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资产资产评估范文

时间:2023-10-17 17:37: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流动资产资产评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流动资产资产评估

篇1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流动资产;评估

一、前言

流动资产是指企业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及各种存款、存货、应收及须付款项、短期投资等。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加强流动资产评估是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现代企业推行和不断完善流动资产评估,实现管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保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二、新会计准则下的流动资产评估的特点

研究新会计准则下的流动资产评估的特点,是做好流动资产评估工作,提高流动资产评估质量的重要保证。流动资产评估特点主要是:

(1)流动资产评估是单项评估,不需要以其综合获利能力进行综合件价值评估。

(2)必须选准流动资产评估的基准时间。

流动资产与其他资产的显著不同在于其流动件和波动性。不可能人为地停止流动资产的运转。因此,评估基准日应尽可能在会计期末,在规定的时点进行资产清查、登记和确定流动资产数量和账面价值,避免重复登记和漏登记现象的发生。

(3)既要认真进行资产:清查,向时又要分清主次,掌握重点。

流动资产评估之前必须进行认真仔细的资产清查,否则会影响评估结论的难确性。但是,流动资产一船具有数量大、种类多的特点,清查工作量很大,所以

流动资产清查应考虑评估的时间要求和评估成本,需要根据不同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流动资产分布的情况,对流动资产分清主次、重点和一般,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清金和评估,做到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清查采用的方法是抽查、重点清查和全面清查。当抽查核实中发现原始资料或清查盘点工作可靠性较差时,要扩大抽查面,直至核查全部流动资产。

(4)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快,变现能力强,在价格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资产的账面价值基本上可以反映出流动资产的现值。因此,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历史成本作为评估值。同时,与其他长期资产不同的是,评估流动资产时无需考虑资产的功能性贬值因素,而资产的有形损耗(实体性损耗)的计算也只适用于低值易耗品以及呆滞、积压流动资产的评估。

三、新会计准则下。如何对企业流动资产进行评估

1 制订企业流动资产评估计划

一般情况下,生产型企业的存货种类多,分布广,流动性强。存货管理也往往是企业资产管理的重中之审,评估实践中上要的工作也集中在对存货数量和质量品质的认定上。存货的盘点工作尤为重要,通过盘点,一则可确认待评估存货的量,二也可以了解存货的保管条件,存货是否存在行冷背残次品、过期变质和已淘汰存货等情况。进而为存货价值的评定提供最直接的评估依据。因此,在计划阶段应对存货盘点工作做出周密合理安排,必要时召开存货盘点工作会议,就盘点的时间、范围、人员分工,盘点程序与方法、盘点工作结束后的汇总等事项作出具体要求并列入存货评估计划。

2 确定评估对象和评估范围

进行流动资产评估前,首先要确定被评估资产的对象和范围,这是节约工作时间、保证评估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被评估对象和评估范围应依据经济活功所涉及的资产范围而定。通时,应做好下列三方面的工作。第一,鉴定流动资产。弄清被评估流动资产的范围,必须注意划清流动资产与其他资产的界限,防止将不属于流动资产的机器设备等作为流动资产,也不得把属于流动资产的低值易耗品等作为其他资产,以避免重复评估和漏评估。第二,查核待评估流动资产的产权。企业种存放的外单位委托加工材料、代保管的材料物资等,尽管存在于该企业种,但不得将其列入流动资产评估范围。此外,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抵押后的资产木得用于转让和再投资,如该企业的流动资产已作为抵押物,则不能将其转让或投资,这类流动资产也不得列入评估范围。第三,对被评估流动资产进行抽查核实,验证基础资料。一份准确的被评估资产清单是正确估价的基础资料,被评估资产的清单要以实有数量为依据,而不是以账面记载情况为标淮。

篇2

关键词:非正常损失;进项税额;转出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8-0152-01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增值税税率17%。2月底,因公司更换仓库保管进行了财产清查。清查中发现,库存A原材料短缺5000元,经查短缺的原材料不含运费,是由于仓库管理员管理不善造成I库存B原材料短缺18000元,其中含分摊的运输费用1500元,经查是由于被盗引起的}由于遭受水灾,损失产成品成本60000元,产成品成本中外购项目金额比例为50%;6000元半成品,因设备更新无法使用,准备削价处理;到期承租经营一车间积压产成品原值50000元,经资产评估减值至20000元。该公司想了解上述库存原材料、产成品毁损、半成品削价、资产评估减值等情况造成的库存减少或减值,是否均为非正常损失,作进项税金转出处理。

首先,企业要对损失存货是否为非正常损失有个正确的判断。其次,是正确计算其涉及的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一条的规定,非正常损失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正常损耗以外的损失。包括:自然灾害损失(如风灾、水灾、火灾、地震等发生的损失)、管理不善损失(如货物被盗、发生霉烂变质等损失)和其他非正常损失。现行《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规定,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及相关的应税劳务及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同时新的《增值税暂行条例》及细则又做了详细的说明:一是增加了非正常损失的“相关的应税劳务”不得抵扣的规定,如运输费、加工修理等;二是剔除自然灾害损失。原细则规定非正常损失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包括自然灾害损失;三是原细则规定的“其他非正常损失”,因不够明确,不利操作,予以删除。

若企业发生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及相关应税劳务,其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如果企业在货物发生非正常损失之前,已将该购进货物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实际申报抵扣,则应当在该批货物发生非正常损失的当期。将该批货物的进项税额予以转出。按所涉及的进项税额的计算方式不同,非正常损失存货可分解为:不含运费的原材料、含运费的原材料及产成品、半成品三种典型情况。正确掌握上述两点,在处理非正常损失存货时,就能符合税法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

以该企业为例:管理不善造成丢失。、被盗的损失,按照《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视为非正常损失。上例中,企业丢失非正常损失原材料所涉及的进项税额=5000×17%=850(元)应作进项税额转出。应做分录为: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85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850

被盗B原材料属非正常损失,所涉及的进项税额=(18000-1500)×17%+1500÷(1+7%)×7%=2183.1(元)应作进项税额转出。应做分录为。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2183.1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2183.1

修订后的细则更加体现人性化观念,将自然灾害损失从原细则规定的非常损失中删除,不需做进项税额转出。假设该部分产成品是非正常损失,则应做进项税额转出的是其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涉及的进项税额,应作进项税额转出=60000×50%×17%=5100(元)。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51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5100

削价处理产品应计销项税项。因设备更新无法使用,准备削价处理的半成品,不属非正常损失范围,应按该销售额计算的销项税额减去按材料核算的进项税额为应纳税额,不涉及进项税额转出。

篇3

企业合并后,对于合并双方的不同法人以前年度的亏损弥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下称财税[2009]59号文)做出了特殊规定,明确被合并企业的亏损可在合并企业实行限额弥补。其中在同一控制下且不需要支付对价的企业合并,可由合并企业弥补的被合并企业亏损的限额=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截至合并业务发生当年年末国家发行的最长期限的国债利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的公告(2010年第4号,下称4号公告)进一步明确,弥补亏损的限额不是总额,是在税法允许的期限内每年可弥补的金额。合并方按规定向主管税务机构申请所得税亏损弥补,填写的《企业合并业务申请企业所得税特殊性税务处理资产和负债计税基础明细表》(以下简称“计税基础明细表”)时,需要确定资产、负债及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并按资产、负债的科目明细分别填列。如果不能按照要求填写,则税务机关不予受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财会[2014]6号)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净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进行了原则性规定。对可辨认资产、负债以及净资产的公允价值,需要由具备资质的评估机构按相关原则进行评估确定。根据会计平衡关系,资产-负债=净资产,可辨认资产公允价值减去负债公允价值等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中国资产评估准则--企业价值》等相关准则、指南的规定,确定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时,一般是以企业整体为目标,选用合适的评估方法来确定。确定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是按照资产、负债项下各具体类别的特性,分别选用适当的评估方法来确定的。

