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10-17 17:36: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健康管理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健康管理存在的问题

篇1

[关键词] 护理; 健康教育; 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81.3+7[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3-256-01

在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实际工作中,主要是针对患者的健康需求,通过教育活动,使患者掌握日常护理技能,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改变过去不健康的行为习惯[1]。通过对我院患者所接受的健康教育项目实施效果评价进行分析,现总结出健康教育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以及管理对策与各位同仁交流。

1 存在的问题

1.1 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对教育角色的认知也不够全面 虽然开展整体护理后患者的健康教育被纳入了护理工作范畴,但由于受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目前许多护士的思想还停留在以疾病为中心的生物医学模式阶段。把完成治疗、单纯被动地执行医嘱及各项护理技术操作.看成护理工作的“硬指标”,而将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当成“软指标”。而且有的护理人员对教育角色的认知也不够全面,尤其是对健康教育程序的概念认知模糊。

1.2 健康教育缺乏技巧 病人刚人院,对环境的变化及角色的转变还未适应时,护士就行人院宣教,忽略了病人真正的需求;病人身体状况存在疼痛不适、呼吸困难等情况下,很易使病人对教育者及教学内容感到厌倦或抵触;对病人的感知能力、文化背景缺乏了解时,难以达到预期疗效。

1.3 教育内容与形式简单化 护士不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语言指导多,操作指导少,方式单一,内容不适用,对不同需求的患者缺乏系统的、有一定深度的并符合患者个体化需要的内容,使护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

1.4 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 临床护士普遍专业理论技术水平低,知识面狭窄,且知识结构陈旧.更没有接受过有关健康教育课程的系统培训。护士缺编又严重,而患者的护理需求又不断增加,整体护理引进后,护理工作量逐渐增多,护士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加上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及较频繁的大小夜班轮转,使护士身心疲惫。工作繁忙时段护士根本无时间去对患者进行具体的健康指导,更谈不上客观地评估患者的健康需求。上述因素极大地制约了护理健康教育质量的提高。

2 管理对策

2.1 转变护理观 护理人员要从狭义的传统的护理中跳出来,更新观念,解放思想上约束,进入全新的具有现代健康观,现代医学观、整体观、系统观、社会观、心理观、预防观的“大护理观”[2]。在未来的医院中,有无卓有成效的健康教育系统,将成为衡量医院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3]。所以必须建立一个科学、规范化的健康教育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健康教育工作持续、稳定、有效地开展。

2.2 加强护理人员沟通能力的培养 沟通是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的一种治疗性护理工作。在与患者沟通时,要注意积极倾听,尊重患者权力,语言有针对性,使用恰当语气、语调、力求适时适度、通俗易懂。在患者沟通中,护士通过自己的责任心、爱心、同情心及耐心,来创造一个充分信任感的气氛,并通过自己扎实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增加患者信任感,与患者建立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护士才能准确收集到患者的相关信息,及时解疑答惑,解决患者所需。

2.3 掌握健康教育的时机达到有效指导 护士熟悉患者在疾病的各个阶段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将健康教育的内容贯穿于患者住院的全过程。另外,有些患者出于自身疾病、相关知识类型及心理状态的不同,对健康教育时间的选择也不尽相同。因此。护士还要根据患者的需求分时段进行宣教,避免在同一时间内一次性灌输,只注重形式不注重效果[4]。

2.4 加强护理人员的素质培养

2.4.1 加强护理人员人文素质的培养 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要培养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的能力,就要学习护理伦理学、心理、人文知识等其他方面的知识,并能学会关心他人[5]。在医院营造一种充满爱心的尊重,关心满足患者的需要为中心的文化环境,使患者真正得到人文关怀。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护理工作者要有持之以恒的工作信念和态度,突破思想观念、方式、方法上的局限,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大力推进健康工作,担当起医院健康教育、健康保健、健康促进的重任。

2.4.2 规范训练提高开展健康教育能力 通过举办各种不同类型的学习班,提高基础理论水平。组织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系统讲解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让大家深刻理解其概念的内涵,把握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思路特别是实施健康教育的阶段性。另外要进行严格的专科训练,突出教育内容的知识性,通过系统的专科疾病知识的培训,使之建立全程专科疾病的健康教育模式,从而掌握教育方法的技巧和原则,其重点是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因治疗方案而异,实现教育的个体性和针对性,设计出适合个体需求的教育计划。

2.5 应用临床健康教育路径 避免健康教育的盲目性各病区制定专科健康教育路径,指导护理人员按计划和时间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通过路径,护士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何时做,逐项落实,以防遗漏,克服了以往健康教育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使健康教育工作连续、规范、具体[6]。

3 小结

健康教育实施效果与护士的专科知识掌握程度、健康教育时机、患者个体因素以及护士沟通技巧等因素有关,并直接影响着整体护理质量,护理部每月对健康教育项目实施效果评价进行分析,探讨在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边调查、边分析、边改进”对策,有针对性地加强护士专科知识培训;因人、因时实施健康教育;制定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引导护士掌握沟通技巧等,使患者健康教育有效性得到不断改善,整体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 吴燕华.在深化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9(4):87―88.

[2] 黄平.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素质的培养[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40(8):71.

[3] 郑淑君,张振路,何穗芬,等.医院健康教育服务部作用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37.

[4] 田君叶,刘均娥,穆红.骨科住院病人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379.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国家法律体系的完善,建筑行业的专项法律更新,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各施工施工单位可以根据生产任务的需要,可自主决定用工形式,绝大部分大中型施工单位把劳动强度大,苦、脏、累、险作业及有毒有害工作岗位以及一些临时建筑的搭设、拆除、搬迁、清理、维修等任务,雇用劳务分包公司进行。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施工人员管理不善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一是企业没有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只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对现场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安全都不熟视无睹,漠不关心,对必须投入的保障施工人员的职业健康及安全资金不足。

二是施工单位招用外用工采取以包代管的方法,实际上是包而不管。

三是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签订类似“工伤概不负责”的“经济承包合同”。

四是违反经济合同签订程序,先干活后签订。施工单位将生产任务包给无相应资质的外用工(队),造成越级发包。

五是签订的经济合同内容与实际从事的生产任务不符,或超越承包者的经营范围,搞假承包。

六是不注意合同时效的法律作用,合同未签就进入生产作业现场。

七是合同到期后也不办理补签手续。这些现象在施工单位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2. 针对目前施工单位使用外用工的现状,施工单位在使用外用工时,应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规范施工单位外用工管理。

(1)施工单位招收外用工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谁雇用,谁管理”,“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依法承担起外用工、临时工安全管理的权力和义务。切实保障施工单位正常的安全生产秩序,保护施工单位职工的安全和健康。

