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10-17 17:37: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议

篇1

【关键词】礼仪教育 高职建筑专业学生 就业 影响

随着城市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设了土建大类专业。2015年,在广西35所公民办高职院校中,就有24所学校不同数量、不同规模地开设了土建大类专业,占全区高校的68.57%。尽管2015年中国建筑行业有些走下坡路,但建筑行业仍处于快速扩张态势,未来10年中国建筑业仍将保持持续增长,建筑行业发展前景广阔[1]。因此,高职院校建筑类人才在一定时期内仍将供不应求。

高职建筑专业毕业生的总就业率和协议就业率都较高,但就业质量还有待提升。影响就业质量的不单是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技能,还有就业指导工作及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其中礼仪修养又是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担任建筑专业学生辅导员,在工作中发现不少学生对礼仪知识了解甚少。一些用人单位反映,招聘时也会看中应聘者的礼仪。在实际工作中,建筑行业各岗位都要求守礼、讲礼,注重礼仪修养的毕业生更容易找到工作、适应工作。

一、高职学校建筑专业学生礼仪教育现状

(一)礼仪教育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维系正常生活秩序、互相尊重而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日常礼仪可分为形象礼仪、言谈举止礼仪、社交礼仪、商务礼仪、应聘礼仪和涉外礼仪等类型。

礼仪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礼仪理论知识的传播、礼仪文化氛围营造和礼仪实践。礼仪教育在净化社会风气、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构建和谐稳定社会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礼仪教育还承担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2]。

(二)高职学校建筑专业礼仪教育现状

整体来看,礼仪教育的重要意义得到了高职院校的充分认可,一些高职院校开设了礼仪课程,或在《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增设礼仪教育模块,即使没有开设礼仪课程的高职院校也会关注学生的礼仪缺失行为,在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中强调礼仪。

礼仪课程在几个特殊职业的专技人才培养中已经开展多年,比如旅游、管理、经贸等特别注重人际交往和沟通的职业,并逐步扩大并渗透到其他的与人际交往相关的职业,比如法律、医疗等行业[3]。但目前工科类高职院校的职业礼仪教育,特别是制造类、建筑类还不是很成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教育观念滞后,少部分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礼仪教育;②课程设置随意性大,内容不全面,没有针对制造类、建筑类专技人才。③缺少师资,从事礼仪教学的教师多是思政教师、辅导员,大多没有经过专门的礼仪培训;④礼仪教育途径狭窄,部分学校和教师开展礼仪教育仅限于讲座、培训;⑤礼仪教育的评价机制不完善,以授课教师考评为主,缺少情景考核和学生在校礼仪表现的记录、测评。

(三)高职生渴求礼仪教育

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生源质量的影响,高职学生的礼仪素养相对较低,而社会对专技人才的综合素质、礼仪要求越来越高,高职学生普遍感受到礼仪知识、培训的不足。以往研究表明,很多高职生从自身出发对礼仪修养的提高有需求,并对礼仪教育归入学校课程有很大期盼。对于问题“你有加强自身礼仪修养的需求吗?”72%的高职学生选择有需要;对于“你认为有必要把礼仪教育列入课程教学吗?”66%的学生认为有必要把礼仪教育列入课程教学 [4]。

笔者在与学生接触中也发现不少学生很渴望学习礼仪知识,有的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还会电话询问笔者和领导吃饭如何敬酒、怎样旋转餐桌等礼仪问题。

二、建筑行业礼仪

(一)从建筑行业岗位职责看礼仪要求

建筑专业高职学生,主要就业去向是各类建筑公司,从事的岗位很多,如施工、资料、安全、质量检测等,这些岗位都要求毕业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适应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要提高职业道德、人际交流能力,加强礼仪素养是重要的一课。

例如施工员,工作内容有测量放线、识图、组织施工等,需要面对不同的人。想要做到让工人心悦诚服接受你的管理,让领导认可你的能力,就要树立起良好的自身形象,少抱怨,与工人、监理业主交接时注意尊重他人、文明用语、仪态自然、文明用餐、控制饮酒等。

例如资料员,主要负责项目资料、图纸等档案的收集、管理等。资料员的专业素质决定了建筑技术资料的全面、完整、真实、有效的程度[5]。礼仪方面要特别注重按时收集、记录,不私自传带档案,保持办公室、资料的干净整洁,谦虚好问等。

篇2

笔者在对钦州学院2011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141人的调查中,问及关于毕业后想从事什么职业时,有111名学生选择的是教师,只有30名学生选择的是教师以外的职业。说明大部分学生对教师职业热爱并充满信心。热情和信心是学习成功的主要因素,有了这些,音乐基础课程就有了内在发展的动力。学前教育就业前景为音乐基础课程发展带来希望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已经历史性地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的教育阶段,然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同时,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相比之下,学前教育专业就业环境较为宽松。一方面,由于从中央到地方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学前教育由城市普及到农村,这就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另一方面,学前教育人才的产出,尚未满足社会的需求。从目前来看,与众多专业就业情况比较,学前教育专业可以列为就业前景的“金牌专业”[4]。据调查,钦州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开班以来,为社会输送了学前教师近300人,每年就业率均排全部专业的前茅。2006—2011年,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2006年90.48%,2007年92%,2008年100%,2009年100%,2010年94.59%,2011年92.1%,而且就业单位95%是幼儿园或者从事与教育相关的职业。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为音乐基础课程发展带来了无限希望。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基础课程的问题与不足

音乐基础课程是学习音乐的入门课程,也是涉及音乐理论知识面较广的一门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在于帮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并运用音乐基础理论与音乐常识。学前教育专业的优势,使音乐基础课程的发展有了良好的环境和巨大的发展动力。然而,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基础课程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一)学生音乐基础普遍薄弱音乐基础源于人们对音乐的长期积累,包括对音乐的认识、兴趣及技能等方面的培养。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基础课程正是培养大学生对学前音乐的认识、爱好兴趣,并使其掌握学前音乐技能的一门课程。学生是否有一定的基础,直接影响到对该门课程的掌握程度。笔者在对钦州学院2011届141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大多来自广西各地的农村,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学条件不足,音乐专业教师、音乐教学设备欠缺,大部分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几乎未接受过系统的音乐课程培训,只有极少数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的学生,接受过短期的音乐辅导。当调查到关于“目前音乐基础课程学习是否感到困难”时,在141名学生中,有128名学生答案是肯定的,可见学生音乐基础普遍比较薄弱。这种现状必然制约着音乐基础课程教学的发展。(二)学生对本专业兴趣淡薄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然而,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兴趣淡薄问题令人担忧。在摸底调查中发现,高考第一志愿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人数是110人,其余28人是从其他志愿录取而来,3人是入学后申请从其他专业转入学前教育专业的。当问到学生们为什么选择学前教育专业时,有58名学生的回答是因为喜欢这个专业,有52名学生的回答是因为考虑到家人的意见、就业前景等多方面因素而选择这个专业,有31名学生是因为报考了其他专业未能录取,而被调剂到学前教育专业;也就是说真正喜欢学前教育专业的只有58人。调查结果表明,超过半数的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不感兴趣或兴趣淡薄。(三)音乐基础课程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音乐基础课程是专业课程结构中不可缺少的课程之一,它是声乐、舞蹈、器乐等课程的基础,也就是说,音乐基础课程是“基础的基础”,在整个课程结构中,起到奠基的作用。然而,实际上学前教育的音乐基础教学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是课时安排偏少,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如钦州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在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声乐基础、舞蹈基础、琴法基础、绘画基础、音乐基础等8门主干课程中,音乐基础课程是基础课程里课时最少的一门课程,该课程仅在一年级开设,两个学期共64学时,每周2学时。可想而知,按这个课时安排,教师要完成整个课程教学,包括基础理论知识、视唱练耳等教学内容,时间显然不够,即便教师“教”得完,学生也“授”不了,又何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二是教材不适用。由于学前教育专业是一门新的专业,教材建设尚在探索之中,目前,我国专门针对本、专科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基础教材少之又少,这种情况制约着对教材的选择。目前钦州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所选用的音乐基础教材是《视唱练耳修订版(一)》从教材内容来看,这本书主要的读者对象是高师本、专科学生,也可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师进修和教学的参考书。这本教材并没有和幼儿音乐教学需要相适应,显然不利于学前教育音乐基础课教学的发展。

