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的康复护理指导范文

时间:2023-10-17 17:36: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骨折后的康复护理指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骨折后的康复护理指导

篇1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三柱固定技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术后护理与康复指导方法。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3月~2013年12月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78 例,固定术后对其进行系统规范的护理及康复指导。结果:本组患者平均住院22 d,所有病例都复位满意。经24~60周的随访,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术后恢复优良率达91%。结论:三柱固定是一种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新固定概念,固定术后科学有效的护理及康复指导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达到了最大限度快速康复的目的。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三柱固定;术后护理;康复指导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8.083

作者单位:430030武汉市同济医科大学附属普爱医院骨科病房

周蓓: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是包括Schatzker的V、VI型的关节内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其导致的粉碎性骨折使得对骨折的分型比较困难,又容易引起膝关节的功能障碍,在临床上其处理充满了挑战[1]。传统多采用前外侧和前内侧手术入路,然而这种技术有时不适用于多平面关节的粉碎性骨折,尤其是累及后侧柱的多平面骨折,因骨折部位难以暴露复位固定,导致临床并发症增加而影响疗效。朱奕等[2]提出了“三柱”理论模型来定义胫骨平台骨折,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我科2011年3月~2013年12月共收治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13例,其中复杂胫骨平台骨折78例,应用三柱固定技术治疗,术后进行系统规范的护理及康复指导,并随访24~60周,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78例,男44例,女34例。年龄19~77岁,平均41.2岁。致伤原因:交通伤58例,高处坠落伤12例,重物砸伤7例,其他伤l例。闭合性骨折73例,开放性骨折5例。基于常规X线片和CT影像,所有骨折根据“三柱骨折”的概念分类,意味着在胫骨近端外侧柱、内侧柱和后侧柱至少发现一片分离的骨块(Schatzker分型V型和VI型)。合并伤:上肢骨折2例,股骨骨折5例,半月板损伤25例,交叉韧带损伤12例,内侧副韧带损伤3例。伤后行急诊手术5例,5例患者由于伤势严重在住院2周后才接受手术治疗,其余患者均在1周后接受手术治疗。

1.2治疗方法初步处理包括石膏固定、远端骨的骨牵引或在术前外固定支架固定,根据X线片和CT结果除了按Schatzker分型外,所有骨折也使用一种“三柱”概念进行分型[3],从俯面观上看,将胫骨平台划分为三个区域,定义为外侧柱、内侧柱和后侧柱,根据三柱分型法制定治疗计划,进行三柱固定[4],所有患者均由相同手术小组在实施全身麻醉和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后,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若累及后柱损伤,即使用倒L型后侧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患者手术中处于漂浮,首先患者取俯卧位,使用倒L型后侧入路处理后柱骨折。当需要实行胫骨平台的前外侧入路手术时患者改为半侧卧位,患肢小腿旋转以利于手术部位的暴露。48例患者使用联合入路,30例患者仅采用后侧入路或前侧入路。

2术后护理

2.1术后的观察与护理

2.1.1生命体征的观察监测血压、脉搏、呼吸,术后24 h持续床边心电监护和低流量吸氧,对各项体征细致观察,真实记录,如有异常应立即通知医师,术后如有体温升高,要警惕感染的可能,应查明原因对症处理,确保患者安全。

2.1.2患肢的的观察与护理患肢抬高15°~30°,以利于静脉回流,但严禁肢体外旋;注意观察切口敷料,因联合入路在小腿上有两个切口,后侧入路的切口在小腿下侧,敷料压在腿下,容易被忽视,所以要特别注意,若渗液、渗血较多时,应立即更换敷料;严密观察患肢远端皮肤颜色、温度、感觉、运动、肿胀程度等情况,并与健侧比较,防止骨筋膜室综合征和深静脉血栓的形成[5]。

2.1.3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若放置引流管者应保持引流管的通畅,特别是联合切口有2个引流管时,应在引流管上贴上标签,并注意妥善固定,避免扭曲和折叠。认真观察引出液的颜色和量,并分别做好记录,若术后4 h内引出液总量超过600 ml应立即报告医师,给予处理。

2.1.4疼痛的观察与护理观察疼痛的性质,以判断患者是切口疼痛还是肿胀引起的疼痛,复杂胫骨平台因创伤程度重、手术复杂、切口大且有两处,术后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局部冰袋持续冰敷可以减轻肿胀引起的疼痛,对于肿胀后石膏过紧者还应将石膏切开松解,持续麻醉泵和睡前使用双氯芬酸钠塞肛可以减轻切口的疼痛。

2.2心理护理患者积极的态度对其康复至关重要,手术回病房后,管床护士应第一时间告知患者手术非常成功,以解除其顾虑,麻醉清醒后即可鼓励患者主动参与到康复训练中,护士还要细致观察、耐心讲解,并对其进行示范指导, 以增加患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当患者能配合时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以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更好地促进患肢功能的康复。

2.3饮食护理术后6 h内禁食水,24 h内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豆、奶及过甜类食品,防止胀气,以后可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指导其进优质蛋白质、富含维生素、钙、低盐易消化食物,如乳类、蛋类、蔬菜、水果等,并嘱其多喝水,可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防止便秘,合并高血压病患者每天盐摄入量应不超过2 g,糖尿病患者应关注并控制其总摄入量。

2.4康复指导

2.4.1康复方案遵循尽早、安全、有效的原则尽早原则:术前进行康复指导,发放康复知识宣传册;术后尽早指导患者进行关节活动度及肌肉力量的训练。安全原则:早期需要佩戴膝关节铰链支具,循序渐进地增加关节活动度,在进行关节活动时注意严格控制肿胀,必要时使用冰敷。有效原则:术后应该有系统的康复评定以判断康复训练的有效性,关节活动度的获取与维持、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的训练,是康复过程中必须高度关注的要点。

2.4.2具体康复方案术后清醒即可指导患者进行足趾及踝泵运动,并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术后1周患肢石膏托固定、抬高,若切口愈合良好无渗血渗液,1周后佩戴膝关节铰链支具固定,小腿下方垫枕抬高患肢;在院期间CPM每天行关节活动度训练,0°~45°范围内,术后每周增加10°,出院后继续在膝关节铰链支具的固定下行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训练及关节活动度训练,术后4周到达90度[6]。术后4~6周,继续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训练及关节活动训练;复诊时指导患者在助行器下站立,转移,不负重。术后8~12周,拍片复查,如果骨折线周围已形成较多骨痂,即可少许负重,但患者下地活动还是需借助助行器[7]。术后12~16周 ,逐步增加负重, 慢慢减少对助行器的依赖,特别要注意走路的步态尽量自然,尤其是站立相。

2.5出院指导(1)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出院康复训练计划并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告知其继续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但必须遵循早活动晚负重原则。(2)告知佩戴膝关节支具固定的时间和注意事项。(3)告知复查时间,并嘱患者要根据复查情况决定是否能完全负重。

