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症教育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17 17:36: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儿童多动症教育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儿童多动症教育方法

篇1

关键词:多动症儿童 心理特点 诊断治疗

一、引言

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近年来发病率迅速上升,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并影响其正常学习,同时由于多动症缺乏明确的诊断依据,容易把它与儿童行为活泼好动的行为特点相混淆而错过最佳治疗期,即使确诊也会因为治疗期长易反复,因而严重困扰众多教育工作者及家长。因此,对多动症的症状及病因加以阐述,并进一步探讨在教育情境中的矫正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发病一般较早,以学龄儿童症状最为突出,男孩中患病比例明显高于女孩,其症状会随着年龄、所处环境和周围人的态度的不同而有差别,突出表现为自控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情绪冲动、任性,有知觉、认知、语言或协调动作等障碍,具体如下:

1.注意障碍。患儿注意的选择性、转移性差难以维持难以集中干什么事情总是半途而废,即使是做游戏也不例外。环境中的任何视听刺激都可分散他们的注意,患儿进小学后,在课堂上症状表现更为明显。

2.活动过度。患儿往往从小活动量就大,进幼儿园后,这些儿童也不能按正常要求的时间坐在小凳上。到了学校,多动症患儿过度活动则更为明显,同时多动症儿童中约有一半会出现动作不协调。

3.感知觉障碍。表现为视――运动障碍、空间位置知觉障碍、左右辨别不能,经常反穿鞋子,听觉综合困难及视一听转换困难等。

4.情绪和行为障碍。多动症患儿情绪不稳,极易冲动,对自己欲望的克制力弱。

5.社会适应不良。患儿常表现为个性倔强,不愿受别人制约或排斥小伙伴,所以很难与其他同龄儿童相处,不得不常找比自己年龄小的儿童游戏。

6.学习困难。多动症儿童的智力大多正常或接近正常,但由于注意力分散,情绪易波动,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学习成绩却普遍很差。

同时,儿童患有多动症后,其身心状态发生很大变化,产生许多缺陷,最突出表现在:对周围事物感知缓慢,范围狭窄,分辨力弱,缺乏认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伴随孤僻、时间观念淡化等一系列问题,其与儿童好动的区别主要在于其在不同的场合均具有上述行为,并持续较长时间,即使在儿童感兴趣的领域,他依然不能够保持稳定的注意状态,而表现出各种多动行为。

三、儿童多动症的成因

多动症的病因目前仍未明确,但通过多年的观察与临床研究通常认为儿童多动症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

1.轻微脑组织损害。脑组织损伤与儿童多动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额叶损伤的病人,可出现注意障碍,行为冲动等异常表现。临床中通过对82例多动症患儿的母亲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发现有78.21%的儿童曾经有轻重不一的脑组织损伤,轻微者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学习困难等。

2.遗传因素。遗传是多动症的重要因素,1985年有专家报告了814例多动症患儿中,40%的亲属中有神经精神病或性格障碍等;国内专家在1990年对800例多动症患儿进行研究,发现14.2%的病例有本病家族史,有11对双胎同时患病,充分证明了遗传因素与多动症有关。

3.脑内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如糖代谢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脑的功能状况,脑功能失调可能表现糖代谢降低。为了探明多动症儿童的糖代谢状况,美国精神健康研究院精神病医生阿兰・扎米肯与同事们采用大脑显像技术--阳电子发射层面摄影术,测量了两组成年人的糖代谢率,结果显示,多动症患者的大脑糖代谢低于正常对照组8.1%,具有明显差异。降低最大的是在运动皮层区和前上额皮层区,这两个区域是大脑皮层注意力和运动神经的主要区域,这些区域糖代谢降低,会导致注意障碍和行为失控。

4.维生素缺乏,食物过敏。儿童多动症与饮食有密切的关系,如食物中缺乏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如锌、铁等,食品中的人工色素、添加剂、防腐剂、调味剂等过多都可能引起及加重儿童多动症的症状。

5.家庭环境不良及教育方法。儿童心理发育不成熟,如家庭关系不和睦,动辄打骂或在学校受不当体罚及歧视等都将使孩子受到重大精神创伤,导致抽动或多动等行为异常;管教不当,过度溺爱、百依百顺,会使孩子十分任性,骄横,不愿或不能自控;对孩子过分苛刻、粗暴,则会造成长期过分心理紧张,情感压抑,出现行为紊乱。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早期智力开发过量,使外界环境的压力远远超过孩子的承受力,也是造成患儿抽动症、多动症发病的原因之一。

此外,环境污染以及铅污染(如含铅玩具)或微量元素的缺乏(如铁、锌)等也是多动症的诱发因素。

四、儿童多动症的诊断

由于多动症儿童与正常儿童的“顽皮“之间不易区分,这给儿童多动症的诊断和鉴别造成了困难,迄今为止,国内外还缺乏一种客观的、特异性很强的诊断儿童多动症的方法,而大多采用综合性的方法进行诊断,一般应由老师、家长、医生共同对多动症儿童的表现进行评分诊断,辅之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这样可以得到较为正确的诊断。可采取以下几个主要步骤进行诊断:

1.对于行为异常有多动症嫌疑的个体,家长、教师应根据诊断量表进行甄别。国外常用的有康奈尔儿童行为量表、美国精神病协会诊断量表,国内常用的有由中华全国中医协会中医理论整理研究会编订的儿童多动症协作组行为量表和上海市儿童多动症协作组制定的儿童行为量表,如符合上述量表各项指标的可初步判定为多动症并进一步深入检测。

2.对初步判定为多动症的儿童进行心理身体测试。如有选择地进行智能测验,以排除精神发育迟滞和智力低下引起的行为表现,进行翻手试验、指鼻试验、点指试验、跟-膝试验及双臂伸展试验等测定其是否存在软性神经征,以作为诊断的一种参考指标。

3.进行脑电、CT、磁共振成象技术(MRI)等神经生理检查,作为参考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当儿童患有多动症时,脑电图会有轻微的变化,尤其是多动症儿童额叶的前中部至中央运动区的皮层受损时,会引起脑功能的轻微改变,随即可出现波幅增高,频率变慢的异常波形;在主动注意的状态下,多动症患儿脑诱发电位波幅较正常组明显降低,被动注意时的诱发电位变异率也较正常儿童小,通常认为这与儿童注意力不集中有很大关系,此外,多动症儿童与正常儿童的脑诱发电位及大脑糖代谢等也有明显差异。

五、儿童多动症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病情有轻有重,发病有早有晚,治疗反应有好有差,疗程有长有短在治疗上要因人而异,对病情较轻的,应以教育为主,进行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治;对病情较重的,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治为辅坚持长期治疗。

药物对多动症(ADHD)的治疗有明显的效果,现常用的中枢神经兴奋剂:哌醋甲酯(利他林),苯丙胺、匹莫林(苯异妥因)、三环抗忧郁药(丙咪嗪)或抗精神病药(氯丙嗪)还有加受体激动剂(可乐定)等,药物治疗应根据患者多动症状的表现程度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并随着症状的减轻逐渐减少药量,但儿童多动症是一个长时间、慢性的心理障碍问题,而且上述药物副作用较大,停药后容易复发以及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同时学校和家庭是儿童的主要活动场所。所以,我们认为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在在学校和家庭教育情境下采取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治。心理治疗主要是通过解释、鼓励、安慰、保证和暗示等,向家长解释多动症的性质,鼓励积极配合治疗;引导多动症儿童树立信心,改善自己的行为,心理治疗对儿童的情绪障碍、自尊心不足及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效果较好。行为治疗主要由教师、家长根据行为矫正原理有意识的采取各种强化措施,来改变多动症儿童存在的注意力难集中、多动及情绪问题。具体可通过阳性强化法、阴性强化疗法(消退法)、矫枉过正法、感觉统合训练等改善注意力,减少儿童的过多活动和不良行为。教育情境中进行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治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求必须切合实际。首先,家长应该了解多动症的特点,对于多动儿童的要求,不宜太严格,起初按照逐步矫正原则要求他们的多动行为能控制在一个不太过分的范围内即可,逐渐提高。

2.把过多的精力引导出来。对于活动过多的儿童要进行下面的引导,使他们的过多的精力能发挥出来。如课堂中间歇地给予动手动口的机会,课后组织他们参加多种体育活动,如跑步、打球、爬山、跳远等,有条件时,应安排他们做一些室外活动,使他们过多的精力能释放出来。

3.加强集中注意力的培养。对于这类儿童应逐步培养其静坐集中注意力的习惯。可以从看图书、听故事做起,逐渐延长其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可把他们安排在教室的第一排座位上,以便在上课时能随时得到老师的监督和指导。如果儿童在集中注意力方面有所进步,应及时表扬、鼓励,以利于强化。

4.培养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对这类儿童应从小培养其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要按时饮食起居,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与儿童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并监督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作业过量导致疲劳,儿童不应迁就儿童的兴趣而让他们看电影、电视至深夜,以致影响睡眠。

5.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于这类儿童,应耐心地反复地进行教育和帮助,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消除他们所存在的紧张心理,帮助他们提高自控能力。父母应和医生经常保持联系,帮助医生了解教育孩子的情况,征求医生关于治疗上的指导性意见,有条件时,应争取医生、家长、教师三方面的合作,共同搞好教育。

6.教育方法要循序渐进。要根据患儿年龄与药物治疗情况,逐渐加强与提高,应注意避免脑力和体力的负担。

总之,多动症是一个长期、慢性的疾病过程,但我们相信在医生、家长、教师通力合作下,坚持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行为矫治相结合,必然能取的较好的效果,给多动症儿童一个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梁福成,韩玉荣,董军.多动症儿童的智力水平、行为与认知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01):50-53.

