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防控报告范文
时间:2023-10-17 17:36: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风险防控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全球金融危机与国内周期性结构的调整使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经济形势,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临空前复杂的经济形势,防范、化解好处置企业财务风险,保证资金链安全好现金流畅通,已是企业面临的首要任务。而企业集团因成员单位多、产业跨度大、产业链长、管理层级多,需要构建更加完善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有效防控财务风险。
根据企业集团的特点,实际工作中,企业内部可以按以下几个方面为重点,着手构建财务风险防控体系:
一、提高控制财务风险的认识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企业经营范围和规模逐步扩大,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的风险因素不断增加,宏观经济形势更加多变,提高财务风险控制认识、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
通过财务风险控制可找出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促进企业完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实现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形成完整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好制约机制,提高风险敏感度,做到及时分析,准确评价和有效控制公司的财务风险。
通过财务风险控制可促进企业树立现金至上意识,正确分析,科学应对复杂经济形势,优化资本结构,保持资本的流动性。通过财务风险控制,促进企业增加收入,节支降耗,压缩应收财款与存货资金占用,及其他非生产性支出,以保障现金循环顺畅,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通过财务风险控制,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财务风险的征兆,及时采取风险处理措施,避免和挽回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经营活动高效有序进行。
二、加强对控制财务风险的组织领导
企业应成立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开展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预警和处置工作。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小组由企业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牵头,各责任部门负责人参加。财务风险控制小组应按以下四项原则开展工作:
(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集团型企业母公司应全面负责财务风险控制的组织、协调和领导工作。各所属公司分级负责管辖范围内的财务风险控制工作。
(二)及早预警,及时处置。对财务风险应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并采取果断措施,及时控制和化解,防止风险扩散和蔓延。
(三)各司其职,团结协作。企业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积极筹划落实各项防范、化解和处置财务风险的措施,相互协调,共同防范,化解和处置风险。
(四)防化结合,重在防范。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监测,督促企业各级财务风险责任部门及时提供相关信息,监控要做到及时有效,以提高应对各类突发性风险的能力。
三、加强控制财务风险日常管理
(一)强化现金管理
规范资金预算网络化申报及审批流程,加强付款审批和资金集中管理,确保企业资金链安全并实现良性运转。
(二)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坚持一切经营活动受控于预算管理,扩大预算控制范围,健全预算预警机制,规范预算调整行为,完善预算管理手段,强化预算过程控制,凡预算外资金一律不准支出。
(三)强化两金占用管理
除正常长期战略用户滚动结算外,其他用户一律不得赊销。严禁为确保开工组织生产,为确保销售进行赊销,对客户信用品质进行评价并建立信用档案,分类管理。动态调整客户的信用等级。在企业主管部门统一协调下,与司法机关配合开展法律清欠工作,主动采取财产保全和强制执行工作。做好存货管理工作,分析存货结构,分清正常储备及非正常储备。实行市场决定生产原则,以销定产,避免产品积压;严格追究产品残次责任人责任。
(四)严格成本费用控制
全面实施成本费用定额管理,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成本费用监控,以单耗管理为总抓手,做好主要产品成本控制工作。
四、做好控制财务风险的预警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控制财务风险的重要内容,决定着财务风险控制系统的运行质量。企业应对所属公司进行分类指导、重点监控、定期报告。通过分析财务风险形成过程,采用定性预警分析和定量预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切实有效的防范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启动、早处理。
(一)分类指导,重点监控,定期报告
根据盈亏和现金流情况,集团型企业可将所属公司分为一般风险单位、较大风险单位、重大风险单位、特大风险单位四类进行财务风险控制。
通过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企业对较大、重大和特大风险单位进行重点监控。对于较大风险单位财务风险情况采取月度报告制度,对于重大和特大风险单位的财务风险情况采取每周报告制度。
(二)预警信息收集和传递
企业应以信息化系统为信息收集和传递的平台,及时掌握财务风险预警所需的各类资料,资料的来源应是开放式的。预警信息系统不仅包括预警资料的收集,还要包括对收集资料的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和防范、处置措施等信息诊断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及时消除财务危机的专家咨询系统。对收集、加工、分析和整理后的资料和措施建议等信息,要及时逐级汇总和上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小组。对需企业批准的事项应逐级进行上报和批复。
(三)建立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预警指标体系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采用定性指标主要包括: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出现负数、主要财务指标显示财务状况恶化和部分定量预警指标对财务风险进行预警监控。定量预警主要指标包括:限定速动比率、已获利息倍数、资产负债率等。各单位可结合单位实际,适当增加一定数量的定量预警指标,提高预警质量。
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参照国家行业标准对上述指标进行细分和量化,以满足财务风险预警的质量要求,确保财务风险预警的准确性。
(四)预警分析
预警分析人员首先通过预警分析快速排除影响小的财务风险,将分析人员的主要精力放在分析有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财务风险上。有重点地分析财务风险的成因,评估其可能造成的损失。根据财务风险成因,针对性的制订处置财务风险的应当措施。
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出现重大异常之一的,企业应立即进行财务风险应急处理。
五、控制财务风险的应急处理
在财务风险应急处理过程中。应结合企业实际,制订出防止财务风险扩大的、具有针对性的应急处理措施,包括推迟或减少付款、加速货款回收、扩大关联贸易、实施资产重组、债务重组、寻求获得新的投资、售后回租资产、根据经济形势和市场预测情况,企业应对部分特大风险单位施行关、停、并、转。不能关停的按最经济产能安排生产和其他有利于增加现金流入和减少现金流出的措施。
六、财务风险应急处理的自我完善
篇2
【关键词】医院财务;风险分析;预警;防控
一、医院财务风险表现类型
医院财务风险是指能够影响医院的经营过程,可使实际收益与预期利润目标发生偏离,产生较大经济损失的因素。财务风险不仅影响医院的正常资金运转,也会损害医院的经济效益。其风险主要表现在医院的财务投资、财务经营和财务筹资等方面。
1.财务投资方面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稳步推进,医院的医疗和服务水平也逐年提高,相应地医院的基础设施、医疗设备更新速度也需有序进行,致使医院大规模地建设和大批量地购买基础设施、增置先进的医疗器械成为必需,这都需要有大量资金的投入。然医院在现有国家规划投入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前提下,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募集资金,寻找投资的机会,从而产生的一些财务风险,即为财务投资风险。医院财务投资风险主要表现在医院将大宗的资金,在项目调研不实、预期不明的情况下,仓促间投入到预定的项目建设中去,其结果是要么项目不能如期投入使用,要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或者该项目运营不能盈利或盈利太少等现象发生,造成医院效益整体下滑,产生财务风险。
2.财务经营方面
许多医院在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资金不到位或资金难以充分运用的现象,甚至会出现资金闲置的问题,这是由于医院在竞争发展中,不同医院的决策者所关注的重点不同,所持的发展方向有偏差,致使其发展步调不一致造成的。其结果是有的医院得以迅速发展,有的则停滞不前,甚至不进反退,入不敷出,效益急剧滑坡;另外,在管理理念方面,一些医院过于强调资金的安全,将大量闲置资金存放于银行,资金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结果是医院发展动力严重不足;也有医院对资金的增值性期望过高,大量用于投资,甚至举债经营,其结果是医院出现资金短缺、经营亏损,医院财务在经营方面产生巨大风险。
