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营销体系范文
时间:2023-10-17 17:37: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完善营销体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广告公司应运而生,数量急剧增加。虽然我国广告公司在营销模式上已经初具规模,但在具体操作中,市场营销方式传统、单一,与国外先进俱乐部相比,其营销组织结构、规模、营销模式、营销理念及营销管理手段比较落后。市场营销理论和经验的匮乏,使我国广告公司不断受到市场冲击。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广告公司的营销管理体系,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有效遏制优秀人才流失,成为广告公司生存、发展亟待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 :广告公司;营销管理;完善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类广告公司应运而生,数量急剧增加。虽然我国广告公司在营销模式上已经初具规模,但在具体操作中,市场营销方式传统、单一,与国外先进俱乐部相比,其营销组织结构、规模、营销模式、营销理念及营销管理手段比较落后。市场营销理论和经验的匮乏,使我国广告公司不断受到市场冲击。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广告公司的营销管理体系,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有效遏制优秀人才流失,成为广告公司生存、发展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广告公司的营销管理体系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可行性建议,为我国广告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参考意见。
一、我国广告公司营销管理
1.我国广告公司的营销管理环境
对于广告公司来讲,营销环境主要包括宏观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人口及社会文化环境;微观上主要包括营销的对象、竞争者及企业的内部环境①。广告的市场占有率很大程度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广告公司作为一种社会行业,势必处于一定的社会体系中,受到周围一切宏观环境的影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稳定,人民生活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经济发展不断深入,人民的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人们的欣赏意识日趋强烈,对广告代言的认识也逐步理性化。总体上,我国广告公司的发展处于一个良性的发展环境之中。
2.我国广告公司的营销模式
营销模式是一种体系,而不是一种手段或方式。目前公认的营销模式从构筑方式上划分,有两大主流:一是以市场细分法,通过企业管理体系细分延伸归纳出的市场营销模式;一是以客户整合法,通过建立客户价值核心,整合企业各环节资源的整合营销模式②。市场营销模式是以企业为中心构筑的营销体系,而整合营销则是以客户为中心构筑的营销体系。对我国广告公司来讲,通过良好的创意为企业产品做宣传是广告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前提。良好的品牌意识是我国广告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3.广告公司的营销组织机构
对广告公司来讲应该有完善的组织机构设置,其目的:对内让员工知道对谁负责,谁向他负责;对外有明确的任务。以便节省时间,避免不必要的困扰和阻碍。全面完善的组织机构对营销目标计划的制定、实施意义重大。各部门参与制定俱乐部的整体经营战略,规划市场营销战略,制定具体的营销策略和政策,确保营销目标的实现。加强内部管理,完善管理体系,实现有组织努力,培养职业的营销队伍。
二、我国广告公司营销管理体系问题分析
广告公司在国外有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广告公司的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数量激增。随着广告公司的不断发展,我国广告公司的营销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经营手段多样,竞争激烈,各类问题开始凸显。我国很多广告公司的营销管理模式都是照搬国外模式,从理念到细节操作一味引进,并没有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无特色。主要体现在我国广告公司的营销管理体系尚不完善,诸多小型广告公司的营销管理能力不高,部门职责不清晰,懂管理、懂销售的综合性人才缺乏;广告公司的管理约束机制不健全,规范组织制度、管理制度,机构设置的制度约束、奖惩体系不完善,造成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足,直接影响了广告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我国诸多的广告公司都是计划经济的产物,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的广告公司很多不能建立有效的适应运行机制,造成难易支撑。正是受我国传统理念的影响,我国广告公司不能及时有效地植入先进的管理理念,成为政府的附属品,对世界现代广告事业发展的趋势没有深入的探讨,进而导致理念不能及时的更新,运营方式陈旧等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广告不能有机的将产品的特点和消费者的心理有机结合起来,落后的运营、管理理念严重影响了我国广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是集团性的运营模式欠缺,我国大多数的广告公司仍停留在传统的以数量取胜的态势。导致我国自主的广告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严重不足,大多以一些边角的小广告来维系公司的发展,没有长远的运营计划。这种作坊式的运营模式面对激励的市场冲击,很难找到立足之地,导致客户的严重不足。再者是我国的广告公司运营机制的缺失,没有建立合理的机构设置和制度保障。制度的缺失和组织机构的不健全,导致我国多数广告公司,不能留住人才,更不会主动的去培养人才,人员流动性大,不能形成有效的公司理念的传承。广告公司作为创意性的行业,全面提升广告公司的人力资源储备,对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但是,受制于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我国公告公司大多只追求利益的获取,而对员工的引进和培训的力度不大,没有合理的培训机制,造成很多优秀人才的流失。
三、我国广告公司营销管理体系的完善
1.完善俱乐部营销机构,健全管理机制
对我国广告公司来讲首要的是应加强自身管理,不断完善营销管理组织机构,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各部门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广告公司员工的能力,培养一批经济、法律、专业技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人才。不断完善公司的管理制度,规范组织制度、管理制度,机构设置后良好的制度约束对个组织机构功能的发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广告公司高质量的运行服务,实现利益最大化,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始终本着为广大受众服务的理念,使服务体现个性化。
2.拓宽俱乐部营销渠道,构建品牌
从市场经济开发的长远战略开发广告公司的产品,形成广告公司相对固定的营销渠道。充分发挥地域特色,吸引眼球,提高关注度,树立良好的品牌效应。
改善营销环境,企业的需求是广告公司的生存之本,公司所有经营活动的市场由消费者构成。广告公司的产品能都被受众接受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国广告公司应该树立品牌意识,不断开发创新广告产品,使品牌、理念深入人心,充分发挥品牌获取经济利益,树立良好形象的双重作用。拓展营销渠道,根据市场需求加大开发,逐步改善市场体系。广告公司所从事的工作均在提升企业的形象。然而不少国有广告公司却忽略了自身形象的提升。提升形象得靠对内营造以价值观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企业文化,对外要确定广告公司的个性形象,传播过程中还应“以实为本,以诚为引,以信为终”,使客户感知到广告公司能实实在在地给他们带来利益③。
3.完善服务体系,在服务中提升公司形象
对我国广告公司而言,合理的管理、运营理念将大大提升其内部管理机制的实施,同时将极大地提升其相应的市场竞争能力。将市场竞争理念及国内外先进的现代广告设计理念引入公司的管理之中来全面提升公司的适应力势在必行。以创意性的设计来满足企业的需求,达到最大化、最优化的产品宣传效应,提升消费者的认同度无疑成为我国广告公司立足的根本。只有将产品内涵和消费者的心理有机的结合起来,时刻保持用户就是上帝的理念,才能有效的提升我国广告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才能为我国广告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切实利益。由此可见,我国广告公司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将公司的长远发展放在首位,避免将短期利益放在首位。合理的公司文化、价值体系将为公司带来更多的客户和利益。同时,应将公司的这种文化不断影响深入到公司员工的内心,形成一种文化的传承。
引文注释
①王果.市场营销学与广告主题的挖掘能力[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
②冯永周.F电缆企业大客户营销模式设计与实施[D].长沙理工大学,2012.
