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健康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17 17:35: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血糖健康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临床上,高血压、糖尿病属于慢性病,在我国发病率高。调查数据显示[1],我国>60岁者每月发生慢性病的概率在43.8%左右,其中农村34.8%、城市53.4%。因慢性病的发生可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所以,我们还需注重老年患者的健康管理工作,以尽可能帮助其减轻心理压力,改善生活质量。本文旨在剖析社区健康管理和护理干预在老年人高血压与糖尿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糖尿病与高血压患者160例,采取自愿参加方式,对160例病例进行分组。研究组(n=80)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60~79岁,平均(68.24±3.17)岁;病程2~13年,平均(6.8±1.3)年。对照组(n=80)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60~80岁,平均(68.41±3.26)岁;病程2~15年,平均(7.0±1.4)年。比较各组的家庭状况和文化水平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方法:两组都予以为期6个月的社区基础护理,研究组同时加用社区健康管理与护理干预措施,详细如下:①加强健康档案管理,收集患者基本情况、危险因素、健康问题及家族史等,录入宇信健康档案管理系统中,为患者建立完善的健康档案,对行为习惯、自理能力进行评估。通过健康体检表,发现主要问题,进行健康评价,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②综合分析患者病史、查体、诊断、治疗等情况,并结合健康档案,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全科医师将患者纳入慢性病规范化管理,每年进行4次面对面随访、心理干预、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小组活动、家庭保健员培养等措施,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健康管理。③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提高患者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相关知识水平,鼓励患者主动参加并配合治疗。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向其提供日常饮食、心理、运动等方面指导,及时纠正不良习惯,嘱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将“健康自我检测表”发给患者,同时护士向患者示范相关指标的测量方式,包括腰围、臀围、血压、身高、血糖、体重。教会患者如何正确使用血糖仪与血压计,告知检测次数,指导填写自我管理卡。④告诉患者适当运动的好处,视其实际情况,为其制定科学、有效的运动方案。叮嘱运动时应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高强度运动损伤机体组织。鼓励患者参与户外活动,多和家人、朋友交流,学会倾诉,促使良好心态的维持。观察指标:经连续6个月的护理干预之后,检测并比较各组的血糖和血压水平。统计学方法: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20.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比较血糖水平:研究组干预6个月之后的空腹血糖水平(6.59±0.73)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39±0.86)mmol/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餐后血糖水平和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见表1。比较血压水平:研究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比对照组的低,两者之比为(129.03±8.26)mmHgVS(137.64±7.48)mmHg、(81.21±6.25)mmHgVS(90.23±6.31)mmHg,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篇2
【关键词】高校男性教职工;高血压、高血糖和脂肪肝和高尿酸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417-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与代谢相关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高校男性教职工由于教学与科研的双重压力,平时又不注重自我保健和体育锻炼,他们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定期组织体检并对体检结果进行分析,有利于早期发现问题,便于管理部门对他们进行定向干预,并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也是高校卫生保健部门的重点工作。
1 对象和方法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在中大医院(三甲医院)体检中心参加体检的男性教职工930名,年龄为22~96岁。按照年龄分为(22-29岁)59名,(30-39岁)283名,(40-49岁)208名,(50-59岁)109名,(60-69岁)58名,70岁后113名。对体检资料中的高血压、高血糖、脂肪肝和高尿酸4项指标进行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 诊断标准
1.2.1 高血压病诊断参考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高血压联盟制订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成人18岁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包括既往有高血压史者。
1.2.2 高血糖的判断按照2007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诊断标准,空腹血糖≥6.1mmol/l,且7.0mmol/l;糖尿病为空腹血糖≥7.0mmol/l和/或既往糖尿病史;以上2种情况统称为高血糖。
1.2.3 脂肪肝的判断由江苏省中大医院彩超室专科医生写出诊断报告确定。
1.2.4 血尿酸采用血清尿酸酶法男性≥6.4mg/dl。
2 结果
3 讨论
3.1 高血压检出情况
高血压是一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并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疾病,可引起约60%的脑卒中和50%的冠心病。本体检资料显示:本校男性教职工高血压的检出率为27.63%,远高于陈苏赣,孔军峰等的相关报道(男性13%)[1],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高而递增且呈低龄化趋势,且各年龄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2 高血糖检出情况
高血糖本身不是一种单纯的疾病,而是多种复合病因引起的综合症。相关研究显示,中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对社会和经济带来沉重负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本体检资料显示:本校男性教职工的高血糖检出率为9.78%,高于陈苏赣,孔军峰等的相关报道(男性6%)[1],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糖的检出率呈现上升的趋势。
3.3 脂肪肝检出情况
脂肪肝主要是甘油三酯在肝脏过度沉积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当脂肪在肝细胞内贮积量超过肝重的5%以上,或在组织学上有50%以上肝细胞脂肪化时即为脂肪肝。本体检资料显示:本校男性教职工脂肪肝的检出率为34.30%,低于陈苏赣,孔军峰等的相关报道(47%)[1],但30-39年龄组为45.94%远高于平均检出率。分析其原因可能为该年龄组男性以科级干部居多,他们社交活动频繁,经常饮酒,酒精能影响脂肪代谢的各个环节,使脂肪代谢紊乱,加速脂肪性肝病的形成。
3.4 高尿酸检出情况
血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它是由黄嘌呤和次黄嘌呤通过黄嘌呤氧化酶作用合成,在合成过程中伴氧自由基产生,触发内皮损伤[2];高尿酸血症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高尿酸血症常伴有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目前认为与胰岛素抵抗有关。本次检出率为18.64%高于李宜川,沈永杰的相关报道(男性13.53%)[3]。
总的结果显示男性教职工高血压、高血糖、脂肪肝和高尿酸与年龄因素有关,发现高血压、脂肪肝、血尿酸呈低龄化趋势。高血压、高血糖的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针对本次健康评估的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健康干预措施并予以实施,提升男性教职工的健康水平。高校男性教职工是高等院校中宝贵的人力资源,要加强他们的健康教育和指导,提高对高血压、高血糖、脂肪肝和高尿酸所产生危害的认识,合理膳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戒烟戒酒,保持良好心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和早治疗, 这对提高他们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苏赣,孔军峰等.上饶师范学院教职工体检结果分析[J].中国校医,2010,24(7):552-553.
