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技巧和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17 17:35: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配音技巧和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电视娱乐资讯 配音艺术 创作要求
电视娱乐资讯节目是兼具资讯功能与娱乐功能的节目形式,包容信息的同时又富有娱乐性,丰富多彩的内容、轻松活泼的氛围、时尚潮流的风格是其重要特点。由于信息量比较密集,同时各种文娱活动、演艺动态又会有大量影像素材,所以需要借助配音传达大量的信息。如央视的《影视同期声》、北京电视台的《每日文娱播报》、凤凰卫视的《娱乐大风暴》等,这些节目大多是采用主持人演播室串联消息主线、配音小片报道事件信息和细节的节目形式。在电视娱乐资讯节目这样一个观众寻求信息和寻求放松的契合点上配音,既要清晰高效地传递信息,又要符合娱乐节目鲜明的时代风格和节奏。
一、生动鲜活的语言传达时代快捷的资讯
这个时代带动着一切事物与它一起飞速运行,而信息也在以多样多元的方式进行传播,这样的情况下电视娱乐资讯节目必须跟上这种节拍,配音更是要用生动鲜活的语言传播符合这个时代的快捷资讯。
1.生活节奏加快,要求语速跟上人们的心理节奏
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更习惯快速高效的信息传播方式。娱乐资讯节目配音过程中语速的提高不但适应人们的心理节奏,同时也在单位时间内传播更多信息,满足观众对信息的需求。当然,快节奏的配音对我们的语言功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气息要有均衡持久的支撑;吐字归音轻巧灵动富于弹性,不因速度快而吃字、吐噜字;传递信息内容主次有别,句子轻重疏密得当。同时必须注意语速并非越快越好,如果语速影响了语意的清晰就本末倒置了。
2.最新最快的资讯需求,要求具有良好的认读和备稿能力
如果想让观众看到最新最快的娱乐资讯,制作的周期势必比较短,比如,白天进行的演艺活动,可能在晚上的节目中就要播出,晚上发生的事件第二天也会抓紧报道,这都是在争取资讯的快捷。所以娱乐资讯的制作过程都是处于非常紧张和高速的运转状态,这就要求我们配音时要具备比较好的认读能力和备稿能力,这样才能迅速地熟悉稿件,对稿件理解透彻,较好地把握稿件并保证录制的质量和效率。
二、轻巧跃动的节奏体现现代时尚的气息
电视娱乐资讯节目内容大都是娱乐界、影视界、时尚界的信息,所以充满着各种现代和时尚的元素,这也是我们在配音中要通过对声音的塑造来尽量贴近的。
1.符合影像丰富、画面光鲜的风格
电视娱乐资讯节目中的影像资料非常丰富,画面切换相对频繁,衔接手法多种多样,而画面中又充满着明星大腕们的光鲜形象和各种盛大场面,所以配音中要注意用声比较饱满、音色比较明亮,以配合节目的风格。
2.咬字轻巧有弹性,体现语言张力
娱乐资讯的内容一般都比较轻松愉快。为体现这种风格,我们在用声时一般发声位置不要太靠后,这样会显得太过沉稳。咬字方面也注意在保证清晰度的前提下轻巧一些,使每个字都富有弹性,而不只是求稳求实。
3.寻找娱乐感,给声音华丽的外形
娱乐资讯的节目风格使节目本身充满了暖色和亮色,在配音的时候也要力求声音靠近这种时尚感觉,巧妙运用时尚、华丽的音色来营造娱乐资讯的绚丽风格。
4.富于交流感,具有聊天式的亲和
由于喜欢娱乐动态的年轻人都更喜欢交流感强的语态,所以配音时要具有切实的交流感,同时要捕捉类似朋友间畅聊时尚与娱乐话题时的亲近、自然、轻松、活泼的沟通状态,适度运用到配音当中,加强对象感的体会和运用,这样能够使观众听起来更舒适,更乐于接受。
三、丰富细腻的技巧,演绎轻松愉快的氛围
1.充分调动情景再现,如身临娱乐现场
配音时坐在配音间里,面对话筒和文字,却要找到娱乐现场的各种风光和闪亮的感觉,这就需要运用情景再现的方法,进行联想和想象,使自己仿佛置身所配音的活动之中。不管是会、电影节、还是各种片场,都细心揣摩现场应有的氛围和特点,并使自己的语言状态也向此靠近。
2.重音要拎起,着重突出
娱乐资讯配音过程中由于语速很快,所以要通过充分突出重音来表达主要内容。在前期备稿时也要有意识地确定重音,并准确进行表达,同时也要综合运用强弱法、快慢法、虚实法等来丰富表现手法,而不是一味地以加大音量的方式来突出重音。
3.语句连多停少,语流灵活顺畅
娱乐资讯配音信息量大,结构紧凑,在停连的处理上采用连多停少的方式可以让语流更加顺畅,一些比较短的分句之间的停顿可以以直连的方式处理,这样可以让语言流动起来,增添时代感、彰显时效性。
4.语势起伏较大,语气适当渲染
娱乐事件展现出的是一个绚丽多彩富于变化的世界,在配音的表达上也要符合这种特点,在语势上可以运用比较大的起伏,而语气也应着意渲染一些,来体现这种生动和多姿。而且一些板块中还会加入动画特效的画面或是字体,配合这些特效,配音的语言要更具色彩。
5.节奏比较明快,跳跃感强
娱乐资讯节目的画面生动而丰富,配音语言的节奏也应以明快为主来配合这种画面特点。同时,为了显示这个时代信息快速传播、娱乐资讯丰富多元的特征,可以让配音语言具备一定跳跃感来诠释这种特征。这种跳跃感可以通过轻巧、快速地带过铺垫、辅助的文字,形成主次的轻重、扬抑、松紧、疏密的对比来实现。
四、配音与节目中声画的衔接
1.配音要衔接演播室和同期声,“无缝对接”
娱乐资讯节目中的配音要前后衔接演播室主持人、现场同期声或是明星演员的现场采访等,所以要注意前后的语言基调和风格要跟上演播室主播和同期画面嘉宾的语言状态。备稿时不但要对配音部分的稿件做充分准备,还要熟悉主持人部分以及现场人物同期声的语言,并在配音时与之紧密配合,语气、节奏等协调一致,做到“无缝对接”。
2.配音要符合画面进度,内容匹配
配音时要适应娱乐资讯节目灵活变化的画面,与画面对接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匹配,叙述的具体内容事件尤其是描述具体人物的语言要与画面相对应。
五、电视娱乐资讯配音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误区
1.单纯追求较快的语速
我们在前面也谈到,娱乐资讯节目的语速相对较快,但在配音中我们不能为了这种风格而单纯追求较快的语速,这样容易产生副作用:一是容易加快了语速而忽视了唇舌力度,影响了吐字归音,进而影响语言的清晰度,这会使信息的有效传播大打折扣;二是追求快速而丢掉了对象感及停连重音等内外部技巧的运用,容易把内容读成流水账,使鲜活丰富的娱乐资讯大大失色。
2.外部技巧过于夸张
篇2
关键词:微课;设与制作;Camtasia studio 8.0;实用技巧
为了教学的连贯性和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教师或者教师团队往往需要制作一系列的微课。那么如何借助教师团队制作出高质量的系列微课呢?我总结了以下经验。
一、制作团队化
每个人的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因此,在制作系列微课时应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挖掘每个教师的优点并充分加以利用,如嗓音好、发音标准的专门负责配音,技术好、美工好的可以负责课件的制作和后期的剪辑,擅长教学设计的负责脚本设计等。
二、流程标准化
在与团队成员共同制作微课的过程中,我将微课制作的过程分为七步,遵循这七个步骤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每个微课都能达到比较高的质量。
1.项目规划
项目规划大体上可以包括时间的规划、人员的分工、微课制作的技术标准,还包括环境及设备的测试。
2.选取知识点