二、不同评估方法差异辨析

按具体类别分别确定的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依据会计平衡关系计算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与以企业整体为目标评估确定的净资产公允价值,二者在数值上可能存在三种关系,即相等、大于或小于。如果二者相等,意味着企业整体全部由可辨认资产、负债组成,并且二者在确定公允价值的评估方法上也一致。如果二者是大于或小于的关系,意味着企业可辨认资产、负债的组合价值与以企业整体为目标的净资产价值在构成范围及价值计量上存在差异。构成范围的差异表现在,企业整体价值中包含了不可确指、但与整体盈利能力不能分离的无形资产和商誉等价值,因为其不符合会计相关定义,没有包括在可辨认资产、负债组合中。价值计量的差异是由于在对资产、负债项下各具体类别的公允价值进行的评估,其实是属于部分资产评估,与采用收益法或市场法对以企业整体为目标的净资产评估,选用评估技术方法不同而形成评估结果的差异,本质上仍是由于构成范围不同造成的。对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与净资产公允价值差异的处理办法,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的处理原则,对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吸收合并,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按照评估确认的公允价值计量,净资产公允价值与计算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如果是正数,单独做为一项资产—商誉处理,列入合并方账户。如果是负值,则作为合并损益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合并方取得的可辨认资产、负债在入账时,仅限于被合并方账面上已确认的资产和负债的范围和账面价值,不增加新的资产和负债,不采用公允价值的计量。在合并方进行所得税务申报处理时,对于被合并方净资产公允价值与可辨认公允价值的差额,无法参考《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中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规定,也不宜借鉴非同一控制下吸收合并的处理办法,即净资产公允价值大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形成的正差额做为一项商誉资产列示,负差额则计入当期损益处理。以上已经分析得出公允价值差额的产生原因,是由于构成范围差异及由此引起的评估技术计量差异造成的。从构成范围上看,净资产公允价值中包含了不可辨认且与企业整体不可分离的无形资产价值。而可辨认资产、负债项各具体类别,在按其特性选用不同的评估技术分别计量时,并不考虑影响企业整体盈利能力、但不可确指和辨认无形资产的因素。二者在构成范围上的差异以及由此采用评估技术方法上不同造成了公允价值的差异。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从内涵上小于净资产公允价值,这种内涵上的差异是由于附着在企业整体上不可确指也不可分离的无形资产,无法在可辨认资产、负债的组合中反映造成的。基于这种认识,应当采用一种合理方法,将该差额分摊到可辨认净资产的组合中,使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与净资产公允价值在内涵上趋同,可辨认资产、负债分摊后公允价值与净资产公允价值符合会计平衡关系,满足所得税亏损弥补申报的需要。对公允价值差额进行分摊时,应考虑可辨认资产、负债项下各具体类别的流动性属性和价值内涵,以确定分摊对象和分摊基础。《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对公允价值计量及层次划分有相应的规定,对于流动资产及非流动资产项下的长期投资和各类负债项目,一般都有比较确定的金额或客观的市场价格,以此为基础确定的公允价值比较可靠,在公允价值层次也属于较高级别。对于不包括长期投资的非流动资产,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其存在相同或同类资产活跃市场报价的,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其评估结果,没有现存市场价格的单项资产,采用重置成本法确定其评估结果。无论是市场报价还是以重置价格确定的评估结果,都是基于卖方出售价格或买方购建成本的基础来确定的,没有考虑到也无法计量资产组合在购建完成后,在最佳用途下带来的协同效应。而非流动资产作为企业整体经营能力承载体的投资组合,没有考虑其最佳用途及协同效应,而仅以购建为基础分别确定、并加总得出的评估价值作为其公允价值,显然不能反映其真实价值内涵。从公允价值层次上讲,估值技术计量属于较低层次,可靠性也较差。因此,对于净资产公允价值差额,应以不含长期投资非流动资产为分摊对象,以其各构成部分的评估价值为基础按比例分摊,才能真实反映该类非流动资产组合的公允价值。在分摊后,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将消除,使得资产、负债及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符合会计平衡关系,也满足了税务处理的要求。

三、实务案例说明

篇4

[关键词] 人力资本;价值评估;流程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04-0030-03

[作者简介] 樊智勇,南阳理工学院商学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河南 南阳 473004)

一、人力资本价值评估的基本流程

人力资本作为一项特殊资产,其价值评估流程应与资产评估相一致。资产评估流程是指资产评估机构和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评估业务,形成资产评估结论所履行的系统性工作步骤。

资产评估准则第三章操作准则规定“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资产评估业务,应当根据业务具体情况履行适当的评估程序。评估程序通常包括:(1)明确评估业务基本事项;(2)签订业务约定书;(3)编制评估计划;(4)现场调查;(5)收集评估资料;(6)评定估算;(7)编制和提交评估报告;(8)工作底稿归档。注册资产评估师不得随意删减评估程序。”

资产评估工作流程是规范资产评估行为、提高业务质量和服务的公信力的重要保证,也是相关当事方评价评估服务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实际的评估操作中必须切实履行。

资产评估的基本流程都已经比较成熟,但在人力资本评估工作的还要坚持一些特殊性要求。

二、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工作是将人力资本价值评估思路与企业具体情况相结合的重要步骤,现场调查工作质量的高低对人力资本评估结果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1.对被评估企业进行SWOT调查分析。不同企业的竞争优势是有差异的,因此必须对企业进行SWOT分析,这样才能看出企业的主要竞争优势所在,从而分析出形成企业无形资产的主要构成项目。

进行SWOT分析首先要画出SWOT分析图,然后要采用头脑风暴法,鼓励参与评估人员提出与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相关的问题,尽可能地找出各种存在的问题,最后要讨论分析图。一般情况下,企业的优势和劣势由内部因素决定,而机遇和挑战则来自外部环境。

进行SWOT分析主要依靠被评估企业的相关人员,因为只有他们才最了解企业的情况。注册资产评估师可以作为主持人,一般需要财务、技术、销售、管理、市场、生产、企业主要领导参加,根据企业规模,人数在2-10人比较合适。

进行SWOT分析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分析出企业的竞争优势(成本领先、差异化等)以及形成这些优势的主要因素。比如良好的客户关系、值得信赖的品牌、具有特殊才能的人力资本、独特的企业文化、领先的专利技术和特许经营权等。

2.被评估企业人力资本状况调查。主要需要调查人力资本的基本情况、健康状况、历年考评结果、专业技术水平等项目,为确定人力资本重置成本和尚可服务年限提供依据。

3.对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AHP分割权重调查。要对人力资本整体价值进行分割,需要确定无形资产各构成要素的相对权重。这个相对权重是在调查企业各级人员对各构成要素的重要性判断基础上得出的。根据建立的AHP模型,设计出反映层次间各要素相互关系的比较判断矩阵调查表,邀请被评估单位管理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一般要有技术、财务、销售、生产部门负责及全面掌握情况的厂级领导参加),向他们讲清调查意图及标度方法,并予以示范,请他们根据历史业绩、现行结构、未来预期的各种因素,凭自己的经验和判断独立填写,不要求现场完成,让他们回去消化后独立认真填写。调查表收回后由有经验的评估人员综合整理出符合要求的比较判断矩阵。进行层次单排序总排计算及一致性检验,所以计算通过一致性检验,为可接受通过,则得到的方案层总排序权值即为各种不同无形资产在组合无形资产评估价值中的权重数,用组合无形资产的评估价值去乘权重数,即得到了各种不同无形资产的评估价值,完成了组合无形资产的价值分割。

4.调查人力资本个体得分。如果仍然采用AHP法进行人力资本个体价值的划分,则还需要采用上面的方法根据实际情况设计调查表进行调查。

如果采用海氏评价法,则需要按照前面介绍的评价表设计调查表。

要将智能水平、解决问题能力、风险责任中各个层面的描述进行定义和解释,与企业的具体工作内容相联系。比如在智能水平的“有关科学知识、专门技术及操作方法”中,“基本的”可以根据企业情况定义为“经过一般培训,能够根据操作规范要求完成工作”。对这些要求进行定义要尽量简单、概括,不要太具体和专业。

三、需要重点收集的资料及评估注意事项

人力资本评估项目能否进行以及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估机构和注册资产评估师掌握和占有资产评估信息资料的数量和质量。评估人员应当根据人力资本评估的具体项目情况收集资产评估相关资料。要从企业内部、外部(政府、证券交易机构、媒体、行业协会或管理机构及其出版物、学术及法律出版物)来搜集资料,在搜集资料时要明确目标和需求,确定收集计划,按照实施信息收集计划、补充和追踪信息、鉴定信息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对信息进行分类分析等几个步骤进行。