篇3
100克馒头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为48.3克,也就是说,二两馒头中大约含有一两糖。很多人没想到,不细嚼根本吃不出甜味的白馒头中还隐藏着这么多的糖呢!不过,白糖高甜度的口感和纯白结晶的视觉冲击,使人认为“吃糖”的满足感明显高于吃白馒头。可实际上,白馒头中的碳水化合物进入体内后升高血糖的速度不败给白糖,甚至风头还盖过白糖呢。
为了反映食物与葡萄糖相比升高血糖的速度和能力,营养学利用了“血糖生成指数”这一指标,通常把葡萄糖的血糖生成指数定为100作为参照。从下面的表格即可看出几种常见食品的血糖生成指数,其中白绵糖的升糖指数的均值为83.8,而白馒头的血糖指数已经达到了88.1。
白馒头升高血糖的速度超过白绵糖,这怎么可能呢?按常规的想象这的确不好理解,但通过下面的解释,你可能就很容易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了。
蔗糖一1分子葡萄糖+1分子果糖,在食物中以白糖、红糖、冰糖等形式体现。在甘蔗、甜菜和蜂蜜中含量较多。
乳糖一1分子葡萄糖+1分子半乳糖,只存在于哺乳动物的乳汁中。鲜奶中乳糖含量约为5%~7%,是天然乳汁淡淡的甜味的来源。
麦芽糖=1分子葡萄糖+1分子葡萄糖,是淀粉和糖原的结构成分。食品中的饴糖、糖瓜、灶糖通常都是用麦芽糖制作的。
上面提到了两个营养学名词:蔗糖和麦芽糖。白绵糖就是蔗糖,而麦芽糖呢,是构成淀粉的成分,白馒头中的碳水化合物就是以淀粉的形式呈现的。也就是说白馒头在体内分解后的某个阶段就是麦芽糖。
篇4
关键词:危重症;胰岛素;护理;治疗
危重症是指患者患有的疾病为紧急、濒危病症,如不尽早进行医学处理,会对患者身体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胰岛素对抗的应激性高血糖是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表现,高血糖通过对患者的免疫与代谢等产生影响进一步损害患者的身体。强化胰岛素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病情,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本文通过对危重症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分析治疗策略及护理管理方式,现将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危重症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研究进展
高血糖的判定标准为患者在进入医院后两次测量血糖水平均在6.9 mmol/L以上或者随机测量血糖水平在11.1 mmol/L以上[2]。研究分析发现,通过强化胰岛素治疗可将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在4.3~6.0 mmol/L,这样可大大降低患者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机率。 美国内分泌协会建议危重症患者在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水平应稳定在10 mmol/L左右,不建议将血糖控制在>10 mmol/L或者是
2危重症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护理管理
2.1对护理人员进行控制血糖相关知识培训 针对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包括监测血糖、配制胰岛素、调整胰岛素剂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以及对血糖进行记录[4]等等。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所以要对护理人员进行知识培训,使他们了解这些知识。培训内容包括控制血糖的目的、 如何准确监测血糖、注射胰岛素的速度、低血糖等相关并发症的处理措施等等。同时将护理人员进行分组,建立护理人员管理小组,给护理人员设定血糖控制目标,监督胰岛素使用频率与血糖监测频率,使患者的的血糖水平得到有效的控制,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几率,逐渐降低胰岛素的使用量。
2.2提高血糖监测准确性 血糖监测最准确的方式是实验室针对血浆标本的检测,近些年,使用血糖仪的频率高于实验室检测,也给医患两方面带来了便利。了解血糖仪的相关原理和使用方式,可以使血糖的监测更加准确。血糖仪分为很多种类,这都要求护理人员逐渐了解不同血糖仪的不同应用,例如对于缺氧的危重症患者使用葡萄糖氧化酶原理[5]的血糖仪就容易出现误差。 另外,不同的采血部位对血糖的水平也有影响,所以为了强化护理管理,应该多个部位,饭前饭后,综合监测血糖,制定规范化血糖监测流程,在采血针刺过程中,避免用力挤压或者按摩导致血液稀释,影响测量值。
2.3针对低血糖并发症的护理管理 根据相关报道显示,强化胰岛素治疗将会导致低血糖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易导致患者脑细胞死亡,带来更坏的影响。因此对患者出现的任何低血糖的反应都应引起重视[6]。针对肠外营养支持患者,营养液需要匀速注射,防止昏迷的情况出现。当患者血糖>11.0 mmol/L或者
2.4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并行 危重症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的情绪。血糖监测过程中使用采血措施将会对患者的身体带来疼痛,增强患者紧张心理,促进交感神经兴奋,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患者血糖值会有所增高。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的同时,要与患者进行亲切交谈,换位思考,使患者了解血糖仪和采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使患者积极配合。护理人员要用和善的语言、亲切的目光以及恰当的抚摸等肢体行为感谢患者的每一次配合,使患者安全顺利度过血糖不稳定的时期。同时使患者的血糖稳定在目标范围内。
3结论
稳定的血糖有利于危重症患者疾病的恢复,对于危重症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病情,降低死亡率。在临床工作中,护理管理人员应根据科室具体的情况,制定相关工作流程,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学习,对血糖仪器采取专人管理及定期校对,保证有效的监测血糖,及时处理,使患者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促进疾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关国宏,黄宝强,肖杰扬,等.强化胰岛素治疗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7):82-83.
