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物保护方针范文
时间:2023-10-17 17:36: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时代文物保护方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花都文物资源的保存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缺乏保护维修资金。区政府没有把文物维修经费常规化、制度化,除了1998年下拨了20万元维修洪秀全故居外,对文物保护维修基本上没有固定资金投入。(二)文物本身存在缺损、破漏等现象。由于岁月的沧桑、风侵雨蚀,这些文物古迹虽然保存下来,但普遍存在缺损、破漏等现象;还有,文物点由始建者经过历代的繁衍、壮大或消亡,到了现代,建筑物大都成了公有财产;再者,历次的政治运动,对文物点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另外,文物管理部门对文物保护宣传力度不够,缺乏完善的保护;还有,村民对一些古建筑维修的时候没有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改用了现代建筑材料,使古建筑面目全非,神韵尽失。(三)文物点与周边环境极不协调。农村生活现代化首要的是改变住房条件,于是,鳞次栉比的小洋房在各处乡村中拔地而起,古朴、破旧的文物建筑在现代化建筑的包围中羞涩地“犹抱琵琶半遮面”,显得十分难为情,使人觉得碍眼、感觉不协调。(四)目前,我区对文物资源的利用还非常有限。全区170个文物点,现在利用起来的只有3个,就是洪秀全故居、资政大夫祠和洪仁故居遗址。而绝大部分文物资源还被人们遗忘在村落中,随岁月的流逝中任其坍塌、湮没、消亡。
二、文物资源与旅游结合的途径与对策
要把文物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利用文物为现代社会服务,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花都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要做好哪些工作呢?(一)有效保护。文物的保护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对文物的维修要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这样才能保护好文物的传统风貌。否则,变成“建设性破坏”或“破坏性建设”,使其“焕然一新”,就会失去原有的价值。我们对文物资源的保护,不但要保护文物本体,而且还要对其周围环境进行保护,这点在现代化建设中尤为重要。一切事物,包括文物都不能脱离环境而存在,“文物不能独善其身”,如果环境风貌毁灭了,文物保护单位失去与其相协调的环境氛围,就会失去生命力。所以,除“四有”工作所需求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外,还要尽可能地保持其自然环境,使山水人文互为补充,这样更能体现文物的价值。文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保护是为了利用,是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合理利用才能更好实现有效保护。(二)合理利用。在肯定文物所拥有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掘文物深层次内涵,发挥其教育、借鉴和科学研究作用。政府要协调好文化、旅游、规划等职能部门,对辖区内的文物资源进行科学的评估,统一规划,推出一批文物旅游精品,打造花都文物旅游的特色。市场经济处处讲“品牌”,“洪秀全”就是花都最好的“品牌”,是“人无我有”、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品牌”。发掘、组织、利用好这些文物资源,既能发挥爱国主义教育作用和革命传统教育,激发人们建设现代化的斗志与决心,又能打造好“洪秀全的故乡”的品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有力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花都的知名度。(三)要充实文物景点的文化内涵,宏扬主旋律。文物工作属上层建筑范畴,肩负着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繁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任;而旅游业属经济基础范畴,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重任。