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的目的范文

时间:2023-10-17 17:36: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保护的目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环境保护的目的

篇1

建设项目竣工后,环保机构需要对其建设和环境管理进行验收,还需要对竣工环境保护设施进行验收,在验收监测的过程中,需要对项目建设情况、施工人员、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综合检查,还要对建设单位环保设施进行监测,这样可以了解建设的过程中,单位对污染的处理及治理情况,还可以对监测结果进行准确的评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是环境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对建设行业可持续发展也有着促进的作用。

1是落实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是环保验收中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实行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落实国家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要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得到批准后,监测机构可以根据这一准则进行跟踪监测,可以了解到影响环境的因素,施工单位必须针对监理人员提出的问题进行改进,要积极落实国家提出的环境保护制度。在项目建成后,要衡量其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要做到三者的协调,针对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一定要制定出防治的措施,这样才能保证建设项目稳定达标排放。在对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情况进行评价时,要对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才能执行。

2是环保部门对建设单位污染源的监测

建设项目竣工后,要先进行试生产,在试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环境问题,企业要对发现的环境问题及时整改,试生产三个月后可提出验收申请,监测单位对污染源环保设施进行验收监测,既可以检验环保设施是否可以达标排放,也可以发现新的环境问题。污染源的监测是环境保护部门的重要工作,相关工作人员要对污染源的环保设施进行验收监测。

3可以为环保管理部门提供新污染源原始数据

竣工验收是建设工程一项重要的施工环节,环保管理部门对建设单位施工过程有着一定要求,施工单位需要以环保部门提出的控制指标为基础,向控制部门提供相关数据作为依据。建设单位需要向环保部门缴纳排污费,在得到相关部门许可后,才能向周围排放污染物,而环保部门需要对建设单位排污情况进行监测,还要掌握实测数据。验收监测一般是在建设项目试生产过程中,排污量达到设计的75%以上时进行的环境监测,监测到的数据可以作为环保部门重要的参考依据,也是收费的重要依据。在监测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重复,还要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

二、验收监测的频率、时间、测定的污染因子建设

项目生产工况的监测核查方法很多,监测人员可以对原辅材料以及设备进行检查,要对建设单位环保设施应用情况进行检查,要确定验收监测的频率、时间以及污染因子,并整理成数据报表,验收监测以供核算。对于生产周期固定、且有稳定污染物排放的工程项目,废气有组织排放监测频率可定为2~3个周期,每个周期3~5次;废水的采样不得少于2个周期,每个周期采样次数一般应为3~5次;对于生产周期不稳定、不明显的项目,无论是废气监测还是废水采样都采用加密监测的方法;按照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监测厂界噪声,监测频率为2天,每天昼夜各2次。根据建设项目采用的原辅材料、燃料以及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确定工程的一般污染物与特征污染物;建设项目排放的有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因子;厂界噪声;采暖锅炉与生活废水排放的因子,在建设前,已经事先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建设单位会针对监测的结果,制定出环境保护的措施,还会对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进行预测分析。竣工验收监测是在建设项目竣工后进行的,在施工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突发状况,会产生新的污染物,所以,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针对环境保护评价提出的问题,找出治理的措施。要规定验收监测的频率与时间,还要找出测定的污染因子,要认识到建设项目对区域环境产生的影响,还要对环境保护验收监测预测的结果进行评定,并将监测的数据整理成报告提交到审批部门。

三、结语

篇2

关键词:供电企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

供电企业作为公用事业企业,肩负着建设和运营绿色电网的社会责任,而环境问题已成为电网快速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供电企业如何在新形势下切实履行环保管理责任,确保电网建设项目依法建设、依法运行已成为目前各供电企业环保管理的重点。

1供电企业建设项目的环保管理内容

供电企业的环保工作涉及电网建设、生产运行、宣传培训、政策研究、科研和新技术推广等多个领域,各项工作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作为电网企业最重要的电网建设,其环保管理具有独特的特点和规律。

1.1供电企业建设项目的类型

供电企业的建设项目内容较多,主要有电网基建、改造、大修、小型基建、营销、信息化等建设项目,其中电网基建项目,尤其是大中型(110kV及以上)电网建设项目必须执行国家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严格遵守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制度和环保验收制度。

1.2管理内容

供电企业建设项目的环保管理主要包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两项管理。其中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批复为项目核准必备要件,是项目开工建设的前提,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是项目试运行后正式投入生产运行的。

1.2.1电网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委托具有相应评价资质证书、熟悉电力工程的单位承担,并依据有关规定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完成后,组织进行内审,包括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环境敏感目标、所用标准的合理性、环保措施的技术可行性等。内审合格后报上级公司环保主管部门,同意后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在组织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进行技术评审后,督促环境影响评价单位进行修改,并及时上报,确保在项目核准前取得环评批复。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应严格按照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有关批复要求进行,确保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建设项目在设计或施工阶段,需要变更工程性质、规模、地点、环境保护措施等时,相关部门需行文告知环保主管部门,取得同意后方可变更。

1.2.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

建设项目竣工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求,提交试运行申请并委托经其认可的有相应资质的环境监测站或环评机构进行验收。组织对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调查)报告(表)进行内审后,报上级公司环保主管部门,经确认具备验收条件后,向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电网建设项目所需的环境影响评价、竣工环境保护监测与验收等费用,应按国家或公司有关规定、文件等足额列入工程概算,不得以任何理由取消或挪用。

