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文学范文
时间:2023-10-17 17:37: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语言文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中华文明发展的过程当中,汉语言文学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在互联网络环境下产生的大量网络语言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随着这些网络语言使用的不断增加,人们对于传统汉语言文学的使用规则和理解产生了一定的偏差。诚然,网络语言的发展对汉语言文学完整体系的形成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的过程当中,由于大部分的人们都乐于接受网络语言,从而使得汉语言文学遭受了网络语言的严重冲击。
一、网络语言具备的特征
(一)内涵在互联网络快速发展的当下,人们使用各种网络设备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并通过网络来获取一定的知识。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具有网络化特色的语言。这种全新的语言形式具有复杂的含义,但是却被大部分的网民所接受,并频繁的使用与沟通交流当中。较为常见的网络语言主要分为同音型、谐音型、数字型。例如围脖对应微博,菇凉对应姑娘,78对应去吧等。(二)特点在网络语言的使用过程当中,人们往往使用多种语言形式进行结合,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英语和汉语的结合形式。这种方式能够将较为复杂的语境和含义应用简单的形式表现出来,具有更加客观形象的特点。例如较为典型的hold住,不仅具有独特的趣味性,同时还能够很好的表示对局面的掌控。另外,网络语言还具有较强的谐音特点,人们利用谐音的方式来表达独特感情。例如较为典型的酱紫对应这样子,而fans对应的是粉丝。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使人们快速的了解所要表达的含义,同时还具有较强的诙谐性和幽默性。
二、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冲击
(一)网络语言的使用冲击了汉语言文学的标准在网络语言的形成过程当中,部分过度追求新奇和独特的网络语言已经偏离了传统汉语言文学的标准。这部分的网络语言不仅会刻意的使用一些错字和别字,由于没有遵循语言标准,从而使得这部分网络语言的含义产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不仅会严重的影响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同时还会对青少年网民产生诱导。青少年网民自身的约束能力、辨别能力、阅历水平相对较差,但却十分易于接受各种新奇有趣的事物,因此,很容易受到网络语言当中传播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约束,这种不良的汉语言文学将会影响学生的使用能力,从而使得学生在日后的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过程当中,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和理解产生较大的偏差。学生不能够利用标准化的汉语言文学来完成阅读理解,从而使得阅读理解能力大幅度下降,更别说使用标准化的文字完成作文的创作了。(二)网络语言的使用冲击了汉语言文学的解读在网络语言的使用过程当中,各式各样的网络语言应运而生,这些网络语言的理解和汉语言文学的理解产生了极大的偏差。人们在长期的适应了网络语言当中的理解之后,并日常交流当中也是以网络语言的理解意思来使用,就会形成错误的语言习惯,这时在采取措施进行纠正相当困难。例如网络语言当中的杯具是形容词悲剧,而在汉语文学当中却是名词的盛水器具。青少年在长期的接受这些词性混肴的网络语言之后,将会对其后期的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产生较大的影响。另外,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剧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汉语言文学,并喜爱汉语言文学。在外国友人进行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过程当中,就会受到网络语言当中的故意误读或者刻意曲解的影响,从而不能够正确地理解汉语言文学当中的本意,进而阻碍了汉语文学的发展和传承。例如网络语言当中的稀饭对应喜欢,而在汉语言文学当中则是粥,这种错误的传播会很容易使人对汉语言文学产生一定的误解。
三、结束语
网络语言的出现不仅意味着传统的汉语言文学将受到严重的冲击,同时也为汉语言文学的改革提供的机遇和挑战。因此,相关人员应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来认识网络语言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影响。将网络语言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的特点纳入汉语言文学中,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抵制不符合汉语言文学规范和理解要求的网络语言。这样不仅能够使汉语言文学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也能为研究网络语言对汉语语言文学的冲击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田墨.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J].文学教育(下),2016,05:131.
[2]郭文平.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影响解析[J].中国报业,2016,20:54-55.
篇2
关键词:网络语言 汉语言文学 影响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社会逐渐进入了信息时代,网络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越发重要的角色。网络语言依托于网络而生,又因为网络得到了发展和普及,其对于汉语言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既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合理看待网络语言,推动汉语言文学的稳定健康发展,是必须得到重视的问题。
一、网络语言概述
简单来讲,网络语言指在网络中产生,同时应用于网络的语言,是在网络环境下产生的一种全新的语言形式,与常规意义上的语言存在着很大的区别。网络语言并没有固定形式或者规范性的要求,可以在汉字、英文字母、标点、符号、拼音等之间进行随意组合,而这种组合看似混乱,在特定的网络媒介传播中却有着特殊的意义。有别于规范性的语言,网络语言更加简洁,更加生动,是网民为了提高聊天效率,或者出于某种特定需求而采取的方式,自诞生开始,网络语言就受到了网民们的厚爱,得到了飞速发展。从目前来看,网络语言已经开始逐渐从网络平台走向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体现出了一种“源自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特点,例如,“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本来是小学生作文中的一句话,但是经过了媒体和网络的传播,逐渐成为可以表达对某件事情惊奇态度的网络语言。而伴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语言的使用频率也在不断提高,当今年轻人在聊天中常用的“886(拜拜了)”、“55(呜呜)、妹纸”等,实际上都源自网络语言,而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网络语言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
二、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影响
从客观的角度分析,网络语言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影响具有两面性的特征:
(一)积极影响
且不论网络语言的格式是否规范,使用是否恰当,单纯的从文学发展的角度分析,简洁生动的网络语言可以更好的对人们的内心情感进表达,可以推动汉语言文学的长远发展。作为接触网络最多的群体,青少年对于新事物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强,也更容易受到网络语言的影响,其不仅是网络语言的发明者,更是主要的传播群体。与规范性的语言相比,网络语言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无论是符号、缩略词还是原本的文字,都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不同的场合有着不同的意义,更富趣味性,也因此推动了文化交流的繁荣。例如,“大神”原本指资深网络用户,后来在其他领域发挥引申义,指在某方面具备较高水平的人,如P图大神、计算机大神等;“濉北挥美葱蜗蟮谋泶锶说奈弈魏陀裘魄樾鳎在F实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人在逋尽贰陡濉返龋更是进一步推动了“逦幕”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中也开始引入部分网络语言,其在作文教学中更是有着直观的体现,对于教师而言,如果在作文命题中,适当引入网络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教学形式,也使得学生在分析和写作的过程中,真正了解到网络语言的优点和缺陷,发挥其对于汉语言文学的推动作用。
(二)消极影响
一是语言形式不规范,部分网络语言为了达到标新立异,赢得更多关注的效果,甚至会刻意对语言应用规范进行破坏,对语言原本的语义进行去接,或者为了追求语义的雷同,运用别字,可能会对青少年汉语言文学的学习造成一定的误导。青少年本身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浅,而且其思想富有创造性,在接受网络语言的同时,可能会形成一些错误的观念,影响原本具备的汉语读写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事实上,网络语言所导致的汉语语言功能弱化问题正在不断加剧,也给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如果不能对网络语言进行适当管控,则必然会影响汉语言文化的稳定健康发展。例如,电影《从天儿降》,从迎合电影主题与内容的角度,本无可厚非,但是其可能在社会中产生误导,使得青少年群体在写作和语言表达中,于“从天儿降”和“从天而降”之间摇摆不定;又如,最近一段时间的网络热词“蓝瘦”、“香菇”,容易导致发音不清,继而影响正常的沟通和交流。
三、如何正确看待网络语言
从上述分析可以知道,网络语言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影响具有两面性,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网络语言呢?是该全部接受,还是一棒子打死?本文认为,应该从客观的角度去对待网络语言,一方面,应该从中提取精华部分,保持一个正确的心态,对网络语言的精华和糟粕进行区分,避免盲目的模仿和使用。对于相对规范,生命力较强的网络语言,可以进行整理和吸收,做好引导工作,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实现对网络语言的引导和规范;另一方面,应该减少不规范语言和低俗语言的传播,从自身做起,提升网络法规意识,提升对于网络语言的分辨能力,认识到滥用网络语言的危害性,净化网络环境。归结起来,对待网络语言,应该坚持客观公正、去粗取精的态度,认识到过犹不及,在发挥其积极影响的同时,控制和杜绝消极影响。
四、结语
总而言之,网络语言本身是网络时代的一种客观产物,其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影响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引导和规范,在正确使用网络语言的同时,推动汉语言文学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超海.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J].文化学刊,2015,(07).
