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综合素质评定范文

时间:2023-10-17 17:35: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期末综合素质评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期末综合素质评定

篇1

一、组织机构

1、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邓柏香(学生家长)

成员:*

职责:制定学校评定工作的实施细则与操作办法;组织成立班级评定小组。

2、综合素质评价监察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职责:监察评价全过程;接受学生、教师、家长的咨询、投诉、举报;及时纠正评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协调处理有异议的评定结果。

3、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职责:指导班级开展评定工作;制订各种表格;收集信息并及时进行信息反馈;负责数据输入。

4、班级评价小组:

*

职责:指导学生进行自评和小组互评;依据评定,内容与标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小组集体评议,形成评定结果意见;撰写学生综合性评语;填写相关评定材料;按照规定公示评定结果。

二、衡钢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附后)

三、程序与办法

(一)学生自评

写出自我描述评语(200字左右);对照《综合素质评价标准》,作出客观的自我评分,再根据各班A等指标数,按自评分由高分到低分确定各班学生各维度的自评等第。

(二)学生互评

1、成立班级学生互评小组,每个班级随机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8-10人左右。

2、小组互评。根据《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小组成员对组内其他同学,就学生综合素质的维度进行评价并打出“互评分”,根据各班A等指标数,按学生“互评分”的平均值,由高分到低分确定各班学生各维度互评等第。

(三)师评:

1、各班级评价小组按下列原则给出学生各维度的“师评分”:

①看学生在各维度是否有不良表现,若有评价细则所列出的各种不良表现,则按每项不良表现在相应的维度扣分。

②在“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这一项维度中,前五学期中5次评为校“三好”的计100分,4次计98分,3次计96分,

1-2次计94分,其他同学的评分不得超过92分。

③在“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这一项维度中,在学校受过“警告”及“警告”以上处分的学生,若在测评前撤销处分的计C等,若在测评前未撤销处分的计D等。

④在维度“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的要素“责任感”一栏“热心参加校内、班内的有关活动”这项中,担任过班干部、组长(课代表)且工作负责的分别计5分、3分,其它计1分。

⑤在维度“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要素“学习方法”一栏中的评价依据以初三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为参考,根据班上A等指标数,期末考试成绩在A等指标数内计20分,后10名计12分,其他计16分。

⑥在维度“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要素“探究与创新”一栏中,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种竞赛或活动获市一等奖以上计20分,获市二等奖计18分,获市三等奖的计16分,其他同学的评分不能超过14分。

⑦在维度“运动与健康”要素“习惯与技能”一栏中,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种体育竞赛获个人项目前6名或集体项目前6名的主力队员计30分;参加校运动会获个人项目前6名计28分;其他学生根据两操的出勤评分,但不能超过26分。

⑧在维度“运动与健康”要素“身心健康”一栏中,以体育测试成绩为计分依据:A等计40分,B等计36分,C等计32分,D等计28分。

⑨其他未作特殊说明的,则参照“综合素质评价标准”进行计分。

2、根据各班A等指标数,按“师评分”由高分到低分确定各维度的师评等第。

(四)、评价结果的认定

根据自评分、互评分、师评分按1:2:7的比例合计总分,由高分到低分按各班A等指标数确定各班学生各维度的学校认定等第。

(五)、根据小组集体评议结果,以班主任为主给每个学生撰写综合性评语。

(六)、班主任填写班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登记表(附后)

(七)、班级评定小组集体评议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有重大分歧的问题应提交学校评定领导小组评定;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班级评定小组的评定结果。

四、各班A等指标及B、C、D等级的比例

1、学校A等指标数:296人×30%=89人

2、A等指标分配:

92班:29人93班:15人94班:15人

95班:15人96班:15人

3、B等比例为58%,C等不低于10%,D等控制在2%以下。

五、工作时间安排

①5月9日(周二)第七节课,召开初三全体学生大会,进行综合素质测评动员。

②5月15日晚自习,每个初三学生写出自我描述性评语(200字左右)

③5月16日上午第四节课,各班班主任组织学生自评、互评并收集学生自我评语,作为师评参考依据之一。

④5月17日下午2:30,各班公示学生自评、互评等第结果。

⑤5月18日(周六)上午8:00各班班级评价小组对本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定。

⑥5月19日各班公示学生自评、互评、师评及学校认定等第结果。

⑦5月20日,各班上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班级等第登记表”到教务处。

篇2

【关键词】高职高专;考试方式;就业;改革

近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迅速,“以就业为导向”是统一的办学指导思想。学生是否可以达到培养目标,成功就业,科学合理的考试考核方式与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是高职院校教师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考核评价主要类型

1.考试课考核

考试课成绩依据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进行评定,期末成绩一般占50%~70%,平时成绩一般占30%~50%。期末考试方式以闭卷笔试方式为主,少数采用论文、开卷笔试或口试、实践能力操作考核等方法。

2.考查课考核

考查课成绩依据平时成绩和阶段性考试进行评定。考查课的考试方法相对比较灵活,除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外,还有开卷、口试、论文、答辩等多种考核方式。

3.实习成绩考核

实习成绩考核方式以过程考核为主,结合学生定期提交的报告材料,经过最终答辩、实习单位反馈与鉴定等几种方式相结合,综合评定后给出最终成绩。

4.毕业设计成绩考核

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设计成果(包括设计图样、毕业论文及调查报告等形式)和毕业答辩表现,其中设计成果成绩占比例一般为70%,答辩成绩占比例为30%。

5.综合测评与考核

综合测评与考核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态度、品德行为表现、班级与学校的各类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及表现为依据,对学生做出综合评价,并作为各类奖学金评定的主要依据。

二、高职院校学生考核存在的主要问题

1.理念滞后

现实中对高职高专学生的评价仍存在片面性和单一性的问题,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尚存有差距;考试观念滞后,与现代高职人才观与教学观不相符;考试不能根据课程的性质及学生特点进行,无法体现学生个性,也不利于调动教师在考试改革方面进行探索的积极性。

2.学生质量评价体系存有缺陷

在高职教育中,普遍存在用学历证书和各类资格证书评价学生质量与教师的教学水平。而实际上,企业对实践能力、学习能力、适应能力与团队合作意愿等方面更为重视。因此,“学历加资格”并不是社会对高职生的标准。学校应该与企业进行深层次、大范围的合作,在学生顶岗实习、暑期社会实践等环节中,充分了解与把握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并把这些真正应用到教学与考核体系中。

