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基地规划范文

时间:2023-10-17 17:36: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生态基地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业生态基地规划

篇1

关键词:生态农业园;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1-0023-03

1 农业观光园的简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发生了变化,用于旅游度假的消费开始大幅增加。当前,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的日益激烈,使人们渴望回归自然,体验田园生活,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健康的饮食习惯,对绿色无污染的食品更加喜爱。这些都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生态农业观光园是农业活动与休闲娱乐活动的结合,通常分布在大城市的周边及郊区,驱车1~2 h就能到达,更吸引市区及县区居民在周末或节假日作短暂的停留。郊野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充满野趣的田园景观;园区内有果蔬栽培、农事体验、观光游览、休闲娱乐,绿色餐厅、购物等具有多种功能,满足了现代人对休闲度假的要求。

2 本项目的背景

2.1 项目的地理位置和规划范围

项目所在地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北部的横水镇,距市中心30 km ,项目总用地面积约为1000亩。

2.2 项目的现况和周边环境

根据现场勘查和相关资料分析,本项目的周边环境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2.2.1 地形

本规划区内地势高差较大,四周高,中间低,形成了小盆地地形,地势较高的边缘有效阻隔了周围的干扰因素。

2.2.2 用地

本规划区内除四周以外,其余地方地势起伏缓和,相对平坦开阔,植被生长状态良好,主要是大面积的草地和部分果树林场。土地受开垦影响破坏不大,为以后的农产业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2.2.3 水资源

本规划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冬季寒冷少雨,夏季高温多雨,降水量季节性强;园区周围水体较少,溪流水塘寥寥无几,水资源不太丰富。

2.2.4 自然景观

本规划区以北约40 km处为黄河小浪底风景区,而且是去黄河小浪底风景区的必经之地,黄河小浪底风景区是河南省“三点一线”旅游的重要景点,既是水利工程杰作,又是风景壮丽、湖光山色的景区,形成“高峡出平湖”的自然景观,每年吸引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2.2.5 人文景观

本规划区以南约30 km处为洛阳市,洛阳历史悠久,先后有13个朝代在此定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景观。 比如有中国佛教“祖庭”之称的洛阳白马寺;有中国石刻艺术龙门石窟,它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每年4~5月份有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2.2.6 经济状况

洛阳是中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快,吸引了大量外地人来就业,到2015年年底洛阳市常住人口(在洛阳居住半年以上)为674.3万人,休闲度假的需求日益增加。

2.2.7 位置和交通

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游,有连霍高速公路、二广高速公路、郑卢高速公路等贯穿市区,加强了洛阳与周边城市的联系,也将周围的景点连接起来,大大方便了人们出游。

2.3 项目的定位与目标

通过系统的分析,本规划将小浪底大观生态农业观光园定位为“洛阳城郊的生态型休闲农业度假区”,以最大限度满足洛阳市及周边县家庭的旅游需求,以最大限度满足周边市区的人们旅游度假需求。注重乡土气息和田园生活的特色,主要强调经济实用,符合大众的生活要求,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在场地的现有自然人文条件下,通过合理规划及建设,使小浪底大观生态农业观光园成为洛阳城郊独具魅力的集旅游、休闲、娱乐、度假、农业生产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大型生态型农业观光园,满足家庭短途短时间出游的需求,家庭成员通常有老年、中青年、儿童,针对不同年龄的人群,规划不同的旅游产品和休闲娱乐项目。本规划区内将建设几大特色功能区:①蔬果栽植区,种植绿色蔬菜和瓜果,不仅形成农产品加工,而且供游客自行采摘。②生态餐饮区,打造生态餐厅环境,配套生态保健、疗养实施。③娱乐休闲区,适合老年群体的娱乐项目有棋类、郊野散步、广场健身、摄影等;适合中青年群体的娱乐项目有大型赛马场、赛车、攀岩、唱歌等;适合儿童群体的娱乐项目有儿童游乐场、小动物喂养场,民俗表演等。④花海景观区,规划区内地形平坦开阔,适宜栽种不同花卉,形成花卉景观产业,与赛马场相结合,又能成为良好的摄影基地。⑤购物区,生产有机蔬果、农产品、推出当地特色旅游产品等供游客体验和购买。

2.4 项目的设计原则

2.4.1 生态效益的原则

项目在尊重自然场地的基础上,坚持“保护环境与开发并重”的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高度重视规划园环境污染问题,例如园区内使用低污染的交通工具,如电瓶车、自行车等。在农作物灌溉方面,利用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采用喷灌、滴灌等技术,节约水资源。利用生态循环原理进行规划区内的废物循环利用,减少污染。

2.4.2 经济效益的原则

生态农业观光园是农业活动与旅游的结合,不仅要考虑到农业,还要考虑到旅游景区的发展、服务、配套设施和客源市场,园区农业的发展会拉动旅游景观的发展,旅游景观的发展势必为园区农业带来效益,这两方面相互作用。在规划时,要全面考虑,从经济效益原则出发,将各个方面合理组合,获得更高的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

2.4.3 突出特色的原则

有特色的旅游休闲产业其竞争力会越强,会更受人们喜爱。本规划项目结合当地特色和历史文化,加大推广宣传力度。比如举办樱桃采摘节、摄影节、举办农作物科普教育等,以此作为园区的特色文化,同时又引起社会关注,提升知名度。

3 项目设计分析

3.1 本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

园区总面积约1000余亩,基于前期的分析,园区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生态农业体验区和大众休闲度假区。

3.1.1 生态农业体验区

位于规划场地内西侧,利用现有部分果林,进行合理的布局。区内主要分为:有机蔬菜种植区、果树生产区、采摘区、牧场养殖区、绿色餐饮区、传统民俗项目体验区。民俗项目体验带给游客一种区别于城市生活的农村生活,对于希望远离钢筋水泥城市的游客来说别有乡村趣味,作为园区的特色,应深度挖掘,比如推磨盘、滚铁环、跳方等传统乡村活动;比如展示乡村农业用具,水车、铁犁、石磨等。通过将农业生产与民俗活动体验相结合,为游客营造出浓厚的农家生活氛围,感受别有趣味的乡村文化。

3.1.2 大众休闲度假区

位于规划场地内东侧,与园区主入口相连,是聚集人气的主要场地,区内休闲娱乐项目丰富,可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爱好人们的旅游度假需求。主要分为4部分。

