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服装品牌调研范文
时间:2023-10-17 17:35: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针织服装品牌调研,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针织服装;着装喜好;设计构思
1 针织服装市场调研
1.1 针织服装的迅速崛起
中国纺织行业产值增速虽然在2008~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略有减缓,但自2009年后仍然增速明显。据中国海关数据,2006年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达1470.85亿美元,到2009年出口额增长到了1713.32亿美元[1]。“十一五”期间,针织行业发展大提速,针织产品占服装比重55%。统计显示,2010年9月针织服装占服装比重58%,出口金额占54%,分别比梭织服装高出16%和8%[2]。
1.2 针织服装的竞争优势
针织服装是相对于梭织服装和机织服装而言的,梭织服装的最小组成单元是经纱和纬纱,而针织服装的最小组成单元是线圈[3]。针织服装手感柔软,富有弹性,既能勾勒出人体的线条起伏,又不妨碍运动。在服装加工中,由于面料伸缩性大,可以很大限度地减少接缝,收褶和拼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因此占据了竞争优势。
1.3 针织服装的适合人群
针织服装有良好的贴身性、伸缩性、舒适度。适合在各种休闲场合和非正式场合穿着。近年来针织服饰又以其花色品种的增加,产品质量的提高吸引了年轻人士的广泛关注。而大学生作为年轻人的代表人群,作为青春活力的代名词,理所当然的成为了针织服装的消费人群。
1.4 针织服装的市场销售
服装有大卖场、专卖店、网络商店、百货商场、批发市场、时装街等销售渠道。经调查,针织服装的销售平台几乎囊括了以上所有场所。其中除了批发市场这一非直接销售渠道之外,占据针织服装销售比重较大的是网络销售平台和大卖场。大学生因其独特的教育背景及生活环境,形成了相对前卫的消费风格,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最钟爱的消费场所正是网络商店,因此,针织服装在销售平台上符合大学生的消费习惯,这也有助于增强针织服装对大学生消费群体的吸引力。
2 影响大学生针织服装喜好的因素
2.1 环境因素
不同身份的消费者着装喜好各不相同。职业人士需要树立其端庄、优雅的社会与家庭形象,在服装的选择上往往会偏向衬衣、风衣、西服套装等梭织服装。而大学生的形象是青春、活力,大多时间处于非正式场合,针织服装自然是他们的主打服装。校园环境决定了针织服装在大学生生活中的主导性地位。
2.2 自身因素
大学生对服装的消费会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也正因为针织服装工艺流程短,生产成本低,与梭织服装相比其价位相对较低,相对来说性价比与附加值较高。因此能够得到很大一部分年轻人特别是在校大学生的一致青睐。另外,男生更追求服装的舒适度,而女生更注重流行时尚。针织服装同时拥有舒适、时尚的元素,所以能够受到大学生的喜爱。
2.3 心理因素
大学生在穿着衣服方面所反映的心理特征是多方面的,有的希望通过服装把自己装扮得更加秀丽动人,风度翩翩;有的希望自己与众不同,在服装式样上追求新颖别致;还有的人喜欢从众,社会上流行什么式样,就穿什么式样。但对大多数人来讲,都有“爱美”和“求新”的心理特征。针织服装质地柔软、自由舒适、款式更新快、并且比较普遍,因此能够吸引大学生的目光。
2.4 社会因素
当今时尚潮流影响着大学生的着装观念。每个人都有追求“美”的心理,这种心理促使大学生追求走在生活最前端的时尚潮流,把时尚注入自己的生活。针织服装的崛起恰好满足了大学生的这种需求。
3 针对大学生喜好的针织服装设计构思
3.1 研究背景
注重消费者的风格喜好及其侧重的局部细节将对设计开发针织服装有极大的帮助,借此可以通过消费者的风格喜好调查数据来设计开发产品,以达到迎合这部分消费者喜好的目的。
为了了解大学生消费群体对针织服装的喜好偏向,我们在苏南地区不同院校随机选取了三百位大学生做测试。通过眼动仪这一先进仪器,针对大学生对针织服装风格、局部细节等多方面的喜好进行了测试研究。
3.2 调研结果
我们将针织服装分为三大类风格进行调查,分别是“欧美简约风格”、“日系田园风格”、“另类独特风格”。
(1)风格方向的偏重选择。测试结果显示,高达58%的消费者偏好于日系田园风格,其次为欧美简约风格(24%),而另类独特的针织服饰由于其本身具有的特定元素以及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接受等因素,并不是非常被关注。
在经过风格喜好的数据分析后,我们得出大学生更加喜欢田园日系风格的针织服装。日系田园风格的针织服饰追求一种原始的、纯朴的美。其宽大舒松的款式,天然的材质,为人们带来了有如置身于悠闲浪漫的心理感受,正是大学生的生活需求。