篇2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移动通信市场营销管理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建立和完善移动通信市场营销管理体系的必要性。然后,作者对移动通信市场营销管理体系的组成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并说明了市场营销管理体系的工作流程和应注意的事项。
移动通信作为一个科技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竞争空间日趋激烈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下,必须十分重视市场营销管理,重视市场营销管理体系建设。要充分根据市场需求的现状与趋势,制定计划,合理有效配置资源。通过有效地满足市场需求,来赢得竞争优势,在加快市场营销步伐的同时,努力建立和完善移动通信市场营销管理体系,以不断适应新的发展形势需要。
1目前国内移动通信市场营销管理的现状
“市场部”这个词走进国内企业还是近几年的事,目前移动通信企业内部所设置的营销部、分销处、运营部、销售部、以及市场管理部等都是市场部的涵盖范围。从分营后的中国移动通信、中国联通、上海光大、电信长城等具有运营资格的运营商来看,中国移动通信市场营销做的比较大,在原先营业厅基础上,又发展了商场、专卖店、量贩等销售形式,给人一种规模和实力的感觉,然而市场知名度高,但市场品牌忠诚度低;中国联通起步晚,但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迟到的经营者,只有善于经营的赢家,中国联通采取分销商网络营销的思路引起业内效仿,但诸多不完善的环节也时常引起消费者反应;其它几家运营商尽管营销思路很前卫,但是制约其市场开发的因素较多,市场反应冷淡。可以说,目前移动通信企业市场营销管理是各行其道,短期行为太多,缺乏长远统一的规划。从行业整个市场来看,我国移动通信企业尚未真正掌握专业营销知识和操作技能,就其对市场的态度和行为而言,移动通信企业还处于为完成短期销售目标而采用广告、公关、有奖销售等促销手段为主的促销导向型阶段,尚未达到市场营销导向型阶段。当然,其中原因也有我国通信行业长期处于垄断阶段的因素,广大从业者没有市场危机感。没有市场危机感就不会产生市场营销紧迫感,对市场营销管理的认识和努力只是在竞争机制下才有所转变。就移动通信行业进入市场经济状态的时间和目前市场供需关系的状况看,从业者的观念和认识的迅速提高要靠调查、分析、预测、营销企划等方式来引导、开拓、扩大和满足广大消费者对其服务的需求来完成,进而达到企业整体长远的营销目标的实现,尽管尚须时日,但这是市场营销的需求和必然发展趋势。
从市场发展规律来看,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转变往往是在市场开始竞争之时,对竞争日渐激烈的移动通信业而言,具有前瞻性目光的人士早已看到,初露端倪的买方市场正在形成。如何适应市场、创造市场,是移动通信企业面临的带有战略性的问题。移动通信商们应该清醒认识到,拥有目前的市场并不完全意味着必然占有市场,还必须依靠行之有效的方式去进行市场拓展,发展市场,创造市场,这个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体系。
2市场营销管理体系的组成和细分
从事过营销的人都知识,市场营销的表现是市场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的实质是需求管理。企业在开展市场营销的过程中,一般要设定一个在目标市场上预期要实现的交易水平。然而,实际需求水平可能低于、等于、或高于这个预期的需求水平,换言之,在目标市场上,可能没有需求、需求很小或超量需求,市场营销管理就是要对付这些不同的需求,市场营销管理体系就是要对市场营销管理进行科学有效组合。
根据移动通信行业自身特点以及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移动通信市场营销管理体系应包括五个方面:(1)市场需求管理;(2)市场营销网络管理;(3)市场推动管理;(4)市场营销环境管理;(5)市场营销组织管理。这个市场营销管理体系就是通过创造建立和保持与目标市场之间的有益交换和联系,以实现移动通信企业的各种目标并进行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的市场营销指挥系统,可以说,这个系统不仅是定价、分销、促销等单一活动的职能行使,而是一个目标市场运作的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这个系统,企业不断观察市场,发现和评估各种变化因素,然后反馈企业,作为企业制定新战略和行动计划的基础,然后运用新的修正过的行动来消除阻碍目标实现的因素,并观察评价客户和竞争对此作出的反应,然后再反馈到企业使企业再次形成新的战略修正方案推向市场,这样形成良性循环,以达到不断适应市场,创造市场的目的。
就移动通信市场营销管理体系的五个组成部分而言,既有机地结合,又独立工作,每一部分又包涵着丰富的细分内容。
2.1市场营销需求管理细分
我们知道,市场营销管理的实质是需求管理。根据市场需求水平、时间和性质不同,市场需求一般有八种不同状况:(1)负需求;(2)无需求;(3)潜伏需求;(4)下降需求;(5)不规则需求;(6)充分需求;(7)过量需求;(8)有害需求。从市场的组成要素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来看,目前移动通信市场需求状况基本处于充分需求和潜伏需求的阶段,是市场开拓者应好好把握的大好时机。
市场营销需求管理就是要对市场的需求状况进行有效管理,充分做好市场调查研究,深入市场,广泛了解客户、顾客、分销商、供应商以及广告反应、行业信息、营销网络、促销效果等有关业内的综合情况,广泛搜集市场信息,摸准市场的变化,找准潜在市场及市场盲区和死角,做出详尽属实的市场调研分析报告,以便企业的企划者以此制定市场营销企划方案,制定新业务计划。可以说,市场营销需求管理是企业营销工作的一双眼睛。
一般来说,市场营销需求管理包括目标市场分析和市场目标分析两个方面。
(1)目标市场
影响移动通信目标市场的因素较多,从市场定位、营销策略、促销政策、广告方式、产品价格、产品包装及外形到技术先进程度、购买形式、服务态度、营销网络建设、售后服务等方面都要认真考虑。目标市场变化不断,移动通信运营商也要依据市场的变化不断变化营销管理思路。从手机市场上我们可以看到,手机从当初的组织消费购买到如今的私人消费购买为主,目标市场的变化也引起供应商的努力,摩托罗拉从当初以行政机关领导为主到现在形色多样的各种层次手机,正是目标市场使然。移动通信商要在研究目前目标市场的综合情况时,不断把目光投向市场的新变化,进行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新选择,准确把握和预测市场需求的发展动态,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市场目标
那些收入稳定、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地位的人群,固然是市场目标,但这些人早已是手机的拥有者,移动通信商关注的是新增长的消费层和高消费层新的消费变化。市场永远在变化,所有稳定都是暂时的,移动通信市场也不例外。不同的消费者有不同的变化,从行政机关公务员、企业老板到小业主、企业白领阶层、打工仔,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需求不同,变化也不同,兴趣爱好各异,审美观点有别,需要市场开拓者仔细研究,区别对待,进行准确市场定位。这一点我们从外企的情况可以看出,摩托罗拉手机以厚重大方为主,为行政机关人员和高级管理者所看重;诺基亚以专业公司著称,倡导科技以人为本,平均不到一周时间推出新款,其先进的形象对新潮时尚人士和高级知识分子具有较强吸引力,而在全国各大媒体统一推出的《专业、全面、关怀》系列宣传篇,更是把诺基亚推向大众化市场;爱立信则以灵巧方便为高级商务人士所青睐;飞利浦更是以外形美观色彩明快吸引着广大青年消费者。我国的科键、波导、康佳则以工薪阶层大众化为主。可以说,这些市场定位都是企业对市场的适应和创造的结果,是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体系科学组合所迸发出的光辉。
2.2市场营销网络管理细分
网络营销已成为当今企业进行市场营销运作的共识,通过建立市场网络这个市场销售的高速公路,大大加快了市场运作周期,从而也加快了企业资金运转的周期。
移动通信市场营销网络从过去单一的营业厅到如今的分销商、商场、超市、量贩、专卖店等销售渠道形式,从而连成一个高速高效的市场运作网络,这是移动通信行业从窄渠道策略到宽渠道策略的转变,也是市场不断发展要求的结果。市场营销网络管理就是要对市场营销网络进行有效地发展、引导、维护、控制,要从分销商选择、号源配置、产品价格、货款结算、返款比率、宣传方式、服务公约等方面统一管理。
移动通信商对各自的营销网络都有一整套自己的管理规定,需要注意的是加强分销商的附加值开发和培训。作为经销商,也应该增加自身环节上的附加值,而这种附加值来自产品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移动通信商今后应把相当多的精力用于培训分销商的这种增值的能力上,让它们拥有自己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方式,最终拥有自我增值的能力,这也是网络管理的发展方向。
2.3市场环境管理细分
像一个人离不开周围环境因素一样,企业进行市场营销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很难想象一个整日因顾客投诉而被媒体曝光的企业能在市场上运作得好。
一个良好的市场营销环境对一个企业来说很重要。移动通信企业作为服务行业更要注意酿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不但要注意人员、经济、自然、技术、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等市场宏观环境管理,而且要注意公众、竞争者、市场、供商、分销商、自身等微观环境管理,移动通信市场环境管理要从广告宣传方式、公共活动、现场服务、企业形象、顾客投诉、售后服务、维修服务、行业公约等方面入手,注意处理好与行管、工商、税务、劳动监察、新闻、金融、同盟者、供应商、分销商等单位的关系,要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分析,做出相应的对策。
目前移动通信商内部设立的投诉台、客户服务中心、维修点等部门其实都是处理好市场环境的体现。
2.4市场推动管理细分
市场的起伏往往不以企业的意愿为转移,市场的大海永远也不可能风平浪静,如何保持市场高弹性的理想状态,是商家很感兴趣的事,这其中市场推动管理就显得很重要了。推动市场的方法很多,就其中常用的方法探讨如下。
(1)广告推动
广告是推动市场的试金石,有时一则成功的广告就是一个广阔的市场,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和人们的消费意识提高,人们对广告理智看待成份占多了。从营销学角度讲,攻破市场格局,要么向市场提供变革性的产品式服务,要么创造一种裂变式广告,而裂变式广告要以情突破,要富有冲击力,鼓动性,能够唤起消费者的购买兴趣,同时要注意广告媒体的选择和广告效果的分析,绝不可泛泛而作。
(2)促销推动
促销是推动区域市场的一把利剑,推动市场屡试不爽,促销的关键在于创意和计划,成功于现场组织和管理。
促销在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帮助企业达到以下目的:清理积压产品,维持市场占有率,新产品上市,增加产品销量,抵抗竞争产品。目前移动通信市场上业主在局部市场猛打促销战,从优惠降价到赠送礼品等形式,都免不了价格战的痕迹,缺乏惊人的创意和举措,现场的结果往往是礼品全部发放,购买者寥若星辰,如何做好手机这种高档消费品的促销工作,值得深思。近来市场上推出的手机亲情卡延续优惠使运营商们大获其利,这种促销组合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比较适合市场。从国外的经验看,移动通信业作为一个高档消费市场,对公共关系促销和巡回展览等大型会议的特殊促销组合应多加研究。
(3)整合推动
整合推动其实是广告推动和促销推动的综合运用,比较适合新产品上市和新服务的推出,也是目前企业推动市场的最主要和最有效方式,其中有许多的细分措施值得移动通信商认真揣摩。
广州宝洁的农村市场推广计划是印刷广告和运动促销及现场演示等方式的综合应用,也是宝洁公司产品多品牌、沟通大行动、广告高层次、促销妙推进营销策略的具体体现。美国巨片《坦泰尼克号》用的也是先铺广告——营造市场——产品投入的市场整合营销模式,从而获得市场成功。
2.5市场组织管理细分
管理的过程其实是计划、执行、控制的过程,市场组织管理的过程就是对市场营销行为的计划、执行、控制的过程。
市场营销组织管理的目的在于市场营销人员为了共同开发市场这个目标而有效工作,企业要设计并维持某种合理的市场组织结构,其中每一位营销人员自主权的大小、沟通程度、相互依赖性都要依据有利于开发市场这个目标而认真考虑。移动通信市场营销组织设计时,要从市场营销组织环境分析、组织内部工作流程确定、组织职位建立、组织结构、人员配备等几个方面努力。市场营销组织不论是采取职能型组织、产品型组织、市场型组织、地理型组织等专业化形式,还是采取金字塔、矩阵型等结构型组织形式都要从效率和效果两方面考虑。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移动通信是一个投资巨大的行业,市场发展有一定的周期性,在市场启动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都要变化相应的组织形式,以达到“一切围绕市场转,一切围绕市场干”的目的。