(1)入口广场区。停车场布置在广场的左右两侧,形成人车分流的模式,便于人流集散及游客停车。广场上还设置了展示厅和综合服务楼,为游客提供完善的公共设施和服务。

(2)儿童游乐区。为儿童提供安全舒适游玩的环境,设置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游乐项目。周围有坐凳,供家长及孩子休息。

(3)赛马场区。设置了大型和小型赛马场,小型赛马场供儿童群体及老年群体使用;大型赛马场供中青年群体使用。赛马场的西侧,设置了棋类、球类、攀岩、摄影等休闲娱乐项目,多数项目老少咸宜。使游乐更好的和农产业相配合,提高了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吸引力。

(4)度假别墅区。园区将中档和高档度假别墅配合布置,满足多种消费群体。利用地形和郊野环境,适当种植花卉和果树,充分体现乡村气息和田园生活。

3.2 本项目的交通设计

园区道路主要担负着园区设备、材料等运输的功能,消防、急救的功能,引导游客观光旅游的功能,因此应合理的规划道路。农业种植区的道路要尽量规整,考虑土地的利用和现代农业器械的使用。旅游度假区的道路要考虑景观效果,对游客的引导作用。

园区内道路设计分为3个等级:一级道路宽4 m,是园区的主干道,联接主出入口和各主要功能区;二级道路宽2.5 m,是各功能区内部的主要交通道路;三级道路宽1.5 m,是园区小游园内的游览小路。

3.3 本项目的绿化设计

本规划区位于城市郊区,具有良好的土壤和植被基础。在绿化设计上,以乡土树种为主,符合生态原则,营造四季常绿的景观效果。园区的绿化主要分为农田绿化、游园绿化、道路绿化。

(1)农田绿化。农田最能带给人们乡村气息,表现田园生活。田间根据环境气候种植些小麦、油菜、向日葵等有观赏性的农作物,也可以种植桃树,梨树,石榴等既观花又观果的树木。

(2)游园绿化。游园是指园区内广场及别墅周围的绿地,在植物配置上要有层次变化,可用乔木、花灌木、花坛、地被、草坪等布置,常绿树与落叶树互相搭配,花灌木配置要四季有花可赏。树种选择上,以槐树、榆树、桂花、银杏、松柏等树姿优美为主,此外还可以种植石榴、紫薇、月季、紫叶李、红枫等来丰富树间层次。在别墅区,还可以适当种植宿根花卉、球根花卉装点景色,比如石竹、孔雀草、玉簪、地被菊等。

(3)道路绿化。沿路主要以大叶女贞、法桐、香樟、黄山栾等乔木为主,配合紫荆、紫薇、夹竹桃、红叶石楠球等形成丰富的景观效果。

3.4 本项目的其他设施规划

园区内水电的规划依照生产要求,合理设计,达到安全、节能的标准。生活用水由供水管道引入室内,农作物灌溉主要利用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节约用水资源。园区排水系统采用埋设安管,污水排放管道应接入城市排水系统。园区内的电力线应采用隐蔽式,变配电设施采用室内保护方式,颜色应与周围环境协调。园区的路灯、草坪灯等户外照明设施其颜色应协调,外观风格应与园区的乡村田园风相适应。

园区的公厕建筑外观应统一,形式为水厕,按每个服务半径500 m设置。园区的后勤管理部门设置在园区一角,负责整个园区的运作、管理。

4 结语

小浪底大观生态农业观光园是既有田园气息又具现代时尚的旅游度假公园,价值在于观光、 游览、参与农作、度假等多元化功能组合,通过对城市家庭短途休闲旅游的市场定位,通过把握人们的消费心理和对游乐项目的创新设计,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观光体验。园区的发展应注重个性化和“可持续发展”,为后期的运营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郭焕成,刘军萍,王云才.观光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0(3).

[2]卢云亭,刘军萍.观光农业[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5.

[3]平,俞文正.休闲农业的功能及发展前景[J].青海农林科技,2001(1).

[4]刘茂松,张明娟.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篇2

1.1数据来源与处理

根据永兴2011年统计年鉴,2010年全县总人口66.20万;农业总收入25.1亿元,国民生产总值(GDP)151.8亿元,人均GDP为26694元;全县总面积1979.40km2,耕地面积351.4km2。主要图形数据包括永兴县土地利用现状图(2009年)、永兴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10~2020年)、永兴县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2010~2020年),用Coord坐标转换软件对图形进行几何校准。人口密度与人均纯收入采取以下步骤提取(以人口密度为例):

①从实地调查数据中整理出每个镇总人口、总面积的数据;

②在MapGIS的区编辑中编辑区属性结构,并对每一个镇进行区属性赋值,包括人口和城镇名称;

③将赋值完的区文件导入空间分析,运用属性分析的双属性四则运算完成人口密度的计算;

④以人口密度(单位:人/m2)<100、100~200、200~300、300~400、400~500、500~1000、>1000在行政区划图上进行标注,即可得人口密度分布图。人均纯收入的数据处理方法参照人口密度。

1.2研究方法

1.2.1GIS空间数据分析用MapGIS6.7从2009年土地利用现状图中提取出耕地坡度图,其中耕地坡度1级为坡度≤2°、2级为2°~6°、3级为6°~15°、4级为15°~25°、5级为﹥25°。其中,坡度1级、2级视作平耕地,3级、4级视作缓坡耕地,5级不能耕种,需要对其保护,以免造成水土流失。所以,以坡度25°为界线,划分为农业开发层(耕地坡度<25°)和农业生态保护层(耕地坡度﹥25°)2个层次。根据永兴2011年统计年鉴、2009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得出包含耕地、建设用地、林地的土地现状图。

1.2.2GIS空间叠加分析基于研究区域的特性,选用视觉信息叠加,将人口密度、人均纯收入、建设用地、耕地、森林覆盖进行自下而上的叠加分析,得出各要素在同一空间位置上的变化情况。

1.3指标体系构建与赋值

综合考虑研究区域的自然属性、社会经济、生态属性,建立永兴县农业生态环境规划功能分区的指标体系,选用熵权法对指标进行赋值。

2结果与分析

选取经济较发达、人口较密集的镇及永兴县城作为经济发展中心,根据坡度分级结果,把农业生态环境分为2层,以指标空间分析的结果为基准,结合调研结果和文档材料,按照各区域的交通条件、地形地貌、自然资源、经济基础、产业化现状等,分为三带、四区,最终形成“一心、二层、三带、四区”的分区格局。