[2]赵秉清,祝振忠,王征.强化胰岛素治疗对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1,12(17):47-49.
[3]倪元红,候中华,彭南海.危重症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的护理管理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8):118-120.
[4]李瑞国,方宏梅.强化胰岛素治疗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4,20(4):605-607.
篇5
关键词:颅脑损伤;高血糖反应;胰岛素;护理干预
临床研究表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普遍存在血糖升高现象,而且血糖升高越明显,脑部损伤越严重,影响预后疗效[1]。一般情况下在患者在伤后12~24 h血糖值最高,发生高血糖反应后会进一步带来脑损害、心肌损害,提高了死亡率。本文立足于实践以重型颅脑损伤发生高血糖反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阐述了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情况,具体如下。
1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血糖反应概述
重型颅脑损伤一般是由于外界暴力因素直接作用在头部引起的颅脑组织损伤,高血糖反应是机体出现的糖代谢紊乱现象。临床上研究表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高血糖反应的概率较大,发生原因复杂,一般认为是由以下因素引起的[2-3]:①在颅脑损伤的影响下,患者会出现脑水肿,引起占位效应,对下丘脑-垂体-靶腺轴造成刺激,患者的交感神经和肾上腺系统发生亢进,生长激素、皮质醇等血糖激素异常分泌,从而促使血糖水平增高。②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医源性的操作会引起血糖升高,例如输注糖类溶液、使用糖皮质激素等。③患者病情越严重,胰岛素抵抗程度越严重,从而致使胰岛素功能受损,降低了敏感性,促使血糖升高。
2 临床治疗方法
首先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通过手术降低颅内压,合理选用脱水药物,给予呼吸支持,纠正体内酸碱紊乱、水电解质紊乱等。然后限制含糖物质的输入,对于需要使用葡萄糖的患者,可以使用果糖代替。研究表明果糖注射液能够起到葡萄糖注射液的功效,而且对血糖的影响小,有利于降低高血糖反应的发生率[4]。最后要及时使用胰岛素治疗,严格控制使用剂量,观察患者的血糖变化,将血糖值控制在合理范围。
3 护理干预方法
3.1病情监测 患者发生颅脑损伤后,病情在早期进展中会出现脑水肿、颅内出血等情况,尤其脑干损伤患者病情进展快。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监测意识、瞳孔、心率、血压等体征,一旦发现患者出现恶化趋势,例如意识障碍加重、瞳孔对光反射减弱、心率减慢、血压升高、颅内压增高等体征变化,及时告知医师处理,采用预见性的护理操作措施[5]。
3.2呼吸护理 颅脑损伤后会影响呼吸中枢的功能,造成呼吸障碍、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患者脑干损伤后会抑制呼吸反馈,阻塞气道、增加呼吸道分泌物,致使机体处于高糖状态。如此加重了脑水肿,导致气体交换不畅,从而提高了呼吸障碍的发生风险[6]。患者症状表现为呼吸变慢、血氧饱和度降低、呼吸骤停等。对此,护理人员要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和血氧饱和度指标,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对于气管切开患者,要及时清理气道分泌物,确保通气顺畅,保持合理的氧流量,血氧饱和度控制在95%~98%[7]。另外,将患者头部抬高30°,可以促进颅脑血液回流、保证呼吸通畅。护理人员定期辅助患者翻身、拍背,加强气管套管的消毒管理,使用湿化液时保证均匀缓慢,避免发生肺部感染。
3.3降糖护理 ①血糖监测:准确测定患者的血糖水平,关系到临床治疗操作。在采血时首先使用乙醇(浓度为75%)消毒皮肤,待皮肤清洁干燥后再穿刺采血;采血部位一般选择为无名指的指甲角,要求护理人员选择固定的采血部位,采血量为豆粒状大小,避免过多或过少,也不要和静脉输液手臂重合[8]。②当患者确诊为高血糖反应后,及时使用胰岛素以强化治疗,要注意缓慢降糖,避免血糖值突然降低,按照每小时降低3~5 mmol/L进行控制。根据血糖变化情况调整监测次数,确保处于合适的范围。③胰岛素使用指导,首先向患者讲解胰岛素作用机制、治疗效果,告知患者正确的保存方法,要求放置在2℃~8℃的冰箱内冷藏[9];为了保证药效,要现用现配,严格按照规范步骤操作。抽取胰岛素时,通过反复抽吸来保证剂量的准确性,维持均匀的输注速度。④低血糖护理:胰岛素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低血糖事件,要求护理人员加强巡视,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及时停止使用胰岛素,要求患者口服葡糖糖。另外,胰岛素使用的同时加强患者的胃肠道营养,可以减少低血糖的发生[10]。
3.4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计算每日饮食中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总热量,适当增加膳食纤维,严格控制糖类摄入。由于患者多存在意识障碍现象,一般需要留置鼻饲管,以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为了保证血糖稳定性,可以采用24 h均匀滴入形式[11]。要求护理人员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减少并发症,保障患者的营养吸收。
3.5康复训练 患者术后容易发生吞咽障碍、语言障碍等情况,在病情的影响下会产生焦虑、抑郁、烦躁等负性情绪,不利于临床治疗和预后恢复[12]。为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同时开展早期功能康复训练。①向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吞咽障碍、语言障碍属于正常现象,经过规范训练可以纠正。②尽量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加强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增强患者的安全感、信任感;对于无法语言沟通的患者,采用手势、表情、书写等途径进行交流,促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13]。③康复训练从表情动作开始,包括吞咽、咀嚼、皱眉、鼓腮等;然后指导患者颈部屈伸、屏气、发声等,从单音节字开始,逐渐过渡到多音节字、词语、短语、句子。
3.6并发症护理
3.6.1消化道出血 脑干受损后会影响正常的肠胃功能,导致胃黏膜功能障碍,从而引起胃黏膜出血。在郑剑煌等人的研究中称[14],患者胃黏膜出血发生率高达100%,一般发生在伤后1 w内,严重者会引起大出血、休克、胃穿孔等。而且相关研究发现,患者高血糖反应和消化道溃疡的发生具有一定联系[15]。对此,患者术后要使用抑酸剂、胃黏膜保护剂,鼓励患者尽早进食,并且观察胃液的颜色、性状,了解肠胃蠕动、肠鸣音、排便情况。
3.6.2高热 高热的发生主要是下丘脑功能受损引起的,要求护理人员定时测量患者的体温,对于体温升高患者首先采用物理降温法,然后考虑药物降温。另外,患者在手术后还会出现感染性高热,因此还要合理选用抗生素。
3.6.3感染 ①切口感染:加强切口护理管理,及时更换切口敷料,确保清洁干燥,观察切口是否发生渗血、渗液、脱落等现象。另一方面,要做好室内卫生消毒工作,限制探视时间和人数,避免发生交叉感染[16]。临床上实施侵入性操作时,要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加强管道护理。②肺部感染:定期帮助患者排痰,保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支持;吞咽困难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的概率高,要求护理人员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缺氧严重患者可以切开气管,进行雾化操作。③口腔感染:根据细菌学培养结果,为患者选用合适的口腔护理液,护理3~5次/d,观察是否发生溃疡、破损,积极防治口腔炎症[17]。
3.6.4压疮 为患者选用气垫床,定期给予翻身、拍背操作,并进行适当的按摩,避免某一部位长期受压。使用气垫床的过程中要及时更换床单,保持清洁干燥,防止患者出汗后对皮肤造成刺激,从而发生皮炎。
4 结论
数据调查显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高血糖反应后,临床治疗后恢复良好比例只有20%,死亡率高达80%。本文分别从病情监测、呼吸护理、降糖护理、饮食护理、康复训练、并发症护理等6个方面探讨了护理干预的实施方法,旨在提高患者的治疗舒适性和满意程度,改善预后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慧琴,吴清美,汪俊美,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血糖反应胰岛素干预的观察与护理[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2,10(05):595-596.
