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措施范文

时间:2023-10-17 17:37: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儿童保健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儿童保健措施

篇1

关键词:儿童保健; 常见问题; 解决措施

一、儿童保健工作中的常见问题概述

1.1、关于儿童身体健康问题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那些脆弱的小孩子,所以儿童保健工作显得更加有必要。儿童常见的健康问题主要包括一些传染病、寄生虫、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及一些非感染性疾病。父母应给予小孩加倍的爱护,提倡母乳喂养,有助于增加儿童的抵抗力,也可以适当的喝奶粉。给自己的孩子营造一个卫生干净的环境,随着孩子的成长,应指导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剪指甲和勤换衣等。随着天气的变化,要预防感冒。当孩子生病后及时就医,千万不可自行解决或采用偏方。儿童可做适当的锻炼和运动来增强体质,使之茁壮成长。做好儿童保健工作有利于儿童的发展及提高儿童的整体综合素质。

1.2、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近年来,儿童心理健康备受关注。儿童的心理随着大脑的发育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儿童的心理有着普遍又有个体的差异。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切不可按照大人们的想法来主观上要求孩子和约束孩子。家长应多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让孩子感觉到家的温暖。同时,家长要给孩子做好好的榜样,大人们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儿童。所以家长要有耐心的循循善诱,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儿童的心理健康是个不可小觑的问题,一旦出现心理问题要及时的看心理医生,接受治疗。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不要过于溺爱孩子和过分的要求孩子,多关心孩子,多与孩子沟通,与孩子建立朋友关系。

1.3、环境给儿童带来一些困扰

环境是指我们大家赖以生存的自然物质环境,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社会环境有了巨大的变化,一个好的生存和生活环境有利于儿童的成长。清新的空气和和谐的氛围能够使人心情愉快,所以儿童更加需要一个美化、净化、优化的生活环境。如今,社会的发展带动了工业、农业等一些相关产业的发展,污染严重的空气、噪音嘈杂的道路、一些化学产品的使用等多方便都对儿童的成长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同时也给儿童保健工作带来了一些困难。总之,一个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环境需要靠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二、儿童保健工作的具体措施

2.1、对儿童的健康护理

对小儿的护理是很非常重要的问题,年龄越小越需要更贴心的照顾。对于刚出生的婴儿,主张母婴住在同一间房,这样有便于母亲更好地照顾和喂养婴儿。同时室内也要保持通风,有充足的光照条件,一定的阳光有利于杀菌。在婴儿的衣着方面,多选用纯棉织物,因为婴儿的肌肤比较粉嫩,这样可避免不舒服的摩擦。新生儿可多穿宽松的衣服,便于穿和脱。伴随着婴儿的成长,婴儿可适当的穿背带裤、连衣裤,助于胸廓发育。各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护理,最主要是对儿童处于新生儿时期的照顾,这是最关键的时期。对于在成长中的儿童可采取适当的护理和一些有必要的照顾。

2.2、对儿童营养的需求

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一定的营养。只有营养跟上,儿童才能茁壮成长。婴儿期的小孩需要母乳喂养或适当的奶粉,断乳期后的婴儿需要进食其他的营养物质。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后都需要不同的营养来补充体能。每个成长阶段都有不同的营养需求。营养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首要条件,当儿童进入发育期后,需要加大营养量,那时候正是儿童长身体的时候。儿童有了充足的营养,也就满足了儿童最基本的需求。

2.3、对其它方面的要求

儿童保健应从多方面着手,如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进食习惯和卫生习惯等多方面。同时也要培养儿童各方面的能力,独立能力、社交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创造能力等。儿童也可以做些适合自己年龄的健康运动。如:儿童广播体操、健美操和一些其他运动,来促进肌肉骨骼的发育,增强免疫力与抵抗力。可从多方面来培养儿童和开发儿童,每个儿童都应该有一个好的人生开端。同时也要注意儿童的意外伤害,防止溺水、火灾和中毒等一系列的伤害。

三、儿童保健的意义

做好儿童保健工作有利于儿童们更好地茁壮成长,保障了儿童能健康快乐的成长。从根本上减少了小儿患病率和死亡率,从而降低了父母的经济负担。同时儿童保健工作促进了计划生育工作的实施与开展,更好的保证“生一个、活一个”也降低了人口压力。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具体体现了以预防为主的卫生事业,也能够为祖国培育出更多的优秀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郭海强,刘嵘,孙高. 中国儿童保健工作质量密切值法综合评价[J]. 中国公共卫生. 2011(06)

[2] 张燕燕. 儿童健康管理技术规范与质量控制研究[D]. 青岛大学 2012

篇2

[关键词]社区管理;儿童保健;服务模式

我国有3.6亿儿童和青少年,每年有2000万新生儿,为广大儿童提供更好的健康保护和健康促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卫生工作的要求。【1】儿童保健是对儿童进行整体的、全面的、连续性的健康管理。随着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含义的改变,儿童保健概念也随之变更,即保护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适应社会能力的全面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社会医疗体系中扮演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了儿童保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社区管理模式下儿童保健服务的工作绩效,本文从儿童保健服务的内容出发,提出了社区管理模式下如何加强儿童保健管理的措施,使得社区医疗机构在构建卫生保健网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儿童保健服务的内容