然而,文物、特别是历史文物毕竟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东西,不同时代的文物会留下不同时代的烙印,要利用它来为社会主义服务,颂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文物景点烧香、拜神、求签、卜卦等愚昧落后现象普遍存在,有些甚至刻意喧染、宣扬生死轮回、神鬼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满天神佛,乌烟瘴气,这些现象应坚决遏止。文物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对其进行充实,注入新的内容,深化文化内涵,以促进景点品位的升级,拓展出旅游和文化活动结合的新空间,使古老的文物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充实了文物景点的文化内涵,增加了旅游容量,增强了社会教育功能,提高了景点旅游的品位,文物与旅游必将得到相辅相成的发展。(四)加强服务意识,完善管理,培养高素质的讲解员队伍。文物资源是凝固的历史、静止的画卷,而且各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要准确地了解其内容和特点,就必须要有高素质的讲解员活灵活现、趣味生动的讲解,方能增进文物展品与旅游者的交流,使旅游者身临其境,收到最佳效果。讲解员在讲解接待中起的是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讲解是一项综合艺术,需要体力与智力、知识与艺术的结合,是口才与交际、机智与严谨的融汇,讲解员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出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旅游接待水平。所以,要发展花都的文物旅游,一定要加强文物单位的服务意识,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讲解员队伍,提高讲解接待水平,优化服务质量,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五)完善旅游设施。旅游由“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组成,缺一不可,要发展区域性旅游业,一定要完善该区域的各种旅游设施。同样,要发展文物旅游,同样要对文物景点的配套设施进行完善。花都有优美的城乡风貌、悠久的饮食文化,有大量的革命、历史史迹,还有发达的商业和交通运输业,完全可以开发出一批品位高、吸引力强、具有较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文物旅游路线,形成花都的旅游特色。
花都在新世纪初适逢发展大旅游的契机,各级政府应该积极利用丰富的文物资源,实行宏观调控,重点开发代表花都特色的精品,做好旅游总体规划,促进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推动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把花都建设成为城乡一体化、现代化花园式城市。
作者单位:广州市花都区洪秀全纪念馆
参考文献:
[1]《花县志》
篇2
绵绵起伏的山峦,永定河碧水清波,早晨在西山处袅袅的钟声中醒来,夜晚,多年不曾见到的满天繁星在夜幕下闪烁生辉。石景山人早已将自然的恩赐融入生活,习惯了这里的新鲜空气、参天古树送来的微风、碧波环绕上的舍利塔倒影,自在安乐尽在不言中。
从燕都第一仙山到北京最重要的重工业区,到首都文化娱乐休闲区,再到城市新中心的定位,石景山扎扎实实地一步步走过,见证着北京的发展,也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惊天巨变。无论在区域发展规划定位,还是产业成功转型上,都成了众多以工业为主导的城市纷纷效仿的成功样本。
一个未来将主导整个城市经济和国家创新能力的都会创新商圈,已在此处迅速崛起。笔者有幸与一些见证石景山发展变化的市民与专家一起,为大家讲述石景山区巨变背后的方方面面。
燕都第一仙山引无数名仕赞誉
石景山位于今首钢厂西北,永定河东岸,由石灰岩构成,海拔183米。它属于太行山余脉,是北京西山风景区的一个亮点。它的东南坡苍松覆盖,杂花生树,绿荫浓郁;西北则怪石嵯峨,崖壁千仞,颇具阳刚之美;铜顶的仿古楼台,如凌空一剑,异常壮观。古代,它有“燕都第一仙山”的美称。
石景山有着悠久的人文史。山上出土过大量的绳纹陶片和夹砂红陶,证明此山是古代的北京人聚落点之一。
石景山是北京西山的一处风景名胜。山上的明代古碑载:“惟山雄峙一方,高接云汉,钟灵秀之气,郁造物之英,真燕都第一仙山”。山上的金阁寺塔,是历代游人登临的胜地。登临石景山,西北望群山叠翠,满目苍茫;东南瞰平畴千里,心胸开阔。康熙皇帝登上石景山东望,感叹赋诗道:
车书混一业无穷,
井邑山川今古同。
地镇标异秀,
凤城遥在白云中。
在另一首诗中,他描述石景山说:
岩洞幽深无鸟迹,
峰崖高处有人家。
青山绿水谁能识,
怀古登临华。
石景山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位于永定河的出山口上,几千年来成为北京城的天然屏障。山下原有三国时戾陵堰和金元时的金口遗迹。康熙皇帝称:“永定河安流顺轨,无冲荡之虞,居民乐业,岁获有秋,功之赞佑。念石景山据河上游,捍御宜亟。”1729年,雍正皇帝在石景山下兴建了北惠济庙,祭祀永定河神。
