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艺术设计范文

时间:2023-10-17 17:37: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艺术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艺术设计

篇1

不同的学校设立的艺术设计专业不同,选择和校外企业合作的方式也不同,所有学校都在努力寻求合适的合作方式,发挥本校专业特色。一些在艺术设计专业方面发展较好的高校可以选择与一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合作,实现强强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共同合作,开发出更多有影响力的设计成果,更好地服务社会,实现共赢。对于一些新兴的实力不强的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高等院校来说,可以先选择一些小企业进行合作,从小项目开始,重点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动手的过程中熟悉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而寻求创新,最终能够服务于市场,成为社会需要的设计人才。这种合作方式可以培养出多层次的专业人才,能够补充到服装设计的各个岗位,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各种各样的学生。还有的高校可以利用当地特色,与企业开展全方位的合作。比如:南阳的美玉比较出名,南阳镇平是玉器设计与雕刻的故乡,有很多加工玉器的企业。而南阳师范学院的雕塑设计专业就充分结合了本地的特点,邀请雕刻专家进入学校授课,将本地特有的玉器雕刻文化搬到了课堂上。

二、鼓励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发、完成设计项目

教师是高等院校学科建设的带头人,教师的专业能力对高校专业水平的提高有很重要的影响作用。尤其是艺术设计专业,必须对教师进行系统性的培训,艺术设计专业的老师应该与企业的设计师进行项目合作开发。艺术是来源于生活的,它与市场经济是息息相关的。专业授课教师与企业设计师进行合作交流可以提高教师动手实践能力,掌握更多的实践经验,有利于在课程的讲授中更好地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艺术设计是紧跟时代潮流发展的,所以它的理念的变换是很快的,相比其他专业而言,随市场发展的变动会很大。学校要鼓励教师与企业进行合作交流,共同开发创造,通过参与更多的项目来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可以组织教师到设计领域第一线的装饰公司、服装厂、印刷厂等企业进行考察和学习,积累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将更多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在教学中能够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让学生更了解专业技能的实践应用过程,也可以更牢固的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出更多更为优秀的专业设计人才。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决定这我国艺术设计的总体水平,专业教师必须具备丰厚的设计基础知识,有较高的艺术设计技能。对古今中外的艺术设计发展要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对不同风格的设计要有自己的见解,能够将不同的设计流派进行总结学习,从中吸取适合自己发展的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形成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这样就可以在教学中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水平,也可以培养出更好的人才。另外,教师如果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开发出优秀的作品,获得社会的认可,不仅可以提升了自己的知名度,也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的工作开展,同时更加深了校企之间的合作。例如:在北京等一线城市,很多具有地标性质的建筑外观都是由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与企业协作完成的,学生可以看到教师的设计过程,对教师的技能充满敬佩的同时对自己的学习更有信心,从而提升自己在学习中的兴趣和热情。

三、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艺术设计实习基地

篇2

(1)稳中有进的校企艺术合作

1903年校企合作模式从英国流传出,“SandwichProgram”即“三明治”模式是指、英国桑德兰技术学院要求学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工厂企业里参加实际的工作,然后再回到学校继续接受教育。这种类似于夹心面包式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的好处在于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艺术教育与企业生产实践产生了现代设计艺术。德国“包豪斯”学校是世界现代设计的发源地,一直被称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也最具有争议的艺术院校,它创建了现代设计的教育理念,在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取得了无可辩驳的卓越成就。而这所学校的办学就以“校企合作”为宗旨。可以说,现代设计艺术是社会实践和校企合作的产物,分开了就无法产生现代设计艺术的效果。近百年来,现代设计艺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实行校企合作是国际一流设计艺术类院校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把学校设计艺术教育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在德国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艺术设计系就实行了“院、企合作教学,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和企业所给的相关项目来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英国伍尔弗汉普大学艺术系有独立的对外开放日,教学设施和实践场地都非常完善,学院和企业联合教学,在专业发展上利用周边企业项目结合课程实施教学,同样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美国的艺术设计学院多实行开放式教学,各学院几乎每学期都安排有“项目设计”实践课,“项目设计”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并且教学可以走出校门结合企业进行,学生通过“项目设计”的实践,提高和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也了解了社会需求,为学生今后参与艺术设计工作提供了广阔的视野。韩国东亚大学纤维造型设计学系从2年级至5年级基本都是理论同设计相互转换、创作相互穿插的课程体系,形成了从理论到实践、从设计到制作的工作程序,夯实了学生的理论基础,强化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期间还与企业进行项目教学,其中包括涉及纺织品流行发展的调查研究和产品开发,这些合作既巩固了学校与产业界的关系,也为学生将来的事业发展提供了资源。综上,国外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德国包豪斯学院的成功对世界各国的艺术院校的办学模式都有着深刻的影响,直接或间接性的校企合作方式,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十分有利的影响,同时亦能促进艺术设计专业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市场的需求。