3.财务筹资方面
为使医院在医疗市场激烈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医院经济效益稳步上升的目的,一些医院绞尽脑筋,想尽一切手段多方募集资金,甚至不惜借债经营,大搞基础建设,大肆购买大型、新型医疗设备而深感资金压力巨大,无奈为保证医院发展,采取信用筹资、租赁、贷款等方式筹资,使医院财务产生了极大的筹资风险。
二、财务风险产生原因
医院为保证发展,加大投资、经营和筹资力度的同时,致使医院产生了很大的财务风险,剖析其原因,主要表现在:
1.外部原因
总所周知,任何医院的发展都与其所处的环境密不可分,与决定其发展的资源环境如所处的位置、服务对象、地方政府、药品供货商,以及医院所处的区域文化、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等因素,共同构成了医院发展的外部环境。这些因素都能对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直接影响,首先是政策风险,由于国家或地方政府在医疗卫生方面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发生变化,医院发展和管理的政策就必须随之改变,对已制定的项目发展就会产生可行性风险;其次是利率风险,由于国家金融利率的调整,加之医院在考虑项目上马时不能充分考虑自身偿债能力,或通过不适当筹资方式筹措资金,而使医院支付了高于其利润率的借贷成本遭受的经济损失;再次是技术风险,在医院引进高端医疗设备时,由于对设备技术、设备服役寿命、以及购买周期长等因素论证不充分,而引起设备价值下降所造成的财务风险。
2.内部原因
造成医院财务风险的内部因素很多,分析其成因主要表现为:首先是医院管理人员风险意识不够,抵御风险的能力有待加强;其次是医院财务内控机制不健全,对一些不利于风险防控的行为监督不够;第三是医院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还存在一些管理上的漏洞;第四是部分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无论是专业方面或是综合素养方面,仍需要加强学习;第五是个别医院财务管理部门还存在分工不明、不能从全局的利益分析问题,不能有效屏蔽风险等。
三、医院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和建议
为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医院可在对以上风险成因的分析基础上,牢固树立财务风险的防控意识,做好潜在风险的防控措施,具体为:
1.科学融资
改变医院传统发展策略,适度融资推进医院发展。制定融资策略要充分考虑医院竞争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比较分析医院发展各个时期的财务数据,确定本单位最佳负债额度,使医院的经营效益和融资风险达到动态的平衡状态,制定医院合理负债警戒线和债务风险,让医院享受财务杠杆带来收益的同时,有效规避融资风险。
2.有效评估投资
建立项目投资评估制度, 确保投资科学、可控。在制定项目方案时,要严格按照项目投资制度要求,召集相关专家、学者以及经验丰富的领导,设置合理的项目程序,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调研分析周密的调研报告和可行性报告,制定最佳投资方案,同时要建立投资项目风险追究的问责制度,确保项目投资决策权力和责任的平衡,提高医院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3.建立风险预警
为有效降低医院财务风险,管理者要建立科学有效地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首先管理者要有效收集相关财务信息,动态跟踪各类敏感性预警指标;其次要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指标,及时测算风险指标,加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控,将风险降至最小。
四、总结
医院在发展过程中,财务风险不可避免,管理者只有科学分析风险的成因,制定科学有效的预警和防控措施,将风险禁囿于可控范围之内,医院方可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顾忠坚.浅谈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1(3):125-126.
[2]杨魁.加强医院财务分析 有效规避财务风险[J].会计师 ,2011(1):312-313.
篇3
财务风险主要是指财务状况上存在的一种不确定性风险或者企业在筹资的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风险,是一种微观的经济风险,主要的财务风险由以下几种类型:即投资风险、融资风险以及应收账款回收风险。财务风险的大小是与企业规模息息相关的,当企业规模较大时相对面临的财务风险也就更大。软件企业受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较大,比其他企业面临的风险更多,变化也就更大。首先,是投资风险。软件企业由于竞争大、更新换代快、投入较大等特点,投资风险就显得十分巨大,由于软件系统的开发周期较长,且开发期间的不确定性较强,对于投资的收回的风险较大。同时由于软件人才的要求技术较高,流动性大,且需要的成本较高,对于投资的回报率来说也增添了不确定性。其次,为融资风险。软件企业的产品为无形的软件,其开发周期长、适用范围较窄,一旦开发失败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导致企业无力偿债。加之软件公司的主要资源为人力资源,一旦出现融资无法偿还时难以进行偿债。再次,为回收账款的风险。随着软件企业的业务的日益增加,所产生的应收账款也就逐渐增多,而如果企业片面的追求业务量而忽视应收账款的收回则会产生很大的回收账款的风险。加之软件企业的开发周期本来就长,开发效率地下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带来资金折现率风险。如果难以及时收回资金,会产生较大的资金缺口,阻碍软件企业的发展。
二、软件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措施
(一)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首先,作为软件企业的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风险的客观存在、防范风险对于公司发展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对风险防控工作的重视和执行力,以促进企业利益最大化。其次,可以聘请专业的风险防控人员对于公司重大业务执行之前进行相关的讨论和做出可行性报告,并通过开会的讨论予以研究,如在进行重大融资和投资的决策时,要聘请相关财务分析师对项目失败的风险和债务缺口风险进行综合评定,设立几套方案,最终结合软件公司自身的条件和实际情况,选择风险最小的方案进行。再次,还应充分加强软件公司全体员工对于风险防控的认识。要求其重视风险防控,使得软件开发人员时刻注意风险的防控,在日常软件开发的工作中能够不断提升开发的效率,不断提升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成功率。降低软件开发周期长、成功率低等问题所带来的风险。第四,应建立风险防控的监督与激励体系。在工作中时刻注意风险的防控,并充分调动其参与风险防控的积极性,将风险防控的效果与员工的工资考评相挂钩,激励其积极参与配合整个企业的风险防控。并结合公司的实力有效提升优秀软件开发人员的工资待遇水平,在平时也应多关注其发展的需要,真正的留住优秀人才,降低优秀人才的流失率,能够有效地降低人力资源招聘和培养的成本,有效降低软件公司的相关风险。
(二)做好事前评估软件企业在进行软件开发、投资、融资时要处理好事前的问题,要对评估的全过程加以规范,不断借鉴其他优秀企业的先进经验,不断提升可行性评估人员的水平和评估方法的准确性,不断改进可行性评估的方法,更加全面的进行可行性评估。除了做好可行性评估外,还应该做好风险的正确识别与评估。软件企业要不断的认识和识别风险,软件企业的领导与财务人员要对企业的经济环境进行详细的分析,同时也应关注在企业的财务活动和软件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对企业盈利能力有所冲击的事情,并据此去评估风险的大小,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前做好风险防控的预案,有效为之后风险的防控、风险的决策与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三)做好事中风险控制问题软件企业在软件开发的工作中应做好风险控制工作,只有良好的控制风险才能有效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才能够保证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风险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首先是投资风险。要降低此风险就需要一个健全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通过风险控制来加强对于企业风险的预测和预警,有效防范风险。在具体的工作中应对对方公司做具体而深入的全方位调查和分析,并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来考查与合作企业的诚信度,以及本公司的实力来承接软件开发的工作,通过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能够有效的降低投资风险,促进企业的效率提升。其次是融资风险。经过对近年来我国软件企业资金来源的调查中可以看到,大部分的软件企业开发资金来自于企业自筹资金,其次来自于银行的贷款。相比其他企业而言,软件企业的贷款难度相对较大,融资相对较难,融资风险也相对较大。因此在控制融资风险时应主要注意做好相关的融资预算,首先应考虑整个过程中所需要的资金大小和资金的来源,根据此来设定整体融资的方案和预算,并根据预算来展开融资活动。应对各个环节所用资金进行需求测算并对其相应的融资风险进行考量和评估,进而结合企业财务的状况和资金的实力进行融资计划的制度。其二要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融资方式,优先选择企业内部融资,保证融资成本的相对较低和风险偏小,当内部融资不能满足软件企业时再考虑外部融资,应在外部融资中重点注意成本较低风险较小的方式,可以通过发行有价证券来融资,相对成本较低速度较快。其三,要做好融资结构的设计,通过债务和股权融资的比例制作出相对合理比例,做到整个融资成本与风险的最小化。再次,做好回收资金的工作。软件企业也应结合自身的情况对财务的核心指标进行监控和管理,对于财务的支付能力、财务结构的合理性进行管控,关注企业的现金比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以及净利润、成本等多个指标,而回收资金的快慢直接影响了企业财务的健康状况和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因此,软件企业在重视软件的开发与创新的同时,也应设立相关的部门进行资金的回收,有效方法软件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总结
