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康复护理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0-17 17:37: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年康复护理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老年康复护理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老年康复护理产品 设计

引言

在我国,老年人医疗设备,不能够真正的关注老年人的需求,使很多老年人认为,住院或门诊治疗是花钱买罪受,使得他们已经将看病求医当做是一件非常令人头疼的事,所以,他们干脆放弃前往医院检查和治疗疾病,以减少所谓的“麻烦’。然而,这样会大大降低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和健康质量。同时,养老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较低,专业水平、业务能力、服务质量还不能有效地满足服务对象的要求。因此,在设计医疗设备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考虑到老年人的切实需要,进行以老年用户作为设计的中心的设计已势在必行。

一、针对老年用户的设计策略

1、简化交互操作方式

老年用户在生理机能的各个方面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他们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等都无法使用过于高科技或操作繁琐的产品。况且,康复护理产品的老年用户是那些身患疾病的老年人。康复护理产品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产品对于老年用户的可用性和易用性,要做到界面易理解,操作简单。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康复护理产品的具体设计策略如下:

①实现一键式操作,减少操作按钮,降低分辨难度;

②设置语音反馈,使老年用户在操作完成时快速得到操作成功与否的信息反馈;

③设计分体控制器,即使老年用户行动不方便也能够轻松操作设备。

2、增加交互形式的情感化

老年人的在身体健康状况出现退化的同时,心理状况也出现了很多方面的变化,他们需要社会和他人的关心,需要感情呵护等。康复护理产品的老年用户是那些身体上收到病痛折磨的老年人,他们的心理更加的脆弱,容易消极对待生活,放弃疾病的治疗,他们害怕自己给家人和社会带来负担,他们缺乏或完全丧失自理能力,觉得自己是没有用的人等。所以,在康复护理产品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康复护理产品的具体设计策略如下:

①材料上,康复护理产品应选取软性材质,让产品能够给老年用户带来柔和的触感,心理上感到温暖与关怀;

②造型上,康复护理产品要尽量的圆润和整洁,能够给老年人清新与亲切感;

③色彩选取方面,要尽量选取暖色调,如果采用两种以上的颜色,尽量选用对比感较弱的色彩组合,使老年人温馨与柔和的情感体验。

3、人机尺度的合理化

老年人在视力、触觉能力和反应能力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钝化,因此康复护理产品的设计上要结合人体尺寸要求,以及老年人的特殊需求。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康复护理产品的具体设计策略如下:

①产品与老年人发生接触的部位要能够保证老年人的舒适感和安全感;

②康复护理产品的操作界面能够保证让老年人看得到摸得着,读取界面的文字要够大够清晰,操作界面的按键要够大够醒目。

4、交互语义的清晰化

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的特殊性,要求康复护理产品的设计要足够的人性化,要能够清晰分辨老年人的操作意图,并且能够保证老年人能够清楚地知道产品的作用和操作方法,这就需要产品的交互语义清晰易懂。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康复护理产品的具体设计策略如下.

①实现无障碍阅读。老年人康复护理产品的认读和操作界面要保证清晰合,理,老年用户可以轻松操作不可出现英文字母或难懂繁杂的图示。

②设置实时反馈。老年用户通常会对产品产生排斥是因为他们害怕自己的操作会导致产品出现故障或失效。所以,产品要给老年用户及时准确的反馈,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操作正确与否并提示他们如何进行下一步操作。

二、针对康复护理人员的设计策略

康复护理人员在使用康复护理产品的时候主要要求产品能够减少工作量,降低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协助检查并记录患者的病情和为患者进行治疗。所以针对康复护理人员的设计策略如下:

1、增加交互操作的实效性

康复护理产品是医护人员用来照顾正在生病的患者的产品,所以,产品的设计一定要具有实效性,医生的每一步操作都要是有效的,不可因为操作的繁琐延误了治疗和检查的进程。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康复护理产品的具体设计策略如下:

①一键式设计。康复护理产品需要医生操作的部分一定要简洁,医生按到一个按键就可以为病人进行检测,而不是输入很多信息或进行多次选择;

②加设语音识别。医生可以通过语音来对康复护理产品发出指令,产品随声音进行快速识别与相应的操作。

2、减少工作的重复度和疲劳度

我国医疗卫生系统的统计显示,医护人员的数量明显不足,现在的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是超负荷的。面对老龄化社会的现状,医护人员的数量是远远不及老年患者数量的,医护人员每天都要对患者进行重复性的检查和治疗,他们的身体疲劳程度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因此,康复护理产品的设计要能够降低他们的工作强度,减少工作的重复度,降低医护人员的疲劳感。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康复护理产品的具体设计策略如下:

①康复护理产品可以协助医护人员对老年患者的病情做出观测与记录;

②康复护理产品可以附加多种附件,以减少医护人员每次都要携带需要使用的检查设备;

③康复护理产品可以给康复护理人员对病人的操作起到辅助作用,比如给患者施加一种推助力,不需要医护人员用力变换患者的。

3、加强产品智能化程度

老年患者的疾病一般都属于慢性病,治疗与康复周期会比较长,所以医护人员对于病人的信息要做长期的记录与观察治疗。所以,可以将检测与记录过程交给智能化的康复护理产品完成,就可以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频度与数量,也可以更加准确和系统。

结论

面对我国不断加速的老龄化趋势,以及现有老年人康复护理产品的发展现状,我们不难看出我过老年人康复护理产品设计之路可谓任重而道远。相比国外先进的老年人康复护理产品的设计开发进程,我国此类产品的重视程度和发现力度已经无法与社会趋势保持一致的步伐了。因此,我国的青年设计师们要充分发掘老年人康复护理产品的潜力,充分的发挥我们的才能,填补我国在这方面的市场空缺,与国际先进设计水平接轨,创建国内一流品牌,跟上老龄化的步伐。

参考文献:

