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美学教育范文

时间:2023-10-17 17:35: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青少年美学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青少年美学教育

篇1

【关键词】青少年文学 智育教育 德育教育 美育教育 教育价值

一、引言

英美国家的青少年文学(Young Adult Literature, 简称“YAL”)泛指处于12~18岁的未成年人主动选择阅读的文学作品 [1] ,从广义上讲,甚至可以包括所有以青少年为主人公的文学作品。许多小说(如《 雾都孤儿 》 《 汤姆·索亚历险记 》 《 麦田的守望者 》 《 蝇王 》等)都因出色的青少年视角叙事而被列入经典文学,英美国家更是通过专设卡内基奖(Carnegie Medal)和纽伯瑞奖(Newbery Medal),将其颁发给出色的青少年文学作品,而突出地表现出对青少年文学及青少年教育的重视。近年英美青少年文学发展迅速,在世界文学发展方面走在前列,许多文学或影视大奖作品(如《 哈利·波特 》 《 圆屋 》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等)都是围绕青少年主人公的故事展开,逐渐扩散式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的青少年文学教育观。对于国内英语学科基础教育的师资培养而言,研究英美青少年文学中蕴含的教育理论与价值,无疑将是督促实现国内英语学科基础教育走向国际化的捷径。国学大师王国维于1903年撰文《 论教育之宗旨 》,认为教育的终极价值主要表现为真、美、善三者,“真者知力之理想,美者感情之理想,善者意志之理想也。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真美善之三德。欲达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教育之事,亦分为三部:知育、德育(即意志)、美育(即情育)是也”。[2] 本文拟以王国维先生的观点为基本构思依据,研究总结在国内英语学科基础教育师资培养方面,英美青少年文学所蕴含的、有借鉴意义的智育、德育和美育三方面教育价值。

二、趋向成熟的心智培养

古今中外皆重视受教育者的智育教育,不论是中国古代的六艺教育、儒家文化教育,西方的古希腊雅典教育,还是近代的科学技术文化普及教育,共性都在于开发受教育者的心智和学习能力,其差别大多是开发方式和教育内容的不同。然而,从近年的中西方教育情况比较来看,国内的青少年智育教育较之西方,在传授基础知识和技能方面有余,而在培养探索精神、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培养青少年成熟心智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从英美青少年文学中获取相关的借鉴经验应行之有效。

英美青少年经典文学中蕴含的关于勇敢探索的精神比比皆是,这与英、美国家热衷冒险和开拓的海洋文明起源不无关联,而且航海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强化了其继续冒险和探索的精神。英伦三岛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殖民发展史不仅产生了英国第一部长篇小说《 鲁滨逊漂流记 》,也开拓了凸显英国人冒险精神的荒岛文学。同为荒岛题材的青少年文学作品《 蝇王 》虽然与《 鲁滨逊漂流记 》的故事背景和结局有所不同,但是两部小说的大部分情节都是在描述一个年轻人或一群青少年在海外荒岛上的神秘离奇境遇或惊险刺激经历。而在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笔下,不过是将两位小主人公(汤姆·索亚和哈克贝利·费恩)追求自由的历险地由荒岛移到了北美密西西比河畔,甚至风靡全球的冒险小说《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亦是如是地更换了历险背景,不变的主题是小主人公在异地他乡战胜重重困难的经历及其不服输的探索精神,这才恰是青少年读者孜孜不倦渴求的精髓,能够激发其内心磅礴的想象空间和勇敢探索未知的斗志。

近年的英美青少年热点文学多为奇幻或科幻题材小说,能够大大启发青少年读者的创造性思维。J.K.罗琳的《 哈利·波特 》系列、J.R.R.托尔金的史诗奇幻小说《 霍比特人 》《 指环王 》系列、以及斯蒂芬妮·梅尔的《 暮光之城 》系列文学作品都不同程度地扩充了读者的想象空间,J.K.罗琳在哈佛大学2008年毕业典礼上演讲时说道,她就是要向“处于现实世界入口处的”青少年“颂扬想象力的重要性”,这种“人类能够在没有自我经历的情况下学习和理解”的能力才会锻造人们“思他人所思,想他人所想”的同理心。[3] 而科幻题材则不过是“试图使其虚构的世界合情合理,明显地涉及已知或想象的科学原理,或是设计好的技术进步,或表现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4] ,玛丽·雪莱的《 弗兰肯斯坦 》即为佳例,科幻的成分不仅开阔了读者的眼界,引起阅读兴趣,更会以科幻色彩的嵌套式叙事结构丰富传统小说的单一结构模式,完备青少年阅读者的叙事学经验和审美鉴赏力。

勇于冒险和探索的精神能够加强青少年实践生活中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开发可以敦促深广而又发散地思考问题,二者的有机结合无疑会促成受教育者逐渐形成成熟的心智,这在目前国内以青少年文学促进个体教育方面将大有裨益。所以,在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实践中,不仅要重视青少年丰富的基础知识储备,而且还应有意识地注重加强其实际生存能力,才能培养出智力完备的人才。

三、个人品德与社会公德兼备

道德教育不仅指个人品德的修为,更涵盖社会公德的培养,而且会伴随人生每一个成长阶段。青少年阶段是对个人进行德育教育的关键时期,是个人品德和社会公德培养的基本形成时期,将会影响个人未来的行为取向。与英美国家的德育教育相比,国内更倾向于形成以正面事例引导培养青少年的道德形成、以说服教育的方式培养其社会公德的教育思维定势。英美国家的青少年文学则为国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提供了其他可行途径和借鉴方法。

在个人品德修为方面,国内的教育一向对反面事例采取避讳态度,甚至对有反面引导倾向的文学实行全面禁止阅读。而近年的英语青少年文学出现了一种新的小说形式,着重关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遭遇的问题,称为问题小说或成长小说(problem novels or coming-of-age novels)。[5] S.E.辛顿的《 局外人 》、保罗·金代尔的《 猪人 》以及伯莉·多缇的《 亲爱的无名氏 》是该类小说的典型代表。《 局外人 》展现了社会底层的白人少年群体遭受社会歧视、派系冲突的辛酸成长经历。《 猪人 》借两位青少年主人公约翰和罗林的视角,描写了不谙世事的问题少年遭遇的一场人生悲欢离合。《 亲爱的无名氏 》则更为地刻画出青少年主人公克里斯和海伦偷吃禁果后,所承担的怀孕、生子等一系列的心理挣扎与成长过程。塞林格的《 麦田里的守望者 》甚至在“问题小说”这一名词作为题材被提出之前就已诞生,真实再现了十几岁的青少年愤怒和焦虑的内心世界。但是,所有问题小说的青少年主人公及其读者都能从中学会成长,正如保罗·金代尔所言,遭遇问题的主人公“会学到经验教训,我也同他们一样学到了经验教训”。[6] 此类问题小说很多都“未曾提出解决方案,只是如实描写出寻找方案的青少年”[7] ,在青少年读者面前预演成长过程中将要面对的社会问题和自身问题,这更会将青少年读者及青少年教育者带入情境,引起感同身受的主动反思。

