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工艺的传承范文
时间:2023-10-17 17:36: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传统手工艺的传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众所周知,传统手工艺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技艺,是国家和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但因为种种原因传统手工艺日渐衰落,从业人数急剧下降,传承与延续出现极大的问题。传统手工艺是民族和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淮海工学院所处江苏省三大旅游地区之一的连云港市,在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责任的同r,也应对于地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学校的设计学专业教学与传统手工艺技艺的结合也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一、传统手工艺在传承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在过去很长的历史时期传统民间手工艺作坊和手工艺人有着较好的社会经济基础和文化基础。随着现代工业化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工艺产品不断被机器生产的产品所替代,工艺保守落后、制作周期长、技术更新换代慢及设计观念陈旧等原因使我国的传统工艺基本处于艰难挣扎的阶段,建立在这些传统手工艺技艺基础之上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和人文景观也因此受到威胁,如何使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社会中存活并得以维持增长是人们迫切要考虑的问题。纵观欧洲的传统手工艺发展的历程,“重视传统不排斥机器,重视工艺不排斥技术,他们所追求的艺术与手工艺的新规则基于可靠和适当的材料,构造明白清新,装饰与技术的适当使用和手工艺者的高水准”的观念使传统手工艺成为欧洲许多国家的国民支柱行业之一。在意大利,传统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表现尤为突出,著名的如马赛克工艺作坊、威尼托手工艺学校、克雷蒙纳小提琴制作工坊等成为其旅游、文化产业和技术得以传承的场所,每年有大批人进入这些场所参观学习。在制订完善的有利于传统手工艺产品保护和发展方面的政策,对传统手工艺行业进行扶持,鼓励手工业企业自身的创新与发展方面,欧洲国家都值得我国去学习和参考。
江苏是中国的文化大省,也是工艺美术发达的省份,连云港市在工艺美术领域扬名海内外,还有黑陶工艺、柳编工艺、贝雕工艺、葫芦画等具有鲜明特点的特色工艺产品,目前,虽然具有一定量的手工艺产品生产或市场,但将其作为城市支柱产业之一的基本条件还不具备。连云港市的传统手工业者大都还基本保持着较为传统的生产方式,产业化规模较小,产品竞争力弱。作为与旅游产品挂钩的传统手工艺和市场需求相比较有很大的差距,主要是开发新产品和特色产品的能力严重不足、品种单一。以连岛和花果山周边的旅游纪念品为例,其产品大多为工业化产品,而且工艺相对简单,产品易于模仿,企业普遍缺乏品牌意识,没有显示出地域应该具有的独特性。笔者曾经专门到景区购买旅游纪念品的商店调查,发现许多产品都来自于浙江的义乌小商品城,这些商品销售到全国的各个低端工艺和旅游品商店,基本上与本地的文化特色无关。例如:临海滨商店中的贝雕作品,造型极为简陋,反映出从业者较低的审美水平和工艺制作能力,完全无法激起现代人收藏和购买的欲望。
二、地方高等院校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作为服务于地方的高等院校设计学专业,应该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自然资源、旅游资源优势,与企业和地方政府联合,加强旅游商品、纪念品的开发、生产,进一步挖掘海滨城市及地区手工业产品的发展潜力。在产品形象或材料设计上要敢于突破、有所创新,要在产品种类、技术创新,工艺水平上下功夫。帮助企业加大产品的宣传广告力度,增强手工业企业的竞争能力,最终实现传统手工业的规模化、产业化。
在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方面,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并热爱是这个行业得以发展的重要环节,地方高校加强与工艺美术大师、传统手工艺艺人的合作。各类传统工艺设计活动、讲座报告能让青年学生了解传统手工艺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制作技术并随之产生较为浓厚的兴趣。高等院校可以利用资源与起点较高的研究平台聘请水平较高的手工艺从业者作为工作室和实验室技师参与到实践教学中来。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可以为手工艺技艺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从而推动传统手工艺的传承。高校设计学专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开设工艺美术专业,将专业与地方手工艺行业相结合,明确人才培养方向,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阶段掌握较为扎实的手工艺技能,同时加强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让学生走向社会后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促进手工艺行业技术研发,保持行业的创新精神。例如:苏州工艺美术学院就将“非物质遗产”桃花坞年画的传承人请到学校,还专门建设了博物馆给提供学生参观和学习的场地。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校聘请工艺师甘丽娟创建了黄草编工作室给学生传授技艺,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该工作室的作品得到市场的认可从而进一步带动了黄草编手工艺产品的发展。在国内,许多高校艺术专业实验室都在社会上聘请工艺美术技师为学生开展传统手工艺的设计制作技术教学,包括漆画、铸铜、玻璃工艺、首饰加工等方面。目前,因学校的专业定位以及教学设备、环境等问题,在学生中发掘传统手工艺继承人的可能性较小,但是更多的青年设计人才因此开始传统手工艺项目,其中个别学生毕业后也选择了传统手工艺作为自己发展的事业,他们以新的视角和对工艺的追求投入到这个行业中。
篇2
一、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景德镇陶瓷手工技艺中重要的成型工序在宋代就已经初步建立。宋、元时期,景德镇制瓷工艺的突飞猛进,虽然与制瓷业的生产形式和劳动组织形式的发展变化,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但当时经济重心的南移也给景德镇陶瓷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由于制瓷业逐步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促使制瓷业内部烧与做两行的分离,也就是烧瓷业和制坯业的分立。这是外部的社会分工进入了制瓷业的结果,也是社会分工卷入制瓷业的表现。景德镇制瓷业中众多的分工和行帮的形成,对景德镇瓷业工人技艺水平的提高和技巧的熟练,提供了有利的保证,也为后来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其次,自安史之乱后,北方因为藩镇割据、契丹崛起和南侵而备受影响,生产遭到破坏,而南方又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开始大量向南迁移,并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自此,经济重心开始向南转移。经济重心的南移,为景德镇陶瓷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正如钱穆在对经济重心南移的阐述时,也提到它对陶瓷业的影响“又如陶瓷,亦是北方农民很早就发明的一种副业。唐代河南府有贡瓷,至宋,精美著名的陶业,尚多在北方。至元明则最精美的瓷业,全转移到江南来。元有浮梁磁局,见《元史·职官志》,专掌景德镇磁器,世称‘枢府窑’。民间有宣州、临川、南丰诸窑。明景德窑最盛2。”也就是说,在经济重心的南移下,因景德镇相对安定的局面,为北方窑工们提供了栖身立命之所,使各地窑工纷纷来到景德镇,为景德镇陶瓷业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世世代代参与景德镇陶瓷艺术创造,大大推动了景德镇陶瓷手工艺的发展。
二、官窑的促进
明代,由于朝廷在景德镇珠山建立了专供皇家制瓷的御窑厂,标志了官窑的形成,当时由于陶瓷多是给皇帝制作的用品,所以瓷器只求精工,不惜工本,它复杂的生产程序和严格的专业分工制度不仅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劳动方式、经济管理和社会组织模式,促进了景德镇陶瓷手工技艺的进一步的发展,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景德镇制瓷手工技艺,工艺体系基本完善,从采矿、淘洗、练泥、拉坯、利坯、画坯、施釉、烧炉等等工序环环紧扣,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也为景德镇发展了一批各方面都有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
三、“官搭民烧”的普及
傅振伦在《》译注》中说:“正统初,罢。按元年(1436年),浮梁县民进瓷器五万余,官偿以钞。这是“官搭民烧”的开端“。3他认为明正统时,官窑停滞,由民窑进献御用瓷器,是“官搭民烧”生产形式的开始。
而真正确定这种生产方式的时间是在嘉靖九年以后。“官搭民烧”的实行最初并非是一种积极主动之举,而是因御厂监官“委杂而不专”,“官职懈嫚”,造成厂内管理混乱,生产运动不畅,故无法完成官廷委派的制瓷任务,而将其中的一部分负担加派给民窑的无奈被动之举。
中国陶瓷史中记载:“清代实行官搭民烧的制度。这种官搭民烧的办法在明代后期已经部分地实行了,清代康熙十九年以后,就成为固定制度。”4也就是说到了清代,这种“官搭民烧”的做法形成一种固定的制度,官窑器大多数在御厂内完成制坯成型的工序,然后在民窑中搭烧,这一制度的实行,形成了官窑、民窑竞争的局面,使御窑厂所具有的生产优势逐渐丧失,这种竞争促进了当时民窑的飞速发展,使景德镇陶瓷手工艺进一步的普及,官窑的精工细作影响了民窑的生产,使得民窑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和精细程度,在技法上吸收了官窑精工细作的经验,在制作工艺上甚至赶上并超过了御窑。“官搭民烧”的普及,使景德镇陶瓷手工艺进一步完善。此时生产大部分又回到了作坊,还是以家庭手工业和独立的手工作坊占多数。另外随着景德镇瓷业生产的发达,瓷业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全国各地身怀绝技的制瓷匠人聚集景德镇,并形成了“景德产佳瓷,产器不产手,工匠来八方,器成走天下”5的局面。标志着景德镇手工制瓷业达到了历史最高峰。
