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音乐教育专业范文

时间:2023-10-17 17:35: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音乐教育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音乐教育专业

篇1

关键词:大学公共音乐教育;音乐教育专业;异同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我国的高等音乐教育逐渐演化成两大阵营,即面向非音乐专业学生的公共音乐教育和面向专业学生的专业化音乐教育,这二者虽然有一定联系,但在教育对象、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众多方面有着截然不同的要求,本文就二者异同点为主要研究对象,揭示其不同发展规律。

1 大学公共音乐教育与音乐教育专业的内涵

大学公共音乐教育主要是指普通大学的音乐教育,而音乐教育专业主要是指音乐院校的音乐专业和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由于我国的公共音乐教育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众多方面还不够完善和健全,所以很多时候都倾向于音乐教育专业,如果能够更好地探索到其培养目标、实施方式、课程内容等可以揭示教学特征的规律,这将对大学公共音乐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大学公共音乐教育与音乐教育专业的异同

1、培养方向

共同点:大学公共音乐教育与音乐教育专业所传达的教育本质都是塑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都是为了培养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的各种人才。另外,二者都是通过大学课堂进行音乐知识、音乐素养、音乐技能、文化艺术等传播的,实施主体都是教师,接收者都是学生,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要传播模式的。

不同点:二者在职业适应方面有所不同,大学公共音乐教育主要培养的是以文史、理工专业为主的非音乐专业人才;而音乐教育专业主要培养的是未来可能从事教育教学职责的音乐老师或音乐专业人才。在教育口径方面,前者是大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方式,有助于其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培养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以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全面发展;而后者是在专业系统的教育中循序渐进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其目标是培养专业性人才,满足社会对音乐教育的需求,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更加神圣。

2、教育价值

共同点:大学公共音乐教育与音乐教育专业都是培养人的教育活动;二者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学术价值,都促进了音乐体系的发展;二者都具有社会价值,都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传承具有促进意义。

不同点:在育人价值方面,大学公共音乐教育更侧重于完善个人素质,而音乐教育专业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教育能力;在学术价值方面,前者是加快社会化进程的催化剂,对不同学科有普遍影响,后者则完善了音乐专业系统的知识;在社会价值方面,前者目的在于满足大众的音乐追求和精神探索,后者在宏观上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3、教育观念

共同点:大学公共音乐教育与音乐教育专业都是在不断摒弃传统观念中的弊端,二者在课程实施中都关注学生的个体性差异,但批判式创新观念较淡薄,都只能在传统僵化的模式里继承,不能较好地创新。

不同点:大学公共音乐教育虽然承认音乐专业教育的内容,但更侧重于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自由、灵动、高雅的审美和认知能力,其特点在于不会将学生限制在某种特定的专业内,而是全方位地向学生输送综合知识;而音乐专业教育要求学生更系统化地进行知识的储备与输出,并进行相应的专业训练,在观念上更追求纯粹的艺术享受。

4、教学与课程设置

共同点:大学公共音乐教育与音乐专业教育都是以教学为培养过程的关键环节的,目的都是培养才人;教学载体都是音乐,实际活动的开展也是以音乐为主题的;二者都是依赖于课堂教学而进行音乐知识的传授;二者的本质功能相同,对人才培养都是要求智力、才能、人格同步发展的。

不同点:大学公共音乐教育与音乐专业教育在教学重难点上有所不同;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也不同,前者的教师必须拥有以一辅多的综合能力,后者的教师必须专业分类明确,对学科业务的研究必须到极致;二者在教学计划和进度、课时安排、教材选择、教学目标等方面的要求有所不同;在教学方法和形式方面,前者更侧重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审美情趣的提高,后者更侧重于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加深。另外在课程设置方面,前者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后者仅仅面向少数学生;前者更侧重于在文史理工兼具的文化氛围中开展课程,以便整合所有学科在头脑中的认知,而后者的发展方向则是专业学科。

3 小结

在处理大学公共音乐教育与音乐专业教育的关系时,应该注意一下几点:1、在实施大学公共音乐教育的同时应该承认专业教育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但是要尽量防止公共教育对专业教育的移植模式,避免培养的人才过度同构化。2、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加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质在提升音乐品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3、大学公共音乐教育的实施应该特别注意可能性与现实性的结合,将目标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在此过程中巧妙处理公共音乐与专业音乐的冲突与融合,将多元化和统一性结合起来。4、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可以在全球经济技术竞争与合作中有较强的竞争力,而且也能自觉承担起文化选择和价值澄清的重担。5、加强显性课程在音乐教育中的设计和开展,同时兼顾隐性课程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全面协调地提高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转变陈旧僵化的思维模式,逐渐探索创造性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陈晓芳,袁平.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与中小学音乐教育接轨研究[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3,04(11):537-541.

篇2

声乐教学是以声乐演唱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 是一门规律性极强的应用科学 , 也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技能学科。大连大学几年来积极进行声乐教学的系列改革 , 旨在进一步强化职业技能培训 , 培养高素质的师资人才。

一、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的历史长期以来 , 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受专业音乐院校影响 , 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都没有体现出自身特点。2001年教育部制定的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 《标准 》 ) 正式出台 , 强调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 , 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 , 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 , 重视音乐实践 , 提倡学科综合 , 鼓励音乐创造。

《标准 》的提出不仅对我国音乐教育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 而且对从事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合格教学能力的音乐师资人才。

这就要求学生不仅具备完成课堂唱歌、欣赏、弹唱等内容的教学能力 , 还应具备讲授科学声乐理论知识的能力 , 掌握科学声乐教学方法。因此 , 声乐教学改革力图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 , 更新教学内容 , 实施多样化教学 , 采用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 , 艺术实践课、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相配套 , 以弥补一对一授课形式的不足 ,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 促进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二、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主要问题

1 . 大量扩招 , 生源质量下降。

随着国民教育的发展 , 对音乐师资的需求不断增多。新形势下,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出现了许多新问题 , 扩招生素质偏低给声乐教学带来难度 , 旧有的教学及管理模式与新形势不适应。

2 . 专业能力不强 , 忽视师范素质培养。

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教师的重任。

“ 合格 ”已不再是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是新世纪所需要的综合素质和敬业精神 , 仅仅上好专业课已达不到新的教学目标。

3 . 过多注重技术训练 , 学生综合素质不强。

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在关注技术训练的前提下,应加强相关学科的综合素质。声乐教学不仅要弘扬我国民族声乐文化艺术 , 还要关注世界多元文化;不仅要提高专业综合素质 , 还要加强相关学科的综合素质 (特别是艺术类学科 ) ; 要与文学、历史、民族、宗教、民俗等紧密联系 , 使学生的人文内涵更加丰富和鲜明。

4 . 声乐教学内容单一 , 参与教学研究活动能较低。

一直以来 , 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课程基本延用传统的声乐表演专业设置 , 尽管增设一些特色课 , 但也存在随意性设置的现象。课程设置显然是不全面的、不适应时展要求的。经过改革后 , 确定了新的教学内容 , 更加突出了师范性。

三、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 . 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 我国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有了发展与进步。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音乐教育对社会的影响都是非常重要的 , 人们需要多元文化的真、善、美来陶冶情操 , 提升精神境界 , 因而对声乐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2 . 全民素质教育的需要。

