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食品安全提出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10-17 17:35: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食品安全提出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食品安全提出的建议

篇1

王永明副主任说,没有法律约束,食品安全就会不断地反复出现问题。就当前抓好食品安全工作来说还应规定,第一是要严惩危害人民健康的食品制造者,让这些人付出违法的成本,靠一般的良心、道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第二是加强监管,严惩监管失责者,现行体制下多部门管理一下子变成一个部门来管理并不现实,但监管部门不能失责。第三是在现行体制下,食品安全监督仅靠一个或几个部门很难完全承担,各级政府的主要领导要负起主要责任来。

对于目前广受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国华概括了8个字:“法不责众,重典治乱。”法不责众,表现为食品不安全问题太普遍了,凡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都是体制安排出了问题,要研究改善制度体制,从根本上加以解决;重典治乱,是当前食品违法的处罚太轻,不足以杀一儆百,起到威慑作用,建议重典治乱。

“可以借鉴社会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方法,提高社会管理能力,比如,欧美国家的安全号码制度,建议全社会覆盖诚信档案,让诚信缺失者付出沉重的代价。”傅颂恕委员建议,“在法律责任方面做进一步推敲,除了目前的处罚外,对危害严重的还应该禁止终生再从事此行业,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还应追究刑事责任。”

“目前,食品安全问题相当严重,可以说触目惊心。如何处理和整治?关键要靠立法和执法。”魏真柏委员认为,“立法一定触动违法者的根本利益,督促他们形成自觉,使他们不敢违法。执法一定要严,真正把法律规定落到实处。”

设立“食品警察”,加强监管

吕毅强委员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成立食品警察,加强监管。他说,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因此不但要加大处罚力度,还要组建专门的食品警察,来加强监管。

钱中贤委员则将当前食品安全工作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主要归咎于两个“不力”,“一是打击不力,二是监管不力。”对打击不力问题,建议在法规中加大司法惩治力度,要严查严惩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对监管不力问题,建议加大对有关监管部门、监管人员渎职行为的追究力度。

潘海天委员认为,要进一步强调食品安全监督的前移。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滞后,往往要等问题出来后再去管理。各个职能部门要把食品监管的位置前移,在食品的加工环节就加强监管。第二,应建立权威平台,统一食品安全问题信息的。第三,加强对进口食品的监管。现在大量的进口食品包括用高科技手段加工的,要让消费者了解情况,有所选择。另外,对法律责任要进一步明确,比如对食品添加剂的法律责任处罚中,对不按照规定添加,或者是非法添加非食品化学品的处罚不明确;对生产以食品添加为目的非食品添加剂并销售的企业或者个人如何处罚也应明确。

食品生产要有准入制度

程渭山副主任提出,食品生产要有准入制度,因为涉及到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不是谁都可以生产的。没有标准的要尽快制定标准,行业标准不统一的要统一。比如对小摊小贩要备案,有备案比没有备案好,监管工作容易到位。另外,他还提出,要结合社会管理创新,大力培育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行业自律的作用。

冯明副主任则认为,要加强保健食品的监管,目前保健食品安全问题也很突出,对保健食品的监管应该有所规定。

陈小恩委员直言,食品安全监管虽然涉及多个方面,但有一点必须明确,政府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条例在明确政府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同时,也要明确政府部门各自在食品安全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分工要明确,解决多头管理、多头执法,部门之间相互扯皮,相互交叉的问题。

汪志芳委员提出,要强化全程无缝监督。食品安全是系统工程,不能笼统地讲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相关监督工作,法规要明确各个部门的具体的职责。同时,他还提出要建立食品企业的“诚信档案”和“黑名单”制度。一旦查到违法犯罪行为后要让他不得翻身。

崔秀玲委员则提出,对一些患有不宜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疾病的,尤其是从事直接入口食品生产经营者,要有所规定,监管的职责要明确。

加强科普宣传,正确认识添加剂的使用

篇2

论文关键词 食品安全 犯罪 刑法保护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让人们大伤脑筋,从毒奶粉、瘦肉精到现在的塑化剂,现在人们对任何食品都不能放心,而我们的卫生行政机构或者质量技术监督机构不论是基于技术水平还是执法能力的原因并不能完全保证,科技的发展并没有给人们的餐桌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相反人们现在对食品的期待甚至从原来的营养丰富、美味可口降低到了安全的层面,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倒退。在利益的驱动下,不良生产者把食品行业作为谋取利润的跑马场而置人们的生命健康于不顾,这其中有着道德良心的因素。但是完全解决这些问题仅仅依靠道德教化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用法律进行规制,而且在涉及根本民生的重大问题面前,刑法不能缺席。

新的刑法修正案(八)将涉及食品犯罪的相关条款进行了修改,降低了入罪标准,另外增加了新的罪名,规定:负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导致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这是对当前群众对食品安全问题关注的一种良性回应,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但是在现实中依然没有能够稳定民心,食品安全问题还是频频出现。这就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法律机制,是我们的刑法规定不够严厉,执行不到位,还是相关配套规定不完善,为什么不能有效地制约涉食品犯罪?有人也开始质疑刑法保护食品安全的作用,并有人针对性的提出了继续完善刑法的建议。

笔者认为在食品安全保护中刑法并不是万能的,刑法应该有所为但是有一些也是无能为力的,我们不能对刑法寄予过高的期望,以下笔者将结合学者提出的修改完善刑法的建议以及现阶段食品安全的发展形势谈一谈刑法保护食品安全的缺陷。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刑法修改建议的分析

针对当前的食品安全犯罪形势,学者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若干修改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将食品安全犯罪由危险犯变为行为犯,在食品安全犯罪中设置资格刑,增设新的食品安全犯罪罪名。