[2]戈双峰.探析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及意义[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0).
篇3
由于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也备受关注。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网络语言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汉语言文学本身的发展。因此,要促进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必须充分意识到网络语言对其产生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全面分析,为汉语言文学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一、主要的定义和特点探讨
(一)具体的定义分析
要明确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最先要做到的就是界定网络语言的概念。通过相关数据和书籍资料,可以了解到,所谓的网络语言,主要指依托网络发展而产生的,不同于传统语言表达形式的一种表达方式。而且这种语言以实际应用为王,使人们在聊天的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能够进一步满足当前网络聊天过程中的实际需求。这种语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的日常交流提供极大的便利性。与此同时,网络语言跟一些专业的术语有很大的区别,它是在某种特定的环境过程中产生的,与人们自身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网络语言在当前的运用和发展的过程中,表达形式繁多,比如拼音或者是英文字母等。
(二)主要的特点讨论
当前网络语言在整个社会交往的过程中成为一种重要的媒介,而且这种语言在表达的过程中与实际生活的表达方式有很大的差别。网络所呈现的社会交往群体主要是通过一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网络友人之间进一步密切交流,与此同时,通过这种专业网络词汇的运用,能够在其阐述的过程中进一步表达自身的某种思想,或者是价值观念。在具体的交流过程期间,人们为了能够更好地强化网友之间的交流,可以尽可能地创造一些贴近实际生活的词汇或者句子,而这些句子主要是人们在进行汉语交流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词汇。在此基础之上,他们通过适当地添加符号或者数字,利用一些病句或者是错别字的方式,形成人们在交流和沟通过程中的一种新型的语言。这种语言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与传统的语言有一定的差别。网络语言就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更贴近人们的生活,风趣幽默,理解起来比较简单,这些特点在使用过程中更便于网友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与此同时,这种新兴的网络语言无论是对整个风格的呈现,还是具体的语体表达等方面,和当前的汉语表达形式有着很大的差异。网络语言由于自身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具有极大的创新性,因此逐渐被普通民众接受,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此外,这种语言由于其自身的趣味性,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自身的想法和观点,人们通过这种幽默的形式,对自身的想法进行论述和说明,这也使得人们在后期的社会交往过程中更加方便。
二、主要的影响探讨
从正面影响分析看,首先,整个网络语言的不断丰富化和完善化,为当前的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力量,而且整个网络语言由于其创新性等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丰富了当前语言文学的表达形式和特征。但是,从整个文学的发展层面来看,汉语研究能够通过不同的数字或者是谐音进行替代,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人们自身的想法。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这能够极大地丰富和完善当前的汉语言文学载体,丰富其表达方式,让语言运用更加灵活,表意更简单明了。此外,这种语言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其创新性,使得整个汉语言文学载体在表达的过程中更加生动、有趣,而且也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进而使得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更加活跃。比如从比较早的“网上冲浪”“GG/MM”,到后来的“蓝瘦香菇”,还有现如今的各种缩写表达,例如:“pyq”意思是“朋友圈”,“SK”意思是“生快/生日快乐”。
从不利影响来考虑,由于网络语言在进行文字结构组成和表达方面不够规范化,人们在进行相关言语交流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使自身的语言更加幽默,通常会通过一些生僻字或者错别字进行表达,这与当前汉语运用的规范性是相违背的,与此同时,人们会对一些重要的文字产生曲解。另外,人们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会更多地接触到网络上的一些语言,由于这些语言在其表达过程中不够规范,因此,在网页观察和浏览的过程中就会对自身良好文化素养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主要意义探讨
整个网络语言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能够使当前的表达方式更加地多元、丰富。在使用的过程中,其形式比较多样,因此能够为整个语言的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理论依据和丰富的素材。但是整个网络语言在不断地向前发展,而且受到人们过多的关注,因此与人们自身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人们通过吸收一定的网络语言,在后期的运用过程中能够更加地合理化、准确化,这使当前的整个汉语言文学的表达效果达到最佳。与此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满足当前教学发展的目标和要求,进一步强化人们在整个汉语言文学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语言的推动,能够促使当前汉语言文化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当前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更加紧密,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必须要通过一定的网络形式进行沟通。因此,通过这种网络语言的合理有效应用,在此基础之上,汲取当前汉语言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经典要素,进而将其拓展到整个国际社会大舞台上,国与国之间语言和优秀文化的交流得以稳定地向前推进和传播。
篇4
关键词:网络文化;大学汉语语言文学;教育重点改革
一、汉语语言文学教学特点
1. 汉语语言文学是我国大学教育中发展历史较为悠久的学科,传统的汉语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目的就是向社会输送懂得汉语文学知识的人才,并不注重培养学生对于文学技能的使用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汉语语言文学的教学目的转为培养高素质高能力人才,汉语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主要是通过写作来体现自身的能力,常见的工作岗位一般有宣传推广员、秘书类及行政管理类等。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生要在大学期间要扎实记忆掌握基础文学知识,培养自身的文学素养。
2. 汉语语言文学没有清晰的就业定位,换句话说汉语语言知识没有较强的使用专业性及实用性。汉语语言注重的是精神层面的培养提高,提升我国整体文化涵养是其教育的最终目标。传统教育重点主要是向学生传授一些文化遗产,培养学生懂得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汉语语言文学专业提高的是我国无形的资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目标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逐渐开始向着实用型教学模式转变,尤其是汉语语言文学教育而言,在坚持传统教育内容的基础上逐渐与时下社会发展特点相融合迫在眉睫。
二、网络文化的特征
1. 内容多元化
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里,没有硬性制度限制,任何文化任何民族任何地区的网民都可以互相交流沟通,网络文化交流开放性、可选择性更强,交流内容更加丰富,网民利用互联网交流没有心理压力,受客观因素影响较小,使交流摆脱了空间上的束缚,利用互联网交流的个体可以摆脱社会风气及传统问题的偏见,从这个层面上看网络文化有着极大的包容性,在网络文化中高雅与低俗并存,既有抽象严肃的文字也有娱乐方面的文章。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另一个不同点是网络文化是单纯以传播信息与相关知识为主要内容,超越了物质层面。在互联网世界中使用者可以最大限度的彰显自我个性,人们可以随心所欲真正按照自我的喜好来安排自己的网络生活,满足了人们对于自由的向往与追求。
2.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网络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计算机语言不同于传统定义上的语言,计算机不受地域的限制是真正意义上全世界通用的语言,基于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上的网络文化有着传统文化无法企及的统一性。就目前现状而言,网络文化的发展对于青少年的影响尤其明显,新型的网络语言的发明及使用对象都是青少年,加之我国计划生育国策的深入,家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独生子女的成长过程中由于缺少玩伴,网络就成了其了解世界的工具。这也为网络文化的传播发展提供了社会环境。
3. 信息的时效性
网络文化有效弥补了传统文化传播的弊端。基于互联网技术上的网络文化,对于信息的采集处理及都能做到第一时间。可以瞬间实现向所有网络用户传输信息,用户通过互联网终端可以更加方便的了解信息,使社会变为一个信息整体,节约了不必要的时间及资源浪费。网络的时效性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生活节奏,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内容。
