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意识范文
时间:2023-10-17 17:37: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风险意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 要 财务风险通常会对企业的正常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企业的工作人员尤其是管层,应当树立良好的财务风险及其管理意识,并有预见性的落实一些防范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财务风险,才能确保企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对企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完善财经制度,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 企事业单位 财务风险意识 财经制度 研究
一、当前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企业的不断进步,虽然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财务风险意识相对比较淡薄,企业多处于高风险运行状态。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经常会出现过度的负债现象,而企业要想进行生存和发展,势必要继续负债生产经营,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然而,很多企业并不在乎成本和代价,也没有对自己的实力和条件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只是一味地进行金融贷款,维持生计、寻求发展。甚至有些企业连借债还钱这一浅显道理都不清楚, 一味地认为只要从银行能够贷款即可实现获利之目标,顾头不顾尾的现象非常普遍。当融资难以发挥其作用时,部分企业便陷入了贷款恶性循环之中,差东墙补西墙。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债台高筑,更企业的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同时,企业间存在着相互担保行为,即相同的资产通常是重复抵押,或者为确保融资的顺利进行而投资新的项目,因此也就形成了非常混乱的债务链。该种情况的存在,一方面加大了金融机构对企业自身财务状况的有效判断难度,另一方面也给监管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整体负债率有增无减,企业经营成本与各项费用开支不断加大,资金链条断裂,财务风险加大。
第二,财务风险管理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企业对现金管理不严,导致大量的资金闲置,或者存在着严重的不足。部分企业一味地认为现金额度越多地企业就会越有利,因此导致现金的大量闲置,并没有参与到企业的生产运作之中,难以发挥其作用。赊销政策落实不到位,缺乏催收执行力,很多应收的账款迟迟难以兑现,最终形成呆账、烂账,这就造成资金的回转非常的困难。同时,存货管理缺乏力度,很多资金大量闲置、呆滞,由于银行一直产生着利息,所以自己闲置就是严重浪费。实践中有很多的企业在月末时,只是存货一项就占用营业额数倍的资金,因此导致资金呆滞,难以有效运转。实践中多存在着一些重钱不重物的现象,这就造成了企业资产有是固定资产的大量流失,加之对企业生产中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等管理不严、职责不明确,以致于企业资产严重浪费。
第三,财会工作流程有待进一步规范。据调查显示,当前企业的很多原始凭证、科目应用以及账册设置和财务收支工作严重失范,加之制度不健全,因此导致财务风险问题;同时,在编制会计报表过程中,不仅没有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实况,而且也没有严格按照国家及相关法律法规之规定,落实财会工作任务,以致于财务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存在着会计信息质量问题。
二、完善财经制度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及财务风险成因分析,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一步完善财经制度。
1.建立健全财务风险识别及风险预警系统
首先,财务风险识别。所谓财务风险识别,实际上就是在财务风险管理实践中,在财务风险发生之前,对其进行有效的识别,并准确把握财务风险成因。风险识别方法有现场观察与财务报表分析,其中现场观察主要是通过对实际生产经营与业务活动进行直接观察,全面掌握企业的实际财务风险问题;而财务报表法则是通过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以及损益报表等会计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确定企业的各种潜在风险问题及其成因。
其次,财务风险预警。其主要是采用数据化控制模式,通过对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及其外部环境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以财务数据的形式展呈现出企业的潜在风险,以起到事先预警之效果;同时,针对这一问题探寻风险原因及财务管理问题,从而使财务管理工作有的放矢。
2.加强企业资金管理
首先应当有效调动企业可利用资金。在防范财务风险过程中,财务人员应注意资金的科学调度与应用。针对当前企业的资金运作特点,妥善安排资金的实际收支运作,以确保企业日常的正常生产经营。其次,应当对应收账款管理工作进行细化。第一,要建立和完善信用限额机制。即企业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经济实力以及企业风险承担能力,赊购给客户商品的最高额度,这对于降低财务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二,要加强企业财务坏账管理。 对实践中存在着的各种坏账损失进行审查, 以免出现各种弊端与不足, 同时要积极参与到客户的破产善后处理事宜之中,以减少企业自身的损失。
3.建立健全监督评价管理机制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企业要完善财经制度,就必须建立健全监督评价管理机制,这样才能使财经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通常财务管理工作会涉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 始终贯穿在不全部经济活动之中,因此应当对内控制度建设进行强化,提高财会工作质量,降低财务风险。在该监督评价管理制度中,应当明确相关人员的权限与责任,采取定期、不定期的抽检方式,全面开展财经管理工作。同时,应当保持审计、监督评价管理人员的独立性,不断强化其权威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财务风险意识,才能完善财经制度约束。
参考文献:
篇2
一、医院财务风险的分类
医院的财务风险一般分为四大类,即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筹资风险的出现是因为医院在经营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市场经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在财务方面的经营管理决策以及实施出现失误,使得医院的筹资工作不能够按照预期经营目标顺利实施,增加了医院筹资的风险。投资风险的出现是医院没有把握好投资方向,对于市场影响因素、资源流动状况以及相关因素调查工作不够全面准确,使得各种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料性的因素影响到了医院投资方案的制定,使得医院财务部门所预测的投资报酬率出现误差,影响到了投资决策。医院经常会出现资金回收风险,因为医院在进行资金回收的工程中回收资金的时间与回收的金额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影响到了资金回收的效率,加大了医院资金回收的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的出现是由于医院在经营过程中的财务工作管理不到位,利益分配不合理,使得医院的各项经营活动不能够高效的运行,给医院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引发收益分配风险。
二、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在大部分的医院中,经常会片面的追求盈利最大化,在为社会提供各种福利产品的同时,更加注重不断地提高医院的盈利水平。医院还不断地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在为社会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医疗产品,确保人们有病可医,获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医院对财务管理目标定位不准确,错误地将医院的盈利同实现社会效益对立起来。
1、医院财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医院的财务人员主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对财务报表的制作和对财务的处理上,体现了医院这一特殊单位的公立性质,而医院的内部没有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缺乏对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引导和培训,对于风险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没有正确的认识,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薄弱会增加医院的财务风险。
2、医院缺乏健全的财务监督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财务监督管理机制能够对医院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地防范和控制。在医院的财务管理监督工作没有完整可行的规划,只是将财务管理监督仅仅停留在理论上,没有从医院自身的特点出发,理论机制与实践经验不符,增加了财务监督管理机制实施的难度,对于财务部门出现的问题和漏洞没有进行及时严格的处理,增加了医院的财务风险。
3、风险管理的整体意识淡薄
医院对于财务风险管理比较关注,但是大部分医院的财务风险管理不具有长远性,没有考虑到医院整体经营目标,破坏了整体的和谐性,不利于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加了医院整体的财务风险。
4、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高风险性
医院的变现能力比较弱,特殊的行业特点使得医院拥有大量的医药、医疗设施设备等存货,花费了大量的流动资金,利用拖欠药品费用的方式来减少存货使得医院的负债增大,极大地增加了医院财务风险。
三、针对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在现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医院的财务部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对医院内部的管理结构和经营体制进行全面合理的改革和创新,要不断地吸取其他企业单位的财务经营管理理念,不断地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监督机制,实现医院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制定出严格规范的财务规章制度,强化对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1、提高医院财务管理风险意识