四、近现代景德镇陶瓷手工技艺的发展
近代,随着瓷业国有化,机械化生产不断发展,景德镇的制瓷业日渐凋零,发展也出现了日渐衰落的状况。
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建立在这种血缘与地缘的关系上行业的组织,尽管景德镇陶瓷生产有资本主义萌芽的倾向,但旧有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依然存在,并且与西方现代化和工业化文明格格不入。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中,在西方机制陶瓷生产业的冲击下,景德镇陶瓷手工业迅速从明末清初的高峰中跌落。
建国以后,手工作坊相互合作,各行业开始实现私营工商业的公私合营和手工业的合作化。同时国家对景德镇陶瓷工业进行技术改造。将景德镇工业中原料、成型等方面进行手工化到机械化的技术改造。机械与半机械的陶瓷生产代替了传统的手工生产。景德镇陶瓷业的生产走出了传统的手工模式,迈进了机械化。这也标志着手工作坊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大型的国营企业。随着瓷业国有化和机械生产的不断发展,景德镇传统陶瓷手工艺虽然得到部分保留和发展,但仍存在不断地流失和消亡。如以煤代柴的技术改造,和原料有手工化到机械化的改造。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景德镇陶瓷行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大型国营企业纷纷解体,政府鼓励发展陶瓷个体私营经济,一些陶瓷手工作坊,又悄然兴起。而但此时的手工作坊并不同与民国时期的手工作坊,他们形式灵活多变,更加懂得行业与行业之间的相互合作、懂得接受新鲜技法,和新的观念,也不再是社会发展的束缚或绊脚石。而且这些手工作坊,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手工艺传承起来积极作用。在生产上,作坊里有一些完全纯粹的体力活,由半机械化代替,核心工艺如拉坯、利坯、画坯、刻坯、上釉依然靠瓷都独一无二的手工技艺完成。
伴随着后工业化的到来,弗雷德·詹明信认为“后工业社会”的根本标志是:“自然已一去不复返的消失,整个世界已不同以往,成为一个完全人文化了的世界,文化成了实实在在的第二自然。一切都被纳入了人的视野、认的认识、换句话说,就是这个世界整个的被知识化、话语化了。在这个人文化了的世界里,人们每天要面对的,要较量的不再是自然,而是文化。以往人们是通过自然来创造文化,而现在的人们是通过“文化”来“重构文化”。
今天在大的社会背景下的景德镇陶瓷文化,是在原有文化基础上的一种重构和再生产。由于它的独特性,使得手工文化在原来的基础上也有了新的发展并且趋于多元化:如一部分继续以传统方式为人民提供生活用具,是大工业生产的补充和补偿;一部分作为文化遗产被保存,成为认识历史的凭借;再有一部分,则由包括职业艺术家在内的一些人,将景德镇传统文化中的要素抽离出来,成为以传统技艺表现新的当代形态的东西,是现代社会背景下的特殊传承,尤其是当它与现代陶艺在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结合后,为我们所展现的对其价值的新的认知思路。
参考文献:
[1]周銮书 《景德镇史话》,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版,4页[2]钱穆《国史大纲》第七编,元明之部
[3]傅振伦《译注》卷三,“说明朝瓷器”宣德窑注
篇3
关键词:手工艺;创新发展;个性化设计;社会化产品
一、传统手工艺与工业化产品的辩证关系
手工艺今天仍然是有其价值的,甚至它们能够对社会产生连现代科技工艺都无法带来的影响。手工的创意制作过程包含了传统文化讲究的东西―功夫。功夫蕴涵的不仅仅是技术,还包含了很多精神层面和思维理念。丧失了手工就丧失了趣味,如果你没有花更多的功夫来琢磨它,你没有花费更多的功夫来展示难度,你没有通过手工告诉以后的把玩者这条路有多长,你就无法通过功夫的凝聚来表明心情和精神。手工之所以与现代工业产品有着质的区别,就在于手工能在创意和制作过程中充满着也许是艺术含量很高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赋予了手工精神力量、灵性和生命力。
二、传统手工艺需要传承和个性化发展
(一)手工艺的传承
传统手工艺是民族文化的一种象征,饱含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蕴藏着一个民族的生存方式、审美意蕴、生活态度及民族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细细品味每个时代呈现的传统手工艺品,可谓巧夺天工,叹为观止。当我们以哲学的思辨、国学的内涵去欣赏工艺精品时,无不感到其对社会的祈福,对人心灵的启迪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给养。当下,传统手工艺技能与作品在慢慢地减少,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工艺术会愈加显得以稀为贵,越来越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的消费品。
(二)手工艺的个性化
现代手工艺处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既有艺术的元素,又有技能的元素。手工艺的创作和生产应该是一种作坊的形式。严格地说,它的最终表现形式是“艺术作品”而不是“批量产品”。所以传统是创新的传承,而创新的东西将逐渐会变成传统。艺术离不开手工,有了技艺你才能充分表达。反过来说手工艺的消失,也是艺术的消失,比如:再也没有人有手艺可以做出榫卯结构的“勾心斗角”等。
(三)手工艺的发展
客观地说,由于社会逐渐对传统文化开始重视,目前全社会对手工艺的热情和关注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现代手工艺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明确,这是艺术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
三、新时期传统手工艺创新发展的新视野
(一)用创新的思维俯瞰传统手工艺
我们知道陶瓷、琉璃、纤维艺术等专业在国际上都有一定地位,但随着现代设计的兴起和广泛应用,手工艺几乎被淡忘了,专业不是在发展而是在萎缩。面对这种境况,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对手工艺进行重新定位,加强现代手工艺发展。在第二届中国国际手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坛中,专家学者用全新的理念清晰地阐释了手工业的内涵与外延,而且带给了听者深深的思考:通过手工产品设计师,引领手作大众市场社会化,通过繁荣发展现代手工工业,从而带动整个手工行业的发展,由此带来的经济积累,对中国传统手工业进行反哺,继而促进中国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二)广众参与手工劳作提升大众化的手工消费品
现代手工工业有别于传统手工工业,它不再是繁复、精细的单纯手工劳作,而应该是在现代手工艺设计的引导下,将复杂的传统手工艺在结构、功能和象征等方面进行解析、创意和再构的现代的工业化大生产。这种现代化的工业大生产,将为市场提供大众化的手工消费品。手工将不再是少数资深爱好者的独舞,而是作为一种休闲娱乐的活动方式,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充满趣味性的氛围里,任何一个正常人无需动脑就可以通过简单的手工劳作来享受手工带来的乐趣。
(三)手工艺的繁荣 需要市场化的发展
手工艺品既有物质属性,又有精神属性;既有商品属性,又有文化属性。我们应当尽可能地将这种资源转化为生产力,使作品与产品流于市场、存于市场。
现代手工艺的市场化大发展是中国手工工业未来发展的方向。现代手工艺的市龌将带来创意设计、手工休闲、原材料市场等方面的大发展。在美国,有一千多家现代创意手工连锁企业。这些企业每年会推出成千上万个手工新品供手作大众们选择。
(四)注入新经济 助力手工艺行业新突破
手工艺的应用很广泛,小到家居装饰,大到城市公共设施,以及星级酒店的艺术品和旅游产品的开发等,可以说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需要它。从目前来看,我国的手工艺行业仍处于社会弱势状态中,行业内缺乏系统的业务交流,缺乏总体的学术指导,更缺乏手工艺自身发展的环境。这就需要我们搭建手工艺社会化发展平台,大力培养手工艺专业的专门人才,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投身进来,注入新经济,形成手工艺新业态。
四、结束语
我国由于多种民族文化的存在,也因此诞生了很多千姿百态的手工艺。由于工业化产品的风靡,很多手工正逐渐在我们身边消失。这种消失意味着某种文化和精神的衰退。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对这些或许仍然存在,或许正在消失的手工及手工艺人,以及手工本身包含的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光大。中国的传统手工艺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在整个中国文化艺术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文化艺术、设计艺术、手工艺术的繁荣与发展,现代手工艺也逐渐开始丰富,设计形式与艺术观念不断更新,新材料、新经济的大量出现,推动传统手工艺向现代手工艺形态转变而被大众所接受,完成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张月,赵希岗.浅析中国传统手工艺在文化创意产品中的“再设计”[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6(10):125-127.
[2]杨华.现代产品创意设计与传统手工艺融合发展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21):85-86.
[3]傅丽.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传承与振兴――以杭州运河区域的实践为例[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4(02):108-112.
[4]郑波,邹宇.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品牌化的实践与探索――以贵州今彩民族文化研发有限公司银饰品牌为例[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4(01):134-139.