篇3

 

幼儿的学习都是从语言能力学习开始,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语言领域的教学能力。根据《幼儿园语言教学法教学大纲》,幼儿园的语言领域教学包括幼儿讲述、语言教学游戏、诗歌教学、故事教学、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培养及早期阅读等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应具备的能力即是教学能力,内容包括教学设计能力、知识组织和传授能力、教学活动组织能力、课堂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以及教学反思和改进能力。

 

从我国当前教育环境来看,学前教育在各级各类教育活动中仍然较为薄弱,尤其在中职学校对学生的语言教育能力方面的教育现状很不理想。

 

一、学前教育专业的语言教育能力的教学问题

 

学前教育专业的语言教育能力的教学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源质量不佳,并且学科教学时间短。

 

(2)该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缺乏实习实践,组织实施方案过程的技能技巧不足。教案与教学意图、实际教学出现脱节,并且教案存在机械模仿现象。

 

(3)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受到单一性教学方法的影响,教师在口语教学中常常沿袭传统的单向传授法,理论传授方式单一。

 

(4)课程内容存在局限性,往往学前教育专业的口语教学只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口语技能,却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导致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二、解决学前教育专业的语言教育能力的教学问题的建议

 

对于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本人根据多年在中职学校的教学实践,提出几点建议:

 

(一)进行课堂模拟教学活动,学习优秀教师经验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不可能完全在幼儿园里实施活动方案的。无论在智力上还是生理上,小孩子都处于较快的成长期,不同年龄的幼儿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和行为特征,所以在制定有关活动方案的时候要考虑小孩子的实际状况,并了解幼儿园语言领域教学的基本方式。但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为了使活动计划更加周密,就要验证活动计划的合理性,教学方法的可行性。

 

为了使我们的活动方案适应孩子们的学习状况,首先应该进行课堂模拟教学活动,其次观看优秀幼师的教学视频,从中作比较找出自身的不足,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还应该定期定量进行见习,寻找合适的时间在幼儿园中联系优秀教师并在其课堂上认真听课,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并将其与自己的模拟课堂进行比较,以便更加容易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扬长避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充分体验现实课堂,学习优秀幼师制作教案的方法并融入自己的特色,从而形成自己的教案。

 

(二)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1.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幼儿园的小孩子来说,他们才刚开始接触到学习,他们对周围的一切事物乃至学习都抱有好奇心,尚未形成固定的学习习惯,所以教师要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了,从而引领他们开动脑筋思考、探究问题。为了吸引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勇于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营造有趣而活跃的课堂氛围;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一些生动的问题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孩子们从中受到启发。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与组织能力,建议让学生参加一些有趣的人才培养活动,这样还能培养他们的兴趣,对学生以后的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

 

2.结合学生个体差异,分组集体备课。

 

由于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发展情况不一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进行分组,共同备课,这样能使学生的智力得到有效的发挥。而学生轮流进行试讲还可以避免个别学生逃避讲课,讲完后互相点评,这样能更加容易发现备课中的不足之处,还能对组织环节进行及时的调整。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的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综合各学科力量,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语言教育活动方案设计与组织能力的培养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与积累才能形成,所以要凝聚多学科力量,使学生在综合学习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在长期的训练中提高学生的教育活动方案设计与执行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的能力。在制定教学目标之前要充分分析、理解好教学内容,并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授课;在安排活动之前,一定要先了解活动的原则,具有良好的组织的能力,在执行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更要懂得如何照顾学生,注意学生的安全,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活动结束后学生能对自己的安排及时作出反思以提高自己的能力。

 

(三)加强读、写、说三个方面语言教育能力的训练

 

重视读、写、说三个方面语言教育能力可以培养学生语言教育能力,而这三方面也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语言领域教学能力的关键因素。学生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以便自己在不同的场合中能灵活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教学想法,同时要为幼儿创造和谐、愉悦的语言氛围。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教育能力,首先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为良好的阅读能力能使学生更快、更准确地获取信息。

 

为此必须对他们进行文言作品阅读训练、现代文学经典阅读训练以及幼儿文学作品阅读训练。

 

1.鼓励学生多阅读。

 

学生要多读我国的一些古代名著,如《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因为这些名著能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词汇,丰富学生的语言词库,使学生的文学内涵与内在修养得到极大的提高,那么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但是要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还要依靠学生的长期坚持,唯有不断的努力与坚持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更好地获取信息,以便更好地传达信息。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读够一定量的经典文学作品,自然就会受到书本内容的影响,形成读书人特有的言谈举止、气质风范,便是人们常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但对于某些文言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现代文学经典作品更适合他们阅读,因为现代文学经典作品的语言比较容易理解,使学生更容易产生阅读兴趣。建议他们将现代文学经典作品和文言作品穿插起来阅读,这样能使他们的语文知识多元化,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语言应变能力。同时建议学生通过写读后感或者阅读心得来评价书籍,这样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归结到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未来的工作对象是幼儿,所以该专业的学生也应该重点涉猎优秀的幼儿文学,甚至能够完整背诵一些重点篇目。大部分幼儿文学作品是成人为幼儿创作的,但也有一些是儿童自己创作的,因而更能反映出幼儿的真实心理。通过幼儿文学作品阅读训练不仅能够使学前专业学生更深入地感知幼儿心灵,积累幼教素材,更能为开展幼儿教育打下文学基础。通过以上三种阅读能力的方法训练,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语言领域能力的培养能够得到极大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和调动能力也能进一步加强,优化他们的语言能力素养,为幼儿语言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书面语言训练。

 

同时还要进行书面语言训练,包括书面感受训练和文学创编训练等这两个方面。为了加深学生的生活感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和心理素质,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先用自己的话概括该作品或者评价该作品,然后再与同学进行讨论,并把重要的观点写在纸上,以此锻炼学生书面语言的组织驾驭能力。如此一来,他们未来在教学中就能更好地引导幼儿进行欣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美、感受作品的语言节奏和韵律、体会作品的情感氛围时便会更加得心应手,使幼儿真正领会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时间长了,良好的表达习惯就会形成,语言的运用便也会得心应手了。学生对文学内涵的思考探究能力、对美的发现与阐述能力以及合理运用词语表达思想的能力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除了写读书感受外,还可以通过文学创编训练拓展语言能力。让学生自己创作、改编一些幼儿文学样式,例如歌谣、谜语、儿歌、儿童诗等。中国汉语词义内涵丰富,只有让该专业领域学生亲自运用,他们才会更深地领悟到词语的恰当使用环境和方法,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在经过大量的阅读与写作积累之后,学生们对于美的感悟会更深入,运用语言时也会掌握主动权,文思如泉涌。

 

