性心理素质的提高;最后,艺术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高校艺术工作室的出现有助于传承和发展优良的传统文化。
三、结语
篇4
关键词:高中舞蹈;艺术;教学问题;解决措施
高中阶段,学生学习任务繁重,空闲时间少,舞蹈练习的时间减少,难免在舞蹈教学中会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是,两者之间也是相辅相成的。高中生学习舞蹈对自身也有很多好处,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高尚的品格,对他们今后的人生发展具有极大的好处。
一、高中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舞蹈的定义是:美感、艺术,舞蹈从诞生开始,就被人们比作是曲线美的代名词。然而,面对升学考试和分分重要的中国教育体系来说,舞蹈被冠上占用学习时间的帽子。所以在舞蹈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耽误正常教学。这门学科的教学也处于在一个相对尴尬的境地。
1.学生没有科学地认识舞蹈
就舞蹈特长生来讲,舞蹈这门学科可以为他们增分。他们学习舞蹈的目的是升学而不是艺术,有的学生还认定舞蹈就是以后的职业。在这样的心态下学生课堂的学习情况可想而知。舞蹈是艺术的一种,有艺术的存在就需要具有审美的发现,要是没有审美的心态,艺术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对它的理解不深入也就不可能取得好的成绩。
2.学生的舞蹈素养差
在对舞蹈基本动作进行训练的时候,有不少学生因此身体比较僵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进行柔软度的训练。刚开始训练的时候,有不少学生难以忍受训练过程中的“苦”,没有继续坚持。在进行压腿或者开胯等基础动作训练的时候,有的学生由于难以忍受疼痛而大哭,其实,动作要求每天坚持,一段时间后并不像当初那样疼痛,但是学生很难坚持。这些普遍的现象都是因为学生舞蹈素养差。
3.舞蹈教学缺乏硬件设施
舞蹈是艺术的一种,虽然高考文化课考试中没有对其作出要求,但是就其艺术地位来讲,具有自己的规则和尊严。高中学校中没有必要的舞蹈教学设施,这严重阻碍了舞蹈学习。舞蹈教学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并不是仅仅教几个动作,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提高舞者自身的气质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在很多学校并没有完备的舞蹈训练设施等,这让舞蹈老师的教学工作难以有效地开展。
二、舞蹈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1.要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高中阶段,学生要面临升学的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想让学生全身心练习,必须对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进行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深入挖掘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使学生自觉地全身心投入到舞蹈的学习之中。不仅如此,还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培养他们坚强、勇毅、知难而进的品格,让他们懂得艰苦的训练是为了舞蹈动作的提升。要是连最基本的压腿、拉腰等基本动作都坚持不下来,何谈成为舞蹈大师。让学生对舞蹈课有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认识。只要端正学习态度,教学才会取得有效的成果。
2.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强化舞蹈实践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现有的器材进行充分的利用,用多媒体播放渲染力较强的舞蹈,让学生对舞蹈的美具有直观的认识。学生在练习的时候,要做到心无旁骛。同时,在学校举办的各类文艺表演中,鼓励舞蹈生走向舞台,展示自己,让他们对舞蹈学习充满自信。创新是艺术的生命线,在现有条件的允许下,鼓励他们自编、自导、自演,在舞台上的经历能让他们增强应对突况的能力,对舞蹈基本规律的把握更准确。不管是在心理上还是在身体上,舞蹈对他们成长的促进是其他所不能比拟的。
在学习任务较重的高中开设舞蹈课,不仅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培养。舞蹈在所有艺术中是最美的,它可以对生命、人性、人格的真谛进行折射,在表达内心情感的时候用肢体进行比用其他方式更为优美。舞蹈的学习不仅可以释放心中的压力,还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成长。如今,在高中进行有效的舞蹈教育虽然还有很多的困难,但是我们应该通过努力,让更多的学生认识舞蹈、学习舞蹈并热爱舞蹈。
篇5
关键词:艺术教育;书法文化;校外实训
随着国家对传统书法文化的高度重视,中小学书法教育逐步走向规范,社会上书法展览、交流、培训、市场交易等书法文化现象异彩纷呈。社会对书法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艺术教育(书法方向)专业人才培养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走出校门,走进书法圣地,进行校外实训。艺术教育(书法方向)专业学生校外实训由书法文化考察课程承担,只有通过科学系统的校外实训,才能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所以要打破单一的课堂教学或随意性参观展览的实训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校外实训体系,提高艺术教育(书法方向)学生的书法文化素养。