目前 , 我国教育模式更多倾向于理性素质的培养 , 但感性素质的培养更应得到重视。感性素质的培养只有通过艺术教育来实现 , 其中音乐教育起着重要作用。

3 . 高校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新课标为大连大学声乐教学改革的发展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 , 使学校及学生真正认清自己专业的职能所在 , 并正确地规划设计 , 这是教好学好声乐 , 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必要前提和重要手段。

四、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的策略与实施

1 . 声乐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施。大连大学在教学改革中 , 改变原有课程体系 , 强化各种演唱技巧及声乐基础理论学习。

新课程体系要求学生不但要加强声乐演唱的技能训练 , 还要学好声乐理论基础知识和声乐教学方法。学生不但要唱得好 , 还要懂得多、教得好。大连大学在教学改革中 , 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 首先加强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内容改革 , 加入声乐教学法的课程内容;加入声乐理论的课程内容; 加强声乐教材的选编工作; 加强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实践活动; 加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舞台演出实践活动; 积极开展教师声乐技能大赛; 在确立声乐学习目标前提下 ,抓住发声训练与作品演唱 , 抓住声乐理论、声乐教学法 , 以及舞台表演、教学实习等环节 , 立案备课 , 有的放矢地实施教学。

篇3

1、陕西设有音乐教育的大学有:陕西师范大学,西安音乐学院,西安文理学院,西安石油大学,安康学院。

2、音乐学的总任务就是透过与音乐有关的各种现象来阐明它们的本质及其规律。如研究音乐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有音乐美学、音乐史学、音乐民族学、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学等;研究音乐的物质材料的特点的,有音乐声学、律学、乐器学等;研究音乐形态及其构成的,有旋律学、和声学、对位法、曲式学等作曲技术理论;还有从表演方面来考虑的,如表演理论、指挥法等。

3、就业方向:音乐学专业主要到高、中等专业或普通院校、社会文艺团体、艺术研究单位和文化机关、出版及广播、影视部门从事教学、研究、编辑、评论、管理等方面工作。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关键词:理工科大学 音乐表演 器乐重奏 唱、奏能力 教学模式

理工科大学的音乐表演专业开设器乐重奏课是一门实用性、实践性学科之一,作为专业音乐教育的一门实践性课程,该科目既要反映表演者的器乐演奏水平,还要涉及到和声、曲式等专业的知识,更要求每件乐器的演奏人员对调性、乐器特性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对作品的编配难易程度和应变能力有一定要求,对每位演奏者的合作协调能力方面要求也很高。

近年来,比如,2012年在杭州师大举办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专业本科学生基本功比赛中,来自全国29个省(区、市)54所高校的162名学生展开了角逐。看到各省市的参赛选手在合作演奏等项目上的表现大多为杂乱无章的,而这些选手是精选出来的优秀学生。在2013年云南中小学音乐教师国培项目中,来自全省50多名一线的教师骨干中,演奏能力缺失,反映出在教学模式、课程安排、教材运用等方面普遍存在严重的问题。2011年内蒙古科技大学作为一所理工科大学经过两年半的筹备,成立了艺术与设计学院音乐表演系,其中课程设置中开设器乐重奏课,截止到2015年第一届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和加强训练,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因此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改善、摸索出更符合实际性的教学模式。

一、理工科大学器乐重奏课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

(一)器乐演奏能力

目前,理科大学的学生实际演奏能力欠缺,演奏基本技术和重奏理论知识的缺乏,或未能运用到重奏实践中去,在重奏作品中听不出来声部,基本乐理不活用,合作、协调能力弱。出现这系列问题的原因:

1.学生能力方面的因素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政策的重大调整,一改以往的“精英教育”为“普及教育”的模式,全国大规模的扩招,致使学生素质严重下滑,在音乐方面的素质与能力参差不齐。艺术术科考试前突击,进校后几乎是零基础,一上来还没搞清楚自己演奏的准确性,即开设这样的器乐重奏课,学生只能是滥竽充数,老师是叫苦连天,乐理知识混乱,节奏不清楚,演奏技术处于初级阶段,一没声音,二没声部,异常吃力。

2.教师方面的因素

教师处于模仿专业院校的样式,把各种乐器集中在一起齐奏,如,音准问题、节奏问题、甚至还有不会看乐谱的,问题凸显出来,教师推崇专业训练模式,结果却大相径庭,这种观念和教育体系极大阻碍了学生演奏能力的获得,结果是既培养不出音乐家,学生又耽误了最佳提高的时间,培养了浑水摸鱼,滥竽充数的学生。

3.课程设置的因素

器乐重奏是一个综合的艺术体现,必须有一定演奏基础,能分辨出音准和声部,再加上实践合作能力,合作是众多学科的综合锻炼结果,离不开好的乐理知识,离不开视唱练耳的能力,离不开器乐演奏的应变能力等等,而我们的课程设置是不互相联系的,学生不会合理地活学活用,理论课和实践能力严重脱节,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也显得无法提高。

(二)唱、奏能力

作为高校音乐表演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演唱、演奏的能力。不论是声乐专业还是器乐专业,是一定具备唱乐谱的能力。但是,现在的学生视唱不了乐谱,会唱不会弹,会弹唱不了,无法与其他乐器的演奏能力匹配,无法默契,无法协调。出现这系列问题的原因:

1.师资队伍因素

各科专业教师仅对本专业领域的熟悉,缺乏对其他领域的学习和涉猎,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只知其一不知其所以然,影响了认知、综合能力的发展。

2.课程设置的因素

理工科高校的音乐表演专业尚处于摸索阶段。缺乏完备的教学体系,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3.教材因素

目前,较完善的器乐重奏作品很多,但对于学生的实际演奏程度来说,却无法驾驭,教师只能不断改动,总体上满足不了教学需求,已出版的作品具有相当长的篇幅及较高的演奏难度,由于缺乏合适的教材,让教师与学生无所适从,训练水平无法保证,进入到了瓶颈期。

器乐演奏能力和唱奏能力是器乐重奏具备的两个基本素质与能力,直接影响到重奏过程中的教学效果,同时决定了重奏音乐教学质量,对学生的教育更具深刻意义。

二、理工科大学的音乐表演专业重奏课的教学改革思路

(一)建立以唱、奏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能够准确的唱出乐谱的音符、节奏,以及各种表情记号,可以保证学生能够准确识谱。但实际教学中并不乐观,唱谱能力的训练是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的达标反映。的确,能够准确的唱、读乐谱在演奏乐器或歌唱的实用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为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这种硬性能力,要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各科目的相关教学应以唱、奏为核心去围绕教学,主动配合,摆正对音乐表演专业教育的各学科间的关系,使唱、奏能力成为各学科知识展现、融合的载体,这样才能体现出该专业性质的优势与特色。

(二)围绕唱、奏能力进行课程设置及要求

1.器乐演奏课程设置

此课程以培养学生实际演奏能力为中心,包括五线谱、简谱的训练,即每一位器乐学生的主修课程,为重奏课做准备,既要树立对技术型操练的要求高度,并传授与人合作的演奏经验,对学生掌握该乐器的演奏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2.视唱练耳、乐理课程的设置