儿童保健主要是在医生的带领下对儿童常见疾病的诊疗进行负责,并指导公共卫生医师及预防保健医生与社区护士进行具体管理。其包括新生儿保健、婴幼儿保健、学龄前期保健及学龄期保健。①新生儿保健是工作以喂养、保温及清洁卫生为主。②婴幼儿保健是指1周岁至3周岁过程中实施的保健,保健工作以防止意外创伤、中毒、传染病为主。③学龄前期保健是指3~7岁儿童的保健,保健工作以防止意外事故和传染病为主。④学龄期保健是指7岁到13岁(青春期前)的保健,保健工作以防止龋齿、近视和慢性疾病为主。其中对7岁以下儿童的保健工作是重点。

另外,社区免疫接种也非常重要。儿童免疫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包括①儿童的建卡,主要是完成儿童基本资料信息管理。②接种登一记管理,主要是接种登记、修改特殊情况的接种日期、打印疫苗的接种预约时间、打印儿童的接种卡等。③接种记录的补登,主要针对流动儿童的历史接种情况进行补录,以保证该儿童有完整的接种一记录。④各类报表生成与统计,可以生成和打印免疫接种情况月报表、儿童免疫完成情况年报表、儿童预防接种年龄组人日统计表等等,可以一次性生成所有报表,非常方便、快捷

二、儿童保健服务管理模式的构架

为儿童保健服务提供相适宜的管理模式,强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儿童保健管理中所起的基底作用,以其作为儿童保健管理的核心机构,为辖区内全体儿童提供常见疾病诊治、基本保健及特需服务。

儿童保健管理工作主要由全科医生团队完成,全科医生负责儿童常见疾病的诊疗,并负责指导公共卫生医师及预防保健医生与社区护士进行具体管理工作,或者是由全科医生指导下的专职儿童保健医护人员负责儿童的系统保健工作。同时,这种模式还强调要进行儿童动态监测及其他相关成长发育等健康监测工作。[2]在这种模式下,卫生行政部门上要承担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行政管理,妇幼保健部门承担对儿童保健工作的技术指导,疾病预防与控制部门承担对儿童计划免疫与预防接种的业务指导工作,妇幼保健的上级机构或相关医院承担对儿童疾病诊治指导并接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转诊。

三、社区管理模式下加强儿童保健管理的措施

3.1高质量、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

目前群众对儿童保健服务的需求愈来愈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从最基本的测量身高、体重,到较高层次的智力发育、行为指导;从身体不适到精神心理异常,为保健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内容。为此,儿童保健服务必须适应这种现状,必须迅速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以优质服务赢得服务对象的信任,在技术一服务一效益的良性循环中增强自身活力,并能充分利用现有的保健服务资源及管理网络,尽可能将基本服务覆盖所有的辖区儿童,所提供的保健服务内容能够覆盖所有年龄段的儿童,使特殊服务尽可能满足所有需要享用的儿童,满足社会的需求。

3.2组织培训、定期指导

在新形势下,要提高儿童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也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技术服务、规范管理才能实现。为此,要贯彻社区健康服务的工作方案的要求,选拔具有一定临床经验业务能力强、政治思想好、服务态度优的儿科或妇幼医师担任儿保门诊工作,通过开展各种社区儿童保健的有关理论、技术操作和服务内容的培训活动,尽快转变他们的观念,适应社区健康服务工作,宣传防治与质控作为重点的体弱儿童管理和小儿“四病”,同时推广儿童心理、眼保健、口腔保健等适宜技术,并对其进行考核,考核通过方可从事儿保工作。【3】并定期组织区、镇妇幼保健部门到各社区健康服务站儿保门诊检查、指导工作,及时指导工作中的不足之处,组织个服务站之间进行相互参观学习,吸取他家之长。

3.3制定考核标堆,进行评估

对社区健康服务站进行评估,有利于社区服务质量的提高,根据各地区制定的考核标准,进行阶段评估和年中审查,对表现突出的单位进行奖励,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划拨社区预防保健基本服务补助经费的依据。对于达不到标准的单位,给予相应的措施处理。

四、体会

儿童时期尤其是婴幼儿时期,是生长发育最迅速、关键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卫生保健和教养方法是否得当,不仅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而且对他们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进行定期地、动态地、系统地观察和了解,及早发现缺点、疾病,及时予以矫冶和指导,使社区健康服务真正的走近千家万户,使儿童享受到最基本的健康保健服务,有利于儿童保健事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应充分发挥社区儿童保健的地区性和可及性优势,加强完善社区儿童保健工作,提高社区居民对儿童保健的认识,将儿童保健工作系统化,及时发现儿童的健康问题并加以预防控制,促进儿童健康发育成长。

参考文献:

[1]徐志浩社区儿童保健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6).

