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渗透德育教育范文
时间:2023-10-17 17:36: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术渗透德育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德育教育 美术教学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Penetr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Art Teaching
LI Shuai
(Zhouk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Zhoukou, He'nan 466000)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to study the penetration problem for moral education in art teaching.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eaching of moral education in art, promoting art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art classroom teachers in the course of conducting activities in the art of teaching,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art of teaching art teaching Moral Education throughout all aspects of , the art of teaching moral lessons permeate throughout the various types,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ir words and deeds to play the role of classroom teacher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highest possible moral education in the art of teaching in a comprehensive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Key words moral education; art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德育和美育都是专门指向学生的自身情感、思想品德等主观精神状态而进行的教育,在贯彻实施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只有将两者科学地结合起来,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培养人和教育人的价值。而学校中的美术教学则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如何通过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实现德育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是影响美术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美术任课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中必须要予以重视和关注的一个问题。鉴于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德育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有效实施,促进美术教学成效的提升,本文就针对德育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索与分析。
1 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应贯穿于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
任课教师所开展的美术教学活动,涉及课前备课、课堂教学以及课外辅导等多个环节,要想实现德育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就必须要注意将德育教育贯穿于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以确保德育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经常化和系列化。
一是,课前备课环节。要实现德育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任课教师在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计划确定了德育目标之后,就要注意根据德育目标和学生实际的思想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组织,注意筛选有助于体现德育目标的内容,并提前考虑和设计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和时机;二是,课堂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渗透德育教育时,任课教师应注意将知识教学和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尽可能利用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则去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和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分辨其所蕴含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以此来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三是,课外辅导环节。在课外辅导的过程中,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渗透德育教育,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起到良好的德育效果。例如:任课教师可以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如:美术馆、图书馆、艺术家工作室或者是艺术作坊等等,开展多种形式美术教育活动,将德育教育寓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受到德育熏陶,实现德育渗透。
2 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应贯穿于不同课型
首先是绘画课中的德育渗透。绘画课在美术教学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大,任课教师应充分利用绘画课丰富多样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在绘画课中,德育渗透主要是通过美术作品的临摹写生以及创作等课业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例如:在中国画的绘画教学中,中国画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绘画,在绘画的材料、题材以及技法上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任课教师在开展中国画教学时,就可以围绕其外在的形式美以及写生场景,结合直观的演示向学生讲解中国画所具有的艺术特色和技法特点,并注意引导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领略和体会其在观察生活、研究事物以及表现形式等各个方面的独特之处,从而据此来有效激发学生对中国画的艺术感受,向学生呈现中国画所特有的艺术魅力,以此来激发他们对民族传统美术的热爱,起到潜移默化地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目的,实现了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
其次是欣赏课中的德育渗透。美术欣赏课是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优秀的、健康的美术作品,不但能够集中地展现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还能够形象而深刻地揭示社会生活中的善恶、美丑以及正义与邪恶,从而据此来表达和体现一定的社会思想和社会道德。因此,美术欣赏课不但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提升,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对学生起到德育教育的目的。例如:王式廓的油画素描稿《血衣》通过一系列的人物群像,呈现了社会重大变革时期我国农民思想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和社会的进步,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作品。如果在美术欣赏课中,在从作品的构图、色彩等方面去感知其形式美的同时,任课教师能够通过意识引导向学生去探索作品所反映的深刻的思想主题,往往就能够让学生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唤起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从而收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成效。
最后是工艺课中的德育渗透。工艺课也是美术教学中的一部分,而且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工艺课在美术教学中所占的比例也开始逐渐加大。工艺课所囊括的种类非常多,如:包装、折纸以及纸塑等等均属于工艺课的范畴。美术任课教师在针对学生开展工艺课教学时,要想实现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就要注意在教授学生制作原理和制作方法的同时,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爱艺术、爱劳动以及爱集体的道德教育,让学生通过工艺课的学习,体会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形成集体主义的理念,以此来实现德育教育在工艺课中的有效渗透。
3 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应注意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
美术任课教师是美术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是美术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因素。任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言行举止,均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这一点在德育教育方面的作用尤为明显。因此,要实现德育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注意提高任课教师的道德修养,让任课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具体来说,要在美术教学活动发挥任课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任课教师一方面要注意严谨治学、以德施教,通过高超的专业水平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号召学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精神方面、情感方面以及创作思想方面的引导,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对美术的本质和社会功能有一个更为深刻的、更为理性的认识,创造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
4 结语
总之,在社会普遍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背景下,将德育教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经是众多教育教学人士的共识,为了实现德育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有效落实,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美术教学的特点和优势,积极探索在美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方法和途径,以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 [俄]列夫・谢苗诺维奇・维果茨基著.教育心理学[M].龚浩然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 唐云.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8.