一、制定艺术教育(书法方向)学生校外实训的总体目标
书法教育专业学生校外实训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书法文化考察”课程校外实训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国书法史以及不同书体技法的基础上,走出校园,通过参观书法文化遗存、书法展览以及与兄弟院校书法专业师生交流学习,亲身感受品味中国书法发展面貌及现状,开阔学生视野,寻求艺术灵感,为学生书法实践和未来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丰富艺术教育专业(书法方向)学生校外实训的形式和内容
(一)拓宽校外实训方式“书法文化考察”校外实训是为了让学生在校内学习中国书法文化知识及书写技能的基础上走出校园,走进书法文化古都、书法圣地,走近大自然,亲身感受艺术作品与文化遗址的魅力,加强对第一手材料的体验、感受和品味,促进对所学书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根据书法文化考察课程要求,书法文化考察课程校外实训分为集中实训和分散实训两种方式。集中实训即选择恰当学期中恰当时间点集中一周时间进行较远距离的校外实训,它的好处是实训目的性强,实训效果比较理想,不足是需要付出较多精力、财力。分散实训即选择参观书法展览和博物馆等短时间较近距离的校外实训,它的好处是时间短,距离近,节省精力、财力,不足是实训效果较弱。两种形式结合进行,以集中实训为主,分散实训为辅,实训效果会更好。(二)实训地点选择及内容安排力求恰当丰富集中实训教学地点选择在书法圣地、文化古都、摩崖碑林是最恰当的。或陕西西安、或绍兴兰亭、或北京琉璃厂、或山东孔庙泰山等等,书法文化历史悠久、书法遗存丰富。在实训中,内容安排要力求丰富。通过参观博物馆、碑林、摩崖实训活动等,师生共同欣赏和品味书法文化遗存的第一手材料,感受传统书法文化的历史厚度;与当地院校书法专业师生进行学习交流,拓宽学生书法文化学习视野。游览相关文化名胜古迹,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修养。分散实训的地点根据当地书法活动、书法展览情况灵活选择,在参观书法展览的过程中,感受当今书法流行趋势,提高学生书法文化修养的时代感。
三、确保艺术教育(书法方向)学生校外实训安全顺利
安全顺利是完成艺术教育(书法方向)专业学生校外实训的重要保障。特别是集中校外实训,时间长、内容多,不但涉及丰富的书法专业内容设计,还包括用车、用餐、住宿等生活内容安排。只有每项工作严格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有条不紊地展开,才能安全顺利地完成校外实训任务,达到预期实训效果。做到校外实训行程有计划、校外实训申请审批规范、校外实训安全教育及预案落实到位、校外实训过程有条不紊。(一)实训行程计划清晰合理。根据选定的实训时间、实训地点、实训内容设计清晰合理的校外实训行程计划表,力求每项内容清晰、准确、详实。在实训过程中按照实训行程计划展开教学工作,遇有特殊情况灵活调整。(二)校外实训申请审批规范根据学生校外实训管理规定要求,依照工作流程规范,通过学院申请、学校同意、教育局审批等程序顺利完成后才能进行校外实训。艺术教育(书法方向)专业“书法文化考察”课程校外实训申请、审批的每个环节都非常重要,必须认真完成,确保校外实训工作按既定计划进行。(三)实训安全教育及教学安全应急预案落实到位校外实训安全教育及教学安全应急预案依托校外实训动员大会落实到位。参加校外实训动员大会的人员包括学院领导、校外实训指导教师、校外实训班级辅导员以及参加校外实训的全体同学。通过校外实训动员大会解读“书法文化考察”课程校外实训的根本目标和本次校外实训行程安排;进行相应的校外实训安全教育;讲解艺术教育(书法方向)专业校外实训教学安全应急预案,确保实训工作安全顺利。(四)校外实训过程有条不紊校外实训学院要成立领导小组,按照领导小组要求,实训学生分成实训小组,专任指导教师分别带领一个小组指导学生实训。集中实训需由学院领导带队,艺术教育(书法方向)专业专任老师任指导教师,参加集中实训的同学要严格按照校外实训计划行程和内容安排展开实训活动,不能随意更改实训计划行程和内容。遇到特殊情况,由带队领导、指导教师、同学代表共同研究,相应调整,并上报学院领导小组。确保实训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实训任务圆满完成。
四、艺术教育(书法方向)学生校外实训总结
篇6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以首先从学生的基本情况入手,去认认真真的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才能真正做到为了一切学生的承诺!在我了解了学生的基本情况之后我知道农村大部分小学英语教师严重不足,甚至全校没有一个专业的英语教师,一些偏远村小就根本没有开设英语课。其次,学校对小学英语不够重视,对开设英语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清。他们把英语当成一门副科,因此在课程安排上每周象征性的排一节课,小学英语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再加之小学阶段英语不考试,小学英语教师无压力,并且很多教师不是专业的,有的教师连一节课都没有认真上,所以农村学校的学生升入初一时,对学英语也没有压力,没有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应该怎么做,通过两年半的教育实践我 总结了以下两点
