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的基本知识范文

时间:2023-10-17 17:35: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插花的基本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插花的基本知识

篇1

1 中国传统服饰的基本形制

从服饰的基本形制来看,中国与西方差异是较为明显的。中国传统服饰大多追求的宽衣博带的形制,服饰表达以“意”为美,朦胧而隐约,通常给人一种委婉含蓄的审美感受。这一服饰特点在六朝时期表现尤为突出,东晋末年与南朝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开发,士大夫生活优裕,衣服宽大,加上当时玄学清淡的风气影响,士人追求自由奔放、自然飘逸的境界,“气韵生动”“以形写神”为当时所崇尚的美学原则,这些更助长了这种倾向。正如《颜氏家训.涉务》所言:“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舆,入则扶持,城郭之无乘马者。”正体现了这一服饰形制的真实写照。(如图1)

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服饰不仅反映出当时人们对生活的审美感知,也是一种文化象征。正如,中国溯有“衣冠王国”的说法,“衣冠”一词从常规来说可以理解为衣帽或是一切服饰的代名词,但同时它在某种情况下还被赋予了一定的文化含义。有时我们看到的“衣冠盛事” 、“衣冠扫地”等词汇,这里的“衣冠”不单是衣帽服饰的意思,它还可以理解为古时士大夫和官绅的代称,同时含有“礼教”与“文明”的文化含义。这种通过服饰本身所引申出来的文化寓意或者有望借助于服饰的形制来体现出时下某种文化思想意识是我国传统服饰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受儒家思想影响最为久远,在较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它影响着我国传统服饰的基本形制。儒家重礼仪规范,讲究穿戴与礼应合二为一,所以在中国历代传统服饰中我们通常能够通过在服饰中的色彩、章纹、结构以及不同的配饰配件中体会到当时严格的礼制规范或等级制度,如,冕服,深衣等。服饰背后所蕴含的政治文化含义有时甚过于服饰的外在造型,是重内涵与实质的装饰精神。正如张直光先生所说:“中国与西方不同,其文明的最初聚集是通过政治手段(国家社会)而不是技术突破来实现的。”

2 西方服饰的基本形制

西方服饰多以凸显身体的形态为美,其尽可能通过服饰的造型体现它的体态美。在这一点上,古代西方服装是完全不同于中国的,西方服装更立体,外形富于变化。如古希腊时期的西方服饰,这一时期的服装多为披挂形式,服装大多为不经裁剪、缝合的矩形面料,通过在人体上的披挂、缠绕、通过别饰针、束带等基本方式将其固定,从而形成了“无形之形”的特殊服装风貌。乍从外形来看服饰基本形制也是宽大而平面的,但从服饰细节来看,它与我国传统服饰宽衣博带的服饰形制还是有差别的,这一时期的古希腊服饰,服装只看做是附属于身体之外的物体,身体才是服装的主人,披挂的服饰形制使服装不会约束于身体,让人随心所欲,人体在行动或是衣服飘动的时候在随时都会暴露肉体,这与我国所追崇的含蓄美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如图2)

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它们都会有各自不同的风俗习惯、有着各自神秘的宗教追求和世俗的伦理指向,这些多少都能在各自“衣食住行”之中所显现出来,从而形成各自不同的文化体系。古希腊这一时期的服饰形制正是受到当时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由于人们对上帝诸神的崇拜为原始宗教的主要内容,希腊人“把肉体的完美看作神明的特性”,认为神也是有人望的。在这一宗教文化影响下,服饰只作为附属品,而尽可能体现出来的是人的形体美。所以,古希腊时期,对宗教文化的崇拜,除了在服装中的影响,我们还能从当时的文学、雕塑、绘画等其它一些艺术形式中有所察觉。西方宗教文化的发展与变化在一定时期内改变和影响着人们对肉体的态度,也深深地影响了西方古代服饰的发展和变化。如,中世纪时期西方服饰,基督教的禁欲主义理念对当时服饰影响较大,男女穿着要满足端庄正派的要求,服饰大都将凹凸有致的身体曲线遮掩起来。在中世纪女性流行一种罩袍,是将多余的长裙在腹前掖入腰带,前面的堆褶使腹部微微隆起好像孕妇(如图3)。这也许与当时妇女地位低下,女子需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认为女人天生就是为了繁衍后代的世俗观念有关;同时,还据说这是因对圣母玛利亚的崇拜而造成的流行样式。因玛利亚在未婚嫁时就从圣灵受孕而怀孕基督,所以她有孕时的形象也被看作是圣洁美好的象征。