篇2
1在导入新课中生动形象地渗透德育
在教学中导入新课时,教师应用生动形象的电化教学和富有情感的语言,将学生的思想感情带入教材所描写的情境之中,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共鸣,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他们受到了爱国教育。在美术鉴赏课《古代园林艺术》中,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私家园林,学生们均对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纷纷自告奋勇的参与发言。同学们都情不自禁的感叹祖国的园林太美了,纷纷感慨中华先人造园艺术的精湛,一股爱国情怀油然而起。
2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
美术课不是政治课、品德课,不是靠理论说教和标语口号式的教育,而是靠视觉艺术形象或通过艺术审美活动感染、熏陶,使学生得到启迪领悟,受到教育。在美术教材中,每幅作品都蕴含着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如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内容;还有培养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的教育。在教学中介绍大画家徐悲鸿的画时,学生们都提到徐悲鸿画的马很有特色。他的《奔马图》,创作于1941年。此时正处于敌我力量相持阶段,徐悲鸿听闻国难当头,心急如焚,他连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急之情。在此画中,徐悲鸿运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马鬃,是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又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毛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这种浓浓的爱国之情也深深地感染了学生,使得学生在艺术鉴赏中得到了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3抓住美术的情感调节功能自然地渗透德育
美术教育属于情感教育,它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情感的调节功能。米勒的《拾穗者》描写了一个农村中最普通的背景:秋天,三个农妇正弯着身子十分细心地拾取麦穗,扎红色头巾的农妇正快速地拾着,另一只手握着麦穗的袋子里那一大束,袋子里小有收获;扎蓝头巾的妇女已经显得疲惫不堪,将左手撑在腰后来支撑身体;右边的妇女侧脸半弯着腰,正仔细巡视那已经拾过一遍的麦地,按是否有漏捡的麦穗。妇女们就是如此往复地劳动着,怀着对每粒粮食的感情,耐心而不辞辛苦地拾着麦穗。从中不难看出对劳动的甘苦,特别对“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意义有着切身的深刻体验。《拾穗》的艺术魅力在于通过刻画劳动着的美,表现出一种淳朴自然的情感,用坚实凝练的笔调描绘出农妇朴实、勤劳、诚挚的品格。作品赏析中我们不难看出作品所隐含的深刻思想。在鉴赏中我们不难体会到,劳动着的身躯和脸庞都因为劳动而别具光彩,整个民族是劳动者在滋养,整个国家是劳动者在缔造。因此以劳动者为主题的绘画总能在某种程度上引发人们内心情感的流动,学生们一定会身临其境地从作品中体会到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情感调节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启迪他们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美术作品中的视觉形象与道德观念就自然的水融结合在一起。
4在美术技能训练和实践中自觉地渗透德育
在美术技能训练和实践活动中,美术技能训练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智育水平、技能素质、文化修养和个性特长的重要形式。在纯技法训练课上,严格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进行美术创作,以培养锻炼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 有时搞一次集体创作,还可以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使他们学会了顾全大局、团结合作,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美术实践是美术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实践中渗透德育,使美术课教学具有育人功能。可以配合学校德育处组织爱祖国爱家乡的主题活动,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将自己亲手绘制的一幅画或一件小制作展示,既深化了主题,又使学生的特长得到了展示,从而激起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爱国热情,使他们从小就树立保卫祖国的信念。
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正如教育行家所说:“教无定法,贵在实效”。美术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着的德育因素,捕捉最佳的“潜入”时机,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课型特点,采用切实有效的教法,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领略美术教学独特的道德美。真正使学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让德育之花愈开愈美丽!参考文献
[1]《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
篇3
小学美术教育《新大纲》指出“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其中的“美”就包含于美术教育。如果教师能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集中的审美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能丰富他们的审美情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创造美的欲望和热情,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还可以进一步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和重要的意义。