篇4
首先要了解到并购的真正意义,对于能给企业带来怎样的收益做出预算,在决策时一定要多方面考虑,谨慎决策。企业在并购准备阶段要制定多个企业发展、壮大的方案,是否会有更适合的方式能让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切勿盲目选择并购这种方式来使企业规模的扩大。其次,对于并购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一定要认真分析,并且对其真实性、准确性予以确认,并可以采取调查取证的方式,这一点对于整个并购过程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关系到并购的成功与否。最后,多数企业的并购经验都不是很丰富,为了将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控制到最低点,并购企业应聘请专业的中介机构,在并购前全面的对目标公司进行审查,并做出综合的评价,正确地对资产进行评估,为并购双方提供一个协商作价的基础,促进并购活动的顺利进行。
加强并购财务风险防控体系的构建
财务风险防控体系是控制财务风险的重要内容,决定着财务风险防控系统的运行质量。立足我国现实环境,通过对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开展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预警和处置工作。财务风险控制小组应按以下四项原则开展工作:一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企业母公司应全面负责财务风险控制的组织、协调和领导工作。各所属公司分级负责管辖范围内的财务风险控制工作。二是及早预警,及早处置,对财务风险应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并财务果断措施,及早控制和化解,防止风险扩散和蔓延;三是各司其职,团结协作。企业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积极筹划落实各项防范,化解和处置财务风险的措施,相互协作,共同防范、化解和处置风险;四是防化结合,重在防范。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监测,督促企业各级财务风险责任部门及时提供相关信息,控制要做到及时有效,以提高应对各类突发性风险的能力。
通过法律保护降低财务风险
在并购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签订相关的法律协议的方式以便起到风险防范的作用,协议中应该包括相关的文件、义务、治理、保密、非竞争、陈述和保证及赔偿等。由于调查的范围是有限的,可能对一些细节之处了解的不够到位,所以说有必要签定法律协议以便保证企业在并购中的正确性。在并购中被并购方有可能会对一些资料或者数据不如实提供,或者刻意隐瞒的情况发生,这样就促进了财务风险的产生。因此企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得掉以轻心,一定要保持严谨、稳健的作风,用准确的财务数据来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企业要积极拓展融资渠道
企业在制定融资决策时,应将目光放宽广,积极通过将不同的融资渠道相结合,以确保目标企业一经评估确定,即可实施并购行为,顺利推进重组和整合。企业在并购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效仿其他企业的融资方式,一定要全面分析企业的实际情况,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需求制定出符合自身条件的融资方式。对于出现在某个环节的财务风险,要进行准确的识别,并采取必要的手段及措施对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风险的防范措施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适当进行调整。必要时候也可以和有往来的企业建立并购联盟,尽可能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当然企业实行并购时也要尽量避免因片面追求风险最小化而带来高额成本的负面影响,使企业并购活动顺利完成,最终取得良好的收益,从而保证企业健康良性发展。
强化内部财务管理,提升并购防控能力
首先合理确定目标企业价值。众所周知,企业的并购活动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在其过程中要面临有很多问题,需要采取必要的方式进行解决。由于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并购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并且并购双方的动机和考虑因素并不相同,导致采用双方在同一目标企业进行评估时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从而评估后所得到的并购价格并不相同。因此,并购方应当以综合的并购定价模型所得出的并购价格为基础,通过与被并购方协商来合理地确定并购价格。其次重视预防不对称信息。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并购估价风险的首要原因,因此并购企业应尽量改善并购中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坚决杜绝恶意并购。在并购前要对目标企业展开详尽的调查,收集各方对目标企业的评价,确定其可信度,对目标企业的年度报告、股价变化情况、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报表信息、资产可利用价值、富余人员及产品市场占有率等情况展开详尽的调查,全面分析,从而对目标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做出合理预测。
加强并购后整合工作
篇5
一、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新定义
企业财务风险指企业财务活动中各类不稳定因素所造成的影响。这些影响往往导致了预期收益与实际情况的脱节,造成企业蒙受损失。企业的组织、生产等每一个环节或方面都有可能成为问题潜在的诱发区域。当风险一步步转变为损失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水平将大受影响。众所周知,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活动四个方面是企业财务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需要企业面对的往往是不同环节都有可能产生的风险,当这些风险渗透进了企业资金管理后往往导致新的经管问题,会对正常的回收资金和收益分配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但与此同时,一个正常进行生产经营的企业,面临各类财务风险又是在所难免。财务风险在资本流通中可谓不可避免。从资本运作角度理解资本流通是资本进行运作时流通初始的本金垫支,以价值衡量作为目标以增加货币本金的回收,在此之中财务就成了重新获取货币垫支所进行的运动。由此可见财务风险的源头实际上生于本金垫支,当相关的筹集活动一货币为资本使用时,无法跟随价值升值成为了资本所携带的风险。资本流通的过程成为了财务风险移动与积累的过程,资本风险会根据之前的资本形态进行接纳,这一过程中又会不断吸纳新的风险,最终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巨大影响。这种影响会在企业的资金状况和财务成果中得到具体反映。由此可见财务风险将造成企业面临利润不稳定、偿债能力下降等问题。在财务结构中无论作为起到还是终点,都可是为财务的一大静态表现,对运动过程进行表现。上述定义从总体上阐述了财务风险,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管理将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企业财务风险影晌因素与风险控制原则
在认识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定义的基础上对方向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行把握,必须清楚地看到这些成因,才能在实践工作中做出有效的防范和规避,进而将风险损失降低。本文将就此在下文中列举财务风险的几大产生原因。
1.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债务比例过高
企业的资产结构中的债务比例不宜过高,过高的债务比例会导致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等问题,进而将企业拖入严重的财务困境。过高的负债比率将使企业负担起利息且到期需要偿还高额债务本金,在企业经营状况不佳时此类问题甚至可能直接造成企业资不抵债,破产清算。
2.企业的资产流动状况差
如何保持良好的资金状况以偿还到期债务和利息是企业在完成融资后所亟需面对的课题。这时如果企业的资金流动状况较弱、变现能力不强将无法保证有足够的现金,这些都会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由潜在发展为现实,轻则产生财务危机,重则造成经营失败。
3.企业的财务决策失误
当企业的财务决策不合理时,缺乏科学性的决策会造成实际效益与筹资成本的失衡。经营管理不善导致财务状况恶化,严重威胁企业到期财务水平增加静态风险蔓延的破坏性。这些都是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可见决策失误所带来的重要影响。
4.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导致不同的财务风险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相关法规制度等环境外部因素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不可避免的。这些因素独立于企业之外不受企业控制,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产生剧烈影响。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增大了企业风险产生的可能性。综上,上文列举的前两点因素是财务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而后两者则是直接导致风险发生的间接原因。类似情况一旦发生,会对企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企业需要制定如下风险控制的原则。