在随后西方服饰的发展进程中,在理性主义精神的支配下,西方转向了人文、科学主义,功能主义的探索,其思想核心是“人乃万物之本”,主张以人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尺度。重视人的价值,提倡个性与人权,主张个性自由,反对天主神权;主张享乐主义,反对禁欲主义;提倡科学和文化,反对迷信。伴随这些文化思潮的到来,西方服饰也发生了与前未有的形制变化。倘若以文艺复兴时期为西方服饰文化的转折期,我们似乎可以由此开始感受到时尚的悄然流行。华美繁缛的细节装饰,精致细密的缝绣工艺,也许,此时的服饰只是作为一种特殊审美要求下的产物装点美化着人体,有甚至还通过改变人体自然形态来满足一种极端而扭曲的审美文化。例如,为了体现体态美,女性服饰开始出现表现腰部曲线的倾向,为了凸显和加强这种曲线美,紧身胸衣、夸张繁琐的衬箍开始盛行,当时女性不惜牺牲自我而桎梏于其中。同时,立体裁剪方式出现,也促使这种窄衣文化进一步发展,由此,西方服饰与中国传统服饰也有了本质上的差别。西方服饰是一种多元化的服饰文化,它从诞生之始就受到众多外来文化的影响,它不同于中国传统服饰有较强的的延续性,这与其所处地理方位、政治、环境等方面都有所关联,这使西方古代服饰形制在前后差异明显,但服饰大多以体现人体体态为美。

3 中西服饰基本形制的差异

影响中西服饰基本形制差异的原因众多,各自服饰特色与风格形成是与民族文化风俗,政治环境甚至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的不同使各自在历史发展和积淀的过程中体现出明显的差异。不同文化背景影响下的服饰形制差异是其主要原因之一。中西方服饰文化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特征和魅力,长久以来,伴随彼此在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进步和崛起中,中西交流愈渐频繁,服饰文化也即如此。正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正是在这种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传统服饰服装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形制转变,中国的服装开始由松变紧,剪裁的方式吸收了西方三维的立体裁剪形式,服装变得贴体而轻便,改良旗袍正是中西合璧最经典的完美体现;而此时的西方似乎也逐渐摒弃了以往娇柔造作,甚至带有扭曲性的审美文化。尤其是女性服饰,它将女性从损害健康的紧身胸衣中解放出来,伴随女性地位的逐步提高和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服饰形制也从过去的窄衣文化开始走向宽松,设计以人为本,讲究其功能性和舒适性。如今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中西服饰文化的本土化和多元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今天,有关“中国风”主题的设计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国际时尚语汇中,除了本土设计师,也有很多的国外设计师希望通过自己的设计作品传达出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使设计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样,在如此开化和便利的社会环境下,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设计师正走出国门,吸收和接受着外来文化的洗礼,从中学习别人的先进文明及人文素质,开拓自己的视野,在国际的舞台中展现出中国设计师的设计风采。

4 结语

本文分别通过中西方各自服饰基本形制特征描述来阐述其背后的不同文化现象。从服饰的基本形制来看,中西方差异是较为明显的,中方大多追求的宽衣博带的服饰形制,服饰多为平面的;西方重视凸显身体曲线的服饰形制,服饰多为立体的。中国传统服饰表达以“意”为美,以朦胧隐约,藏而不露给人委婉含蓄的审美感受,通过款式,布局,色彩,线条给人整体的和谐之美。西方服饰则相反,重“形”, 尽可能通过造型体现它的形态美。影响中西服饰基本形制差异的原因众多,各自服饰特色与风格形成是与民族文化风俗,政治环境甚至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的不同使各自在历史发展和积淀的过程中体现出明显的差异。本文总结出中西方服饰文化势必伴随着科技、文化的进步与崛起,相互之间的交流也会愈渐频繁,东西方服饰文化进一步互相撞击,互相融合,这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也为时代所需,正是有了这种撞击和融合,才能使当今的服装绽放出一种夺目的光芒,使服装有了个性化、全方位的审美表现。

参考文献

[1] 华梅.中国服饰史[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2] 周锡保.中国历代服饰[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