2供电企业环保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2.1环保监管逐渐趋严

新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进一步规定了公开环保法律法规及管理程序、环评及验收报告全本信息、受理情况及审批意见、环评资质等四个方面;部分项目环评、验收审批权限再次下放,目前有的省份220千伏和110千伏电网建设项目环评、验收审批已下放到市、县级环保部门,新的审批流程、工作要求、执行标准等方面有可能出现较大差异;《关于切实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加强建设项目环评、“三同时”和验收监管,落实事中事后监管各项措施;督促发生重大变动未办理重新报批手续、环保措施滞后主体工程建设进度、施工期环保措施未落实、防护距离内居民搬迁和区域替代等进展缓慢、未按要求开展环境监理、久拖不验的建设项目及时整改,对存在重大环境违法行为的建设项目要及时调查取证或处罚。

2.2环境制约因素不断增多

供电企业在促进安全发展、清洁发展、环保发展、友好发展方面任务艰巨。但同时,国家和地方各类“禁止开发”的环境敏感区逐年增多。各类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等各类环境敏感区数量和面积不断扩大,使变电站站址和输电线路路径选择更为困难,电网发展空间进一步受限。

2.3公众关注度增高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环境敏感期,公众维权意识和参与社会管理的热情空前高涨。以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为由、交织了各种利益诉求的纠纷呈多发趋势。2013年,环保部共受理涉及输变电的环保投诉25件,其中不仅包括电磁影响、噪声超标等常见纠纷,还增加了要求环保部撤销项目环评批复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给电网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带来较大影响。

3应对措施及建议

供电企业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与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骨干企业,应当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原则,处理好电网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主动适应新环保法及环境保护相关标准,进一步加大环保管理和技术改造力度,尽快转变传统环保思维,梳理环保成本概念,努力减轻电网建设运营对环境的影响,走出一条电网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共赢的道路。

作者:王冬冬 刘吉刚 李晓峰 单位:1、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阜阳供电公司 2、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阜新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刘祥茂.输变电工程的环保问题探讨[J].广东科技,2013,11(22):69-70.

[2]李雪亮,朱庚富、李晓琴.输变电工程建设的环保要求及其变化趋势分析[J].电力环境保护,2008,24(6):141.

篇3

关键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监测

中图分类号:X830.5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如今,环境保护工作在发展条件下面临着新挑战和机遇,同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也需要重新认识[1]。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是指对建设项目环保设施建设、运行及管理的情况检查,设施运行效率测试,污染物达标排放测试,设施建成后排放污染物对环境影响的检测评价[2~4]。验收监测是检验建设单位执行“三同时”制度的重要手段,是建设项目能否通过环境保护验收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据[5,6]。近年来,国家环保部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的验收技术规范,使得各类型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有了重要的技术依据。但是,当前验收监测工作仍然存在着不足,本文结合实际工作,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建议。

2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存在

的不足 (1)环保“三同时”制度的全过程在非污染性建设项目的落实不够重视。“三同时”制度是指环保设施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7]。目前,验收监测局限于环境治理设施末端排放污染物的监测,侧重于污染型项目的环保设施,而对于非污染性建设项目的“三同时”管理不够视。

(2)验收监测技术规范有待完善。2007年至今,国家环保部相继了包括城市轨道交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石油炼制、乙烯工程、汽车制造、造纸工业、生态影响类、港口、公路等行业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验收监测技术规范机制设计逐渐趋于完善,但局限于对技术性测试内容的监测,而对环境管理检查缺乏明确的细则和评定标准,并对生产工况的判断方法不明确。

(3)环境管理在建设项目的施工期监管不到位。由于环保部门对项目建设过程缺乏有效的环境监管,建设单位也未开展施工期环境监理,不少建设项目在环评中对施工期提出的环保措施基本上未得到落实。因此,验收监测单位更难提供施工期环保措施和环境影响的情况及落实效果。

(4)建设项目验收环境监测部门扮演着双重角色。目前,大部分验收监测部门一方面依据指令进行验收监测,全面检查环境法律、政策规定措施的落实情况,是行政角色;另一方面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以技术测试服务角色进行验收监测。验收监测部门的双重身份使其处于尴尬局面,验收监测数据难以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建设项目环境污染和对生态的影响状况。

(5)建设项目试生产审批把关不严,导致部分项目以试生产为名长期生产。长期以来,一些地方环保部门在建设项目管理上重环评而轻验收的现象较为普遍,突出表现在批准企业试生产时把关不严,许多企业只顾生产不顾环保,不到逼不得已不申请验收,甚至有些企业以试生产为名长期生产,不主动委托验收监测。

(6)环境监测收费标准需健全。目前,各地的环境监测收费因当地的经济条件不同而有异,这在情理之中。但不少地方制定的环境监测收费项目不够全面或颁布年代已久,这不仅给验收监测工作的开展带来不便,还可能滋生乱收费现象,给环保工作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3 解决的建议

(1)首先,在项目建设前期加强生态保护、审批手续、相关技术资料与环境保护资料的审查力度。其次,在项目的建设过程对环评中建议落实的各项生态保护措施进行严密的监督,并应使建设单位落实的各项措施形成文件,以便于日后竣工环保验收检查。另外,对于大中型非污染性建设项目,在其建设过程严格实施生态环境和敏感区域的跟踪监测。

(2)制定环境管理检查的细则、评定标准和生产工况的判断方法。环境管理检查是保证环评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得以实现的重要工作,也是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的具体体现[8]。环境管理检查的内容包括建设项目各阶段环境保护法规的执行情况、环境保护审批手续、环境保护档案资料、环保组织机构、环保管理制度、环境保护设施运行记录、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及实施效果、环境监测计划的实施、危险废物情况(种类、产生量、处理单位的资质、处置协议和转移联单等)、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应急防护设施、绿化情况、排污口规范化、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环境事故及公众投诉和清洁生产等,可根据各项内容制定环境管理检查细则表和评定标准。生产工况的判断可从以下方面进行[9]:①核定原辅料用量;②核定产品的产量;③核定用水量、用电量和燃料消耗量;④察看生产设备的运行状态(可通过压力、流量或蒸汽量等确定);⑤了解企业人员规模和当班人数。

