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目的范文

时间:2023-10-17 17:37: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考古目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考古目的

篇1

关键词:曹操墓;考古学;学术诚信

中图分类号:K928.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1-0000-01

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通过新闻会向社会公布了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2号大墓为曹操高陵,这一则消息立即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众所周知也有很多的质疑之声,这种质疑直接影响到考古学的学术诚信问题。

一、考古学学术诚信的内涵

考古学是一门严谨、科学性较强的学科,是通过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遗迹和遗物来全面揭示古代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面貌,从而达到证经补史的目的①。考古学的主要方法有两种,即地层学和类型学,这两种方法分别是从地质学和生物学借鉴过来的,如果是历史时期的考古,通常会用到王国维先生所倡导的“二重证据法”,即考古资料与历史文献的结合。随着自然科学的进步,大量自然科学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于考古学之中,产生了很多的研究分支,如碳14测年、动植物考古、环境考古、体质人类学、分子生物学、古代遗存的物理和化学成分分析等,因而考古学的科学性在不断增强,可以说考古学是人文社会科学中自然科学方法占比重最大的一门学科。

学术诚信有两方面的内涵:在对待科学的态度上和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要求“真”,求“新”,做到“诚”;在对待其他研究者及其成果上要讲“信”,信任他人,讲究信誉、信任②。尊重事实、从实际出发是考古学家的天职,一切认识要通过对实际材料的研究中得出,有一份材料说一分话,这是考古工作者的基本原则③。因此,在对一项考古发现进行说明时,往往考古学家的发言会比较谨慎,这是由其学科特点和长期的思维训练所决定的,在没有充足证据的情况下,考古学家是不会轻易下结论的。

考古学工作的基础是田野发掘,田野工作的质量优劣直接关系着整个研究项目的成败,在论证遗存性质的过程中对田野工作的要求极其严格,比如判断一座墓葬的年代、墓主人身份等问题,就要考虑到墓葬形制、随葬品特征以及判断墓主人身份的证物等。因此,学术诚信在此就显得尤为重要,不能把似是而非的证据加入到推理的过程中,更不能有以假乱真的现象。此外考古学是一门“遗憾”的学科,由于早期遗存受到后期不同程度的破坏,很多关键证据的缺失使研究者不能有十足的把握来判断考古遗存的性质,只能实事求是地做出初步的判断。科学研究是允许出现误差,考古当然不能例外,初步的研究成果需要后期学者的验证和修正,才能促使一个学科的持续发展,这就是上文所说的“诚”和“信”。在学术研讨的范围内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而对于一些恶意攻击和诽谤的言论,这些并不是科学研究的范畴。

二、关于曹操墓的考古学证明

曹操墓的公布,当时立即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也出现了所谓的“挺曹派”和“倒曹派”。考古研究者则注重实物资料,也就是证据链是否能证明西高穴2号墓为曹操高陵。

考古界研究魏晋墓葬的大多数学者均认同一个观点,即西高穴2号大墓基本上可以认定为曹操高陵④。发掘简报《河南安阳市西高穴曹操高陵》⑤的公布,为我们提供了较为翔实的资料,简报的结语部分列举了认定西高穴大墓是曹操高陵的十大证据,这也是考古学者判断曹操高陵的主要依据。总结一下,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讲,第一是实物资料,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的组合确定了该墓的年代为东汉末年;墓葬的规格也可判断墓主人的身份为王侯级别;墓葬中出土的石牌刻有“魏武王”,在东汉末年有这种称谓的再无他人,只有魏武王曹操;墓葬中的人骨经测定,男性人骨的年龄在60岁左右,与曹操去世时的66岁年纪相当;石牌上的文字写法和语言习惯符合当时的风格。第二是文献和其他资料的印证,《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记载,曹操墓“因高为基,不封不树”,这与发掘中没有发现封土符合;1998年出土的鲁潜墓志点出的曹操高陵位置与发掘地点吻合。从以上的证据链,考古学者可以初步断定该墓即为曹操高陵,这种推理方法完全符合考古学的研究逻辑。

三、对曹操高陵“质疑”的“释疑”

社会上有关曹操墓的质疑较多,笔者在此主要搜集了几种主要的说法来进行释疑。

首先是“石牌造假说”,这种说法是最为尖锐地污蔑考古工作者的说法。考古工作的基础是田野发掘,根据《田野考古工作规程》,发掘工作按照地层从上向下、由晚及早得逐层清理,石牌位于墓室的下层,其上层出土的遗物已经是东汉末年的遗物了,下层是不可能会出现晚期物品,更不会是现代伪造的石牌。另外从石牌上的文体风格来看,比如“木墨行清”、“香囊卅双”、“常所用”的语言,这些是所谓的“造假者”所不能企及的,这些语言是东汉末至魏晋时期独特的风格,赵超先生曾对出土石牌做过辨识与断代⑥,“从铭文的书体可以看出是东汉末年流行的隶书”,“从刀刻的痕迹看,与东汉碑刻的刻法相似”,“文字结构具有汉代的特点”。

第二种说法是“七十二疑冢说”。首先要探讨一下此种说法的来历,吴金华先生对此做过考证,早期的史志显示,从魏晋到唐代,曹操墓的所在地都有非常明确的记载,这表明“疑冢”说在唐代之前没有出现过;“疑冢之说”滥觞于北宋,兴盛于南宋;所谓的“七十二疑冢”,元明时期已被载入史志,清初又被补进著名小说《三国演义》中,其影响之大,超过南宋⑦。此外,1988年3月8日《人民日报》报道说,民间传说的“七十二疑冢”,经过考古工作者的考证,是北朝的大型古墓群,且数量不是72而是134。这也就表明,“七十二疑冢”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只是民间的传说而已。

第三种较为普遍的说法是该墓葬有可能是“冉魏墓”,即十六国时期的另一“魏武王”,历史记载其墓葬的方位与西高穴大墓相似,但从该墓的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组合来看,这种说法不堪一击,该墓的特征表明了墓葬的年代是东汉末年,不可能会持续到十六国时期。

第四种说法是“没有墓志说”,在考古学上墓志是判断一座墓葬墓主人身份你的关键证据,而西高穴2号墓没有墓志,这符合当时的埋葬习俗,墓志的出现是在西晋以后,因此该墓中没有墓志很合理。

综上所述,曹操墓的初步认定在考古学上没有太大的疑问,在学术的范畴内大家都可以参与讨论,但那些污蔑之言不属于该范畴,考古工作者没有必要去反驳。从科学研究的角度上看,曹操墓并不存在违背学术诚信的方面。

注解

① 孙英民、李友谋:《中国考古学通论》(修订本),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

② 汤曾:《浅议学术诚信》,《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③ 王巍:《西高穴大墓与考古学的认知程序》,《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月19日第2版。

④ 刘庆柱:《曹操墓的考古学证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月19日第1版;焦南峰:《安阳西高穴墓地应是曹操高陵》,《中国文物报》2010年1月13日第3版;白云翔:《安阳西高穴大墓是否为曹操高陵之争的考古学思考》,《光明日报》2010年1月26日第12版;朱绍侯:《曹操与曹操墓》,《史学月刊》2010年第5期;韩国河:《有关河南安阳“曹操高陵”的几个问题》,《中国文物报》2010年2月12日第3版;刘瑞:《说“常所用”》,《中国文物报》2010年10月15日第6版。

⑤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阳县文化局:《河南安阳市西高穴曹操高陵》,《考古》2010年第8期。

篇2

一、关于草原资源轻度利用、放牧利用

草原资源的自然再生产过程纳入到经济生产过程时,即自然再生产过程与经济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时,就意味着利用;草原资源利用的本质就是自然物质能量运转的经济社会化以及自然物能和经济物能运行的一体化与作用的互辅化。合理利用草原资源就要在保护与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工夫,使其一切效用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不仅使草原的第一性生产力和第二性生产力最高,也使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维护作用最强。草原资源的合理利用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一是充分利用,二是有效保护,三是大力扩展;即在使用中保护,在保护中使用,在使用和保护中实现资源的扩大再生产。

合理利用草原资源的基本目标,是实现永续利用和获取持续最大的产量。永续利用就是根据草原资源的再生特性,通过使用和保护相结合以及资源的不断增值,使之源源不断地、永无止境地供应经济社会扩大再生产的需要。而最大持续产量就是在永续利用草原资源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条件下,获得最大的、持续的草原生物有机体的生产量和以畜产品为主的经济产品的提供量,而又不损害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减弱其生态效能。

草原资源利用的适合度。由于草原资源的数量、质量以及再生能力的有限性,即自然的生态环境阈限的存在性(属于自然规律),决定了对其开发利用也应有一个适合度。达不到适合度,是资源利用的不充分;达到这个适合度,利用效率就最高;超过这个适合度,就超出了草原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严重的就会引起系统崩溃。而这个适合度正是草原资源合理利用的生态阈限和经济阈限。一般来说,草原资源的利用速度,不应低于因环境拥挤效应带来的死亡率,即牧草因自生自灭而形成的资源浪费;但不能高于资源的更新速率,即妨碍牧草再生而形成的资源退化;这可以作为草原利用的生态上限与下限。草原资源利用的经济下限是资源利用收益不为负值即总产值大于等于总成本时的资源利用量,其经济上限应与生态上限相对应,即寻求在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约束下的收益极大值时的资源利用规模。适度利用资源,就是要使资源的利用量限定在生态阈限和经济阈限范围之内,使资源的破坏以及闲置和浪费降到最低限度,使草原生态经济的效益极大化。

美国、澳大利亚等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在20世纪曾受到严重超载的危害,于是大量压缩了实际载畜量。如20世纪80年代美国西部地区草原载畜量仅是同世纪初期的40%左右,澳大利亚南澳洲的干旱草原在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的草原载畜量比同世纪80年代高近4倍。澳大利亚的经验是实际载畜量不能超过干旱年份产草量的理论载畜量,美国的草场利用率一般控制在45%-50%。可见,我们的草原牧区应适当降低草场的利用率,因地制宜地对草原实行轻度利用。

草原既要轻度利用,也应主要采取放牧的方式进行利用。草原畜牧业主要是放牧畜牧业,舍饲圈养在草原牧区不可普遍推广。如果把舍饲圈养作为草原牧区牲畜的主要饲养办法,是不符合草原畜牧业的两个最基本条件的,即草原资源条件与畜种资源条件,也会使其畜产品丧失在国际与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舍饲需要大量的饲草投入,牧户自身的打草场不具备这样的供给条件,只能主要依靠购买,这会大大增加生产成本与牧民负担,使草原畜牧业成本低、效益高及产品价格具有竞争力的优势受到冲击;舍饲还需要一定的棚圈条件与饲养技能,特别是适宜圈养的牲畜品种,牧区现有的绵羊、山羊、牛及骆驼等适宜圈养舍饲的不多,若普遍实施舍饲圈养,就需要大规模更换畜种、品种,这样草原畜牧业特色牲畜及其特色产品、绿色产品的优势也难以保持。

二、关于草原基本建设

近年来,内蒙古草原基本建设与生态保护不断加强。2000年以来,国家相继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牧还草工程等,拉开了草原生态建设的大幕。 “十五”期间,全区草原建设总体规模年均达8219万亩,比“九五”期间年均增加4575万亩。“十一五”期间,草原建设总规模5亿亩,禁牧休牧面积7.8亿亩。草原围栏建设的速度明显加快,2003年达到3790万亩,2004年达到4623.1万亩,2005年达到4837万亩,2006年达到3.3亿亩,2007年内蒙古草原围栏已发展到3.74亿亩。