移动通信市场组织管理就是从市场需求到市场营销网络,从市场环境到市场推动的全面管理,是从业务代表、市场调查员、市场企主管、广告监理、市场行政管理员到区域经理、产品经理、品牌经理、市场总监的有效传递,就具体操作而言,市场营销组织管理必须掌握两点,一要加强计划性,二要不断进行检测反馈,形成市场营销管理良性循环。
例如:一个现场促销活动,从企划到批准实施,时间、地点、广告宣传、道具、运输、传单、价格、礼品、人员、现金收入、场地选择以及有关费用预算都要认真的落实,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3市场营销管理体系工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个科学有效的工作流程才能保证真正的目标实现,移动通信市场营销管理体系要真正达到创造市场的营销目的,就必须事先根据自己当地的实际情况设计好,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制定科学的市场营销管理工作流程,科学规范运作,以达到目的。
从市场调研到市场信息分析,从市场信息分析到市场企划方案,从企划方案到批准实施,从批准实施到现场组织管理,市场分析员、企划主管、广告宣传、业务代表、销售经理、市场行政管理员等岗位都要行动起来,以实现向市场推销产品到向市场推销需求的转变。
篇3
【关键词】 MFCA核算体系; 环境绩效评价; 环境管理会计
【中图分类号】 F253.7;X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24-0080-04
一、引言
近年来,水污染、噪音污染、大气污染等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尤其是京津冀等地区的雾霾,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国家在环境保护政策上也作出了相关指示,“十三五”规划纲要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并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纲要提出,在“十三五”期间,要把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吨标准煤以内,地级及以上城市重污染天数减少25%以上、挥发性有机物全国排放总量下降10%。企业作为微观经济的主体,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对环境带来了一定危害,在创造产品价值的同时应注重对环境的影响,真实完整地披露环境信息,进行环境绩效评价,将环境绩效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项指标。
传统的成本核算方式将废弃物成本直接计入产品成本中,无法单独反映与废弃物相关的成本信息。而物料流量成本会计从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流程出发,追踪投入资源的去向,将产品形成过程透明化,从实物和价值两个角度获取负产品信息,挖掘负产品成本比例大的生产环节,制定策略改善经营过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和物料投入,从而减少废弃物的排放。该核算体系可以为环境绩效评价指标的建立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1]。
二、国内外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现状及不足
(一)国内外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现状
1.国际标准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分别于1999年、2000年和2003年相继了《环境成本和负债的会计和财务报告》《企业环境业绩与财务业绩指标的结合》和《生态效率指标编制者和使用者手册》,其中在《生态效率指标编制者和使用者手册》中用消耗量或排放量/增加值来衡量不可再生资源、淡水资源的耗竭、全球变暖、臭氧层损耗破坏以及固体和液体废弃物的弃量六个方面的环境问题[2]。
ISO14031:2013《环境管理―环境绩效评价―指南》将指标分为组织周边的环境状况指标和组织内部的环境管理指标,环境管理指标又细分为管理绩效指标和运行绩效指标[3]。环境状况指标主要包括大气、水体、土壤、植物、动物、人类、美学、传统和文化,管理绩效指标具体指环境方针和方案的执行情况、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符合性、财务绩效以及公众关系,而运行绩效指标包括材料、能源、支持组织运行的服务、设施和设备、供应和交付、产品、组织提供的服务、废物以及排放。
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在2013年5月颁布的《G4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中将指标细分为物料、能源、水、生物多样性、废气排放、污水和废弃物、产品和服务、合规、交通运输、整体状况、供应商环境评估、环境问题申诉机制等方面,对行业具有普遍适用性[4]。
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生态效率评价标准首先提出用生态效率来评价环境绩效,生态效率=产品或服务的价值/环境影响,其中环境影响包括能源消耗、原材料消耗、水资源净消耗、温室气体排放、臭氧层破坏气体的排放等,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指净增加值[5]。
对此,将国际上主要环境绩效评价体系进行比较分析,如表1所示。
2.国内的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国内对环境绩效评价研究起步较晚,始于1997年左右,2000年之后研究开始不断增加。我国目前还未出台具体的环境绩效评价标准,也未设计出一套适用于行业或企业的环境绩效评价体系。企业的环境绩效信息主要是依据中国社科院《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CASS-CSR2.0)》[6]和环保部《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7]中对环境的要求来披露的。两个指南中环境绩效指标内容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将两个指南关于环境绩效的指标作一下比较,如表2所示。
(二)现有指标体系的不足
从国内外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现状来看,在指标体系的建立方面仍然存在以下不足:
1.未能追踪企业内部生产过程中物料的流动
目前环境绩效评价相关定量指标的设计仅限于利用末端排放的数据。利用末端数据设计出来的指标,忽视物料和能源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流动踪迹,无法将企业视为一个整体,导致结论片面化,并且无法根据结论找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改善点。
2.缺乏与废弃物成本相关的货币指标
从国内外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来看,关于废弃物排放的指标主要是收集企业废弃物排放的数量,如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缺乏废弃物成本方面的数据,使得依靠以往的指标体系评价出来的环境绩效无法全面反映关于废弃物的信息。
篇4
关键词: 能力本位 外向型 应用人才 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国际教育分类》,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是“课程内容是面向实际的,是分具体职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某类)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完成这一级学业的学生一般具备进入劳动市场所需的能力和资格。”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是:突出应用性、实践性、有较强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具备某一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因此,高职院校课程的开发、实施、管理与评价都应围绕培养学生掌握特定职业岗位能力(综合职业能力)这一中心来进行,课程改革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突出和逐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在以培养外向型应用人才为办学特色的高职院校中,实践教学体系还需紧紧围绕外向型的特色来构建。
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
(一)思想意识上,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简单化。
高职院校受到办学历史、办学资源和条件等方面的限制,部分院校上至院领导,下至具体负责实习实践教学的教师,都有可能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简单化,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的倾向,具体可表现为将实践教学简单等同于安排学生进行校外实践或各种暑期的社会实践。显而易见,这样的认识不全面。
(二)推动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不够,实践教学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实践教学难以形成正常化。主要表现在校外实习实践难度大、成本高。受到办学经费因素的影响,各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上的投入往往表现为经费不足,校内实践基地的各种硬件设施不齐全或不能及时更新;与此同时,校外实践的合作企业不愿接收学生实习(或不指导实习到位)或者部分文科专业难以批量安排实习,因此,事实上一些高职院校的实习实践教学环节只能“走马观花”,校外实习变为校内实习,甚至有的学院将学生“放羊”,只负责监督学生在实习时间结束后上交的文字材料是否齐全,至于学生的具体实习过程和收获无从跟踪和衡量。
2.实践教学师资及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政策等各方面不到位,导致实践教学收效甚微。具体表现为:首先,受到高职院校升格和扩招等因素的影响,教师队伍,尤其是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培养不到位,不少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构成中有大部分比例是来自本科院校的应届毕业生,没有足够的实践经历,自然难以开展实践教育。其次,部分高职院校在对实践教育活动开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不到位,如教学工作量计算不合理、鼓励措施不合理等,这些均影响了教师指导实验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三)国家政策层面尚不够完善,高校在学生实践管理中担负着较重的责任。
实习实践活动是高校开展教学和团学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高校作为管理部门在其中担负着教育、跟踪管理、监督等重任,国家政策层面给高校赋予的更多是责任,导致不少高校因难以或者不愿承担而减少各种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机会。
二、高职院校外向型应用人才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构思
(一)在思想认识上,全院教师真正了解并践行“实践教学”的内涵。