(1)收益、风险均衡原则。企业的经营者在经营中不能只注重企业的收益,要对可能到来的风险与可能造成的损失做好提前的预判。这就要求企业经营者将收益与风险同等对待,寻找其中所存在的联系以达到均衡各方的目的。趋利避害的基础上为企业争得更多利益。
(2)风险适度、限度承担的原则。财务风险的存在是不以公司经营者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有关人员必须正视。在认识风险的基础上明确它可能造成破坏的最大程度。
(3)提前预警,有效规避的原则。任何财务风险都不是凭空生产,其产生之前必有先兆,即所谓的预示性。及时建立有关的预警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4)分权分级管理的原则。在财务风险来临是,企业需要上下一心共同面对,管理上需要分权分级明确相关责任。
三、防范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
1.合理规划资本结构,保障融资环境
资本结构是企业财务规划中的重要课题,而合理的负债比例则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对于企业的经营者来说,必须在保持适当的负债同时控制资金成本,否则就可能造成无力还债甚至资不抵债。只有规划合理的资本结构,控制好负债比例,才能让企业的融资环境大大改善,吸引各方投资。
2.进行多角经营,分散投资风险
当企业风险不可避免时,分散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企业的经营者可将筹集的资金进行分散投放,让不同盈利和亏损程度的项目共同分担风险。这种分散应对的方法可以实现盈亏互补、削弱风险带来的破坏。不过此种方法尚需企业领导者谨慎选择。
3.合理制定风险应对政策,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
在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中,经营成果良好,资金却紧张的状况时有发生。比如投资长周期项目、投资高成本项目等,它们都会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状况。此类情况一旦出现就意味着潜在的财务危机已经生成。因此,企业的经验管理者需要及时制定风险应对的相关政策,对于各收回款项进行及时处理,安排合理的资金运营计划以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转。
4.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搭建风险防范的实现屏障
篇6
关键词 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构建
一、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来源
(一)施工企业整体面临的财务风险
市场环境下的施工企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财务风险,站在施工企业整体角度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筹资、投资中的财务风险
由于施工企业自身的特点,资金流量大,运转周期长,在企业自有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当生产规模扩张时,必然占用大量的资金,甚至举债,从而造成资产负债率大幅上升;此外,施工企业出于生产经营需要,添置大型设备等固定资产也会占用大量的现金或形成债务,这些因素都会加重企业的资金费用负担,形成财务风险。
2、政策与市场风险
建筑施工行业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较大,建筑资源相对缺乏,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众多企业为了争取少量的合同,在竞标、投标时往往采取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竞相压价使得建筑产品价格背离其价值,造成价格扭曲,从而增加了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加之市场经济行为尚不规范,“暗箱操作”、地方保护等行为的存在,进一步增加了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
3、经济合同风险
当前由于建筑市场的不规范和投标的激烈竞争,许多业主利用施工企业急于揽到工程任务的迫切心理,在签订合同时附加许多不平等条款,如要求施工企业垫付大量资金,收取工程保证金等,如果施工企业缺乏严格的内控制度和财务预警体系,便很容易面临着诸如工程质量、拖欠工程款、材料价格等问题,这些都与合同履行不良有着密切的关系。合同的客观风险是法律法规、合同条款以及惯例规定的,其风险责任是合同双方无法回避的,当处理此类风险问题,企业要有转移风险和分散风险的能力,从而将合同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
(二)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面临的财务风险
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资金、效益之源,在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同样面临着财务风险。
1、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财务风险。通常,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其一,内部责任合同签订及施工承包合同签订不及时,承包主体的责任义务不明确,责任指标不能及时到位,项目存在先开工后签合同的不可控被动现象;其二,缺乏成本意识,不注重经济分析,成本控制乏力,成本管理和控制不当,未严格按照成本计划实施和控制,导致施工过程浪费严重,增加了施工成本,引起潜在的亏损风险;其三,项目部拥有物资采购权和劳务分包权,如果管理不当容易引起一些债务纠纷,甚至现象的发生;此外,施工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本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也存在诸如权责不明、工作衔接不到位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得不到保证等问题,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2、工程竣工结算中的财务风险。一般而言,施工项目竣工后,就要及时办理工程竣工验收、编制工程竣工决算,但是,很多情况下,由于业主和设计的原因致使工程决算不能及时批复,这样就会造成项目财务结算滞后;另外由于业主长期拖欠工程款,加大了施工企业及时收回工程结算尾款的难度,增加了施工企业的呆账、坏账的风险,财务风险也随之增加。
二、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一)从企业的资产结构看。表现为应收账款大幅增长,存货中的已完工未结算款额迅速上升,固定资产规模盲目扩大,资产质量不高,运营效率低下,潜亏风险增加。
(二)从企业的运营效益情况看。主要表现为企业营业额和利润明显下降,或营业额在增加,但利润在下降;工程项目经济效益下滑,或者存在潜亏迹象。
(三)从企业的偿债能力看。表现资金持续紧张,资金周转困难,过度举债,利息负担沉重,资产负债率偏高,到期债务丧失偿还能力。
(四)从企业现金流量看。表现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低,缺乏偿还即将到期债务的现金流,现金总流入小于现金总流出。
(五)从企业发展能力看。企业盲目扩张,资源配置矛盾突出,效益低下。
三、施工企业财务预警体系的构建
为了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增加抵抗风险能力,减少企业的损失,构建财务预警体系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
(一)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
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中,应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兼顾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具体可以按以下七个步骤实施。
1、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监控体系
施工企业具有流动、分散的特点,因此应当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财务风险预警监控体系,企业总部成立以总经理为组长,总会计师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财务风险预警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财务风险预警日常工作,进行财务风险预警分析,定期和不定期向公司预警领导小组汇报本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问题,并向所属各项目部下达财务风险预警通知书;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财务负责人为主办人,项目其他各部门协办的财务预警防控小组,负责预警指标的防控、分析、整改、上报。
2、设定财务预警指标
设定预警指标应该结合企业的自身实际情况,不可照搬其他企业的模式,因为企业所处的行业、财务结构、资本结构等因素不尽相同,即使同一企业的不同历史时期,财务风险存在和发生的特点也不一样,而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企业财务预警指标的设定。根据施工企业行业特点及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应以偿债能力指标和盈利能力指标为基础,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指标为补充。同时重点突出现金流量指标。
(1)企业层面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主要包括:①偿债能力指标:速动比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②营运能力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③盈利能力指标: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④发展能力指标: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⑤现金流量指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经营活动净流入量、经营活动流入流出比率。
