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范文

时间:2023-10-17 17:36: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

篇1

【关键词】物联网通信技术;发展应用

物联网是一个非常先进的、综合性的和复杂的系统。其最终目标是为单个产品建立全球的、开放的标识标准,并实现基于全球网络连接的信息共享。物联网主要由六方面组成:EPC编码、EPC标签、识读器、Savant(神经网络软件)、对象名解析服务(ObjectNamingService:ONS)和实体标记语言(PhysicalMarkupLanguagePML)。

一、物联网组成结构及其特点

1、EPC编码。EPC编码是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实体及实体的相关信息进行代码化.通过统一并规范化的编码建立全球通用的信息交换语言。EPC编码是EAN.UCC在原有全球统一编码体系基础上提出的新一代的全球统一标识的编码体系,是对现行编码体系的一个补充。EPC编码有3类7种类型,分别为EPC-64-I、EPC-64-II、EPC-64-III,EPC-96-I、EPC-256-I、EPC-256-II、EPC-256-111。

2、射频识读器。在射频识别系统中,射频读写器是将标签中的信息读出,或将标签所需要存储的信息写入标签的装置。射频读写器是利用射频技术读取标签信息、或将信息写入标签的设备。读写器读出的标签的信息通过计算机及网络系统进行管理和信息传输。

3、神经网络软件(Savant)。每件产品都加上RFID标签之后,在产品的生产、运输和销售过程中,识读器将不断收到一连串的产品电子编码。整个过程中最为重要、同时也是最困难的环节就是传送和管理这些数据。Auto-ID中心提出一种名叫Savant的软件中间件技术,相当于该新式网络的神经系统,负责处理各种不同应用的数据读取和传输。

4、对象名解析服务(ObjectNameService对象名服务,简称ONS).EPC标签对于一个开放式的、全球性的追踪物品的网络需要一些特殊的网络结构。因为标签中只存储了产品电子代码,计算机还需要一些将产品电子代码匹配到相应商品信息的方法。这个角色就由对象名称解析服务担当,它是一个自动的网络服务系统。

二、物联网技术下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

(一)3G移动通信技术

3G是在2G移动通信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是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能满足城市和偏远地区各种用户密度条件下和不同速度移动用户的需求,提供高速高质量的语音、图像、数据以及多媒体业务。3G提供了速率有三种:高速移动环境下为144kb/s,步行和慢速移动环境下为384kb/s,室内环境内为2Mb/s。工作频率有三类:①FDD方式时,为2110~2170MHz和1920~1980MHz;②TDD方式时,为2010~2025MHz和1885~1920MHz;③MSS移动卫星通信方式时,为2170~2200MHz和1980~2010MHz。3G的主要标准有欧盟提出的WCDMA,北美提出的CDMA2000,中国提出的TD-CDMA。2007年,WiMAX也被列为3G技术标准之一。

(二)4G移动通信技术

4G是在3G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是基IP协议的高速蜂窝移动网络。4G集3G与WLAN于一体,能够快速传输高质量的数据、音频、视频和图像等多媒体业务。相对于3G技术,4G具有如下的特征:①速率高,上传速率可达20~50Mb/s,下载速率达100Mb/s;②网速高,是3G网速的100倍;③采用了多种智能技术,提高了灵活性和利用率;④兼容传统的GSM、TDMA和CDMA系统;⑤引入了自适应技术,使得用户数量增多;⑥支持多媒体业务;⑦采用多种新型技术,如OFDM调制技术、软件无线电、智能天线、无线接入网等技术,提高了频谱利用率和通信质量及容量。⑧采用了基于IP的核心网络结构,实现了多业务系统的无缝覆盖和网络结构的自动调节。目前正在广泛应用的4G技术主要包括LTE和LTE-Advanced。LTE技术是3G技术的演进,采用了正交频分复用(OFDM)和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能够在带宽20MHz提供上行50Mb/s和下行100Mb/s的峰值速率,相当于3.9G技术,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4G技术。LTE-Advanced是LTE的增强版,有TDD和FDD两种制式,其技术特征是:带宽100MHz;下行峰值速率1Gb/s,上行峰值速率500Mb/s;下行峰值频谱效率30bps/Hz,上行峰值频谱效率达15bps/Hz;有效支持新频段和大带宽应用等。2012年,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将LTE-Advanced和WirelessMAN-Advanced(802.16m)技术确立为4G国际标准,中国主导制定的TD-LTE-Advanced和FDD-LTE-Advance也被列为了4G国际标准。

(三)5G移动通信技术

篇2

关键词:互联网;通信技术;应用研究

互联网通信技术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它以计算机作为通信的基本载体,以各种网络为通道,经过互联网进行通信。它可以把声音图片,文字信息,影片图形等各种形式的资料在互联网上进行传输,达到信息资源传递和分享的目的。互联网通信技术打破了传统通信方式的限制,最大程度的缩减了通信的时间,打破了地域以及时空的限制,实现了快速准确的传输信息,并能够将多人多项信息进行整合与汇总,为人们的商务办公,休闲娱乐,生活出行提供了巨大的便利,让人们能够快乐的享受新时代信息社会的便利。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互联网通信技术所具有的一些特点,本详细分析了目前这项技术的不足之处,并研究和探讨了它在未来可能发展的趋势,并根据它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互联网通信技术的优化措施。

1 互联网通信技术所具有的新的特点

1.1 通信方式的多样性

互联网通信技术是新时代的产物,它把互联网与通信技术融合到一起,具备新的特点。它的通信方式有别于传统的通信方式,不再只限于文字纸张通信,通信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并且在以后很可能开发出更多形式的通信方式,目前来说通信方式主要有移动通信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

