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的检测范文
时间:2023-10-17 17:37: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设备的检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计量检定;质量检测;医疗设备
医疗设备质量测量和管控,可以有效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保证医疗设备的质量,保护患者的人身安全,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医疗水平。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由于计量器具失准而出现医疗事故时有发生,大大增加了医疗安全隐患。因此,本文结合实际情况,针对计量检定和质量检测在医疗设备的运用问题展开论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1计量检定和质量检测在医疗设备运用的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不断进步,医疗设备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并且医疗设备性能日益复杂,朝着多功能、多参数的方向发展,大量的医学计量器具不断进入到医院,并广泛的应用到临床救治过程中,为医疗人员进行诊断、监护、用药以及定量规范化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但就目前而言,医疗风险防范和成本管理成为医疗设备管理重要的环节,需要提升医疗保障设备的量值和质量检测的精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提升医疗设备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医疗保障水平的提升。另外,为了推动医疗技术的发展,需要促进医疗计量工作。在实际过程中,医学计量涉及生物力学、超声学、医用电磁学、医用光学等很多专业,囊括了医学领域可测量的所有领域。并且随着医院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医疗高精尖设备不断应用在临床,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医疗设备存在的风险,因此,在实际过程中,要做好医疗设备计量检定,加强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从根本上不断降低医疗风险,从而保证医疗安全。
2医疗设备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过程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医疗设备质量管理存在很多问题,不仅增加医疗管理的安全隐患,而且影响着治疗的效果。下面就针对医疗设备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
2.1管理意识缺乏
在医院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有的医院非常重视硬件建设,尤其在增添大型的医疗设备过程中,只重视设备的采购和使用,往往忽视了设备的维护管理,再加上对医疗设备计量和质量测量不够准确,没有充分认识到计量检定的重要性,并且缺乏医疗设备管理和检验的标准,无法为医疗设备检定和检测提供重要的依据。
2.2检测手段落后在实际检测过程中,有的计量检定和质量检测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素质,不熟悉医用设备的性能,对检测的环节不甚了解,并且缺乏必要的检定规程和依据,导致最终检定结果缺乏可信度,无法保证临床的医务人员信服,从而影响到计量检测和检验的权威性。另外,由于计量检定费用较高,对一些中小医院来说,无疑会增加额外的负担和经济压力,因为一些中小医院就会想方设法的逃避检测,不积极主动的接受计量检定。
2.3对新购进的医疗设备不进行计量检测
有的医院新购进医疗设备以后,就往往忽略了对医疗设备的计量检验和质量检测。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医疗设备生产厂家主要采用抽样检验的方法,合格证明无法符合相关的行业标准,不具有严格的法律效力,因此,在购入新的医疗设备以后,医院要对医疗设备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对设备输出的量值进行检查,从而保证设备的质量。
2.4医疗设备报废管理不明确
在实际过程中,有的医院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不断回收设备投资的成本,就会频繁的使用医疗设备,导致设备维护和保养力度跟不上,甚至出现超负荷运行和超期服役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医院对患者生命安全不重视,说明在医疗设备计量和检测监管上存在漏洞。另外,在医疗设备出现故障以后,就会进行维修,但是在经过维修以后,设备的技术参数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从而导致计量器具量值失准,影响了医疗设备后期正常使用。
3计量检定和质量检测在医疗设备的运用分析
为了提升医疗设备的性能,满足医疗的需要,医院在购进新的医疗设备以后,要结合实际情况,提升自身计量和检测的法律意识,强化医院内部监督管理,避免医疗设备带病运行。
3.1提升医院计量检测法律意识
对医疗设备而言,是病人的生命线,直接决定医生的临床诊断结果。因此,在实际过程中,要保证医疗设备测量方式和方法的正确性,提升计量器具的准确性,真正客观的反映病人的病情,避免出现误诊和漏诊的情况,保证医疗设备计量的一次合格率和受检率,从而保证医疗设备保持良好的质量特性,避免出现误诊误治情况发生。因此,医院要结合实际情况,树立科学的医疗设备计量法制观念,提升设备计量管理意识,控制好设备从购进到淘汰报废的各个环节。
3.2建立完善的设备计量组织机构
对医疗设备而言,计量检定和质量检测具有很强的实效性,需要结合实际,采用动态的管理方式,在医院设置医学计量室,然后配置专业的计量人员,结合设备实际运行情况,做好设备自行检定工作,建立完善的专业计量检测人员的平台,控制好医疗设备使用的全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加强与计量和检测部门之间的合作,提升医疗设备的性能。
3.3不断加强医院内部监控
医疗设备的普及和应用,促进了疾病早期诊断治疗的发展,提升病危病人救治的效率,但是在实际计量检定和质量检测应用过程中,要不断完善检测标准,结合实际设备运行情况,采取定点和定期检定的方法。另外,在实际过程中,要采用计量检测和维护保养结合的方法,建立有效的定期巡检和维护机制,对计量检定不合格的医疗设备,要进行套袋,做好报废处理。对于超出使用年限的医疗设备,不断缩短检定周期,加强检查维护,保证设备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3.4不断提升计量检定水平
在进行医疗设备检定过程中,主要采用传统的计量方法,结合相关的物理、化学参数,并建立相应的医学设备检测标准,从而为计量检定和检测工作提供依据。在进行检定和检测过程中,主要应用在高精尖设备,对计量检定人员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需要计量检定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为医院提供高效的优质服务,需要制定完善的技术规范,采用先进的医用计量检测设备,从根本上提升测定的水平。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变化,在实际过程中,不断提升计量检定技术装备升级,保证检定和质量检测的质量;还要不断拓宽医疗设备检测的范围,把好医疗设备的质量管理,保证医疗设备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提升医疗设备检测的合格率。综上所述,在实际过程中,医疗设备管理包括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两个环节,它赋予了医学计量和测量的内容,需要医院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的控制必将逐步纳入计量检测的轨道上来,从而保证医疗设备正常运转。另外,相关管理机构,要加强医院计量工作的监控,提高医疗质量的管理,发挥计量检定和质量检测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旭霞.计量检测在医疗设备质量保证中的作用[J].价值工程,2014,29:300-301.
[2]朱永丽,夏慧琳,迟琳琳.浅谈医疗设备计量检定与质量检测[J].中国医疗设备,2015,11:13-15.
[3]凌静,李双齐,叶细锋.疗养院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探索[J].医疗卫生装备,2012,07:103-105.
[4]陈郁韩.医疗设备应用安全与质量控制管理[J].医疗设备信息,2006,04:32-34.