下面笔者将逐一分析这些刑法修改建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第一,将食品安全犯罪由危险犯变为行为犯。这主要针对《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条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该条规定: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将被判处刑罚。修改后就是只要实施了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即构成犯罪。从行为犯与危险犯的概念比较看,以结果发生为不必要,单纯仅以行为为要素的,这种犯罪被称为行为犯。不把发生侵害法益的现实作为处罚根据,而是把发生侵害的危险状态作为处罚根据的犯罪叫危险犯。两者都把发生实质法益侵害排除了构成要件,对于防范食品安全犯罪均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两者相比较来说,行为犯要更加严重一些,它甚至排除了危险状态的构成这一入罪条件。从食品加工和销售行业来看,如果将此罪设为行为犯则剥夺了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尚未流入市场时采取补救措施的机会,因为只要生产出或者购买了此类食品就构成了该罪,在没有侵害相关法益甚至没有产生危险的情况下,这样的处罚似稍显重,有违刑法的谦抑性。另一方面现行的刑法也并未放纵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行为,因为即便行为没有造成危险状态,仍可以由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来进行规制。因此笔者建议现行的刑法规定完全有能力规制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的犯罪行为,无需进行修改。

第二,在食品犯罪中增设资格刑。设置资格刑及意味着实施食品安全犯罪的行为人在一定的期限内将被剥夺以后从事食品生产销售行业的资格。我国刑法现有的资格刑仅为剥夺政治权利与驱逐出境,其他有资格刑性质的处罚则散见在一般法律法规中,如证券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规。我国整个刑法体系没有设置禁止从事相关职业资格性,而且同食品犯罪一样可以用资格刑来制约的犯罪行为有多种包括会计、教师、医师、证券师这些都可以实行资格刑,在这样的情况下单独为了食品犯罪而设置资格刑显然是不适当的,是没有从刑法的整个体系来考虑的,如果完善相关的资格刑则必然涉及刑法中大规模大范围的修改,仅仅修改食品犯罪是不可行的。

第三,增设新的食品安全犯罪罪名。有的学者建议增加拒不召回不安全食品犯罪,增加过失犯罪的罪名。首先就拒不召回不安全食品犯罪学者认为:“《食品安全法》为了保障食品安全而对系列主体规定了如召回不安全食品等系列义务,但刑法未在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中将不作为规制为犯罪,更未将造成重大损害后果的行为进行定罪量刑,故应当增加拒不召回不安全食品罪等不作为型犯罪,以促使生产者在发现不安全食品后积极召回,防止、减少危害结果的发生。豍”而实际上,《食品安全法》规定了不召回不安全食品的处罚,而且不召回不安全食品肯定构成了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罪,所以现有的《食品安全法》与刑法之间存在的对不召回不安全食品行为的惩罚对接,并未造成真空放纵该种行为。而且增设这一罪名似与将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罪作为行为犯来处理成一体系,将该罪作为行为犯,则对社会产生的危害结果不再作为入罪的根本条件,因此可能会让犯罪人放纵危害结果的发生,为了防止这一点增设了不召回不安全食品犯罪,这种做法认为把体系搞乱,从以上的分析看出将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犯罪作为行为犯无必要,则增设新的不召回不安全食品犯罪亦无必要。

就增加过失犯罪而言。一直以来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已经成为共识,只有故意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才是入罪可罚的。因为近年来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而寄希望于刑法严格的规制,这是一种“运动立法”的模式,也许将来关于药品、化妆品同样会引起人们的关注,那是否应该将他们统统增加过失犯罪呢?刑法之所以没有在本节设立过失犯罪的原因有:第一,从本罪的行为目的来看,行为人主要以谋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在现实生活中过失的主观状态与本罪的目的相冲突,不会构成该罪。第二,从过失的主观恶性来说,过失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尤其是食品在主观上是绝对不追求损害食品生产销售秩序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的主管恶性,将这样的行为列入犯罪,有客观归罪的嫌疑。因此从两个方面来看,增加过失犯罪还是一种具体的冲动应对,缺乏成熟的思考,不具有可行性。

二、对当前食品安全形势的分析

传统的食品安全犯罪日益受到重视,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一些更加隐蔽的食品安全问题走入了人们的视线,它们的存在让人们更加食不甘味。笔者针对这些现象进行三方面的分析。

第一,食品犯罪的罪与非罪,食品安全标准是关键,而这个标准认定刑法是不能左右的,认定权力掌握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刑法在此问题上没有主动规制的义务,仅仅扮演了消极处理结果与影响的角色。

第二,即便有了明确固定的食品安全标准,我们也要客观的看待该标准。食品安全标准并非是绝对的科学的,它的设定也是与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人民群众的承受程度相关的。如前一阶段大家较为关注的面粉增白剂问题,我国的标准和国外的标准是不统一的,我们的安全标准未必是绝对科学的,甚至有的是落后的。依靠这样的标准来保障食品安全,惩治食品安全犯罪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有必要大力发展食品科技,提高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这样才能相对更好的保护食品安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第三,部分食品的安全性能无法证实。随着生物技术、基因工程以及一些食品加工技术的发展,一些新的食品种类被研发,但直至今日还没有明确的标准来证实是否安全,如转基因食品。在这些问题面前我们很无奈,在我们没有办法确定的情况下无法规制这种行为,科学技术没有证实,其他的只能消极的等待,即便我们面临着巨大的风险。这应该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

以上存在的问题在食品安全规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相比较而言刑法的作用倒显得消极无奈了。因此法律的规制仅仅是一方面,而且法律规制需要成熟的配套保障与技术支持,在这些发展不到位的情况下,空谈刑法规制有如建设空中楼阁。

篇3

【关键词】食品安全;信息制度;立法完善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6 -00040-01

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生产者、销售者职业道德的丧失确是一方面,而制度的完善必然一定的客观规制作用。作为食品安全问题最重要的一点即食品安全的信息制度,其立法的完善是摆在我们面前极其重要的一点。

本文对食品安全信息采取的是广义概念,指由食品生产者、经营者、政府、媒体以及中介机构掌握的并依法应公示给消费者的与食品安全相关的信息,大致可以分为:不安全信息,质量安全信息,事实信息。

从法理上而言,一个审慎的食品安全信息制度体系,至少应当包括四个方面:食品安全信息收集、整理体系;食品安全信息报告与流通体系;食品安全信息披露与公开体系;食品安全信息公众参与(监督)体系。