篇3

【摘要】目的:分析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第二人民医院保健门诊建立运行后对0~3岁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的影响,为我院今后开展儿童保健工作制定相应有效的防治措施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11年我院0~3岁儿童营养不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9年儿童保健门诊建立干预后可以看到营养不良患病率呈明显逐年下降趋势。结论:儿童保健门诊的建立开放,指导母乳喂养、及时合理的辅食添加、定期的健康检查、饮食行为的矫治、做好疾病的预防及体弱儿的管理能有效降低0~3岁儿童营养不良的发生率。

【关键词】保健门诊;3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

儿童良好的营养状态有助于预防急、慢性疾病,有益于儿童体格生长、神经心理发育。营养不良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性疾病,不仅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同时可造成全身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易患各种疾病影响儿童智力,严重危害儿童健康。为了解我院3岁以下儿童健康状况,对制定相应的儿童保健措施进行验证,特对我院2009~2011年0~3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2009~2011年我院0~3岁儿童体检的人群。

1.2测量工具和评价方法采用统一规定的量床,刻度精确到0.1cm,测量体重用杠杆称,体重计精确到0.1kg。身高、体重根据WHO推荐的NCHS标准进行评价。

1.3营养不良的评价方法:体重低下:儿童的年龄别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中位数减去2个标准差;生长迟缓:儿童的年龄别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中位数减去2个标准差;消瘦:儿童的身高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值的中位数减去2个标准差。

1.4儿童保健具体的干预措施:

1.4.1我院建立了儿保门诊,由县妇幼保健医院对儿童保健的医生进行了规范化培训,并规范了儿保门诊的一系列常规要求。

1.4.2实施0~3岁儿童4:2:1系统管理,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1.4.3加强营养不良患儿门诊管理:除定期体检外、还要进行营养分析评估、制定个体化食谱、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

1.4.4合理进行婴幼儿喂养指导:落实新生儿访视,高危儿筛查,母乳喂养知识的宣教来提高母乳喂养率,使母乳喂养不流于形式。 配方奶喂养:4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进行母乳喂养的,随着年龄增长母乳不足的都要引入配方奶,那么配方奶的喂养方法、调配、奶量摄入估计都很关键,总则是保证1岁以内婴儿的奶量在600ML―800ML左右。在保证奶量的基础上及时合理的添加辅食:根据儿童的各个时期生理特点适当的引入过度食物,帮助婴儿从流质到固体饮食的过渡。饮食行为干预:针对胃口差、对某种食物特别偏好、不良进食习惯、害怕进食、父母过度关注、潜在性疾病六大问题进行专业的个体化行为指导。

2结果

2.1 从表1可以看出: 2009年我院0~3岁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居高不下,从2010年后逐年下降。

2.2通过保健门诊喂养指导前后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的原因分析:我院建立儿童保健门诊,由专业保健医生儿童进行4:2:1系统管理,定期指导喂养和健康宣教 ,使我院2011年营养不良患病率明显下降。

3讨论

3.1营养不良是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一种常见病。热量和蛋白质缺乏为主是临床上营养不良的两种类型。造成营养不良除长期的喂养不当外, 还有体检意识淡漠,传统带养方式;反复呼吸道感染、以及消化系统的疾病;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居住环境、及饮水等问题也是常见原因。

3.2 营养不良的原因虽有很多,但我院从2009年建立了儿童保健,启动4:2:1系统管理体检;加强营养不良儿童管理后,0~3岁以下营养不良患病率呈直线下降。说明儿童保健门诊的建立和开放,是降低儿童营养不良率的有效手段。

3.3 建立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合理干预,儿童获得高质量的保健服务可降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除了在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常规的儿童体格发育检查外,还要多走进社区,走进家庭,定期举办孕妇学校、父母学校,同时政府也应加大投入,还要通过广电、报刊等多种渠道对农村特别是妇女进行广泛深入持久的健康教育活动,有针对性进行婴幼儿喂养及其他方面的指导,其中母乳喂养和合理的添加辅助食品也是预防儿童营养不良的重要措施,总之建立并开放免费的社区服务体系更有利于儿童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何自力万爱琴,龙冰颜 遵义市7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流行学调查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0(5):285~286