选取的标准是重点、难点以及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而学生稍加探究就能掌握的知识点不选,教师几句话或者简单演示就能讲明白的不选。一个微视频只讲一个点。
3.脚本设计
这个环节是能否出精品的关键。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知识点采用不同的设计方式。例如,对于信息技术学科来说,通常遵循开篇点题、精确讲解、总结拓展的原则,讲解过程做到“精”和“确”,“精”就是惜字如金,“确”就是准确到位,并给予学生拓展的空间。
4.准备素材及制作课件
挑选素材通常跟脚本设计交叉进行,好的想法不一定有合适的素材,而在寻找素材的过程中可能又会激发新的想法。准备素材是个费时费力的活,有时盯着屏幕眼都花了也找不到合适的素材。
5.微课录制
无论是使用摄像机录制实验操作,还是计算机录制屏幕,有两点特别需要注意。
第一,开始录制前一定要确定好录制和导出视频的分辨率,而且一定要先调整好屏幕分辨率后再录制,否则大分辨率录制,而又以小分辨率导出,就会导致视频很模糊。
第二,如果是录制屏幕演示操作,最好采取两名教师共同录制的方式,一名是专职配音员,另一名是脚本设计者,由脚本设计者操作,配音员同步配音。这样最大限度地实现声音与操作的同步,录音和操作都会非常从容,从而为后期的剪辑节省时间。
6.后期剪辑
网上录制及剪辑视频的软件有很多,我最常用的是Camtasia studio 8.0,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事项。
声音方面:录制时将录制音量调到三分之一处,并将麦克置于远离嘴的位置,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喘息的噪音;台式机录制经常会有较强的电流干扰声,试试更新一下声卡驱动可能会有改善;笔记本加手机耳机的搭配录音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画面方面:课件与录制画面分辨率一致,至少保证比例是一致的;在不同场景间使用统一或者风格类似的转场、标注、字幕等,这样可以让微课显得更专业;不建议在视频中加入整段的字幕,会分散学生对教师操作的注意力。
7.备份打包
将微课录制的源文件进行备份,以防丢失。将最终导出的微课以及与微课录制相关的文档、素材等进行打包整理。
遵循以上七步标准化的制作流程,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所制作微课的质量,并且保证制作的系列微课具备相近的风格,从而便于学生学习。
三、Camtasia studio 8.0实用技巧
篇3
[关键词]《2012》;电影;翻译技巧;意译;大众化
一、电影字幕翻译的特征与理论
影视翻译具有五大特征:凝听性、综合性、瞬间性、通俗性、无注性,字幕翻译具有短时存在性、语言融合性、空间局限性,也就是说字幕的翻译过程中具有文本性和质量性的限制与形式还需考虑到数量上的分装布局以及字幕在银幕上走动时间和空间位置上安排都有其特殊性,不能因为翻译者自身的个人情感状态对译文的根本要求随意处理。在影片里出现的人物对白的内容不能添加注解所以要做到浅显易懂,同时尽可能与该影片情感走向和文体语言风格保持一致,也就是保存影片中异国情调而不因为语言上的转换过程中而流失其原汁原味。
由施莱尔・马赫提出:“要么让作者靠近读者,要么让读者靠近作者”的观点。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各民族的文化交流越发密切同时又要在其积极融合的过程中保证其基本精神内涵的完整性。故而影视翻译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法则:异化法保留了原文最自然的状态,随之也造成了幻想空间,观众对其不了解激发了智慧和想象力去试图理解其中的他类民族文化的内涵;归化法则把原文的文化集合为目标翻译语言文化日常的行为模式中去,避免文化的冲突,加强了观众的理解和跨文化的交流。根据影片的需求采取原对话的完整翻译或是删改其主要目的在于更易调动观众的情绪,使影片迭起的戏剧效果加剧。
二、《2012》翻译技巧分析
影视翻译需要配音以及字幕声画同步,与其他文体翻译不同的是它具有特殊的翻译手段和方法,只要在保证对白译文能清晰表达原文的意义的基础之上,只要能令观众短时间内清楚明了原文大概意思和内涵,对原文稍作裁剪都是在允许范围之内。以下是针对《2012》影片翻译的技巧进行分析。
(一)片名的分析
金堤在金奈达提出“功能对等”的概念后又加之进一步阐述,梳理为三项概念:接收概念、效果概念、对等概念,这三项概念强调对影片信息的概括以及接受者对此的理解和感受,主要精神和具体事实和意境氛围必须要达到对等关系,《2012》的原名“再见亚特兰蒂斯”,需要普及一下的是,亚特兰蒂斯是传说中曾经繁盛一时后又被灾难毁灭的城市,而2012曾被玛雅人预言是世纪更新换代人类灭亡上古文明复活的最后的日子,加之2012年以前种种环境灾难现象的扩大化和严重化更令人们在与影片同环境下把焦急于生态环境的情绪代入的心理。经过艺术处理和现实问题的渗透加工以及观众舆论效果更容易造成不同的反响和轰动,在翻译的过程中,“再见亚特兰蒂斯”这个携带强烈的西方文明味道的创词经过二度翻译转换成了《2012》,影片《2012》片名采用了意译法结合了当时玛雅人的预言末日危机在中国本土的影响以及融入了中国文化独有的意境,在二次创作改动后更容易激起观众的欣赏欲望,其片在片名上的翻译可以说是可圈可点。
影片的片名往往体现的是影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信息的传递,奠定了全片的感情基调,也作为制片商与观众首次沟通接触的第一窗口,加之人类的短期记忆是十分有限的,片名要简短并朗朗上口,才能使观众第一眼便记住。而片名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票房收入的高低,因此经过二次改造翻译后的片名必须具目的性和原则性,它体现了信息价值的原则、文化审美价值的原则以及商业价值性的考量。
影片的片名一般做三种翻译方法和技巧:音译法,就是根据发音将片名稍作改动,保留洋滋味;直译法,因为中西的语言规则不同,实际上是做不到一个不漏地翻译的,恰当的翻译能带来原文本身所强调的文化信息;意译法,丧失了源语的形态,根据本土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背景以及审美价值稍作改动,如果使用不恰当极容易曲解了源语原文本来的意思。
(二)专业名词的翻译
既然影片翻译与其他的文学翻译追求高规格的情感贯通不同,只讲究通俗流畅、简单易懂,那么专业名词也应该以通俗化和口语化的改造来迎接翻译的洗礼的观点是错误的,专业名词必须区别对待,一般会采用直接翻译、异化翻译等为保留其文化特性。科幻电影之所以与其他类型的电影分属不同区域,是因其通过视听说手段后所讲述刻画的内容都会涉及某个科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并紧密相关,但常常科幻片里涉及的科学技术是在现有的科技无法达到但又在基础上做出了虚幻性的构思,而这些专业知识几乎是被编导特意借来表达影片的核心科技的理念。科技翻译工作者必须熟悉而且能够理解这些词的意思,而不至于胡乱翻译令这部科幻片缺少甚至是扭曲了科学实际理论的参与,以至于对观片群众造成不必要的影响。而在影片《2012》中很多的自然景观和关于太阳系灾难以及地表出现的危机上更大程度实际地靠近现实生活,在考量世纪末日所带来气象变化时也做出了合理的解释。例如在片中出现的“It looks like the neutrinos coming from the Sun…have mutate din to anew kind of nu clear particle.”译文为:“好像是来自太阳的中微子……已经变成了一种新型的核粒子。”直接的翻译令观众及时掌握这些未解之谜的专业术语的说法,专业词汇的使用能拉近影片表现的实际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影片的逼真性和消息具体化,易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和沉思。