印度哲人泰戈尔说,德育就是要使学生养成点燃知识之灯的智慧,其目的在于造就健全的人格,完善人的心灵和精神。所以,我们需要对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点缀”,使他们在思想品德方面得到更进一步的培养。美术教学是学校贯穿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德育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提供的,美术课堂当然也不例外
一、灵活运用新课中的导入,有机地渗透德育教育
大家都知道,一堂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导入新课,它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认为抓好“新课导入”这一环节至关重要。
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美术课本《请柬》的设计时,我先将事先准备的请柬作品张贴于美术教室的橱窗中,让学生一走入教室就被眼前的请柬作品所吸引,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然后,上课开始我以生动形象的幻灯片,图文并茂地介绍请柬的作用以及各式各样的请柬设计,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知道,请柬也称请帖,它是专门用来邀请客人的通知,在现代社会中请柬的使用相当频繁。
二、广泛的利用媒介宣传作用,生动而又巧妙地渗透德育教育
美术教育要充分发挥德育的功能,不能借助于空洞的说教,而应该借助我们教室里的多媒介诉诸学生感官,让其心灵得到陶冶。如我教学五年级美术《唱起来跳起来》一课时,我播放了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人们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学生看的是热血沸腾,而那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是空前的高涨,好多孩子在那节课上都积极主动的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是平时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这时都能抢着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那一刻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还听说有一位美术教师在绘画课上播放了一首歌:“广阔的天空是蓝的,飘动的云彩是白的,满山的树木是绿的,遍地的鲜花是红的。大自然的色彩多么美丽,这是太阳给的……”,结果学生画出的《美丽的家乡》空前成功,因为对家乡的爱,已经被具体化为生动的形象。
三、在欣赏课中有机地渗透德育教育
在美术教学中,美术欣赏课对学生思想意志、情感有很大的影响,而思想、意志、情感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是道德的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利源泉。”因此,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小学美术课本自第一册起就安排有欣赏课,欣赏课的内容包含很多,有绘画、草编、刺绣、脸谱、年画、泥塑、雕塑、建筑等。通过让学生欣赏这些作品,在教师生动的讲解中,让小学生幼小的心灵感受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以及民间艺术的优美和深沉。如512汶川大地震,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抵抗灾难的一幕幕感人的画面。
四、在美术实践活动中,愉快和谐地渗透德育
美术实践是美术课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实践中渗透德育,使美术课教学具有育人功能。如为了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为了让学生学会感恩,在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来临之际,我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将自己亲手绘制的一幅画或一件小制作、小卡片送给老师、妈妈和爸爸,既深化了主题活动,使学生知道了老师、妈妈和爸爸的辛苦、辛劳,学会感恩,又使老师和父母们感到了孩子们的爱和成长,从而感到由衷的欣慰。
五、在绘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篇4
关键词 德育 美术教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9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社会的开放,各种西方思想和理念在我国得到渗透和传播。目前,小学生的思维环境开始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在多样化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诸多诱惑的存在,所以学生的审美以及道德等问题突显出来。为了使得小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也为了使得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更加明显,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一方面可以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审美,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审美和道德品质培养方面,美术教育具有更为突出的优势,所以本文就德育在美术教育中的渗透进行分析。
1巧传“手工方法”,灵活渗透德育
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涉及到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就是手工制作。从目前的手工课程来看,涉及种类比较多,比如有泥塑、做面具以及折纸、做小工艺品等等。在具体教学的实践中,教师不仅仅要向学生传授制作的方法与技巧。还要在制作的过程中进行爱劳动、爱生活以及爱集体等理念的渗透,通过这样的潜移默化,学生的高尚情操可以得到慢慢的培养。举个简单的例子:某些手工制作的工程量比较大,比如做一条完整的龙。因为龙的制作不仅工序多,而且各种配件较复杂,所以凭借个人的力量,难度大,耗时长。这时候,教师可以先从龙的代表含义进行传授,然后对制作方法与理念进行解释,之后将同学进行分组,使其各司其职,完成自己负责的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利用龙的制作,教师不仅进教授了制作的工艺,更是将龙所代表的文化意义进行渗透,学生们体会到了龙的优秀品质,自身品质建设也就强化了。