篇4
关键词:民间手工艺 保护 传承 创新
当前随着现代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正脱离传统行业,许多传统手工艺品正被机器所制造的产品取代,导致传统手工技艺的发展面临着困境,中国的传统手工艺作为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民间生活文化中的物质文化遗存和精神文化的物化遗存,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所以,对于如何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探索出对于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的道路显得尤为必要。
一、当下民间手工艺的存在现状
近些年来,对于民间手工艺的关注和研究大多集中于那些已经萎缩或者濒临消失的品类,因此,“拯救”之声鹊起,我们也确实发现,承载中国数千年农耕文明的大部分民间手工艺品类,随着中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已经被挤到边缘的位置,苟延残喘。作为研究者,我们却没有对这些代表农耕文明高度发展的成果给予应有的及时整理、总结和研究,导致它们在生存的时空环境发生急剧变化之时,呈现出或者自生自灭,或者慌不择路的被动而无奈的样态。从另一个角度,我们也能够发现,民间手工艺由于始终渗透于民众生活的各个层面,作为一种体现人类本能要求的载体,随着时空环境的改变,它也在逐步完成着顺应时展的自身改变,并以其特殊的样貌,执着地伴随着人类不断前行脚步,固守着人类始终不变的生活理想和精神家园。
二、传统民间手工艺保护必要性
民间手工艺作为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遍存在于广大民众日常生活,承载民众生活理想和追求,体现民众生活状态的一种文化现象。同时,它植根于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中,一方面具有与生存时空不可分割的特殊性;另一方面,由于其本质来自人类的本能要求,所以在时间的沿袭承继,空间的拓展转变方面,具有应对变化的能动性。
三、上海市民间手工艺存在现状调查
在这次对上海市民间手工艺的调查过程当中,我们先后走访了上海市朱家角古镇与上海市新场古镇,以实地走访的调查形式与上海当地的民间手工艺人沟通,了解他们当下的工作生活状况。
上海市新场古镇花灯艺人李政,今年64岁,是上海杨浦区人,平时做些立体的动物彩灯,剪纸,画京剧脸谱等。“我小的时候我外公经常做一些花灯,尤其那时杨浦区元宵节每年都会举办灯会,外公就会帮忙做一些花灯以供装饰用,从小的耳濡目染,使我对做花灯有了极大的兴趣,我就跟着外公学。可以说,我的外公是我走上这条路的启蒙老师,再到后来,外公年纪大了就不愿动手了,我也就接替他的手艺。”当我问到他是否以前一直在做这门手艺时,李大爷告诉我说他是退休以后才开始正式到新场这边专门的店铺做这些小玩意的,他以前在杨浦区群众文化宫宣传部门工作,在工作中也时常接触这些东西,但当时完全是为了工作的需要。有时候他们文化宫办的手工艺培训班,以及杨浦区的一些社区文化站,平凉街道那边经常邀请他去上课或参加培训。“现在退休了嘛,没什么事,做些小玩意也是我的爱好,打发点时间嘛。”李大爷爽朗地笑了笑。
跟李大爷聊起他的其他爱好,李大爷告诉我他还喜欢看书,并说他看得杂。但是对于中国的古典小说,如三言两拍,镜花缘等这类书籍却情有独钟。“干我们这一行就必须得多学点中国的传统文化,你比如看我现在正在做的这桃木剑,从小把它挂在小孩脖子上,可以避邪的。”
当被问到平时生意如何时,李大爷嘿嘿地笑了下。“生意,平时就没什么生意。除了等到春节,中秋节,元宵节,庙会时候生意好点,一般到我这儿来拿东西的都是批量地要的,零售的几乎没有。你比如在1994年时候,那是上海每年都要举办黄埔旅游节,现在改为了上海旅游节,黄埔旅游节办了3年,我那时就为这个旅游节做了大量的花灯彩车,进行展览。”“那你平时的收入怎么样呢?”“还可以,就我个人来说,现在我有退休工资,因为我之前工作的地方是事业单位,退休工资还过得去,所以现在生活还不错。另外,最主要的是做手工艺是我一直以来的爱好,我平时又不打麻将,偶尔看点书,生活过得也还算充实。”李大爷说。
(一)上海市对于民间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的情况或不足之处
从大的社会背景背景看,社会的转型使传统手工技艺青年传承人出现断层。在社会转型的冲击下,传统手工技艺的发展面临着困境,而首当其冲的是来自于传统手工技艺的继承人问题。国家人口主管部门宣布,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也相应地进入了老龄化时期。那些负载着较多较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和技能的传人,都是几十岁的老人了。衰老与死亡是自然规律,现在已进入了传承人的衰亡高峰期再加上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包括青年放弃传统的农业及其副业工作而从事现代行业,另外机器替代品的出现给传统手工艺品带来了挑战,他们越来越不愿意从事传统的手工技艺行业,这就使得许多的传统手工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此外,在我们此次去往上海市朱家角调研的过程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民间手工艺人认为政府或者社会的公共部门对于传统民间手工艺的宣传保护力度还不够,现在开着店铺纯粹是为了养家糊口或者打发业余生活。
(二)当下的社会环境公众对于传统民间手工艺的认知情况
当前,青年人纷纷脱离传统手工技艺行业,这一现象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需要查找出现象背后的原因。现在许多青年人大多不愿意再继承祖上的传统行业,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他们大多认为捧祖先的饭碗老土和没出息,传统的手艺活程序比较繁琐,在收入上不会比外出打工来得多和来得快,而且现在出门打工正成为一种潮流,这就直接导致了传统手工技艺的展面临无人继承的危险;(2)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外出打工乡亲的影响,许多年轻人见闻了外面的精彩和充满诱惑的世界,这使他们在乡村里再也呆不住,一呼百应,纷纷外出打工闯荡,甚至到省外离家更远的地方。虽然在家制作手工艺品的生活成本会比到城里打工的生活成本低,并且赚的钱也不会少,但这并没有吸引力,也就无法拉住他们的心;(3)有部分农村的青年人考上了大学后,将来更是不大可能回来老家从事传统行业,他们大多会选择留在城市工作。目前农村里每年考入大学的青年人也在增加,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也认为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会比从事传统手工艺活有前途,就算是传统手工老艺人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不要继承父辈的传统行业,而期待他们从事现代化的工种。
四、建议
(一)公共部门
公共部门应当积极发展传统手工艺品产业,保护传统手工技艺青年传承人需要动用多方面的力量,而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创办工艺品工厂,通过将传统民间手工艺推向市场化的发展,让人们看到传统民间手工艺发展的经济利益前景,就会有人愿意来从事这个行业。此外,传统民间手工艺也应当依托当下发展迅猛的互联网产业,如可以形成o2o的线上与线下的发展模式。中国现在有数以亿计的网民,传统民间手工艺也完全可以旧瓶装新酒,在互联网平台上推陈出新。如可以类似于做成当下时兴的网购发展模式,甚至还可以通过在线直播向订购者通过视频的方式表演亲手制作的过程,使得消费者不仅可以亲眼看到自己所购物品的制作过程,甚至还可以在线与民间手工艺人一道学习手工艺品的制作方法,增添生活的乐趣。而作为从事民间手工艺人来讲,这既是一个谋求更大的经济利益的方式,也是向外界宣传民间手工艺的途径。
(二)社会
社会应当重视对于传统民间技艺的宣传与保护,出台相应的社会政策保护民间手工艺人的合法权益,提供相应的政策优惠给从事民间手工艺人,比如对于青年人愿意从事传统民间手艺工作的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奖励,对于一些已经多年从事民间手工艺行业的手工艺人还需要额外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使他们没有生活的后顾之忧能够更加潜下心来进行传统民间技艺的开发与创新。此外,社会也应当加大力度对民间手工艺进行宣传,如可以在一些在传统的中国节日里面邀请一些民间艺人到社会公众场合进行民间手工艺制作的展示,到一些高校里进行民间手工艺制作的表演。一方面可以向外界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也是提升社会对于民间手工艺的了解,让在当下有更多的人愿意来从事民间手工艺制作的行业,或者喜爱中国的传统民间手工艺。
五、结语
中国传统民间手工艺是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也需要走进人们的视线中。不应该被当下钢筋水泥所构建起来的大都市给湮没。同样,从事传统民间手工艺人也不应该成为老年群体的或者社会边缘群体的代名词,他们同样有赋予新时代鲜活生命力的必要性。只有我们不断尝试走进它了解他,我们才会发掘出其所蕴含的丰富的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够使得每一个中国人找到一个共同的文化归属。
参考文献:
[1]龚佳怡.基于O2O平台的传统民间艺术商业模式研究――以无锡惠山泥人为例.经济论坛.
[2]郭荣茂.传统手工技艺青年传承保护问题探析――以闽南永春漆篮技艺为例.集美大学学报,2014.
[3]吴秀梅.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保护与市场开拓――以王星记.经济谋略.