(2)国内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办学发展势头强劲

当今时代下,校企合作已是必然趋势,这种合作模式推动了当代各国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我国高校设计艺术类专业超常规扩张的背景下,推进基于设计艺术类专业的校企合作,将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我国现今已有种类繁多,风格各异的艺术。这些良好的艺术品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育和引导着中国人民朝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上前进,也为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奠定了深厚良好的文化基础。最大特点实践性强。因此国家针对高校设计艺术类专业超常规扩张的背景下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在国家大力发展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大背景下,通过开展校企合作,院校与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培训,是改变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现状,实现艺术教育培养目标的最直接举措。通过利用学校与企业两种资源,两个场所,实现校企双方联动互利共同育人的目标。

2.总结

篇3

一、设计专业类企业管理特点的研究

1. 设计类企业的管理构架

就图示内容确定在设计类公司整体的企业管理是分层阶梯式管理,各部门负责所属部门及人员的管理,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各部门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过程成本就会相对降低,是企业管理的关键点所在。

2.设计类企业管理的分类

设计类企业它所需求的人才及它的整体企业内容:

(1)业务部

业务经理:对外,与客户进行谈判、联络、提案、收款等;对内,制定策略、协调资源、分派工作、监督进程等。及下属的业务助理。

(2)项目部

项目经理:以责任制为核心,对项目实行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管理的责任保证体系和全面提高项目管理水平设立的重要管理岗位。包括设计部、软装部、产品部,设计部又分为:

设计师:特定的专门领域创造或提供创意工作,从事艺术与商业结合在一起的人。

助理设计师:配合设计师完成设计材料和设备筛选,根据市场销售、设计、组合流行元素开发研究新的内容,协助制定策略、协调资源、分派工作、监督进程。

渲染师:用高科技手段、程序和方法从事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具有特定艺术效果的数码影像的专业人员。

(3)培训部

负责培训管理的部门经理及培训所需求的专业授课教师。

(4)合作部门

工程部门:专门负责项目工程的施工任务,包括工程队的人员及施工安排管理。

网络管理:通过网络管理程序对网络上的资源进行集中化管理的操作,包括配置管理、性能和记账管理、问题管理、操作管理和变化管理等。

3. 设计类企业管理的创新

对设计类企业管理构架结构的分析,企业管理的创新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1)系统性管理 (2)全员性管理 (3)变革性管理

总之,根据设计类企业的构架得到在企业中,整体是以团队的形式出现,在团队的作用基础上对现实管理层级的分析进行研究,设计类企业所需求的人才是众多的,但针对于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需求,只有业务部及项目部是专属培养目标,所以在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管理特点上应该就此做具体探索及研究。

二、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管理特点的研究

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根据国家教育政策、社会发展要求及自身条件,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动从社会需要出发,立足于促进学生发展,针对性开展教学改革,按照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岗位的职责与能力素质要求,积极调整课程设置和课程的教学标准,强化学生职业岗位知识的学习,不断充实、完善教学内容、突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例如在我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有以下几大教学模块:

1. 绘画基础理论课程模块 2. 设计基础理论课程模块

3. 设计理论课程模块 4. 平面基础课程模块

5. 考察调研课程模块 6. 谈判能力培养课程模块

7. 家装设计课程培养模块 8. 公装设计课程培养模块

9. 公司实习鉴定模块

篇4

一、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一定差异,高等职业教育注重的是高技能专业人才的培养,要进行校企合作。艺术设计专业在校企合作方面与其他专业有一些差别,所以合作模式在其他专业开展的好,不表示能在艺术设计专业完全适用。

高等职业教育中艺术设计专业为企业输送了大量人才,但随着招生的不断增长,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学生的基础不够扎实,动手能力较差等方面。所以学校应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对基地建设实践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完善,这种发展主要是通过艺术设计专业的特殊性质决定的。

艺术设计专业的拥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并对毕业生有着在生产中,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的能力的要求,由此可以得出,艺术设计专业的产品才是最终目的,企业与产品的生产密切相关,所以高等职业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进行校企合作,与企业维持紧密的联系。高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专业目标培养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来实现,这种方式,也能够保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校企合作的相互合作,学校能够利用企业的人才、设备和管理理念,然后了解企业对人才的一些实际需求,对专业教育模式进行改进。这种合作过程还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培养爱岗敬业、团队精神等意识。

二、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的常见问题

(一)缺少相应指导和政策支撑

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和学校都将共同的利益作为合作前提,但是也会在合作中遇到一些矛盾。比如一些学者认为,政府在校企合作中,起着宏观决策的作用,应建立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合作合作原则,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提供保障。但是目前相关政策法规的缺失,导致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的发展受到阻碍。相关部门曾调查过这种合作情况,发现企业没有积极参与,一些企业在接受高等职业教育中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将优秀的技术骨干分配给学生进行指导,所以企业的工作效率会受到影响,企业设备还会因为学生的不熟练操作而损坏。

例如,印刷品设计中,学生需要了解具体的设计细节,这些知识在课堂上无法获取,课堂中具体实践。所以这个过程会占用企业技术人员很多时间,因为要对学生详细讲解,自身的工作效率会受到影响。而且企业的设备价格较高,所以学生上手操作很容易损坏一些精密设备,但是不上手工作,学生无法理解所学知识。