[2]常宪鲁,王华云.药物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儿童多动症患者疗效观察[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2,(01):45-47.

[3]Anita Thapar,Evangelia Stergiakouli.An Overview on the Genetics of ADHD[J].心理学报,2008,(10):1088-1097.

[4]阿斯木古丽・克力木,孔杜斯,卡迪丽亚・吾马尔.儿童多动症的病因和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2,(34):5510-5512.

[5]刘叶明,许金莲,饶林,李芳梅,颜会萍.心理和药物治疗小儿多动症对儿童和家庭的影响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04): 554-555.

[6]高磊,关明杰,许秀举.儿童多动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1,(05):96-98.

篇2

【关键词】

多动症;行为矫正;药物治疗

少数轻微脑功能障碍外,多与遗传、家庭教育方式和饮食习惯等有关[1]。本文就在河南省许昌市人民医院就诊的42例多动症患儿分别采取单纯药物治疗、联合行为矫正治疗的治疗方法,旨在探讨行为矫正在治疗儿童多动症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来本院就诊的42例多动症患儿,均符合CCDM-2-R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6~14岁,病程6~23个月,采用单纯的药物治疗;观察组22例,其中男17例,女5例,年龄7~13岁,病程8~23个月,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行为矫正技术。患儿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等症状,所有患儿均符合DSM一Ⅳ关于ADHD的诊断标准。两组患儿在年龄、症状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单纯药物治疗,每日口服利他林哌醋甲酯缓释片(国药准字H200056645)10mg,5mg/次,2次/d;观察组患儿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行为矫正训练。

1.3观察指标治疗2个月后,采用家长问卷评分方式反馈患儿日常生活与学习表现,依据评分比较两组患儿注意力集中、活动过度以及学习成绩改善情况,评价两组治疗效果;患儿学习成绩提高10分即认定为治疗有效。

3讨论

儿童多动症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患儿语言、智力发育迟缓、学习成绩下降、自尊心低下甚至品行障碍,严重危害儿童及青少年健康成长,因此临床治疗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临床研究显示,单纯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或行为矫正的治疗效果欠佳,综合药物治疗与心理矫正治疗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2]。

在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研究中,总结了以下行为矫正策略:①行为矫正的实施离不开家长、老师以及周围人的配合,这就要求患儿的教师与家长能够对多动症有充分的认识,给予患儿足够的理解与宽容,不要过度批评指责孩子[3];医生指导家长行为矫正的方法,请家长、教师参与到行为矫正治疗中来,做到逐步强化治疗效果。②正确使用强化矫正技术对患儿良好行为养成具有积极作用,当儿童某个良好行为出现的时候,周围人予以当众表扬鼓励,使孩子在被表扬的满足感中强化良好行为;强化矫正时应注意实施矫正的及时性、一致性、有效性[4],只有进步行为后的即刻表扬强化、次次强化才能起到积极作用。③当儿童的不良行为出现时,采用消退法对儿童的多动行为予以漠视,及时终止那些无意间被强化的不良行为,已达到矫正的目的。④将强化法与消退法结合起来实施时效果会更好,另外还可以配合树立模范引导,即在孩子面前表扬其他孩子的良好行为,通过榜样示范引导孩子矫正不良行为。

本组研究中,经过为期2个月的治疗,观察组患儿的注意力集中程度、活动过度、学习成绩相较于治疗前均得以显著改善(P

参考文献

[1]苏林雁.青少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识别和矫正.校园心理,2011,09(4):219-220.

[2]郑磊.儿童多动症临床治疗分析.医药论坛杂志,2008,29(14):32-733.

篇3

【关键词】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出生低体重儿;Conners家长量表

Study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eity disorder and low birth weight

QIU Bing,LI Yao-dong, HUANG Run-zhong, et al. Shunde Wuzhongpei Memory Hospital,Foshan 5283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w birth weight and attention deficiency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Methods 85 children with low birth weight and 93 normal control were evaluated with Conners.Results There was a 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ADHD and low birth weight(P

【Key words】

Attention deficiency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Low birth weight;Conners parent symptom questionnaire (PSQ)

儿童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eity disorder, ADHD),又称儿童多动症,是一组以注意力缺损、多动、冲动行为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是儿童期尤其是学龄期儿童最常见的障碍之一,也是学龄期儿童患病率最高的慢性健康问题[1]。引起儿童多动症的原因不明,目前有多种说法。如精神发育损害或延迟、遗传素质因素、神经递质学说、社会家庭心理因素以及铅中毒等[2]。目前对ADHD病因的研究,较多集中在家庭养育方式、剖宫产、妊娠期妇女吸烟、母乳喂养等方面。但有关ADHD与出生低体重儿之间是否有关联的研究较少见到报道,为此,我们观察了ADHD与出生低体重儿之间的有相关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0~2004年在顺德妇幼保健院出生的全部出生低体重儿(出生时体重低于2.5 kg)93名为研究对象,进行追踪研究。同时随机选取同期在该院出生的同等数量的正常体重儿作为对照研究。

1.2 入组条件和标准 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儿童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诊断标准[3],排除各种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精神发育迟滞、情绪障碍、儿童孤独症等疾病引起的注意力缺陷。

1.3 研究方法 采用自制儿童家庭背景情况调查表了解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儿童家庭背景情况。包括父母的职业、家庭经济收入、父母的教育程度已经父母婚姻状况等,排除家庭背景情况对儿童成长的影响;采用Conners家长问卷[4]对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儿童进行ADHD评估。研究人员直接将问卷分发给学生家长并指导他们完成评估,然后将问卷直接回收。课题组对收回的问卷进行处理,选取Conners 评分评分≥15分者作为怀疑对象,有2名主治以上精神科医师按照CCMD-3进行逐一明确诊断,排除各种智力障碍和精神障碍的患者。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研究组93例,其中8例家长不愿意参加此项研究或者其他原因而剔除,最终85例出生低体重儿参与了此项研究,其中年龄最大的10岁,最小的6岁,平均(8±1.2)岁;男生44例,女生41例。对照组93例,年龄最大的10岁,最小的6岁,平均(8± 0.9)岁;男生48例,女生45例。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家庭情况比较 两组儿童的母亲文化程度普遍在高中(中专)学历以上,家庭收入大多位于中上经济水平;父亲所从事职业以干部职员和商人为主,父母关系大部分和睦,将两组的上述各项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2.3 两组儿童ADHD检出情况比较 研究组儿童Conners 评分≥15分,并最终通过确认诊断为ADHD的共有11例,对照组符合ADHD诊断标准的共有4例,两组比较研究组的ADHD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62,P

3 讨论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地域ADHD检出率为5%~20%[5]。80年代不同我国研究者得到的ADHD检测率在1.9%~13%之间。近年来张微等[6]对国内6城市ADHD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家长评估的ADHD的检出率为5.4%,其中以注意缺陷型为主,多动冲动型和混合型ADHD检出率较低,男性ADHD检出率高于女性ADHD检出率。引起儿童多动症的原因不明,通常认为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精神发育损害或延迟、遗传素质因素、神经递质学说、社会家庭心理因素以及铅中毒等。但近来研究发现本症是由多种的生物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社会问题等原因单独或协同一起造成的一种综合证。

目前集中研究较多的因素主要集中在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不良性格的形成导致注意力不集中[7];也有研究认为剖宫产使胎儿失去了产程和分娩过程中被挤压的经历,从而产生了以多动症为主要表现的行为问题[8]; Karen Markussen等[9]研究发现妊娠期妇女吸烟可增加儿童发生多动症的风险。还有研究发现母乳喂养有利于减少儿童多动症的发生等[10]。也有学者认为早产儿与多动症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11]。早产儿体内各器官均未发育成熟,难以适应外界环境。孕周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其呼吸中枢和肺发育不全越明显,更容易发生严重窒息、肺透明膜病、肺出血等疾病而死亡。足月产是减少儿童多动症发生的一种保护因素,为降低多动症的发生率,应该尽量避免可能引起早产的各种因素,降低早产儿的出生率,减少早产儿并发症及多动症等行为问题的发生,提高儿童的生命质量。但关于出生时体重与儿童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是否有关尚未见到相关报道。文献报道低体重儿的出生率占同期分娩率的4.23%,也有资料提示低于2.5 kg的出生低体重儿占同期新生儿科住院患者的27.86%[12]。由此可见出生低体重儿的比例并不低。本研究结果发现:儿童家庭背景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出生低体重儿的ADHD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低出生通则与ADHD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关联性。由于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少,可能不具有普遍性,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扩大样本,进行相关的研究。

总之,临床上应关注出生低体重儿的ADHD发生问题,尤其是要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对于怀疑有ADHD倾向的出生低体重儿要及早进行干预。

参 考 文 献

[1] 苏林雁.儿童多动症.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02-112.