篇2

关键词:插花艺术;教学;探讨

国内各大中城市专业花店如雨后春笋迅速增加,插花艺术从花卉业中独立出来形成一个新兴行业。插花艺术作为综合应用边缘学科,既要学生学习一定深度的理论基础和相关专业基本知识,更要着重对其插花艺术的感悟能力和插花技艺实际能力的培养。插花艺术课程的教学目标调整、教学方法创新和教学效果测评是本学科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一.插花艺术的概述及插花基本知识

讲述插花艺术的定义、分类、特点及作用,插花艺术的起源,中国、日本及西方插花艺术的发展简史,插花的器具、花材的种类、花材的采集与选购、包扎、保养,花材的修剪、弯曲造型、固定等基本技能,插花造型的质感、形态与色彩等基本要素,均衡与稳定、多样与统一、对比与调和、韵律与动感等基本原理。

(一)东方式插花

东方传统插花艺术的创作理念与法则,写景式插花对布局、花材的选配、容器配件的陪衬,写景写意的表现技法的要求,直立型、直上型、倾斜型、平展型、下垂型、对称型、合并花型、写景式插花等东方传统插花的基本花型插作技法,中国古典插花的花型及意念。

(二)西方插花艺术

西方传统插花艺术的特点与风格,传统几何型插花造型设计对花材搭配、花器及花枝长度以及色彩的要求,三角型、倒T型、L型、水平型、半球型、椭圆型、放射型、弯月型和S型插花的基本技法。

二.插花艺术实践教学的开展

插花艺术是一门操作性和创新性很强的课程,且实验材料为鲜花材。在实践教学中将传统的课堂实验与中职院校的教学特点相结合,创新的开展顶岗实习、职业资格鉴定、各级职业技能竞赛,不仅有利于节约教学资源,还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一)首先了解插花技巧,提高课堂实践

1.突出主色调

当用二三种色彩的花材构图时,首先要确定构图的主题色彩。即能反映这个插花作品主题思想的主要色彩。然后,将主要色彩的花材配置于构图的重心位置,而且无论是花朵大小、花朵数量、色调浓淡等均应占主导地位。其它色彩的花材只是起焙衬和点缀作用,花朵宜小、色调宜淡、配置于构图的左、右两侧或前方下方,以突出主题色调。主题色彩和陪衬色彩之间要互相调和,浑然一体,不能各自形成孤立的色块,要使整体构图统一于一个基本色调之中,即主题色调之中,产生一种整体色彩效果。

2.类似色调和

凡是色环上相邻数种颜色的配合均属于类似色的关系。如红、橙红、橙;蓝、蓝绿、绿;黄、黄橙、橙等均属类似色关系。类似色的色彩接近,同时使用时易于取得自然调和效果,具有柔和感。在插花创作中经常出现类似色花材同时配置的实例,若配置得当,显得素雅别致。为此,应利用花材色彩浓谈不同、花朵大小及形状不同、花材质感不同等以求得构图的变化,或者利用小体量的色彩对比强烈的花材加以适当点缀、以丰富构图中的色彩变化,从而打破单调感,增加插花构日的活跃性。

(二)教师示范与学生模仿,让学生掌握插花方法

初学插花者,可根据三根线条的“三角形”插花方法进行练习和试插,即选用一枝略比水盆长一倍的花枝作为主体花枝,直插在水盆的左边,再用另一花枝从同一插花位置,斜插在盆的中心,它的长度约为主体花枝的三分之二,再把第三花枝按照主体花枝的三分之一的长度,斜插在盆的右边,以取得花枝之间的相互平衡,最后可插其他多余的花枝,再不超出前三花枝的范围内参差插入。

鲜花在未插前,切勿曝于阳光之下;冬季则需慎防冻伤。花枝插入瓶中,应除去浸没于水中的叶子,以防腐烂。瓶水需每日更换。

插花时,几乎都是以剪刀来进行。所以,必须拥有一只宛如自己手部的利剪。善于使用剪刀的话,即可创造出一个不落俗套的作品。亦有人不将食指放入剪刀柄中。使用剪刀时,使用里侧的刀刃剪切物品,比较容易出力。剪切粗木花材时,应将剪刀斜之剪入花材中,较易达到目的。因为植物的纤维为直线形,所以自侧方较容易剪入。但是,如果树枝过粗,无法以上述的方法剪断的话,可以斜剪几处,即可轻易达到。无法以握刀剪断树枝时,可将剪刀柄立于桌上,用全身的力量压在刀柄任再粗的树枝,皆可迎刃而解。剪花草之时,可采用垂直的剪法,此种剪法才能使花材易于固定在剑山中。