1陈明明.老年产品的设计特点探讨.美术大观,2009,7:109

2张玉忠.老龄化社会下的产品设计.商场现代化.2009,5:201一202

篇2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4(b)-0148-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influence factors of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compliance in elderly patients, in order to explore nursing countermeasure. Methods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106 elderly patients who were hospitalized at Rehabilitation Center, Beijing Xiaotangshan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October 2016. The influence of age distribution, gender differences, cultural degree, course characteristics on treatment adherence were analyzed. The relev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treatment adherence of the patients of medium, poor compliance were further analyzed. Results The proportion of good, medium, poor compliance was 15.1%, 59.4% and 25.5% respectively. The age distribution, gender differences and course of disease had no influence to compliance (P > 0.05), while the different culture degree of patient had influence to compliance (P < 0.05). The top four factors which influenced the compliance of elderly patients were health education unfulfillment (accounted for 65.6%), treatment timing unadvisable (accounted for 58.9%),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of disease (accounted for 53.3%), body weakness, treatment process feeling fatigue, pain, and physical discomfort (accounted for 52.2%). Conclusion Strengthening the health education, making personalized health education plan, putting forwar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mproving the nursing quality, and emphasizing the role of social support system are all feasibility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compliance in elderly patients.

[Key words] Aging;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Compliance; Nursing

?S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住院患者中老年患者占据相当一部分比例,老年患者由于身体衰弱、疾病缠身,以及经济、人际关系和社会角色的改变等原因,治疗依从性往往不高。依从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分析影响老年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的因素并探讨护理对策,以期提高老年患者康复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10月在北京小汤山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康复病区住院的106例老年患者。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住院2周以上者;③神志清楚,能正确理解并回答问题者。排除标准:①有智力、精神、语言、意识障碍者;②住院期间反复病情变化,需暂停康复治疗者。③不愿配合调查者。

1.2 调查方法

经参考相关文献,结合老年患者特点,自设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1-2]:①一般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e、患病时间、文化程度。②患者治疗依从性情况:患者能完全配合完成规定的康复治疗时间、次数者为全部依从(依从性好)、完成2/3者为部分依从(依从性较好)、完成1/3及以下者为不依从(依从性差)。③对部分依从及不依从患者调查影响其治疗依从性的因素。共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106份。

1.3 质量控制

问卷由调查者本人及2名经培训的护士负责发放,对年龄较大及视力不佳的患者,由研究者逐条阅读给患者听,再由患者本人做出选择。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对依从性的影响

106例老年患者按治疗依从性程度分为依从性好、较好、差3组。患者不同年龄、性别、病程对依从性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文化程度对依从性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影响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

对90例部分依从和不依从的患者,调查其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健康宣教不到位,治疗时间安排欠合理,对疾病的认识不够,身体虚弱,治疗过程感疲劳、疼痛等身体不适占比例较高超过50%。见表2。

3 护理策略

3.1 加强健康宣教,制订个性化的健康宣教方案

老年患者由于感官的退化,反应较慢,行动迟缓,思维能力下降,因此,对老年康复患者健康宣教应做到反复多次、随时、及时。培养护士沟通交流能力,运用语言沟通交流技巧,采用关心、体贴的语气提出问题,语速要适当减慢,语音清晰,适当运用触摸和微笑等肢体语言增加亲切感。注意倾听,要让老年患者感觉到被重视。通过制作健康宣教手册增强宣教效果,手册设计形式、宣教内容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病区在显著位置张贴宣教展板,达到视觉强化,随时提醒[3]。

病区内设健康宣教室,定期组织患者及陪护人员参加病区健康讲座。健康讲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涉及了康复医疗、健康管理、运动医学、饮食营养、康复护理等多方面内容。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不同,治疗依从性和康复效果也有所不同,护士根据患者对疾病认识、理解的能力不同给予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同时运用同伴教育的方式,邀请并鼓励康复效果突出的患者分享康复经验,病友间互相交流。有研究发现,健康教育在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4]。

3.2 突出康复护理专科特色

为满足患者需要,更好的安排康复治疗时间,为患者提供早期康复护理,与科室主任和护理部研究决定在病区设康复治疗护士岗。经参考相关文献并参照其他康复医院护理模式,结合我院康复特点,拟每30张床位设置1名。任职条件为从事康复护理工作5年以上,护理大专及以上学历,护师及以上技术职称,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系统的康复医学知识,丰富的社会心理等人文知识的护士担任[5-7]。康复治疗护士的职责为负责协调安排病区病人的康复治疗时间,深入治疗室了解患者康复训练情况,组织安排病区患者康复评价时间,参加康复评价会,协助康复责任护士做好护理工作。

研究表明,早期康复干预对患者神经及运动功能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改进具有积极的作用[8]。我院康复中心于2016年4月起,在康复评价会的基础上,对所有住院患者在入院当日进行预评估,预评估会是由健康管理师、营养师、主管医师、护士、康复治疗师组成的康复治疗团队,为住院患者制订针对性康复治疗方案,对患者尽早开始系统康复治疗争取时间。康复护理模式强调“参与”护理、“主动”护理或“自我”护理[9]。康复护士通过康复评价会全面了解康复护理目的、对象、内容、技术,配合好康复技术人员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康复评价会还邀请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自理的患者家属参加。患者家属参加康复评价会不仅能够了解患者目前的功能状况、病情发展和预后,还可使患者家属参与到康复治疗中。在护士的监督和指导下,充分发挥病人及家属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体现康复护理的特点。并可取得患者的家庭支持,使家庭成员能够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团队,鼓励和支持患者完成每天的康复训练计划,帮助患者尽早回归家庭与社会[10]。

3.3 提高服务质量

提升护士形象,改变服务态度,将优质护理落到实处。针对老年患者身心疾病特点, 护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护理服务,从而提高生命质量。重视护士素质培养,护理部和科室定期开展护士服务礼仪培训,并通过礼仪表演、竞赛答题等形式,加强护士服务意识,提高护士自身素质及服务理念。