三、大学汉语语言文学教学重点转变策略
1. 随着网络文化的不断强化发展,传统教育重点也必须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进行相应改变。教师不应再只重视学生汉语语言文学的基础知识的教育,单纯的知识性教育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对于汉语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要求,必须结合网络文化的特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用性写作能力,集合新闻学及现代传媒的要求,结合多种方面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实际灵活运用能力。针对现阶段学生写作能力普遍较差的现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私人空间及论坛,从最初的命题作文变为定期的更新文章,利用互联网的特性,学生之间可以随意交流,互相欣赏彼此文章,教师定期进行集体修改点评,通过点击量的差距来刺激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积极性,在提高自身写作能力的同时还能提高自己对于文章的点评能力,从别人的问题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2. 传统教育教学重点只是注重对于学生硬性知识的培养,往往忽视了学生实践性的培养。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汉语语言文学的教学应更加注重学生对于知识实用性的培养。要为社会培养既懂得专业知识又懂得如何运用的双重型人才。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与社会网络媒体制定联合办学的目标,通过网络发展实际需要,培养定向专业人才,从根本上提高大学汉语语言文学的实用性。现代汉语语言文学的具体实用性更多的是要求学生要有基于网络技术对实时发表评论及看法的能力,要将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与网络文化的大众化特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总结语
网路文化虽然是一种新型的文化载体,但是其影响正在逐步扩大,大学汉语语言文学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网络文化的巨大潜力及优势,积极改革教育教学重点,努力提高现代汉语语言文学与时代的结合度,提高汉语语言文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拓宽该专业生的就业范围。在享受现代技术带来的资源共享时代的过程中,完成新课标对大学汉语语言文学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永军.新形势下大学汉语语言文学的教学改革方案[J].中南大学出版社.2012
[2]李仁武.如何加强网络文学建设[J].光明日报.2013
篇5
实践教学是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从而将知识、技能内化为个体经验的综合教学活动。它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目前,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实践性教学方式,从内容上分可分为两种:一是专业知识的实践教学,它侧重于培养胜任岗位的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一般包括基于课程内容的课堂内实践性教学和课堂外能力形成性实践环节,课堂内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包括课程作业(阅读、写作、讨论等)、实验、实习(设计),课堂外能力形成性实践环节包括社会调查、各类校外基地实习以及毕业作业(论文或设计)等二是社会策略性知识的实践教学,它侧重于培养在岗位上从事工作直接需要的社会人文素养,包括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创业能力等综合能力实践环节。
(一)汉语言文学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提出的需求
在教育“普教化”传统思维下,所有的教育模式趋同化,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实践教学相对是薄弱环节。在今天,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后,大学教育模式也开始注重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大学是研究和发展学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场所,理应走出‘象牙之塔’,建立起一种主动适应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机制,树立一种与时展息息相关,同呼吸、共命运的责任感,既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也为大学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赢得更大的空间。”“教育不能仅仅在教育内部,要放在整个经济发展的大局里考虑”,汉语言文学作为高等教育核心专业,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循环中,和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已经是时代的共识。汉语言文学教育要实现从研究向服务社会生活、解决社会人文矛盾的转向,就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猛,企业产业转型加速,个人需要不断发展,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技能,才能保证个人专业岗位能力跟上时代的发展,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加强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当今的教育中,学生的生存状态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自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价值观念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的学生有着不同于任何一代学生的情感体验、生活磨砺和职业经验,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呈多样化,有不满足于生活现状的,有的在大学甚至中学就开始创业的,有需要提升自己综合职业能力的,有重新与社会化职业对接的;有的本身就从事着繁忙的工作,渴望更好地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总之,社会的要求已经内化为他们自觉自愿的学习需要,因此他们渴望学习目标具体化、职业化,注重相应岗位的实用性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比前代学生有更明确的目标,更高的期望和要求。近年来,社会用人单位一般都要测试应聘者的综合素质能力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不加强汉语言文学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就业后会难以适应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不得不另谋出路或待业。面对严峻的社会现实,必须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
(三)加强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合理化的需要
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较高人文素养的高级适用人才。当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后,它不仅是终身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基石,但是无论是为了满足提升自己能力的求学,还是为了满足就业的需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部分学生只能走向一线工作岗位,而不是进行专业研究。如果在教学中倚重理论教学,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很难养成,同时慵懒、浪漫、拖拉的名士气会带到工作中。因此,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模式紧贴教育培养对象的基础和条件,从实际出发,把教育培养目标的重点始终定位于融理论于实践之中的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和职业能力教育的坐标系中,它一方面培养了汉语言专业学生严谨、务实、求真的工作作风;一方面促使教育目标“实践一理论一实践”最终实现。社会策略性知识的实践教学是基于一定生活场景的精神实践活动,它可以组织学生接触具体社会事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对这些社会事实进行处理或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在专业知识和具体社会问题之间,建立起一种关联,从而产生激情、意志、超越、合作、团结等心理正能量,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社会策略和对人生意义的感悟。(四)加强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在实践教学环境下,学生已经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因为他们已经完全实现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加强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可以让老师和学生之间增加面对面情景交流的机会,老师也有更多的视角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独立意识、自我意识、自我调整能力、自我监控能力,老师也能根据每个学生在职业选择中面临的困境,提供最合适的教学内容、方式和途径,真正做到在“以人为本”的视域下,完成教育任务。在实践中每个人都可以尽情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建构施展自己能力的舞台,每个人都有自己发展的空间就能实现社会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实践教育模式的特征