篇2
【关键词】 医疗设备 安全检测和质量控制 问题 策略
随着现代工业不断提高,机械设备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医疗设备是医疗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人的各种疾病的检查有重要作用,但是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对医疗设备的性能带来很大影响。同时,近年来,由于医疗设备管理不当造成的安全事故越来越多,对工作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因此高效地利用医疗设备,对医院的发展以及操作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有很大影响,在医院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医疗设备的安全检测和质量控制。
1 医疗设备安全检测和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1.1 医疗设备的采购把关不够严格
当前医疗设备的种类变得越来越多,在医院发展过程中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由于医疗设备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生产医疗设备的医院变得越来越多,各个厂家的生产实力以及技术实力都不相同,因此产品的质量也不尽相同,医疗设备的问题大多出现在出厂之前,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如果对医疗设备的采购把关不严格,没有完善的采购制度,很容易导致一些性能不稳定、质量不完善的设备流入医院,对医院的经济生产带来很大影响,最终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严重时还有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出现,影响设备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对病患带来安全隐患。
1.2 医疗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检测和质量控制不力
由于很多医疗设备本身就存在不可预见的危险,尤其是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设备,如果在采购的过程中不能进行有效的安全检测和质量控制,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规范行为。比如操作者对医疗设备的结构、功能、使用方法等不够了解,加上有的操作者明知规范但是在操作过程中往往不按照具体的规范进行操作,违反操作顺序,导致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安全隐患。
1.3 医疗设备安全检测和质量控制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不高
医疗设备安全检测和质量控制人员是医疗质量监控工作的主要力量,在医疗设备安全检测和质量控制过程中,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就是医疗设备安全检测和质量控制人员本身的综合能力素养水平不高。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医疗设备的各种设计技术更加复杂,因此对医疗设备质量监控人员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繁重的任务与当前很多医院的医疗设备安全质量控制人员配备数量、人员的综合水平不相符,因此给现有的医疗设备安全检测和质量控制工作带来严重的挑战。当前很多医疗设备质量检测部门的工作人员都没有经过系统化的培训,因此导致医疗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检测和质量控制工作不力,对各种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最终导致严重的安全问题出现。
2 医疗设备安全检测和质量控制的策略探讨
2.1 加强医疗设备的采购管理
采购管理是医疗设备质量管理的第一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疗检测需要用到医疗设备,医疗设备的生产厂家也变得越来越多,医疗设备的质量也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为了加强对医疗设备的有效利用,需要加强对医疗设备的采购管理,医疗设备的采购应该被当做一种集体行为来处理,由医院的相关部门制定采购方案,并且将具体的采购方案印发到其他部门,加强医院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直到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技术参数进行确定之后,由相应的采购管理人员进行市场调研和考察之后,选定合适的厂家进行采购。在采购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供应商准入制度,对供应商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并且在此基础上对供应商进行严格地考核,对医疗设备的各项参数进行控制,比如对设备的价格、质量、性能等多项服务指标都应该要进行详细的考量,最终确定采购目标,完成相应的采购任务。
2.2 加强对医疗设备操作和管理人员的培养
由于医疗设备操作和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不高,因此很容易导致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安全问题。为了促进医院的发展,在医疗设备的管理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设备操作和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素养的培养,选送更多有潜力的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进行进修学习,并且增加他们外出的机会,参加更多学术会议等,尤其是对一些先进的医疗设备,应该要加强对医疗设备的操作和管理人员对医疗设备的各种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同时,在设备使用过程中,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操作程序的控制,防止操作人员出现不规范的操作行为,从而带来安全隐患。在医院日常工作中不仅要加强人员的培养,还要从外引进更多高素质人才,提高医院的医疗设备的利用率。
2.3 加强医疗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检测和质量控制力度
在医疗设备的使用过程中,要加强对设备使用过程的规范化管理,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在医疗设备的操作管理过程中,对设备的各种实际使用情况、维修情况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并且要建立详细的档案,有助于对设备进行规范有序的管理。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的建立和完善,一方面要对档案记录的内容进行丰富和完善,另一方面要对档案的记录情况进行核实,确保医疗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各项操作都能被记录。加强操作档案记录制度的建立,使得设备在各个使用阶段都有相应的责任人,一旦出现问题和故障,则可以及时找到责任人,对问题进行处理,是当前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途径。另外,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要防止各种不规范操作行为的出现,加强操作人员对各种操作规范的了解和掌握。在安全检测和质量控制过程中,要成立专门的质量监控小组,一旦发现任何不正确的操作行为,都要及时进行纠正,确保操作人员可以采用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设备的操作和使用,防止出现严重的安全隐患。
3 结语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医疗设备的生产和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加强医疗设备的应用,可以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为了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的利用效率,在设备的采购以及使用过程中应该加强设备的安全检测和质量控制,对于各种操作问题进行纠正,确保医疗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吴美凤.如何认识医院医疗设备检测和安全质量控制[J].医疗装备,2011(04).
篇3
医疗设备在医院医疗设备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重要,医疗设备的技术状况管理也越重要,同时由于医疗设备数量众多,种类繁多,技术复杂,为使用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每年医疗设备引发的质量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因此医疗设备的质量安全管理控制势在必行。医疗设备动态技术管理档案系统建立与应用,可为医疗设备管理质量控制、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一 医疗设备管理现状和问题
医疗设备的技术应用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我国县级以上医院一般都有几千万至几亿元的医疗设备资产,数量相当巨大且种类繁多。既有单体价格百万元以上昂贵的如CT、MRI、直线加速器等大型医疗设备,也有价格千元以下的小型医疗设备。有放射、超声类检查设备,也有手术治疗腹腔镜、胃镜类医疗设备。有的直接与病人接触,有的与病人非直接接触,间接应用于临床诊断、检查。由于上述因素决定了医疗设备技术管理的复杂性与艰巨性,一般的医疗机构由于人力物力的因素,更是不知如何进行有效的医疗设备质量管理控制。一般情况下只能做到使用过程中的维修和维护,谈不上系统性的质量管理。如何在现有形势和条件下实施高质量的医疗设备技术应用管理是医疗设备管理部门一直面临和困扰的一个问题。