要科学分析围栏的利与弊,停止盲目的、不合理的围栏封育。“草场公有承包,牲畜户有户养”的改革过程中,为了明晰产权特别是牧户对草场的使用权,就强调牧户围栏其承包的草场。现在为了保护草场、恢复草原植被,也把围栏封育作为重要的办法,这是正确的。在气候干旱、土质沙性的北方草原地区,如果也把造林种草作为生态建设保护的主要内容,其生态建设的同时必然要引起更大程度的生态破坏,这样的教训是深刻的。然而,“围封”既要考虑保护草场、明晰产权,也要顾及草原资源的合理利用,“围封”应因草场的类型、退化的程度及草场的利用方式而异,封育可采用围栏封育与人工管护封育相结合的办法。不是围栏越多就越好,也不是所有牧户把其承包的全部草场都围起来就是围栏追求的目标。禁牧区既要适当围栏封育,也要雇用草场管理员,使围栏封育与人工封育有机结合;轮牧区应主要按照划分轮牧场的方式来进行网围栏建设;休牧区可在饲料地周围建设网围栏等。

要非常谨慎地在草原牧区进行饲草料地和人工草地的建设。我国的北方草原牧区绝大部分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稀少、一般在300毫米以下、有的甚至仅有几十毫米,地表水非常稀少、地下水也极其缺乏,土壤为沙性质地,能够建设永久性饲草料基地的地块微乎其微。即使有一些水土条件看似相对好的地块,也一般是第一年有水可以种植,第二年水少了难以种植,第三、四年水没了,饲料地及其周围的草场就都沙化了。这些沙化点扩展、连接,就能形成连片的沙漠。

发达国家的人工草地主要集中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而不是在干旱地区。对于干旱半干旱的草原,主要采取科学合理的保护利用方式,维持、恢复天然植被,实现草原资源的永续利用。澳大利亚人工草地的发展有严格的地域特点,在干旱地区几乎全部保留原始植被,而在东部及东南部的湿润和半湿润地带集中建设人工草地。可见,我国的人工草地也即饲草料地也不应该建设在干旱、半干旱的草原地区。草原牧区不应该大力进行饲草料地及人工草地的建设,否则“建设草场、增加牧草、维护草原”的初衷,往往会变成破坏草原的后果。

三、关于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规模

科学知识与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轮牧式利用草原可以说是实现草原资源永续利用、牧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方式。轮牧式利用草原必须具备几个基本条件:一是经营使用的草场面积要足够大,二是经营使用范围内的草场要有一定的小类型之分――冬春营盘、夏秋营盘及放牧场、打草场等,而当今草原牧区的大部分地方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由于规模狭小的制约,使得轮牧不能进行,牧户对一块固定的、不大的草场长期的重复利用、高强度利用,草原退化沙化岂能避免。

草原畜牧业牧户小规模经营的实施,既调动了牧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草、水、畜、林以及牧道等的固有组合与模式,忽视了放牧劳动的连续性和畜牧业对分工协作的特殊要求,给畜群组合、草畜配置、疫病防治、科技推广、产品收获等带来了困难,使得草原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步子滞缓。草原畜牧业的小规模经营,很难形成理想的畜种结构、畜群结构等。传统的合理的牛、马、山羊、绵羊、驼的五畜结构逐渐被单一的、欠合理的牛、羊结构取代,科学的分群放养、季节性轮牧有向粗放的混群放养、只在一块草场放牧逆行的可能。户营经济的小生产与不断发育的社会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加剧,牧区特别是畜牧业生产领域、流通领域等均提出了对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的迫切要求。发展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家庭牧场,可以说是草原畜牧业逐步实现规模化、现代化的比较适宜的途径。

四、关于牧民转移

近年来,牧区人口及劳动力转移的数量不断增加。内蒙古1998年全区牧区转移出牧业劳动力不足3万人,到目前达到了30万人左右。牧区人口及劳动力的转移主要是通过“生态移民”等项目进行的,是政策性转移、被动性转移,而自发的、主动的转移较少。牧区人口转移过程中返回现象非常普遍,一般的返回率在50%左右。转移出的牧区人口及劳动力就业比较困难,职业选择和未来的发展等都比较迷茫,少数家庭的生计难以维系。转移出的牧区劳动力大部分从事以体力劳动为主、技术含量较低的服务业性行业,如饭店服务员、保安、环卫工人等。工作缺乏稳定性,收入水平也较低 。

牧民及牧户向异地转移(移民)或向非牧产业转移,必须坚持自愿、可能与逐步推进的原则,决不能一哄而上、一刀切齐。要在妥善解决了转移人口的生活与生产条件,并切实寻找到了发展出路的基础上,再实施转移。还要特别注意草原文化、草原文明的保持与发展。生态移民的宗旨是减少牧区人口对草原资源的直接压力,所以要向草原地区以外迁移为主体,实行自治区范围以及全国范围的较大跨度转移。在一个旗县内,甚至一个苏木、乡或嘎查、村内搞迁移,从长远看要有“拆东墙补西墙”的负作用。

永久性禁牧区的牧户可考虑实行生态移民、异地开发、妥善安置;无畜户与少畜户可向生态(保护性)草业专业户转变;适当引导有条件、有意愿的牧户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等。要确保二、三产业户及生态草业户、生态移民户的收入、生活水平不低于畜牧业户。从长远看,应该是少数牧民经营科学的轮牧式畜牧业,多数牧民转移到第二、三产业,成为非牧民。但这样的进程需要很长的时间,是一个自然的、自发的过程,决不能揠苗助长、盲目强行转移。

五、关于牧区工业化、城市化

牧区工业以矿产资源开采及其加工为绝对的主体,其他工业类型所占的比重很小,即使有一些其生存发展的能力与活力也比较缺乏。牧区的矿产资源开发企业,对当地农牧业剩余劳动力和城镇需要就业者的吸纳能力较弱,其对地方经济的贡献主要是增加了财政收入等。随着时间的推移,矿产资源开采难度增加、开发成本上升,甚至会出现矿产资源枯竭的现象,这些矿产资源开发企业就要大大萎缩或者干脆撤离,这样牧区未来的发展特别是非资源性产业的开拓等要早日谋划。牧区畜产品主要交易市场及价格形成过程中的主导者一般都在牧区的区域之外、离原产地很远,牧民讨价还价的能力十分微弱,大都处在被动的价格接受者和利益受损者的地位。

不合理的开矿、办厂,已造成一定程度的草原资源破坏与环境污染。如“七五”期间,陕晋蒙三角区能源基地建设,仅铁路与公路施工、煤矿开发与建设就造成近300平方公里的草原沙漠化。截止到2007年,内蒙古全区矿山开发占用破坏土地75801.27公顷,其中占用破坏草地占44%,林地占3%,耕地占9%,其他地类占44%;内蒙古东胜矿区面积3481平方公里,其中沙漠化面积占57%,且沙漠化土地还以每年0.5%的速度扩展。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部分旗近年来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开矿、建厂愈来愈多,但所引起的草原破坏、生态环境污染也不容忽视。

一些地方没有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单纯追求当前GDP和财政收入的增加,过分强调招商引资、开矿办企业等,忽视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忽视了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有的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顾生态环境保护和群众利益,忘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甚至存在滥开滥采、破坏草原、生产运输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这些尽管是个别现象,但影响较大、危害也较重。目前,自治区党委、政府正在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措施,及时处理、及时纠正,特别是严厉打击各种无证勘查、无证开采、违规占地等违法行为,坚决制止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牧区的城市化率比较高,一般都在50%以上。但是,牧区的城镇居民中有相当一部分经营的是草原畜牧业,主要依赖在草原上牧养牲畜来维持生计,这部分人中有城镇的下岗人员、分流人员、失业人员、退休人员等;有的机关干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企业职工等,也在他们的亲戚等牧户的畜群里寄养着自己的牲畜。城市化,通俗一点讲就是非农化、非牧化,而在牧区实质上非牧化的人口有限,所以说,牧区真正的城市化水平并不像其城市化率显示得那么高。

近年来,牧区市(盟)所在地的城市、县(旗)政府所在地的城镇,拓展比较迅速,其城市范围扩大,城市人口特别是流动人口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市容市貌改善。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合并乡镇(苏木)、集中办学等,使得牧区的部分小城镇出现了萎缩甚至荒芜的现象;这些小城镇机关搬走、学校停办、人口流失,一些服务行业也十分萧条。而这些小城镇往往又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社会主义新牧区的主要建设点,其发展不良不仅制约着牧区城市化的整体推进,也使得城乡统筹的连接点、新牧区建设的支撑点和着力点不太稳固。

可见,草原牧区要选择新型工业化、科学城市化的发展道路。第一,要彻底摈弃西方发达国家已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再恢复的传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老路,关注不合理的开矿、办厂、城建等造成的草原资源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大力发展清洁生产、生态产业、循环经济,实现生态与经济、生产与环保协调持续建设发展,发展物质能量消耗少、少污染甚至无污染、少废物甚至无废物、物质循环利用综合利用节约利用的新型产业,建设洁净、舒适、便捷的绿色化、生态化的城市家园,走协调、高效、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城市化拓展道路,大大提高工业化、城市化的生态经济效益水平。第二,要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较低的比较优势,既要提高劳动生产率、注重效率,也要讲求公平、高度重视劳动力的普遍就业问题;特别要有效提高二、三产业对农牧业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要加速实现进入城市的农牧民与城市居民各种待遇的平等化、一致化,从而大幅度提高工业化、城市化的社会经济效益水平。第三,要以工业化、城市化促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城市化,实现工业化、城市化与信息化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既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也要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既要拓展大中城市,也要建设小城镇,尤其要使小城镇的发展与新牧区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有效提高工业化、城市化的技术经济效益水平。第四,要在开矿、办厂引起原生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的区域,选择抗逆性强的草种及树种,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大力开展以育草为中心的植被营造与恢复,切实有效地治理、防止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工业产品生产与绿色植被营造、环保设施修建、净化设备运行等协调同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同时提高。

六、关于草原生态补偿

篇3

正值黄金季

在西方大国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并努力引领潮流的两支主力部队中,如果说跨国公司偏重于实业投资和直接投资,私募股权基金(又称PE)则是以金融股权投资的更高形态出现,特别是最近几年,其势如排山倒海,其形却不显山露水,已经深深扎根于亚洲资本市场的核心领域。

目前活跃在中国市场上的私募股权基金,基本可分为境外基金和本土基金两种。近几年,境外PE对中国企业的投资,已取得多个成功案例,投资人取得了几倍乃至几百倍的良好回报,更激发了境外PE对中国企业的投资热情高涨。仅以2007年上半年为例,32只可投资于中国大陆的私募股权基金所募集的资金总额达133.84亿美元,接近2006年全年亚洲(可投资中国大陆)私募股权基金141.96亿美元新募资金总额。

相形之下,中国本土PE虽然仍有一部分坚持投资于高科技、高成长的双高企业,但相当一部分已改变初衷,将主要投资方向转而针对二级证券市场。一部分本土PE近两年在二级市场上获利甚丰,直至2007年底,这部分私募基金才开始撤离二级市场,并计划在2008年重新转向针对双高企业的股权投资。根据对2006年、2007年二级市场交投活跃的记录分析,有人估计,中国本土PE应当有超过500只之多,单只基金管理的资金从几千万元到几十亿元不等。

这支本土PE队伍从总体上看有三大特征:一是管理团队人员素质相对较高,业务骨干基本都是从证券公司转岗而来;二是集资能力强,由于具备广泛的社会资源,调动资金能力强大;三是运作机制灵活,盈利模式变化快,市场适应能力强。这是一支非常宝贵的力量,不仅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过股权融资服务,而且中国政府已经提出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没有这样一支队伍几乎也不可能。

从某种意义上说,全球化为PE发展开创了广阔发展前景,而PE又是迄今为止全球化进程中成效最为卓著的弄潮儿,但国人多是最近一二年才知道一点黑石基金的厉害。虽然PE并非全球化浪潮的直接产物,但无疑是金融管制相对松动直接催生的特殊形态―准金融机构。