(2)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劳动保护法规和上级有关要求,建立健全施工单位外用工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施工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协调方式和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

(3)施工单位雇用外用工(队)必须严格履行如下手续:

经济合同签订后,必须严格审查外用工(队)的营业执照所确定的经营范围;施工许可证;建筑施工安装施工单位资质等级证明书及施工单位负责人安全管理资格证书;该队伍的合同签订人应持有法人代表证明书或法人委托书;该队伍特殊工种人员的特种作业人员上岗证;该队伍外来劳动力持有外来人员就业证卡,手续完备方可签订合同。

3. 双方签订项目经济合同时,必须同时签订安全协议书作为主体合同的首要附件,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双方必须严格履行。

4.施工单位招用临时工、必须严格履行如下手续:

(1).施工单位招用外来劳动力为临时工,必须领取外来人员就业证、卡。

(2).上岗前必须由施工单位按岗位要求进行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由安技部门登记造册,存档备查并发放“厂内临时工安全操作证”。

(3).凡从事特殊作业的临时工(电工、电气焊工、司炉工等特殊工种)必须持劳动部门签发的《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和厂安技部门发放的“厂内临时工安全操作证”方可作业。

(4).凡长期使用的临时工(指3个月以上)必须到区劳动局仲裁部门办理劳动合同签证手续,领取签订《临时工劳动合同书》一式两份,由用工单位与临时工分别保存。

施工单位持《临时工劳动合同书》和“临时工签证表”到区劳动局办理《临时工安全操作证》的发放手续。

5.施工单位中各用工部门对经审查批准使用的各类外用工(队)及临时工,必须及时向厂安技部门备案并报送手续复印件,施工安全技术部门或负责人必须随时掌握本项目外用工(队)和临时工的来源、人数、用工项目、用工期限和安全合同的执行情况,并建立外用工、临时工安全管理档案。

6.施工单位安全技术部门工或负责人及用工部门要加强外用工(队)临时工作业现场的监督检查,发现违章,立即制止,甚至处罚。要加强外用工、临时工的住宿管理,制止违章取暖和用电,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和触电事故发生。

根据国家职业健康相关要求,建设项目将对职业危害的岗位进行识别、识别与控制。建筑项目施工过程应所有可能出现职业危害岗位的员工进行公告。同时对涉及职业危害的岗位的员工进行职业健康防护,并进行相关职业危害体检。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或施工环境,将产生对作业人员产生不同的职业健康危害影响。基础工程施工阶段,土石方作业过程中存在粉尘、噪声的作业环境,对周围作业人员产生职业危害;同时在破桩作业中,破桩作业人员存在噪声、其他粉尘、振动,高温作业等多种职业危害;在灌注桩作业中,存在电焊接作业,涉及到焊接烟尘的危害。

主体建设时,钢筋棚的焊接工人,焊接工人每天进行大量的焊接作业,焊接过程的产生烟尘与电弧光,对作业人员可能产生烟尘吸入或电光眼的职业危害。

装修工作中,涂刷漆料时,使用涂料或油漆中甲苯、二甲苯等化学物质可能对作业人员产生一定的职业危害。

根据职业危害与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在建筑生产过程中,因工期紧,任务重,工作条件与环境露天作业。首先应考虑替代或清除工作中产生职业危害措施。可采取较先进的施工方案,使用机械或大部件的,加快施工进度,同时避免现场重复作业,减少施工时间。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组织设计,制定文明施工方案,制定环保,职业健康控制措施。如增加车辆清洗池避免车辆出施工现场时产生尘埃,利用环保污染少涂料的材料施工。但同时还需通过现场管理、加强监控,如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现场巡查,及时纠正员工的不安全行为,从而提高现场工人的安全管理意识,降低员工接触职业危害物质的浓度。

但避免员工受到职业健康安全危害,只能从增加员工佩戴的劳动防护用品(PPE),来减少或避免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从安全隐患解决方法来说,在工程控制等方式无法解决的职业危害情况下,项目建设可选择PPE管理控制是比较有效的方式。

劳动防护用品是指在劳动过程中为了保护劳动者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而由用人单位无偿提供给个人穿(佩)戴的用品,是保障职工安全和健康的一种预防性辅助措施,不是生活福利待遇。

应根据施工单位安全生产、防止职业性伤害的需要,按照不同工种、不同劳动条件,发给职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用人单位应指导、督促劳动者在作业时正确使用。

各施工项目应根据国家《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等要求,结合施工单位实际情况修订有利于保障职工安全和健康的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制度。

作为项目建设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制度,主要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原则要求

1).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必须根据劳动条件,需要保护的部位和要求,科学合理地进行选型。

2).使用人员必须熟悉劳动防护用品的型号、功能、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

3).劳动防护用品,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正确使用。使用前,要认真检查,确认完好、可靠、有效,严防误用,或使用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护具,禁止违章使用或擅自代用。

4).特殊防护用品,如防毒面具等还应经专业培训、实际操作考核合格,方可使用。

5).职工进入生产岗位、检修现场,必须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并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否则,按违章论处。

6).不许穿戴(或使用)不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不许滥用劳动防护用品。对于在易燃、易爆、烧灼及有静电发生的场所,明火作业的工人,禁止发放、使用化纤防护用品。

防护服装的样式,应当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为主,做到适用美观、大方,如有警示条,穿戴。

7).劳动防护用品应妥加保护,不得拆改,应经常保持整洁、完好,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如有缺损应及时处理。

二、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

1.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标准和发放周期,由项目部的安全部门根据《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根据各工种的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配备具有相应安全、卫生性能的劳动防护用品。

2.对于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安全帽、安全带、绝缘护品,防毒面县,防尘口罩等职工个人特殊劳动防护用品,必须根据特定工种的要求配备齐全,并保证质量。

3.建设项目应建立和健全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验收、保管、使用、更换、报废等管理制度。安技部门应对购进的劳动防护用品进行验收。安全技术部门和工会组织进行督促检查。

4.建设项目采购、发放和使用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具有安全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和安全鉴定证。对一般劳动防护用品,应该严格执行其相应的标准。

5.凡是从事多种作业或在多种劳动环境中作业的人员,应按其主要作业的工种和劳动环境配备劳动防护用品。如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在从事其他工种作业时或在其他劳动环境中确实不能适用的,应另配或借用所需的其它劳动防护用品。

6.防毒面具的发放应根据作业人员可能接触毒物的种类,准确地选择相应的滤毒罐(盒),每次使用前应仔细检查是否有效,并按国家标准规定,定期更换滤毒罐(盒)。

7.生产管理、调度、保卫、安全部门等有关人员,应根据其经常进入的生产区域,配备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