二 动态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方式和内容
1.动态档案管理系统基于设备正常运行和日常使用的情况记录,区别于贵重设备使用科室的日常使用记录。因为使用登记的是每天设备的状态,主要是登记当日是否正常开机,做了什么检查,是否有故障等简单内容。
本文所描述的技术档案记录的是设备验收使用后设备的故障状况、检测情况、计量情况、维修维护等更为详细的技术状态记录,是记录设备健康状况的档案系统。主要为医疗设备安全评估、设备投入、医院决策提供支持,所涵盖的内容可包括初次验收记录、使用计划执行情况记录、故障维修情况记录、计量检测情况记录等。
2.初次验收:医疗设备购入后,首先要进行初次安装验收,作为一台设备的技术档案,首先要记录设备的购入日期、安装日期、售后服务机构、价格、使用科室等基本信息。初次验收记录的相关设备技术参数,以备作为设备安全评估的重要参考指标。
3.使用计划:许多设备,尤其是贵重医疗设备和抢救设备,在购入初期就应该制定使用计划,以保证设备购入有效正常的使用设备,保持较好的使用效率。
4.计量检测:有些医疗设备按照相关管理的要求需定期进行检测与计量,如超声仪、放射设备、心电仪器及血压计等,国家计量法规定的强制计量设备都必须进行相应的检测计量,定期的检测和计量都必须纳入技术档案的记录范围,检测计量通过与否可直接决定该台医疗设备是否继续为医疗服务,同时可以为设备风险评估提供准确的依据。
5.设备维修:设备维修在设备整个服务周期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整个设备服务周期中,每台设备都有可能出现故障,都需要进行适当维护维修,维修的质量、维修的次数都可以体现设备的安全运转状况。因此实时记录维修使用情况很有必要,可以为判断该设备是否可以停止服务,是否引入同样设备或同类设备提供依据。
三 动态技术档案管理系统的应用效果与讨论
动态技术档案管理系统的建立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该系统使设备管理部门达到科学管理的要求,系统真正为设备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提供科学数据和有效方法,彻底改变原先设备模糊管理的现状,使医疗设备管理达到一个新高度。
参 考 文 献
篇4
关键词:医疗设备;维修;管理
前言
医疗设备是医院现代化建设水平的重要的体现,现今,高精密的医疗设备为复杂病情的检测、治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此,做好医疗设备故障的维修是医院建设、管理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应当通过加强对于医疗设备的管理通过合理的维保以降低医疗设备发生故障的机率,并对医疗设备建立起完备的健康档案以便在医疗设备发生故障时能够以最短的时间、最低的费用来完成对于医疗设备的维修,从而最大限度的保障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
1 医疗设备常见故障分类
在医疗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根据医疗设备所出现的故障的不同类型可以将其分为:使用故障、磨损老化以及电气故障等几个方面,其中,造成医疗设备使用故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医疗设备的操作者对于医疗设备不熟悉所造成的。造成这一类型的故障多发生与新设备进入投入使用的初期阶段,一般此类故障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即可排除如在使用中经常发生操作故障则设备本身在人机工程上设计存在缺陷。此外,随着电子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设备自动化水平的高低也是衡量医疗设备操作性的一项重要的指标,高度自动化的医疗设备将会极大的降低人为操作所带来的失误其便于医院工作人员使用。(1)在医疗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带来一定的磨损和老
化,当着一些磨损和老化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将会导致医疗设备发生故障,为更好的保障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一般来说,对于一些容易磨损、老化的部件需要定期检查、更换,针对这些易磨、易损的部件在厂家说明书中都具有较为明确的说明及故障现象,方便医疗设备维修人员对医疗设备进行维修。(2)电气故障是医疗设备使用中较为常见也是较为复杂的故障,相较于机械故障,发生电气故障时医疗设备的故障现象更复杂也更难以排除,由于医疗设备电气故障发生时所具有的无规律和电子线路的复杂性且在电子控制检测中需要使用专用的设备对其进行检测从而为医疗设备的故障维修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2 做好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策略
为更好的做好对于医疗设备的维修保障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针对医疗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同类型的故障可以采用不同的策略予以应对以便取得良好的维修管理效果。针对使用故障应当加强对于医疗设备使用人员的培训从而使得医疗设备操作人员能够更好的掌握医疗设备的使用,而对于由于人机工程缺陷所导致的医疗设备使用故障需要积极的与医疗设备的生产厂家进行沟通,通过升级系统等的方式予以故障的排除。对于医疗设备所出现的磨损老化问题应当对医疗设备做好健康档案,通过加强对于医疗设备的定期检修及易损件的定期更换从而有效的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质量和使用寿命。针对医疗设备所出现的电气故障,其难度差异不同所带来的应对措施也有所差异,对于一般不涉及到控制电路板的故障相对较为容易解决,而当控制电路板出F故障时由于取法必要的检测设备和手段将只能与设备生产厂家进行沟通予以解决。
一般来说,对于医疗设备故障维修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构成:院方工程师、厂家工程师、专业维修公司,上述几种维修力量各有其优缺点,在选择何种医疗设备维修方式时需要结合医疗设备的具体情况予以决定。院方工程师在医疗设备维修时具有响应速度快、维修成本低等的优点,但是由于医疗设备的复杂性以及缺乏必要的资料及检测设备以及配件等将会使得院方的工程师无法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医疗设备故障。使用厂家工程师来对医疗设备进行故障维修时花费成本较高但是其具有充足的技术、备件等的支持从而使得厂家人员能够对一些复杂、棘手的问题进行处理,一般来说,医疗设备厂家所完成的维修能够取得较好的维修效果。使用社会第三方来完成对于医疗设备的维修时,由于医疗设备的技术、关键配件等掌握在医疗设备的生产厂家手中将会使得社会第三方在对医疗设备进行故障维修时具有一定的瓶颈,从而会对医疗设备的故障维修带来一定的影响。
针对医疗设备的故障处理可以通过积极发展预防性维修的方式来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效果。现今在很多的医院体系中对于医疗设备的维修对采用的是事后维修的处理方式,即在医疗设备出现故障时再联系人员来对医疗设备进行故障维修,但是采用此种设备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从而会对医院的正常工作带来不小的影响。为应对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外国普遍采用的预防性维修策略,预防性维修在我国医院的维修体系中还属于较为空白的一个领域,尽管一些单位或是个人在积极的探索对于医疗设备的预防性故障维修但是距离实际应用仍有一定的距离。现今,在国内医疗设备预防性故障维修周期多采用的是经验确定的方式,其弹性较大且不准确,为更好的做好预防性故障维修在医疗设备故障维修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借鉴国外医院的PM标准或是设备生产厂家所推荐的标准来做好对于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修,在借鉴国外相关标准的同时要结合国内医院的具体情况来对其进行针对性的修改,从而使得相关标准更为符合国内的实际情况,此外,在研究PM周期的同时还需要注意PM检测中所具有的相关检测项目。在预防性维修的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医疗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并在结合医疗设备故障特点的基础上展开,通过制定合理的维修计划对于医疗设备中较易出现的故障及易磨、易损部件进行定期的检查更换及保养从而使得医疗设备能够处于一个较为良好的工作状态,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在预防性维修的过程中通过PDCA循环步骤不断前进,对于预防性维修的维修策略不断的修改完善从而确保预防性维修能够取得良好的维修效果,通过国外采用预防性维修的实践表明,在采用预防性维修来医疗设备进行维修管理后在有效降低医疗设备故障率的同时极大的降低了医疗设备的维修成本从而使得医疗设备能够在为患者服务中发挥出更为积极的作用。
在医疗设备的维修中对于选用院方工程师、厂家维修服务还是社会第三方维修公司时应当在分析各方维修特点的基础上来予以选择,此外,对于选用何种渠道来做好医疗设备的维修其是不固定的,对于一些大型、复杂的医疗设备可以采用三方联合维修得到方式来确保大型医疗设备的维修,而对于一些中、小型的医疗设备则可以采用院方与社会第三方维修公司来共同做好对于医疗设备维修的方式来进行,从而在医疗设备维修中构建起多层次、多渠道的维修策略以便能够更好的完成对于医疗设备的维修,保障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
3 结束语
医疗设备是医院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患者的很多病症的诊断及病症的治疗都离不开医疗设备的应用,因此,应当加强对于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及预防性维修在医疗设备维修中的应用,以便能够在医疗设备发生故障时及时的予以解决使得医疗设备能够充分发挥其在诊断、治疗中的作用,切实的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尤伟.预防性维修在医疗设备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0, 25(11):127-128.