PE作为一种既区别于传统家族企业又区别于上市公众公司的第三种企业组织形态,其显著特征有三:投资精英密集型企业、合伙人制度及其文化高度发达的企业、以“重分析、轻归纳”为根本工作方法的企业。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了民间财富的逐步积累,这本应为PE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但由于中国实行比较严格的金融监管体制,银行在“预算软约束”下承担了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成为企业发展资本的主要来源和主渠道,这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PE的成长空间。再加上某些不讲诚信的机构采用不诚信的手段集资,不仅破坏了市场秩序,也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信心,使PE得不到应有的健康发展。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高速经济发展伴随着企业融资需求扩张,这是经济发展积极的一面;但另一方面,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企业融资渠道狭窄的现状长期得不到改善,特别是市场经济催生出来的大批民营企业,更因为缺乏原始积累、信用基础及抵押资产,而难以从银行系统中取得资金供给,也难以获准通过股票市场融资。这种金融结构上的不平衡―资金供给缺乏和资金需求高涨的不平衡,正在为PE发展带来契机。

从2003年起,中国企业界的弱势群体―中小民营企业开始逐步分享到资本市场的阳光。北京、上海、深圳首先出现了一批私募股权基金。它们名义上是投资公司(或创业投资公司),主要业务是以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私营企业。但由于中国的《基金法》尚未出台,因此,这种重点对私营企业进行股权融资服务的投资公司,便临时充当了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角色。与此同时,境外一批运作较为规范、实力更为强大的私募股权基金也以各种方式纷纷进入中国。

从理论上讲,私募股权基金是人类为生存和发展奋斗过程中的产物,是人类集体智慧的共同结晶,因此,不应把私募股权基金看成西方政治制度的派生物。同时,我们高兴地看到,正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中国政府,对私募股权基金这一新生事物采取了相对宽容和相当开明的态度。

中国政府已经开始积极营造发展私募股权基金的政策环境。根据新修订的《证券法》和《公司法》,200人以下就可以设立私募股权基金,这为公司型的私募股权基金提供了法律和政策保障;《合伙人企业法》也规定,可以设立50人以下的私募股权基金,这也为合伙人制私募股权基金提供了法律框架。虽然合伙人制私募股权基金的设立还有某些行政障碍,但法律障碍已基本清除。因此,中国本土PE目前更重要的任务是加强以下四方面的自身建设:

企业组织制度建设。目前中国本土PE基本上都是以公司制为企业组织制度。但从保护基金创始人和投资人利益的角度出发,从PE长远发展和与国际接轨的角度出发,似应采取国际上通行的合伙人制为宜。

合伙人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合伙人制度在中国企业界很少采用,但中国律师事务所采用合伙人制度不乏成功先例。合伙人制的基本制度安排本身应当不是一件难事,难的是合伙人制度下的文化建设,而合伙人文化建设是PE能否具备软实力的根本性问题。

投资管理人团队建设。这个团队聚合了两方面专业人才,即投资决策分析人才和投资退出之前的投资管理人才。一般来说,管理人团队越精干,管理人员越少,管理的资金越多,PE本身的绩效就会更优秀,知名度也更高。

以分析法为统帅的工作制度建设,以科学分析为依据的投资决策和投资管理,可以抵挡个人意志,抵制市场诱惑,最大限度地降低投资风险。这四大建设对目前存续的数百家中国本土PE意义重大,将是本土PE从不成熟、不规范到逐步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要求,也是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的重大举措。而当一大批双高(高科技含量,高成长性能)民营企业有了资本市场直通车时,中国本土PE也就可以迎来自身发展的黄金时段。

“外强中弱”不可继续

近年来,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国土上,资本市场又发生了一件见怪不怪的事:

中国政府信守承诺,入世之后进一步开放了金融服务业,于是外资PE日趋活跃在中国资本市场的一级市场上,或风投,或直投,或收购,或夹层投资,如鱼得水。而本土PE的主力部队,却统统涌入资本二级市场,呼风唤雨。这种中外私募股权基金在资本市场的错层发展,堪忧!

从长远来看,中国经济要保持可持续高速增长,资金缺口仍然较大,但国内还在流动性过剩,因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尚未形成,而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更是最薄弱之环节。特别令人不安的是,在当前外资PE原则上已可享受中国国民待遇时,大量本土PE却尚未全部从地下转为阳光,连国民待遇都难享受。

设想,如果未来中国资本市场中的一级市场长期由外资PE主导,在国家开放的主要产业中,势必会出现外资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的局面。而这些外资往往来有影、去无踪,对发展民族产业十分不利。如何引导本土PE健康且快速进入资本一级市场并寻求发展壮大,已经事关中国经济发展大局。

首先,由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引发的西方金融危机,已使全球经济前景变得十分不明朗,而高度依赖国外市场的中国经济,也很难独善其身。其次,如果说中国经济30年的高速增长维持了政府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那么,中国经济增长一旦放缓,政府手头肯定趋紧,财政能力肯定下降。动员、引导和鼓励本土PE转向资本一级市场,无疑是未雨绸缪的明智之举。

笔者认为,引导本土PE进入资本一级市场可以三管齐下:一是解决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Pre-IPO市场准入问题;二是为贯彻执行中央财政部税务总局(2007)第31号文件,应当从省级行政层面上落实并解决创司所得税抵扣问题;三是允许和鼓励私营投资公司委托信托公司募集资金进入资本一级市场问题。

要解决这三个问题做到三管齐下,还须具备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即包括中国税务总局、中国证监会、中国银监会在内的三大管理部门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以联席会议决议的形式,规范和鼓励本土PE进入资本一级市场。这样做有两大好处,一是有权威,二是有效率。

在享受政府政策阳光雨露的同时,本土PE还有一个加速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的迫切任务。目前,中国本土私募股权基金的业态主要有两种:

开放式合伙人制度的私募股权基金。这类企业的组织形态是有限合伙人制度,当前为数较少,但其制度有先进性。企业自身建设方面的当务之急有两个重点:一是理顺出资人与投资管理人之间的关系;二是加强合伙人文化建设,控制道德风险。

封闭型私募股权基金。此类企业形态是创司或投资公司,当前为数众多,其发展模式也相对成熟。这类企业在自身建设方面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合理制定资本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投资比例,扩大一级市场投资比例,建立刚性控制制度以减少投资风险;二是建立投资管理人团队的内部激励机制,留住人才,保持团队的相对稳定。

可见,尽快指导业已存续的中国本土PE走向规范化,扶持新设立的人民币私募股权基金,发展本土PE产业,改变资本一级市场外强中弱的现象,已经是当务之急。只有奠定这样的基础,才能真正贯彻内外资平等原则,才能更好更全面地落实中国的入世承诺,才能实现外资PE和本土PE共同发展、比翼双飞的新局面。

境外PE大鳄的和谐团队

目前全球共有超过一千只的大型私募股权基金,管理的资金总额超过六千亿美元,俨然成为一个“PE帝国”。如果将其排进世界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列表,可位列16名之前。这一千只PE大鳄在全球资本市场上静则声息全无,动则雷霆万钧:一天即可完成数亿甚至数十亿美元的筹集,几周至多几个月之后即可宣布完成数百亿美元的杠杆收购交易。这一千只大鳄虽形态各异、规模不等,但千鳄一面,家家都有一支和谐团队,仔细透视,每一只团队都是由三类人组成:第一类,社会名流;第二类,投资精英,第三类,管理精英。

这三类人无论从社会经历、知识结构、办事风格、职责分工等各方面都迥然不同。他们都能够和谐共事,其共同作战的奥妙何在?业内人士不难发现私募股权基金失败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成功的原因都只有一个,即都拥有一支以先进的合伙人文化为灵魂的和谐团队。这种先进的合伙人文化可以用八个字概括:优势互补,利益均沾。

第一类人员的特点是具备全球视野,战略思维,广泛人脉,而且公信力强,公关手腕高明。他们的作用主要是募集资金和捕捉投资标的两个方面。

第二类人员的特点是头脑冷静,投资专业分析能力强,而且反应敏捷,判断精准,决策果断。他们的作用主要是深入分析投资项目,为最后投资决策提供有根有据、经得起时间和实践考验的高水平分析报告,即提供投资决策依据。

第三类人员属管理型人才,思维缜密,执行力强。不仅是对投资交易合同的执行力强,而且有能力维系与投资标的企业的良好关系,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确保投资安全与尽可能获得良好的投资回报。在这样一个由前锋、中锋、后卫三部分组成的团队里,谁也离不开谁,既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相互支撑。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人们头脑中一直存在这样一个认知误区:一个私募股权基金只要有投资精英与管理精英两类人才就足够了,招揽社会名流至多是装装门面,点缀背景。在这方面,黑石基金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经验和教训。黑石基金公司的创始人施瓦兹曼和彼得森看准了上世纪80年代将出现一次企业并购,希望拉到1000万美金作为第一桶金来启动黑石基金。于是,他们风雨无阻,千辛万苦,全美各地飞来飞去,遍访各类投资机构一无所获。最惨的一次是去拜访波士顿一个全国性退休基金,对方只派了一位级别很低的人物接待。就是这样一个小人物居然也是一点面子都不给,最后丢下一句“我不认识你们也不了解黑石基金”,转身就走,两位创始人只好冒着大雨悻悻离去。好在他们毕竟不是等闲之辈,到处碰壁完全没有摧毁他们创业的意志,苍天不负有心人,经过“488”回磨难之后,终于有人投了第一笔钱。

黑石创始人在教训中猛醒,很快决定诚邀已退休的通用电气总裁杰克・韦尔奇作为合伙人加盟黑石。此人到位之后,黑石公司的第一只基金就吸引了三十二个投资机构,包括美国通用电气、日本日兴证券以及其他若干企业的退休金,总共募集了8.5亿美元。九十年代受到黑石的启发,凯雷变本加厉延续豪华的线路,先后吸引了前白宫办公厅主任麦克拉提,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雅瑟・里维特,前国务卿贝克,前国防部长卡鲁奇等,在海外则邀请前英国首相约翰・梅杰,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泰国前总理潘雅拉春作为顾问。最新的事态发展则是鲍威尔以合伙人身份加盟风司Kleiner Perkins Canfield & Byers,克林顿宣布受邀一家名为Yucaipa的私人股本公司。

其实,社会名流的作用不仅在于前期募集资金和物色标的企业两个方面,即使在提供投资增值服务这一“售后服务”方面,长袖善舞的社会名流也可以大显身手。他们可以动用人脉资源,为所投资的高科技企业争取政府和军方的订单,加速企业成长。他们还可以在并购业务中开展高层次公关,尽可能降低收购成本。

由社会精英、投资精英、管理精英三类精英组成的基金公司团队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社会名流偏重务虚,由技术、财务和法律人才组成的投资专家团队和由管理型人才组成的管理专家团队偏重务实。虚实结合,优势互补,不仅互相支撑,而且相得益彰。务虚的社会名流为有高效务实的专家团队而感到踏实与自信,务实的专家团队也因为能与社会名流共事而感到荣幸与自豪。

整个团队实现持久和谐除了精神因素外,还有更重要的一条是必须建立公正、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才能既留住社会名流,又留住专业人才。如果说千只PE大鳄的共同点都有一个优秀的和谐团队,而且其构成也是基本相同的,那么每一只大鳄内部薪酬制度都不尽一致,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实现利益均沾。尽管原则相同,做法却各个不同。而薪酬制度的优劣可能正是团队和谐是否具备可持续性的关键问题。换句话说公平公正合理的内部分配制度是维持团队持久和谐的核心所在。而团队和谐有否可持续性又是PE大鳄“各领数年”还是从此“长盛不衰”的分水岭。

营造独立管理人的成长环境

关于PE的讨论已经沸沸扬扬,其生存状态和发展趋势,各路专家见仁见智、众说纷纭。若干名牌高校创办的私募基金研修班更是英才云集、人气旺盛。那么,这里就产生一个问题:中国本土PE能否用5~10年时间迅速迎头赶上境外一流PE?笔者认为捷径只有一条:营造民间独立管理人迅速成长并与其他管理人平等竞争的良好环境。政府实行管理制度创新,着力培育股权投资市场,完善市场建设方面,政府引导市场,市场引导管理人,并由市场自身来发现和选择管理人。