通过对患者热情的问候,耐心细致的解释,合适尊敬的称呼,给予老年患者一个温馨的住院氛围。对老年患者的称呼加以改进,从以往的直接称呼患者姓名,改为为亲切的把名字后面加上“叔叔”“阿姨”“爷爷”“奶奶”。这种方式既核对了患者的姓名,又增加了亲切感。亲切的语言,礼貌的称呼既拉近了医患之间的距离,也使患者感受到被尊重,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通过与患者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增强了护患信任感,使患者对康复治疗有了安全感,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11-14]。

3.4 提高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

护理技术操作是护士必须具备的基本功,熟练的技术操作,既能减轻患者痛苦,也能获得患者信任,给患者以安全感。科室对全体护士每月进行基础护理和康复护理理论知识及操作考核,每周进行业务培训。对老年患者难度较大的护理操作,安排有经验护士进行,减轻患者痛苦。同时做好低年资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工作,科室安排优秀带教老师进行培训考核,护理部考核小组按照计划每月对全院护士抽考技术操作,并将考核结果进行反馈。

运用激励机制,制定科室护理绩效考核标准,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对每次在院内操作及理论考试取得优秀成绩者给予奖励,不合格的予以处罚,严抓护理质量,科室各项工作严格按PDCA进行管理。

3.5 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护士可通过与患者家属和单位的沟通, 取得他们的支持与合作。家属及社会的大力支持是病人疾病恢复的坚强后盾。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思想工作,鼓励家属经常陪伴探视,生活上多关心体贴,给患者营造一个温馨的氛围。对患者的家庭成员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取得家庭成员的配合,家庭成员间建立良好的和睦关系,良好的家庭成员关系在康复期患者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5-16]。

3.6 及时观察到病人的心理状态、功能恢复的进度以及对康复的需要

篇3

关键词 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康复护理 功能训练

随着人类的老龄化,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日益增多。此症为慢性病,病程迁延不愈,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腰背疼痛,腰部活动受限,下肢疼痛、麻木,行走困难或间歇性跛行,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而患者由于家庭经济负担等各种原因,不可能长时间住院治疗。因而开展家庭康复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康复护理

护理方式:患者出院前由主管护士、康复医生、物理治疗师、患者及其家属参与,对其进行出院前评定并制定出院后康复护理方案。出院后患者按制定的方案进行治疗,由家属监督执行,主管护士定期电话随访,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督促康复训练等。

护 理

心理护理: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程长且易反复,常出现焦虑、悲观等情绪。通过电话联系,经常了解其病情及心理状况,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多关心安慰患者,消除其不良心理因素。让患者相信其出院后仍有医务人员负责他们的康复治疗护理,使患者对疾病的康复充满信心,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坚持康复训练。

饮食指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由于腰腿痛导致活动减少,从而引起胃肠蠕动减慢,易发生便秘,而老年患者更易发生便秘。便秘使排便时腹压增高,加重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因而应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宜选用富含纤维素食物,多吃水果、蔬菜。适当多饮水。由于老年患者常伴有骨质疏松,指导其多吃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猪骨汤等,以增加人体内含钙量,改善骨质疏松状况。

健康教育:向患者详细讲解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及特点,并讲解出院后家庭康复护理的重要性、注意事项及相关知识,同时取得家属的配合。嘱患者注意保暖,防止感冒、避免弯腰用力咳嗽、打喷嚏,避免重体力劳动,注意站、坐、行和劳动姿势,宜卧硬板床,加强腰部保健,避免弯腰久坐、突然转体扭腰及腰部负重,必要时佩戴腰围带,以减少再次腰椎损伤的发生。

腰背肌功能训练:①“五点支撑法”:即患者仰卧于硬板床上,用头、双肘及双足跟撑起全身,挺胸、挺腹尽力腾空后伸,维持5~10秒,然后轻轻放下休息10秒,再重复上述动作,每天练习2~3次。每次20~30分钟。②“鱼跃式”:即患者府卧于硬板床上,头、胸、四肢离开床面尽力后伸,维持5~10秒,然后轻轻放下休息10秒,再重复上述动作,每天练习2~3次。每次20~30分钟。③下肢直腿抬高训练:患者取仰卧位。两手自然放置体侧,双下肢直腿并举,尽量抬高,以使腰背部尽力伸展。做直腿抬举动作,角度可逐渐增大,双下肢交替进行。做10~20下/次,2~3次/日。④腰肌训练:患者两腿直立,两脚分开约半步,双手叉腰,躯干向后伸。2~3次/日,20~30秒/次。训练的原则是由少到多,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以不引起疼痛加重和过度疲劳为宜。

讨 论

60岁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称为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其症状与青壮年一样,伴有腰痛和下肢放射性疼痛,也有神经功能受损导致的运动感觉障碍,然而不同之处则在于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程长、反复发作、轻微创伤或在自身体重下就可使椎间盘发生突出,因而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需长期治疗及康复指导,才能防止复发取得较好的疗效。①由于医疗资源紧张或经济条件等,许多病人不能长时间住院治疗,家庭康复护理则显得尤为重要;②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发生的,因髓核含水量少,其弹性和张力减退,抗负荷能力低,一旦遭到作用在腰椎的不协调外力,破坏了脊柱的内外平衡,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突出的髓核组织直接压迫、刺激神经根,使局部缺血、水肿而产生刺激症状。而家庭康复护理通过反复的心理支持,调动患者积极的心理因素,同时长期指导及督促都能使患者坚持腰背肌功能训练,使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避免了各种诱发因素,从而有效地预防了复发,取得较好的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康复护理;常规护理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速,我国的老年人口飞速增长,临床上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逐年增多。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患病后,生活往往不能自理。本研究对患者出现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病因进行临床随访,分析患者接受康复护理后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29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45例患者。实验组中男性患者77例,女性患者68例。年龄58~89岁,平均年龄(62.83±8.35)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81例,女性患者64例。年龄55~87岁,平均年龄(62.35±8.56)岁。所有患者均在我院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骨折患者,其中股骨颈骨骨折68例,粗隆间骨折56例,腰椎压缩性骨折86例,其他部位骨折患者80例。患者均通过X线骨密度仪检测为骨质疏松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原因 ①与患者年龄增长导致的骨质疏松症有关,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骨密度会有所下降,这使患者骨骼的承受能力降低,导致患者在正常冲击下出现骨折情况。②老年患者在行走过程中的跌倒率增加,并且该几率会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升高,使患者出现意外跌倒的情况增加,进而使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增加。