篇5
关键词:医疗设备 计量管理 科学规范 信息化 质量控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相关规定,医疗卫生单位使用的用于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保健的计量器具,如辐射源、激光源、超声源、心电图机、麻醉机、呼吸机、血压计等,都属于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必须接受质监部门的定点、定期检定[1]。若计量设备超过检定周期,则医师无权使用,患者亦有权拒绝医师使用该医疗设备为其检查身体。此外,原国家卫生部颁发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中也对医疗设备的计量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需加强计量设备检定管理,需具备相关规章制度、计量设备台账、定期检定记录、维修记录等,在用的计量器具必须有计量检定合格标志且在有效期内,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计量设备,无因计量错误原因所致的医疗安全事件[2]。由此可见,医疗设备计量在医院管理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
1 医院开展医疗设备计量工作的重要性在诊断疾病的过程中,医师通常会借助多种医疗设备,小到体温计、血压计,大到CT、MRI,其中的任何一件医疗设备出现误差,均可能导致误诊或漏诊,进而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放射性医疗设备(如X光机)会释放对人体有害的射线,剂量过小无法检出病灶位置,剂量过大又会对人体造成损伤,而在抢救过程中使用的急救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更不能发生差错,因此,医院须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计量检定,以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2 医院开展医疗设备计量管理工作的措施2.1 引起领导重视,完善规章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颁布使得医疗设备的计量成为一项法制性、强制性的工作。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医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提高自身医疗服务质量和诊疗水平,愈发受到医院的重视。近年来,在盐城市盐都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盐城市计量测试所、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等各级部门的帮助和指导下,我院成立了由分管院长直接领导的计量管理小组,设立了设备科计量室,各科室设兼职计量员,制定了计量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分工,落实责任。设备科每年将计量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中,月度内审或季度内审时质量管理办公室会对计量管理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反馈的问题会及时整改到位。2019年,我院获得“医学计量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这是对我院计量管理工作的肯定,也是对今后工作的激励。
2.2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计量认知度
计量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较多种类的医疗设备和多个科室,在日常工作中,医护人员是计量设备最直接的使用者,其工作素养直接影响计量检定的结果。在平时工作中,我院利用内网、企业微信等工作平台在广大职工中宣传普及计量相关知识,强调计量法规及检定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联合护理部、临床使用科室的兼职计量内审员按需开展计量工作技术培训,进一步深化认识。此外,我院领导十分重视对计量内审员的培养,多次安排相关人员参加计量内审员培训,及时传达计量最新规定,与其他医院开展计量管理交流会,取长补短,努力造就一支业务技术精湛的专业人才队伍,提升我院计量管理水平。
2.3 认真开展强检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工作
近两年,国家对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目录进行了多次调整,有部分计量器具被划出强制检定范围,但我院依然沿用以往的计量检定目录,未删减任何计量设备。为方便统一管理,我院计量内审员制定了详细的计量检定计划,根据计量设备的不同种类,每年8月上旬邀请盐城市计量测试所的工作人员来院对监护仪、心电图机、注射泵、婴儿培养箱、氧气吸入器等常规医疗设备及衡器进行周期检定;8月下旬邀请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的工作人员来院对MRI、CT、彩超等大型计量器具及高频手术电刀、呼吸机、麻醉机等精密计量器具进行周期检定。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一律贴上绿色合格标签,标明有效期,不合格的计量器具及时维修,对完全无维修价值的计量器具会及时撤离现场,作报废处理。
我院2020年度计量检定工作已经完成,南北院区共检定计量器具约3 500台件(含水银血压计、电子血压计、氧气吸入器等),与以往的人工登记方式不同,今年以医疗设备管理软件中自动生成的计量台账为基础,查漏补缺,受检率明显提高。检定过程中,计量内审员全程陪同并作记录,及时更新计量台账。科室的兼职计量内审员会按照更新后的台账逐台检查自己科室的计量设备,避免出现漏检、漏贴合格标签的现象,若发现漏检医疗设备,则及时上报设备科汇总,联系检测机构补检,确保计量器具的受检率达到100%。
2.4 加强医疗设备计量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在医院管理中无处不在,如医学影像归档及传输系统、医院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管理系统等,其为临床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大多数医疗设备的使用记录、维修记录、周期检定计划等都还处于传统的纸质建档阶段,储存查阅均不方便,且易丢失,故十分必要建立医疗设备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我院设备科购入了一套医疗设备管理系统软件,投入使用已近一年,实现了各管理环节全程数字化。该软件包含单独的计量管理模块,设有计量计划、计量实施等功能,不仅可记录计量证书编号、检定时间、检定周期、领用科室等信息,还可根据检定时间生成下次检定计划,并设有计量提醒功能,按照近7、30 d内需计量的医疗设备予以提醒,并按不同颜色标注,具有方便快捷、不易发生漏检等优点。
3 对医疗设备计量管理工作的建议目前,我院引进的医疗设备管理系统软件仍处于摸索试用阶段,很多功能尚待开发,在医疗设备管理的标准化、精细化方面还需继续努力。现结合我院计量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加强计量检定与质量控制的配合
在经过维修交付科室使用之前,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检查医疗设备的性能和电气安全,确保其各项技术性能指标的准确性。通常情况下,医疗设备的计量校验周期是每年一次,故难以保证其在日常使用时的质量状况,对直接关系患者生命安全的用于生命支持的抢救类医疗设备而言,应缩短其检定周期,检测机构虽可偶尔提供报检服务,但实际操作时会耽误时间,而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工作正好与此互补[3]。工程技术人员可结合计量时间,并根据医疗设备使用频率及运行情况,自主制定质控检测周期,如半年、三个月等,以便尽早发现安全隐患并及时排除。目前,我院可自主检测呼吸机、除颤仪、监护仪、心电图机、高频电刀、血压计及电气安全,加强计量与质量控制的协调配合,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可更好地保证医疗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进而可使疾病诊断更加科学、有效。
3.2 自主选择合适的检测机构
随着医院不断引进新的医疗设备,需计量的医疗设备数量不断增加,每年的计量费用成为医院的一项重要支出,若更多有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可加入检测行列,即可打破垄断,医院可选择性价比更高、服务更好的检测机构[4]。
3.3 建立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
大多数医院的计量档案管理仍是传统的纸质证书、电子表格记录,计量证书每年都会更新,收集查阅时烦琐费时。若检测机构可提供证书的电子扫描件,计量内审员则可将证书直接导入设备管理软件,进而完善电子台账,今后只需通过输入医疗设备型号、序列号,即可在同一屏幕内直观显示该医疗设备的数字档案,包括运行情况、计量结果、维修保养记录等。数字档案可用于数据的对比分析,故能够为医院管理者作购买医疗设备的决策时提供数据支持,更具说服力。
现代化数字医院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从医院的长远发展来看,目前我院迫切需将医用计量器具纳入电子化、信息化及网络化管理,实现与医院其他信息系统的无缝对接,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及数据资源的共享,形成医院内部统一的信息集成平台,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改善医院的计量管理工作[5]。
4 小结医学计量贯穿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是保证医疗设备准确安全可靠的必要手段,是医院现代化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各医院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医学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并将计量检定与质量控制结合起来,完善医院质量控制体系建设,从而为诊疗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使医学量值更加准确可靠,进而推动整个医疗事业的发展[6]。
参考文献
[1]侯黎明,张石磊,贾绍河.加强医院计量管理,促进医疗质量提高[J].科学观察,2013(2):83-85.
[2]万磊.计量工作在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7,14(3):131-133.
[3]张卓斌,张远林.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与计量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东南国防医药,2013,15(1):83-84.
[4]张龄文,万军辉.医院计量设备管理的改革实践[J].医疗装备,2017,30(23):94-95.