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角度看,实践教学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审视人才培养体系所塑造、培养的毕业生,虽然有着基础知识扎实等优点,但在创新意识与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却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教学计划中包括的几十门课程,基本上由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单向系统传授或者大量的理论学习时间占据了少量的实践时间,教师的重理论、满堂灌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切实强化实践教学,就必须加强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结合的教学实践、社会实践、科研实践、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给予重视、加大力度,推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1.校内外实训教学基地的配套建设。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建设技术先进设备完善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考虑到办学经费紧张的因素,高职院校可以探索实践教学市场化的运作模式,降低实践教学成本,确保实践教学效果。如旅游管理系专业的可借助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模式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即建立大学生旅行社,全权交由学生管理、开展各项活动;电子商务、国际贸易、旅游管理等专业可通过虚拟实习公司进行技能培养。虚拟实习公司是由学生自己组织与管理的、由教师和商业合作伙伴支持的、模拟真实商业环境的公司,借助这种虚拟的商务办公环境,学生可以巩固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及其他职业能力,可以培训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解决问题、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等能力。
2.组建与实践教学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实施的主体是一线工作的教师。因此高职院校首先要致力于将理论型教师向能力型教师转变,组建“专家型”、“双师型”师资队伍,专门组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因此,通过“外培内养”的方式培养出一批专业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强,又有技术应用和开发能力的教师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培养的重点,同时得吸收企业优秀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到职业学校任教,建设兼具教师资格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师资队伍,这是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得以实施的有效保障。
篇5
关键词:农产品;农产品网络营销;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20-4638-03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模式为解决农产品“卖难买难”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农产品网络营销,又称网络直复营销,是指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全面导入电子商务系统,并依托农产品生产基地与物流配送系统,以达到全面开拓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的一种新型营销方式[1]。它是一种集信息技术与现代商业模式为一体的营销模式,它具有传播范围广、成本低、内容丰富等特点,开展农产品网络营销有利于打破传统农产品销售的时空限制,扩大农产品流通半径,有利于降低农产品市场交易成本,实现农产品销售的一体化,有利于提高顾客关系管理水平,降低营销成本。
1 中国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的制约因素
1.1 信息网络建设薄弱
农产品网络营销信息采集与网络不完善,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的流通信息网络不能实现共享,或者在共享过程中存在阻滞因素,没有一个宏观的集“采集、、共享”的信息体系;现有的农业信息网站建设落后,各网站大都类似于广告的性质,网站不实用,各网站间信息共享度低,的信息时效性、实用性差;各地区的信息网络发展程度不均衡,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网络信息体系建设较为完善,而一些落后和偏远地区的农业信息网络建设较为落后;信息网络的覆盖面小,许多农户、企业和农产品生产基地间还没有建立,甚至没有接触到农业信息网络[2]。
1.2 网络营销服务体系不完善
中国现行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还比较落后,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建设落后;信息网站建设不甚完善,为农产品生产、流通提供市场信息和技术指导服务的水平低;信息员队伍建设滞后;信息部门缺乏为农民服务的动力机制[3]。中国现行的农产品营销服务体系内(生产服务层、流通服务层和消费服务层)的主体层次过多,之间缺乏协同效应。批发市场的服务功能受限;各流通环节的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应用滞后。
1.3 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不健全
目前大部分农产品网络营销是一种“供求信息型”的“展示式”营销模式,其主要做法是网上查询,网下交易,很多企业只把厂名、产品名、地址、电话置于网上,而开展网络产品开发、网络分销、网络服务和电子商务者寥寥无几,网站的应用水平不高,网络营销的交易功能和方便性没有完全体现出来[4]。
1.4 农产品的物流配送落后
在网络环境下,要顺利开展农产品网络营销,需要先进的农产品物流配送系统,目前中国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很不完善,缺少大型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从事全国性的农产品物流配送的企业和组织较少,大多数从事农产品物流配送的组织基本上停留在运输这个层面,其专业化水平和规模化水平都比较低。也正是由于上述原因,中国农产品物流配送过程中损失率比较高,一般为25%~30%,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
1.5 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
产品的标准化程度是影响网络营销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农产品的质量分级、包装规格及产品编码标准化是开展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基本前提,标准化的产品能够以其快速、方便的流通实现农产品网络营销,但由于我国的农产品生产大都是小规模、分散型的,农户生产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较低,不同地区、不同农户的农产品生产、技术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而且国家在这方面也没有一个完善的体系,这就导致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标准化程度低下[5]。
1.6 网络营销的法律不健全和安全保障欠缺
电子合同、电子发票、电子税单以及电子证书、电子签名和电子凭证的适用性问题制约了农产品由传统营销向网络营销的转变。网络市场的虚拟性导致在处理法律纠纷上缺乏一个明确的解决机制,很多从事网络营销的企业在遇到法律问题时不能像网下一样,最终会导致很多企业对网络营销谨慎甚至抵制。由于中国网络营销发展比较滞后,很多网络营销的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尚未出台,即使出台也不完善,导致企业和农户从事网络销售的积极性有限。农产品网络营销的买卖双方交易信息泄密等情况时有发生,缺乏一个完善的农产品网络营销安全体系[6]。
2 完善中国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对策
2.1 建设农产品网络营销服务体系
农产品网络营销服务体系是指服务于农产品网络交易及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一系列服务手段、服务平台的总称。其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包括生产平台、组织平台、市场平台、信息平台等。
生产平台是开展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基础,它的建设内容包括加快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强化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管理,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等,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能以其快速、方便、优良品质和外观形象实现农产品网络营销。组织平台是开展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组织载体,它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农户组织化、合作化,龙头企业和流通中介规模化、大型化,农产品经营公司化等3个方面内容。首先,通过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使农户组织化,并支持龙头企业跨区域经营,采取参股、合作等方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关系;其次,引导龙头企业和流通中介组织采取兼并、重组、参股、收购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实现流通主体的规模化和大型化。通过发展农产品经营公司使农产品流通企业化、市场化,这是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组织保证。市场平台是开展农产品网络营销的载体,其关键内容是批发市场建设及创新,根据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状况,批发市场建设及创新的具体策略包括积极组建大型批发商群,增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建立农产品虚拟批发市场,以大型批发市场为轴心,实现批发市场间的联盟和信息共享,努力提高各参与的批发市场间的信息化水平,实现协同商务。创新方式,实现批发市场(商)间的联盟或联合。信息平台是开展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核心,具体策略包括构建基于电子商务网站的信息网络系统、构建基于信息中心的信息网络系统、构建基于“一流三网”的信息共享模式。
2.2 完善农产品网络营销市场体系
构建以虚拟批发市场为核心、有形批发市场和多种中间服务组织广泛参与的协同型农产品现代流通市场体系。它主要包括以下3个部分:一是构建协同的虚拟批发市场模式;二是构建协同服务机制(CPFR,即协同规划、预测与补货);三是构建协同电子商务平台,比如“综合性第三方电子市场”、“专业性第三方电子市场”、“B2B电子市场”、“(B+C)2B电子市场”模式等。但实施上述协同型农产品现代流通市场体系需要以下基础性工作作为支撑:第一,建立产地信息中心,构建跨省和跨地区的协同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第二,完善省、市、县(市)三级农产品信息数据库,推进交易平台协作;第三,建设规模化的农产品物流主体;第四,完善法律法规,规范虚拟市场的交易活动,同时通过引入“农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管理,保障农产品安全流通[7]。
2.3 健全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