(2)工程项目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比较具体,主要侧重以下几方面:①项目亏损预报;②项目预算完成情况异常偏差;③财务状况异常情况;④会计科目余额或发生额异常;⑤项目涉及法律纠纷及其他财务风险等。
3、预警指标标准值的选择
企业可以根据国资委每年度的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全行业或大型企业)主要财务指标的优秀值、良好值、平均值、较低值、较差值,设定对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以及现金流量预警指标的“预警标准值”,对于其他指标,可以根据各企业实际情况,目标期望值来设定。
另外,对于项目部的预警指标应当结合项目管理需要和本
企业实际情况,拟定具体指标参考值。
4、计算实际值
根据企业的财务会计资料,按照一定的方法,计算出财务预警指标的实际值,实际值务必保证真实,否则,将严重削弱预警体系的风险监测能力。
5、通过比较分析,判断警度
为了更加形象地标识企业财务风险所处的级次,施工企业通常把财务风险预警区间分为安全区、预警区、危机区三个区域。当指标值位于行业平均值以上时,为安全区,表示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较小;当指标值位于行业平均值与行业较低值之间时,为预警区,表示存在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当企业财务指标值低于行业较低值时,为危机区,表示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较大。如此,对照相应的预警区间就可以判断出各企业相关财务能力指标的预警警度;另外,用项目部相关预警指标与拟定的指标比较来判断警度。
6、编制财务预警分析报告
企业财务预警管理部门通过对财务预警指标分析,再结合企业其他相关部门收集的相关信息,撰写财务预警分析报告,并提交企业经营管理层,为其提供决策依据。一般而言,分析报告至少包括以下内容:(1)客观描述财务预警指标的标准值与实际值对比结果;(2)初步判断财务预警指标不利变化对公司可能产生的风险;(3)分析财务预警指标变化的原因;(4)提出改善措施。
7、落实风险控制措施
制度的关键在于落实。针对上级下达财务风险预警通知书,项目部预警小组应当对本项目财务状况进行系统分析,查找财务风险发生原因,采取相应措施,以弥补现有财务管理及经营管理中的缺陷,并将分析报告及采取的措施报上级财务预警部门,同时上级财务预警部门负责跟踪处理情况,并将追踪结果及时上报企业预警领导小组,确保措施到位,真正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二)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必须做好基础工作,否则,财务风险预警将成为空中楼阁。
1、高素质的管理团队以及企业负责人的高度重视是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运行有序、发挥作用的有力保障。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是财务人员的责任,更是企业负责人的责任,同时还需要各个职能部门通力配合。
2、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提高财务预警的准确性。
3、规范真实的财务会计信息是准确进行风险预警的前提。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大量引用和分析企业的会计信息,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规范性将直接影响到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效果。
4、建立完善的财务信息系统。随着erp等软件的成熟,财务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依托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将大大提高企业财务预警效率和效果。
5、财务风险的分析要通过现象看本质。简单地通过财务指标的计算和评分还不能完全说明企业真实的财务风险情况,在对企业进行财务风险评估时,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防止陷入教条主义,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使财务风险控制的各项措施真正发挥作用。
篇7
(一)高校基建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1.投资风险
高校基建项目由于受到学校发展规划、财政状况、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主观决策存在失误的可能性,导致基建项目反而拖累了高校自身的发展。高校基建作为公益性的教育事业工作之一,社会效益是其主要目标。国家对高校的硬件条件,例如生均面积等指标有着严格的要求,所以高校基建的收益评价应当以是否为科研教育、后勤服务提供硬件保障、是否促进了校园环境和文化建设等为软性标准。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基建项目的投资收益指标,侧重于经济效益,而忽视公益效益,没有设置量化的公益指标,导致很多项目存在重复建设等不经济的现象。
2.预算风险
目前我国高校基建投资项目在立案阶段中,工程部门提供的资金预算,多为参照自身工作经验而提供的估算数,而在估算书的编制工作中,高校财务部门极少参与。高校领导根据这个估算数作为筹集资金额的依据,当估算数往往低于实际资金需求量,这对日后的筹资工作带来了难题。基建项目立项后,在工程概算阶段,高校聘请的建筑设计单位为了自身利益,主观刻意抬高设计概算,而高校对此却没有相应的限制与复审,这导致项目工程编制的概算,一开始就不切合实际。还有一些高校为了使基建项目获批,或处于降低税费考虑,概算编制尽可能地压缩,等项目审批通过,就把基建项目摊子铺大。另外有些高校审批部门在批复概算时,做不到正确核实项目成本,盲目削减概算,结果在后续建设中发现资金满足不了项目需要,概算缺口较大。施工预算专业技术性较强,一般都是由高校基建部门负责编制施工预算,在编制过程中财务部门基本没有参与编制,内部审计部门是否介入并没有硬性制度的规定,而是由高校领导主观拍板决定,使得施工预算编制缺乏制约。审批部门对施工预算的审核也不够严格,最后往往导致实际施工决算数额要超过施工预算金额。
3.负债风险
对扩招所带来的扩建校区、教学基础设施等建设需求,高校一般通过银行信贷的形式获得基建所需的资金,但对承担债务的责任意识不强,对各种债务存在的风险认识不足,缺乏科学的财务规划。贷款前,大多数高校并未对未来的资金流运转情况进行认真的计算,对归还贷款的资金保障也未认真考虑,使得贷款规模过大,超出高校承受能力,加上贷款结构过度集中,在还贷高峰到来时,高校将面对巨大的财务风险。据有关统计,至2010年,全国共有1164所地方所属的普通高校负债金额约为2634.98亿元(2011年底省属高校尚有130多亿的贷款余额)。例如有的高校贷10个亿盖了学生公寓,公寓的收费还不够还贷款利息的,更别提本金了,因为中国学生公寓收费有标准,一年不能超过1500元。据招商银行一位人士的透露:内地的大学城项目已经被排在“钢材、水泥、电解铝”之后,成为又一个高风险贷款项目。高校基建扩张导致的财务风险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例如东南沿海有一所高校,伴随着还贷高峰的到来,由于贷款额度太高,已没有还贷能力,在地方政府的调解下,以“置换”的方式,转到另外一所大学门下,改换了门庭。很多高校在基建规划、设计时,盲目追求高标准,导致资金浪费,向银行举债不计成本,对相关风险没有仔细考虑,导致贷款规模远远超过自身的偿债能力。所以教育部从2005年起,建立直属高校银行贷款审批制度和相关资金监控系统。
4.项目实施风险
很多高校在基建项目实施中的内部控制执行力度薄弱,由于内部控制实施主体机构为高校的审计、财务、纪检等部门,这些部门缺乏独立性,互相为平级机构,所以难以形成合力,高校内部控制的约束力不强。甚至存在高校领导意志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的现象。高校内部信息失衡也是内控机制失效的原因,例如资金管理信息由财务部门负责,审计监督信息由审计部门负责,基建信息由基建部门负责,彼此间很难获取其他部门信息。尤其是对施工现场监督的具体操作中,无法核实施工单位上报的信息是否真实合规。有些高校还存在内部部门间的推诿扯皮现象,导致内控执行失效。有些高校为了完成政绩,对基建盲目加快速度,提高成本;有的高校随意调整基建规模和建设内容,结果完工时跟项目规划设计的预算有较大出入;很多高校基建内控体制不够规范,导致难以详尽审核项目款项的每一笔支出,财务部门仅就经济单据、会计凭证角度进行量化审核,对具体工程造价、用料核算、工作量计算等建筑领域的审核就无能为力,审计部门跟踪审计模式也没有在基建审核环节加以应用,这导致施工单位与建工单位易出现串通形成不当的利益共同体,进行吃回扣、虚报支出、甚至腐败等不法行为,增加了高校基建的资金管理风险。
(二)高校基建财务风险的成因
1.对基建财务风险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目前我国高校扩招导致规模不断扩大,但由于绝大部分高校为国家办学,所以很多高校领导认为高校盈亏应当由国家财政负责。社会环境对高校发展也抱有支持态度,银行对高校的信贷风险分析不够重视,对高校信贷审核也比较宽松,这使得高校对基建财务风险持盲目乐观的态度,过度举债的行为时有发生,导致筹资风险产生。
2.高校基建相关岗位的权责界定不够明确
目前我国高校基建管理体制是由高校领导班子和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建设委员会,总指挥由校领导担任,项目主要执行部门为财务处、基建处。在该体制中,参与高校基建协同的人员和部门很多,高校内部管理机制如果不够健全,岗位权责如果界定不清楚,就会产生不协调的问题,遇到问题容易导致各部门相互推诿。然而高校基建是需要高校各部门合作完成的,相关责任与绩效考评制度,也需要高校在各层级的统一管理角度下制定,所以在高校各岗位权责不清楚,内部管理不统一的局面下,基建项目必然会存在管理漏洞,造成财务风险。
3.内部控制机制还存在不够完善的地方
高校基建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完善,首先体现在财务、纪检等部门对基建的监督无法过多的介入,控制机制不完善;另一方面我国高校总体上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不强,有的高校将内审部门并入纪委监察部门,有的甚至列入财务部门中,导致内部审计监督效果流于形式。
4.外部监管机制不健全
高校基建项目虽然有财政资金的支持,但是政府财政部门与高校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得政府对高校无法深入了解负债状况,监管机制存在一定的漏洞,在加上扩招政策对高校基建扩张的支持,也导致相关财务风险的增加。
二、高校基建财务风险识别及评价指标分析