[2] 刘湘云陈荣华.儿童保健学.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96~397

篇4

关键词:健康教育;保健;儿童;焦虑;护理满意度

随着健康知识的普及与人们获得健康知识渠道的增加,儿童成长与保健需求对于每个家庭越发重视,在儿童保健门诊进行相应的护理服务质量也需随之提升。传统的儿童保健门诊仅开展预防接种、疾病筛查等工作,随着需求的增加在儿童喂养、监测生长发育、不良行为矫正、心理咨询保健服务也逐渐健全[1]。在家长带领儿童就诊时,尤其是首次进行儿童保健咨询的患儿家长,由于对儿童保健工作的不理解或者等待就诊的时间延长,极易造成就诊时的焦虑以及不确定感,针对此方面的护理必不可少。健康教育是护理措施中首要措施,实施效果也最明显,良好的健康知识的宣导与传授,对于改变患儿家长就诊时的心理状态,以及矫正患儿与家长的不良行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在传统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了强化,以期为儿童保健门诊的护理提供新的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5月儿保科门诊就诊的患儿50例,纳入标准:6个月~6周岁,无精神类疾病,无遗传疾病史,无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疾病。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其中观察组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龄(4.3±2.3)岁;家长男8例,女17例,平均年龄(32.3±3.5岁)。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平均年龄(4.2±2.1岁);家长男10例,女15例,平均年龄(31.8±3.1岁)。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家长年龄及性别等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本次研究由监护人知情同意,并由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传统健康教育。在走廊以及候诊区的明显位置以及宣传区域张贴宣传画报,并利用多媒体播放健康保健知识,包括:①常用疫苗种类作用、接种时间以及接种注意事项;②儿童生长发育监测方法;③儿童营养的需求以及喂养;④常见的儿童不良行为的种类以及预防;⑤常见儿童的不良心理以及预防措施等。门诊护士对于不同儿童的具体需求向家长以及儿童讲解相关的健康教育内容,并根据家长的不同需求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同时,在特殊宣传日,集中印制宣传册,进行健康知识的专门宣教。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强化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①成立儿童保健健康宣传小组,护士长任组长,挑选3名具有5年以上护理经验的护士负责健康教育宣导。邀请儿童保健专家进行相关儿童保健知识的理论培训,内容包括:儿童保健的理念以及健康教育的实施、儿童保健以及家属的护理、调查量表的填写说明及问卷的设计与应用、常用的统计方法等;培训结束后由组长对组内的成员进行考核,合格后开展工作。②从多个角度对患儿家长进行儿童保健的健康教育宣导,包括、母乳喂养的优势及正确方法、不同年龄的儿童营养需求、生长发育监测的意义以及家庭内自我监测的方式、常见疾病以及传染性疾病的预防、疫苗接种的必要性、计划免疫以及非计划免疫的价格指导、疫苗接种时的常见不良反应与自我观察等。③分类指导:在进行健康教育前根据家长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等对患儿家长进行初步评估,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形式,针对有些家长对于儿童保健的主观意愿度不强的人群,在门诊工作中,护士则更注重与这类家属直接交流从而与家属之间互相建立信任,引导其对儿童保健的重视,循序渐进地根据患儿情况讲解有关的保健知识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同时注意结合现场演示[2]。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在焦虑状态、不确定感、满意度三个方面评价护理效果。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量表评价患儿家长的焦虑状态,SAS评分越高,焦虑程度也越大;采用MUIS中文版量表对患儿家长的不确定感进行评分,MUIS分值在25~125分,分值越高,不确定感越强;自拟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的测评,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护理满意度越高。本次调查共发放量表以及问卷150份,回收150份,回收率100%。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数据录入SPP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采用n/(x±s)表示结果,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给予强化健康教育后,其家长焦虑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儿童保健门诊的健康教育工作在同行业越发重视[3],并在护理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在实施健康教育前,首先要对实施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只有实施人员更好的获得相关知识,才能让患儿家长传授正确的健康知识;培训的意义还能使护理人员能够准确的评估患儿家长,针对不同层次的家长实施不同的健康教育的方法。另外,在宣传的方式上应采用多种途径宣传,本次研究采用了广泛宣传与集中宣传相结合、纸质资料与多媒体宣传相结合,简单明了,让患儿与家长充分认识并接受健康教育的宣教,在宣教结束后,通过不同的联系方式收集患儿及家长的反馈,接收信息的同时进一步答疑解惑,提高了护理质量,也维持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给予强化健康教育后,其家长焦虑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强化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门诊应用效果显著,其具有占用医疗资源少,方式灵活,以及接受性强的特点,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的同时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邢存乔.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门诊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1, 18(10):1629-1630.

篇5

【关键词】 5岁以下儿童;干预措施;死亡率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58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39-02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地区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妇幼保健水平的重要水平之一,也是反应儿童保健工作中最为重要的指标,监测、评审、研究儿童死亡现状、掌握儿童死亡率、分析儿童死亡原因规律,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重要途径。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来自全市25家医疗保健机构上报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表和儿童死亡报告卡。

1.2 方法 按照《山东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以乡镇为单位监测,监测人员统一培训,统一方法,监测资料通过妇幼保健例会上报,每月一次,市妇幼保健院每年4月和10月对全市25家医疗保健机构进行质量控制,无漏报,资料真实准确。

2 结 果

2.1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各年龄组死亡构成 2006――201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基本呈逐渐下降趋势(x2=20.3,p

2.2 5岁以下儿童前五位死因及构成比 2006――2012年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依次为:早产或低出生体重(106例),先天性心脏病(97例),意外死亡(80例),其他新生疾病(45例),新生儿窒息(39例)。2006年――2012年早产或低出生体重一直是前三位死因之一,2012年意外死亡由2006年第一位降至第五位,先心病由第二位降至第三位,其他新生疾病由第五位升至第二位,见表2。

2.3 死亡儿童获取医疗保健服务情况 2006――2012年5岁以下儿童死前治疗住院比例均有小幅波动,以2007年最低为49.47%,2011年最高为67.31%;门诊就医及未治疗比例波动较大。在县级以上就诊的比例有所提高,死亡地点在家中的比例均在40%以上,见表3。

3 讨 论

3.1 7年来,我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基本呈下降趋势.这说明我市成立婴幼儿急救中心,加强新生儿重症监护设备及人员的建设,开展新生儿死亡评审,完善产科与儿科的合作等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还没有达到《章丘市儿童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提出的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5%和6%以下的目标,我市应该进一步加强孕期保健系统管理,尤其是高危孕产妇的保健水平,加大健康教育力度,通过培训学习不断提高新生儿救治水平等措施来降低我市的儿童死亡率。

3.2 积极防治早产或低出生体重 七年来,早产或低出生体重一直是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的前三位死因之一,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围产期保健,规范孕期系统保健工作,提高产科诊治水平,加强高危妊娠的管理,指导孕妇合理膳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加大健康教育力度等措施,以有效降低早产或低出生体重的发生。