[2] Pieter FA, Robert F, Ferdinand EI, et,al.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parents judgment about school,teachersjudgment about home. Eur Child Adolescent Psychiatry,2004,13(2):315-320.

[3]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法与诊断标准.(CCMD-3).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5-25.

[4] 张明圆.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5-25.

[5] Ruchkin VV,Koposov RA, EisemanM,et al. Conduct problem in russian: the role ofpersonality and parental rearing. Eur Child AdolescPsychiatry, 2003,10(1): 19-27.

[6] 张微,刘翔平,顾群,等.六城市ADHD流行病学调查.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1),23-25.

[7] 高雪屏,于素维,苏林雁.儿童青少年多动冲动行为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1):36-38.

[8] 黄旭,王梦龙,静进.剖宫产对儿童神经精神发育的影响.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 2004, 15(1): 4-6.

[9] 林琳.妊娠期间吸烟可增加儿童多动症的风险.国外医学情报, 2006, 3(27): 32-33.

[10] 杨本付,宋红梅,刘秀惠,等.儿童多动症及影响因素的现况调查.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8,19(1):34-37.

篇4

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这类孩子智力一般正常,但存在与实际年龄不相符合的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冲动任性、自控能力差的特征,以致影响学习。多动症的发病率为3%左右,男孩约为女孩的4-9倍。

多动症的表现

其核心为自控能力差,主要表现有以下四个方面。

活动过多

这类孩子不论在何种场合,都处于不停活动的状态中,如上课不断做小动作,敲桌子,摇椅子,啃铅笔,切橡皮,撕纸片,拉同学的头发、衣服等。平时走路急促,爱奔跑,轮流活动时迫不及待,经常无目的地乱闯、乱跑,手脚不停而又不听劝阻。

由于自控力差,这类孩子常说一些使人恼怒的话,好插嘴和干扰大人的活动,常引起大人的厌烦。

这类孩子胆大不避危险,不计后果,尤其在情绪激动时,可出现不良行为,如说谎、偷窃、斗殴、逃学、玩火等。敢翻墙爬高,喜争吵打骂,常称王称霸。

注意力不易集中

这类孩子的注意力很难集中,或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不符合实际年龄特点,如上课时,常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或貌似安静,实则“走神”、“溜号”,听而不闻。做作业时,边做边玩,随便涂改,马马虎虎,潦潦草草,错误不少。不能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做事常有始无终,虎头蛇尾。

冲动任性

这类孩子由于自控力差,冲动任性,不服管束,常惹事生非。当玩得高兴时,又叫、又唱、又跳,情不自禁,得意忘形;当不顺心时,容易激怒,好发脾气。这种喜怒无常,冲动任性,常使同学和伙伴害怕他,讨厌他,对他敬而远之。因为患儿不易合群,久而久之也可造成其反抗心理,常常发生自伤与伤人的行为。

学习困难

这类孩子由于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注意听讲,对教师布置的作业未听清楚,以致做作业时,常常发生遗漏、倒置和理解错误等情况。

部分孩子读书时可把“6”读成“9”,或把“d”读成“b”,甚至左右不分。写字时,不是多一横,就是少一竖,或偏旁反写。画图时,不是比例大小失调,就是位置安排不当,这些也是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

这类孩子考试成绩波动较大,到3-4年级时,留级的可能相对较多。但因智能正常,如课后能抓紧复习、辅导,尚可赶上学习进度。

多动症的原因

脑神经递质浓度不足

有人认为,多动症的发生,可能是由于脑神经递质浓度不足,不能及时传递而造成的一种病态。

脑内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浓度不足,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活动,使孩子动作增多。而治疗多动症的药物,其化学结构与去甲肾上腺素相似,服药后,可通过各种途径,增加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使患儿动作减少,因此,多动症患儿必须服药治疗。

脑组织器质性损害

大约85%的患儿是由于额叶或尾状核功能障碍所致,包括:(1)母亲孕期疾病:高血压、肾炎、贫血、低热、先兆流产、感冒等。(2)分娩过程异常:早产、钳产、剖腹产、窒息、颅内出血等。(3)出生后1-2年内,中枢神经系统有感染及外伤的患儿,发生多动症的机会较多。

遗传因素

大约40%的多动症患儿的父母,其同胞和其他亲属,在其童年也患此病,单卵孪生儿中多动症的发病率较双卵孪生儿明显增高,多动症同胞比半同胞(同母异父、异母同父)的患病率高,而且也高于一般孩子,上述几点均提示遗传因素与多动症关系密切。

其他因素

篇5

一、什么是儿童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又叫轻微脑损伤综合征(MBD),以特别好动、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为主要特征。多动症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孕产期因素、生化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和脑器质性病变等有关。据统计,在我国约有1%~10%的学龄儿童患有多动症,其中65%~80%的多动症儿童会有学习困难的表现。在该患儿中男孩多于女孩,其比例约为5:1。

二、儿童多动症有哪些临床表现?

多动症患儿常有以下表现:

1.注意力不能集中:患儿注意力持续的时间短暂,易受外界干扰而分心,不能自始至终地做完一件事;上课时不注意听讲,经常东张西望或走神开小差等。

2.特别爱活动:患儿经常不知危险地爬上爬下、乱跑乱跳;上课时坐不住,小动作多、话多,喜欢惹事,常与同学吵嘴打架等。

3.冲动任性、易激动:患儿的自控能力差,情绪不稳定,易激动、易怒、爱哭,常发脾气。

4.学习困难:患儿虽然智力正常,但因注意力难以集中、自控能力差等原因大都学习困难,学习成绩不理想。

5.做精细及协调性动作困难:患儿的动作笨拙,做系纽扣、系鞋带、削铅笔等动作时不灵活,走路不成直线。

三、家长如何区分孩子是“好动”还是患有“多动症”?

家长可以从以下3方面进行区分:

1.目的性:用心观察孩子的活动有无目的性。好动儿童的活动一般是有目的的、有序的;而多动症儿童的活动是无目的的、杂乱的。

2.离奇性:好动儿童即使特别淘气,其好动行为并不离奇,能为人们所理解;而多动症儿童的多动行为则有些奇怪,有时甚至离奇得让人难以理解。

3.选择性:这一条很关键。好动儿童的“好动”行为常常在活动内容和场合上具有选择性。比如孩子虽然在学习或活动时表现为“好动”,但他在看电视或做游戏等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时,则能专心致志。而多动症儿童的“多动”行为在活动内容和场合上是没有选择的。他们不论在什么场合做什么活动都不能安静下来或全神贯注地去做。

四、孩子患了多动症该怎么办?

如果经过正规医院专科医生的科学检测,证明孩子确实患了多动症,那么家长就应积极地领孩子进行治疗。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淘气、多动不算什么大毛病,等孩子大了,这些症状自然会减轻或消失。其实不然,治与不治的后果大不一样。如果不给孩子治疗,一是患儿会因为学习困难,影响学业的完成,错过最佳的学习机会;二是,患儿长大后可能会出现人格障碍、)中动性人格障碍或罹患癔病、焦虑症或精神分裂症等疾病。因此,家长应及早地给这类患儿进行治疗。

那么,对该病患儿怎样进行治疗呢?