1 注重教师素质,尽显教师人格魅力
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的个人魅力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课堂上教师常用热情洋溢的微笑,亲切自信的目光,恰到好处的神色表情,潇洒得体的体态语言,富有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师生关系。
农村中学的学生英语基础差,我们不能讽刺挖苦,而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根据学生的心理、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以学生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对待学生应该保持民主、热情、关爱、宽容的心态,消除学生的敬畏心理和胆怯感。
篇7
关键词:公共艺术选修课;课程管理;开发
公共选修课是针对全院校学生展开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科自己喜欢的课程进行学习。公共选修课包括好多方面,有教育类的、技术类的、文化类的等等,而艺术选修课在公共选修课中占有重要地位。现在好多院校都非常注重艺术教育,因为艺术教育设计的范围很广,它包含的内容有音乐、声乐、舞蹈、美术、现代艺术设计,甚至一些园林设计,道路设计、服装设计、影视动画设计都要讲究艺术,所以了解一些艺术方面的知识对大学生以后的工作以及生活都有好处,这也可以使学校产生一定的艺术氛围。
很多院校很早就意识到艺术修养对大学生来说很有必要,也选出了一些艺术课程让大二或大三的学生进行选修,并筛选出了一批优秀的教师,有音乐系、美术系、和一些有摄影知识的艺术老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刚开始只是教一些审美技巧、对音乐以及美术的欣赏,对电影、照片的欣赏等几项基本的理论课程,一直到后来,艺术体系逐渐完善,渐渐发展到现在的几十门课程可供大学生们学习,进行选择的范围也扩大了,学到的知识也丰富多彩了,学习的形式也变的多样化了。但是在这几年的发展中发现,公共艺术选修课的开发与管理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有许多现实的问题需要解决。
因为公共选修课是在全院校不分系别的展开的,所以艺术教育要适应不同专业学生对艺术的需要。音乐、摄影、舞蹈、书法等是艺术选修课中常见的课程。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能够改变人的情趣、情感,用他们独特的艺术形式陶冶人的情操。所以,艺术教育应该涉及到的几个大方面就是心理素质的培养、自我控制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的提高。艺术可以调节人的情绪情感,所以要让学生们在学习艺术时就感受到这种力量,学习艺术的同时是在享受艺术,让学生们在享受中学习,不知不觉的完成了一节艺术的体验课。能够享受到艺术的前提是必须喜欢它,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所以就要求学生在选择时必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这样才能达到学校想要的效果,才能整体提高学生们的艺术修养。
进行艺术教育时要注意整合教学资源。因为是艺术方面的选修课,所以任课教师大多数会是艺术专业的老师,但是艺术专业的老师必修课程也会非常多,所以可能会造成教师资源短缺的问题。其实,英语方面的老师也可以担任艺术选修的教程,可以将开设的课程叫做“英语影视赏析”,这也是一种艺术的欣赏。还有可能出现学生选择这门选修课的人数非常少,造成教师资源的浪费。面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将所有能担任选修课的教师名单整理出来,然后根据教师的必修课的上课情况与选修课结合,集中调整,比如一名教师必修课的课程比较少,那他就可以在选修课中课程多一点,这样,教师资源就可以适当的均衡一些了。
艺术教育要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为目的。开展艺术教育就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大学生的艺术文化知识,弥补审美方面的不足,查漏补缺,从各方面完善自己。学生走进大学就是为了在各方面进一步成长,进一步学习,不断进行深造并完善自己,所以大学校园要在各方面帮助大学生学习,开展艺术教育就是其中之一,老师要在上课之前充分准备好这节课要教给大家的艺术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与吸收。学习艺术,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增强审美和欣赏能力,从而提高艺术修养,使大学生变的朝气勃勃,积极向上,有一颗发现世界之美的美好心灵。
课程的结构不合理,学科门类不全面。虽然学校开设了公共艺术选修课,但是因为名额少,报名的人数又太多,每年都会有好多学生不能选到自己喜欢的课程。学校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尽量让一个老师多开几个班,并进一步发掘老师的艺术潜力,来解决教师课程少的问题,但仅从这一方面,还是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艺术选修课的人数从以前的20人逐渐上升到80人,而且还实行了网上选课,但是仍然解决不了学生选不上课的现状。这样本科生就达不到国家教委规定的必须学满2个艺术课的学分的要求了。其实公共艺术选修课的科目种类非常多,但是一些高校开设的课程非常少,学生学到的艺术文化知识不齐全,造成好多学生选不上自己喜欢的课,只能被迫选一些名额还未满的科目来修够学分。但是这根本体现不出艺术教育的优势,也与开设公共艺术选修课的目的相违背了。