1.2.2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护理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有换药护理、用药指导。实验组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其主要内容包括心理护理、功能性锻炼护理、卧床护理以及健康教育。

1.2.2.1心理护理 主要内容是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护理,患者由于长期卧床,会出现绝望心理。为此,应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护理,通过积极的态度引导患者正面配合治疗。

1.2.2.2卧床护理 主要内容是对卧床休息患者的护理,患者长期卧床会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压疮、泌尿系统感染、便秘等并发症,此时要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卧床护理,对患者进行病房内温度湿度的监控,做好室内清洁,并在患者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擦身、翻身护理,鼓励患者多喝水、多排便,并将患者排便量进行记录。

1.2.2.3功能性训练指导 患者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应积极的鼓励患者进行下床活动,从而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患者在进行功能性锻炼时,护理人员应从旁监督和协助,确保患者功能性训练的正确性与强度。

患者在住院期间,应对患者或家属进行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医学知识的指导,使患者家属能够更为了解患者的病情,使患者能够从家属身上得到更多的鼓励。

1.3疗效判定 分为痊愈、显效以及无效。①痊愈:患者得到康复且未出现后遗症或残疾;②显效:患者骨折得到康复,但出现后遗症;③无效:患者骨折症状未见好转,或出现严重残疾后遗症。对两组患者骨折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中,跌倒性骨折患者为120例,其他原因骨折患者为25例,对照组患者中,跌倒性骨折患者为118例,其他原因骨折患者为27例,两组患者跌倒原因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以及生存质量的疾病,其主要发病原因与患者年龄增长后骨质疏松症以及跌倒有直接关系[1]。患有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治疗缓慢、效果不佳且致残与致死率高[2]。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理有效率为95.17%,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3.10%。接受康复护理的患者,其护理有效率远高于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患者接受康复护理,有效的避免了心理问题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在预防压疮、泌尿系统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效果显著[3]。

综上所述,通过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实施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有效率。

参考文献:

[1]王丽姣,宋彩萍,肖莉.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影响因素分析及康复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4):2250-2252.

篇5

【中图分类号】 R651.1+1

【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6-135-01

对于老年人群中的脑血管意外或者脑部损伤等疾病多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完成后对患者的护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恢复情况,如果护理不当,患者的死亡风险会增加[1]。康复护理在老年患者术后恢复中的应用价值逐渐得到重视,但是关于康复护理时间尚未形成统一[2]。本文结合我院20158-201712接诊处理的100例脑外伤患者,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康复的影响,详细内容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病例资料为100例脑外手术老年患者,收治时间20158-201712,依据床位编号分组,对照组:50例,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分布在62岁―78岁、平均年龄(664±41)岁。观察组:50例,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分布在60岁―76岁、平均年龄(665±40)岁,借助于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性别、年龄等资料分析显示差异较小(P>005),满足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根据脑外手术护理常规开展护理。

观察组:常规护理,并在术后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包括:(1)全程心理护理,通过沟通明确不同患者心理状态,针对性心理评估,依据异常心理缘由,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确保患者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2)压疮预防护理,患者术后需要卧床时间较长,定期辅助患者变换体位,观察受压部位的皮肤情况,保持皮肤干燥清洁,于受压部位放置棉垫等,避免压疮产生;(3)康复护理,充分利用良肢位摆放、关节被动活动、床上肢体主动活动、平衡训练、站立训练、作业疗法等实施早期循序渐进的护理;(4)饮食干预,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并落实饮食护理计划。

13观察指标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临床护理满意评分,其中生活能力使用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自理能力越强,其中轻度缺损:>60分;中度缺损:40-60分;重度缺损:

14统计学分析数据分析使用SPSS200软件,各项参数均表示为平均值±标准差,差异性对比用t,P

2结果

观察组生活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临床护理满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差异显著(P

3讨论

老年人群大多存在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异常情况,是脑血管意外的高危人群,多数患者发生脑血管意外后需接受脑外科手术治疗。老年人群由于具有特殊的生理结构,比如自身免疫力下降、行动不便、术后恢复慢等,这些都对老年人群术后护理提出了严格要求[3]。

篇6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人性化护理;康复

骨粗隆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以下至粗隆水平以上部位发生的骨折,临床常见于老年患者,老年患者骨质脆而疏松,易发生骨折[1]。且老年患者多合并各种基础性疾病,给治疗和康复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我院近年来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康复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8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干预组42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63-87岁,平均年龄72.3±3.2岁。合并疾病:高血压40例,糖尿病35例,呼吸系统疾病32例,冠心病24例。对照组42例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66-85岁,平均年龄71.2±3.4岁。合并疾病:高血压41例,糖尿病33例,呼吸系统疾病30例,冠心病2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合并疾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于保守治疗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加强牵引护理,保持牵引装置正确、有效。同时,积极预防褥疮、下肢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定期给患者翻身、拍背,鼓励患者每天进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训练,并利用牵引床的吊环做扩胸运动,使痰液及时咯出[2]。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做股四头肌舒缩训练及踝关节屈、背伸训练等,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运动功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患者入院时向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消除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积极和老年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向患者介绍疾病诊疗的相关知识,多给予其关心和鼓励,消除其心理上的恐惧、焦虑、孤独和抑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定期深入病房,详细询问患者的治疗情况及恢复情况,由专人负责每日打扫病房,保持病房的整洁,开窗通风,为病房创造良好的环境。夜间进行诊疗操作以及开门和关门时动作要轻,以免打扰到患者的休息。