1.进行收益预测所需资料的收集及评估注意事项

进行企业整体资产收益预测,涉及到企业的以前年度经营状况、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企业以后年度的发展战略等方面,因此需要从以下这些方面搜集信息资料:

(1)企业概况:构成、隶属关系、经济关系、人员构成、主要经营业务。(2)截止评估基准日期(或基准日期后最新)资产负债表(资金平衡表)、利润表、单位成本和生产费用表,其他财务表。(3)近5年大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竣工验收报告。今后5年发展设想,投资项目计划;项目审批情况,资金到位情况,计划可实现程度。(4)企业年度(至少当年和下一年)经营和财务计划。(5)企业面临市场竞争性分析(有利因素、不利因素)、预测竞争格局,有否市场垄断(或部分垄断)可能,垄断期限;市场开发潜力预测及开发设想;企业自身投资开发能力。(6)国内、国外同行投资收益率、平均成本利润率、资金利润率。(7)销售(营业)税金、销售(经营)费用和利息支付(财务费用)占销售(营业)收入的比例,现状及变化趋势;折旧占销售(经营)成本的比例。(8)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的项目及变化趋势。(9)企业适用的税种、税率;享受哪些税收优惠;上缴利润情况。(10)今后5年各年新增投资,各年流动资产净追加。(11)企业发展受相关行业的影响。(12)企业进出口许可证、专营权、生产许可证。(13)企业的商标、专利权证书等。(14)购销合同、合作协议、租约等。

企业收益预测一般以企业前5年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实际经营业绩为基础,以企业对预测期间经营条件、经营环境、金融与税收政策和市场情况等方面的合理假设为前提,以公司预测期间的营销计划、生产计划、投资计划、原材料及工时消耗定额和费用预算等为依据。一般按照评估基准日收益额的调整、企业收益现状和趋势分析、企业预期收益预测几个步骤进行。

在调整评估基准日收益额时,一方面,要按照重置成本基础和规范化的会计准则重核产品成本;另一方面,调整非正常因素。

在对企业经营状况和趋势分析时,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财务分析。主要是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利润分配表等进行分析,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做出基本判断。这种分析是通过各种财务指标来反映的。主要有流动性比例[如: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营运能力比率[如: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存货平均余额、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额/固定资产净值,等]、长期偿债能力比率[如:负债比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利息保障倍数=(利润总额+全部利息费用)/全部利息费用]、获利能力比率[如:资产利润率=净利润/资产总额、净资产利润率=净利润/净资产]等。运用这些指标与社会或行业平均水平比较,可以大致判断被评估企业的获利能力和收益状况,为分析影响企业收益状况的主要因素提供依据。不论企业经营状况好坏,必定都有若干主要因素,诸如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企业生产能力和新产品开发能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供给因素、政策因素、地理位置等在起作用,因此,在大致判断企业经营现状的基础上,要对影响企业收益的主要因素进行必要的分析。

(2)要考虑可能影响企业收益的因素。通过上面找出的主要因素,判断这些因素在预期未来年度的变化趋势,从而为企业未来收益预测通过线索。

(3)充分利用上面收集的企业资料,特别重视与有关管理人员的接触,与企业技术专家、财务专家沟通。如果可能,在与管理层沟通前,采用类似德尔斐法的调查技巧,结合近期收益变动和长期趋势预测,设计一些重要问题和简明表格,以引导他们进行缜密的思考,效果会更好。

2.进行无形资产分割所需资料的收集。要进行无形资产的分割,从中分出人力资本价值,就必须要分清除人力资本外,无形资产中都包含那些项目,因此,要对企业可能涉及无形资产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而分析的前提就是是否有下面项目和提供相应资料。

3.人力资本投资价值重置成本法资料收集。前面我们提到人力资本重置成本由求学期间投资和工作之后的投资组成,并指出了其组成内容。要量化这些内容,需要搜集的信息资料应该包括:

(1)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公布的义务教育的收费标准。包括小学1-6年级、初中1-3年级。(2)当地高中阶段重点、普通、职业高中收费标准和平均收费水平。(3)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公布的各大学及专业不同的收费标准。(4)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公报。(5)企业员工的内部资料统计表。至少应该包括员工姓名、年龄、性别、参加工作时间、工作岗位变动情况及描述等。(6)企业资料。包括企业的员工工资表、企业各类保险的标准、员工培训情况统计表等。(7)当地劳动力市场价格、最低工资标准等资料。(8)企业员工的健康体检表、员工考评结果表、员工专业技能评定表等内容。

4.收益折现率资料收集。收益折现率是进行人力资本剩余价值收益法评估的一个重要参数。其很小幅度的变化就会引起评估值大的变动。因此选择使用折现率一定要慎重。

确定折现率首先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不低于无风险报酬率的原则:如果折现率小于无风险报酬率,就会导致投资者将资金转入银行或购买国债。

(2)以行业平均报酬率为基准的原则:在评价各种投资方案优劣时,需要以社会平均报酬率作为统一的尺度来衡量,但由于社会平均报酬率一般难以求得,所有可以采用行业平均报酬率代替。

(3)折现率和收益额相匹配的原则:通常情况下,如果预期收益中考虑了通货膨胀的因素,那么折现率中也应有所体现,不应单方面反映。

(4)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原则:不同行业的企业适用不同的折现率。

根据折现率的概念,折现率一般包括无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率和通货膨胀率。因此要搜集的资料也与这几个因素有关。

无风险报酬率资料一般包括评估基准日同期的银行存款利率、中长期国债利率。

风险报酬率资料一般包括政府的政策变动情况,与企业有关的技术进步或技术应用效果变动对企业收益的影响,企业筹资规模、形式、成本及可能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企业的道德水平,企业产品市场需求、价格变化、生产成本变化的可能性及对企业的影响等。

参考文献:

[1][美]R・韦恩・蒙迪,罗伯特・M・诺埃,沙恩・R・普雷梅克斯.人力资本管理(第八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2]汪海粟,.无形资产评估实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篇5

一、国有资产在改制中流失的主要形式

(一)国有资产高值低估。

一些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对国有资产不进行合理评估,往往高值低估。最常见的手法是对其中有形资产部分不按当时的价格进行评估,而基本上按原值等价评估,如土地、房产等大宗不动产按原购入价格评估,忽略升值部分。对原有企业投入颇大的专利、商标、品牌等极具价值的无形资产,则不予评估或低值评估,有意无意吞噬国有资产。

(二)隐匿国有资产。

一些企业由于国有资产管理混乱,大量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没有及时纳入账目,游离于账外,在改制时,也没有按要求进行彻底的清产核资,将大量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隐藏在账外,最终落入私囊。如我们对正在改制的某企业审计中发现,该企业原有18套商品房,但在财务账上却只反映16套商品房,还有两套未如实反映,而会计师事务所在资产评估中也未发现,造成国有资产在评估中流失。

(三)虚假出资或稀释国有股资金。

有些企业的法人在提前得知企业要进行改制,事先借入大量资金注入该企业,再通过中介机构验资然后抽逃资金,以达到个人控股的目的。或将原子公司企业流动资金划转母公司,以减少母公司股权的形式侵吞国有资产。如在审计某企业改制时发现,其原总经理先借款验资,后抽逃资金的办法,轻易取得了公司51%的股权,成为该国有企业的控股者。又如某企业子公司在改制前将该公司流动资金200万元以往来形式划转母公司,又通过会计师事务所进行验资,以减少国有股股权的形式,将原股权进行调整,致使国有股失去控股地位。

(四)擅自核销应收账款,以达到减少国有资产的目的。

少数企业在账务处理上大做文章,将大量可收回的往来账做坏账处理,擅自予以核销,以达到减少国有资产的目的。如在某企业改制审计中发现,该企业在会计核算上购进商品时以估价入账的形式将库存商品反映在应收账款科目中,由于多年未作账务处理,应收账款一直反映借方余额120万元,而库存商品早已销售完,但在改制时会计师事务所以超长账龄为由将应收账款120万元予以核销,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五)企业法人自己购买改制企业,玩“空手道”。