师资力量不够。好多教专业课的教师忙于对自己专业的学生的学习,课程也比较多,以致于对非专业的学生不太上心,草率了事,也有的专业教师对上选修课的学生艺术要求非常高,导致学生不愿意用更多的精力来学习艺术。或是安排一些低职位的年轻教师为公共艺术选修课的学生上课,而高职位和资历深的教师担任的选修课教学课程非常少,这样,就会对学生的艺术教育大打折扣,达不到全院校学生艺术品味提高的要求。
教学管理不够严格,教学质量低。由于选修课是考查课,要求不太严格也没有固定的教学大纲,内容比较零散,需要教师通过自己的经验备课。所以老师们对选修课的重视程度也没有考试课那么高,上课的热情也非常低,而且,为了不占用学生们学专业课的时间,选修课一般都安排在学生们空闲的时间,这也使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检测加大了难度,所以有的学生存在侥幸心理,不去上课,如果老师点名的话就请其他同学帮忙喊一声到,老师也不追究,就这样蒙混过关了。等快到考试的时候,只要借同学笔记抄一下,随便应付应付,就顺利得到了学分。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学生好不容易选到了课,可是在课上却见不到几次人影,到最后还能拿到不错的学分。这种现象在校园中影响极为不好,严重扭曲了艺术教育的目的和教学质量。(作者单位:廊坊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黄汉芬.高校提高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的路径选择[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6)
[2] 余德华,王淑莲.提高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水平有效机制的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8(09)
[3] 朱英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深层次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04)
[4] 高宏宇.艺术教育在高等学校教育中地位的探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5] 董红普.高校公共艺术选修课教材开发与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与职业.2009(30)
[6] 陈晓艳.通识教育理念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实践创新[J].江苏高教.2010(04)
篇8
关键词:浅谈; 中学教育; 班主任工作; 艺术
当前,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正在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建设新目标,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中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人才的关键时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中学班主任是中学教师的骨干和排头兵。做好中学的班主任工作,对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和国家提出的“十二五”规划和《规划纲要》,具有十分重大意义,现本人结合在中学班主任十几年的工作实践中,浅谈一下班主任工作的艺术。
作为班主任,肩负着全班学生的德、智、体、美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任务光荣,工作艰巨。要当好班主任,除了具备较好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较高的教育水平及领导水平、工作协调能力外,本人还悟出了一个秘诀:当班主任要讲究教育的艺术性。
一、做思想工作的艺术
常言道:“浇花要浇根,育人要育心。”此话有道理,浇水只有滋润花根,才能花繁叶茂;育人只有拨动心弦,才能奏出强音,尤其在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国家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目标,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新形势下,因而班主任教育学生要讲究艺术,以慈母般的爱去弹拨学生心灵的弦,尤其要注意那些特殊家庭里的孩子。如2008年,我所任教的初三(100)班的李勇同学,他父母离异,父亲酗酒成性,一不顺心就对孩子拳打脚踢,恶语伤人。由于缺少家庭温暖,他经常离家出走,夜晚睡草垛;整天蓬头垢面,衣不遮体,怪味刺鼻;不守纪律,不爱学习,学习成绩极差;还经常惹事生非,打架斗殴。班干部不敢管,老师批评不得,一批评,就和老师顶嘴。对于此类学生,如何做好思想工作,使其弃旧图新,积极向上?我尝试用爱去感化他。当他被父亲轰出家门时,我带他回家吃饭住宿,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面对他的缺点,不去讽刺挖苦,而是好言相劝,动之以情,心平气和地说:“你很聪明,记忆力很好,是一个很有希望的学生。我相信你,如果你从现在起,努力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同学,你定能取得优秀的成绩,同学们也就愿意和你做朋友了。以后有困难就跟我说,我一定会帮助你的。”他泣不成声地说:“老师,你真好,你就是我的亲人。从今天起,我一定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合格的学生。”从此以后,他真的逐渐变好了,结果毕业时考上了省一级学校化三中。由此可见,用爱去扣住学生感情的心弦,是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关键。