一、我国食品安全信息制度的立法现状及问题

截至于2011年,目前中国有十余部卫生法律、30多件行政法规、200多项部门规章。相对而言,食品安全体系庞大而杂乱,对食品安全信息制度的构建有一定的影响。

(一)食品安全信息收集制度的不完善

在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作为食品安全信息保障制度的信息采集、收集制度,即相关的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农产品生产环节记录制度,进货环节查验记录制度等均被零碎地规定在食品安全法中,同时,我国并没有构建从“农田到餐桌”食品安全信息记录追踪制度,这就说明至少信息的来源是相当不全面的。同时,收集信息制度也仅仅作为法律的“建议”而不是强制制度。这种规定由于法律强制力较低、不利于信息的统一采集和整理,势必造成食品安全信息制度的僵局。

(二)食品安全信息溯源制度的缺失

回想每一次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都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曝光出问题之后,其问题出现在哪一个环节却需要等待所谓的“有关部门”调查多日?食品安全溯源制度的优越性之一就体现在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之后,能够根据溯源信息,直接锁定某一流通环节,迅速的找到发生问题的根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样的制度,我国不是没有,但是却未成体系,相关的规定也是散见于在《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三)食品安全信息公布与反馈制度未形成体系

政府是最有力的食品安全信息公开主体。食品安全信息本身是庞杂而混乱的,同时又是瞬息万变的,从理论上来说,政府不是食品安全信息的第一手掌握者,它也永远不可能了解所有的食品安全信息,所以政府公布的信息有限。并且我国现在仍然是多头分段监管的模式。如何公布,如何在公布之后进行反馈,都是一个问题。

(四)食品安全信息公众监督机制未健全

食品安全信息的监管,不能仅仅依赖于市场或者政府,而需要引入公众参与机制。但食品安全法和条例仍存在许多不足,针对信息监管制度而言,如何实现公众对这些信息的有效掌握始终是一个极大的困扰。一旦缺失真实和有效的公众参与,信息规制也必将停留在行政垄断性的管理层面,近年来不断见诸于媒体的食品安全事故就是有力的例证。

二、我国食品安全信息制度立法完善的建议

(一)完善食品安全信息收集、整理制度

想要建立长效完善的食品安全信息制度,首先不可或缺的就是食品安全信息的收集整理制度。这一点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完善:

第一,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者强制公开食品安全信息的制度。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信息的第一手资料人,其提供完整的食品安全信息有利于更好的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及食品安全权,同时,这也是其社会责任的要求之一。

第二,政府同时也必须承担收集尤其是整理食品安全信息的责任。作为食品消费者在交易中需要依赖以做出抉择的食品安全信息,由政府进行收集,符合政府行政理论的要求和经济学成本理论的要求。消费者的经济实力和知识能力难以进行系统化的收集工作。

(二)建立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制度

首先,应建立较为系统的信息溯源制度。也就是尽量建立包括全国各个地域、各个部门、囊括食品生产到流通各个环节的溯源制度。其次,统一食品安全信息溯源所采用的方法。摒弃较原始且难以发挥时效的溯源方法,例如手环、书面记录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逐步过渡到采用条形码、无线射频技术等现代化的技术。最后,尽量将溯源制度的建立管理等职责划分清楚,以利于溯源制度的统一化建设。

(三)健全食品安全信息公布制度

食品安全信息公布制度的完善包括完善公布的内容、完善公布的主体、完善公布的平台。

(1) 食品安全信息公布主体的完善建议。应明确规定食品信息的公布主体,既可以按照食品种类,也可以按照监管流程由各监管机构进行公布;更好的办法是,在各机构中形成沟通交流机制,由一个部门集中定期(例如一周一次,时间短利于消费者掌握信息的及时)公布。

(2) 食品安全信息公布方式的完善建议。政府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发行官方而全面记载食品安全信息的刊物,同时这一定期刊物也将给消费者提供稳定长效的食品安全信息获取的渠道。同时还可通过张贴公告等方式进行补充。例如在各级监管机关内开设食品信息的专门窗口,以及不定期的进行新闻会。

(四)健全食品安全信息公众参与机制

食品安全信息公众参与机制包括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消费者、社会中介组织和媒体等多方面。

第一,加强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的社会责任的承担。现代公司在营利和对股东利益进行分配的同时,也要承担对员工、政府、社会和环境的责任。

第二,鼓励、支持社会中介机构及其他组织对食品安全信息义务的承担。一般而言,一方面,社会中介组织的路径对消费者提供食品安全信息的反应速度较政府路径要快,从而能更快地满足消费者的信息需求;另一方面,社会中介组织能提供政府路径所不具备的某些信息,并且其能够提供的信息明显要多余经营者路径所能提供的信息。

第三,充分发挥消费者在食品安全监督方面的作用。建立起一种长效的食品安全监督评价机制以保障公众(尤其是消费者)参与到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主动监督的过程中来尤为重要。

第四,充分发挥媒体舆论的导向作用。新闻媒体被视为“社会的守望者”、“社会的雷达”或“社会的监视器”,这说明了新闻媒体在社会监督管理中的重要性和独特性。应更好的发挥《食品安全法》第八条所规定的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责任。

参考文献:

[1]张颖伦.从信息不对称理论看食品行业的政府质量规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5.