篇5
关键词:手工艺;优劣势;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传统手工艺经营现状的调查与研究——以杭州王星记扇厂为例
收录日期:2013年1月15日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各具特色的传统手工艺藏龙卧虎于我国的各个角落。杭州市王星记扇厂比较好地发挥了传统手工艺的优势,以其特色之处吸引了国内外消费者,已成为中国制扇业中产量最大,花色品种最多的一家综合性扇厂,这对于许多将要流逝的传统手工艺具有借鉴意义。
一、王星记制扇手工艺现状
(一)制扇手工艺历史悠久,手工艺者不断增加,但近10年减速下降。杭州城内制扇手工艺精湛而得名,到了清朝中叶,“杭州经营纸扇者总计有50多家,工人之数达四五千人”。但从2000~2010年,手工艺者的增长幅度从21%下降到9%左右。
(二)手工艺制扇起步晚且发展缓慢,但近几年发展速度加快。整体情况如图1所示。(图1)从2000~2011年整体来看,销售收入总共增长了700多万元。2000~2007年销售收入稳步增长,但比较缓慢;2008年至2009年出现了衰退,销售收入随之下跌;2010~2011年增长了近500万元,占10年来增长率的2/3。
(三)手工艺产品扇子 “进城乡”、“出海关”。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图2)王星记扇厂国外市场占有率自2000年以来每年都有提升。2007~2011年的短短五年内,国外市场份额从15%左右增至30%左右。截至2011年,其国内外相对市场份额大约7∶3。
(四)不断研发新扇种,发展前景较为乐观。王星记扇厂开发的品种主要有黑纸扇、檀香扇、香木扇、白纸扇、绢扇、装饰扇、舞扇。秉承“品质为本,服务为先,传承文明,追求卓越”的企业宗旨,它还力图不断将其艺术化方向靠近,融入了书画、文学、戏曲等艺术元素。2005年王星记扇子列入浙江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6年“王星记”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到现在,它已经成为老客户心中的老字号。
(五)手工艺制扇者年龄较大,隐藏着手工艺失传的风险。手工精湛的艺人主要集中在45岁以上,将近占有55%,其次为31岁至45岁之间,随着年龄的下降,占有率也越来越低,这潜伏着一个手工艺失传的风险。
二、王星记制扇手工艺经营优劣势
(一)手工艺制扇经营优势
1、手工艺制扇者经验丰富,技艺精湛,劳动生产率较高。60%多的老将有超过20年工龄了,手工艺者的工龄都集中在10~30年,占有60%左右。这种结构的劳动力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劳动成本,为厂里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手工艺制扇物美价廉,适合不同消费层次。扇子的价格主要集中在10元至50元且其质量有保证,品种多样,风格各具特色,价格档次多样,适合大众消费。低则只需几块钱,高则过万,可作为艺术品,具有收藏价值。
3、具有地方民族特色,核心竞争力较强。产品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地方民族特色都是原创作品,无法复制,更无法被超越。例如,王星记的拳头产品之一——檀香扇,不仅料质要求高,而且是通过用钢丝锯在薄薄的扇片上,手工拉出数百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上万个小孔,组成千变万化、虚实相宜的多种精美图案、独特的加工工艺制作而成的。
4、手工艺的比赛和文艺活动比较频繁,文化氛围较浓。近十多年来,文艺活动的次数2011年比2000年增加了43倍。其间,每年手工艺的比赛次数递增,且增速越来越快。
(二)手工艺制扇经营劣势
1、销售方式单一,宣传观念不强。杭州王星记扇子70%多的产品仅通过实体店面对面销售,而仅有10%左右的产品通过线上销售,上门销售等一些比较新兴的销售方式未被采用到。而且生产者的宣传力度不够,生产者每年用于广告的支出不及其他行业如食品业的10%,对于王星记扇子的知名度,将近一半的人没有听说过。
2、从业人员缺乏专业培训,缺乏科学的理论体系。2000~2008年,从业人员的培训次数只有一到两次,培训支出都在6,000元以下。2009~2011年,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次数最多也只有四次,培训支出也是很少,平均支出基本没变。十多年每年的培训次数只增加3次,而培训费用的支出增加不到10,000元。同时,也缺乏专门从事理论研究的人员,手工艺者受教育程度较低,把自己的技能用专业的知识表达出来并形成理论体系比较困难。
3、政府对手工艺制扇相关保护政策不够。每年财政支出比例不到10%,每年政府对该厂的资金投入不及食品业的5%,导致特色工艺处于放任自由的状态。另外,厂商普遍反映税负沉重,扇子所需的原材料为自然资源或农林产品,无法获得增值税发票抵扣。
4、手艺制扇继承人匮乏,年轻人不愿学习传统技艺。20岁以下的手工艺者出现断层,并对手工艺是否存在无所谓。王星记扇子生产的中坚力量,年龄都在50岁以上。高级技术人员比率低于13%。
三、对我国传统手工艺实现优质产业相关建议
(一)政府应完善产业政策,搭建服务平台。第一,为手工艺产业提供资金补助、贷款贴息和信用担保;第二,给传承人发放经济补贴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激励力度,鼓励老艺人采取师傅带徒弟、办传习所等形式传艺,将手工艺传承下去;第三,对某些传统手工艺的创意设计、品牌推广、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市场营销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第四,制定相关法律制度来保护传统手工艺的生产经营,定期对这一产业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并力图做到。
(二)促进人才培养,实施品牌战略。当前应强化人才培养的保障和激励机制,完善专家和行业评估体系,破解人才难题。一方面可以让传统手艺进课堂进社区,从小培养孩子的艺术素养;另一方面依托专业院校培养传统技艺、中层管理等中高端人才,让特色文化的龙头企业、传承大师与院校合作。同时,企业应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品牌管理。
(三)完善手工艺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联动,建立连锁店。传统手工艺是一种综合了生产、生活、艺术审美的活态文化体系,可与时尚产业、设计产业、旅游文化产业相结合,形成以观光、休闲、生态产业为主体的新式产业发展格局。
(四)更加注重产品设计,创新营销模式。产品的设计是比较前沿的工作,新颖独特的产品设计意味着成功了一半,设计时可考虑增添一些现代元素以适应现代年轻人的审美需要。随着网络对当代消费者的深入影响,可充分运用网上销售运营的有效途径。还可增加上门走访,了解消费者的需求等灵活的销售方式。
主要参考文献:
[1]孙继宏.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商业化策略[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Z2.
篇6
关键词:传统手工艺;创新;传承;聚集;机制
中图分类号:F407.8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126-03
传统手工艺产业集聚区以省会石家庄为建设基地,实现创意、生产、教育、展示交流、销售一体化。使其成为省会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亮点,也让大众更加了解河北省传统手工艺文化的平台,同时带动河北旅游业的发展。发展模式的制定需结合现代市场需求,以市场调动传统手工艺产业。帮助传统手工艺生产成功转型,解决艺人及传承人的生活生产经费问题,增加就业机会。
一、传统手工艺文化资源
我省传统手工艺资源丰富。武强年画、蔚县剪纸、藁城宫灯、衡水内画、大名草编、曲阳石雕、易水砚、大厂花丝镶嵌、衡水法帖、定瓷、安新芦苇画等均为河北独具地域风格和代表性的传统手工艺,门类达几十种。目前,这些传统手工艺产业发展缓慢甚至处于停滞状态,存在大量与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的状况。建立产业集聚区域,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以现代管理方式、市场规律进行重新规划,提高产业发展的整体实力,实现传统工艺在新时期的发展。同时,打造地域品牌,吸引外界商机,实现文化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从传统手工艺的生产模式来看,主要为个体生产和家庭作坊式生产,保持着较为原始的生产工具和手工加工的生产形式。生产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由手工完成,对生产者的技术要求较高,需经过专门训练,生产周期长,数量有限。目前传统手艺品的生产大部分集中于当地村户。整体来看,工匠及手工艺人的经济收入普遍不高,主要依靠农业生产作为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利用农闲的时候进行手工业副业生产,批发零售。经济条件和生产条件的制约都成为阻碍传统手工艺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难以在艺术创作、技法创新投入精力,更不易在创新研究上投入资金,容易导致技术失传并与时展脱节。
另一方面,也产生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工艺品制造加工的生产模式。采用标准化生产,进行专业化分工,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但许多传统手工艺品因市场大批量开发往往失去其中的艺术细节,文化内涵也大大削减,成为纯粹意义的商品,只得其形不得其神。一些价格较低的产品更有在做工中偷工换料的情况。
二、传统手工艺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文化保护存在误区。目前,在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工作中投入精力主要围绕手工艺品展开,整理现成品,编辑名录,收集入库,只保存了民间艺术的表层现象。在保护中没有将其作为活态文化进行认知,制作过程的保护、传承、创新这一核心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在价值观念、信仰观念、思维方式、审美观念、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的当今社会,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不可能依靠简单的保存,或依然要求人们仍生存于旧式民居环境中从事手工业生产,以维持其原有面貌。对传统手工艺的收录虽最快速、便捷,但也只是一种被动保护。遵循传统手工艺发展规律,对其在文化与市场角度进行合理开发是根本问题,应变被动保护为主动发展。