在不少国有企业改制中,即将成为改制后的企业主要股东的原企业管理人员参与评估组织和评估全过程,即使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委托或聘任的注册会计师等评估人员,也主要由原企业接待和陪同,中介组织在业务承揽、评估费用收取等方面很大程度上受限于原企业管理层。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从博弈论的角度看,原企业管理层和评估人员是很容易处于共同利益而互相勾结损害国家利益的。审计中发现,多数企业改制后由原企业法人及管理者自己购买原企业,他们暗箱操作,用原企业的资金支付转让款,以国有资产买国有资产,以达到吞噬国有资产的目的。

二、国有资产在改制中流失的主要原因

(一)国有意识模糊。一些地方的政府和企业对国有资产的认识模糊,意识淡薄。错误认为“送他又如何?又没送到国外”,不求所有,只求所在。因此出现了“一分钱买掉一个企业”、“好女先嫁”等怪异现象;有些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甚至某些领导认为,不改制也未见得有什么利润上缴,甚至年年亏损,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把国有企业比喻成夏天的冰棍,与其在那自然融化、消失,还不如便宜卖掉或直接送人等等,康国家之慨,得个人之惠。

(二)监管不到位。我们现在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通常是国有资产出资人即“国资委(局)”代行管理国有资产之职。这种模式在历史上对国有资产的运行和监管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国有企业的改制中,明显出现它的不适应性,结果造成国有资产管理的脱节现象。表面上看,企业的改制有企业的报告申请、国资委的审核、中介机构的评估、主管部门和财政审计部门的参与,最后由政府批准等等,手续看似非常规范,但往往是走过场,监管责任很难到位。

(三)制度不完善。虽说一些国有企业的改制方案都将“公开、公平、公正”等作为重要原则,但由于现行的一些制度、法规已过时,造成在实际操作中有法难依,出现制度方面的空白,给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三、防止国有资产在改制中流失的对策与措施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资本结构的优化,国有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将进一步深入,因此,防止国有资产在改制中流失已成为我们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企业职工保护国有资产意识。国有资产仍然是我国当前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繁荣、富强、稳定的重要基石,神圣不可侵犯。因此,在国有企业改制中,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企业职工的保护意识,让职工参与到企业改制中来,可以真正做到“公开、公平、透明”,可以及时发现和制止企业管理层的“暗箱操作”行为,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二)完善管理机制,出台相关政策。要完善国有企业改制程序和产权转让行为,做到公正、公开、透明。要公正评估国有资产,通过完善资产评估法规,规范资产评估程序和制度,加强对资产评估的监管;要公开转让国有资产,实现国有产权交易市场化;通过完善国有资产挂牌、公开拍卖制度,避免国有资产转让中的暗箱操作。要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法规文件的清理,对已经过时的要坚决废止。同时要及时出台能适应国有企业改制的相关文件、法规等。

(三)建立追究制度,惩治腐败行为。要依法严惩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腐败现象,对弄虚作假、隐瞒事实、操作不规范以及监管部门无作为等人为因素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无论是谁都要追究其法律责任,达到惩前毖后、防止腐败的作用,严厉惩治在国有资产处置中的腐败行为。

篇6

摘要:1988 年是资产评估行业发展过程中一次重要的转折,这一年政府机构改革,资产评估行业行政管理职能转由财政部行使,从此,资产评估这个新兴行业登上了中国经济舞台。资产评估积极参与并服务于改革开放,有助于推动国有企业相关改革和国有经济战略性相关调整,坚定了中国的对外开放,参与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正常运作,促进了多种经济成分的和谐发展,保障了市场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资产评估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中介行业。所以,合理的认识资产评估在市场经济下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

关键词 :资产评估新兴行业市场经济

1 资产评估的概述

资产评估又称资产价值评估,是指专门的机构或专门评估人员,遵循法定或公允的标准和程序,运用科学的、合理的方法,以货币作为计算权益的统一尺度,对在一定时点上的资产进行评估的行为。

1.1 资产评估概念

①资产评估是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资产评估准则,根据特定目的,遵循评估原则,依照相关程序,选择适当的价值类型,运用科学方法,对资产价值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和过程。

②资产评估的特点:现实性、市场性、预测性、公正性、咨询性。

③资产评估的基本评估要素:评估主体、评估客体、评估依据、评估目的、评估原则、评估程序、评估价值类型、评估方法、评估假设和评估基准日。

④资产评估的种类:目前国际上的资产评估主要分为三类,即评估、评估复核和评估咨询。它一般服务于产权变动主体,对评估对象的价值进行评估,评估人员及其机构要对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和合理性负责。

1.2 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

①市场法,利用市场上同样或类似资产的近期交易价格,经过直接比较或类比分析以估测资产价值的各种评估技术方法的总称,遵循替代原则。

②收益法,通过估测被评估资产未来预期收益的现值来判断资产价值的各种评估方法的总称。它服从资产评估中将利求本的思路。

③成本法,首先估测被评估资产的重置成本,然后估测被评估资产已经存在的各种贬损因素,并将其从重置成本中予以扣除而得到被评估资产价值的各种评估方法的总称。基本思路是重建或重置被评估资产。

1.3 资产评估的功能和作用

①评价和评值是资产评估具有的最基础的内在功效和能力。

②资产评估的基本作用:咨询的作用、管理的作用、鉴证的作用。

2 资产评估与市场经济二者关系

纵观历史,我们容易看出,资产评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经济越发展,评估越重要;资产评估行业越发展,经济活动就越加规范有序和充满活力。资产评估与市场经济有因有果,相互促进。

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迅速,各国经济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流动频繁。在这种背景下,资产评估行业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2.1 服务经济发展,扩大国际交流,全面开创资产评估行业发展新局面

①资产评估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的资产评估行业在改革中产生,在改革中发展。随着市场发育的成熟和市场体制的完善,资产评估行业发生着显著的变化:评估范围继续拓展,从对原来的生产经营性企业的资产评估,扩展到资源型资产、金融资产、公共资产等领域的评估;评估方法不断改革和创新,从单一的成本法发展到以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和价值类型相匹配的多种评估方法。

②中国政府积极培育并推动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世界的繁荣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只有勇于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中国和世界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道路才会更加宽广。需要我们携起手来,为了开创与中国评估界和谐发展、互利共赢和谐的新局面而共同努力。

2.2 适应形势服务市场做规范职业的典范

大中型资产评估机构决定着中国资产评估市场的质量,也决定着或者影响着中国上市公司和一些大中型企业在市场中的表现。大中型资产评估机构应该成为模范遵守国家法律,应该成为深受社会尊重、享有诚信声誉的机构。需要在评估质量上下功夫;要加强机构内部管理,要树立品牌意识;要加大培养人才。

我国应与国外的评估专家及名牌机构交流,建立一种广泛的联系,能够经常沟通,使我们的评估理念、方法、意识,使我们整个的人才素质能够和国际融为一体,这样才有可能使资产评估行业,做到无愧于市场经济。

2.3 打造无愧于市场经济的资产评估行业

通过努力,大大加快了评估立法的进程。作为一个行业,最基本的依据就是这个行业的法律。需尽快制定一部属于本行业的法律。评估准则建设,不断拓展资产业务领域以及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都将是我们打造资产评估行业所需要努力的方向。

在从事资产评估、财务工作和会计工作时,应该认真地去研究那种不完全成本下的状况,将来要在这个领域里使企业的成本内部化。只有这样,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才能改变。应该认真研究中国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时资产评估的地位和作用。

3 资产评估在市场经济下的作用和地位

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要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由单一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因此,就要加快本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要对国有企业进行深化改革;要坚定对外开放,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型经济。所有这些,都离不开资产评估的发展。因此,在改革开放中,资产评估是必不可少的。

3.1 在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资产评估在以下几点中体现其作用

①有力地引导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在经济转型中,中国资产评估行业为国有企业的改制、兼并、拍卖、重组、破产、担保等涉及产权变动的经济活动提供了相关的价值鉴证服务,有利于国有企业改革顺利进行和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