此课程要从大一开始就打好基础,为今后的各门类专业课程做准备,因而,对教师要求较高,第一,教师为很有经验的教师;第二,教师能够融会贯通知识体系;第三,教师要具备足够的耐心,去面对刚入学的学生参差不齐的水平;第四,教师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树立正确的观念。

3.和声、曲式课程的设置

和声是音乐学习中器乐重奏的理论基础,也是音乐织体理论的实践体验的基础,对各个声部概念的意识,直接影响重奏中对整体听觉的把握,加以听辨,培养内心听觉能力。

(三)器乐重奏课程设置及要求

器乐演奏是每一位学生的专修课程,建议在大一年级按照各位专业老师的严格要求,提高技术训练,再结合乐理、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基本有一个专业程度的提升,在二年级的时候,有了一定的基础,具备唱谱和弹奏的能力基础,开设器乐重奏课程,教师面对一定程度的学生不会捉襟见肘,既避免大一学生的迷茫期,更能节约师生的宝贵时间,事半功倍。在课程要求方面:第一,教学内容的选择;第二,着重各乐器之间的配合;第三,时间的安排,2-4年级进行教学,并适时安排实践演出。

通过改变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各课程重新定位,加强器乐演奏与重奏的系统性安排,与教学实际接轨,把重心置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上,我们的音乐教学才能体现出存在的价值和真实意义。

三、结语

普通理工科大学的音乐表演专业的器乐教学与重奏教学是相互关联的,但实际现状中发现一些问题,教学已经偏离了教育的实际,包括教师、学生的意识与能力的因素,加上教育体制的客观因素。学生之前的唱奏动手动脑能力的缺失,直接影响音乐教育的质量。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认为建立以唱、奏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是有效可行的。提出对相关课程的设置和要求,试图对理工科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改革提出一个科学、合理的探索方向。希望引起更多的共鸣与重视,是普通高校专业音乐教育更好的、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加强学科建设,形成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拥有优秀的唱、奏能力,合作能力、协调能力,成为人格健全的人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钱杨杰.高师钢琴伴奏课教学研究[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5,(01).

[2]王伟.浅谈民族器乐重奏课的教学与实践[J].神州,2013,(08).

[3]王文俐,李诗原.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与形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篇5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高素质人才发展计划的不断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得到极大发展。21世纪是人才的竞争,而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素质的竞争。音乐教育是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展高等教育教学、培养全面人才的重要教育形式之一。本文从音乐对大学素质的作用入手,分析音乐教学对大学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

音乐教育;创造力;大学素质教育

音乐是人类共通的语言,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音乐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抒发人类的情感,同时可以发展人类的形象思维,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既可以缓解他们紧张的学习压力,又可以加强沟通,提高他们的鉴赏力和基本素质。

一、音乐教育对大学素质教育的积极作用

(一)音乐教育可以丰富大学生的情感

音乐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陶冶人的情操,同时通过听觉艺术等形式丰富人类的情感。对于大学生来说,音乐的教育作用不言而喻。大学生是高校教育的主体,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和就业压力的增加,大学生的情感教育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音乐教育通过听觉形式,让学生在音乐创造、投入及欣赏等过程中,结合自身经历和理解,和音乐作品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这种情感上的共鸣,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情感生活,抒发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同时让大学生在欣赏思考中成长。音乐的创造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人类最基础的情感表达,无论什么音乐形式,都离不开生活,音乐是生活经验的凝练和升华。大学生在音乐教育中,可以通过音乐的欣赏增加对生活的感悟,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同时通过对艺术家的人生经历、音乐创作背景等欣赏和剖析,感悟生活的真谛,也可以通过音乐欣赏找到情感宣泄的窗口。例如通过对大音乐家贝多芬的人生经历,从中学习那种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情感素质,使他们的素质得到升华。

(二)音乐教育能提高大学生的创造能力

音乐是人类参与活动最高的活动形式之一。人类在参与、体验和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音乐教育的本质是通过音乐这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音乐教育中的即兴表达,可以培养学生把握生活的听觉敏锐感,培养他们精确的节奏感,同时在教育过程中培养他们音乐的理解和感知等。通过这些培养,可以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注意力,从而无形之中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三)音乐教育能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部分,而艺术教育最重要的是审美教育。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欣赏和创作音乐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创作过程,欣赏音乐的动态美和情感美,增进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和欣赏,自觉甄别美与丑。音乐教育通过音乐的形式对大学生的精神生活进行调剂,通过听觉等艺术形式让学生感知和欣赏音乐的独特魅力等。

二、当前大学音乐教育存在的不足

随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学培养从单一的

人才培养结构模式向全方位、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尤其是当今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全方位高素质的全面型人才已经成为社会竞争的关键因素。当前的大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而音乐教育作为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当前大学音乐教育在提供大学生素质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具体体现为:

(一)大学教育的音乐教育在非音乐专业的教育比重比较低

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教育等,大学教育中的音乐在非音乐专业的专业教学中的比重比较低。尤其是一些非艺术类学校,音乐教育的课程安排大多以选修课为主,部分专业甚至没有音乐鉴赏课程。

(二)大学教育的音乐教育认识不足

大学生的素质培养着重于思想品德课程和专业课程,而对于非专业课程,如体育、美术和音乐,大学管理阶层没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在课程安排中缺乏合理性。大学教育的素质教育虽然已经开始实行,但部分院校还是以学生的技能培训为主要侧重方向,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和教材指导

音乐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则需要专业的教材指导和系统的理论指导,而高校的音乐课程,尤其是一些非艺术类的音乐选修课程,由于课程安排等原因,没有专业的音乐教材,甚至部分音乐教师是非科班出身,音乐课程以欣赏音乐为主,对音乐的创造和剖析没有深入进行,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

三、针对当前音乐教育出现的问题对策

(一)在课程安排上学校要有足够的重视

音乐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也是学生情感宣泄的窗口,尤其是当今竞争激烈的学习环境,音乐能够起到很好的减压作用,同时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音乐教育的作用,学校应该有充分认识,并在课程安排上使音乐课程更趋于合理。此外,需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入力度,如多媒体的建设和音乐器材的建设,都需要学校的支持。

(二)加大对音乐教师的培训力度

音乐是一门艺术课,也是专业性和系统性很强的教育形式。在音乐教育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十分重要。学校对于音乐教师的培训极其重要,一方面音乐教师要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学校的专业培训让音乐教师深入系统地构建音乐体系,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三)对音乐教材要统一进行专业编制和采购

对于音乐选修课程,学校要提供专业的音乐教材。目前大学生的音乐教材都是由大学教师自主编写,因此,对于音乐教材的选择,首先要选择专业性强、有针对性的教材。此外对音乐教材要采取标准化的采购,教材的编写要请专业教师统一编写,以便确保教材质量。

总之,大学音乐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教育形式之一,大学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等方面都具有很重要作用。因此,音乐教育对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学生和谐健康发展极其重要。

作者:周莹莹 单位:安徽大学江淮学院

参考文献:

篇6

在大学教育中,音乐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人文教育,在提升大学生气质修养、增强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音乐专业而言,具有较强的技巧性,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过分重视技巧的运用,而对文化的构成产生严重忽略,进而导致人文素养方面的缺失,影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对大学音乐教育中的人文素养展开全面分析。

关键词:

大学音乐教育;人文素养;培养途径

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将声音、表演及情感等多种因素融合在一起,通过声音实现情感的传递与表达。自古以来,音乐凭借其修身养性、塑造人格的独特魅力,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爱与推崇。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大学音乐教育在塑造大学生完美人格、培养其人文素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大学音乐教育中人文素养的论述,提出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希望为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教学经验。

一、大学音乐教育中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指的是人们在人文方面发展至一定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素养。可以说,人文素养是人文科学与精神、能力等要素的共同结合体,而人文科学又包含文学、历史、哲学、经济学及政治学等诸多范畴。音乐作为人类精神世界的重要法宝,凭借其人文魅力与感染力,在提升素质、塑造人格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大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受到音乐艺术的感染与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自身气质,增强了审美能力,同时,其人格也得到升华。由此可见,音乐艺术凭借其强烈的感染力,激发了人类的情感,凝聚了人类的精神力量,真正实现了旋律与情感的融合[1]。

二、大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大学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越来越重视。而在大学音乐教育中,不仅重视对大学生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大学生情感因素与人文精神等方面的需求。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在接受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精神需要的满足,实现大学生全方位的发展,进而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2]。

(二)改善大学音乐教育教学质量

在大学音乐教育工作中,教师凭借音乐的内在美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让其充分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对于人文素质不高的学生而言,是无法真正感悟到音乐艺术的内在美的,同样也无法通过音乐专业学习提升个人魅力,增强自身审美能力。可以说,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与否对音乐教学效果可产生直接的影响。通过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强化其音乐基础教育,从而将其培养成高素质的音乐专业人才。

(三)有效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

与其他艺术专业不同,音乐专业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具有一定的要求。通常情况下,音乐专业学生在音乐表演中需要面对众多观众,要想在众多观众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音乐作品,就必须树立较强的自信心,相信自己的专业实力与艺术魅力。教师在音乐教育中,通过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其面对困难时能够做到淡定从容,增强自信心,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意志力与自主能力[3]。

三、大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设计

在大学音乐教育实践中,教师应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认识,认真制定音乐教学计划,优化教学设计,保证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教师应深入认识人文素养的形成对大学生产生的重要影响,重视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将人文素养教育渗透至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感悟人文精神,将对音乐知识的被动接受转化成主动享受的过程,培养大学生的思辨能力,进而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强化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实施互补教学

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作,仅仅依靠音乐学科教育是难以实现的,需要多种艺术门类与各学科的互补教学,密切配合各项教学环节,在多种学科教育中,适当增加人文教育比例,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促进人文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统一实现。另外,在大学音乐教育中,教师应注重音乐学科教学的实际性,突出表现音乐艺术的感染力,完善教育结构,进而实现音乐教育功能。

(三)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重视自身人文素养的养成

在大学音乐教育工作中,人文素养的形成不只是局限在大学生群体中,作为音乐教师,更应该重视自身人文素养的养成。音乐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除了要具备必备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增强专业素质,强化心理素质与能力素质,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育教学思想,为学生树立人文典范,使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达到师生共同进步,实现教学相长。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仅仅具备音乐专业知识已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新形势下,音乐专业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作为大学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人文素养的养成对大学生的重要性,在增强大学生音乐专业素养的同时,重视对其人文素养的培养,使其在步入社会后,通过良好的自身修养,感染更多热爱音乐的人。

参考文献:

[1]张培专.大学音乐教育中的人文素养探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6:53-54.

[2]马斌.关于大学音乐教育中的人文素养探究[J].中国职工教育,2014,18:67.

篇7

摘 要: 当今社会是一个文化大融合的时代,在多元文化视角下,对兰州市高等院校音乐教育发展状况和前景进行探讨,具有相当的意义。本文先从正反两面对兰州市高等院校音乐教育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总体概述。进而,从四个方面对兰州市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的前景进行了宏观描绘:一,高等院校音乐教育将进一步得到师生重视;二,高等院校音乐教育朝着大众化趋势迈进;三,高等院校音乐教育教学方法不断革新;最后,高等院校音乐教育坚持真、善、美的初衷不动摇。

关键词: 多元文化视角;兰州市;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现状与前景

当今,各种文化丛生、纷繁复杂,在多元化视角下对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前景进行探索,其意义不言而喻。因各地高等院校众多,不妨以兰州市高等院校为例,来谈一谈它的现状与前景问题。

一、 多元文化视角下兰州市高等院校音乐教育发展现状

高等教育是我国培养人才的重要一环,在多元化视角下审视兰州市高等院校音乐教育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依旧存在的不足,是全面发展学生德、智、体、美、劳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我国音乐人才的应有之义。

(一) 兰州市高等院校音乐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

仅就目前而言,兰州市高等院校音乐教育发展成就体现在这些方面:较为重视音乐教育,许多院校开设了音乐教育的专业课程,供学生选修;任教老师具备较扎实的音乐专业基础;教学设备逐步更新;教学方法逐渐多样化;选修音乐教育的学生渐次增多。以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的西北民族大学为例,该校自1953年就开设了音乐教学课程,拥有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学和音乐表演等三个本科专业。该院还有较为雄厚的师资力量,任教职工达八十多人,其中,音乐系近二十人,副教授近三十人,讲师二十三人,硕士生导师三十四人。这些教职人员大多是音乐科班出身,甚至一些还具有相当高的学历背景,拥有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该校拥有尚德义、李曙明赵景华、李强、贾纪文等一批资深音乐专家。同时,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有音乐教学大楼、舞蹈教学大楼、练琴大楼,舞蹈排练厅、专业录音棚、高价值钢琴、图书资料等教学设备若干,基本能满足广大师生音乐教育的需求。更为可喜的是,在多元文化的氛围中,该院还开设了一些供非音乐专业但爱好音乐学生选修的课程,用以提升学生的音乐修养。这吸引了大批爱好音乐的学生选修该课程。

(二)兰州市高等院校音乐教育发展存在的不足

当然,看事物不能“一刀切”,要以客观全面的视角去审视。在看到兰州市高等院校音乐教育存在不足时,还应认清其中的不足。整体表现在:兰州市各个学校之间音乐教育发展不平衡,音乐专业与非音乐专业音乐教育发展也不平衡;教学理念和方法未能与时俱进;教学设备还有待进一步改善。众所周知,兰州主要高校有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和兰州商学院、兰州城市学院等。在这些高等院校中,因各学院的教学条 件和培养目标有所不同,音乐教育发展的情况不一而足。比如,西北民族大学音乐教育展开情况在整个兰州市而言,属于领先者,具备较为强劲的音乐教育发展势头;而偏理工的兰州理工大学等一些兰州市高等院校音乐学院连完整的建制都没有,几乎很难谈得上音乐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此外,即使是同一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受音乐教育的情况也参差不齐。非音乐专业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几率和覆盖率远远小于音乐专业的学生。加之许多教师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不利于推动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总之,从素质教育理念出发,这些都是不良信号。