(3)针对建设项目的施工期建立环境保护监管机制,并使之得到有效的实施。同时责令建设单位制定施工期的环境保护制度,并认真开展施工期的环境监理工作,必要时应对施工期造成的污染物排放进行监测,并备案待查。

(4)进一步明确环保主管部门的权责,环保部门应只进行行政管理工作,负责环境检查、监督和验收;而验收监测工作由建设单位委托有相关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来完成。

(5)制定严格的试生产审批程序,对于不符合环评及批复要求的项目,坚决不同意试生产,对于故意拖延不申请验收或经验收监测达不到要求的企业,坚决予以处罚。

(6)以省为单位,制定适应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环境监测收费项目全面的环境监测收费标准并严格实施,使环境监测各项目收费均有标准可依。

4 结语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是对环境影响评价的验证和延续。目前验收监测工作存在的不足或多或少会给验收监测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同时影响验收监测工作的质量。针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应想方设法进行完善以利于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的更好开展,为建设项目审批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张春水.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探讨[J].江苏环境科技,2006,19(5):56~57.

[2]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培训教材[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3]江伟军,孙新宗,潘 易.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工作的再认识[J].广州环境科学,2009,24(1):27~29.

[4]刘 方,敬 红,滕恩江,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中的环保检查[J].中国环境监测,1999,15(1):10~11.

[5]谢 飞.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的服务职能[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8,26(11):20~21.

[6]王 超,徐 锐.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应注意的问题[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0(4):124~125.

[7]薛 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青海环境,2003,13(3):134~135.

篇4

关键词:工程管理;环境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R139+.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3)04-(页码)-页数

如何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和消防、治安保卫、健康管理,是衡量一个施工单位管理水平和人员综合素质的一项标准。对工程施工期间面临的敏感安全、环境、消防等问题、敏感点和产生的主要影响,要做出具体的工作安排,使施工期间的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减少施工过程对周围安全、环境和消防造成的不利影响。这是建设文明工地、优质工地、样板工地的关键。

1. 环境保护目标和管理体系

1.1环境保护目标

工程施工期间,噪音、振动、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影响满足国家和苏州市有关法规的要求,按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及原则来保护城市生态。

1.2环境保护体系

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体系,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环保领导小组,配备专业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环保意识教育和环保知识培训,明确本工程环保工作的要点。环境保护体系详见图1“环境保护体系框图”。

2.环境保护技术措施

2.1避免施工扬尘措施

(1)在施工作业现场按照严格按苏州市政府及业主的要求,对施工现场的施工区域进行全封闭分隔。(2)加强建筑材料的存放管理,各类建材定点定位,禁止水泥露天堆放,并采取防尘抑尘措施,如在大风天气对散料堆放采用覆盖防护。(3)运输车辆进出的主干道定期洒水清扫,保持车辆出入口路面清洁,以减少由于车辆行驶引起的地面扬尘污染。(4)施工中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粉尘飞扬,避免影响周围居民正常生活、道路交通安全的作业行为。施工现场覆盖或封闭,以减少扬尘的影响,如覆盖物发生破损,及时对其进行修补。(5)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工程渣土临时储运场地四周设置1m以上且不低于堆土高度的遮挡围栏,并有防尘、灭蝇和防污水外流等防污染措施。(6)禁止在人口集中地区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资;特殊情况下需焚烧的,须报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

2.2废气治理措施

(1)运输、施工作业所使用的车辆均通过当年机动车尾气检测,并获得合格证。(2)加强对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的维修保养,禁止以柴油为燃料的施工机械超负荷工作,减少烟度和颗粒物排放。(3)施工、运输机动车辆尽可能使用柴油作为动力燃料,限制含铅汽油的使用。(4)食堂饮食活动产生的油烟气安装抽排风装置,装置的抽排风位置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油烟气排放符合当地排放标准。(5)实施地下结构作业时,如地下设施在施工过程有可能产生H2S、CH4等有害气体,而危害作业环境,损害作业人员安全与健康的,按要求实施检测,记录监测结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强地下设施的通风效率,保障作业人员健康。

2.3施工噪声及振动的管理

施工现场的噪音严格按照《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的规定执行。

(1)施工噪声的控制:1)根据施工项目现场环境的实际情况,合理布置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进出口,安置在离居民区域相对较远的方位。2)合理安排施工机械作业,高噪声作业尽可能安排在不影响周围居民及社会正常生活的时段下进行。3)高噪声设备附近加设可移动的简易隔声屏,尽可能减少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4)离高噪声设备近距离操作的施工人员配戴耳塞,以降低高噪声对人耳造成的伤害。

(2)施工运输车辆噪声:运输车辆遵守禁鸣规定,控制车辆噪音。

(3)其它噪声:1)运输车辆进出口保持平坦,减少由于道路不平而引起的车辆颠簸噪声和产生的振动。2)城市施工区域不得用高音喇叭及鸣哨进行生产指挥。3)在施工作业过程中禁止从高空抛掷钢材、铁器等施工材料及工具而造成的人为噪声。

(4)噪声监测:对施工期间的建筑施工场界噪声定期监测,并填写《建筑施工场地噪声测量记录表》。如发现有超标现象,采取对应措施,减缓可能对周围环境敏感点造成的影响。

篇5

关键词:建设项目竣工验收 ;验收监测 ;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 TU712+.5 文献标识码: A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是建设项目建设后,环境主管部门依据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或调查的结果,并通过现场调查等手段,评价建设项目是否已经达到环保要求的活动。其作用是对建设项目环保设施建设、运行和效果的评价;是“三废”处理和综合利用、污染物排放、环境管理等情况的全面检查和测试,是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验收的依据。具体包括“对设施建设、运行及管理情况检查;设施运行效率测试、污染物达标排放测试、设施建成后所排放的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