2.1功能分区

1)一心。包括永兴县城、鲤鱼塘镇、马田镇、金龟镇。生态服务功能:农产品加工中心和加工次中心。

2)二层。坡度25°以下的农业开发层和坡度25°以上的农业生态保护层。

3)三带。

①高效农业产业带,包括城关、城郊、湘阴渡、碧塘、鲤鱼塘、油市、马田、高亭、柏林、洞口、太和、三塘、悦来、洋塘、黄泥、千冲、大布江、龙形市、七甲。生态服务功能:全县农业发展的科技示范区,全县重要的旅游观光农业基地,湘南优质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

②特色高效产业带,包括永兴县中部、国道107、省道212和213两旁及以北区域。生态服务功能:永兴县的冰糖橙种植区域、中药材种植基地、特色林业种植基地,又可分为冰糖橙产业带、北部中药材产业带、西北部特色林业产业带。

③休闲农业及生态渔业产业带,包括便江、注江、板梁古村、悦来温泉、故居、青山垅水库、龙潭水库、石壁垅水库和黄口堰水库等区域。生态服务功能:全县的休闲农业和生态渔业发展基地。

4)四区。

①现代农业示范区,包括湘阴渡、碧塘、城关和城郊。生态服务功能:水产养殖基地、出口蔬菜基地、粮油生产基地、畜禽养殖基地等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湘南农产品加工与物流中心。

②高效农业示范区,包括鲤鱼塘、油市、马田和高亭。生态服务功能:无公害和绿色的优质粮油、蔬菜,优质水果、蚕桑等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及优质水产品、生猪和禽蛋养殖基地。

③现代烤烟种植示范区,包括便江左片(西部现代烤烟种植老区,包括三塘、油麻、悦来、高亭、洋塘等),便江右片(东部现代烤烟种植新区,包括柏林、太和、洞口、黄泥、塘门口、樟树等)。生态服务功能:永兴县烤烟种植区。

④东部生态农业示范区,包括黄泥、千冲、大布江、龙形市、七甲。生态服务功能: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与旅游农业结合,森林旅游、草地旅游、休闲旅游和观光旅游特色产业。

2.2优、劣势分析

2.2.1优势分析摒弃了传统功能分区单纯的从农业功能的角度或者是生态功能的角度进行分区,采用了GIS技术,从生态服务功能的角度出发,联合农业的产品供给、休闲等功能和生态的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等,使农业生态环境规划更加合理,更好地兼顾农业发展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篇3

近年来,__镇立足自然生态和有机农业发展优势,不断加大投入,加强宣传和推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以自由采摘、汽车自驾、摄影采风、登山健身及休闲观光为目的的区内外游客走进该镇近10万人次。该镇在成功推行公司化运作有机农业模式基础上,进一步打响了生态旅游品牌,去年先后获得省级旅游强乡镇和省特色生态产业示范乡镇等荣誉称号,生态旅游成为全镇继有机农业之后的又一张靓丽名片。

资源雄厚,奠定生态旅游业发展基础。__镇境内生态环境优美,群山叠嶂,水秀林深,__山、__山、、__山、__山、等知名山系在全区享有一定知名度,并具有发展生态旅游较高开发价值。__、__、__、__、等村谷深林茂,阡陌纵横,田园自然风光魅力十足。省道236线博沂路东西两线、辛泰铁路贯彻全境,搭建起镇域四通八达交通网络。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优越的地理条件为__镇发展生态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

节会促旅,全面扩大生态旅游知名度。去年5月19日中国旅游日之际,__镇生态旅游年启动暨山东省摄影家协会__创作基地揭牌仪式在__村有机__种植基地举行。此次活动立足镇域资源优势,以“走进__镇,享受大自然”为主题,全力打造生态旅游特色品牌。省摄影家协会基地揭牌的同时,以聚焦__镇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的摄影作品展、有机农产品集中展销及摄影家集中采风创作等活动同步举行。摄影展展出作品达70余幅,有机农产品参展单位15家、30多个品种。活动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数千余名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参加。一时间,玉树碧水、宁静惬意的__村山谷内车水马龙,人头攒动,好不热闹。此后,镇党委、政府又坚持高起点运作、高标准筹备、高规格组织,成功举办首届桂花节、“走进__镇、享受大自然”摄影大赛颁奖仪式、建镇2周年庆典仪式,各项活动精彩纷呈,把全镇的生态旅游层层推向。节会活动的成功举办,引来各方自由采摘游客,上瓦泉有机__上市后,日接待游客最多时达20__余人。同时,市内外媒体、自驾游团队等也纷纷瞄准__镇前来参观学习,仅今年上半年,就先后迎来济宁泗张镇党政考察团、淄博晚报百名小记者、网络媒体淄博行、网络媒体__行、淄博平安保险公司自驾游、淄博明珠车行自驾游等团体前来采访学习和参观旅游,进而全面扩大了生态旅游知名度。

完善设施,全面提升生态旅游档次。近年来,__镇不断加大投入,努力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创造最佳发展环境。该镇不遗余力实施生态路网建设,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建成生态路网100公里,并计划再用三年时间力争总里程达到200公里。这些穿行于山间的生态路网将农业公司基地、景区、合作社紧紧连在一起,在方便有机农业发展的同时,为前来观光的游客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合理规划开发休闲度假区,位于__的__山庄度假村开发项目10幢别墅会所主体工程已全面竣工,同时山庄道路、水系景观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已完工。位于风景秀丽的__水库西侧的__山庄休闲度假区开发已建成高档住宅楼2栋,园区基础设施正在进一步建设中。两个度假区成功开发,为促进休闲度假游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鼓励引导农业开发公司加大基地旅游设施建设,以颜春、山里阿哥等农业龙头公司为重点,引导他们科学规划、高端打造,不断加大投入,实施景区牌坊、会所中心、餐饮接待、休闲娱乐、景点修复扩建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高公司基地生态旅游承载能力。科学合理增设镇域公交站点旅游特色标识、交通指示、路标、旅游景点线路示意图等牌匾,在主要景区建设标志性门面,方便游客进行自主游览。加快镇容村貌整治,发挥保洁员、城管中队职能作用,集中抓好主干道路两侧环境整治,及时清除主干道路两侧违章建筑及乱搭乱建;实施交通主干线两侧节点部位绿化美化和亮化,累计投资近400万元在博沂路、口南路两侧安装路灯900余盏;今年投资100万元对博沂路西线实施绿地景观改造工程,绿化、美化面积8000余平方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交通条件全面改善,为发展生态旅游创造了优良环境。