借助网络共享教育资源的学习运动,经历了一个非常艰复杂的发展过程,从2002年的开放课程(OCW)运动开始,后来又出现了开放教育资源(OER)运动,2012年,“从Udacity、Coursera到edX、Udemy,它们以免费、高质量的课程内容为卖点,对学习者提供广泛的在线支持,包括课程任务布置、学习评估、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甚至为顺利完成课程的学生提供学习证书。这类服务受到了广泛的欢迎,人们将这一类新兴的大规模开放在线教育模式称为MOOC(MassiveOnlineOpenCourse)”目前,世界各地已经掀起MOOC课程学习的风暴,我国高校如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已经推出本校的MOOC课程,上海高校课程联盟也初步实现了上海高校间优质资源共享,并可获得学校认可学分。因此,MOOC下的教学模式呈现出两个非常明显的发展趋势:一是开放性,由于课程教学在线学习,开放式获取知识,只要注册任何人都可以免费参与网络课程学习;二是透明性,以往的精品课程、公开课挂在网上可以供参观学习,但是由于无法检测课程学习者学习效果,因此导致许多课程徒有虚名,实际利用率非常低。MOOC学习环境下,学习过程成为可以随意检测学习者任何一个学习环节的透明过程。由于网络教学环境的变化,因此,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模式也必须追随它的变化,与时俱进,从而也呈现出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针对MOOC教学模式开放性的特点,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模式呈现出学习参与者规模的可伸缩性(scalability)。
汉语言文学的课程多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教学模式必须通过大量研读作家作品,不同评论家的学术争鸣,以讨论的方式,来培养学习者鉴赏、评析的实际动手能力,从而开发他们的无限认知能力,提升他们健全的人格。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话题的设置尽可能地贴近学位教育的结构化课程体系,因为教师提供的话题资源是学习者知识探究的出发点,如果偏离了学位教育的知识结构,太过于个性化,学习者产生的内容在群体学习路径模式下,就无法成为学习和互动的中心,这种境况下,参与实践教学的学习者的规模和课程活动的覆盖面,就无法实现规模的超越性。美国高等教育记事(ChronicleofHigherEducation)在对开展MOOC的103名教授的调查中显示,如果话题设计的贴近学位课程体系,每门课程平均有33000个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注册,相当于传统课程授课人数的几百倍。针对MOOC教学模式透明性的特点,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模式呈现出学习效果的可检测性(testability)。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模式中,学习者的实践过程指导教师根本无法全程跟踪指导和监督,学习效果的评价只能靠学生的自述或课堂的考核来完成,但是在MOOC教学环境下,汉语言文学的阅读材料可以周为单位向前推进,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实践内容设置测试内容、讨论版等环节,如果达不到老师设置的分值,学习过程将无法完成纵向推进,指导教师甚至可以随时获悉实践者在线学习的时间,这大大地改变了汉语言文学实践课程考核的随意性和人情化倾向。
三、网络环境下发展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实践教学体系,推进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内容的完善和改革
实践教学是以提高学习者能力为目标,因此在办学理念、专业设置、能力培养、人才规格等方面,必须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和学生的就业需要,制定以岗位需求为本位的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联系的专业课程,编写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实践教材,整合并逐步优化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课程内容,确保它与社会职业岗位能相互衔接和贯通。在传统的理论教学中,以某种符号形式存在的理论知识通常是老师和学生重点讲述、掌握的内容,在网络环境下,熟悉符号系统,并解读符号的意义,都可以由师生通过视频课程、网络互动等方式,轻松完成,因此建立一套以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让学生深入了解汉语言文学专业能力的需求和发展趋势,是顺利开展实践教学的前提。
(二)逐步建立健全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的考核、监督和反馈机制
在目前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职业能力滞后社会不断变化的岗位需求,已经使很多成人教育学校面临生源严重不足的问题。建立实践教学考核、监督和反馈模块三级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把课程考核与教学过程、学生的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学生、老师、实践单位以及用人单位之间,建立完善的考核、监督和反馈机制,既能调动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又能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比如,通过网络可以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的课堂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监控,课程作业、实验和课程设计等都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远程考核,监督它们进行的全过程;对于课堂外社会策略知识的实践,也可通过视频聊天或QQ群留言、微信和MOOC方式,与学生实践单位、工作单位建立长期的沟通渠道,形成良好的、灵活的互动式信息反馈机制,对于反馈回来的信息,一方面可以当做学生形成性考核的参考指标,另一方面对于实践教学偏离社会岗位需求的情况能迅捷提供解决方案,从而优化实践教学计划。
(三)挖掘地方资源,构建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的实训平台
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基地可以分为校内和校外两部分。校内基地要学校根据发展规划和专业设置,建立单项实验室、综合模拟实验室等,可以在实验室建立模拟实训场景。但各级学校面临着实际困难:资金投入不足,可利用的实训基地不足,且无法提供“全真化”实践场景。为此,应认真分析、挖掘当地社会的资源,开发具有开放性、丰富性校外实训基地,比如各地的报社、电台、杂志社、各单位的宣传部门等均可提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平台。它们可以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使汉语言文学实践性教学更接近于从业实际,教师可引导学生亲历岗位业务操作过程,了解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并在流程操作过程中,对于岗位所需的协作意识、创新精神等人文素养,产生切身情绪体验,从而避免了专业技能和社会策略技能训练的形式化。校外实训平台的搭建应建立在紧扣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上,通过各种渠道,加强与当地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等社会各界的联系和沟通,建立教育资源共享,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建立校外稳定的实训基地。尽力拓展“课程、实习、就业”加校企联合培“3+1”的养模式,缔结校企联盟,让企业参与制定学生的培养方案,开展协同式培养,共同参与课程开发和教学管理,逐步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从边缘走向了中心,从封闭走向了开发,发展的重点从数量的扩张转向了质量的提高。”
四、结语
篇6
关键词:网络语言 作文 规范
一.网络语言
随着国际互联网在中国的快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的日常交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的快捷、方便是以过往任何传播方式不可企及的。所以有人把网络看成是继文字、报纸、电视之后的又一代革命,也称“第四代媒体”。在中国,随着网络的普及,网民数量呈爆炸性的增长。新华网深圳2007年10月12日电(记者冯晓芳 彭勇)在12日举行的第九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说,截止9月,中国互联网用户达到1.72亿。网络受到更多人的关注,网络交际以日趋生活化,网络语言正显示出它的强大渗透力,尤其在青少年中形成了巨大的影响。不可否认,在信息化的今天,网络正逐渐的改变着生活。
网络语言是指IT(Information Technoiogy)领域的专业用语,如“网络、鼠标、软件、登陆、宽带、聊天室、防火墙”等等;也可指网民在聊天室和BBS(Bulletion Board Systm)上发表的意见时所用的语言。本文特指在互联网上人们进行信息交流和处理时的交际符号。从本质上来说,网络语言是现代汉语的一种变异,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是伴随网民着一群体的出现而产生的。
二.网络语言的特征及其类型
对中国网民来说,网络语言新奇、简洁、诙谐、幽默、富于个性等是它的基本特征,上网绝大部分是16――35岁之间的年轻大、中学生、技术员等,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感,其活泼好动的天性也给网络语言的创新带来了变化。网络语言的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种:
1.字型:一般是谐音,例如:
7456=气死我了
555~~~~`=呜呜呜
886=拜拜了
9494=就是就是
286=落伍
4242=是啊是啊
520=我爱你
530=我想你
2.字母型:例如:
MM――妹妹
PP――漂漂
E文――英文
S――死
BT――变态
PMP――拍马屁
GF――女朋友
OUT――老土
Y――为什么
TMD――他妈的
NP――没问题
3.符号型:多以简单符号表示某种特定表情或文字,以表情居多。如“――”表示一个“无语”的表情;“O.O”表示“惊讶”的表情;“T-T”表示“流泪”的表情;“=”表示“等”;“o”表示“哦”;“**”表示不雅语言;<@@>=醉了等;@#$!&表示骂人的话,乱七八糟的打出来就行。
4.汉字型:
我=偶
蟑螂=小强
什么=虾米
不要=表
喜欢=稀饭
这样子=酱紫
好=女子
强=弓虽
纸牌游戏=杀人
灌水=乱留言
斑竹=版主
恐龙=丑女
菌男=俊男
除以上几种类型外,还有一些汉语的变体,常常是改变汉语本来的正常的语序,用简单的词语或句子组接起来的。
――不要忘了伊妹儿我!