1.进行行为训练治疗:通过这项治疗,可以增强患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减轻其注意力涣散的症状。下面介绍几种简单的行为训练方法,家长可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从中选用:

①拼图或下棋:让孩子学会拼图,并逐渐增加拼图的块数,或者让孩子学习某种棋类的玩法o

②每天让孩子看半小时的新闻联播。

③让孩子每天早晨起来跑步,要求跑300~500米。

④若家庭条件允许,可让孩子练习弹钢琴,每天弹10~20分钟。

⑤每天让孩子在固定的时间跳绳或踢毽子,每次运动10分钟左右。

⑥把孩子的作息时间固定下来。

⑦经常让孩子走平衡木,锻炼其身体的稳定性。

⑧让孩子在纸上把大小不同、次序被打乱的1~100的数字依次找出;或者让孩子把1~100甚至更多的数字按顺序连起来,组成多种有趣的画面。

2.进行心理行为治疗:可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制定出一套鼓励其良好行为、限制其不良行为的治疗方案。在治疗中,家长要找出患儿的优点和优势,然后以表扬、赞许、奖赏的方式来强化患儿的良好行为,以增强其自信心。当然,对患儿的不良行为也要适当地进行处罚,但要坚持先鼓励后惩罚的原则。开始时,要避免对孩子进行过严的处罚。一般在对患儿进行2~3次表扬后有1次处罚即可。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如果患儿仍有攻击性和破坏,可采用矫枉过正的处罚方法,如对其实行短期隔离等。

3.进行药物治疗:一般对于6岁以下的该病患儿应以行为训练治疗和心理行为治疗为主;而对于6岁以上的该病患儿则可在进行行为训练治疗和心理行为治疗的基础上酌情进行药物治疗。目前最常用的药物是利他林,使用该药治疗后能使息儿的注意力集中,小动作减少,学习有较大的进步。此药的副作用主要是可使患儿食欲不振,出现恶心和失眠等,但这些副作用一般都不严重。接受药物治疗的多动症患儿,长大后约有三分之二不会再出现任何精神障碍。

篇6

[关键词] 调阴阳五脏针法;中药;耳穴贴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中图分类号] R246.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30-0115-04

The effects observation of acupuncture of regulating yin, yang and five viscera in the treatment of 34 cases of children with intractable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WANG Jingmei1 CHEN Wei2

1.Quality Control Department,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 Ganzhou 341000, China; 2.Rehabilitation Medical Department,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 Ganzhou 341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f regulating yin, yang and five viscera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intractable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Methods A total of 34 cases of children, whose oral medicine had been ineffective, were chosen as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of regulating yin, yang and five viscera combined with auricular acupressure therapy. 40 cases of children, who had initial treatment but did not received oral medicine, were chosen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auricular acupressure therapy.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91.18%, 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72.50%.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Acupuncture of regulating yin, yang and five viscera; Chinese medicine; Auricular acupressure;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又称小儿多动症,是学龄儿童中常见的心理行为障碍问题,是指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的儿童表现出多动、冲动任性、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差、小动作频繁,与其他小朋友很难和睦相处、惹事生非或伴有学习困难和心理异常等一组临床症状[1]。此类患儿如果未得到及时治疗,常会影响其日常生活学习、人际交往及性格的发展;国内调查研究发现该病儿童患病率为1.5%~10.0%;男孩患病率远高于女孩[2],男女比例为4~9:1[3]。25%~50%患病儿童成人后有一定的人格障碍,易冲动及有行为,在学习和事业上的成就明显低于同龄人[4],对多动症患儿的尽早干预治疗和教育十分重要。近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该病的治疗及相关病因研究。本文选择2008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74例多动症患儿,根据病情分别采用口服中药物、针灸及耳穴贴压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74例患儿来源于儿科、神经内科、中医科、康复医学科门诊。将已口服中药无效的34例患儿采用调阴阳五脏针法结合耳穴贴压治疗作为治疗组;初次就诊并未口服过中药的40例患儿采用中药结合耳穴贴压治疗作为对照组。治疗组中男28例,女6例;年龄最小6岁5个月,最大14岁,平均(6.7±1.6)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7年,平均(4.19±1.00)年,症状表现(10.01±1.34)分;对照组40例,其中男32例,女8例;年龄最小5岁10个月,最大13岁,平均(6.5±1.6)岁;病程最短10个月,最长8年,平均(94.12±0.98)年。症状表现(11.03±2.02)分。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症状表现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精神病诊断手册》制定诊断标准:具备注意力项和多动项中各至少4种表现,或某单独一项中8种表现,病程6个月以上,便可确诊。(1)注意力项:①无监督时难于有始有终完成任务;②易受外来影响而激动;③听不进别人在说什么;④难于持久性集中注意(作业、游戏);⑤经常丢失生活及学习用品;⑥不能组织达到一定目的的活动;⑦在学校课堂注意力分散,成绩不佳;⑧一事未完又做另一事。(2)多动项:①常在问题尚未说完时即抢答;②常未加思考即开始行动;③在教室常常离开座位;④集体活动中常不按次序;⑤坐立不安,动手动脚;⑥作出过分行动如爬高、乱跑;⑦参与危险活动;⑧难于安静地玩耍;⑨说话过多;⑩常干扰别人。

1.3 纳入标准

已明确诊断;年龄5~16岁;患儿愿意配合且家属能配合协助治疗;患儿能坚持针灸治疗3个疗程。

1.4 排除标准

排除广泛发育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儿童期精神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或药物副反应等引发;针灸治疗过程中接受其他治疗手段干预者。

1.5 治疗方法

1.5.1 治疗组 采用“调阴阳五脏针法”针灸结合耳穴贴压治疗:患儿在家属的陪同及安抚下,俯卧位选取: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大椎穴,仰卧位选取关元、四神聪、率谷、脑户、申脉、照海,以上穴位均留针30 min,中途行针一次采用平补平泄手法,针刺隔日1次。5次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耳穴贴压:耳穴选取:心、肝、肾、胆、皮质下、神门、交感点、脑,用王不留行籽贴压,嘱患儿或家属每日按压3次,有按压痛即可,可辅以为适当揉按。

1.5.2 对照组 采用中药治疗结合与治疗组相同的耳穴贴压治疗,中医辩证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汪受传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肝肾阴虚:杞菊地黄丸加减;心脾两虚:归脾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痰火内扰:黄连温胆汤加减。以上患儿均10剂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两组患儿均6个月后随访。

1.6 疗效标准

参照最新国内外疾病诊断标准中制订的临床疗效标准[6]评定其疗效:临床痊愈:《美国精神病诊断手册》中18种表现基本消失。显效:18种表现中较治疗前减少5项及5项以上者。有效:较治疗前减少2种表现及2种表现以上者。无效:表现无改善者。

1.7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后疗效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72.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后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儿6个月后随访比较

两组患儿6个月后随访,治疗组31例已治有效患儿中复发2例,对照组29例已治有效患儿中复发9例。6个月后随访治疗组患儿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经χ2检验,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儿6个月后随访比较

3 讨论

多动症命名繁多[7]: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t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又称儿童多动症、注意缺陷障碍(ADD)、轻微脑损伤综合征(MBD)等[8]。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人对该病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在《国际疾病分类》第9版和第10版(ICD-9和ICD-10)中命名将其命名为“儿童多动综合征”(hyperkinetic syndrome)简称多动症,美国精神病学会出版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现代医学药物治疗的方法及经验各家说法不一,但大致相同。目前临床治疗多采用中枢神经兴奋剂[9]、抗忧郁剂、抗精神病药剂及抗癫痫剂。主要应用中枢神经兴奋药――哌醋甲醇(利他林)、右旋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及匹莫林等。但这些药物副作用较大,不宜长期大剂量应用,且停药后复发率高,不被患儿家长接受。

目前现代医学对多动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不过国内外学者均认为本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本研究通过检索文献及对148例患儿病因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轻微脑组织损害:如妊娠时病毒感染、服药、新生儿窒息、产伤,多种原因所致的脑缺氧、脑损伤等;国内报道早产儿患此病较多[10,11]。②遗传因素;③脑内神经递质代谢异常[12,13],多巴胺、5-羟色胺、乙酰胆碱缺少;④维生素缺乏、食物过敏、糖代谢障碍;⑤心理因素:与不良的家庭环境及教育方法有关,如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缺少温情或对孩子过分苛求、粗暴或过度溺爱,百依百顺或在学校受到不当的体罚或歧视等;⑥与微量元素的缺乏或中毒有关,如缺铁、锌、镁和锰以及铅中毒都与多动症发病有关[14]。