篇4

镇为常交通枢纽。全镇总面积49.7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00公顷,下辖12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居委,有363个村民小组,11037户农户,年末总人口9万人,其中外来人口3.5万人。

目前全镇水稻种植面积近18000亩,小麦种植面积近14000亩,土地集约化经营面积2000亩;果蔬种植面积2044亩,有专业户208户;苗木种植面积3150亩,有专业户39户;特种水产养殖面积2880亩,有专业户74户;外向农业面积200亩,畜禽养殖业专业户56户。

全镇现有各类专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土地股份合作社15家,其中:有专业协会3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个、土地股份合作社2个。已建或在建的各类现代高效农业生态园10家。

二、存在问题

1、农业投资力度不大。要加大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吸引民间资本、法人资本、工商资本等“三资”投农,进一步改善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加快土地流转步伐等,切实提高我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2、土地流转速度缓慢。土地流转比较零星,机制还不够完善,流转手续不规范,流转市场化服务体系不完善,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

3、合作组织带动力不足。农产品生产、管理、销售仍以个体为主,产品仍以原始产品和初级产品为主,形成竞争力不强,抱团作战能力差,带动力不足的问题。

4、农业产业化程度不够高。农业生产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程度仍不高。部分农民“土枪土炮”,小打小闹的思想较深;标准化基地规模小,档次质量不高,导致产品品质不一、产量不稳定,标准化工作滞后。

三、总体思路

《镇现代农业总体规划三年发展纲要》项目主要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现代农业为抓手,以特色产业为平台,深入贯彻党的全会精神,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努力做大特色农业、做强品牌农业、做优生态旅游农业,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

四、功能定位

发展定位:以打造“特色品牌农业、休闲旅游农业和高效设施农业”为方向,划分若干功能区进行现代农业的开发建设。

发展重点:以“良种繁育、果品苗木和水产养殖”三大优势产业为主,旅游农业为辅的特色农业产业。

五、发展重点

以发展5个产业,4个特色农产品基地,5个农业生态园区,1个农产品品牌为重点内容,大力实施“5135”工程。

五个产业。发展具有优势的水产种苗、稻麦种子、花卉种苗等种源农业;发展上规模、有特色的水蜜桃、蔬菜、葡萄、梨等果蔬产业;发展水产静养及特种养殖等特色渔业;发展集休闲度假娱乐垂钓一体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农产品物流业,利用交通优势建设农产品集散、交易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

四个特色农产品基地。要完善建设好东岐村的稻麦生产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园)、以赤岸村为中心的水产养殖基地、以红豆村为中心的千亩水蜜桃基地和集现代高效为一体的红豆鲜花生产基地。

一个品牌。以注册商标“金”农产品品牌,现已形成金水蜜桃、金梨、金葡萄、金清水蟹和金大米等多系列、多品种的品牌。

六、发展对策

年,抓好造林绿化建设,森林覆盖率提高2%;完成万顷良田一期3500亩的建设任务;江南淡水渔业科普研发基地投入运行;推进校村合作,初步完成金花卉研发基地;加快金水蜜桃建设,举办金桃花节;完成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农业合作社建设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全年农业总产值增长10%。

年,森林覆盖率再提高2%;完成万顷良田二期3500亩的建设任务;全面完成金花卉研发基地;龙栖湾生态园投入运行,重点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基本完成并合理规划;多渠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完成农业网络平台建设,农业品牌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年农业总产值增长10%。

年,森林覆盖率达20%;全面完成我镇10000亩万顷良田工程建设,基本南曹庄紫檀园艺博览园建设,农业不开发区域初步成形,农业效益明显提高,基本实现农业生产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融为一体,全年农业总产值增长10%。

七、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树立现代农业意识,认真研究发展现代农业的推进机制和考核机制,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区域的现代农业建设实施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职责,把各项产业发展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

2、广辟财源多元投入。农业的投入农业发展的基本保证,完善多元投入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农民个人、民间资本和工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进一步完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解决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融资问题;此外,应高度重视信贷资金的争取和招商引资引企工作,拓宽农业产业资金来源。

3、完善政策,健全法规。制定各项产业发展政策,明确各种扶持措施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使各项产业发展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同时,所制定的政策要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和适用性。

篇5

一、深刻认识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和生态农业园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十二五”时期,是工业化、城市化加快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农业园区是当前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和片区是我区农业发展的重要区域和新兴拓展区,片区是市委37号文件确定的科技城所在地和重庆主城发展的后援地,同时和片区是我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区域,目前农业规模化经营程度相对较低,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比较脆弱,农民收入较低。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发展和片区农业农村经济,有利于推动和片区农业转型升级,缩小与沿江地区发展水平,对于提升涪陵农业现代化整体水平,加快全区统筹城乡发展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现代农业发展”和“三化同步推进”的要求,加大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培育适宜和区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调优农业产业结构,以园区打造为载体,促进和乡镇农业转型升级,加快统筹城乡发展。

(二)发展目标。从年起,争取用3—5年时间,基本建成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和生态农业园区,使和乡镇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效益明显、循环发展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

(三)基本原则。区域特色,效益为先;市场导向,多元开发;规模适度,设施配套;统筹城乡,可持续发展;集约高效,科技创新;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三、建设范围、核心区域和特色产业布局

(一)建设范围。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主要包括等6个乡镇和以及所涉区域。生态农业园区主要包括等4个乡镇所涉区域。

(二)核心区域。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域为“一带”、“五片”、“十点”。“一带”,即稻菜(水稻+榨菜)轮作产业示范带。“五片”,即优质生猪产业示范片、特色果品产业示范片、增福土鸡产业示范片、大宗绿色蔬菜产业示范片、生态休闲观光产业示范片。“十点”,即无公害精米加工基地、榨菜加工基地、畜产品加工基地、果品加工及商品化处理基地、科技服务中心、物流中心、农产品交易中心、大新红色旅游基地、新农村示范基地、低碳循环农业示范基地。生态农业园区核心区域为有机榨菜和花卉生产示范基地。