医院财务管理部门的主体是工作人员,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是促进医院财务管理实现创新的重要途径。培养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不仅能为医院经济活动开展提供人员基础保障,同时能促进因不科学管理而导致的财务纠纷发生率的降低。不过在对医院财务管理人员进行风险意识培养时,医院必须立足自身具体情况,首先让员工对医院经济活动的重要性有充分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自觉培养风险意识。另一方面,医院应在财务管理中对经营风险和收益进行平衡,不能一味躲避风险而忽略发展,在提高对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的同时实现更好地创新与发展。
2、制定完善的医院财务规章制度
在医院财务部门的人员有不同职责和义务,只有明确财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才能够确保医院财务管理体系的顺利建立和运行,要坚持“统一领导,集中核算”的原则,设立完善的业绩考核体系,提升医院资金的使用率,做到财务部门工作流程规范化,防止医院财务方面的漏洞和不良行为的发生,确保医院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3、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识别和预警系统
在电子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前,传统的财务管理手段已经无法满足时展要求,医院只有在财务管理中充分利用电子技术,才能促进财务管理中定量定性分析的实现,因此,在医院财务管理创新中,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识别和预警系统可以对医院的盈利状况进行精确及时的把握,有利于医院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通过采用网络技术构建财务风险识别和语境系统,还能够处理各种财务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还为财务管理提供更加先进的技术支持,促进财务信息准确性和使用价值的提高。医院成本核算、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考核及收益分配等都涉及到庞大的数据项目,传统的核算方式不仅工作量大且容易出错,所以,医院财务部门应改变以往简单滞后的财务管理系统,加大对财务信息网络化的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医院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以促进财务管理手段实现现代化、科学化和系统化,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医院财务管理。
4、利用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防范医院的财务风险
医院可以采用回避法对财务风险进行防范,对财务工作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全面综合性的评价,从而选择风险最小的方案达到规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从而实现医院财务管理目标。医院可以采用分散法规避财务风险,对于风险大的项目,医院可以与其他的企业单位合作,从而分散医院的财务风险,例如医院的产品出现滞销可以通过多家医院联营的方式实现多种经营,从而分散医院的收益预期风险。医院对于财务风险的客观要求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从根本上确保资金的运行效率,通过资金预算控制可以有效地减少医院财务风险,通过合理科学的财务计划,实现医院资金的优化配置。对医院的财务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是医院进行全面的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要不断地强化医院领导阶层以及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提升其财务风险识别能力和适应能力,加强对医院财务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实现医院的利润最大化。
5、对医院投资风险进行有效地防范
医院的投资风险一般表现在银行融资和固定资产投资回报等方面,要对其风险进行严格的管理,对投资方案中的投资报酬率、净现值、投资回收期等进行分析,综合评价银行融资的周期性风险,考虑到固定资产投资的复杂性,建立银行利率与外汇汇率等基础数据库,对医院的坏账进行有效合理的控制,利用折旧方法对长期待摊费用进行管控。
篇3
[关键词]医院 财务风险 原因 应对措施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
财务风险是指医院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医院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产生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财务风险不仅会影响医院的正常经营活动,严重时会危机其生存和发展。
二、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外部环境
外部环境包括经济、政治、社会、自然条件等各种宏观环境。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于医院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不利的变化必然会给医院带来财务风险。主要包括:①我国加入WTO以后,国内医疗市场逐步放开,境外一些医疗机构纷纷来华投资、兴建医院;②国家财政对公立医院的卫生补偿机制从以往的“政策依赖型”转变成“市场导向型”;③国家通过公开招标、集中采购,压缩医院药品利润空间;④医院通过成本核算降低运行成本。由此可见,医院在生存和发展中面临着很多困难,财务风险也就随之而来。
(二)内部环境
1、筹资环节:资金结构不合理
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近年来,医院开展了许多基本建设项目,添置了大型医疗设备,如果财政资金和自有资金不能满足医院建设和发展的情况下,大多是利用银行贷款,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负债资金的比例。一定规模的负债能降低资金成本,但负债比例过高会使医院产生到期不能偿还债务风险。
2、投资环节:固定资产投资缺乏成本效益分析
医院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忽视购置固定资产的成本效益论证分析,有的医院虽然有也只是流于形式,导致盲目购建,致使固定资产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造成固定资产利用率较低,盈利能力较差,大量资金浪费,从而引起盈利能力降低的风险。
3、营运环节:存货结构不合理,应收医疗款占用多
医院药品、卫生材料等长期库存物资占用了大量的营运资金,虽然医院采取了压价来降低其采购成本,但忽视了订购成本和储存成本,同时医院还要承担因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应收医疗款项是因为病人经济困难确实无法支付或恶意欠逃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所致,这些情况导致了应收医疗款项收账周期长,变现能力低,相当一部分坏账呆账无法收回,因此增加了医院的资金占用和风险成本。
4、管理环节:风险意识淡薄,内控制度不健全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过去,医院的各项事业经费大部分由国家包办,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发生缺少应有的警惕性和敏锐性,同时受自身素质和培训条件的限制,跟不上制度更新的步伐。如果财务人员业务能力不高,风险意识淡薄,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领导决策失误。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医院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时所采用的一种管理手段,是医院内部因分工不同在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基础上,所采取的一系列具有控制作用的方法、措施和程序。而我们国家的医院大多没有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即使有,也是用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和审计,从而导致财务风险极易发生。
三、财务风险应对措施
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是指针对不同情况的财务风险所采取的相应措施,从而及时有效的阻止或抑制风险事态的发展,减少损失程度。
(一)适应外部环境变化
密切关注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通过纵向分析,横向比较,搜集与本行业有关联的信息,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改变财务管理方法,才能有效降低和规避因外部环境变化给医院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确定合理的负债结构
当医院已获利息倍数这一指标不断下降,比值小于2 时,反映医院的结余收益不足以支付利息支出,医院已经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首先,合理把握资产负债规模。其次,积极开拓市场提高医院收入。再次,加强医院内部管理,降低成本,减少费用开支。这样医院在增加收入的同时将成本费用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上,既提高了收入质量又减少了财务风险。
(三)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对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医院应成立专家组,专家组根据项目的发展前景和未来盈利能力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和可行性论证,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也规避了因决策失误造成的投资风险。
(四)加强存货和应收医疗款项的管理
对于药品、卫生材料等库存物资,医院应借鉴现代企业存货管理办法,加强采购、库存管理,科学制定内部存货数量,实行“高价位低库存,低价位高库存”的存货管理战略,以抵御价格大幅波动的不利影响,从而有效控制存货因管理不善所带来的风险。在应收医疗款项收回方面,采取欠费责任制和款项回收责任制,以加强欠费管理,通过提取坏账准备的办法,核销长期无法收回的坏账和呆账。
(五)增强风险意识,完善内控制度