3结果

78例患者住院15~31 d,平均22 d。所有患者都复位满意,3例患者术后切口渗液,经换药等对症处理后切口愈合。经24~60周的随访,术后12~16周骨折愈合,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用Rasmussen评分法评定治疗效果,优38例,良33例,可7例。

4讨论

恢复膝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是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患者康复的最终目标,我科采用三柱固定的技术对多平面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尤其是那些涉及后侧柱的骨折加强后侧柱固定,结合一种新的手术(漂浮)的后侧入路和前外侧联合入路以代替经典的双侧(内侧和外侧)入路来处理这种骨折可以给予骨折充分暴露,良好的复位、坚强的内固定是康复的基础,但良好的手术效果更离不开科学有效地护理。护士在术后对患者进行密切的观察,给予心理和饮食护理,并在正确的康复治疗原则的指导下,针对每例患者进行个体化的训练,为术后尽早的康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达到了最大限度快速康复的目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贵林, 荣国威, 吴新宝.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复位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10,20(4):219-221.

[2]朱奕,罗从风,杨光,等.胫骨平台骨折三柱分型的可信度评价[J].中华骨科杂志,2012,32(3):254-259.

[3]张巍,罗从风.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新趋势[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0,31(4):217-220.

[4]罗宝风,林丽芳.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2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4):52-53.

[5]黄云英,金先跃,梁剑敏.关节镜及C臂X线机双向监测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4):4145-4147.

[6]孙科儿,王海燕.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动静平衡康复训练的实施[J].护理学杂志,2014,29(2):81-82.

[7]许红璐,陈燕,杨秀玉.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和护理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10,13(2):145-146.

篇2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浙江省杭州市 310016

【摘 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早期康复干预后,其术后3 个月、半年、1年的Harris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对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髋关节功能尽快得到恢复,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是股骨近端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临床上多发于老年群体,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 ,THR)是目前临床上公认的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法。[1] 此外,大量临床资料证实,在THR 术后对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本次研究中,笔者就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行THR 术后中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自2012 年1 月到2014 年1 月,我院收治的60 例行THR 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男29 例,女31 例;年龄60 ~ 75 岁,平均(65.5±4.3)岁;骨折原因:外伤所致51 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所致7 例,其他原因2 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原因等一般临床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行THR 术后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即:①心理护理,本次研究的对象较为特殊(老年群体),患者在术后多因疼痛等不适感而易对早期功能康复训练产生排斥心理,此时,护理人员应耐心向患者解释其重要性和必要性,鼓励患者自主参加到早期功能康复训练中;②护理,嘱咐患者在术后行平卧位,根据患者要求可将床头适当调高(不得超过30°)。同时,为防止术后压疮的产生,护理人员应定时帮助患者做翻身动作;③早期功能康复训练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可在术后1 d 为患者按摩下肢肌肉,避免发生肌肉萎缩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2d,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做抬臀、踝关节屈伸、被动关节活动等动作训练,待患者可以进行主动肌力训练后,逐步指导患者抬高患肢及坐位训练。术后2 周,指导患者做站立练习,训练步骤由无负重站立到负重站立,并帮助患者逐渐恢复生活自理能力[3];

1.3 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远期(术后3 个月、术后半年、术后1 年)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Harris 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Harris 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经早期康复干预后,其术后3 个月、半年、1 年的Harris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立即给予优质的心理干预和护理,术后1d即接受患肢按摩,术后2d 即逐步进行简单的关节活动练习及站立和行走训练。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经早期康复干预后,其术后3 个月、半年、1 年的Harris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THR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在THR 术后对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髋关节功能尽快得到恢复,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亚. 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 当代医药论丛,2014,12(2):251-252.

篇3

骨科。康复护理。干涉

1.1骨科康复护理人员素质不高。

·

长期缺乏骨科康复护理的专职康复护士,骨科康复工作往往由骨科护士承担。目前,骨科临床护士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康复的理论知识,缺乏意识、经验和能力。因此,康复护理单纯以口腔健康知识教育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为基础,缺乏对患者功能锻炼的指导。

1.2患者的心理问题在影响康复的因素中,

的心理问题是一个重要方面。这是因为骨科患者发病突然,心理上难以接受。同时,骨折的治愈期较长,患者担心骨折愈合后会再次发生骨折,因此患者有悲观和恐惧心理。骨折后,患者大部分时间都在病床上。长期卧床和心理问题容易导致并发症。

1.3护士忽视患者的出院指导。

·

在患者住院期间,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及时给予指导,这可以极大地促进患者的康复。然而,患者的住院治疗只是整个治疗过程的一部分,大部分时间是在出院后的康复期。然而,由于骨科患者的康复期长,恢复缓慢,患者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出院前需要更高的健康水平。如果患者在出院后没有适当运动或使用非标准药物,可能会增加疼痛程度。因此,护士应加强对患者的出院指导。

2.1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水平

要改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低下的现状,应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定期组织对护理人员的教育和评价。在实施环节,各科室应重视康复在骨科的发展,将康复护理知识和技能列为评价骨科护士的重要指标,并引导他们增加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应建立不同层次的护士差异化培训计划,定期评估其学习成绩,并将其成绩纳入绩效评估。对于新护士,科室应采取各种形式的岗前培训。可选择科室资深护士或外部专家作为讲师,重点培训和学习康复护理的技术规范和日常操作。通过岗前培训,使护士在上岗前具备丰富的康复护理知识,系统、全面地了解工作环境和性质,进而提高临床工作能力。这不仅是提高护士综合素质的客观要求,也是满足康复患者的需要,为今后的顺利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老员工,通过在职继续教育的形式,鼓励他们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对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护士,只有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才能满足新的护理需求。医院相关人员可将康复护理知识作为护士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员工参与,增加对继续教育学习效果的评价。

2.2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咨询。

,每个骨科病人都有不同的疾病病情和个性,所以患者的心理反应也有很大的不同。面对疾病,一些患者表现出更多的恐慌状态,这是由于患者对疾病后果的不清楚认识和不必要的担忧。一些患者持否定态度,因为患者的残疾程度超过了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一些患者在治疗一段时间后会意识到疾病造成的残疾,一些患者表现出更多的依赖他人,拒绝主动进行康复锻炼,缺乏独立生活的信心。因此,心理康复护理在骨科病人的护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做好骨科康复护理,应从患者心理入手。首先,当患者首次进入病房时,护士应主动向患者问好,帮助整理患者用品,介绍同一病房的室友,建立患者入院心理登记卡,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和个性特征。对于急诊患者,通知医生在最短时间内处理患者,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给患者用药。患者情绪稳定后,介绍医院主治医生及注意事项。对于择期手术患者,应正确解释术前常规检查,鼓励患者对手术有信心,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