2在设计-应用课中,融入德育的内容
在美术教育中,设计和应用是两个重要的环节。通过设计,学生的思想可以得到表达,而进行应用,则是将学生的思想内容具体到了作品当中。就目前的美誉教学而言,教师的指导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所以在指导学生进行设计的时候,教师可以就优秀理念和品质进行深入的讲解,从而引导学生对品质和道德进行思考,在思考深入的情况下,学生的设计自然而然的会融入一些道德理念。将设计应用到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对于道德理念的理解有了进一步的加深,德育的内容在制作中有了渗透,在美术教育中进行德育教学的目的也就能够得到实现。
3将德育蕴含在美术教育的各个环节
德育教学在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学生的道德品质需要从小培养,所以德育需要融入到学生接触的各类教学中。美术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涉及到不同的环节,所以要将德育蕴含在美术教育的各个环节。在上文中提高,在设计和应用的时候,老师要强化德育指导,其目的是做好引导工作,使学生的思考更加的积极。其实在老师的备课、课堂进行的过程中,德育也要贯穿其中。将德育融入老师备课主要是要让老师明确德育教育的主线,从而在教学中能够更加突显,在课堂上进行德育融入,主要是体现美术教育的文化表现力,从而提升课堂的感染力和渲染效果。
4在实践活动中,生动具体的渗透德育
实践活动也是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而言,实践活动是学生感受美和发现美的一个重要过程,所以在实践活动中,生动具体的将德育教学的内容融入其中意义重大。戏剧脸谱是我国的艺术精品,在美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美术教学中,为了强化学生对脸谱的认识,可以进行情境教学。在特定的场景中,出现具有固定意义的脸谱,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对于脸谱代表的含义会有更加强烈的感受。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明白了色彩的含义,而且懂得了色彩所代表的善恶和美丑。可以说,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洗礼,其对于道德、品质的理解会走向一个新的高度。
5进行学生思维的开拓;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随着教改和课改的持续推进,美术教育也在积极的进行改变。其实,现阶段的教学,都需要在不断的思维开拓基础上进行,因为只有将思维打开,将全新的时代内容融入到教学中,学生们对于时代的感知,对于新世纪的品质才会有更加深刻理解。在美术教学中,爱国思想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内容的选择要慎重。因为学生的思想主观性特别强,对于内容的理解偏激化比较严重,所以在思维开拓的基础上,教师的爱国主义教育要选择一些平和的内容,这样才能将新世纪理国的理念进行更好的贯彻。
6结语
美术教育是现阶段小学教育中的一项基本内容,此内容在教育中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们的审美、使其具有辨别美丑的能力。当然,美丑辨别不仅要在表面的色彩上,更要在深层的道德品质上,所以在美术教学中,积极进行德育的渗透,可以更好的将二者进行由表及里的深化,通过这样的渗透方式,教学的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1] 李敏.论网络环境下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德育渗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3).
篇5
关键词:德育理念;小学美术;道德认识;美德教育
德育是小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应该重视德育理念的渗透,让小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过程中,接受良好的美德教育。近年来,笔者对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理念进行了探索,感悟良多。
一、在美术课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道德认识
可以结合小学美术科目的相关特点及不同年级的小学生的身心特征,选择教师授课与示范,在对富有独特涵义的画题时,既要引导小学生进行练习,又应该让小学生回答美术教师所提出的课堂问题,并且还应该让小学生讨论与平时的表现进行相应的对照。譬如:在讲述“贺卡”这一课的时候,组织常规性的美术课程教学的同时,还应该引导小学生一起讨论:自己会什么时候给谁送贺卡?它的主要意义是什么?其中你受到了哪方面传统美德的教育呢?如此一来,小学生的参与兴趣便能很快地激发出来,他们会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来回答:“我会在教师节的时候给教师送贺卡,在母亲节的时候给妈妈送贺卡。在送制作贺卡的时候我会想起老师给我们上课的辛苦,会想起妈妈养育我的不容易,让我更懂得要好好学习,长大之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回报教师的栽培之恩与父母的养育之恩。”通过该方法的训练之后,在所有有涵义的画题的慢慢影响下,小学生无论是在道德认识上,还是在道德情操上以及意志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突出渗透点,找到美术知识与传统美德教育的结合点
倘若要想促使小学生在传统美德方面受到更好的教育,那么小学美术教师就必须先树立起思想品德的教育之理念,将思想品德教育落实到美术课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去。譬如:在对“诱人的瓜果”这一内容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该课文的主题与内容,与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珍惜食物的现象联系起来,比如问同学,这诱人的瓜果是如何来的呢?我们身为一个小学生应该怎样来做呢?一些小学生就作答得非常好,其中有一孩子说到,这诱人的瓜果全部是由可爱的劳动者们用辛勤劳动换回来的,所以作为小学生应该要热爱可爱的劳动者,也应该热爱劳动。如此便让小学生在无形中受到了传统美德的教育,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由此可见,对于美术的学习,应先让小学生知道美术的内容是在歌颂谁?我们要学习的是什么?