中国金融改革发展到今天,选择对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的管理制度创新无疑是明智之举。这种制度创新具有必备条件:一有市场需求,二有人才基础,三有初具规模的法律框架。这种制度创新的充分条件是:转变观念,加大对民间资本和独立管理人开放私募基金业的力度,提高独立管理人在全部管理人总数中的比例,营造民间独立管理人与券商、信托并存并荣的市场环境。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第10个年头,中国开放了证券业,这是中国金融改革的一个重大步骤,也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胜利成果。但当初人们有过一番争论,比如,要求券商从一开始就实行股份制还是允许银行独家经营券商?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开放银行业,又是一个重大改革步骤,这一改革也是同样取得了重大胜利成果,这都是众所周知、举世公认的。但当初对首先向外资开放还是对民间资本开放也是有过一番争论的。

在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的今天,中国开放私募股权基金业也是一个金融改革的重大步骤,也必将取得重大的胜利成果。但如何开放?对谁开放?如何管理?谁选择管理人?如果让市场选择管理人,那么是在清一色的管理人当中选择还是在不同色彩的管理人之间进行选择?这些问题看似技术性问题,实质上涉及能不能找到一条迅速追赶境外一流基金管理人捷径的这样一个重大问题。

对中国本土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的管理可以而且应当采用不同于对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的管理制度,这似乎没有争论。事实上,我国目前对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的管理确实也是相当宽松的。但为什么中国还没有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独立管理人呢?问题可能就出在独立管理人募集资金的渠道上:一是公开募集股权投资基金显然非法;二是国有企业出2%的管理费,20%分红给GP也不可能;三是养老金、保险资金等投资PE也未对独立管理人放开水龙头。因此,独立管理人募资之道真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笔者认为,在目前形势下,要营造独立管理人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特别是帮助独立管理人解决募资难的问题,比较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允许独立管理人委托信托公司向社会公开募集股权投资资金,然后由独立管理人代持股份,并全权投资退出或转让等各项事宜。在股票二级市场低迷时期,允许独立管理人委托信托公司发行股权投资信托凭证,还能增加股民投资渠道,引导股民间接进入股票一级市场,分享企业成长收益,这可能不失为化解股民情绪,分散股民投资风险,培养股民中长期投资意识的有效方法。政府监管主体可以而且应当对独立管理人提出规范要求:

第一,公司实行股份制,注册资本金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第二,公司管理人团队至少有10人持有硕士以上学历证书,同时具备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第三,公司章程规定在相关业务上接受中国证监会和中国银监会的监督、指导和管理。独立管理人具备这三条,就算自动获得了“准生证”。

篇4

关键词:公允价值;财务报告;资产评估

一、公允价值的含义

无论是FASB准则体系,还是国际会计准则体系,以及中国的会计准体体系,公允价值只是诸多会计计量属性中的一种。而关于公允价值定义,目前亦无统一认识。但各国机构对公允价值含义的表述都强调以下几点:(1)公允价值是在公平的交易中形成的,交易双方是自愿的,彼此熟悉情况,交易金额公平,是双方一致同意的;(2)公允价值计量的对象是全面的,即公允价值是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3)形成公允价值的市场是普遍存在的,只要在该市场环境下存在公平交易,那么不管是在活跃的市场中还是在不活跃的市场中都可以形成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概念主要倡导的是会计计量要使交易的双方做到公平与公正,强调真实性和公允性。公允价值并非特指某一种计量属性,而是几种计量属性的一种组合的概念,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都是公允价值的表现形式。

二、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资产评估与公允价值会计的关系

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资产评估,是基于企业会计准则或相关会计核算、披露要求而产生的一项新的资产评估业务。会计准则体系中公允价值计量的广泛运用催生了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业务。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是指注册资产评估师基于企业会计准则或相关会计核算、披露要求,运用评估技术,对财务报告中各类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或特定价值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和过程。由此可知,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是为会计的计量、核算及披露提供专业意见。财务报告以公允价值计量是会计目的的客观要求,因为历史成本比较可靠和客观,同时体现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国际会计准则在世界范围的实质性运用,使得更多的企业有了选择公允价值模式的机会。国际会计准则中规定,如果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可能会涉及到对资产的评估和重估,有的具体会计准则甚至直接要求由专业评估师进行评估,如IAS16。应当说,只有当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价以后,才产生了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业务,而在严格的历史成本模式下,没有必要进行以会计为目的的评估。资产评估由于其专业性和独立性,在公允价值的确定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前,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采用为资产评估带来了空前需求。以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为例,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要求更多地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并且规定了公允价值可靠计量的三个标准:(1)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市场中的交易价格为基础确定公允价值;(2)资产本身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类似资产的交易价格为基础确定公允价值;(3)对于不存在同类或类似资产可比市场交易的资产,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资产评估作为以公允价值为主要基础的计量模式,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资本保全状态,能够从计量单位与计量属性两方面完善会计的配比原则,真实反映企业的收益,合理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有效地提供会计信息,因而能够满足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提出的基本要求。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采用为资产评估带来了空前需求。

与此同时,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采用促进了资产评估服务领域的拓展。在我国市场化程度尚不高的情况下,会计职业判断大量运用,财务报告中的公允价值计量更需要资产评估机构的协助,财务报告的真实性更需要社会中介机构的鉴定。而社会中介机构对财务报告的鉴定,相当程度上依赖资产评估结论。这在国际资产评估准则中也得到了印证。在《国际资产评估标准》(IVS)中,标准3《以财务报告及会计事项为目的的资产评估》说明了资产评估本身也可以为会计提供技术服务和专业支持。因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财务报告中的运用为资产评估扩展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业务提供了契机。

三、公允价值下财务报告目的的资产评估发展对策

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开展财务报告目的的资产评估工作,必须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是加强资产评估业与会计业的合作。资产评估业加强同会计界的合作与协调,可以获取会计界的支持,创造和谐的准则实施环境,共同推进评估立法中遇到的、涉及到为会计准则服务的评估技术衔接问题,从而逐步改善评估标准立法层次不高、权威性不足的现状,积极引导企业价值评估实务更好地服务于会计报告事务。

而在合作的过程中,应该大力推广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公允价值的推广应用是资产评估业与会计业合作的最大推动力。随着评估行业在经济中作用的发挥,以及会计行业对评估结论依赖程度的加大,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业务正快速增长,对相应准则的需要日趋迫切。根据计划,国际资产评估准则委员会(IVSC)将对国际评估准则进行全面复核,目的之一是审查国际评估准则是否满足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对相关资产评估的要求。

二是要明确评估师与会计人员的分工。从世界各国公允价值计量的实践看,根据市场的活跃程度及资产公允价值确定的复杂程度,区分两种不同的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计量主体模式,确定被计量资产的公允价值。一是:并非所有的公允价值确定都由外部评估师去承担。二是:被计量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比较复杂性,或不存在活跃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多由专业评估师和评估人员介入以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所以,在公允价值确定方面,企业会计人员和外部评估师需要有合理的分工,这是公允价值计量会计改革本身的一种内在要求。

三是要加强评估队伍建设,提高评估队伍的专业水准和公信力。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评估行业是通过政府的推动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因而我国评估机构和评估师往往习惯于政府强制性地规定某种情形下必须评估的做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强制规定的服务范围已更多地让位于市场,资产评估行业要在市场经济中获得长足发展,最根本的是要提高专业水准和公信力。要让市场认可,就必须给市场以优质服务。

四是要搭建公允价值信息平台,促进财务报告目的的资产评估工作的开展。公允价值的确定不易得到市场的验证。当无法从活跃市场中获取公允价值时,公允价值的计量需要依赖一些技术手段和市场参数。这些技术手段所得出的结果必须足够可靠,支持这些技术手段的市场参数也必须较丰富和完备,否则公允价值就难以可靠地计量,甚至可能导致对会计利润和资产价值的人为操纵。为此,除了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及各家评估公司自身的积累以外,评估行业协会应该搭建一个信息平台,拓展信息渠道,逐步建立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相适应的全国市场价格信息数据网络,大力推进信息资源公开化,形成良好的市场价格信息体系。

参考文献:

[1]李琴琴,蒙小兰.公允价值下财务报告目的资产评估研究[J]. 东方企业文化,2010,18.

[2]高志英,王淑珍.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资产评估探讨[J]. 财会通讯.2010,29.

篇5

【关键词】 机遇 挑战 策略 环境

一、引言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rivate Equity.PE)是指以非上市企业股权为主要投资对象的各类风险投资基金或产业投资基金等。一般会投资于成长性较好的企业,投资后参与经营和管理,目的在于控制和影响企业治理结构和经营效益,待企业发展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等方式推出实现资本增值。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外的私募股权基金就进入我国,但是限于当时国内的环境和制度限制,发展并不理想,直到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自强,产业发展日益多元化和层次深化改革,真正意义上的私募股权基金才在我国蓬勃发展起来,我国也成为国际投资的热土。我国的创业板是2009年10月23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立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自主创新企业及其他成长型创业企业的发展,是落实自主创新国家战略及支持处于成长期的创业企业的重要平台。从创业板与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侧重来看,其都是对我国创新型企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融资支持,所以创业板的发展对私募股权基金来说是利弊相依的关系。

二、创业板与私募股权基金的关系

1、提供发展的机遇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由于最早是由国外私募股权基金带动发展的,而且其一直在我国占据着主导地位,投资的对象大都是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并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成熟企业(即创业投资后期)。例如中国最大的机床装备企业――沈阳机床集团宣布拟将30%股权转让给美国一家名为JANA的对冲基金,黑石集团入主蓝星集团,法国SEB溢价收购苏泊尔部分股权。而对于我国本土的私募股权基金来说,除了一些政府主导的基金资金实力较雄厚以外,大部分的基金在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再加上国内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所以本土私募股权基金响应政府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号召,积极提供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可是,这一新的投资领域与过去投资于成熟期的企业相比较,从某种程度说私募股权基金更是作为一种风险投资基金。这些中小企业或者说创新型的科技企业本身处于初创时期或者成长时期,发展潜力巨大同时也存在极大的风险,所以一个良好的退出途径是这些基金进行投资时考虑的关键因素。

创业板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帮助,创业板对风险资本来说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方式。如果没有有效变现退出机制,已投入的风险资本将长期沉淀在创业企业里,周转速度缓慢,甚至造成不愿再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投入。创业板市场对于投资于初创阶段的私募股权基金来说最大的功能就是实现投资的大幅度增值和对新项目的再投资,以利于本土私募股权基金的良性发展,越做越大,协调的退出机制将刺激更大的社会资本投入到中小企业融资市场,也有利于高风险、高收益、高增长潜力的高新技术项目和产业的发展。所以说创业板的出现为私募股权基金向风险投资方向发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后顾之忧。

2、创业板对私募股权基金的帮助局限

第一,创业板上市条件严格。虽然上市条件明显的较主板市场有所降低,在盈利要求方面只规定最近一个会计年度为正数,发行前总股本不少于2000万元,其他方面的要求都比较宽松。但是全国符合这种要求的中小企业少说也有几万家,要在这其中挑选最好的,其隐含的上市条件就被相应的提高了。截止到8月5日,创业板总共才有97家企业上市,可见想要上市是多么的困难。这些上市的企业往往都是盈利能力最好的,也深受银行信赖的公司,在上市之前也不缺乏银行的贷款,根本不用担心资金不足的问题。而私募股权基金所投资的中小企业,都是一些银行不愿意提供贷款,为目前市场所不太认识的企业,风险巨大。想要把这些企业最终培育成能够满足上市条件,这其中不仅仅是资金的问题,更是一系列结构和人才的问题,花费的时间也是相当长久。而私募股权基金它投资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合理退出,从而获得收益,并不是作为长期股东,所以创业板可以作为退出机制的一种,却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第二,创业板上市数量范围有限。如前面所说的,我国符合创业板上市条件的企业几万家都不止,在创业板刚推出,就有108家企业要求上市,而真正上市的却寥寥无几,可见,创业板上市企业数量非常有限。可是私募股权基金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一年还对372家企业进行了投资,而这一数量随着我国经济的复苏还会继续的增加。与不到百家满足创业板上市条件的数量相比,创业板对私募股权基金的帮助可以说是杯水车薪。