8.项目应有公用的安全帽、工作服,供外来参观、学习、检查工作人励临时借用。公用的劳动防护用品应保持整洁,专人保管。

9.在生产设备受损或失效时,有毒有害气体可能泄漏的作业场所,除对作业人员配备常规劳动防护用品外,还应在现场醒目处放置必需的防毒护具,以备逃生、抢救时应急使用。用人单位还应有专人和专门措施,保证其处于良好待用状态。

10.项目应根据国家规定的使用期限,结合项目经济条件,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增发必需的劳动防护用品,并规定使用期限。

11.项目要建立和健全劳动防护用品发放登记卡片。按时记载发放劳动防护用品情况和办理调转手续。定时核对工种岗位劳动防护用品的种类和使用期限。

12.凡发给项目公用的劳动防护用品,应指定专人管理。如有丢失,要查清责任,折价赔偿。属于借用的,应按时交还。

13.项目必须建立劳动防护用品定期检查和失效报废制度。

14.禁止将劳动防护用品折合现金发给个人,发放的防护用品不准转卖。

三、劳动防护用品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对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国家实施安全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和安全鉴定证制度。对一般劳动防护用品,应该严格执行其相应的标准。

2.能够有效地预防对人各个暴露部位的危害达到全面防护。

3.必须符合安全要求,适用、美观、大方、时装化,使职工穿着舒适,佩戴使用方便,不妨碍作业活动。

4.选用优质、轻质材料,耐腐蚀,抗老化,对皮肤无刺激,各部、配件的吻合严密,牢固,经济耐用。

5.外观光洁,色泽均匀协调,美观大方。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加强施工单位外用工的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规范外用工管理的程序,同时加强现场PPE的管理要求,才能确保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的职业危害和杜绝或减少各类职业危害的事故的发生。同时才能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工程建设安全监理工作的研究》

篇3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研究 认识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愈来愈受到高等教育界的关注。目前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的报道较多,但是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与研究结果却参差不齐。各研究结果之间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解释的现象,使得众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制定大学生心理干预的策略与措施时无明确的理论依据,也导致在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过程中无所适从。笔者认为,目前众多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结果仅能为高等教育者提供一定的参照与借鉴,而不能提升到专业、独立、统一的层次,因为其研究结果的循证指导意义较低,各项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可靠性与重复性较差。通常存在以下问题:

1.评定方法的选择问题

目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中所采用的心理健康评定方法比较多,有测验法、比较法、观测法、会谈法、自我评价法和产品分析法等等。对于群体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评定一般采用测验法。由于个体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及其评定方法具有的相对性,导致采用不同的评定方法评估同一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时,可能会得到有显著性差异的结果。例如,有资料显示,用测验法评定北京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时,有16.51%的大学生可能有心理问题;而在同一时间内,对同一组人群采用自我评定法评定时,却仅有10.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心理素质“很差”或“较差”[1]。因此,在不同的研究中,采用不同评定方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评定结果一般无重复性和可比性。

2.评定工具的使用问题

2.1评定标准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未编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评定标准,多数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采用的评定工具仍然是从国外引入的,包括心理健康评定量表和与心理健康有关的人格量表[2]。前者有症状自评量表(SCL-90)、SAS、SDS等,其中大规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评定时,以SCL-90居多,该量表在1984年[3]、1986年[4]引入;后者有MMPI、16PF和EPQ等量表。它们均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在研究过程中,只能用于借鉴和参照,虽然许多工具经过了一定的“中国式”修订,但其信度与效度仍具有一定的时间和地域局限性,通常不能单独使用以确定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程度。

2.2评定人员使用的问题

在不同的研究中,评定人员对评定标准的掌握程度、操作水平和适用范围均存在差异,有可能导致同质研究结果的无可比性。例如,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主要是用来衡量门诊或住院病人的自觉症状和严重程度的,对于有心理症状的个体具有良好的区分能力,却并不适用于评估正常人群心理健康的研究[5]。但目前多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人员并不了解SCL-90的具体性质,在研究过程中进行不恰当的测量、比较分析和解释,最终导致在相同性质的研究中,出现了矛盾的、无法解释的结论。

3.对照常模的选择问题

目前,国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所采用的常模有全国常模[6]、全国青年常模[6]和全国大学生常模[7]等等,这些常模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常模应随着地域、时间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因为其必须在样本组和时间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8],而当前的许多研究中,SCL-90评定量表仍然使用的是1986年的全国常模,并没有考虑到时间对常模的影响,忽略了社会环境对人类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机械地依赖于常模,缺乏综合评判能力,因此所得出的科研结论是不合理的,缺乏一定的科学性[5]、可靠性和重复性。

4.研究者对“心理健康”等相关概念的解释问题

关于心理健康的概念,不同的学者各自从自己研究的角度出发,提出不同的观点,目前学术界仍然是众说纷纭,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心理健康的定义[9]。因此,不同科研领域的研究者由于其学科背景的不同,虽然有可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方法一致,但对其结果的理解、分析、评价和解释的概念框架或理论框架却各不相同。例如,关于“心理问题大学生”的概念,在从事高校教育工作的研究者中,通常认为社会适应能力下降或在发展中遇到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个体心理状态受到一定影响的大学生就是心理有问题的大学生;而从事精神医学的研究者则侧重于将具有严重异常心理(行为)表现或具有某些精神病性质症状的大学生才认为是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2]。所以,基于对“心理健康”相关概念的理解、观点不同,使得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并不是在同一概念上解释心理健康状况,导致在最后研究结论上的不一致,也使得分析和理解的涵义各不相同。

5.科研设计的问题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众多研究中,虽然各项研究均有严谨的科研设计,例如,有些研究采用了随机的分层抽样方法、具有一定的样本容量、设置了对照或选择常模进行比较等等设计方案,但由于不同的研究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社会经济水平也有一定差异,而且研究对象的家庭状况、个性特征、负性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方面等等千差万别,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错综复杂。因此,即使采用相同的科研设计方案,对均是大学生的不同观察样本的研究很有可能产生不同的研究结果,从而导致对结果的解释无法产生共性,不能泛化,也不能提升到专业、独立的层次,更不能简单地将各种样本所代表的总体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评定为“差”或“有问题”;相反,只能从不同的研究对象入手,分别评价、解释不同的研究群体,即样本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而不可轻易地将研究结果泛化。