[2]于静.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后高血糖患者治疗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0,23(08):84-85.
[3]Chen Qingchun,Shi Liyang.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with high blood glucose[J].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ursing,2011,27(06):23-24.
[4]吴宏姣.重型颅脑损伤应激性血糖增高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2,27(16):41-42.
[5]孙吉花,于苏国,王志红,等.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高血糖反应患者的控制效果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5):59-61.
[6]孟颖,王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高血糖61例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5,33(20):116-117.
[7]黄婷翠.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急性高血糖预防及护理[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04(10):1915-1915.
[8]郑红,陈华,张淑娣,等.循证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高血糖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08):31-32.
[9]Zhang Huaying.Application and observa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combined with high blood glucose[J].Medical frontier,2012,10(22):153.
[10]吴晓珍.重型颅脑损伤后高血糖患者的护理干预[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12):400.
[11]罗秀琼.重型颅脑损伤继发高血糖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护理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24(05):163-164,165.
[12]Mao Mengjun.Nursing intervention of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with high blood glucose[J].Medical research i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2012,10(08):112-112.
[13]Zhongju Li,Wu Shaoxia,Ye Hong,et al.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combined with high blood glucose[J].Chinese medicine guide,2013,06(21):342-343
[14]郑剑煌,康春尔.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高血糖症的护理干预[J].中国校医,2011,25(04):284-285.
[15]蔚晓霞,张淑芳.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高钠血症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1,09(35):3240-3241.
篇6
关键词 老年人 高血压 高血糖 高血脂 脂肪肝 检出率
中图分类号:R1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20-0057-03
对本社区2012年老年人群体检中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简称“三高”),及脂肪肝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对象与方法
对象
2012年上海市松江区中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地区体检管理中心数据库中收集本社区户籍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体检者3 474名,其中男性1 400名(40.30%),女性2 074名(59.70%);平均年龄(68.39±6.78)岁。
研究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胆固醇氯化酶法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磷酸氧化酶法检测甘油三脂(TG)。脂肪肝检查采用B超。血压测量按WHO规定标准化法,在被测量者坐位静息15 min后,用台式汞柱袖带血压计测量其右上臂血压。
高血压判断按2004年《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标准》;高脂血症依据2005年《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TG>1.69 mmol/L或TC>5.19 mmol/L;高血糖为空腹血糖≥6.1 mmol/L[1]。
结果
不同性别体检者“三高”及脂肪肝检出人数
体检者高血压分级
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为48.53%,高血压检出率为40.50%。其中男性正常高值血压和高血压的检出率为90.36%,高于女性的88.14%,主要是60 ~64岁组。1 407名高血压患者中,轻度高血压患者1 085名(占77.11%),中度高血压患者294名(占20.90%),重度高血压患者28名(占1.99%)。男女不同级别高血压患者构成比无显著性差异(c2=0.50,P=0.78)。
体检者高血脂分类
高血脂患者检出率55.96%,其中单纯TC高者占27.29%,单纯TG高者占12.46%,两者均高者占16.21%。女性高血脂患者的检出率为63.40%,高于男性的44.93%(c2=115.87,P=0.00)。TC及TC和TG均为女性高于男性(c2=53.40,P=0.00;c2=54.40,P=0.00)。
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体检者中“三高”及脂肪肝合并检出人数
讨论
近年来研究发现,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均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2],同时合并多种异常时发生心脑疾病的危险更大,且诸多危险因素集于一体,协同作用远大于单独作用。赵月凤等[2]对14 050名中原油田老人的体检结果显示,高血压患病率为68.62%,高血糖为10.62%,高TC为34.62%,高TG为50.06%;TC和TG均高者为17.78%;“三高”者占5.50%。与其相比,本地区高血压、“三高”、高TG的检出率较低,而高血糖、高血脂、TC高的检出率较高。两地区的流行病学分析均显示检出率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本次调查中女性的高血脂和“三高”的检出率高于男性,与其调查结果相反。女性60岁以后高血脂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这可能与女性绝经前后体内激素水平改变有关。因此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防治应根据不同性别、年龄人群的特点进行。
本次调查中高血压的检出率为40.50%,低于刘爱东等[3]对中国部分省区的研究结果(48.2%),也低于程娜等[4]对上海市的研究结果。高血糖的检出率12.87%,低于吴正等[5]研究的18.61%。也低于殷应传等[6]对合肥某社区的研究结果。高血脂的检出率为55.96%,高于黄丽萍等[7]研究的47.08%。体检者中脂肪肝的检出率为31.23%,高于龚涛等[8]研究的25.89%,但脂肪肝的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这一趋势是相一致的。调查结果不同,原因可能与不同地区的人群患病率不同,也可能与不同地区的年龄结构及生活方式不同有关。
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早期多数都没有临床症状,对身体的损害是隐匿、逐渐性的,这也是很多人不重视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重要原因,但其是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致残、致死率最高的慢性病[9]。本调查的结果不容乐观,慢性病的防治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郑颖. 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实施社区规范管理效果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6): 1943-1945.