2.3加强对患者的出院指导。

·

的康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出院后的治疗。出院前,护士应就饮食、休息、功能锻炼和药物治疗等方面明确说明注意事项。如有必要,他们可以以卡片的形式逐一列出这些事项,并留下您的联系信息,以便患者在有问题时能够轻松联系。同时,护士应定期回访患者,掌握患者动态信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此外,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定期复查。事实证明,优秀的康复护它可以降低骨科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致残率,缩短患者在医院的治疗时间,降低患者的治疗成本,进而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因此,医院应以病人为中心,着重从护士和病人的角度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改进对策。然而,任何事情的改善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骨科康复护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各级医院人员的配合,在持续服务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

引用了

篇4

【关键词】下肢骨折;康复;护理

在临床上,下肢骨折患者在骨折中所占比例较高,研究证实,对该类患者采取有目的、有计划的康复护理对于术后功能恢复以及降低残疾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1]。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采取了分组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进行了对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89例,随机分成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99例。对照组男49例,女41例,年龄30~87岁,平均(55.4±13.4)岁;股骨颈骨折者17例,股骨粗隆骨折15例,股骨干骨折12例,股骨踝及胫骨平台骨折者11例,胫骨干骨折者23例,踝关节骨折者12例;开放性骨折17例,闭合性骨折73例;经手术治疗77例,保守治疗13例。观察组男52例,女47例,年龄29~88岁,平均(56.2±14.1)岁;股骨颈骨折者18例,股骨粗隆骨折17例,股骨干骨折14例;股骨踝及胫骨平台骨折者11例,胫骨干骨折者25例,踝关节骨折者14例。开放性骨折20例,闭合性骨折79例;经手术治疗82例,保守治疗17例。以上统计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如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类型以及治疗方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将以上统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9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是接受有针对性、有计划的康复护理措施,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2.2 护理措施 对照组:常规护理。在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对各项治疗措施予以积极的配合,并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观察组:康复护理。具体措施包括①心理康复。针对骨折患者,由于其承受的痛苦较大,容易出现焦虑、烦躁等诸多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在实施常规护理的过程中应做到审慎无误,并以和蔼的态度,通俗的语言同患者展开积极沟通交流,了解其内心变化,给予适当心理安慰,改善护患关系,增强其治疗信心,提高患者依从率;应将目前的医疗水平高度、治疗效果等向家属予以讲明,增强家属的信心,并嘱咐家属同患者进行积极的交流,保证患者的心情愉悦,避免不良情绪的发生[2]。②康复训练。在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和相应的心理干预的同时,积极展开康复训练。针对不存在合并上肢以及胸部损伤患者,可指导患者采取弹簧拉力器做适当的的上肢主动牵拉运动,预防肌肉萎缩的发生;针对手术治疗患者而言,其邻近骨折关节无法活动,因此应指导患者做适当的肌肉长收缩,在不影响骨折关节的情况下可适当做一些关节运动[3];针对保守治疗患者而言,一般是采取骨牵引、石膏外固定等措施,因此可指导患者做一些肌肉长收缩、踝关节的主动活动等;不考虑患者的治疗方式,在病情好转后均展开适度的腰臀四肢的联合康复训练[4]。③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前,应结合主管大夫的医嘱,对患者做出相应的出院指导,嘱咐其在家自行展开相应的康复训练,并定期进行复诊[5]。

1.3 数据处理 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P

2 结果

2.1 康复效果 经统计,观察组出院前下地行走患者所占比例较对照组高(P

2.2 护理满意度 经统计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者96例,满意度为96.97%,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者76例,满意度为84.44%。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

2.3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对照组患者则有4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出现肌肉萎缩现象。显然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得到显著控制(P

2.4 病情好转时间和住院时间 观察组患者病情好转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缩短(P

3 讨论

针对骨折患者而言,其躯体移动常存在明显障碍,由于长期卧床,因此会出现一系列肌肉骨骼系统的并发症。康复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患者的病痛能够早些减轻,促进术后的功能恢复,同时能够对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有效的预防,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6]。

本次研究中经对比发现,接受康复护理的观察组出院前下地行走患者所占比例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康复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于对照组,住院期间观察组患者未出现明显并发症,而对照组则有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肌肉萎缩症状;观察组患者病情好转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亦显著缩短。

可见,对下肢骨折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措施具有显著的促进效果,且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治疗时间,减轻了患者的心理与经济负担,安全有效,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纪秀景.下肢骨折患者早期康复功能锻炼的效果评价[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9(32):332-334.

[2]孙莉,林梅.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及康复指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9(13):445-447.

[3]岳宏.下肢骨折老年患者的护理与康复[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24(05):193-195.

[4]刘玉霞,高燕.下肢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18(03):425-427.

篇5

【关键词】自我效能;老年;髋部骨折;护理干预

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to the Self efficacy score ofelderly hip fracture patients

CAI Jian-li,Li Huai-fu,XIE Yon-Qion,et al.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ZhuHai,GuangDong,519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uide to the self-efficacy score ofelderly hip fracture patients basing on the Self efficacy theory.Methods Record 50 cases eldrly hip fracture patients’s Self-efficacy scoreswhich were assigned into two groups meanly and randomly after trauma,after operation,1 month after operation,3 monthes after operation and the outcome of treatment(zuckermanfuctional scoring)1,3 monthes after operation.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uide baseing on the Self-efficacy theory was used in the oberserved group,as the regular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uide was used in the macth group.Results The scores of self-efficacy and hip function in the oberserved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macth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statistically.Conclusion The Self-efficacy training designed basing on the Self-efficacy theory plays a positive role to the level of self-efficacy,behavior changing and improvement of rehabilitation result in elderly hip fracture patients.

【Key words】Self-efficacy; Elderly; Hip fracture; Nursing intervention

作者单位:519000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蔡建丽 谢勇琼 黄玉楼 潘春凤);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李怀富 阮国锋)

髋部骨折通常是指股骨颈及股骨转子间骨折,其发病率高、病程长,恢复慢,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1,2]。有文献报道,术后髋关节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很难恢复到骨折前的水平,这严重影响到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影响其预期寿命[3]。自美国心理学家Bandura自我效能(self efficacy)概念提出以来,为行为改变提供了理论指导,并广泛应用于个体学习以及健康促进等领域的研究,因为自我效能可以为解释、修正和预测患者行为提供系统的方向[4]。本研究将自我效能理论应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以探讨增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自我效能的康复护理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7年8月至2009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50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纳入研究标准:①确诊为股骨颈骨折或粗隆间骨折;②意识清醒,能清楚回答一般问题;③年龄≥65岁,且不合并其他部位损伤,不合并骨肿瘤及代谢营养性骨病,未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④患者及家属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研究分组 按照随机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记录各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骨折部位、手术方式、住院时间,居住方式、文化程度、伤前活动能力(ADL)。