6.个体心理健康状况是一连续性变化的现象

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是一连续性的动态过程,在正常与异常之间通常并没有明确的界限。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社会的到来,当代大学生存在着更多的心理问题,如人际交往的困惑、成就动机过强、学业期望值过高、恋爱心理的困惑、自我认知的失调,以及就业择业困难导致的焦虑和抑郁等等心理问题[10]。因此,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压力确实比一般社会成员要大得多。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大学生知识层次较高,善于思考;同时,现今社会人的角色的多元化、家庭教育环境的提升,以及大学校园人文精神的培养等等,都可以使现代大学生逐渐提高心理自我调节能力,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来适应现代社会、校园和家庭环境。因此,大学生在某一阶段有可能有心理问题,但通过调整,很有可能转变为心理健康的个体;当然,也有可能由于种种原因,从心理健康的个体逐渐发展为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故心理健康与否可能在评价过程中仅是一过性的现象,而非固态的表现,所以在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时,应考虑其心理变化的连续性;同时,还应考虑不同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当样本含量不足时,通过某一组样本简单地、笼统地推断总体——“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时,其代表性较低,可靠性差,说服力也不强。

总之,评价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较多,我们在借鉴、参考众多的相关研究结论时,应考虑多因素的综合影响。虽然大学生具有更多的心理问题,但也应考虑到这一群体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尽可能科学地、准确地评价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1]王建中.正确评价大学生的心理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2,(5):11.

[2]裴学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中暴露出的问题[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8):534-535.

[3]王征宇.症状自评量表SCL-90[J].上海精神医学,1984,2(2):68-70.

[4]金华,吴文源.中国正常人SCL-90 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260-262.

[5]王金道.SCL-90量表使用的现状及检测心理健康的异议[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51-52.

[6]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7-27.

[7]安雅然.辽宁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参加体育活动的相关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3):35-37.

[8]王晓均.当代心理测量[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2

[9]何光耀.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其把握[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06,21(1):38-41.

[10]刘秀.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成因及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2007,134(5):932-934.

作者简介:

篇4

关键词:骨科护理;问题;应对策略;研究

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即护理风险问题,是指在实际临床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能够对患者疾病康复效果产生影响、甚至会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威胁的风险因素[1]。骨科住院患者所患疾病多由某些意外事故所致,病情较为复杂,病程长,疾病康复过程中对临床护理的要求较高[2]。如何减少或消除骨科患者护理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已成为我国临床重点研究内容[3]。针对骨科疾病的临床护理特点,我院本次研究对骨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应对策略,现将研究内容做出以下整理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性选取2015年5月~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08例患者的疾病类型包括:股骨粗隆间骨折25例,胸腰椎骨折73例,股骨骨折1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发将108例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中男31例,女23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为(43.5±2.6)岁,对照组中男30例,女24例,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为(42.9±2.5)岁。对两组患者疾病类型、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基本均衡(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研究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为研究组患者制定护理风险管理策略,应用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采用骨科常规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环境护理等。

1.3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和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满意度:该指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取,调查问卷由研究人员自制,包括十分满意、满意和一般三个选项,要求患者根据客观感受进行选择,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

1.4研究数据分析 对符合高斯分布的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年龄等计量指标采用(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计数指标采用%表示,采用卡方(?字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统计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风险事件发生率为3.80%,对照组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3.20%,两组比较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 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得出,研究组患者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6.20%,对照组患者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1.40%,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

3讨论

3.1骨科护理中存在的护理风险问题分析 本次对研究组患者实施护理评估发现,骨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包括:①骨科护理人员护理经验欠缺:骨科护理人员未能及时掌握新的护理方法,缺乏护理经验,不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临床护理[4]。②护理人员护理风险意识滞后:护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在临床护理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潜在的护理风险问题,导致风险问题进一步扩大[5]。③病区环境管理水平低:骨科病区环境管理不到位,未设置扶手或地面湿滑,较易导致患者发生跌倒等风险问题。

3.2骨科护理风险管理策略探讨 针对存在的上述护理风险问题,我院制定的骨科护理风险管理策略为:①加强对骨科患者的风险评估:患者入住骨科病房后,立即对患者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机体系统进行风险评估,及时给予存在风险因素的患者干预处理[6]。②加强对骨科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培训:定期组织骨科护理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加强护理人员对新护理理论及护理措施实施方法的掌握,提高骨科护理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继而不断提升骨科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能力。此外,定期开展骨科护理风险讲座,指导骨科护理人员如何正确识别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提高o理人员的风险意识[7]。③强化病区环境管理:骨科管理人员强化病区环境管理,在病区内安置防滑垫、扶手,保持病房内、卫生间内地面干燥,在骨科患者的活动区域粘贴安全标识,加强患者的安全意识[8]。

3.3结果分析 上述研究结果与张雪梅[8]在对"骨科住院患者护理风险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进行研究时所得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综上所述,我院认为骨科护理中存在的护理风险问题较多,通过对患者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丽晶.浅谈骨科护理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1(10):1934.

[2]张春艳.骨科护理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7(2):231-232.

[3]黄萍.骨科护理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15(9):297-298.

[4]朱秀芳.探析骨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5,10(20):236-237.

[5]刘晓红.浅谈骨科护理中常见的问题及护理对策[J].母婴世界,2015,23(12):283-284.

[6]陈静静.骨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方法解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8(5):113-115.

篇5

【关键词】中专;班主任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路径

中专心理障碍问题已成为当今的社会问题之一,近几年的媒体对此多有报道。不少中专学生因学习压力过大、家庭期望过高等原因,对父母和教师产生了抵触情绪,出现了严重“高焦虑”症状,不能适应正常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的变化,在生活中不能忍受和战胜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因此,将班主任管理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显得尤为必要。

一、当前中专班主任管理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中存在的不足

(一)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够重视。

中专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没有一定的了解,所以班主任并未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点,还是依照以往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进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如果学生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班主任第一时间想起的就是本学校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进行心理辅导,而潜意识里并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自己的工作重点,忽视了当前教育形式下将学生管理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二)班主任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

由于中专班主任大多对应试教育条件下的学科比较擅长,而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不了解或者了解很少,而大多数的学校会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所以对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要求不高。而班主任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时,主要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而不会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对于现有的问题也没有合理的解决措施,导致管理工作无法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结合。

(三)班主任管理存在误区

大多中专班主任在处理班级的矛盾时,往往态度粗暴,方法单一,只是强加于学生。虽然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秉承“让自己成长为巨人,让我的孩子及‘孩子’站在我的肩膀之上”,但是在转化的时候,急功近利,自以为是,没有认识认识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孩子成长的关系,难以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导致班主任管理工作难以发挥效果,更谈不上与心理教育的融合。