3.加强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是对阅读能力训练和书面语言训练的实际运用,是学前教育专业语言领域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幼儿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进行多层次、多类型的口语训练,如说话能力训练、朗诵能力训练、演讲能力训练等,在这些能力训练中他们将会不自觉的融入之前的阅读和书面训练的内容,给他们的语言表达增添色彩,充分体现他们的文学语言的积累成果。并针对每一次活动,开展自评和互评,教师指导学生反思。久而久之,学生在通过自我思考分析后,从阅读和生活中就能提炼出独特的思想内涵,从而更深入、恰当地引导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美。

 

此外,教师还要善于透过学生的语言文字来感受学生的内心,对于学生的审美观要给予客观恰当的引导,不仅要使学生感知美丑善恶,还要重视正面激励,培养学生对美的认知与向往,学生能感受语言运用优劣的各种效果。

 

(四)加强师资力量培养

 

中职学校的师资主要来源于高等师范院校。各高等院校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不能够刻意降低门槛,对于语文等语言类学科的成绩有一定的要求界限。同时,国家要加大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高等院校延长语言类学科的教学时间,进一步巩固该专业学生的语言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专业语言领域教学能力作为中职学前教育中这一专业的重要板块,对学生的语言领域的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进行该专业的教学工作时,便应紧扣当前不断变化的教学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做出针对性的改进,将培养学生语言领域教学能力的新理念渗透到教学工作当中,由此实现教学效率及质量的进一步优化,为幼教事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篇4

>> 浅谈幼师、学前教育专业对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 论“90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与提高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培养策略 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西部边疆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职业认同感分析 南阳师院学前教育专业男生专业认同感的研究 学前特殊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调查研究 从专业认同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护理专业学生需要强化职业认同感 酒店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研究及对策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感现状的调查研究 中职幼师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策略 论如何提升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浅谈通信工程专业认同感的培养 中职学生“职业认同感”激发的策略研究 医学生职业认同感 中职学生职业认同感的调查与教育对策探讨 地方高校学生对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的研究 浅谈小学生责任认同感的培养 民族地区学生国家认同感培养的教育意义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学前教育专业成教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成教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唐燕 张永洪")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都存在问题,导致学生缺乏坚定的专业信念来从事幼教职业,对专业的认同感较低,不愿意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本文探讨了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培养学前教育专业成教学生职业认同感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成教学生 职业认同感 培养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5-0138-03

职业认同感是人的一种职业心理概念,是人在长期从事某种职业的过程中,对职业的内容、性质、个人发展以及社会价值等方面的看法和心理感受,表明自己对职业的评价和期望满足的个人要求,同时也是做好本职工作、完成组织目的的重要心理基础。随着社会形态和人们思想价值观念的变化,职业认同感的内涵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不再局限于心理方面,而是逐渐形成了具有人性化、多元化、社会化的意识形态。近年来,我国深化了教育事业改革,加大了素质教育的普及力度,学前教育建设工作日趋完善,师资队伍的素质水平不断提高。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是幼儿教师重要的后备力量,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教学特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随着我国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但是,目前我国幼儿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还不完善,成教学生对于职业认同感还不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还不高。学前教育专业成教学生的培养具有特殊性和专业性的特点,如何加强学前教育专业成教学生的教学工作,提高成教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认同感成为当前一项重要而且紧迫的任务。

一 学前教育专业成教学生职业认同感的问题分析

成教学生是年轻的一代,他们有时朝气蓬勃,有时稳重成熟;他们青春有活力、有干劲。伟大的曾把年轻人比作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成教学生也是存在诸多问题的一代,他们是生活在蜜罐的孩子,在很多问题上都没有自己独特的观点。他们被社会寄予厚望但有时却表现得盲目、不成熟。这些心理导致成教学生在选择职业时有所偏差,对学前教育专业没有正确的认识,没有养成正确的职业认同感。

1.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劣势

学前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对没有达到入学年龄的儿童的教育工作。学前教育是儿童受教育的阶段,也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如果在这一阶段儿童受到正确、良好的教育,那对儿童以后的成长帮助非常大。因为学前教育专业这一职业特征,也就说明这是个辛苦的职业。学前教育的主体――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工作量也很大。有研究表明,幼儿教师的日工作时间要比其他职业的工作人员多出3个小时。学前教育的对象――幼儿是完全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的群体。因为幼儿没有任何安全意识,这就导致幼儿园安全事故频发。因为安全事故,幼儿教师的教学压力普遍很高。另外,因为幼儿教师待遇较低、社会地位也较低,导致成教学生对学前教育这一专业认同感较低。

2.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设置问题导致学生缺乏专业信念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安排上不尽合理。学生大多数时间是在学习枯燥的专业理论知识,只有很少的时间去真正的见习。学生的地位很被动,只是一味地接受课堂所传授的知识。因为这些原因,再加上自己对学前教育专业认识不够全面,导致成教学生在遇到挫折时,总不能正确、积极的面对,甚至会使成教学生放弃这一专业。成教学生接受专业知识的时期,也是自身意识和专业有机结合的特殊时期。如果结合良好,成教学生就会有一个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正确认识。反之,则学生会缺乏职业认同感。

3.选择专业时表现得盲目、从众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能有一份低劳动强度、高报酬的工作是每个成教学生的愿望。他们总是

不满足自己目前的工作状态,想要改变目前的境况。他们通过各方面的信息了解到其他专业的待遇状况,认为自己也可以试一试。当然这种追求更好美好的心愿无可厚非,但殊不知如果没有做出正确的选择,带有盲目、从众的心理去做事情,就会南辕北辙。在教师职业越来越火热的今天,成教学生开始重视各种教育专业方面的职位,但因为对学前教育的偏见,或者对其他专业的过分热捧,导致成教学生在选择职业时,不能做出正确的抉择。

二 培养成教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认同感的方法与建议

成人教育的最主要任务就是向社会输送高质量职业化人才。学校是传授学生知识的地方,更是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地方。所以学校在做好传授知识的前提下,要更加重视对学生人格、品德的培养。老师的职业是一项高尚的、帮助他人的职业。要让成教学生完成从学生到老师的转变,就必须让学生认同这份工作,也就是有对学前教育有认同感。所以培养成教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感成为当务之急。

1.培养与提高成教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认同感的基础――塑造以人为本、健康积极的人格

判断一个幼儿教师是否是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要看教师在对幼儿所传授的知识成功与否,更重要的是要看教师在对幼儿人格培养的能力。如果一个人没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那他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更不能胜任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如果成教学生在学习学前教育专业期间,没有对这一专业正确的认知,在以后的工作中,就不会有对幼儿正确的教育。成教学生的人格直接决定以后工作中对幼儿教育的成功与否。所以塑造成教学生健康积极的人格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培养成教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感,就应该让学生有合理的职业目标和理想。幼儿教师,曾一度被称为“看孩子的保姆”,庆幸的是幼儿教师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逐渐上升。人们在看到幼儿教师良好的社会认同后,会对学前教育专业感兴趣,并且有动力去选择这一专业。与幼儿教师社会地位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幼儿教师岗位竞争激励、工作压力大。一名合格的学前教育工作人员,除了具有专业的精神、坚定的教育信念、对幼儿教师高度的认同感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专业的素养和能力。要有扎实深厚的理论知识基础、高效的管理组织能力,要主动、积极地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与能力。

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不尽相同的,甚至差异很大。但总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外向,另一种是内向。成教学生如果性格外向,那当他从事幼儿教师工作时,就会表现出积极、热情的一面。善于交际但有时候也会表现出粗心大意、容易动怒的一面,当这些不良情绪出现时、影响幼儿教师职责的发挥。成教学生如果性格内向、不擅长交际与沟通,当他成为一名幼儿教师的时候,虽然会做事谨慎、仔细,但没有与幼儿的良好沟通就会影响工作效率。只有正确的锻炼自己的性格,才能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