二、表扬学生的艺术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经夸张地承认,一句好的赞词能使他不吃不喝活上两个月。在教学中,表扬是教师常用的教育方式。表扬就像和煦的阳光,能使濒于枯萎的小树苗重现生机,能使学生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健康成长。教育学认为表扬是思想教育不可缺少的方法。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如果受到别人的称赞,他就会感到愉快和喜悦。绝大多数人的内心都有这种感觉,都想得到别人的赞许。试想,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别人经常称赞你,你的感觉又会怎样呢?
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儿童憎恨的教师就是那种任何时候都无法从他那里得到表扬和承认的教师。”就心理学讲,学生看重的是别人对自己的认可。虽然教育已经到了21世纪,但是还有个别老师体罚学生,甚至说出一些有辱学生自尊心的言词,造成学生对老师的畏惧,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失去上进心,产生德育工作的恶性循环。孔子曰:“赠人以言,重于珠宝;伤人以言,重于剑戟。”作为教者切勿恶话、恶行随便伤人。每个人都有自尊心,也都需要别人维护自己的自尊心,往往一句不经意的赞扬或鼓励,也许可以改变一个人。记得上几届学生中的李艳,平时表现平平,可在一次野炊活动中表现出处事有序、办事得力,我就对她说:“其实你办事能力挺强的,我希望你为班级管理奉献自己的力量。”结果她从我的那句赞许的话中找到动力,积极主动了很多,争先为班级做事,后来在初三时被同学选举为班长。
当然,对学生的称赞,要恰如其分,不宜滥用。正如赞科夫说的:“对学生的爱应当同合理的严格的要求相结合。”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注意了表扬艺术的巧妙运用,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下面谈谈我的具体方法:
1.对每个学生的自尊心,要呵护有加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让每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走路。”在日常工作中,我尽可能去表扬人,细心留意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找准机会,让学生切实感到老师对他的了解和重视。例如:我为班上的每个后进生建立《转化工作进程表》,对转化工作作记录,其中突出的加以表扬。学生考试的成绩不在班上以任何形式公布,把它看成是学生的一种隐私,单元检测成绩出来后,不排名次,只给学生一个“进步榜”,列出考试进步者,他们的自尊心就得到呵护。原来成绩差的同学也能抬头做人了,他们的积极性都提高了,进的步子更大了。如:宋福艺同学他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尊重,结果成绩从“一般”进步到“优秀”。
2.努力增强学生的荣誉感
及时认可学生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并且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奖励,树立他们的荣誉感。例如:我班每周进行一次文明学生评比,每月一次红花竞赛,还把他们的进步写在“十优好学生”评选登记册(每周一次)上,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进步的喜悦,又能从家长处得到肯定,使之成为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为了增强学生的荣誉感,我班还进行了一次“二十年后的我”的别开生面的演讲活动,让同学们遐想自己的未来,这些学生都把自己想象得很成功……。学生因此热情高涨,学习上你追我赶。不得不说,这种做法也是一种成功的鼓励方法。
善于表扬一个人不是征服学生内心的法宝,但我深信,它更像一张风帆,使每个学生在人生的航程里充满无限的动力。所以,作为一个班主任,切忌吝啬对学生的表扬。
三、批评学生的艺术
批评,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常用的教育方式。但如果火候掌握不好,往往会令学生出现对立情绪,从而使批评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尤其在当前,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镇级中学,大部分农村劳力外出务工经商,留守的学生较多,这就更需要批评的艺术性,做到忠言最好不要逆耳。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教师批评学生时,应首先对学生的优点加以肯定。然后,再用提示、暗示、对比等方式,自然委婉地把话题转到学生的问题上。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因为,学生感到教师不仅注意到他的问题,而且还看到了他的优点和长处。