1.2.2 评价标准 ①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 efficacy scale,GSES),由德国学者Schwarzer等研制,中文版由张建新研制[5],共有10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总分范围10~40分,得分越高,自我效能水平越高。根据得分指标(得分指标=量表实际得分/该量表的可能最高得分×100%),将自我效能分为高,中,低3个水平,其中>80%为高等水平,60%~80%为中等水平,

1.2.3 对照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 对照组由专科护士给予骨科常规护理,包括术后常规护理、患肢康复锻炼、出院前后的健康教育。

1.2.4 观察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 观察组在骨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依据自我效能理论和增强自我效能的策略制定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术后自我效能增强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激励。护士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给以患者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引导和鼓励患者以积极的心态进行自我调节、改善情绪、减少抑郁症状,在医生和护士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②言语劝说。患者住院期间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每周2~3次交谈,出院后一个月2次随访,出院后2~3个月1次随访,每3个月1次上门随访。交谈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细心倾听,及时了解患者思想状态,对做得好的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做得不好的要给予恰当的心理疏导,指导其正确的功能训练;③行为契约。护理人员与患者制定行为契约,使患者明确目标,加强行为表现。例如把患者所要掌握康复训练技能分解为若干易于实现和可以逐步提高的小目标,把术后康复训练分四个步骤进行:第一,进行肌力训练;第二,在第一的基础上增加关节活动训练;第三,在之前的训练基础上增加负重行走训练;第四,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④替代经验。通过组织开展患者及家属公休会,让一些康复患者及正在康复患者进行现身说法,介绍成功经验,从而增强自我效能;⑤开启社会和家庭支持系统。做好患者家属及朋友的思想工作,多给予其关心与支持,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间下棋、玩扑克等,让其融入到社会和家庭中;⑥消除负性因素。任何患者能获取的负性事件消息尤其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病情加重或死亡的消息都会对患者自信心造成严重损害,并会削弱他们对生的欲望,避免其与危重症患者同住一病房。

1.2.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采用excell建立数据库,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观察组男7例,女 18 例,独居或住敬老院9例,骨折部位:股骨颈骨折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0例。手术方式:人工关节置换7例,内固定18例。高中以上文化12例,伤前活动能力(ADL)>80有13例,年龄65-90岁,平均78.6岁,住院时间19~50 d,平均23 d。对照组男9例,女16例,独居或住敬老院7例,骨折部位:股骨颈骨折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8例。手术方式:人工关节置换10例,内固定15例。高中以上文化16例,伤前活动能力(ADL)>80有9例,年龄68~92岁,平均76.3岁,住院时间17~37 d,平均21.5 d。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居住情况、骨折部位、手术方式、文化程度、ADL、病情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效能得分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效能得分情况见表1,由表1可见,观察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自我效能得分与伤后的比较,P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效能得分情况比较(x±s)

组别例数伤后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F值P值

观察组2523.5829.4532.254.08P

对照组2522.2925.1627.301.56P>0.05

T值1.7112.6152.490

PP>0.05P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Zuckerman评分比较,见表2、3。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1个月Zuckerman评分比较(例,%)

组别

Zuckerman评分

优良可差合计优良率(%)χ.2P

观察组531072532%2.96P>0.05

对照组341262528%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后3个月Zuckerman评分比较(例,%)

组别

Zuckerman评分

优良可差合计优良率(%)χ.2P

观察组109332576%4.47P

对照组57852548%

3 讨论

3.1 以自我效能理论框架为基础的康复护理指导优于常规康复护理指导,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效能。由表1可见,观察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自我效能得分与明显高于对照组。本研究通过患者亲自体验、激励与劝说、成功经验的现身说法、社会和家庭的支持、消除负性因素等增强自我效能的干预措施来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能力、培养其自我管理、自我调节的策略,积极配合、坚持患肢康复功能锻炼。多数研究发现[7,8],通过认知行为策略进行自我效能训练,有助于患者自我管理期望效能的提高,自我管理行为和健康结果(症状、机体功能、健康危险因素控制、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生活满意度等)的改善以及减少对卫生服务的使用。而常规的康复护理指导,只是教给患者何时开始锻炼,怎样锻炼,锻炼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对于自我效能水平并无明显影响。

3.2 自我效能是指人们成功地实施和完成某个行为目标或应付某种困难情景能力的信念。根据班杜拉的推论,自我效能水平越高,行为的采取、维系和努力程度越高。自我效能的提高,自我潜能的发挥越好,行为改变的效果越好。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锻炼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的提高,对于康复功能锻炼的自觉程度及信心也相应提高。对于功能康复锻炼的指导的依从性也相应提高。从而带来锻炼效果的改善。本研究自我效能干预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定优于常规组,与文献报道相近[9]。

3.3 本研究结果说明自我效能理论引导下设计的自我效能训练,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水平、行为变化以及康复结果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的样本量尚不够大,还可以作进一步大样本研究以及不同的干预手段,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干预时间方面的研究,以力求能寻找出最佳的干预模式。

参 考 文 献

[1] Titler M,Dochterman J,Xie XJ,et al.Nursinginterventious and other facters associated with discharge disposition in older patients after hip fractures.Nursing Research,2006,55(4):231-242.

[2] Simpson P.Clincal outcomes in transition program for older adults with hip fractures.Outcomes Management,2002,6(2):86-92.

[3] 葛向煜,君俏,刘邦忠.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康复护理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550-552.

[4] 杨延忠,施卫星.临床护理一种思路和方法:自我效能增强.中华护理杂志,2004,39(5):393-395.

[5] 王才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特刊):1852186.

[6] Zuckerman JD,Koval KJ,Aharonoff GB,Skovron ML.A functional recovery score for elderly hip fracture patients:II.Validity and reliability.J Orthop Trauma.2000 Jan;14(1):26-30.

[7] PellinoT,TluzekA,CollinsM,etal.Increasing self-efficacy through empowerment:Preoperative education for orthopaedic patients.Orthopaedic Nursing,1997,July/August:48-59.