篇6
关键词: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管理
1医疗设备及相关概念
在医院的各种设备中医疗设备是最主要和必不可少的设备,其既不同于一般的医院设备,也与医疗器械有很多的不同之处。概括的说医院设备包括了医疗设备与后勤设备两个组成部分。这就需要和医学设备与医疗器械相区别,医学装备与医疗器械的范围较广,主要有医疗设备、器具、医用材料、软件等。在医疗器械行业这一定义仍有一定的争议,概念划分并不严格。本文的医疗设备主要是指区别于一般的医用材料、器具等的设备类医疗器械。
2医院建设中医疗设备的作用和风险
2.1提升了医疗疾病诊治技术水平 医疗疾病诊治技术水平明显提升,随着医疗设备的广泛应用,其从单纯的辅诊断到广泛临床治疗、基础研究或者康复保健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医疗设备发挥的作用与临床诊疗的相关性日益提高。特别是一些高精尖诊断和科研设备可以为医生提供患者多个方面的具体情况,医护人员可以更全面、直接、客观的了解情况后给于诊断结论。医疗设备已经成为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使得治疗更具有针对性,更好的促进了患者的健康水平,在一些特殊领域医疗设备发挥了无法替代的治疗手段,特别是在鼻咽癌、食道癌等的临床诊治和检查中[1]。
2.2医疗设备可以保障支撑学科发展 良好的医疗设备结合一流的人才就会形成一流的技术,从而有力的推动学科的发展,很多优势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医疗设备所发挥的基础和保障作用,先进医疗设备的广泛应用又极大促进学科技术水平的提升[2]。在一些设备依赖型的科室,特别是放射科、检验科、放疗科、病理科、超声科等,如果没有优良的设备的保驾护航,很难有很快的发展。很多医疗设备可以为科研教学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先进的仪器设备为培养高素质的医疗创新人才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这些先进的设备,使得很多科学研究不断取得硕果,促进了医疗科技的发展。
2.3医疗设备客观存在的风险 医疗设备在医院的各方面虽然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是医疗设备的很多因素能够导致其本身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很大的误差,有些医疗设由于使用不当,导致在测量中降低了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差,这一方面是由于①设备自身存在一定的误差,②测量的标准不同而带来的误差;③被测的对象本身存在个体差异性而导致的误差;④是有些医疗设备收到不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环境的误差;⑤也有测量方法的不同而带来的误差与不同的操作者所带来的区别。因此医疗设备的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普遍现象,不能只片面的注重医疗设备的引进和应用,而忽视了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与使用管理,要积极的消除各种隐患,保证医疗设备的安全与稳定,才能为临床诊疗、教学活动、科研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造福患者[4]。
3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现状与问题
3.1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的现状 卫生部重视医疗设备管理工作,制订了相关的使用管理办法、法规与措施,特别是对体系的职责、组织与管理、计划与采购、处置与报废都有了更为明确的规定,特别是《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加强医学装备安全有效使用的管理措施的立法。医疗设备的有效安全的使用给予了合理的监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成为医疗设备的质量保障与质量控制的总体要求,但是相关细则还不够完善。部分医疗机构虽然也有一些质量控制管理制度或条例,但由于缺乏统一的尺度导致差异较大,难以保证医疗设备的安全与临床应用的效果。
3.2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
3.2.1医疗机构缺乏风险管理意识 一些医疗机构只希望通过医疗设备取得更大的利润,但对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工作大量投入后却发现没有预期的经济效益,某医院的经营者与管理者对于医疗设备的质量问题重视度不够,一些医院并没有将卫生装备质量控制系统的任务纳入到医疗质量管理的整个体系中进行统一的规划与建设,管理者只是将质量控制仅仅做为医学工程的一项内容,监管意识淡薄,缺乏对管理医疗设备的合理运用与质量检测,只是一味的重视硬件建设,对医疗设备的计量准确和规范管理理解不深。
3.2.2医疗机构质量控制组织不够健全 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计量法》的规定,各医疗机构都需要建立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相关组织,并要求严格的明确相关的工作制度与职责,但在实际的操作中,一切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其在工作中应有的作用,更没有合理健全的监督机制。某些医疗机构甚至连机构的具体职责都不够明确具体,一些部门不能及时安排调任人员的替补。按照具体的要求三级甲等医院应该建立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中心,对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与检测进行全面的把关。
4构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检测体系
4.1医疗设备使用前的质量控制 通过对医疗设备进行计划报批、立项论证以及厂商遴选后的招标采购等合同的签署与验收来完成质量控制的实施,首先要确保所利用的资金是对急需医疗设备的引进,要保证其质量与高性价比,要进行论证和广泛的调查,并制定具体的立项报告,按照严格的流程及时的落实上级的有关规定,选择合理的技术与质量、性价比高的设备,签定审核把关更有严格把关。
4.2医疗设备使用中质量控制 医疗设备的年度周期性检测与定期巡检中要及时的发现其潜在安全隐患,保证医疗设备的质量水平,力争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对质量检测不合格的设备必须进行及时的组织维修,并检测合格后才能再次投入使用,如果经过维修后还达不到要求的标准的设备就强制报废处理;对技术人员要明确职责,医疗设备专人负责、开展规范化技能培训与使用培训,及时的分析隐患原因和规律,建立设备全寿命周期记录体系。
4.3医疗设备使用后的质量控制 一般按照医疗设备的使用周期和具体要求,对于通过开展设备报废前的维修与整体的检测,明确医疗设备的报废条件与措施,完善报废的各方面的流程,加强报废设备管理,最大限度充分发挥设备使用价格,节约医院的医疗设备的费用。
参考文献:
[1]卢爱国.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D].第三军医大学,2012.