(二)缺少合作的机制、体制和资金

校企合作中设计专业很多合作模式,属于短期合作,没有建立起长期的合作机制。企业和学校要维护双方利益,要保证合作关系能够长期维持下去,需要建立一系列保障机制。艺术专业校企合作的发展会受到资金的制约,我国仍然处于发展中时期,艺术设计教育模式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国虽然在建设特色专业的资金投入巨大,但是相对于设计专业发展现状,仍然缺乏资金,更有一些老旧思想认为艺术设计并不主要,而不重视。

三、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的解决对策

(一)呼吁政府建立完整的体系

有关部门应加强职能的信息沟通,改变分散的法律法规。政府制定了一些法规政策或优惠措施,增加高校与企业的积极性。政府要充分肯定校企合作的作用,并制定详细的法律条例,或提供给企业各种优惠措施,使企业顾虑消除,保障企业相应制度不受影响。企业能够优先录用企业的优秀学校毕业生,让企业的技术支出得到回报,为企业补充技术力量。

(二)建立合作的体制、机制和资金投入

企业和学校要维护双方利益,要保证合作关系能够长期维持下去,继续建立一系列保障机制:首先,要使校企合作积极运行,高等职业院校中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企业应该熟悉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然后建立专门的部门对制定相关政策,企业应该主要联系学校专业。体制中还要定期对合作中的问题,定期了解,对各个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进行协调,制定针对学生的一些管理措施,避免安全事故,保证合作顺利实施。体制中还要包括考核制度和奖罚制度。要确保学生能在实际合作中得到学习机会,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奖励,适当对没有完成任务的学生进行处罚,保证学生的积极性。

相关单位应为校企合作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提供校企合作专项基金,让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能够有所收获。要鼓励资金雄厚的企业能够积极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同进行后备技术力量的培养,开发优秀的科研项目。

篇5

【关键词】校企合作模式 艺术设计 基础课程 教学改革

近年来,各本科院校为进一步落实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都积极投身到教学改革的浪潮中,从专业设置体系及教学方法上探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以更好地促进学科发展。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作为改革的途径之一,其对于专业建设、课程设置的优化起到一定的促动作用,同时也为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实现无缝对接搭建了良性平台。然而,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下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如何使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契合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而起到应有的作用,成为一线教育工作者亟待探讨的问题。

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主要是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主干课程两个板块,而专业基础课作为进入专业学习之前的一个基础与铺垫,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企业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要求促使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定位不再是单纯的通识教育,而是更加需要在符合专业发展方向和职业定位的基础上,更好地服务于专业主干课程。

一、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突出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与能力要求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是指学校和企业之间充分利用各自的教育资源,以职业岗位为导向进行的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理论知识素养与职业专业技能而共同完成的一种人才培养教育模式。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不但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全面发展,而且有利于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岗位实现无缝对接,构建起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就业绿色通道。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下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不但具有一定的静态性与动态性,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导向性。这就要求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依据学生选择的专业方向和企业对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合理地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专业基本素质得到提升的同时,更好地明确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与能力要求,从而进一步让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服务于后续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为未来的对岗就业与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有利于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设计人才

艺术设计专业因其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不但要具备专业的基本技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意思维,这也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对设计人才的基本要求。设计作品不同于绘画作品,其设计创作不是陶冶设计师的个人情操,而是一种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作品能否被使用者接受,主要决定于设计师本身创意思维,然而,创意思维的缺失成为学生在企业实训中的软肋。专业基础课程作为专业技能培养的课程载体,将对学生的创意思维产生深远的影响。

目前,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师,主要毕业于专业艺术院校,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对其影响根深蒂固,因此,其在教学过程中依旧注重绘画技能基本功的训练,以纯艺术绘画的内容和要求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效,忽略自身设计思维的转变和对学生设计意识的引导,从而导致学生不能正确地理解设计专业的内涵,不能更好地明确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目的,被动和孤立地接受灌输式教育。例如素描与色彩基础课程,尽管在很多院校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并将其课程名称更改为设计素描与设计色彩,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经验和单纯的绘画技法。

与此同时,对于被专家和社会广泛认同的情景教学、岗位模拟实训、任务驱动、项目驱动等教学模式,由于基础课程教师将其归结于只适应专业性比较强的课程,因此,在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依旧以传统的理念照搬过时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造成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主干课程之间在延续性上存在一定的曲度。例如环境设计与平面设计两个专业共同开设的三大构成基础课,尽管构成法则在两个专业方向之间存在一定的通识性,但需要根据两个专业方向不同的专业特点来创新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才能让学生明白三大构成课程对专业学习的重要性,为日后的专业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一)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基础,突出对学生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具有教学课时分配上所占比重偏低,课程体系安排较为传统的特点,这使得教学内容在课时分配上必然形成平均分配的形式。然而,这种传统的教学形式无法根据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目标突出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难以实现为专业主干课程和职业技能要求服务的教学效果。