――郁闷啊,我现在。
――我,大四,学英语,要租或合租房子,汉中门附近,真的要帮帮我,大家,拜托了。
――在啊?你。
三.对学生作文的影响
网络语言表现出的新奇、幽默诙谐、张扬个性的特征吸引许多中学生,无形之间就对传统的作文写作产生了叛逆心理,转而运用网络语言进行写作,以体现自己的个性和不落伍。从这个角度来看,网络作文正好突破了传统作文的呆板走向了新的天地,这是好事情,因为学生可以运用它尽情的表达自己的心声和情感,张扬自己的个性,进行自己创作,从而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丰富了学生作文的素材,使创作真正走上了为情而文,为感而发的轨道。使学生的创作思维更加的活跃、灵动、给创作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这是不言而喻的,真正做到了“文章合为时而做”的特点,也体现了作文教学的与时俱进。
作家徐坤说:“一段时间网上聊天游玩之后,我忽然间发现自己对传统写作产生了憎恨,恨那些约定俗成的、僵死呆板的语法,恨那些苦心经营出来的词和句子,恨他们的冗长、无趣、中规中矩。整个汉语的感觉都不对头了。我一心想颠覆和既定的、我日常工作中所必须运用的那些理论框架和书写模式,恨不能将他们全都变成双方一看就懂得的网络语言。”可见传统作文语言的生涩、冗长、约束等限制了创作者的顺畅表达,这对中学生来说更加难了,他们就不得不走向模式化和程序化的创作模式,假话、空话、套话等连篇。导致了写作的艰难和无味。在这样的前提下,网络写作就进入了课堂。但是,网络作文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同时,也产生了些不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用语的不规范上。如词语随意拼凑、语法混乱、语言道德失范等问题。有的学生在作文中写道:“7456,TMD!大虾,菜鸟一块儿到我的烘陪机上乱灌水,这些水桶真BT!哥们儿用不着PMP,到底谁是好汉,光棍节过招。”不会上网的人,谁知道他写的是什么啊!正是这种“拼盘式”的书写规则,在中学生中十分流行。再如:“哪个星期天,妈妈带我去逛200,我的GG带着他的恐龙,G也在200玩,GG的GF一个劲的对我PMP,那酱紫就像我们认识好久了。后来,我和我一个同学到网吧打铁去了――”一位家长向记者反映,她女儿的作文中充满了网络语言,让人读后感到莫名其妙。翻开女儿的作文,到处都是老师用红笔画的圈圈杠杠,都是些看不懂的网络语言。“没想到我最要好的朋友竟欺骗我,TMD(他妈的),7456,我恨不得一脚TST(踢死她)”等等。这样的文章可想而知,对青少年的语文修养的提高是极大的障碍,长此以往,甚至会使学生在网上相互谩骂或人身攻击,在网上传播交流一些粗俗、下流的语言,这些都是对中学生及其不利的因素,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使其走上歧路,甚至犯罪。
四.如何规范
学生喜欢上网、喜欢用网络语言,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社会原因,也有学校教育原因和学生自身原因,我们不能把所有的错误都归结到学生身上,必须对学生采取宽容态度,引导他们走出误区。网络语言的使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我们应该以客观的态度对待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网络社会发展的必然,我们不应对中学生使用网络语言作文而归罪于他们,扼杀他们的创作能力。一种新的文化的出现必将带来一些消极因素,网络语言是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而产生的,在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应该用发展的观点去看待它,而不要谈网色变、因噎废食。笔者认为,应该客观的对待网络语言,用科学的观点去看待它。
1.强而弗抑
“强,勉强;抑,压抑,既鼓励学生而不压迫学生。”这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方法,在今天仍然适用,我们处在信息时代,更应该继承这种美好的传统。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青春阶段,有很强的活跃性和叛逆心理,老师过多的干涉也教诲反导致他们的反感或憎恨,所以应该多鼓励少批评,让教与学的双方创设一个融洽的交流平台,缩小师生之间的隔阂,使学生能够愉快的学习。
2.导而弗纵
导,即启发,引导;纵,及纵容,放任。网络语言是时代变迁的产物,更是社会文化的载体,它彰显出网络时代年轻人的思维习惯与语言方式,也表达出这个时代的,只有年轻人能够领悟的文化精神。中学生对网络语言的热衷,折射出他们渴望被社会注意、理解和认同的迫切心情。网络语言对学生作文的影响,我们要客观的对待。有很多网络语言是富有健康的生命力的,是可以丰富我们汉语词汇的。如“上传”、“在线”、“BB(拜拜)”、“网虫”、“Call”等。但是有许多语言极不健康,为了帮助学生走出误区,学习中要尽可能使用通用语言,写积极向上的内容,避免使用不健康的言辞。同时,我们在反思传统教学的弊端基础上,应尽力挖掘课文中文学语言的魅力,是学生真正体会到祖国传统文字的凝重、精炼 ,文学的高雅、艺术的优美,自然而然的喜欢上优美的祖国语言文字。对那些诸如“菌男”、“霉女”、“恐龙”一类的语言要给予制止,做到“禁于未发”抓住时机,适时的进行教导,防止不良后果发生,使他们走上正确的学习道路。
篇7
网络文化中的文学作品语言简称为网络文学,关于这个名词并没有一个规范的定义,通常状况下,人们会将文学作品经过网络传播的形式推广出去,或是借助网站来发表的文学作品称之为网络文化中的文学作品。目前,网络文化中的文学作品包括四种形式,第一种是通过网络的手段传播出去的传统文学作品,也就是文学作品的电子版;第二种是通过网络的形式原创的文学作品,它有别于传统文学作品,是首先通过网络发表的文学作品,而后有可能通过出版社实体出版成传统的文学作品;第三种是通过网络交互完成的超文本作品或多媒体作品。第四种是利用软件制作的电脑文学。这四类当中,第一种只是借助网络的平台推广和传播,对传统作品是一种广泛的普及形式,它的本质与纸质的文学作品并无显著差别。第二类作品则有别于传统文学作品,它是直接在网络上创作并发表的文学作品,因此语言风格等特点具有显著网络特色。第三类作品是网络出现后应运而生的新品种,只能存在于网络中,且数量很少,也可以体现出网络文学未来的发展方向。第四类作品数量更少,并且发展尚不成熟,只是向人们展示智能化的发展前景。
二、网络文化中文学作品语言的创新
网络是新兴的媒体,兼具强大的包容性特点,它具备报纸、电视、广播这三大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而网络文化中的文学作品也同样呈现出强大的包容性,无论什么风格样式,无论是诗歌、小说、散文,无论是言情、武侠,无论是严肃、幽默等,网络文化中的文学作品样式应有尽有,同样是传统文学不可比拟的。与此同时,网络文化中的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也同网络媒体一样具有自身显著的特点和创新。