在中职插花艺术课教学中,教师点评和学生互评最为关键,你比如,插花作品完成后,以点评、互评、讨论与总结等形式,从作品的构图与整体效果、花材的运用与配合、色彩的搭配、主题与意境、创意、插花技巧等方面,对每个插花作品做出评价,从而培养学生发表自己对插花艺术探究过程的感受和体会,提高审美能力。

总之,插花艺术本身是一种创新艺术,需要不断地创新,通过动手实践从模仿到创作,尽可能获得较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有的创造力,都来自于最初的模仿和学习,模仿便成为了插花艺术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刚学习插花时谈不上自由发挥和创作,甚至有无从下手的感觉,因此在最初阶段,老师需要亲自示范现场插出一件作品,让学生模仿制作,体会插花的方法及规律。

参考文献:

[1]黎佩霞,范燕萍.插花艺术基础.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10.

[2]宛成刚.插花艺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1.

篇3

一、杭州个体**-------------------------------------------------------------1

二、静居茶楼的营销**----------------------------------------------------3

(一) 花艺**--------------------------------------------------------------4

(二)书吧**---------------------------------------------------------------4

(三)农家菜肴**---------------------------------------------------------4

(四)赏花**---------------------------------------------------------------5

(五)回归自然**---------------------------------------------------------5

三、静居茶楼营销**-------------------------------------------------------5

(一)插花方面**--------------------------------------------------------6

(二)书吧方面**--------------------------------------------------------6

(三)赏花、自制新茶**-----------------------------------------------6

(四)增加农家菜肴的**-----------------------------------------------7

(五)利用优美的自然**-----------------------------------------------7

静居茶楼的营销特色及启示

[内容摘要]中国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从唐、宋时期至元、明、清,茶叶的生产、销售区域不断扩大,饮茶逐渐成为国人的消费习惯之一。杭州的茶楼业比较发达,迄今全国许多城市的茶楼经营者,保留着每年来杭州交流取经的习惯。本文以杭州梅家坞静居茶楼的营销特色为例,分析了茶文化对杭城茶楼业经营的影响及在经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对茶楼的发展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我国是一个茶叶生产大国,不仅茶叶的品种繁多。有绿茶、红茶、沱茶、砖茶、普耳茶、苦丁茶、酥油茶、奶茶等等,而且还拥有龙井、碧螺春、铁观音、九曲红梅等大批名震四海的茶中珍品。同时,我国有着悠久的饮茶历史和深厚的茶文化艺术,茶叶的消费量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的。中国是茶的故乡。经过漫长的历史跋涉,现在茶已经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扎下了根,茶叶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饮茶既能保护人的造血机能还能维持血液的正常酸碱平衡。茶叶含咖啡碱、茶碱、可可碱、黄嘌呤等生物碱物质,是一种优良的碱性饮料。因此,近年来不少经销商瞄准这一巨大的潜在市场,有的开起了茶楼、有的办厂生产茶饮料还有的利用以茶为原料生产各种美味的食品等等。杭城茶楼业借助茶文化的魅力得到迅速发展,但茶楼业在发展中也存在种种问题。

一、杭州个体茶楼业**

目前,杭州市区的各类茶馆茶楼已经超过四百多家,主要是集中在湖滨路和曙光路。几十家装修考究的茶楼聚集经营,成为杭州两处蔚为壮观的茶楼街。这些茶楼的经营更多偏于纯粹的喝茶消费,茶文化的影响很少,带给顾客的感觉更功利性和商业化,因为缺少文化底蕴,很难有自己的经营特色。经营茶楼利润固然丰厚,但这些利润只有通过充足的客源才能得以实现。而在现实中,由于大多茶楼业主没有做过仔细的市场调查,没有自己的经营特色,盲目跟风的结果导致相互之间倾轧竞争,直接影响了整个茶楼业的发展。