因此,为让学生在企业实训过程中能快速具备相应的设计能力,就必须打破传统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在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上按照学科分类进行调整与整合,在突出其对专业主干课程服务的同时,结合学科专业技能要求和职业发展方向重构基础课程知识体系,精心设计教学模块,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程时,不但在心理上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而且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提前认知学科专业的发展要求与设计内涵,明确自己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的岗位定位。

(二)以专业技能要求为前提,优化基础课程组织结构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艺术设计专业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专业基础上的能力相对于高职高专层次的来讲整体偏强,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然而,考入学校之后,又通过半年或一年的时间来重复以强调提高绘画表达技能的教学洗礼,让学生明确专业基础课程的作用与设计内涵,其教学过程及效果成为单纯的为画画而画画。同时,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在知识内容上相对独立,缺乏课程与课程之间、课程与学科方向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对于素描与色彩两门课程的教学,依然注重以形体、结构、比例与明暗表现的通识教育,没有依据各专业方向的专业特点、专业技能要求,对课程组织结构进行个性化与创新性的整合,课程组织结构单一,学生学习目的盲目。而这种问题在三大构成、图形创意、透视学等其他专业基础课程中同样存在。

因此,为了突出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和企业技能要求的设计人才,专业基础课程的课程定位与目标要求,需要建立在专业技能要求的基础上,按照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模式、企业岗位实训的工作流程,对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项目化教学,将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融合到设计项目中去,打破基础课程的基础知识、技能训练、创意表达之间的界限,形成专业基础课程之间、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与沟通,从而构建符合专业发展方向和专业技能要求的课程结构。

(三)以企业项目管理为背景,构建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教学过程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组织与教学方法。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人才培养目标能否有效地实现,将取决于教学组织与教学方法的合理性与科学化。艺术设计专业因专业方向的不同,其课程知识体系与专业技能体系都存在一定的差别,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教学过程必然有所区别。因此,探寻与职业岗位能力相匹配的基础课程教学组织与教学方法,构建基础课程教学团队成为最有效的途径。

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团队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个体组合,而是需要根据专业方向与专业技能的要求,形成专业性强、目标明确的教学队伍。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团队与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相辅相成,犹如企业的项目管理。企业的项目管理就是对项目的定位、设计与实现的整个过程管理,最终使设计概念转化为设计产品,而每个不同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设计结果。因此,在培养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过程中,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培养模式,其实际就是一个项目的实施过程,而这个项目最终结果将取决于各教学团队对课程内容与教学形式的优化与创新。基础课程教学团队的构建,不但将促使从事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而且还能将专业技能训练融合到理论知识教学中,为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发挥实际性的作用。

结语

专业基础课程不但为专业设计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而且对培养设计创新能力发挥重要的作用。对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并不是全盘否定传统的教学,而是在尊重和传承传统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教学实践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在开发学生的创意潜质和加强学生对设计内涵理解的同时,为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良性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冯炳妹.艺术设计教育造型基础课程改革初探[J].美术大观,2008(9).

[2]刘友金.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思考与创新[J].电影文学,2007(11).

篇6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案例研究

当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急需大量的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乃至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重点。 然而,在人才市场上, 一方面企业的招聘广告铺天盖地, 另一方面又有不少高职院校毕业学生与企业对接慢、适应能力差、学生不会运用所学知识及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眼高手低,无法适应企业职业能力要求 明显表现出学校培养的人才不适合企业的实际需要、教育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现象。因此,改革旧的职业教育模式,建立新的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模式已经刻不容缓。

如何更有效的进行高职艺术设计教学工作,培养符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合格人才?这既是我们所面对的问题也是我们课程改革的任务和目标。下面以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以《商业空间设计》课程为案例为例,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四个方面探索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之路。

一、以真实企业设计项目为导向,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模拟公司化”作为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以“以职业能力为中心,以岗位需求为目标,以项目制作为内容,以创新模式为根本”作为教学理念,将学生分成若干模拟“装饰设计公司”,参照社会上公司的主要组织形态分工,包括总经理、设计总监、文案策划、客户主任等。在组织形式上模拟社会公司运作,既是一个业务实习的行政组织,也是一个学习组织。在业务上按公司的程序运作:接单―创意―方案―报价―设计―制作―测评。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一边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进行技能训练,教师与学生共同工作,边做边教,将教、学、做融为一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实现课程教学与社会职场的对接。“公司”内的合作,“公司”间的竞争,既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出强烈的工作热情,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提高了竞争意识。

二、根据职业能力需求,改变传统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

1.根据行业、企业需要设定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课程内容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课程教学针对高职装饰装修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而设计,用以培养高技能的商业空间设计人才。突出了设计创意与综合动手能力的培养,既不同于本科院校培养的目标,也有别于职业培训的目标。

针对当前商业空间行业制作技术多样化的趋势,通过项目教学和多样化训练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技术能力,以及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职业素质;针对当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特点,设计贯穿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培养的教学环节;针对商业空间行业岗位技能要求高、内容多变的特点,注重专业基础技能的训练,增强学生未来的专业技能迁移能力。