篇7
关键词:医疗质量;计量;管理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计量作为医学研究和医疗质量控制的技术基础和重要保证,其作用和地位日益彰显。医学领域更加广泛地、大量地使用各种诊断治疗设备。这些先进的设备是医疗工作的物质技术基础,它所提供的各种医学参数直接作为临床诊断、治疗的依据。因而,要保证医疗质量,医院和相关管理部门就要抓好医用计量管理,而其中抓好医用计量器具的强制性检定尤为关键。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规定:对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的计量器具实行定点、定期检定。
下面简单谈谈医学计量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医疗计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医院器具检定认识不足
由于医学计量工作起步较晚,有一些单位法制观念不强,对于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从不主动向上级申请周期检定。有的科室只知道设备有故障去修理,设备在使用中或修理后的技术指标不一定符合要求,在对病人的检查时只怀疑病人有问题,从不考虑设备是否正常,因而容易造成误诊。
(二)对医疗设备监管不够完善
医院为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尽快收回投资成本,导致医疗设备使用频率较高,不注意维护和保养。一些大型医疗设备甚至应该报废却还在使用,这就反映了对医疗计量监管存在很大漏洞,更新观念、更换设备是医院面临的新问题。
(三)计量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计量检定部门严格贯彻执行国家计量法律、法规,在学习和宣传计量知识,推广法定计量单位的同时还要提高计量检定员的业务素质。一些计量检测人员不具备必要的医学基础知识,对医用设备的性能特点不熟悉。随着一些进口的高精密仪器广泛使用,要求计量检定员的检测能力相应提高,不仅对医疗仪器检定检查,还要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四)计量标准及配套设备陈旧有待更新
医疗设备的飞速发展,智能化、数字化仪器的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同时要求计量检测设备与之相适应。有些检测部门的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陈旧落后,很难对高精密的医疗设备实施检测,甚至有些参数无法检测。因此,更新计量检定设备显得尤为重要。
为加强医疗设备的质量监控,避免计量仪器失准影响诊断治疗及发生医疗事故,国家规定医疗计量器械属于强制检定范围,应每年经过法定计量单位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由此可见,依法安全准确的使用医用计量器具不仅仅是法律的强制规定,也是保护医患双方合法利益的重要环节。我们常遇到的各种心电图机、彩超、X光透视照相、CT机等就属于这一类,这类仪器在诊断中使患者自身产生的电信号、生理参数、压力图形等都是计量的量值。如果医用计量仪器未能定期检定,就不能正确体现客观的病情,最终会导致误诊。
二、加强医疗计量管理的措施
(一)认识到加强计量管理的重要性
医疗仪器属于一种精密仪器,但是它与普遍的精密仪器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由于医疗仪器应用的对象多是病人,因此它能够正常运作,直接关系着患者的切身利益,这一点必须得到广大医护工作者的重视。随着我国各个领域实现现代化步伐的进程不断加快,医院同样要顺应这一时代潮流,实行现代化管理。一是引入现代化管理手段,对医疗仪器实行现代化管理;二是医务人员加强学习,提高对医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掌握,在计量检验的过程中,严格执行与计量检验相关的规章制度。
(二)加强监管,严把质量关
监管工作要贯穿于计量器具购买与报废的全部过程。现阶段,大部分医院在对计量器具的采购与验收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的检测模式下,检测的项目也只是简单的看看外观是否存在破损,启动与关闭是否正常,整个检测过程并没有涉及到对计量器具的相关参数与技术指标层面的检测。这必然会导致缺乏对计量器具输出数据的准确性的判断,这对于患者来说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因为可能存在潜在的危险性。因此,对于计量器具的监管要从始至终,比如对于新购置的计量器具,要对器具的生产许可进行检查,对于进口的计量器具要对批准标志、检定证书以及编号进行核对与审查,确保其相关技术指标与参数符合标准。
(三)加强人员素质建设
我们知道,医疗计量工作对于人员的技术要求非常高,尤其是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计量器具之中,这就对医疗计量的使用者提高了更高要求,因此,加强人员素质建设势在必行。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加强人员素质建设。一是对在岗人员进行培训工作,培训内容要涵盖专业知识培训、专职计量管理人员培训以及计量体系内审员培训等等,培训的重点要放在如何规范操作、如何正确使用计量器具、如何维护与保养计量器具等方面。二是扩大医疗计量人才的招聘工作,使计量队伍的学历水平提高一个层次。三是完善制度,引入人才竞争机制,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四)引入技术,提高计量器具的送检率
目前,医学仪器设备正在向着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功能化的方向发展,CT、DR与核磁等设备已经为各大医院所采用。因此,对于计量的检测工作,必须要有所发展。我们可以考虑引入软件技术对计量仪器进行技术检测。首先,要做好对医务人员的宣传、培训、教育工作,使他们明白计量仪器设备检测的重要性。其次,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政策与医院内部的操作规范,对计量设备进行定期送检。再次,要明确责任,做好交接工作,对于检测不合格的仪器设备绝对不能使用。最后,计量检测相关部门要本着对人民群众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对计量检测工作要一丝不苟,同时检测价格要合理,这样才能使计量器具检测工作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总结:
综上所述,医学计量是确保医疗设备准确、有效、安全、可靠的必要手段,只有将计量管理方式和计量技术手段用于医疗质量控制环节,才能使临床获取准确可靠的诊断和治疗,使人民群众更加对医疗诊断放心,为推进医疗服务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汤黎明,刘铁兵.医院医学工程科技术管理规范专题三——医院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技术规范探讨[J]. 医疗卫生装备. 2009(04)
[2]赵雁平.加强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应要把握的几个环节[J]. 中国医学装备. 2009(05)
[3]戴捷,冯璐琼,苏磊,王博虹.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管理模式[J]. 中国医学装备. 2011(01)
篇8
医院医疗器械的应用与管理越来越趋于现代化和科学化。医疗器械的正常使用关系到医院各项医疗诊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以,为提升医疗器械管理水平,有必要探讨出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计算机管理系统已发展成为大型管理项目中不可或缺的管理组织形式,现对医院医疗器械应用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设计出合理的计算机管理系统,进一步提升医疗器械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医疗器械;计量检测;计算机管理;设计分析
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给科学技术改善和提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现代先进医疗设备,虽然能够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和医疗工作效率,但是也会给医疗设备管理工作增加难度,尤其是在设备检验中,其操作要求也更为严格。医院医疗设备的种类越多,分布范围越广,计量管理工作任务就会越重,一旦不加以管制,就容易因设备的漏检或者错检导致不良医疗事件出现[1]。在当前的医疗器械计量检验工作中,为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应积极与国外先进管理单位交流合作,并适当结合计算机管理系统开展管理工作,以保证医疗工作的质量。
1当前医院的医疗器械类型和分布情况
我院一共有4117台医疗设备,价值超过3.5亿元,需要采取严格检定的医疗设备有CT、MRI、DSA、X线机、乳腺机、监护仪、起搏/除颤器心电图机、激光治疗仪、检验设备、血压计、压力表还有验光镜片等,以上设备均应用在临床治疗以及相应的医技科室中。由于设备的种类多样,分布范围比较广泛,为进一步提升计量工作的总有效率,该院设备科正开发并试用医疗设备计算机管理系统,包含医疗器械仓库管理和计量管理两大子系统。
2当前医疗器械计量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工作力度不强,计量器械管理和应用数据不真实,从而导致漏检或错检的情况发生。(2)部分管理人员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后期计量检测工作无法与以往数据实行对比分析,不能全面了解器械的磨损程度。(3)大部分医院仍然采用传统的纸质版材料记录,不利于高效率的计量检测工作的开展。(4)部分高规格的放射设备和放疗设备在实际检测工作中,会存在沟通不当,或者申请环节花费时间过长等问题,降低了医疗器械计量检测工作的开展效率。(5)我国各大医院通行的对医疗设备的计量是每年由上级的计量所或计量机构派出工作人员进行,这样基本是每年每台仪器只能计量一次,这种方式忽视了设备维修后和特殊情况下的检定工作。医疗仪器由于其使用场合的特殊性(环境,使用对象和操作者的复杂性),故障率通常较高,因此,正常情况故障修复后应该进行计量校准,此外,对超期使用和能基本正常使用但怀疑性能或测量、输出值不准等设备,都可能随时需要计量校准,这时,一年一度的校准是不方便的。也有部分大医院针对部分计量项目,购买极少部分的计量仪器,由于经费和人员因素,所购买计量仪器的计量覆盖范围很小。基于此,为了加强医院医疗器械计量检测信息工作的管理,完善医疗计量信息管理体系,有必要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开展管理工作,以提升计量检测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同时,我们所在团队正在研制试用成本不高的多功能计量检测仪器,方便医院维修人员使用一部检测仪完成随时进行多种不同型号仪器的计量工作。
3完善医疗器械计量检测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3.1设计物品分布查询系统
为了协助管理人员登记和完善计量资料,可以在计算机管理系统中设定一个物品分布自动查询系统,让计量工作人员利用这一自动查询功能,更为高效地开展计量工作[2]。首先,通过其录入功能,将计量资料中涉及的物品名称、型号还有编码录入查询系统中;其次,正式开展工作时,工作人员只需要输入关键字词,系统就会自动匹配信息,列出相关物品、出库信息及报废信息等,同时显示器械在各个科室的使用情况和分布特点,而工作人员只需要根据系统的提示内容开展核对工作;最后,如果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发现有检测错误或者漏检的情况,即可针对性地查找和补充,然后再对器械的相关计量资料完成录入。
3.2设计医疗器械计量登记系统
在计算机管理系统中,设计医疗器械计量登记系统,能够帮助更为完整、准确地记录医疗器械的计量资料,并保证其资料保存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在录入系统时,需要录入的数据有设备的名称、型号、总量、计量检定单位以及日期等方面;计量工作人员对以上数据进行录入时,应先找到相应的科室,再根据科室中所列出的物品领取清单、转账项目、退库情况以及相关有效信息进行查找,无论是录入工作还是查找工作,均能够及时得到处理[3]。
3.3注重开发和创新计量管理软件
为了进一步完善医院医疗工作管理,不仅需要医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还需要购置完整的医疗器械,以提升患者的诊疗效果,减少医疗纠纷等情况发生[4]。在计算机管理软件的开发和设定中,还应该结合医院管理实际,设计出适宜的计量管理软件,减少手工管理状态下的计量失误情况,通过科学计量管理软件的应用,提升检定管理工作的可靠性;同时,还要安排计量管理团队,对计量管理系统形成系统化管理,日常工作中,将重点放在故障仪器的检定中,如果发现不合格的医疗器械,应及时进行维修或者采取报废处置。
综上所述,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来完善医院医疗器械计量检测工作,能够完善计量工作管理,减少错检或者漏检等情况,进一步提升其计量准确性,同时,不同医院有不同的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只有建立起适宜的管理系统,不断创新计量管理软件的设计,才能保证医疗器械计量检测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作者:何涌 杨伟鸿 刘国安 单位:广东省珠海市人民医院设备科
[参考文献]
[1]张子明.医疗设备信息的科学化管理[J].新疆医学,2016,46(5):596-598.