验收监测的前期准备

由于验收工作的行业杂,工艺多,监测人员少,很难做到全面了解各个需要验收的企业的具体行业的工艺流程排放特点。所以,在验收监测的工作中,对于复杂的项目或工艺未接触过的项目而言,选择2个或3个的项目负责人同时负责,分别对其中的气体污染物或水污染物进行详细了解。

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总结和积累验收的经验,对同类型项目进行比较,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对部分能难以讲清的项目,可以积极与管理部门联系和落实,并将情况反映在报告中。

同时,项目负责人要了解相关管理部门对该项目的验收要求,并熟悉环境监察部门在企业试生产或试运行阶段的检查和整改内容。

对于敏感项目,要增加社会安全意识,制定公众意见调查表和应急事情对策方案,避免出现。

在报告中,要指出环境保护设施建设或环境保护措施未落实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与建设单位达成共识,及时与环境保护管理部门沟通。在监测方案中,工作要求一定要细化到位,保证验收监测的质量。

2、工况的把握

验收监测规范中要求监测时的工况要达到75%以上,在实际的监测过程中,这个数字其实是非常难于界定的,通过实际工作,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如下几种方法进行变通:

2.1污水集中处理排放的企业,可以按照监测期间流量计记录的排放量与实际处理能力进行对照,计算废水设施的运行负荷。

2.2根据企业提供的实际原料的消耗量、产品产量与设计的指标进行对比,计算其生产效率。

3、现场的准备

3.1污水点位的设置

设施的进、出口位置都需要设点,另外在中间流程的主要工艺单元按需要增设点位,以方便计算设施中间过程的处理效率。

3.2及时调整

根据气象参数在上风向和下风向同时布点采样,在监测的过程中,及时关注天气变化,以便调整。

4、质量控制

4.1全程空白

无论是采集气体或水样品,在采样的过程中都需要将纯水或装有吸收液的采样瓶或称重后的空白滤膜带到现场,除不进行采样外,全过程必须和实际样品一致,确保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5、污染物去除率

5.1废水

对于水质较稳定的项目,处理前后的水可以同时取样;如果水质变化较大,则要了解生产的工艺全过程,了解废水在各处理单元的停留时间,确定处理后水样的采集时间,确保具有代表性。

5.2废气

为方便评价气体处理设施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废气处理前后的样品必须同步采集,并且利用同一仪器进行监测。

6、样品的交接

在样品的交接过程中,除了正常的交接样品外,还应跟相关分析人员进行现场情况的交流,以避免一些敏感项目如恶臭、氯化氢的监测由于误差对测定结果所带来的影响,同时将记录有现场采集样品的采样时间、性质、类型告知清楚,以便实验人员有效分配时间。并提供如下信息:所需要分析的项目、需要上报数据的时间,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样品交接过程中相关人员的签字、交接时间等。

分析人员在分析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异常,要第一时间要科室负责人报告,并与现场人员进行沟通,同时汇报项目负责人。

7、数据的处理

7.1超标的界定

废气的日均值达标,但是只要有一小时的均值超标,还是视为超标;废水的日均值达标,即使有一次或数次的测定值“超标”,也视为达标。

7.2异常数据的处理

监测结果中如果出现了异常高值或低值,应检查监测的全过程,原因不明的异常值不得轻易去除,在难以取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加测的方式来排除。

8、报告的编写

除了常规报告中的内容:监测因子、断面、频次、点位布设情况、周围关系图、监测分析方法、现场监测操作安全注意事项、对企业环境保护管理检查的内容,另外可选填:现场勘查的内容与环评中不一致的地方、与审核部门意见不一样的地方、现场验收监测人员的安排等。

在报告的编写过程中,常会出现建设项目名称不一致,使用污染物名称和计量单位不规范。建设项目名称要以其单位公章、环评及审批意见中的名称为依据,使用统一、规范的全称。污染物名称和计量单位的书写,也应符合评价标准和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规定。此外,监测人员还应关注企业环保管理规则制度,了解企业针对化学品泄露、环保设施故障等防治污染事故的应急措施。

9、要注意的事项

对于验收监测超标的情况,要先分析原因,然后进行补测。如果是突发性的状况或监测单位的原因造成的,可以给企业一次补测的机会,但是在监测报告上需要注明。

如果是因为处理设施设计、施工、管理等原因造成污染物超标排放,为保证验收监测的结论准确与公正,应告知企业在全面整改后,重新委托再次重新进行完整的监测。

验收监测合格后,对企业仍要进行督促,如果疏于管理监督,企业在验收监测后,仍会出现设施不正常运行,对环境造成影响。

验收监测一般只有2-3天,企业基本上都会提前知道,都会调整厂里的设施状态,以最佳状况来接受监测,使得监测结果达标。甚至有极其少量的企业,为了能顺利通过验收,在验收前,采取调低生产负荷的办法、或者人为进行稀释,造成测定结果偏低。所以要定期进行监督监测,作为验收监测的补充和验证。

结语

验收监测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技术执法依据,是对企业能否长期稳定达标排放的一次检验,是检查、论证建设项目是否履行“三同时”制度的关卡,其作用至关重要。应该对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并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学习和总结积累,提高验收监测方案和报告的编制水平,适应项目建设单位的需要和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让环境监测部门走一条观念创新、有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国家环保总局等编.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骆虹,林宏.浅谈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0,10:67-69

[3]、陆烽.我国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存在的问题[J].环境保护,2008,12:31-32