(三)翻译影视对白的要求和应避免的问题
所以作为文学翻译的分支之一的影视翻译也需要再创造追求其艺术美,在影片《2012》中有许多再创造的影视翻译有个很成功的例子就能够体现出这一点,“I wish you could see what Im seeing people.I wish you could be here with me!”翻译成“希望你们能够看到,希望你和我同在这里!”这样的直接翻译使得震后感就少了许多,过于欧化,机械而盲目地照办原片的句式,而再次被翻译为“多希望你们能够亲眼目睹,多希望你们能够身临其境”时,赋予诗意后的句子里面激荡着疯狂奔向毁灭死亡的美感就像是飞向烈火中奋不顾身的飞蛾,这样的浓稠的撕裂情绪迸发更适合影片那个衣衫褴褛鬓发凌乱的男人的形象。强调二次改造的过程中的美感,当然并不是说任由译者的知识组建进行毫无章法的自由艺术发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避免误译和过度本土化,讲究不能太过于直白可以据情使用一定美感的辞藻,旨在透过剧情本身的发展和人物的情感理解再创造个性化、口语化语言,保留影片中文化内涵的意象美,同时还要根据目标语言文化的日常生活状态加以调和,而且再创造的内容基本只能是根据原文所表述提供的信息二度创造,不能令文中的意思脱离原文所解或是有较大幅度甚至是扭曲了原意的变动,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形神兼备。电影作为沟通和传播人类文化交流的一个载体,它具有大众性是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而作为输出情感的主体的影片对白则是影视作品中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和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承载主题思想、体现角色性格特征和发展铺设剧情以及作为剧中人物与观众进行情感、思想交流融合的最直接媒介的不可轻易取代的重要作用,影视翻译作为一门艺术体,也必须从三个角度文化、信息、美学方面考虑出发,旨在表现非本土语言影视剧的人文价值、思想价值、艺术价值,它发挥着一个国家的观众与西方语言电影交流的纽带作用,所以在翻译过程中也要考虑到跨文化因素对影片翻译的制约以及东西方文化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都大不一样,中国人追求辞藻的舒适性还有韵律节奏的协调性上都有不同追求。
(四)背景地域名称的翻译
影片《2012》包含了许多地域背景,如曼哈顿海滩和邱明谷、黄石公园等特殊地域环境的场景切换,影片中所描述的空间地点几乎辐射了整个地球,而仅仅通过158分钟便创造出远比电影时长超出许多的3年长时空的虚构时间空间。字幕的出现安插标注地域和所处的时间,灵活调动了时间和空间的关系而不会令观众因为影片所涉及的地理环境太多而产生繁杂混乱的想法,尽管闪现的速度快但是细致的程序化的翻译小细节能让观众短时间充分了解背景知识,增加了科幻影片的真实性和亲近感,其发挥作用是不能被忽略的,只有把握好小细节并进行认真的梳理工作才能令观众从头到尾完整而清晰地享受这场视听盛宴。
(五)后期配音的技巧分析
配音在保证译文准确、生动富有情感的基础上,争取在配音时长短频率节奏以及换气停顿甚至是口型等方面都尽可能和片中人物讲话时的神情还有口吻一致。如果只是简单翻译原文的意思,然后生搬硬套,极容易造成低水平的口不对音的情况,而这样明显的破绽只会令观众感觉很不自然对影片评价大打折扣,可以看到在影片《2012》中科幻结合的同时人物情感上的宣泄力度充足,可以说归功于其把口型话的技巧性发挥到了极致,人物情感对话自然流畅,甚至把破口大骂、极力压抑的喜怒哀乐等情绪都尽可能保全人物说话的语气动态,在字幕表达不从充分的时候,观众可以从配音上得到情感上的填充补偿。
三、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壮大,21世纪全球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和各国文化交流的频繁紧密,影视必将成为人类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载体。科幻灾难大片《2012》无论从制作工艺还是后期翻译处理上都可以说是一部制作极其优秀的作品,从它的翻译技巧可以体悟出,在处理翻译中的文化信息时,需介入本土语言拉近距离又该吸纳外来文化的别具一格的表达方式。片名要深刻形象易记,字幕翻译则必须讲求简洁生动、清晰易懂,在形式取舍上必须结合原文中的语境、对语义要有一定程度的认知,通过意译、直译等翻译手法再创造,后期配音上更要注重对字幕的搭配性还有情绪以及画面上的统一,只有不断提高这几个方面的翻译水平和准确度,才可能尽量将影视作品最香最淳的一面尽善尽美地呈现给观众。
[参考文献]
[1] 叶长缨.电影对白配音翻译最佳关联的实现[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
[2] 王莹.从观众因素看影视翻译的标准[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06).
[3] 龚瑜行.影视翻译中文化意象的翻译策略[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2).
[4] 何甫权.翻译应尽量保持原作风格――兼谈影视剧字幕翻译[J].科技信息,2009(24).
[5] 孙雪薇.翻译的归化与异化策略[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
篇4
之前两部《卑鄙的我》让里面的配角小黄人大火,甚至可以说是这群小家伙的卖萌拯救了这两部平庸的动画,所以这部衍生的番外篇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有人气能卖钱嘛。如何把一群不会说人话的小家伙拍一部大电影?按照好莱坞电影惯常的套路,就是给什么人安排某个任务,让他们踏上一段旅程,完成一次成长。《小黄人大眼萌》里就从小黄人种族的起源开始,它们的任务就是寻找坏人做自己的大BOSS,于是这群小家伙就踏上这个寻找的旅程。在前作里,它们跟着史蒂夫・卡瑞尔配音的大反派格鲁,它们不懂善恶之分,跟着主人只是为了找乐子。而到了这部大电影里,既然都是找乐子,为什么一定要找坏人做BOSS呢?虽然这个故事的前提设置在逻辑上就是价值观错乱的,但没多少人会在乎,但就这点,这片子在主题上就不如原作聪明。不,这片子根本就没有所谓的主题。 没有剧情
虽然剧本给小黄人安排了一个寻找恶人大BOSS的任务,但这片子根本就没有剧情,没有故事,逻辑当然也不重要,它就是安排这群小家伙遇到不同的状况,直到最后格鲁这个大彩蛋真正登场。这其中的过程就是各种刻意的卖萌,堆积一些笑料,再加上一大堆的彩蛋,比如恐龙、德古拉和拿破仑,或者甲壳虫乐队、史泰龙或者石中剑之类的,但你不能指望这些小聪明可以堆成一个好故事。就算这些小聪明都是笑点,那又能怎么样呢?重点还是碍于这些小家伙没头没脑的天性,它们的行为都像随机性的,加上这个故事里大反派斯嘉丽・杀人狂根本就没有存在感,人物单薄到只剩下被夸大的坏。这个故事纯粹就是一盘散沙,用各种工业流水线水准的段子凑足一部电影的时间罢了。 没人在乎
其实你也可以说小黄人的主题是关于爱,就像这群编剧强扭一个寻找恶人大BOSS的故事一样,这回轮到我们这些较真的观众不在乎了。如果你不在乎主题,不在乎故事,不在乎叙事的逻辑和技巧,冷饭随便炒炒你都照单全收了,一萌遮百丑,你只在乎自己有没有被萌到,那我们也没有继续讨论这个口碑问题的必要性了。为什么不接地气地说点大家爱听的呢?