1.3 康复效果评价标准 治疗2个月后,骨折愈合良好,无并发症发生,运动功能恢复良好视为康复效果优;骨折有所愈合,未出现或出现1种并发症,运动功能有所恢复视为康复效果良;骨折未愈合,出现2种及以上并发症,运动功能为有所改善者视为康复效果差。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如表1所示,经人性化护理后,干预组患者康复优良率为9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0%,康复优良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康复效果比较[n(%)]

组别 优 良 差 优良率(%)

干预组(42例) 37(88.1) 3(7.1) 2(4.8) 95.2*

对照组(42例) 30(71.4) 4(9.5) 8(19.0) 81.0

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讨 论

医院积极推行人性化护理服务是提升医院综合竞争力的必然趋势,因此需要通过人性化管理理念的建立和服务措施的落实来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3]。目前,人性化护理服务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其中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意义重大。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较为常见,临床治疗的方法很多,保守治疗对患者的创伤小,但需长期卧床,增加了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手术治疗对于合并多种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治疗后的康复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本研究对4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有效改善了患者骨折愈合情况,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促进了患者治疗后的康复,康复优良率为95.2%。

有效的人性化护理可使老年患者心情愉悦,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自觉地做好主动锻炼和配合辅助功能锻炼,从而加速了骨折的愈合,缩短了住院天数[4]。促进患者尽早恢复肢体功能,早日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葛培佳,胡静波.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与康复护理[J].上海护理,2008,8(3):52-53.

[2] 邝丽娟.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并发症的预防及康复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8):94-95.

篇7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外科,辽宁沈阳 110023

[摘要] 目的 探讨和分析在对面瘫老年患者护理过程中,运用综合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 以该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36例面瘫老年患者为观察对象,比较不同护理阶段的效果。结果 运用综合康复护理前,面瘫老年患者的眼睑闭合困难程度、口角歪斜程度、耳部疼痛和心情焦虑水平评分均为重度(80~100分);护理1周后,眼睑闭合困难程度和口角歪斜程度为中度(60~80分),耳部疼痛和心情焦虑水平为轻度(40~60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面瘫老年患者运用综合康复护理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http://

关键词 综合康复护理;面瘫老年患者;效果调查

[中图分类号] R24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3(b)-0160-03

[作者简介] 李洪艳(1978-),女,吉林磐石人,本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内科护理工作。

面瘫老年患者[1]临床症状主要体现在眼口歪斜、面部肌肉活动灵活性差,同时容易出现心情焦虑等心理问题。面瘫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患者面部神经受到刺激后面部基本功能丧失,不仅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还容易导致心理压力增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该院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有针对性地进行综合康复护理,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调查研究收集的病例均为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面瘫老年患者,共136例,年龄49~73岁,平均(54.2±2.5)岁,其中120例为突发性患者,128例属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30例患者静态时出现眼裂、口角不对称、额纹增加,动态时面部表情具有表达性障碍,30例患者同时伴有耳根麻木或疼痛症状,39例患者味觉明显减退,20例患者听觉过敏。

1.2护理方法

对这138例患者运用综合康复护理方式,具体策略如下:①针刺护理[2]。在治疗过程中,首先协助患者选择适宜的体位,选穴数量要从少到多,针刺之前先清洁用品,防止出现感染,针刺过程中患者如有不适要灵活处理,加强机体保暖工作。②艾灸护理[3]。艾灸可以辅助疏通面部经络,提高面肌适应性,艾灸过程中要注意防止患者被艾绒灰烫伤。③心理护理。消极心理因素将影响到患者的康复效果,针对面瘫患者的具体情况,要采取温和的语气和耐心的开导以帮助患者提高康复的信心,消除不良情绪。④功能锻炼。面部肌肉锻炼有规律地抬眉、闭眼、鼓腮等,根据病情的需要,科学指导患者进行自我锻炼,促进临床康复效果。⑤饮食与起居护理。科学合理的膳食与规律的作息是提高痊愈率的重要保证,指导患者进行清淡且营养丰富的饮食,切忌吃过多刺激性食物。

1.3评价指标

患者住院护理期间,在不同时间段详细记录其眼睑闭合困难度、口角歪斜程度、耳部疼痛、心情焦虑水平,采用100分制评价标准,分为重度(80~100)、中度(60~80)、轻度(40~60)、偶尔(20~40)、痊愈(0~20)5个级别,分数越高,症状越明显。

1.4统计方法

该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比较进行χ2检验。

2结果

患者在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前,各项观察指标均处于重度评分级别,护理后7 d焦虑情绪显著降低,耳部疼痛感亦明显下降,说明心理护理带来的效果较为理想,4周后眼睑闭合困难程度和口角歪斜程度均得到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面瘫老年患者的发病率比较高,这与年老体衰、人体正气不足以及受风受寒密切相关[4],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水平处于下降趋势,多数患者还伴有其他病症,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都比较差,容易受到外界细菌和病毒的感染和影响,神经功能受到阻碍后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自我修复过程。导致面瘫的原因包括受到感染性病变的作用、耳病引起的面部神经痉挛、肿瘤引起、面部受到外部创伤、长期与毒性物质接触导致慢性中毒、糖尿病等[5]。老年患者群体容易罹患多种慢性病和感染性病变,心血管功能运动水平缓慢,面部神经在病症的影响下产生麻痹也是常有的,面瘫包括中枢型与周围型神经麻痹两种,临床治疗上根据不同的发病原因采用最为适宜的治疗方式可以有效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该院总结实践经验,并经过不断研究,针对老年患者群体的特殊性,运用综合康复护理方式,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艾灸可以最大限度改善面部肌肉运动水平。艾灸将中医穴位针刺疗法纳入其中,以促进患者面部血液循环、神经功能的逐渐恢复为主,疏通患者的面部经络,并根据人体气血运行的特点,辅以艾草调理人体经气活动的特点,来促进患者的新陈代谢[6]。艾灸时可对患者面部产生温热的刺激,加快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达到缓解疲劳、消除平滑肌痉挛问题,对炎症的消除、渗出物的清理、血肿块的消除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可以减小神经系统出现的兴奋程度,具有镇静患者情绪、止疼镇痛的效用。