[2]徐庆,袁佰通,赵荣华,等.信息化平台医疗健康管理在食管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安徽医学,2016,37(5):606-609.
篇9
医疗设备经济管理的原则是以合理的投入,发挥设备的最佳效能,获得尽可能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医疗设备经济管理是对设备寿命周期全过程的管理,按时间顺序主要包括前期的市场调查研究,中期的运行管理,后期的残值回收和贯穿全过程的成本效益分析及内部审计。
2医疗设备经济管理的目的
医疗设备经济管理的目的是应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的使用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取得最佳的经济效果[3]。医疗设备的更新、投资决策以及设备使用效益的评价,是医疗设备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
2.1提高设备维护力度
通过经济管理发现要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营,就要加强设备的维护力度。医疗设备一经安装或投入临床使用后,并不能一劳永逸,需要不断地投入人力、物力资源加以保养和维修,以保证其运行条件和质量状态。前期的采购投入只是冰山一角,若后期保障条件不到位,就会引起设备物理性能的退化或损坏。近年来,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结果的分析发现,部分不良事件是属于设备的故障和维护管理不到位引起的,所以提高设备维护力度尤为重要。
2.2提高自主维修能力
通过经济管理降低维修成本,节省维修费用的支出。随着医疗设备规模的不断增加,维修难度加大,维修成本也越来越高。为了降低维修成本,医院需要强化自主维修能力,做好医疗设备的维修,压缩医院的运营成本。同时,因社会分工的细化,医院对少量大型设备购买保修,同厂家签署保修合同也是必要的,维修部门必须严格监管保修合同的执行。因为厂家对维修密码是有控制的,医院将医疗设备的维修服务买进来,但那只是购买了使用权,若自己维修或第三方维修,设备厂家是不允许的。所以维修主管部门应该请医院领导采取相应的对策,即提高自主维修能力,突破密码的限制,以免受制于人。
2.3规范设备定期检测
通过医疗设备的经济管理,可以降低医疗事故,减少医疗纠纷与赔付,增强医院的综合竞争实力。当前,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需要不仅仅停留在“温饱型”上,而是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即安全性、有效性和舒适性。所以相应地对医疗设备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保证设备的安全性、有效性、使用的合理性。医疗设备经济管理的结果使我们认清了医疗设备风险的客观存在性,医院通过医疗设备的经济管理将采取必要的对策降低或消除医疗设备风险。其质量保证手段包括使用前的检查、质量检测和计量检定三个方面:使用前检查属于临床日常操作规范之一,由操作技术员完成,如呼吸机、麻醉机和高频电刀等使用前必须认真检查,只有确认设备功能正常才能使用;定期检测是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以及功能的测试验证,需要借助于专门的检测仪器,由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完成;因医学计量大都涉及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在国家强制检定目录中,医学计量器具及其相关品种达到50余种,几乎占强检目录的一半。医疗设备周期性计量检定是由医学计量人员完成的一种严格的质量确认形式,其周期通常为1年或2年。检测设备需要建标考核、人员需要资质、机构需要授权和认证,一般通过外部具备资质的机构提供服务。以上3种质量确认形式、方法、成本和完成人员不同,但它们相互补充,相互完善,可以有效地提高医疗设备的安全有效性,促进医疗质量和医院综合效益的提高。
2.4加强操作人员专业培训
经济管理可以对医院医疗设备操作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提供相应依据。绝大多数与医疗设备相关的不良事件首先是医护人员发现的,可见,医护人员在设备质量监管和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医疗设备增加迅速,而医护人员教育背景中,缺少医疗设备应用方面的教育和在职培训,致使临床存在大量与设备相关的安全隐患。在与设备相关的医疗责任事故中,多数是由于使用不当造成的,加强操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对“错误使用”、“操作失误”或“人为错误”等问题的解决将会起到推动作用。
2.5杜绝医疗浪费现象
医院经济管理可以有效杜绝医疗设备与耗材使用中的浪费现象。通常二级甲等以上的医院,科目齐全,使用设备与耗材的规格、种类相对较多,每年医院在设备与耗材方面的支出约占全院总收入的20%~30%,因此,对设备与耗材的管理及优化是十分必要的。以我院为例,未实行成本核算以前,医院建立了设备与耗材管理库,各个科室在领物单上填写所需物品(一般是不受制约的),各科又将物品存放在了自己的库房,结果在客观上造成了科室之间互相攀比,盲目购置,致使设备使用率低,管理部门也无法及时准确地记录设备与耗材的真实使用情况,从而造成了监管和控制职能不到位,并由此产生诸多问题[4]。在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管理的今天,选择购买医疗设备必须学会成本效益分析方法[5],决不能简单按每天做多少检查和治疗、每例收多少钱来计算,必须把相应的成本全部考虑进去。一般来说,成本包括设备折旧、维修(保修)费、一次性耗材、易损耗昂贵配件(如球管、磁控管)、房屋折旧、人员工资、水电费、管理费等;再用总收入除以总成本得出比值,若比值>1,则为赢利[6],若比值<1,则为亏本。实行科室成本核算后,有效地杜绝了设备与耗材的浪费现象,同时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上都取得了显著效果。
3医疗设备经济管理的措施
医疗设备的经济管理贯穿了从设备购入到报废的整个过程。经济管理的内容分类大体有4部分:投资认证部分,即对医疗设备的购入前的认证;运营维护部分,即医疗设备使用过程中对设备维护、维修开支及运营收入;固定资产折旧部分,即医疗设备从开始使用直至报废过程中产生的价值转移;残值回收部分,即装备失去现有使用价值,但还可以产生新的使用价值部分的回收。
3.1设备投资认证
随着电子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新的医疗设备层出不穷,种类繁多,单价从几万元至几千万元,这就给医院选择购买什么样的设备提出了挑战,要求我们对欲购置的设备进行充分论证[7]。投资项目是由器材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在调查、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对医疗设备投资项目做出判断和决定。项目决策得当,建成后的项目在使用期内就能发挥良好效益;项目决策失误,建成后的项目就难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医疗设备投资项目建设必须以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质量为目的。
3.2设备运营维护
设备维护的投入是医疗设备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支出。对医疗设备的管理要建立“预防性维护”体系。设备在采购、安装调试时就要考虑如何使设备使用得更加方便、长久,如何才能节省开支;同时设备在正常运营过程中,就要对设备加强日常的维护保养,延长其使用寿命。对于设备投入与支出的逐年变化要注意观察,以便评估设备的最佳更换时机。