赵月凤, 石福荣, 江风荣, 等. 14 050例60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J]. 山东医药, 2009, 49(3): 89.
刘爱东, 李剑虹, 米生权. 1997-2009年中国部分省区成人高血压流行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健康教育, 2012, 28(12): 991-995.
程娜, 徐继英, 姚海宏, 等. 2010年上海市15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流行现状[J].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12, 29(6): 339-342.
吴正. 某高校教职工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脂肪肝检出情况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13, 40(3): 515-516.
殷应传, 余本富, 梅周, 等. 合肥某社区40岁以上人群糖代谢异常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研究[J]. 安徽医药, 2013, 17(4): 592-594.
黄丽萍, 赵满, 马亚军, 等. 北京市社区老年居民代谢异常现况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27): 3099-3102.
龚涛, 冉亮, 邓学洁, 等. 重庆市4 364名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结果研究[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1, 36(12): 1504-1509.
篇7
1无糖尿则无糖尿病
在接诊门诊患者时,经常碰到患者要求查尿来判断自己是否患有糖尿病。他们认为糖尿病就是因为尿里含了糖,只要尿糖阴性就能排除糖尿病。其实尿糖的产生是受肾糖阈值(一般为8,8 mmol/L)影响的,尿糖阳性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但不能作为诊断依据,尿糖阴性也不能排除糖尿病的可能。如糖尿病肾疾患时并发肾小球硬化,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糖阈升高,血糖虽已经轻度或中度升高,尿糖仍阴性;反之,如肾糖阈降低,血糖正常时也能出现尿糖,如妊娠、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间质性肾炎和家族性糖尿等。其他尿糖阳性还可见于生理性糖尿、应激性糖尿、假性糖尿(班氏定性试验时可出现)。故诊断有无糖尿病必须依静脉血浆葡萄糖值来判断。
2空腹血糖正常则血糖正常
空腹血糖正常则血糖正常,这是比较常见的误区,有的糖尿病患者甚至从来没查过餐后血糖。2007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明确指出,在排除应激或其他可能暂时影响血糖的情况下,有糖尿病症状者加随机血糖或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值≥11,1 mmol/L可作为糖尿病诊断,而无糖尿病症状者,若两次随机或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值≥11,1 mmol/L也可确诊。空腹高血糖主要反映肝糖产生增加,餐后血糖则提示机体对糖的清除利用异常。两者都反映胰岛素分泌与作用的改变。最新研究表明,波动性高血糖较恒定性高血糖对血管内皮细胞可能具有更强的损伤效应。急性高血糖可导致健康受试者脂肪组织和骨骼肌总体基因表达下调。故要求在控制空腹血糖的同时,更要控制餐后血糖,减少血糖的波动,做到平稳降糖,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3血糖越低越好
血糖越低越好,表面看这句话很有道理,但事实上。血糖水平太低会增加低血糖的风险,特别是在有些用药方式不太合理的情况下更应特别小心。有学者提出。一次严重的医源性低血糖或由此诱发的心血管事件可能会抵消一生维持血糖正常范围所带来的益处。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接诊过很多医源性低血糖,最严重的一例因为在外院救治不及时还出现不可逆的脑损伤,成了植物人。危害之大显而易见。在趋向用糖化血红蛋白(HbAle)来衡量血糖控制水平的今天,如何防范低血糖将成为临床上血糖控制难以达标的重要障碍。
4初诊糖尿病患者应尽量少用药
糖尿病是终生性疾病,需终身治疗,这点对一些初诊为糖尿病的患者似乎很难接受,总是对自己没患糖尿病抱有那么一丝希望。不愿去用药降糖,而是希望单纯通过饮食运动来控制血糖。对于这种因恐惧而产生的侥幸心理,医师需给予耐心讲解与劝导,让他接受自己患糖尿病的事实,劝其接受治疗,而且是早期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缺陷突出,糖毒性明显,胰岛素基因表达下降。促使胰岛B细胞凋亡,如果血糖持续增高,可导致B细胞功能损害更加严重。直到B细胞功能衰竭。时间一长,将产生“代谢记忆效应”,就算数年后认识到高血糖的危害,开始强化降糖,也无法阻止长期高血糖对血管和细胞组织的毒性作用。
5单一药物不断加量
在以往的糖尿病治疗模式中,首先是干预生活方式,其次是服单一药物治疗,再次才联合用药。这显然有悖于高质量的降糖原则,不利于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早期保护,不利于血糖长期控制达标,不利于防治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每种降糖药都有其优缺点,单药不断加量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联合用药可使单药剂量减少,不但可以因人选择不同药物的优势治疗,而且可以减少它们的不良反应,彼此取长补短,优化降糖效果,保护胰岛细胞功能,有助于长期保持对血糖的良好控制。
6担心胰岛素会有依赖性
“胰岛素用了会产生依赖,就得一直用下去,而且会用得越来越多”,这是流传多年一种说法,虽然经过近几年医务工作者的宣教。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接受胰岛素治疗,但在农村和一些老年患者,他们仍坚信这一点。糖尿病的产生就是因为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产生的,胰岛素可增加葡萄糖的利用,加速葡萄糖的消除,促进肝和组织中糖原的合成和贮存,促进葡萄糖转变为脂肪,抑制糖原的分解和异生,从而降低血糖水平。使用胰岛素治疗可以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能避免口服降糖药物的不良作用,很好的控制血糖,使机体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维持正常,防止或延缓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广义来说,任何糖尿病患者都能接受胰岛素治疗,只是选择时应该就患者的个人接受能力、依从性强弱、有无相关并发症来决定,而且必要时还可以用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治疗,如肥胖患者可以联用二甲双胍,使用诺和灵30R患者餐后高血糖加服拜唐苹等。因此,适时的胰岛素治疗是必要的。