篇5
关键词:Camtasia Studio;微课视频;编辑;基本步骤;基本操作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7-0168-03
Abstract: Micro lesson is new teaching methods in recently years , Camtasia Studio is called universal software to make micro lesson, based on the Camtasia Studio 7 as an example, introduces the usage of Camtasia Studio on micro lesson video editing basic procedure and basic operation.
Key words: Camtasia Studio;microlesson video;editor;basic procedure;basic operation
微课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微视频,但微课视频并不是一段简简单单的教学影像,微课的制作一定要设计在先,能针对授课对象的特点和需求,对知识或技能进行精准高效地传授。一节微课的制作过程主要包括以下6个环节:总体设计、教学脚本设计、资源准备、微视频的录制、微视频的编辑、微视频的生成与。
Camtasia Studio软件被称为制作微课的全能软件,它具有屏幕录像、视频的剪辑和编辑、视频菜单制作、视频剧场和视频播放的功能。使用该软件可以方便进行屏幕操作的录制和配音、视频的剪辑和转场动画、添加说明字幕和水印、制作视频封面和菜单、视频压缩和播放。下面主要以Camtasia Studio 7为例,阐述使用Camtasia Studio编辑微课视频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操作。
打开Camtasia Studio 7软件,即创建一个新的项目―无标题.camproj,其界面如图1所示。导入前面录制好的视频文件及所需图片,再点击“文件”菜单下拉菜单中“保存”选项,将该工程保存为自定义的名称即可。
2 微视频的剪辑
将前面导入的视频、图片等资源按照先后顺序拖动添加在时间线上,就可以进行剪辑了。在Camtasia剧场中观看打开的视频文件,把不需要的视频部分剪掉,使视频节奏更加紧凑。具体的操作方法是:用鼠标拖动红绿色的滑块使其分离,使之精确定位在需要剪掉的视频的两端,点击快捷工具栏中的剪刀图标。为了操作方便,可用鼠标拖动放大轴的滑块对时间线进行放大和缩小控制。
3 各剪辑间添加转场效果
为了使各剪辑之间的切换效果自然、不突兀,需在各剪辑之间添加转场效果。点击编辑功能区“转场”,即可选择转场效果,双击转场图标可预览转场的效果。在选中的转场效果图标上点击右键,可将该效果添加在指定的剪辑位置。对已经添加的转场效果,可在时间线上右键点击该转场,在弹出的菜单选项中进行修改。
4 主要教学环节添加标注
为了使学习者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能够明确该过程的内容,微视频的主要教学环节都应当添加标注。把红绿色的滑块停在时间轴上需要添加标注的位置,单击编辑功能区“标注”,在编辑界面选择标注的形状、边界、背景及文本的格式,进行标注。在Camtasia Studio剧场进行预览,并可直接进行标注显示位置及大小的调整,标注显示的时间可在时间轴通过拖拽标注的边界进行调整。
5 添加字幕
为了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微课讲授的过程,必要时,我们需要给微视频配上字幕。将红绿色的滑块放在需要添加字幕位置,单击编辑工具“字幕”,若在编辑工具区没有“字幕”图标显示,则单击编辑工具区最右端的“更多”,便可找到此选项,然后在编辑区域进行字幕文本格式的设置和字幕文本编写。
字幕的位置可以设置为“置顶”或“置底”,“置顶”字幕则是直接显示在视频的上方;“置底”字幕是放在单独的区域,在视频的下方。两者的效果如图2所示。字幕应和声音及画面同步,字幕显示的时间可以通过拖拽其在时间线上的边界来调整。
6 变焦操作
一节微课视频可能是有若干个视频剪辑组成,而这些视频的大小不尽相同,会影响视觉效果;也可能出现为了突出要讲解的某一个部分,需要把某些文字或某一操作进行放大,这就需要进行变焦操作。
单击编辑功能区的“变焦”,在上方的编辑区域中进行相关的设置;变焦的位置及变焦时间的长短还可以通过在时间线上进行拖拽来控制。如图3所示为变焦前和变焦后的效果比较。
7 录制配音
由于各视频的录制时间不同,讲解的声音存在差别,为了使一节微视频声音听起来一致,需要给整个视频进行配音。当然,如果是发现原录音有误或有漏缺都可以配音来进行补救,但是,还是会由于配音和视频原音录制的时间不同,会造成配音和原音之间存在音质音量的不同,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一个充分的时间,进行一次性的配音。
首先要消除原有视频中的声音,再进行配音。单击时间线轨道上视频1和音频1前面连接线上的小圆点,弹出如图4所示的对话框,单击“是”,即可把视频1和音频1分离,这时可以在时间线上右键单击音频1,删除音频1。接下来开始配音,单击编辑区域的“配音”,显示配音设置,进行必要的设置就可以进行配音了。配音可以分段进行,方便把出错的地方删除,重新录制。
8 添加片头片尾
为了微视频的完整性,还应该给微视频添加简洁的片头和片尾。
作为片头的素材可以是视频也可以是图片,可以是自定义的,也可以在Camtasia Studio 7自带的媒体库中选取。在媒体库中将选好的片头视频添加到时间轴上,双击片头在时间轴上的标注,在该对话框中进行必要的设置,即可对片头进行必要的文字信息的填写,效果如图5所示。片尾的制作和片头相类似,在这里不再详细介绍。
9 添加背景音乐
将背景音乐通过导入媒体导入,并将其添加在新增的音频轨道上,双击音频轨道可进行音量的调整。视频中讲解的声音应较大,可以视情况设为80-100%,而背景音乐的音量设置在10%左右即可,如图6所示。
10 添加画中画
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有时需要在视频中画中画显示一段视频、图片,这就需要画中画操作。具体做法是:首先,在Camtadia Studio 7中打开需要编辑的视频;第二步,导入需要画中画显示的视频;第三步,右键点击被画中画显示的文件,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将该视频添加到画中画视频。第四步,通过拖拽画中画视频的关键点,调整该视频显示的位置和大小;第五步,通过拖拽其在时间轴的位置可准确调整该画中画视频出现的时间。效果如图7所示。若想对该画中画视频进行修改,可在时间轴上双击该画中画,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进行修改。
掌握以上这些操作,你已基本上会使用Camtasia Studio 7编辑微课视频了。一节成功的微课离不开巧妙精致的视频制作,快来试试用这些知识来制作自己的微课吧。
参考文献:
篇6
1.景别与摄影构图
对于一个精彩的数码图像作品,景别是画面造型和摄影构图的重要手段。所谓自古以来就有“近取其神,远取其势”的说法,就是充分利用了景别在视觉艺术中产生的不同效果而带来的感受。