心理护理是综合康复护理的重要内容,对增强患者康复信心与保健意识意义重大[7]。不良的心理情绪将会严重影响到康复护理质量,积极的心态是患者痊愈的基础。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及时并耐心开导患者,帮助其梳理各种消极情绪,提高康复主动性。运用综合康复护理前,面瘫老年患者的眼睑闭合困难程度、口角歪斜程度、耳部疼痛和心情焦虑水平评分均为重度(80~100分);护理1周后,眼睑闭合困难程度和口角歪斜程度为中度(60~80分),耳部疼痛和心情焦虑水平为轻度(40~60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发现,良好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肌体疼痛感,并能显著提高临床护理效果,随着疗程的增加,前后的变化较为明显。

另有研究者采用面部按摩方式来帮助患者恢复面部神经功能,其实质与针灸类似,皆在疏通面部经络的基础上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可以作为针刺疗法的辅助手段[8]。

综上所述,运用艾灸针刺疗法配合综合康复护理可以显著增强患者配合医疗服务人员的积极性,让患者重拾对疾病治愈的信心,对舒缓各种不良情绪作用突出,值得大范围推广。

http://

参考文献

[1]钟钊洪.康复训练与电针理疗综合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瘫[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48-50.

[2]朱俊燕.面瘫的综合康复治疗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4,4(5):127-128.

[3]蔡南哨,于海波,马晓明.以疏肝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和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5):769-770.

[4]刘巍,崔琳.银针埋穴配合药物外敷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11):134-135.

[5]洪小燕.高压氧治疗周围性面瘫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1,24(5中旬刊):1824.

[6]梁艳.电针结合刮痧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4,36(4):63.

[7]孙汉臻.风湿免疫疾病中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治疗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0):351-352.

[8]田玉伟.肝移植术后早期肺部并发症危险因素及细菌感染的特点及耐药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1.

篇8

[关键词] 康复护理;老年痴呆;语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 R4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8(a)-129-02

老年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eas,AD),常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人,隐袭发病,其临床特点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病性症状,有失语、失用、失认或执行功能障碍等症状,且缺陷要严重到足以影响其日常生活、职业活动和社交功能,或与先前功能水平相比有较明显下降。此病目前没有特效的治疗,而康复护理对延缓老年痴呆患者的病情发展,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残疾,延长生活自理能力尤为重要。本研究目的是针对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的症状特点,探讨康复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语言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以探索适合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模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4年1月~2008年1月本院收治的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66例,均符合CCMD-3的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标准[1]。其中男30例,女36例;年龄55~81岁,平均69岁;文化程度:文盲5例,小学10例,初中20例,高中及中专22例,大专及以上9例;痴呆症状进展已1年以上,无心、肺、肝、肾等脏器并发症。

1.2 康复护理方法

给予患者以下康复护理措施,①语言功能训练:护理人员要有足够的耐心,利用一切护理、治疗机会,主动与患者交流。反复向患者讲述一些日常生活的基本知识,让患者认读识字卡片、各种动物和水果卡片,利用数字卡片训练患者的计算能力。分辨失语类型,如命名性失语主要为遗忘名称,护理时要反复说出名称,强化记忆;运动性失语主要为构音困难,护理时要给患者示范口型,一字一句面对面地教。鼓励患者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接受来自外界的各种刺激。进一步可教患者进行计算、书写。②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护理人员先作示范,再让患者模仿,配合口头提示,反复多次至单独完成;训练包括洗脸、刷牙、吃饭、穿脱衣服、如厕大小便、整理床位等,制定一定的训练步骤,将整个练习分成若干小部分,一步一步训练。③劝告患者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到室外活动一下,以转换兴奋中心,经常用手按摩头部的穴位,以提神醒脑。④了解患者家庭情况,取得家庭的支持,使之更好地配合,帮助和督促患者完成和协助完成日常活动。⑤每天训练2次,每次30 min。平均护理时间(65.20±13.56) d。

1.3 观察指标

在护理前后对患者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法(CRRCAE)分别对患者听理解、复述、命名、阅读、计算、描写、听写、朗读等方面进行评价,采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2]。包括两部分内容:躯体生活自理能力量表(PSMS),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IADL)。量表由患者自评或由专业护士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t检验。P

2 结果

2.1护理前后患者语言能力测评的比较

结果显示,护理后患者听理解、命名、计算能力评分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护理前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比较