2.培养成教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认同感的关键――塑造师德、提高人文素质

国家政策的变化、社会时代背景的变迁,甚至是高校管理都会影响成教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感,但最重要的因素仍然在学生自身方面。正确塑造成教学生的专业职业道德,培养和丰富成教学生的自身素质,使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培养成教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感有较大的帮助。

教育最根本的诠释就是教书育人,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如果一个学生没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就不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学生,他受的教育也是失败的。只有接受正确的教育,培养了自己的人文素质,才能作为名副其实的“人才”,被输送到社会上,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然而当代成教学生人文素质的高度并不尽如人意,他们存在综合素质不高、信念不坚定、人生观价值观不正确、缺乏社会责任感等问题。正是这些问题导致目前成教学生不能胜任幼儿教师这一职业,也就造成成教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低认同感。成教学生的这些问题要求成教学校有对应的措施。成教学校要正视问题,积极采取措施来改变这一局面。如多方面开展成教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创造良好的人文素质培养氛围;让成教学生多参加深入社会、生活的活动,亲身体验人文精神。

所谓师德,顾名思义就是教师的道德。它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时,必须要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师德在一定程度上是高于社会道德范畴的,因为教师教育的是人,所以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教给学生各种学习、生活的技能,更要以自身的行为影响学生,让学生耳濡目染,亲身感受教师所做出的榜样。要有良好的师德,不仅要拥有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亲身实践,只有通过不懈努力,才能培养教师的师德。所以,在对成教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要积极宣传我国的法律法规,细化学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把工作做到位,让成教学生认识到,违背职业道德规范,不光是自身的道德问题,还涉及相关法律问题,这样学生才会养成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

3.培养成教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认同感的途径――变化方式、变换手段

培养成教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认同感是一件很“实在”的事情,要培养并提高认同感,针对性的应对手段必不可少。要让成教学生认识到职业认同感在以后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学生才会积极并且乐于参加学校举行的相关学习活动。然而认识到培养职业认同感的重要性以后却没有正确的方法和措施,那职业认同感的培养与提高就是纸上谈兵。所以要在培养职业认同感的方法上有新型、有效的手段,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成教学校在对成教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教导学生了解教师这一伟大职责的任务和工作重心,更要让学生明白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遵守师德和行为准则,充分发挥幼儿教师的影响力,为社会做正面榜样,传递正能量。

篇5

最早用到满意度评价的并非教育领域,而是大家熟知的商业服务领域,从上世纪末才开始被运用于教育质量的评价, 并且受到广大学者的青睐。[3]满意度评价中认为人才培养的过程也是一种教育服务的过程,所以接受服务的学生的感受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教育过程中的优劣,以此提供相关改进及发展的建议。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标为分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可能原因及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一 研究概述

本研究参照国内外关于高等教育服务质量满意度的问卷,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的实际情况,自主开发了《大学生教育服务质量调查问卷》,问卷共由57个题目构成,包括课程教学、学术支持、非学术支持、学生发展结果等四个维度及评价。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5”表示“非常满意”,“1”表示非常不满意。调查以某地方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读本科生为总体,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共回收问卷348份,其中有效问卷342份,有效率98.3%,数据处理与分析均使用SPSS16.0。经T检验表明,除去“对所读专业的课程设置”一题之外,问卷中其余的题项决断值均达到显著性水平并可用于统计与分析,经过对问卷的内在一致性检验,α=0.927。

二 学前教育培养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肯定评价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无论在总评价,还是在学术支持、非学术支持、课程教学、学生发展结果等四个维度的满意度均比较满意,仅有11.4%的学生在总体评价中表示“不满意”“很不满意”,这说明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质量得到较多数学生的认可。

在各维度评价上,将四个维度做差异比较,随后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表1)。经多重比较检验,任何两个维度之间的差异均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意义(P<0.05)。该结果说明学生对自我发展结果满意度最高,对课程教学、非学术支持次之,学术支持满意度最低。

表1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质量满意度基本情况

将四个维度与学生总体评价作相关性检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表2)。不难看出,与总评价的相互影响最显著的是学术支持服务。

表2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满意度相关性

三 学术交流和专业实践机会不足

进一步对有关学术支持服务的诸方面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设施情况”“信息资源与服务”等两个方面的满意度较高,尤其是对“多媒体教室”“学习或自由讨论的场所”“学习与教学条件”等几个方面达到“比较满意”的水平,这说明在学术支持服务维度,硬件设施达到了满足了学生的需要,得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普遍认可。不过,学生对于 “学术交流机会”“专业实践”的满意度很低。

“学术交流机会”维度中,对于“听取学术报告会、讲座等的机会”评价最低。这一问题与学生所在学校的地理位置不无关系,地理位置常常会决定可利用的校外优秀师资和其他资源。同时,该项满意度低也与学生的学习目的有很大关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和其他专业学生类似,未来有许多就业的方向和可能,如果只把视野局限于为未来幼儿教师做准备,必然会在成长过程中遇到许多困惑,比如忽视许多跨专业的学习机会、获取其他学科信息的机会,等等。

“专业实践”维度中,对“专业实习基地”满意度最低,这与学生对专业实习的目的、任务和要求不明确有关系。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近年来各界都十分关注专业实习,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有时候专业实习更像一个假期,他们还未较好的理解专业实习的意义和目的,对于专业实习的任务和要求则是一知半解,因此有必要使学生正确认识专业实习基地及其实习任务。

四 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结果有待提高

学生发展结果在学生满意度中获得评价较高,即知识、技能、社会角色、品质、动机和身心状况等六个方面。从学生满意度评价结果看,学生在品质、社会角色、动机等方面的发展比较满意,这与教育类的专业学习不无关系,教育是一种影响人的活动,因此较多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够较严格要求自己,逐步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相较而言,学生对技能和知识的满意度较低,这也从一个侧面反应出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仍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仍旧强调理论的学习,尤其是书本理论的学习,所以学生掌握了很多“古老”的知识,缺乏与实际相联系的知识,更是难以满足解决实际问题时技能的需要。

此外,在“非学术支持服务”中,学生对学生宿舍及设施的评价最低,而对学业适应咨询与辅导的评价最高,这一结果也符合地方院校的实际情况,即学校投入比较多的注意力在学生的学业发展上,而由于地域的原因,难以满足所有学生对于宿舍等条件的要求。在“课程教学”中,学生对于教学管理制度、任课教师、教学内容、课程考核等满意度都较高,唯独对课程设置评价较低,这一问题与前文中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满意度略低原因相同,学生的需求与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一致,即均需要有较强的实用性。

五 对策建议

从利益相关人学生的视角来看,目前地方性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仍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所重视。

1 开发资源,增加学术交流机会

培养单位有必要广泛聘请省内外的专家学者为学生讲学,所选择的主题可以是对学前教育相关文件的解读,也可以是介绍从教经验,更可以是成长经历的分享,当然也可以是方法的训练和观念的革新等内容,总之讲座的内容不应只局限于学前教育。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参加省内外的各种交流活动,开拓眼界。

2 转变思想,拓展实习实践基地

对于专业实践则需要培养单位拓展地方资源,选取质量合格的园所作为实习实训基地,以保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专业实践机会。作为专业实践基地,可以是符合实践要求的幼儿园,也可以是近几年比较受欢迎的早教机构、亲子教育机构,等等,还可以是与学前教育相关的其他行业,这样才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更多就业机会与可能。此外,也应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时间走入社会,甚至也可以为培养单位和实践单位搭建一个交往的平台。[4]

3 改变要求,促进知识向技能的转化

对于地方院校的学前教育学生而言,升学的是少部分,绝大部分会在毕业后走入社会,而且学前教育本身也是一个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因此,有必要强调学生知识向技能的转化。因此,培养单位需要改变课程要求,除强调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学习之外,还应丰富课程教学的形式,将幼儿园中的实践需要与课程教学的内容相结合,注重形成性评价等。

4 整合资源,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

学前教育专业的各门课程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之间也有很大的关联,因此培养单位需要整合资源,加强课程之间、教学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比如,教研室可以组织课程研讨、同课异构等活动,使任课教师深入了解相关课程,实现同类课程之间的联系;教师自己也可以与其他教师交流,借鉴或共享个人经验,使课程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总之,根据本研究中数据统计分析的结果可知,学术交流机会、实践机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课程设置等均是影响学生评价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质量的有效因素。因此,基于这些结果,研究者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几点自己的思考和看法。另外,限于本研究的方法和样本来源的局限性,本文仍需在未来的研究中继续深入。

参考文献

[1]王迎兰.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11):55-58.