自由便携、容量巨大的网络特点造就了网络文化中的文学作品更加生活化、平民化,甚至具有很多网络游戏的特点,包容性之强,数量之巨大是传统文学作品无法相抗衡的。而传统文学作品在文坛上占据绝对的主导位置,是我国文学水平的典型代表。但是,传统文学的作品风格通常是高雅的,距离普通大众有一定的距离。读者面相对来说较为局限。有时传统文学作品的要求过于严格,也使得很多创作者望而却步,他们面对编辑的高要求,很难带着自己的作品面世或出版。也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发表传统文学作品更是难上加难,限制了很多文学爱好者发挥自身才能的机会。对文学作品而言,网络文化给予这些作品以最大的空间,众多文学爱好者可以自由发挥,畅所欲言,这里没有版面的限制,也没有体裁的规定,只要拥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网络文学作品便可以随时发表给读者观赏。因此,网络文化中的文学作品真正实现了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平台。有专家对网络文化中的文学作品形式进行了深度的分析,他们认为,随着都市生活的压力不断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产生了隔阂,人际交往变得更加变幻莫测,人们需要一个途径去倾诉和宣泄情感。互联网的应运而生使更多人在这样的匿名环境下畅所欲言,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工作压力。网络文学就好似一种涂鸦行为,将人们的情感通过这样的环境表达出来,网络文学是人们对内心需求的直接表达。与传统的文学作品相比较,网络文化中的文学作品语言具有众多创新理念和特点:
(一)生活化最早的网络文化中的文学作品是很多留学生为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而书写的倾诉生活感想的文字。最早的网络文学只是一种情绪的宣泄,也是交流的方式之一。有的人便将自己的生活幻化成小说中的人物,写一些小文章或小说,用来反映职场的生活、家庭的生活、爱情生活等,因此内容多是较为简短的用来纪实的随笔,所书写的文字也较生活化。很多都是写自己的个人经历和挫折,特别是年轻的网友喜欢将经历事情后的心灵感悟通过网络记录下来。这些文学作品往往没有太高的文学素养,只是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表述的都是真情实感,作品的结构随性,没有太多局限和格式,但正是这些通俗易懂的真情实感,却赢得了很多读者的喜爱。很多类似于流水账的小说,却是现实生活的映射,很多作者边构思边在网络上写文学作品,很多读者可以通过网络反馈给作者,这些反馈也恰恰是自己作品得到关注的证明,可以激励作者创作的激情。尽管这些作品大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作家那样才华横溢,语言上很多不规范的地方,但是这些文字都是他们的真情实感,正是这种真情实感赢得了众多读者,并使网络文学这种形式逐渐流行起来。
(二)游戏化很多传统文学尽管也是真情的流露,但是大多是一种严肃的思想感情。而网络文化中的文学作品则更多地是为了达到某种效果,抱着休闲、娱乐的心态去创作文学作品。在传统文学作品中,不乏很多经典佳作,一字一句经过反复推敲而成。但网络文化环境中的文学作品作者更多的不是关注文学本身的价值,而是自己创作时的快乐,因此是带有娱乐性和流行性的色彩来创作文学作品的,这也正是为什么网络文化中文学作品语言趋向于游戏化的原因。
(三)功利化传统作家在创作一部作品都会有一定的稿酬,甚至很多作家以稿酬为生。不少网络作家因为某些代表作品一时轰动,而名利双收。这也激发起更多网络对名与利的追求,为了获取成功,难免会有浮躁的心态,因此猎奇的文字和情节成为这部分人想要吸引读者的方法,不免有哗众取宠的嫌疑,但是也因此增加了点击率,有时候作者也许因为某些作品而成名,但是却是昙花一现式的成名。网络文化中的文学作品语言也沾染上了功利的色彩。
(四)语言独特化网络文化中的文学作品,其文字语言免不了会被网络语言所充斥,因此,大量的网络流行语也会贯穿于网络文学作品中,由于是依靠计算机录入和网络传播的影响,很多类似菜鸟、灌水等词汇在网络小说中非常普遍,很多象征心理表情的图像符号也会随着小说的撰写而带入文字中,这是传统文学不可能出现的情形。
(五)各文体、作家与读者间的界限消失在网络文化中的文学作品没有明确的文体界限,很多作者是缺乏相应专业训练的,因此他们没有特别明确文体意识,也不懂得将自己撰写的作品固定在某一种文体的模块中,而是根据自己的想法,标新立异,随心所欲地畅所欲言,这也是网络环境下,文学作品的新特点。有人认为,网络文化中的文学作品语言本身的特点就是自己形成的,它的创作规则也是自然生成的,是与多种文体相互杂糅的新型文字组合形式。因此,文体间的界限逐渐弱化。而创作文学作品的作者也是阅读其他文学作品的读者,任何一名读者也可以通过网络抒发自己的情感,撰写属于自己的文学作品,作家与读者间不再像传统文学那样具有固定的身份,这两者间的界限也逐渐弱化。
三、网络文化中的文学作品语言创新的发展趋势
从网络诞生的那天起,文学作品语言革新的时代便到来了,文学作品的生存空间也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展,给了更多文学爱好者以广阔的舞台,他们可以根据自己对文字的造诣尽情抒感。有人说作家应当将撰写文学作品作为自己的职业,在不断创作中祭奠更多的文化。而网络的出现却使很多业余身份的人以自由撰稿人的身份出现,他们并没有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大多数是业余作家,所撰写的文学作品对文学界不会产生多深的影响。互联网的出现势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网络文化中的文学作品会伴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而出现跨越式的发展,网络文学涉猎面之光,是其他任何一种传播媒介无法比拟的,这也为更多文学爱好者提供了发展的时机。文学作品是体现人们感情的一种外化形式,是人们表达思想情怀的重要渠道,也是人们来自心灵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方式,文学作品有其重要的价值所在,它将很多社会历史、人类精神层面的积淀相结合,产生一定的深度思考和情感体验,由此来体现人类对现实世界的改造成效。人类精神的深度发展以及对思想感情通过文字表达的创造性是文学得以发展的源泉。网络对文学作品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也对文学作品未来的发展开拓了更宽广的空间。
篇8
关键词:流行语;文学性;日常语言;含混性
进入21世纪以来,网络工具的极大普及使人们早早告别了小国寡民时代的封闭,享受着信息多元化带来的畅快。伴随着这一趋势,许多流行语迅速蹿红网络,迅速的被大众接受。网络流行语的出现是一方面是由于人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脱口而出,一方面是人们面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创造性的想象发挥。那么网络流行语究竟属不属于文学语言呢?新时期下文学语言又具有怎样的特点?