二、多元文化视角下兰州市高等院校音乐教育发展前景初探

(一)高等院校音乐教育将进一步得到师生重视

音乐作为文化的一种形式,是多元文化背景下不可或缺的文化因素,对于提高师生的修养,培养健全的人格,有着莫大的作用。因此,兰州市高等院校音乐教育必将进一步得到师生重视。一方面,这是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必然要求,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和用人公司越来越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这意味着高等教育除了基本专业的培养外,还应该关注学生包括音乐在内的多种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高校老师和学生对音乐熏陶人格的作用有所认识,即使不是音乐专业出身的科班学生,越来越多师生倾向于借助音乐宣泄情绪。另外,不得不提的是,社会上一些音乐节目对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的推动,也起着一定的正向作用。因此,兰州高等院校音乐教育更加受师生重视的趋势是无可辩驳的。

(二)高等院校音乐教育朝着大众化趋势迈进

音乐是全人类共享的财富,多元文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师生对于音乐这一文化食粮的需求将日益凸显,兰州市高等院校音乐教育将逐步朝大众化方向前进。所谓“大众化”,一指数量上的突破;二是指数量突破基础上,实现音乐文化由专属于少数人的“雅文化”向为大众共享的“俗文化”之转变。兰州市高等院校音乐教育向着大众化方向演进的趋势是多元文化使然,文化突破原有的专业界限与不同的文化进行交流,形成融合的态势,这有利于音乐教育内涵和外延的拓展。另外,多元文化背景下,不同音乐风格的教师进入高等院校的殿堂,为音乐盛典的展开做好了铺垫。多元文化必将促成兰州市高等院校多元音乐文化的产生。而音乐样式多了,也将吸引更多的高校学生投入其中,享受其中。这样,兰州市高等院校音乐教育大众化的帷幕也将被拉开,大众化趋势亦是可观望的前景之一。

(三)高等院校音乐教育教学方法不断革新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各种新兴科技文化不断涌入,必将给兰州市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带来革新。科学技术是首要的生产力,这不仅意味着科技能促成现实生产力的发展,还意味着科学能够促成像音乐这类文化的发展。兰州市高等院校音乐教育要积极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诸如多媒体技术、录音技术等,并将之切实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让音乐教育从传统的教学方法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不断革新教学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高等音乐教育的教学效率。

(四)高等院校音乐教育坚持真、善、美的初衷不动摇

不论兰州市高等院校音乐教育如何发展,其前景中必有一条稳固不变,即对音乐真善美内涵的追求不变。善良美好、崇尚真实是人类共同的追求,也是多元文化下高等院校音乐教育永恒不变的艺术追求。兰州市要做好高校音乐教育,必须毫不犹豫地将真实、美好、善良作为基本的指标之一,并自始至终贯彻落实之。反之,如果高等院校教育脱离了真善美的初衷,自觉或不自觉地落入低、俗、丑的尴尬境地不能自拔,即使采用再好的方法,具备再强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也无法达到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的目标。因此,兰州市高校音乐教育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真善美。

目前,兰州市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的状况虽取得了成就,但仍有许多有待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在多元文化的指导下,兰州市高校音乐教育前景必然脱不出四点:其一、音乐教育将更加得到师生重视,其二、大众化趋势,其三、教学方法得以不断革新,其四、坚持真善美初衷不动摇。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

项目类别:2013年研究生中央高校科研专项资金资助研究生项目

项目名称:多元文化视角下兰州市高等院校音乐教育发展现状与前景问题研究

项目编号:ycx13122

参考文献

[1] 宁彤. 论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途径[J]. 芒种,2013(12)

[2] 徐显辉. 对当前高等院校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艺术教育,2013(05)

[3] 张昕华. 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管窥[D].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论文,2013.

篇8

关键词:招生;就业;艺考热;音乐教育;改革

近十年来,报考音乐类的学生人数一直呈上升态势,艺考热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然而,目前我国音乐教育甚至整个艺术教育行业在招生与就业等方面出现两难困境,招生异常火热,就业形势持续低迷,这些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担忧,音乐类人才的出路在哪里?探寻问题的根源,我们当如何解决?音乐教育的和谐发展又该进行怎样的改革?关于这类文章很多,针对我国当前音乐教育的现状,笔者进行了一些思考, 从不同角度再探高等音乐教育改革的困境与出路。

一、艺考热高烧不退似“暖冬”,就业率持续低迷似“严寒”,高等音乐教育出现两难困境

1.春天般繁荣的艺术类招生考试

国内媒体多次报道艺考热持续升温,到2008年是一个峰值,2009年到2010年,全国艺术类报考人数稍有回落,各专业有不平衡,但总体招生情况任然火热。几组数字可以说明问题,如:山东《大众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山东省艺术类考生2002年为3.2万人,2003年是5.6万人,2004年猛增至9.3万人,2005年为14.6万人,2006年超过16万,2007年达到16.92万人,2010年90654人,比2009年减少6226人,2008到2010年有较大回落,总体看,山东省每5名高考生就有1人选择了艺术路。河南省高招办统计数据表明:与07年相比,08年河南省艺术类考生共有98456人,比去年82458人增加19.4%,其中美术类报考人数增加18.9%,编导制作类增加43.8%。河北省教育考试院统计数据显示:河北省2008年报考艺术类的考生有61399人,比2007年增加15198人,增幅近33%,2009年103086人,比2008年增加4630人,增长4.7%。各类考生人数达到历史最高值。江苏《教育在线》报道,08年江苏艺术类考生人数激增,2010年总人数有一定回落。其他如安徽、广东、湖南、辽宁等省份均呈现相同态势。

笔者认为艺考如此春天般的繁荣景象更像“暖冬现象”,而暖冬背后隐藏的是严寒,就业形势与人才培养质量等问题不容乐观,音乐类作为艺术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势比较其他艺术类更加令人担忧。

2.冬天般清冷的就业形势

一方面艺考正热火朝天,另一方面,据麦可思2007届大学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显示,全国就业率最低的本科专业前10名中,音乐表演排第一,音乐教育紧随其后,就业形势相当严峻,至2010年,就业状况没有显著改善。中央一套“新闻30分”的一条新闻值得我们注意:“艺术类专业就业竞争激烈,考生对未来知之甚少,考生和家长还应该对艺术类专业的就业情况有一些了解。近年来,艺术院校招生持续升温,许多普通院校也都开设了艺术类专业。据教育部统计,2001年-2005年艺术类专业增加了两倍,全国开设表演艺术类的高校就有342所,开设动漫专业的高达1230多所。因此,许多艺术院校的学生面临着入学难,就业更难的‘两难’境地”。艺术、文学、管理成为全国就业率最低的三个专业。据央视调查数据显示,2004年、2005年艺术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不足30%;70%的艺术专业毕业生为生存而改行;成为国内知名明星的几率仅为0.003%。因此,与目前愈演愈烈的“艺考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明星梦”背后的就业隐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音乐类专业的就业出路问题可想而知。

面对“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的和谐社会目标,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分析当前形式,找出艺术专业招考率和就业率之间的矛盾根结,从而研究其解决的方法。

二、探询就业低迷问题的原因

1.高考学生的投机心理

多数中国人的大学梦是在“上大学等于好的工作单位,等于有保障的生活”的基础上,这几乎成为一条人人认可的社会定律。但伴随着大学扩招,就业情况开始发生变化。笔者认为,上大学不是唯一出路,文化成绩不行,通过突击学艺术考大学更加不可取。

首先,学生参加艺考时只求能上大学,却基本未思考就业问题。就业率低迷问题的出现和艺考热的“虚火”有直接关系。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学生因找不到工作或面临转行而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实际上这是由于学生在主观上对就业形势认识不足、盲目乐观、扎堆考试而形成的后果。