通过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从而形成信息数字化、商务网络化的全新的流通模式。主要包括:第一,构建基于农产品分类合作组织(比如专业合作组织、土地股份合作社等)为依托的B2B和B2C模式。第二,构建基于农业企业自建站点的B2B模式。第三,构建基于政府农业网站的B2G2C模式。第四,构建基于第三方交易平台的B2B模式(比如阿里巴巴)。第五,构建基于专业农产品网络营销服务公司的B2B模式[8,9]。上述模式的核心都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为农产品的网上销售搭建信息平台和提供现代化的交易方式。这种信息数字化、商务网络化的全新的流通模式既能克服传统营销中销售渠道单一、信息不灵等缺陷,又可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促进农产品市场供需有效对接。2011年,安徽省合肥市就是通过政府搭建平台带动、企业自创平台拉动、借助第三方平台推动等3种模式实施农产品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其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超过1.5亿元。
2.4 创新农产品网络营销物流配送体系
农产品网络营销的高效率需要创新农产品物流体系,物流体系的创新核心是建立能够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的现代物流体系。具体策略有:第一,开展农产品现代物流。农产品现代物流要求做到物流信息管理网络化、配送一体化和物流方式标准化。第二,全方位对农产品流通渠道进行整合,建立以物流配送中心为主体,以第三、四方物流(TPL、4PL)为支撑的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第三,积极构建物流联盟。具体可通过企业间共组物流体系,或共享物流专长,如专业人力、知识与技术及其广布的据点和设施等方式来实现。
2.5 加强农产品网络营销保障体系建设
政府要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和完善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的网络覆盖率,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农产品信息网络。政府要积极开展农业信息化培训制度建设。让农民通过电脑上网知识等相关培训,了解农村信息化相关知识,初步学会上网获取供求信息、价格信息、涉农政策等。通过建立县(市)、乡、村级信息培训中心,对农业生产规模示范户、种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协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业主进行信息知识和网络销售等的技能培训,使农户、企业和营销中介组织等能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的搜集和掌握安全便捷的网上交易方法[10]。政府要加强网上信用体系建设。要建立安全、严密的社会范围的个人信用卡和电子货币网络支付体系,保证农产品网络交易的完全性,从而有效地促进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政府还应加快对网络营销的立法,制定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市场规范准则,通过建立完整的网络营销法律、法规体系,为农产品网络营销健康发展提供一个健全的法律平台,这是维系农产品网络营销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11]。
参考文献:
[1] 查金祥,黎东升.当前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系统架构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6(3):72-74.
[2] 丁国颖.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及信息网络建设探究[J].中国商贸,2010(8):103-104.
[3] 黄含遐.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证券期货,2011(5):71-72.
[4] 赵 坤.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困境及其化解对策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1(2):207-209.
[5] 胡开炽.论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的构建[J].中国集体经济,2009(10):76-77.
[6] 陶应虎.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478-13482.
[7] 盛 革.我国农产品现代流通服务体系的协同优化设计[J].管理评论,2009(8):114-121.
[8] 解 蕙.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及发展趋势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0(9):55-56.
[9] 王海龙.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安徽省农产品网络营销策略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0.67-84.
篇6
关键词:城市经济;邮政;营销体系;建设;关系;策略
随着我国城镇一体化政策的有效落实,城市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这对邮政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邮政部门的管理人员一定要勇于迎接挑战,还要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改进与优化营销体制,使城市经济与邮政企业共同发展。邮政企业的管理者在制定发展策略时,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还要以营销体制改革为原则,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模式,对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相关的改革,这样才能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才能实现邮政营销体系布局的优化,从而实现城市邮政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1 城市经济与邮政营销体系应增加的关联性
城市经济与邮政经济想要实现共同增长,必须增强二者的关联性,这样也有助于对邮政市场体制的改革,邮政单位想要更好的发展,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还要明确发展的目标,这样有助于使员工团结一心,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必须联系实际,多考虑城市发展的需求,还要根据邮政市场的现状,制定出具有长远性的战略计划。
1.1 营销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拓展城市邮政发展规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快,城市的变化也越来越大,城市中的建筑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消费水平不断增长,这对城市邮政的经济也有着积极的影响。邮政行业有着较多的优势,其具有实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三个一的特点,邮政企业的发展有助于增加城市的功能,其可以通过信息联络服务,增强城市各个部门中的交流与合作。提高邮政营销体系与城市经济的关联性,可以帮助邮政企业扩大规模,加大市场开发力度,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1.2 城市邮政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营销体系的变化
城市在不断的发展,其经济体制也在不断改革,邮政企业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对企业经济结构也做出了相应的改革,所以,城市经济的发展,也会带动邮政企业的发展。邮政体系在建立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城市经济发展的现状,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不断的改进应对措施,这样才能保证邮政企业运营的高效性。在当前社会,邮政企业的工作内容,已经不再是简单是信件与包裹的传送,其还包括商函、金融等现代业务,邮政的营销体系实现了向商业化的成功转型,而且得到了政府部门的支持,其业务拓展方面做得越来越高。
2 优化邮政营销体系,建立核心营销的管理模式
2.1 建立以大客户为主的营销体系
我国的城市发展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相关管理者必须抓住市场的机遇,要树立核心营销的管理理念,这样才能实现发展城市邮政经济的目标。在发展邮政经济时,要以大客户的营销与管理作为营销体系的核心内容,这样才能提升邮政单位的经济增长点。以大客户市场做出经济的突破口,可以对大客户实行精细化管理,实施优质服务营销,建设好VIP客户俱乐部。同时,对大客户实施数据库营销.组建大客户核心资源。利用名址数据库,发挥创意,逐步推进数据库营销。做大做强各项业务。并且在“三通四进”的基础上,做好中小企业的服务工作,提高中小企业基础信息质量,丰富数据库信息。数据库营销既丰富了邮政自身的网络和数据。也为大客户提供了更多的个性化服务。
2.2 建立项目营销体系
对邮政而言。每一笔业务,无论大小。都是一个项目。邮政一直拥有良好的品牌基础,函件、包裹等拥有良好的知名度,但在如何做大做好项目营销方面,邮政部门长期受现实的束缚。作为。核心营销的主要方式,项目营销的主要落脚点在于开发新的城市邮政经济增长点,在项目营销中,与客户共同受益。
邮政的项目营销有六大重点内容:总部经济、行业经济、假日经济,会展经济、商务经济、校园经济。围绕这六大经济增长点做强项目营销,推进城市邮政经济开发。邮政以现有的根本性业务和支柱性业务项目为主体,以已形成的大客户为项目营销的主要对象,以已完善的函件业务和储汇业务的营销体系为重点,实现项目效益最大化。此外,充分整合邮政数据库、物流、报刊、金融服务等内部资源,将策划中心打造成长沙邮政的产品研发中心。提高项目营销的成功率。这样的营销手法.不仅使客户不断增多,更为双方创造了收益,达到城市邮政经济发展和营销体系建设的完美结合。
3 促进城市与邮政企业经济共同发展的建议
3.1 抓好队伍建设
首先是要有骨干队伍。邮政采取各种方式建立和完善营销人才管理和评价体系,打造了多支骨干队伍,使得营销体系更能接近城市邮政经济发展的脉络。最大程度地拓展市场。打造了一支集中层干部、职业经理人、投递员、策划设计于一体的综合队伍,使全员并进,发挥各自潜能,深入各个目标客户,推介邮政贺卡业务。实现贺卡业务新的飞跃。
3.2 完善机制建设
邮政企业优质的营销战略,主要是在内部统一思想和行动,使队伍成为分工合作、相互照应的组织,以快速敏捷的动作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员工最大的潜能。这就需要一套完整的机制,邮政员工的配套合作对实现城市邮政经济的发展目标尤为重要。完善机制建设,主要是完善经营机制、理顺管理体制和完善激励机制。邮政经营主要包括渠道建设和产品营销两部分,根据所属任务的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经营措施。以专业营销和项目营销为主线,加强大客户营销;整合网点和社会资源,做实公众客户和商务客户的营销。
结束语
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快,这有利于城市经济的提升,邮政企业为了更好的发展,一定要对营销体系进行深入的优化与改革,这样才能实现城市经济与邮政企业的同步发展。邮政部门的管理人员,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不但要结合企业发展的现状,还要结合城市经济的现状,制定出符合城市发展需求的策略,这样才能帮助企业更快的发展,才能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另外,管理人员还要努力完善经营机制,只有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才能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才能真正起到激励与约束的管理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俊峰,殷群.中国移动的客户资本与核心营销能力分析[J].通信世界,2003(12).