1.2 互联网通信技术渗透范围广泛

互联网通信技术因为其具有无可比拟的先进功能,其已经被运用在我们周围的许多领域,比如商务办公,教育教学,科学技术,医疗研究,政治军事等领域。并且伴随着互联网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范围将更加的广阔,它的功能也将更加强大和完善,将来它必定会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必须掌握互联网通信技术,来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

1.3 具有无可比拟的融合性

互联网通信技术有别于传统通信技术的最重要特征是其具有无可比拟的融合性。伴随社会的发展,知识的大爆炸,人们需要获得的信息量也在逐渐的增长,如果我们仍然采用单一的通信技术手段,那是远远不能满足客户对信息的需求的。而互联网通信技术完美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它将融合性发挥到极致,把移动通信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融于一体,能够快速并准确的实现海量信息的传输和汇总,满足了人们对巨量信息的需求。

2 互联网通信技术的现实意义和不足

2.1 信息安排缺乏条理性

互联网通信技术在进行信息分组时,一般遵循“把相同的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去”的原则,把不同的信息做成不同的信息块。由于信息的重要程度、受关注程度等的不同,对相应的信息块的点击率也是不同的,这很容易就造成重要信息块的瘫痪以及不被关注信息块的浪费。因此,根据实际情况优化信息块的设置,尽可能的均衡承受各信息块的服务器的负担。

2.2 互联网信息真假不一、良莠不齐

互联网通信技术作为人们交流、传播的重要工具,它所传播的信息的质量会对受传者产生重要的影响。然而由于网络传播的匿名性,有的人开始肆无忌惮的传播虚假或不健康的信息,污染人们的视觉,甚至被不法分子利用,传播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除此之外,在利用互联网通讯技术所从事的活动中,通讯信息的安全也是一个应该重视的问题。

3 互联网通信技术的优化措施

3.1 互联网通信技术的改进措施

⑴优化信息查询方法。首先,要对互联网信息做有针对性的物理排序,注意浏览器任务量的均衡分布。其次,是对查询方法的内部优化,包括通过对SQL语句的优化强大数据库查询功能,并通过保证多项式时间近似算法来优化数据库的性能。⑵维护互联网通讯信息的安全。对使用互联网通信技术的用户来说,能够最大程度的保护自己通讯信息的安全是最重要的,而且面对互联网通讯过程中因为信息的泄露而给用户带来巨大损失的情况下,对维护互联网通讯信息的安全至关重要。通过密码设置、身份验证等环节对信息进行加密处理;还可以采用静态密码登陆的方式,利用计算机技术把密码和移动手机等的设备相结合,想要查看信息就要输入已经配对好的手机动态密码,进一步保护通讯信息的安全。

3.2 推动互联网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互联网通讯技术作为一个出现仅仅几年时间的新兴事物,在未来有广大的发展前景,在互联网通信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性能、扩展业务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3 加大网络电话的技术投入力度

传统的打电话交流的工具是手机,远距离通话话费昂贵不说由于信号的不稳定性,通话质量也难以保证。网络电话依托互联网通信技术,以较低的价格实现各个地区的通话,把这一技术加以开发利用一定会拥有巨大的潜能。而且,目前在全球许多发达地区网络电话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这对国内网络电话的开发有借鉴意义。

篇3

关键词:物联网;概念;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TN929.5;TP391.44

物联网技术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内部的信息交换与传输协议,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人与环境的信息网络化连接,从而实现智能化的对象识别、定位、追踪、管理、服务等综合化的网络管理技术。

1 物联网的相关概念

物联网是现代科学技术信息的重要产物,指的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是在现代互联网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管理技术、传感技术、服务与管理技术上发展起来的,将应用拓展到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信息交换与通信。狭义上的物联网技术指的是物品与物品之间的网络连接,实现的功能为物品的智能化识别与管理;广义上的物联网可以延伸理解为信息空间与物理空间的相互融合,实现一切事物的数据化、网络化,在物与物之间、物与人之间、人与现实环境之间构建起新型的信息交换与传输体系,建立起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万维网”,这是网络信息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境界。从物联网通信的对象以及技术实现过程来分析,实现物与物之的信息交互、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是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内容。由此,我们可以整体的将物联网概括为三个方面的技术特征:全面感知、智能处理和可靠传送。结合现代对象识别技术对物体信息进行采集,如激光扫描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FID)等;通过信息感知、分析、处理与捕获技术是采集的物体信息接入网络数据库,利用网络通信技术、传输技术、共享技术等,实现随时随地的、高效的、可靠的信息交换、传输与共享;最后通过数据处理技术、智能管理技术与密码保护技术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化管理与集中化控制。

2 物联网关键技术分析

2.1 感知与识别技术

感知与识别技术是物联网的基础组成部分,负责采集物理世界中一切“物”具体数据信息,实现对“物”的对象感知与识别功能,目前主要应用的感知与识别技术有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现代智能扫描技术和二维码技术等。

2.1.1 传感技术。传感技术是利用传感器和多跳自组织传感网络技术,来采集待处理对象的物体信息。传感器技术依附于现代信息敏感处理材料、敏感数据采集设备和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对基础技术和综合信息处理能力要求比较高。目前,传感器技术在对“物”的数据采集精度、稳定度和可靠性方面仍存在着欠缺,我国的传感器技术仍缺乏自主创新,是我国物联网产业化的发展瓶颈之一。