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中绝大多所从事的都是电子、芯片、网络等高科技智能领域,这也是遵循着创业板宗旨鼓励发展高科技中小企业。这一宗旨限制了能够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范围,而我国的私募股权基金所投资的领域大部分是传统行业,尤其是房地产业一直是优质的投资领域。即便现在加大了对科技电信等领域的发展,而传统行业以及消费品等领域的投资也没有大幅减少。所以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的企业种类多元化,要想以创业板为大部分的资本退出渠道就必须锁定在高科技行业者极大的限制了投资领域的扩散发展。

第三,对优质客户的争夺。从根本上说创业板上市和私募股权基金对企业来说是两种不同的融资方式,一种是私募融资一种是公募融资。至于选择哪种,对于效益好,市场认可程度高的企业来说,可以随自己的喜好和利益来选择,而对于效益一般的企业来说,两种方式都很难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是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私募股权基金在投资时也大多是选择成长后期,有稳定现金流的企业。这必然导致两种融资方式的竞争,如果私募股权基金不放开投资的范围,加大对初创期企业的投资,很可能竞争不过创业板。因为创业板所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融资平台,更是建立社会信用、树立品牌,提供企业价值的有利场所,它所提供的附加值要远远大于资金价值。

三、持续发展的应对策略

1、扩展项目投资源

现在已经不是高科技发展一窝蜂的时代,只要市场前景好,能够带来可观收益就是可以发展的投资项目。私募股权基金目前主要关注四大领域,一是环境保护,二是房地产行业,三是低碳经济领域,四是科技创新行业。这四大领域可以分成两块,一块是发展较为成熟且稳定收益的房地产为代表的传统行业,另一块就是响应政府低碳经济号召,积极开发新能源新材料,加快产业升级技术改制,从而降低耗能和污染,达到环境保护目的的行业。因此,私募股权基金要想在创业板发展后,在市场中仍然握住自己的份额并不断扩大市场领域,就要积极的开拓新能源新材料环保行业,在这些新兴产业中寻找具有长期发展潜力的企业进行投资,建立长期的伙伴关系,实现利益的一致性。目前,国外大型的基金公司已经开始这方面的关注,贝恩投资(亚洲)有限公司就看好环保行业的发展前景,德国资本就把新能源新型消费作为今后投资重点。我国本土私募股权基金从投资数量看,最看重IT行业,从投资规模看,传统行业仍旧占据龙头地位。由于传统行业包括房地产、能源、基础设施等方面涉及的资金量大,关系国计民生,因此受到政府的干预多,也存在与国外大型投资公司的剧烈竞争。而IT行业,由于创业板的出现,行业内的佼佼者拥有了新的融资渠道选择,所以这方面竞争力也不足。因此,我国本土基金公司可以寻求在服务业及新材料开发,环保事业方面进行投资,拥有良好的项目投资源,才能维护持续性的良性发展。

2、加强自身实力,为投资企业带来高附加值

想要和创业板所带来的高附加值相竞争,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就要积极的向国外机构学习。国外的私募股权公司在从事投资几十年的时间了,拥有了多个行业和领域的投资经验,管理团队成熟,复合型金融人才充足,对市场的控制和预测能力较强,在国际享有很高的声誉。它自身的品牌就能为投资企业带来信心的保障,从而更有利于吸引好的企业管理人才,改善治理机制,发挥双方的协同效应,帮助企业走上低成本高效益的发展之路,及时纠正不当的计划决策。我国本土的私募基金就要抓住人才,管理,专业这三大点,吸引和培养更多的金融复合人才,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强企业监管,为投资企业的财务结构和法律结构提供更加专业的指导意见,帮助企业提高效益,并在市场上树立品牌。而且要注重中长期的投资,避免过分看重短期效应。只有能够为企业带来不可比拟的增值服务,才是我国中小企业所看重的,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四、国家政策环境的支持

1、完善退出机制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退出方式主要有两种,IPO和股权转让。IPO这种方式对于投资机构和企业方来说都是双赢的最佳方式,因此在我国一直以来成为最受追捧的退出机制。而股权转让由于没有完善的产权交易市场,对企业方来说也没有提供持续的融资便利,所以一直受到冷落。但由于我国股市自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一直处于低迷的状态,出现的创业板市场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IPO上市的苛刻条件,但是仍旧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我国必须加强产权市场的建设,减少资金循环的时间,降低投资风险,增加投资到更可行项目的机会。对于国内私募股权基金尤其是投资到中小企业发展,风险相对很高行业来说,产权交易市场方便其及时退出,使资源能够被充分利用。

2、优惠投资政策

国家对私募股权基金机构征税存在着明显的双重课税及个人投资者负担过重的现象,主要差别是体现在机构的组织形式方面,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公司制的实际税负低于合伙制,而对个人投资者来说,合伙制的投资机构税负低于公司制。这种税务比较混乱的现状,严重阻碍了税收激励作用发挥。所以首先应该加强私募股权基金法的构建,完善相应的税法制度,各种税务优惠政策有机配合,发挥最大的功效。建立公平原则,实现各组织形式企业实际税负相同的局面,同时针对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采取差别化的优惠政策,尤其对个人而言,更要采取较低的税率,才能鼓励民间大量资金投资到私募股权基金领域,为基金的可持续资金来源也提供有力保障。而且要根据基金所投资的领域,采取不同的投资优惠政策,目前我国对投资于高科技行业已经实施了优惠,但是还有更多新领域,如环保,新能源开发,传媒服务业等需要大力发展的,也要采取相应的优惠才能鼓励更多的机构投资到这些产业当中,这对于私募股权基金扩大投资项目源是极大的鼓励方式。

五、结束语

创业板出现后,对私募股权基金来说是既有机遇又面临挑战。相较于国外大型的基金公司而言,我国本土机构想要在更加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地发展壮大,既要抓住这一次机遇,又要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未来是在创业板这一平台上越做越强,使两者在融资链上更好地衔接和配合,还是出现交错和断裂。这需要我国基金公司的慧眼和能力,增强自身的实力,把握住市场发展的动向,及时调整发展的战略。更需要国家为其提供一个良性的系统发展环境,只有内外兼修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优势,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参考文献】

[1] 李小忠:我国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对策[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9(7).

[2] 周玲:中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思考[J].金融财经,2008(12).

[3] 张晓蓉、黄蓓:私募股权中小企业融资新渠道[J].浙江金融,2006(6).

[4] 贾晓东:创业板驱动下的私募股权基金[J].中国商贸,2010(2).

篇6

关 键 词:考工软件;维修电工;技能考核

中图分类号:TP29 文献标志码:A

一、引言

维修电工是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把维修电工列为首批实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的工种之一[1]。几乎每个企事业单位都离不开维修电工,该工种的培训及考核也已经开展了多年,其考核的内容有设计安装与调试、故障检修、仪器仪表的使用与维护等项目。目前,在故障检修这一项目的考核过程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故障的设置由于需要手动设置,其过程重复、繁琐;检查排故结果的过程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且需要手工记录,不便于统计、评分等。针对以上问题,设计了一套半实物龙门刨床实训设备考工软件,以提高技能考核的效率。

二、维修电工技能考核故障检修项目的要求

在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与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编写的《维修电工(初、中级)》一书中列出了初级和中级修电工考核的命题思路与鉴定考核要点。初级维修电工操作技能考核故障检修项目的鉴定点有7个,中级维修电工的鉴定点有8个,具体鉴定点见表1所示。“核心要素”是考核中最重要、出现频率最高的内容。“一般要素”是考核中出现频率一般的内容。从表中可以看出初、中级维修电工操作技能考核故障检修项目的鉴定点有70%以上涉及电机或机床相关的知识。在考核过程中通常由考评人员在实训设备上设置若干个故障点,由被考核人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检修,根据检修的结果进行评分。

三、考工软件在故障检修项目中的应用

根据上述鉴定点及考核要求,设计了一套半实物龙门刨床实训设备考工软件。软件的运行需要配合半实物龙门刨床实训设备,可在上位机上设置最多35个故障点,具体故障点见表2所示。

该软件可实现的主要功能如下:可通过键盘或教师机进行故障设置,学生在实训装置的电路上进行故障检测,通过答题器将答案及相关信息传到教师机上,老师在教师机上根据学生上传的信息可对学生的考核结果进行自动评分,并将其保存下来,供以后进行查询和打印;能对在线实训装置进行故障设备和排除,并统计每个故障点的误排次数;能对试卷自动保存,掉电不丢失,避免重复出题;对每个考生的学号、班级、答题结果、故障的误排次数、考试时间、报警记录自动保存,并在提交后发送给计算机进行评分。

使用软件首先需要用户进行登录,用户分为三类:系统管理员、教师和学生,登录界面如图1所示。点击“注册”可进入注册界面,注册新用户。点击“忘记密码?”可进入获取密码界面,根据密码提示取回密码。

登录后即进入软件主界面,如图2所示。考核前需要首先选择设备类型,选取相应实验台号,再选取试卷。点击确定设置选中的实验台;点击清除可清除当前选定实验台。选择完毕后点击全部开考或右键选择可开始考始。主界面中试卷栏内右键或点击左边‘>’便可对试卷进行编辑。故障点显示当前试题故障信息。选择“重连”若考生正在答题,将重新答该题;没有答题,将复位该实验台;若连接出错则将重连该设备。

以管理员身份登录,在“教师信息”界面和“学生信息”界面中可以对教师信息和学生信息进行修改;以教师身份登录,则只能修改自己信息。学生信息中,登录号和密码是学生进行考核的前提。软件具有组卷功能,点击“试卷管理”进入试卷管理界面,进行试卷编辑。进入试卷管理后,首先选择设备类型,就可出现此设备类型相应试卷,点击各按钮或右键菜单可完成相应操作,试卷管理界面如图3所示。故障点的设置界面如图4所示,考评人员或教师可通过软件设置最多35个故障点,用于实训教学或考核。

四、总结

论文设计了一套半实物龙门刨床实训设备考工软件,该软件可通过键盘或教师机对在线实训装置进行故障设置和排除、记录、自动保存每个考生的学号、班级、答题结果、故障的误排次数、考试时间、报警,并在提交后发送给计算机进行评分。同时可对试卷自动保存,做到掉电不丢失,能在较大程度上提高技能考核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庄建源.维修电工技能考核现状与国家题库建设刍议.职业[J].2010:12,30-31.