(三)主导产业。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因地制宜重点发展优质粮食、特色蔬菜、早市青菜头、畜禽、伏淡季水果和苎麻等特色产业、体验式农业和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园区因地制宜重点发展肉牛、黑山羊、土猪、中蜂、反季蔬菜、早市青菜头、烤烟、中药材、花卉等特色产业和生态休闲农业。

四、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年)。开展调查研究,探索适合区域发展的农业园区建设模式,主要进行设计、规划、立项等工作。

(二)建设阶段。招商引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产业发展,抓好市场建设。园区具有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农民人均收入超过万元,劳动力素质显著提高,基本实现“水、电、路”到农家,农村面貌有新变化,园区初具规模。

(三)提升阶段。全面建成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和生态农业园区,影响范围扩大到和12个乡镇,园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年翻一番。

五、主要工作措施

(一)科学编制园区建设规划。统筹抓好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和生态农业园区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将其纳入全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并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交通道路建设规划、农业综合开发规划、林业发展区划等相衔接,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确保园区用地较长时间内不被征占用。同时,合理布局农业功能区,优化种养业结构。坚持一次规划、分项实施、逐年建设、滚动发展,细化制定年度建设计划。

(二)努力完善农业经营机制。积极引导种养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参与农业园区建设。支持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到农业园区创业。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园区内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托管等形式流转土地(鱼塘、林地)承包经营权,推进规模经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培育专业服务组织,开展农机作业、病虫防治、动物诊疗、产品营销等专业化服务。广泛推行以订单为纽带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方式。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认证,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实行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科学配套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拓展农业功能。

(三)广泛推行先进适用技术和新型种养模式。坚持产学研结合,组建以产业为主线、产品为重点、高层次科研机构为依托的技术创新服务团队,实行农业专家、农技指导员、责任农技员分级分项目对口联系,加快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鼓励引进、集成、运用和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大力推广生态化、机械化、设施化、标准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技术。积极推广农牧结合、农林结合、林牧结合、农渔结合、能量循环养殖等新型种养模式,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提高农产品品质。

(四)不断提高农业设施装备水平。严格依法保护耕地和林地,大力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加强土壤地力培肥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农田水利、机耕路、排灌渠道、泵站、电网、库房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生产配套设施。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广泛应用钢架大棚、喷微灌、温湿调控设备,加快发展农产品贮藏保鲜和冷链运输设施装备,完善土壤地力、生态环境及产品质量等检验检测管理服务设施,全面提高农业设施装备水平。

(五)强化政策支持引导。充分发挥合作经济组织、种养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并积极引导工商资本和其他各种社会资本投资园区建设。协调相关部门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重点支持公共基础设施、机械购置、种子种苗、科技推广、贷款贴息等环节。

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按照“目标统一、渠道不变、有效整合、管理有序”的要求,整合现有农业、林业、水利、国土、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以及科技、建设、交通、环保等方面涉农项目资金,统筹扶持、片区农业园区建设。对现有支持农业的各类资金和项目,有关部门在安排年度项目计划时,优先向农业园区倾斜。对园区发展蔬菜、畜禽、果品、烤烟、中药材等农业特色产业,以及园区内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定农业生产标准、认证“三品”的,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奖励。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和生态农业园区建设。

二是积极推进规模经营。鼓励园区内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专业大户积极流转土地,发展规模经营,对难以流转的土地要开展专业化统一服务,提高园区生产的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对园区当年新增规模流转土地在50亩以上的,且流转年限在5年以上的予以奖励。

三是落实农业用地政策。对园区内的建设用地,可根据园区规划,适当调整园区所在乡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符合调整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有关规定,办理用地手续。涉及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其耕地可在本园区内或本区内进行补充。

六、加强组织领导

(一)建立工作机构。为确保上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和生态农业园区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充分借鉴工业园区管理模式,分别成立区级层面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和生态农业园区领导和管理机构,对内行使相对独立的管理职能。

篇6

一、循环经济是牧场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黑龙江农垦齐齐哈尔管理局富裕牧场位于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境内,地处松嫩平原乌裕尔河流域,隶属黑龙江省农垦齐齐哈尔管理局。全场总人口11229人,除汉族以外,还有柯尔克孜、蒙古、满、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锡伯、朝鲜、回族和苗族等10个少数民族。全场总面积41.4万亩,其中草原10.2万亩,水面2.7万亩,林地6.7万亩。牧场有4个管理区、4个作业区,分布在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城周围。

牧场主要以农牧业生产为主,2011年全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75亿元,人均纯收入15019元。畜牧业方面:奶牛存栏1.8万头,其中,优质奶牛达到1.2万头,良种认证1万头,鲜奶年产量6.6万吨;年出栏肉牛1000头、生猪8.5万头、禽50万只。种植业方面:17.8万亩耕地,种植水稻10万亩,玉米7.8万亩。粮食作物单产700公斤,总产达到8.5万吨。

牧场养殖业比较集中,畜禽养殖产生大量畜禽粪便,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就会散发恶臭的气味,影响牧场的生产和生活质量,利用沼气工程对畜禽养殖环境进行综合整治迫在眉睫。在总局和管局的大力支持下,牧场实施了撤队并区,人口向场部集中,打造万人小城镇。人口集中为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建设沼气工程、集中供气供电提供了环境基础。

种植业17.8万亩耕地、3000亩的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和0.2万亩草原,为消纳和利用沼气工程和有机肥厂的沼液沼渣肥料提供条件。设施农业管理上采取“四统一分”,即统一作物品种、统一育苗、统一富裕牧场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文/夏元秋杨永生管理、统一技术、分户经营,为建设有机农业提供制度保障。

牧场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没有对生态循环农业的整体规划,缺少建设资金支持,缺乏科技进步和创新成果的引领,没有形成市场运营机制。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和促进农业增效、农场增收的目标,着眼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资源利用集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为主线,运用循环经济理论和生态工程学方法,大力推广应用种养结合等新型种养模式以及健康养殖、标准化生产等先进适用技术,大力发展高效的生态循环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2.主要目标。按照“1站2区3基地”的建设目标,力争到2015年,将富裕牧场建设成为全国寒地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牧场,建设1个分布式资源站、2个养殖小区、3个基地。具体内容是分布式资源站包括沼气生产厂、生物有机肥厂、秸秆综合利用加工厂;养殖小区包括万头奶牛养殖小区、万头生猪养殖小区;基地包括有机水稻种植基地、有机蔬菜种植基地、有机农副产品加工基地。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达20个以上,生产基地面积达8万亩以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面达80%以上,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30%,氮肥使用量减少40%,肥料利用率提高10%;农作物秸秆、规模畜禽养殖场畜禽排泄物、清洁能源利用率分别达95%、97%和80%以上,牧场职工增收50%,农业生态环境、农产品品质进一步优化,农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