(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没有落实

在当前形势下,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的工作重点。虽然大多数中专学校已经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当前的工作重点,但是大多数中专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不是很重视,并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当前学生管理工作重点,其根本原因是中专班主任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的不明确,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管理相结合带来的益处也不是特别了解,这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增加来看较大难度。大部分中专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理解仅仅是疏导学生心理问题,难以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健康的成长,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成长道路。正是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执行力度较弱,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二、中专班主任管理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途径

(一)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工作结合

为了加强中专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度,首先应加强学校管理层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由学校高层向班主任深入贯彻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工作相结合的思想,让班主任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根本目的,深刻意识到两者有效结合的重要性,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例如,定期对中专班主任开展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动员会,制定惩戒制度对班主任进行考核评估,对于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工作有效结合的班主任进行一定的资金奖励,以激发中专班主任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热情,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教学管理方面发挥有效的作用。中专班主任需要意识到,心理问题解决需有一个过程,甚至是比较缓慢的过程,水到渠成,不令而行,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不可能立竿见影,所以要善于等待,坚持不懈。

(二)加强对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

一,组织教师学习理论知识,提高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学校要组织教师学习第三次全教会的精神和心理健康知识,注意引导教师开展讨论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请有关专家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让教师知道心理健康的人必须具备完整的人格、充沛的活力、进取的精神、愉快的情绪、适当的行为、虚心的态度及良好的适应能力,让教师从思想上重视与理解健康教育在育人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组织教师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问题,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在日常交往中的心理问题~人际关系焦虑。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交往需要不断扩大,但他们的交往能力如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往往只能停留在原始的水平上,甚至常常由于交往不当而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例如矛盾不能及时处理解决,就容易形成暴力对抗,封闭孤独、派别流动或不良的心理。

(三)激发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

为了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也应确保学生真正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应消除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抵触情绪,例如,在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时,可以通过讲一些有哲理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存在的问题,进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保证学生以健康的心态成长。

(四)改进班主任管理方法

心病必须心药医。学生在平时生活、交往、学习中产生的问题有经验问题、方法问题、心理问题,要依据不同情况不同对待。一般在精神上、情感上的问题,较多的是属于心理健康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是一天形成的,因此,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粗暴急躁,不能过分地批评指责,更不能讽剌打击,班主任建立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改善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站在朋友的角度与学生谈心,进而打开学生的心扉,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对其进行正确引导。

(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落实程度

针对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经常出现的落实程度不足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首先,可以加强宣传教育工作,转变班主任的教育观念,使其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主动将心理教育整合到班主任工作之中去;其次,可以指定一定的绩效评价机制,以此形成对教师的激励。例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心理教育评课活动,让各班主任组成评课小组,定期进行听课评课活动,如此,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高班主任的积极性,进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落实的程度。

三、结语

总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是班主任管理的重要内容,中专班主任应深入分析当前班主任管理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同时积极改进教育方式,激发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促使班主任管理与心理健康教育实现有效融合,为中专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程艳,李白婧,杨芬.试论中专班主任管理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8(05):12-13. 

[2]宋晓飞.中专班主任管理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08):159-160. 

篇6

关键词:HES管理;油田采油生产

石油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一种特殊战略资源。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石油开采业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对于油田采油的生产后期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废弃液、废渣、环境污染、爆炸、漏油等等。这一系列问题给健康、安全及环境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要解决好这些问题, 石油企业对油田采油生产后期有必要加强HSE管理。

一、HSE管理体系的概念与内涵

HSE管理体系也即健康、安全及环境管理体系, 它是国际石油企业为减轻、消除石油工业采油生产中可能存在健康、安全及环境方面的风险来积极有效保护人生安全及生态环境而制定的一系列系统的管理方法。

该管理体系具有三方面要点要点特征:第一,质量管理原则:它包括改进及反馈机制,同时简化违背ISO9000质量标准体系的鉴定;第二,体系将重点放于应用危害与后果管理办法来对健康、安全及环境产生影响的关键活动及业务危害与后果上;第三,体系对HSE各重要方面采取有效的管理控制,形成管理一体化,在每个组织层中制定相应责任。

该管理体系通常有以下8个关键要素构成:(1)领导与承诺;(2)方针与战略化;(3)计划与程序;(4)组织、方法、责任、标准与文件;(5)实施、监督与纠正活动;(6)危害与影响管理;(7)纠正行为、管理评审与提高;(8)审核与提高。该管理体系其建立、运行遵循PDCA 循环。因此,HSE管理体系它是对事前进行充分的风险分析,对生产活动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的危害及这些危害的后果都进行一一确定,同时根据确定的危害具体情况来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手段及控制措施对事故进行防范,减少不必要的财产损失、人员伤亡及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

二、我国油田采油生产后期保障HSE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我国一些石油开采企业在运用HSE管理体系过程中,因缺乏持续改进及内部规范运行的推动力而出现停滞甚至是后退现象,体系在运行过程中同实际的工作相脱节问题相对还很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管理体系的策划存在问题

1. 企业职能分配有漏洞、不合理

某些石油开采企业在对HSE管理体系的职责进行分工时,对岗位及部门的HSE职能定位时通常会同时有多种不同版本文件的存在,使得HSE管理体系的内容交叉或是存在冲突。往往机构调整后部门的职能已发生变动,但却未及时对相关文件进行修订及变更,造成文件规定和实际运行职能不相符。

2. 文件结构布局不合理,缺乏唯一性

石油开采企业HSE管理体系的文件结构其层次复杂,文件间衔接不够紧密,内容存在重复甚至矛盾。也有的石油开采企业未能将同安全环保管理有密切关系的相关业务纳入到HSE管理体系中,使得体系文件不够完整,也缺乏系统性。

3. 未确立全过程动态风险评估机制

部分石油开采企业未能够在项目的设计、施工、开停工、生产、工艺设备变更及检维修等过程中建立持续、动态风险评估识别机制,也未能很好的对岗位作业指导书、应急预案、隐患治理及安全培训等方面进行缺陷查找,因此,也就不能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控制措施。

(二)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存在问题

1. 对承包方的资质审查及服务考评未按要求进行。

这点主要表现在:企业承包商的档案不健全;危险化学品的承运方缺少危化品的运输许可证;特殊防护用品的供应商缺少生产许可证等。

2. 物资质量控制不规范

这点主要体现在未对对安全阀及安全测试仪器进行及时检验;阀门、仪表、管线等缺少说明书、合格证及检验报告等。

3. 特种安全技术装备的管理存在漏洞

对多年运行的压力容器、锅炉等缺少评估鉴定资料及可靠性分析;对安全报警仪等未作定期检验。

此外,我国油田采油生产后期保障HSE管理体系还存在的问题有:应急计划的针对性不强、日常管理不规范、对危险作业的审批不严格、管理有漏洞、对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控制不到位;同时HSE 管理体系的审核活动不规范、未能及时进行HSE体系管理的评审及未能及时进行HSE管理体系的整合工作。