通过培训和学习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法制观念、业务素质和风险防范能力,使其对潜在的风险能够识别,对现存的风险能够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减少财务风险给医院带来的损失。根据2006年卫生部《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结合本单位实际境况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具体实施程序。财务部门应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财务处理程序、内部牵制、稽核等一整套设计合理、运行高效、适合本院特点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
综上所述,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风险管理是改善医院财务管理现状的有效措施。医院管理者应该全面分析各种不同风险产生的原因,并将财务风险化解或降低到可承受度之内,增强抵御风险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才能确保医院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施工企业;风险;防范;控制
一、引言
风险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企业财务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可避免的要面对风险。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影响的不断加深,企业的经营风险最终将转变为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又一次成为财务管理人员关注的热点问题。为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内需,保障经济的快速有序发展,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其中对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投资巨大。这些利好消息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施工企业要想取得、巩固、扩大市场份额,必须正视风险管理,加强对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笔者认为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投标风险、融资风险、材料成本风险、资金管理风险和成本增加风险等方面。全面掌握风险管理的知识,建立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及时防范企业经营中的各类风险隐患,是施工企业目前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施工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从建立投标风险评估机制、合理外部融资、降低材料成本、加强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资金风险管理和控制工程成本等方面对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提出改进措施。
二、目前施工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
由于种种原因,施工企业风险防范和控制意识淡薄,极易造成企业亏损和资金链断裂,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企业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保证企业现金流为正数,而企业利润是决定现金流的主要因素,企业没有利润,其现金流缺乏增长动力。因为靠融资等方式维持正的现金流的企业,意味着其资金运转出现危机,严重的倒闭破产。本文主要从施工企业投标风险、融资风险、材料成本风险、资金管理风险和成本管理风险等角度对目前施工企业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以期引起共鸣。
1.投标风险
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出台,建筑市场规模的扩大,给施工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建设单位的建设资金来源普遍受到冲击,极易造成建设资金不到位。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为了工程进度和企业效益不得不垫资施工,从而加大了资金成本,造成工程款回收困难,甚至引发资金链断裂。因此施工企业在看到扩大内需政策带来的机遇的同时,更应关注其中的风险。不顾自身人员、技术、设备、资金和管理实力,为扩大市场份额盲目投标的做法是危险的。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激烈,为了达到中标目的,施工企业纷纷竞相压价,有些投标报价甚至低于成本价。由于低价中标,使企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造成行业利润率较低,加剧了企业的资金紧张,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风险。
2.融资风险
由于投标和工程施工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施工企业不得不向金融机构借款,以维持其资金流转。在金融危机的大前提下,借款能否如期获得,能否在额度和期限上获得保证,金融机构能否按计划提供,利率是否稳定,宽松货币政策能够延续多久等等,这些都给施工企业带来了一定的融资风险。此外,施工企业的借款一般为短期借款,而工程项目施工周期长、回款速度慢,借新债还旧债已成为施工企业普遍现象。况且大额借款不但造成施工企业的资本结构中债务比例过高,而且在企业经营状况较差的情况下还会导致企业资不抵债,面临破产清算的危险。
3.材料成本风险
材料成本是施工企业工程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测算它已占到工程总成本的60%左右,是工程项目质量和效益的源头。近年来,材料市场价格变动频繁。2008年上半年,钢材价格大幅上涨,下半年又大幅下跌,国际原油价格也是在大涨之后大幅下跌。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出台,全国掀起基础建设投资的热潮。某些地区多个项目同时开工,当地资源和生产能力严重不足,施工企业只能被动接受高价材料,甚至出现“抢料”现象。有些地区出于安全和环保的目的,限制和禁止砂石料的生产,施工企业只能到外地采购材料,造成材料运输成本的大幅增加。为拉动经济快速发展,山区项目、铁路项目逐渐增多,项目规模越来越大,工期越来越短,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材料供应愈加困难,材料市场的形势日益复杂。特别是路面项目,材料供应已经成为项目施工进展的决定因素。
4.资金管理风险
资金是施工企业抗风险能力的主要体现,在金融危机中倒下的国内外大企业无不是缺乏资金造成的,其中资金集中管理是应对风险的重要举措。施工企业的特点是流动频繁,高度分散,工程项目遍布全国,甚至在国外。企业有限的资金分散在不同的工程项目,不能充分发挥资金集中效应。在投标过程中,许多建设单位增加了抵押和履约保证金的比例和额度,而且越来越多的建设单位将银行保函改为现金保证金,这样就增加了施工企业的资金压力。施工企业一部分工程款总是以应收账款的形式长期无法收回,再加上部分建设单位因资金不到位等原因,不能按期支付工程款,致使企业的应收账款有增无减。由于建设单位一般都要按工程结算的5%~10%扣质量保证金,而且按规定都要在工程竣工后一定时间后才能返还。目前,竣工工程结算工作普遍滞后,大量存在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这些款项很容易变成坏账、呆账无法收回,严重影响了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施工项目资金使用缺乏计划和监控措施,存在大量不规范的资金支付。项目施工过程中,不及时支付款项,协作单位、材料供应商会以停工、短供威胁,税务机关会要求支付滞纳金和罚款,劳动监察机关会强制支付民工工资,加剧了项目资金的紧张。
5.成本管理风险
近年来,建筑市场招标竞争激烈,并且标价压得越来越低。施工企业要想保持项目利润,必须在降低成本上下功夫。在经营过程中,人工成本、材料成本、机械成本、安全环保成本等逐年提高,这就给成本管理带来很大的压力。在国家刺激经济的影响下,项目工期越来越紧,施工质量越来越高,施工企业要想保质量和进度必须加大人员、材料、机械和资金投入,从而加大了项目成本。目前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还处于较低水平,忽视成本的事前规划和事中控制,使成本管理变为“秋后算账”。项目目前普遍存在材料管理不严,浪费现象严重;关键控制岗位缺乏人员控制;工程返工和停工待料想象时有发生。这些情形将会造成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的极大浪费,管理费用超预算,项目成本超支。
三、施工企业风财务险防范与控制措施
为应对金融危机,指导企业财务管理,财政部了《关于当前应对金融危机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财企[2009]52号)。施工企业应根据财政部要求,针对企业实际加强会计内控制度建设,控制风险,谨慎决策。会计内控制度建设是强化企业管理,化解财务风险的关键措施。尤其是在金融危机肆虐的今天,更需要内控制度来监督控制、规范经营和财务行为,防范由其导致的财务风险,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1.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建立投标风险评估机制
施工企业应当分析金融危机中的建筑市场现状和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对建筑行业的影响,结合近年来经营发展和财务管理情况,理清经营思路,细分市场,制定科学的企业发展战略,避免因盲目扩张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施工企业在投标之前要对建设单位的资金实力和信用状况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全面考虑风险成本,建立起投标风险评估机制。要对拟建项目的资金流动和盈利情况进行策划,从而为投标提供科学的依据。企业原则上不承接建设单位资金不到位的工程和大量垫资的工程。对个别因维护企业信誉,并且建设单位有明确要求需要垫资施工的,必须经管理层风险评估后做出决策。只有对拟建项目认真调查研究,树立投入产出观念,重视投标风险的控制,量力而行,精确报价,才能有效降低投标风险,从源头上加强风险控制。
2.合理外部融资,保障企业资金需求
施工企业要开拓市场、促进工程进展、保障资金需求、缓解资金压力,进行外部融资是必要和可行的。施工企业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工程进展情况制定资金需求计划,合理确定资本结构,搭配好长短期资金,利用财务杠杆,合理举债。对外部融资企业必须建立严格的审批程序,保证融资的及时性和必要性。目前施工企业的融资主要采用短期借款,这就要求企业树立偿债风险意识、信用风险意识,保证按期偿还借款,维护企业信誉。企业应与商业银行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申请较优惠的银行贷款利率和较高的银行授信额,为企业招投标、履约、动员预付款保函、信贷证明等银行业务提供便利,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3.多方面获取市场信息,降低材料成本