2.文化意识薄弱。与单纯的手工艺品整理保存不同,想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引导当地民众主动参与生产、创新过程,建立文化意识并形成群众基础。随着传统手工艺的功能作用和生活中的地位逐步下降,目前大部分传统手工艺中的文化价值和潜在经济价值尚未被开发出来,民众文化意识薄弱。仅有少数民间工匠或老艺人从事这项生产活动,其目的也是以其生存或增加经济收入为主。另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就业空间,新时期的农民更多地选择了其他行业作为收入来源。相比之下,经济收入不高的传统手工艺产业在目前就业市场中不具备优势,即便是一些以手工艺品生产为生的家庭在祖业继承上也出现了问题。因此,相关单位应加大扶持力度,提高传统手工艺产业的经济收入,建立文化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年轻一代群众基础,使其对传统手工艺的文化价值形成正确认识,同时建立整体文化氛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为传统手工艺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环境。
3.传统与现代的审美差异。传统手工艺多为农耕社会生活的日常用品,或传统民俗的组成部分。从使用人群到生存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革的现代社会中,其原有的实用性往往不再重要或被更为先进的现代产品所替代。传统手工艺成为了以欣赏、装饰为主要功能的特殊产品。但大部分传统手工艺品的观赏性又与当今社会的主流审美观念不相符合,只能被少数从事艺术工作的群体所认可。传统与现代社会审美观念的极大差异,使其传承和发展出现了许多问题。大量传统手工艺品由于缺乏创新,在市场竞争中无法取得优势。
三、传统手工艺产品的市场需求
在市场经济下,市场竞争成为产品生存的手段,创造经济价值是产品能够进一步发展的前提。目前,传统手工艺以收藏观赏为主要功能的产品,其审美功能远大于使用功能。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主要集中于旅游商品、家居装饰、海外出口等领域。特别是近年来旅游业迅速发展,各种各样的旅游文化产品成为游客消费对象,在一定程度拉动传统手工艺产业的发展,能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接触。加上新型文化元素的融入,赋予传统以新的生命力,迎合消费者审美认知。如北京地区在这一过程中取得了可观成果,顺义“巧娘工作室”、北京通州的烙画葫芦、北京怀柔的藤式布贴画、北京延庆的豆画、昌平小汤山农业园的鸵鸟蛋雕刻画、平谷的桃木雕刻等均在新时期找到发展的立足点并形成品牌效应。又如天津杨柳青年画、上海金山农民画、陕西户县的农民画等已逐渐走出地区并走向国际市场。总之,发展手工艺文化产业可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可行之路。
四、传统手工艺产业集聚区建设措施
1.成立手工艺人创作工作室。手工艺人工作室是集研究、创作、生产、人才培养、订单销售于一体的创作型生产机构。在产业集聚区内根据不同门类成立相关工作室,发挥行业带头作用。手工艺人虽掌握熟练的制作技艺,但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如何进行产品创新、满足现代消费需求,无法单纯依靠个人的力量来完成。将手工艺人进行组织管理,形成区域性文化组织,将民间工艺生产转向艺术研究的层面。推进手工艺人等级评定制度,给予相应荣誉称号及奖励措施,划拨研究经费,用于新产品的开发。同时,工作室也承接订单,进行手工生产,产品以求精为特征,建立品牌效应。除创新研究外,工作室的主要职能还包括招收学徒,担任保护与传承工作的教育者、组织者、管理者,使学徒在学习技能的同时参与创作及生产。使传统手工艺在相对单纯的教育管理环境中得以发展,保持独立性及固有特征。
2.建设手工艺作坊一条街。在产业集聚区内建设手工作坊一条街,由若干独立或相互合作的手工艺作坊聚集而形成,按不同地域进行划分形成特色手工艺品生产区。转变传统经营方式,在发展中加入现代经营理念,合理引入现代生产技术替代部分手工制作过程,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调整价位,使传统手工艺更贴近大众消费。手工艺作坊一条街以销售店面或前店后厂形式进行组织,以独立经营为主,兼顾生产合作。手工艺作坊建设弹性较大,可以是雇佣工人进行生产的大规模作坊,也可以是家庭成员从事生产的小规模作坊。手工作坊之间以市场竞争带动发展,生产灵活,市场反应力强,通过建设发展打造区域知名度,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另一方面,以手工艺作坊一条街带动旅游业发展,开发旅游纪念品,形成旅游业与手工艺产业的互动发展,成为河北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3.形成创意产业园区。利用石家庄批发市场环境优势和艺术工作者的集聚优势,形成文化创意创作空间,打造创意孵化基地,使其成为工作、交流、展示和居住的空间。产业园区的建设为创意群体提供了宽松自由的创作环境,并成为与社会进行交流的平台。引入现代管理体制,建立创作工作室和办公场所,完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包括创意工作室、美术馆、策展机构、创意产品机构等。集艺术创作、作品展示、交易活动、服务提供于一体,是手工艺产业集聚区新的发展点。每年定期举办传统手工艺产品博览会,宣传本土产业的同时也吸引外界商机。打造文化创意展销空间,定期在美术馆举办专题展览,在石家庄各大公园内部建立艺术活动展演区,为大型艺术活动提供活动场所。
4.建立专业合作经济平台。开拓市场是传统手工艺生存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扩大宣传范围,提高民众自觉发展的驱动力。将传统手工艺推向国内外市场为发展中的资金投入增加了来源,使其能够自主发展。从单纯的区域市场推向复杂的国内、国际市场也带来了发展中必然要面对的问题。第一,开拓国内外市场要建立在扎实的现实基础上,选好发展时机,避免盲目投资。第二,把握发展方向,保持原生态艺术特征,特别要保持发展理念的端正,在市场环境中保持理智的创作观念。在手工艺产业集聚区建设中成立专业经济合作平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专业经济合作平台由政府统一管理,通过对市场的考查评估制定产品开发方向,提供技术服务,安排组织产品生产,提高产业发展的科学性,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同时,制定市场指导价格,规范经营行为,协调生产方与销售方的关系。弥补分散个体生产完全交付于市场,缺乏整体规划而产生的不足。由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品牌将产品输入市场,设专门商店进行销售,销售所得按比例返还生产方。同时建立电子商务体系和实体店面营销体系,接收订单安排生产,实施商品化运作。
5.发挥政府在建设中的政策支持与引导作用。(1)完善资金支持。物质基础是手工艺顺利传承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一方面为手工艺人从事创新、生产、研究工作提供物质前提,另一方面也是接班人培养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将传统手工艺创意产业纳入财政预算,制定产业发展支持计划,设立专项发展基金、项目补助、研发支持、信用体系建设等。制定和完善优惠税收政策,产业发展初期减免税收减轻产业负担,以优惠政策吸引手工艺产业创业发展。以金融政策支持产业发展,扩宽融资渠道,建立符合手工艺创意产业贷款特点的审批方式。扩展手工艺产业投资渠道,充分吸纳社会和海外资金支持产业的发展,鼓励由单一投资向多元化投资方向转变。(2)加强科技支持力度。合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手工制作与机器生产的融合,提高生产效率及质量。如,苏绣的生产将科学技术运用于画稿制作阶段,以电脑喷绘替代传统的手绘上色,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又未对产品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此外,应鼓励高校、研究所发挥人才培养作用,为手工艺产业提供科技及创意型人才。加强手工艺创意与人文、艺术、历史的融合,赋予其更深厚的人文内涵,保持生命力。推进市场营销信息化发展,扩展市场,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实现科学化管理。(3)发挥行业组织作用。组建手工艺创意产业协会,进行积极引导,健全自律机制。通过产业协会的核心作用整体规划行业发展,推行行业标准,实现生产发展的规范化。维护行业权益,促进行业交流与合作,实现产业结构的科学规划及协调发展。加强行业协会的社会服务功能,开展行业调研、人才培养、品牌宣传、品牌保护等,提高手工艺产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同时,向政府部门提供行业发展趋势的报告,提出行业发展政策。
五、总结
手工艺的现代产业集聚发展模式研究具有必要性和适时性。在综合分析传统手工艺产品市场需求、生产形式、生产主体等要素的基础上,对当下新环境中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方向进行研究,为其在新时代的民间生活中找到新的文化生态平衡。从生产性方式保护的角度研究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途径,使其能够走上现代产业发展之路。结合传统手工艺的生产特征及以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特征,为产业集聚区建设制定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设策略及管理组织机制。
参考文献:
[1]左叶松.安徽泾县传统手工艺的当代传承问题之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8.
[2]杨晓玫.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空间保护与更新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3]苏菲.对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几点思考[J].河北学刊,2007,(5).
[4]余婕.浅析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新手工艺”之路[D].南京师范大学,2009.