3.学科成绩与证书在考核中占比重过高

高职院校考试考核改革虽一直在进行,但实际上仍未完全脱离将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和奖惩学生唯一或最重要指标的模式。课程成绩评定通常占40%,期末卷面成绩平均占60%,而这种评定方法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际动手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远远不够,甚至还会在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中产生负面影响。在很多着重培养学生具体应用技能的课程授课过程中,由于必要设备与仪器的不足与师资配备的失调等现实问题,经常以“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的方式完成实训,这与高职院校“高端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是不相符的。因此,用各科成绩与资格证书对高职学生进行考核是不科学的。素质教育应重视学生形成性评价,而非只重视结果性评价。要与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形成真正的一致,就需要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过程中,将各个环节做出量化与细化,分出主次,确定标准。在教学及考核过程中,如果一味偏重考试成绩与各类资格证书而不对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有足够的重视,会使教学及学习过程出现偏差[2]。因此,要对考试的具体形式与内容做出相应调整,用多层次考核代替单一的卷面考试。

三、高职高专学生考试考核方法改革建议

考试,应该具有展示、反馈与导向功能。考试内容与方法对考试结果、教学方法及学生的学习方法、毕业生质量等都有直接影响。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对教育教学改革起着重要作用。在对高职生进行考核评定时,应调整观念,融合教育学、心理学、评价统计学等原理及方法,逐步构建高职考核评价方法体系。

1.考核评价方法多元化

把传统的闭卷与开卷笔试与现场演示操作、答疑、小组辩论、社会调查、业务模拟、情景还原等新形式结合起来。以两种或多种方式综合运用的评价思路,指导具体考核。

2.重视实践考核

高职院校办学指导思想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能力(群)培养为本位”,所以无论运用何种考核方式,都应重视对实践能力的考核。由考卷考核向实际操作考核的转变是必然趋势,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出客观评价,培养岗位技能型人才[3]。

3.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考核

根据高职院校特点制定更为符合社会需求的教学大纲或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专业素养竞技环境,实施因材施教;考核过程中设计综合素质考评方案与办法。强调素质教育的过程考核,发挥评价体系应有的的指导与正面刺激作用。

4.重视考试考核改革

考试考核方法改革应该成为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足够的重视,教师考试改革中才会表现出相应的积极性与创造性[4]。将考试实现其展示、反馈与导向功能,并对考试考核相关数据与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处理,才能真正指导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王红,孙立娟.谈高等职业教育考核方式的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12(18):93-94.

[3]康娜.高职教育考试模式的可行性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3):203-204.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综合素质 评价

素质教育改革的全面实施,极大地推动了基础教育的发展,而课程改革与评价制度的改革则是素质教育改革能否获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性。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承担省级课题“小学语文评价体系的研究”过程中,就如何对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客观评价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语文综合素质评价必须明确“三个功能”

一是要通过评价方式的改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转变。在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积极性的评价对于学生改变学习态度,转变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学生语文学习的某种学习方式被某种评价方式所肯定时,这种评价必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并对学生的学习方式选择起到导向性的作用;当学生的一种学习态度被客观、公正、善意地评价时,就能够激发学生心灵的感悟和共鸣。因此,小学语文综合素质评价必须要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努力成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

二是要通过评价方式的改变,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是带有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性的。传统教学都把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看作可以分割为独立单元的活动。因此,教师教学方式自然也不会围绕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展开。要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必须要在制定小学生语文学习综合素质评价机制的时候,增加体现教师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转变的相关措施,只有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最终实现教师和学生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标。

三是要通过评价方式的改变,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愉悦情感体验。在实施语文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中,要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对其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和听、说、读、写等各种素质提高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其产生“我能行”的自信心,形成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从而培养不断进取、决不低头的耐力和抗挫折能力,并为今后的发展产生持续性的影响。

二、小学语文综合素质评价必须把握“三个原则”

一是要坚持全面性。小学语文综合素质评价的体系的建立,不仅要着眼于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也要重视小学生的成长过程和整体表现,实施动态、综合、全面的评价,既要反映学生在语文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又要彰显学生个性、特长和发展潜能。这里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即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和学习潜能,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二是指所有学生都要得到发展。评价不是为了选优,而是为了促进每一位学生都要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发展,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实现最好的发展目标。

二是坚持导向性。综合素质评价担负着导向、反馈、鉴定、选拔、激励等多种功能,但其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是导向功能。在构建小学语文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时,必须要坚持正确导向的原则。具体来说,就是说综合素质评价必须要把党和国家关于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宗旨贯穿始终,体现未来国家人才需要,从而为学生语文学习方向明确目标。

三是坚持发展性。实施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评价,其目的在于激励、引导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在评价体系制定和评价过程中,教师必须始终坚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引导和发展功能,突出素质评价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综合素质评价不是用一把精确的尺子,去度量每一个孩子综合能力高低,而是要成为一把放大镜,努力找出小学生身上存在的微小优点和潜在优点,并使之闪光发亮,成为改进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决不能成为筛选淘汰或是评等定级的工具。

三、小学语文综合素质评价突出“三个环节”

一是评价主体要多元化。语文素质综合评价内容涵盖语文学习的多个方面,因此,语文教师不是唯一评判人,学生本人、同学、班主任、家长等都应该成为整个评价中的多元主体;要努力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语文老师评判的状况,特别要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制定过程,让学生在评价资料的收集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要让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和多方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二是评价过程动态化。综合素质评价不只是期末时的一个环节,它必须贯穿于学生整个发展过程,从学期初的初评定目标,到阶段小目标的确立与评价、期中的成长足迹展示和期末的最终形成等级,要定期反馈给学生,为其留下回顾和反思的空间,激励学生时刻保持自省、自律,避免学生只着眼阶段达标的短期效应现象,更立足于学生的长足发展,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三是评价结果立体化。评价结果的呈现应伴随着学生成长的整个过程。为了使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简单易行,阶段性评价可主要以直观的物化成果呈现,终结性评价则除了呈现等级评定、综合性评语,还应注意收集并保存表明学生发展状况的关键资料,应附有综合素质报告单、标志性成果记录卡和学科教师赠言,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变化轨迹,清晰把握学生在某个阶段的成长状况,直观看出学生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便于家长准确掌握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信息,更清晰地引导学生反思,明确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真正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总之,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是一项大工程,它需要全体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反思和改进。只有形成了科学性、发展性、可操作的评价体系,才能实现确保新课程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参考文献:

[1]刘英伟.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我见[J].课程教育研究,2014,(12).

[2]任春甜.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初探[J].文理导航,2011,(07).