在社会公德教育方面,可以借鉴的是英美国家的宗教道德教育理念,以加强道德教育的神圣性和普遍性。西方的宗教道德教育可以追溯至其的源头,19世纪以前,供西方青少年阅读的书目就已经限制在宗教文学范畴。“约翰·班扬的《 天路历程 》就是警示青少年,他们不过是即将必须面对上帝愤怒的准成年人。”[8] 西方的宗教道德教育与其关系密切,借鉴其宗教道德教育理念并非意指国内的青少年教育要照搬西方的。国内的青少年社会公德心培养,可以借鉴西方宗教道德教育的方法,结合中国的儒家文化经典,将仁、义、礼、智、信的民族文化传统贯穿到青少年德育教育实践中,培养出兼具传统民族精神和健全人格的个性化青年。此外,英美国家的宗教道德教育理念也体现在其对社会公德实践环节的重视,小说《 百舌鸟之死 》就以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原则,表现了小主人公的同情之心、理解之心和正义之心。这种为正义挺身而出、自治团体维护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主动做义工帮助弱小等情景常常不经意地再现在英美青少年文学的情节中,会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读者成长着的公德心。

四、以美育升华精神境界

德国美学家席勒这样提出美育:“有促进健康的教育,有促进认识的教育,有促进道德的教育,还有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这最后一种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9] 定义美育为“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10] 足以见得,美育不是以知识性内容的获取为目的,而是要通过培养对形式的感受力和对理想的追求来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而且,根据王国维的观点,“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已臻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11] ,美育既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和目的,也是促进智育和德育的有效手段。就英美青少年文学而言,国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可借鉴的美育教育内容包括其中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三种。

自然美和社会美分属于现实美的形式和内容方面,也通常分别与智育教育和德育教育相融合起到更为有效的作用。《 爱丽丝梦游仙境 》虽然为梦境,但是描绘了爱丽丝从兔子洞进入了一个神奇国度,遇到了一些会讲话的生物和像人一样活动的纸牌,这自然会引导读者对神奇的自然产生无限的想象。想象力的培养也是“美育的重要功能之一,而想象力在科学研究和创造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2] 欣赏自然美的同时扩充读者多维的联想空间,即是寓美育教育于智育教育之中,实现了二者的有效结合。

《 夏洛的网 》对生命、友谊和忠诚的赞美实则是对社会美中人性美的褒扬,《 柳林风声 》中一群个性鲜明的小动物亦是如此,明白事理的鼹鼠、聪明机灵的河鼠、睿智持重的獾和放浪不羁的癞蛤蟆,都是以动物的形象勾勒充满友谊和温情的现实社会生活,将社会美的审度与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加以关联。“王国维认为美育可为德育的手段,所谓的情感教育偏重于道德情感的教育,朱光潜的美感教育的最终指向也是德育。”[13] 这几位近代教育家都表明了美育是德育的基础、与德育密不可分的观点。

青少年文学中的艺术美综合了自然美审美的多面联想与社会美审美的稳定实在,也自然地将智育教育和德育教育结合到了一起。《 芒果街上的小屋 》既讲述了芝加哥拉美移民社区芒果街上的女孩埃斯佩朗莎眼中的现实世界与心中梦想,也借助简单清澈、美丽稚嫩的语言进行了一系列的诗化回忆,给读者以很多留白与想象的空间,将艺术美的审美感受推向了极致。英美国家的青少年文学注重行文内容和语言形式的艺术美,对英语学科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具有实际意义,能够丰富受教育者未来从事基础教育的教育理论和心理学常识,也能够以原汁原味的英语语言真实地传递出其中蕴含的背景文化,加强其职业道德修养的同时,夯实人文素养底蕴。

五、结语

英美国家的青少年文学及其教育由来已久,在近年的世界文学文坛成果丰硕,具有明显的先锋潜质。在当前教育国际化趋向愈渐明显的现实形势下,各国青少年教育出现的问题也常呈现出一致性、规律性的特点,所以,通过阅读、研究教育国际化的先行国家(英国、美国)的青少年文学文本,结合国内教育现状和实际,以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教育三方面(智育教育、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为基本框架,为国内英语学科基础教育的师资培养总结发现,应加强培养青少年的探索精神、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成熟心智,多维强化个人品德与社会公德兼备,美育结合智育、德育以提升受教育者的精神境界,在不断的摸索、实践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出路,逐渐趋向实现民族教育的国际化走向。

【注: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项目(项目编号:吉教科文合字[2013]第332号)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通化师范学院外语学院,吉林 通化,134002)

参考文献:

[1][8]Nilsen A P,Donelson K L. Literature for Today’s Young Adults[M].8th ed. New York: Pearson Education,Inc,2009.

[2][11]郑振铎.晚清文选(卷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3][英]J. K. 罗琳.失败的额外收益与想象力的重要性[J].世界教育信息,2009(3).

[4][美]M. H. 艾布拉姆斯.文学术语词典(中英对照)[M].7版吴松江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 Lamb N. The Writer’s Guide to Crafting Stories for Children[M].Cincinnati:Writer’s Digest Books,2001.

[6] Forman J J. Presenting Paul Zindel[M].Boston:Twayne Publishers,1988.

[7] Jenkins E. Reads Like Teen Spirit[M]. New York:Village Voice, 1999.