篇6

【关键词】验收监测;项目负责人;职责

0 前言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是指在建设项目竣工试生产期间,对建设项目执行国家有关部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章制度;环评中要求的各项环保设施的实际建设、管理、运行状况及各项环保治理措施的落实;对周围生态影响的全面调查,以及对建设项目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的验收监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是环保竣工验收的前期工作和基础,是检验建设单位执行“三同时”制度的重要手段。多年来环保验收监测工作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提供了技术支持,为防止建设项目产生新的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做出了贡献。作为总体负责验收监测工作的项目负责人,不仅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而且还要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能熟练掌握国家的法律法规、环境标准以及采样、分析、质控和报告编写技术,从而才能圆满的完成验收监测工作。

1 收集资料

项目负责人接受验收项目后应充分了解项目所处行业的特点,着手收集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委托处理废水、固体(液体)废物的相关文件、合同以及设计和施工中的变更情况及其相应的报批手续和批文等资料。项目负责人对所收集的资料要进行认真研究,充分了解项目的工程概况、主要工艺过程、产排污状况及环保设施状况,同时还应掌握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中对项目建设提出的各种意见和要求,从而确定现场勘查的范围、顺序、路线、重点调查的项目、环境质量的监测内容和环境管理检查的项目等,为进行现场踏勘做好充分的准备。

2 现场勘查

现场踏勘是验收监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主要踏勘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建设项目概况

了解建设项目的建设内容、规模、生产工艺、主要原辅材料、产品、地理位置、周边环境情况、厂区周边居民分布及敏感点情况等。

2.2 主要污染源

按照建设项目的工艺流程逐项勘查主要污染源,内容包括: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物、电磁辐射等污染源的产生情况、主要污染因子、排放量、处理情况、排放方式、排放去向、排放口的规范化和相应指标、污染源在厂区平面布设中的具置及与相应敏感点的方位和距离等。

2.3 环保设施

对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的现场勘查主要是对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提出的要求和行业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批复意见,逐一检查建设项目环保设施和措施的建设和落实情况。

2.4 环保管理检查

环境保护检查主要是对建设项目在立项、环评、设计、建设、施工和投入试生产的各个环节中执行国家环境保护“三同时”各项规章制度及有关管理办法、管理程序的非测试性工作的考核。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项目建设前期、建设期间和试生产阶段执行有关环保制度和规定的情况;

(2)环保设施的建设、竣工及运行情况;

(3)潜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情况;

(4)工业固(液)体废弃物处置和回收利用;

(5)生态恢复、绿化建设及植被保护情况;

(6)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保护办法或处理办法的落实情况;

(7)公众舆论调查;

(8)有关环境保护档案的检查;

(9)环保组织机构及规章管理制度的检查;

(10)清洁生产水平及管理水平等其他情况的检查;

(11)环评批复的执行情况。

2.5 勘查意见

现场踏勘要认真仔细,对现场勘查中发现的在项目选址、生产品种、生产工艺、生产规模等方面发生重大改变或未按环评批复意见履行各项污染防治措施的建设项目,项目负责人应将勘查中发现的问题形成书面勘查意见报请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查。

3 验收监测方案的编写及审定

项目负责人根据收集的资料和现场踏勘的情况编写验收监测方案,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验收监测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总论、建设项目概况、验收监测内容等。

3.1 总论

总论中主要简述建设项目的概况和验收监测任务的由来,对于分阶段验收的项目,对项目的总体情况和已经进行过的验收内容作简要叙述,同时,对验收监测的目的、验收监测依据以及验收监测工作技术程序等内容进行简要概述。

3.2 建设项目概况

建设项目概况中主要包括建设项目的工程概况、生产工艺流程、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和环保设施、“三同时”落实情况、环境保护敏感区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结论、建议及相关批复的意见、评价标准与考核指标、监测期间对建设项目单位的要求等内容。

3.3 验收监测内容

验收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废气、废水、噪声、工业固(液)体废物的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电磁辐射和振动等监测内容,厂区附近环境质量的监测内容,环境生态状况调查与分析的内容,国家规定的总量控制污染物排放情况的调查与监测内容,企业环保管理检查的内容,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内容等。

4 组织现场调查与监测

项目负责人依据验收监测方案,即可组织进行现场调查和监测。

在进行现场监测前,项目负责人首先要与建设单位联系,根据企业生产状况确定具体监测时间,同时要求建设单位确保生产负荷达到验收监测要求,并根据验收方案提供包括开孔、供电、搭建监测平台等监测条件。

在进行现场监测期间,项目负责人首先应组织监测人员按照验收监测方案的要求布设点位,进行现场监测。其次,项目负责人应根据验收方案中制定的环境管理检查的内容,逐项进行核实、确认。另外,还应对现场监测期间的企业生产状况、环保设施的运行情况等进行现场调查和巡视,对现场监测过程中出现的突发和异常状况进行妥善处理,并做好现场记录和拍照。

5 验收报告的编写及审核

验收监测报告在验收监测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现场工况、环保设施等现场调查的内容,对污染物排放浓度及排放总量、环保设施的处理效率、环境管理意见的落实情况等做出评价,同时给出该建设项目验收监测的结论,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6 资料存档

验收监测报告审核合格后,项目负责人需将所有现场监测和样品分析的原始记录、监测结果报告单、验收监测方案及报告等资料存档保存。

7 结语

验收监测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监测机构体现技术监督和技术执法的重要一环。随着各项减排措施的落实,对验收监测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未来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还会进一步扩展,在为环境保护提供有效技术支持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作为决定验收监测质量的关键因素,项目负责人必须不断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同时还要在验收监测过程中切实负起责任,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从而高效、有序、保质保量的完成验收监测工作,为环境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魏山峰.关于验收监测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环境监测,2005,

[2]刘方,敬红,滕恩江,唐亚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中的环保检查[J].中国环境监测,1995,

[3]赵文平.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时的环境管理检查[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4(4):

[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Z].2001.