而在杭州文教区有一家规模不太大的茶楼,经营地段并不十分理想,但是却经常茶客盈门,每逢双休日更是全场爆满,其经营秘诀就是该茶楼搞了一个书画艺术沙龙,利用文化搭建人们沟通的平台,由于文教区书画爱好者甚众,人们可以在这里找到知音,一起行书作画,自然乐不思归,茶楼生意因此红红火火。所以,要想开好茶楼,关键是要准确地分析市场,针对不同的顾客需要,给自己以鲜明而正确的定位,开出自己的特色和个性来。可见,有无经营特色是茶楼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杭州梅家坞,茶楼业的发展也不落后。梅家坞属于西湖风景名胜区。当前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积极响应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旅游西进”和都市农业发展战略,引导景区茶农借助自身的区位优势,利用西湖风景名胜区和西湖龙井茶两大品牌,积极开办具有区域特点、茶乡特色的“农家茶楼”,成功打出了杭州市发展国际化旅游休闲的“金名片”,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魅力。梅家坞一带是“农家茶楼”的典型代表。如何使“农家茶楼”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以其中的“静居茶楼”为例对此进行分析,提一点自己的看法。

二、静居茶楼的营销**

静居茶楼位于杭州著名的梅家坞风景名胜区,自然风景优美,那里的茶楼都是利用了杭州打造“休闲之都”的“金名片”,办起的农家茶楼,主要经营各色茶品和特色农家菜肴。梅家坞农家茶楼大多是农民用自己的住房开办,也有部分为别人租赁开办。因为开办茶楼的业主多数没有现代的经营理念,也就缺乏长效的经营手段,,更谈不上利用茶文化的历史沉淀开展经营。刚开始这里的茶楼经营状况都很好,主要原因为农家茶楼概念新,经营成本低,竞争者不多,而每天来这里的游客及本地人比较多,供不应求的市场状况也就给经营者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随着竞争者的日益增加,经营风格大同小异的农家茶楼经营成本开始上升,加上日趋严重的停车不便等因素,整个梅家坞茶楼市场供求发生变化,各个茶楼的经营步入低价格竞争的恶性循环。一杯茶的价格由原先的50元每杯降到了20元每杯,这样自然而然也就影响了人们饮茶的质量,一些茶楼陷入经营困境。静居茶楼是梅家坞茶楼市场中的一分子。

静居茶楼装饰设计精美,提供的服务颇具特色。露天阳台雅座可以让每位客人尽情观赏梅家坞自然风景和吹吹自然之风呼吸更加清新的空气。茶楼在梅家坞淡季时每天的营业额平均都在3800至4500,如果在旺季它的营业额平均在7600至8200,属于当地一家经营不错的茶楼。这样的业绩与它的营销具有特色,有别于其他的农家茶楼分不开。静居茶楼的特色可以概括为:

(一)花艺**

让客人在这里可以一边品茶一边自己动手插花。这里不仅是茶楼还是花艺免费培训中心。客人多来几趟,不仅可能成为品茶高手,更可能成为插花行家。有些客人还会带着孩子来茶楼学习插花,在这里可以休闲品茶,还可以为顾客们节省一笔聘请插花师的资金,让孩子们学习到插花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二)书吧**

这里不仅是茶馆,还是书刊阅览室。在这里既能安心看书又能轻松休闲喝茶,最重要的是这里有最新最畅销的图书杂志,人们可以因此省下一大笔购书刊的费用。爱茶的人大多也爱书,对于他们来说,这里是获得物质和精神双重享受的好地方。

(三)农家菜肴**

静居茶楼是一家“农家茶楼”,是茶农自主创办、自我经营、自谋发展的茶楼。“农家茶楼”是农家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发展都市休闲观光农业的范畴。在静居茶楼不但可以品茶而且还提供饮食,除了茶点外,还有一道本茶楼的招牌菜肴---粉丝捞鹅掌,其酱香独特,粉丝烧得微干,吃起来干香十足,鹅掌却还软糯,入口弹牙,口感非常好。粉丝捞鹅掌有自己独特烹饪技巧,是其他茶楼无法拥有的。还有自制的酱肉等菜肴味道鲜美,清新爽口,经济实惠,价廉物美,人均消费标准在30元左右。所以很多客人把这里当做“餐馆”,来品尝招牌菜。

(四)赏花**

每年龙井茶开采之时,杭州市民和各地游客从四面八方会聚到梅家坞茶村购茶、品茶,也常常体验休闲观光的乐趣。桂花盛开的季节,在梅家坞村一带,村民利用漫山遍野的桂花,迎合四方来客的需求,自发地在桂花树下摆起茶座,供市民和游客品茗、赏桂,成为杭州市民每年秋天的盛事。静居茶楼门口就有很多桂花树,当桂花开的时候前来赏花喝茶的顾客特别的多。