7饮食不控制或过度节制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方法中重要组成部分,每个被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都会被告知控制饮食,或许是由于理解能力问题,也可能是医师解释不够,常常会出现两种错误情形。一种是患者认为自己已经吃了药,血糖自然不会高,可以随便吃:另一种是患者太过担心高血糖,什么都不敢吃,认为只要少吃或不吃,血糖自然会降下来。第一种的结果是体重控制不下来,血糖越来越高,很快出现各种并发症。第二种就更危险,除营养不良外,还会反复出现低血糖,有的甚至会酮症酸中毒昏迷,救治不及时危及生命。每位糖尿病患者,都必须做到合理的健康饮食,在医务人员耐心的正确引导下,控制总热量,低盐、低脂、高纤维,适量蛋白质,非低血糖时避免甜食等,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以利于糖尿病的治疗和控制。
8只顾血糖不管血压和血脂情况
篇8
[关键词] 健康管理;血糖控制;糖尿病;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2(b)-0172-02
糖尿病是以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他生物作用受损引起高血糖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为一种内分泌疾病,糖尿病可导致心脏、肾、眼的功能障碍,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严重的影响[1]。而且一旦控制不好,糖尿病会产生很多的并发症,据估计,目前已经高达100多种并发症,出现并发症,治疗相当困难,因此应当早期就进行防治,如何有效的进行防治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也是健康管理的重点,患者对于疾病危害意识以及相关依从性较差,为了进一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健康管理可以把资源利用最大化,帮助患者达到健康效果,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的糖尿病处于迅速增长期,而生活方式的干预可以使糖尿病得到有效的控制[2]。该研究对2014年5月―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30例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管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该研究对此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进行健康体检的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31~73岁,平均(55±7.4)岁; 研究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32~73岁,平均(55±8.5)岁。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31~70岁,平均(55±6.9)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关于糖尿病的相关诊断标准[3]。空腹血糖≥7.0 mmol/L,和/或餐后2 h血糖≥11.1 mmol/L。早期症状为多饮,多尿,多食,易消瘦,即“三多一少”症状,我国糖尿病的诊断要结合临床症状考虑,有症状且达到上述的标准的任意一条即为糖尿病。如果没有上述的症状,但是同时达到这两个标准,也可诊断为糖尿病。
1.3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健康管理,在体检报告中注明相关指导,包括血糖监测,药物治疗,饮食指导等。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健康管理模式。①健康知识教育:对患者进行定期的健康宣教,了解糖尿病的常见症状,发病部位,临床表现,病因,鉴别诊断以及后期并发症,禁忌食物等。开展健康教育讲座,改变患者态度,了解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同时提高患者的重视程度,了解控制好糖尿病对健康的益处。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认识糖尿病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②建立健康管理档案: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包括一般资料,个人史,家族史,有无病史等。③心理干预:糖尿病是目前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其治疗是一个缓慢地过程,患者因此也会失去信心,容易产生焦虑、怀疑等不良情绪,所以要定期进行心理干预,对患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建立良好的依从性,早期出现早治疗,做到未病先防。④生活指导:进食过多,运动减少容易导致肥胖,这是2型糖尿病出现最主要的环境因素,而糖尿病容易伴发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因此应对患者的饮食和运动加以干预指导,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宜清淡有营养,要做到低糖、低脂、低盐,饮食富含淀粉和膳食纤维,应该控制好每日的热量和所需营养元素,胆固醇的量应当控制在200 mg以下,多吃蔬菜和水果,限制大量饮酒。而运动有利于增强体质,提高人体免疫力,也有利于改善糖尿病的情况,对患者运动的时间、强度方面要有一个合适的规划,运动形式可多样化,比如散步,游泳,快走等,但同时也要避免低血糖的情况出现,保持体重在合理的水平。⑤用药指导:定期监督患者的用药情况,医务人员对患者的对患者药物的用法用量,包括不良反应等要做出详细的说明,消除患者的不安情绪。对患者提供全方位综合服务。⑥血糖监测:每月来体检中心检查血糖一次,跟踪患者血糖控制结果。患者自己每天也要自我监测血糖,1型糖尿病至少要检测4次/d,对于血糖不稳定的患者至少要检测血糖8次/d,2型糖尿病可酌情减少,做到严格控制血糖的发展。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血糖控制结果,对糖尿病知识的认知度以及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生活质量应用SF-36健康调查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包括生理功能评分,总体健康评分和社会功能评分。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糖尿病认知功能对比
对照组深度认知率为12例,占40.00%,中度认知率为10例,占33.33%,低度认知率为8例,占26.67%;研究组深度认知率有20例,占66.67%,中度认知率为7例,占23.33%,低度认知率为3例,占10.00%,研究组的深度认知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研究组生理功能评分为(79.98±1.25)分,高于对照组(73.63±2.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糖尿病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病[4],是有遗传和多种环境因素引起的慢性疾病,已成为中国公共卫生危机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糖尿病的发生率也在显著增高,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其生化特征为持续的高血糖,而高血糖对人体各脏腑器官的损害也在逐渐形成,可引起心、眼、血管、肾脏的功能损害。1型糖尿病好发年龄