篇4

关键词 任职教育 教学考核 考核模式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任职教育教学考核模式现状

1.1闭卷考试为主,重分数轻素质

现阶段高职院校大部分课程的考核模式和手段主要以传统的闭卷考试为主,用一张期末考试卷纸来评定学生半个学期的表现。“一卷定优劣”的考核模式状况很严重,侧重学生的分数,用分数来衡量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学生靠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靠“突击式”的复习来获得分数,这种学习目的和方式显得急功近利,它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种考试模式缺乏科学合理性,背离了任职教育院校的培养目标,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不能很好地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

1.2卷面考核为主,重知识轻能力

任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但由于高职院校考核模式改革的滞后,目前考核仍以卷面考核为主,考核形式单一。考核内容多强调理论内容和基础知识,忽略技能操作、实训与应用能力的考核,缺乏多次、多手段、多形式的考核,不能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1.3集中考核为主,重结果轻过程

任职教育院校教学应满足学生的需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相对应的教学考核模式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校期间学生学习所掌握的知识要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学习过程中学生除了掌握基础知识之外,还应锻炼实践技能和培养职业综合素质。现阶段由于多方面原因,考核模式不能考核过程,只能通过期末考试或考查的形式来考核。这种单纯的期末集中考试模式,不能适应层次复杂、基础和能力各异的学生,往往造成学生上课期间学习松散、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不学、厌学,学期末却死记硬背,负担过重现象

2任职教育教学考核模式改革的原则

2.1观念转变与目标培养相一致

高职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关系到教学的全面工作,但核心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在任职教育院校,教师教学不再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也不再是课上讲课本,课后做习题,期末考书本。教师在教学和考核模式的设定时应转变观念,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的执教观念要与课程培养目标相一致,考核模式的设定应达到课程设置的培养目标,能够让学生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

2.2 能力培养与知识巩固相统一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特征是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职业素养较高、能更快适应职业岗位的需要,这就必然要求改变单纯以知识考核为主的传统考核模式,代之以知识和能力坚固,并突出技术应用能力考核的职业教育考核模式。教学改革模式应坚持巩固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学生日后所需要的职业综合素质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应侧重的问题。这也是区别于本科研究型院校的主要因素之一。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教学模式改革来辅助。

2.3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

过程考核的目的是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把课堂上学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综合起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过程考核注重能力考核、一贯性考核、学生参与考核和综合能力考核。期末考核和过程考核相结合强调了考核形式的多样化,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课程教学的热情,而且能够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能及时解决。

3任职教育教学考核模式改革思路

3.1考核模式多洋化

教学考核模式改革首先要改变传统的以知识考核为主的方式,要兼顾知识和能力、突出能力考核的多方位考核体系。遵照高职院校发展需要和学生特点,丰富考核模式和评价方法,可以采取实践操作、报告提交、情景模拟、小组表演、校外实训、主题讨论、闭卷、半开卷、开卷等多种形式。其次,注重平时考核,增加课堂评价和表现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的互动和参与,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通过口头评价、面谈、小组评议、成员互评、问题讨论、任务调查、书面报告等多种形式来考核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

3.2考核内容实践化

教学考核模式改革应改革考核内容,首先实训内容要多元化。增加对学生应用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可在一个情景模拟中,通过观察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和具备的知识水平来进行综合考核。其次,考核内容要实践性、生活化。贴近生活、实践应用能力强的考核内容较益于学生接受,日后工作中能需要的考核内容更使学生愿意发挥自身优势和创新能力来完成。

篇5

【关键词】物理实验 考核方式 综合评定

1 引言

大学物理实验是高等工科院校开设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其特点是内容覆盖面广,蕴含丰富的科学实验思想、方法和手段,是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和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课程,是其他实践类学科不能替代的。然而,以往的物理实验考核仅凭实验报告和期末笔试来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显然是不客观、不公平的,严重打击了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更谈不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国内各高校关于物理实验课的考核方式不一,许多高校都在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对物理实验考核方法进行积极地研究、改革和探索,尚未建立起完整、统一、科学和高效的物理实验考核方法。多年来,我们对物理实验课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采用多元化、综合评定的考核方式,能够实事求是、客观、公平、科学地综合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取得了满意效果。本文介绍这些考核方式和办法。

2 多元化的物理实验考核

物理实验课考核与理论课考核有着本质的区别。为了客观、公平地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对物理实验课的考核采用多元化、综合评定的方式[2][3]。主要包括:(1)平时考核占50%,包括四项:课前预习10%、实验操作50%、实验报告30%、综合素质10%;(2)期末考核占50%,为期末笔试或者操作考试;(3)参加科技活动(加分项,直至优秀)。考核评定结果分为:优秀、良好、中、及格和不及格五档。

2.1 平时考核

课前预习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的预习情况,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应该测量哪些数据等,通过随机抽查预习报告、课堂提问的方式,按5分制来考核评定。

实验操作主要是考查学生整个实验过程,包括实验规范操作、处理故障能力、测量控制和数据采集,实验完毕整理仪器和实验室。这个过程要求指导教师全程考查、及时记录,最后按照学生完成实验情况、记录的数据及完成实验的先后排序,老师签字并初步评定这次实验的操作部分成绩。操作部分成绩按5分制来考核评定。

实验报告主要考查学生通过对实验的理解,用精练的语言写出实验原理、实验仪器用具、实验内容、数据记录及处理和测量结果的正确表示,以及对问题的讨论等等。要求实验报告内容全面、完整,详略得当,排版合理,版面整洁。实验原理包括必要的文字、公式及图形等;数据记录及处理作为实验报告的核心内容是考核的重点,数据的来源及结果前后要呼应,每一个数据都要找得到出处,以防止学生编造数据及抄袭实验报告。每做一个实验写一个实验报告,按百分制打分。实验报告我们是全部批改并装订成册的,作为实验室的资料保存。实验报告作为一种书面语言,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还训练了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这也是物理实验不可或缺的部分。

综合素质主要考查学生实验纪律、出勤情况及仪器维护。实验纪律是完成实验的保证和前提,我们的学生是一人一组独立进行实验的,原则上实验中间不休息。实验室规定对无故缺两次实验(实验全过程)者,期末总评成绩为不及格;迟到两次,平时成绩降一个等级,直至不及格;对请假的要及时补做实验,补做实验的只能评60%。指导教师做好学生出勤情况及仪器维护、实验室整理情况的记录。