远景一般以环境为主,主体物与画面的比较较小,能很好的介绍场景或渲染一种情境。常常用来表现自然风光、战争场面、人物众多等场景,借以抒情或说明时间、地点、气氛等模糊的介绍。全景一般包含了画面主题的形象,既不能像全景那样太过笼统而不能观察,也不像近景那样展示主体的形态、动作,处于一种承上启下的独特镜头语言。中景的叙事功能最强,能够兼顾表现主体与人物、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近景一般只有上半身能进入画面,能够比较细致的观察被摄对象的形象特征和心理活动,这种景别被较多的运用在数码图像中,比较容易与观众引起互动和交流。特写是对被摄物的局部呈现,通过对某一点局部的放大和关注,往往能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一些特写镜头的组合运用,能起到揭示特殊的意义、深化主题的作用。选取不同的景别组合,会呈现不同的创意风格,这是创作者深入研究剧本、脚本与对摄影摄像技术的掌控的能力综合体现,合理而巧妙的景别组合能给作品质量锦上添花。
2.景别与视觉节奏
电视画面和影视作品都是由一组画面组成的,观众可以直观的感受到图像所带来的叙事内容和情感表达。创作者通过对景别的变化来表现出视觉感官的节奏,或激情、或励志、或抒情、或亲切……。创作者通过脚本和分镜头来设计和安排主题的相关内容,拍摄者运用丰富的景别给人带来不同心理感受,引导观看者跟随创作者的构思去体验数码图像的表现力度。
犹如我们在生活中去观看某个事件或事物,当你远远立于某地时只能看到一个大场景,只能感受到局势的情况,对事情有个模糊的印象;而当你非常感兴趣走进时,便能清晰的看到局部和细节。对于你眼中的形象,便呈现出全景和特写镜头的变化。创作者对景别的设计与运用,能表现出情感丰富和具有震撼力的画面。
我们也常常用剪辑的方法与技巧去呈现景别在数码作品中的视觉节奏。剪辑是对作品的二次创作,通过对拍摄镜头的粗剪、精剪和特效合成来达到视觉艺术的节奏感。景别的衔接技巧和不同运用也使得观众的观看空间发生节奏变化。在作品后期制作中对镜头的处理如:叠化、变焦、淡入淡出等转场也包含了节奏因素。
3.景别与视听表达
从默片到有声影视的发展,说明了景别运用在场景画面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只通过镜头语言的景别来表现影视作品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有声有色的数码图像已经能给观众带来更高的视听享受。不同风格的作品根据不同的配音、音乐、音效的制作,传递了更丰富的身心体验。
在影像作品中,音乐能调动观看者的情绪,使之更容易融入创作者表达的情境中,根据景别的变化,体会或恐怖紧张、或激烈深刻、或朴实亲切、或稳重大气的艺术效果。在日新月异的数字化音频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创作者可以利用高科技手段制作出各种景别或情节需要的声音效果。例如:使用均衡特效、延时特效、制作混响效果等都可以很好的配合景别的应用。在专题片中,常常会有人声作为配音解说,抑扬顿挫的声音、蒙太奇手法的景别剪辑技巧等,这些都对影片的品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数码图像的艺术风格跟创作者是密不可分的,一部影像作品是由多幅景别画面重新排列组合而成的,不同的景别变化造就不同的情感体验和视觉艺术效果。每个创作者对剧本的理解不同,对生活的感悟不同,对人物形象掌握不同都会影响其对作品风格的判断,即使同一个景别的持续时间长短、配音及音效的使用不同也会影响作品的视听风格。
篇7
一、多法促读,以趣为主
激起朗读兴趣是培养学生英语朗读能力的关键所在。由于小学生年龄小,专注力差,课堂上如果不能做到“以趣为主”,学生将会在单一的训练中感到索然无味,进而丧失学习的信心。因此,在教学中,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激起学生对朗读的兴趣。
1. 范读领路,以声传情。
由于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不同,必会导致朗读水平存在差异,因此,朗读时断句、破句、毫无节奏感的现象也就随之而来。教师美妙的范读声,以声传情,把学生的听觉器官调动起来,让学生对语言产生敏锐的感受,从而引发朗读欲望。但教师须注意范读的时机要把握好,同时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朗读感受,切记不能让学生机械地模仿。
2. 注重形式,加强训练。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小学生生性好动,喜欢争强好胜的特点,积极运用游戏、情景、奖励等手法,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如在教学中,笔者针对重点句型,把内容进行分段处理,让学生只读其中的一个单词或一个词组,慢慢地由易到难、由少到多,层层递进。这样由师生合作,共同完成的学习形式,学生乐在其中。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句子,笔者就让学生注视着笔者的口形,并与笔者同时读,目的是看他们能否赶上老师的速度,读得与老师一样流利。当他们做到了与老师同时读完整个句子时,心底的那种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3. 以赛促读,增强信心。
在教学中,多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朗读竞赛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如,笔者在班级中设立了“英悦角”,每学期组织一次“最佳配音”活动。通过剪辑一段动画视频,让学生给里面的人物或动物配音,然后由全班投票,评选出英语配音的“Super Star”,还将照片贴在“英悦角”里。这个活动非常有趣,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
二、悉心指导,养成习惯
由于学生英语学习缺乏真实的交际环境,因此,教师要在学生一开始接触英语时,加强对小学生英语朗读习惯的培养,使其能准确模仿,进而大胆开口。
1. 书声琅琅,充分感知。
在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也可尝试小学语文“以读代讲”的方式,给学生创设尽可能多的朗读机会,鼓励多读,大声读,在朗读中感知,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形成良好的语感和语调。
2. 读想随行,助力理解。
要求学生在课堂中根据文本内容提出问题,并通过反复朗读寻找答案。如,教师可多问“Why? How to read? Who can read better? Who want to try? Who want to show?”将文本内容的呈现,以朗读指导为主线的方式来推进,无形中便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
3. 读中体悟,增强语感。
在英语对话、语篇或故事教学中,当学生理解了文本内容,能正确流利朗读后,教师应该鼓励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来演绎。学生在朗读中自我欣赏,领悟英语朗读的方法,体会英语语言的美,进而增强语感。
三、强化训练,提升技巧