②坚定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发展资本市场是中国政府推进经济改革的一项重大措施。按照中国政府的相关规定,企业在改制上市前,需要对其全部资产进行评估,以评估后的净资产额作为老股东的投股依据。

③有利于多种经济成分的和谐发展。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的资产评估行业踊跃的为各种经济成份提供评估和其他咨询服务的平台,有效地保障了各类企业的合法权利。

④保障了市场经济秩序。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规定商品的交易特别是资产的交易一定要公平,公正,交易价格基本符合它的内在价值。资产评估正是以中介的身份为交易的双方提出了公允、公平、公正的咨询意见,降低经济运行的交易成本,因此,维护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作。

⑤加快了高新科技成果的转化。通过对专利、专有技术、商标、计算机软件等相关无形资产的评估,保护了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加快了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

⑥有助于支持中国的对外开放。通过对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的建立、境外投资及其各种设备的进出口业务中相关资产的评估,维护了各类资产产权主体的合法权益,加快了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程,促进了经济合作。

中国经济先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快速转变,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因此中国资产评估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带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的痕迹。二是资产评估的方法和准则体系正在完善中。

3.2 资产评估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一步一步的建立,在经济、金融、财政、外贸等领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使投资建设的政策、环境条件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

①资产评估是建立市场体系和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市场体系包括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市场经济下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通过市场,在市场竞争中利用价值规律经营,出现了适者生存的局面。

②资产评估是资产保值价值、巩固经济基础的必要条件。一按大幅度低于现值的账面原值提取折旧。二由于折旧额高于实际提取的折旧额,反映到产品成本的物化劳动费就失实严重,造成企业利润虚增。三由于通货膨胀的影响,流动资产的价格飞速上涨,如果仍按原始成本计算,造成利润不实。

③资产评估是理顺产权关系,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保障国有资产完整不使其流失,确定产权关系。因为历史和认识的因素,我国产权关系比较迷糊,这非常不利于资产优化配置。

④加强国有资产评估是保护所有者、经营者和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的发展,出现联合经营、承包经营、企业兼并及股份经营等形式,完善和深化企业改革,需要明白企业资产的准确数量和现实价值。所以,必须进行资产评估。

4 结论

资产评估行业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如对全行业进行清理整顿、对评估机构进行脱钩改制、取消政府对评估结果的确认制度、调整政府对评估行业的管理模式等。通过这些相关改革,资产评估行业独立、客观、公正的中介行业形象正在树立,行政管理和自律管理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加强。资产评估正成为市场经济活动中不能缺失的服务媒介、而且资产评估在中国存量资产的流动和重组过程中发挥着重大影响,推动了产权市场的发展和自我完善、保护好产权各方的权益。所以要尽快建立相关法律法规资产评估体系,实现其制度化,加快与国际接轨,巩固资产评估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贾宝和.目前我国资产评估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求实,2002(10):10-11.

篇7

为满足会计核算上谨慎性的要求,并且使资产计量比较客观,截止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共颁布了:坏帐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委托货款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简称“会计核算八项准备”。同时,为了反映各项减值准备的计提及其增减变动情况,制度还要求企业编制“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和披露有关会计信息。

《企业会计制度》明确规定必须全额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有三项,即: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指资产已经事实报废,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帐面价值。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销售净价是指资产的销售价格减去处置资产所发生的相关税费后的余额。

企业应当于期末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如发现存在下列情况应当计算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以确定资产是否已经发生减值:

(1)固定资产币价大幅度下跌,其跌幅大大高于因时间推移或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并且预计在近期内不可能恢复。

(2)企业所处经营环境。如技术、市场、经济或法律环境,或产品营销市场在当期发生或近期发生重大变化,并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

(3)同期市场利率等大幅提高,进而可能影响企业计算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折现率,并导致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

(4)固定资产陈旧过时或发生实体损坏。

(5)固定资产预计使用方式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如企业计划终止或重组该资产所属的经营业务,提前处置资产等情况,从而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

(6)其他情况。

判断一项资产是否可能已经减值是进行资产减值会计核算的关键,但是,对可收回金额、货币价值当期跌幅度的把握,已大大超过了财会人员的专业技能。

在会计实务处理中,全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业务与固定资产报废毁损业务基本相同,使得“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待处理财产损溢”以及“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在实际使用时容易产生混乱。

根据《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规定:“企业发生的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盘亏、报废及毁损净损失、减除责任人赔偿和保险款后的余额,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可以在交纳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但是《扣除办法》规定:只允许扣除按规定计提的坏帐准备。其他七项资产减值准备及超过规定抵扣标准的准备均不允许在税前扣除。这导致企业在选择会计处理办法时,对报废毁损的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不全额计提减值准备,而是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及“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以便在税前抵扣净损失。这样处理将使得《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全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条件没有约束力。全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在将来什么时候冲销“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这又是会计核算上的一个遗留问题。

综上所述,我认为固定资产减值应当是指:固定资产的现值低于帐面价值,而固定资产的现值是指:固定资产的完全重置价值与预期从该固定资产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中的较高者。完全重置价值是指:更新添置型号相同、性能相近、成新率相同的固定资产达到计提减值准备的使用状态所发生的合理的必要的支出合计。因为这个观念能够反映固定资产在计提减值准备的使用状态下的现时价值。它既考虑了固定资产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又考虑了企业继续使用该固定资产发生的未来现金流量,反映了在企业持续经营,继续使用固定资产情况下,固定资产的现时价值和为添置固定资产应该支付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

由于固定资产减值政策和实际操作过程的不衔接,有必要做好如下工作:

篇8

转让方:_________(以下简称“甲方”)

受让方:_________(以下称“乙方”)

鉴于:甲方系依据中国法律合法设立并有效存续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乙方系依据中国法律合法设立并有效存续的外商独资企业;甲方、乙方经过友好协商,同意共同进行协作和配合,促使甲乙双方之间资产转让的顺利完成。就甲方资产转让事宜,甲方和乙方在此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条定义

1.交割评估基准日:指为确定转让价格,由甲、乙双方协商确定的,对转让资产进行最终评估、审计的日期。即满足本协议第八条第1款规定的所有条件后的第一个工作日。

2.交割日:指本协议所述的转让资产由甲方转移至乙方所有的日期,即满足本协议第八条第4款规定的所有条件后的第一个工作日。

3.评估基准日: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

4.资产评估报告:以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_日为评估基准日的转让资产的资产评估报告(副本见附件一),由_________资产评估公司编写。

5.转让资产:依据本协议第三条,甲方应转让给乙方的所有资产,包括于资产评估报告列明的有关企业的(固定资产及土地使用权以及未列入资产评估报告,而乙方拟向甲方收购的流动资产)和与资产相关的经营业务。

6.相关期间:自评估基准日(含评估基准日)至交割日(不包括交割日)之间的期间。

7.工作日:即星期一至星期五(公众假期除外)。

8.附属企业:就本协议各方而言,由该方直接或间接控制的任何公司或其他经济组织。控制是指任何人士籍着持有股权、出资额,行使投票权、董事任命权或依据合同或其他方式所拥有的决定另一方决策及事务的权力。

9.有关物业:资产评估报告内列明的有关企业拟转让予乙方的,有关企业已或将取得土地使用权和/或房屋所有权的土地和/或房屋,其详情见附件二。

第二条资产转让

1.根据本协议的约定,甲方同意在本协议所规定的交割日将有关企业的转让资产转让予乙方。

2.乙方同意根据本协议的约定自甲方受让有关企业的转让资产。

3.自本协议第八条第4款所规定的交割日起,乙方即成为该转让资产的合法所有者,享有并承担与转让资产有关的一切权利和义务,甲方则不再享有与转让资产有关的任何权利,也不承担与转让资产有关的任何义务和责任,但本协议另有规定者除外。甲方有义务尽量协助乙方完成有关的必要的法律手续。

4.自交割日起,乙方及其授权人士将完全接管转让资产,并使用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第三条转让资产

1.固定资产:甲乙双方同意,有关企业所拥有的拟向乙方转让的全部固定资产包括列载于本协议附件一的资产评估报告内,于评估基准日的全部固定资产。甲乙双方确认,在交割日,甲方将上述全部固定资产作为转让资产向乙方转让,包括:

(1)列载于资产评估报告内的有关企业的所有机器设备、建筑物及在建工程。

(2)列载于资产评估报告内的有关企业的土地使用权。

2.流动资产:为了生产持续性发展的需要,本协议甲方同意向乙方转让,而乙方同意受让甲方拥有的有关的库存材料、产成品、在制品及配件仓库存零配件。

第四条产品售后安装及其它售后服务的安排

1.甲、乙双方一致同意,在本协议所述的交割日前,对甲方签署的并已履行交货义务,但依据合同、协议的规定或国家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如合同、协议并未有规定),甲方仍处于承诺履行产品的售后安装或其它售后服务义务期间的销售合同、协议,自交割日后,应由乙方代替甲方持续履行上述产品的售后安装及销售合同、协议所约定的其它售后服务。

2.为确保乙方持续履行前款所述的产品的售后安装及其它售后服务,甲、乙双方一致同意,由_________公司对交割日的预提安装费、售后服务费进行审计确认。乙方在依据本协议第七条第3款所述方式向甲方支付转让价格时,应自转让价格中扣除上述经确认的预提安装费、售后服务费。

3.甲、乙双方一致同意,以交割日为起算日,在自交割日起的第_________个公历年度届满之日,由_________公司对实际发生的安装费及售后服务费用进行审计,该审计数据为终局数据。如经审计,依据本条上款由乙方预提的安装费及售后服务费的总额超出实际发生的安装费及售后服务费用的总额,则乙方应在_________公司出具审计数据后的三十个工作日内,将上述超出部分的价款返还甲方;如经审计,乙方预提的安装费及售后服务费的总额不足支付实际发生的安装费及售后服务费用的总额,则甲方应在公司出具审计数据后的三十个工作日内,将不足部分的价款支付予乙方。

第五条商标的使用许可

甲、乙双方一致同意,甲方保证给予乙方有偿使用有关商标的使用许可,具体安排以甲乙双方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日签署的《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内容为准。

第六条劳务安排

甲、乙双方一致同意,在交割日后,对于有意成为乙方职员的有关企业的员工,有关企业将解除与其签署的

劳动合同,而由乙方予以全部留用并与其签署劳动合同,与乙方员工享受同等待遇。具体安排以甲乙双方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签署的《劳务安排协议》的内容为准。

第七条转让价格、支付的时间及方式

1.根据_________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确认的资产评估结果,甲、乙双方一致同意,以_________万元人民币作为固定资产转让价格的基础。在交割评估基准日,甲、乙双方将根据本条下款所述原则对交割评估基准日的转让资产进行调整。经过上述调整后的固定资产的转让价格与流动资产的转让价格总额将作为乙方收购转让资产的转让价格。

2.甲、乙双方一致同意,依据下述原则确定转让资产的转让价格:

(1)固定资产:对列入资产评估报告内的固定资产,以_________元人民币为转让价格的基础,根据甲方_________年执行的固定资产的折旧率,扣除自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至交割评估基准日的折旧额作为固定资产的转让价格。

(2)流动资产:流动资产转让价格的确定,应参考_________公司于交割评估基准日依据中国会计准则及依据国际会计准则分别进行审计、确认的数据,由甲、乙双方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一公平、合理的市价。

3.甲、乙双方一致同意,乙方以代替甲方偿还截止交割日,以甲方为债务人的有关债务的方式向甲方支付转让价格,惟上述有关债务截至交割日的本金及利息(如适用)的总额累计应相等于转让价格总额扣除依据本协议第四条第2款经_________公司审计确认的预提安装费及售后服务费。有关债务的债权人名单及相关资料由甲方负责向乙方提供。

第八条交割评估基准日与交割日

1.在交割评估基准日,下述条件必须全部获得满足:

(1)甲方就本协议所述的资产转让行为获得有关贷款银行的书面同意;

(2)甲方根据中国有关法律、法规保证取得有关物业土地使用权及土地上所建房屋、建筑物的权属证明文件;

。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特许经营权转让合同。商标转让合同。房屋转让合同

(3)本协议所述的资产转让行为及_________资产评估公司以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为评估基准日,就转让的固定资产部分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获得_________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正式批准;

(4)根据中国法律及法规,所有按本协议就有关资产转让及本协议提及的其他交易及安排而应取得的包括但不限于甲方、乙方的原审批机关的批准及其他一切审批、同意、豁免和授权均已取得及一切有关文件均获签署。

2.在交割评估基准日当天,甲方应向乙方提供一份令乙方满意的独立中国律师出具的中国法律意见书证明及确认,本条上款所列条件已全部获得满足。

3.如自甲、乙双方正式签署本协议之日起_________个月内,本条第1款所述在交割评估基准日应获得满足的条件仍未能获得完全满足,则在甲、乙双方正式签署本协议之日的下一年度的同一日期(不包括该日)后,甲、乙双方之任何一方均有权书面提出解除本协议。

4.满足下列条件时,转让资产即可在交割日合法交割:

(1)本条第1款所述的在交割评估基准日应满足的所有条件完全得到满足;及

(2)根据本协议第三条、第七条的规定,本协议双方经过评估师、会计师所进行的评估、审计,已就转让资产的价格及与转让资产相关的一切交易、安排以书面形式达成一致意见。

5.甲、乙双方确认,本条上款所述所有条件,均应在交割评估基准日(包括该日)后的30个工作日内满足。

6.如本条第4款所述的所有条件在本条上款所述的期间内仍未能得到全部满足时,则甲、乙双方之任何一方均有权书面提出不收购流动资产。

7.在交割日当天,乙方应向乙方同意替代甲方偿还的有关债务的债权人发出乙方代替甲方承担有关债务的通知书,甲方应确保上述债务的债权人自收到上述通知书后(包括该日)的十四个工作日内,对通知书加以书面确认。如在上述期间内,债权人仍未能对通知书加以书面确认,对未能获得确认的债务部分,乙方不承担偿还义务,直至甲方促使该部分债务的债权人对通知书加以确认,而甲方应自行承担自债权人收到通知书后的第十五个工作日(包括该日)至债权人对通知书加以确认之日(包括该日)的,该部分债务所产生的利息及一切费用。

8.甲、乙双方一致同意,对相关期间甲方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均应由_________负担。

第九条甲方的声明、保证及承诺

甲方在此向乙方声明、保证及承诺如下:

1.甲方是根据中国法律正式设立和合法存续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并具有一切必要的权利、权力及能力订立及履行本协议项下的所有义务和责任;而本协议一经签署即对甲方具有合法、有效的约束力。

2.甲方对有关资产具有合法的、完全的所有权及控制权,有权签署本协议并转让有关资产或其任何部分,而该等资产或与该等资产相关的任何权益,不受任何优先权或其他类似权利的限制。乙方于本协议所达成的资产转让完成后将享有作为转让资产的所有者应依法享有的一切权利并可依法转让、处分该等资产,并不会因其成立文件或中国法律的规定而受到任何扣压、抵押和负担或其他第三者权利的限制。就本协议所述的资产转让及其它交易、安排而言,仅需获得_________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批准,以及有关贷款银行及有关担保人的同意。

3.甲方是依据中国法律成立并合法存续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中国外商独资企业,其根据中国法律有权拥有并经营其目前正在拥有并经营的一切资产和业务。甲方已经分别取得其设立及经营业务所需的一切批准、同意、授权和许可,所有这些批准、同意、授权和许可均为有效和具有约束力的。就甲方所知,在经营范围内,概无任何影响乙方利益的、违反中国法律、法规的事件发生。

4.甲方保证合法拥有其目前正在拥有并在本协议所述交割日之前继续拥有的全部转让资产。除已向乙方作明确的书面披露者外,并不存

在任何对上述资产及权益的价值及运用、转让、处分这些资产及权益的能力产生任何不利影响的抵押、担保或其他任何第三者权利或其他限制。

5.甲方保证,截止本协议签署日,以及直至本协议所规定的交割日,制造、销售或以其他方式经营的产品,没有并将不会侵犯任何专利、设计、版权、商标或类似的知识产权,并无任何人士提出与上述产品有重大关系的权利要求。