篇7
关键词:供电;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4-0000-01
一、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综合策略
一个供电企业好的营销策略是对整个供电企业的发展和整体工作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的,不仅仅能有效的提升供电企业营销工作的整体水平,还有利于供电单位的深入发展。但是,随着我国目前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供电企业的营销政策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因此,供电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对供电单位的营销策略规划做到十分重视,进一步的提升单位的整体营销水平。
(一)树立正确的营销理念
以客户为服务主导是供电单位树立的主要营销理念,对客户利益做到全面地照顾,从而提高供电单位整体的营销水平。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用户对电量的需求也逐渐增加,我们要对于客户的每个方面需要都做到充分的准备,才能更好的为用户服务,进而提高企业营销水平,从而保障供电企业营销工作的进一步进行下去。供电企业要建立较为科学完善的营销体系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当下用电客户的用电需要,更重要的是使供电单位的营销策略做到更加的完善。而供电单位只有在对用电客户的需要做到充分的了解的情况下才能为用户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如此才能进一步的加强供电企业营销策略的改革,从而促进整个电力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对供电单位营销体系进一步的完善
随着我国高端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也逐渐深入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因此供电单位的营销策略也要紧跟科学进步的步伐,对现有的营销体系做到进一步的完善。对于用电客户,我们应该提做到按时调查,以便及时对用户需要做到了解,从而对营销策略的改革做到更好的调整,进而促进供电企业的营销策略进一步的满足社会经济大市场的需要。
首先我们需要构建相对完备的技术体系,实现服务和网络的无间隙连接服务,从而我们能更好的了解用户的查询需求,以便及时的对用户的科学用电做到知道,同时我们还能对于投诉等用户的日常需要做到更加及时的处理。通过网络技术管理体系的构建我们能大幅度提高供电单位的营销工作的工作效率,与此同时,还能更好的对客户的需求做到满足。通过科学的市场调查我们不仅能对市场的需要做到进一步的了解,还能根据一些问题改革我们的营销政策从而制定出更加完善的营销方案,进一步的提高供电企业的营销整体水平。
(三)营销人员的素质的提升
作为一个专业的供电企业营销工作人员必须要有专业的营销素质,以后我们要对营销人员的素质进一步的加强,对他们更好的培训,从而使他们在营销工作中更好的发挥作用。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在职营销人员要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能真正的在技术上给予客户以帮助和服务,从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营销工作人员要对营销相关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应用,掌握一些营销技巧,以便在更好的完成销售工作。此外,供电企业还要对本单位的营销团队做到不断的更新使其更加完善,对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做到合理安排,科学分工。作为营销人员要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积极合作,从而提高团队营销水平。
二、对于电力营销策略实施计划
(一)企业营销制度的完善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营销体系也发生了很大变革。为了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供电企业也适时的添加了营销机构,主要职能则是对销售市场作以开发和规划,以便更好的为用电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及其电力销售等。同时营销体制的构建还能为企业电力的销售提供整套的服务,供电单位的营销体系可包括销售、赞助、监督三个部分。
(二)对供电单位的市场空间进行扩大
电力公司为了对当下电力政策做到更好的调整,可供实施的策略有:第一,对于大型的工业用电户实行优惠计划,从而做到对企业单位经济市场的巩固;第二,合理的运用价格杠杆的方法对居民用电费用进行调节,进而提升居民用电的科学合理性;第三,我们还要对市场的细分原则做到服从,针对用电本质的不同要使用不同的收费制度;第四,我们还可以开发农村市场,把电能大幅度的引入农村,占领这一个大市场,还能提高电能在各个能源中的利用力度。除了这些,供电单位还要关注市场不同阶段的用电需要,进而对用电重点市场作以重点拓展。因为重点用电市场大部分都是居民用电与能源消耗较大的市场,因此,供电单位应该注意对居民科学有效用电作以正确引导,同时还能有效的提升对农村用电的提供质量保障。
(三)加强技术方面支持
营销工作作为电力事业单位的重要工作核心,其工作质量对供电单位以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电力营销的质量还会给整个供电单位的竞争力带来重要影响。电网是电力营销工作的基础,不仅仅需要高端科学技术作以支持,同时还要以令人满意的服务和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作保障。因为目前我国供电单位的营销管理在新形势下处于不断变革的状态,所以洁净能源占有市场的策略初步确定为我国电力市场营销的初步策略。因此,为了对电力营销的专业技术提供的支持作以加强,我们不仅仅要单方面提升我们的服务对于客户的满意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供电单位扩大市场占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引导下,供电企业的营销团队需要不断的完善,从而加强营销工作人员的培训,以客户的需要为宗旨,以专业的营销知识技能为客户服务。同时,供电单位还要结合现代技术的发展,综合运用信息化技术,把营销工作与信息化相结合,对客户用电做到跟踪服务,从而能更加及时有效的对客户遇到的问题进行处理。另外,我们还要加强营销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的培养,提高工作人员的营销素养,以专业的知识技能为客户服务,从而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供电企业要结合目前营销状况,改革营销策略,提高企业的综合服务水平,为企业更加长远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8
一、个人客户营销的新特点
个人客户群决定着银行的生存与发展,是银行的重要客户资源,银行必须建立完善的客户营销服务体系;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的金融服务种类更加多样,各银行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保持自身生存和发展,做好个人业务,不断推出新产品,以此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例如由过去的单一的存取服务提升至通存通兑、电子账户、消费信贷、个人投资理财、跨行转账、代收代付等综合,其服务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我国的各个银行都在积极建立个人客户营销业务体系,形成客户经理、柜面服务、后台服务保障等一体化流程,开展多元化多方位的服务渠道,为个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二、个人客户领域及营销策略
个人客户营销重点领域:一是退休富裕客户群体领域,重点关注医疗保险、养老保险领域。二是政府机构、企业中高级管理及专业人员、富裕自由职业群体领域。三是家族企业融资、投资、结算领域。四是小企业群体、个体工商户群体。五是个性化、多样化金融需求的80/90后客户群体。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营销策略有以下几方面:
1、产品策略。个人客户与银行的联系纽带是金融产品,其影响着营销目标,产品策略是客户营销的基础,那么做好产品策略尤为重要。首先,着眼客户需求。我们的产品是用来满足客户、市场的需要,就要立足客户实际,研发不同类别、不同档次等产品。其次,引进与研发并举。引进国内外市场上热销的金融产品,吸引客户,与此同时根据自己的定位和战略,研发自己的核心优势产品,市场是多层次多方位的,对产品的需求也多方面的,银行本身不能包揽全部的服务,必须有自己的优势产品,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2、渠道策略。首先对营业网点功能重新定义,坚定“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充分发挥有形网点无形网络的作用,优化服务资源配置。加强网点转型,拓展营销途径,改善产品营销的综合能力。其次,拓展服务渠道,提升渠道竞争力。在已经开通的柜面、ATM等服务的基础上,拓展到网络服务领域中,例如网络银行、电话银行等,在客户对服务提出更高要求以及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时代里,通过拓展服务渠道吸引更多的高价值的年轻用户,把银行的服务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满足客户多层次的服务需求。
3、促销策略。商业银行应该结合产品的特点,制定相匹配的促销手段和策略。首先,通过媒体植入信息,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增强客户的购买欲望,使产品深入人心。其次,定期派出员工向客户宣传、推荐产品,同时解决客户在服务中的各种问题,对客户满分服务。最后,定期推出优惠套餐、免费服务、承诺服务等刺激性手段吸引顾客,建立和增大客户产品使用群体,进而扩大营销规模。