每一学期非物理专业的物理实验课程总共是做8个实验,每个实验的平时考核成绩由以上几项总和,平均后就是这学期的平时考核成绩。

2.2 期末考核

期末考核分笔试和操作两种方式进行,每学期进行一种考核,笔试安排在实验课的第一学期末,操作考试安排在实验课第二学期末。

2.2.1期末笔试

工科学生的物理实验课安排在第一学期开始开课,这个学期学习了物理实验的“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基本理论、基础实验和一般仪器的使用方法等。物理实验课程期末考试与理论课程考试一样,全面考查学生掌握误差理论知识、实验原理、仪器操作使用方法、数据处理的方法、结果表示等,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计算题等。

2.2.2 操作考试

教师根据本学期所开设的实验项目选择设计好操作考试内容,原则上选取难度适中、稳定性较好和有一定操作技巧的实验作为考查实验,比如光学实验中的“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等,教师跟踪学生做实验的整个过程,观察、收集记录实验实施的信息,如仪器的安装和调节的操作细节,以及现象出现的情况,采集数据的情况,根据学生完成实验的情况和速度来评定成绩。操作考试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档次。对实验有创新的给予加分,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实验者为不及格。

以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及测量透明薄膜折射率为例,以下每一步都以5分制记分,累加后转化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档次:

①用激光作光源,调出等倾干涉条纹。这一步主要以调节的速度来评定成绩;

②按照使环吞进去的方向转动粗调手轮,使环纹变粗直至只看到环心附近5~7环。这一步以调节方法、熟练程度和调节快慢来评定;

③调零。按粗调手轮的转向转动微调鼓轮,使之对准其零刻度,转动粗调手轮对准中尺上任一刻度线(不要转得太多),再转动微调鼓轮,观察条纹是否向凹的方向移动。这一步以调节方法、熟练程度和调节快慢来评定;

④将激光换成白光,按原来方向转动微调鼓轮直至白光干涉条纹出现,记下动镜M1的读数A1。这一步要看干涉条纹清晰度、粗细及读数是否准确来评定;

⑤根据微调鼓轮转动的方向放上待测透明薄膜后(观察学生是否放对位置),按原方向转动微调鼓轮直至白光干涉条纹重新出现,记下此时的M1的位置A2;这一步以熟练程度、调节快慢和读数来评定;

⑥M1移动的距离为d=A1-A2,计算折射率n。这一步看数据处理情况来评定。

2.3 科技活动是加分项

为了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我们利用课外时间组织部分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活动,在物理实验课程成绩评定时给予适当加分,以提高对物理实验的兴趣。例如,学生对实验项目有创新并完成实验;参加大学生挑战杯、电子设计大赛并获奖;在正规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等都给予加分直至成绩优秀。学生通过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3 结束语

物理实验课程多元化、综合评定考核的方式能够全面考核学生对物理实验理论知识及数据处理掌握情况,同时又能考核学生实验技能技巧及动手能力,既注重了实验课程的过程教学,又能体现实验课程的最后结果,对提高物理实验的教学质量有十分显著的效果。但是在实践中反映出以下问题:其一,笔试评卷工作量太大,加重了教师评卷的负担;其二,平时监控操作和期末操作考试费时、费力,教师容易产生视觉上的疲劳,造成不客观的评定。

物理实验课程涉及的专业多、学生人数多,如何提高物理实验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考核评定方式的改革和探索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邵建新.大学物理实验考核方式的改革与探索[J].物理通报,2010(2):46-48.

篇6

摘要:本文从程序设计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为出发点,研究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为前提的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即平时成绩、平时实验成绩、笔试成绩和期末机试成绩四方面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前提,通过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关键词: 考核方式 多样化

1 引言

高校课程考试是督促学生学习、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工具,是检验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主要措施。由于课程考核方式对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因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背景下,对高校课程采用考核方式多样化的改革研究具有极大的意义和作用[1]。

程序设计课程过去的教学由于受考核方式的限制,只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忽略编程能力的培养,势必影响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生对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仅限于应付笔试考试,而失去了能力培养的更高追求。

2 课程的基本情况

2.1 课程在我校一般开设40~48学时,而实验大约占总学时的50,理论授课内容较集中、较多,使学生来不及吸收和理解,因此学生对讲授的算法和界面设计的调试、执行必须通过实验来完成,因而导致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较薄弱而实践能力较强。

2.2 课程是开设在C语言和C++语言之后,虽然这两门语言中涉及了面向对象的概念,但是还是注重过程的设计。只有到了程序设计课时才真正体现面向对象和界面设计的内容,也就是操作占了主要的部分,而不是基本的算法。

2.3 由于程序设计课程中所涉及控件对象的属性、方法和事件大约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要想在编程时记住所有的这些元素并且不差分毫,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在上机环境下,系统会自动给出所使用元素的名称提示,这样就使学生在编程时只要记住大概的模样就可以完成程序编写。

3 考核方式的多样化改革势在必行

从我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具体情况出发,采用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为前提的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即平时成绩、平时实验成绩、笔试成绩和期末机试成绩四方面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从而让学生一开始就按照这个要求进行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毕业后能很快的胜任工程实践任务。本文的研究不但适用程序设计课程的考核方式改革,对于本专业其它操作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的学习和考核有极大的指导意义[2]。

3.1 多样化考核方式的具体应用:采用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为前提的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即平时成绩、平时实验成绩、笔试成绩和期末机试成绩四方面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在考试改革的基本思路指导下,为了突出考核方式的多样性、针对性、生动性,考试改革的具体措施体现在考核成绩的评定上[3]。

课程成绩 的评定由五个项目构成: 第一项,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上课和作业情况打分。第二项,平时实验,占总成绩的20%,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完成部分教学内容后进行阶段考核,通常在每次实验后给出实验成绩,最后进行根据多次实验成绩进行综合评定。第三项,期末笔试考试,占总成绩的30%,采用试卷的形式考核,通常只包括基本理论、基本技能部分即以填空、选择和判断等形式出现,而没有综合程序设计和界面设计的部分。第四项,期末操作综合性考试,占总成绩的40%。采用现场抽题、现场做实验并回答教师提问的方式进行。

3.2 考核方式改革的关键问题:考核方式中的关键问题是成绩评定部分的具体操作方式,尤其是有关成绩评定中的第二项平时实验的成绩认定,通常采取比较灵活的考核方式。每个阶段进行测试和检查,可笔试,也可上机,主要以上机考核为主,可开卷、可闭卷,最后根据多次阶段成绩进行综合评定得出这一部分的总成绩。

成绩评定中第四项的期末操作综合性考试成绩也是很重要的关键问题,不但让学生通过上机把前面的所有学习内容进行综合设计,还要求学生有独立的见解、有独立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性,完成令人满意的设计结果[4]。