[2]王晓岚,丁邦平.美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方式、特点及其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10(10):49-54.

篇6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特殊教育;融合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从1994年在萨拉曼卡宣言的提出至今,追求教育的平等,接纳全体学生,满足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的需求的相关教育理念深入人心。201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将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学前教育列为未来三年的重要任务之一,并提出给第将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学前教育纳入学前教育发展规划。由此可见国家对于学前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重视。因此,加强融合教育教师教育,提高融合师资质量势在必行。我国师范院校目前采用的普通教育师资和特殊教育师资分别独立培养的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融合教育的需要,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师资一体化培养是师资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实现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师资一体化培养的阵地主要为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可是目前特殊教育专业的师范院校较少,许多特殊教育的学生在未来就业中选择学前教育相关领域的少之又少,因此,学前专业学生是实施早期融合教育的主要生力军。对于学前专业学生特殊教育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全能型人才的关键因素,完善早期融合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

二、学前专业学生特殊教育能力培养中的存在的问题

随着融合教育的深入,结合国家的相关要求,学前教育专业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将特殊教育课程融入到学前教育的课程体系中,以便培养新时代,新要求之下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但是学前专业学生特殊教育能力培养在实践过程中,还是存在种种的问题。现将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罗列。

(一)正确的融合教育的观念未树立

正确的教学观是教学活动、实践活动的指路明灯,影响着学前教育教师的教育能力,学前融合教育的推进不仅仅要求学生建立正确平等、尊重、有爱、多元的教育理念,还要求学生要具备树立关爱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信念,充分认识到融合教育对于特殊需要儿童的意义,并能够用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去帮助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接纳和转播接纳特殊儿童的素养,但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于日常生活殊教育需要儿童的认识较少,普遍认为学前特殊幼儿不是其主要的教育对象,未来工作中,遇到特殊教学的学生概率较小。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对于特殊教育的相关知识不愿深入学习,学习态度较不端正,花费时间较少。其次,学前专业学生课程设置过程中,有关学前特殊教育的教育观念的讲授过程所占比重较小[1],教学过程殊教育理念的铺垫内容较少,学生学习中,对于应有的平等、尊重、多元化的教育观念,理解不深入。最后,学生学习过程中,未能将理论学习的认知观念与实际言行相结合[1],学生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普遍认同融合教育观念,是还是存在对于从事相关工作存在疑虑,对于未来工作规划中不涉及特殊教育事业,导致教育观念的学习流于表面。所以树立正确的融合教育挂念,深化融合教育理念是学前专业学生特殊教育能力培养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二)完善的融合教育的知识未具备

实施学前融合教育的要求学前专业的学生要具备基础的特殊教育知识。这些知识包括融合教育的发展历程,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规,各种类型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针对其身心发展特点所涉及的教育活动设计和教学策略。这些知识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撑,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够实施特殊教育服务的重要保障。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完整的特殊教育知识体系的相关课程的设置主要包括特殊教育概论,融合教育概论、特殊教育需要儿童诊断与评估,个别化教育与教学,学前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心理与教育等。在多数的高校校课程设置中,并达不到完整的课程设计,并且开设课时较少,至今尚未开設特殊教育相关课程的师范类院校所占比重较大[2],学前专业学生对于特殊教育的学习仍处于初级状态,不能做到专业化素养的建立。其次,在学习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相关知识之前还要同时具备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生理学、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的相关知识。学生学习过程中前期知识的储备量要求较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利用,专业知识的学习较薄弱,知识的转化能力较差,为后期学习特殊融合教育的知识不能提供有效的知识的支撑。

(三)专业的融合教育的技能未掌握

拥有专业融合教育技能的学生,应该具备学前特殊教育的环境创设,差异性教学课程设计、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班级管理,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教学方案设计,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及家长沟通技巧等等实践能力。但在学习过程中,过多课程的设置难度较大,专业性要求较高,且与学前教育专业的多项专业必须课内容重复,故开展的可能性较低。可是,学生所具备的特殊教育专业技能知识其他课程中又未体现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特殊要求,在有限课时的课程设置规划中,往往陷入困境。其次,学生在课程的课程中过程中,对于相关特殊教育的实际操作课时较少[3]。多数院校在进行特殊教育类的课程时,普遍使用讲授法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只能从理论层面认识特殊教育学生,可是特殊教育儿童的教育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的训练形式在有先的实际操作课时难以得到全面的练习。在操作过程中的学生教育技能整体掌握水平不高[4]。最在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真实遇到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是,只能做到态度上的支持,能力上还存在怀疑。最后,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的认证更多是教师资格证的评定,可是,现有的教师资格证的评定体系中缺少特殊教育知识的评定,学生对于所需要特殊教育技能没有权威的考核标准和具体要求。

三、学前专业学生特殊教育能力培养的建议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殊教育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集家庭、社会、学校为一体的系统工程,并不只是需要学校教育一方面的能够完成,而且需要政策、财政、人员过方面的支持。也就是说学前专业学生的特殊教育能力的培养需要多方面的通力配合,共同实施和完善。结合我国学前教育现状及学前专业学生特殊教育能力培养的现状,对于学前专业的学生的特殊教育能力培养提出以下及点的建议:

(一)转变教育观念,创设积极环境

实践融合教育,态度和观念对于成功开展融合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要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特殊教育能力的发展,首先要从学校层门的融合教育观念的建立做起。学校重视对于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新的发展规划。在提供就业工作引进、实习、见习时,可给予特殊教育机构,学前融合教育幼儿园、康复治疗机构等相关学前特殊教育行业创造就业环境,以就业为导向,提升专业知识能力,根据市场和企业为导向进项宣传,提供新型就业思路,引导学生加强特殊教育意识。其次,改变高校教师传统教学模式。转变高校教师特殊教育教育理念。针对学前融合教育知识的传授,不仅仅是特殊教育相关课程老师的任务,在相关课程的特殊教育课程中,可结合特殊教育儿童观的特点进行相关知识的铺垫,为学生从不同领域,不同的课程视角对特殊教育进行初步的学习。也可以将特殊教育的融合理念更加深入到学前教育学生的方方面面,为学生创设更加积极有支持性的就业和学习环境。