其次, 艺考生中有很多“投机学历”的成分。全国的教学资源相对紧缺,由于上学难,艺术类高考录取分数线又比普通文理科低二三百分,一些考生认为自己参加普通专业考试“上本科”无望因此“半路出家”。这样的学生往往缺乏艺术功底,容易成为“半吊子”,进入社会也往往缺乏专业竞争力。虽然开设艺术类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但师资力量、生源素质不佳,从而导致许多艺术类毕业生只能从事低端工作,其综合素质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再次,“高不成低不就”是如今艺术生就业最突出的矛盾。艺术生教育成本高,工作期望值也高,毕业生都希望工作自由,环境舒适,福利优越,但有些学生水平不高,又怕吃苦,因此要想找到一份满意工作就更困难。

2.近期艺术教育盲目发展,出现结构性矛盾

笔者认为就业低迷的另一重要原因是教学目标与培养计划制定不科学,专业化与群众化被混淆。艺术专业教育不能以普及为目标,而是要定位在培养“高、精、尖”艺术人才上,打着专业教育的旗号却培养业余艺术人才,其引起的后果必然是严重的。很多学生为升学而学艺,没有天赋可言,甚至并不喜欢艺术专业,这势必给教学和就业带来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培养出的人才只是群众性娱乐的水平,要从事专业艺术工作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而这种缺乏专业精神的教育亦是对学生和艺术教育行业的不负责任。

其次,大学扩招和中学追求升学率为“艺考热”添薪加火也是就业低迷的重要原因。一方面,艺术类招生录取率远远超过普通专业,有些学校达到1:50左右。另一方面,中学追求升学率,鼓励文化成绩差的学生考艺术,有学校甚至规定成绩在班级后20名的学生必须考艺术。同时,在“艺考热”支持下,高校对传统艺术专业的设置不做相对调整和改革,都直接导致培养与需求的供求失衡。一边是市场对传统的美术类、音乐类人才需求严重饱和,而另一边全国新增设的定位均相似的艺术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高校的这种不对用人市场做研究,似乎只管招生不管就业的状况,也直接导致艺术人才培养出现结构性的深层次矛盾。

三、寻找出路,走出暖冬与严寒,音乐教育需进行自上而下的结构性改革

音乐教育中出现问题的深层原因在于音乐教育的发展步伐与其本身的发展规律有些脱节,需要深入研究,大胆进行结构性改革,而音乐教育的改革从小学到高校乃至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改革哪一部分就能实现的,因此应该从音乐教育的观念着手,以宏观调控政策为手段,实现音乐教育的和谐发展。

1.音乐教育的结构性改革应从高校开始

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是人才培养的结构性改革。市场是人才培养目标的晴雨表,因此高校音乐改革应从研究人才市场入手,分析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与要求,以明确培养目标。

(1)市场不需要低端人才,人才培养要面向市场

研究当前国家规定的专业目录,一级学科“艺术学”下设20个二级学科,如:音乐学、音乐表演、美术学、绘画、艺术设计、表演、舞蹈学等。资料显示,全部艺术类考生中报考美术类专业的考生占60%-70%,剩下的大部分学生则报考音乐教育和音乐表演。每年20多万的招生计划都集中在这些方向就必然导致人才培养的结构出现问题,培养的人才类型与市场缺乏衔接,就业随之出现低迷现象。

高校音乐专业教育应该遵循“传道、授业、解惑”的思路进行,中国的音乐教育乃至全部教育,在课程设置上“授业”内容太多,“传道”内容比重太小,没有激励与成功学方面的教育,学生没有激情,不会做事,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传道不足,授业不精”,学生要有好的出路谈何容易。

显而易见,用老思路解决新问题是行不通的。研究人才需求问题需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评估,要么选择未来发展空间大或竞争对手少的行业或方向,要么成为某成熟行业的领跑者。因此,选择传统艺术与其他学科交叉衍生的热门专业,培养真正的复合型人才,是适应市场的最好选择。

(2)保持音乐教育的连贯性,阻断学历投机

西方音乐教育界认为,传统的音乐人才培养一般需9-12年的连续教育。笔者认为人才的培养应是连贯的,而我国艺术专业的盲目扩招给很多学生提供了学历投机的可能,一些学生想上大学却苦于文化知识差而被迫转学艺术,这种现象无论从文化素养方面还是艺术素养方面都打断了人才培养的连贯性,而这种双脱节的教育必定导致高校培养出一批缺专业缺文化的“半瓶子晃荡大军”。音乐教育目前这种不重文化基础的教育方式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行为,盲目扩招后的学生往往缺乏专业热情和职业精神,这也使得投机学历的学生、学校甚至社会为此付出了沉痛代价。因此,现阶段首先要靠政策控制招生,严把人才选拔质量关,把确实不符合条件的考生拒之门外,防止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保持音乐教育的连贯性,阻断学历投机,确保高校音乐教育质量。

(3)不同高校的人才培养类型应有不同定位

艺术类高校人才培养类型应分工明确各有侧重。如专业类音乐院校仍走培养音乐精英路线,以满足人们高质量审美需要。而师范类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再继续借用音乐学院模式,应该着重体现“师范”性质,培养能够真正带领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传承美、创造美的音乐教师。然而扩招后的问题就集中在师范类:靠这些不一定热爱音乐、却依靠音乐谋生的低端人才,中国音乐教育的振兴何时会有希望?如果培养的次品再去培养次品,艺考和艺术教育将限入“危险的循环”。

另外,新兴的综合类大学所开办的音乐专业培养目标应该依托综合类大学的多学科优势,培养宽口径、基础厚、综合能力强、有别于音乐院校和师范院校的复合型人才,多在音乐与科技或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上下工夫,不能做音乐院校和师范院校模式的再现。

同时,高校应严格控制招生规模和文化分数线,提高步入音乐专业的门槛,而国家应对高校专业严格评估,对师资不足的学校停止招生,以大力整顿音乐教育市场。目前,艺术类考试文化成绩的门槛已经提升,这也是近两年来艺考生下降的原因之一,宏观调控的效果正在显现。

2.音乐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在中小学

如果能够成功的进行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我国的音乐人才培养就总数而言不是过剩而是缺乏,音乐类专业充分就业的关键取决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质”和“量”。

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是整个国家音乐教育事业的基础,发展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质”和“量”,我国音乐教育中很多问题将迎刃而解,当中小学音乐教育有一定水平的“质”时,通过音乐投机学历的问题会大量减少,当中小学音乐教育达到一定的“量”时,我国音乐人才总量将有很大的缺口,就业问题也解决了。然而,目前我国人才培养结构、比例及质量与发达国家的水平却有很大差距,音乐教育的目标存在很多功利性,远没有达到音乐是一把钥匙和以人为本的要求,我们要看到音乐教育改革的路程任重而道远,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和大学的音乐教育改革息息相关,因此,大学和中小学的音乐教育要配合进行,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两者要互相倾听来自对方的声音,当中小学音乐教育水平有较大提高时,高校音乐改革才有坚实的基础,同时,国家宏观政策导向须跟上。

(1)加大中小学音乐课程在总课程中的“量”