篇7

关键词 竣工;项目;环节保护;废水;监测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6-0114-02

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废水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的反映项目建成之后废水中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和排放量,并且及时的检验环保设施是否正常运行,以及是否达到了设计的基本要求。这为今后的环境监督管理、污染源控制提供科学、合理、全面的依据。

1分析资料

现场的勘查非常的重要,但在勘察之前必须进行资料分析。建设单位在收到验收通知之后,就应该及时的将验收和检测的资料收集好,再送往监测单位。这些资料又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环境设施设计材料、更改记录、施工批文等。监测单位在分析了这些资料之后,才能够更好的对现场进行勘察。

2施工工艺的更改

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设计文件、工程具体情况、施工的范围、规模等变更的情况进行记录,项目建成开始运行之后,其采用的生产、处理工艺有时会产生一些变动,或者一些设施会增加或者减少。发生这种变更的时候,有可能会没有批文,因此,针对一些没有批文的变更,应该采取措施。比如,如果施工工艺和设施设备没有重大变更的,或者产能严重超过审批规模的,必须要求对方重新完成。如果施工工艺和设施设备仅仅只是做了一点点的改动,那么就应视实际情况而定,如果改动提高了工艺的水平和环保的先进性,那么就应该给予鼓励,但是如果在审批时间、生产工艺等方面相对较为滞后,则需要根据相关的规范和文件进行适当的整改,以此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进行采样

采样的时候,必须要弄明白废水来自哪里,流向哪里,通常情况下,很多地方的废水都是来自于附近的工厂或者是工业区,也有一部分废水是来自于生活区的生活污水,另外,还有一少部分是雨水。清净下水则可以这样来处理,首先要把清净下水管道同污水管道分开,同时还要对企业的清净下水排放口进行监测。

采样必须按照要求和规范进行,首先要避免水样受到玷污,采样器在每次用完之后,要严格的进行洗涤,再置放于干净、清洁的地方。其次,采样要在4℃以下进行保存。

4设置点位

设置点位的时候,要明确的了解污水形成的原因、污水的源头和流向、治理措施等,然后在排放点位的基础之上设置点位。除了要设置点位之外,还应该在流程中间增设点位,中间点位的监测可以减少一些,从而选择最主要的污染原因。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测试处理单元的处理效率,并且切实的做好废水处理这项工作。

雨水和污水要分开,建立不同的排口。生产废水、生活污水、清净下水都是必测点位。根据我国关于污水排放的相关标准,第一类污染物的监测,点位要布置在企业的生产车间、装置或者单独的处理设施排口,然后再和其他污水混合前进行监测。总排污口会存在一些污染物,因此在车间排放口或者针对性治理设施排放口和总排污口都要进行监测。

5 对废水处理设施的效率进行监测

进行了现场勘查之后,要根据监测活动的具体要求,对于废水的检测方法和处理工艺等内容进行确定。在这个过程中,要避免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同时在生成的报告中也需要对相应的污染物去除效果的标准进行详细制定,才能根据不同的设备和要求确定监测的重点部位。与此同时,也是提高设施处理效率、判断检验结果是否能够正常、有效的运转的依据。

6对敏感点环境水质进行监测

针对一些较为特殊和敏感的环境水质,则需要根据相关部门的报告和审批才能进行相应的监测,这样才能保证监测结果的有效性。有些特殊的建设项目需要在项目完成之后马上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检验,并且将检验结果与项目建设成之前的相关数据做对比。有些点位虽然和报告书是一致的,却不能够对相关的检查项目是否符合该项目的建设标准进行判断,所以就需要对监测点进行科学的设置。

7对质量进行监督

为了使监测数据更加的准确且具有代表性,监测期间的生产负荷必须达到国家的相关规定,至少要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75%以上。进行现场检测时,还要使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这样才能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与此同时,也需要对实验室的检验和分析过程进行必要的控制,进行样品分析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检验项目和样品的总量进行全面的分析,同时按照10%的标准对样品进行适当的回收与分析。

8 对数据和检测结果进行评价

在监测数据报告中,要填写每个废水样品的分析测试结果,然后再计算出各个监测点位,各个监测因子的日均值。另外,还要给出质量控制样品、平行样品和加标回收样品的测定结果。

在检验结束完成以后,要根据相关的标准对检验结果进行评价,根据环境设施检测因子的检测结果,与各项指标之间进行全面的对比,然后根据对比结果对其是否符合要求进行判断。根究检验污染物的浓度和其他指标,对当地的废水中污染物的含量和总的排放量进行判断,从而判断其污染物的含量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针对一些特殊的检验样品,则需要通过更加精密的检验才能判断其数据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9 总结与体会

随着社会工业的发展,全国城市水域环境的污染也随之而增加,水质的达标率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了,所以城市水域的污染问题渐渐受到了重视。只有科学、合理的进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调查出水环境被污染的情况,才能够更好的保护水环境。

参考文献

[1]韩涛.废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2(3):121,123.

[2]吴茂武.浅谈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废水监测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广东科技,2009(22):174-175.

篇8

关键词:建设项目;验收监测;方案制定;问题及对策

前言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是环境监测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工作流程是: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定,现场监测,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编制验收监测报告。现场监测、实验室分析现在有较为完善的理论方法体系,但是现场调查、竣工验收监测方案编制等工作却相对薄弱。文章就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方案制定及其前期现场调查工作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 存在的问题

1.1 验收材料不全面

很对企业对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的工作程序和工作内容,不熟悉,申请验收时无法提供相应的验收材料。很对企业最多只能提供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有的企业能够提供初步设计报告,但是里面没有详细的关于环保设施的设计内容。提供给验收监测部门的材料有限,验收监测工作人员在进行现场踏勘时,就不能准确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调查,使验收监测方案编制内容存在较大的遗漏[1]。