三、解决HSE管理体系建设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统一HSE管理体系

针对石油采油后期的每项关键活动,我们都应从职能落实、资源配置、理念转变、制度建设及流程优化等方面来层层梳理、对接与改进,同时从上到下建立起统一的HSE管理体系。但同时上、下部门等也应各有侧重,企业应重在对相关制度及标准进行严格执行及适当、及时与合理的补充,而基层则应侧重加强对风险的分析、识别及控制。

(二)修改、完善HSE管理体系标准

我们应在同国际标准接轨基础上,减少管理体系要素结构层次,同时简化要素间逻辑关系,突出关键活动及薄弱环节。修改、完善后的HSE管理体系应通俗直白,能成为石油开采企业的HSE知识通俗读本,更能满足企业安全环保活动的实际需要。

(三)统一组织与指导

石油开采企业可借鉴国外先进技术,评聘国外那些知名的安全环保咨询机构,获取国外跨国石油企业在安全环保业务方面的业绩与实践。整合本企业的内部技术资源,同时选拔具有丰富HSE管理体系工作经验人员来组成专家推进工作组及技术服务的专职机构,与国外咨询公司共同做好指导与服务工作。

(四)视问题轻重缓急来稳步改进

在改进过程中,石油开采企业应能够结合国内外事故教训及最佳实践,针对企业HSE管理具体现状来确定其薄弱环节,给出专项改进方法及实施计划。在业务管理与方案改进中,应按照轻重缓急,能够稳步逐项进行改进与验收。

此外,对于某些重点环节我们应做好下列几点工作:

首先,加大整改力度,统一HSE目标、方针和承诺。新评审修订的方针应能很好体现清洁生产,同时也应强调深化“零事故”概念,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其次,应改进HSE管理的责任分配方式。能够将HSE管理活动的职责融入到各部门、岗位的业务活动及工作职责中,形成统一、具体的部门业务及岗位职能的分配方案。

最后,健全HSE管理过程考核指标。设备管理、生产操作、生产管理及工程管理各部门都应健全HSE管理过程考核指标。

参考文献:

[1] 刘洪建. 运用HSE管理体系控制重大风险[A].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5 .

[2] 赵振辉. 实施HSE体系管理消除重大事故隐患[A].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5 .

[3] 祁建翔. HSE管理体系在石化企业中的应用[A]. 全国第二次安全科学技术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 2002 .

篇7

【关键词】内科护理;安全管理;意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373-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各种事物的追求也不断升高,其中就包括人们的法制观念与自我保护意识。医院作为一个救死扶伤的地方,被人们高度重视,患者与其家属对医院的各种服务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医院的护理人员,在患者住院期间,提供护理服务时要确保患者不会受到任何意外损伤,从而避免各种医疗纠纷的出现。所以,目前护理安全已经成为了各个医院极度重视的一个大问题。本研究中将对神经内科护理与心内科护理做详细介绍,希望可以对相关人员起到帮助。

1什么是护理安全

护理安全是指实施护理的安全中,患者不会发生法律与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是功能上的损害、伤害、缺陷或是死亡。护理安全管理是保证患者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

2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缺陷

神经内科护理中存在的第一个问题为人院评估难以收齐所有资料。这是由于神经内科患者病种的特殊性,患者的病情一般较为严重,而且病情变化较快,所以患者往往在精神、感觉、意识、智力和语言等方面存在障碍,故在对患者进行人院评估时,易出现漏项。第二个问题是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难有起色。具体原因还是因为神经内科患者往往在精神、感觉、意识、智力和语言等方面存在障碍,甚至有的患者还合并有肝、肾、心脏等方面的疾病。而且患者恢复较慢,所以对这些患者进行健康时,难以和患者形成有效沟通,使得健康教育的效果难以显现。第三个问题为对患者用药具有一定的难度。神经内科患者大多存在颅内压较高的表现,需要对患者应用脱水剂。而临床上常用125n止或250n止的20%甘露醇药物为患者降压,其用药方式为静脉快速滴注,每天需要滴注2至6次。若为患者反复穿刺,易发生穿刺失败,若为患者使用留置针,患者易发生静脉炎,故给患者用药具有一定的难度。第四个较为严重的问题为护理人员之间额综合素质差异较大。由于近年来医院人事制度进行了改革,所以现在的护理人员中有一些外聘人员。这些外聘人员大多为独生子女,因为他们从小就深受父母的溺爱,无法适应护理工作,对护理工作不敬业,对工作待遇不满意,这些都是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第五个问题为护理人员缺乏职业风险和法律意识。长期以来,很多护士仅仅“在医言医”,忽视了对法律问题的重视。另外,医院的护理人员普遍比较年轻,她们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对预防职业风险和医疗纠纷的意识比较薄弱,缺乏对医疗差错事故的预见。最后一个问题为

护理人员缺乏运用新技术的能力和扎实的理论功底。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护理工作中的需要运用新技术的地方将越来越多,并且所含技术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这无疑会加大护理人员的压力,增加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另外,一些护理人员工作经验不足,缺乏扎实的理论功底,对一些仪器的操作不够娴熟,容易出现错误或失误,从而对护理安全产生影响。

2.2心内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心内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第一大问题为外出检查时容易发生意外。心内科患者外出进行各项检查,在进行运送的过程中极易出现心绞痛、心跳骤停的危险。心内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第二大问题为用药之后的不良反应。由于心内科患者老年人较多,脏器功能减退,对外界刺激的感受能力减弱,接受应激能力也有限,所以在接受药物治疗之后往往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更为棘手的是,有时候患者会不合理的干预治疗。例如,急性心衰患者因不习惯吸氧自行停氧使氧疗中断,缺氧导致呼吸困难加重,经过重新吸氧后缓解。最后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健康教育不到位。护士宣教科学合理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根据病情适当的卧床休息和合适的活动度,适时增减衣被预防感冒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指导不到位。

3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既然存在了这么多问题,就要想办法来解决它。第一,医护人员要学会