2.根据项目任务完成的过程安排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专业岗位技能

课程将装饰装修企业商业空间设计的真实项目引入教学之中,对接行业职业标准,科学设计项目任务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由浅到深,依次渐进的各个工作模块完成。每个模块下对应若干实训项目,按照项目任务书上的时间节点来把握学时数,学时安排既有弹性又有规范。教学内容的合理编排既帮助学生具备专业岗位技能,同时也促进学生树立协同工作的意识、对各项工作负责等良好职业素养,也是本课程当中一个新的突破与实践。

3.社会竞赛项目与课程实践教学结合,培养学生创造力

艺术设计课程体系在内容设计上也充分采用社会竞赛项目与课程教学结合,融会整合使用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多方教学资源,营造能够发挥各方作用的教学环境。实践证明通过参加全国、全市的各类大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不仅使学生得到了专业能力的提高,也提高了创造力能力和竞争能力。

4.专业技能证书的考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本课程教学内容涵盖了国家职业技术鉴定的部分内容,与职业资格衔接。使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同时具备了国家职业资格的标准,在毕业时取得学历、职业的双证书。具备相关的职业资格,实现“零间隙”的上岗就业。

三、多角度探讨教学方法,提出适合学生特点的综合教学方法

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本课程教学团队一直在积极开展教学法的探讨和研究,不断提出新的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手段。根据商业空间设计本身就是一种传播媒体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将商业空间项目案例制作成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多媒体教程,便于进行形象化的教学,更便于学生掌握学习节奏,并能进行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整体把握 “熟悉专业标准、领会专业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岗位能力三要素,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2.项目任务引领式教学。采用真题实做,项目任务引领的教学方法,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学习与训练,通过学习完成项目任务,生产性实训同知识掌握的过程相互融会,紧密结合,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3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中充分采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现场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4.问题讨论师生互动式教学。“问题讨论”不定期地安排在课程过程中进行,一旦发现有代表性的问题,就及时引导学生进入讨论阶段,师生共同寻找解决方法。

四、引入公司绩效的机制进行考评,创建行业、企业专家、教师和学生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评价。

在课程考核时,淡化理论考试,增加艺术设计职业素养考核,强化实践技能考核,考核标准按职业岗位实际要求制定 过程性评价的考核方式既考核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更注重考察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具体考核评分结合完成任务项目的,导入企业绩效考评制度,融入态度。通过行业企业专家、教师和学生三位一体对完成的成果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过程(包括成果)的评价,能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科学的评价也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只有以能力培养为本位, 依托企业行业发展,科学架构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的课程观[J] 中国职业技术教 2003.11

[3]路海萍.课程项目化: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走向的选择[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 .3.

[4]孟晓惠.居住空间设计课程“项目式”教学改革路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2.29

篇7

刚才听了5家企业负责人的发言,也听了基层工会主席和职工代表的发言,特别是省总领导、专家的重要论述,听后很受启发。东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董事长邹家华代表广大的企业家发出了“倡议书”。这个举措很好。下面就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深化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我谈三点想法,讲的不正确的地方请省总领导、专家指正。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不断增强开展创建活动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1、把握当前形势。中央高度重视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全总专题研究工会深入推进创建活动的问题,作出一系列安排,并与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进行会商达成了共识。去年八月省委召开了工会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的意见》。会议和文件都强调要“建立健全工会维权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切实维护职工在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劳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合法权益,推动实现体面劳动。”今年3月的省总工会全委(扩大)会议,也着重研究部署了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问题。

最近一段时间,省内外不断发生影响很大的劳动关系不和谐的事件。比如连续坠楼事件。当初,集团认为几个员工跳楼与43万员工比对,是一个忽略不计的小事,最后导致“连续12跳”,职工情绪与媒体的“叠加效应”,逼着集团连续两次为职工涨工资。再看省内的,日本独资企业东风本田供应商艾帕克汽车配件有限公司200多员工6月17日罢工,要求加薪。第二天,市总工会领导亲赴现场指导,最终促成了谈判的顺利进行,职工工资总额约每人每月增加了500元,罢工事件就此平息。劳动关系不和谐,影响生产经营,影响职工权益,影响社会稳定。可以说,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工作,也是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

2、提高思想认识。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协调劳动关系的一个综合载体,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是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执政理念的具体表现,也是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一项有力举措。同时,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是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需要。我们应该看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与具备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分不开的。就企业来说,劳动关系的和谐是企业最好的发展环境,是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企业劳动关系和谐了,发展顺畅了,才能更好地为加快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此,我们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增强开展创建活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借鉴创建经验。总结刚才几位企业老板介绍的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经验,我认为在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中要做到“四有”:

一是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人在生产力中的核心作用;要始终坚持以发展推动和谐;要始终坚持维护职工权益与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机统一,形成共建和谐企业、共谋企业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良好局面。

二是要有一个明确的创建目标。要紧紧抓住企业发展壮大这一战略问题,紧紧抓住劳动关系领域的核心问题,紧紧抓住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开展创建工作。