风险识别是高校基建项目风险防控中最基本也是最首要的程序,不仅要对基建风险进行定性判断,而且还要采取各式各样的指标进行定量判断;不仅要判断显而易见的财务风险,还要仔细分析隐蔽性强的、难以防控的财务风险。例如施工单位私自更改施工设计方案以增加施工成本,甚至有高校基建部门与施工单位私下串通吃回扣等腐败行为。所以风险识别阶段一定要应用切实有效的手段、科学深入的方法对基建财务风险进行收集、分类、汇总和识别,并对对财务风险发展趋势加以监测。高校基建财务风险的评价指标不仅要包括企业财务分析领域的资产负债率、流动负债比率、当期借款占当期货币资金的比率;还有事业单位财务分析体系中的投资基金占事业基金的比率(数值越大风险越大)、基建负债占自有资金净结余(数值越大风险越大)等等,还要结合高校自身状况和经营特点设置科学的基建投资风险评价指标。
三、高校基建财务风险控制的具体方案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高校内部预算管理体系
高校基建预算管理体系应纳入到高校整个预算体系中,与现有财务管理体制向结合,提高对基建预算管理的监督水平。改变以往粗放式预算编制模式,将单个基建项目单独作为一项预算进行审核与监管。基建预算编制机构应当加以改革,由财政部门主导,基建部门以技术、信息等提供辅助支持,设置独立的基建预算审计部门对基建预算进行审计监督,也可考虑外聘审计机构来完成。
(二)对贷款规模加以控制
高校应当加强负债风险意识,科学测算贷款规模,规避财务风险,同时要扩展办学融资渠道,减缓银行贷款的偿还压力。高校应当将自身视为市场经济中自负盈亏的经营单位,将年度预算与中长期预算相结合,引入贷款预算,将信贷融资计划与自身中长期规划相结合,在预算编制上应综合考虑政府财政补助、盈利能力、负债规模、专款专用等要素来制定预算,并将贷款资金绩效考核纳入预算管理中,加强审计监督,以确保贷款资金用到实处,获得预期使用效益。高校应当根据自身收入水平来制定贷款规模和信贷资金预警指标,尤其要分析财政拨款收入与学费收入这两项收入。财政拨款收入基本用于高校工作人员的开支,结余甚少。所以高校偿还贷款的主要资金来源渠道还是学费收入,所以在分析信贷风险时,要分析其与学费收入构成要素(例如学生人数)等的对应关系。
(三)对内部控制机制进一步完善
高校应高度重视基建工作中的内部控制建设问题,要根据自身特点和经济发展规律,制定切实可行适度超前的内部控制监管制度与措施,加强基建工作中的全程监管,防止违规违纪问题发生。高校审计部门对高校基建项目要实施经常性地审计,不仅要对工程造价进行审计,还要对相关手续、支出理由是否合理进行审计,也可以根据会计师事务所的跟踪审成果进行复核,以判断是否出现舞弊行为。而且在内控体系建设中,要引入第三方(独立审计机构),甚至外部监管系统(政府部门),建立外部控制体系参与下的独立保证机制,外部监管可以在内控机制失效时起到预警和控制作用。
(四)建立财务风险全流程控制方案
篇8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构建
现阶段,我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其在世界企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但是我们也要清楚的看到,我国企业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企业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巨大。因此,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风险预警机制可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系数,预测企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保证企业可以正常运行和发展。
一、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不断调整。目前,国家扩大了基础性设施的建设力度,企业的工程量不断增加,企业施工和周转所涉及的资金也越来越多。我国企业现在要同时面临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的双重竞争,建筑市场相对萎缩。个别企业为了生存不惜降低施工价格,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加。而经济对企业的影响存在滞后性,企业对国家宏观调控对企业财务的影响预警不足,企业财务风险更多。企业招标、中标过程中要涉及较多的法律合同,由于施工进行过程中企业很有可能根据现场情况对合同进行临时调整,造成施工方和建设单位权益不平等,法律纠纷严重,企业的风险增加。
二、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1.债务风险。企业的工作周期时间长,所需要的资金较大,短期之内投资回报较低。很多企业都是收到了部分预付资金后就开始施工,后期需要大量的垫付资金,企业资金缺口严重,资金风险高。大量的垫付资金会造成企业资金流动缓慢,企业债务风险较大。企业资金周转出现断裂时,企业更加无力偿还债务,贷款利息增高,企业债务压力越来越大。
2.资金周转效率低。企业的收益较慢,随着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的增长,企业施工成本越来越高。应收账款的不断增加导致企业的运营能力降低,企业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呆滞或坏死的风险,企业财务风险增加。而企业往往采用粗放式管理模式,企业日常支出较高,过高的成本容易造成企业的严重亏损,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不断增多,资金周转效率低下,企业经济效益不断降低。
3.筹资、投资风险。企业财务风险中还包括银行利率风险和筹资、投资风险以及管理风险,这些都会造成企业的运营流畅性降低,企业施工所涉及的资金链条断裂,企业不断处于经济纠纷和意外事故中,企业经营风险增高。
三、企业构建财务预警机制的措施
1.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是企业有效预测和避免经营风险的关键。企业可以通过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准确的预测、分析、识别以及评估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各种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在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时要遵循重要性、开放性和零容忍原则。风险预警体系首先要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相应的重要性和关键性分析,评估出企业的重要财务风险。风险预警机制要确定企业的关键财务预警阀值,对企业经营的风险点及时发现和报警,建立企业动态财务管理体系。风险预警体系要体现出企业的效益预警指标、债务预警指标、资金周转指标等。
2.建立财务风险预警责任制度。企业想要建立和执行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还要建立相应的财务风险预警管理机构,以确保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能够发挥正常的功能。财务风险预警管理机构要对企业的财务工作进行监督,要由企业的管理人员、财务人员以及审计人员结合一些经验丰富的专家意见,共同完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制定。风险管理制度要将相应的财务风险责任落实到个人,以提高企业对财务风险的预报和监测能力。企业要对财务风险预警进行责任划分,明确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责任部门,确定风险预警等级和责任。风险预警管理人员要及时发现风险预警,及时将风险信息反馈到相关部门,以便及时制定风险应对方案。企业财务风险预警要进行等级划分,不同的风险预警要由不同的人员来处理。
3.建立财务风险预警处理制度。(1)强化财务预警信息的审核工作。企业想要及时的预测财务风险,就要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探索不同类型的财务风险的关键审核点,通过企业自身的内部数据,结合市场的变化情况,对财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通过对原材料以及人工成本的分析,可以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的偏差,保证财务预警的准确性。企业管理人员要对审核的财务数据进行确认,明确风险预警。(2)强化财务风险预警分析和应对。企业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要充分分析预警指标的各要素,准确评估出财务风险的类型和大小,对财务风险的敏感性做出准确的判断,找出财务风险预警出现的原因,对可能给企业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首先进行关键的财务风险防控,再逐步扩展到其他财务风险。相关负责人要制定财务风险的处理方案,通过相应的措施将风险转化或化解,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将风险处理责任具体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个人,监督风险处理方案的具体执行,在规定的时限内化解财务风险。(3)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报告和保障体系。企业相关部门要将风险处理的具体流程及时公布,使全体员工明确财务风险的相关指标。企业财务风险报告要包括财务风险预警的运转、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财务风险给企业可能带来的损失和影响等内容。企业想要对财务风险预警进行管控,就要建立合理的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为企业搭建风险预警平台,建立风险预警保障体系。
四、总结
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给企业带来无限商机,同时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也越来越复杂,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增加。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巨大,关系到其能否进行正常的经营活动。因此,建立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以有效的预测和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莉.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设研究[J].时代金融,2014(27).