3.3 重视干预缺陷,重点加强对先天性心脏病的预防和早期发现 2006――2012年,总体上,先心病为5岁以下儿童的第二位死因,为预防先心病的发生应进一步加强围产期保健知识的宣传,尤其是妊娠3-8周是胎儿心脏发育时期,应积极预防风疹病毒感染,避免接触放射线和有害物质,提高超声诊断技术水平加强对先心病的早期筛查,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3.4 重视意外死亡的防范 有针对性的对高危人群开展意外伤害的健康教育,重点干预,尤其是对父母进行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健康教育,开展儿童伤害监测,根据危险因素制定具体的技术策略来减少或消除相应的危险因素。

3.5 提高新生儿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 新生儿疾病为综合因素所致,与母儿缺血缺氧因素,异常高危情况诊断处理方案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及早发现高危因素、正确积极处理、选择适当的分娩时机和方式,正确及时的新生儿复苏,监护,是降低其他新生儿疾病和新生儿窒息导致死亡的重要途径。

3.6 医疗保健服务情况 2012年与2006年相比我市5岁以下儿童死前住院治疗的比例提高了16.25%,死前诊断医院县级以上的比例提高了14.88%,但是,死于家中和途中的比例还比较高,这说明很多人尤其是农村偏远地区的人儿童保健意识不够,经济状况制约,交通不便等因素导致。可以从加强儿童保健健康教育,改变人们落后的保健意识,提高基层儿童保健服务水平,政府出台免费的儿童保健服务项目等方面来提高我市的儿童保健服务水平,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安晓云,李晶.北京市宣武区2003――200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19):88-89.

[2] 李玉敏.滦县 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10,30:4401-4403.

篇6

【关键词】早期综合发展;儿童保健;应用

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是指针对处于快速生长阶段的婴幼儿的身心特点,通过进行科学的综合干预,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和开展必要活动等综合措施,促进儿童生理、心理、认知、情感和社会适应性的快速健康发展。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儿童保健的需求越来越高,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的理论也逐渐完善并获得实践经验。本文通过对社区200例儿童保健中早期综合发展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了其实践应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社区儿童20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儿童均为出生体重大于2.5kg的正常健康婴儿,排除早产、先天畸形、先天性遗传疾病、黄疽等婴儿,所有婴儿的父母对本次研究知情并同意,两组婴儿在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对比无较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儿童仅采用常规保健管理,实验组儿童在常规保健管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综合发展保健,制定早期综合发展计划并实施。在1岁时,对两组儿童的体格发育、智能发育和营养状况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智能发育情况采用GeseII发育诊断量表进行评估。早期综合发展保健的具体措施如下:①早期教育:根据婴幼儿智能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营造适宜的环境,配备恰当的玩具,以游戏的形式对儿童智能进行开发训练;指导家长对儿童的视听、知觉、触觉、语言、动作和认知等能力进行开发训练,培养儿童的自理和环境适应能力;对于4个月之后的儿童,每月组织一次亲子活动,促进儿童之间、家长之间和亲子之间的交流,较强小儿社会交往能力[1]。②营养指导:根据儿童生长对营养的需要制定保健计划,对4个月以下的儿童指导其采用纯母乳喂养,对4个月之后的儿童,可以指导辅食的喂养,在4个月之后指导给予维生素和铁剂的补充;指导母亲给予婴儿适当的太阳照射,促进钙质的吸收。③身体抚触:指导家长对小儿进行定期的身体抚触,每次15min,每天2次,按摩要保证力度适中,从头面部开始,包括胸腹部、背部和四肢各个区域,在按摩过程中,可以放轻柔的音乐,促进母婴身心放松,也可同时与小儿进行情感的交流。④健康教育:定期开设家长讲座,对小儿的发育规律、发育影响因素、营养喂养、常见病防治等健康知识进行讲解,提高家长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举办经验交流活动,促进家长之间进行育儿经验交流,提高其积极性和持续性[2]。

1.3 身体与智能发育测试

1岁时对两组儿童的发育和营养方面的指标进行测试,包括:体重、身高、血红蛋白浓度,并做记录;对两组儿童的智能发育情况采用盖泽尔发育商检测法测试发育商各测试项,包括社会适应性、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社会交往等测试项,并做好得分记录。

2 结果

统计两组儿童体格发育和营养状况指标,对比各项指标差异较显著,见表1。

3 讨论

儿童体格、心理和智能发育均受到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双重因素的影响,前者不受主观意志的影响,后者则可以通过对儿童生长环境的教育条件的改善和营造来进行提高,促进儿童更好的生长发育。0~3岁是婴幼儿身体和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这一时期按照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给予感官的刺激、语言、认知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锻炼等,可以促进小儿脑潜能的开发和神经心理发育,从而提高智力水平。

早期综合发展的措施:早期教育:可以为小儿提供语言环境和感官刺激,促进小儿认知和社会能力发展;身体抚触:可以对小儿的神经系统进行刺激,促进中枢神经的发育,实现情感传递的培养;营养指导:根据小儿生长发育需求进行营养指导,满足小儿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并可以有效预防营养性疾病的发生;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家长的健康知识,促进亲子关系,提高家长的育儿能力,为儿童提供利于生长发育的家庭环境[3]。早期综合发展社区应用:社区家长对育儿课堂、智能评价、营养评价等的需求较大,且对早教、婴儿游泳和婴儿抚触等表现出较大兴趣;建立以常规体检为基础的评估体系,以育儿课堂为指导体系,建立发育监测和评估体系,对社区儿童家庭进行全面的系统指导,充分发挥家庭在儿童早期综合发展中的作用;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早期综合发展相关知识的传递、指导、监测、评估和信息交流,促进家长之间进行育儿经验交流,促进其参加早期综合发展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人力和物力效率[4]。

综上所述,早期综合发展在儿童保健中应用,能够有效促进儿童体格和智能发育,减少营养性疾病发生,值得进一步在社区儿童保健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谢笑英,马晓丽,林美英,苏云凤,冯素娥,徐娟,李艳梅,吴丽华,陈春燕.早期综合发展指导在社区儿童保健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3):67-68.