3.3 考核方式改革的特色:本考核方式的特色在于改变了传统课程通过笔试来确定学生成绩的方法,而是针对象程序设计这样实践应用性比较强的课程进行多样化的考核方式的改革,增大平时实验考试成绩和期末综合上机考试成绩的比例,并应奖励有个性、有主见、有创新的学生,即进行创新加分,遇到以下情况可以考虑给学生适当加分: 实验有创新,独立设计出实验要求范围以外的、不同于其他同学的综合功能。教师在总分不超过100分的情况下最多加10分,以激励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性。

4 结束语

以实践应用能力和工程素质培养为着力点,采用以实践操作为主的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进行课程改革,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并建立考试结果分析制度,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疏通有效的反馈渠道,建立健全沟通机制,实现有利于人才全面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德湘轶.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考试改革方案研究.Value Engineering.2008(5):177

[2] 赵文东,常波,宗慧.VB_NET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7):198-199

篇7

【关键词】生药学 考试改革 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2-0043-03

【Abstract】Aim at some malpractices of pharmacognosy examination system, the exploration on reformation of test content and test type, and so on to establish and perfect a estimation system of reasonable and scientific teaching examination has been taking in this paper. By optimizing curriculum’s instruction and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t facilitated student’s studying initiative. In the same time of theoretical study, we pay more attention to educated student of hi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It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advancing quality of teaching.

【Key words】Pharmacognosy Examination reform Quality of teaching Ability development

《生药学》主要研究具有医疗或保健作用的植物、动物和矿物药的真伪优劣和内在质量变化规律,探讨生药资源和可持续利用。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生药真伪优劣的鉴别能力及开发利用生药资源。所以,以前的生药学教学工作,主要围绕生药鉴别进行课堂教学,实验课以对生药进行显微鉴别为主,理论考试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实验考试局限于生药的显微鉴别。缺乏对学生能力与素质的综合培养。而学生考试前突击背书,考后就忘。这样怎么能培养出适应时展的优秀药学人才呢?为此,多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生药学考试改革与学生能力培养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生药学》考试改革前的问题

以往《生药学》考试多采用单一的闭卷考试,甚至以一份期末考卷的笔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水平的尺码,这就使得一些学生采用考前死记硬背的方式应付考试,背对考试内容就能得高分,造成学生高分低能。有的学生平时学习很努力,但没有背对考试内容,考试成绩就不理想。还有学生考前想方设法从老师那打听考题,要老师划考试重点,这样的考试怎么能培养出具有高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以往《生药学》考试也采用过单一的开卷考试,结果两极分化严重,在考场上翻书快,参考资料带的与考试内容相符的学生往往考高分,反之考低分。还有学生认为开卷容易,根本不认真学习,考场上翻书连答案都找不到,考不及格。我院曾有个高职班生药学开卷考试不及格率达56%。

以往《生药学》考试内容单一,以选择题为主,学生答题只涂答题卡上的a、b、c、d或e,很少涉及生药伪品鉴定、质量评价及生药资源利用等内容。导致学生在外单位实习写论文不会用《生药学》知识。如有的学生把赤茯苓(茯苓近外皮的淡红色部分)与白茯苓(茯苓内层的白色部分)当成两个种;把茄科植物曼陀螺的双韧维管束说成异常构造;做贮存对生药黄柏质量的影响,选用的实验材料只贮存了1~6个月……问题不少。

以往《生药学》考试评价方式不合理,基本上是以一份期末考卷的笔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水平的尺码,这样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许多学生平时不看书,不认真做实验,只在考试前突击背书,学习的目的是考及格,至于提高综合素质和培养创新能力,很少有人考虑。如果这样发展下去,我们培养的学生怎么能适应现代医药事业的需求?考试改革迫在眉睫。

二、《生药学》考试改革的实践

在教学改革的大潮中,生药教研室响应桂林医学院党委关于考试改革的号召,在《药用植物学》考试改革[1]的基础上,进行《生药学》考试改革,为了达成培养目标,制订了考试大纲,让教师和学生都明确课程考试的目标,有目的地开展教和学。积极倡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核方式,不断改革考试内容,逐步建立健全合理与科学的教学考试评估机制。

1.改革考试内容

以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考试内容偏重学生掌握知识的考核,导致一些教师和学生只重知识的记忆、注重分数,因而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开发。因此必需大力革新考试内容,改革后的《生药学》考试内容坚持以能力发展为主,减少机械记忆便能作答的题,增加综合分析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考核,注重其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考查。实验考查内容包括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方法(含仪器、设备的使用)、结果分析等。例如2010级药学生考核生药学实验,一改以往只考核学生平时实验做过的十几种常用生药的粉末两两混合,做显微鉴别,这属于应证性实验。代之而来的是创新性实验,即由学生自己选择药用植物园中种的药用植物或其它地方的药用植物,上网查它们是否被别人做过生药学研究,选没有做过生药学研究的药进行生药学研究,应用生药学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对该药进行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包括组织切片、绘图、描述特征,并通过数码互动装置将生药的显微图象真实地记录下来)、理化鉴定(包括试剂的配制,各类成分的提取,理化鉴定结果的描述与判断),最后将全部实验过程、方法、结果、结论、参考文献等写成论文。从2010级药学生以创新性实验的形式考核生药学实验的结果看,学生应用了《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分析化学》等学科的知识及分析手段来研究生药,所分析的生药都是前人没做过生药学研究的材料,经他们研究后,写出的论文图文并茂,并找到了每个药的鉴别特征,所做的研究及写出的论文有一定的学术价值。通过这样的实验考核,学生懂得了查文献资料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研究生药,了解了科研的基本方法,有的学生在校期间就发表科研论文。通过这些举措,为将来做毕业专题和其他科研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种创新考核从强调记忆转变为强调智能开发和素质提高,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使过去的教学模式逐渐过渡到教学科研型模式。而理论知识考核也不再是以选择题为主,60%的试题需要学生经过分析、综合、归纳才能作答。如某药材公司派青年人去收购党参、黄芪、甘草、当归、何首乌等根类药材,在没有仪器和化学药品,也没有显微镜的情况下,请你给他们支招;某单位只提供显微镜,要求青年人检验1包药粉中是否有肉桂、厚朴、黄柏、人参、石菖蒲,请你给他们支招。这样的题目可考察学生对生药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应变能力,考查学生在分析问题过程中所提出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