篇6

【关键词】 骨创伤;康复锻炼;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1-0116-02 

骨创伤是外科常见疾病及多发病之一,给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均带来严重的影响。随着临床康复医疗的发展,骨创伤患者手术治疗后的恢复也逐渐提高。据不完全统计,有效的康复锻炼措施可最大限度的恢复骨创伤患者的功能,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如何实施有效的康复功能锻炼和加强护理措施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1-2],作为骨科创伤恢复最安全方便的恢复方法,其价值不容忽视。因此,笔者主要讨论护理干预配合康复功能锻炼在我院100例骨创伤术后患者中的运用。现将相关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100例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男26例,女24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36.6±4.23)岁;其中单纯股骨颈骨折15例、锁骨骨折5例、尺桡骨骨折20例、膝部骨折10例;观察组患者男25例,女25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37.6±3.23)岁;其中单纯股骨颈骨折10例、锁骨骨折4例、尺桡骨骨折16例、膝部骨折2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创部位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骨外科常规护理,如知识宣教、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等。观察组在基础护理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方法如下: 

1.2.1 心理护理 术后多数患者因害怕活动会引起手术切口裂开、关节脱位、出血及疼痛等,不愿意进行术后早期活动,护士应及时给予解释和鼓励,对患者的每个动作给予指导和肯定,使其增强康复锻炼的信心,从而主动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1.2.2 健康教育 成立康复功能锻炼小组,护士长作为小组长。由专门护理人员针对综合康复锻炼对骨创伤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术后,尽早帮助患者进行关节功能锻炼,锻炼强度以不造成患者疼痛为宜,并注意患者的恢复情况,可根据不同患者的恢复情况制定相应的功能锻炼量[3]。合理调配患者饮食与作息。进行恰当的知识宣教,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 

1.2.3 家庭护理 为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患者在出院后护理人员应将家庭护理计划及方法以口述或文字的形式告知家属,并叮嘱其按计划执行,并定期电话回访,了解患者的功能锻炼情况,对于不遵守或不完全遵医嘱的患者,给予提醒和督促。 

1.3 综合性功能锻炼 

1.3.1 单纯股骨颈骨折 患者多为中老年患者,手术方法主要为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患者需卧床较长一段时间,部分老年患者会发生肌肉萎缩或褥疮等并发症,临床需密切观察患者各项体征,最大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早期,接受肌肉锻炼,护理人员可利用CPM机进行功能锻炼,患者由于不能下地行走,上肢以肩肘关节活动为主,下肢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踝关节活动,患肢不可负重,故康复锻炼不可操之过急。 

1.3.2 锁骨骨折 患者术后会进行局部固定,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进行握拳、肩肘部关节外展和后伸运动,回复较好的患者可进行挺胸、叉腰等动作练习。康复锻炼期间不可进行肩关节前屈及内收等动作,在使用夹板固定期间,注意患者皮肤颜色及挤压程度,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并发症,患者夹板拆除后,可指导患者进行铺床动作帮助恢复。 

1.3.3 尺桡骨骨折 患者多伴有局部肿胀、畸形及功能位障碍,故护理人员在康复训练期间,需密切观察患肢情况。早期可多以指关节和肩关节活动为主,同时,进行前臂肌肉静力锻炼,严禁旋转等活动,患者外固定拆除后,可进行伸直、屈曲、前后旋等动作。 

1.3.4 膝部骨折 患者主要影响膝关节活动,术后,患者关节粘连是最常见且最严重的情况。故此,早期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以髋部、脚踝、脚趾活动为主,从而改善患者的下肢血液循环情况,促进肌肉关节等部位恢复。患者恢复至膝部可功能位后,需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 

1.4 评价标准 1个月后,对所有患者护理质量进行调查。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量表评估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共包含五项内容,总分100分,其中60分以下为不满意,60~85分为一般满意,85分以上为满意,总满意度=(一般满意例数+满意例数)/调查问卷总例数×100%。康复锻炼3个月后对患者恢复情况进行评估[4]:优:患者疼痛感消失,能够自由行走,可进行跳舞、跑步等运动,无其他并发症;良:患者偶有疼痛感,生活基本可以自理,但不可进行负重或剧烈运动;差:患者疼痛感未改善,无法自主行动,甚至病情恶化。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以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 两组恢复情况对比 对照组功能恢复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3 讨论 

有学者认为康复医学将会是骨外科治疗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5]。骨创伤常易造成患者关节部位功能障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恢复造成较大影响。因此,术后越来越多的骨创伤患者选择康复功能锻炼,有效的提高了肢体关节恢复,改善了患者的血液循环,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产生。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康复功能锻炼方法也日趋成熟,但是,手术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对患者造成损伤,因此,探索新的、安全简便的康复方法是至关重要的[6]。本次研究回顾分析了我院100例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对照组恢复率低于观察组,也证实了上述观点。 

综上所述,术后综合性康复锻炼对骨创伤患者恢复效果确切,同时,进行适当的护理干预能进一步提高整体治疗效率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荣花.创伤性肩袖损伤患者术后不同时间开始康复训练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0,17(3):41-45. 

[2]张淑英,王勤奋.膝关节骨折术后的早期康复护理[J].全科护理,2010,8(3):244. 

[3]刘小华,蔡雪翠.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的早期康复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17):50-51. 

[4]彭利芳,皋萍,蔡亚男,等.髂骨取骨植骨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康复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4,(6):50-51. 

篇7

【关键词】交锁髓内钉;骨折;护理

【中图分类号】R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090-01

近年来,交锁髓内钉因其对骨折周围组织损伤小,操作安全,固定可靠,且能防止骨折旋转畸形,恢复肢体长度,广泛用于治疗股骨干骨折,特别是粉碎性骨折。2010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共计交锁髓内钉治疗11例股骨干骨折患者,通过精心护理及康复指导,骨折愈合良好,功能恢复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1例,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10-72岁,闭合性骨折8例,开放性粉碎性骨折2例,合并多发骨折1例.

1.2 方法:术前常规牵引5-7天,待肿胀减轻,生命体征平稳后行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术后早期采取主动与被动相结合,辅以下肢关节康复器进行训练。患者平均住院21天。

1.3 结果本组11例患者,除1例合并多发骨折不能进行主动功能训练外,其余患者无1例发生感染、旋转、短缩、畸形,膝关节屈伸范围达90°-120°,踝、膝、髋关节基本恢复正常。

2 康复护理

2.1 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注意伤口出血及渗血情况,保持负压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量、色和性质,注意患肢肿胀及血液循环情况,保持敷料干燥。

2.2 心理护理 临床上常会遇到两种不利于患者功能锻炼的心理状态:一种是患者小心谨慎、怕痛或是害怕出意外而不敢活动。另一种是患者急于求成,不注意锻炼的方法而过早的活动或负重。这两种不利因素很容易导致关节僵硬,肌肉萎缩,骨折延迟愈合或再次骨折、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因此护理人员必须耐心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及方法,已取得患者及家属配合,早期采取合理的锻炼方法,促进功能的恢复。

2.3 预防膝关节僵硬 术后使患肢搁置于衬有软垫的勃朗架上,可使膝关节适当屈曲,有利于减轻肿胀和预防关节僵硬。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踝关节背伸跖曲活动,2次/d,每次10min。

2.4 功能锻炼

2.4.1 手术当日,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保持患肢功能位。麻醉过后指导患者行踝关节的跖曲、背伸运动以及腓肠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运动。辅助髌骨被动运动,坚持3-4次/d ,5-10 min/次。