2.1.2 识别技术。识别技术主要包括物体识别技术、地理位置识别技术。对物体信息进行识别是实现物与物互联的基本条件和前提。物联网识别技术是以射频标识技术、二维码技术为基础的。从应用需求的角度来分析,物联网识别技术首先要解决的是对“物”的全网内标识问题,需要建议一套系统且可靠的物联网物体标识体系,以实现物与物之间的数据准确传输与交换。

2.2 网络通信技术

物联网的传感器通信技术是实现信息数据传输的重要方式。而如何对先用的网络体制进行重组和改建,适应物联网的业务开展要求,如实现低数据率、低移动性等要求是现代物联网技术领域的研究重点。传感器的网络通信技术可以大体的分类两类:广域网通信体系和近距离信息传输体系。在近距离传输技术方面,以IEEE 802.15.4为代表的近距离传输协议是目前最广泛应用的技术规范,其免许可证的2.4GHZ频段在全世界范围内可以实现通用,为物联网的信息传输与交换的实现提供协议支持。就广域网通信技术而言,以现代TCP/IP传输协议,3G网络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为物联网远程信息传输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撑,其中以IPV6信息传输协议为核心的下一代通信网络将成为物联网远程传输的主要研究课题。

2.3 计算与服务技术

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处理、传输是物联网要实现的核心功能。而数据信息的服务与实际应用是物联网技术要实现的根本目的。

2.3.1 信息计算。对海量数据信息的感知计算与大数据的集成化处理技术将是物联网应用普及化应用所面对的重要挑战之一。对海量感知信息的大数据整合、云存储、多设备共享、高速率下载、有用数据发现与数据挖掘等关键技术的攻克,采用现阶段兴起的云计算大数据处理与共享技术为物联网海量信息传输提供技术支撑。

2.3.2 服务计算。物联网的发展方向应该以实际应用为最终目的。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涌现出许多新型的应用模式,这对物联网的服务模式和应用开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传统的技术路线已经束缚了物联网的发展,在新时代的环境下,服务的内涵将得到革命性扩展。为了适应环境和服务模式的变化,物联网对行业普遍存在和要求的核心技术进行提炼总结,面对不同的需求,研究针对不同应用需求的规范化、通用化服务体系结构以及应用支撑环境等

2.4 安全管理技术

由于物联网终端感知网络的私有特性,网络信息的安全就成为一个必须攻克的难题。物联网中的传感节点部署的环境通常不会有人看守或者一些不可控制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传感节点比较容易被攻击者获取,盗取节点中存储的信息,进而侵入到网络。除了这方面的威胁,物联网终端感知网络还受到一般无线网络所面临的信息的泄漏、篡改、重放攻击等多种威胁。从安全技术角度来看,需要加强的相关技术包括:(1)认证技术――对使用者的身份进行确认;(2)密钥建立及分发机制――确保信息传输的安全;(3)数据加密等数据安全技术――以保证数据自身的安全性等。因此在物联网安全领域,上面提到的几项安全技术就成为加强安全管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

3 结束语

物联网是在现代网路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新型技术体系,在未来的社会生活活动中具有极大的可应用潜力。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必将推动人类文明朝着更智能化、网络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我国的物联网技术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各技术层面仍缺乏自主创新技术,要建设我国的物联网战略规划体系,需要国家各行业的共同努力,以推动我国的信息化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刘伟,张益铭.物联网关键技术[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06).

[2]李中伟,金靖芝.物联网中的关键技术[J].价值工程,2011(19).

篇4

关键词:互联网 发展趋势 应用

1、互联网通信应用定义

随着互联网通信的广泛应用以,以即时通讯(IM)、社会性网络服务(SNS)、微博以及手机通信社交软件(KIK)等应用为代表,这些应用是新一代通信应用的基础。下面结合以上几种应用对新型互联网通信应用进行具体分析。

首先社会性网络服务的应用包括用户属性(Profile)、关系链(Relation)、内容(Content)与应用(Application)三个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每个商业网站掌握用户的基本信息来保证自己在行业中的地位,如用户姓名、年龄、爱好以及用户在社区获得的名称,活动痕迹的编写等。同时各网站可以利用用户的关系链起到扩展作用,不需要过多做宣传。这些网络资源不需要太大投资并且稳定,效果也特别的好。另外,在网站中有相应的应用内容来满足用户的需求(资讯、音乐、图片、视频)或由用户自己创造的内容(博客、相片、日志)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应用(Application)在业务方面有一定的独立性,主要负责用户属性信息和关系链信息的调用。社会性网络服务应用未来的发展将逐步的扩大规模。并且一些网站已经在利用社会性网络服务的应用逐渐的扩大用户数量以及运用各种方法扩展影响力与知名度。如,人人网专门针对学生群体进行设计维护;开心网由于最早从抢车位应用切入,赢得了大批白领用户等等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其次,互联网通信中最受大家喜爱的就属微博通信,它的主要变现就是强,高,快。互动性更强。实时性更高,传播速度更快。另外用户还可以放心的自己的各类信息,关注好友进行点评不用有其它的顾虑,用户与用户之间存在一种信任关系,其表现了微博比起其它通信方法有一定的安全性。在应用微博信息传播中可以面向不同人数的用户,这需要定位与媒体或是沟通工具。同时专访与评论功能能扩大信息的传播面,因此微博自身的优点吸引了大量用户的使用,也成为了未来的新媒体。最后社交软件的的应用主要针对的是手机用户,这类软件的应用可以与本地通讯录联系人直接连接,并且实现免费短信聊天、个人状态同步等功能。比起邮箱要方便的多,同时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互联网具有三方面特性:

(1)信息汇总

其中最关键的使用传感器的技术,随着电力系统与移动通讯的逐渐发展,物理学理论的不断完善,物理知识在科技中使用的比例越来越大,物联网的对信息的汇总越来越迅速、快捷,便于人们的使用。

(2)关键技术

物联网对于移动通讯、任务驱动技术、上下文感知、信息处理等技术的使用都极为严格,所以发展物联网需要全方位多面发展。

(3)泛在聚合

泛在的感知可使使用者、操作者、研究人员等使用新的服务,感受科技的发展。关键技术的使用对于芯片、传感器的使用非常严格,需要研发人员的进一步研究。

2、新型通信技术的发展

随着互联网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已逐渐步入互联网全球时代,因而传统通信行业也与互联网接轨,从最初的小灵通、电话、短信到如今的MSN、QQ、FaceBook、微博等,这些现代化的通信应用更好得做到了信息交流,现代化通信形式更加科学、全面、迅速,为普通群众更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国内外做好了辅助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互联网的通信形式会更加丰富化、大众化、会涵盖多种多样的信息形式,适应各种不同人们的需求。随着互联网行业涉猎内容不断广泛,企业与企业之间联系会更加频繁,百姓与官员之间的沟通会更加畅通。新型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全社会整体通信应用的发展,给予全国各地一个信息交流平台。新型通信应用的发展离不开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技术,我国设计者与企业管理者应利用好这一机会,做好与外界的交流工作,适应新型通信技术的应用。

3、建设安全的通信网络

我国互联网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在核心技术方面比不上发达国家,还存在多数漏洞。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一些想要利用互联网寻求利益的不法分子对互联网的干扰程度也逐渐增加。比如在淘宝网站上一些不法商家利用系统漏洞欺骗买卖双方,在QQ进行诈骗等。同时,不同网站的系统漏洞很有可能造成业主的信息泄露,给业主造成损害或骚扰。同时当使用者不小心打开网站时出现的垃圾广告很有可能带有病毒,病毒会损害自身计算机系统,导致存储在自身计算机中德私密信息泄露,同时有可能导致系统崩溃等。通信事业网络化全球好是一把双刃剑,合理利用通信网络可以使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市场之间、干部与百姓之间加强信息交流,更好地促进社会与经济双方满发展,满足人们对信息的渴求度。但是互联网是一个具有公开性的通信平台,因而信息全球化和网络化可能导致信息泄密、不法分子利用信息进行诈骗等。所以做好对自身计算机的防御措施,减少中病毒概率,新型通信行业创始人与管理者应规范自身行为,做到对业主信息的保密措施,国家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通信网络建设的行为。

篇5

1 引言

随着互联网、数据库、扫描仪等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已经在物流运输、生产管理、视频监控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使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日用消费品是人民群众日常采购、使用最多的物品,消费品的真假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会影响生产厂家的声誉。近年来,许多不法分子和厂家为了经济利益,通常会生产一些劣质产品冒充名牌厂家的产品,我国频频发生假冒伪劣商品事件,严重的侵害了消费者的正当权益,给品牌厂家销售带来不利影响,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给我国经济稳定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带来了严重的困难。因此为了提高品牌厂家的竞争力度和产品防伪水平,许多生产厂家在产品生产、销售、物流配送过程中引入了先进的标识码验证技术,利用先进的扫描仪器,将产品标识码扫描到设备中,并且通过局域网、无线网等传输到产品数据库中,保存产品信息,并且能够在物流运输中与外包装进行匹配,以便能够保证消费品的真实性,保证消费者的权益。

2 日用消费品追踪监控系统功能分析

2.1 生产管理及产品赋码功能

生产管理及产品赋码可以为日用消费品赋码,并且将其关联到外部包装上,实现一一对应关系。在日用消费品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生产基地、车间管理生产线,设置产品工艺流程,编制生产任务,定义赋码规则,设计包装比例关系,并且可以对产品进行维护管理。生产任务设计完成之后,可以与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进行关联之后,可以将生产任务部署到生产线上,并且在系统中自动化管理生产任务。生产管理系统开发过程中,可以使用先进的工作流技术,该技术可以根据每一个厂家生产产品的流程,自定义工作流程,提高了产品生产的灵活性和自适应性,确保产品赋码工作顺利完成。

2.2 手持扫描出库功能

产品生产完成之后,每一个日用消费品都拥有唯一的标识码,此时可以实现商品的入库管理功能,分别是数据下载、数据采集、数据上传等管理功能,同时可以根据客户的订单进行产品包装管理,将产品的包装起来,并且在包装箱粘贴产品的唯一标识。客户下订单之后,手持扫描仪可以将产品标识码与客户关联,客户订单通过审核调度,将其发送到配送中心分配车辆,配送中心仓库管理员可以下载分货单,使用扫描枪完成产品标识码扫描后上传回系统。

手持扫描出库功能可以支持WiFi通信、3G通信和4G通信等物联网通信技术,能够实现在线模式或离线模式扫描出库功能。扫描枪可以根据不同用户权限扫描日用消费品,并且校验产品的名称和数量,避免日用消费品错扫、漏扫和多扫等情况。手持扫描出库还需要支持退货扫描功能、箱码重新组合扫描功能,并且能够打印相关的异常业务处理功能。目前,物联网通信已经采用了先进的TD-LTE、FDD-LTE等移动通信技术。

2.3 产品标识查询功能

日用消费品在物流运输、仓储配送过程中,产品标识码已经与客户订货单关联在一起,因此日用消费品管理人员可以通过销售系统追溯日用消费品的产品流向,并且能够支持日用消费品关联查询,并可以通过查询消费品的标识码可以追溯到产品的生产厂家、生产时间。产品标识查询功能可以采用的技术包括数据库连接、查询、比对等功能,具体的实现过程中可以使用SQL查询语句、存储过程等技术实现。