6.除已向乙方作明确的书面披露者外,甲方没有正在进行的、以甲方为一方的或以甲方的转让资产的任何部分为标的的,如作出对甲方不利的判决或裁定即可能单独或综合一起对转让资产状况或业务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任何诉讼、仲裁或行政处理程序。

7.与甲方在交割日以前正在经营的业务有重大关系的一切商标、专利、设计、版权或其他类似的工业产权均系合法取得,收益权由甲方合法享有而无需缴纳任何费用(但为维持该等权利所需依法缴纳的费用除外)。截止本协议签署日,该等权利并未受到侵犯,也未以任何形式许可或授予第三人。

8.甲方一切按照中国法律和行业惯例应该保险的财产,在本协议签署日均已投保,且该等保单在本协议签署日仍然有效。甲方保证在交割日前不采取任何行为,亦不忽略任何行为,使上述保单成为无效或可能成为无效并保证在交割日后,促使有关保单的保险人同意将保单之投保人、受益人变更为乙方。

9.截至交割日,甲方并无任何正在生效的非正常商业条件的生产、经营合同或安排并因此对转让资产的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10.甲方在交割日之前对其所使用的土地的使用是合法的,并不需要补交任何税费,且并不存在任何未正式向乙方披露的因甲方在交割日前对土地的使用而需要乙方承担或履行的义务或责任。

11.银行及其他贷款或负债

(1)除已在经_________公司审计的有关企业_________年度的资产负债表中明确披露者外,甲方并无其他涉及转让资产的未偿还贷款、或有负债及其他形式的负债;

(2)甲方并无在本协议签署日前收到任何债权人书面通知,将强制性地处置任何部分的转让资产;

(3)除已向乙方作明确的书面披露者外,甲方并无设置任何影响其全部或部分业务或转让资产的抵押、保证、质押或其他方式的第三者权益,或其他可能导致前述事件发生的任何协议、安排或承诺;

(4)截至本协议签署日,并无任何人士就转让资产或其任何部分行使或声称将行使任何对转让资产的状况有重大不利影响的权利;亦无任何直接或间接与转让资产有关的争议。

12.甲方没有一旦披露便会影响到签订本协议或本协议任何条款的原意被改变的事实未向乙方披露。

13.于交割日,甲方的厂房、机器、工具及其他设备均处于良好的运作及操作状态,并经定期及适当保养及维修。

14.甲方的高级管理人员或相关的知情人士对有关交割日前的有关企业或其附属企业之商业或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不得对外透露或基于商业的目的使用上述秘密。

15.在交割日后,甲方将不会在中国境内或境外以任何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本身经营、或透过合营或持有其他公司或企业的股份或其他权益)参与任何对乙方的业务实际或可能构成直接或间接竞争的业务或活动。

16.甲方将按照国家法律及有关政策的精神与乙方共同妥善处理本协议所述资产转让过程中的任何未尽事宜。

17.甲方为有关土地使用权及房产所有权的实益拥有人及拥有有关物业妥善的及可在市场上出售的业权。有关物业并不受任何按揭、抵押、租赁、许可权或其他负担或任何第三方权利、条件、指令规则或其他限制所影响或需要得到任何第三方同意或向第三方支付金钱补偿,而将会或可能会对上述物业的价值或对有关企业使用、转让或出售上述资产的能力造成重大不良后果。

18.即使在交割日后,上述声明、保证及承诺将继续有效。

第十条乙方承诺、声明及保证

乙方在此向甲方声明、承诺及保证如下:

1.乙方是依据中国法律成立并合法存续的外商独资企业。

2.乙方有充分的权利进行本协议所述的资产转让,除需获得其董事会对该资产转让的正式批准外,乙方已经获得签署和履行本协议的其他一切合法授权。

3.乙方将按照国家法律及有关政策的精神与甲方共同妥善处理本协议所述产权转让过程中的任何未尽事宜。

4.按照本协议的规定向甲方支付转让价款。

第十一条保密

除中国有关法律、法规或有关公司章程的明文规定或要求外,未经他方事先书面同意,任何一方在本协议所述交易完成前或完成后,不得将本协议的有关内容向本次交易参与各方之外的任何第三人透露。

第十二条本协议未尽事宜

甲乙双方同意,在本协议签署后,就本协议未尽事宜,包括但不限于有关企业的商标使用、劳务合作事宜,进行进一步的协商,并在交割日前达成补充协议。该补充协议构成本协议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第十三条违约责任

1.任何一方违反其在本协议中的任何声明、保证和承诺,或本协议的任何条款,即构成违约。违约方应向守约方支付全面和足额的赔偿。

2.在交割日后,当发生针对甲方或乙方,但起因于交割日前有关企业或其附属企业的经营活动,而在交割日前未曾预料到或未向乙方披露的债务纠纷或权利争议时,甲方同意采取措施予以解决,使转让资产或乙方免受损失。若该等纠纷或争议对转让资产或乙方造成任何损失,则甲方同意作出赔偿。

第十四条生效

甲、乙双方一致同意,本协议经甲、乙双方授权代表签字及加盖双方公章即生效。

第十五条争议的解决

1.凡因执行本协议发生的与本协议有关的一切争议,协议双方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果不能协商解决,任何一方均有权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讼。

2.根据中国有关法律,如果本协议任何条款由法庭裁决为无效,不影响本协议其它条款的持续有效和执行。

第十六条适用法律

本协议的订立、效力、解释、执行及争议的解决,均受中国有关法律、法规的管辖。

第十七条协议权利

未经另一方的书面同意,任何一方不得转让其依本协议所享有的权利及应承担的义务。各方的继承者、经批准的受让人均受本协议的约束。

第十八条税项

甲、乙双方一致同意,双方因履行本协议而应缴纳的任何税款或费用,均应根据中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缴纳。

第十九条不可抗力

1.“不可抗力”是指本

协议各方不能合理控制、不可预见或即使预见亦无法避免的事件,该事件妨碍、影响或延误任何一方根据本协议履行其全部或部分义务。该事件包括但不限于地震、台风、洪水、火灾或其它天灾、战争、骚乱、罢工或任何其它类似事件。

2.如发生不可抗力事件,遭受该事件的一方应立即用可能的最快捷的方式通知对方,并在十五天内提供证明文件说明有关事件的细节和不能履行或部分不能履行或需延迟履行本协议的原因,然后由各方协商是否延期履行本协议或终止本协议。

第二十条附件

本协议所有附件是本协议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二十一条文本

本协议以中文书就。正本一式_________份,甲乙双方各持_________份。每份正本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二十二条其他

1.任何一方向另一方发出与本协议有关的通知,应采用书面形式,并以专人送递、传真、电传或邮寄方式发出;通知如以专人送递,以送抵另一方法定地址时为送达;如以传真或电传方式发送,发件人在收到回答代码后视为送达;如以邮寄方式送达,以寄出日后两个工作日为送达日期。

2.本协议的任何修改需经双方同意,并须签署书面文件。本协议的修改应在双方签字之后报送相关审批机关批准或备案(如需要者)。

3.任何一方未能或延迟行使其根据本合同享有的权利、权力或特权不应视为对该等权利、权力或特权的放弃,且对该等权利、权力或特权的部分行使不应妨碍未来对此等权利、权力或特权的行使。

4.本协议赋予甲方及乙方的约定权利、权力或补救措施,并不拟排除任何其他权利、权力或补救措施,而应是累加性的,并应补充现时或日后法律、法规、合同规定或其他规定赋予的其他各项权利、权力及补救措施。

5.甲、乙双方彼此承诺,如任何一方未能履行在本协议下的责任,但其享有在任何时候于任何法律管辖区的任何诉讼、或任何法律管辖区对其进行查封或执行关于其在本协议规定下的责任之判决的豁免权;甲、乙双方彼此并在不可撤销地放弃这种豁免权(如有者)。

6.甲、乙双方同意,如任何一方违反本协议的规定,则守约方有权终止本协议并要求违约方赔偿损失。

7.如甲方在第九条所作出的声明和保证与事实不符或其保证未能得到履行,则乙方有权终止本协议,并要求甲方赔偿由此而造成的损失。

8.甲、乙双方将支付彼此就有关本协议的各自的费用。

甲方(盖章):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______

乙方(盖章):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______

附件

一、资产评估报告(略)