在小学阶段,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必不可少。不管哪个年级的英语课堂,都要注重“读”的训练。
1. 教材为本,创设氛围。
教材是学生朗读的第一手资料,教师要从教材入手,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朗读训练。新闽教版的小学英语内容丰富多彩,不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而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这为我们的朗读训练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如,笔者在教学三年级下册Unit 3 Food Part B时,在黑板上画出了漂亮诱人的葡萄架,让学生戴上小狐狸的头饰,并以夸张朗读的形式,把小狐狸想吃葡萄又吃不到的情景表演出来,要求学生读得活、读得像,和录音一较高低。在表演与模仿中,学生不但领会了故事的含义,而且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英语的朗读能力,增强了语感。
2. 课外读物,拓宽渠道。
单凭课本中的内容来进行朗读训练是有局限性的,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选择一些节奏感强、趣味性浓、有丰富情景内涵的内容让学生操练,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对于英文朗读内容的选择,可以是句型操练鲜明、易于上口的儿歌或绕口令,可以是言简意赅、意味深长的名言警句,可以是情节生动有趣、图文并茂、人物个性突出的故事,也可以是一些优秀的范文。在每月一次的英语活动课上,笔者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来交流课外阅读所获得的学习成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英语朗读的兴趣。
3. 互帮互学,共同成长
在笔者所任教的班级中,笔者将英语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与学困生“结对子”,不管是课上还是课后,都对其进行辅导。对于朗读能力一般的学生,同桌“互帮”提意见,时间长了,两人的朗读水平都有所提高。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要捕捉到位并及时鼓励,逐步培养他们对英语朗读的热爱。此外,采取小组合作朗读也是一个好方法。每次课堂上,笔者都会抽查两到三个小组来朗读文本,并对表现好的小组进行“点赞”。一学期下来,很多原来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的学生都能开口说英语了。
4. 巧用Chant,提高技巧。
篇8
【关键词】动画;动画短片;创意;制作;艺术
前 言
动画制作中后期制作同前期制作一样重要。这是将画面联系在一起形成流畅视频的关键一步。要注意正确运用传统的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在后期编辑制作中运用两者进行编辑。后期制作是融文字、声音、画面等多种视听手段于一体的高度综合创作,?是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制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作品的质量。
一、分镜头的策划
分镜头台本是导演把一个故事的画面表现落实到以镜头为单位的具体画面的过程,可谓是一部片子中的一位导航者。作为导演要把心中的想法和自己所要追求的片子的艺术风格很好的传达给创作团队的每个人,以便实现集体劳动中的思想统一。分镜正是最直观最有效的方法.导演的职责最主要的表现在对片子的整体掌控,在创作过程中甚至可以没有很好的编剧但分镜却是缺一不可。在创作中,这一部分的掌控能力却有着很大的难度。在分镜中除了要把握整体风格外还要体现出应有的专业性,在部分的镜头上可以采用对经典影视、动画作品进行模仿与研究。因此,要达到动画片最后效果的满意,必须对每个镜头都有明确的表现,使主创的个人主观思想融人其中。
二、后期制作流程
(一)人物动作摆动处理
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才能让人印象深刻。
动画是“动”的艺术,动画角色的运动又是其表现的重点。动作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向前冲》的人物性格设定的是一个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积极乐观的人物形象。人物的风格也是趋于可爱的,有时候会略带一些滑稽。所以在动作的摆动时,也尽量夸大其幅度,赋予夸张的效果。同时通过动作也能体现主角当时的心情及状态。比如在与恐龙PK之后的胜利会让主角上下跳跃来表现他的雀跃,而在经历过几番决斗之后,主角耷拉着头慢步向前走时,那种筋疲力尽也让人一目了然,最终终于迎来了胜利灿烂的阳光,他向前奔去的时候加快了他动作的摆动,来表现他的兴奋与激动。
剧本赋予的人物要求,大都是在行进中,所以人物的动作,走路、打斗占了很大的比例。走路一共做了三个面向的人物走路动作,正面,侧面和背面。在打斗的时候,会着重于表情的特写,表情丰富、夸张,让片子更添趣味感,也让人物更加生动起来。画面感也随之丰富,有活力。而一些特别场景,就会让人物的动作干脆利落。比如主角遇到喷火恐龙,PK胜利之后的最后一场戏中,主角和恐龙同站在PK台上主角干净利落的一个拳击出手,恐龙便飞出了画面。
(二)背景的处理
为了让人物在行进的过程中,让画面更丰富,背景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点。注重背景的处理不仅让画面感更强,而且也加重了整个动画的趣味性。比如海底的一场戏,当主角被鲸鱼吃进肚子里游走后,旁边的一条小鱼呈惊吓状续而加速游走,还有天空的一场戏中,主角的气球被扎破,后面的小鸟迅速飞走。怜悯主角的悲惨下场。我认为这样的处理方式使画面看上去灵活很多。
(三)镜头的运用
按照《向前冲》分镜头的设定,在镜头的运用中主要是几个基本的镜头技巧。1.摇镜头。当摇镜头时,它在场景中从一个方向移到另一个方向。从左到右摇或者从右到左摇,从上到下摇或者从下到上摇。比如:第一个场景,主角从左走到右时,用的就是这种镜头,这个片子因为大都是主角在行进中,所以大部分镜头用的是摇镜头。2.推拉镜头。推/拉镜头关系到对图像进行大小的缩放。能对一个物体进行推镜头以观察某个特定的部分,也可以用拉镜头向观众展示全部的景象.对一个物体用推镜头,必须把舞台上的所有元素都以相同的速度放大.用拉镜头,必须缩小影像显示完整的图像。此镜头主要运用于画面的特写部分。比如:在夜晚的一场戏中,当主角进入到画面时,给的是主角的特写镜头,它看着前方头上出现三个问号,这时画面逐渐缩小,显现全景,这时画面中的大嘴怪出现,让大家知道发生了什么。我们觉得这样的镜头能让故事看起来有一种悬念感。
倒数第二个镜头,是主角即将迎来胜利的阳光,奋力向前冲跑的景象,我认为这一景有点题的作用,恰到好处的与题目《向前冲》相呼应。所以在这场戏里运用到了主角三个面向(正、侧、背)向终点奔去的镜头,并加快了主角的动作,想要表现主角兴奋、激动之情。
三、合成・剪辑・配音――感性的后期剪辑
(一)合成、剪辑