2.4 访问查询功能

访问查询功能是追踪监控系统最为关键功能,其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一个产品真伪查询接口,消费者可以通过电话、短信、网站等渠道将产品标识码发送到产品标识查询子功能上,该功能可以直接在系统数据库中查询产品的生产时间、厂家等,并且能够反馈查询代码的次数,以便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查询结果验证系统的真伪。系统查询主要采用接口技术,系统传递的参数就是产品标识码,比如用户通过网络查询过程中,消费者需要在IE浏览器中登录系统,电机访问查询功能,输入产品标识码,产品标识码可以通过网络传输到数据库中,自动和数据库保存的信息进行比较,验证产品真伪。

3 结束语

日用消费品追踪监控系统采用先进的扫描仪、无线通信、移动通信和标识码等物联网通信技术实时追踪、监控产品的物流运输情况,保证物流配送过程中的产品的真实性,进一步提高品牌厂商防伪能力,保证消费者的权益。

参考文献

[1]王恒俭.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环境在线监控一体化平台应用与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39(05):57-59.

[2]黄有为,耿福山,马仁军.基于视频分析的物联网视频平台关键技术分析[J].消费电子,2014,31(04):172-172.

[3]邓永卓,张碧海怡,王连运,等.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安全生产管理及监测中的应用[J].河北农业科学,2011,15(07):106-106.

篇6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 ;电力系统 ;通信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7-0255-01

0 引言

物联网主要是指凭借射频识别等现代化信息设备之间的连接,进行智能化的识别与管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变电站、供电单位等电力系统基本实现了网络信息技术的全覆盖,根据各个地区的发展需求,建立起了相应的网络系统。想要更好的实现电力系统中的通信离不开物联网技术支持。

1 物联网技术

1.1 组成构架

物联网网络主要是由用户层、控制层、接入层、承载网络以及应用采集控制层组成。其中用户层主要是给用户提供用户界面的借口,如手机、电脑和传感器等设备。控制层是由服务器和数据库组成,具有聚集、转换和数据分析的功能[1]。承载网络是由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构成,能够实现接入层和控制层之间的信息流通,其联网方式可分为无线和有线两种。采集可控制层是由接入层层和末梢节点构成,而末梢节点则是由都中类型的采集与控制模块组成。接入层是由接入网与基站节点组成,主要对采集控制层的信息进行汇集与控制,并且能够向采集可控制层发放相关信息。

1.2 关键技术

国际电联报告中明确指出了物联网中的四种关键技术,即标识事物的 RFID射频识别技术、感知事物的传感网络技术、思考事物的智能技术、微缩事物的纳米技术。

REID凭借射频信号能够对信息进行识别与搜集,这种非触摸式识别技术可以在恶劣环境下应用,其主要是由标识、天线和读写器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是包括了信息搜集、传送与处理的一体化网络信息系统 ,该系统具有功耗很低、移动方便和便于铺设等优点。传感器网络技术a主要是对各类测试技术进行研究;

智能技术指的是在物体中植入一套智能系统 ,赋予其特定的智能性,借助智能系统对物体的状态进行分析,并能够对相关问题进行处理;纳米技术是研究 尺寸在0.1nm- 100nm之间 材料的性质与应用,这是一种新兴的技术,主要包括了纳米化学、纳米电子学及纳米生物学等多种科目。

2 物联网技术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

2.1 应急通信

由于应急通信发生的时间与地点具有不确定性能,因而不能对其进行有效把控,通常不能快速确定出故障地点,加大了指挥中心的工作难度。一般情况下,电力抢修人员达到现场以后,需要对现场情况进行仔细检查,并且要通过视频、电话等方式把现场情况回传到指挥中心。而物联网的出现,调度中心或者应急指挥中心通过对各种设备运行情况及电网状体信息的智能监测,就能够给调度中心的管理部门或者应急指挥提供出实时、准确、完整的数据信息。一旦出现应急情况,通过物联网就能够准定位出故障现场的准确地理位置,并能够清楚掌握现场设备、部件及杆塔的破损情况,从而可及时挑拨相应型号的设备,以便更换。与此同时,利用光纤或者无线通信技术可以进行电话和视频通信,使现场的抢修人员能够更好的接受指挥中心的指挥,从而提高故障抢修的工作效率。

2.2 配网通信

配网是相对于高压输变电网而言,尤其是 电压等级在10kV 以下的网络结构比较复杂、配电设备数量比较多,而且支线较多、分布范围较广。根据配网的层次要求,可以把配网通信分为通信子站、配网主站、以及区调分站三个层次,详细情况如图1所示。

通信子站层主要是指配网FTU、TTU及DTU等终端和通信子站层之间的通信,通常通信子站都设置在110 kV或者是220kV的变电站[2]。配网主站层主要指通信子站和配电主站二者之间的通信层,按照电监会第二次安全防护的相关规定,该层数据承载在调度数据网之。区调分站层指的是区调分站和配电主站两者之前的一个通信层面。根通过对据配网通信特点的分析,可以知道,现阶段单一的方式不能实现配电网通信,而主要是通过采用光纤通信、载波通信、以及无线宽带技术来实现运行。其中载波通信和无线公网的安全性相对较差,由于光纤专网是覆盖到110kV变电站,配电网络变动频繁,增加了光纤施工难度大,灵活性较低,增加投入成本。无线宽带技术能够弥补配电网的不足,但是会受到天气和多路反射的影响,也不利于大范围的进行推广。物联网能较好地解决配电终端、配电主站之间的通信,可以通过把配电网的所有设备及部件连上物联网,轻松地完成配网通信任务,同时能实现配网遥信、遥测及遥控信息的自动化。总而言之,物联网能较好地解决配电终端数量多、变动频繁等多种问题。