篇7

关键词:木工机械;机械伤害事故;安全防护;安全管理

1、木工机械伤害事故的特点

随着木工机械广泛应用于建筑、工厂木模具加工、家具行业、家庭装修业等领域,由于木工机械都具有高速运动的特征,木工机械自动化程度低,木工机械操作人员技能和安全意识不足等多方面原因,其伤害类型主要集中在刀具切割,在发生的木工机械伤害事故比例中占60%以上,刀具崩击木料、木材反弹等导致的物体打击伤害和挤压伤害等其他伤害类型合在一起占约40%。

天然木材的各向异性的力学特性,使其抗拉、压、弯、剪等机械性能在不同纹理方向有很大差异,加工时受力变化较复杂。木工机械多刀多刃,刀轴转速很高(圆锯片可达4000r/min),木工机械自动化程度低,多为手工进料式敞开作业,当操作者手推压木料送进时,由于遇到节疤、弯曲或其他缺陷,不自觉地发生手与刃口接触,造成割伤,甚至断指。

事故发生时间。机械事故几乎都是突发花木工作业的正常操作期间。事故发生时,机器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极少发生在机器的故障状态或辅助作业(如更换刀具、检修、调整、清洁机器等)阶段。

事故波及范围。刀具的切割伤害一般是个体伤害,只涉及操作者或意外接触刀具的个人;木料的冲击或飞出物的打击伤害有时木仅关系到机器的操作者,还可能波及附近机器和其他人员。

事故加害物。绝大多数事故是由刀具引起的切割伤害;其次是由被加工物引起的,由机床本身问题而导致的事故较少。

事故高发机械种类。我国对木工机械事故缺乏精确统计,基本情况是:占第一位的是平刨床;第二位是锯机类(主要是圆锯机和带锯机);第三位是铣床、开榫机类,但后两者比前两者事故率要低得多。

事故场所特点:木加工场地内粉尘多、噪声大、振动大、工人劳动强度大、易烦躁、疲劳、容易造成操作者注意力不集中而容易引起工伤事故。

事故伤害部位:通常是手指,手掌,飞出物击中头部的发生率较低。

2、伤害类型和发生原因

2.1刀具切割伤害。

由于木材的天然缺陷(如节疤、虫道、腐烂等)或加工缺陷(如倒丝纹)引起切削阻力突然改变;木料过于窄、短、薄,缺乏足够的支承面使夹持固定困难;手工送料的操作姿势不稳定等原因,木料在加工中受到冲击、振动,发生弹跳、侧倒、开裂,都可能使操作者失去对木料的控制,致使推压木料的手触碰刀具造成伤害。

2.2零件、刀具及木料飞出物打击伤害

1)刀具、锯条在高速运转过程中,切割遇到疖疤或木料残留铁钉等物质,导致刀具崩溅、乱扎、锯条“放炮”或断条、掉锯、木材崩屑飞出。如果安全防护装置设置不当,崩落物在惯性作用下飞出伤人。

2)机床上零件飞出会造成伤害。例如,木工铣床和木工刨床上未夹紧的刀片、磨锯机上砂轮破裂的碎片等。如果安全防护装置设置不当,刀片、砂轮碎片在惯性作用下飞出伤人。

2.3木料反弹及侧倒伤人

由于木材的含水性或疤疖引起夹锯又突然弹开;由于弯曲木料经加压处理校直后,在加工过程中弹性复原等多种原因,都有可能造成木材的反弹伤人;由于木料的不规则外形,在锯切割分后重心位置改变引起侧倒;木料发弹和侧倒时,人员站位不当,易导致物体打击事故。

2.4挤压伤害

木加工机械设计不当、安全防护装置缺乏、维护保养不当,转动机械部位外露,如主轴、齿轮、轮辐、皮带与皮带轮、链条与链轮、齿条与齿轮、进给辊与被送进的工件等回转部位、啮合部位未设置防护罩,操作人员着装、站位不当,容易被衣物、手、工件等牵连接触床的回转部件而造成挤压伤害。

综上可以看出,木工机械伤害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物的不安全状态:木工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装置配置不合理或安全防护装置失灵;其二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操作者安全意识不足、违章冒险作业、站位不当等。通过事故调查其间接原因往往是:安全管理不到位,设备检查维护保养不良,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不足,现场巡查不到位等。

3、木工机械事故的预防对策

3.1在设计上尽量实现木工机械自动化,减少手工送料作业和敞开式作业。在无法实现前者功能要求时,应当对木工机械配置完善的安全装置,包括安全防护装置、安全控制装置和安全报警信号装置等。其安全技术要求为:

1)按照“有轮必有罩、有轴必有套和锯片有罩、锯条有套、刨(剪)切有挡”的安全要求,以及安全器送料的安全要求,对各种木工机械配置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徒手操作者必须有安全防护措施。

2)为消除噪音、木粉尘、有毒气体对员工的健康危害,优化作业环境,减少疲劳作业。木工机械应配置与机械运转相连接的消声、吸尘或通风装置,

3)针对木材加工作业中的木料反弹危险,应采用送料装置或设置分离刀,防反弹安全屏护装置。

4)木工机械的刀轴与电器应有安全联控装置,在装卸或更换刀具及维修时,能切断电源并保持断开位置,以防止误触电源开关或者突然供电启动机械,造成人身伤害事故。在装设正常启动和停机操作装置的同时,还应专门设置遇事故紧急停机的安全控制装置,维修设备时,应在设备电源开关位置竖立醒目的警示标识。

3.2加强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培训。木工机械的操作准入门槛较低,操作者素质参差不齐现阶段,木工机械的培训基本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的传统模式,操作人员缺乏系统培训已成为现阶段木工行业安全管理的“硬伤”。木工企业应认真组织落实相关法规,加强人员岗位培训、转岗培训,当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出现时,必须开展有针对性的再培训,并且认真落实培训考核机制,不合格者不得上岗操作。

3.3健全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木工机械设备,建立健全设备检查和维修档案。

3.4开展落实木工行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境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从而实现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伤亡事故发生。

4、结论

通过对木加工场所发生的木工机械事故的特点、伤害种类和事故原因分析、结合事故预防及对策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木工机械标准滞后,设计前瞻性不足,很多设备出厂不带安全防护装置,或安全防护装置不合理,不好用,不少设备到投入使用后,由于发生了事故才进行整改,或在当地安全监察部门督促整改下才改善安全状况。应加快更新木工机械安全标准的步伐,安全标准要更加切合当前木加工行业的现实状况。

篇8

感冒、头痛 将双脚浸于热姜水中,以水能浸到踝骨为宜。浸泡时可在水中加点盐、醋,并不断添加热水以保持水温,浸泡至脚面发红为止。此法对风寒感冒、头痛、咳嗽治疗效果显著。

偏头痛 偏头痛发作时,可用热姜水浸泡双手。大约浸泡15分钟左右,痛感就会减轻甚至消失。

面部暗疮 用温热姜水洗脸,每天早、晚各1次,持续60天左右,暗疮就会减轻或消失。此法对雀斑及干燥性皮肤等亦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腰肩疼痛 热姜水里加少许盐和醋,用毛巾浸水拧干,敷于患处,反复数次。此法能使肌肉由张变弛,舒筋活血,可大大缓解疼痛。

(卫华)

泡脚六禁忌

1.太饱太饿时不宜泡脚。沐足会加快全身血液循环,容易出现头晕不适等情况。饭后半小时内泡脚,会影响胃部血液的供给。

2.特殊人群泡脚时间太长会致晕厥。健康的人泡脚、泡温泉都没有问题。心脏病、心功能不全、低血压、经常头晕的人,都不宜用太热的水泡脚或长时间泡温泉。用热水泡脚或泡温泉后,人体血管会扩张,全身血液会由重要脏器流向体表,这将导致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对于以上特殊人群来说,就会增加发病的危险。

3.糖尿病人要留意水温。糖尿病患者末梢神经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温度,即使水温很高,他们也感觉不到,容易被烫伤。

4.脚气患者要小心感染。患有脚气的人,病情严重到起泡时,不宜用热水泡脚,因为很容易造成伤口感染。足部有炎症、皮肤病、外伤或皮肤烫伤者也不宜泡脚。

5.泡脚不要泡太久。泡脚时间过长,会引发出汗、心慌等症状。每日临睡前泡脚20分钟为宜。

6.泡脚水不宜过烫。每晚用温水把脚好好洗洗就行,洗完后,可以轻轻一捏以达到舒活筋骨的目的。(黄丽)

不靠谱的营养信条

骨头汤最补钙 骨头汤的实际营养价值不及牛奶的1/10,其所含的能量和蛋白质都很少。骨头汤里脂肪最多,且多是饱和脂肪酸,很不适合术后或危重病人虚弱的胃肠道。骨头汤里仅有少量的氨基酸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对无法正常进食的病人而言,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即使只允许吃液体食物,骨头汤也不是首选。牛奶、鸡蛋(冲水)、米汤、豆浆相对更好些。

至于外科病人喝骨头汤能补钙的说法,更是大错特错。骨头汤中的钙并不多,500克骨头煮成汤,里面仅含有182毫克钙,远远不能满足一个成年人一天800毫克的钙需要量。

白米粥最养人 米粥算是最常见的“病号饭”,很多病人餐餐喝粥,以为这样可以补充营养,加快恢复。实际上,经过精加工的白米,本身营养价值就不高,只有8%的蛋白质和少量B族维生素。煮得越烂的米粥,B族维生素破坏越多。白米粥的营养价值还不如米饭或馒头高。与米饭相比,米粥确实更容易消化,适合消化功能不佳的胃肠道疾病患者。但是,白米粥并不养人。(肖芸)

酸奶不是越酸越好

酸奶是很多人喜爱的饮品之一,有的酸奶喝起来很酸,有的酸甜适中,有的却偏甜。不少人会有这样的疑问,既然名字叫酸奶,是不是越酸越有营养呢?

首先要弄明白牛奶是怎样变酸的。

加入牛奶中的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等物质,牛奶就会变成有酸味的酸奶。正常出厂的酸奶,因为添加了糖或甜味剂,其酸甜度得当,口感也好。但随着酸奶放置时间的延长,乳酸菌会缓慢生长,酸奶酸度也缓慢增加。在低温存储环境下,保质期内的酸奶酸度都是可被人接受的,其乳酸菌的活性也保持较好。

酸奶的酸味是有限度的,如果酸奶在储存、运输过程中脱离了冷链,如被搁置在室温或者户外环境下,乳酸菌会迅速繁殖而导致酸奶酸度增加,并且超出可接受范围,这样的酸奶口感会很酸,而且乳酸菌活力也下降,乳蛋白变性程度增加,不利于人体吸收,也不利于肠胃健康。因此,酸奶并非越酸越好。

购买酸奶时,要选择放置在低温冷柜中的产品。如果购买接近保质期的促销产品,不可贪图便宜大量购买,避免食用过期酸奶。购物途中酸奶会短暂脱离冷链,因此,回家后应尽快饮用或放入冰箱,避免长时间放置在室温下。

一般来说,饭后30分钟到2小时之间饮用酸奶效果最佳。要想发挥酸奶补钙的最大功效,晚上喝最好。(江阴)

冷水泡木耳 温水发香菇

干货是家庭厨房的常备之物,但泡发时水温的控制是一门学问,水温控制得当,会还其原有的鲜美;如泡发不当,可能使名贵的干货成为弃物。

木耳、银耳、腐竹要冷水发。这些干货用热水发,不仅不易充分发开,口感还会绵软发黏,其中不少营养成分都被溶解掉了。冷水发制木耳虽然时间长些,但吃起来鲜嫩脆爽。尤其腐竹,要是用沸水会使其破碎,导致无法烹饪。

香菇温水发。干香菇含有蘑菇香精和鸟苷酸,有种特别的味道。尤其是鸟苷酸,它的鲜味强度是普通味精的几十倍。泡干香菇的时候,最好用20℃~35℃的温水,这样既能使香菇更容易吸水变软泡涨,又能使鸟苷酸充分分解,散发出鲜味来。另外,浸泡的时间不宜太长,等菇盖全部软化,就要立即捞起滤干。

海带蒸汽发。发海带最好的办法是干蒸,即把海带散开,放在蒸笼里蒸半个小时,再用水冲洗,就既嫩又脆了。海带泡发好后,食用时可加一点儿食醋,使之更软脆。

海参冷热交替发。海参用冷水浸泡6个小时左右,泡软后剪开海参的肚子,去掉其中的杂质,再用冷水漂洗约2个小时;最后,放入煮沸的弱碱水中浸泡约2个小时,反复两次,捞出后用清水漂洗干净,再用冰块冰镇一下,能使肉质保持更好的鲜度。(恬恩)