三、发展生态循环经济的重点任务

1.大力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技术。以科技为引领,以机械化手段为依托,大力推进良种、良法、生物有机肥的施用力度,建立生态循环农业生产经营机制,以企业化运作为平台建立和健全有机食品市场体系,切实实现土壤改良、农民增收。

2.建立健康的标准化养殖模式。整合当前养殖体系,建设规模化养殖小区,采取养殖股份制,嫁接先进管理机制,实现畜禽养殖集约化、标准化,防疫和饲养科学化、机械化,节约人力资本,实现养殖增收。

3.深入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利用畜禽养殖粪便和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生产生物质能源,包括沼气和成型燃料,解决畜禽养殖和种植业的环境污染问题,为牧场职工生活提供清洁能源,为生态循环农业提供生物有机肥,为棚室蔬菜提供二氧化碳肥,实现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

4.发展设施农业,规划和建设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基地。规划建设棚室蔬菜种植基地,以科技为支撑科学种植,拓展牧场职工增收途径。

四、发展循环经济的空间布局

建设8万亩有机农业种植基地。在大田作物领域,建立科学的轮作制度、良种制度,合理分配不同地块作物布局,包括有机农业比重、作物种类。核定机械化发展空间及发展规划,提升农机合作社服务能力和水平。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包括有机米、有机玉米加工、有机农副产品加工,实现有机农副产品增值,牧场职工增收。在养殖业领域,建设万头牛、万头猪的标准化养殖小区,实现集中养殖,科学饲养、科学防疫,统一管理。建设2000立方米池容的沼气工程、年产8000吨固态生物有机肥和10000吨沼液肥的肥料工厂,年产10000吨颗粒燃料的成型燃料工厂。集中畜禽养殖污染物、农业生产剩余物进行资源化综合利用,建设废弃物综合处理中心,为牧场职工提供清洁生物质能源、为土壤提供优质生物有机肥料、为棚室蔬菜提供二氧化碳肥料,形成环境治理、能源供应和土壤修复的循环经济链条。建设3000亩设施农业示范区。发展棚室蔬菜,利用富裕牧场的交通便利条件使之成为齐齐哈尔及富裕市有机蔬菜供应基地。形成有机种植、健康养殖、剩余物综合利用的格局。以沿嫩江地块和有机循环农业为依托,建设旅游生态园,提升环境保护和生态文化氛围,拓展第三产业。

篇7

【关键词】城市;规划;五大园区;基地

一个城市的规划是该市长久发展遵循的框架蓝图。本文介绍了丰宁满族自治县充分利用区位、资源、文化三大优势,围绕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和《丰宁满族自治县“十二五”规划》要求,高标准做好园区和基地规划,促进县域经济、政治、文化更快的发展。

1.丰宁县概况

丰宁县位于河北省北部、承德市西部,南邻北京市怀柔区,北靠正蓝旗、多伦县,东接围场县、隆化县、滦平县,西与张家口市赤城县、沽源县接壤。是河北省6个坝上县、32个环京津县、22个扩权县和14个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县市之一。县城大阁镇距北京市区188公里,距怀柔区界18公里。是京津重要水源地和生态屏障。

2.打造五大园区

2.1新兴产业示范园区

以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选址在近邻北京、交通便利、场地宽阔平整的中心城区南部区域,总面积50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20平方公里,起步区涉及南三营、樱桃沟、瓦窑3个村,该示范园区北部为新能源产业区,南部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区,中部为现代服务产业区,东部为生物产业区。

2.2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区

县政府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原则,从项目扶持、企业培育、产业推进等方面提供配套服务,在新兴产业园区东侧建设高层次人才创业区,并实施1万套以公共租赁房、限价房为主体的“人才家园”项目,为高层次人才来丰创业提供住房和生活配套服务。

2.3工业聚集园区

聚集区以循环经济为发展理念,按照“一区多园、产业聚集、用地集约、布局集中”的原则,设有新型材料工业园、生态畜牧科技园和新兴产业科技园,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入驻企业20家,现又收贮土地5000亩。

2.4现代物流园区

以北京及周边广阔市场和巨大物资需求为依托,利用张承高速公路、桑虎铁路、张唐电气化铁路,构建“一区两园”物流发展格局,规划在土城镇三间房村建设占地9.7平方公里,起步区4.7平方公里,从事绿色有机及特色农产品、旅游产品、玉米及杂粮产品的仓储交易、加工配送、集散运输为主和占地5.15平方公里,起步区1.72平方公里,主要从事煤炭加工、仓储交易、集散运输为主的天桥镇天桥村两个现代物流园。

2.5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以创建全国文化产业百强县、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区为目标,将文化旅游业、文体娱乐业、民间艺术品业、健身娱乐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文化产业,打造一个中心(九龙山文化产业集散中心),两条产业带(京北第一草原文化娱乐产业带、洪汤寺温泉峡谷休闲体验文化产业带),形成以产业园区(九龙醉酒文化产业园、缘天然养生文化产业园、凤山古镇满族风情村落)为载体,以重点产业项目(布糊、剪纸、刻瓷、秸秆画等)为支撑的产业格局。2015年文化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5%左右,2020年达到至10%左右。

3.建设基地

3.1休闲度假基地

按照“旅游兴县”战略,将休闲旅游业作为第一支撑产业,推进实施一个中心、六大景区、产品体系的“168”工程。重点建设县城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围绕京北第一草原、洪汤寺温泉峡谷、喇嘛山景区、九龙松及县城周边景区、白云古洞云雾山、凤山历史文化古镇六个景区,构建宾馆酒店、会议会展、文化娱乐、商品购物、极限运动、休闲健身、乡村民俗、精品线路等旅游产品体系,将丰宁打造成集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宗教朝拜、地质考察、登山探险、艺术创作等于一体,功能完善的精品旅游目的地和度假休闲基地,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3.2观光农业基地