儿童多动症,中医医籍中无此病名记载,然而早有关于本病的论述和描绘,如《素问・举痛论》云:“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又如《寿世保元》曰:“徒然而忘其事也,尽力思量不来,为事有始无终,言谈不知首尾。”这些症状描述与现代医学小儿多动症临床表现十分相似。我们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记录,并查阅了相关文献对本病的认识,我们认为本病实属中医“脏躁”、 “健忘”、“躁动”等范畴,该病的发生与以下四个因素有关:①患儿母亲孕期时有外感病史、突受惊恐、早产、情绪易波动、焦虑等,从而累及腹中胎儿,形成先天禀赋不足、髓海失养、脾、肺、肾、阴不足,肝肾亏损、心肾亏虚,神智不安等;②由于城市家庭多为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一旦受到责罚训斥或索要不遂,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易肝郁气滞,郁而化热,心、肝、阳有余,使肝阳偏亢,肝风内动。③单亲、父母分居及婚姻不和谐家庭,父母外出务工,由祖辈、亲戚、朋友,乃至兄姐照管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已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15]。让本应在父母面前撒娇的孩子长时间地失去家庭之乐、父母之爱,窒息孩子们稚嫩的情感,显然不利于孩子们全面健康地成长,极易激惹,心阳浮亢则散神少寐,肝阳偏盛则好动易怒。④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供给充足繁多,禽肉蛋奶成了孩子们每餐必备食物,常食烧烤燥热之品,这些膏粱厚味易碍脾伤胃,聚热生痰,痰热生则心神扰、肝风动而诱发此病;是故患儿多见心烦意乱,冲动任性,坐卧不安,性情急躁易怒。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人类一切的活动均是阴阳平衡的结果,“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静阳躁”;说明若阴阳失衡,阴不制阳,动静变化失制,阳动有余,则可导致小儿多动症的动静失调。本课题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病因病机入手,提出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护养不当、外伤、病后、情志失调等,逐渐形成阴阳偏盛偏衰,导致五脏功能紊乱,五神失藏,而影响儿童的情志活动,使其失常。表现为心脾不足,肾气不足,心肝肾失调、肝阳偏旺等证。《素问・宣明五气》说:“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五神病理变化则产生人体认识事物、思维过程及行为等的异常:若心气不足,心失所养,可致心神失守而情绪多变,注意力不集中;肾精不足,海髓不充则脑失精明而不聪;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阳上亢,可有多动,易激动;肾阳不足则肝阳偏亢,水不涵木,小动作多,注意力不集中。脾虚失养则静谧不足,兴趣多变,言语冒失,健忘,脾虚肝旺,又加重多动与冲动之证;肺虚使机体对外来的非良性刺激的耐受性就会下降,而易于产生悲忧的情绪变化。阴主静、阳主动,人体阴阳平衡,才能动静协调,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若脏腑阴阳失调,则产生阴失内守、阳躁于外的种种情志、动作失调的病变。本研究采用针灸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明确提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从五脏藏五神论治,运用五脏背俞穴加膈俞即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膈俞六穴,以调理紊乱的五脏功能,使气血调和,五神各有所藏。

《灵枢・根结》云:“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阳与阴,精气乃光,和形于气,使神内藏”。明确指出“调阴与阳,调阳与阴”是中医针灸治疗疾病的重要法则。大椎、关元与申脉、照海为调节人类阴阳之气最佳腧穴。临床上通过针刺大椎穴与关元穴调理阴阳,使阴阳平衡;大椎穴为奇经八脉之督脉与手足三阳经交会穴,督脉入络脑,为人体阳脉之海,具有调节人体一身阳气之功能。关元为奇经八脉之任脉与足三阴的交会穴,任脉为阴脉之海,统摄人体一身阴气之功。申脉、照海为八脉交会穴,分别通于阳跷、阴跷脉,能调节阴跷、阳跷二脉阴阳之气。阴跷、阳跷脉主阳动阴静,司眼睑开合而调节运动功能;四神聪为经外奇穴可以填髓健脑益智;颅脑颞叶部与学习、认知及记忆密切相关,针次局部穴位率谷穴可以提高患儿的注意力,协调和控制运动功能。脑户位于头针对应的平衡区内,为足太阳膀胱经与奇经八脉的督脉之会,具有填精益髓、健脑益智、疏通脑络的功能,针刺该穴可以改善多动症患儿运动协调功能,以上腧穴均采用平补平泄手法。同时通过按压耳穴心、肝、肾、胆、神门、脑、交感点、皮质下能促进大脑皮质的觉醒,调整大脑皮质抑制与兴奋功能平衡,从而改善多动症患儿大脑皮质功能活动[16],达到从根本上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目的。

本研究采用调阴阳五脏针法结合耳穴贴压能有效治疗顽固性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总有效率优于采用中药结合耳穴贴压治疗的对照组;6个月后随访治疗组患儿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因样本数少,暂不能说明阴阳五脏针法结合耳穴贴压治疗疗效更加稳定,本方法的稳定性是我们日后研究的方向。

在临床上,多动症患儿除了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等主要症状外,大多数还常伴有厌食、挑食,眼眶黧黑、午睡及夜间遗尿、面色少华等症。

有研究对患儿多动症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该病的发生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从事的职业、家庭经济情况等无关,与家庭组成及气氛、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和对孩子期望程度有一定关联,家庭和睦的多动症患儿的患病率低于家庭不和睦、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儿童。家庭生活民主的家庭儿童多动症发生率低,长辈对儿童的期望值越高的家庭越易多动症。因此,在小儿多动症的治疗过程及患儿成长过程中,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环境,使患儿有良好的家庭及学校教育和正确的心理干预,内外合治,相得益彰。本法对针灸手法要求高,但疗效确切,手法轻巧疼痛少者患儿方易于接受,开发新的工具代替针具是我们今后工作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马秀虎,邱亚峰,黄保太. 利他林合并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儿童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疗效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8):80-81.

[2] 郑燕清. 从肾阴虚论治小儿多动症32例[J]. 光明中医,2014,29(1):182-183.

[3] 郑毅.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防治指南[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3.

[4] 吴希如,林庆. 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基础与临床[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54.

[5] 王请江,郑之卿. 临床小儿神经病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373.

[6] 张勇,张玉珊,陈淑端,等. 18例以眼科为首诊的小儿多动症的诊断及治疗分析[J]. 青岛医药卫生,2013,45(2):103-105.

[7] 陶国泰. 儿童少年精神医学[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17-227.

[8] 陈虹,车艳红,王驾升.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临床表现的早期认识和诊断[J]. 医学综述,2003,9(7):397-398.

[9] 马亚伟. 探析小儿多动症的患病原因及治疗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4,(25):205-206.

[10] 王华.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病因与鉴别诊断[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4,6(3):193-196.

[11] 吴丽慧,邹长林,王德选,等. 小学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家庭因素的相关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04,25(4):416-417.

[12] 齐家仪. 临床理论与实践[M].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3:233-234.

[13] 徐叔云. 中华临床药物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14-516.

[14] 马兴璇,龙康,黄毅勇,等. 多动症患儿635例指血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分析[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9):137.

[15] 叶敬忠,王伊欢,张克云,等. 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综述[J]. 农业经济问题,2005,(10):73-78.

篇7

1 情绪障碍[1]

情绪障碍是发生在少年时期以焦虑、恐怖、抑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国内报道儿童情绪障碍的发病率在10.5%~21%之间,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城市高于农村,男女之比为1∶2.2[4]。在儿科综合性门诊中,心理障碍的2/3属于情绪障碍,其次为情绪、行为混合障碍,占17%[3]。儿童常见情绪障碍包括焦虑症、恐惧症(包括学校恐惧症)、抑郁症、强迫症、癔症等。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情绪障碍的影响不足为父母及学校老师重视[5]。对儿童的情绪障碍进行早期干预,不仅有利于儿童智商提高,而且较少发生行为问题,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6]。由于家庭因素和教养方式与青少年情绪问题存在密切关系[7],对少年儿童的情绪障碍的干预,欧广萍[7]提出重在预防,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优化家庭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等。情绪障碍严重时,需要予以系统、专业的心理治疗和(或) 药物治疗。

2 躯体化症状

躯体化(somatization)是一个精神分析术语,目前,广泛用于描述心理因素所导致的躯体症状。儿童门诊患儿中常见的躯体化症状包括各种功能性头痛和腹痛。

2.1 头痛 头痛在儿童中非常常见。有资料显示,若不区分是哪一类型头痛的话,近15%的学龄儿童至少1周出现1次头痛[8]。头痛可见于多种疾病,如感冒、颅内感染、颅脑外伤等,精神紧张、压抑等心理因素也可引起头痛。有学者研究儿童慢性疼痛(包括头痛)、个性及其心理特征的关系,指出患有周期性头痛(包括偏头痛)的儿童更易沮丧,患头痛的年幼儿中抑郁检出率是对照组的2倍,而年长儿则达3倍[9]。而且,女童比男童更易发生头痛,对9~12岁女童调查分析,抑郁型女童49%具有头痛,非抑郁型女童中发生率为9%,而相同年龄阶段男童头痛的发生率仅9%[10]。同样,强迫也是头痛的一个重要诱因[11]。虽然对儿科门诊中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头痛的发生率目前尚无一个明确的统计数字,若儿科医生能够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各种类型头痛,可以减少儿童缺课,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儿童生活质量[12]。对由心理因素引起头痛的治疗,主要运用心理学的方法,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年龄阶段的头痛,采用以心理疏导为主的方法,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头痛出现的频率。有研究表明,休息和放松是学龄儿童头痛的主要应对方式,其次冷却、止痛、分心均有效,同时,18%的学龄儿童头痛无需处理,可以自行缓解[13]。有学者认为,行为认知训练是解决儿童头痛的主要方法,它可以明显降低儿童心理障碍性头痛出现的频率[14]。