2.4.2 术后2-3天,拔除引流管后可行下肢CPM的持续性被动锻炼,CPM能促进手术部位血液循环,消除肿胀,且患者无痛苦,乐于接受。活动范围先从0°-30°开始,每日增加10°,逐渐至120°止,同时加强下肢肌力训练及其他辅助运动。在训练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反应,个别不能耐受者,要减少活动幅度和时间,防止发生意外和损伤。

2.4.3术后1-2周,患者可在床缘练习端坐,然后进行髋、膝关节的助力主动运动,3次/d ,10min/次。

2.4.4术后3-4周,患者可扶双拐下床活动,健侧负重,患肢做屈髋、屈膝、踢腿、下蹲等动作,因该期骨折远端骨痂已形成,实施有效的活动和不负重锻炼,可有效地防止肌肉萎缩,促进骨折周围肌力的恢复和关节功能的恢复。术后2个月,复查X线片,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过渡到部分负重行走练习。4个月后可弃拐恢复正常生活。

3 体会

骨折的治疗原则是复位,固定,功能锻炼。骨与关节的长期固定,可引起肢体废用性萎缩。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减少了手术损伤,控制了骨折成角,旋转,保证了骨折后的牢固固定,把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结合起来,促进早期功能锻炼,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骨折在功能训练中愈合,功能在骨折愈合中重建。

参考文献

[1] 何晓真,张进川.实用骨科护理学.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341-346

[2] 张晓阳.骨科术后康复指南.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97-112

篇8

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评估;康复护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股骨颈骨折患者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而股骨颈骨折多发于老年人,且骨折部位特殊,病程长,并发症多,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发展的同时,患者术前术后的康复护理越来越受到广大医护人员的重视。现将此方面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手术患者的评估

1.1年龄大且患有基础病赵婵等[1]报道,本组42例,年龄71~90岁,平均77.6岁。患者合并有高血压16例,脑血管意外4例,糖尿病3例,心脏病2例,肺部感染1例,其中有2种以上并发症者4例。周学梅[2]报道,研究组共106例,年龄70~95岁,平均76岁,其中高血压、冠心病32例,肺心病11例,糖尿病30例,泌尿系统病15例,肝功能轻度不全2例,轻度贫血8例,神经系统疾病8例。据张淑萍等[3]报道,本组30例,年龄63~87岁,平均72岁。术前伴有内科疾病8例,其中高血压病史5例,糖尿病史2例,心脏病史1例,风湿性关节炎2例。

1.2焦虑由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多为高龄、高危的老年患者,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病。患者对手术不了解,缺乏治愈信心,担心手术失败,长期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使患者情绪郁闷、烦躁。另外患者骨折后需要家庭人力、物力、财力的支出而造成患者内疚和自卑,害怕成为家庭的负担[4]。且患者对医务人员的陌生,对医院环境的不适应等都可以使患者产生的情绪波动。可见患者因疾病的痛苦渴望手术又畏惧手术,常产生焦虑感和恐惧感[5-6]。

1.3康复评定①术前评定:评测上、下肢肌力;测定各关节特别是手术关节的关节活动度,确定有无挛缩或畸形;观察步态类型及是否使用助行器;测量患肢长度和X线检查;②术后评定:可分别对术后第1、2d,术后1w、2w的住院患者及术后1、3、6个月的门诊患者进行测评。住院患者主要测评其心、肺功能,伤口情况,关节有无疼痛、水肿及活动情况,肌力,躯体活动及转移能力;门诊随访患者要了解人工关节的稳定性和关节活动度,步态分析,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等[7]。

2康复护理体会

2.1术前康复护理

2.1.1术前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尊重患者的疾病知情同意权,医护人员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手术的方法及作用、手术医生、成功术例、并发症及康复训练的重要意义,使患者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以便主动配合治疗。针对患者因环境改变、害怕手术、经济问题等而产生的恐惧、紧张、焦虑、失眠等情绪,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改善认知,调控应激反应[9],使手术如期进行。

2.1.2术前康复训练目的是使患者术前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并明确相关的注意事项。

2.1.2.1指导向患者说明术后为防假体脱位要采取正常的,应避免侧卧,取平卧或半卧位,患髋屈曲

2.1.2.2运动方法指导患者做一些简单运动:如股四头肌收缩练习、踝泵运动等,以保持邻近关节与肌肉的活动能力。 指导训练臀大肌收缩练习:健侧下肢屈膝支撑于床面,双手拉住吊环,使身体整个抬高,臀部离床,停顿5~10s后放下。屈髋练习:患肢屈髋时,髋关节曲度

2.1.2.3训练床上排便,教患者学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使用便盆时,臀部抬起足够高度以保证稳妥,并避免患肢的外旋及内收动作。有效咳嗽可预防术后肺部感染。

2.2术后康复护理

2.2.1术后护理

2.2.1.1术后常规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生命体征变化,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作好记录。遵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术后不超过48h拔出引流管,12~14d拆线。

2.2.1.2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术后进行雾化吸入,鼓励患者做深呼吸,指导有效咳嗽。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促进排痰,做好褥疮护理,防止褥疮发生。鼓励患者多饮水,注意导尿管护理,防止泌尿系感染。指导患者多食粗纤维、高蛋白饮食,防止便秘。

2.2.2术后康复护理康复的原则是使康复护理早期介入,术后当天晚上应立即开始康复。回病房后,搬动时小心抬起臀部,在术侧肢体外下方垫入适当软垫,两大腿间置三角枕,患肢应保持髋关节外展10°~20°,屈曲10°~15°内外旋中立位。

2.2.2.1术第1d撤除软垫,尽量伸直术侧下肢,以防屈髋畸形。鼓励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和踝关节的跖屈背伸训练,每个动作保持5~10s,然后放松5~10s,每天数次,10~20min/次。

2.2.2.2术后第2d开始,继续加强腿部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及关节活动,进行引体向上运动并尽量独立完成;患者开始在护士指导下采用CPM机进行膝关节持续被动屈伸功能锻炼,逐渐由起初的被动活动、主动加辅助、到主动练习过渡,开始活动范围髋25°,膝40°,以后逐步增加。一般主张术后3d 关节活动度应限制在40°以内,以后逐渐增加活动度,但应避免屈髋超过90°。

2.2.2.3术后第4~7d:于术后第4~5d病情平稳后开始进行,在此之前逐渐延长半卧位时间为离床做准备[8]。全髋关节置换术后4d 允许床边站立,5d开始部分借助双拐逐步负重,第12w去除双拐全负重。锻炼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严禁盘腿和患侧卧位。下地行走时由被动到主动:坐床边,双腿下垂扶拐站立不负重行走部分负重完全负重行走步态训练。

2.2.2.4术后7~14d主要目的是恢复关节的活动度,进一步提高肌力,继续第一阶段功能锻炼,仰卧直腿抬高运动,抬高30°,2次/d,15min/次,仰卧位屈髋屈膝运动,仰卧位外展运动,座位伸髋屈髋练习,屈髋位旋转练习。

2.3出院康复指导一般术后2w出院,出院后坚持做股四头肌等长、等张收缩锻炼及髋关节、踝关节屈伸运动,3次/d,15~20min/次。禁止4w内侧卧位和90°坐位,患侧髋关节屈曲

3讨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最终目标是使患者尽早地、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深切的体会到正确的康复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康复训练具有康复快,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并发症少的特点,无论是主动训练还是被动训练都需要患者有足够的耐受力和毅力。通过康复训练,使患者尽早恢复髋关节功能,为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婵,苏海瑕.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室整体护理[J].蛇志,2010,22(2):179-180.