糖尿病为一种慢性病,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健康管理干预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治疗糖尿病不能靠单一的药物治疗,应该注重“饮食,运动,健康教育”的综合管理。该文选取的60例糖尿病患者,通过健康管理干预,研究组对糖尿病深度认知率占66.67%,对照组对糖尿病深度认知率占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健康管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知识水平的提高,以及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生活质量改善均得到了明显的效果,患者也能有个良好的心态对待疾病的发展,增加患者对生活的自信心,因此,健康管理干预对糖尿病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邓学洁.健康体检中心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干预效果[J].心理医生,2016,22(13):11-12.
[2] 陈莉,何金萍,簿.糖尿病病患者的健康管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4):235-236.
[3] 钟杰琴,寇丽霞,莫伟,等.个体化健康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研究[J].中国中医药资讯,2014,4(5):95-96.
[4] 赵文高,徐湘明. 体检中心健康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干预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5):691-692.
[5] 吉林,段利英.2型糖尿病健康干预效果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10):2788-2790.
篇9
1 临床资料
6例HHS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4例,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62~78岁,检验结果血糖38~58mmol/L,血钠152~180mmol/L,血浆渗透压348~415mmol/L。嗜睡2例,昏睡3例,昏迷1例。经治疗血糖降至14mmol/L,血浆渗透压降至320mmol/L以下,意识逐渐恢复,生命体征稳定5例,1例患者入院时已经处于深度昏迷状态,因严重脱水、感染、循环衰竭,入院24小时内抢救无效死亡。
2 抢救
2.1 合理安排补液,积极纠正高渗状态 首先建立2条静脉通路,一条为静脉补液,另一条使用微量泵注射调节胰岛素用量。补液量按脱水程度估计,补液速度根据中心静脉压测量结果定,一般采取先快后慢的原则,第一天输入应补液量的2/3,其余在24~72小时输入,开始输等渗盐水,血糖降至13.9mmol/L时输5%葡萄糖溶液,在静脉补液的同时配合留置胃管给予胃肠道补液,胃肠道补液量占总补液量的2/5,我们采用胃管滴注低渗溶液(38~41℃温开水),方法:将温开水注入输液瓶,插上输液管并排气,胃管末端反折封闭,输液管连接8号头皮针刺入胃管远端并胶布固定好,根据补液速度调节滴速,早期200~400ml/h,6h后酌情改为100~200ml/h,每2小时监测血浆渗透压,每小时监测血糖,当血糖降至13.8~16.7mmol/L时,改为静脉输5%葡萄糖溶液,血浆渗透压降至310mmol/L,患者意识转清,停止胃管内滴注低渗液。
2.2 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可以降低血糖,消除酮体 我科采用微量注射泵来控制胰岛素输入速度,开始输入速度为0.1u/kg/h(4~6u/h),使用微量血糖仪每小时测血糖一次,当血糖降至16.7mmol/L,时改为0.05u/kg/h并同时给予5%葡萄糖滴注,患者的血浆渗透压恢复正常,精神症状消失,病人恢复正常进餐时,可以改为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方案。
2.3 补充电解质,纠正酸中毒 在胰岛素缺乏、高渗、酸中毒情况下血钾水平升高,如病人入院时血钾正常或低度水平,说明机体严重缺钾。开始胰岛素治疗后,随着酸中毒的纠正,容量的恢复,均可降低血钾水平,为了预防低血钾,当血钾<5. 5mmol/L、尿量适可即可开始补钾,可静脉补钾,亦可自胃管内补钾。如果PH>7.1,不必对酸中毒进行干预,可通过控制血糖来纠正,如果PH≤7.1则可给碳酸氢钠,及时测定PH及HCO3-,以调整PH≥7.1。
2.4 防治诱因,处理并发症 HHS最常见的诱因是感染,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伴急性全身严重感染,应该在补液、胰岛素治疗的同时,积极抗感染治疗。HHS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胰岛素治疗后的低血糖、低血钾症、转换胰岛素治疗时高血糖的反复。HHS患者可以发生脑水肿,虽然少见,但往往是致命的,临床上脑水肿的特征是意识模糊、嗜睡,觉醒程度降低和头痛。在高危病人中,降低脑水肿病人危险的预防措施是给高渗患者应逐渐补充钠和水(每小时血浆渗透压最多降低3mmol/L)和当血糖降至13.9mmol/L时需补充葡萄糖溶液,并使血糖维持在13.9~16.7mmol/L直到高渗和精神状态改善,病情稳定为止。
3 护理
3.1 临床护理观察 ①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予心电监护仪监测,并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变化,及时做好记录。②尿量的观察,严重缺水血液浓缩,血浆渗透压升高,尿量减少,颜色深,甚至短期内可无尿,随时做好记录,准确记录出入液量。本组患者均有意识障碍,均予留置尿管来观察尿量,为临床补液提供可靠依据。③严密监测血糖、电解质变化情况,治疗开始每小时测血糖1次,每4小时测血钾、钠、尿素氮1次,并计算渗透压。
3.2 补液护理 ①补液速度先快后慢。②监测中心静脉压,每日2次,必要时随时测量,本组均为老年病人,根据中心静脉压调节补液速度,并注意观察尿量、精神状态、肾功能,警惕和避免水负荷过量。
3.3 基础护理 ①口腔护理: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口腔,每日2次,防止霉菌生长及溃疡形成。②留置胃管的护理;胃管既有补液作用又有营养作用,注入流质或开水前应先抽吸胃液是否在胃内,并观察是否有胃潴留、胃扩张情况。③尿管护理;每日用1:5000呋喃西林液膀胱冲洗,并用碘伏清洗会及尿道口,病人意识清醒,病情稳定后及时拔尿管,预防泌尿系上行感染的发生。④皮肤护理:本组患者均为老年人,并且糖尿病患者本身皮肤抵抗力差,容易发生压疮,我们予患者每2小时翻身一次,每日擦浴2次,并按摩骨突处,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床整、清洁、干燥,本组有一例患者入院时,骶尾部有压红,经精心护理,压红消退,无压疮发生。
3.4 清醒后的心理护理 糖尿病是慢性终生性疾病,长年用药,病情迁延,情绪反复波动易产生并发症,尤其是HHS时,病情严重,死亡率高,病人及家属心理负担重,易产生恐惧、悲观、失望情绪,要告诉患者、家属发病的各种诱因,可预防再次发生,使患者树立信心,并需要家属积极支持配合。
3.5 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工作 健康教育是提高人提高人群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对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进行教育是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减少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和死亡率的重要措施,内容包括①长期坚持严格控制糖尿病,尤其是正在应用各种降糖药物或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病人,不能随意减量或中断治疗。②严格做好饮食管理。③及早发现和防治各种诱因包括感染。④糖尿病尤其要注意在有并发症时,应注意保持水的平衡,,警惕高血糖的症状和体征,自我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高血糖,从而避免明显的糖尿和渗透性利尿。病人如果经济条件许可,应购买微量血糖仪,并教会病人监测血糖及打胰岛素。