施工企业应通过各种渠道及时了解材料市场动态,对材料价格走势进行科学预测,提前采取行动,化解材料价格风险。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应根据市场状况和项目实际及时调整材料采购策略,比如对钢材、水泥等大宗材料进行集中招标采购;和材料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利用资金、技术优势介入材料生产;参与材料运输;利用承兑汇票在材料价格较低时进行价格锁定等。2009年3月27日,作为建筑用钢的线材和螺纹钢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施工企业可以利用资金对建筑用钢材进行套期保值,降低钢材价格风险。加大进场材料的管理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落实责任人,降低材料的丢失和浪费
4.加强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
健全财务风险机制,还要建立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系统。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是施工企业控制未来财务风险的重要方法,也是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财务人员要增强风险意识,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和市场发展变化,及时分析财务数据,对企业未来财务活动和财务成果作出科学预判,当好企业战略决策的参谋助手。加强经济、财务、市场、政策等信息体系建设,强化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与企业发展战略的相互衔接,合理运用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方法,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战略决策能力。注重发挥企业财务信息的预警作用,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监测预警工作,发现重大经营风险或财务风险,要及时向企业管理层汇报。
5.集中管理和按计划收付资金,规避资金风险
强化风险控制首先是要强化对资金风险的控制。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施工企业应该树立现金至上的理念,狠抓现金流管理。金融危机中企业生存的关键,是保证现金流足以维持生产经营所需。稳定充足的现金流,是企业应对危机、稳健经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全面树立以资金管理为主导的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强化现金流管理意识,高度重视企业现金流管理。加强资金运行监控力度,保证资金合理、安全使用是增强抵御风险能力的必要措施。施工企业资金风险管理应做好以下工作:
(1)资金集中管理是降低资金成本、增强资金保障能力、应对资金风险的重要举措
施工企业工程项目跨度大、流动性强,这就给资金集中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施工企业应结合企业实际建立资金调控中心,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则和章程,把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使用,以便降低资金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益。
(2)切实强化企业应收账款管理
由于建设单位一般都要按工程结算的5%-10%扣质量保证金,而且按规定都要在工程竣工后一定时间后才能返还。另外由于建设单位资金不到位等原因,大量的工程计量款长期无法收回。施工企业要制定应收账款的控制和催收机制,明确责任,加大工程款的回收力度,规避资金风险,确保安全的资金供应链。
(3)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要建立良好的信誉,对外欠款项要根据企业资金状况及时支付
制定资金支付制度,资金支付要有计划,减少人为随意支付的发生。明确规定审批人员对货币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措施,审批人不得超越审批权限,重要资金支付业务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财务人员要根据企业资金状况和款项的轻重缓急进行支付,避免出现停工、诉讼等情况的发生。
6.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降低工程成本
篇5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
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都会遇到财务风险,医院作为一种相对比较特殊的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过如何对出现的风险进行科学防范,已经成提高医院经济效益金和服务效益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医院财务风险
医院财务风险一般分为投资、筹资、资金回收、收益分配等四方面内容。从实际情况来看,无论哪一方面出现问题,医院在运营过程中都将会出现财务风险,将会导致医院在运营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医院在运营过程中出现严重问题,最终破产。新时期背景下我国医院正处于转型阶段,医院的管理正逐渐向企业管理方向转变,医院财务管理内容以及管理目标也都向复杂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院财务管理难度[1]。由此可见,在医院中采用合理的财务管理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二、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外部环境
医院的运营发展会受政治、经济、社会、自然条件等多方面宏观因素的影响,而且这种环境变化在医院运营过程中是无法预知的。如果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医院无法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测时,医院就会面临较多风险。其中主要内容包括:1.我国医疗市场逐步开放,吸引了大量的外境医疗机构,在我国建设医院。2.由于经济的波动较大,市场不景气,导致利率上升的现象的发生,致使医院面临的财务风险进一步加大。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迫使医院在运营过程中,必须要做好成本核算,从而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可见,医院在运营中面临许多困难,这也就导致了财务风险的出现。
(二)内部因素
医院财务管理风险产生受内部因素影响较大,其中主要有以下三点:
1.医院的财务管理模式仍然存在一定问题。现阶段,医院财务管理模式无法追上我国医疗卫体制改革的步伐,管理模式落后,缺少现代财务管理制度,导致医院在财务管理上经常会出现混乱,大量的数据与实际会计数据存在差异,监控财务部门工作无法得到落实[2]。
2.预算存在偏差情况比较严重。医院的部门科室未结合实际,过分注重自然利益,虚加预算,导致医院财务支出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致使医院的财务预算管理局面变得混乱。同时,商业公司和药品销售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会存在一些“违规”操作,导致医院的预算支出增大。
3.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虽然医院针对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财务管理措施,但是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同时对制度约束和监督管理部门的衡量也有待进一步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在医院财务管理体系中并没有得到完善和利用。财务预警机制是财务内部控制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通过合理应用,可以完成对医院在运营过程中获取的利润、偿还债务能力、发展潜力等多项问题的预测与分析,从而实现对医院运营中的财务风险的合理控制。目前,医院在财务管理方面只实现了财务管理工作,对财务相关活动可能会产生的风险并没有监理相应的预警机制,规避风险能力有待提高。
三、解决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
(一)适应外部环境的改变
加强对宏观经济的关注程度,时刻观察宏观环境的变化情况,通过横向比较,纵向缝隙,搜集与医疗行业相关的各项信息,掌握变化规律及变换趋势,并且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各种不同的应变措施。此外,依据具体情况对财务管理政策进行动态调整,适当的对财务管理措施进行改变,只有这样才能降低,甚至规避因为外部化境的改变而导致企业在财务上出现的各种风险。
(二)做好库存处理,收回应收款项
在物资采购上,医院需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采购,通过合理的措施对医院的库存进行科学管理。第一,要确定医院库存医疗机械和药品的最大容量,对路村物资内的卫生材料、药品等各项存货的数量进行科学制定,从而提高医院对价格出现过大幅度的抵抗能力[3]。同时,对医院因为管理库存而出现的不善情况而形成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表1为某医院2014年药品采购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A类药品102种,占总金额的68%;B类药品135种,占总金额的24%;C类药品153种,占总金额的10%。A、B两种药品使用的变动情况反映了医院每年药品消耗金额的集中药物品种,因此应当对其重点控制,而对C类药品则应当进行适当控制。
(三)提高风险意识,提升内控水平
1.在医院内部监理完善的财务制度,财务制度是进行财务管理的根本。合理的制度为医院财务风险管理提供了主要依据[4]。目前,医院在各项财务工作中都缺少一套完善的财务制度,这对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2.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财务风险的规避要做到以人为本。通过学习与培训等方式,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L险防范能力和业务素质,使全体财务人员能够了解其在医院财务体系中的地位,使团队防范效应能够得到充分发挥[5]。同时,实行岗位风险责任管理,对岗位上的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和与培训,并且各项内容都与员工的薪资挂钩,使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
3.增强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对医院财务上的岗位人员进行法律教育,提高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风险管理中识别潜在风险的能力,并加强对医院财务中存在的风险的有效控制。
四、结语
医院在运营过程中势必会出现财务风险,这将会对医院的长期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需要通过合理的措施,加强对医院财务风险管理,提高医院抵抗风险的能力,从而使其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红梅.新医改条件下医院面临的财务风险及应对措施[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4:121.