首钢整体搬迁
成就后工业创意产业传奇
首钢的建设和搬迁,牵动着几代中央决策者和广大的老百姓。这是一个1919年建厂的国内特大型钢铁企业,曾连续多年每年为北京市提供的工业增加值超过80亿元,每年上交税收占到北京市财政收入的1/20强,创造过中国钢铁行业无数个第一。然而,当时代的车轮以不可阻挡之势快速向前之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北京城市的全新定位,使得它不得不迁出北京。
让一个800万吨产能的特大钢铁企业东迁250公里,这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史无前例的计划。
2000年,北京市提出调整工业布局,并希望通过调整建立起与城市生态环境现代化国际要求相适应,与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国际城市地位相匹配,与首都经济的空间环境条件相吻合的产业布局。
2004年,北京市修订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了自己“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定位,产业结构调整为“都市国际化、经济服务化、区域一体化、产业轻型化”。
从2006年开始,北京建立了能耗、水耗公报制度、节能监察和评价制度,并将“十一五”期间万元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分解到各区县和重点耗能企业。首钢搬迁调整启动,北京焦化厂正式停产,合成氮、电石、硫酸、油制气等27种传统工业产品退出生产,基本消灭了小水泥、小玻璃、小造纸、小钢铁。
停产或者搬迁这些“硬产业”,消灭了北京城市发展的“硬伤”,全新的产业体系正在这座越来越国际化的大都市中崛起。中关村科技园区、金融街、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商务中心区、临空经济区、奥林匹克中心区等6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已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引领带动者,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近一半,金融业增加值占到全市70%以上,信息服务业增加值也超过全市的一半。
首钢的整体搬迁,是新时代城市建设的一个传奇事件,也为国家、北京市政府提出了更多关于搬迁经费、人员安置、新厂投产资金、新旧厂产能过渡等前所未有的难题和重重挑战。然而,在选择首都还是选择税收的问题上,我们欣喜地看到,北京市政府选择了前者。
为了构建全新的国家大都市,首钢于2007年年底完成压缩400万吨钢铁生产能力,在北京石景山地区阶段性保留400万吨钢铁的生产能力。其间,为保证生产正常运行,暂保留2台烧结机、3座焦炉;按照计划,2010年年底前北京石景山区冶炼、热轧能力全部停产,只保留首钢总部和研发体系以及不造成环境污染的销售、物流、三产等业务。一个偌大的搬迁工程,在政府扶持、全民支持、全体首钢人同心协力的共同努力下,进展颇为顺利。
首钢整体搬迁后,主厂区将腾出8.56平方公里土地,这在市区是绝无仅有的,据石景山区政府相关人士介绍,主厂区北部的首钢厂房将保留外形,可作为展馆、拍摄及演出基地等。主厂区南侧靠近长安街西延线的部分,将发展金融商务、总部经济等,同时将建商业、娱乐、住宅等综合配套设施。临近永定河的区域将建设一个滨河生态公园。
2009年10月14日,中国动漫游戏城项目在首钢二通厂原炼钢厂房内正式启动。作为国家发改委国家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中国动漫游戏城将获得北京市每年1亿元的资金扶持,预计未来将有300~500家企业入驻。
打造绿色产业是CRD规划的核心。而这种“后工业时代”的转型,同样为石景山区创造出极具特色的居住氛围。
奥运场馆建设 带来后奥运效应
如果仅仅凭借处的原始山林、永定河的波光水色和西山晴雪的景致,这里还够不上北京最舒适的区域。一切得从2001年的北京申奥成功开始。石景山从那一刻起,就注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果没有奥运会,首钢的搬迁不会显得这样急切;如果没有首钢搬迁,石景山从工业化向后工业化的转变不会这样雷厉风行;如果没有这壮士断腕般的转变,石景山不会吸引全国乃至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尽管奥运场馆散落在各个区域,尽管各个区域都在尽己所能服务奥运,但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北京各个区域影响之大、意义之深远无过于石景山。而石景山本身也成为仅次于朝阳、海淀的第三大场馆群,7个奥运比赛和训练场馆,涉及5个比赛项目,29枚金牌将在这里产生。