3.3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将计算出的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医院折旧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应从医院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到医院技术的发展水平及医院的经济条件和财力、物力等因素。如果折旧方法选择不合理,不是所提折旧额太低,满足不了医院设备更新及大修理的资金需要,起不到折旧的作用,就是折旧额偏高,影响医院的结余分成[8]。
3.4设备残值回收
医疗设备报废是医疗设备寿命的终结[9]。医疗设备的报废原因一般分为自然寿命终止、技术寿命完结、经济寿命完结等。设备使用部门按规定向器材管理部门申请报废、报损后,医学工程技术部门将对即将报废的设备进行技术鉴定。达到报废条件的设备应及时进行科学的分类处理,尽量提高残值回收率。如:医院在更新设备时将旧设备适时折价等方法,可最大限度地保留医疗设备的残值。
篇10
关键词:医疗设备;安全;延长寿命;风险;管理;效益
【中图分类号】X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456-01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医疗设备与技术应用到临床,成为推动医学进步的强大引擎。大批先进医疗设备的普及不仅改变了传统医学的面貌和诊疗模式,也使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以及危重病人救治的成功率大幅提高。然而也存在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那就是医疗设备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对这些风险疏于防范和控制,就会导致设备相关医疗责任事故,不仅会给病人带来巨大痛苦或伤害,也会给医院带来重大损失和麻烦。医疗设备管理包括采购管理、使用管理和医学工程保障管理。在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关注医疗设备的安全与质量,其次要关注成本与效益。走出日常被动维护与保养的误区,加大主动维护与保养的力度,延长其使用寿命,对医疗设备的潜在风险和安全隐患进行有效控制和预防。
1 医疗设备风险警示
自2002年以来,在中国西北某省的一所三甲医院内,接连发生了3起导致病人死亡的医疗事故,3起事故中都使用了医院内同一台呼吸机,直到第3次事故发生后,医院管理者才如梦方醒,是不是那台呼吸机出了问题?在请有关部门检测后发现,果然是呼吸机的问题。3次医疗事故不仅造成了患者的死亡,也使医院付出了很大代价。院长感叹如果能及早重视呼吸机的使用风险,也许一次事故都不会发生。
近年来,国内医疗设备增长迅速,但绝大多数医院对设备存在的潜在风险和安全问题认识不足,尤其是未引起医院管理者的足够重视,致使设备相关医疗事故不断浮出水面。所以,有必要对在用的医疗设备进行风险分析,充分考虑到使用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制订相应的管理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的机率,确保医疗设备应用的安全有效。
2 医疗设备风险的种类及来源
2.1 医疗产品引起的危害种类:医疗产品集医学、电子学、物理学、光学、物理学、化学和材料学等众多学科的先进技术,种类繁多,既有超声类设备、MRI、CT、X刀、直线加速器和医用激光等高技术医疗设备,也包括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以及支架、心脏起搏器等医疗器械,这些新型设备与器械对人类所产生的安全性问题和风险也与日俱增。世界各国每年都有许多病人在医疗过程中由于医疗设备安全问题而遭到生命危险。医疗产品可能产生的伤害有能量性伤害,生物学伤害和环境危害。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应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对患者的安全性,从时间上分可有近期或长远的安全性,甚至对遗传影响的安全性;其次是对医务人员和操作者的安全性;另外是对周围环境的安全性,
2.2 风险来源:目前风险因素的主要原因有1)设计生产方面: 2)医疗设备的固有特性: 3)临床应用环境问题: 4)人为因素: 5)过度或不当使用各种检查,尤其是放射辐射的检查。6)器械性能退化、故障或损坏。
3 针对医疗设备使用的风险控制
控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全球协调工作小组(GHTF)曾明文指出:在器械相关医疗责任事故中,约有60%~70%是由于使用不当造成的,称之为“错误使用”、“操作失误”或“人为错误”。但近年来,随着欧美风险管理的推行和临床操作准入及上岗证制度的实施,“错误使用”有明显下降趋势。可见,国内医院建立医疗设备临床培训、操作准入制度,强化医疗设备临床使用风险控制和安全管理势在必行。
3.1 普及风险管理知识,强化全员风险意识:医疗机构的领导管理人员和医疗设备的使用人员都要从思想上重视医疗设备的安全问题,并在实践中落实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安全制度。重视对医疗器械安全教育和宣传,利用各种会议、刊物、培训和交流的等机会和方式使相差的人员学习、了解和掌握医疗器械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要建立设备操作临床准入制度。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应该协同各类专业学术团体共同努力,制定医疗设备相关的“三基”培训标准和各类设备的通用操作技术规范、指南或手册,逐步对医疗设备操作人员实行培训、考核与认证制度,设备使用人员一定持证上岗。
3.2 建立基于风险管理的医疗设备全过程、全寿命质量控制体系:医疗设备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建立以质量、安全及效益为核心,持续改进的医疗设备全过程、全寿命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医疗设备全方位风险管理,要涉及到医院基础建设、设备管理、使用科室、质控管理等多个部门。
3.3 医疗设备持续的质量保证:医疗器械的种类很多,长期使用无论有怎样好的安全设计,也会出现故障或破损等,降低安全性能,为此,要根据风险分级做好设备仪器的日常维修和保养,并按有关规定做好性能检测和计量检定工作。
3.4 加强医疗器械安全事件的防范,完善医疗设备不良事件监测体系:要加强医疗器械安全事件的防范,还应该注意: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建立医疗器械安全事件的防范和应急处理机制,执行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建立医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跟踪的报告体系,对使用中发现的或可疑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及时上报,防止不良事件造成更大的医疗安全事件。
3.5 加强政府和行业监管,严格内部环境的监督职能:严格执行医疗器械注册证制度,对国产和进口的所有医疗器械必须进行全面检测合格后,才能进入医疗机构。在单位或行业中严格遵守医疗机构的准入制度,在其计划采购、科学论证、验收使用和维修报废的每个阶段,都严格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指导。严厉禁止有任何质量问题或潜在质量问题的安全隐患的医疗器械进入医疗机构使用。
综合上述,在医疗设备安全应用中,使用者要加强学习与培训,做到使用、操作零失误;管理者要加强维护与质控,确保设备无故障、无隐患运行。在整个设备管理过程中以人为本,找准风险产生的原因,齐抓共管,把医疗设备的使用风险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钱英.医疗设备使用安全性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08,26(6):95-96
- 上一篇:餐饮业管理人才培养
- 下一篇:工程造价从业人员现状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医疗安全管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