三是要有一套有效的保障机制。要不断完善民主管理机制,坚持把大事交给职工决策,多方面接受职工监督;不断完善平等协商集体合同机制,明确、规范企业和职工的权利、义务;不断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保证职工工资与企业效益同步增长;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群众监督机制,全力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不断完善职工教育培训机制,加大投入,严格考核,激发职工学技术、练技能的积极性;不断完善困难职工帮扶机制,为职工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做到经常化、制度化;不断完善劳动争议调解机制。

四是要有一个科学的工作方法。要坚持科学组织,科学规划,严格考核。要努力把握创建活动的规律,建立申报制度、考察验收制度、评审工作制度、表彰奖励制度、评价复核制度,体现系统化、规范化、求实效的特点。

二、明确标准,抓住重点,分步推进我市创建活动

1、明确标准,提高水平。什么是和谐劳动关系的企业?从全总到各地工会都在探讨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标准。据我了解,各地制定的标准表述有多种,但都离不开全总所说的八个方面。这就是严格依法执行劳动合同制度,劳动用工行为规范;建立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依法保障职工劳动经济权益;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尊重和维护职工精神文化权益;建立健全工会劳动保障法律监督组织和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维护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合法权益与特殊权益;建立健全工会组织,支持工会依照《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开展工作,依法拨缴工会经费。我们要按照这个标准,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具有特色的和谐劳动关系的企业创建标准。我认为再说简单一些就是依法用工、体面劳动,主动关心、善待职工,利益攸关、文化认同。

2、着眼全局,突出重点。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要以劳动关系领域内五个方面的核心问题为重点,紧紧抓住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分步推进。一是要加强民主管理机制建设,充分保证职工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必须要确立职工在劳动关系中的政治地位。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依法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要充分尊重职工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职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尊重职工群众的首创精神,进一步动员职工为企业发展建功立业。二是要加强分配机制建设,落实好职工的经济权益尤其是劳动报酬权益。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是劳动关系和谐的基础。要完善内部利益调整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正常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职工参与的工资决定机制,促进职工工资与企业经济效益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增长;要切实搞好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建设,大力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不断提高集体合同的签订率和履约率,以维护利益分配的公平正义。三是要加强劳动保护机制建设,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要严格执行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制度,健全群众监督网络;要落实好安全生产措施,深入实施安康工程,减少和避免职业危害与危及职工生命安全的重大事故。四是要推动社会保障体制建设,切实保障职工群众的基本生活。社会保障是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要依法参加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并按时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用;要积极参与推动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五是要不断深化职工素质工程,用和谐企业文化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建设。要建立教育培训机制,指导企业按照职工教育法律法规要求,制定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和各项保障措施,并督促检查落实;要建立监督和保障机制,足额提取并正确使用职工教育经费;要积极开展职工素质工程和“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活动,建设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为企业发展提供人力支撑。

3、分类指导,有序推进。按照创建重点和标准,我想可以把“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分成三个类型:“发展型”、“保障型”、“纳入型”。具体说来,就是对于效益好的企业,我们要求高标准地进行创建;对于经济效益一般的企业,要求企业积极主动地争取创建;对于企业出现困难的,要进行培育,帮助这类企业进行创建。创建评选活动可以每两年组织一次。具体评选采取各地推荐申报和市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领导小组实地考查验收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初选,对初步确定的入选企业并向社会进行一段时间的公示。通过这样的办法,力争五年内,全市企业创建活动基本实现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中型以上企业和60%以上的小型企业基本达到创建标准。

三、加强协调,完善制度,着力提高创建活动的整体水平

1、加强协调配合。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工程,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要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三方运作、多方配合、企业和职工广泛参与”的创建活动工作格局。要积极推动党政把创建活动纳入到当地和谐社会建设的总体规划中,纳入到地方党委、政府工作责任制进行考核。要发挥各方优势,互相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要联合新闻媒体,对创建活动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和大容量、大力度的宣传报道,特别是要重点宣传、深刻剖析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发展成就和职工群众的主人翁精神,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引导各类企业努力实现创建活动的目标要求。

2、完善相关制度。要不断完善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内容和方式,逐步建立健全创建活动领导工作制度、创建工作检查指导制度、创建活动各个单位工作职责分工制度、创建活动工作议事规则、创建活动宣传教育及经验交流制度、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基本标准、评选程序、管理办法、表彰办法和奖励政策等制度办法,建立起促进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的长效机制。要及时发现、积极培养、大力选树各种典型,通过典型引路,带动全局工作。力争用一年的时间,选树和培养一批示范典型,并进行检查。不断总结经验,尤其是对源自基层的、具有代表性的好做法和好经验,要认真解剖,找出规律性,提升到制度层面。要不断加大考核、评价力度。要坚持按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标准进行考核。要完善命名表彰制度,做到定期表彰、规范办法、明确待遇。要坚持“一票否决”制度,凡达不到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标准的企业和企业负责人,不得参加先进企业、诚信企业、五一劳动奖状和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优秀企业家等荣誉称号的评选。企业如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职工群体性上访、恶意拖欠工资和非法雇用童工等事件,不得授予荣誉称号。获得“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荣誉称号的企业,如果发生以上现象,由授予单位撤销其荣誉称号并向社会公示。