这是将画面联系在一起形成流畅视频的关键一步。动画短片在软件中进行合成处理,做出最终效果。将所有的片段合集在一起,镜头的推拉摇移运动和视频音频转场都要在这一环节实现。后期也不可能只是单纯地用软件来做,前提是要熟练掌握软件,并且要经过前面工作的长期铺垫才能够完全体现出来。在创作中剧组经过详细讨论与实验后开始了精剪环节,删去了部分镜头,有时候还重返中期制作增加了几个镜头,使故事更加明确清楚.接着完成了所有镜头的拼接,并用影视理论和镜头语言去推敲,以完善整个影片的节奏。
(二)配音
动画短片的配音环节一直是一个重要环节,主要从背景音乐、人物语言和音效入手。好的配音不仅会让整个故事增色不少,也赋予整个故事生命力。而曲风和动画风格统一确不是一件易事。在背景音乐的选择上不能让音乐显得太突兀或者风格不符合而破坏整个故事。《向前冲》主要描述的是主角一路遇到困难,然后解决,胜利的故事。主要靠肢体语言连贯整片,并没有太多的对话。关键就是音效了。因为有很多的打斗画面,音效是整个配音环节中的重点。
在音效配入中,因为条件不成熟,不可能进行现场配音,我们只能在网上查找音效,对于有些长的音效需要对其进行剪切,保留最理想的音效。找到匹配的声音对上节点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觉得声音的大小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点,可以增强听觉上的冲击感。在主角和怪物打斗的一场戏中,主角用飞镖去投掷怪物。我把飞镖砸在怪物身上的音效加大了,想达到听觉上的冲击。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木兰 权力话语 翻译 裂变
1、引言
Mulan是迪斯尼推出的第36部年度动画巨片,其一流的工艺、宏大的场面、华丽的音效、奇特的景象、波澜的情节以及丰满的人物形象赋予该片强烈的艺术震撼力和感染力。之后,国内先后出现了两个配音翻译版。它们对Mulan在国内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仔细对比电影Mulan英汉版本就会发现,木兰形象在两个版本中并非相同。在译者对人物语言不断改写和操纵之下,洋化的木兰形象逐渐裂变,趋向“中国化”。因此本文拟以许晴、成龙、陈配斯等配音的大陆版《木兰》为基础,从权力话语的角度出发,对裂变之路予以探讨。
2、电影Mulan之中的权力话语
法国后结构主义思想家、哲学家米歇尔,福柯认为“权力”并非是禁止或阻止人们做某种事情的力量。而是由一切支配力和控制力构成的关系网。它既包括政治机构、国家法律等有形的权利,也包含意识形态、宗教伦理、文化传统等隐形的权力。而“话语”并非简单的“言语”,它从本质上讲是一种隐匿在人们意识之下的深层逻辑,暗中支配着各个不同群体的言语表达、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它不仅是知识传播和施展权力的工具,同时也是掌握权力的关键。因为在任何一个社会里,“话语”一经产生,就立刻受到若干权力形式的控制、筛选、组织和再分配。电影Mulan的拍摄及木兰形象的洋化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花木兰本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传奇女子形象,其“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壮举以及她身上所承载的“忠”、“孝”、“勇”、“烈”等品质使其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形象之一。人们赞美木兰、歌颂木兰是因为她迎合了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伦理观。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价值判断取向。可以说,木兰形象本身就是中国权力话语对世人的“言说”。但是当迪斯尼将木兰拍摄电影之后,情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迪斯尼塑造的木兰虽以“木兰替父从军”的民间故事为原型,但在经过西方诗学及文化的过滤之后,已不是在国人熟知的木兰,而成为西方语境下的中国故事。洋化的木兰“言说”的是西方的权力话语。片中的木兰不再是“百善孝为先”的中国传统形象,而是追求自我实现、光耀门庭的美国新女性。她不拘小节,勇敢聪慧,敢做敢为:皇上招兵服役之际,她劝阻父亲;全家用餐之时又大声抗议;之后连夜替父从军,有勇有谋对抗单于;胜利之后,拒绝宰相之职,她还不避“男女有别”,竟然“触犯龙体”,与皇上热情拥抱等等。木兰形象所承载的不再是“忠”、“孝”之道,而是“美国主流文化的个人主义和女性主义”。正如花木兰副导演托尼,班克弗特所说的那样:“我们当尽可能尊重原著。但我们清楚,我们不会把它拍成一部中国片子,因为我们不是中国人。我们有不同的感情和不同的叙事风格。”正是在迪斯尼文化工业机器的“叙述”之下,花木兰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形象逐渐被“洋化”,成为美国文化的代言人。
3、电影Mulan的配音翻译—冲国权力话语的言说
当洋化的木兰形象经迪斯尼的商业运作回归中国之后,译者所面临最大的困难是如何应付暗含在木兰形象话语之下的中西权力话语的挑战。因为在现代语境下的翻译已经不是简单的文字转化,而是权力之间的斗争,是征服与被征服之间的较量。长期以来,东方一直是作为西方的“他者”而存在的。在东西方的文化交流过程中,西方总以征服者的姿态对东方的文化肆意涂抹,将东方的文本纳入西方诗学体系。在这一过程中,翻译以其“归化”的策略起到了共谋的作用。为抵制西方新的文化霸权主义,译者们总是以杂和的文本形式、“异化”的翻译策略对其解构。但是在处理洋化的木兰形象时,译者所面临的情况和常规似乎大相迥异。因为他们所要处理的文本原型并非是纯正的西方素材,而是被西方“掠夺”改变之后的花木兰形象。而且译者所面对的是中国文化系统以及民族意识不断增强的中国观众。若以“异化”的方式处理,则是加剧了美国文化对中国木兰形象的改写,自己将成为暴力的“帮凶”。仔细观看国语配音的《木兰》就会发现,译者已经超越了配音翻译常用的技巧,以中国文化为基点,不断对剧中人物语言进行改写,使之符合中国诗学和文化的要求。
3.1 增加儒家思想,适应中国传统价值观
中国是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国度,木兰形象之所以被世人喜爱是同我们的民族文化认同和传统文化价值观息息相关的。孟子曾曰:“孝之至,莫大于尊亲。”出于保家的尊父孝道和卫国的忠君之心,花木兰才能够不顾女儿身投身军戎。可以说,无儒家思想的烘托也就无经典的木兰形象。因此任何作者或译者想在中国语境下叙述木兰故事,其言说必然带有儒家色彩,否则那就不是中国的木兰。这也驱使译者在面对洋化木兰形象和其他角色时添加大量反映儒家思想的字眼。例如:
(1)Matchmaker:….Recite the finaladmonition
三从四德的四德你会背吗?
Mulan:Fulfill your duties calmly andrespectfully
妇德指的是卑顺
Reflect before you snack act.
妇言是少说话:妇容要端庄,还有
This shall bring you honor and glory
妇功,会干活,一定为家里争光
(2)Chifu:High treason!大逆不道!
Mulan:I didn’t mean for it tO go thisfar.