他觉得教师是公正而又值得信赖的,从而消除了对批评的抵触情绪。例如2009年我所任教的初三(114)班的张强同学,在为“母亲河”捐款活动中,他积极踊跃,款额最高。可是到了双休日时,他却私自拿了别人的东西。我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并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先抓住他为“母亲河”捐款多这一优点进行了表扬,然后用委婉的语言来旁敲侧击:“在捐款活动中,你是咱们班捐款最多的一个,同学们都羡慕你,敬佩你,谁料想你会去拿别人的东西。这样做会令你失去人格和在同学中失去威信。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彻底改掉这种不良行为的。”几句话,使这名学生流下了悔恨的眼泪,他一边哭,一边说:“老师,我错了。我一定改掉这个坏毛病,请老师相信我。”后来通过多方面了解,再也没有发现这名学生拿别人的东西。
批评学生还应注意批评的场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能个别批评的,不在大庭广众下大发雷霆,更不能采取讽刺、挖苦、辱骂等有损学生人格和自尊心的方式。
四、家访的艺术
篇9
1 教学语言要注重节奏感
如果说“节奏是音乐的骨骼”,那么恰到好处的语言、语调、语速的变化就恰似一首和谐优美的旋律,令学生愉悦、享受、兴奋,久听而不厌,经久而不疲。相反,缺乏变换的语言则似寺庙诵经,催眠入静,学生既不能兴奋也不能适度焦虑,难与教师思维同步。因此,教学语言要抑扬顿挫,富于节奏变化,时而高亢激越,时而低沉徐缓,高低起伏,有张有弛,使课堂的语言充满感染力,牵动学生的思维。由此可见节奏对教学语言感染力的重要作用。把握教学语言节奏,一要把握好语调语速的变化,使口头语言有声有色,增强感染力。比如,讲到重点处,适当提高音量,放慢语速能让学生听得更清楚、更明白。二要注重语气的变化,注意区分使用各种不同的语气。三要有恰到好处的停顿,在学生情绪激动,思维分散难以集中时,老师短暂的停顿,能让学生静下来,集中注意力,更能引起思考。
2 教学语言要有感染力
众所周知,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艺术主要还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音乐审美带来愉悦情感的体验。情感是艺术的生命,音乐教育也可称为情感教育。意大利影星罗西曾在一次宴会上朗诵菜谱而让听不懂意大利语的外宾感动不已。原来,人们听到他悲伤的语调,加上他痛苦的表情和动作,大家以为他正在表演一出悲剧。这就是情感倾注语言的巨大魅力。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不仅要带着良好情绪、充沛的感情去感染、教育学生,而且要用适当的语言,引导学生在自在的氛围中学会理解音乐作品的感情,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激励学生的审美体验。比如在欣赏华彦钧的《二泉映月》时,就用歌曲《二泉吟》的歌词作故事材料:“风悠悠,怨悠悠,失明的双眼把黑暗看透。呵!太湖的水,你是人生一杯壮行的酒,满怀的不平在小路上走,二泉的月是你命中一曲不沉的舟。”并同时放录像片:屏幕上出现了无锡的小巷、石板的路、惠山的泉、太湖的水。这些带着伤感的叙述语言,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进入角色、注重情感的表现方式,用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共同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
3 教学语言要注重音乐趋向
一位音乐家说过:“当语言走到尽头的时候,音乐便出现了。”这句话很有道理。用音乐来抒情,这是言语的升华。可以看得出来音乐是这样有魅力。而音乐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重要性就更明显了,是让美的音乐增光添彩,还是让美的音乐失去美感?作为教师需要美化课堂,作为音乐教师更需要让音乐的美在课堂闪现。
音乐教学过程是学生享受音乐、提高审美素养的过程,也是艺术熏陶、自我体验的过程。通晓“音乐为本”的内涵,运用音乐语言的手段来促成音乐教学,即通过旋律、节奏、音程、和声、力度、速度、调式等表现手段来丰富教学内容。此外,教师对新教材把握不准也是出现背离“以音乐为本”现象的重要因素,如新教材设四条“纬线”:音乐与生活、音乐与民族、音乐与时代、音乐与社会。教师如果从内容上将其理解为并列关系,那么在教学中就容易脱离“以音乐为本”。
篇10
【关键词】科学准确 风趣幽默 形象生动 恰当得体
我们知道,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其教学思想的体现,是广大教师普遍使用的信息交流工具。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教师通过语言传递数学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知识的传递、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学生接受知识的反馈信息等都必须通过教师的语言。因此,教师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效果如何,即教师语言的艺术性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和学生情感的引发。教师运用语言魅力,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和感染力,组织他们开展探索活动,体验成功的愉悦。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多种语言风格的融会,是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它在教师课堂教学艺术中居于核心位置。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探索积累,总结出了教师语言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科学准确,简明规范