参 考 文 献
篇10
摘 要 目的:探讨近2年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体检的老年人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的发生率,以采取预防及保健措施。方法:2012年1月-2013年8月在社区中心健康体检的>65岁老年人4 960人,对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高血脂1 476例(29.76%),男性>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80岁者(P65岁老年人进行体检,对疾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极为重要的。
关键词 老年人 高血压 血脂异常 高血糖
Analysis of the abnormal status of the blood sugar,blood lipids,blood pressure if the over 65 years old people in community
Xu Wenjuan,Yu Jun
Daduko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Panzhihua City,Sichuan 610000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of hypertension, hyperglycemia,dyslipidemia in recent 2 years which were examined in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the elderly,in order to take some measures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health care.Methods:4960 people who were over 65 years old and did health examination in the community center from January 2012 to August 2013.W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ir health examination datas.Results:1476 cases with high blood cholesterol(29.76%),and the males are larger than the females.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Key words Aged;Hypertension;Dyslipidemia;Hyperglycemia
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07万居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和体力活动的减少,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的发病率已逐年增加趋势。老年人定期体检,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有积极的预防作用,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减少糖尿病、高血压并发症的出现,提前干预可延缓病情进展,积极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命,改善生活质量[1]。现将2012年1月-2013年8月体检的>65岁老年人的血压、血糖、血脂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这3种疾病的分布状况及在辖区的变化趋势。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8月健康体检的>65岁老年人4 960人,男2 123人,女2 837人。根据年龄分为3组,65~69岁2 617人,70~79岁2 120人,>80岁223人。
测定方法:所有体检者在测血压前安静休息15分钟,用立式水银血压计测量坐位右上臂血压;采集空腹静脉血,血液离心后,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等指标进行检测。
统计方法: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用χ2检验各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P
结 果
性别比较:>65岁老年人4 960人,男2 123人,女2 837人。高血压,男652人,女617人;高血糖,男242人,女304人;高血脂,男748人,女728人。高血脂男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不同年龄段比较:高血压人数1 269人,65~69岁组的高血压百分率较>80岁组增加明显(P80岁组增加明显(P80岁者增加明显。血脂增高者所占百分率最高,与其他两组高血压及高血糖的百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 论
在老年人体检中,高血脂的比例最大,其次是高血压,再次是高血糖。而且,3种疾病常合并存在。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血脂异常的患病率正逐步升高。老年人代谢缓慢,摄入高胆固醇类食物不能及时代谢,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及脂代谢障碍。血脂异常是脂代谢障碍的表现,也是缺血性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
高血压诸多相关因素包括不良饮食习惯、吸烟、肥胖等,长期的高血压引起全身小动脉病变,导致重要器官心、脑、肾缺血。长期高血压伴随的危险因素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发展,因此,应早期诊断高血压并对其进行正规治疗,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危害。
糖尿病是复杂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包括人口老龄化、现代生活方式、营养过剩、体力劳动不足、子宫内环境以及应激、化学毒物等。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较高,病情进展较快。
总之,改变我社区居民的不良生活方式,加强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疾病进行系统、规范化管理意义较大。同时,做好每年定期的>65岁老年人健康体检工作,定期做好随访及健康宣教,使之了解自身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对疾病早发现、早治疗,以减少致残率及死亡率,提升居民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