3 结束语

就物联网技术本身而言,它代表了新型信息技术的发展,但是目前,物联网技术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在电力系统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缺陷。因此一定要继续加强对该项技术的研究,发挥出物联网的功能优势,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物联网;LTE通信网络;网络架构;同心实现;系统性能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42-053-01

物联网是今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物联网将移动通信技术、智能终端技术、无线传感技术以及相关的技术进行了有机融合,利用这种融合极大的拓展了网络的应用领域和应用范围,使得网络的概念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为移动通信业务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物联网的发展需要高传输速率、高带宽资源、高通信质量的通信网络支持,特别是移动视频监控、VoIP语音业务、移动数据传输等都需要高速无线通信系统支持。传统的2G移动通信技术和现行的3G通信技术在满足物联网的通信需求方面均存在不足,无法适应物联网的发展要求。而LTE技术的出现则很好的解决了物联网对移动通信的系统要求,促进物联网的高速有效开展。

1 物联网技术分析

物联网技术是指应用RFID、GPS定位、激光扫描器等多种无线信息传感设备将绝大部分现实世界的物品按照适当的通信和描述协议接入到互联网络中进行数据传输、信息交换或物品监控,以实现便捷性、实时性的物品和信息的智能定位、识别与管理。

物联网技术正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完整的网络体系和技术方案。就目前研究进展和物联网特性而言,物联网技术分为三个主要层次:感知层、网络层以及应用层。其中感知层主要用于对物品进行智能识别和信息收集;网络层主要使用无线或有线接入技术将物品接入互联网,无线接入技术主要由LTE技术、Wi-Fi技术或Wi-MAX技术等提供支持;应用层主要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应用,并通过网络层向感知层传输控制指令。

2 LTE技术分析

LTE技术是一种长期演进技术,该技术可以极大的提升无线网络的网络接入速率,扩大网络承载终端容量,提供高速数据传输业务。LTE技术应用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多输入多输出技术等关键技术为无线网络通信提供下行100 Mbit/s,上行50 Mbit/s的信息通信速率,其频谱利用率较HSUPA有2~4倍的提升。

其中,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可以在有限的频谱空间内建立多个正交子信道,利用相互独立,互不干扰的子载波对需要传输的数据进行调制并利用上述子信道进行数据传输,这就成倍的降低了高速数据的传输速率,提高了频谱利用率。

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则是在数据的收发端采用多根接收天线组成天线阵列,进而在接收端和发送端建立起多条数据传输通道,在不改变通信带宽的前提下成倍提高数据通信效率。该技术的实质就是利用空间复用技术对有限的信道容量进行拓展,向用户提供更高的复用增益和分集增益,提升信道的性能和数据传输质量。

3 基于LTE技术的物联网技术分析

3.1 基于LTE的物联网体系架构

基于LTE的物联网架构体系按照物联网结构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物联网传感网络、LTE数据传输网络以及物联网服务或应用网络。

其中,物联网传感网络负责对接入物联网的传感器和终端设备等进行信息采集、控制和管理接入物联网的服务终端,利用物联网网关对物联网接入设备进行数据通信和设备管理。用户可以利用LTE接入网所支持的服务器对网络覆盖范围内的设备或物品进行管理。

LTE数据传输网络用于实现数据传输控制。应用LTE系统中的eNB可以对用户数据的IP头进行加密压缩,其中S1-MME接口可用于信令传递、SGW选择,用户寻呼,S1-U接口可用于传输用户信息;MME可以对接入子层的命令执行和数据传输进行安全控制,对空闲终端进行寻呼,进行目标切换,实现核心网网元间的信令交换和SGSN选择等;SGW可以充当移动锚点,提升终端的网络性能和移动性能。

物联网服务或应用网络则是实现物联网的实际控制和管理。其中,对象命名服务器可以提供外接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接口,供终端用户应用管理程序对相关终端实物进行管理或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内部中间件是LTE数据传输网络与物联网应用服务器的数据通信接口,可为两者之间的数据通信提供多种安全防护策略,保证数据通信的安全;物联网服务器主要承担物联网数据的存储、管理、应用等功能。

3.2 基于LTE的物联网通信实现分析

物联网的传感终端采集的数据流在接入到LTE网络中时会产生庞大的、高频次的数据流量,这种数据特性是普通的2G或3G业务所无法承担的。LTE通信技术将这些流量转变为多个低速子数据流在OFDM子信道中传输,同时应用HARQ技术等对通信频带等进行自适应调度,适时调整通信协议中的相关参数实现频谱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大量数据的实时传输。

LTE核心网中不存在主动释放机制,及LTE链路的释放不是自动完成的,这就为物联网中的终端实时在线提供了可能。若终端不需要实时在线,只需要通过NAS发送释放信令给LTE即可断开与LTE网络的连接,脱离物联网网络。

3.3 基于LTE的物联网特性分析

就接入角度而言,LTE系统中的用户都可以根据网络参数进行信道适配和频带资源共享,这就极大的提升了整个物联网的配置灵活度,促使物联网中的数据通信和资源使用维持在最佳状态。

虽然LTE系统不提供主动释放机制,但是当系统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检测到数据传输时可以自动进入省电模式,这种特性可以有效提高网络设备的工作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使用成本。

LTE系统应用层二调度器对网络资源进行动态调配,可以实现用户终端的实时在线,对于诸如语音、视频、数据传输等特殊业务还能够通过调整相关参数的方式优化物联网数据结构,以满足这类业务的开展,具有非常强的适用性。

4 总结

LTE技术可以依托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承载无线物联网的接入和应用服务,保证物联网业务的稳定有序开展,为物联网的成熟和完善提供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李昊,胡兴.LTE无线通信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的结合与发展[J].邮电设计技术,2012(1).