煲汤别超两小时

不少人认为“煲汤时间越长,汤就越有营养”。对此,有健康专家进行了实验研究。他们选择了蹄膀煲、草鸡煲、老鸭煲,通过检测发现:蹄膀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在加热1小时后明显增高,之后逐渐降低;草鸡肉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在加热0.5小时后逐渐升高,分别在加热1.5小时和0.75小时达到最大值;鸭肉的蛋白质在加热1小时后含量基本不变,脂肪含量在加热45分钟时升至最高值。长时间煲汤并没有像人们所期望的那样使汤中的营养有所增高,尤其是草鸡煲和老鸭煲,煲汤时间越长,蛋白质含量反而越低。

另外,专家提醒:长时间加热会破坏煲类菜肴中的维生素;加热1~1.5小时,可获得比较理想的营养峰值,此时的能耗和营养价值比例较佳。(罗云)

蛋白粉过量导致结石

蛋白粉被很多人认为是“补品”,身价也一直居高不下。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表示:“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城市居民并不存在蛋白质不足问题,但很多人因为受到保健品推销人员的忽悠,在三餐之外大量摄入蛋白粉,这样反而可能造成蛋白质摄入过量,增加肾结石风险。”

还要注意的是,一些人在快速减肥时,喜欢采用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减肥法,这样非常容易造成肾结石。所谓的“吃肉减肥”、“鸡蛋减肥”等,都有这样的风险。

市场上的蛋白粉,最为普遍的是大豆蛋白粉。在宣传中,它被称为“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的“法宝”。从蛋白质的角度来说,大豆蛋白确实是一种很好的蛋白,其氨基酸组成与人体需求很接近,在满足人体需求上,与鸡蛋、牛奶、牛肉等食物中的蛋白质一样高效。

篇9

一、工作背景和工作方法

1.工作背景

浑河下游区域性考古调查是2004-2005年文物考古研究所为了配合《河套地区先秦两汉时期人类文化、生业与环境》项目,选择内蒙古中南部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境内的浑河下游地区和准格尔旗境内共280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区域性考古调查(图一;图版一一,3)。调查中发现遗址点共367处,时代从仰韶文化早期———两汉时期,部分还见有辽金、明清时期。通过文字、照片、测绘图和采集遗物等手段记录下了遗址点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地表环境、遗址保存状况和遗迹遗物的一些情况,获得了一批详细而科学的调查资料。此次调查不仅为发掘提供了基础资料,更为研究本地区生态环境的变迁、生业的发展变迁、聚落形态的发展以及社会结构的发展等方面提供了基础资料。

2.工作方法

针对这次航空考古调查的特殊性,参与航空考古的双方工作人员与实施本次航空考古的中国国家测绘研究所的人员进行了沟通,将预期要达到的目标、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后期研究工作中的一些设想、目的和意义进行了沟通,遂于2010年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希望航空摄影考古能和地面踏查资料结合起来,打破地面踏查的局限,且将航空摄影考古的优势发挥出来。根据要求,我们首次采用了立体影像和成图软件的应用,采用了航空影像区域立体快速解译系统(TOPStereo),成功实现了对大范围多航带立体模型的整体连接,使“立体测图”测绘技术演变成为一种新型的客观真实地形展示技术,从而能够满足我们对真实三维地理数据的强烈需求。

3.工作历程

2010年5月项目开始正式进行,国家博物馆遥感考古中心和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负责人对飞行区域的划定、天气和飞行模式等进行了研究并制定了有序的计划。2010年7月,双方委托中测新图(北京)遥感技术有限公司对调查区域开始进行飞行,采用无人机低空航测遥感系统,这一系统所具有的机动性、高精度和低成本等优势,在内蒙古地区的航空摄影考古中为首次应用。因为属于无人机飞行,所以要对航线进行程序设定,要选择气候和植被都最佳的时间段进行。遂于7月份至8月初完成了调查区域内所有的飞行任务。2010年8月开始至年底,对飞行的所有航线的航片开始整理、统计,编入数据库。并利用航空影像区域立体快速解译系统(TOPStereo),成功实现了对调查区域内多航带立体模型的整体拼接。通过顺利完成对浑河下游地区的航摄任务,无人机低空数码遥感系统再次经受住了实践的考验,顺利的完成1:2000成图比例尺的数字航空摄影,成功实现了连续立体模型观测解译系统辅助考古专业技术人员分析,开启了无人机应用于考古工作的新篇章。

篇10

[关键词]美术考古;叙事特征;宗教美术;学科关系

美术考古学的学术概念来自于西方,郭沫若1929年翻译的《美术考古学发展史》首次将其引入到中国。之后,学术界并没有关注学科定义、学科归属等方面的内容。1986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中首次出现“美术考古学”的内容,以后在1991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学》卷中也出现了“美术考古学”的词条。在专著中明确为美术考古学作定义的是刘风君1995年出版的《美术考古学导论》和孙长初2004年出版的《中国艺术考古学初探》。不过,这些学科定义上的工作还只是停留于浅尝辄止的层面上,并没有专门的讨论。

学科定义涉及学科的研究对象,同时,一个学科性质的准确认识,也需要涉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通过学科之间的关系梳理,可以突出学科的特征,同时也可以完善学科自身的理论建设。在关于美术考古学科关系的认识中,目前学者较多涉及的是与考古学、美术学、社会学、历史学、图像学等学科的关系,这其中涉及学科的本源、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学科的意义等诸多方面,涉及面不可谓不广、不可谓不具体。遗憾的是,在这些关系的讨论中,基本上没有考虑到美术考古与宗教美术之间的特殊关系。美术考古与宗教美术,不仅在研究对象上有相同之处,而且在研究资料的获取上也有相同之处;同时,在接受宗教信仰的影响上也有相同之处。因此,我们提出美术考古的叙事特征和与宗教美术的学科关系作为理论深入的探讨视角。

一、与研究对象相关的叙事逻辑

这是一个关于叙事逻辑的学科定位问题。我们认为,美术考古如果作为分支学科看待,那么,从叙事逻辑角度看,它不是考古学的分支学科而应当是美术学的二级学科。

首先,美术考古是将研究对象作为美术史现象来描述的。“以田野考古发掘和调查所获得的美术遗迹和遗物”[1](p5)是美术考古的研究对象,在美术考古的研究过程中,这些美术遗迹和遗物转化为美术发展史上的叙事遗存,围绕美术遗迹和遗物展开的研究是关于构图、造型、色彩和主题、风格、艺术进步等美术学科范畴的研究。以我国西域龟兹石窟为例,在考古学的研究中,它是关于石窟的考古对象;而在美术考古的研究中,它就是石窟艺术的研究对象,研究者是将它作为美术现象来研究的,学者们从龟兹石窟感受到了多元化的艺术影响。比如,希腊艺术的影响:“在龟兹石窟的早期壁画中,人物显得非常突出,与后期山水鸟兽等附加景物的比例较大有明显的不同,这就是受希腊以人为本艺术思想的表现。有些形象与希腊神话传说似乎也有联系,如克孜尔石窟新1窟中的人面兽身的金翅鸟,荷马史诗中也有生动的描写。被学术界所注目的龟兹壁画,显然也是有希腊艺术影响的痕迹。希腊艺术是推崇的,认为这是健康、力量和美的象征。龟兹艺术家接受了这样的审美观点,而且也对小乘佛教的禁欲主义给予了突破。”[2](p137)这些研究内容,已经完全是在美术学的学科范围中进行。其他著名的敦煌石窟艺术、汉画像石墓葬艺术等,在进入美术考古视野后,都是作为美术发展史上的美术现象、叙事风格和艺术成就来研究的。

其次,考古学的学科方法并不支持美术考古的研究趋势。目前学术界中,不论是将美术考古归之于考古学学科还是将美术考古归之于美术学学科,学者们都希望美术考古拥有更多的研究方法和更加广泛的研究领域,但是,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并不支持美术考古这种具有扩张性的发展要求。中国传统的田野考古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地层学和考古类型学(标型学、器物形态学),这两种方法都借鉴于自然科学的手段和理念。自然科学是以物为研究标的的特性,这一基本点决定了田野考古学只能是“见物不见人”。美术考古如被作为田野考古学的一个分支,虽然研究对象是考古学研究中的特殊对象——美术作品,但是它从属于田野考古学的关系决定了其在方法论上必然是以地层学和考古类型学为主要研究手段,在研究过程中强调过程的客观性,禁止运用描述性语言,从而忽视了这种特殊人工制品所具有的主观性内容。有学者认为:“许多考古人不做研究,将考古发掘报告当作研究成果,那是不妥的。任何学科都离不开研究,否则就不是什么学问了。而且,考古界禁止用描述性语言也是错误的。”[3]在强调客观性的制约下,美术考古归于考古学缺少可操作性。

我们还可以从一些考古学前辈和权威性的观点中得到旁证。比如,前辈夏鼐认为:“作为考古学的一个分支,美术考古学是从历史科学的立场出发,把各种美术品作为实物标本,研究的目标在于复原古代的社会文化。这与美术史学者从作为意识形态的审美观念出发以研究各种美术品相比,则有原则性的差别;由于美术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在年代上上起旧石器时代,下迄各历史时代,所以它既属于史前考古学的范围,也属于历史考古学的范围。又由于作为遗迹和遗物的各种美术品多是从田野调查发掘工作中发现的,所以美术考古学与田野考古学的关系也相当密切!”[4](p9)目前,“复原古代的社会文化”已经不能覆盖美术考古的全部研究成果,相反,“作为意识形态的审美观念”则成为一个重要的内容,我国目前美术考古取得的学科影响主要是在美术学领域。其一,美术考古的研究成果极大地丰富了美术史的研究内容。在美术考古发挥影响之前,我国美术史的研究依赖于传世的美术作品和相关文献,这些作品和文献在传播过程中指导创作,形成流派,后人由此而产生的理解也直接推动美术理论的发展。但是,在美术考古学科形成后,情况发生变化,大量的美术考古作品进入美术史的研究领域,不仅增加了传统美术的作品数量,而且美术史的理论认识也得到了普遍提高。在目前流行的美术史教科书中,美术考古的内容已经进入到了所有朝代美术发展的认识中。其二,美术考古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新的美术史研究模式。对于传世美术作品的研究,美术史更多的是依靠传统的文化研究模式,比如知人论世的考释,比如师承关系的梳理,等等。对于美术考古作品,考古学的地层学方法和类型学方法则被学者们热情地引入,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等学科的理论也被学者们广泛地运用,目前甚为流行的图像学、叙事学等,皆为美术考古研究常用方法。其三,美术考古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提高了美术史研究的学术影响。这一点最好理解,美术考古将美术史的研究进入到石窟艺术、墓葬艺术、岩画艺术等考古遗存的领域,美术史上的许多空白被填补,许多文化遗存得到了更深入的理解,美术史在作出贡献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

     因此,我们认为美术考古不应作为考古学的分支学科,而应当作为美术学的分支学科。通过对美术考古定义的讨论,我们提出一个求教大方的表述:美术考古是一门以田野考古发掘和调查所获得的美术遗迹和遗物为研究对象、在美术史层面上展开研究活动的美术学分支学科。

二、与宗教美术相关的叙事特征

这是一个从叙事特征角度讨论学科关系的问题。

首先,从逻辑关系上对叙事特征的讨论。

从形式逻辑的角度看,美术考古与宗教美术在概念上存在的关系是交叉关系。这样的关系与全同关系不同,具有反自返性、对称性和非传递性的性质。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学术界并没有注意到它们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实际上,在它们的研究对象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与宗教信仰有关,同时,它们的研究对象基本上是通过考古手段获得的,因此在研究方法上也具有许多相同的地方。