准确评估,确立高危人群。对于关节炎、脑卒、中贫血、血糖控制不满意、性低血压等患者均应列为高危人群。第二,要注意广泛的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为了提高护理的安全性,应向患者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注重以人为本,避免教育的单一性,加强对患者进行示范性教育、计划性教育和以点带面的教育,让患者能够通过图片、碟片、折页、教育手册等获得与疾病相关的知识,以使患者能够从多个方面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促进患者及其家属获得行为方式的改变。第三,一定要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为了有效地提高护理的安全性,必须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的自律行为。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有:经常对护理人员进行法律教育,组织护理人员对既往纠纷案例进行讨论,加强护理人员的岗前培训工作,对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专题教育。最后,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培训和专业理论知识的教育和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记得要督促护理人员贯彻和落实护患沟通制度,使护理人员能够在平时的工作中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从而有效地提高护士的沟通技能和技巧。并且要求护理人员认真执行告知义务。

结语:护理安全是护理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所以每个护理人员都要对护理安全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虽然上文中介绍了很多,但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模式并非只有上述方法,所以希望医护工作人员能够为了患者的安全,为了医院的护理事业事业安全、顺利的发展,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继续对护理安全的方法和模式进行摸索和探讨,以减少护理工作中的纠纷,减少内科护理安全问题中差错的发生。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财务管理;农村经济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532143

1 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者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有待提高

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好坏和效率的高低,与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高低有直接关系。要想切实提高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必须要有一支过硬的农村财务管理团队。但是客观来讲,当前在我国农村经济管理的农村财务管理环节工作的财务管理人员,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还是存在我国农村财务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和综合素质也有待提高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比如当前工作在我国农村财务管理一线的财务管理人员,年龄偏高,知识结构和思想也比较陈旧,从某种角度来讲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形势;基层工作条件也有限,很多年轻的、刚毕业的大学生也都不愿意到基层工作,造成基层财务管理部门没有活力,创新意识也不高;同时也不乏存在部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者责任心不强,工作积极性差。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着我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制约农村经济发展。

1.2 农村财务监管力度不足,监管制度不完善

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能否健康运行,监管十分关键。很多地区“三资”台账不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十分严重。农村财务监管工作力度不足,从而导致农村财务管理虚有其表,农村财务管理成了一种虚无的形式。农村居民没有认识到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农村居民也就忽略了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农村财务管理监督体制不完善,财务管理部门不注重监管制度的完善及落实,这些都给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提升带来阻碍。

2 加强农村财务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分析

2.1 及时吸纳人才,定期做好农村财务管理人员培训工作

针对当前我国农村财务管理人员老龄化的问题,笔者认为要积极给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者积极提供培训的机会。通过培训给大家创造提高自己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的机会,同时培训也有利于促进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情感沟通,为今后团结一心,积极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农村财务管理部门在有能力的情况下要积极吸纳新人才,为农村财务管理团队注入新鲜血液,培养团队创新意识;也要定期开动员大会,鼓励大家积极工作,培养大家乐于奉献、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各部门还要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落到实处,适当建立考核机制,保证我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健康、有序进行。

2.2 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的相关台账,同时要做好监督工作

要成立专门的“三资”管理团队,全面统筹农村“三资”问题,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改变“三资”管理人员执行与监督的双重身份。同时要注重“三资”人才的培养。

绝对不能忽视监督工作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充分发挥监督工作的重要作用,健全监督体系,推进民主决策进程,对于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运用等通过民主大会的形式决策。同时加强对广大农户的权利教育,促进农户权利意识的觉醒,主动维护自身利益,敢于同村干部的违法行为作斗争。

篇9

摘要: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各类事件频繁出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家庭、学生等各个层面的关注,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现状 存在的问题 教育途径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大学生数量增长迅速,大学生的许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随之成为其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我们必须要面对、不得不重视的一个问题。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应该说目前大学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仍然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1、对学习、生活缺乏明确的目标,原动力不足。

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的较为普遍而且比较严重的问题是学生对学习、生活缺乏较为明确的目标,没有为自己的大学生活进行合理的规划。很大一部分学生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高中向大学的角色转变,无法适应全新的大学生活。郁闷、无聊、焦虑成为困扰很多大学生的负面情绪,学生无法派遣,有的导致对学习失去兴趣,学习的原动力明显不足。

2、强调独立意识,但承担责任的准备和能力不足。

大学生独立意识越来越强,渴望摆脱父母、老师的管束,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尤其是很多刚开始离开父母,独自生活的学生,表现的更为明显。表现在管理自己的钱财物方面,很多学生不懂得如何理财,学期初过度消费,学期末借钱度日,而所购置的物品随意性也很大。尽管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但承担责任的准备和能力不足,生理已经成年,但心理还不成熟,表现在有些学生遇到问题,无论大小首先向父母求助,不懂得自己解决,对父母的依赖性还很大。

3、追求个性,追逐时尚,缺乏与他人协作的精神。

现在的大学生对于个性的追求,对时尚的追逐愈演愈烈,社会上所有的流行元素都可以在在校大学生身上得到体现,而且大学生这一群体还成为了时尚的最有力推动者,如在服饰、娱乐等方面,近年来流行的穿韩服、看韩剧、跳街舞的韩流风的兴起等等。学生在崇尚个性的同时,却缺乏与他人协作的精神。由于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从小金字塔式的成长环境,导致很多学生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与人相处时不懂得谦让,表现在学生集体生活中多为一些小事摩擦不断,同宿舍学生关系紧张。

4、强调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实现,缺乏奉献精神。

大学生较之以往有了更多的进入社会兼职的机会,很多在校大学生都有过兼职的经历,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了更为丰富的社会经验,还可以通过劳动缓解经济压力,得到相应的物质回报,学生的个人价值也不同程度的得以实现。但也因此使很多学生价值观产生了较大影响,做事首先看回报,看所做的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有多少好处,缺乏应有的奉献精神。

5、对生活充满热情,积极享受生活,但面对学习、就业、恋爱、人际关系等大学中的新问题有时显得束手无策。

现在的大学生对生活有自己独特的理念,善于享受生活,进入大学后,面对较之高中自由自在、多姿多彩的生活充满热情,但是很多学生面对大学的学习、就业、恋爱、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束手无策,有些学生选择逃避,在对迷恋网络的学生进行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是因为无法适应大学的学习模式,而产生了厌学情绪;还有很多学生认为现实中的人际关系过于复杂,而宁愿选择到虚拟的网络世界交朋友等等,可见学生面对大学阶段出现的新问题不能积极主动的想办法面对、解决,而是选择了逃避问题,使心理得到暂时性的解脱。

6、对新鲜事务的接受力强,广泛涉猎各个领域,但学习的功利性较强。

现在的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强,除了学好学校安排的各项课程外,学生还广泛涉猎各个领域,如考取各种证件等,但学生学习的功利性较强,无论是对于学校安排的课程还是自己主动学习的知识,都以是否对自己有用作为衡量标准,表现在许多学生对于专业课相对重视,而对于政治类公共课应付了事。这与现在学生信息吞吐量较大,学生要学会在大量的信息中筛选自己需要的信息有直接关系,但由于受到学生生活阅历、经验以及自身甄别能力的限制,学生难免会由于功利性错过很多一生受用的知识的学习。