[2]张增勇.浅析当前我国医院财务管理的主要问题和应对措施[J].统计与管理,2012,03:84-86.
[3]周先桂.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分析与应对措施探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4,08:71-72.
篇6
关键词 医院;财务风险;原因;对策
医院财务风险是指医院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内外环境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形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医院的财务活动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相应地医院财务风险就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的风险。财务风险逐步渗透到医院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
一、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1.外部环境
主要包括经济、政策、社会、自然条件等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①随着我国加入WTO,医疗市场逐步放开,民营、外资和合资医疗机构陆续兴办,现实或潜在的竞争策略变化,给医院的经营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②国家医疗卫生改革逐步深入,卫生补偿机制进行了重大调整,药品利润空间逐步压缩,医疗定价不合理等境况都对医院收支结余产生重大影响,加上医院建设自筹资金比例过高等。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医疗消费需求日益提高,疾病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使得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是否符合患者需求,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也给医院财务带来一定的风险。
2.内部环境
主要存在于医院资金筹资、投资、运营及分配的各个环节中。①在筹资环节上,主要表现为负债总量过度、负债结构不合理等造成的风险。②在投资环节上,目前不少医院在进行固定资产购置和更新时,缺乏投资项目的效益分析评价,可行性分析,流于形式,缺乏科学的依据和方法,导致盲目购置,造成资金浪费等形成的风险。③随着医保制度的推行,医保病人费用结算方式就会引起相应财务风险。根据当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规定,医保病人在住院期间的费用得由医院垫付,对营运资金产生重大影响带来的风险。④在使用资金环节中,为了日常业务活动的需要,医院要购置药品、卫生材料、其他材料物资等,这部分业务花费在医院流动资产中占很大的比例,各类物资购进比例、采购计划、周转情况等产生的风险。
3.其它环境
①内部控制和财务报告系统存在严重弊端,缺乏内部监督机制。②医院规模异常扩大,业务迅速扩张,而收入远未达到预期效果。③医院质量包括医疗质量、服务质量、经营管理质量影响。④在现实工作中,许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
二、建立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预警指标是测算医院财务风险的主要财务依据。对于每一个具体的预警指标,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临界值,以判断医院的财务状况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潜在的财务风险。
1.流动比率
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流动资产同流动负债的关系,是流动性的决定因素,最佳值为150%。从财务观点看,流动资产高于流动负债,表示企业有偿债能力。但是,流动比率过高,就可能出现资金呆滞,造成资金的闲置浪费。
2.速动比率
速动资产为变现性较高的流动资产,等于流动资产减去药品、库存物资、在加工材料加药品进销差价。速动比率又称酸性测验比率,用以评估医院立即偿还短期负债能力的大小,最佳值为100%。
3.资产负债率
企业一定时期负债总额同资产总额的比率。该指标是评价企业负债水平的综合指标。资产负债率是国际公认的衡量单位负债能力和财务风险程度的重要指标,较保守的经验判断一般为不高于50%,国际公认60%较好。
4.业务自给率
业务自给率=业务收入总额/业务支出总额×100%。该指标说明医院自我保障的能力,最佳值为100%。
5.债务基金比率
债务基金比率=负债总额/基金总额×100%。该指标说明医院发展基金和更新改造基金的能力,最佳值为100%。
另外,还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全部资产收益率等等,医院财务部门应制定财务风险预警制度,及时计算各项指标数据,进行对比,找出风险存在的根源,及时防范风险的发生。
三、防范医院财务风险的对策
1.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医院财务管理分析系统
医院财务管理面对宏观环境的不断变化,必须建立一套财务管理分析系统,定期分析研究、判断。①医院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认真分析,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改变财务管理方法,从而提高医院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和规避因环境变化给医院带来的财务风险。②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财务管理体系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完善。医院应设置合理、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医院财务管理系统高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2.完善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机制
①加强对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环节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定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严格控制无预算的资金支出,避免盲目投资。②加强成本核算,控制支出,节能降耗,降低服务运营成本。成本控制可通过制定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以及成本权重,对材料消耗,水电消耗,公务费消耗等实要现事前控制,对服务质量,单位成本费用等进行量化考核,从而实现成本的全过程控制。③加强业务收入管理。根据卫生部《医院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医院要在严格界定各项业务收入性质基础上,分别将各项业务收入计入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科目中。医疗服务和药品经销的各项直接费用,要分别列入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医院的管理费用,要按制度的规定合理摊入医疗成本和药品成本。另外,要认真执行国家《医疗财务制度》及《医疗会计制度》及医院内部的财经规章制度。
3.强化医院的流动资产管理
医疗应收款、应收住院病人医药费、其他应收款则是医院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周转速度快,说明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也强。为了降低这方面的财务风险,要加强住院病人的预交金管理和催交欠费工作,做好各病区、医技科室与收费处对住院病人的收费协调工作,建立完善的制约机制,使病人的欠费与科室的经济效益挂钩。加强对医疗保险费的管理,把医疗保险费的超支控制在最低范围内。按照财务制度规定,及时足额提取“坏账准备”,保持良好的资产流动性。同时,还要建立健全三账一卡制度,财产物资部门要定期与财务部门进行核对,做到账账相符。对于贵重物资设备、药品实行专人管理,建立物资技术档案和使用情况报告制度。
4.加强审计监督
审计监督是一个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的有力工具。医院可以采用内部、外部审计并用的办法。外部审计可以监督医院财务运行情况,减少财务人员营私舞弊的可能性,提高财务报表的透明度,降低财务风险。内部审计可以对医院各项财务指标关联对比,找出财务工作中的弊病,通过对成本、利润、资产、负债等方面的审计,医院可以加强财务控制,最终防范并降低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 沈相根.制定正确发展战略规避医院财务风险[J].中华当代医学.2004.02.
[2] 刘硕等.加强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体会与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第22期.
[3] 徐瑞等.浅谈财务危机的规避与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J].河南预防医学.2007.03.