(五)回归自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过节度假的方式已由“休假时代”(做家务、打扫卫生和休息)进入“休闲度假时代”。都市人热切渴望从喧嚣、污染的城市环境中暂时解脱出来,回归自然,缓解压力,享受生活。静居茶楼凭借地缘优势和便捷的交通,满足了人们休闲度假的需要,成为双休日旅游的首选。顾客能在静居茶楼享受到一种放松的充满田野情趣的休闲生活,在那里空气清新、环境幽静,是品茶休闲的最佳去处。

三、静居茶楼营销特色的**

静居茶楼的营销虽然有其特色,但也很容易被其他细心的经营者模仿。如果“农家茶楼”都能办出自己的特色,这对茶楼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对新农村建设有利,从这个意义上讲,静居茶楼的特色营销为其他茶楼的经营提供了借鉴经验,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启示。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茶楼经营一定要避开雷同模式,静居茶楼还可以改进自己的经营,使之更具无法轻易模仿的特色,使自己既能成为学习的对象,又能避开雷同的竞争。具体:

(一)插花方面**

仅仅给客人提供学习插花的机会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注意提高插花的质量以及提高插花师的插花技能,做好插花中的色彩搭配,因为花色最引人注目,最具感染力。还要增加一些插花的基本造型,如扇形、椭圆形、倒T字型等。这样一来能稳住老顾客,让他们觉得来茶楼能够学习到很多新知识,插花师傅有创新感。

(二)书吧方面**

在提供最新的时尚刊物的同时,可以再投入小部分资金购买一些关于茶文化介绍的书籍,让客人们在品茶时更多了解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如茶字的由来、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不同茶叶的泡制方法等等,这样对喜欢喝茶看书的顾客吸引力更强。

(三)赏花、自制新茶**

梅家坞本身位于西湖风景区,那里的自然风景不错空气也很清新,每当桂花开时整个梅家坞都弥漫着桂花香味,前来品茶赏花的顾客更是数不胜数。这时静居茶楼就应该抓住一个商机,专门聘请一位茶叶炒制师傅自制新茶,在自制新茶保质保量的前提条件下,以适当的价格卖给来喝茶消费的顾客,获取一定的利润。同时,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店主可以选取一批低质量的茶叶让茶叶炒制师傅亲手教顾客炒茶叶,让顾客亲身体验炒茶叶的感觉,当然提供顾客炒制茶叶的机会是免费的,不收取客人一分钱,只是给客人带去一种娱乐,开展以“观自然风光、品西湖龙井、吃农家饭菜”为主题的观赏、参与、娱乐、购物活动。

(四)增加农家菜肴的特色**

提高农家菜的特色,增加农家菜的品种这主要是看厨师的能力。店主可以买一些关于特色菜肴的书籍给厨师看,或者店主亲自走访其他农家茶楼,去学习其他农家茶楼的特色菜肴,以达到相互交流学习经验,或者是让厨师参加“农家特色菜肴”的培训班,学习新知识,使农家菜肴充分体现乡土气息和原汁原味的茶村风味,

(五)利用优美的自然环境**

露天阳台是一品茶欣赏风景的首要选择,所以露天阳台上不要去堆放任何杂物,保持露天阳台的空旷,茶楼门口也一样不要去堆放杂物。整顿停车秩序,妥善处理好停车矛盾,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休闲环境。室外经营一定要注意不要使用参差不齐的广告伞,也不要杂乱摆放各种塑料桌椅,遮阳伞要统一,茶具桌椅也要统一,再要强化安全管理。

对于营销来说,营销特色只是营销追求的一个目标,但是并不代表营销的全部。营销有无特色,直接影响到客户的需求量。因此,要让对方在你营销行为当中感受到你是在处处为他着想,要让他获得快乐,感受到你的温暖和你对他的关注。这样真诚地对待客户,在消费者心里树立良好的口碑形象,即使一时间没成功,但以后长时间里,他能够感受到你所想的,那么你的营销也就算是成功了。从静居茶楼可以看出,它的营销特色体现在它能讲究方式方法,体现茶楼的个性化和差异化,这样茶楼才能在竞争日渐激烈的今天更好地生存、发展。

[2]诸葛明.营销市场[J],社会科学家,2006,6.

[3]马勇.中国茶文化[J],商业文摘,2007,11.