2.2 腹痛 在儿科门诊中,以腹痛为由而反复多次就诊者颇多,经详细检查后,有严重器质性问题的不足5%[15],Apley把这种影响日常生活的反复性腹痛,至少经过3个月以上,发作3次以上者称为复发性腹痛(recurrent abdominal pain,RAP)[16]。Oster报道复发性腹痛发病率在学龄儿童为14%,一般认为其发病率在5%~10%[17]。国外学者早就注意到RAP的主要原因是“心理状态不协调”,在个性测验中,腹痛儿童的“内向”分显著偏高,其发生腹痛多与激动、惩罚和家庭纠纷等心理因素有关[16]。国内学者也强调家长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对儿童个性、心理的形成及疾病的发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18]。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儿科医生也应关注儿童的心理问题,及时发现复发性腹痛患儿的心理障碍,进行心理行为治疗,鼓励患儿多接触社会, 并为其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这无疑地可在治疗RAP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 非器质性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是指在睡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行为异常表现。有学者随机抽样1290例8岁孩子,跟踪调查其睡眠质量4年,结果显示,8岁与12岁的孩子具有睡眠障碍者均占18%,其中持续睡眠障碍占12%,在8岁时出现的睡眠问题,有33.3%在12岁时仍可发现[19]。然而大多数睡眠障碍并未得到诊断和治疗,普通医生接受睡眠问题的培训很少,对睡眠障碍的认识有限。有研究发现,在普通临床诊疗中60%~64%的严重失眠未能被医生识别,70%的慢性失眠患者没有和医生讨论过睡眠问题[20]。不能很好地诊断和治疗失眠对患者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睡眠差影响人的生活质量、影响心境、增加躯体的主诉[21],短暂的睡眠障碍还将大大增加发生精神心理行为方面疾病的危险,特别是情绪障碍类疾病[22]。治疗原则上不给予药物, 主要解除患儿心理诱因,对父母做支持性心理治疗,消除父母过分焦虑、紧张的心理。对夜醒行为不作过分的关注,帮助父母建立一个规律的上床制度,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改变不良的抚养方式:如儿童一哭就去抱、拍、喂食等。对个别严重缺乏睡眠、父母又极度焦虑者,可给予小剂量安定,连续服用数晚[23]。

4 注意缺陷障碍

注意缺陷障碍(ADD)是儿童常见的身心障碍之一。学龄儿童中约有3%~5%存在着此类障碍,可分为2种亚型:有多动症状的注意缺陷障碍(ADDH)和无多动症状的注意缺陷障碍(ADDnoH)。据统计,目前,我国患有ADDH的学龄儿童在500万以上,而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24]。我国南宁市儿童少年心理卫生调查的资料显示,多动行为障碍达9.71%[25]。有学者[26]对儿科门诊中1000个3~12岁的儿童调查,发现其中112人有儿童多动症,且随着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3~4岁儿童中仅5.2%,11~12岁儿童中达29.2%。多动症在独生子女及社会底层人群中更常见,男孩明显多于女孩,男女比例为4~6∶1。对于儿童多动症的治疗,许多研究都表明采用行为治疗,教育指导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24,27]。陈雪梅[28]认为多动症的发生与微量元素的缺乏存在密切关系,建议适当补铁、铜、锌、钙,多食富含锌、铁、铜等微量元素的食物,如肉类、猪肝、海产品、大豆等。儿科医生若能尽早的发现儿童多动症,指导患儿心理行为训练,选择合适的药物综合治疗,可以避免对儿童正常发育、学习和人格形成的影响。

5 饮食障碍

合理饮食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意义重大。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且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儿童营养过剩与营养不良均呈上升趋势。纪锋颖等[29]调查青岛市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发现营养过剩者占23.06%,营养不良者占22.31%,与1995年相比呈上升趋势(1995年营养过剩与营养不良分别为20.25%、17.53%)。因此,儿科医生对就诊患儿多一份饮食关注、指导合理膳食、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可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增强身体素质,减少身心疾病发生。

5.1 偏食、厌食 偏食是指正常儿童饮食中有3种以上食品不吃者。厌食为较长期的食欲减退或消失,除外消化系统疾病和全身性疾病对消化道的影响。目前,我国儿童偏食、厌食及所致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均相当高,北京[30]三所幼儿园510名3~5岁日托幼儿中,偏食123例,占24.11%;厌食81例,占15.88%。目前,一致认为心理社会因素与儿童的饮食卫生行为习惯有着直接相关。任性是导致儿童偏食、厌食的常见个性问题,其次情绪障碍、做事依赖大人、就餐不规律、注意力不集中,在偏食、厌食中检出率均较高[30]。针对偏食、厌食患儿,儿科医师应向家长宣传营养知识,纠正孩子不良饮食习惯和挑食、偏食现象,多进行鼓励、暗示及说服教育,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以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5.2 单纯性肥胖 据最新资料表明,我国10%的孩子患有单纯性肥胖症,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31]。有学者调查北京市儿童,20世纪70年代单纯性肥胖率不足5%,20世纪80年代单纯肥胖率达10%,20世纪90年代上升至15%。2001年调查发现,部分区县儿童肥胖率竟达到25%以上,成了北京市儿童的慢性流行病[32]。儿童肥胖不仅造成心肺功能性损伤以及活动能力和体质水平下降,而且肥胖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有学者在调查中发现,中度以下的肥胖儿性格多温和、宽容,并无易激惹倾向, 随着肥胖程度加重,社会适应能力逐渐降低,大多数行为问题,如社交退缩、分裂样行为问题等有增加趋势,内向性格增多,尤其是极度肥胖儿情绪稳定性差[33]。研究表明,肥胖儿童的智商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学习成绩也显著低于对照组[34]。万国斌等[35]认为儿童肥胖可以造成较严重的心理损害,个性、气质和社会适应能力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压抑,分析肥胖儿个性、气质特点,利于肥胖儿身心健康发展。肥胖的干预主要是运动和饮食控制,干预效果的关键在于长期坚持。儿童宜选择慢跑,娱乐性比赛等运动方式,每周3~5次,一般每次运动60~90min,不能少于30min。同时适当控制饮食,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如多摄食富含蛋白质、矿物质、纤维素和各种维生素的食物,少吃脂肪类及糖类食物,不吃零食。严重者可以辅以药物治疗。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儿童心理障碍已倍受广大心理卫生工作者的关注。在我国这种受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卫生工作者相对缺乏的情况下[36],儿科医师应重视儿童的心理问题,积极参与儿童的心理健康服务。经过一定的培训,儿科医生可掌握儿童期常见心理障碍的基本诊断和治疗方法,包括采用常规的心理测试工具来提高心理障碍患者的检出率[37],并在必要的时候,将儿童心理障碍患者转诊到儿童精神科。

1 Briggs-Gowan MJ, Horwitz SM, Schwab-Stone ME,et al.Mental health in pediatric settings: distribution of disorders and factors related to service us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2000,39:841-849.

2 骆伯巍,高亚兵.不同时期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1):42.

3 Garralda ME,Bailey D. Psychiatric disorders in general paediatric referrals. 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 1989,64:1727-1733.

4 沈晓明,金星明.发育和行为儿科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85.

5 杜武毅,李雁.学习困难儿童的个性特征分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2):149-150.

6 Ramey CT,Bryan DM,Wasik BH, et al. Infant healt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for low birth weight.premature infants:program elements,family participation and child intelligence.Pediatries,1992,89:454-465.

7 欧广萍.少年儿童情绪障碍的预防对策.广西教育,2003,4:20.

8 King NJ, Sharpley CF. Headache activit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J Paediatr Child Health,1990,26:50-54.

9 Andrasik F, Kabela E, Quinn S,et al. 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 of children who have recurrent migraine. Pain,1988,34:43-52.

10 Egger HL, Angold A, Costello EJ. Headaches and psychopatholog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1998,37:951-958.

11 McGrath PJ,Unruh AM. Pai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Amsterdam: 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1987,22-25.

12 Stang PE,Osterhaus JT. Impact of migraine in the United States: data from the National Health Interview Survey. Headache,1993,33:29-35.

13 Gilbert MC. Coping with pediatric migraine: differences between copers and non-copers.Child Adolesc Soc Work J Pediatr Psychol, 1995,12:275-287.

14 Osterhaus SO, Passchier J, Vander Helm-Hylkema H, et al. Effects of behavioral psychophysiological treatment on schoolchildren with migraine in a nonclinical setting: predictors and process variables. J Pediatr Psychol,1993,18:697-715.

15 Garralda.ME.Aselec tivereview of child psychiatricsyn dromes with asomaticpresentation.Brit J Psychiatr,1992,161:759-773.

16 高木康雄.反复性腹痛和肠道易激惹综合征.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92,19:146-148.

17 李雪荣.现代儿童精神医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24-225.

18 王亚萍,姚凯南,张桠贤.试论儿科医师的医学模式转变及群体观念的建立.中华儿童保健杂志,1994,2:49.

19 Osterhaus SO, Passchier J,Vander Helm-Hylkema H, et al. Effects of behavioral psychophysiological treatment on schoolchildren with migraine in a nonclinical setting: predictors and process variables. J Pediatr Psychol,1993,18:697-715.