4、公益策略。首先,商业银行及其各级银行通过活动赞助、慈善捐款等形式,通过媒体、会等的报道,扩大了银行的知名度,提升银行的品牌形象。其次,商业银行定期开展品牌宣传,定期在社区等公共场所提供便民金融服务,在各大高校举行金融知识竞赛、讲座等来宣传品牌、扩大知名度、提升商业银行外在形象。
三、客户营销的服务保障体系
商业银行做好营销策略的同时,更需要一种体系来保障个人客户服务和权益。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建立服务保障体系:
1、建立科学、合理的服务保障体系。在客服部门设置客服经理为服务主体,柜台及其渠道服务作为支撑,有点有面,主次结合的科学体系。与此同时,每个客户经理发展、服务、维护自己的个人客户群体,对每个客户的金融服务负责,并保持相互间的关系。
2、做好客户服务,完善投诉处理机制。首先,必须明确客服责任,调动积极因素发挥客服在银行与客户间的纽带作用。其次,完善投诉处理机制。客服把客户的投诉及时准确的反馈给客服经理或者网点,客服经理或者网点必须妥善及时处理并且反馈给客户;总结分类客户投诉原因,进而认识到不足,逐步完善有关服务并且制定类似投诉的处理模式,让处理工作变得有章可循,使得客户投诉得到合妥善处理;备案投诉客户的资料,成立关系修复小组,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做好投诉后处理工作,做出相应的服务承诺,修复客户的关系,让客户信任满意我们的服务。与此同时,对在服务过程违反规定和服务章程的职员,要给于严厉批评和教育,进而完善服务。
篇9
1对社会医疗保险需不需要营销的讨论
社会医疗保险的营销,就是将多层次体系下的各险种,通过创造、传递和传播优质的顾客(参保者)价值,获得、保持和发展参保人群。当“使推销成为多余”,营销目的便得以实现,医疗保险扩面工作也变得简单有效,“广覆盖”、“大数法则”等迎刃而解。
1.1从市场角度看,医疗保险和其他保险一样,是非渴求商品
医保经办机构必须主动推销和积极促销,善于使用各种推销技巧寻找潜在顾客,甚至采用高压式的方法说服他们接受其产品,从而使更多的人群加入到社会医疗保险体系中来。
1.2从医疗保险的需求特性看,疾病发生的随机性造成对医疗保险需求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
我国医疗保险起步迟,保险制度不完善,医疗保险市场处于短期非均衡状态。受收入、保险意识、效用偏好等因素的影响,相当一部分人群还没有被纳入医保体系。由于潜在的医疗需求没有得到释放,医院的市场化取向得不到有效满足,其利益、运营效率甚至是社会福利都受到了损害。营销就是善于为医疗保险刺激出需求,促进市场的均衡运动。医疗保险的经办机构应该通过营销试图去影响需求的水平、时机和构成。
1.3从社会属性看,“城镇”向“全民”跨越后,社会医疗保险的参保扩面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原来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群体是城镇各类组织以及这些组织中的劳动者,通过政府的强制性力量使医疗保险得以覆盖问题不大。但是,向“全民医保”跨越的过程中,灵活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自谋职业者、新成长劳动力、其他城乡居民等,其数量比原来意义上的“职工”要多得多,医疗保险覆盖这些人群,政府的强制难以奏效;而借鉴商业保险的办法,运用营销手段扩大人群覆盖,促进“全民”目标的实现,这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医保经办机构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
1.4从其本身特性看,社会医疗保险应具有社会营销观念
社会医疗保险组织的任务就是在多层次的医保体系下,确定各类人群所对应的诸目标市场的需要、欲望和利益,并以保护或者提高参保人员和社会福利的方式,在满足基本医疗保险方面比商业公司更有效、更有利地向目标市场提供所期待的满足。因此,社会医疗保险的经办机构要通过营销活动,维护和改善客户(参保人员)关系,考虑社会与道德问题,平衡医、保、患利益关系。社会医疗保险理所当然地就要在效率、效果和社会责任方面,于某种哲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营销活动。
综上所述,社会医疗保险作为公共服务产品,需要用市场化思维,借鉴产品(服务)营销的原理,使市场主体更多地选择医疗保险,让更多的人群加入到社会医疗保险的“安全网”。
2社会医疗保险的营销设计和实施
和其他产品、服务的营销一样,社会医疗保险的营销要以4Ps理论(产品PRODUCT、渠道PLACE、价格PRICE和促销PROMOTION)作为行动的指导。同时,作为公共服务产品,除了传统的4Ps外部营销外,还要加上内部营销和交互作用营销两大因素②。内部营销,就是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要加强对经办人员的培养和激励,全机构都要有“营销”观;交互营销,是指经办机构经办能力、服务参保单位、参保人员的技能。
2.1营销定位:“全民医保”下的适应营销
覆盖全民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将打破城镇职工的界限,面向社会各类人群,以统账结合的基本医疗保险为基础,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独立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法多形式、保障水平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也就是说,在国家规定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外,需要根据人群特点、收入水平和医疗消费等,建立多个高低不等的医疗保障层次,至少是一些过渡性、补缺性的保障形式。这样,“多种模式”、“多种办法”就赋予了社会医疗保险产品的概念。以产品观念为导向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的覆盖,要求经办机构根据社会人群分布状况和收入水平的实际,调整完善政策体系和制度安排,甚至开发设计新的险种产品,以满足社会各类人群的医疗保险需求。社会医疗保险的营销需要适应新的形势,突出目标市场、参保人群需要、整合营销和医疗保障水平四个支柱,确立营销观念,避免营销近视症③——参保人群并非在购买保险,而是在购买健康保障。这样,不管是响应营销(寻找某些人群业已存在的需要)、预知营销(预测某些人群的需要),还是创造营销(设计新的险种或者参保缴费办法),社会医疗保险体系可以在不断的调整完善中符合参保人群的认知价值,吸引和维系参保人群,从而在总资源一定的限度内,保证医、保、患三个利益关系方处于能接受的满意水平。
2.2营销机会:“全民医保”下的营销环境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等一系列理论、思想和观点,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医疗保障事业的改革发展。全民医疗保障体系的构建,使医保经办机构的工作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相当一部分“自由人”要归拢到医保体系中来,这意味着经办业务需要采用由外向内的观念,营销环境恰恰在不断创造着新的机会。从宏观环境看,我国实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以来,城镇职工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社会成员医疗保险的意识越来越强,各级政府把覆盖全民医保体系的建设摆上议事日程,并在小康进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工作部署进展上明确了新的目标。从微观环境看,由于政府的规制和法制的健全,使组织为员工参保有了“保障”;同时,个人由于经济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选择性注意逐渐强化,通过有效地营销来影响购买行为,是社会医疗保险扩展参保人群的重要手段。营销环境的变化,要求社会医疗保险必须一改过去大众化方式,不能仅仅停留在政策体系设计的基础上,让各类人群来“对号入座”。相反,要据此进行微观营销,对潜在的各类参保人群进行行为细分,并有针对性设计保险产品或调整完善缴费机制。比如,江苏镇江市针对外来务工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在医保体系中设计的住院医疗保险,是相对于基本医疗保险的一种较低层次的过渡性保障形式,参保人员以上年度社平工资为缴费基数,以首次参保的不同年龄,按3%—8%的比例缴纳住院保险费。在向饮服行业、建筑业外来务工人员“营销”该险种的过程中,针对这类群体年龄轻、流动性大的特征,调整为以社平工资60%为基数、按行业平均年龄(最低限)3%比例缴费,这种微观营销取得了较好效果。
2.3营销战略:“全民医保”下的营销差异化
有别于商业保险的利益定位,参保的各类人群在这个体系中是具有特定利益的。在向目标市场传播特定利益这一核心观念的同时,社会医疗保险还要通过进一步编织差异网来体现实体。其中非常重要的是形象差异化,就是造就人群对社会医疗保险较商业保险的不同认知方法。首先,在社会医疗保险体系中,要建立一个不同制度安排的特点和参保建议;第二,更多地应该通过事件和公益活动传递这一特点,从而使之与商业险相区分;第三,它要利用各种营销组合产生某种感染力,更好地发挥制度地牵引作用。
2.4传播营销:“全民医保”下的营销方案
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从顾客角度考虑营销过程的方法。在多层次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下,经办机构要通过有效的传播手段与现行和潜在的关系方和各类人群沟通。因此,除了依靠强制力和传统的动员参保手段,还必须针对不同的传播目标,选择不同的传播渠道。
2.4.1具事实劳动关系的人员:公共关系与宣传。主要是在政府强制力以外弥补刚性所带来的缺陷。对具有事实劳动关系的人群,要更多地采用社会营销观念,采取事业——关联营销的方法,即积极地使用保障全民健康的形象,构建与参保人员的利益关系,借以改善经办机构的名声,提升知晓度,增加参保者忠诚。通过公共关系、宣传,使社会医疗保险:具有高度可信性,通过新闻故事和特写等使之更可靠、更可信;能够消除防卫,可以接触一些回避、拒绝参保的单位、人员;戏剧化,通过公益、政府财政杠杆等使医保制度和产品惹人注目。