二、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针对目前高效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各个学校都采取了一定的途径加以解决,综合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方法,但要想使心理健康工作取得实效,将工作做好、做实,使学生能够积极的配合、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1、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必修或选修课程中。

目前各高校一般并未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即便是纳入课程体系的高校也多是向学生灌输一些理论知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实效性很差。由于受到课时总数的限制,各高校也不可能全部借助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解决所有问题。但我们仍然不能放弃第一课堂这块平台,可以考虑从各高校现有的思政类课程中分出一部分课时专门向学生教授心理健康知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状况,这部分内容应以向学生传达如何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使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有正确的认识,达成这样的共识:心理问题是普遍存在的,要懂得积极的求助专业人士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此外,除了必修课程以外,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健康知识选修课,供学生自由选择,在选修课中,内容应以实用性为主,针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设置课程,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几种简单、易行的调节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等。

2、建立心育委员、心育部、心理协会、心理辅导中心四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多存在隐密性,不易为其他人所察觉,尤其随着大学生人数的激增,单纯依靠学校或学院的心理辅导工作人员无法满足现实需要,所以要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手臂延伸到学生中去,在班级设立心育委员、在学生会中设立心育部、在学校成立心理协会、职能部门中设立心理辅导中心等四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各个体系各司其职,发挥各自作用,从而实现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网格化管理,不留死角,发现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3、强化专业心理健康工作队伍。尤其要发挥班主任、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

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四级体系的基础上,其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取决于是否有一支素质高、专业强的工作队伍。目前各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人员多由思政人员、医务人员或专业教师等担任,而且基本以兼职为主,这些人自身对于心理健康工作就缺乏必要的专业水平,尤其是思政人员往往采用思想教育的工作方法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由于这两种工作存在较大的差别,导致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效果也较差,思政人员自身也力不从心。尤其针对四级体系中,还有很多是学生参与,而且学生作用发挥的好,可以使问题得以早发现,解决起来难度也会降低很多。面对这些问题,各高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培训。此外,班主任、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老师,学生对于这些老师心理上有一种亲切感、认同感,遇到问题也首先会想到向他们寻求帮助,所以应该重点提高这两支队伍的心理健康工作水平,强化这两支队伍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方面的积极作用。

4、占领网上心理健康教育平台,通过网上平台开展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心理测试等工作。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信息平台,而网络对于大学生而言几乎成为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也就成为我们教育引导大学生的一个最有力平台。而网络对于使用者身份的非公开性与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保密性,以及心理问题人员不愿透露自己身份的需要相吻合,所以借助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非常便利、有效的。学校要开通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通过网络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同时可以开通在线咨询、热线,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此外,引进心理测试软件,使学生强化关注自己心理健康状况的意识。

5、 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论坛、心理文化活动月等活动。

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毕竟是少数,心理健康工作的功能并不是单纯的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功能是引导学生更为健康的生活,尽可能减少或避免因为学习、生活的压力产生心理问题。学校可以定期向学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放心理论坛,举办心理文化月等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积极的作用展现给学生,使学生从心理上首先接受这项工作。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挥其应有的职能。

总而言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大学生本人的积极参与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复杂性使这一问题解决起来又极为复杂,很多事情还要各方面寻求更为有效的途径解决,还有很多难点需要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们认真思考,作为专业课题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郑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刍议.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

篇10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小学生的发展规律和教育特点,以心理学为理论依据,以培养小学生正常心理为目的,以培养德才兼备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班级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班级管理中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健康的人格

培养小学生健康的人格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尚不成熟,处于心理和生理的发育期,对老师有一种盲目的崇拜,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就要善于抓住这一点,不断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

1.2有利于创建和谐的班集体

创建团结向上的班集体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目标。当前,由于独生子女多,他们在家庭中大都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缺乏与他人沟通的能力,缺少坚强的意志品质,也不会懂得关爱。在班级管理中,只要善于抓住机会,不断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正确的引导,小学生就能学会关爱他人,关心集体,成为一个能担当、有集体荣誉感的人,从而有利于创建和谐的班集体。

1.3有利于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由于当期的小学生大都心理不成熟,是非观不强,受挫能力低,不利于小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在班级管理中适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就能最大限度地克服这些不良因素,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2班级管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教育中的重要问题,正确了解和认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找到切入点,从而对症下药,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厌学情绪严重

由于教育本身和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当前大部分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较差,普遍存在厌学情绪,不认真听讲,完成作业不及时,不喜欢上学,不喜欢老师等是其重要表现。

2.2心理发展畸形

社会的发展也导致了很多孩子处于单亲或留守儿童状态,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这造成了部分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畸形,这部分小学生性格孤僻、乖张,大都和同学相处较差,对老师的教育不合作,对家长不尊重,情绪波动较大,是班级管理的老大难问题。

2.3意志品质较差

由于家庭和性格等因素的影响,班级中有些小学生的受挫能力和自信心不足,不会关爱他人,人生态度消极等。这部分小学生遇到一点失败挫折,就悲观失望,对周围事物不信任,对他人的关心怀疑戒备,常常处于封闭的状态。

2.4品行不端

在班级中一些小学生的品行不端,嫉妒心强,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强,对成绩比自己强,生活比自己好的同学怀有很深的敌意。有的同学嫉妒心发展到偷取比人的东西,甚至打架斗狠,攻击他人。

3在班级管理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在班级管理中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当期,由于社会和家庭等方面的原因,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班级管理中亟需采取一定的对策,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3.1全面了解小学生

每个小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来自不同的家庭,生长环境迥异。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想在班级管理中,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就必须全面了解小学生。全面了解小学生就要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小学生的家庭状况、思想动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只有全面了解小学生,才能在以后的班级管理中找到心理教育的切入点,才能进行因材施教,也才能拉近与小学生的距离,得到小学生的认可,从而受到教育的效果,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3.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在班级管理中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和小学生打成一片,把小学生看成自己的朋友,以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小学生,才能赢得小学生的信任,了解小学生的心声,也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3.3充分利用主题班会

在班级管理中,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很多,效果不同,利用主题班会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途径。利用主题班会开展一些自信心、抗挫折等方面的活动,让小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收获,激发小学生不断进行自我教育,培养良好的心态,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3.4加强与小学生的沟通

问题小学生是班级管理的重点,加强沟通,积极与小学生对话,及时了解问题小学生存在问题的原因,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让这些问题小学生感受到温暖,从而敞开心扉,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