从叙事特征看,美术考古的研究对象主要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因为宗教信仰原因而成为考古对象的,如墓葬艺术作品、石窟艺术作品等;第二部分是因为社会动乱、自然灾害等原因而成为考古对象的,如古建筑遗址、被掩埋的艺术作品等。这两部分作品中,从目前的研究条件看,宗教信仰原因的考古对象占有着极大的比重。这一现象,也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延承有关。自三代开始,人们就将与自然、先人有关的祭祀活动和与自己有关的埋葬活动作为了一项重要的社会活动,以后的各类宗教思想发展不仅没有降低这项活动的重要性,而且还从生命的价值、生命的不灭和生命的转化等方面予以丰富和细化。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宗教信仰深入于艺术活动之中,留下了丰富的美术作品。

宗教美术的研究对象也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通过考古手段而获得的美术作品,第二部分则是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而保存、流传的传世作品。与美术考古一样,宗教美术的第一部分占有极大的比重,而且第一部分的作品与美术考古的第一部分作品完全重叠,如墓葬艺术作品、石窟艺术作品等。这些美术作品都是通过考古的手段而获得,这就使得这两门学科有了更加紧密的学科关系,我们因此而可以提出这样的关系命题:对于这部分作品,美术考古和宗教美术是关于宗教信仰创作的美术活动。“美术考古”和“宗教美术”是主项,“关于宗教信仰创作的美术活动”是谓项,主项之间的关系是对称性的性质。美术考古和宗教美术所具有的对称性关系,虽然是有条件的,不能覆盖两学科的所有内容,但是考虑到这部分重叠的内容具有很大的比重,而且这部分作品中优秀作品的比重也很大,所以这样的对称性关系使得两学科的共同性有了特别的意义。在建立美术考古与宗教美术的关系命题之后,我们就可以从许多共同性的方面来深入思考它们的学科性质了。

其次,关于美术作品埋葬方式的叙事认识。

在通过考古手段而获得的美术作品中,其埋葬方式毫无疑问是美术作品完成叙事的重要内容,可是这一点目前没有深入的研究。在目前美术考古与宗教美术的研究论文中,研究对象的确定常常是侧重于从作品的发现角度来认识的,即考古学的角度。我们则认为,作品的埋葬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角度,这是一个关于作品本体的角度。当然,作品埋葬和作品发现都是属于作品存在的范畴,作品发现也已经反映了作品的部分埋葬情况,但是埋葬的角度是一种直接性的观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收集和反映相关信息。另一方面,就作品的流传而言,作品的埋葬是一个主动的行为,原作品所有人的主观愿望可以得到最大可能的实现;而作品的发现,则可能是一个被动的行为,其中的一些环节是原作品所有人不可预期、不可掌握的,在大多数情况下甚至是与原作品所有人的愿望是没有关系的,极端情况下还可能是完全相反的。如果作品的发现不考虑这些因素,那么认识原作品所有人的创作就有了一个信息损失、甚至歪曲的可能。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比如汉墓壁画,墓主人将反映自己社会地位、日常生活和对另一个世界想象的绘画作品置于自己的墓室之中,他的目的是表现自己的长生思想。对他而言,长生思想的表现是一个长生行为,是对长生信仰的体验,同时,这一定是一个个人的行动。他绝对没有考虑到这样的现象:考古学的发掘活动,发现了他的行为或研究了他的思想。也就是说,墓主人墓葬绘画行为的目的只是后人理解中的一部分内容,另外的内容为后人所加。墓主人的内容和后人的内容之间的叙事结构完成,在新信息得到的同时,也可能会因为叙事结构的转化而损失了一定的信息,比如误解,比如疏忽。所以,作品的埋葬与作品的发现,是一个存在一定意义差别的不同角度。

作品的埋葬涉及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作品为什么存在?关于宗教信仰创作的美术作品,其创作是在信仰的指导下完成的。作品的所有人相信另一个世界的存在,个人的魂魄并不随着自己的生命结束而结束,而是在另一个世界能够继续,所以他要为那个世界的存在而作这个世界的准备,因此他的行为就涉及美术考古和宗教美术的研究对象——具有宗教色彩的美术作品。这样的美术作品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专门创作而直接参加宗教行为的作品,如石窟中的造像和壁画;一种是之前创作而间接参加宗教行为的作品,如墓葬艺术中的一些帛画、雕塑、冥器等作品。这两类作品就创作过程而言,有着不同的创作性质,第一种是宗教行为性质的创作,完全是在宗教信仰的指导下进行,为宗教体验服务是它的唯一目的;第二种是世俗行为性质的创作,在创作过程中并不一定接受宗教信仰的指导。这两类作品能够有叙事上的同构,是因为埋葬活动提供了条件,为宗教信仰服务是作品完成整个叙事过程之后才得到的创作意义。这两类作品在考古学的活动中,都是以历史遗存的形式出现,就作品的发现而言,它们是以相同形式的遗存出现的,它们的主题也都是为墓主人或供养人的宗教信仰服务的创作行为。但是,宗教行为的创作行为和世俗行为的创作行为是存在着区别的,世俗行为成为宗教行为必须有一个结构演变的过程。

从逻辑关系角度看,美术考古与宗教美术有着部分对称性的关系,其意义是肯定两学科的共同性,从共同性的角度出发认识它们的优秀作品;而从埋葬角度出发,美术考古与宗教美术被考虑的则是两学科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当然,这个差异性是部分的,而且是在共同性的前提下展开的,目的是从两学科的关系层面上思考学科性质。但是,如果我们在了解、分析埋葬美术作品时没有考虑到美术考古与宗教美术学科之间的差异,那我们的认识必然是不全面的,甚至是有错误的。

再次,关于叙事意义的理论认识。

叙事作品是一个动态的意义生成系统。[5]通过学科逻辑关系的认识,我们可以从逻辑角度认识美术考古与宗教美术之间所存在的共同性;通过作品埋葬角度的认识,我们可以从作品存在的角度认识两学科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同时,两学科的结合思考还可以在操作层面上提供可以深入的理论意义。这个意义,就是在认识美术考古和宗教美术学科特征的基础上突出两者结合思考后的指导意义,即强调宗教美术作品和与之相关的美术考古作品所具有的叙事意义。

其一,叙事主题的单一性(或集中性)。

在宗教美术作品和与之相关的美术考古作品中,叙事的结构往往都显得非常宏大,几乎所有的构图都试图包括天上和地下、凡间和世外,这是宗教信仰指导的必然结果。如我国最早的黄帝图像就出现在山东武梁祠的画像石中,与他同时出现的还有孔子等先秦圣人,他们之上就是西王母的图像,墓主人用这样的构图说明西王母对世界的控制和自己对西王母无所不及的期待。无所不及是一个多么大的结构,墓主人能够在有限的画面上和有限的手段等条件下完成这样大的结构吗?显然这是一个充满着矛盾的要求,但是宗教美术可以很轻松和很合理地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叙事主题的单一,或叙事主题的集中。在所有的宗教美术作品中,作品的主体都是至上神或主宰这个世界的神灵。在构图上,这个主体占据着作品的最重要位置和最大的比例,甚至是唯一的形象,比如我国四川和北方河南、山西的一些大型石窟中,常常主体就是一尊佛的造像。以单一的形象反映丰富的世界,在世俗美术创作中是非常难办的,似乎有悖于一般的艺术创作规律,但是这在宗教美术创作中却是普遍的现象。在宗教美术创作中,至上神与其所代表的世界表现的是终极关怀,艺术审美感来自信仰经验。如此,净化的世界也同时产生了简化的世界,叙事主题自然就显得单一,显得集中。当美术考古的作品涉及宗教美术的范畴时,相关的叙事同样是沿着这样的路径进行的,丰富的世界可以作为创作的背景存在,但就作品本身而言,其主题是单一的,是集中的。宗教美术作品的叙事主题单一、集中的特点,可以充分反映、同时也充分论证了宗教行为的性质和影响的存在。

其二,情节的真实性。

宗教美术是描写另一个世界的,与现实世界对照,它是不真实的。但是,宗教美术作品能够存在的理由却是来自于宗教经验,即这些作品的内容是真实的。这样的真实在作品中得到了普遍支持,即作品表现了情节的真实性。情节的真实性当然是来自于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宗教经验对这样的真实是支持的态度。宗教美术作品的构图体现着这样的“真实性”。在我国神话传说中,女娲是一个大神,有着极高的地位。我国早期的历史书籍中,几乎都有关于女娲的文字记载,在各地的民间传说中,女娲也有着极为丰富的资料。关于女娲神话的发展,学者们的研究是将女娲的神格分为始祖母神格和文化英雄神格两大类。为什么女娲在这两方面作出贡献?因为她是女神,这一点充分表现在艺术形象中。她能够如现实世界中的女性一样造人,而且她有着许多神奇的造人方法。主要有三种造人法,即化生人类、抟土作人和孕育人类[6](p29)。就神话的流传而言,女娲的这些情节都是真实的。汉画像石中,女娲所拥有的与生育有关的情节也是真实的。在汉画像石里,女娲的形象一般被描写为人首蛇身状,有着非常浓郁的原始气息。因为在原始社会,女性的最重要任务就是生育,蛇是卵生动物,生育力特别强,女娲蛇身就有了这方面的思想寄托。在原始神话中,蛇的生育本领往往要被移植于造物的神话里,许多造物的大神因为本领大、功劳大而与蛇产生联系。在造物的神话人物中,烛龙是个大神,他就有着蛇的形态。

因此,在宗教美术和美术考古的作品中,情节的真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叙事特征,这一点与世俗美术有相似的地方,但它们的区别也是明显的,即宗教美术并不是依靠写实来达到真实的,也不一定是依靠夸张来达到真实的,更多的依靠联想,依靠联想来获得情节的真实,联系最直接的说明,就是物象的符号化。

其三,物象的符号化。

在宗教美术作品中,物象符号化的手法无处不在,每一个物象都拒绝随意的理解,必须从某一个已经存在的特定的概念来入手,从而得到物象的象征意义。一是因为宗教美术有着强大的象征体系,天边的云气是象征仙界的符号,飞翔的鸟是象征使者的符号,地面行走的神兽是象征宗教行为某个过程的符号,每一个物象都与象征体系有着对应的关系,有了符号化的运用,物象的意义不仅更加明确,而且接受也有了流畅的表达过程;另一个原因是宗教美术所包含的宗教仪式内容,仪式支持宗教美术,但对艺术创作有约束的要求,这个要求并不是生硬的,而是通过符号的联系来实现,这样的联系在宗教的象征体系中就产生了艺术的联想。当然,我们也同时注意到,世俗与宗教有着并不完全相同的象征体系,所以宗教物象与世俗物象是有区别的。比如蟾蜍,在宗教的象征体系中,它是长生的物象,使信徒联想到与长生有关的美好事物,于是蟾蜍就可以与嫦娥有了联系。特别是在汉代,画像石中有将嫦娥与蟾蜍联系在一起构图的现象,而且这种图像非常普遍。但是在世俗世界,因为形象的问题,嫦娥和蟾蜍是被分开的。如白居易的《虾蟆》诗,不仅对嫦娥与蟾蜍作了区别,而且还特别提出害怕将虾蟆拿来联系嫦娥,认为这样会玷污嫦娥的美名:“常恐飞上天,跳远随妲娥。往往蚀明月,谴君无奈何!”因此,物象的符号化不仅反映出宗教美术的叙事路径,而且也可以很好地说明宗教美术区别于世俗美术的艺术特征。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就学科性质的认识而言,美术考古与宗教美术之间存在的关系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命题,这两门学科的共性可以使我们在认识学科性质上寻找到诸如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方面的逻辑关系,特别是在接受宗教信仰的影响上所存在的相同叙事结构,使我们更容易理解美术考古和宗教美术的学科定位。

[参考文献]

[1]杨泓.美术考古半世纪[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

[2]阮荣春,主编.丝绸之路与石窟艺术[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4.

[3]朱浒.全国首届艺术考古学理论研讨会会议综述[j].中国美术研究,2007,(3).

[4]夏鼐,王仲殊.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