一、流行语的演变
网络风云瞬息万变,网络上的新兴词语也是层出不穷。从08年初的“很黄很暴力”,到后来的“打酱油”“山寨版”;从最早的“雷”“囧”到“槑”“靐”“orz”;从“做人不要太CNN”到后来的“范跑跑”“俯卧撑”。这些由网络制造的流行语,有的是网络象形,有的是社会事件网络热炒后的产物,它构成了一种网络文化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认为,文艺学上讲的文学语言是指具有文学性的语言,除了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它还包括具有文学性的口头语和反常语,网络上的新生代词语也理应包括在内。一般说来,日常语言与文学语言有很大的不同,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探索目的之一就是要通过各种形式化手段作用于普通词语而使它们的结构更加突出,达到一种与日常语言不同的陌生化效果。众所周知,日常语言的“实用性”“通俗性”不同于文学语言的“无为性”和“独创性”,流行词语一旦进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成为了我们的日常语言,它以实际的交流为目的,为达到普遍的可接受性而丧失了个性化的特点。正如玛克斯·徳索所说:“语言的美学功能并不是去确定地表达内心生活中完成的事件,而是在艺术创造中证明自己是个自我活跃的力量。”[1]文学语言极度注重语言的独创性,流行语在诞生之初,首创者以变形、歧义、反论等各种手法使语言颇具文学性,当流行语盛行于网络、杂志、报纸等传媒中时,它使得描述或转载它的文章熠熠生辉,颇具文采,在这个意义上来讲,流行语是属于文学语言的。一旦流行语进入了日常生活,成为大众习以为常的口头谈资,流行语逐渐丧失了它诞生之初的独创性与新奇感,逐渐淹没在大众的日常俗语之中,就逐渐变成了日常语言。
当流行语逐渐变为日常语言丧失其新奇性之后,很快就会被其他更具新意的词汇所代替,流行语的诞生、使用乃至消亡构成一个周期循环,在循环往复之中语言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考验与更新,也正式在这种往复中,文学语言才显示出其勃勃生机。
二、文学语言的特点
媒体、网络新兴词语是文学语言最新发展动态的风向标,它不仅反映了当下人们的精神生活状态,也为文学语言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抛却传统上对文学语言特定的认识,仅仅从当下流行语的角度,文学语言又兼具备了以下几个新的特点:
(一)自身突出性。所谓的自身突出性是指文学语言在运用过程中倾向于表露自身语言的独特。体现在具体作品中,便是文学语言往往有意逾越常规体式,通过陌生化的手法,对作品形式加工、变形甚至歪曲,使文学作品极力凸显其与众不同,以达到一种文学性的效果。文学语言这种强烈的“运用自我指涉的强化作用而增强它所产生的审美效果,使它更容易打动和感染读者,更容易激发读者的审美知和审美情感,也就是给意象、意蕴、意蕴、意味三个方面给读者予以强烈的审美感受”。[2]
(二)含混性。科学语言追求精确无误,日常语言力求通俗易懂,文学语言含混的背后往往能给人留下巨大的思考空间。失去了意义的含混,僵硬的词语本身并不能留给读者想象的余地,具有无限的所指,文学语言才能保持自身独特的语言魅力。我们无法想象“打酱油”缺少了“不谈政治,与自己无关”的含义后,还能在网络上热炒,也无法想象如果“orz”没有表现出来的一副“天啊,你为何这样对我”的姿态,这孤零零的三个字母还有什么特别的意义。正是通过含混,文学语言才那么耐人寻味,符合大众的审美期望。
(三)图像性。读图时代的到来,使原来枯燥无味的阅读变得光彩动人。读者快餐化的阅读习惯使得文学语言越来越多的与图像相伴而生,而有些语言干脆本身就具有十分强烈的象形色彩,例如:“囧”像是一个人的表情,眉毛低垂,沮丧无奈。而“orz”更是以一副双手伏地下跪的姿态,省去了语言的过多描述。由此,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市场上的畅销书籍总爱以大篇幅的插图穿插于文字当中。图像如此大规模的出现在文学语言中,以其鲜活生动的面貌成为当代文学语言发展的新趋势。
注释:
篇9
关键词:语文教学;网络语言 ;语言规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计算机应用的普及,网络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人类的生活也产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青少年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而世界观又不成熟,因而更容易接受网络的负面影响,其中之一就是网络语言对他们的冲击——有部分青少年开始用网络语言写作文、写日记,对语言文字的规范运用产生了极其有害的影响。
一位初一学生在作文里写道:“星期天,妈妈带我去逛200。我的GG带着他的‘恐龙’GF也在200玩,GG的GF一个劲地对我PMP,那‘酱紫’就像我们认识很久了。后来,我和同学到网吧‘打铁’去了……7456!大虾、菜鸟一块儿到我的烘焙机上乱灌水?”
这里的文字已经达到非常混乱的地步,简直让人不知所云。原来,文章里的200 是英语ZOO (动物园),GF是英文Girlfriend的缩写,GG(哥哥)和PMP(拍马屁)是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7456是“气死我了”的数字化表现。“恐龙、酱紫、大虾、菜鸟、打铁、烘焙机、灌水”这些也都是网络上的流行语。
对于中小学生把网络语言用到作文中,合肥市四十五中一位老师认为,随着信息和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语言对青少年日常用语习惯产生一定影响是难免的,但她反对学生在作文中使用这种“夹生饭”式的表达方式。安徽大学教授顾祖钊认为:一个民族的书面语言必须规范,中小学生的写作只是基础训练,他们还没有语言选择的能力,因此不能随便把这些网络语言运用到作文中,中小学老师一定要在教学中把好语言关,对学生进行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教育。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特别突出汉字的书写规范问题,提到“规范”一词共4次,都与汉字书写和应用有关。如“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修改自己的习作……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尤其重视语言文字规范应用问题,15次提到“规范”一词,其中与语言文字有关的有13次。如“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二条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注重语文的应用性特征,……不但要使学生掌握口语、书面语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选修课程《语言文字应用与探究》里,要求学生“掌握语言文字法规的重要内容,逐步形成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在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学习观察和思考语言文字运用中的新现象和新特点,学会辨析和纠正语言文字使用中的错误”。还明确要求师生“重视培养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了解语言文字使用混乱的不良影响,认识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重要性,逐步形成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掌握语言文字法规的相关内容,具有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养成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网络环境下规范语言文字的书写和应用是有足够认识的,但也只能进行必要的原则上的要求与简单的方法上的指导。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正确把握新课标的要求,积极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加强对学生语言习惯的规范和引导,努力运用规范语言应对网络语言的冲击,力争把不规范的语言现象扼制在萌芽状态。
一是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历史演变,认识汉字的形体美、结构美、内涵美、音韵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从正面认识规范语言文字的重要意义。语言文字作为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必须要有相对统一规范的标准才能达到表达和交流的目的。汉语的规范化即使从秦始皇的“书同文”算起,也已经2200余年,它不仅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而且正在走向全球化。中国人有什么理由去糟蹋祖国的语言文字呢?
二是引导学生通过汉语与外语(如英语)的比较,充分认识汉语汉字的独特魅力,增强学生规范运用汉语汉字的自觉性。“汉字热”“汉语热”在全球的兴起就表明汉语汉字的魅力正在被许多国家的人接受,这也是汉语汉字独特魅力的体现。
三是调查分析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原因,对症下药,加强语言文字规范教育,杜绝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不规范现象。网络语言的出现和兴盛与网上聊天密切相关。教师要帮助学生尽可能远离网上聊天。语文教师对于学生作文中出现的网络语言,既要坚决引导学生改正,又不宜一味强行批评,以免适得其反。
四是开展读名著、读经典活动,引导学生在课外时间阅读文学名著,如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等人的作品,培养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情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三年中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两个要求并不高。教师应在新课标指导下适当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
五是加强写作训练和口语交际训练,强化语言规范教育。写作训练和口语交际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在现代社会,写作和口语交际显得特别重要,已成为现代公民素养的重要成分。因此,语文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规范的语言习惯,抵制不良现象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祖甲.“网络语言”看不懂[N].人民日报,2004-9-21.