1.2 缺乏现场调查方案制定

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方案制定之前,需要进行现场调查。而一些监测单位注重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方案的制定,对现场调查方案制定缺乏一定的认识,导致在进行现场调查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方向,在具体工作时,难以对污染物治理情况进行有效检查[2]。

1.3 监测因子和评价标准不准确

项目监测因子主要根据项目实际生产情况,结合环评报告、设计报告确定的污染物来确定。实际工作中,很多工作人员主要依靠环评报告、设计报告的分析结论,对项目实际生产情况没有深入了解,有时环评报告或者设计报告也会存在分析不准确的情况,最终导致验收因子不准确。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监测验收工作人员对每个行业的了解程度有限,深入调查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另一方面是企业有时候出于某些原因,想隐蔽一些污染物的排放。

实际工作中,存在工作人员在使用标准时忽略了新旧标准使用时间,或者没有理解标准分级的含义,导致使用不当。

2 对策分析

为了更好地保证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方案制定具有较好的作用,能够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对现阶段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方案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关于解决对策,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2.1 充分收集验收相关材料

一是环保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的宣传教育,使企业按照国家的相关要求收集、统计项目验收中的材料,环评报告、环保设施设计报告,环境监理记录等;二是验收必须提供的材料提供全面后,再开展工作,不能盲目勉强开展工作。

2.2 制定现场调查方案

现场调查前,仔细分析业主提供的验收材料,提前做好现场调查的准工作,提高现场调查的效率和准确性,有的放矢。

2.3 重视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是验收监测方案标准的基础,验收单位应该重视现场调查,从资金和时间上向现场调查工作倾斜,不熟悉的行业可以请行业专家进行指点。

2.4 提高验收监测人员的个人专业技能

提高验收监测人员的专业技能,一是依靠个人学习,单位强培训;二是环保部门应提高验收监测报告(方案)编制人员的准入;三是验收单位应定期组织验收监测人员学习较新的政策、标准等。

3 结束语

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方案的制定,对于建设项目能否准确顺利的验收,具有重要影响,目前环保验收监测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监测工人人员本着实事求是、客观的工作态度,从项目实际建设情况着手,为环境保护把关。

参考文献

[1]唐松林,姚斌.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方案制定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0,5:63-66.

[2]高际玫,杨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环境,2012,2:40-42.

篇9

关键词:公众动机环境治理

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一个方向前进的内部动力,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动机是个体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表现。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诱因。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动机其实就是公众以什么样的目的去参加环境保护活动,这种动机反映着公众个人的自身道德修养,也会影响着其在服务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现。

一、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现状

根据数据调查资料汇总,笔者认为大部分的志愿者在参加环境保护的时候同时考虑到了利己和利他因素,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过程中社会占了主导作用,个人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对环保志愿者年龄、户籍、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风险设施、环保知识培训与参与环境保护的主要原因、目的、态度、个目的改变进行相关数据分析。

(1)年龄数据显示,各个年龄层次都将参与环境保护的最初主要原因视为环境保护问题很严重,环保公益活动很有意义。即不管哪个年龄层次,人们都普遍认识到了环保公益活动的意义性。其次年龄与个人目的表现出了显著的相关性,60%的人将提升个人服务意识作为主要动力,其次是丰富经验实现自我成长。

(2)文化程度数据显示,环保志愿者团队是个学历层次较高的群体,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高达90%,文化程度与个人目的和社会目的有显著的相关性,人们将个人目的定义为提升个人服务意识,从而实现自我成长。在数据中,我们发现,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对目的定位不清晰地为零。文化程度较高人群,能更清晰得到了解到参加环保公益活动对个人自我成长的益处以及参与环保对生态环境改善的积极作用。

(3)职业数据显示,本次调查的志愿者以在校大学生为主,正处于一个知识不断累积,经验不断丰富的过程。所以在参与环保过程中对提升自我显示出了强烈的倾向性。而且,校园是培育环保意识的温室,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易受到其他环保志愿者的行为感召,所以在社会目的的选择中,大于60%将改善生态问题视为社会目的,大于30%将感召他人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视作社会目的。在环保公益活动中应充分利用大学生群体资源。

(4)居住地周围风险设施数据显示,居住地周围是否有些令人感到不快的环境风险设施,与参加环境保护的个人目的有显著的相关性。认为居住地周围有令人不快的环境风险设施的人高达60%多。且居住地周围有风险设施的人群对参与环境保护的主要原因更为清晰。现在环境问题与人们息息相关,感受到环境污染危害的人参与环境保护的动机就更为纯粹。

(5)专门的环保知识培训数据显示,是否接受过专门的环保知识培训与个人目的有显著的相关性。大于20%接受过环保知识培训的人将丰富闲暇生活视为主要的个人目的,且有22%接受过环保知识培训的人认为他们参与环境保护没有什么目的只是必须做而已。而大于30%未接受过专门的环保知识培训的人却将提升个人服务意识设为个人的主要目的。在调查中,接受过专门培训的人只占样本的数量的15%,这跟现阶段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有很大的关系, 20%的人表示在接受完环保知识培训后对环境保护认知还是比较茫然。

二、对策思路

1.加大宣传力度,发挥环保公益活动对公众的积极引导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志愿者群体总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提高,加入到环保公益活动的机会和条件也大大的增加和有利,参加志愿活动的人数以不可预计的速度增加。从目的结构以及转变状况来说,环保公益活动的实践对志愿者目的积极导向作用还是很明显的。应该加大宣传力度,传播环保知识,让公众知道环保活动是刻不容缓的;同时利用新闻媒体在日常生活中宣扬积极的环保公益事件,引导更多的人群,将环保的思想落实到点滴小事中,慢慢的形成一个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让公众了解为何要进行环保公益活动。

2.专业的环保知识培训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志愿者团队中接受过专门的环保知识培训仅占小部分,并且有些在接受完知识培训后仍对环保知识较为模糊。笔者认为,要形成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必须得传播科学的系统的环保知识,让公众在意识到环境保护刻不容缓之后,知道从哪做起,如何做起。