从中小学音乐课在学校课程中的比例和重视程度看,我们国家是不够的,没有一定的“量”,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的音乐学校的运作模式。如德国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艺术素质,除学校每周的音乐课外,各区都有一所政府办的免费供学生学习的音乐学校,大部分学生都参加学习,至少每周二次,每次二至四小时。学校提供钢琴等大型乐器、音乐课本,并配备音乐教师,租用中、小学教室上课。若学生另请教师个别指导则必须缴纳学校费用(如教师的工资、场地租金等)的50%作为学费。在俄罗斯,实行儿童音乐学校课外教育7年加中等音乐教育4年的模式,是培养一般音乐爱好者的教育。全俄罗斯有近6000所国立初等音乐学校以及120多所中等音乐专科学校为所有喜爱音乐的孩子提供专门高质量的免费音乐教育。孩子在普通学校上学的同时,可再选择一所音乐学校。音乐学校的课程与普通学校的课程要求同样严格。相比之下,我国中小学的音乐课程比例非常小,课程重要性也不如西方国家,投资也是相当不足的。

(2)修正中小学音乐培养目标,提高音乐教育的“质”

好的音乐教育强调对音乐的全面理解和自我释放,不以片面的演奏技巧为标准,中小学音乐培养目标直接关系到音乐教育的“质”,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培养目标并不十分明确,在“通过学习音乐实现对人的培养”的问题方面,笔者认为我们应向法国和美国学习。

法国音乐教育讲究全面发展,其教学准则就是立志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自我表现的空间和机会。学校每学期给每位学生都安排登台演出机会以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且教学思维灵活,讲究个性化发展,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特点。而美国音乐教育特别强调通过亲身的音乐活动来加强音乐感受。在美国,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目的不是为培养音乐家,而是为培养和提高国民素质,其中最重要的是培育人的创造性,这是建设跨世纪的现代化强国的需要。美国音乐教育界认为“音乐是把钥匙”,是打开通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途径,虽然音乐本身并不等于这些领域。1996年,美国政府立法,将音乐课正式列为中小学必修课,与数、理、化、文、史五科齐头并肩,成为基础教育的“大六门”。

相比之下,中国音乐教育教学方法还比较死板,往往只注意单门技巧而忽略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因此学生往往基本功比较扎实,而缺乏对音乐的全面理解和自我释放。尽管人们已开始注意到学校音乐教育是全民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可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又往往忘记了音乐教育之“超音乐”的目的。基于这样的情况,我们有必要深入理解美国人将音乐学科列为中小学“大六门”之一的原因,同时也应该认真体会“音乐是把钥匙”的含义。

(3)音乐界应尽快提出我国的“豪斯赖特宣言”

实现音乐教育的变革和发展必须有一个意义深远的纲领和目标,在这方面,美国的《豪斯赖特宣言》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豪斯赖特宣言》旨在勾画美国音乐教育的新世纪前景,就音乐教育的重大问题在音乐教育界与相关机构和人士之间达成观念的共识及行动的联盟,并形成了对未来20年美国音乐教育产生深远影响的观念与行动纲领。

我国的音乐教育方兴未艾,国家提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即将期满,在这关键时刻,我国音乐界也需要提出一个能够从更深更广的角度指导中国音乐教育下一阶段发展的行动纲领,我国也需要一个深入的讨论,为中国音乐教育的下一阶段勾画蓝图,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功能。

综观我国音乐教育的 “暖冬”与“严寒”,深入的改革势在必行,仅从音乐工作者的角度探讨是不够的,关键需要全社会的广泛认同,特别是决策者的认同,需要决策者从长远考虑,进行宏观调控,放弃某些眼前利益,渡过音乐教育的瓶颈时期。笔者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我国音乐教育改革必将迎来一个和谐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李岩.中国音乐教育的历史•现状•未来――记北京院长论坛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2]周世斌.透析现象意为何 看尽繁华话忧思乐器 2003年第3期

[3]晓静著.《海外音乐教育拾零》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1年版

[4]艺馨.专业音乐教育繁荣的背后 人民音乐 2004年02期

[5]王文澜.国外音乐教育改革与我国音乐教育现状分析 西北师大学报 2005年02期

[6]郭声健.当代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特征 人民音乐2003年第1期

作者简介:

篇9

论文摘要:音乐是人的生活的一部分,音乐本能是人的潜能之一,人们通过音乐来表达情感。通过音乐潜能的挖掘,人们可以陶冶情操,愉悦心情。学生的音乐教育是育人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音乐教育,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培养。本文从学生的人格、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创新素质四个角度来探讨音乐的教育功能,为培养合格的四有社会主义接班人奋斗。

音乐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它是在时间过程中展示的诉诸听觉的一门艺术,它的基本手段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构成特定的精神内涵,用来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音响结构形式。如何找出一种适合于现代中国大学生的音乐教育形式,通过“音乐育人”,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当代大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成为摆在大学生成才教育工作者面前艰巨的历史使命。

一、音乐可以创新大学生的人格

大学生的人格培养与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甚至是学校教育都十分紧密。大学生的优良人格是未来工作、生活和学习的至关因素。大学生人格的培养和创新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学校教育中的音乐教育可以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可以锻炼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技术人才。音乐教育可以摒弃当代大学生思想深处腐朽的、落后的思想,净化、升华大学生的内心灵魂,通过音乐教育创新大学生的人格,促进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发展,对培养合格的大学生具有非常重要、非常现实的实际意义。

二、音乐可以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质

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中最重要的素质之一,道德素质反应了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一个民族的道德素质反应了一个国家的道德水平。音乐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可以、陶冶大学生的艺术情操,可以愉悦大学生的健康心理,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浓厚审美情趣。当然,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是一个非常长期、非常复杂的一个过程,这种过程需要坚持,需要持之以恒的不断积淀。大学生应该明白自然和谐、社会良好秩序和社会正义,要抛弃自己那些比较龌龊的、阴暗的、低级趣味的想法,自觉地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培养自己高雅、文明、自然、和谐的人生品格,通过音乐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后养成自己最有意义、最有人生价值和最有社会价值的价值取向。音乐艺术通美的结晶,启迪人类的思想内涵,感染人类的关爱情感。通过音乐教育这种非常轻松,非常美丽和非常爽心悦目的方式传达思想道德的真谛。因此,音乐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手段。通过音乐教育可以给大学生以活生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音乐可以加强大学生的专业素质

大学生的专业素质是大学生培养中的核心要素,通过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培养让学生获得一门专业技能,在某一领域能显现出自己的特长。专业知识的获得固然重要,音乐的获得为专业素质的获得提供支持,音乐教育能够非常好的促进专业素质的培养,学生通过音乐这种艺术形式让自己的大脑得到休息,在艺术形式中培养自己的专业素质修养是现代艺术领域的一个观点。通过音乐来开发学生的右脑功能,通过右脑功能的开发,挖掘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音乐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没有音乐我们的生活会显得暗淡。智力的发育同人的精神状态是密不可分的,每天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智力较好的发育,相反,每天萎靡不振,事事漠不关心,很难保证智力的正常发育。因此,音乐育人教育在促进大学生情感和智力的平衡,健康发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四、音乐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