篇7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财政政策的变化和全球经一体化等外部因素带来的影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面临着众多的风险问题。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是用于社会事业,一旦资金管理出现风险受影响的将是整个辖区的人民,因此行政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强化财务管理、有效规避风险,成了行政事业单位迫待解决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种类
1.支付风险。支付风险是指单位预算指标与各项经费实际需求产生矛盾时,引发的挤占或挪用经费而出现的违规支付现象。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部门预算制度的不完善。
2.核算风险。核算风险的产生一般是由于单位财务人员素质与能力的欠缺,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各项制度与政策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单位财务人员若不能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提升自身能力与素质,便会与新的制度脱节,从而出现会计核算失误,影响单位的会计核算水平。
3.管理风险。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主要由单位制度体系的不规范,不全面,现有规章制度没有真正落实等引起,其影响了单位的会计核算,导致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完整,进而影响了单位依托会计信息做出的决策,加大了单位的财务风险。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分析
(一)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
由于市场环境的日新月异,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内外部环境也在实时发生变化。但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并不能很好的应对这些变化。首先,就外部环境而言,由于国家机构的改革并未明确指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归属及管理方式,使得国有资产所有者出现空缺的现象。此外,在各项改革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单位管理者未能及时更新观念,没有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从而引发财务风险;其次,就内部环境而言,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环境控制能力也存在明显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单位管理者的财务风险意识淡薄,不能及时发现并控制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制度并不健全,制度的执行和落实也存在问题。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与素质存在问题,不能与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与制度改革相适应,容易引发人员操作风险。
(二)政府预算的执行力度不够
就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情况看,政府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远远不够。行政事业单位有其财务管理的特殊性,特别在当前环境下,许多事业单位为寻求自身发展往往不顾政府预算而引进超过自身能力的项目,这样很容易会造成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赤字。
(三)缺乏严密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疏于对单位财务情况进行严格的管理,单位内部缺乏严密的财务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体系。对财务收支管理出现的问题重视不够,有问题就会出现资金安全上的风险,由于我国仅有《预算法》对财务支出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其他适应新体制的相应制度尚未建立,造成财务支出有章难循、无章可依、缺乏有效的制度规范。在治理体制上,单位财务支出治理落后,经费不足与损耗浪费并存,预算控制缺乏刚性,从而给财政资金运作带来了潜伏预算失控的风险。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的建议
(一)区别不同的会计地位,提升会计人员的素质与能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完善的今天,一部分事业单位开始从原来的社会性、公益性向营业性和开发性转变,单位经营性质和经营目的的改变,相应的单位会计地位也应有所改变。对于仍保留了较强的社会性和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而具有较强营业性和开发性的事业单位,则根据企业的会计制度和财务风险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在单位会计地位发生改变的这一环境下,则更需要高素质的财务管理和会计管理人才,单位应该加强培训和指导,不断提高财务和会计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使其能很好的应对会计地位转变和财务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二)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要坚持一个原则就是:相互制约,避免专权。虽然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性质不同、工作内容各异,但是财务内部控制基本是一致的。要制定健全的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对相关人员进行严格的分工,制定出细致的岗位职责,相互制约程序明确。在单位内部进行内部稽查和考核制度,对财务工作人员和财务收支进行审计和考核,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水平和财务收支的规范性。
(三)强化财务风险意识,提高财务风险控制能力
行政事业单位应积极开展有关财务风险的宣传和培训活动,使财务风险意识深入单位职员内心并反馈于工作中,尤其是财务管理工作者,应使他们全面而准确地对财务风险进行研习,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对单位工作和发展的影响,从而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更加谨小慎微,尽可能规避更多的财务风险。除了强化意识和尽量避免,财务管理人员还应该具备一般的财务风险控制与解决能力,要能够及时发现财务工作中的常见风险,并及时加以控制和解决。
(四)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针对于复杂的外部环境,想要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就要从制度入手。制定出完善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从财务管理人员到财务工作人员再到单位内部人员都要考虑进去,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强化按预算执行力度,一切财务支出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如大宗材料采购的招投标工作,可以邀请审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业主代表、监理工程师等参与监督,确保招投标的公开、公平、公正。
(五)建立健全相关奖惩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除了要立足自身实际与现实需求构建完善的会计、财务、内控制度以约束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合理合法进行外,还要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约束。对在单位财务风险控制中提出建设性意见或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给予表彰,而对于,未能及时发现并处理财务风险致使其恶化的职员,则应给予相应处分。公平、公正的奖惩制度也是制约并鼓励员工认真公正的有效措施。
(六)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的主要内容之一。单位应该在立足自身实际的基础上,借鉴外国先进案例,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监控和评价机制,以便有效预测财务风险,从而进行及时的控制与处理,将其可能导致的影响降到最低。
四、结语
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和财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对财务风险的管理也会越来越科学、精细,相信在未来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问题会越来越少,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真正的用到百姓身上,为人民谋福祉。
参考文献:
[1]杜强.强化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4(02).
篇8
[关键词]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现状分析;防范和控制
[DOI]10.13939/ki.zgsc.2015.45.129
建筑企业在资金筹措、工程价款结算、成本预算及考核等财务工作上与其他企业不同,财务风险贯穿于建筑企业工程项目施工的全过程,过高的财务风险容易导致建筑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因此加强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直接关系到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1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及成因
企业财务风险一般是指企业在各项管理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无法控制的因素,使企业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所获取的最终财务成果与预期经营目标发生偏差,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因此如何降低防范财务风险显得日益重要。根据施工企业特点,财务风险如下。