(二)培育专业教师,促进多方合作

培养就有特殊教育能力的学前专业人才必不可少的就是具有既有特殊教育知识又有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这样才能将特殊教育和学前专业的知识进行良好的结合。优质的学前融合教育的教师是传授学前融合课程知识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类教师的专业化是目前培养特殊教育能力的学前专业人才的主要任务。专业人才的配备及课程组的建设能够让专业课程建设的设置更有保障。但在专业教师的培养上,也就需要多的财政、政策的支持,让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免除后顾之忧。不仅是对师资的培养,还要注重多个领域之间的研究,使其能打破行业界限和科研知识的预留,为学前特殊教育能力的学前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同时社会文化领域的传播和发展,促进当今社会人员的新观念和新理念,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特殊教育能力培养提供舆论导向支持,加强普通高校之间、普通高校和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机构、福利院、残联等相关机构之间的联系,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學生提供大量的见习、实习,实践技能培训的机会和实施平台,让学生学习过程中更深入认识和了解有特殊教育需要的人群。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特殊教育实践理论和资源的贡献,以便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特殊教育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同时也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提供更有保障、更专业的服务支持,让双方建立良好的互动。

(三)提升教育技能,改革学习模式

篇7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创新研究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革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前教育是针对学龄前儿童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对幼儿将来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础,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幼师各方面的能力对幼儿的发展有直接性的影响,要想提高幼儿学前教育的质量,关键还在于提高幼师的教学水平和各方面能力。而美术手工教学作为高校学前教育中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有助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引导和锻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从整体上提高该专业学生的素质。

一、高校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灵魂,创新高校学前教育的美术手工教学不仅是为使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更为熟练的掌握专业知识,同时也是为了使其具备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确保该专业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能够更好的履行职责,承担起幼儿教育的重任。因此笔者认为创新高校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其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传统的美术手工教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教学的需要。传统教学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固然有其可取之处,但是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其中不少内容已经制约了教学的发展,比如,传统的美术手工教学方式较为单一缺少变通,教学内容不接地气,相对空洞,学生无法掌握到实际有效的手工技能,实践机会较少,动手能力较低,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针对这样类似的问题,创新美术手工是必须的,必要的,势在必行的。

其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未来国家学前教育施教的主体,他们所接受到的教育和所拥有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成长发展。同时幼儿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其成长和发展更是与国家的发展和壮大息息相关。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任课教师责任重大,他们对学生的教学行为不仅对该专业学生的能力发展有重要影响,同时他们的教学行为也将被学生所模仿,应用在学生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正如上文所言美术手工教学是锻炼学生能力的良好机会,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创新美术手工教学,即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埋下创新的种子,为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断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创新高校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育的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法和方式

知识经济时代下,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并且逐渐的普及到教育的各个阶段之中。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高校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相结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转变教学手段,是创新高校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比如在教师在教授《折纸》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一些教学视频,并适当的启发学生,比如通过这样的折法可以得到一个“小衣服”,那么改变其中的某一个步骤可以得到什么?再或者也可以由学生各抒己见,表达自己在看完视频后的观点和想法,比如有学生认为他的折法比教的方法更简单或者更漂亮,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创新美术手工教学材料

所谓手工制作,其本身就是一种创作,即将不同的材料和工具进行运用和组合,组成一个新的东西,且运用和组合的方式不同,产生的效果也有不同。因此对于高校的美术手工教学的创新而言,创新学生手工制作的材料,解放学生的思维和双手,引导学生利用不同的材料根据主题创作出“新的东西”。比如同样是以制作笔筒为主题,有的学生用饮料瓶来做,有的学生用硬纸板来做,同时学生在笔筒的装饰上也各有不同,有布的用布装饰,有水彩的用水彩上色,有彩色线的用线来裹绕,这样虽然同时笔筒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特的审美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收集生活中的一些“废旧物品”,培养学生发现美和挖掘美的能力,给予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施展空间,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融入美术手工教学之中。

(三)挖掘民间美术资源

在高校的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中引入民间美术资源,让学生在学习和借鉴的同时,形成独特的审美视角,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在教授有关泥塑的内容时,由于学生可能不是来自于同一个地方,学生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文化差异,那么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的向学生介绍一些国内外不同地区的泥塑文化,或者还可以由学生上台讲述自己家乡的泥塑特色,从而扩充学生的信息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民间美术资源丰富,相比课本上的教学内容而言,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亲近感和共鸣。且我国的民间美术资源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将其纳入美术手工教学之中,有利于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形成较高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时还有利于民间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三、结语

创新是国家和民族能够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因此创新高校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必须要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融入更多符合时代特征和现代教学需要的元素,同时更要贴近生活,挖掘民间美术资源,继承和发展民间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使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手工技能,为将来的幼儿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沅.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的研究[J].艺术科技.2014(04)

[2]黄雪兰.关于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的建议[J].南昌教育学院学,2011(05)

[3]曹斌.谈高校学前美术教育手工课教学[J].大众文艺,2013(08)

篇8

【关键词】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困扰;成因;对策

目前,中国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几乎是“清一色”女教师,这给孩童生理和心理成长造成了某种程度上的不利影响,如不少男孩娇气、女性化,缺乏阳刚气等“症状”。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园的健康发展,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都需要幼儿男教师的加入。随着社会的发展,男性从事幼教工作对幼儿良好个性的积极作用已得到了人们普遍的认同和接受。[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颁布,学前教育如雨后春笋,如何来吸引更多的男性从事幼教工作呢?

一、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国家的投入逐年提高。在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教育专业的就业形势依然良好,如今幼师生走俏学前教育专业成为高校的热门专业,不仅吸引了许多女生学习也吸引了一些男生就读。但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和男幼儿教师的现状却不容乐观。[2]

1、数量少

在美国从事学前教育的男生达到10%,在日本从事学前教育的男生也达到7%。但在我国男生确实在学前教育可谓凤毛麟角。笔者在网上查阅,青岛幼师的学生以女生居多占全校人数94%,男幼师的学生处于“关键少数”的位置。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分析我国幼儿园教职工总数100万人左右但从事教学工作的男性不到1万人。男女性别比例失衡是我国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据统计目前学前教育专业通常全是女生,有些年份一个班上也能招到一两位男生但4年后不是考研就是转行了。男生犹如鹤立鸡群成为幼儿园教师招聘的焦点。学前教育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时期,幼儿要得到身心成长和性格发育上健康、完整的教育和熏陶,就必须保证幼儿园男女教师比例的合理搭配。

2、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自我认同感低

每一个男生在年少的时候心中都怀揣着一个美好的梦想,长大以后要成就一番事业。每个刚来到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对自己的未来都有美好的憧憬,但现实是残酷的。时间给了这些男生一个沉重的打击。清一色的女生,没有共同语言的群体,老师的忽视,同学的忽视,仿佛男生们处在被遗忘的角落。孤独、寂寞涌上心头,男生在学前教育专业没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久而久之对自己失去信心,对学前教育的热情渐渐被磨灭了。

自我认同感低是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普遍现象,自我认同感低造成的后果就是学前的男生转专业或毕业后转行,导致幼儿园男老师大量缺乏。男生在学前专业待长了还会产生一系列问题,比如自卑,不善交际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此外,由于学前教育专业以女生为主,所以在技能培养方面按女生的特点设置课程,像舞蹈等一些课没有照顾到男生的特点,致使男生的职业技能相对缺乏。

二、原因与分析

1、传统社会文化的影响

我国古代传统的思想认为男主外,女主内。看孩子历来被认为女性的工作,虽然现在人们的思想不断解放,对一些新事物的产生也能慢慢接受,但是男性从事幼儿工作仍被不少人指指点点,认为男幼儿教师没有出息,无形中给学前专业中的男生带来不小的压力。不管是在校的学前专业的男生还是幼儿园中的男老师都被人称为“国宝” 、“男阿姨”,这些多少都带有讽刺性的意味。一旦有男性介入此行业往往会招致异样的目光,男性通常会对学前教育专业和幼教工作产生排斥心理,许多有意愿从事幼教工作的优秀男生也因此对该专业望而却步。