一般来说,教师对数学定义和定理的叙述必须做到科学准确,简明规范,不能让学生产生歧义而误解。在此,我们教师应该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教师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含义的把握必须做到准确透彻。例如,在教低年级“除法”时,有的老师把“除以几”表述为 “除几”。在此,虽然只是丢掉了一个“以”字,但把被除数和除数的位置给颠倒了。又如,把“整除”和“除尽”, “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和“完全一样的两个三角形”混为一谈,这就违背了数学科学规律。再如,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出现:“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最小的整数就是0”等语言错误,属于以偏概全,缺乏准确性。二是教师必须用数学科学术语来讲课,不能用方言来表述概念、法则等。例如,教师不能把“最简分数”说成“最简单的分数”,不能把“垂线”说成“垂直向下的线”等。 三是教师的语言必须做到简明规范,就是要干净利索,抓住重点,简洁概括,符合语言规范。而有的教师口头禅太多,破坏了教学语言的连贯性和流畅性。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那些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用最短的话语传递最大量的信息,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二、要幽默风趣,引人入胜
幽默是一种语言艺术境界,它富有情趣,意味深长,引人入胜。教学中,教师风趣幽默的语言,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启迪智慧,提高思维含量。课堂教学中,教师幽默的语言,应结合教师对数学知识的深刻见解和新鲜认识。瞬间的幽默,不仅教给学生以智慧,还让学生会心一笑,获得美的享受,终身不忘。
2.可以活跃气氛,调节学生情绪。课堂上,能使学生心情舒畅地学习,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教师要善于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以利于师生沟通情感。
3.提高教育效果,使学生心悦诚服。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令老师极为生气的情况。这时,如果我们控制不住情绪而怒斥学生,其教育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但如果我们善于用幽默的语言来妥善处理,其效果将大不一样。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不可运用幽默语言讽刺挖苦学生。用幽默语言批评有其高明之处,但也有其讽刺意味。如果教师有意无意地用幽默语言讽刺贬损学生,就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产生负面教育效果,适得其反。
三、要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形象生动、通俗明白的语言,以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深奥的知识明朗化,实现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教师:
一要善于用形象的语言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例如,在教学《圆的概念》时,我采用描述的方法来揭示它的意义。我手拿圆规,神秘地告诉大家:“圆规上装有铅笔尖的一脚画出了一个圆。”这句话形象地说明画出来的这条曲线就是“圆”。这种形象的描述自然会使学生对“圆”的概念终生不忘。
二要善于用描述性的语言把学生带入美的境界。例如,课堂上,师生们的解题思路被“拦路虎”挡住,停滞不前,后来通过大家共同努力,终于找到了正确的解题方法,扫除了“拦路虎”。这时,如果老师有感而发来一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就会使大家兴趣盎然,乐享成功的愉悦。
因此,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善于运用语言艺术把数学知识生动形象地传授给学生,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学生丰富的数学素养,使学生听起来有滋有味,意味深长。
四、要恰当得体,恰到好处
这里所说的“恰当得体,恰到好处”不是指教师的有声语言,而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无声语言,它包括教师的表情、手势和体态等。这些无声语言可以对实现教学目的起辅助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只有学会了恰当地利用势态、面部和声音等无声语言体现不同的表情,才算是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