[2]曹育雄.探讨早期综合发展在儿童保健工作中的推广及应用[J].中外医疗,2012,31(4):116-117.

篇7

【关键词】儿童保健;鄂尔多斯市【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302-01

儿童保健工作是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鄂尔多斯市妇幼保健院开展儿童保健工作是从1993年开始的,自开展儿童保健工作以来,为进一步探讨保健对儿童健康水平评价与分析,我们随机调查了一个小型幼儿园的498名儿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2012年3月对一小型幼儿园儿童进行调查,共调查498名儿童,其中入保儿童248名,未入保250名。

1.2调查方法

对入保和未入保儿童分别从儿童体格发育情况和健康水平进行调查,对资料进行X2检验分析。

2结果

3分析

篇8

【关键词】社区;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母乳喂养;高危儿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156-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社会医疗体系中扮演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了儿童保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为了发现目前社区儿童保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社区儿童保健的工作绩效,本文对近年来我社区儿童保健工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社区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参加儿童保健的约3862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318名,女1544名,年龄(0-4)岁。

1.2儿童保健方法:

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社区配置1名具有医师资格的专职儿童保健人员,定期接受相关保健知识的培训。(2)儿保医生为社区内儿童提供医疗保健,每年对社区儿童进行身高、体重、心肺检查等。(3)为儿童家长提供健康咨询服务,教育儿童跟母亲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及喂养方法,儿童营养搭配注意事项,儿童日常卫生指导,意外伤害等。(4)配合上级单位工作,对社区儿童的健康状况进行入户调查及电话随访,对社区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进行预防和监测。为社区0-4岁的儿童建立4-2-1卡,进行系统化管理。(5)不定期召开儿童健康知识讲座和各种形式的亲子活动。(6)对儿童智力进行早期筛查,对高危儿、出生缺陷儿进行专项管理和综合干预。

2结果

各年的建卡率、母乳喂养率和系统管理率均有上升趋势,目前辖区内0-4岁儿童建卡率已为100%,母乳喂养率为85.9%,系统管理率已达90%以上。对中重度贫血、体弱儿、重度肥胖、佝偻病、出生缺陷儿及高危儿的检出人数较前几年明显增加。

3讨论

3.1社区儿童保健的现况分析:

社区儿童保健是对社区范围内的儿童进行持续性、整体化的健康管理,以保证儿童健康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为儿童提供更好的健康保健服务,是整个社会对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要求。社区是儿童生长的主要场所之一,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好坏,与儿童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息息相关[2]。我们为社区儿童提供医疗保健、健康知识教育等多方面的医疗服务,以全科医学的观念指导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从本研究的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儿童保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辖区内0-4岁儿童已建立4-2-1卡,建卡率为100%,定期对儿童进行健康体检,母乳喂养率已达85.9%以上,系统管理率已达90%以上。对中重度贫血,体弱儿,重度肥胖,佝偻病等疾病进行了专案管理,对常见病和先天性疾病的检出人数得到提高,发育异常、高危儿、体弱儿童得到了及时的诊断,每年的智力筛查人数稳定上升,儿童健康状况得到了保证,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说明社区儿童保健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首先,儿童保健人手较少,检查仪器设备受到限制,仅能进行简单的身高、体格检查、心肺听诊、智力筛检等,对儿童生长发育情况进行简单的评估。其次是母乳喂养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家长对母乳喂养的重要性认识尚有不足。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有的家长缺乏育儿知识,文化层次较低,也不愿意学习相关知识[3]。另一方面有的母亲即使通过健康教育,知道了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但为了保持产后体形,仍拒绝母乳喂养。因此母乳喂养的宣传力度还有待于加强,宣传重点和方法还有待于改进。再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流动人口的增多,给社区儿童的管理带来了压力。流动人口的住所和联系方式频发更换,限制了儿童保健工作的持续性和系统性。

3.2提高儿童保健工作的成效:

针对以上发现的一些问题,我们认为应积极做好产后访视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母乳喂养的宣传。儿童家长对母乳喂养重要性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应从产前健康教育做起,扩大健康教育的范围,使整个家庭对母乳喂养加深了解和认同,形成良好的宣传教育氛围。从医院、疾控中心、社区等多个层面为每位母亲或准母亲提供宣传教育,使其从观念上真正接受母乳喂养[4]。社区儿保人员应促进儿童家长的交流沟通,增加彼此了解和信任。儿保工作应继续将患有中重度贫血、佝偻病等疾病,和体弱儿童,重度肥胖儿童作为社区儿童保健的重点之一,为其提供定期的检查。对每一位儿童每年的健康档案进行统一整理,归纳总结,对儿童的身心健康状况进行纵向的评估和横向的比较,从而提出符合本社区儿童实际情况的保健干预措施,找准本社区儿保工作的重点,并从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体检筛查出有问题的儿童,应及时转诊进行进一步检查。通过与上级单位合作,增加儿童保健的服务范围,开展血微量元素检测等项目的检测。在现有流动人口管理体系下,社区保健医生应增加社区调研次数,了解儿童的去向,更新联系方式,以提高系统管理率。