2、经济因素的影响

一个地区教育的发展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经济发达的地区教育事业相对也比较发达。男性作为家庭主要的经济支柱,承担着养家的重任,在就业或者为就业做准备的时候必然考虑经济因素。由于多种原因,现在幼儿教师的工资还不高,其它方面的保障也不完善,男生在选择专业或工作的时候会考虑工资待遇而放弃幼教这一行业。此外,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经济发达地区能提供比较诱人的待遇,因而能吸引男性去幼儿园工作,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中西部或农村地区就很少有男幼儿教师。经济问题不解决,幼儿男教师的培养就不会取得进展。

三、对策与建议

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就业既关系到男生以后的发展,也关乎到幼儿园以及学前教育事业的未来。因此,政府应积极主动采取措施解决好未来的男幼儿教师当前面临的困难。

1、多种途径提高男幼儿教师的物质待遇

目前,我国大部分幼儿园老师的工资还是比较低的,长期从事这种工作生活难有保障。男幼儿教师也是一个社会人,都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男幼儿教师面临着来自外界和自身心理上的压力,如果再遇到生存的压力,是任何人都无法承受的。适当的提高男幼儿教师的物质待遇,使学前专业男生和幼儿男教师选择工作时没有后顾之忧,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前教育事业。因此,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适当的提高男幼儿老师的工资待遇,增加社会福利,不断改善男幼儿老师的工作环境,发挥男性幼儿教师的性别优势,给予男性幼儿教师更多提升工资的机会,如根据男幼儿老师的特长,适当开设一些特长班,增加男老师的额外收入;或以入股的形式让男老师加入,定期分红。只有改善了男幼儿教师的经济收入,才会吸引更多的男生来幼儿园。

2、学校培养体制的改革

目前,很少一部分幼儿园中有数量很少的男幼儿教师,这些男幼儿教师大部分是音乐、体育、美术专业的,在技能上比较占优势,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这些老师不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的使用以及掌握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方面不如学前的男生专业。但另一方面,学前专业的男老师有时因技能缺乏而不能胜任工作。因此,学校应改革招生和培养制度。

在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培养方面,幼儿园需要什么样的男老师,高校就怎么培养,并要照顾到男生的身心特点。建议: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定向招收,定向培养,定向就业一体化。在男生入学前签订一份协议,对报考学前的男生免收学费、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毕业后回生源所在地,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安排到公办幼儿园任教,确保有编有岗。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男生。

3、个人方面

无论是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还是已经工作的男幼儿教师都要转变男性幼儿教师的职业观念,树立献身幼教事业的使命感。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多元化的趋势越来越被人所接受,传统的职业性别界限正在被打破,做为男幼儿教师要乐观地看到这个职业的发展前景,要相信自己的选择,在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下,男性幼儿教师这一职业一定能够更好的生存、发展下去。

男幼儿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前专业的男生在校的时候要扎实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以后在幼儿园的工作中打好基础,并能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男幼儿教师在工作中要善于观察,勤于学习,勇于反思,针对教育中产生的新问题、新现象要积极主动的和其他老师交流探讨,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对教育问题教育、教育现象深入研究;积极关注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努力使自己成为像陈鹤琴、陶行知等这样著名的教育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繁荣。

【参考文献】

[1] 雷茹,裴长安.浅论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专业发展及其影响因素[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07.

[2] 诸园,刘海.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现状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

篇9

 

0 引言

 

当前,高等教育转型是我国的社会热点,国家通过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来解决当前“大学生过剩”与“市场需求技术技能人才严重缺乏”冰火两重天的反差格局。今年国家普通高等院校中将有600多所院校进行转型,转向应用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侧重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西安翻译学院作为民办普通高校中的领头军,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转型趋势,经过科学研判和认真分析、研讨,认识到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着力探索促进自身转型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加快推进学院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的步伐,同时规划了一批示范特色专业进行转型试点改革,学前教育专业就是其中之一。

 

1 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学前教育关键在于师资,经过认真和广泛调研了解到当前陕西省乃至全国各类幼儿园教师队伍现状如下:随着人们对学前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学前教育需求与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日渐突出。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推算,目前陕西省幼儿数量3年增长47%,幼教缺口近7.5万人,到2020年我省幼儿教师的需求将达到12-15万人。①当前陕西省各类幼儿园教师队伍现状——从其他岗位转岗而来的幼儿教师比例很大,拥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的教师不足,幼儿园及家长对目前的幼儿教师满意度低,社会上渴求有爱心、技能全面的高素质幼儿教师。

 

通过调研获知陕西省部属的陕师大到第二批次本科的西安文理学院、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咸阳师范学院、渭南师范学院、榆林学院、安康学院、商洛学院等具有师范属性的院校在省内成星罗棋布状态,学前教育均为上述院校的院级重点专业,在区域内是中坚力量,影响着我省的幼教专业的发展水平。他们严格执行着招生计划,严格控制着生源规模与师资结构,实验实训设施完备。在师资师生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实践教学等都保持着优势且发展型水平。

 

西安翻译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是2012年经教育厅审批的新专业,主要是培养幼儿园、学前教育培训机构等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前教育专业虽为西译新增专业,但目前在校生已有近2000人左右。西安翻译学院的学前教育专业目前与上述院校差距较大,暂不具备明显竞争力,但西译(西安翻译学院简称)极大地发挥着民办教育灵活的办学机制,实施着严格的教育教学管理,以良好的学风校风吸引着来自祖国各地的广大学子前来学子学习,他们生源素质高,求知若渴,可塑性极强。因此如何利用学院转型发展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契机,重视人才培养,积极探寻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途径,满足社会需求,提升学院专业品牌效益颇为重要。同时作为新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才刚刚开始,如何区别于其他同类专业院校,凝练自己的特色,产教融合找到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现实路径也是本专业发展的根本之路。

 

2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路径的建议

 

学前教育专业应紧跟时代步伐,抓住转型改革发展的机遇,改革创新,探索西译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发展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新思路,新举措。

 

2.1 明确专业特色建设目标,强调学生的多元化成长和复合型培养以提高就业竞争力

 

①学前教育专业应紧扣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设置既能体现学科专业特点、又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专业方向。依托西译外语优势和学院历史积淀,以大平台多方向的思路,整合现有优势教学资源,在确保幼儿教师全面发展要求的基础上,开设双语教学、音乐舞蹈、绘画手工、育婴早教等专业选修方向,强化具有不同专业特长学生的专业素质,以培养多能一专幼儿教师,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具有高人一筹的就业竞争力。

 

②以市场需求、职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践教学为途径。西译始终坚持“外语+专业+现代化技能”和“专业+外语+现代化技能” 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这种模式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多元化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新时期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又被赋予了与时俱进的新含义,学前教育专业要在这模式下注重深化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高规格、创新性、应用型”拔尖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懂专业,又懂外语,还具备一定专业技能,工作后上手快,实用强,一定会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大大提升本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并为后续毕业生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

 

③注重探索依靠行业企业的办学体制,深化落实“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大平台,多方向”,开展订单式培养模式。目前本专业与北师大紫禁长安学前教育集团、阳光雨露国际教育集团、陕西新荷学前教育集团等多家单位开展了校企合作,前期本专业教育实习的学生受到了合作单位的高度评价,并有多所单位提前来预订本专业的毕业生。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结合、坚持课程内容与岗位要求对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这也着实促进了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2.2 突出特色性德育模式,以职业道德和技能培养强化学生综合素质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①教育的原点是爱,幼儿教育是人的启蒙教育,是奠定人一生的教育。现代幼儿教育越来越强调对于孩子的培养重点的不是知识的掌握,而应该是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个体思维方式、创新意识等。所以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未来幼师不仅要系统掌握学前教育的专业知识和育儿教育理念,更要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关爱儿童,自身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综合素质,才能真正胜任幼儿教育的重要使命,满足目前行业和家长越来越高的心理预期。