三、穿插好人好事的绘画作品,树立榜样,深入进行美德教育
在引导小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的时候,一定要突出其中的重点,应该有重点地对小学生实施思想教育。美术作品往往都是图情并茂,在欣赏的过程中不要把内容搁浅,要注意从艺术的特色着手,深层次地引导小学生体会美术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展示一些与爱国主义相关的教育图片和画片,将美术学科的思想教育与传统美德的教育密切联系在一起,促使小学生终身获益。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一些小学生认为大家应该尊敬、热爱我国伟大的英雄豪杰,通过借助对英雄画片的欣赏,可以让小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应珍惜英雄们用自己流血与生命换来的今天的美好生活。在笔者的小学美术教学中,笔者会借助优良时机,将英雄斗争的画以及好人好事的画在课堂上展示给小学生看,让他们着眼于远处先烈,学习先烈保家卫国及热爱祖国的精神;引导他们从近处着手,向雷锋同志学习,做力所能及的好人好事。
四、在美术课教学中将美德教育与家庭表现有机结合
家庭教育对于学校教育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生在家里面的表现极其关键,传统美德的教育也应着眼于家庭。结合一些小学生在学校里表现优秀,在家里表现相对较差的情况,笔者借助美术课程教学活动中的好时机,对小学生实施在校与在家应该同样表现优秀的教育。譬如,在对“家务事”这一课进行教学的时候,笔者先向小学生提出问题:“请你们叙述下你们在家里都干过哪些家务活,并且用你手中的画笔画出来,此外再与大家一起分享下你在家里面的具体表现。”部分小学生便回答得非常直率,部分学生讲自己在家里的表现比较好,部分学生讲自己在家里的表现较差些,如此一来,无形当中便能够让那些在家里表现不是很好的同学心生愧疚之心,促使其向在家里表现优秀的小学生学习,从而提升美术课堂教学中传统美德教育的效果。
总而言之,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活动中实施德育的土壤很肥沃。只有让小学美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小学生的主体作用完美结合,发挥到极致,才能够让小学美术德育之花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1]张国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方法[J].新课程:小学,2012(11).
篇6
[关键词] 小学 美术教育 德育 自然渗透 课题
一、美术教学中德育自然渗透的重要性
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整个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德育为首”的重要标志。既然“德育为首”的思想得到我们的重视,那么,学校就必须全面而又立体地实施德育教育,就不应该出现德育的漏洞甚至真空地带。可以说,德育教育应是无处不在,不仅在学校、在课堂,也不仅在语文、数学课上!美术课同样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如果美术教学中只注重画画,而不管德育教育,那么,学校的德育系统就是残缺的,也就不能很好贯彻“德育为首”这一重要思想。
二、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培养美术人才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为什么要把德育放在首位呢?就是因为如今教育成功与否就在于能否培养出有用人才,但人才是否有用,不仅看其专业知识――智育得到如何的发展,还要看其“德”的出现问题。高科技的犯罪就是因为重在知识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德育教育的直接恶果!
三、美术教学中德育自然渗透的迫切性
现在已是大行素质教育之时,但从所周知美术课这一审美素质的培养阵地在学校很大程度上没有得到重视,因此,每到美术课时,哪里还去管什么德育教育呢?很自然使学生形成这样的观点:美术课是杂课,甚至是耍课。这样也就习以为常了。可见,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是小学的美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四、美术中德育自然渗透的路径
篇7
一、利用教材内涵,培养爱国精神
我们现在所用的中学美术教材中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都有爱国主义方面的内容,特别是欣赏课教学中尤为突出,有很多都是显性德育主题的作品欣赏,比如:对中国长城的欣赏,与其说它珍贵的价值是在物质文化层面上,不如说主要是在精神内涵、精神文化层面上。因而我们用 “万里长城永不倒”来象征、比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恒存发展。在对这类型的美术作品欣赏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那真是名正言顺的事。另外,我经常带领学生感受家乡南通的快速发展和独特的民间艺术(南通蓝印花布、如皋水绘园建筑等),对这些民间艺术的起源和制作有相应的了解,甚至可以动手制作,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为家乡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感到骄傲,从而激发她们热爱家乡、热爱家乡人民的情感。
二、利用班级小组形式,培养学生集体合作意识
现今我们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合作精神,集体主义思想是有待提高的。在我的美术课上,这个临时组成的集体是一个整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同学的表现都会影响本节课对小组及个人的评价,从他们开始的分工,到集体的制作,从小组学习的纪律,到小组作业的展示,甚至是课堂上的一些细节,我都会做出及时的评价,甚至是以表格的形式为各个小组打分。鉴于此,很多时候有些比较调皮的学生都能较好地融入小组学习之中去,也并不用我出面干涉他们,因为小组成员会自发的提醒和阻止这部分同学的不良行为。通过这种方式,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通过合作探究获得了美术方面的技能技巧,提高了美术素养,还在学习过程中悄无声息地渗透了集体主义教育。
三、以细节为重,宣扬劳动光荣思想
我常在感叹,现在学生都过于“聪明”,有时候老师叫他们将包干区或者美术室的卫生打扫一下,有的同学总是想方设法偷奸耍滑,并且有的同学自己不做不说,反而对积极做事的同学冷嘲热讽,这种风气肯定是不值得提倡的,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也不利。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及时作出公正的评价和引导:首先是肯定积极参加劳动的同学,然后可以把情况记录在学生成绩册中,以便期末评价时作为美术课表现一栏的加分因素。另外,我在美术课教学中,利用教材中具有显性的赞美劳动及劳动人民的内容,除了从美术角度进行欣赏外,还直接宣扬劳动光荣的思想。不仅如此,在美术课的细节方面。比如在每节课结束后,要求每个学生将桌面收拾干净,将自己产生的垃圾及时清理,这些细节的要求,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了影响,达到了教学目的。