总之,应充分发挥社区儿童保健的地区性和可及性优势,加强完善社区儿童保健工作,提高社区居民对儿童保健的认识,将儿童保健工作系统化,及时发现儿童的健康问题并加以预防控制,促进儿童健康发育成长[5]。

参考文献

[1] 田爱红.社区儿童保健服务对儿童健康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08,15(11):1932-1933.

[2] 蔡虹.社区儿童保健情况调查分析[J].医学信息,2009,1(5):247.

[3] 赵春然.面向社区走向家庭服务人群[J].中国妇幼保健。1996,1(1):19.

[4] 徐志浩,曾艳红.广州市颐康园社区儿童保健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6):36-37.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2003—2012年兰州市妇幼保健院上报的妇幼卫生年报。

1.2方法

将所得数据输入SPSS17.0软件中计算分析孕产妇系统管理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指标。首先对兰州市2003—2012年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孕产妇死亡率分别做线图描述发展变化趋势,定性比较城区和郊县各死亡率变化趋势是否一致,并做卡方趋势性检验。对早检率、新生儿死亡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和母乳喂养率等指标计算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进行相关分析,以定量反映二者是否存在相关性,其显著性检验水平为P<0.05。

2结果

2.1兰州市妇幼健康基本情况

由表1可知,2012年兰州市婴儿死亡率为6.7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7.47‰,孕产妇死亡率为16.76/10万,与2003年相比较,分别下降了63.19%、62.44%和58.91%。不论是城区还是郊县,3项指标均有所下降,郊县降低的幅度大于城区。由图1可知,2003—2012年兰州市婴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是城区和郊县差距较大,城区婴儿死亡率明显低于郊县,2008年以后城区和郊县差距逐步缩小。由图2可知,2003—2012年兰州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郊县死亡率高于城区,2008年以后其差距逐渐缩小。由图3可知,2003—2012年兰州市孕产妇死亡率除2007年城区高于郊县外,其余各年份均表现为郊县孕产妇死亡率高于城区,死亡率总体下降,但其间有小幅波动。

2.2兰州市妇幼保健系统管理率变化情况

由表2可知,经χ2检验,兰州市2003—2012年在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住院分娩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及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等各项指标不同年度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呈现随着年度增加而增加的线性趋势。从总体来看,兰州市2012年各项妇幼保健工作指标与2003年相比,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住院分娩率和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及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分别增长了46.35%、27.69%、95.93%和39.52%。反映出妇幼保健工作状况的基本指标郊县增长幅度明显大于城区。由图4可知,兰州市孕产妇系统管理率总体呈上升趋势,2008年以前郊县低于城区,自2008年以后,郊县和城区系统管理率间的差距明显缩小,呈现上升趋势。由图5可知,2003—2012年兰州市住院分娩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在2008年以前,郊县明显低于城区,且差距较表12003—2012年兰州市妇幼健康基本情况大,在2010年以后,郊县和城区的住院分娩率基本上都达到了100%。由图6可知,2003—2012年兰州市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整体呈上升趋势,2009年以前,郊县明显低于城区,且差距较大,2009年以后,管理率差距明显变小,2012年基本达到一致。由图7可知,2003—2012年兰州市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总体呈上升趋势,2010年以前郊县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低于城区,且2008年之前差距比较大,2010年以后,郊县和城区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基本一致。进一步分析了孕妇早期检查与新生儿死亡之间的关系,经Sperman秩相关分析,早检率与新生儿死亡率之间呈负相关,即随着早检率的提高,新生儿死亡率下降,且二者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r=-0.839;分析孕产妇系统管理与母乳喂养之间的关系,经Sperman秩相关分析,系统管理率与母乳喂养率之间呈正相关,随着产妇管理率的提高,母乳喂养率也随之增加,r=0.903,P<0.01。

3讨论

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卫生状况和人民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2003年相比,2012年兰州市婴儿死亡率在原基础上下降了63.19%,孕产妇死亡率下降了58.9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了62.44%,且各项指标降低的幅度郊县均大于城区。兰州市孕产妇死亡率低于同期甘肃省孕产妇死亡率平均水平[4];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已经提前实现了千年发展目标[5]。兰州市妇幼健康工作尤其是郊县的工作绩效显著,这与国家不断加大对妇幼卫生工作的扶持力度,提高卫生投入水平,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广“降消”项目和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以及将0~6岁儿童健康管理和孕产妇健康管理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6]等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有关,这些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兰州市农村地区妇幼卫生工作的发展。兰州市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住院分娩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及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等反映妇幼保健状况的指标都有明显的改善,均呈现随年度增加而增加的线性趋势,且各项指标的提高均表现为郊县增长的幅度大于城区。郊县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住院分娩率提高显著,这主要是由于2003年时医疗保健服务条件较差,妇幼保健人员少,对保健知识宣传不到位,孕产妇接受健康教育的机会较少,自我保健意识淡薄,孕期早检、住院分娩以及系统管理率低,所以干预后的效果就更为突出。近些年来,兰州市注重妇幼保健三级网络建设,完善制度措施,加强保健人员能力建设,充分利用和发挥国家、省市妇幼卫生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等,促进了基层妇幼卫生管理工作的发展。郊县3岁以下儿童的系统管理率2012年较2003年增幅407.49%,系统管理率已经达到90.08%;全市孕产妇系统管理率、母乳喂养率也相应提高,也有效地降低了新生儿死亡率。