1.1 投标风险
目前施工企业取得工程项目主要是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投标时信息掌握不全,对标书研究不到位、调查不全面,盲目估价,使投标价位过高或过低。高报价,导致不能中标;低报价,一方面会扰乱市场,另一方面加大了施工管理的难度,利润过低或亏损,引发财务风险。
1.2 合同风险
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激烈,为了生存,许多施工企业与业主签订不平等合同。如材料一次性包死,或暗中要求施工企业垫付大量资金,收取各类保证金等。这样的合同一开始就给施工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压力,增大了财务风险系数。
1.3 资金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往往在没有取得预付款的情况下,垫资施工,造成流动资金紧张的后果,而且越来越多的业主要求用货币资金的形式支付履约保证金,加重企业负担。企业不得不采取向银行贷款的形式取得资金,用以保证施工生产的有续进行,这就造成资金周转困难,企业在生产经营规模上受影响,引发财务风险。
1.4 成本控制风险
施工企业往往是低价中标,本身利润空间就小,而近年来材料、人工费持续大幅上涨,加大了施工成本。施工企业的特点决定了成本主要集中在项目成本上,而项目预算管理不到位或没有有效实施,成本控制力度不够等进一步加大了成本支出,带来财务风险。
1.5 安全风险
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安全意识不强,特别是高危作业中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形成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加大财务风险。
1.6 竣工决算风险
在施工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业主调整设计方案、增加工程量等原因,设计变更情况时有发生,有的只是口头上的协定,到最后结算时拿不出有效的证据。也有一些施工企业由于自身的原因没有及时办理工程竣工验收手续、编制工程竣工决算。另外,业主本身资金周转困难,故意或拖延办理竣工验收手续和竣工决算。这些都可能会造成应收账款回收不及时,资金结算后,资金链断裂,加长了工程保修时间,增加了工程保修费用,增大了财务风险。
2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防范
2.1 加强财务控制,建立财务预警机制
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同时通过企业安全分析法、财务费用分析法、财务比率分析法、资产负债表分析法等财务预警机制判断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是否出现财务风险,从而使企业经营者对出现的各类财务风险采取规避、降低、转移风险的策略。
2.2 加强投标管理
投标前,对业主的资金信用程度做严格调查,对于评估信用不好的,不能盲目投标,避免中标已亏损的现象出现。决定投标后,对投标的标书从报价范围、技术要求、招标文件内容等方面仔细研读,对标书上模糊不清的地方要及时与对方沟通,同时进行现场勘察、测算等,从而达到规避及降低财务风险的目的。
2.3 加强合同管理
在签订施工合同时,施工企业须认真研读合同条款,尽量避免可能出现的纠纷,对于合同中涉及的验工计价、工程结算时间、付款方式和时间、竣工结算时间、违约条款等要清晰、明了。在签订施工合同时,可以签订一些将合同的风险转移给业主或其他人的条款。对于业主的“霸王条款”,一定要积极与业主协商,做好工作,尽量签订对施工企业有利的严密的合同。从而规避合同风险,减少财务损失。
2.4 加强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的重点,成本管理的好坏,决定了企业盈利水平的高低。
(1)加强成本的预算管理。在工程开工前,根据工程的特点、施工条件、工程环境、设计、工期、质量等要求,以及施工的人力、物力、资金等状况,预先对工程发生的成本进行预测,并在施工中起到组织和约束施工生产的目的。
(2)加强施工生产过程中实际成本发生的控制。施工企业的特点决定了成本的发生主要集中在项目,因此加强项目的成本控制是重中之重。施工企业全面实行责任成本制,按预算的成本划分责任,分层次,采取谁承担谁负责,配合节约奖励、超支罚款的办法,使每个部门把节约成本当己任,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2.5 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施工安全不仅是一个部门的事,更是全体职工的事,定期组织安全知识培训,吸取安全教训,把安全铭记在心,并在施工生产过程中时刻监督,规范施工,确保安全,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可以采取购买保险的方式,一旦出现安全事故,起到转移风险的作用。
2.6 加强资金管理,实行项目资金集中管理
做好现金预算控制,以现金收支预算表作为企业资金收付的依据。在签订劳务、大额物资采购等合同时要本着风险共担的原则,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一旦出现资金风险时应由双方共同承担,支付时间要视施工企业资金情况而定,支付比例原则上不高于业主合同,避免出现业主还未付款,施工企业先行付款的现象发生。避免盲目融资,可以采取以长期借款为主,短期借款为辅的融资方式。跟进应收账款的回收,将应收账款的回收程度作为评价业绩的指标。成立资金中心,将分散的资金进行归集,并以资金中心这一平台,调剂资金余缺,融通内部资金,加速资金周转,避免资金短缺风险。
2.7 保证工程质量,跟进竣工决算
(1)在施工生产过程中控制成本的同时,一定要保证工程质量,避免因工程质量问题无法竣工决算,或因质量问题工程质保金不能退还的现象发生。
(2)切实加强工程项目的变更索赔工作,在施工阶段,项目就要抓好对变更索赔工作的筹划、实施、跟踪、信息管理,明确工作目标、派专人跟踪,及时反馈进展情况,避免口头同意而无纸面签认。
(3)在工程后期,要及时、积极做好与业主的沟通工作,避免业主因为自身资金周转问题而有意拖延竣工决算时间,加强竣工后的余款及质保金回收工作。
(4)建立考核与奖罚制度,将办理变更索赔、竣工决算工作的结果,作为项目负责人及员工绩效考核的评判标准,实施相应的奖惩标准,达到减少财务风险的目的。
3 结 论
总之,财务风险是必然存在的,施工企业从上到下,构建有效的控制手段,对财务风险做到预防为主,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规避、减少、转移财务风险,从而保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彭荣平.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措施[J].现代商业,2010.
篇9
一、落实药品零加成的重要作用
(一)是实现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
所谓的药品零加成主要指有关部门或企业把药品的进货价格当作基础销售给病患。这一措施在落实的过程中,药品销售中间环节显著减少,给了解药品销售价格提供了便利条件。我国在落实这一政策之后,对城市公立医院今后的发展带来了诸多的影响。并且,这也是我国实现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值得有关人士高度关注。2015年,我国有关部门在《201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一书中明确指出,从2015年开始,全面落实新医改政策,并且该政策不但包含了整体推进,同时还包含了对重点区域的关注,将从分级诊疗和药品改革等方面进行突破。
(二)有利于提升公立医院药品管理水平
药品零加成政策在2008年提出,推进速度比较迟缓。2015年,国务院才正式了有关医疗部门药品采购的指导意见;同年9月,我国卫生部门也出台了有关医疗部门药品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同年5月的药品价格改革一书明确指出,从2015年6月份开始,除了麻醉药品以及第一类精神药品之外,其余药品将原先有关部门建立的药品价格取消。鉴于药品零差价落实存在一定难度,针对城市公立医院来说,药品作为其主要收益来源,需要提高药品管理水平。
二、当前城市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存在的主要因素
(一)国家政策影响
随着医改不断深化,我国也相继颁布了有关政策,例如医药分离机制、减少医疗设备收费价格以及药品零差价率等。但是,有关部门建立的收费指导价往往是多年变的,随着时间推移,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城市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需求,从而给城市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
(二)财政投入不足
财政部门给医院投放的资金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是基础支出补偿收入,也就是由财政部门拨放的满足国家相关要求的离退工作人员经费以及政治性补偿经济补助经费等;第二是项目支出补助经费,指财政部门拨放的主要应用于医疗基本建设以及医疗设备采购等专项补助资金。
(三)资源浪费严重
因为医疗市场竞争逐渐加剧,财政部门给城市公立医院资金投放力度不高等因素,使得城市公立医院为了能在充满竞争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在没有建立有关医疗设备采购机制的情况下,采用“先斩后奏”的方式,进行先进医疗设备的采购。由于医院之间无序竞争的存在,在某一行政区域划分病源比较平稳的状况下,通常医院经济效益将小于期望值,并且存在明显差异,从而使得医院无法实现成本的收回。
(四)风险意识淡薄
因为城市公立医院都属于公益性事业企业,一部分管理工作人员只注重医疗质量方面的问题,对财务风险认识不全面,风险意识比较薄弱,没有高度重视经济运行中风险的控制管理。此外,大多数城市公立医院没有注重经济管理人员的聘请和录用,复合型财务管理人员比较短缺。现有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养普遍偏低,不会对新型的管理方式进行探索和应用,无法将可以把控的财务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五)制度不够健全
大多数城市公立医院都没有根据国家有关需求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预算机制、成本核算机制以及内部控制机制等,只是凭借以往的工作经验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即使有一些城市公立医院构建了相关的管理机制,但是往往过于形式化,空有其表,无实质内涵。并且还有一些机制没有全面落实,机制和执行如“两张皮”,无法将机制的自身作用全面发挥,从而使得医院内部管理不完备,经济效益普遍偏低。
三、新医改药品零加成后城市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应对措施
(一)资金成本控制
当前,在药品零加成的作用下,某种程度上极大地削减了城市公立医院的资金来源以及数量,在推动其日常运营时,资金主要来源于两种途径,一是政府补贴,二是医疗服务。但是在资金来源减少的同时,资金使用途径和有关项目没有受到其影响而减少,使得城市公立医院在某段时间内资金压力逐渐加大,严重时还会造成财务危机,导致资金不能实现快速运转。城市公立医院在运营时,资金将会运用在医疗药品采购以及运营过程中,在该种状况下,医改背景下的城市公立医院管理人员以及运营人员应该加大对资金来源的管理力度,并且从资金把控的视角来节省资金消耗。