3、发挥工会作用。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各级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作用,也是大有作为的。要立足推进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充分发挥工会的动员组织作用;要着眼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工会的教育引导作用;要围绕改民生、促和谐、保稳定,充分发挥工会的维护服务作用;要致力密切党同职工群众的联系,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只有把广大职工群众组织到工会中来,不断活跃工会工作,才能更好地密切党与职工群众的联系。要创新工作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不断提高各级工会服务职工群众能力和水平,更好地发挥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篇8

公司地址:_________ 工作地址: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保证甲、乙双方能够合作愉快,以及提高双方的工作效率,本着精诚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甲乙双方结为战略合作伙伴,特签定以下合作协议:

一、甲方可将乙方在组织结构上编制为其企划设计部,在配合甲方工作中,乙方均以甲方划设计部或企划顾问的名义参与工作。

二、乙方所有成员均可为甲方工作,但具体可由乙方按照需要自行调配,正常工作地点目前仅限_____内环线以内企事业单位。

三、乙方负责甲方企业形象广告和产品形象广告的设计工作,保证及时完成甲方委托的设计事务,并保证其设计质量达到甲方的要求,乙方积极主动维护甲方公司的品牌形象推广工作。

四、甲方给乙方设计的工作量为:每月最多不超过_________个标准p(1页纯平面图为1个标准p,特殊性质设计不在此例,比如标志设计)。如果超出最多工作量,所超出的量费用按实另计。

五、甲乙双方的费用按月现金结算。每月月终_________日内,即每月_________日前甲方必须结算上月费用给乙方, 结算_____元人民币/月。但在签定此合同之时甲方须向乙方支付1000元费用做为预付金,合同终止时退还甲方。

六、双方结算的费用仅为设计服务费用,不包括以上合作所产生税费。如甲方有乙方此合同工作范围之外其他项目与乙方合作,双方可另行签定单项合作协议。乙方保证以最优的价格服务甲方。

七、若因乙方原因其设计不符合甲方要求,则甲方有权终止双方的合作,费用按月周期内平均每天的费用(_________元/天)进行结算。

八、在合作期内,乙方为甲方设计的作品,在甲方付清相应服务费用后,其知识产权即属于甲方,乙方不得擅自将其转让甲方之外任何第三方作为商业用途。但乙方保留用于参展、评选的权利。合同期满后乙方将全部电子文件及相关甲方资料移交甲方。

九、乙方有权拒绝甲方委派的非甲方公司的广告设计事务。

十、单次合作周期最短不少于三个月,最长不超过十二个月。

此次合作的期限为:200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到200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

十一、双方因不可抗拒力(如地震、台风、战争)而使本协义终止,不在违约范围内。

十二、未尽事宜,双方另行友好协商解决

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_________ 乙方:__设计工作室

代表:_________ 代表:____________

篇9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建设;艺术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7-0249-01

“艺术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建设”是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背景下,以艺术类专业为范围、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产教融合为落脚点展开的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教育改革研究。

一、本研究项目的作用和意义

(一)从改革大局讲,有助于建立艺术类专业现代教育模式,同时促进高校应用性人才转型发展,有利于为艺术类专业教育提供可能的经济支持,形成校企互动、产教融合的良性循环教育新格局。

(二)从改革目标看,可以实现“三个对接”(让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对接),有助于为学校、企业、社会提供一个开放与发展的立体式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三)从改革途径上看,能够有效解决学校招生难、企业招工难、学生就业难的“三难”矛盾,有效构建和完善艺术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最佳平台,同时,从根本上提升艺术类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可持续发展潜在活力。

二、具体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艺术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互动平台建立。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中心,围绕学校、学生、企业,突出艺术类专业特点,将着力打造一个对接企业、社会、教学并能扩大学校专业知名度的互动平台,让学校、学生、企业形成一条畅通无碍的人才培养通道。

(二)艺术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教学模式的运行。包括校企协同育人培养的发展规划、实践教学专业组建设、“双师型”师资配置、教学组织、课堂实施、学生创新创业、对外合作等教学模式改革和运行实践。

(三)艺术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管理。包括校企协同育人培养人才的开放式、校企“订单式”的管理、实践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财产收入管理、人事运作机制管理,甚至通过平台所创造新产品带来的知识产权管理等。

三、研究拟达到的目标

(一)探索一条全新的、有深度的艺术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围绕“深度合作、产教融合”为中心,突破传统实践教育模式局限性,达到学生、教授、讲师、工程师、企业管理人员等不同层次的成员在同一个环境下交流,突破了传统知识传递性教学方式,让知识得到有效互补,使校企的资源得到共进、共荣、共享,构建集互动式、参与式、启发式、实践于一体的创新教学模式。同时,大力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创新创业实践。