 

②以爱为前提,严为保障的全封闭准军事化管理模式。西安翻译学院一直坚持“全封闭准军事化严格管理”,传承丁祖诒教授“把学生放在眼皮子底下管理,让家长和社会都放心”的管理理念,学生进校时就明确提出“十不准”的要求,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由专门学管部门进行常态化检查和督促。这种管理模式,为培养高素质学生提供了有力保障,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社会和家长的高度肯定和赞扬。

 

学前教育专业在全院的管理模式下,进一步推进了“以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为目标、以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德育模式。学生入校后,在整个培养过程中贯穿“养成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每学年一个系列主题,由分院、系部、班级、各社团等共同配合,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各样的活动。例如:长期在各教学楼内设置诚信购买区,学生购买日常学习用品,没有销售员,看清物品价格标注,直接投币到诚信箱即可,社团学生定期核对款项明细,对外进行公布;这项活动实施初期,确实出现了入不敷出现象,但是坚持一段时间后,每次对外公布的账目都能一一对应,并且学生还把这里当做了拾金不昧的平台,谁拾到书本、饭卡、钥匙等也会自觉放在诚信区,等待失主来认领。本专业的社团还积极与西安义工组织联合,长期服务社会上的空巢老人和残障儿童,言传身教带动了大批学生成为义工组织一员,无私奉献自己的爱心,并在义工服务中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实践。这样的系列主题教育,注重培养本专业学生的高尚品行、心理健康、感恩心态,弘扬和传递正能量,为培育学前教育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精神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为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理念及健康的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夯实了基础,使学生就业时备受社会和行业的青睐,突显了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优势。

 

③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要把工作技能的培养落到实处。经过长期调研和行业反馈,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要更好的提升就业竞争力,在以下的工作技能上要充分重视和落实,工作技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专业技能、教学技能、生活技能。专业技能就是弹唱、舞蹈、美术等五大领域,学生应在工作之前把专业技能练好,并使自身在某方面最擅长,成为自己的亮点,同时在技能培养上要打破长期的模仿观念,注重打造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审美能力,老师没有创新性如何培养孩子有创新啊;教学技能有别于专业技能,常常受到忽视,但是作为幼师培养必须要重视把教学技能融入到专业技能课中,例如舞蹈与舞蹈教学是两回事,有很多跳舞好的毕业生,却不懂得如何进行舞蹈教学,这就是教学技能的缺失;生活技能是现在独生子女非常欠缺的,我们的学生往往不缺知识,但是缺乏常识,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中,年轻的幼师们是照顾孩子日常一切的小父母,如果自己在生活上都没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如何更好地照顾孩子们呢?所以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实际工作的调研和行业反馈的意见不容忽视,这样才能培养出实用强、上手快,受用人单位欢迎的毕业生。

 

学前教育专业作为新建专业,应继承并发扬学院原有的传统优势,紧跟时代步伐,抓住学院转型改革发展的机遇,改革创新,积极探索西译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发展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新思路,新举措。希望通过多种途径的建设和探索,使学生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使毕业生的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赢得再招聘还认准西译毕业生的社会美誉,把本专业做大做强,成为名副其实的特色品牌专业。

篇10

本文以南疆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对当前就业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为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问题及策略研究提出自己的建议。

一、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调查

(一)2015年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率

为完成此次论文,笔者特意从学校那里获取2015年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情况,2015年总毕业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率为95.77%,在学校各专业就业排名第二。

(二)毕业生的职业目标定位

在笔者调研访谈中,有在“你今后想从事的职业”中,有大部分学生选择今后会从事和本专业相关的工作,有少数学生想去外资企业工作,部分学生想去政府机关工作,个别学生倾向于去国企上班。从调查中,我们不难看出,尽管属于学前教育专业,但是真正想从事和本专业相关的只有将近一半。

(三)毕业生的就业意向与实际流向差异分析

在综合对比南疆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就业情况,笔者发现尽管愿意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学生比例不高,但是在大学毕业后会从事幼儿教育的相关的工作依旧是占了较多的比重。从2015年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就业情况,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选择从事和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的工作。

二、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一)编制招考限制

就新疆地区而言,很多教育区都实行生源地限制,一些农村的学生根本无法在城市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同时,很多城市的民办幼儿园在招聘幼儿教师的时候,也会有严格的年龄限制,这让很多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都会认为幼儿园教师也是一个青春职业。这是一个极为可怕且影响十分恶劣的导向。

(二)职业认识有偏差

大学阶段是形成职业认同感的关键阶段,专业教育影响着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而当临近毕业的时候,学生将会有更为明确的职业认同感;学前教育职业所工作对象的特殊性,以及幼儿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均不高,使得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对幼儿教师职业并不认同。而且很多幼儿园更加倾向于聘任专业素养高且薪资要求“合理”的大专生,学前教育本科生在他们看来只是“好看但却不好用”。

(三)就业决策有困难

绝大多数的学生报考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是因为: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就业前景好;学前教育专业相比其他的专业无论是招考技能,还是文化课成绩都相对较低。这两个原因也使得很多高中阶段成绩中等的学生倾向于选择学前教育。而当这些学生来到大学,他们会发现自己根本对这个专业不了解,甚至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去接纳这个专业。当开始学习这个专业的时候,很多学生会想着以后能够自主创业当“园长”,或者为自己未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做准备。随着毕业脚步的临近,存在他们心目中的美好幻想却被现实硬生生打碎了。经过四年的本科学习,他们有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

三、解决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就业观,一个社会成员在就业时的价值取向,就是人们能够客观理性看待自己的就业目的和意义,决定着一个人在就业前针对就业环境所作出的就业抉择。据了解,大学生在进入大学第二学期时会开设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大四毕业时也会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而在其他时候并没有开设就业相关课程,应该将就业观点的培养贯穿四年大学生活。同时,结合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让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够在实习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应用,并从实际实习中感受到幼儿教育的魅力。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走出校园提供更好的保障。

(二)培养良好的就业情感

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就有明确教师职业情感的核心价值。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对学前教育的忠诚和细心呵护幼儿是幼儿教师的道德修养。假如一个幼儿教师将名利看得比自己的职业还要重要,做不到爱岗敬业,更谈不上对儿童的关爱,他也无法积极主动开展工作,那么他将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1]。因此,高校除了应当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更应当重视招收和接纳热爱学前教育的人才。

(三)提高职业技术能力

当前社会上有很多人对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可度并不高,很多人甚至认为幼儿园教师是即使没有文凭也能做的的岗位,只要是能够唱儿歌和画个小动物,跳舞也只需要伸伸胳膊和打腿即可。我们无法左右人们的这种想法,但是假如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也有这种想法,那么就十分可怕。

(四)完善政策保障制度

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都十分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就业,如我们所熟知的“特岗”“三支一扶”等等,这些政策都是为了鼓励大学生发扬奉献精神,深入基层就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就明确提出会给予长期工作在农村或偏远地区的教师支持,从工资、职务职称以及津贴补贴标准等方面给予支持,以此吸引更多的优秀毕业生到农村就业,成为基层教育工作者。这也意味着要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最大程度落实政策,并用政策保障毕业生未来的发展。

四、总结

南疆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就业问题是新疆高等教育发展孕育而生的新问题和新现象,应当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这个问题也具有很高的理论和现实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小鹤.对地方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就业现状及人才培养的思考——以平顶山学院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07: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