结果显示,护理后患者躯体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P

3 讨论

痴呆是由于大脑多方面高级精神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持续性智能损害综合征,即在无意识障碍的情况下,患者有认知和记忆功能障碍,以及语言、视空间、情感或人格3项中至少1项功能受损,影响其社会、生活、职业功能者[3]。我国估计已有400万老年痴呆患者,该病已是社会和家庭的沉重负担,如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3]。老年痴呆患者分为轻、中、重度,轻度的老年痴呆患者会有记忆力、计算力障碍,影响到工作能力,但是生活自理能力是完好的,一旦生活自理能力受到影响,我们称之为中度老年痴呆。发展到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卧床不起的就称为重度老年痴呆。不同程度的老年痴呆康复护理方法不同。老年痴呆的护理目的是:延缓或阻止痴呆程序的加重,改善记忆功能,提高痴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延长存活期。文献报道,老年痴呆患者,如果不采用任何治疗和各种训练手段,其智能状态及躯体的退行性变是极为明显的,及早进行认知功能训练,利用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进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建[4]。由于老年痴呆患者从出现精神障碍到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其临床症状呈现渐进演化性、缓慢进展性和认知功能衰退的不可逆性[5-6]。目前尚缺乏特别有效的治疗手段,接受来自外界的各种刺激,对于防止智力进一步衰退,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康复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显得尤为重要。老年痴呆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语言功能障碍,本研究发现,对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进行语言功能的康复训练能提高患者听理解、复述、命名、阅读、计算、描写、听写、朗读能力。有文献报道,生活自理能力和认知功能训练能够促进老年痴呆患者认知能力的康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适应能力,改善其生存质量,有效地延缓痴呆的进程[4]。本研究发现,康复护理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躯体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尤为显著。提示我们,痴呆患者的康复护理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尤其是痴呆照料者应充分认识并重视老年痴呆患者各方面的功能训练,及早采取措施,从而有益于患者,减轻家庭负担。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

[2]张明圆.精神科评量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66.

[3]盛树力.老年性痴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12-26.

[4]丘翠竹,何国雄,张彩莲,等.血管性痴呆患者行为干预的研究[J].现代护理,2004,10(4):299.

篇9

【关键词】家庭康复护理;老年髋关节骨折;机能影响

402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324-01

髋部骨折主要是指股骨颈、股骨转子间的骨折,其多发生于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因生理年龄增大,其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较高,同时行动不方便,在骨折发生时无法灵敏的避让,进而发生髋部骨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笔者通过对我院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骨外科收治的40例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依据是否实施家庭康复护理措施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组)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61-87岁,平均(69.8±10.1)岁。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12例,粗隆间骨折8例。观察组(家庭康复护理措施组)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62-86岁,平均(69.4±10.6)岁,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13例,粗隆间骨折7例。两组髋部骨折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针对髋部骨折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性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家庭康复护理措施:做好入院指导和术前沟通、帮助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术后进行系统的康复性训练、加强个人自理能力的训练。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功能恢复效果情况参照Harris评分标准:依据髋部骨折手术患者评分表进行评分,优(90-10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分析软件,对收集到的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处理,用χ2进行组间百分率显著性比较,以P

2结果

观察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评价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具破坏性的结局,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尤其是髋部骨折。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同时对于老年患者的心理创伤也是较大的。在接待髋部骨折患者的过程中应面带微笑,举止大方得体,态度热情,采用规范的文明服务用语,耐心细致地向髋部骨折患者介绍入院宣教、科室设置情况、髋部骨折患者的大致情况、输液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日常工作中耐心细致地解答髋部骨折患者提出的问题,及时消除护理不安全因素。避免和髋部骨折患者产生争执和纠纷,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在髋部骨折患者中树立良好的专业形象,使患者有宾至如归的家庭化感觉,更加配合临床医护工作。一些患者往往由于骨折部位出现疼痛和个人无法自理,可能出现一些紧张、沮丧、自卑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要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尽可能帮助患者宣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面对骨折及骨折后功能恢复的信心,从而配合治疗。饮食干预主要对于刺激性的食物,要禁食或少食,尤其要限制辛辣等的食用摄入量,食用蛋白质,尽量少食多糖食物,戒烟、戒酒多食用高能量、高营养价值的食物。术后康复性训练:①肌力训练:在术后麻醉效果没有消失前,适度的进行踝关节背曲性被动训练,在麻醉消失后,做踝关节、屈趾、股四头肌主动性运动。主要是包括屈伸踝关节、收缩股四头肌。②关节的活动性训练:术后第3天开始进行关节活动性训练,注意活动力度适当,主要以疼痛作为衡量标准,活动幅度逐步加大。术后1周帮助患者对患侧肢体进行直腿抬高训练。还可以进行髋膝关节的屈伸训练,髋关节的内收外展训练,膝关节的完全屈曲。③患者的行走训练:术后1周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可以进行坐立位训练,术后2周进行扶双拐的行走训练,然后再用单拐进行逐步的行走训练,逐步延长走路时间和走路的次数。术后四周开始对患侧肢体进行阶段性的负重训练,注意训练强度的保持,主要以不感到疲劳为度,尽可能减少康复活动引起的疼痛,逐步开展。术后3个月去拐行走。术后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主要为髋部骨折患者制定日常生活时间表,训练术后髋部骨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鼓励髋部骨折患者亲自动手穿衣服、梳洗、吃饭、大小便等,将每一项生活项目逐步的分割成每一个小步的步骤逐步的完成。综上所述,家庭康复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功能恢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蔡建丽,李怀富,阮国锋,等,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自我效能的康复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4):172.

[2]李梅芳,罗春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的渐进式康复护理[J].山东医药,2011,51(18):14.

篇10

[关键词]脑梗死;老年;优质社区护理;康复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816X(2016)03-0243-03