(二)建设“三位一体”的创新互动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把学校专业发展、企业人才需求、学生学习兴趣三位一体的内在潜力最大限度挖掘出来。即把学校艺术专业的资源优势、软硬件优势整合适应市场企业的需求;把企业希望拓展市场、提升产品优势的人才需求;把老师教与学生学的两方面兴趣发挥出来。建立“三位一体”的平台机制,确立市场需求、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专业方向调整及成绩评定等创新平台。

(三)最大限度利用资源优势,提升“校企合作”的可持续性发展。提升校企合作能多赢、专业竞争有实力的社会知名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利用学院各方面软硬件资源,辅以规范的管理制度保障各方面利益,让有效资源可持续发展。

四、本项目的特色、创新

篇10

关键词:职业教育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 教学创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288-01

随着职业院校教改成功经验在各地的广泛推广,关于职教课程教学改革的系列观念和做法,引起越来越多同行的高度关注。汽修专业课堂教学设计可分为教材的整体教学设计,某一章或单元教学设计和某一章节课即一堂课的教学设计。但最基本的是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本文从以下几方面简述了汽修专业教学设计的注意点。

1 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1 以汽修职业能力目标为中心

课堂教学设计应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来进行。首先要根据职业岗位能力需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明确、具体、可检验的课堂职业能力目标,然后考虑用何种项目、方式、手段、素材对学生进行训练。

1.2 应贯彻生本教育思想,这是职业能力形成和提高的规律所决定的

汽修职业技能和其他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要的相关素质,不是老师一讲就会的,必须经过反复、大量的实际操作或现场实施,才能得以提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主要功能是组织学生进行职业能力训练。因此,课堂教学设计重点应放在如何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加职业能力训练上面。

1.3 项目化教学,这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具体要求

这里所说的项目,是为实现职业能力目标,需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的具体事项。如“对发动机进行整体拆装”、“排除传感器报警故障”、“制作某种零件的工艺图”等等。课堂教学应根据学生的职业方向,以项目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并且引入职业活动作为训练素材,才能使课堂教学贴近职业岗位实际,做到学用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参加职业能力训练。

1.4 教与做一体化安排

所谓教和做一体化安排,指一堂课中知识讲授和职业能力训练应有机结合,不能分离。一堂课应该从出示实例、学生试做或教师示范操作开始,不应从概念、特征等知识的讲述开始。一定要先将知识讲清讲透再让学生做、将知识认知和能力训练分离开来。

2 课堂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

2.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包括职业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确定职业能力目标不能以教科书为依据,必须以学生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并切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知识目标应以职业能力目标的需求为依据,遵循够用的原则,不能以教科书的理论框架为依据。

2.2 项目训练任务

项目训练任务是为实现课堂目标而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的具体事项,课堂目标需要通过它去实现,教学内容需要它去承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需要它去激发和驱动,课堂成绩考核需要以它为依据,因此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设计内容。应有利于职业道德、诚信品质、创新意识和操作安全意识等素质的培养。训练项目要逐一编号列出,明确项目名称、要实现的职业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要使用的训练素材,并对实施步骤、设备及考核方法等作出整体筹划。

2.3 职业能力训练素材

职业能力训练素材指项目训练使用的实例。职业能力训练素材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之一,应体现“实、足、新、趣”四个特点:实,即与职业岗位实际活动和课堂职业能力目标相适应;足,即充分满足训练项目的需要,具有层次性、对比性和丰富性;新,即体现职业活动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新知识;趣,即能激发学生兴趣和内在动力。

2.4 项目教学过程控制

这是课堂教学设计中最重要、最细致、最能体现教师水平的环节。设计得好,职业能力训练有条不紊、环环相扣,课程目标水到渠成;设计不好,则会忙乱无绪、劳而无功。项目教学过程一般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控制:

(1)项目训练过程和步骤。即设计训练项目怎样开头、怎样结尾、分几个步骤进行、各步骤问怎样衔接和过渡、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怎样融合等。一般可以分为以下过程和步骤:①告知:交代本堂课的职业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明确要完成的项目;

②导入:出示实例,教师示范或学生试做;③初步归纳:教师或学生初步归纳完成项目的操作要领和知识要点;④系统归纳:教师系统归纳能力和知识要点,化解难点;⑤深化:从正、反、错等各个角度出示实例,继续让学生操练,巩固、拓展和检验学生的能力和知识;⑥课堂总结:综合归纳操作要领和知识要点,形成体系,并进行课堂项目考核。

(2)项目训练方法和手段。即设计项目训练各个环节、步骤运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及训练组织形式。如教师方面:示范操作、归纳讲授、课件演示、实物展示、挂图展示、板书、提问等等;学生方面:模仿操作、独立操作、分组操作、分组比赛、课堂讨论、分组讨论、个别回答、代表发言、互相评点、作品展示等等。要求形式多样、方式灵活、能调动学生兴趣、切合训练项目的实际。项目教学过程控制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并要注意行为引导和激发学生兴趣和动力。

2.5 课堂教学简案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