“奥运场馆建设要按照市委要求,统筹布局,精打细算,经得起历史的检验。”2004年7月23日,时任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在调研奥运场馆选址工作时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奥运场馆建设,充分利用好北京现有丰富的体育场馆资源,坚持节俭办奥运的方针,围绕奥运需要综合协调,既满足奥运会比赛的需要,又能够为北京的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留下发展空间。今后北京市体育场馆建设都要围绕奥运转,要满足群众性体育活动的要求,以人为本,建在社区。
石景山拥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和现成的场馆资源,首钢篮球馆、老山体育馆、石景山体育场、石景山体育馆等多个建成于八九十年代的体育场馆,对这些原有场馆升级改造,使其能够承担奥运比赛和训练的任务,更使周边市政环境得以迅猛地发展和提升。
西五环路段从北到南依次建有国家体育总局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首钢篮球中心、国家体育总局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石景山体育中心,总占地面积达75万平方米。在西五环沿线上建有7个奥运场馆,再加上周边的相关产业群,一条疏密有致的体育产业带赫然天成。
时任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的张家明曾向媒体公开表示,北京奥运场馆的规划选址归纳为3个特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节约用地、减少居民搬迁;尽量选择人口密度较低、住户相对少一些的近郊地区;兼顾旧城风貌和文物保护。张家明表示,奥林匹克公园和石景山场馆区的建设,促进了该地区城市化进程,是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
北京奥运会结束以后,部分冷门项目的场馆面临着即将被拆除的窘境。为了能使这些场馆在奥运会后有效利用,冷门项目场馆的集中地石景山区,由区政府带头,将全区所拥有的7处奥运场馆打包向市民开放。
据了解,在石景山区其他奥运场馆开放之前,同样位于石景山区的奥运会篮球训练馆已经对市民开放。如今的篮球训练馆已经改造成为一个健身俱乐部。在2000多平方米的场地中,动感单车、椭圆机、新型跑步机、瑜伽训练室、大操房等设施一应俱全。市民只需花费600元办一张会员卡,就可以在设施一流的场馆内健身一年。平均下来每天才花费不到2元钱。对于市民来说,确实是十分超值。
生于70年代的高先生是土生土长的石景山人,父母都是首钢的第一批老职工,如今已经退休,高先生表示,首钢的搬迁停产,确实让石景山的空气更干净了。而从2006年开建的众多奥运场馆,更让这个区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更宽了,草更绿了,天更蓝了,虽然在国贸的高级写字楼里工作,拿着比父母退休金加一块儿高2倍多的薪水,骨子里还是喜欢西边,主要是西边不堵车。从东到西,分界线相当明显,只要过了公主坟,就像换了个天地一样。这里看不见呆滞木讷的神情,也没有仓促赶路的职业装男女,更多的,是牵着漂亮的银狐遛弯的老百姓和推着婴儿车的父母。而这里随着石景山万达广场的开业,也像东边一样繁华起来。
文化创意产业 让区域展翅高飞
石景山区的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4.46%,居北京城八区之首。随着首钢搬迁,石景山的发展空间将会很大,首钢搬迁调整腾出的8平方公里土地上要规划建设1000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建,石景山区的城市化建设也是相对较高的,市政道路、生活配套、娱乐休闲相对成熟。
以山灵水动的大环境景观清晰地勾勒石景山的轮廓,以现代科技文化激活传统工业文明的空间载体,以生态的、人本的理念细致地刻画城市建设的每一个角落,石景山区应该可以建成一个复合了历史传统与现代文明的特色地区。
目前的石景山区,已经拥有首钢体育馆、老山奥运自行车馆、石景山体育馆等健身场馆,以及石景山游乐园、北京雕塑公园和古城公园等休闲场所。而在《CRD建设行动规划》中,休闲与娱乐将是石景山区的一大主题。
在人们熟知的八角游乐园,将打造出一条围绕游乐园而建的酒吧街――体量4万平方米的“塞纳・左岸”风情街;而在北京雕塑公园西南侧,总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的台湾街已经招商80%。这一以台湾风情为主题的文化特色商业街,涵盖了餐饮、文化艺术、娱乐休闲和购物等多种业态,让市民足不出城便可体验原汁原味的台湾风情。
在交通方面,2008年4月,连接阜成门到门头沟的阜石路西四环至西五环段正式通车,成为连接石景山区的城市快速干道。此外,区域还将进一步推动轨道交通,未来将形成莲石路、京原路、五环线等多条地面交通和地铁4号线、6 号线和S1线共同构建的立体交通网。区域内交通便捷,优势明显,“住在市里,上班在石景山,开车非常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