篇9
关键词:财务管理;现金流量管理;财务风险;竞争优势
我国经济逐渐进入新常态阶段,市场环境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如何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效率,促使现金流量管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对于企业竞争和发展影响较大。故此,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现金流量管理,转变财务管理模式,实现资金合理配置和利用,规避资金不必要损耗,提升资金利用效率,以便于推动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有序开展。故此,现金流量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具有极高价值,对于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意义深远。
1现金流量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现金流量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推动企业财务管理,把握管理要点,积极主动开展现金流量管理工作,对于提升财务管理效率具有积极作用。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充分履行自身职责,对资金投入回报情况进行预测、分析和统计,并编制财务报告,实现企业现金流量的合理规划和利用[1]。通过现金流量管理工作,有助于规避资金浪费,提升资金利用效率,保证企业资金链稳定,对于企业而言可以创造更多价值。在制定企业发展规划中,加强现金流量管理,有利于维护企业运营管理活动稳定进行。有别于财务管理工作,现金流量管理具有预测性特点,通过金融概念和理论的灵活运用,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变化情况。另外,现金流量管理具有风险性特点,平衡时间价值和货币之间关系,可能出现不同程度上的财务风险,影响到企业稳定发展。故此,财务管理中加强现金流量管理,推行多样化管理方式,对于企业资金利用效率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2企业财务管理中现金流量管理的价值
财务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直接关乎企业经营效益,为了提升财务管理,应该充分发挥现金流量管理价值,为企业可持续运营发展奠定基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有效把控财务风险。企业财务管理中现金流量管理的应用,一个关键点在于有效把控财务风险。究其根本,是由于企业财务工作具有多变性和复杂性特点,可能出现财务风险。故此,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加强现金流量管理,实现企业对现有和未来现金流量变化情况预测和分析,合理安排企业现金,避免资金断裂问题出现,提升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成效[2]。面对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带来的挑战,现代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压力,为了获取充足资金推动企业发展,通常是选择贷款方式来获取资金,缓解企业运营资金压力。但是,贷款即便可以短时间获取资金,但会加大企业财务风险。如果企业无法获得回报,或是回报效益小于贷款成本,可能制约企业经营管理活动顺利展开,甚至濒临破产倒闭。故此,加强现金流量管理,平衡企业贷款能力和偿债能力,充分契合企业的资金链运转情况,避免入不敷出现象,将财务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财务人员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可以通过现金流量调节来规避企业资金链危机[3]。2.2加强企业资金管理。企业经营生产中,涉及生产、销售和研发等多种活动,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这就需要加强企业资金管理,促使企业经营活动有序展开,充分结合预算数据预测企业经营情况,为后续企业的经营方案优化设计提供可靠依据。加强企业现金流量管理,有效处理现金流动和收益关系,保证企业资金稳定运转,提升资金利用效率[4]。根据企业的资金运转情况,动态调节企业的运行方式,充分发挥企业经营优势,降低企业投资风险,提升企业资金管理的有效性。在统筹规划活动中,加强现金流量管理资本质量,构建合理的偿债资金管理评估体系,对比企业的投资率和总支出指标,规范化展开资金管理评价活动。另外,加强现金流量管理活动,推动管理模式创新和完善,实现资金合理配置和利用,有效提升资金管理效率和质量,推动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持续提升。2.3提升企业经营利润。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加强现金流量管理,可以使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一步优化,促进企业利润回收。企业财务管理中,账面价值并非等同于企业实际利润,主要是由于在企业价值评价中,现金流量大小是重要衡量标准。现金是企业的客观存在,保证企业拥有足够的现金流量,才能保证企业经营利润持续提升,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企业的净利润是可以支配的收益,盈利时才可以获得现金净流入[5]。企业财务管理中,严格控制现金净流量和利润差异,并建立全面预算机制,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收支情况,编制现金预算表,实现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合理配置,有效提升利润质量。加强现金流量管理,规避资金浪费,为企业现金净流量,带来更大的利润。由此看来,通过企业现金流量管理,可以精准评估企业价值,引导企业整合资源,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2.4为企业创造有利条件。企业财务管理中应加强现金流量管理,可以整合企业资源,分析企业经营风险,为企业营造有利的条件。如果现金流量出现问题,将会引发企业其他问题的出现,加强风险防范,培养管理者的风险防范意识,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有助于企业现金流量更加科学合理。现金流量管理工作防范风险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内控管理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效益。所以,在加强现金流量管理同时,还要加强内控性管理,规避资金闲置和浪费。
3企业财务管理中提升现金流量管理效率的措施
3.1适当增强经营性现金流量管理强度。财务管理工作中,为了有效提升现金流量管理效率,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强化自身职责,坚持现金流量预算为基础,合理预算企业未来的运营情况,编制合理的企业发展方案。具体管理工作中,充分契合企业当前实际运营情况,确定最佳现金储存量,协调现金流量和收益之间关系,保证企业资金合理运转,提升资金周转效率[6]。另外,财务管理人员坚持量入为出原则,结合资金运转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管理方式,保证企业资金运转始终保持平衡,降低经营风险的同时,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带来更大的效益。3.2加强筹资性现金管理。筹资性现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到企业资金安全。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挑战,财务管理人员应该选择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提升现金流量管理效率,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带来更大的效益。如小型投资现金流量管理中,根据企业资金流动效率编制合理的现金流量管理方式。故此,明确企业的资金运转需求,收集企业的成本、利润和负债等数据信息,预测企业的资金运转情况,在此基础上编制合理的资金运转方案。除此之外,企业需要合理贷款,结合自身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严格控制企业的贷款数额区间,合理设计贷款数额和自由资产比例,尽可能避免企业无法偿债的问题出现[7]。3.3提升投资性现金管理力度。投资是企业获利的主要途径,在稳定经济基础上,进一步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企业开辟更大的盈利空间。但是,企业投资额越大,伴随的风险越大,这就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深入市场调查,灵活运用预期现金流量管理,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诸如,某互联网企业经营管理中,管理层看到房地产可以带来巨额效益,准备涉足房地产投资领域。故此,要求财务管理人员投资前深入市场调查,了解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情况、盈利能力和企业价值,预测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为后续的管理和投资提供可靠依据,提升投资准确率,将投资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8]。与此同时,应该强化市场部门职责,完善现金管理体系,对投资方案科学合理评价,并将时间价值纳入评价标准范畴,有助于企业在房地产行业中获得可观的投资效益。3.4加强现金流量风险防控。现金流量管理中伴随着不同程度的风险隐患,为了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应该进一步加强现金流量风险防控力度,寻求合理措施来规避财务风险。如面对不同类型的财务风险,结合实收账款的具体回收情况制订合理的预警方案,避免汇款长时间拖欠,提升风险防控效果。需要注意的是,企业运营资金风险防控,需要综合权衡销售额增长和现金循环周期比率之间的关系,任何一个指标变化都会加剧财务风险出现。
4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市场激烈竞争,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应该进一步强化现金流量管理力度。多角度挖掘现金流量管理的价值,完善配套的制度和体系,建立风险预警管理体制,合理配置资金,有效规避企业财务风险,提升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效率和质量,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欢.探究现金流量管理与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与意义[J].纳税,2019,13(4).