四、设计节日教学作业,指引学生学会感恩
有的人说:现在的学生很自私,不懂得感恩。这的确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这不能怪孩子,形成这种结果与社会风气、家庭环境、学校教育都有关系。我在美术课中,抓住现在节假日较多,将节日的主题与美术课的内容结合起来,创造学生感恩的表达途径。比如父亲节,我让同学们欣赏罗中立的《父亲》,起初学生只是被画面的逼真所吸引,随着我对这幅作品的介绍,作者创作的背景及过程的讲解,同学们对《父亲》的理解更加深刻了,理解了父辈的勤劳与艰辛、执著与奋进,然后我让同学们写一句自己想对父亲说的一句话,并且以这句话为题,创作一幅美术作品,送给自己的父亲。这样,学生有真情实感,创作一般都很顺利,作品要拿回家给爸爸看并写出评语,融洽了父子(女)关系,体现了亲情的无价。
五、培养学生爱护公物意识
在教材中爱护公物主题的美术教育课程不多,但我们可以在现有的课程中插入爱护公物的教育内容,比如在剪贴画、版画学过程中,要教育学生不要损坏桌椅等。有的时候也需要一定的制度来约束部分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使他们明白自己行为的不足,从而改正错误。
篇8
1 挖掘教材内涵,提炼德育因素
美术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备好每一节课,重视发掘教材本身美的因素,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美育。例如在“造型・表现”教学中选择造型优美、色彩协调、明快而富有意义的实物作为教材,如带领学生到郊外去写生,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绚丽多彩的风光,或者教育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体验、描绘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他们对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的感受和认识能力,使他们热爱生活。又如,在“设计・应用”教学中,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变化、统一、对称、对比等形式美的原理法则,并把这些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在“欣赏・评述”教学中,指导学生提高欣赏和评价美术作品的能力,接受艺术美的教育。充分运用美术的特点把美术课上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在愉悦的、有兴趣的学习过程中接受美的教育。
2 “欣赏・评述”中陶冶情操,以美育人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欣赏课是渗透德育的极好机会,它可以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师美术课本中每一册都安排有欣赏课,欣赏课的内容包含很多,有西方绘画雕塑欣赏,有中国的剪纸、风筝、面具等民间艺术欣赏,还有中国的书法绘画、园林建筑的欣赏等。通过对每幅精品的欣赏,自然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传统的认识。在教师生动的讲解中,让学生感受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以及民间艺术的优美和深沉。如在教学“秦始皇陵兵马俑”“敦煌莫高窟”等课时,祖国宝贵的美术名作,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智慧,经过教师的指导,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艺术的良好思想品格以及传承美术文化的责任感。笔者还利用美术课向学生讲徐悲鸿的故事,讲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畏邪恶势力的傲骨;讲齐白石的故事,讲他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深厚的民族情感,讲他一生勤奋追求的精神,鼓励学生立志为国学本领。
3 “造型・表现”中厚德启智、激励创新
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新课程对教师的一个重要要求。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创新教育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如在“手绘线条图像”一课,笔者组织学生在进行“我们的校园”写生的活动中,不仅让学生学会用线条组织一幅画面,还要求学生把平时见到的学习生活情景融合到校园里。有的画学校大门同学放学时井然有序的情景;有的写生校园里的一棵大槐树,将课间10分钟同学们在树下游戏和锻炼身体的情景画了下来……由此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造型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谈到选取学校景物时,要帮助学生寻找校园最美的景物,自然而然地进行爱校教育。还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让学生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中美的表现,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从而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4 “设计・应用”中囤积美德、热爱生活
在新教材中,“设计・应用”课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内容种类很多,有包装、纸立体、环境雕塑、面具设计等,占美术课内容的35%左右。在此领域中,不仅要教学生制作原理和制作方法,还要对学生进行爱艺术、爱劳动及爱集体的高尚情操的培养。工艺教学能使学生眼明手巧和促进思维能力发展,培养他们耐心细致、整洁有序工作的好习惯。
5 “综合・探索”领域渗透集体主义教育
篇9