篇4

活动探索题是河南省思想品德中招考试中的重要题型,以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用为宗旨,突出了实践性、活动性,符合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的要求。活动探索题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紧扣社会热点,贴近学生实际,既增加了试卷的趣味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又为学生拓展思维、挖掘潜能、展示个性、发展创造性提供了平台。具体来说,活动探索题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较强的情境性。一般来说,活动探索题会设置一定的活动情境,通过让学生扮演某一角色,使其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去,在活动中进行实践探究,在活动中完善自己、提升生命价值。

2.具有较强的创新性。活动探索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组织答案时,要根据试题创设的情境和设置的问题,结合自身体验和所学知识,创造性地提炼和升华观点。

3.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学生在解答活动探索题时不能信口开河,所言所行必须有理有据,这就需要有一定的理论做支撑。为此,学生日常学习中必须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

4.具有明显的探究性。活动探索题是典型的“”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去感受、去发现、去探究,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5.具有明显的时政性。活动探索题注重考查时政热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变化,与社会、祖国同发展、共进步。有的活动探索题注重考查地方时政,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发展,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二、试题类型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活动探索题与时俱进,形式更加活泼多样,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一般来说,按照设计形式不同,活动探索题可以分为标语类、打算类、建议类、倡议书类、发言提纲类等。这几类活动探索题尽管形式不同,却具有共同的特点:素材广泛,设问开放,答案多元化,知识跨度大,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三、解法例谈

学生要解答好活动探索题必须做到两点:第一,应有探究社会与社会实践的“功底”,强化探究意识、实践意识。每学一个知识点,就要想一想如何用,做到学以致用。第二,要掌握解答活动探索题的一般规律和方法。一般来说,活动探索题的解答方法是:认真阅读背景材料,全面把握其含义,真正深入活动情境中去;仔细审题,明确题意,按要求回答,避免答非所问;回归教材,找准找全知识点,做到面面俱到、点到为止;在设计活动内容时要做到切实可行、讲究实效、有所创新;在组织答案时要体现逻辑性,注意主次顺序,语言要简练准确。

下面,笔者以2011年河南省思想品德中招考试中的一道试题为例,谈谈活动探索题的解答方法。

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食品安全连着亿万家庭,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一个时期以来,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陷入了十(食)面埋伏。对此问题,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各地各部门密集行动,重拳出击,重典治乱,一场食品安全保卫战已经全面打响。

为了让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某社区(村委会)准备在近期举办“食品安全专题报告会”,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为本次专题报告会拟定两条宣传标语。(与材料重复者不得分)

(2)在专题报告会召开期间,请向大家推荐两条有关食品安全的注意事项。

篇5

论文关键词 食品安全 危害食品安全犯罪 《刑法修正案(八)》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从冠生园陈馅月饼到阜阳劣质奶粉,从双汇瘦肉精到地沟油,一起起食品安全事件都牵动了国人的心,也造成大面积的社会恐慌现象。因此,加强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打击与治理,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课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以所在的西部某直辖市分院辖区两级院在《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实施以来起诉的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为切入点,通过分析犯罪特点、剖析成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对当前形势下如何预防和减少此类犯罪,强化食品安全进行初步探讨。

一、关于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相关立法背景

2011年2月25日正式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做出了重大修改,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实现有效衔接,进一步加大了刑法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惩罚力度,充分体现作为社会最后一道防线的刑法对民生问题的重点保护。

《刑法修正案(八)》将刑法的第143条规定的“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修改为“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从“卫生标准”到“安全标准”,既是刑法罪名与《食品安全法》相统一,又是对食品安全要求的进一步提升。

首先,《食品安全法》第99条明确规定,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食品安全指食品应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会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其次,《食品安全法》将食品安全标准定义为食品强制性执行标准,并在第20条中详细列举了食品安全标准的7种具体情形和1种兜底情况。可见,食品安全标准的内涵较之食品卫生标准,更加全面丰富,克服了卫生标准的许多弊端。

再次,修改前的刑法143条规定的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内涵较窄,仅包括因“含有超标准的有害细菌或其他污染物,从而足以导致食物中毒事故或食源性疾患的食品”。而在现实中,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却是多方面的。

因此,《刑法修正案(八)》弥补了刑法的这一疏漏,将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等涉及到食品安全的标准加以统一规范,不断完善食品安全刑事责任追究体系,这不仅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更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

二、当前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特点及成因

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的《加强国家级食品安全性计划指南》中,把食品安全解释为“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身体受到伤害的一种担保”,将食品卫生界定为“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用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可见,食品安全的范围比食品卫生广泛,还包括了食品质量和食品营养等要素。因此,笔者认为,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是指在食品生产、销售过程中发生的所有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活动,它直接危害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结合司法实践,则多体现在触犯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这两条核心条款的案件中。

笔者通过对西部某直辖市分院辖区起诉的9件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进行分析,发现它们集中表现出以下三个突出特点:

1.农村地区发案多,私人作坊问题突出。起诉的9件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中,被告人均开设有私人作坊,其中有6件设在偏僻的农户家中,这些隐蔽于农户家中的私人作坊规模小,易转移,流动性较大,执法部门不易发现且难管难查。

2.食品初加工环节发案多,浸泡熏制类手法突出。上述9件案件中,有6件是发生在收购原材料之后进行食品初加工的环节,占比达66.67%。而从作案手法上看,直接加工浸泡的有5件,熏制保鲜的有4件,分别占案件总数的55.56%和44.44%,手法比较集中。

3.涉案问题食品数量多,滥用添加剂问题突出。上述9件案件均涉及被告人在加工过程中未按照相关规定控制剂量,滥用焦亚硫酸钠、食用硫磺等食品添加剂,致使二氧化硫残留量严重超过国家标准限值的情况,同时涉及的问题食品数量巨大,可能给更广范围食用群体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直接损害或留下长期的风险隐患。如徐某某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一案中,该被告人在生产18吨麻油榨菜丝和全形榨菜过程中,添加过量的焦亚硫酸钠和苯甲酸钠,致使成品榨菜中焦亚硫酸钠(最大使用量以二氧化硫残留量计)含量超国家食品安全标准48倍。

尽管《刑法修正案(八)》、《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均做出了较为详尽的规定,然而食品安全问题仍然屡禁不止。仔细分析这一起起食品安全事件,不难发现其多次发生并非偶然现象,这其实是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部分不法生产、经营者不择手段追求问题食品背后的低廉成本和巨大利润固然是导致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屡打不止的首要原因,但笔者认为,有三类因素对当前愈演愈烈的食品安全问题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是制造者必要专业知识技能的缺乏。从犯罪主体来看,绝大多数涉案人员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民,除了贪图低廉的加工成本、谋求经济利益的主观因素外,专业知识技能的缺乏也是导致此类犯罪频发的重要因素。他们往往仅懂得在加工食品时使用添加剂可保鲜和增添卖相,却对食品添加剂的具体使用标准、方法知之甚少,在进行食品加工时又缺乏专人的技术性指导,全凭个人经验和手感随意操作,很容易使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二是收购方专业检测技术手段的缺乏。此类案件的犯罪分子对初加工后的问题食品通常会联系买家进行收购,或者销往外地、送货上门。而收购方中仅有极少数大型生产厂家会进行专业的食品添加剂含量检测并进行相应处理,其余绝大多数的收购者受厂家规模、技术手段等限制,往往是直接将食品进行再次加工后就投入市场,未能严把质量关卡。