[2]周海梅.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0,18(4):136-137.

[3]张淑萍,张淑梅,王秋开.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手术特点及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07,21(11):3036.

[4]何希华.术前访视对老年骨折患者心理应激状态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0):12-14.

[5]沈黎鸣,吴晶玲,吴荔红.高龄老人股骨劲骨折人工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J].白求恩军医学院报,2006,4(3):180-190.

[6]马凤华.高龄高危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期护理[J].河北医学,2010,16(2):227-228.

[7]张晓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的效果评价[J].护理杂志,2009,26(9):16-17.

篇9

东莞市石龙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东东莞 511700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运动功能和ADL的改善情况。 方法 选取颅脑外伤患者152例,随机分为2组,各7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手段,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护理措施。 结果 观察组康复治疗后的FAM评分为(68.4±2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FAM评分(44.3±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FAM=6.986,P=0.000);观察组康复治疗后的MBI评分为(77.4±1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MBI评分(51.5±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MBI=7.857,P=0.000)。结论康复护理是治疗和改善颅脑外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有效治疗手段,治疗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

关键词 ] 康复护理;颅脑外伤;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8(b)-0171-03

颅脑外伤(craniocerebral injury)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创伤类型,发生率居高不下,仅次于骨折,致死率居于首位[1]。目前临床上对颅脑外伤患者治疗效果并不满意,相关研究表明综合康复护理可以改善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为探讨分析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运动功能和ADL的改善情况,该研究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的152例颅脑外伤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方式对其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康复科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15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①颅脑外伤史明确,出现昏迷时间>25 min;②伴有意识、认知障碍、肢体运动功能受损等后遗症;③经颅脑CT或MRI等检查手段确诊;④受伤时间在2个月内,未经系统康复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76例(50%),男49例,女27例;年龄20~58岁,平均(37.2±12.9)岁。对照组76例(50%),男48例,女28例;年龄19~60岁,平均(36.6±11.1)岁。组间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等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在经过外科手术治疗后,给予降低颅内压(250 mL 20%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2~4次/d)、营养神经细胞(10 mL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稀释到250 mL生理盐水中,1次/d,连用10~14 d)、苏醒剂、高压氧舱(给予中型氧舱治疗,压力为0.2 MPa,加压20 min,稳压吸氧60 min,中间休息10 min,减压30 min,1次/d,共10~40次)、营养支持(如能进食,则应慢慢给予高蛋白、纤维素较为丰富且容易消化的食物)等常规护理手段。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①指导:待患者的临床症状平稳后,开始指导患者进行适应练习,依次由平卧向半卧位(低、高)、坐位、立位、直立、行走活动过渡。每个应当适应60 min以上,并且在左右转动头部未出现不适后进行下一步骤。若进行到某一时出现明显不适应返回上一步骤重新适应,若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返回平卧姿态,待症状平稳后重新进行训练;②康复训练:待患者的临床症状平稳后给予一系列康复训练包括摆放良肢位,被动、主动肢体关节运动,翻身、坐起、站立、行走训练,平衡训练,日常生活能力如穿衣、吃饭等方面的训练;③干预认知行为:由经过专业培训的高级医护人员定期与患者本人进行谈话,每星期2~3次,每次25~30 min。谈话内容包括认知模式的教育、自动思维的识别、错误或扭曲认知的改正、合理认知的重构、心理干预手段等;④心理护理:经常与患者及患者家属沟通,告诉其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和训练方法、内容,在取得理解和配合的前提下共同完成治疗内容。经常鼓励、安慰患者,告知其临床表现的发生机制和预后、转归,及时缓解患者因身体不适和意外创伤产生的负面情绪,使患者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1.3 疗效评价标准

患者的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评分(FMA)[2]进行评价,0~100分,分数越高运动功能越好。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采用改良Barthel评分表(MBI)进行评价,0~100分,分数越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

1.4 统计方法

用spss l5.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的FAM、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FAM=0.125,P=0.901;tMBI=0.250,P=0.803)。观察组康复治疗后的FAM评分为(68.4±2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FAM评分(44.3±20.4);观察组康复治疗后的MBI评分为(77.4±1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MBI评分(51.5±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FAM=6.986,P=0.000;tMBI=7.857,P=0.000),见表1。

3 讨论

颅脑外伤(craniocerebral injury)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创伤类型,指由于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造成的颅脑损伤,发生率居高不下,仅次于骨折,其致死率居于首位。随着社会发展,造成颅脑损伤的常见原因如交通事故、意外坠落、暴力事件等逐渐增多,颅脑损伤的发生率也在增高。目前临床上多给予降低颅内压、营养神经细胞、苏醒剂、高压氧舱、营养支持和对症处理等常规护理,疗效并不十分满意,还需要康复护理对其内容进行补充[3]。康复护理的治疗目标是最大可能的恢复患者的生理状态和机体功能,减少后遗症带来的影响,使患者能够早日正常生活。

相关研究发现[4],指导颅脑外伤的患者进行适应练习可以有效缓解心脑血管痉挛、提高神经系统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其原因可能为未经系统规划的突然快速变动会导致脑不供血不足,而长期卧床的颅脑外伤患者心血管反应性降低,会加重其损伤。而针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康复训练可以减少创伤后肢体障碍以及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恢复良好[5]。有研究表明[6],认知模式的教育、自动思维的识别、错误或扭曲认知的改正、合理认知的重构、心理干预手段等认知行为的干预可以改善颅脑损伤后的神经性失调和行为、认知障碍。心理护理则是贯穿整个康复护理治疗过程的基础,能够使患者保持一个良好、积极的心态,早日康复出院[7-8]。因此,给予患者指导、康复训练、干预认知行为以及心理护理等方面的综合康复护理理论上可以是颅脑外伤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

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康复治疗后的FAM评分为(68.4±2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FAM评分(44.3±20.4),说明综合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观察组康复治疗后的MBI评分为(77.4±1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MBI评分(51.5±21.2),提示康复护理组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到了极大地改善。林白云[9]等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患者功能恢复及其预后的影响,研究表明经过护理干预后,FMA由(34.4±18.9)提高到了(67.9±21.5),MBI由(27.1±15.1)提高到了(76.7±18.3);孙红霞[10]通过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同样有效地改善了颅脑外伤术后的运动功能,林白云、孙红霞的研究结果与该研究结果大致方向一致,表明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地促进颅脑外伤患者的康复。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是治疗和改善颅脑外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有效治疗手段,治疗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

参考文献]

[1] 卢明云. 颅脑外伤患者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J]. 中外医疗,2012,31(9):140-141.