2.改革考试方法和形式

高校考试制度存在的种种弊端,实际上成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绊脚石。[2]其中考试形式单一化导致教师在课堂单纯为了传授知识,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学生为了应付,缺乏学习兴趣,只在考前突击记忆,考试目的功利化,过分夸大分数的价值功能,严重影响了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为了使学生能在考核中充分显现出自己的特长并锻炼各方面的才能,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在教改中对考试形式进行了改革,采用灵活多样化的考试形式。如开卷、闭卷、笔试、口试、实验设计、实验现场考核、抢答、撰写小论文、课堂讨论、生药鉴别大赛、写调查报告等,考核时间也不限定在期末进行。同时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让学生重视学习的过程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1)了解我最喜欢的生药的研究进展。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积极性,我们让学生以我最喜欢的生药的研究进展为题,查阅文献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撰写综述,并上交附加全部参考文献全文的文件夹。学生有研究家乡特产药材的;有写中药提取分离新技术的;有写中药降血糖的药理研究进展的;也有写抗癌中草药的最新报道的。然后在班上宣讲,每个同学参与评分。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查阅文献、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明白知识无处不在,学会了随时搜集身边的资料充实自己。

(2)理论联系实际,到药材市场中调查研究生药的真伪优劣。教师根据教学重点内容,提出一些问题和要求,由学生搜集和研究资料,完成任务。这类有研究性质的作业,可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启发学生主动思维,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培养科研意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良好作用。如在生药鉴定章节的教学中,老师举了桂林药材市场中出现的一些造假现象:用豆科植物刺田青的果实冒充决明子;将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根染成紫色冒充紫草;甚至用毛茛科雪上一枝蒿冒充五加皮泡药酒毒死了人等。学生们感到生药真伪鉴定对临床用药安全有效非常重要,很想自己把假药揪出来。于是老师带学生到桂林药材市场参观,并安排学生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如果鉴定出假药,记实验考核优秀。让学生自由选择,为学生特长发展提供自由的空间。[3]于是学生纷纷买中药,带到学校,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然后通过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与药典上记载的鉴定方法和鉴别特征进行对照,从而确定自己买的中药的真伪,并写出鉴定报告。有的学生果然鉴定出了假药。它们分别是用百合科麦冬的根状茎染成黄色冒充黄龙草、用桑科薜荔的果实冒充王不留行、用海棠果冒充山楂、用去掉芦头的人参冒充西洋参。

(3)生药鉴别大赛。《生药学》教研室与团委已联合举办了两次生药鉴别大赛,为了丰富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对《生药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学以致用,使广大学生能掌握常用生药的鉴别方法。通过初赛选拔前20个参赛队进入决赛,最终角逐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生药鉴别大赛的内容有生药的来源、鉴别特征、化学成分和功效等,全体评委给出分数的平均分为参赛小组的得分。通过比赛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对生药真伪鉴别的能力,提高了团队协作精神,促进了对生药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这样的活动引起了全校不同专业同学的强烈反响,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由于生药鉴别大赛是生药学考试方式改革的形式之一,凡是参加和获奖的学生记生药学平时成绩,见表1。

总之,教师根据《生药学》课程的特点和全面考核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探索恰当的考核形式。形成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考核方式,见表2。

三、改革成绩的评定方式

考试不但具有评价作用,而且具有激励作用,是检查教学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质量指标。建立一套合理、科学的考核评分方案是教学改革的关键,课堂教学改革的效果要靠考核评分结果来检验。所以,想要获得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改进考核评分方案是非常重要的。这既能促进教师不断更新课堂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手段,又能促使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能力的提高。因此,我院在《生药学》考试方式和考试内容改革的同时,还对考核成绩的评定方式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力求逐步构建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体系,目前的方案如下:

课程总成绩由几部分组成,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30%,形成性成绩占总成绩的70%(其中论文综述占20%、实验考核占20%,平时成绩占20%包括课堂讨论发言、作业、生药鉴别大赛、面试等,期中考试占10%)。这样的综合评价不但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全面评价学生掌握生药学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深度和广度,而且从多方面考察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较好的锻炼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还有某方面成绩如论文或综述成绩的评定可让全班学生在听论文演讲后参与打分,然后将全班学生打的分相加,除以全班学生人数,得到的平均分为该生的得分。这样的评价方式不是教师说了算,让全班学生参与,综合了大家的评价,使成绩的评定方式更科学合理。这样的综合考查和科学评价,无疑会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起到良好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四、生药学考试改革的初步成效

桂林医学院《生药学》考试改革已在两个班试行,并以考试改革前的班为对照班,而考试改革班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然后检验考试改革效果。检验指标初步设为:写论文或综述的数量,写论文的学生人数占全班学生人数的百分比;将10种生药提供给考生,其中有伪品,检出伪品的学生人数占全班学生人数的百分比;将2~3种生药的混合粉末提供给考生,根据显微镜检验,全部判断正确的人数,除以全班学生人数,得出判断正确率;参加创新实验人数,占全班学生人数的百分比。通过对比,初步考察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情况,检验考试改革效果,见表3。

五、结束语

传统的教育制度带有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必须进行全面的改革,使考试的内容、方法、形式等符合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只有进行考试方法的改革,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不断改进考核评分方案既能促进教师不断更新课堂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手段,又能促使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能力的提高。通过训练学生的分析、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们的教学更符合“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创新人才是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转变教育观念,强化素质教育,培养适应现代医药事业的创新人才,才能适应医药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泽乡、曾建红、李云秋等.《药用植物学》考试改革与学生能力培养的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1(9):5638~5639

篇8

【关键词】口才与演讲 考核 改革

【基金项目】湖南师范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经营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19-01

《口才与演讲》课程是大中专院校学生的素质拓展课程,可以作为所有专业的选修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传授言语交际基本知识和进行演讲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言语交际的能力和当众演讲能力,其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而检测学生演讲与口才能力通过一次卷面考试来评判是不全面,也是不准确的。为适应当前人才市场的需求,结合《口才与演讲》课程的特点,必须在考核模式上进行改革。通过改革,将口才与演讲基本理论知识与实际训练相结合,突出人文性、交互性、参与性、操作性,使学生掌握演讲与口才技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养成特定的职业口语风格与从业规范。

一、传统考核方式的弊病

《口才与演讲》课程是为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而设置的课程。这门课的现实性和实践性极强,并且要面对快速变化世界中思维最活跃的一群当代大学生。