[2]韩滢,程刚,裴斐.LTE与物联网的融合现状和发展研究[J].移动通信,2012,36(19).

篇8

关键词:5G移动通信;通信工程;创新发展

回顾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1G技术解决了人们通信难问题,2G在此基础上扩大了覆盖面积,3G则是一次巨大的突破实现了图片视频等无界限传输,4G催生了微信、移动支付等新兴软件加速网络平台的发展,5G总结以往通信技术中的优势与劣势,作为崭新的技术出现带给未来无限可能。5G技术应用于通信工程中,一方面能够提高通信工程信息传输的质量,另一方面加快图片、视频等传送下载的速度,本文对5G技术在通信工程应用进行分析,力求加快通信工程的创新升级。

15G移动通信技术

5G通信技术事实上就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通信技术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依托于4G基础上。根据相关数据统计,5G网速传送最快时是4G的100倍,这说明在5G通信技术下,网速将有大幅度的提高,通信质量也会有所改善。从标准技术参数中可以看出,5G移动通信标准频谱集中在3.3-39GHz,说明其在中高频段比较集中,相比之前的技术,5G通信传输速度更快,但是覆盖成本也随之提升。此外按照5G通信传输标准,采用毫米波的频率较宽,但是由于绕射与衍射能够不足,所以需要额外引入MIMO提高天线增益,拓宽网络覆盖面。由此我们不难发现5G在给人们带来更加方便快捷的上网体验同时需要通信技术也越来高,灵活性科技性更强,只有充分满足5G技术要求才能够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25G技术相比于4G技术的优势

2.1多天线

与4G技术相比,5G技术具有很强的优势,作为当前最新的移动通信手段,以安全性高、覆盖性强、灵敏度高特点运用多天线的方式达到精准传输信号的效果。传统通信技术弊端在于不能很好的给予多天线支撑,必须依赖于毫米波这种全新的技术才能够实现精准传输。由此可见5G通信技术的升级不仅加快信息传播速度,更实现了新兴资源的实际应用。

2.2小基站

除了以上信息传输速度优势外,多天线的尺寸不断缩小,这就意味着可以摆脱以往大基站的困扰,从此部署小基站。首先小基站覆盖范围更加广泛,5G可以覆盖4G所不能的末梢通信中;其次依赖小基站的优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选择距离,介于体积上优势使得运营商可以自如的在每个城市中建立上千个甚至更多的小基站,这样排列下来形成一个密集强大的信息网络群;再次每个基站都可以接受并传送信号,这大大提高了信号的强度,提升信息传输的速度;最后由于小基站的功耗要远远小于大基站,所以即使建立多个小基站总体看来成本还是小于大基站。

2.3MassiveMIMO

从天线的数量分析5G基站支持天线数量是4G基站的十几倍,这些天线可以通过MassiveMIMO技术形成强大的天线矩阵,极大提高了基站接收信号的容纳量,意味着能够同时接收更多用户的信息,与MIMO的多输入、多输出含义相互吻合。从理论上讲,这种技术并不是新发现而是在4G基站中已经获得了实验。迄今为止,进行的程度仅仅停留在测试层面上,宏观上为5G基站技术提供一个大致的方向,还需要通过5G移动技术完成。当不同用户之间进行资源共享时5G基站能够将MassiveMIMO导入空间域满足大量不同用户信息传输的需求。

2.4波束成形

波束成形的原理是聚集有限的能量,使其在特定的方向上进行传输,减少能量在过程中的损耗,形成一个很窄的波束,避免其他信号的干扰最大程度上增加传输的距离。此外这一技术还可以提高频谱利用率,通过信号的处理算法确定其最佳路径,规定出通信工程中起始阶段到终端的路线,避免信号被障碍物阻挡远距离传送中信号衰减的风险。

2.5其他技术

(1)全频段技术4G网络条件下频段资源问题日益突出,成为目前困扰人们的主要问题之一,一般情况下4G频段能够基本满足人们正常生活的需要,但是往往在使用人数过多,线上压力增加出现频段资源严重匮乏的现象,影响线上用户的体验。所以想要解决这类问题,应该充分利用5G通信技术中的全频段功能,灵活解决频段资源不足问题。事实上,5G通信技术仍然在试验初期很多方面还在完善中,想要进一步提升网络速率保证传输稳定性,可以结合全频段技术减小通信设备的体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网络速率。(2)SDN/NFV技术NFV与SDV分别是指网络功能的虚拟化以及软件定义网络,这两项技术是构成5G通信技术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云服务又为5G技术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有利于技术功能拓展,按照预期计划进行,此外在通信工程中SDN/NFV技术不可缺少,很多程序智能化操控也是依托于这两项技术的支持,5G移动信息技术的加入能够在生活中辅助人们进行生产活动,节省资源,满足各行业不同的网络需求。