[2] 叶曙光. 颅脑外伤患者中优质护理应用效果观察[J]. 中外医疗,2012, 31(16):141-142.

[3] 齐小玲. 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J]. 吉林医学,2013,34(24):5037-5038.

[4] 邵强.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治疗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18-20.

[5] 熊慧琴.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恢复期的护理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6):270-272.

[6] 栗艳红. 重症颅脑外伤的急诊护理措施[J]. 吉林医学,2012,33(16):2524-3525.

[7] 钟次兰, 陈立华, 蔡淑群. 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外伤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10): 150-152.

[8] 洪小平. 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卒中便秘患者中的作用[J]. 大家健康,2014, 8 (3):252-253.

[9] 林白云,刘平.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患者功能恢复和预后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7):69-71.

篇10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康复护理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闭合性骨折, 多半由间接暴力造成, 近年来较为常见的治疗方法是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内固定治疗, 做为一项新开展的手术治疗方法, 从术前准备到术后观察, 从术后重点护理到指导患者康复锻炼, 形成了一系列完整的体系。吉林省人民医院自2009年5月~2012年3月采用骨折切开复位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46例, 临床疗效满意, 现将接受该术式后的患者护理的康复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46例, 男18例, 女28例;年龄60~82岁, 平均71.2岁。按Neer分型[1], Ⅱ型15例, Ⅲ型28例, Ⅳ型3例。其中右侧21例, 左侧25例, 均为闭合性骨折, 均在完善术前常规检查并积极术前其他基础疾病的治疗, 待身体状况好转后再行手术治疗, 外伤至施行手术治疗的时间平均为3.5 d (2~9 d)。

1. 2 手术方法 病例全部采用全身麻醉, 采用LPHP内固定。取肩关节前上内侧入路, 尽可能的少剥离骨膜尤其是碎骨片上的骨膜或筋膜组织, 根据骨折情况选用不同规格的LPHP内固定。

1. 3 疗效评价标准 采用Neer百分制评定标准[2], 分别为疼痛:35分, 功能:30分, 运动限制:25分, 解剖复位:10分。根据评分的结果:90分以上为优, 80~89分为良, 70~79分为可, 70分以下为差。

1. 4 结果 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0.8 d, 按Neer功能评分标准, 本组病例中优30例, 良11例, 可3例, 差2例, 优良率89.1%, 随访时间4~15个月, 平均7.6个月。出现2例疗效差的原因是, 出院后未按医嘱进行术后功能锻炼和复查, 遗留肩关节功能障碍和疼痛等。

2 手术前护理

2. 1 一般护理 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 以信任和尊重的方式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谈, 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使其在平静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 主动配合手术和术后完成严格长期的肩关节康复治疗, 提高手术后康复效果。

2. 2 患肢的护理 由于外伤后, 患肢会出现局部的肿胀, 深静脉回流受阻。随着肿胀的加重, 浅静脉回流亦会受到影响[2]。指导患者将患肢处于高于心脏的水平位置, 采用肢体按摩方法促进患肢浅静脉回流, 减轻水肿以及肿胀。严密观察患肢的肢端血运情况, 如肢端出现苍白、发绀、麻木以及青紫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由于肱骨近端骨折脱位可合并肩部结构域神经的损伤, 其中腋神经最容易受到损害。

2. 3 一般准备 给予患者备皮, 备皮前注意观察患者局部皮肤有无破溃, 在进行备皮时护士动作一定要轻柔, 以免损伤患者的皮肤。指导患者术前6 h禁食水。手术前一晚可以遵医嘱给予镇静药物, 减少患者焦虑保证充足的睡眠。

3 术后护理

3. 1 一般护理 术后患者去枕平卧6 h, 心电监护, 低流量吸氧并进行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患者清醒后可平卧或者健侧卧位。患者下床活动时保持肩关节轻度外展并可用上肢吊带屈肘辅助固定, 患肢用三角巾悬吊固定3周。

3. 2 术肢疼痛的护理 手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术肢情况, 观察术肢指端的血运情况, 如发现异常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并配合处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疼痛原因, 疼痛时可以指导患者转移注意力, 如疼痛不能缓解时可以根据医嘱进行给予止痛药物治疗。

3. 3 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老年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几率较其他年龄段高, 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主要出现于下肢, 但近年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上肢深静脉血栓占所有深静脉血栓病例的1%~4%[3]。术后患肢抬高于心脏水平10~15 cm, 术后麻醉作用消失后, 即可鼓励患者做握拳运动及对掌运动等主动功能锻炼。本组46例, 经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 未出现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4 康复锻炼

术后应鼓励患者尽早进行患肢的锻炼, 利于患肢的血运循环, 锻炼肌肉组织防止萎缩和粘连, 避免出现“冰冻肩”[4]。将术后肩关节康复分为4个阶段。

4. 1 第1阶段(术后1~4周) 此阶段主要是主动活动患侧肘、腕、手诸关节, 肩关节则以被动及辅助活动为主, 功能锻炼时可摘下上肢吊带, 下床活动时须佩带。

4. 2 第2阶段(术后4~6周) 复查 X线片显示骨痂生长, 而且骨折端稳定, 行肩关节主动活动、肩带肌肉等张肌力训练及肩关节牵伸等功能锻炼, 加强患肢肩关节前后屈曲、内收、外展、内旋、外旋活动及上举等锻炼, 强调患者强化患肢免负重的肩关节日常生活训练[5]。

4. 3 第3阶段(术后6~12周) 此阶段训练以肩关节主动运动为主, 进行三角肌等长收缩练习, 进行耸肩和肩胛骨内、外旋练习;指导外展、外旋锻炼, 即进行患侧肩关节各个方向的全范围运动。在行主动锻炼前先热敷肩关节20 min, 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减轻锻炼时疼痛。

综上, 随着手术器械的日新发展, 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手术治疗越发普及, 术后康复护理的重要性也凸显出来, 尽早恢复肩关节的功能,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患肢进行有效、系统的康复锻炼与保护, 重视指导患者进行分阶段系统康复训练。

参考文献

[1] 刘志雄. 骨科常用诊断分类方法功能结果评定标准. 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 2005:282.

[2] 王守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护理体会.现代护理杂志, 2011 25(7):4732.

[3] 司马小.肱骨近端骨折107例手术治疗的临床体会.现代护理杂志, 2009, 356(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