[9][德]席勒.美育书简[M].徐恒醇,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

篇2

一、组织参加首届全国青少年学生法治知识网络大赛

印发《云南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参加首届全国青少年学生法治知识网络大赛的通知》,组织全省小学高年级和普通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积极参赛。全省共有1 554所中小学校的584 538名中小学生参加首届全国青少年学生法治知识网络大赛初赛,参赛人数居全国第六,其中326 037名中小学生进入复赛。2016年5月20日大赛结束时,全省共有325 991名中小学生完成复赛。省教育厅荣获优秀组织奖;昆明市教育局、曲靖市教育局荣获杰出组织奖;昭通市、文山州、楚雄州、大理州、红河州荣获优秀组织奖;镇雄县教育局荣获杰出组织奖;宾川县、官渡区、石林县、禄劝县、巧家县教育局荣获优秀组织奖;另有337所学校获奖。

二、举办云南省中小学法律知识网络学习和竞赛活动

全省共有1 105所学校的283 224名中小学生、教师、家长参加云南省第二届中小学法律知识网络竞赛活动,共评出州、市教育局组织奖5个,县(市、区)教育局组织奖30个,各地教育局个人优秀组织奖35名、学校组织奖100个、优秀校长奖100名、优秀管理员奖100名、优秀班主任奖100名、教师参与奖100名、家长参与奖100名、学生奖1 400名。举办云南省第三届中小学法律知识网络学习和竞赛活动,共417 474名中小学生及教师和家长参赛,参赛人数比上一届增加47.4%。

三、开设“教育法治”专栏

2014年9月起,在《云南教育》杂志开设“教育法治”专栏,每月刊登1~2篇法治宣传文章,以以案说法、法规解读、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师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2016年该专栏重点对昆明学院、昆明理工大学、云南财经大学、文山州教育局、玉溪市教育局等单位“六五”普法先进工作经验和典型案例进行宣传推广,并对《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云南省中小学幼儿园章程制定暂行办法》进行政策解读。

四、开展“以案释法”工作

为进一步丰富法治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切实履行“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责任,深化全省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提升普法工作实效,根据省委依法治省领导小组法治宣传教育专项组工作安排,完成“法治在线――以案释法”电视栏目第14期节目(教师资格制度主题)录制工作。该期节目已于2016年5月4日在云南电视台公共频道播出,同时向云南广播电台、云南日报、云南法制报、法制网(法制日报)、云南网、云南普法微信公众平台推送节目相关内容。《云南法制报》每周出一期《校园与法》专刊。在云南教育W开设“以案释法”专栏。

五、同步举行国家宪法日暨教育系统宪法学习日活动

2016年12月2日上午,由省教育厅主办,昆明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小学承办的云南分会场,通过与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连接,同步举行了国家宪法日暨教育系统宪法学习日活动。活动议程包括升旗仪式、部领导领读宪法、合唱《宪法伴我们成长》、部领导讲话等。省教育厅宋光兴副厅长出席活动并讲话。参会人员及昆明市高新一小(经典校区)师生接受了一次新颖生动的宪法教育。

六、组织参加第二届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优秀多媒体课件资源征集活动

篇3

关键词:甘南少数民族;青少年;生态价值观

一、把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生活中

进行生态价值观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让青少年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生活中,提升青少年的实践生活能力,要想把理论知识有效融入到实践锻炼中,就需要结合当地青少年的实际学习需求合理安排学习课程,定期为学生举办多元化的实践活动,这样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理论知识的记忆,从而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提升自己的生态道德素养。实际上,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并不是科学分析并运用每一项理论知识,而是在于实践本身的意义,学生对生态价值观的了解并不能只停留在记忆中,还要积极落实到实践生活中。进行生态价值观教育的主要作用是辅助本地区的青少年形成良好的生态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本地的生态环境现状,从而推动本地经济的健康长远发展。假如我们对生态价值观的教育只停留在记忆方面,就会导致本地的青少年缺乏真正的生态价值观,无法形成正确的生态道德意识,也无法把生态价值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充分发挥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的重要性

这种教育模式主要适用于生态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中,主要指在教育过程中,不仅可以通过普通的教育模式传授给青少年基本的生态价值观知识,还要通过相应环境的影响,让青少年逐渐形成正确的生态价值观,从而有效提升本地区青少年的生态价值观教育效果。尽管德育教育可以划分到理智课程中,但是我们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学校的课堂上,另外,我们可以通过学习隐形材料中的相关知识完成德育教育的最终任务,因为隐性课程是一种真正的道德教育课程,是一种比其他任何正规课程都更有影响的课程。”

三、在核心思想的指引下注重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

这种教育模式主要是指在青少年的生态价值观教育活动中,我们应该树立一个核心思想,即可持续发展观,并在此核心思想的指引下加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比如加强与思想政治课的交流沟通,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生态价值观的教育效率,让甘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青少年形成良好的生态价值观念。具体如下:

首先,我们需要把生态价值观融入到思想政治课中。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不断增强,生B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作为思想政治课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培养青少年的可持续发展观成为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工作,要想认真落实这一观念,我们就应该结合不同课程的不同教育需求,有针对性的完善生态价值观教育工作。

其次,不同学科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生态价值观的教育。因为不同学科对于人类的分析角度不同,因此我们可以尝试以青少年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人类行为的研究工作。上文中提到要把生态价值观融入到思想政治课中,同时还要结合其他学科的不同特征,把生态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其他学科中,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效。我们不能把生态价值观教育硬性融入到其他课程中,通过寻找生态价值观教育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联有效提升生态价值观的教育效率。

四、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加强生态价值观教育力度

生态价值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确保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让人与自然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促进青少年形成良好的生态价值观。具体如下:

首先,真正落实青少年的生态价值观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提升青少年生态价值观的主要方式,它的教育模式、教育内容直接关系到青少年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还关系到青少年生态价值观教育的成效。所以,我们应该结合当地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价值观教育方案,通过长时间坚持教育,让生态价值观深入人心,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个人价值观念,帮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提升青少年的自身道德水平,从而为本地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做贡献,还能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进而推动我国社会的长远健康发展。

其次,加强德育教育,提升青少年的自身道德水平。学校的教育方案关系到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水平,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工作是学校的教育重心。在以往的生态德育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过于重视青少年的生态道德水平,忽略了青少年生态道德以及求善意识的培养。所以,在我们的生态价值观教育工作中,我们不仅要重视青少年的自身价值培养,还要重视青少年的生态价值观念培养,这样才能有效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有助于培养正确的青少年生态价值观念,从而有效推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篇4

关键词视觉文化传播;影视素养;青少年;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50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13-0066-03

1前言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8年12月,网络视频用户规模为6.12亿,使用率为73.9%。伴随读图时代的到来,青少年与影视的接触越来越多,影视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国家和政府将艺术教育纳入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中,影视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影视素养教育与视觉文化传播