3.处理好不同年龄层次的参与动机

从个人目的和社会目的的结构分析中,我们可将主要的目的分为自我提升动机和利他动机,从自身角度来说,通过公益活动的实践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丰富经验,从而增加社会阅历和参与社会竞争筹码;从社会服务角度来说,志愿者参与环保公益活动的特征是自愿行为,无报酬的奉献行为,出于助人动机的行为。志愿服务动机其实是肩负着社会的使命,同时也是个人人生价值实现。不同的年龄层次应该选取不同的动机作为引导,我们应该鼓励从内在需求出发,以服务社会为路线进行环保公益活动的展开。组织者应正确认识到不同年龄结构的动机主次差别,一方面,对志愿服务动机进行有效管理,尽量满足志愿者的动机需求,使志愿者个人愿望与实际需求相结合,推动志愿事业发展。另一方面,指导志愿者更清晰地了解自己在志愿者服务活动中的目的,指导其落实志愿者现实行为,辅以适当心理调节,从利己和利他角度将环保公益活动对人的意义深入人心。

三、总结

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是实现环境治理的一个重要思路,实现公众参与的重心在于让公众了解为何要进行环保公益活动,如何进行环保公益活动,参加环保公益活动有什么意义。

篇10

【摘要】为保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开发中应注意保护好景区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政府要严格按照环境管理法规的有关要求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对旅游环境保护的宏观调控,加大投入。同时,要加强环保宣传,提高旅游者和经营管理者的环保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环境有效保护对持续发展旅游业有其重要意义。

【关键词】旅游开发;环境保护;持续发展

当今,环境污染和破坏日益严重,旅游资源与环境日渐衰退的双重压力下,如何保护好旅游资源与环境已成为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1.健全旅游环保的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旅游环境保护和一般意义上的环境保护相比,因素更复杂,因此,要尽快制订和颁布《旅游法》、《旅游环境保护暂行规定或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通过依法来保护和治理旅游环境,建立强有力的旅游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和完整的管理体系,监督和管理旅游开发和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做到有法必依。

2.政府要加强对旅游环境保护的宏观调控要实现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就必须采取科学的管理办法,根据旅游环境承载力状况和旅游者数量及分布状况进行科学调度,建立预防、预警机制,防患于未然。特别是在旅游旺季要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实现预警与调节双保护。即一方面,通过系统的信息接收、处理网络,及时监测各主要旅游线路及主要景点旅游活动状况、接待能力变化情况、环境生态变化、旅游者及当地居民心理感知度情况,准确及时地反映出环境承载力的现状,为管理机构及时做出正确科学的判断,为运用各种方式、方法保护好生态环境提供决策依据。

3.加强环保宣传、提高环保意识,实现主客参与管理旅游环境保护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旅游企业、当地居民和旅游者的全体参与;通过旅游企业、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杂志及景区固定标示牌等加大景区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来提高全民族乃至入境游客的旅游环境保护意识,对于持续发展旅游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加大旅游环境保护的投入环境保护是全民族的大事。各级有关部门应采取多渠道、多途径筹资办法,以保证充足的旅游环境保护经费。比如,在旅游环保管理上,收好、管好、用好各种排污费;对景区开征适当的旅游资源补偿费,即从门票收入中取出部分资金用于旅游环境保护的投入;此外,地方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积极发展旅游业及相关产业,不断增加经济后劲,以保证逐年增加旅游环境保护的投资。

5.抓住时机大力开发生态旅游随着生态意识的普遍提高,旅游者本人将成为旅游环境保护的重要角色。由旅游者直接参与环境保护的乡村旅游、绿色旅游等生态旅游形式是当今公认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旅游与环保矛盾不能共存的理想的旅游形式,是世界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我国有许多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适时适地地开展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有利于旅游环境保护意识的整体提高。

6.对旅游区的经营管理者和导游要进行环境意识的培养,提高环境素质景区内要配备齐全的环保设施,尤其是垃圾收集桶,方便游客投放。垃圾要及时清运,进行适当的处理。对于破坏环境的游客行为,景区要采取措施予以限制,情节严重的给予适当的处罚。导游自身要具有良好的环境素质,通过自己的言行引导游客进行环境保护。

7.加强旅游环境保护的科研工作和旅游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

长期以来,环境科学的研究只是从人类健康需要出发,很少从人的精神、心理需要进行研究,而这正是人类与环境相互联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并在人类旅游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从旅游业对旅游环境的依赖关系,旅游区环境对旅游活动的承载能力,旅游业发展对旅游环境的破坏等方面研究旅游环境与旅游业的关系;从确定景观美学质量标准、自然生态质量标准、满足特种旅游活动的环境质量标准、旅游区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等方面研究旅游环境保护的方法沦;从美学、心理学角度出发研究旅游环境保护的工程方法;还要进行旅游环境保护政策研究,为正确的决策奠定基础。

加强旅游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提高人们的旅游环境保护意识,向全体游人、旅游从业人员和区附近居民宣传旅游环境保护知识。

8.进行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

不当的旅游开发活动对旅游区环境的破坏是无法弥补的,从保护的角度出发。开发前对开发活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分析、识别建设、经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减免对策,要把可能对旅游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包括:旅游区环境承载力分析、旅游规模分析、开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识别、旅游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分析等等。

9.在旅游区发展建设中做好旅游环境规划

旅游环境问题的产生、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不当造成的,因此需要制定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和预见性的旅游环境规划。用于组织、管理经济、旅游及其它破坏旅游环境的活动,来解决发展生产、扩大旅游规模与景点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使其协调一致,以保证经济发展和旅游活动持续稳定的进行、防止旅游区环境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