20 Sscramm E, Hohagen F,Kappler C,et al. Mental commorbidity of chronic insomnia in general practice attengers using DSM-Ⅲ-R.Acta Psychiatr Scand,1995,91(1):10-17.

21 周华琳,周瑞兰,樊立凤.260例青少年学生心理疾病的临床资料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03,6(8):663-665.

22 Paavonen EJ, Solantaus T, Almqvist F, et al.Four-year follow-up study of sleep and psychiatric symptoms in preadolescents: relationship of persistent and temporary sleep problems to psychiatric symptoms. J Dev Behav Pediatr, 2003,24(5):307-14.

23 郭延庆.儿童、少年期常见生理心理障碍.中国医刊,2000,35(10)(总601) :25-26.

24 肖征.儿童多动症的诊断与防治.丹东师专学报,2003,5(4):72-73.

25 兰燕灵,张海燕,李萍,等.南宁市4-16岁儿童少年心理卫生问题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7):447-449.

26 Bhatia MS,Nigam VR,Bohra N,et al.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with hyperactivity among paediatric outpatients.J Child Psychol Psychiatry,1991,32(2): 297-306.

27 刘秋竹,谭如意.试论多动症儿童的心理分析及其教育措施.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23):155-157.

28 陈雪梅.多动症与微量元素缺乏有关.中国健康学刊,2003,5:9.

29 纪锋颖,张正爱,管境.2000年青岛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分析.职业与健康,2003,19(10):127-128.

30 段汐,朱雅琴,高志茹,等.儿童偏食、厌食调查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4) :224.

31 江岩,李艳.济南市历城区2003年7~11岁小学生单纯性肥胖状况调查.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04,10(3):302.

32 北京市卫生局.生活方式疾病防治指南,2003,13.

33 李香华.单纯性肥胖的主要原因与运动减肥原理.岳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4(3):83-86.

34 迎修,鲁京浦,孙大永,等.肥胖儿童的个性、智力及学习成绩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3,24(2):159-160.

35 万国斌.单纯性肥胖儿童自我意识水平、社会适应能力与行为问题研究.中国心理杂志,1993,7(1):1.

篇8

活泼的孩子为何学习困难

琼和蓉一别十年,今天意外相逢,两个大学时代的好姐妹别提多高兴了。"小明怎么样?"寒暄中,琼关切地问起蓉的孩子来。没想到,刚才还高兴得合不拢嘴的蓉一听,脸上立刻暗淡了下来,支吾了半天也没说话。看到蓉这个样子,琼也着急起来。

琼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小明时的情景:那时他才2岁多,一双水汪汪灵气十足的眼睛象宝石一样,镶嵌在粉嫩粉嫩的脸蛋上,要多可爱有多可爱。琼拿出特地买的玩具火车逗他说:"喜不喜欢?叫阿姨。"小明一见漂亮的火车,高兴得手舞足蹈,甜甜地喊了一声"阿姨"后,就兴致勃勃地在一边玩起火车来。蓉却说:"以后你别给他买这些玩具,他老爱拆开来玩。"果然,没到1个小时,小火车已被小明"大卸八块"了,零部件散落一地。蓉无奈地对琼说:"你看,这孩子好动、淘气,凡是在他手下的玩具,没有一个最后是‘全尸‘的。"琼安慰蓉:"有什么要紧!这说明孩子聪明,动手能力强,长大后准成大科学家。"琼还记得蓉那时笑得是那么的骄傲,那么的幸福。

"蓉,小明怎么了?孩子是不是出了什么事?"看着蓉满面的愁云,琼着急起来,一个劲地追问。蓉长叹了一口气,才说起小明的事来。

从3岁开始,小明就表现得特别顽皮、好动而且固执任性。他不但将玩具拆开来玩,还将儿童读物一张张地撕下来,粘在墙上,用彩笔在雪白的墙上五颜六色地乱涂乱画;他看电视不爱卡通片,却对广告情有独钟,别人转台,他就吵闹不休。蓉和爱人都在科研单位工作,以为孩子活泼好动,是聪明的表现,也就没有多加责怪,反而宠爱有加。

上学后,小明上课时注意力总是不能集中,东张西望,象热锅上的蚂蚁。咬橡皮折铅笔摆弄文具盒打打闹闹,一刻都不能安宁,还常常扮鬼脸引得哄堂大笑。老师的教导他根本不听,屡教屡犯,一次比一次恶劣。做家庭作业也没有耐心,做不了几道题就跑出去玩耍。考试粗心大意,学习成绩一直不太好。这可急坏了蓉和她的爱人,每天轮番陪读不说,还请了家教老师,可是效果都不理想,小明的学习成绩始终处于下游。

"琼,你说我的命怎么那么苦哟!我们夫妻两个都是高级知识份子,怎么会生下一个傻孩子?"说着说着,蓉的眼泪就掉下来了。

"别急!"见多识广的琼镇定地问:"你们带小明去看过医生吗?""看过,检查做了不少,都没什么问题。"蓉说。"心理医生呢?"琼又问:"小明是不是有心理上的毛病,我看过一些这样的病例资料。"在琼的督促下,第二天,蓉和爱人就带着小明来到医院精神科。经过检查,小明被诊断为"儿童多动症导致的学习困难"。

这么活泼聪明的孩子怎么会学习困难?蓉和丈夫眼中充满疑惑。

医生点评:

学习困难,指的是在同等教育条件和智力发育正常的情况下,患者因受到心理因素、社会因素或其他因素的影响而造成学习成绩低下的症状。

学习困难常表现为三种形式:阅读能力,特别是朗读和表达能力较差;书写能力差,写字歪歪扭扭,经常少笔划缺单词;计算能力差,连最简单的数学公式也记不住,更兼粗心大意,经常出错。三种形式可单独存在,也可同时并存,多数情况下是其中两种同时并存。

篇9

关键词:小儿黄龙颗粒;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静灵口服液;小儿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俗称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1]。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等。常常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等症状。据调查,我国学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发病率为5%-8%,男女比例约为4:1。患有多动症的儿童无法很好完成学业,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也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及时治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研究小儿黄龙颗粒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120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观察组60例患儿中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最大的13岁,最小的6岁,平均年龄(7±1.2)岁,病程最长的3年,最短的6个月,平均病程(11±3.2)个月;对照组60例患儿中男性45例,女性15例,年龄最大的14岁,最小的5岁,平均年龄(9±2.12)岁,病程最长的4年,最短的7个月,平均病程(12±2.45)个月。120例患儿均经临床诊断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且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本次研究为患儿家属详细讲解治疗方法和治疗原理,并取得其同意。对比两组患儿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即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对照组60例患者予以服用静灵口服液[2](功能主治:滋阴潜阳,宁神益智,用于儿童多动症,见有注意力涣散,多动多语,冲动任性,学习困难,舌质红,脉细数等肾阴不足,肝阳偏旺者,对牛奶过敏者禁用),根据患儿年龄等具体情况斟酌剂量,正常情况下5-10岁患儿1次1支,1日1次,11-14岁1次2支,1日2次,14岁以上,1次1支,1日3次。

(2)观察组予以服用小儿黄龙颗粒(处方由熟地黄、知母、五味子、煅龙骨等11味中药组成,功能主治:益气补肾,清肺止咳。适用于肺肾气虚,痰热郁肺之咳嗽[3,4]),剂量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正常情况下5-10岁患儿1次1袋,1日1次,11-14岁1次2袋,1日2次。

(3)两组患儿服药周期均为6周,6周后对患儿进行SAZP-4量表评分,Conner氏量表多动指数[5,6]进行评分,对两组评分结果进行比较。

1.3观察指标

(1)观察指标 参照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制定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与《儿童多动症治疗学》[7]进行评估,采用SAZP-4量表评分,Conner量表多动指数对患儿治疗后疗效进行检测。

(2)根据疗效将评估标准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四个阶段。临床治愈表现为:治疗后SAZP-4评分较治疗前下降≥90%,社交能力、生活适应能力均已恢复正常,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多动指数

1.4数据处理

研究结束后,将所有数据录入到SPSS13.0软件中,录入过程确保真实客观,以95%作为可信区间,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卡方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比较。以P

2结果

对比两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疗效、SAZP-4评分、Conner量表多动指数。

(1)治疗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疗效对比,观察组60例患者中有55例有效,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60例患者中45例有效,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6.000,P=0.0143。

(2)观察组和对照组SAZP-4评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SAZP-4评分均有所下降,观察组SAZP-4评分下降程度明显比对照组大,t=2.2937,P=0.0236。

(3)观察组和对照组Conner量表多动指数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Conner量表多动指数均有所下降,观察组下降程度相较于对照组更大,t=2.1564,P=0.0331。

3讨论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到发病机制不清,由多种因素所致,在目前研究中,遗传因素占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平均遗传度约为76%。其次,环境因素也是导致小儿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重要因素,包括整个妊娠环境及出生后环境[8]。主要表现为母体吸烟饮酒,患儿早产,产后出现缺血缺氧性脑病以及甲状腺功能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临床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行为冲动,学习困难,品行障碍,成人ADHD等,药物治疗能够缓解此类不良症状。本文主要研究小儿黄龙颗粒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疗效。通过两组患儿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疗效对比,结果表明观察组60例患者中有55例有效,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60例患者中45例有效,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SAZP-4评分下降程度明显比对照组大;观察组Conner量表多动指数下降程度相较于对照组更大。小儿黄龙颗粒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效果显著,安全无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尹华站,孙祖迪,李丹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时间知觉特征[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29(1):22-27.