三是食品监管部门监管机制的缺失。有效监管机制的缺失是导致危害食品安全犯罪行为频频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前,虽然有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等众多管理部门在监督管理食品安全,但因组织和管理体系的原因,尚未形成统一联动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缺乏对食品生产销售的全程、动态监督,从而给少数不法之徒以可乘之机。

三、预防和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几点建议

综合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种种原因,我们可以发现问题的出现并非一个孤立现象,而是与我们目前的特殊大环境密不可分的。因此必须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一)加大执法监督,严厉惩治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犯罪行为

在我国,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多数是因为当前的多部门监管模式存在弊端而造成的。一些执法部门和工作人员以分工不明、责任不清为由,心存侥幸心理,不认真履行自身的监管职责,致使法律形同虚设。在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后,监管各方更是相互推诿,导致问责极为困难。《刑法修正案(八)》的出台,将负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统一以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罪追究罪责。因此应经常性地开展责任和法律法规教育宣传,尤其加大对渎职犯罪的宣传力度,增强执法部门的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感。同时,有关部门在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犯罪案件,应重视挖掘刑事犯罪背后的职务犯罪尤其是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犯罪的线索,及时移送检察机关的职侦部门立案查处,决不姑息。

(二)加强沟通联系,建立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联动机制

公检法各部门应各司其职,继续保持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高压态势。一是注重深挖有毒有害食品源头,积极铲除制作销售窝点,排除各项干扰,严格审查案件事实和证据材料,决不让犯罪分子逃脱法律制裁。二是加强调查研究,尤其加强对查处食品安全犯罪中出现的法律适用问题的探讨研究,尽快出台相关司法解释或规范性文件,明确罪与非罪的界限,便于及时有效打击犯罪。三是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促进食品安全综合治理。要加强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配合相关执法部门开展各种专项检查整治行动,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的长效合作机制,防止有案不送、以罚代刑。四是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深入剖析发案原因及特点,查找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食品生产销售企业提出工作建议,督促整改完善。

(三)明确使用标准,加强食品添加剂使用剂量的规范管理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食品添加剂应当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方可列入允许使用的范围。在我国,食品添加剂超标是引起多数食品安全事件的元凶,备受各界关注。笔者认为,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若以不造成伤害作为判断标准,会将某些介于有害和无害之间尚有争议的食品添加剂排除在外,范围太过狭窄。因此建议应该以不能证明其无害作为判断标准,即只要无法证明其无害就为法律所禁止。同时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也应统一使用标准,明确规定其在各类食品中添加的最大使用剂量,为相关执法部门在执法活动中提供依据,有利于依法行政的顺利进行。

篇6

关键词:蒙古国;食品安全;政策

一、引言

当前,蒙古国已经快速从计划经济转变为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从食品的产业链上看,蒙古国的食品安全在粮食供应、食品生产、储存和销售等环节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蒙古国食品监察机构根据现有的分析和监测能力给出的关于食品安全的现状指出国内食品安全领域的一些积极变化正在发生,例如,蒙古国在过去几年加大了对食品安全领域的立法,同时对小食品企业进行了技术改进,以减少其生产出不合格的产品。

二、蒙古国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

(一)食品贮存引发的安全问题

目前,蒙古国和100多个国家进行进出口贸易,虽然大部分进出口的产品都在集装箱里,并接受检查。但是有大量的从事食品进口的商人,由于货品数量较少,导致要检查其货品的难度大大增加,甚至是不可能对其进行检查。此外,自1990年以来,大量的外贸商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节省成本,拒绝将食品集中到集装箱里进行销售和储存,这就增加了检查和检测进口食品安全的难度。为此,蒙古国大力发展本国食品产业,当前蒙古国正努力提高自己食品行业技术水平,包括先进的包装技术、标签技术。

(二)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不健全

1995年至2005年间,蒙古国政府已制定了若干有关营养和食品安全相关法律,并采取一定措施来规范食品领域。如1999年蒙古国议会通过了食品安全法案,同年国家标准化办公室通过了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在蒙古国的适用。2000年,蒙古国总统还颁布了一项法令,来系统的规范食品安全领域。包括三部分构成,1、建立食品安全和保障的行政管理的统一架构。2.针对食品安全和食品安全网络建立需求,成立国家参考实验室。3.在食品行业引入HACCP 和 GMP。在该法令的框架之下,蒙古国政府制定和批准了一项针对食品安全领域的国家行动计划,该计划于2008年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全力支持。

(三)食品安全相关部门职责不协调

当前蒙古国总共有5个部委领导的约6个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的不同方面。一方面存在着机构冗杂,各机构协调能力不足的问题,这就导致了各个部门各自为政,不能从整个流程上保障国内的食品安全。另一方面,由于配套法规制度不健全,对各个部门的工作缺乏直接的监管,从而不能有效的保障各个部门工作的有效性。

三、改善蒙古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政策建议

(一)建立统一的国家食品安全管理部门

食品安全领域涉及面广,需要多个部门和机构的联动。为了很好的消除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将那些分散到不同部门的相关主体联合起来,共同作用,才能取得战略上的成功,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正因为如此,建议设立一个国家层面的特定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该机构应当建立信息共享平台,评估食品安全潜在风险,监测国家食品安全状况。新部门应建立在现有的机构基础之上,并根据承担这一任务的过程中表现出的水平,建议这样的国家食品安全部门应当在食品和农业部的支持下建立的。