该课程传统考核方式为期末理论课考试加平时成绩,所占比例不同学校有不同规定。期末理论考试以闭卷的形式,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的学习、理解和应用情况。题目类型包括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应用题、演讲稿写作题。从题目类型和出题数量来看,该课程传统考核方式偏重于对相关知识,特别是理论知识的考核,且期末理论课考试成绩在总成绩中比重太大,有的学校《口才与演讲》期末理论课卷面考试成绩就是该门课程的最终成绩。实际上,一次笔试很难判定学生的实际口才能力。这种考核方式,无法考核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也无法激发学生平时上课的热情。

考试不仅仅是评价教学的手段,它与学生的学习紧密相关,要想改变考试中重知识、轻能力的状况,必须进行考试改革,才能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出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口才与演讲》课程考核改革模式创新点

1.注重全面考核,强调平时表现

针对《口才与演讲》课程的参与性强这一特点,课程成绩的评定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平时表现,教学过程、环节的课堂反馈应当成为该课程评价的重要标准。通常情况下的20%的平时成绩+80%的期末理论课卷面成绩的传统考核方式无法突出《口才与演讲》课程的教学目标。

在新的考核方法中,伴随着教学进度的发展,可以将考核方式调整为:平时成绩50%(其中作业占10%,平时训练占40%),期末成绩50%。具体来说,就是加大了对学生口语表达环节的考核。平时训练考查的是学生在课堂上角色扮演、即兴演讲、命题演讲等模块设置下的综合表现,旨在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积极参与其中,因而学生对每一细分模块的随堂演练和模仿将成为成绩评定的重要部分,且分值将较之前评定标准提高,拟定为总成绩的40%。而期末考试的口试以抽签方式决定要说的话题,考查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与笔试相结合,以能力考核为主,兼顾知识考核,最大限度地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这样的考核方式,促使学生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并且重视功在平时。

2.结合口试笔试,增加考核方式

一般情况下,《口才与演讲》课程传统考核方式中期末卷面成绩占到总成绩的80%,且重点在于考核学生对于本课程的基本原理、概念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种考核方式虽然能够反映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但却很难全面提升学生对交际语言知识和演讲知识的独自运用能力。在新的考核方法中,期末考试也采用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的方法,以充分体现课程的教学要求,活学活用,活练活考。口试由现场抽题,从表达的内容(正确、鲜明、典型、生动)、语言(普通话和副语言)和考场技巧(自控、控场、时间)等方面评分。这种开放式考试方式将大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表现欲。

3.加强实践考查,重视能力体现

《口才与演讲》课程传统考核方式以评定成绩为主,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对知识的运用意识和能力不强。在新的考核方法中,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如当场赞美他人,对特定话题讨论、命题演讲等,通过灵活变通的考核方法让学生摒弃死记书本知识的思维定式,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在期末卷面考试中结合相关案例的分析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运用能力。

三、《口才与演讲》课程考核改革模式具体实施方案

《口才与演讲》课程考核由二部分内容构成,以百分计,满分100分。

(一)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

1.课堂实训。学生每次课都要在教师组织指导下进行课堂实训,记录分数,此项积分占总成绩的40% 。

2.作业演练。每次课堂上,教师利用一定时间对作业内容提问或组织学生演练,然后讲评。每次作业要积累分数,此项积分占总成绩的10% 。

(二)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

1.笔试:

1)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70% 。

2)考核方式:开卷,考查

3)命题指导思想和原则:在考查基本原理和概念的基础上,注重对于知识的灵活掌握和运用。

4)题目类型:简答题、论述题、应用题、演讲稿写作题等

2.口试:

1)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30% 。

2)考核方式:老师提前给出演讲主题,学生自拟题目,脱稿演讲3-5分钟。

3)评分细则:

仪表形象:着装整齐,大方得体;姿态自然,动作适度。

演讲内容:主题鲜明,符合主题内容;内容充实,事例动人,贴近生活,富有鲜明的时代感;行文流畅,用词精练,详略得当。

语言艺术:发音标准,流利;节奏处理得当,技巧运用自如;表现力、应变能力强,能活跃气氛,引起。

四、《口才与演讲》课程考核改革模式改革意义

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它有赖于不懈的勤说苦练,也离不开相关的理论学习和长期的文化积淀。作为一门正式开设的课程,《口才与演讲》既要求学生掌握训练口才的途径与方法,还必须具备培育口才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将《口才与演讲》课程考核重心从期末转向平时,从笔试转向口试,既保证了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又重视了实践技能的操作,实现了理论和实践二者紧密的结合。实践证明,考试内容全面化、形式多样化,将使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篇9

一、专业实践考核方式现状

当前,大部分学校实践考核主要是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积累程度,停留在期末“一考定结果”的方式,致使很多学生养成了平时不学、考试前突击的状况,学生本身学习的出发点不在于将来的“用”,只在乎眼前的“分”。显然,这种考试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1.试题类型。只是强硬地以考核的形式要求学生记忆,不能确定学生是否能够熟练掌握某种操作,增加学习的枯燥性,引起学生学习的畏难情绪,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习惯。临近期末,各科考试接踵而至,学生实施的是填鸭式的学习,根本没有充分消化理解,而平时却没有任何压力,拖沓松散,浪费了大好时光,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实践教学考核方式改革是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程要求。这种考核方式,不但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实践的过程中,也考验了学生的创造力,为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计算机实践教学考核方式改革势在必行。

二、改革实践考核目的和思路

实践考核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进取精神,促进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发展提高。同时教师本身也可以及时检验教学工作成效,寻求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保障教学质量,而不是等到期末再找问题的原因。具体考核思路是摒弃以往单一形式的期末考核方式,更加注重平时和过程的考核,不断督促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方式。

三、结合实际分析,探讨适合本院特色的实践考核方式

在不断探索和总结的基础上,笔者大胆提出改变原来仅有的期末考核为基于“实验项目+模块+综合”考核的新实践教学考核模式,做到实践教学考核的全程化跟踪。

1.实验项目考核。此阶段是要求考生根据该课程知识点的具体要求,在平时实验课上随堂进行的考核。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平时练下扎实的基本功。以表格形式进行课上打分,组长的自己打,老师监督。具体流程设计如下:基于“项目”考核的实践教学流程是由实践训练和考核的项目单元组成的,因此基于“项目”的实践教学流程是否能够有效实施,关键在于每个实践训练和考核项目单元的设计和实施。第一步,修订实验指导书,内容以模块项目为结构,便于每次的项目考核,如下图所示:

第二步,学生分组,每组4-5人,可以自由组合,根据技能水平,教师指定搭配;组长的产生可以毛遂自荐,也可以由教师指定,灵活掌握即可。第三步,学生进行上机训练。要求学生边操作边总结(总结内容为所学知识点、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和前面知识的链接);第四步,对学生进行考核,要求学生边操作边陈述,考评人(一般为组长)对操作情况填写计分卡。计分模式的规范设计:计分模式要具有较好的可操控性,计分过程中应尽可能的简单化,最好采用每一技术环节“是”与“否”的选择方式计分,既减小了考评教师的工作量,提高了考评效率,又增强计分的客观性和精确性,然后将成绩总到记分卡。项目编号:项目名称

考核完成后,立即将计分卡情况反馈给学生,学生根据计分卡记录情况了解自己的练习效果,方便对下一步的有效练习给出指导。

2.技能模块考核。具体内容:结合实际案例,针对一个知识模块的综合型题目,要便于操作。考核方式:具体方式可有以下几种:组和组交换测,每个人有成绩,组长负责;对于操作过程繁琐的模块,可以组里推出等级,每组抽出同等级的学生操作演示,这时教师可以协助分析,评定每组情况,互相交流学习;对于较简单部分,组内给出成绩即可;开展组和组之间的竞赛,给出每组成绩,然后每组按成绩加权。其实,不同课程的考核方式可以灵活掌握,不拘泥于上述方法,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课上或课下进行。

3.综合考核。内容:按照全部课程设置和培养计划,将从全部技能训练所学习的实践项目中选出特定的项目作为实践考核内容,灵活些的则以抽签形式选取若干项目进行考核。办法:考核中由课程专业教师全过程进行监督,考核时为单个人独立进行操作,依据具体的操作要求逐条逐项给出操作成绩,最后以分值形式得出综合评定成绩。参加人:若学生人数较少,可以每个人参加考试,人数较多时可以考虑只考核部分人,比如说前两项成绩在前三分之一的可以不参加,总成绩按前两项综合成绩。综合考核过程在整个课程的评定中起到一个“阀门”的作用,只分“过”与“不过”两种情况,将所有考核题目分组,学生从中抽取,通过了则总成绩按权评定,否则就再给机会,二次通过者酌情减分。

高职专科类院校以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管理基层、服务前沿的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目标,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应是能下到单位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应具备良好的基础素质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高职院校的实训及实践教学是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其中实践考核是一个有效途径。实施以上这种考核,学生的实验成绩是由整个学习过程中知识积累而成,而不是由期末考试一次决定,是对学生水平和能力的全面考核,有利于学生能力水平的正常发挥。这种考核,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加强了教师工作责任心。总之我们要不断完善实验及实践教学考核制度,进一步充实考核内容。将实验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实验及实践教学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为培养高职两种素质两种能力的人才而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齐景嘉.高职高专实验实践教学考核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金融理论与教学,2004,(3).

[2]崔跃飞.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环节考核管理模式初探[J].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2008,(1).

篇10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模式;改革;分类指导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0-0015-02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岗位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考试观念就是按照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以突出知识应用能力、突出职业特征、贴近实际应用为原则,针对课程性质开放性地选择考核内容和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而传统的考试形式存在着考试观念落后、考试制度僵化、考试方式和成绩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探索适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考核规律,改革考试模式和考试方式,对于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考核内容不完整,结构不合理

考试内容仍普遍强调对知识型内容的考查。表现为基本知识与记忆性知识比例过大,客观性试题和解题技巧所占比例过高;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应用技能考核不够,对专业必要的素养,如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素质等综合性考核严重缺失。这种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考核方式,抑制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养成,禁锢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考核内容结构不合理,直接影响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全面性,难以全面地评价学生。

(二)考试方式单一

一般来讲,不同性质的课程其教学目的与考试内容要求不同,考试方式以及成绩评定方式也是不同的。如果只是简单硬性地套用统一的考试方式,根本不可能满足不同课程的考试需求,也不可能充分发挥考试的效能,达不到考试目的。闭卷考试方式的特点是在考核学生记忆知识的基础上,考核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要求学生不借助于任何资料,完全凭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完成试卷内容,应该说这是一种要求较高的考试方式。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课程设置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强的特点,教学过程要求突出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因此,闭卷考试方式不完全适合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核的需求。第一,以知识应用能力为主体的课程考核不一定都要建立在知识记忆的基础上,如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考核,涉及知识面较宽,专业性强,要求学生通过有限课时的学习记住所有知识是不现实的。因为在固定的考试时间内(一般为2个小时)要求学生以闭卷方式完成试卷,事实上只能侧重于基本知识和知识基本应用的考核。考试题型大多是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和少量的基本应用题。考试内容大部分是书本内容的复制,学生所完成的答卷也大多是书本知识的再现。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核已经被异化为知识记忆考核,这显然不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以考核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为主的课程考核需求。第二,由于是闭卷考试方式,而且期末考试课程较多,时间相对集中,成绩评定又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教师势必给学生划定课程复习范围,给出复习重点,这本身就扭曲了考试的功能,助长了学生平时放松学习、期末集中突击的不良学习习惯。学生在备考期间,由于负担重,心理压力大,难免有少数学生滋生作弊心理。因此,我们必须正视闭卷考试方式的弊端,运用正确的考试方式,更好地发挥考试的功能与作用。

(三)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评定课程学习成绩

期末考试成绩比例过大,会导致学生淡化学习过程,平时学习松散,用功不够,期末考试期间突击备考,高度紧张,疲于应付;无论是从课程学习质量与培养学生扎扎实实的学习精神方面看,还是从学生的良好学习品质形成以及学生自身健康方面看,都是不利的。因此,削弱期末考试分量,加强平时考核比重,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身心健康。

(四)机械、死板的考试工作规定本身剥夺了教师在考试环节的自

机械、死板的考试工作规定使得教师不再是实施考试的主体,在考试中仅仅是例行考试的工具。教师没有了自,必然限制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考试成为例行公事。考试是指挥棒,对教学有直接的牵动作用。考试制度中规定怎么考,教师就怎么教,至于课程教学是否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能否达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已不是教师在教学过程所考虑的问题,已经被如何适应考试的规定要求、如何提高考试成绩、如何获得较高的及格率等功利意识所取代。

课程考试新模式研究

根据课程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确定考试模式,对课程分类进行考试模式改革,并制定分类指导的课程考试考核体系。

(一)总体设想

考试模式必须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体现课程建设目标和专业建设特色。建立分类指导的考试考核体系和评价标准,使考试不仅在多样性的考试方式支撑下具体实施,还有科学层面的考评体系予以指导,切实发挥考试的评定和诊断功能。

(二)分类指导的课程考试考核体系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