篇10

本文旨在通过对2015年度杭州市淳安县妇幼保健机构儿童保健服务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及其应对措施,为进一步做好儿保学科建设,增强本县妇幼保健机构儿童保健服务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主要对淳安县妇幼保健机构的业务开展状况、设备配置及使用及人力资源情况等进行分析。

1.2方法 在参考有关文献的基础上,拟定《妇幼保健机构儿童保健服务调查表》。主要包括:包括人员配备的数量、学历、专业、资质,房屋设备配置情况等;科室设置、各项服务的工作量、服务内容等。

1.3统计学处理 问卷由负责儿保工作的科室负责人完成并由1名单位分管领导核对签字以保证数据真实。资料收集完成后进行复核无误后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均数、中位数对指标平均水平进行描述及分析。

2 结果

2.1人口构成及机构基本状况 2015年淳安县辖区总人口数447813人,其中农业户口占多数,居名户口主要分布于千岛湖镇。全县有妇幼保健机构都是隶属于卫生行政部门的独立的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儿童保健门诊用房面积和儿童保健用房面积占业务用房面积百分比最大的是县妇幼保健院。

2.2人力资源 总人数80余人,其中编制人数60余名,占总人数的75%,男女比例为1:3。在岗儿童保健医生38人,约占总人数的一半,护士35人,技师和其他岗位7人。在岗儿童保健人员总数最多的是淳安县妇幼保健院;其次是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

2.3继续教育 2015年全县妇幼保健机构参加儿保培训班人数共30人;进修业务3个月以上人数共10人。参加儿保培训班人数最多6人,分布于淳安县妇幼保健院;其次为3人,分布于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

2.4业务开展 共开展现场业务指导5次,卫生机构培训人数30人,现场业务指导频次最多的是淳安县妇幼保健院,均为4次;举办培训班数最多的是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卫生机构培训人数最多的是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其次为淳安县中医院。辖区内托幼机构均未开展,但已成功开展了儿童入托体检,人数最多的是千岛湖镇人,其次是汾口镇人。

2.5辖区儿童系统保健服务 2015年淳安县妇幼保健机构辖区低出生体重发生率1.51%;5岁以下中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1.09%;5岁以下血红蛋白检测率87.58%;5岁以下中重度贫血发生率0.32%;5岁以下健康检查率最高的是淳安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访视率100%,5岁以下健康体检率为88.96%;3岁以下系统管理率98.10%;7岁以下保健覆盖率96.34%。

3 讨论

儿童医疗和保健服务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逐渐开展了儿童保健专科门诊服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儿童健康状况监测与信息统计、基层儿童保健工作指导等各项工作[2]。近5年来儿童保健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各地发展不平衡,而且普遍存在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职能定位不清,专科优势不突出等问题。

由于我县各地经济相对落后,县级妇幼保机构发展不平衡。部分乡镇不能满足需要成为阻碍发展。本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平均儿童保健门诊用房面积虽然达到,但总面积仍偏小。一方面是乡镇之间拥有的区位优势和卫生资源不同有很大的不同;另一方面政府投入相对少,过度依赖机构的自身业务创收。作为公共卫生机构执行面向基层,面向群体的工作方针,预防为主及临床保健相结合[3],故乡镇两级政府要统筹规划,加强投入,合理布局,按照国家标准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在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基础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

按《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要求,区(县)妇幼保健机构保健人员配备编制为80~90人[4],照此标准,本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人力资源比较匮乏,全县各乡镇妇幼保健机构均无研究生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是我国医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5],本次调查显示部分妇幼保健机构进修业务3个月以上人数及参加儿保培训班人数均不足。因此,应尽快完善妇幼卫生人才的培养、准入、晋升和考核制度,提高待遇,坚持人才引进和培养并举,做好在岗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有计划地引进高级人才,这对今后儿童保健业务建和学科建设设具有长远的效应。

此外,研究还发现本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开展服务项目比较单一,专科建设处干初级阶段。对托幼机构培训和管理重视不足,群体儿童保健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总体上说,本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儿童保健专科建设和亚专业技术服务尚处在初级阶段,是今后儿童保健加强建设的重点方向,各乡镇级妇幼保健机构应尽快落实,为儿保专科建设打造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瑞萍,傅茂笋. 我国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现状及发展对策[J]. 中国妇幼保健,2006, 21(9): 11-13.

[2]朱敏县. 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现状研究与思考[J]. 中国现代医生,2015, 13(5): 141-143.

[3]X. Huang, B. Sun, Y. Xue, et al. 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 in detecting brain iron accumulation of parkinson's disease[J]. Zhonghua yi xue za zhi, 2010, 90(43): 3054-3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