[5]郭竞.试论文化生态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篇7
藏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传统工艺又是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一朵奇葩。藏族传统工艺在藏族人民漫长的生产劳动中形成和发展,是劳动者智慧的结晶,与藏族的日常生产生活的联系极为紧密,并成为藏族人民重要的经济来源,也成为带动藏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载体。但随着现代社会日益科技化,民间传统工艺正遭受严重的重创,面临失传的危机,因此,从藏族地区民间传统工艺的保护与开发出发进行探讨。
[关键词]藏族;民间传统工艺;保护
对于藏族地区民间传统工艺的保护已经得到重视,像政府制定相应任务保证措施顺利进行,2015年2月,文化部部长在与“两会”代表座谈《2013年文化工作要点》别提出,要“配合有关部门制定非遗产性保护税收优惠政策”。但其中仍存在不少问题,由于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政府的发展中心就是为促进经济增长,而民间传统工艺因其自身是倾向于文化层面,不具备全方面服务经济,因此,从中就有矛盾产生。如何进行藏族地区民间传统工艺的保护与开发,使其符合发展规律,本文提出以下策略:
一、建立专属传统工艺部门
藏族地区民间传统工艺是藏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而创造出来的,受音乐、文化、宗教和风俗等因素影响,藏族的传统手工艺是藏族文化产业和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族传统工艺的历史悠久、品种多样,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观赏收藏性,是藏族传统文化的直接体现,并且表现出无法比拟无法复制的独创性。现如今分为5大主行业,其余还有30多个小行业。可见藏族民间传统工艺用途广泛,其中一些产品像唐卡、藏毯、藏香等藏族传统工艺在国外市场知名度提升,能对藏族经济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而藏族地区民间传统工艺正面临尴尬的境地,就是没有很好的专业部门进行管理,从而使这么多行业出产的产品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因此,可以从这个方面出发,建立归属于传统工艺的专业部门进行管理,制定一系列的方针和措施,进行保护和开发。
二、通过教育机构传承
藏族地区民间传统工艺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工艺技术无法传承下去,藏族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品精美绝伦,充分体现着藏族地区文化的民俗风情,像藏族人民使用的切玛盒和孜卓意味深刻,造型精巧,还有挂在牧民妇女腰间的银吊牌等装饰品,都是很有文化价值的工艺品,藏族地区民间传统工艺品如此独特,消失实在是太可惜。因此,对于如何传承和保护藏族传统工艺技艺的做法,可以通过教育机构的教育作用,首先通过学校这一场所进行工艺教学是有效途径之一。其次,民间传统工艺高手通常都来自平常人家,而且妇女是主要来源之一,因此,通过党群部门像妇联部等来组织民间手工艺交流大会及培训活动,使相互之间借鉴经验。最后开展手工艺制造厂,增加就业人员,使民间传统工艺传承更广。
三、旅游推动工艺品市场需求
是众多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旅游业的推动带来大量游客,也就带来市场,增加对手工艺品的需求。而且旅游人员到旅游买回去的工艺品还能促进宣传作用,加大藏族地区民间传统工艺的影响力。因此,从另一方面来讲,文化要想进一步发展,其核心就是进行文化创新,藏族民间传统工艺品由于藏族地区文化丰富,因而上升空间仍然巨大,由于藏族的文化资源较为丰富,使之藏族的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现如今,藏族的歌舞演艺、文化特色旅游、民族手工业为主的创意产业发展较为突出,其中民族手工业中的藏香唐卡最为显著。因此,结合各方面进行文化创新,使藏族民间传统工艺品赋予生命力,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藏族民间手工艺历史悠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处理的办法就是要合理解决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既不能过度地开发,又不能盲目地保护,要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促进藏族民间手工艺往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崇凯.地方经济史[M].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
[2]丹增.文化产业发展论[M].人民出版社,2005.
篇8
上世纪初,对中国传统艺术颇有研究的美籍汉学家劳费尔编著了《中国篮子》一书,书中以图说的方式详细介绍了各种以竹编为主的器物,带提手的花篮、带锁的野餐篮、放盥洗用具的行李篮、科举考生的考篮、放茶壶的暖罩篮以及各种篮形箱子和盒子,它们或方或圆,或深或浅,轻盈中透着厚重、简朴中蕴藏着精美。劳费尔以西方人的视角给出了这样的评价:中国人巧夺天工地设计出了其他国家闻所未闻的篮子样式,不光创造出各种惹人喜爱的外形,还着力于将木材、金属、漆等材料应用于制篮……劳费尔的评价,敏锐而客观的指出了像篮子这样的中国民间手工艺器物在造型、装饰、工艺和材料应用方面的高超技艺和设计智慧。
中国民间手工艺的本质和精神
在上千年的发展中,中国民间留存着大量出自民间工匠之手的器物用具,如木器、石器、竹器、陶瓷器、漆器……这些器物的产生源自老百姓的生活实践和生活感受,体现了大众对生活最直接和朴素的需要。其创作者也是普通劳动者,他们的设计和制造没有矫揉造作和技巧炫耀,一般不做多余的修饰,保持着清新质朴的本质。这些手工器物的造型和工艺被一代代的民间工匠根据需要不断改进,工匠们既是这些器物的制作者和是设计者,也是使用者,他们称得上是家居产品的创始人。
经过历史传承与发展的中国民间手工艺存储着中华民族淳厚的造物思想、审美观和文化。在中国民间的造物思想中,器物首先应该对使用者无害,实用为上,予人便利;其次对大自然无害,天然材料巧拿善用,绝不强取豪夺;再者对社会无害,简朴节约,物尽其用。正是这种来自于劳动人民的淳朴思想和善良心愿,成就了民间手工艺器物的天然自在、祥和安宁。在普通民众的审美意识中,民间手工艺存在着三个审美层面:第一为实用之美。这种朴实的审美观回归了最本源的需求,以实用品的物质材料、工艺条件和使用场合为标准。第二为自然之美。顺应材料的自然特性进行适度的使用,体现出对自然的尊重,从对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上体现出的大智慧和哲理。第三为感性之美。手工艺器物不忸怩、不浮躁,尊重内心感受,其亲切感、舒适感给人带来心理和精神的满足。中国民间手工艺极具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自然意昧,这些造型简洁、朴实无华,大方得体的手工艺器物,从简单的劳作与生活中提炼出来,饱藏生活智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
家居产品设计与民间手工艺的关系
现代家居产品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相关物品,从家具饰物到厨卫用具,包罗万象,因为其使用环境和使用人群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与普通人最亲近的设计产品,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同时,还包含文化和心理内涵,从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是使用者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生活品质的直接反映。而民间手工艺自古以来就是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与国人生活的各个方面紧密相连,从这个含义上看,民间手工艺器物即是最早的家居产品。所谓工业化背景下的家居产品设计,其宗旨依然是在功能、审美与心理的前提下使物品成为有用的、普通的、方便的、符合大多数人需求的产品。古往今来,民间手工艺的生产就是建立在普通人的实用需求上,直接服务于民众的,其发展也符合当时的社会和市场需要,由此看来,两者殊途同归,有着极大的相近之处。无论现代与传统,好的家居产品是人与物的良好沟通和交流,它们在不经意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不仅带给人生活的舒适与乐趣,也带来精神的享受。实用性、审美性和文化性是所有家居用品共同的特点。
民间手工艺在现代家居产品设计中的价值