(二) 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建立食品安全基本法,根据基本法以国际现有的食品安全法典为依据或参考建立国内食品安全法规体系,建立与时俱进、重在防范,科学、全面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以食品安全基本法为龙头,其他具体法律相配合的多种层次的立体框架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坚持贯彻“从源头抓质量”的方针,对食品生产加工及相关企业(包括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等)实行强制性管理是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基础。为此,要扩大执法部门的检查权,加大对违反食品质量安全法律法律制定的惩处力度,强化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日常监督管理,确保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和可操作性,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

(三)重振乳制品和肉类正规市场

在乳制品上,尽管国内生产的奶粉产量很高,但是仅有约7%奶粉是通过正规行业进行生产的。城市地区的大多数的奶粉是依靠进口的。二城市消费乳类产品的卫生条件、加工原料奶及乳制品的质量,是值得商榷的。为了恢复乳制品子行业,政府在1999年推出了“白色革命”的计划,但由于财力和人力资源条件的限制进展缓慢,收效甚微。自2004年以来,在与农业部、日本政府和粮农组织的项目的协助下,蒙古国产业振兴政策已在aimags和乌兰巴托两个最大的城市实施。这一行动的第一个成果是,过去两年牛奶收集和处理增加了三倍非常。

和乳制品类似,在国内生产的肉,只有3%是由正规企业业进行生产加工的。肉类消费最多的城市地区的肉,很多都不具备合格的卫生条件,这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下。目前,蒙古国肉类行业的特征是:过时的,低效率的技术和设备大量使用,从而导致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整个肉类产业链都是低水平的。肉类价格在最近几年急剧增涨。肉子行业的恢复将对食品安全产生积极的影响。它会增加产肉量,减少草场积压,改善肉类消费在城市地区食品安全,增加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扩大在农村和城市地区的就业机会和收入。

(四)加强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

食品安全是一个多维度的领域,需要的是国家层面上的综合的国家政策。这样的政策应该是所有相关部门的共同责任:农业,金融,教育,医疗,供水,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以及社会福利。这应该配合国家政策对公共卫生,食品供应,安全和营养的国家行动计划和行动对儿童的发展和保护的国家计划。 (作者单位: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谷氨酰胺合成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初步调查报告多个聚类指标3。

[2]Government of Mongolia-FAO project “Increasing the Supply of Dairy Products to Urban Centres by Reducing Post-Harvest Losses and Re-stocking” 2005.

[3]“蒙古-粮农组织电子政务项目of the increasing of Dairy Products to城市中心供电模式和减少采后losses - 2005年stocking王”。

篇7

原来,在2006年区人代会期间,区人大代表高维英、周娇娥、杨藕云等分别提出了对老住宅小区进行改造、逐步实行封闭式管理的建议和意见,但承办的几个单位协调不好,没有及时办理。去年底,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对代表建议办理进行“回头看”,对这件建议进行了督办,促成区政府作出决定:用两年时间,对城区范围内160余个未实行物业管理的老住宅小区,实行以保洁、保安、保绿为主要内容的简易物业管理。塔山街道望花畈社区成为最先推行的社区之一。

这是越城区开展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办理工作“回头看”带来的可喜变化。

“回头”查看 督促办理

2006年,越城区人大常委会交区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办理的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共67件,这些建议批评意见于2006年7月已办理完毕。

为了客观全面地掌握办理的情况,进一步促进办理工作,2006年11月,越城区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作出决定,组织对2006年区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办理进行“回头看”。越城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会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对承办单位的办理情况逐个进行督查。

督查期间,各承办单位首先对办理代表建议批评意见的情况进行自查,尔后人大常委会通过组织汇报会、座谈会、走访或现场检查等方式,对承办单位进行普遍检查或重点抽查。

2006年人代会期间,孔兴堂、何伟屏等代表提出了关于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承办单位及时进行了答复。为了了解实际落实情况,督查组首先听取了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关于该建议办理落实情况的汇报。随后,又走访了区农水局、质检分局、工商分局、计卫局、食品药品监督分局,召开了由区人大代表、部分镇村干部、村民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并到东湖镇实地走访了5个自然村、1所学校和1个外来民工聚集点,比较全面地了解了食品安全的监督情况。督查组认为,全区完成了农村“放心店”100%全覆盖,并且“放心店”建设已向学校、社区、外来人员聚集点延伸。同时层层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形成了由“区政府――镇街(部门)――村(社区)――企业”组成的食品安全责任网。督查组肯定了办理工作的成效,也提出了要建立长效机制等意见建议。

对区人大代表葛永娟提出的关于要求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整治的建议,承办单位答复的办理结果为“正在解决”。对此,区人大常委会及时进行督办,促成区行政执法局成立清理整顿学校周边秩序领导小组。区行政执法局多次组织集中整治,有效制止了市区各中小学周边200米范围内的无证摊贩占道设摊、流动叫卖,车辆乱停乱放等现象。看到这种情形,参加督办的葛永娟代表满意了,称赞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回头看”是个好办法。

建议办理有了抓手

近年来,随着人大代表履职意识的增强、履职水平的提高,代表建议批评意见等办理的质量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要求相关办理部门加大办理力度、提高办理质量、注重办理实效的呼声越来越高。

越城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的同志认为,从历年来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办理的实践看,确实存在提高办理质量的空间。特别是几个部门共同承办的建议意见,在办理中常常出现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甚至还出现人大代表连续几年提出相同建议的尴尬局面。

如何使人大代表建议的办理落到实处,办出成效?越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伟春认为:“通过‘回头看’,人大机关对承办单位及时督促、紧盯不放,尽量使办理结果让代表满意;承办单位也认真检查自己的答复是否已从‘纸上谈兵’变成实际行动;还可以及时对那些办理不力的单位敲警钟,增强承办单位和办理人员的责任心。”

篇8

日前,宁波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了《宁波市公共汽车客运条例修正案(草案)》,对公交优先作了具体翔实的规定。

修正案(草案)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对公共汽车客运行业的发展给予扶持,在规划用地、设施建设、道路通行、资金投入等方面保障公共交通优先,并建立合理的运行机制和价格机制,鼓励公众选择公共汽车出行。