对于美术语言的界定,《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是这样解释的、“美术语言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美术语言是我们表现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重要载体,是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品位、获得幸福感的美妙途径。美术语言是一种世界语言,它与数学语言、科学语言一样,可以不分种族、不分肤色、不分年龄、不分文化进行思想和感情的表达与沟通。现在,我们的学校教育对数学语言、科学语言的重要性已有足够的认识,而把美术看做是人类语言的一小部分来认识,就显得很不够了。美术教育在我们的教育系统中只不过是一种技法技巧和调节生活的雕虫小技、小三门、副科而已,这种认识极大地削弱了美术教育在整个教育内容中的地位,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美术教育的形式。美术教育的价值远远不止是一种技法技巧或装饰,它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境界。从当下的功利价值说,美术语言不能帮我们算数学,不能帮我们进行理化实验,不能进行生物解剖,可是从长远的功利价值看,从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与深化的角度来看,与其它我们熟悉的语言相比,美术语言更能反映人的本性。那么,在美术教育教学中,我们如何让学生能真正了解基本的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感悟。
在中国的艺术长河中,不管是绘画还是雕塑、建筑、工艺等,都蕴涵着相当丰富的美术语言,它所透露出来的人类文明的力量和巧夺天工的奇美构思,无不吸引着人们向往它,驻足凝视。人们或多或少都能感悟到其中的一些意义,如果人们丝毫不能感悟到其中的意义,人们就无法产生共鸣。任何一个国家的公民不管他的美术语言能力多么低下,他对本国国旗形象的敏感和激情都会大大区别于他对其他形象的感觉,就是因为国旗形象对本国的公民来说总是赋予了特别的意义。因此,美术教育的首要任务无疑是要使受教育者理解感悟到每一艺术形象所蕴涵的基本意义。一般认为,科学语言交流的是知识,美术语言交流的是感受。由于人们生理结构的一致性,决定了人类对世界的感受方式和感受结果具有很大的一致性。
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当然是令人向往的,但学会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最有效的办法,首先得看懂,并能够感受它们。可以这么说,看懂了美术语言,就或多或少地能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而不能看懂美术语言,想要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势必成为一句空话。就和我们的文学语言一样,总是先看懂才会讲,才能拿它来交流。而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我们基本上忽视甚至放弃了看懂这一感受和欣赏的阶段,试图一步达到运用的水平。结果,虽然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学习了不少美术类课程,画了不少画,但并不能真正感受美术作品。
这不仅是教学方法的问题,主要的还是对美术教育的观念问题。学会看懂美术语言并不仅仅是为了学会表达,对大多数人来说学会看懂美术语言更重要,也更现实。所谓看懂就是能够理解、感受到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等等美术语言所表达的感情和意境。就如同语文教育并不以培养小说家为目标一样,美术教育并不以培养美术家为目标,但无论如何,基础教育一定要完成培养学生能够欣赏美术的任务。不过语文教育与美术教育还有不同,语文教育同样重视甚至更重视语文文字的运用能力,因为这是一个人在文明世界基本的生活需要;而美术教育对美术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不可能提出这么高的要求。我们现在的美术教育之所以难以令人满意,关键就在于把看懂美术语言与运用美术语言的轻重和先后颠倒了。
因此,要提高当前美术教育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我们就必须用美术语言进行美术教育。人们常说,美术教育是情感教育,而美术语言则是情感教育的表现手段,它不是摆事实讲道理,更不是客观描述,而是感受的叙说、情感的抒发、主观的表现。美术的核心是情,美术语言的本质是抒情,是
转贴于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美术教育的本质是传情,检验传情的目标是否实现的标准就是看有没有打动学生。如果学生在美术课程中若无其事、无动于衷、鹦鹉学舌、小僧念经,那这样的美术教育一定不艺术了。要使学生动情,关键在于学生自身的参与、学生对美术创作背景的了解、对美术内容的理解、对美术表现对象的关心。美术教育中同样有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关心学生、研究学生、了解学生,要求我们关注社会、把握时代的脉搏、了解美术时尚。应该说,在学校课程这个层面上,美术教育的空间是十分广阔的。
篇10
关键词:美术;基础教育;环境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165-02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中小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在美术新课程指引下,美术学习在培养学生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注重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中小学美术教学,将环境教育有效地渗透到美术教育和实践中,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技能技巧的同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美术教育的素材来自于环境
美术与环境是紧密联系的。美术总是以一种理想化和审美化的视角来创造一种意境,反映某种美好的愿望。这在东西方的山水画和风景画中体现尤其明显和直接。蓝蓝的天空、飘动的白云、清澈的流水、茂密的丛林、广袤的草原……一幅幅美术作品中描绘的优美自然环境充满着勃勃生机,令人神往。中学美术教学中经常以校园和附近的自然环境作为教学课堂,开设课外写生课。这可以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吸收灵感,收集素材;让学生面对自然界优美的环境的同时,运用所学到的素描、水彩画等知识技能,把看到和感受到的优美环境表现出来。因此,自然环境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学习兴趣的理想大课堂。