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特征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文化呈现方式历史性变迁来越明显,文字逐渐走向历史舞台的边缘,而图像逐渐走向舞台的中央。视觉文化传播是影像媒介实施传播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形态。

在视觉文化时展过程中,电影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从传播内容的生产来看,电影创作由于制作成本高昂,技术难度大,实现起来难度较高,因此是一种集体参与的创作,尤其是电影进入工业化时代后,电影的制作难度和周期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从传播内容的消费上来看,电影是在电影院场域下进行的“白日梦”,电视在家庭中回归了现实,互联时代传播有了现实却失去真实,而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已经把媒体和现实融为一体,难以分清。

影视素养教育能够促进视觉文化传播的发展影视素养教育能够培养大量优秀的行业人才,也增强了青少年自身的能力。受众的影视素养是指受众对影视作品的认识、解读、分析的能力。较好的影视素养指的是不仅要读懂影视剧中人物的故事,更需要理解故事背后的社会价值。

视觉文化传播时代对青少年影视素养教育的促进视觉文化传播时代,拓展了青少年影视素养教育的领域。传统的影视素养教育是“教会看电影”“教会看电视”,而视觉文化传播时代,影视素养教育的领域不仅仅局限于电影和电视,尤其是对于青少年,对新媒体平台上的各种微视频、短视频、直播等视觉文化形式的选择、评价、使用和实践制作,都是当下青少年影视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

3影视素养教育是视觉文化建设和传播的基础

影视的教育功能在当今的中国大众文化中,影视以其强大的媒介功能对社会文化产生重要影响,对受众的道德修养、价值塑造、审美情趣都有重要的教育功能。影视具有教育功能的同时,同样具有娱乐功能,其教育性和娱乐性是对立统一的。曾经受意识形态的影响,影视的教育功能被提到过高的位置,这种对教育意义的过度追求违反了潜移默化和寓教于乐的原则;而当今更多的影视作品又被过于娱乐化,对其教育性产生遮蔽。

影视素养与中小学生成长的关系影视作品对青少年情操的陶冶、审美能力的提升、人格健全的培养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影视作品对中小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好的影视作品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知道真善美。如《天使爱美丽》中豁达乐观的艾米丽,因为戴安娜王妃的去世,开始了她一系列搞笑的助人计划。影片的主题是通过幼小的艾米丽博爱之心,给予别人以爱,主人公所展示出来的人格魅力教会学生塑造高尚的人格。

影视作品对中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影视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形式,对影视作品的审美就是中小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影视作品丰富的主题展示,让学生能够在鉴赏的过程中懂得如何發现美、理解美和创造美。例如:2012年上映的美国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综合了音乐音效、3D画面制作、色彩美学的应用、自然美学的诠释、拍摄构图镜头艺术等审美元素;影片《至爱梵高》用一封信作为切入点,利用倒叙的手法讲述梵高的艺术人生,作品展现美学视觉盛宴的同时,也走近了知名画家的生活。通过鉴赏这些作品提高学生的美学鉴赏力,在美术教育上具有重要意义。

4影视素养的要素及教育实践路径

影视素养和影视素养教育在影视文化传播时代,随着技术的发展,受众和影视之间的基本联系不仅包括认知、解读、分析和欣赏,还应包括创作的过程。针对以中小学生为主的青少年这一特定的群体对象,还要对这个概念的价值取向进行补充。影视素养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增进对影视的了解,学会批判性地接触和创作影视内容;二是通过对影视的接触和围绕影视开展的相关行为与活动,从而做到自我发展和提升。

对于青少年而言,对影视作品的批判性接触和创作是影视素养教育的起点,自我价值的提升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影视素养两个重要的构成内容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只有批判性地对影视作品进行接触和创作,才能在认知过程中达到自我价值的提升。

影视素养教育既有美育的功能,又有德育的功能,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另一方面要得到自我的发展。由于以中小学生为主的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没有成熟,在知识、技能和道德方面都需要进行关注和塑造,因此,可以说中小学是青少年影视素养教育的主要阵地。

在视觉文化传播时代,青少年影视素养教育的需求是旺盛的。开展青少年影视素养教育,从国家和政府层面讲,可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从行业层面讲,可以储备高质量优秀人才,培育具有一定影视素养的受众,促进行业的繁荣发展;从学校层面讲,可以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把影视素养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手段;从学生成长的角度看,有利于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和多样化发展,一方面可以培养出一专多能的人才,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艺考等方式进入专业学院学习深造。

影视素养的要素和影视素养教育的要素美国媒介素养专家詹姆斯·波特提出媒介素养的四个维度,分别是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审美领域和道德领域。结合影视媒介的特点、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背景以及青少年成长的需求,影视素养的要素可以归纳为知识、技能以及道德等几个方面。

在视觉文化传播时代,影视素养的培育要坚持目标导向。影视素养教育包括递进和循环的四个要素:一是了解影视知识;二是对影视作品的意义和价值进行辨识和鉴赏;三是具有一定的影视创作和传播的技能;四是利用影视自我发展。

影视素养教育的四个要素层层递进、相辅相成。自我提升和发展之后,对掌握影视知识、欣赏辨识能力以及传播创作的水平都有所促进和提升,进入下一个循环。

青少年影视素养培育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实践路径是学校开展影视素养教育的指导手册。结合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特征,基于相关理论及目标需求,本研究提出中小学影视素养教育的实践路径框架,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影视素养教育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开展影视素养教育需要有政策和机制作为基础支撑和保障,包括政府的导向、行業的需求、社会的参与、学校的实施等机制;需要在相关理论体系的支撑下开展,需要实施过程性和目标性的评估加以校正,需要坚持目标导向。

5青少年影视素养培育实践案例

J学校是一所十五年一贯制学校,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全学段的基础教育形态。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校园和教学设施,并配备年轻优秀的教师,以培养学生“开阔的国际视野、活跃的创新思维、鲜明的个性特长、自主的交往能力、独立的人格魅力、博雅的素养品质”为育人目标,开展影视素养教育拥有很好的硬件保障和理念引领。

J学校影视素养教育的实施途径J学校在影视素养教育的顶层设计上,牢牢把握视觉文化传播这一时代背景,把影视素养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影视素养教育推动素质教育、打造校园文化、构建学校特色品牌,提升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本文重点从该校影视素养教育路径中的基础层的建设进行探查。坚持基础先行,开展学校影视素养教育“五个一”工程建设,即建设一批场馆——创设多维立体保障的教育环境、打造一批教师——打造具有专业素养的师资队伍、开发一批课程——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搭建一批平台——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活动平台、生成一批资源——开发适合学生使用的影视资源。