1.减少投入资金
在此环节中,应该和综合能力较高的医疗药品供应厂商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降低药品供应商数量,同时对供应商家的服务水平、医药质量以及资金成本等内容进行合理探究,对供应商家支持的支付形式和汇款期限等方面进行解析,从中选用合理的药品供应厂家,降低资金投放量。
2.加大库存管理力度
针对传统医院运营情况来说,为了和各个药品保存地域供应厂家有直接的接触,医院有关工作人员需要和药品供应厂家以及库房进行联系。在此环节中,需要对医院药品的应用情况进行核实,并且根据各个种类来对库存指标进行设置。在此过程中,可以采用ABC分类方式进行,同时医院还要对各个类型指标进行核查,保证库存合理和规范。
(二)采购成本控制
药品零加成政策的全面实施,对城市公立医院运营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此环境下,要想促进医院更好地发展,有关部门就要通过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方式,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从而缓解药品零加成造成的经济压力。对此,一些医疗水平相对较高的医院开展运营活动时,在资金短缺时,利用其他项目来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合理选择药品供应厂家,是减少药品采购成本消耗的主要方式,在药品零加成的作用下,城市公立医院要想实现药品采购成本的合理把控,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1.降低订单成本
医院在运营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备的信息体系,设定药品库存,做好数据库分析工作,对各个药品的库存数量进行核实,并且运用信息体系构建药品采购订单。之后交由采购工作人员进行核实,并开展缺失药品的补充工作。在和药品供应厂家进行联系时,有关工作人员应该将订单采用信息体系的方式进行传递。
2.降低选择供应商的成本
在此环节中,有关工作人员在开展日常工作时,应该加强对各个药品供应厂家的了解程度,对药品质量、来源以及厂家诚信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思考,把减少成本投放当作中心目标,解除和一些药品供应厂家的合作关系,进而确保医院在日常运营工作中,只与少部分药品供应厂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在进行合作时,需要建立统一的药品采购供应信息平台,确保供应厂家的信息体系和医院采购信息体系相衔接。
(三)仓储成本控制
1.减少药品仓储量
采购数量和库存数量之间呈现反比例关系,换句话说,在提升采购数量的同时,库存量将得到明显减少。所以,在进行药品库存量降低的过程中,可以运用ABC分类方式,该方式在应用的过程中,首先要对药品保存成本进行探究,并根据医院实际情况以及存储面积,对药品仓库布局实现合理规划,在保证资源高效利用的同时,还能起到储存成本把控的效果。
2.仓储管理的规范化
在进行库存资源应用的过程中,有关工作人员需要采用合理的管理措施,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率。例如,管理工作人员在对各个类型以及级别的药品进行分类管理时,应该运用颜色分类方式,也就是将各个种类的药品用各种颜色进行包装,这样可以给后续的管理和应用工作提供便利。同时,还要全面运用现代化技术,例如信息化技术以及数字化技术等,对药品应用信息以及出库时间进行详细记录,通过采用信息化的方式,提升库存管理效率,并且实现库存管理的专业性和科学性,这样不仅可以节省一定的人力资源,还能减少储存成本。
篇10
一、企业的财务风险形成原因
1.企业的决策人员无法做到全面性的财务管理
在时代的发展当中,我国的市场经济得到了全面有效的发展,并涌现出了一批全新的企业。而这些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虽然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但是由于其面对的主体是整个市场经济,因而并不能最为直接有效的控制。即使所采取的控制策略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不同风险出现的状况是不一定的,有的迅速,有的缓慢,有的潜在,每一个风险都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
2.一些财务管理人员缺乏切实的危机感
对于企业而言,其在时代的发展当中,必然需要对企业自身进行不断的管理强化和战略决策,其中的每项战略决策都应该是一个企业整体性的发展规划。但是在时代的发展当中,一些企业的战略内容完全忽略了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盲目地认为财务管理部门不需要加以太多的关注,仅仅需要完成日常的工作就好。在这样的状况下,财务管理体系就难以获得切实有效地改善,使得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不断下降,财务管理人员也逐渐降低了自身的危机意识,导致财务管理危机愈发严重。
3.市场经济的直接挑战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中,每个企业都想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于是产生了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和竞争,但是合作往往只是一时的,而竞争却是长期存在的。每一天,企业都需要面对多个其他企业的挑战,不仅需要对自身的财务管理加以完善,还需要正确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但是,在风险的控制上,很多企业并没有对自己的合作伙伴过于防范,导致在实际的市场经济发展当中,遭受到了诸多的财务危机。现如今,我国已然逐步加入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形势中,每个企业都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尤其是国外的很多企业,其具有的财务管理理念和财务风险控制能力都相当优越,因而在面对财务风险上的挑战,国内的许多企业都因为风险控制不到位,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损害。
二、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策略
1.所有者财务风险的控制
在当代的企业财务管理当中,想要对财务风险实现科学有效的控制,必然要从企业主体出发。企业主体指的也就是企业的所有者,而对于他们而言,所重视的内容更多的是企业能够为他们带来的经济利益,而不是实际的操作过程。因而在企业管理上,他们并不会加以太大的关注。而在所投入资本的营运状况上,他们却十分关注。而在实际的市场经济竞争中,这部分营运资金也属于最有可能出现财务风险的可控点,同时如果没有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合理的控制,很快就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经济损害。对于这部分财务风险的控制,企业可以选择对财务管理部门进行深层次的优化,整体性地关注这些资金的营运状况,将整个企业的战略规划与财务管理部门联系在一起,进而实现高效率的财务风险控制。
2.债权人风险的控制措施
除了企业的所有者之外,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另一方面应当来自于债权人风险。而对于这部分财务风险而言,要想实现合理的控制,必然要从债务人对财务控制和监督入手。在实际的状况中,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应当把握好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债权人对整个企业需要有良好的?O督体系,通过这一层监督体系,能够深层次地规范企业的信息内容,保障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的完整度。其次,企业还应当采取将债券管理和股权管理实现相互结合的效果,进而对财务风险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同时还可以避免企业的经营者出现诸多不良的经济损害行为。最后,企业需要设置一定的制度,对整个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过程加以合理的监管,确保财务管理人员具有明确的责任意识。
3.加强对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监督控制
一套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能否达到企业的预期效果,必须要对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过程加以严格的监督和控制。而对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监督和控制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1)事前的监督和控制。在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实施前,需要对该体系的构建是否合理、是否完善进行严格的把控,以确保该体系的设计符合企业的要求。(2)事中的监督和控制。在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运行过程中,要从两方面来严格的监督和控制,一方面要严格监督该风险预警体系的每一个环节是否都在有效的运行,另一方面要严格监督和控制识别出的财务风险是否都及时做出了防范措施,以避免企业的损失。(3)事后的监督和控制。每次识别并防范财务风险后,严格监督是否对财务风险的预估进行及时的反馈,发现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和完善,以使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更加合理有效。
4.对财务管理部门加以切实的完善
现如今的诸多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本身的职能并不是那么完善,而当他们在应对一定的财务风险时,经常会出现不知所措的状况。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除了基础的财务管理体系不明确以外,还与风险控制相关功能没有切实地发挥有关。企业应当对财务管理部门加以切实的完善,使其具有较强的风险应对能力。同时可以采取一些创新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对当前企业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综合的控制。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也应当有一定的危机意识,及时监测到企业当前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并分析这些风险所能带来的危害程度大小,如果危害过于严重,也应当采取最为有效的措施加以迅速控制。如果危害十分小甚至可以忽略,则不需要投入太大的精力。在这样的财务管理模式下,各种风险所能带来的损失将会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