doi:10.3969/j.issn.1009-816x.2016.03.28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罹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中老年人群的快速上升,与其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已经超越肿瘤成为致残和致死的中国疾病谱中的首位病因[1]。由于三级医院与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尚不完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经住院治疗后多数患者均出院回家康复,但老年脑梗死患者出院回家后缺乏有效的护理和康复。优质社区护理是一种基于基层的新型卫生服务管理形式[2],为社区居家的患者提供最优质的用药、预防、康复及心理等一系列护理指导,因此优质社区护理对社区居家患者疾病的康复以及预防复发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本中心自2013年3月起探索优质社区护理项目,针对居家的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全程优质社区护理服务,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8月我中心接诊的11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三乙及以上医院确诊并接受急性期治疗后出院回家康复修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距急性发病时间在14~28天。排除标准:发病后意识不清,继发性癫痫,严重的痴呆,严重的言语交流障碍、视力障碍,多器官功能衰竭或系统感染、恶性肿瘤,家属和患者均不能良好配合。按照随机数字表将112例老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6例,男35例,女21例,年龄60~80岁,平均(65.21±5.13)岁,病程14~26天,平均(18.34±3.11)天,并发冠心病8例,糖尿病8例,血脂紊乱16例,高血压22例。对照组56例,男36例,女20例,年龄60~80岁,平均(65.42±5.41)岁,病程14~28天,平均(18.29±3.20)天,并发冠心病9例,糖尿病10例,血脂紊乱17例,高血压2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既往史、并发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医务人员对两组老年脑梗死患者均进行完整的健康评估和建档。对照组进行常规社区护理,包括疾病宣教、服药和康复指导、生活方式的指导。观察组在常规社区护理基础上对其实施优质社区护理:①健康教育:根据患者及其家属和主要照料者的文化水平、不同程度的病情以及相关并发病进行详细的个体化指导。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及主要照料者意识到自身的不良习惯、生活方式等,及时修正。对社区老年脑梗死患者及其家属和主要照料者每个月进行1次健康讲座,宣传脑梗死的二级预防和治疗相关知识,发放脑梗死相关的宣传手册;②脑梗死康复指导:针对因脑梗死造成的不同的神经功能缺损如肢体功能瘫痪、语言障碍患者进行早期系统的肢体功能锻炼及言语训练等相关方面的指导。护理人员和患者及家属共同制订一套个体化、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康复计划,以利患者尽快康复。指导照料者给予患者合适的被动运动,按摩瘫痪肢体每日至少两次,每次约10~15分钟,以防止压疮、肌肉萎缩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对肌张力高的肢体,老年患者往往因为疼痛不愿意被动活动,需要社区护理人员仔细讲解和鼓励,采取正确的温柔的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渐拉伸和活动。若患肢肌力尚可,护理人员需指导照料者帮助练习站立及行走,要做好防护,防止跌倒和骨折。对语言障碍者:建议适当予以咽喉部刺激,从训练喉部发单音开始,让其听常用语的简单句,再由短变长,由易到难练习;③用药及依从性指导:每周针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1次面对面的随访,评估老年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和合理性。高血压患者每周监控1次血压,糖尿病患者每周均指导监测空腹和餐后血糖并指导患者和或主要照顾者学会自我监测血糖、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指导心脑血管病的联合用药,避免用药重复和过量可能;④心理护理和指导:社区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和照料者给予足够的关心、支持和照顾,鼓励患者正确对待脑梗死疾病,树立战胜脑梗死的信心,主动配合完成康复治疗和功能锻炼,建议家庭照料者重视患者重返社会,走出家庭封闭的环境,参加到社区大集体中来,转移患者注意力,消除患者不良的心理障碍[3]。并发严重的心理障碍(焦虑、抑郁)患者进行适当心理疏导的同时,必要时建议专科就诊加用药物及时干预;⑤生活方式的指导:老年患者极易摔跤,社区护理人员应充分告知老年患者及其主要照料者在老年脑梗死患者夜间大、小便时要注意避免摔跤和骨折等造成的二次伤害,低盐、低脂、低胆固醇、少量优质蛋白饮食。食盐摄入量控制在每天6克盐之内。鼓励进食新鲜蔬菜、瓜果,保持充足的维生素和纤维摄入,有烟酒嗜好者社区护理人员需要配合患者及家属或照料者制定相应的戒烟、限酒计划。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指导其相应的饮食结构。持续社区护理干预疗程为3个月。

1.3疗效评定项目:

1.3.1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4]:运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来评价两组在护理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随访复诊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

1.3.2脑梗死恢复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4]:运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 BI)来评价两组在护理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随访复诊脑梗死患者的脑梗死恢复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情况。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版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在社区护理干预3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干预前明显好转(P

3讨论

研究表明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过后3~6个月是神经功能缺损康复的黄金时期,也是脑梗死高复发期,若能够给予更好的优质社区护理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英国的While直接指出社区的优质护理才是现代优质护理的关键所在[6]。因此社区优质的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以及良好的医嘱依从性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2010年我国优质护理服务开展,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探索适合本社区的一系列优质护理服务方案,对本社区的慢性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实施全面、连续、到位的优质护理。成立了针对本社区的针对各项慢性病的优质护理服务小组,针对急性脑梗死经急性治疗出院后处于回家康复修养的需要特殊照护的老年患者提供无缝隙的全面、连续、到位的优质护理服务,社区的优质护理服务能够使老年患者出院后,优质社区护理结合家庭照顾者的亲情护理使老年患者在家能够享受有效的照料和康复,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面对面随访、家访、社区小范围的健康教育等多种形式进行定期随访及护理指导。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老年脑梗死患者经优质社区护理干预3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较干预前明显好转,且较常规护理组有更好的疗效。在脑梗死整体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方面,接受优质社区护理干预的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改善优于对照组。贺秀平发现[7],通过社区的优质护理干预对所在社区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说明针对老年脑梗死的持续的优质社区护理仍可明显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对老年神经功能康复有明显良好效果。

总之社区的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更有利于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提高老年脑梗死患者以及主要照料者的针对脑梗死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长期坚持服药以及对医嘱的依从性,从而能够降低脑梗死的短期复发和再次住院的比率,减少社会和家庭的医疗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胡大一,郭艺芳.中国心血管病领域30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31(11):824-826.

[2]田丽.优质护理延伸服务的实施与体会(特约)[J].天津护理,2013,21(6):509-510.

[3]胡锦华.脑卒中合并抑郁症病人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J].全科护理,2011,9(2):141-142.

[4]王维治,王化冰,译.格林伯格(美).临床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88.

[5]Wang J, Yu XD, Li GQ. Comparative study on short-term and long-term prognostic determinant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 Experimental Medicine,2015,8(6):9855-9861.

[6]While A. Community nursing: the linchpin of quality care[J]. British Journal of Community Nursing,2015,20(10):518-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