J学校影视素养教育实践措施J学校影视素养的教育实践措施,主要是学校对影视素养教育的高度重视,在影视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坚持学生参与的全员导向,在课程实施中注重实践导向,在资源选择上注重价值导向。这几点或可供参考借鉴,概括起来就是强化影视素养教育工作、学生参与的全员导向、课程实施的实践导向、资源选择的价值导向。

篇5

应试教育是片面的素质教育,任何教育模式和环境都会影响到人的整体素质,它往往作用于人的整个学习和工作过程。长期的应试教育给我们的人才素质培养留下许多遗憾。

艺术教育对人的作用是非常深刻的,但过去我们的认识非常浅。

舞蹈是人们表达情感的最古老也是最直接的好形式,然而,在青少年与人交往中,情感激动时表达都不大一样。

我们在考察舞蹈教育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关系时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很显然,舞蹈教育一是在于提高个人对艺术的欣赏与参与能力,例如,通过舞蹈教育提高青少年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从而满足人对美的高层次的追求,通过舞蹈训练达到强身健体,美化身段的目的,从而提高人对自己的欣赏和自信心;二是增进人类社会的情感交流,在这个个彩纷呈的世界里,尽管青少年的交流方式多种多样,但舞蹈以其独特的美的表现传达着人类共同享受,共同追求的情感,它为我们展现了人类心灵深处的情感不仅为特定民族所接受,而且也引起全人类的共鸣。当我们以美好的、生动的。诗一般意境的舞蹈进行交流时,让我们体验到的是对人类的热爱,对和平的向往,对真善美的渴求以及对人生的珍重。因此,舞蹈教育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意义在狭义上指的是个人身心艺术修养的教育,在广义上意味首人类境界的完善与升华。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需要有一个过程,舞蹈教育和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主旨是通过创作,训练、表演,对青少年进行德、智、体美的教育,开发他们的潜在能力,为培育社会主义新人打好扎实的基础。舞蹈训练可以锻炼青少年身体各部分的协调能力,不仅增强对形体美的认同,也增强他们的感知能力。舞蹈教育可以锻炼和培养青少年的集体意识,不仅增强青少年的社会模仿能力,也增强他们主动参与社会的能力。舞蹈表演可以培育青少年的艺术美感,美感不仅增强个人欣赏能力,也增强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想像,热爱和追求。

艺术教育应当寓教育乐,始终贯穿于音、舞、美课教学之中。音乐和舞蹈在艺术教育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两者在艺术教育中也是不可分离的。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音乐是听得见舞蹈。音乐和舞蹈可以丰富人的情感发展人的想像力,增强人的自信心,自豪感,培养人注意力集中,培养人的协调性以及友好合作的品德。使青少年在接受教育中得到健美挺拔的肢体,高尚的情操,高雅的气质,端庄的仪表,仪态。

舞蹈是一门艺术,它不仅是舞蹈专业工作者的事业和追求,也是舞蹈教育工作者实施教育的根本立足点,舞蹈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不仅在于提高专业教育的水平,也在于用舞蹈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教育青少年,达到提高青少年素质教育的目的。

认知角度和审美习惯出发,捕捉了形形的舞蹈之起源论据既生动形象,又丰富多彩,尤其是那些来自遥远时代的材料,或偏僻地区的例证,对于我们今天来全面认识舞蹈的起源,乃至舞蹈的不同时期的不同价值,生命本质和美学特征,具有价值连城的意义。

所谓舞蹈起源的"内在根据",指的是人类那身心合一的物质条件,手舞足蹈的自娱意识和传情达意的交流需要这三种与生俱有的内在因素。

舞蹈不单纯是一种娱乐,它是表现人的诸多复杂思想感情的意识形态的艺术。"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这就是意境。

一件成功的舞蹈作品,总令人耳目一新,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一句话:有意境。美的意境需要眼光独到,善于把握时代的脉络,抓住一般人司空见惯的事物进行筛选,发展其中的闪光点加以提炼升华,于是栩栩如生的形象脱颖而出。意境不仅对主题起到了深化作用,而且调动起观众的想象力,使观众有着身临其境之感。舞蹈的意境创造要达到这种境界,作品才易于被观众所接受和欢迎。

舞蹈的意境有许多种,第一个是心态意境。心态是指人的心理活动状态,喜怒,哀乐,忧愁,烦躁等心理活动的表露形式,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会复杂多变,在一定的范围里,标志着社会某一个民族或个人的精神斗志。

第二个是生态意境,舞蹈从乎之舞之,足之蹈之的原始状态起,就由各种物体打击出各种节奏想伴随,而打击出来的各种节奏也正是音乐的原始状态。舞蹈艺术发展到今天,更是与音乐难舍难分。好的舞蹈构思创作出好的舞蹈音乐,好的音乐创作出优秀的舞蹈作品的成功之作比比皆是。舞蹈音乐属于音乐的一个品种,但它通过音乐塑造的时空和舞蹈的形体动作珠联璧合,使观众同时从听觉和视觉两条审美通道去欣赏同一作品。

三是情态意境。情态,顾名思义是指"情"和"景"的交融,"情"是人所为,“景”是客观存在,两者统一形成动态情势。当人与景观产生联系融为一体时,情态便在情景交融中自然结合,起到承上启下画龙点睛的作用。

舞蹈艺术和其它的艺术门类一样,在建构自己的艺术大厦时,情要真,意要深。而情真需要创作者对民众生活有深刻的体验,意深则需要艺术家们对社会生活有高屋建领的理解和认识,只要情真意深,形象必然丰满,作品的哲理品格也便会透过情节自然浮现出来。

现代着名美学家苏珊 - 朗格说:"艺术家表现的决不是他自己的真实情感,而是整个人类的感情"。这种以整体探索、整体品察、整体把握为背景,将哲理与情感融为一体的艺术,毕竟在更清醒的理性和更深沉的情感上观照了人类整体,而成为一种更高层次的艺术。

篇6

有人可能会说,这两者其实并不矛盾,因为政府官员和青少年观众都需要通过影片受感染、受教育。换句话说,在受感染、受教育这一点上,两者只有程度的不同(思想境界不同,接受的感染和教育的程度也不同),没什么本质的区别。但我认为,这两者的区别还是很大的,主旋律影片创作者不能对此缺乏自觉或漠然视之。