草案还提出,建设工程在编制项目设计方案时,要有合理的配套公交场站,按照规划技术标准同时对公共汽车首末站、途经站、枢纽站进行规划设计或者预留用地。这些建设工程包括:新建或者扩建铁路客运站、公路客运站、客运码头、轨道交通车站、机场;大型工业园区、科技园区、商务商贸区,A级以上旅游景区(点),综合性公共文化休闲场所、体育场馆,学校、医院;设计居住人口5000人以上的居住区;新建、扩建、改建城市道路以及需要设置公共汽车场站设施的公路。

同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在公共汽车途经站擅自停放车辆、堆放物品,或者擅自在公共汽车专用道内行驶、停放车辆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对于首末站、枢纽站、停车场内的车辆违停,由公共汽车客运管理机构处置。 王井才

金华:力促政府加强“地沟油”监管

一直以来,金华市人大常委会通过视察、调研、执法检查等方式,持续监督该市食品安全工作,并推动该市出台系列食品安全保障措施。

近日,金华市政府出台了《金华市区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对餐厨废弃物各相关部门的职责进行了细致分工,明确市行政执法局为主要监管部门。

办法要求餐厨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和处置单位必须通过招标的方式,取得服务许可证后方可营业,并严禁将地沟油加工成食用油或排入雨水、污水排水管道,严禁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餐厨废弃物直接饲养畜禽等。

卢 欣

拱墅区:实现代表接待站全覆盖

近日,随着杭州市拱墅区祥符街道祥符代表小组北片接待站的成立,拱墅区的人大代表接待站已在全区范围内实现全覆盖。

据了解,这些分布在拱墅区各个街道的20多个人大代表接待站,将成为代表收集民情、化解矛盾的新渠道。今后,这些人大代表接待站将每季度安排3至5名代表开展接待活动,接待主题将提前公告。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代表梳理后填写《接待群众来访登记表》,交由街道人大工委进行分类处理,及时答复。 黄先涨

青田:督促看守所排除安全隐患

近3个月来,青田县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深入看守所监舍等场所,就该县政府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所条例》情况开展检查。

其间,检查组全面“体检”了看守所在押人员的起居饮食、医疗卫生、教育改造等情况。在深入实地检查的基础上,青田县人大常委会提出进一步完善技防设施,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消除监区周围安全隐患的意见。

青田县政府高度重视人大意见,对看守所内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全面排查,并投入60余万元对18类42处安全隐患进行了全面整改。此外,县政府还将进出看守所的道路改造,列入全县交通道路改造规划。 夏文花

永康:询问前,先问“题”于民

为使食品安全监督工作更好地体现民意,近日,永康市人大常委会通过《永康日报》等媒体公告,向全社会征集关于如何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执法情况监督的建议意见。

在11月10日前,永康市民可以就永康市食品安全状况、食品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应如何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监督等提出意见建议。征集活动结束后,永康市人大财经工委将梳理汇总建议意见,并针对具体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建设情况,食品生产经营者履行保障食品安全责任情况,风险监测和标准体系建设情况,依法开展食品安全综合治理情况,食品安全源头治理情况拟出15个选题,开展食品安全执法情况专题询问。 姚小波

富阳:市政府出台建议办理规则

日前,富阳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富阳市政府系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工作规则》,以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政府系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工作,提高办理质量。

根据要求,市政府各承办部门倒排进度,并实行办理进度月报制,确保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办理任务。

同时,承办部门还需主动加强与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联系,会同市人大常委会相关工委通过走访督办和集中督办的形式,联合对代表建议承办大户进行重点督办,以提高办理工作实效。 楼 丰

龙游:以机制创新提升监督实效

今年上半年,龙游县人大常委会针对县政府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提出了“引导企业淘汰严重危及安全的落后设备、工艺和技术”等四条审议意见。日前,针对这些审议意见落实情况,龙游县人大常委会会议逐条进行满意度测评。这是该县首次就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

今年来,龙游县人大常委会以机制创新推动监督,相继出台了询问、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督查等10多个办法、制度,有力推进了监督工作的规范化和程序化,切实提升监督实效。

据了解,龙游县人大常委会对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满意度测评结果,以及代表建议、意见办理落实情况的满意度测评结果,都将作为县委、县政府对部门、乡镇年终综合考核评分的重要依据。 徐新台

温岭:建立人大工委议事委员会

为进一步提高人大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近日,温岭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了城建环保资源工委议事委员会。

该议事委员会由11名成员组成,其中8名是来自城建、环保、海洋渔业、农业、水利等相关行业的专家。根据温岭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建立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委员会议事委员会的规定(试行)》,议事委员会成员将协助和配合城建工委开展调查研究,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呼声,参加市人大常委会及城建工委组织的有关执法检查、评议和视察等监督活动,就工委分工联系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开展专题研讨或论证,提出有关意见和建议。

据了解,这是继财经工委、法制工委之后,温岭市人大常委会建立的第三个工委议事委员会,有效弥补了人大工作力量的不足,提高了人大监督的专业性和监督实效。

林应荣 林 波

鄞州区:绩效评估建议办理

近日,宁波市鄞州区人大常委会举行代表建议办理绩效评估会,由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各镇乡(街道)人大负责人和相关区人大代表,对区住建局、文广局的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进行量化打分,并通过《鄞州日报》和“鄞州人大”网站公布测评结果。

从测评结果看,各项分值略低于往年,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代表的主体意识逐年增强,对建议办理工作能实事求是地给出评价,敢于说“不”;二是代表对办理工作的要求逐步提高,如果相关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已很难得到代表的“理解”与“支持”。

鲁霜霜

缙云:首次“合议测评”建议办理

9月28日,缙云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召开了代表建议办理情况合议座谈会,首次运用“合议测评”的形式,让领衔代表和每位附议代表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共同对代表建议办理结果进行满意度测评。

据悉,今年该县人代会上共收到涉及工业交通、科教文卫、农林水利、城建环保等建议173件。为推动建议办理工作、充分听取附议代表的意见、优化建议办理结果评价机制,该县对两件初次办理不满意的建议进行合议测评,变以往的“建议办理结果满意度由领衔代表说了算”为“附议代表与领衔代表共同合议评定”。 陈美华