(2)局部设计元素的偏好。确定了大学生最喜好的针织风格为日系田园风格之后,我们用眼动仪测试大学生对日系田园风格针织服装的局部造型的喜好。通过数据分析,就针织服装的局部造型设计而言,我们基本得出如下一些结论:1)图案是针织服装设计的重点。经调查发现,带有图案的针织服装中,图案被关注率达到了57%,在市场上占有主导地位。图案类型可基本分为条纹图案、局部或全身图案、图案与条纹搭配三种。但每种都能吸引人的眼球。在设计时,把图案的创新作为着重点,会使设计更适合市场。2)色彩是针织服装设计的突破口。色彩常常是消费者对服装的产生第一印象的设计元素,大学生是一个多姿多彩、青春活泼的群体,他们年轻有活力,这样的年纪,应该辅之以绚烂的色彩去衬托,用各种跳跃碰撞的色彩融进生活。3)面料是针织服装设计的根本。面料永远是设计的根本。相对于其他普通面料而言,针织面料在其机理、再处理方面的优势得天独厚。一根纱线,通过千万种变换的织法可以织出各种各样肌理的面料。在做针织服装设计时,设计面料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4)针织服装应该注重细节设计。很多情况下设计师在做设计时往往更多地关注服装的整体造型,而常忽视细节处的设计。然而细节设计却最能反映一个设计师的巧思。新颖别致、画龙点睛般的细节变化会让原本平淡无奇的服装得以提升档次,获得消费者的喜爱。
4 研究总结思考
通过一系列的调查、测试和分析,我们了解到针织服装在大学生市场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大学生因其独特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正逐渐成为针织服装的主要消费群体之一。同时也发现在针对大学生消费群体的针织服装开发设计中应该结合大学生的喜好偏向在服装风格上有所偏重,在服装局部设计方面添加适宜的设计元素。做到让更多的大学生接受、喜爱针织服装。
通过这次测试研究,我们对针织服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大学生的喜好方向有了相应的了解,得到的结论也有助于开发设计针对大学生消费群体的针织服装,同时为此类针织服装投放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石。
参考文献:
[1]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中心.丝绸[J].2011,48(01).
篇2
【关键词】 服装产业 困境 对策
一、我国服装产业现状与困境分析
如今中国制造的产品以其高性价比的特性获得了世界的广泛认可,但这种繁华的背后却潜藏着多重挑战。就服装产业而言,据《2006―2007中国服装行业发展报告》统计显示:2007年我国规模以上服装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201.59亿件,其中梭织服装94.56亿件,针织服装107.03亿件,与2006年同期相比分别提高了14.36%、13.13%和15.47%,是世界最大服装生产国。2007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外贸出口总额达1711.7亿美元,出口增长幅度为18.88%,为世界最大服装出口国,但大而不强。
我国服装产业发展的边界条件――生产要素和企业数目的总量充足,但素质不高,客观上限制了我国服装产业的纵深发展。就目前而言,我国服装产业主要生产的是中低端产品,在这类市场上总量很大,因此,各企业纷纷采取低价竞争策略来换取市场,造成整个产业成了微利行业,甚至因其低价战略还会遭遇欧美等国以反倾销为名的“特保”措施及其他保护措施。
在高端产品市场上,中国企业无能为力,出现较严重的市场缺失。在设计、流行趋势的等方面,西方潮流仍占主导力量,中国服装产业没有发言权。在品牌方面,意大利、美国、法国等国家的一批国际大牌凭借强大的品牌优势一直牢牢占据着世界服装市场的高端,获取高额附加值,中国多数企业却仍停留在替国际知名品牌做加工的阶段,自主品牌几乎走不出去。即使具有出口能力的面料企业或服装品牌企业,价格也非常低廉,走低端路线。因此,中国服装业目前这种大而不强的状态会不断削弱产业的竞争力,最终使产业既强不了也大不了。
对于劳动密集型的纺织服装产业而言,中国劳动力相对便宜。传统的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以及中国已经形成的配套产业链的优势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但随着越南、印度等一些国家加工制造业的崛起,中国在加工制造领域原本的比较优势也日渐受到威胁。在这样的状况下,要实现中国由“服装大国”向“服装强国”的转变,中国服装业从“制造”到“创造”的转变就势在必行。
二、我国服装产业由大变强的发展之路
1、加强服装产业高素质人才的培育
随着我国服装产业的日益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发展自主品牌、实现企业转型。作为企业的出路,引入设计管理、提升产品设计能力是企业升级不可逾越的关键一步。一个合格成熟的设计管理人员是很难通过一些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对于理论的初步实践就能培养出来的,而是同企业家一样是在一定的专业基础之上,通过自身努力、社会培养,在产学结合、校企联合的经验积累过程中锻炼出来的。服装企业中无论是设计人员,还是生产管理人员、市场营销人员的培养,都需要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因此,高等院校培育的服装专业人才只有通过在企业中不断积累经验与实践和对自身有目的的培养,才能逐步磨炼成符合企业所需的人才。