就近年来的创作情况来说,我认为,我国的主旋律影片已经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趋向。一种是充分兼顾了上述两类观众(最主要的是兼顾了市场主体――青少年观众)的主旋律影片,另一种是只把目光瞄准前一类观众(即政府官员和少数先进分子)的主旋律影片。前一种可以《云水谣》为代表,后一种则为数众多,不好一一例举。而从实际放映效果来看,前一类电影的观众明显多于后一类,票房收入也明显高于后一类。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说,电影是一种需要与观众在电影院里共同完成的艺术,只有观众与影片的主题、人物、情节产生共鸣,才能算是一部影片成功了。否则,再好的主题,再高大的人物也收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而那些不好看的主旋律影片的最大误区,就在于把目标观众设定为一群思想觉悟极高的人――他们可能是政府官员(按着惯常的思维,政府官员的思想觉悟都比一般群众高),也可能是普通群众中的先进分子。为了满足他们的需要,影片的主题就必须是有教育意义而且符合当前需要的。人物也必须是思想觉悟极高、最好是不久前出现的先进典型人物。

然而,尽管创作者有良好的愿望,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因为,进电影院看电影的主要是 “需要教育”的广大青少年。

篇7

【关键词】形体教育; 意义; 作用;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6-0075-02

形体训练是以人体科学为基础,通过徒手和器械练习,锻炼健康体魄,塑造优美形体,训练仪态仪表,培养道德品质的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和锻炼过程。形体训练教学是向学生进行精神文明教育和美育教育、塑造优美身体形态的一门课。形体美是一个人外在和内在整体所表现的美学价值,是自然美与社会美的综合体现。

1 形体教育的意义与作用

1.1 形体教育对青少年生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人的体型是由骨骼、关节和肌肉组成,骨骼、关节和肌肉发育正常与否,将改变一个人的体型。由于形体练习内容丰富,能全面发展身体,因而经常进行锻炼能使骨密质增厚,骨径变粗,骨周围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加强骨的新陈代谢,从而在形态结构上趋于理想化。而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身体形态的可塑性很强,进行系统的形体训练,不仅能提高健康水平,而且对于“修饰”矫正身体的不良姿态,形成优美的体态有着特殊的功效。

1.2 形体教育对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形体训练在内容上注意采用了整体练习与分部位练习相结合的方法,为全面并有重点的锻炼、“雕琢”人体提供了条件,即可以使肌肉的控制能力增强,又能培养正确的感知觉,锻炼身体的某部位或发展某项素质,在锻炼形体美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形体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是以改变学生形态动作的原始状态,提高灵活性、增强可塑性为目的的。它为培养良好的站姿、坐姿、走姿和提高身体素质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通过一定的手段,使练习者的身体形态符合各个运动项目的要求。

1.3 形体教育对培养学生高雅的气质和风度有着重要作用: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人格特征。主要表现在情绪体验的快慢、强弱、表现的隐显以及动作的灵敏或迟钝方面。风度是指人的言谈、举止、态度的良好表现。“体育造就人体美不单纯在于塑造形体,还在于通过锻炼将开朗、豁达、真诚、进取等精神灌注到人的心灵中,使人动作和姿态富有美的韵味,从而真正展示出人体的文化素质……”(引自《体育美学》)。一般来讲,经过系统形体练习的青少年,除了身材匀称外,还表现在举止得体,坐、立、行落落大方,能过充分展示出青少年蓬勃向上的青春活力。不同的运动项目对于人的气质、风度的形成有不同的影响。形体训练是培养高雅的气质和风度,这是因为形体训练不仅利用芭蕾、舞蹈、体操舒展动作,训练了人体优雅的姿态,而且也传播了它们高雅的艺术精髓,培养了学生的内涵修养。通过形体练习获得的形体美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与气质,是展现人的内在美的一个窗口。青少年一代是祖国建设的接班人,健康的体魄、优美的形体、优雅的举止都代表着国家与民族的形象,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形体练习教育,尤为重要。

2 学校形体训练课程改革

2.1 课时的改革:形体训练是一个长期、系统、科学的训练过程。只有坚持经常、持之以恒的练习才能使学生逐渐形成一种“习惯”,是举手投足都体现出一种“行为美”。所以在课时的安排上每周至少开设两次形体训练课,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接受全面系统的锻炼,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概念上正确理解形体姿态的规范要求,在实际操作上掌握形体练习的方法手段,更有助于生物节律的形成,使人体逐渐适应和有准备的参加练习,进一步提高练习效果,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2 加强学校及学生对形体教育的认识:首先,许多学生对形体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形体训练只是简单姿态的练习,动作枯燥单调,而且还有许多学生错误的认为形体训练远不如体操、健美操等同项群项目重要!这中思想上的错误认识往往导致学生在进行形体训练课的训练时不认真,敷衍了事!教师应在每学期的形体训练课开始前进行理论课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形体训练的内容,充分认识形体训练的重要性,它是各项训练的基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重视形体训练,还能够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学校对形体教育的重视不够。在学校的课程处置中一些传统项目(如:足球、篮球、排球、武术、体操等)的科室设置较多。普通选修课,专业选修课都有设置,课程设计多个年级多个专业。而形体训练则被大大忽视。只有一两个班象征性开设形体训练课,而且课时极少!学校的重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课程的态度。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形体教育在学生的发展。校领导应充分了解形体训练的重要性,这样才会使形体教育在我校蓬勃发展。

2.3 教师重视示范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形体训练时通过肢体表现内容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示范动作的规范性及清晰明朗的讲解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通过自身具有感染力的示范动使使学生体会学体训练的美,激发起对美的追求,努力学习掌握动作,这样便可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形体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慢到快,由单个动作到动作组合,使学生在逐步掌握动作的过程中培养兴趣,还可通过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他们对形体训练的兴趣。

2.4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形体训练是一门艺术。它就是把“美的意蕴有意识地注入到练习中去,无论是局部练习还是整体练习都应培养学生充分体现美的韵律,美的感觉,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动态美和静态美的艺术要求。”

形体训练动作要求准确、协调、幅度大、节奏感强、姿态优美,并要求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练习。音乐伴奏在形体训练中是进行美育教育的良好手段,优秀的伴奏曲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动作的情感,提高动作的表现力。因此,在形体训练的同时要教会学生划分音乐作品或开设专门的音乐讲座,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3 小结与建议