[2]高汉印,王雅妮.网络语言“冲击”中学生作文让人忧[N].安徽
篇10
关键词:网络教学;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自主学习
目前,在全国部分高等院校进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思想、内容、方法的改革,改进教学手段,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要求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通过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的立体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高教司函[2004]190号)
一、改革的理论基础
自主学习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现代学习理论,对于当前的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意义重大。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西方的教育家就开始倡导把培养学习者的责任心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语言教育学家也开始对语言学习的自主性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自主性已经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的共识。到了20世纪80年代,自主学习方面的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有所发展,建立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就显得更加重要。
高等教育司于2004年1月3日印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指出:“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且进一步强调:“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大学英语课程要求的改革实现了自主学习这个现代学习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由此可见,基于网络多媒体的英语教学模式能够拓展教学时间和空间,为自主式学习创造了条件和环境,进而为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打下了基础。
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施的具体方案
根据高教司印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是: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个体学习差异,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个性化英语学习方式,网络化的教学平台和新的教学模式,为个性化学习提供很好的方法与手段。
(一)明确教改目的,调整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突破口的,目的是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和质量,积极探索和构建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实行教师与学生互动、上机与面授互动,促进英语教学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重教轻学的教学模式向“基于自主学习、促进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师生有效互动”的教学模式转变。
(二)针对网络教学的要求,改革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我国外语教育的现实需求和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因此,必须进行外语教育创新,不仅要进行教育观点的创新,更要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计算机和网络的教学模式就是我们教育创新的一种有益探索。
在新的教学理念和课程要求的指导下,我院设计了新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大学英语分为读、写、译、视、听、说主干课程和口语实践课程。建立了一套基于网络环境下,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培养综合能力的新的课程体系。根据《课程要求》,确立了“四个阶段,三种教学模式,两个评估方式,一个中心”的新体系。“四个阶段”指大学英语1~4级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的培养目标和不同的课程内容。学生一入学就要进行分级测试,根据测试成绩分级授课。“三个教学模式”指大班“读、写、译”教学模式、网络“视、听、说”教学模式和小班口语训练教学模式。周课时分配为2+2+1=5,即2节读、写、译课程,2节视、听、说课程,一节口语课程。这种教学模式既突出了听说技能的培养,又体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还节省了教师资源。“一个中心”是指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自主化和个性化的学习能力为宗旨。
(三)发挥网络多媒体的优势,创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在依托网络进行的自主学习基础上,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还注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学质量的监控,通过建立面对面的多媒体读、写、译课程与口语课程,以弥补由于人机对话而造成的情感缺失,并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学习问题进行专题指导,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目前,我校已建立起基于网络教学+多媒体大班课堂教学+小班口语面授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依托网络教学平台与课堂教学进行学生视、听、说、读、写、译教学,网络课堂突出视、听、说教学,多媒体大班课堂突出读、写、译教学,小班面授课堂突出口语教学,即强调个性化教学与自主学习,充分发挥计算机可反复单独进行视、听、说、读、写、译训练的特点,强化课堂面授的视、听、说教学,以及教师通过课堂进行的学习控制与教学辅导,使学生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自主进行个性化选择性学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者,教师扮演课堂监督与辅导者的角色。
读、写、译课程教师在多媒体教室面授,通过自制的多媒体课件介绍阅读、写作和翻译技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视、听、说课程以网上多媒体虚拟课堂教学为主,学生在网络教室里单独进行学习,自己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若有疑问可登陆教学管理辅助平台。口语实践课是对视、听、说课的检查和补充,实行小班面授,辅导的内容主要针对本单元的题目进行,包括对话、情景设置、角色扮演、看图说话、游戏等形式。
(四)改革评价体系,促进网络教学的有效机制
在网络环境下,师生时空分离,没有了教师对学生的实时监控,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基本是主动的、探究式的、协作式的。在这种新形式下,传统的,只重视反映学习结果的综结性评估受自身条件的限制,难以对网络教学过程实施有效评估。用这种模式评估会导致信度和效度上出现偏差,不能对大学英语网络教学产生良性作用。网络学习得以进行,主要以学生的学习动机、自主意识和学习过程中的自控力为依托,而对网络学习者的监控和评价则成为必要的动力支持。所以选择有效的评估模式至关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教学改革的延续。教学测试与评估也是了解学生英语水平和自主学习进展情况,检查教学大纲执行情况,评估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和学习方法改进的不可缺少的手段。
我院制定的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学业成绩由以下两部分组成:(1)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估占(40%)。(2)终结性评估占(40%)。
三、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完善了大学英语教学体系
(一)开放的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优化了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方式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利用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薄弱环节,有选择地利用网络软件提供的材料,通过“人机对话”进行自主学习,还可以在网上收集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素材,寻找相关的英语学习资源,进行以提高自己英语素质为目标的学习,为今后进入社会利用相关的网络资源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丰富的信息容量,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在校园网上,网络教学软件可以存贮大量的大学英语教学信息,并可按大学英语教学所需把有关的图片、录音、教案、习题、参考文献等分类建库。这些大学英语教学素材库,可以看作是一个规模宏大的英语学习资料室、图书馆、实验室或语音室,能让师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英语教学信息,在无限的空间内搜集广泛的大学英语教学素材,从而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三)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个鲜活、真实的语言学习和交际环境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无论是“满堂灌”,还是“讲练结合”,都容易使学生产生疲惫、厌倦的感觉。而网络及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将声音、影像、文字及动画等多种教学媒体集合在一起使用,使授课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多姿多彩。教师能利用教学软件上的内容,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四)网络教学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资及教学资源的不足
目前,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教师及各类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大部分学校只能采取大班额教学的办法。而英语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了教师对知识的讲解外,更多地需要学生们反复地操练,在练习中求进步。而大班额教学使得学生很少有机会与教师交流。如今,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大规模地发展高等教育成为可能。通过网络辅助教学,教师可以在网上自由组织课堂教学和课内讨论并加以监控,指导任意一组学生,发现问题,立刻通过网络予以解答,而学生有问题也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快速地向教师求教,从而使大规模的大学英语教学成为可能,缓解了扩招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压力,并最终为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创造条件。
四、新的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突现出来的问题
(一)试验时间较短(实际试验时间只是5个月)
从改革过程中看到,有些改革措施还不够完善。如教学软件的开发、使用、更新,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的配置和使用,实验结果的反馈及进一步推广等等。更重要的是,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二)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策略滞后
在网络教学环境下,英语课程的学习主要是由学生自学网络课件来完成的。在这种条件下,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会借助这些新颖的教学模式,涉猎更深层次的知识和理论,而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会感到不习惯或比较困难。另外还存在着缺乏解决学习问题的手段和方法,学习中一旦出现问题,大多数学生不是回避问题就是忽略问题的存在,不主动、积极地寻求必要的措施去分析问题,表现出学习准备不足。
(三)教师的网络技术及应用水平参差不齐
教师是应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的主力军,他们只有掌握了网络应用技术,才能使校园网在教学中发挥作用。目前高校英语教师应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参差不齐。一部分教师自学了网络知识,会从网上吸取知识辅助英语教学。另有部分教师希望得到网管人员的帮助,愿意学习和应用网络教学。还有个别教师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懂网络,不会也不愿使用网络。在软件开发上,能够胜任此项工作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通过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我们基本建立起了基于网络教学+多媒体大班额课堂教学+小班额口语授课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学生能自主设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能自主控制学习进程,采取合适的学习策略,并能进行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反馈和调节,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总结和评价。
参考文献:
[1]BensonP.&P.Voller(eds.).AutonomyandlndependenceinLanguageLearning[C].Harlow:Lonman,1997.
[2]BensonP.&W.Lor.MakingSenseofAutonomousLanguageLearning:ConceptionsofLearningandReadinessforAutonomy[M].EnglishCentreMonograph,NO2.TheUniversityofHongKong,1998.
[3]Dickonson,L.AutonomyandMotivation:aLiteratureReView[J].System,1995,23(2):165~174.
[4]HolecH.AutonomyandForeignLanguageLearning[M].Oxford:PergamonPress,1981.
[5]陈美华,邵争,郑玉琪.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5(6).
[6]程琪龙.认知语言学——语言的神经认知基础[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7]范捷平.研究型大学的外语自主学习与创造性人才培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6).
[8]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彭金定.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学习者自主”问题研究[J].外语界,2002(3).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网络监督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