(1)近百年来随着塑料、化纤等现代工业材料的大量使用,廉价快速的消费使民间手工艺远离了我们的生活,渐渐被人们抛弃和遗忘,它们独有的价值被我们忽视。不可否认工业化给设计领域带来了极大的发展,但我们也看到过度工业化所形成的生态和资源的危机,现代产品设计中过于追求功能的理性,以及功利主义使产品充满了冷漠感,造成设计与生活的脱节,削弱了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感受,伴随着个性消失、人情淡漠、精神焦虑等诸多问题逐渐显现出来。经历了工业时代浪潮,人们在基本物质丰裕时,就会更注重自我的感受和精神涵义的丰富,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探索自己内心真正的需要,设计需要返璞归真,回到生活的本质需求上,民间手工艺的亲民性和生态性,正是这种质朴生活哲理和精神的体现。有人认为,民间手工艺在现代社会中没有存在的位置,必然走向消亡,其实并没有所谓一层不变的民间手工艺,它们一直在不断的改进中适应和演化,并与时代同步发展。大浪淘沙,在时代更替中顺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生存和延续下来的民间手工艺,不仅有其存在的意义,更能为现代家居产品设计带来启迪。最原始的实用、审美与人文精神就存在于民间手工艺之中,这就是其价值所在。
(2)设计不能脱离民众的生活和需求单独存在,民间手工艺牢牢植根于民众生活土壤中,是“最懂生活的设计”,现代城市人,看到民间手工艺物件就有一种亲切感,这即是自然需求的流露,民间手工艺的亲和力和人性化,所体现的也正是人们对乡土气息和生活气息的热爱。时代的发展让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对家居产品的需求除功能和外观之外还有个性和品味,简单的工业化产品早已无法满足,并且家居产品设计一旦脱离本土的生活参照,一切的所谓设计或创意都是贫乏而虚假的,而民间手工艺的生存之道就是个性突出并紧跟民众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可以说,民间手工艺是现代家居产品设计的根基和灵感之源。
(3)当今设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化和多样性的特点,这也预示着现代社会文化的综合性更强,内涵更宽,传统与现代、手工与机械的结合成为必然趋势,家居产品设计赖以生存的各方面条件都在发生变化,但蕴藏在民间手工艺背后的自然、人文思想却是可以留存并传承下来的。当代家居产品设计更加倾向于文化特质和精神内涵,而这些都只有从本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中,从优秀的传统和民间手工艺的本质中去吸收。今天所要发掘的,不是手工产品本身,而是民间手工艺所代表的手工艺精神以及手工艺的造物理念,民间手工艺的价值再现也不在于具体内容,是要抓住其朴素的气质,找到其审美价值、文化价值与精神价值的所在,把新的设计理念与之结合,寻找出适合当代的形式和风格,将其价值融入家居产品设计中。
结束语
不同的文化底蕴造就不同的设计风格,不同的生活方式决定不同的解决方案。传统的智慧对今天一定是有用的,家居产品设计的创意和创新,只有根植于本民族的文化和精神中才有生命力,呈现民间手工艺精神的设计因其朴实无华,故能真正贴近人的需求与生活的本来面貌,所以才是能够持久的。
篇9
中国的工艺美术品曾在过去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曾经是衡量一个王朝繁荣与否的标杆。中国的工艺美术品在制作工艺上分着行当,其中最有名的要数燕京八绝。今天我要谈的就是燕京八绝之一的花丝镶嵌工艺。花丝镶嵌是中国传统金银器的制作技艺,又称金银细金工艺,以花丝与镶嵌两种主要工艺为代表。金银器是历来为皇室享用的至尊极品,是财富的象征。由于用料珍奇,工艺繁复,历史上花丝镶嵌一直只是皇家御用之物,是我国传统奢侈品的工艺特色之一。近代考古发掘的商代墓葬中,出土有远在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前14世纪的早期黄金制品,如黄金细丝和金片等。可知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先民已经熟练掌握了黄金工艺的制造技术。唐宋时期,金银器皿、首饰广泛流行,制作工艺日臻完备精湛。花丝镶嵌工艺在明清两朝步入鼎盛期。到1948年,北京花丝行业只剩170人,镶嵌行业只剩50人。2002年,北京花丝镶嵌厂宣告破产。直到近些年来,我国对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渐重视。经过专家论证,2007年,花丝镶嵌工艺列入市级重点保护项目,2008年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据北京市三级工艺美术大师据马佩坚的推测,目前北京仍在从事真正的花丝镶嵌工艺的,可能不足20人,这个行业的现状令人非常担忧。
一. 花丝镶嵌工艺的传承
花丝镶嵌行业目前扩大生产很困难,因为金银材料成本非常高。受市场需求不畅和产品创新不足、设计样式陈旧,还有做花丝镶嵌的大师渐渐年老,而我们这一代人知道花丝镶嵌工艺的已经微乎其微了,更别说是继承了,所以导致这门手艺面临着失传的危机。金作工坊总工艺师厉宝华说:”历史悠久、技法复杂、精美绝伦的花丝镶嵌工艺,是我们应该极尽所能去保护与传承的。我们现在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继承与回归,我们这代人责无旁贷。”
出身花丝镶嵌世家的北京工艺美术大师南志刚说,花丝镶嵌工艺是能琢磨一辈子的手艺。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学习、传承花丝镶嵌工艺呢?时代不同,我们学习花丝镶嵌工艺的内容和方法也必然有所不同。我们传承的过程中必须结合现在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首先应该对花丝镶嵌这门工艺的理论知识进行全面了解,掌握。手工艺的学习特别是花丝,不仅要美术功底,更要有耐心和毅力,这对我们这代年轻人来说是极大的挑战。我们必须把花丝镶嵌工艺的历史渊源,发展过程,文化背景,制作流程,都要一一剖析透彻,并且熟练的掌握其最基本的工艺技术。这个过程肯定是枯燥无味的,但是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我们更清楚、更全面的认识花丝镶嵌工艺的优缺点,然后进行有选择、有针对性的学习。
其次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个三千多年前的工艺流传至今一定有他的可取之处,这就是我们要挖掘并且要传承下来的地方;但是发展到今天它几乎停滞不前,这其中一定有它的问题存在,并且我们还要找出导致它停滞不前的原因然后尽量摒弃或改善它。首先它停滞不前肯定是因为设计观念、设计手法都有落后于这个时代的地方,我们应该放弃这些不合时宜的设计思维和生产方式,把这项传统的手工艺与当今的设计方式、方法相结合,这样才会促进花丝镶嵌工艺的发展,也达到了传承花丝镶嵌工艺的目的。
最后应该传承花丝镶嵌最具特色,最核心的技艺。所谓花丝镶嵌工艺主要是有花丝和镶嵌两部分组成的。花丝工艺是拿金、银、铜等抽成细丝,以堆垒编织等技法制成。镶嵌则是把金银薄片打成器皿,然后錾出图案,或用锼弓锼出图案,并镶嵌宝石而成。制作花丝镶嵌饰品,要经过制胎造型、花丝成型、烧焊、咬酸(酸洗)等程序后方成半成品,再烧蓝或镀金银,提亮。有时,还要再“镶宝”或“点翠”方能整体完成。花丝镶嵌的精髓在花丝,由一根根花丝成为一件完整的作品,要依靠堆、垒、编、织、掐、填、攒、焊工艺,而每种工艺细分起来又是千变万化。后期的镶嵌、点翠则起到画龙点睛的妙用。所以我们应该掌握的花丝镶嵌工艺的核心技艺就是花丝工艺的技法,这八种方法各怀绝技,运用得好坏决定着每件作品的质量档次。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技法才能更好地剖析和研究花丝镶嵌工艺,但是不能单单只掌握掌握花丝工艺,我们还得结合镶嵌和点翠技法这样才能更全面的了解花丝镶嵌工艺,只有全面了解了才能进行有效果的传承,以及促进花丝镶嵌工艺的发展。
二、花丝镶嵌工艺的创新
1.当代工艺美术大师对花丝镶嵌工艺的创新
20世纪80年代北京工艺美术大师经过不断的努力把卡克图工艺与中国花丝镶嵌工艺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开创了花丝镶嵌发展的新局面。(卡克图工艺是发明于中世纪西亚一项传统的手工艺品制作技艺,其宫廷工艺的地位同样类似于我国的花丝镶嵌技艺。)
90年代北京工艺美术大师成功的开发了金银花丝嵌宝石人物摆件,用传统工艺语言表达了复杂的造型、情节场面和人物体态,人物面庞五官的塑造非常细致且秀美动人。
北京工艺美术大师白静宜近年来,创造了一种独特工艺叫透空镶嵌,也叫无胎镶嵌。这种工艺能充分显示宝石的光彩,使之互相辉映,互相折射,使人感觉奇妙无穷。
2010年北京工艺美术大师程淑美把立体造型与传统花丝镶嵌技艺结合,并以人物见长,使传统花丝镶嵌行业有了焕然一新的感觉。
四川成都60-70年代创造了用丝和片錾、填相同的材料和工艺,开发了一批造型别致、艺术风格新颖的产品并创造了填平花丝圆形造型的品种,使这一技艺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虽然这些大师们都做出了一些相应的创新,但是仍然不能扭转花丝镶嵌工艺停滞不前的局面,其原因是他们的创新主要是在原有的技艺上再添加一些别的传统技艺,或者只是改变或添加一种以前没有的造型。没有对花丝镶嵌工艺本身做出革新。
2、我们应该怎么样创新
花丝镶嵌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几千年前流传下来的历史财富,它蓄积了不同历史时代的精髓,保留了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民族历史的真实写照,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我们从中可以动态地认识、了解历史.但是,目前花丝镶嵌工艺行业不景气,面临着绝迹的威胁,我们认为问题主要出在设计观念落后于时代,固步自封,不了解当代文化与市场需求.时代的发展导致功能、审美、生产、经营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因此设计观念也必然会发生改变.