形体教育在学校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培养学习优美健康的身体姿态,还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修养内涵,学校应摆正形体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定位,重视形体教育,大力发展形体教育。

参考文献

[1] 刘志红.形体练习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篇8

关键词:青少年道德 审美教育 家庭德育

近日福建两名小学女生自杀,遗书称要穿越到清朝拍皇帝电影。虽然这个案例具有极端个别性,但受热播的《宫》、《步步惊心》、《灵珠》、《回到三国》等穿越题材影视剧的影响,当前很多青少年都陷入穿越的“魔力”之中,使得不少年轻人走火入魔,上演人生悲剧。造成这样的后果,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媒体传播的误导,另一方面是学校在道德教育中审美教育的力度不够,使学生不能有效辨别真丑与假丑、真荒诞与假荒诞。另外在福建小学女生自杀案中主人公小美其父母均在外打工,爷爷奶奶将其带大;在安徽少女被毁容案中,犯罪嫌疑人陶汝坤儿时也是因父母忙由爷爷奶奶将其带大。当今由于社会诸多原因很多儿童由老人抚养,隔代抚养、家庭不稳定及离婚率偏高等现象日益增多,家庭德育在家庭教育中普遍缺位。因此,我们急需加强学校道德审美教育和家庭德育建设。

一、在学校德育中培养成熟的审美态度

(一)学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中要意识审美形态的多样性。审美形态不仅限于优美这一种形态,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崇高、悲剧性、幽默、丑、荒诞等多种审美形态的欣赏。正如歌德在他的论文《论德国建筑》中告诫人们:“不要让现代的美的贩子的软弱学说弄得你太柔软了,以致不能欣赏有意义的粗野,那样弄到后来,你的变软弱的情感将除掉无意义的流畅以外,什么都忍受不了。”加强青少年学生对多种审美形态的欣赏教育,可以使青少年在面临当今纷繁多样的艺术、娱乐时能分清真丑与假丑、真粗野与假粗野、真荒诞与假荒诞,不至于沉迷在假丑、假粗野、假荒诞之中而感到困惑,从而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有效地矫正青少年学生审美的庸俗化,降低社会及媒体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二)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形成成熟的审美态度。成熟的审美态度,并非一味地不顾生活的炎热而做着清凉美梦,或者根本不看现实,不体味人生的酸甜苦辣,而只把眼睛放在额头上,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中。为了培养青少年学生具有成熟的对待人生的审美态度,学校及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将现实主义、理想主义、幽默感和敏感保持在一定的合适比例。因为,如果没有对人生的现实主义,要想挚爱人生,认真生活是不可能的。但是现实主义如果没有理想主义的提挈就会成为无原则、无目的的彻头彻尾的庸俗。敏感让我们对欢乐、痛苦以及人生的千变万化体会得更细腻,达到一种微妙的觉悟。幽默感使我们既与现实和理想保持合适的距离,又使我们能够酷爱人生而不过度,向往理想而不矫情,能够站在超越现实的地位却不敌视现实,使我们在批评中欣赏人生。总之,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保有一种成熟的审美态度,因为成熟的审美态度是一切创造力的基础,我们使他们既要成为生活的创造者又要成为生活的欣赏者,让活泼新鲜的感性始终保持着他们的活力,使他们的道德情感不再麻木,使他们真正成为有志气、有见识、有作为的朝气蓬勃的一代人。

二、家庭德育建设

家庭教育中的德育缺失,其实是整个社会对德育工作缺乏重视和了解的一个缩影,这直接导致目前德育中“5+2=0”的现象。其实,家庭德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和必要补充,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国家立法的保障。国家应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赋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同等重要的法律地位,从法律上保障家庭中教育者的素质水平,使家庭德育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比如对要登记结婚的青年男女,要求其先到国家组织的专门教育机构去学习如何处理婚后生活及如何对子女进行道德教育,合格后准许登记结婚。这样不仅有利于保证婚姻质量,进一步明确双方的家庭责任,更重要的是使青年男女在做父母之前有机会受到培训,使其成为合格的家庭教育者。

(二)加强对家庭德育的科学研究以及宣传、普及工作。国家要加大对家庭德育科学研究的投入,积极研究家庭德育面对的新情况、新问题。并运用各种传播媒介加强对家庭德育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家庭德育对提高子女品德素质以及促进个体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进行家庭德育,尤其是在隔代抚养的情况下如何实施家庭德育。隔代抚养可能是许多家庭的无耐选择,但这并不是父母家庭德育缺位的合理借口,应使父母明确如何利用有限的与子女接触的时间进行有效的家庭德育。

(三)提高家长自身素质。由于家长在家庭德育中处于主导地位,家庭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式方法的选择都由家长确定,家庭环境也主要由家长来创设,所以家长素质的高低制约着家庭德育成效的高低、子女品德的优劣,家长是家庭德育功能发挥的关键所在。家长要树立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家庭德育思想,做到自我教育为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总之,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是一个长期过程,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协同努力。在面对种种挑战的今天,这一任务显得格外艰巨,但社会责无旁贷,教育者责无旁贷,家庭更责无旁贷,青少年是民族和国家以及父母的未来与希望,我们别无选择。

篇9

一、在作品欣赏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舞蹈是一门世界共有的形体艺术,中外各民族、各地区都有自己喜爱的传统舞蹈,各种门类、各种流派、各种形式的舞蹈异彩纷呈。教学时教师除了选择一些常用的、典型风格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供学生学习模仿外,还可以结合电视教材,尽可能多地让学生看不同国度、不同种类、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舞蹈。这样,一方面可以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激发起他们对舞蹈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老师适当的引导和讲解,让学生从舞蹈动作美、风格美、队形美、服饰美、音乐美、灯光美等方面多渠道感知、多方位欣赏舞蹈。这样多看、多观察、多比较,在日积月累的欣赏实践中学生不仅积累了大量关于美的直接经验,而且能提高舞蹈欣赏水平、增强舞蹈鉴赏能力、提升舞蹈文化修养。