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业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为基础,将观光农业作为农业的一个新的增长点,着力培育,打造一批集观光体验、采摘品尝、休闲度假等多种功能的观光农业景区。在大滩镇建设集休闲观赏、摄影拍照、影视剧制作于一体的观光基地;在五道营乡九龙松周边建设不低于2000亩以九龙松景区、中兴农牧科技养殖示范园为基础,以三道营村为核心区的集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家游、生活体验、精品展示于一体的大型生态农业观光基地;在凤山镇周边,建设不低于5000亩集观赏、体验、采摘、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设施农业产业园;依托天然景观,种植特色果蔬,打造白云古洞特色观光农业基地。

3.3有机食品基地

按照“一主两翼”的发展格局,扎实推进优质奶源基地建设,打造中国有机奶之乡,到2015年,全县奶牛饲养达到8万头,年产鲜奶25万吨,其中有机奶7.5万吨;全力抓好有机肉食品基地建设,满足首都优质肉食品消费需求,到2015年,全县肉牛饲养量达到20万头,年出栏11万头,年出栏肉鸡3500万只,年出栏商品猪150万头;稳步发展蔬菜产业,用5年时间打造40个千亩绿色有机蔬菜种植园区。在坝上乡镇发展时差蔬菜、莜麦、胡麻种植基地,十二五末蔬菜产业增加值占当地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其中高档菜占到30%以上。在黄旗、土城等乡镇发展杂粮、杂豆、谷子种植基地5000亩。

3.4园艺花卉基地

以大阁镇为中心向土城、凤山、黑山嘴等乡镇扩展,建设5个生态园,主要培育适宜城市园林绿化美化树种苗木;在重要景区景点周边引导农民规模种植以向日葵、油菜、万寿菊等为主的观赏花卉;在黑山嘴、天桥、胡麻营等乡镇建设以观赏花和鲜切花为主的花卉基地。十二五末基地面积达到5000亩,将丰宁建设成为首都重要的苗木、花卉供应基地。

3.5宜居生活基地

针对北京生活成本高、住房紧张状况,在县城、汤河、大滩、南关结合休闲旅游、农业观光、生活体验等建设不少于5万套以住房消费为主的宜居生活基地,完善医疗、教育、购物、娱乐等配套设施,营造环境优美、舒适便利、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吸引首都居民购房置业,建设首都居民第二居所。

3.6绿色能源基地

加快发展以风电、水电、生物质能、太阳能发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业。在坝上和接坝地区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项目;推动抽水蓄能电站尽早开工建设;在凤山镇重点发展生物质发电项目;推进喇嘛山水库前期论证,加快小水电开发,积极推进其他电源点工程建设。力争到2015年,全县水电装机规模达到360万千瓦时,风电装机规模达到2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初具规模。

3.7稀贵金属基地

以鑫源钼业、保利满王铂钯、燕山银业、德金集团为依托,整合县域钼、铂钯、金、银等稀贵金属资源,推进特种合金材料和稀贵金属制品生产,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2015年,钼焙砂产量1.8万吨、钼酸铵1.5万吨、高纯三氧化钼2500吨、钼烧结等其它制品7840吨,黄金4.8万两、白银60吨、铂钯精粉3000吨,下游产品开发初具规模。

3.8养老健身基地

篇8

■宁海:三级循环助推生态生产力

从2003年开始,宁海县开始在农业领域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经过8年的努力,走出了一条具有宁海特色的农业循环经济之路,并被誉为全国县域循环经济发展的五大模式之一。

宁海县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分为三级循环:一是点循环,为基础环节,即企业内部循环;二是产业内部循环,为关键环节;三是区域循环,以示范区为区块,建立面上大循环,为提升环节。

以点带线,构建以企业为重点的内部小循环。宁海县采取农牧结合的发展方式,实施畜禽粪便加工还田、沼气工程等资源循环,建立了“畜—沼—果”、“畜—沼—粮”、“畜—沼—鱼”等多种生态种养模式,引导企业开展清洁与减量化生产,形成了源头、过程、排放减量等系列化生产流程。目前,园区已建成减排典型企业15家,其中6家被列为宁波市循环经济试点企业。

以线促片,构建以互利为纽带的产业中循环。宁海县以建立生态型“种、养、饲、加”一体化的生产模式为目标,逐步建成了中小型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生物物种共生互利、物质多级循环利用、生态农业相结合的设施农业、农作物秸秆利用、农资减量化等7种循环发展模式,实施“农业废弃物—奶牛养殖—有机肥加工—农作物”、“畜牧养殖—粪(肥)—有机复混肥—瓜果菜”等多种立体化种养。

宁海县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2010年被国家发改委列为现代农业示范项目。

连片成面,构建以园区为载体的区域大循环。宁海县把整个县域范围作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试验田和责任田,按照“蓝色东部”和“绿色西部”的生态产业格局,着力推进“连片成面”循环农业建设,县域内循环农业整体联动,农业产业逐渐向重点区域集聚,形成了三大特色产业区。其中,东部三门湾区域重点发展粮食、无公害蔬菜、瓜果、海水养殖等,西北部山区发展茶叶、竹笋、小水果等,中北部定位近郊型都市农业。

此外,宁海县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过程中,有目标、有选择地扶持与发展与农业循环经济相关的行业性龙头企业,使其不仅具有示范带头作用,还成为循环链的一个重要环节,拉动着整个产业的发展。

■象山:以沼气为纽带发展循环经济

近年来,象山县围绕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海旅游城市目标,从农业实际出发,通过搞好规划编制、加快科技推广、力抓项目建设、强化政策保障等途径,大力推广立体放养、循环利用等农业生态模式,促进畜禽排泄物的综合治理和资源化利用,走出了一条以沼气为纽带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新路子,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09年以来,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为象山县农业增收1.87亿元,其中节约成本5600万元,增加效益13080万元。

以规划为先导,引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根据《象山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总体布局,象山县重点推进大塘港农牧游示范基地、西沪港生态养殖基地、石浦水产品清洁加工基地、海岛循环农业基地四大基地建设。这一规划的实施对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以科技为支撑,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和带动,象山县十分重视科技应用,主动为农业循环经济项目实施主体牵线搭桥,帮助提高其经济效益。同时,象山县也十分重视农作制度创新,因地制宜创新推广农作制度模式,重点在循环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和立体农业等农作制度上求突破。

篇9

1.1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辐射带动作用不强

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要通过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带动本地区统一的技术革新、良种配送、养殖指导。但由于示范基地研究的项目科技含量较低,不能做到全部适宜地区的有效推广,使之规模偏小,大多是封闭式地开展研究,各自为政现象较为普遍,甚至重复建设,缺乏较为有效的沟通与协调,致使辐射带动作用不强。