二、环境教育是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学基础美术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所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各个领域,没有美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种特殊的地位,决定了美术教育在环境教育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在美术教育中渗透环境意识教育,培养社会责任感是有绝对优势的。中学美术教师有责任在美术课堂上体现环境意识,把环境意识渗透在美学之中,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接受环境意识,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综合素质。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作用。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因为艺术和情感是美术的基本属性,所以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社会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和态度以及创造人类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三、美术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形式和途径
1.依据中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渗透环保教育理念。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许多教学和教材内容都涉及到环境教育和环保主题,如八年级美术课本第一册第四单元中选用的就是以“绿色家园――地球”为主题的环保教育课题,主题是号召人们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中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因此,可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渗入环境意识教育,培养学生尊重自然和保护环境,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如可开展美术与环境专题讨论会,让学生先搜集与环境有关的资料,结合实例开展主题讨论;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懂得如何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鸟语花香、小桥流水、湿地绿洲……通过设置不同情景,进行类比假设,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探讨这些美好的景色离我们有多远。耕地被侵、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没有美好的景色和环境,我们拿什么来创作。以污浊的空气、混浊的河流、不毛的沙漠创作出来的作品能给人带来艺术的享受?因此,以“环保”为主题,通过美术课堂和艺术的形式引导学生不断地思考、分析、探索、创新,促使学生形成强烈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构建学生对保护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环保理念。
2.针对中小学生自身特点,灵活设计美术教学。中小学阶段是青少年儿童身体发育、求知欲强、意识观念逐步形成的时期。美术课教师必须从学生的特点和发展需要出发,主动探究新形势下美术课教学的教法、学法,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铺桥架路。教师要对美术课程设置的内容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要在达到课程教学知识技能目标的同时,力争实现预期的情感价值观目标;要灵活运用教材内容,或者重新编排教材,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观察周围环境和自然存在的客观实体,注意形状、质地特征、色彩、构成关系等细微的差异与变化;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亲自动脑动手,从多角度深入生活,使美术教学更富创造性。如在绘画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以沙漠和绿洲作为对比题材来表现环境问题,渗透环境教育;在手工课中可引导学生利用废瓶子、废纸进行手工作品创作,变废为宝,同时渗透环境教育;在欣赏课中可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传统的教学形式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分析美术作品中优美环境所带来的美的视觉享受或作品中因环境破坏而给人造成的压抑和震撼,让学生体会美术作品中环境在表达人物思想或作品主题所起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内容扩展,对学生渗透环境教育,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加强。
3.结合周围环境实际,开展环保主题美术创作。基本的美术教学,可以以自然界中丰富的色彩为主题,适当加入环境保护内容,加强学生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态环境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情感,使其从小有环保意识。其具体可通过美术作品欣赏、风景写生和山水画创作等,引导学生描绘美丽的校园和所生活的城市、家乡优美的自然风光,指导学生欣赏多彩的大自然,并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环境状况,体会大自然的丰富多彩,也体会到污染对自然和我们生存环境的危害性。美术的手工制作,可引导学生开展废弃物的再创造利用,从材料到构思,将废弃物再利用,化腐朽为神奇,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同时,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陶冶了情操,保护了环境,也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美术欣赏课,可让学生欣赏古今中外优秀建筑作品,还可以让学生到室外欣赏大地、海洋、森林、天空等自然景观。学校周围动植物生态环境和通过PPT欣赏到的世界名胜古迹,让学生感受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的美,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破坏自然环境对人类和社会所造成的危害;让学生清楚认识到:世界是人的世界,环境是人的环境,建筑是人的建筑。每个人都要关心我们生存的世界、居住的环境与建筑,消除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隔膜,使之互相渗透、互相沟通。
参考文献:
[1]刘美双.浅谈在美术课中渗入审美、创新、环境意识等方面的教育[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5).
[2]邱浩波.美术教学中的环保教育[J].教育现代化,2005,(5).
[3]宋燕辉.环境意识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教学时空,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