2.4.2断保人员:客户关系型营销。即经办机构通过有效利用参保人员信息,在对参保人员了解的基础上,将营销针对特殊人群个性化。比如,对具有固定劳动关系的人员,一旦其下岗失业无力参保,对这些断保或是封存人员,可以由统账结合的基本医疗保险转向单建统筹的住院保险,一旦此类人群经济状况好转,再回到基本层次;再有方法就是给这些群体以缴费照顾,调整缴费基数或比例。这种营销手段的关键是建立客户数据库和进行数据挖掘,进而进行数据库营销。
2.4.3新成长劳动力:网络营销。新成长的劳动力是网络一代,其特点是:选择权是他们深信的价值观;他们需自己改变自己的主意;他们更喜欢自己作出决定。对此,医保经办机构要善于利用网络和先进的数字化传媒技术进行医疗保险的营销。
2.4.4城镇其他居民:直接营销。直接营销的渠道很多,如面对面推销、目录营销、电话营销等。关键问题是营销渠道的构建。针对城镇居民的分布特点,社会医疗保险的经办机构需要向社区延伸,不断完善和构建社区平台。社区平台包括街道(社区)的劳动保障平台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只有这些平台建设到位并卓有成效地开展营销活动,才能提高成功率。
3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营销行为讨论
社会医疗保险的营销主要是由经办机构来完成的。经办机构作为营销组织,必须重新界定它的角色。
3.1牢固树立营销观念,建立全机构营销导向
参保扩面是经办机构的一项突出任务,也是经办能力高低的“试金石”。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内部职能划分是多样的,但它必须是一个强有力的面向所有参保人群的组织,这种导向使得参保扩面工作应成为全机构的事,营销导向也应是全机构的。“全民医保”目标的确立,要求体现在工作和部门定义、责任、刺激和关系的变化上。特别是医保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使经办机构的一切任务都面对着参保人群。内部各职能部门都要接受“思考顾客”的观念,即强调为参保单位、参保人员的服务。同时,只有当所有的部门执行一个有竞争力的参保人群价值让渡系统时,营销才能有效展开。只有确立全员的营销观念、改变内部的薪酬结构、开发强有力的内部营销训练计划、建立现代营销计划体制、提高员工营销能力,“经办”的目标和水平才能提升到新层次。
3.2经办机构要苦练内外功,实现新突破
内功是就是在多层次医保体系构架下,强化保险产品力、提升组织力、管理力、营销力,进入精耕细作、精细化管理的科学状态;外功是由关注政策体系、制度安排,转向关注参保人群,由坐门等客转向目标营销。依靠垄断做“老大”或依靠政府强制力推动参保的空间越来越小。因此,必须真正学会关心参保人群利益,从目标人群的需要和利益出发,规划市场营销渠道,设计策划促销途径。要学习和借鉴商业保险公司的经验,掌握现代保险营销的有效方法。比如:重视客户关系管理,提升服务价值,重视多种营销组合,加强营销队伍建设、营销社会保障理念、强化经办机构文化建设、改善营销环境的关系主体——医院、同业、媒体等。
注释:
①DictionaryofMarketingTerms,2nded.,ed.PeterD.Bennett(Chicago:AmericanmarketingAssociation,1995).
②ChristianGronroos,"AServiceQualityModelandItsMarketingImplications,"EuropeanJournalofMarketing18,no.4(1984):36-44.
篇10
由于受到办学母体学校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即独立学院)仍沿用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没有充分考虑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特色和生源特点,未能很好地形成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色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上基本上也是沿用母体学校的设计,集中体现在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上。
1 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上存在问题及分析
如前所述,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比较重视实践教学,但由于实际办学情况,沿用办学母体学校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及不足。
1.1 课程体系偏理论化。笔者梳理过笔者学校及其他兄弟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方案,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偏理论化,在西部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更明显些。即使在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中,偏理论化依然存在,比如广告学、企业战略管理等课程在实践教学上会偏向理论化些,学生的实践效果很难进行有效评价。
1.2 课程体系未更多考虑到专业实际应用。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对接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就业要求即操作应用。因此需要从学生从事营销工作的第一线需要的专业操作需求出发来设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现在的实际情况是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依托母体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相对忽视了母体高校的研究型特点及生源素质较高等特性,课程体系上对接专业一线操作上存在不足。
1.3 课程体系中专业实践课程比例不足。目前,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纷纷设置实践教学环节,但实践教学的总体规划和理论教学连贯性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以浙江省为例,虽然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总学时占到总教学量的30%~35%,但专业课程的实践总学时所占总教学量的比例仅为5%~10%,不能充分体现市场营销专业的特色与亮点。
要解决以上问题,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开展前需要明确一点,那就是“需要实践什么”,即要明确实践目标,进而将其有效分解,最终形成实践动手能力体系,并紧密结合到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中去。
2 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对策
基于以上思考,本论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提出以下建议。
2.1 优化课程设置。实践教学课程在设置上要进一步优化。
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以及社会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市场营销专业的要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现有偏理论化的课程进行有效剔除,例如将《企业战略课程》从专业必修课中划出来,但可以作为选修课开出来。
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例如学校所在区域,学校现有师资的特点及学校的经费投入等。比如处在江浙、广东发达区域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有较多的企业实践机会和资源,而处在广西、贵州等区域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这方面资源不足,可以开出的实践课程应该有所不同;应用型本科院校因为没有编制等原因,对优秀的人才缺乏吸引力等,开出的实践课程也必须跟现有师资结合起来,做能做好的事情,这样实践教学的效果才能更好;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也不相同,如在实践教学硬件、软件及资金投入是有很大差异的,能开展的实践教学课程也就不能完全一样。
笔者学校也作了这方面的尝试,具体如下图。
图1 结合市场营销专业能力需求部分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2.2 合理安排实践课程学时。实践教学的课程确定下来后,需要对各实践课程进行课时的合理安排,要在普遍顾及的情况下突出重点,需要考虑到学校的条件、师资现状等。
笔者学校相对远离市区,因此对能够在校园内部及周边开展的实践教学课程就相对安排多些课时,例如《推销学课程实验》及《推销学实训》等的课时安排分别达到16课时和2周,暑期生产实习因为可以统一安排,加上暑期时间较长,也是安排了3周的实践课时。
2.3 完善课程内容。实践教学课程的内容要进一步完善。从课程地点、课程具体对象和课程要求上进行完善,不能像之前那样随便找个经典的教学案例,然后让同学们进行分析讨论的模式,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应该设变成“走出去”的模式,把课程的上课地点从课堂变成社会大讲堂,具体内容上需要结合学校等特点,比如《推销学实训》课程安排的内容就是让学生校园摆摊,进行摊位销售,在具体产品上就要求学生自己进行市场调查,同时结合学校后勤超市货品进行销售产品确定等内容。
2.4 加强课程考核。实践教学课程的考核是一个更需要创新的思考。如有些课程是小组团队合作,如何更好界定每位同学的成绩,这就需要引入竞争等因素。比如团队领导通过竞聘,他的成绩系数是1.5,这意味着如果团队业绩好,团队领导的考核分数要比团队成员会高,反过来团队业绩不佳,团队领导的考核分数要比团队成员低,同时引入过程考核,针对每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展示,并做好档案管理等。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2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