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大学生培养中最突出的素质,通过学生的科学思维的培养,在科学领域的科技创新发挥自己应尽的责任是每个高校义不容辞的。社会的发展需要科技创新,人类的进步需要思维创新,创新是整个社会进步的源泉。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时展的要求,是国际竞争的要求。人类的思维活动分为两种,一种是科学思维,与自己的专业素质相关,另一种是艺术思维,是自己的生活素质,这两者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只有两者处于一种协调的地位,人的思维或素质才能得到全面的锻炼。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培养就体现在艺术思维和科学思维的统一。通过音乐教育中的节奏感和敏锐眼光培养学生的专门敏锐眼光。通过音乐教育中的节奏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发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高度的注意力、渴求配合的默契,加上自由翱翔的想象力,奏出和谐、壮美的乐章。

音乐的教育功能是多方面的,音乐的教育功能通过专业素质的培养,创新素质的培养和道德素质的培养体现。我们每个人通过音乐这种比较形象、比较直观和比较感性的方式来体现自己的综合素质。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能力、丰富的想象力以及直觉的洞察力和大胆的创造力。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和利用音乐教育,不仅可以使受教育者从审美对象中汲取美的价值和力量,使他们的思维变得形象化,想象力变得丰富,还可以把受教育者融入教育的过程中,更好的发挥他们的能动性,调动他们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促进他们的主体性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耿家林.论音乐教育功能[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24(4):11-13.

[2]赵俊.浅谈音乐艺术的审美特点与教育功能[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42-144.

篇10

[关键词] 社区音乐教育 雅俗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一提起社区教育,不少人首先想到的是老年人在一起唱唱跳跳,并且不屑一顾,认为太俗气。但随着京剧、戏曲乃至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走进社区,又有人认为社区教育就应该是高雅的活动才对。雅俗这对矛盾一直处于斗争与融合的发展过程之中,如何消除“重雅轻俗”或“重俗轻雅”的偏激观念,可谓说是纷而杂乱。现阶段对社区音乐教育雅俗的研究,虽然有其共性的认知,但没有一个系统、完整的认知,必须结合社区教育的特点和音乐学、音乐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来重新审视社区音乐教育的雅、俗,才能真正实现社区音乐教育繁荣与发展。

一、社区音乐教育的基本含义

社区音乐教育是社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包括各级各类音乐教育在内的,集各种教育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主体和对象一体的全方位教育形式。从大教育性的角度来看,也是一种群众性教育,即为了满足社区群众的音乐教育需要,由社区广大民众参与,面对广大民众的教育。它既着眼于社区成员美德的完善,又服务于社区成员才能的提高。

社区音乐教育作为国民音乐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旨在提高全体社区成员音乐素质,并有利于国民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普及性、人性化、大众化的特点。随着社区教育的广泛开展,一些社区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开展社区音乐教育,对丰富社区居民的生活,提高生活品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他们的积极倡导下,社区音乐教育逐渐成为社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社区音乐教育要俗雅融合

一是了解社区音乐教育的俗与雅。刘文瑞在《华夏文化》中的《音乐史上的雅与俗》的文章中指出,所谓雅乐,专指祭祀、典礼等正规场合所用的音乐,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庙堂之上”所奏之乐,同我们今天来了外宾时军乐队所奏的音乐差不多。所谓俗乐,专指宴饮、休闲等生活场合所用的音乐,接近于我们今天所说的通俗艺术表演。“庙堂之上”所奏之乐来源于专业音乐教育,包括专业学校音乐教育和非专业学校音乐教育,以追求艺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为目标,培养以“雅”为特征的专业音乐人才。宴饮、休闲等生活场合所用的音乐就是所谓通俗音乐,是学校教育以外的音乐教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社区音乐教育,也包括各类学校为社会所提供的音乐教学方面的服务。

二是认识社区音乐教育的俗雅结合。随着社区教育的深入开展,社区音乐教育的雅俗关系,就是萦绕人们头脑中的具有争议性的问题。苏丽敏在《音乐的雅俗共赏》指出,“只有很好的将雅俗有机融为一体,从俗中求雅,在雅中求俗,才能达到高超的音乐意境和艺术效果。”雅俗音乐斗争的结果是各自把自身的精华部分保留下来,使前人千锤百炼打造出来的美的形式与鲜活的生命、时代特征融合成新的合金,这是一个像爬楼梯一样的螺旋式上升过程,社区音乐教育就在这一过程中丰富和发展着。通过古典与现代、高雅与通俗、本土与外来音乐的的借鉴与融合,使社区音乐教育无论从审美品位还是审美方式,无论从审美姿态还是审美追求,都充分体现了“雅俗共赏”这一发展趋势。随着社区教育发展的日益多元化,社区音乐教育也都面临多元化的挑战。社区音乐教育需要专业音乐教育的介入,以获得不断的提高,它是专业音乐教育的延伸、拓宽和发展。因此,专业音乐教育需要大众化,社区音乐教育也需要专业化。专业音乐工作者参与社区音乐教育活动,使教与学二者同时得到一个自我塑造、自我完善的机会。同时,各种形式的社区活动也为社区人民提供了一个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等方面问题表达个人意见和看法的健康有益的场所。

三、实现社区音乐教育雅俗融合的途径

一是要专业音乐教育工作者主动融入社区。有的专业音乐工作者走进社区,面向社区居民,举办各种各样的演唱、演奏活动,让社区居民在欣赏专业演出的同时,获得最直接的音乐感受,得到最专业的音乐普及教育。如中央音乐学院,就经常与学院所在的北京西城区金融街社区的居民举办联欢活动,请专业音乐教师与居民们同台演出,并在演出中讲解演唱、演奏技巧,使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专业音乐教育。有的专业音乐工作者,利用社区教育学校、街道(乡镇)文化站、社区(村)文化室,甚至于自己家里,举办音乐沙龙或培训班,或收费或免费,吸引社区居民加入自己的沙龙(或培训班),对各类音乐爱好者,进行专业训练,使他们的演唱或演奏水平迅速提高。

二是要社区主动吸引了专业音乐教育工作者介入。近几年,我国各地社区教育迅速发展,音乐,作为人类最重要的精神养料之一,自然也成为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不少地方,社区音乐教育还成为当地社区教育的重要特色。许多专业音乐教育工作者,以社区教育兼职教师或社区教育志愿者的身份,积极参与社区教育,为当地社区教育特别是社区音乐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有的音乐学院与学院所在街道、社区建立共建关系,街道成为音乐专业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基地,学院为社区音乐教育提供师资和场地。通过共建与互动,不仅促进音乐的普及和社区教育的发展,而且促进了社区与学院的和谐共存,促进了大学生和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建设。有的音乐学院或高校音乐专业,选择一个或几个社区和乡镇作为创作实验基地,参与当地的社区教育,帮助实验基地挖掘民间音乐遗产,不仅丰富了自己的音乐创作和音乐实践,也为民间音乐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社区音乐作为一种对人进行美的教育的形式,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社区音乐教育则要充分利用专业音乐教育中人才、教学设备、教学经验等方面的优势,去提高社区人民欣赏和表演音乐的技能,进而提高和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文瑞.音乐史上的雅与俗.华夏文化,2002,4.

〔2〕焉树芬.对音乐雅俗观的几点思考.艺术百家,2004,3.

〔3〕柏燕、许鲁州.高校在社区教育中的参与作用[J].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 年0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