我并非故意欺君妄上。
这类例子还可以在片中找到很多。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重塑儒家长幼尊卑的人伦秩序,译者在翻译对白时使用了一套带有强烈中国文化色彩的对白词汇和短语:列祖列宗(Honorable ancestors),苍天保佑(goodluck),启禀皇上(you r majesty),臣在(Chifu/Yes,your highness),谕旨(proclamation),百姓(people,cilizen),男丁(man)等等。正是在译者的努力之下,洋化的木兰才重新具有了儒家思想的韵味。
篇10
关键词:动画;背景音乐;意义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4-59-2
一、动画的含义
动画是一种集文学、艺术、数字媒体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早期,中国将动画称为美术片,后由于科技时代的进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日本称以线条描绘的漫画作品为“动画”,因此现国际通称为动画。
动画与电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样依靠银屏和光影呈现精彩,而动画则受电影母亲的哺育才得以健康发展,并且具有与电影一样的美学意义。我们知道,电影的美学意义更多的在于欣赏之后留给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动画同样如此,也因这样的美学意义,给人们带来一定的视觉冲击。
二、动画中的音乐存在
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睇;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孝经》
“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倾隐而仁爱;闻其徵声,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晋书・乐志》
在古人著作的阐释中可看出,音乐在当代存在一定的积极意义。西方的哲学家认为,音乐传达着人们的思想感情,是一个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灵魂部分。现代乐理则认为,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音”所塑造的听觉形象,以表达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反映社会与生活,使得欣赏者在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受到一种艺术的熏陶。
一部优秀的动画作品的界定,不仅仅在于画面感的视觉艺术,更重要的是这部动画作品中所匹配的声音艺术。将声音与画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极致的听觉配合,才能将作品原本的存在目的良好地展现。
从专业音乐角度方面来说,一般纯音乐作品都具有严格的组织结构,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决定着作品的结构形式。而对于动画配乐则要服从于剧情的安排和画面,与纯音乐相比较而言,配乐的结构安排上就显得散漫些。那么对于动画音乐的制作要求有两大点:首先声音节奏与画面动作要合拍,其次就是音乐的风格要与画面风格完全匹配。达到这两点要求,动画配音则拥有了坚实的基础。
鉴于这样的基础之上,动画配音与纯音乐的不同点更为明显,这就迫使动画导演必须十分熟悉动画作品的布局结构与内容思想,知道如何合理地将音乐配音融入动画之中,同时还要注意从视觉角度诠释音乐作品影响,从而利用视觉表现形式调动观众的积极性。
动画配乐大致有三类,分为剧场版动画和动画电影配乐、TV版动画配乐以及动画艺术短片配乐。剧场版动画和动画电影是指片长一般在80~90分钟,动画制作时间在三年以上,精细度较高,语言与场面按拍电影的模式来完成,耗资较大的动画。比如《狮子王》《天空之城》《大闹天空》等,而对于音乐配音,则音乐内容较为丰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音乐演奏规模较大、规格较高、有名家配乐演唱、多采用优秀的音乐作品;TV版动画是指在电视台播映、每一集时间有一定限制,每集的播放也有相对的时间规律并且每一集可有剧情也可没有剧情联系的动画作品。比如欧美著名的动画片《猫和老鼠》日本动画片《多啦A梦》中国的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葫芦兄弟》等。在这里《葫芦兄弟》则属于各集之间无明显的剧情联系。TV版动画背景音乐的特点是音乐较为单一、编曲简洁传唱度较高、制作成本低、成人化和低龄化倾向并存;动画艺术短片类似电影艺术具有多种表现形式:水墨动画、木偶动画、剪纸动画、折纸动画、绘画风格类动画、黏土动画、线条动画、拼贴图动画等等,都是以实用材料来命名。而动画其他结构基本相同的动画艺术短片,如《过山猴》《牧笛》《红色的梦》等,这些动画艺术短片中的配乐乐曲较少,贯穿始终、风格突出。音乐就是作品灵魂的精髓,它有时默默地铺垫,有时又激昂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动画配乐让观众在欣赏作品时,在视觉与听觉上保持一致,从而达到视觉立体化的享受。
三、《阿凡提的故事》背景音乐的存在作用
阿凡提系列木偶片是根据新疆民间故事改编而成,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79~1988年制作。独具一格的山羊胡子、倒骑毛驴的滑稽形象及诙谐幽默评判世俗的语言风格,《阿凡提的故事》不仅仅是在维吾尔族地区甚至是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广为流传。这部动画片曾获得1979年文化部优秀美术片奖、第三届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腾龙奖”美术片一等奖、1991年获美国芝加哥国际儿童电影节一等奖等多项奖项。而片中的音乐因配合影片的西域风格也被认为是民族音乐创作中的一朵奇葩,整个系列片共14集,作曲家金复载在背景音乐的创作中使用了多重手段以突出地域风情,在第一集《卖树荫》中以维吾尔族乐器萨塔尔演奏的音乐作为故事开头的引入,以弦乐热瓦普和吹奏乐大铜角以及打击乐达卜鼓增加热情幽默的气息。
此外,每一集的背景音乐都创造性地使用了独具新疆民族风情的音乐片段,在第三集《神医》中,作曲家模仿俄国民族乐派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夫最为著名的《野蜂飞舞》的写作方法来渲染小偷被狂蜂追赶的无奈紧张心情,紧扣画面的动感状态。
作曲家对于人物的配音方面,对配音人员的音色要求,情感表现技巧,和演唱的形式都有所注重。阿凡提的主要配音人员毕克运用谦恭而又暗藏讽刺调侃的声音充分体现阿凡提对于世俗地主、权势无赖等的戏弄和对劳动人民的尊敬。而在故事情节中体现的民歌特色演唱者,配音演唱歌手纳扎尔・司马义尔用独具特色的西域唱腔体现故事发展的背景。
这样的音乐存在形式给人们带来的思考则是故事中插入的积极意识形态,用背景音乐突出人物形象特征是这部动画中所注重的。
四、《猫和老鼠》背景音乐的突出表现
《猫和老鼠》(汤姆和杰瑞)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动画形象之一,也是有美国米高梅公司推出的最成功的动画剧集。从1939年开始由著名制片人费雷德・昂比(Fred Quimby)和导演威廉・汉纳(William Hanna)、约瑟夫・巴伯(Joseph Barbera),动画人肯尼斯・缪斯(Kenneth Muse)共同创造出,曾五次获得过奥斯卡金奖并被两次提名的动画片,共包括200多个妙趣横生的小故事。
《猫和老鼠》当中的背景音乐是由斯科特・布拉德利(Scoot Bradley)编配,在《猫儿协奏曲》这集小故事中,背景音乐编配者巧妙根据剧情汤姆猫在音乐厅举办自己的协奏演奏会,演奏曲目则是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汤姆在舞台上的投入演奏打扰到了在钢琴中熟睡的杰瑞老鼠,杰瑞老鼠不禁心生愤怒,决定想方设法报复汤姆,但是试过多种方法都无法达到目的,于是杰瑞急中生智,在钢琴内部搬动击弦机使钢琴在最难的部分反复演奏,直到汤姆招架不住瘫痪于钢琴前,乐曲结束时杰瑞爬出钢琴谢幕接受观众热烈喝彩。编配者并没有直接剪切李斯特的作品,而是根据剧情将钢琴独奏改编为钢琴协奏的形式,并加以原本没有的华彩乐段,并在其中插入爵士乐来体现杰瑞老鼠的矫健敏锐。
这部动画中的另一个精彩片段《万能指挥家》中,汤姆扮演指挥家在舞台上指挥约翰・施特劳斯著名的《蝙蝠序曲》,杰瑞老鼠也想和汤姆猫一起指挥但汤姆怕杰瑞抢了自己的风头拒绝与杰瑞一同指挥,杰瑞恼羞成怒,想尽办法让汤姆出丑,他先是在汤姆指挥台上装轮子使指挥台消失,最后用锯子在演奏家的地板下据出大洞,使演奏家一个个掉入洞中消失,汤姆不得不停下指挥挨个顶替演奏家,当序曲结束时,却发现杰瑞在指挥台上得意洋洋地接受观众的欢呼。编配者把《蝙蝠序曲》进行了明显的删节,保留下原本重要的几个部分,为配合剧情发展又加入了一些特别的音效与乐句转折,在最后的波尔卡舞曲部分,为表现乐队演奏人员纷纷落洞,汤姆四处弥补、顾此失彼的情节,音乐的配器方面作了相应的处理,从而达到喜剧效果的最大化。
编配者所利用的背景音乐都是大家之作,将浪漫主义代表约翰・施特劳斯和李斯特的作品进行了情节性的改编,达到与画面感更加融合的目的,让动画别出匠心,独具一格,华丽中不失幽默趣味。
五、结语
音乐对于动画作品而言,就仿佛是表情对于人;音乐同样是以语言的方式存在,动画中人物的语言占有必要地位,背景音乐是一种感性语言的存在,虽是语言中的配角,却也不可或缺,两者的完美结合达到一种情感的传播与阐释。动画中的艺术,不仅仅在于画面展现的视觉方面,听觉的感受也是颇为重要的,音乐于这样存在的艺术形式虽略显逊色,但仍然是动画中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也便体现了音乐在动画中存在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金桥,彭玲,动画音乐与音效[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