篇4

对于劳技,学生何以有如此之趣?梳理平日点滴,笔者私以为当归功于教学实践中师生共品劳技之醇味。味者,趣之所倚也!

一 可触可感—平适味

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对象和操作对象一般与可感的事物、问题相联系。除了学习过程中人与人的互动外,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伴有人与工具、与材料、与物体的作用。而且,这些工具材料大都具有简洁、轻便、易于采集的特点。如《有趣的编织》单元,采来几片棕榈叶,去除叶脉分成一条一条,几经穿压,一条条小鱼活脱而出,一只只小鹿形神毕肖;元宵到了,学生自带一米长的包扎带,分成长短不同的三段,经过剪,扎出圆、椭圆等一些步骤,每人都玩了一回兔子灯;《有声音的玩具》一单元,学生把家里留置的音乐贺卡带来,循着电路探索着发音的奥秘。这些触手可及的事物,与学生零距离牵手,没有高深的理论,没有抽象的逻辑,没有昂贵的代价,可触可感,平适近人,不经意间加深着学习体验,加深着对材料、对工具、对技术过程的理解,同时也加深着审美观等方面的认识。趣由,简简单单但深入人心。

二 活水源头—生活味

生活是劳技教育的活水源头,劳动是生活不能缺失的重要部分。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把所学知识与技术应用于生活。这不仅是课程本身的特点和需要,也是学生感兴趣的源泉。如《花卉使我家更漂亮》中,我们参观同学家庭的阳台盆景,认识各种赏花盆景与赏叶盆景,了解一些有毒有害不宜请进家庭的花卉,请开花店的学生家长现场演示插花的技术。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了解了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常识,习得了一些技能,进行了栽培盆景的尝试,与生活紧紧相扣,又反过来指导学生美化生活;根据农村生活特点和本地经济情况,我们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切实可行的活动内容。如收割季节里,教学生利用稻、麦秸秆做成各种工艺品,布展出一个别样的“劳技作品室”。 这些内容既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同时又引导学生走向可能生活。活动,因生活添情趣。

三 注重体验 实践味

纸上得来终觉浅。任何学习者都不可能通过间接经验获得熟练的劳动与技术的操作技能和情感体验。劳动与技术课程强调每个学习者都应通过现实的亲自操作过程获得直接经验,获得操作体验。亲历活动过程,学生的情感体验才丰满,技能操练才有依附。

在《家政服务》单元活动中,我们通过看光盘,听妈妈介绍等了解了一些营养搭配及制作菜肴方面的知识,但由于学校条件的局限,始终不能在课上真枪实弹地一试身手。如果能安排一次实践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精神,也检验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习得了生活技能。基于这些想法,我与班主任一商量,决定带学生去相距不远的长江边野炊。同时要求学生能提交一份活动计划。这个活动一宣布,孩子们紧锣密鼓策划开了:统计人数、订制菜单、了解物价、开销预算、分组安排、任务分工、炊具准备、前进路线,时间安排,应急考虑……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洒下了孩子们的欢笑和智慧。有了这样开心的经历,借食堂一用包棕子,包饺子,做水果拼盘就成了学生主动提出的要求及独立去沟通取得的成果。实践中体验了生活,提升了能力!实践之趣,津津乐道!

四 多科相融—综合味

劳动与技术课程具有跨学科的特征,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语文、艺术、思想品德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同时也融合了社会、经济、法律、伦理、心理、环境等内容的教育视野。劳动与技术课程既是已有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新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学习。立足于此,学习将充满浓郁的综合味。如三年级的“我给小鸟安个家”,我有意识地把已学语文课文中与鸟类相关的文章拿出来,让学生了解不同的鸟类生活习性不同,“安家”的习惯要求就不同,结合刚学的《鸟岛》,让学生看到鸟的“家”正遭到破坏,唤醒学生的责任感。这时,爱鸟日的背景及行动的紧迫感在心里慢慢变得清晰。也正是在这样相融相通的综合及延伸中,学生的思维不仅仅停留于山线与谷线,切割与粘贴。味融,趣自然浓!

五 彰显个性—创造味

学生的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创造性实践过程,劳动与技术课程通过一件件制作品的设计、制作和评价,通过一个个技术现象、技术问题的发现和探究,通过一项项技术小试验,为学生提供了激发创造潜力,发展创造能力的广阔舞台,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意识得到加强,创造精神得到熏陶,创造性想象、批判性思维以及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能力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