[2]胡如虎.现金流量管理及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纳税,2019,13(2).
[3]刘峰.现金流量管理及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价值探讨[J].纳税,2017,39(29).
[4]王威.分析现金流量管理及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J].现代经济信息,2017,19(7).
[5]张润雨.现金流量管理及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价值探讨[J].经贸实践,2017,23(3).
[6]季一恺.现金流量管理及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价值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7,11(4).
篇10
1. 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
1.1综合性
企业的财务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活动,财务风险产生和形成的原因也是十分复杂的,所以,企业财务风险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特点。
1.2客观性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财务活动过程是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也具有客观性。企业只要从事经济活动,就会涉及财务活动,无论企业是否想冒风险,财务风险一直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中。
1.3损失性
风险总是与损失联系在一起的,无论这种损失是隐性的还是现实存在的,无论这种损失是能够量化的还是不能量化的,风险都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性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稳定性,并进一步威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1.4收益性
财务风险和收益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虽然风险是可能会出现的损失,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受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共同影响,反而会有效地避免损失的发生,获得较高的收益。这是因为风险并不是危险,危险是指某种活动只会失败,不可能成功,但是风险不同,风险孕育着收益的可能。风险与收益在一般情况下是成正比的,风险越大,收益越大。
1.5不确定性
财务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一方面,影响财务风险的因素是不确定的,另一方面,财务风险的结果是不确定的;尽管人们意识到了某项财务活动可能发生风险,但是这种损失最终是否会变为损失却还是一个未知数。
2. 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内部管理的原因,也有企业外部环境的原因。同时,不同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企业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
当前,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企业经济活动面临的环境日益复杂,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也增大,但是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对各种财务风险缺少足够的认识,认为只要管理好资金,企业的财务就会万无一失,缺乏风险控制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缺乏对财务风险发生的警惕性和敏锐性。风险意识淡薄是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
2.2财务管理活动没有适应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
企业的所有财务活动都是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下并受这些环境制约的,影响企业财务活动的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对于企业来说,可能是一种机会,但是也可能是一种威胁,而且这种机会和威胁是难以改变和预料的,这样就必然会影响企业的财务活动。加之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基础比较薄弱,没有市场概念以及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对外部市场的变化反应滞后,不能及时采取有力措施,财务风险产生就是必然的。
2.3资金管理不力
很多企业资产长期地被债务人所无偿占有,严重影响了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特别是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失控,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潜在财务风险。企业资金管理不到位的主要表现为:银行账户过多,资金过于分散,对外投资的决策性较为随意,缺乏应有的控制;对占用的资金管理不善,使用效益不高,给企业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2.4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
按照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规定,企业不仅要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还应该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系统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财务系统的高效运行。当前,虽然我国有些企业已经设立了相关的内部审计机构,但是其功能不够完善、内部审计不到位,在财务监督的实际执行过程中不够严格,尤其是有些企业的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合二为一,没有建立资产损失的责任追究制度,很难对其进行有效地监督,极易发生财务风险。
2.5财务决策缺乏足够的科学性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相关要求,企业在进行重大业务和事项的决策时,应该实行集体的决策审批,任何人都不能单独决策或者改变集体决策。现阶段,很多企业的财务决策大都存在着主管决策和经验决策,由此导致的决策失误现象经常发生,这也是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
3. 企业实施财务风险控制的对策和建议
企业要想生存并长远地发展下去,就必须要拥有一个科学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和财务风险控制系统,其中,控制资金风险和资本营运风险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加强财务危机管理,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具体来说,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3.1转变财务风险观念,强化企业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
将风险意识逐步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培育良好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将企业员工的职责与绩效相挂钩,将风险考核和职务晋升结合起来,要让企业的全体员工意识到财务风险控制也是其工作的一部分,从而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激发员工参与财务风险控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在提升企业管理人员和财务工作人员风险防控意识的同时,要着重提高财务人员对风险的敏感性以及准确判断财务风险的职业判断能力。
3.2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夯实财务风险防控基础
一方面,根据我国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关要求,真正做到“制度先行”,制定并完善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对重大投资项目要在进行效益预测的同时,还要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严格制定集体决策制度,对决策失误者要追究其责任制度,从制度上和源头上监测防范财务风险。在企业的资金管理上,应该健全企业的职责分工、现金及银行存款、印章及票据的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监督制约制度,给资金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较为完善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企业应该完善其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物资采购制度、预算管理制度、应该账款管理制度、成本费用管理制度等各种内部控制制度,形成较为全面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3.3构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努力提高财务风险的防范水平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机制是指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功能体系,是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关键所在。一方面,企业应该建立对财务风险全过程进行控制的机制,在对某一财务方案进行决策时,既要考虑方案的收益状况,也要考虑方案的风险。对财务风险存在的原因进行客观分析,根据分析结构制定出具有一定余地的管理措施,保证在风险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
3.4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一方面,企业可以在财务部门内部设立结算中心,集中管理企业各所属单位的现金收入,各个单位所需要的货币资金由结算中心进行统一拨付,帮助企业解决资金沉淀问题,能够加快企业整体的资金周转速度,降低资金的占用比例,提高资金的运行效率;另一方面,由于应收账款是资金风险形成的重要原因,所以还应该加强控制应收账款回收的风险。可以只对那些偿债能力强、信用状况良好的客户采取赊销方式,对这些客户采用风险较大的结算方式,有利于购销双方建立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收账款回收政策,及时地催收货款,将催收责任落实到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