临安:推动实事工程破冰前行

篇9

食品安全是2006年食品大事的重头戏,从年头到年尾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6月,滋生寄生虫的福寿螺;7月,糖衣裹着炮弹的人造蜂蜜;8月,“毒猪油”与“口水油”横行天下;9月,有毒的瘦肉精;10月,致癌的大闸蟹;11月,含苏丹红的红心咸鸭蛋、“嗑药”的多宝鱼、孔雀石绿的桂花鱼,直止年末的“陈化粮”事件。以上事件因公众信息沟通渠道不健全,在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下,使消费者陷入了“食”面埋伏,时常处于恐慌当中。对此,专家分析过,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是一个漫长产业链,要经过养殖、生产加工、运输、市场贸易等多个环节,涉及到农业、质监、卫生、工商、检疫、食品监督等多个执法部门,无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难以保证食品安全性。面对食品安全问题,专家建议:食品相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食品生产商应提高行业道德、遵守市场发展秩序,媒体应掌握好报道的“火候”,消费者必须保持清醒、理性的自我判断头脑,把食品安全问题降低到最小化。

2006年除了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外,日本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粮油涨价、“禁鲜令”等也成为食品界影响致深的大事件。06年5月29日,飞来横祸的日本肯定列表制度,虽表面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做出5项让步,但事实上提高了我国对日出口农产品的门槛,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壁垒问题,还涉及到中日贸易的公平性,关系到我国数千家企业和数百万农民的切身利益。11月,来势凶猛的粮油涨价,抬高相关行业的物价,引发各界专家的评议,有人认为,粮价上涨可能引发通货膨胀;有人认为,粮价合理上涨利于解决中国经济难题;有人建议粮价上涨还得理性看待等等,其观点众说风云,一时沸腾全国。在06年与07年交接之季,一波三折的“禁鲜令”火了起来,媒体到处是“保鲜”、“禁鲜”两大派的活动身影,到底要不要执行“禁鲜令”?有专家认为,“禁鲜令”要不要执行实质上是乳业之间的“品牌战”、“市场战”乃至“口水战”。至今还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扣人心弦……

现在再次回头看看06年影响深远的食品大事,有人产生疑问,06年国家出台了《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2006年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等相关政策法规,为何食品安全问题不断上演?到底是哪个环节掉了链子?目前,因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中存在一些漏洞,食品安全管理体制中仍然存在部门职责重叠、管理职权紊乱,加之经营商制假、造假、售假的违法行为,消费者仍处于被动状态,固然难以确保消费安全。

篇10

关键词:食品安全巡查员队伍;现状;建设问题;建议

2011年,小榄镇政府开展了食品药品安全进社区工作,在现有社区食品协管员队伍的基础上,组建了由80名巡查员组成的食品安全巡查员队伍,开展一系列的社区食品药品巡查员的技能培训,建立了“镇级职能部门-社区巡查员队伍”二级监管网络,各社区食品安全巡查员结合实际情况每天对辖区内“四品一械”经营单位进行日常巡查,填写《社区食品药品安全巡查记录表》,督促轻微违规经营单位限期整改,并跟踪落实整改情况。发现有重大违法行为的及时上报到镇相关职能部门,由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查处。及时发现和消除辖区内食品药品安全隐患,将食品安全风险有效控制在萌芽状态,将监管触角延伸至社区每一个角落。本研究通过进一步摸清我镇食品药品安全巡查员的现状,充分了解我镇食品药品安全巡查员队伍的建设情况,分析我镇食品药品安全巡查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食品药品安全巡查员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为基层食品药品安全巡查员队伍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报告如下。

1基层食品药品安全巡查员队伍现状

1.1巡查员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80名基层食品药品安全巡查员,男性75名,占总人数93.75%,女性5名,占总人数6.25%。年龄主要分布在20~59岁,平均年龄为38.13岁。

1.2巡查员文化程度情况 巡查员文化程度主要以高中(中专)和大专为主,分别占55%(44/80)和32.5%(26/80),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1.25%(9/80),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仅占1.25%(1/80)。

1.3巡查员职业分布情况 在被调查人员中,专职从事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有3人,仅占3.75%;绝大部分为从事其他专业而兼职的人员,从事城市管理工作37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6人,从事物业管理19人,集贸市场管理工作12人,其他工作3人。

2目前食品药品安全巡查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2.1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食品药品安全向社区一级延伸后,监管工作机制未能配套跟上,与当前的形势发展仍有一定距离,缺乏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和制约,人员管理问题仍存在。

2.2社区领导不够重视 由于该项工作开展时间不长,社区领导未认识到该项要作的重要性,认为这是一件吃力不讨好、没经济效益的事情。所以不重视,对该项工作的人力物力投入不大。

2.3人员素质不高、人员流动性强、人员身份重复 通过调查显示,我镇 80名巡查员有60%年龄>40岁,61.25%学历为高中(中专)或高中(中专)以下文化水平,很难适应专业性较强、信息化的工作需要。社区食品药品安全巡查员中大部分为兼职人员且流动性大,有的社区人员架构在6个月内几乎全部改变,新的同志由于没参加过培训,工作较难开展。个别巡查员责任心不强、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4经费投入不足 市、镇政府投入运作经费有限,日常工作中人员、办公、车辆等费用均由社区自行解决,工作开展比较困难,也制约了社区开展该项工作的积极性。

3基层食品药品安全巡查队伍建设的建议

3.1完善管理机制 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先后了相关制度及规范文件,但由于社区不重视,管理不到位。建议将食品药品安全进社区工作纳入镇政府对社区工作的年度考核,以提高社区对食品药品安全进社区工作的重视及积极性,奖励做得好的先进社区,鞭策后进社区,进一步提高社区开展工作的积极性。

3.2加强对社区食品药品安全巡查员的业务知识培训 建立定期培训机制,开展多种形式且针对性强的培训,进一步提高社区食品药品安全巡查员业务能力及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