学院应定期聘请一些服装企业家与经营家成立专业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参与到教学改革工作的全过程中,以便及时把服装行业中的新动态、新规范、新设备、新工艺、新管理机制等纳入教学内容中,使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通过这样的途径,减少学生与企业的磨合期,使培养“基础复合型、技术专门化”的服装专业人才的目标得以实现。
2、重视企业信息化投入与建设
目前大多数的纺织品服装企业仍属于生产型企业的销售网络,多数是地区性或全国性的,无法发挥市场调研、信息收集、为产品开发和生产提供市场信息的功能。由于企业严重缺乏国际营销经验和适应国际竞争的复合型人才,建立跨国销售网络的企业仅是凤毛麟角。
服装品牌企业面临着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要求服装品牌企业提高营销管理能力,提高畅销产品的有效库存,降低滞销产品的积压库存,及时掌握市场销售信息变化,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和适应市场多变的能力。这就必须运用科学先进的智能化服装营销系统,使生产品牌营销活动中的发货配货、订货补货、调货退货以及物流、资金流等处于般佳组合状态,实现服装品牌企业在营销管理方面的畅销产品智能预测,滞销产品智能预警和智能决策。
在企业信息化环境建设方面,应注意企业信息化网络效应特点。基于供应链的服装企业信息化网络环境建设、服装企业集群的信息化生态环境建设等,已成为新时期服装企业信息化环境建设的必然选择。企业信息化只有形成网络、形成集聚,才能产生“溢出效应”。企业信息化工作只有被放置在企业供应链、企业集群或企业生态环境当中来整体考虑,才能够真正适应形势的发展,这一点对于广大的中小服装企业来说尤其重要。
3、提高服装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任何一种产业,到最后都必须有品牌的支撑,而打造品牌是一条漫长、曲折的道路,服装行业尤其如此。品牌,首先要有品质、有品位,牌子才能挺起来。一件成衣品质的产生和形成,包括了市场调查、款式设计、产品规格标准、工艺要求、辅料采购、缝纫生产、工序控制、检验测试、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各种品质活动。以上各种职能都是保证产品质量的环节,每个环节都是相互紧扣、互相影响、不断循环、不断提高的。
品质管理的重要目标就是将企业内的各项品质活动贯穿在各个环节中,并推动每个环节的上升,以提高产品的品质。建立正确的品质管理概念是十分必要的,中小服装企业要决心实行有效的品质管理,一定要抛弃固有的品质管理观念,吸收新的知识。许多管理人员都认为只要找到种合适的管理工具,如“品质圈”、 SQC(统计品质管理)、 AQL(允许品质水平)及些电脑软件工具等,就可以将品质问题解决,但事实上,品质管理的成败不在于工具,而在于正确的观念,只要掌握全面的品质概念,才能真正在企业内解决品质问题。品质的提高,不仅只是让顾客满意,而且可以让工厂大幅度增加产品的利润。
4、政府规划引导,行业协会组织协调
“入世”后,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的进程将加快,这对政府管理职能的转换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后应当花更多精力研究和处理对外经济事务,以保证国家利益最大化。政府有责任在允许开放和竞争的条件下,运用世贸规则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特殊条款,最大限度地减少外部冲击给服装产业带来的负面效应。为了鼓励服装企业的创新,政府可以出台制定加速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对各企业的新投资项目,给予减、缓、免的政策优惠,并在适当时候给予企业物质奖励。
三、结束语
进一步发挥服装协会的作用,更好地完善和进行自我约束。服装协会应致力于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真正将服装产业链融合和调动起来。例如在组织面料和品牌推广方面,可以组织更多企业或企业家间的交流活动,加强沟通,密切合作。服装品牌的成长进程,是服装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也是升级取得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产量至上的观点,把眼界放宽。创品牌必须有创新意识,营销方式要创新,管理要创新,技术也要创新,要从单纯的对别人的模仿中解脱出来,最终形成真正的、有档次的服饰特点。
【参考文献】
[1] 张铁:比较优势、后发优势与中国服装业发展战略选择[J].北方经济,2005(12).
[2] 王秀芝:浅探“大服装”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改革[J].中国科技信息,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