二、有关物业资料(略)

三、_________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对_________资产评估公司就转让固定资产部分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的确认批文及对资产转让行为出具的批文(略)

四、《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略)

篇9

财政部于2012年12月修订并颁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会计制度”),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新会计制度建立了“双目标、单系统、双基础”会计核算模式,采用“虚提”折旧和摊销的创新性处理方法,并要求基建数据定期并入“大账”,从根本上解决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不真实、不完整、不协凋、不清晰和不合理等新问题。新会计制度执行以来,人们反映一些具体的操作性问题过于繁杂,笔者进行了归类、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处理意见或建议。

1 支出明细分类账户的设置与核算

为协调预算、财务双目标的需要,新会计制度规定“事业支出”科目应当按照“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财政补助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和“其他资金支出”等层级进行明细核算。在主要账务处理中可以在二级科目“财政补助支出”下设基本支出、项目支出,也可以在二级科目“基本支出、项目支出”下设财政补助支出,这种做法实际上增设了一个层级明细核算,与原会计制度相比增加了一套明细核算资料。从操作性角度考虑,可将“财政补助支出”从二级科目或三级科目提升为一级科目,从“事业支出”科目中单独分离出来,不仅可以简化支出明细核算,且不影响其最终的核算结果。

2 非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基金的对应关系

为核算事业单位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占用的金额,新会计制度增设了“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事业单位在取得相关非流动资产时,在反映相关支出增加,同时反映非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基金的增加,这体现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显著特点。对出售或以其他方式处置非流动资产时应事先转入“待处置资产损溢”,这种做法引入企业会计核算的方法。新会计制度还规定: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时,借记长期投资,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同时,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累计折旧、累计摊销,贷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参照企业会计核算理念,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时,也可以借记对外投资,贷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资产评估价值与账面价值差额计入非流动资产基金;同时反映非流动资产基金内部一个明细项目增加而另一个明细项目减少,其核算结果是一致的,这样可增强会计人员跨行业换岗的适应性。

3 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与修购基金

新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或相关财务制度确定是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修购基金,即按照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并按照规定在相应的购置和修缮科目中列支(各列50%),以及按照其他规定转入,用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维修和购置的资金。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较少的事业单位可以不提取修购基金,实行固定资产折旧的事业单位不提取修购基金。”据此,财政部鼓励事业单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但在实际执行中涉及两个具体问题:一是,对缴纳所得税的事业单位计提修购基金,可直接计入当期相关支出,近期内可减轻单位税负;而计提折旧不能计入支出,近期内可增加单位税负。二是,事业单位如果参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资产最低使用年限计提折旧,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部分事业单位可能出现零净资产的状况;而计提修购基金,一般情况下不影响非流动资产基金变化。因此,事业单位在确定是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会充分考虑上述两个具体问题,势必影响同类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为此建议对属于所得税纳税人的事业单位都应当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4 拨入专款与相关会计科目的衔接

原会计制度规定:“拨入专款”科目核算事业单位收到财政部门、上级单位或其他单位拨入的有指定用途并需要单独报账的专项资金。新会计制度取消了“拨入专款”、“拨出专款”、“专款支出”科目,将各项专项资金收入根据不同资金来源分别在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等科目,按具体项目进行明细核算。根据《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应将“拨入专款”科目的余额转入新账中“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的贷方,将原账中“拨出专款”、“专款支出”科目的余额转入新账中“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的借方;这一规定与原“拨入专款”的核算内容有出入,应该区分不同情况分别转入新账“财政补助结转”和“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

篇10

一、新旧制度中关于固定资产管理及核算相关规定的差异性

(一)新旧会计制度会计核算基础不同

会计核算基础是决定会计主体各个会计期间内财务状况真实性的重要方面,旧会计制度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新会计制度引入了权责发生制的概念,这是高校合理核算固定资产,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真实反映学校财务状况的理论依据之一。

(二)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差异性

高校会计制度规定高等学校将持有的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物质形态的资产;或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新旧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定义是相同的,但新制度将固定资产确认的单位价值提到了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以上)。

(三)固定资产入帐价值确认及持有期间会计核算的差异性

旧会计制度中,没有对固定资产的计价问题做出明确规定,实际操作缺乏统一性,资产的入账价值准确性差。同时固定资产在持有期间帐面价值保持不变,但随着资产使用的损耗、技术的进步,固定资产的价值已与其帐面价值远远不符,不能真实反映学校的财务状况。

新制度明确规定固定资产在取得时按照实际成本入帐,并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及实际使用情况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同时规定文物和陈列品、动植物、图书和档案、以名义金额计量的固定资产等四类资产不计提折旧,这些规定既切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又考虑到这些资产的特殊性。新制度中折旧的计提采用的是“虚提法”,固定资产在购入时全部计入支出,根据资产使用情况计提的折旧与净资产相对应,使用高校的财务数据能真实反映其资产状况。

(四)新旧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核算的会计科目设置

旧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取得时通过“固定资产/固定基金”科目记载其价值,价值在资产持有期间保持不变。固定资产处置及更新通过“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核算,修购基金的增加主要通过按收入比例计提和处置固定资产收入,但基金的累积远远不能满足高校固定资产更新的需要。

新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取得时通过“固定资产/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核算;在持有期间和使用期间计提折旧时通过“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科目核算;资产处置通过“待处理资产损溢”科目核算,其处置净收支直接计入当期收支科目。

二、新旧会计制度衔接中,固定资产的帐务处理

为确保新制度的顺利实施,财政部在2014年元月明确规定,新旧制度衔接时应将2013年12月31日原帐中各会计科目余额按新规定进行调整,并根据调整后的科目余额编制科目余额表,作为新帐各会计科目的期初余额。按此规定固定资产的帐务衔接需分两步进行,一是正确计量固定资产价值、合理补提累计折旧;二是做好固定资产相关会计科目转换及合并。其具体做法是:分析原帐务中所有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将未达到标准的资产转为低值易耗品,同时将其对应的固定基金转入事业基金。将单位价值达到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资产,转入固定资产。同时根据这部分资产的原值、已使用年限和尚可使用年限合理补提累计折旧。并从新年度开始按月份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其处理用图表简单表述如图1。

计价、累计折旧补提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三、新旧制度衔接中,固定资产衔接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领导重视,成立固定资产评估领导小组

为做好衔接工作,应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评估制度,成立资产评估领导小组,对高校现有固定资产的情况、使用年限等进行评估,并根据固定资产的消耗情况确定折旧方法。

(二)全面清查、摸清资产,准确分类和计量固定资产

长期以来,因为制度因素,如旧会计制度规定单位价值较大的固定资产报废需经财政部门审批,其报废评估手续复杂;同时,教育部门将固定资产的拥有量及价值作为高校办学实力的衡量指标之一;管理体制、从业人员业务能力等因素影响,高校不同程度存在报废资产不办理报废手续,捐赠、其他方式取得的资产不入帐等资产帐实不符现象。因此要做好固定资产衔接,首先要全面清查资产,报废不能用或已不存在的资产,补记未入帐资产或入帐价值不全的资产,做到固定资产帐实相符。

同时,按照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的类别和确认标准,对现有的资产进行分类,建立固定资产登记薄及固定资产台帐,准确计量固定资产。单位价值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所确认的固定资产,笔者认为仅限于高校大批购入的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和档案、动植物等不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除此外的大批同类物资,应该按单位达不到固定资产确认标准,计入存货,并按存货的相关规定进行帐务处理。

(三)选用合理的折旧办法、合理估计使用年限

累计折旧的补提,影响到财务报表,进而影响到报表阅读者对单位财务状况的理解,因此折旧办法的选取、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估计至关重要。新制度规定,高校固定资产折旧可以采用年限法或工作量法,但笔者认为对于某些处于高腐蚀状态的固定资产、科技含量大、价格昂贵、生命周期短、无形损耗大的专用设备也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法。

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是一个预计值,而使用年限决定着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因此合理估计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也是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