35G移动通信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

社会生活中通信工程应用无处不在,拉动了社会的进步,为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是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能通信”,而是提出了“通信优”高质量的网络通信要求。5G移动通信技术的问世能够极大提升用户通信满意度,所以将5G通信技术应用于通信工程中势在必行,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3.1在通信工程建设中的应用通过5G移动试点城市的数据显示可知,未来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具有很强的紧迫性,能够扩大网络覆盖面积,提升用户的满意度。目前无线通信技术需要以基站为中心,建立星型网络结构,这种方式过于耗费人力物力,与此同时在拓扑结构限制下,工程通信的容量有限,覆盖面积比较小,最终仍然不能达到实时通信的目的。5G通信技术能够端端相连直接通信的方式,一方面满足数据近距离传输,提升数据传输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另一方面取消中间节点的干扰,终端用户可以实时通信提升通信的速度,减少时间的浪费。最重要的是以往通信工程中运营商需要依靠网络组建及配置进行信息工程建设,造成许多资源的损耗。但是5G技术帮助避免此类问题发生,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网络通信质量缩短通信时间,形成自由配置、多结构、多渠道的复合型通信网络群,发挥网络联动机制,推动互联网行业创新发展。

3.2在智能通信领域的应用

5G技术以其智能性超越原有的4G技术,所以将5G技术应用于通信工程中也应该优先考虑“智能化”特征,毕竟现代化社会为5G移动通信技术提供发展的平台。在通信工程中5G技术的引入能够大幅度提升网络传输效率,顺应智能化、信息化的社会需要从生活角度出发,5G除了在移动端手机等电子设备中的应用外,还可以灵活地将物联网与人们生活高度结合,比如对路灯、电子显示牌等基础公共设施的智能化管理,实现人性化、信息化城市建设向智能化城市方向进军。在信息传输方面5G技术更快、高准、更稳定,能够实现信息展示与下载同步进行。此外智能城市是通信工程中目前最重要建设项目之一,5G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可以实现无人机控制与汽车行驶智能化的梦想,其中涉及物联网技术、大数据云平台、地理空间信息、人文资源等多种信息集成。建设智能城市首先应该清楚其构架,从主观角度来看分为:城市感知层、基础服务层,从客观角度来看分为:数据统计层、传输通信层、智能应用层,为了达到网络全面化的目的,需要利用5G技术进行全市、全省以及全国的覆盖,不断保证信息传输安全性及可靠性。因此无论是基于“智能城市”未来展望还是“绿色可持续发展”社会的要求,5G技术在智能通信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保证信息稳定传输,推动城市化信息化建设。

3.3在物联网通信技术应用

虽然4G技术已经成为移动通信的里程碑,但是通信网络传输的稳定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所以提高通信速率,就要从根本上提高管理系统的灵敏度。在具体应用过程中,5G移动通信技术可以根据网络信息中的需要,有针对性的解决其中的问题,促进各个行业信息化的发展。随着网络平台的不断兴起,物联网接入设备种类不断增多,行业服务背景下,时代对于物联网信息传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移动通信技术和物联网平台并不是互相独立的两个个体,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对打造通信工程中万物联网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已经实现智能物联网平台的打造力求万物联网,实现网络泛在化。

篇9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尚冰、IEEE 通信学会主席Vijay Bhargava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中国通信学会理事长周德强担任大会名誉主席。中国电信副总经理张继平、中国移动副总裁李正茂、中国联通副总裁韩志刚为大会致辞。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院长曹淑敏、纽约大学教授Ted Rappaport、华为无线CTO童文应邀作专题报告。

在2012中国国际通信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尚冰介绍,现代通信技术进步和产业创新是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尚冰表示,近几年来,在新技术、新业务的强力带动下,宽带网络、移动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业态的发展正在推动我们信息通信业在加快地转型,行业纵向整合,横向渗透的态势进一步加快。大发展、大变革、大融合正在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旋律。信息通信技术的创新与扩散,特别是与传统产业在生产组织和制造流程方面的深度集成,正在推动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为核心的新的产业变革,促进实体经济迈向新的发展阶段。在这种形势下,世界各国为重振经济、提升竞争能力,普遍将大力发展信息通信业作为战略的选择,纷纷出台相关的支持措施。其中,多数已进入了实际的实施阶段,全球信息通信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大发展的机遇。

当前,中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新形势要求信息通信业加快融合创新的步伐,增强全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信息通信业的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行业的主管部门,近年来密切关注全球产业发展的趋势,积极把握行业运行的规律,始终坚持统筹规划、政策引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不断提升信息通信基础设施覆盖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力支持技术业务创新和行业发展,努力探索符合时展要求的行业监管模式。

截止2012年6月底,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信息通信网络,电话用户总数已经达到13.35亿户,其中移动电话用达到了10.52亿户,互联网网民已达到5.38亿人。电子商务、移动支付、手机视频等互联网应用渗透率进一步加快,行业转型与结构调整取得了积极进展,信息通信技术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市场营销、产品流通、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多,两化融合正在向深入推进。与此同时,行业的创新意识日益提升,特别是TD、LET已经成为4G移动通信的国际标准,相关企业的竞争能力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加强。

围绕 “支撑可持续发展的通信技术(Communications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这一主题,大会就未来5G、有线和无线融合、智能绿色通信、新一代互联网及云计算、认知无线电、物联网应用开发及智能电网通讯系统等热点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ICCC2012同期还设立了展览展示、技术报告、研讨沙龙、专题论坛等环节,旨在全球业内人士共享新一代信息技术成果并展望其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篇10

5G中G的意思

5G中G指的是generation,根据英文翻译其实就是时代的意思。

5G的简介

5G的中文全称其实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5G的性能目标是高数据速率、减少延迟、节省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系统容量和大规模设备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