首先我们应从花丝工艺的的花样丝构成着手,因为金、银、铜是制作花样丝的原材料。花样丝既是花丝镶嵌工艺的初成品,又是制作花丝工艺的基础材料之一。因此,花样丝种类的发展,是花丝产品创新的基础。目前常用的花样丝大概有二十种。分别有花丝、拱丝、竹节丝、螺丝、祥丝、蔓丝、垒丝、麦穗丝、小松丝、凤眼丝、麻花丝、小辫丝、套泡丝、拉泡丝、门洞丝、抿丝、赶珠丝、坡棱丝等等,花丝种类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产品需要进行千变万化,改变花样丝的造型,纹样,来时花丝镶嵌的产品更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
其次除培养人才、恢复传统工艺和行业外,还有赖于对传统设备技术的更新与改造。花丝镶嵌工艺是我国传统的手工艺行业,到20世纪90年代,60%~70%的工序仍然是手工操作,知道现在也只是达到了半机械化操作。时代的进步提高了生产力,却也改变了生产方式,传统的手工制作不再符合这个时代的生产节奏,花丝镶嵌工艺的机械化改造,可以使古老的工艺摆脱小生产的落后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和技术难度,所以传统工艺必须与先进技术设备相结合,这样才会显著提高产品的工艺质量,令新品种花式层出不穷。
然后要结合多种工艺设计制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进步加快了多元文化的并存与互动,这一新的现象又促使设计思维朝着多功能、多远化方向发展,所以我们也可把这种多元的设计思维用在对传统工艺的改造上。如,结合玉雕、景泰蓝、漆艺等工艺,在封建王朝金色是高贵地位的象征,所以花丝镶嵌的色调正好符合这一要求,可是在现在社会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金色不再是人们所追求的,他们希望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所以花丝镶嵌工艺必须得结合其它工艺设计制作,比如面对现在年轻的群体,才用花丝镶嵌工艺和景泰蓝结合,就正好符合他们的审美需求。景泰蓝颜色鲜艳,色彩丰富,点缀在花丝工艺中,显得活泼而又不失优雅高贵。再例如面对中年以上的群体,采用花丝镶嵌和玉雕相结合,玉石质地细腻,性质柔和,温润素雅,再加上贵气的花丝镶嵌二者综合互补,恰到好处的给人一种沉稳而又不单调乏味的感觉。我们可以运用现代设计的理念采用多种形式结合,使花丝镶嵌工艺尽量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
接下来就是充分运用科学新成果。工艺美术是艺术和科学结合的产儿。科学的进步,使得材料在不断的丰富,表现手法也在不断地发展。技术的边个,已由手工到机器而进入到电子计算机控制。我们必须掌握新技术并且运用到,花丝镶嵌工艺制作的各个方面。
再次题材的创新。传统的花丝镶嵌工艺主要是以吉样图案、八宝图案、龙凤图案及福、禄、寿字等传统图案为主。题材比较单一,我们可以转变思路把当今流行的一些元素或是自己原创一些图案作为花丝镶嵌的题材,让其更富有现代气息,更能为人们所接受。
最后创作载体的创新。传统的花丝镶嵌的创作载体主要以摆件、帝冠、凤冠等皇家用品为主,这也是花丝镶嵌工艺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必须在创作载体上进行更新使其更符合这个时代的需求。如可以朝首饰、包等方向发展。
四、结论
只有将花丝镶嵌工艺融入现代社会,将地域性融入国际性,让设计的观念与时俱进,才能将传统的技艺变为合时宜的现代手工艺。建立合理的设计思维,培养优秀传承新人,准确把握现代手工艺品的理念,本着振兴新花丝镶嵌工艺的原则,按现代化生产方式从事手工艺品的设计,这样才有可能使花丝镶嵌工艺在现代社会得到发展。
中国的花丝镶嵌工艺源远流长,种类繁多,技艺精湛,科学技术和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及影响遍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作为中华民族固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花丝镶嵌,既是弥足珍贵的科学遗产,又是技术基因的载体。然而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花丝镶嵌工艺的保护和继承发扬却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许多中国传统工艺一样,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花丝镶嵌这门古老的皇家工艺也面临着相当大的冲击,整个行业陷入难以适应,后继无人的窘迫处境。我们必须行动起来,保护这项国家的古老工艺,这不单单是为了保护这项工艺,更重要的是在保护国家几千年的历史,历史不能被遗忘,花丝镶嵌不该被我们这代人遗忘,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文化艺术不该被遗忘,我们应该致力于花丝镶嵌技艺的传承发展与创新,让这一具有悠久历史和中国特色的宫廷工艺经典,重获生命力,以促进这一传统工艺能顺应市场趋势,与现代商业模式相结合、与国际流行元素相融汇、走向复兴之路。
参考文献
[1]向中华.金子的历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1995.11-15
[2]扬之水.奢华之色第二卷[M].北京:中华书局 2011.1
篇10
1 引言:
我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餐饮器具一直被视为是饮食文化的重要内容。随着机械化水平的迅猛增长,人们开始厌倦工业大批量生产的“无生命”产品,从而追求“个性”并且自然的产品。部分设计师将机械化与手工艺结合,具有手工痕迹产品诞生并成为话题,被有一定消费能力的人追崇。本文从现代手工艺概念出发,回到本源分析材质特性及独特的手感美学,研究其民族性与当代性,从而揭示现代手工艺木质餐具设计理念内涵。
2 现代手工艺精神
2.1 现代手工艺的概念
在中国,手工艺成为热点话题是从本世纪刚开始的事情,“手工艺”一词,在文化领域被称为“民艺”,这些都是对“手工艺”的非正解。
现代手工艺,是一种相对于传统手工艺而言的形态和概念。“现代”是指一种时间的概念:“传统”是古人的“现代”,“现代”也终将成为后人的“传统”。“现代”是在现代社会经济、生产条件、环境氛围、生活方式、时尚文化等条件下,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变化的概念,因此,现代手工艺应该说是传统手工艺的现代形态。
2.2 “现代手工艺”的“民族性”与“当代性”
“当代”一词从历史角度指二战以后的人类历史,更为宽泛的则是指当下的时代。“民族性”是指在承载物上所反映的民族特征,设计的民族性则是在设计上所反映的民族特征。
“当代性”与“民族性”是一种融合关系。日本著名民艺理论家柳宗悦在《民艺四十年》中写道:“工艺之美是传统之美。只有恪守传统,才能把握工艺的发展方向。”手工艺是人文的一种表现形式,传统手工艺对于现代手工艺是基础的存在,蕴含着时代及人文痕迹,支撑着现代手工艺的发展。另外我国旅荷当代首饰设计师――孙捷对当代一词这样解释“‘当代’本身是个前卫的褒义词,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突破性。”
综上,当代设计具备现代精神和具备现代语言。设计师的作品,反应出今天时代的特征,符合当下人的审美并结合人们的生活方式。手工艺,应该被现代设计所用,而不是所役,或者貌合神离的结合,是传承也是创新。
3 现代手工艺木餐具蕴含的手感美学研究
3.1 手感美学的含义
什么叫手感,手感就是超越大量生产品的独特温暖质感。
在日本的设计文化中,有种叫“手感设计”的理念,而手感是日本的传统元素,日本人认为手感是五官连接的重要媒介。人们常说的五感 ,即视觉,听觉 ,触觉 ,嗅觉 ,味觉,分别对应了人的五种感官。但这种看似明晰的分类方法是很勉强的,人的感官不是分开、独的,而是互相影响和转化的。因此,在产品的感知中 ,感官体验是循序渐进 、富于变化的。日本著名设计师――村田智明曾这样理解手感的含义:“手感实际上不只是触摸时的触感,还包括视觉,只表达想传达的观念的本质,不增加任何累赘,也就是说,把像感情没有形体的细微感知引导出来的设计,才能让使用者体验到视觉的触感”。
所以,手感美学,是与使用者之间的对话,是拿起时的重心,份量,握在手心的温度,也是使用时的心情。
3.2 手感美学在木质器物中的体现――以“澄怀格物”作品为例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民艺复兴”的队伍中,成为古老手工艺的守望者和开拓者。以王雨、林瑾洪这两位年轻设计以“澄怀格物”为名创作了工作室。致力于研究和记录传统的手工艺。两人在经历了几年的“手工艺之旅”,寻访隐秘在乡野的传统手艺,积累素材游走了各种各种的手工艺产地之后,了自己的第一件作品――“盏盘”。这件集果盘、果核盘为一体的桌面用品,以宋代喝茶时使用的盏托为原型,用整块木头车出,线条轻盈流利,不沉重但有“手感”,兼具实用性及美感。既传承古人的造物智慧,又在其基础山增添了功能,不再单纯是一个盏托,也能是坚果盘,水果盘,中间的托圈用来盛放坚果,外沿的托盘用来放果壳,或者盛放两种不同的坚果或水果。作品外沿流畅的线条,完美契合手拿捏的角度,朴素的质感,透露着浓厚的古韵及制作的诚意。在盏托几乎绝迹的当下,让它以另一种姿态回归我们的生活。
4 现代手工艺木餐具的设计理念
4.1 木之魂
随着机械化水平的迅猛增长,新型材料的层出不穷,人们开始对冰冷的金属质感保持距离,转而倾向于木质生活。工业化大批量的生产造物充斥着冷漠感,产品统一规整,却毫无“灵魂”,而木材则不同,无论是机器加工还是手工制作,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凭借自身木纹肌理和木质特性,手工保留温暖朴素的手感,受到消费者喜爱。日本知名设计师喜多俊曾经提出在“The soul of design”(设计的灵魂)的观念,他认为一般人对设计,长时间关注在造型与功能上,而他增加了设计的第三要素:灵魂,在日本传统手工匠强调如何借手工的精湛技术,虔诚地将沉睡的物灵唤醒,赋予物件新的灵魂。木材本有“灵”。充分说明了木质的魅力。
4.2 人与器物的相处之道
手工艺木质餐具存在的意义在于其保留木材的“灵魂”,人们对于有生命的事物抱有尊重的态度,对于有“灵魂”的器物,不仅是喜爱,更需尊重。木工设计师三谷龙二在他的书《木之匙》中表达了人与器物相处之道。他表示:经年累月的使用的木质产品更具有韵味,木地板需要用米糠袋磨光,木门框需要上蜡,木器也需要保养,就和羊毛或棉质衣服有不同的洗涤方式是一个道理。现代人更担心木质器具经年产生的污损,这是因为没有与之相处的经验不足。那如何与之相处?他也给予自己如何保养的详细经验:“只要每天接触使用,不需要特别保养也能逐渐展现艳丽的色泽”,“平常就用温水洗干净之后扣在篮子里自然风干罢了,若是餐具使用一阵子看起来干涩晦暗,最多也只会涂写植物油然后拿厨房纸巾擦掉,风干一晚”。 所以,人与器物的相处之道很简单,稍加保养,过程就像人的皮肤干燥需要乳液滋润一样,时间会使得,器物与人之间更为亲密。
4.3 机械与手工艺巧妙结合――KAMI系列为例
如何制作出实用与美感兼具的器具?这是每一个器皿设计师考虑的问题。“在现代社会中,合宜的价格且让使用者有安心感的器物是需要的,把工业化的机械生产和手工生产巧妙融合,应该是最适当的方法”现代陶瓷艺术家安藤雅信说道。
日本素有“手工艺之国”之称。有大量手工艺者和相关企业。高桥工艺,公司位于北海道旭川市,以一套传统的轮式工艺生产木制的餐具。目标是创造出简单而实用的工艺品,将木质材料的优质特色发挥到极致。其中对于手工木制KAMI系列杯子制作流程有详细记录,具有了解手工木质品制作的参考与学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