1.3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投入明显不足

当地政府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支持非常有限,加之重视程度不够,并缺乏有效的宣传手段及力度,很难筹得大量的资金。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技术革新跟不上、人才待遇不高,限制了农业示范园区的发展。

2改善和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的措施

2.1增加投入,提高示范基地科技含量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必须切实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我国农业跨越式发展。科技进步有赖于大量、多渠道资金投入。要增加投入,提高示范基地科技含量,更好地发挥其科技、示范作用。

2.2合理规划,增强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

规划是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和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合理规划能够明确发展方向,提高资金利用率,减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复投资、盲目发展等问题。合理规划要与地区经济发展融为一体。同时,通过科学论证,加大扶持,加强引导,依托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带动示范基地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使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成为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科技成果的有效载体,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科技。取得良好的效果后,辐射带动农民使用先进的农业科技。

2.3重视人才,人才与技术并进夯实示范基地的基础

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建立和发展,一要靠人才,二要靠科研基础条件的培养。因此,技术依托单位不能仅局限于1~2家,要与高等院校和农业科研单位合作,甚至挂靠到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特别是引进领先院所,邀请知名专家、甚至大家和专业技术人员与示范基地开展合作交流及专业技术培训,把示范基地建设成为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科技成果展示的平台和窗口,提高示范基地的知名度。同时培养自己的技术队伍,每个基地一线常年从事专业研究的科研技术人员数量要稳定,技术要过硬。在吸纳、培养、提高科研队伍的同时,也要加大科研能力的建设与提高,促进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可持续发展。示范基地的建设要有地区特色,并逐步建立并完善自己的科研团队和科研机构,进而开发出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

2.4加强领导,调动各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积极性

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应该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开展。在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过程中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对基地发展的宏观引导,明确政府为农户服务的原则,充分调动农户的积极性。

2.5深化培训,提高示范基地建设的科技水平

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基层工作人员和农户要及时开展技术培训,将先进的科学技术真正落到实处,贯彻到实际生产中。只有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素质,才能保证科技示范工作的顺利开展。

2.6龙头带动,积级探索示范基地发展道路

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具有比较广阔的发展道路,未来的基地规划和建设,都需进一步建立并逐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及农业科研单位为技术依托、人才支撑共同建设示范基地的机制,积极推进“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以及“龙头企业+高等院校(或农业科研单位)+基地+农户”的基地建设和发展新模式。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或科研单位)为依托,以示范基地为平台,以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为导向的农业新技术创新、示范推广体系,并进一步形成“企业带基地促产业”的发展格局,同时结合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和都市农业,进一步优化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多功能布局,促进区域特色、优势经济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与实践相结合的高水平农业科技创新培育机制,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较好地夯实现代农业科研基础条件。

3总结

篇10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障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全面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二、基本原则

1、科学规划,优化布局。突出资源优势和产品特色,统一规划,优化布局,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坚持因地制宜,有重点地选择优势农产品发展方向,力求发展一个,成功一个,确保取得实效。

2、改革创新,建立机制。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将将创新成果加以推广应用,探索建立促进发展的长效机制。

3、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着力创造有利于优势农产品发展的政策环境,在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前提下,发挥龙头企业及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建立规范的市场生产经营秩序。

三、规划布局

按照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的原则,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产品特色,多渠道加大农产品基地建设投入,到2013年,形成林果、蔬菜、特色养殖、调味品、优质小杂粮、黄烟等六大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优势农产品原料类产品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总量达到5万吨,总产值达到10亿元,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在山区库区逐步实现种植方式的变革,发展农产品初加工与深加工并重、高效农业生产与生态观光旅游结合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建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增强农产品出口创汇能力,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

1、林果基地:以峨庄乡、太河乡、张庄乡、黑旺镇等乡镇为重点,由德彦樱桃专业合作社、川农有机食品专业合作社、北园干果专业合作社等牵头,大力发展核桃、樱桃、柿子、山楂等林果基地,到2013年,核桃基地达到20000亩,柿子基地20000亩,樱桃基地5000亩。

2、蔬菜基地:以太河乡、淄河镇、张庄乡等乡镇为重点,由先胜莲藉专业合作社、淄博商厦远方有机食品开发有限公司、马陵白菜专业合作社等牵头,大力发展莲藉、大白菜、食用菌等蔬菜基地,到2013年,大白菜、蒜黄等特色蔬菜基地达到15000亩,食用菌基地达到160万平方。

3、畜牧养殖基地:

以罗村镇、岭子镇、张庄乡等乡镇为重点,由正业养殖场、摘星山散养山鸡合作社等牵头,大力发展生猪和散养山鸡基地,到2013年,生猪基地存栏15万头,山鸡放养量120万只。

4、调味品基地:

以磁村镇、淄河镇、峨庄乡等乡镇为重点,由卧虎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峪林调味食品厂等牵头,大力发展椿芽、花椒等调味品基地,到2013年,优质椿芽基地达到18000亩,优势花椒基地达到2000亩。

5、优势小杂粮基地:以东坪镇、黑旺镇、淄河镇等乡镇为重点,由孟子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北园府食品有限公司等牵头,大力发展小米、绿豆、有机小麦等小杂粮基地,到2013年,各类优质小杂粮基地面积达到3.5万亩。

6、黄烟基地:以峨庄乡、太河乡等乡镇为重点,由区烟草公司、永杰烟草种植专业合作社等牵头,大力发展黄烟基地,到2013年,优质黄烟基地达到1.2万亩。

四、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区里成立由分管区长任组长,区农工委、发改、财政、环保、工商、农业、水务、林业、卫生、文化旅游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区优势农产品特别是山区农业发展,制定总体发展规划。环保部门要根据优势农产品发展的需要,制定保障生态环境的相关意见;工商、质监部门要做好农产品的管理和市场监督,严厉打击仿冒有机农产品行为;文化旅游部门要结合实际,制订生态观光农业发展规划;农口各部门要加强项目支持,制定和完善生产操作规程。

二是强化宣传推介。各有关乡镇、部门要立足于扩大影响,大力宣传主打品牌,制定优势农产品宣传工作方案。同时,鼓励乡镇、龙头企业、合作社参加全国知名的农产品展销会,为优势农产品发展大造声势,努力形成品牌价值、品牌优势,促进优势农产品基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