[2]李梦瑶,杜亚松.学龄期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标准化评估量表的临床应用[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29(24):1893-1897.

[3]杨莉,王玉凤,钱秋谨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临床分型初探[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34(4):204-207.

[4]刘小凡,马融,丁樱等.小儿黄龙颗粒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2):171-176.

[5]刘小凡,岳维真,马融等.小儿黄龙颗粒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研究[C].//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第三十次学术大会论文集.2013:185-190.

[6]谯志文,吕姗珊,陈晓雪等.小儿黄龙颗粒对盐酸阿扑吗啡注射液模型小鼠多动异常行为的影响[C].//中华中医药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590-590.

篇10

“上学恐惧症”是不分年龄段的,但性格内向、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孩子更易产生这种心理障碍。

“上学恐惧症”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孩子心理压力过大,超过了他们的承受能力。

什么是“上学恐惧症”?

症状:据胡先生说,他儿子威威已经读到小学三年级了,平时身体都很好,就是一到长假后的新学期,就要大病一次,发高烧,打针吃药都没用。但奇怪的是只要开了学,一切步入正轨,儿子的病就不治而愈了。胡先生和妻子都认为是儿子假期玩过了头,也没太在意。

直到这次,朋友的女儿因为在每次开学前都会觉得头疼、难受,上医院检查,结果不是什么生理疾病,心理学专家说这叫“上学恐惧症”,胡先生才开始怀疑儿子的发烧也是“上学恐惧症”造成的,于是赶紧来看心理门诊了。

在儿子和医生的谈话中,胡先生明白儿子果然有“上学恐惧症”。儿子的发烧是因为害怕开学交不出假期作业而自己弄出来的。儿子说,第一次发烧是真的,因为赶作业,他半夜爬起来赶功课,没穿外套,着凉就发烧了。后来发现一生病,爸爸妈妈就会帮着做作业,老师也不会责怪了,就觉得生病真好。以后,每次开学前,就用不穿衣服、吹吹冷风什么的,想办法让自己发烧……

对策:其实所谓的“上学恐惧症”并非专业的医学术语,只是对儿童和青少年某些心理问题的描述。它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心慌意乱、注意力降低、疲劳、失眠,有时伴随头痛、胃痛、肚子痛等身体上的不适。这种“上学恐惧症”并不罕见,特别在新学期开始,孩子们从轻松的假期重新回到校园感到不适应,更加重了对学校的恐惧。而且,这种上学恐惧症不仅常发生在学习成绩跟不上的孩子身上,有很多聪明的孩子也有“恐惧”情绪。

对于开学前出现的各种上学恐惧症,心理门诊专家提醒家长,一方面要与学校配合,积极疏导;另一方面要给孩子一个“收心”的过程。如果孩子因心理压力过大,导致发生心理疾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母子分离焦虑

症状:这类儿童从小过分依赖母亲,在陌生环境下感觉不适应。他希望以“得病”等方式满足和母亲在一起的需要。而不懂孩子心理的母亲往往请假陪伴孩子,正好强化了孩子的这种需要,使之变本加厉获得新的机会。这样的“上学恐惧症”通常发生在年龄较小的儿童身上,尤其是刚入园不久的幼儿和入学不久的小学生。

对策:培养独立性加强关爱与指导。

刘翔平老师说,对于这种过分依赖母亲的孩子,不要迁就他们的这种心态,也不要一味地抱怨老师太严厉,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和关心是极为关键和有效的。

首先,家长要善于观察孩子的真、假病症,如果医院检查没有问题,孩子在家也表现正常,那就基本上可以判断孩子在上学方面有了心理问题。家长应抱乐观的态度跟孩子谈谈学校和新学期,从正面鼓励孩子去迎接新的学期,给孩子以信心,说一些鼓励的话语。

其次,如果是真的有“上学恐惧症”,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立即让孩子上学,不可拖延。如果因为怕老师,可以找老师谈,但不可责怪老师,把孩子的想法如实汇报给老师,取得老师的配合。老师如果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会积极配合的。

第三,如果孩子执意在家,必须让他在床上休息,不玩电脑,不看电视,不许从事娱乐活动。而且,家长可以利用孩子在家期间,督促孩子按时起床、吃饭,及时地纠正孩子的生活习惯,让孩子早睡早起。

第四,家长要克服焦虑心理,如过分的爱,缺乏主见,屈从孩子的无理要求等,注意培养儿童的独立性,鼓励孩子走出家门与伙伴一起玩耍或者请别的同学来玩,让别的孩子讲讲学校的事情,让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样感知学校、了解老师。

最后,如果孩子开始上学了,应立即给予奖励。

孩子不适应老师

症状:通常是因为惧怕,这类儿童对老师有过高的期望,通常他们会在学习上努力,行为上克制、忍让,老师一般很少批评他们;在这类儿童心中,老师是爱的使者和保护神。但当老师偶尔因某件事严厉批评他们时,这类儿童会一下陷入焦虑和无助的境地……这类儿童往往缺少伙伴,没有可以诉说或解脱的对象、场所,所以不愿意上学。

对策:树立自信心多些鼓励与表扬。

对于这样的孩子,老师的鼓励式教育是极其重要的。往往我们的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度很高,但鼓励性的关注少,更多地看到孩子身上所存在的问题、缺点,于是会及时指出,而对于学生做得好的地方,老师们往往认为不需要特别强调。而从心理学角度看,负面化的东西太多,良好的行为就相对减少,孩子从老师那里得到的总是批评,使孩子自然对老师和学校产生抵触情绪。

因此,老师应追求建立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更多地理解学生,在批评学生的时候要掌握方式方法,对于学生做得好的地方给予鼓励,哪怕是任何细微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存在学习障碍

症状:更多的孩子对上学产生恐惧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好,经常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对于存在一定学习障碍的孩子,特别是经过一个假期的放松,更不愿重返有各种约束的校园了。

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神经内科主任邹丽萍教授认为,目前因为学习困难来就诊的孩子很多,其中在神经内科就诊的大约占了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很多家长都忽视了这样问题的存在,可实际上因此而患上“上学恐惧症”的不在少数。

学习困难一般是指学龄儿童受社会、个体、心理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学习成绩不如其他孩子,这样一个概念就称之为学习困难,具体就是表现为学习成绩不好。

学习困难的原因很多,如智力落后、儿童多动症、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技能障碍、教育方式不当、学习动力缺乏、不良环境,等等。其中除了极少数原因需要到医院请求专业医生帮助,大部分都需要家长和学校密切配合。比如:有一些智力轻度落后的孩子在最初入校的时候没有被筛查出来,因为智商水平不够高会导致学习困难。还有一些孩子智力是正常的,但是却有一些比如儿童多动症、学习技能、心理问题等导致学习困难。还有的孩子是因为学习方法有问题,有的是因为家长的教育方式有问题。

对策:加强沟通,家庭学校共引导。

当孩子学习不好的时候,父母应该仔细分析原因,如果不搞清楚原因就对孩子盲目进行打骂,只会给孩子更大的压力,这样会导致另外一些心理问题。

学习成绩并不是衡量低年级的孩子优劣的标准,因为这个时期的课程都很简单,孩子们大都能得到90分以上的成绩,关键是在注意力、自制力、独立性和培养良好习惯等方面对他们有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也能减轻孩子的学习困难。如家长有经常看书的习惯,这样孩子也就自然知道了读书的重要性;家长不应当着孩子的面进行激烈的争吵等。另外,需要提醒家长的一点就是对于学习困难的孩子,鼓励教育要放在第一位。

最后,邹教授还特别强调,造成孩子学习障碍的非智力因素中,多动症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如果孩子“淘气”已经超出了一般孩子的范围,对于愿意干的事情,注意力、情绪控制以及对惩罚的反应,没有一定的自控能力,这时家长应该考虑孩子可能是多动症的一种病态,应该到医院进行及时的检查和治疗。

专家建议:多给孩子心理营养

中科院心理研究中心的王极盛教授指出,“上学恐惧症”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孩子们心理压力过大,超过了他们的承受能力。另外,现在的孩子普遍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使其心理承受力差,挫折教育相对贫乏,这也导致了儿童、青少年心理疾患发生率呈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