二、把美感教育渗透在舞蹈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从舞蹈动作教学中获取美学知识。舞蹈美感是进行舞蹈审美活动的基础,舞蹈欣赏离不开舞蹈美感,我们在欣赏舞蹈时,必须经过对舞蹈审美感知才能体会和理解舞蹈作品,并通过想象创造,从而在情感上引起共鸣,在思想上受到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基本站姿(直立感和重心把握)到一举手、一投足中的节奏、力度、幅度的把握和呼吸的应用,再到一个眼神、一个转身,都要帮助学生找到最佳的感觉,确立正确的表现意识。尤其是我们旅游班的学生,因为基础不好,不懂得怎样在舞蹈中应用眼神,当他们基本掌握了动作要领时,我就引导他们怎样运用舞蹈中的眼神,处理舞蹈中的眼神,从深处去挖掘学生表达情感的本能,使学生完成每一个动作时都能自觉地感受美、鉴赏美并受到美的熏陶。

从舞蹈组合中获取美学知识。舞蹈组合是构成舞蹈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由两个以上的舞蹈动作连接组合而成的。其编排中高低、正反、轻重、缓急、刚柔、动静、起伏等对比手法的应用,使舞蹈动作跌宕有致,更具感染力。在组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醒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手法的应用,让学生在抑扬顿挫、张弛提顿间体味情致美和韵味美。

从民族、民间舞中获取美学知识。中国民族、民间舞是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与艺术创造过程中不断积累的结晶,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及审美观念。由于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生活方式和不同,因此所产生的各地区、各民族的舞蹈风格、动律特点也就各不相同。教学中,教师不是先忙于教动作,而是设法让学生了解一些各民族不同的生活方式、、文化背景对舞蹈所产生的影响,以及他们不同的舞蹈风格特点和动律特点。如学习裕固族民间舞蹈,要告诉学生裕固族世代生活在大草原上。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在生活和劳动中创造了裕固族民间舞蹈。它还有许多独特的习俗,如服饰、婚礼、禁忌等,这也就形成了他自己的舞蹈特色以及自己独有的动律。综观裕固族的优秀作品发现,它们有一个最典型的动作:身体直立,挺胸立腰,上体是右手在上的顺分旗位,或女右手掌心向下,中指稍向里收,好像中指按着帽顶,左手掌心向前(裕固族妇女的帽子形如一只倒扣的喇叭、上束红缨穗,跳舞时需要按住帽子,避免其掉下来)。有了这些感性的认识,学生在学习时就有章可循,便于正确掌握舞蹈的风格和动律特点,并能自觉地从不同民族、不同风格、不同动律特点中领略各民族不同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

三、通过作品排练获取美学知识

篇10

声乐是音乐的一部分,同属于艺术,潜移默化地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人们研究声乐,更多是研究声乐作品和声乐评论,较少研究其功能美学,实际上,一首好的声乐作品可以让人感受到美,声乐作品的创作也独具其美学观念,本文着重分析声乐艺术的美学功能。

【关键词】声乐艺术;美学;功能

色彩是构成美好生活的重要因素,音符也不例外,声乐艺术表面上看起来高于生活,实际上源于生活,也正因为声乐艺术源于生活,因此它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方方面面。声乐艺术用其独特的魅力放松着人们的心情,愉悦着人们的身心,起着育人、审美鉴赏、实用等功能,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一、声乐艺术的育人功能

声乐艺术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将声乐艺术加入教学中,主要是为了使声乐艺术得到传承和发展,广大教育工作者通过不断的努力,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声乐教育者、传承者和声乐表演人才。人们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德育情操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提升,思维能力、创造力、交际能力、身心素质也相应地得到了提高,由此可以看出,声乐艺术在育人方面具备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能将德育教育和声乐艺术良好地结合起来,人们在欣赏声乐艺术的过程中心灵与精神追求就能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声乐艺术利用其审美性能够将人们引入德育教育的氛围中,最终能够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道德与伦理教育方面的培育。另外,人们欣赏不同种类的声乐艺术,自身性格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不同的变化,可以说,声乐艺术对人的影响非常重要。由于声乐艺术具备抽象性,有利于帮助人脑开发创造力,因此人们在学习声乐艺术的过程中,自身的创造力也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人们通过接受声乐艺术的教育指导,形象和逻辑思维能力都能得到较大的提高。而培养创造力的关键时期就是青少年期,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青少年声乐艺术的教育,使青少年在学习声乐艺术的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创造力和想象力[1]。在学习声乐艺术的过程中相互进行交流有利于提高人们的交际能力,帮助人们建立良好有效的人际关系,对于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声乐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主要是因为声乐教育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比较开放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种开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轻松的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交流的欲望,提高学生合作的能力,学生们在每一次的唱演练习和每一次欣赏和分析声乐作品的过程中,逐渐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精神。

二、声乐艺术的审美功能

人们在欣赏艺术的过程中,审美观也会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声乐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都能够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不同的是,声乐艺术对人们审美观的影响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包括触发人的审美观、引导人的审美倾向和提高人的审美情趣[2]。人们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主要是因为人们对这种事物有了美的感受,人们在欣赏声乐艺术时,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感受到美,表明触发人的审美情趣这一步骤已经实现;其次,人们在发现美之后会更深入地去分析声乐作品,在分析时一般又会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类型,这实质上就是在判断自己的审美方向,在这个选择和欣赏的过程中,人们在声乐艺术的引导下,逐渐形成一种固定的审美倾向,这种倾向帮助人们逐渐走进艺术的世界,探寻艺术世界的秘密,人们的艺术兴趣在这个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最后,人们如果对声乐艺术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时仍旧欣赏声乐艺术则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声乐艺术作为一种形象思维艺术,能够引导人们在无限的想象中更深入地理解美,还可以在理解美的基础上创造美,在人们声乐艺术欣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人的审美能力。

三、声乐艺术的实用功能

声乐在生活中常被用于进行保健和精神治疗,现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声乐艺术利用其调节能力帮助人们放松心情。人们疲劳时可以在舒缓音乐的陪伴下入眠;在情感低迷时可以利用欢快的音乐来改善自己的心情;在心灵受到创伤时可以利用具有治愈功能的音乐填补心灵的创伤。在一些节日或者特定场合中,音乐也作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烘托着氛围。总而言之,音乐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个角落,人们的生活中如果没有音乐的陪伴,必然会索然无味,毫无乐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声乐艺术的功能性体现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声乐艺术融于生活,潜移默化地提升着人们的审美,声乐艺术利用其特有的抽象思维能力影响和引导着人们的思维倾向,提升着人们的创造思维能力[3]。声乐艺术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提升人们的交际能力也非常重要,由声乐艺术的种种作用可知,声乐艺术的美学功能非常丰富,我们如果擅于探寻,一定能发现更多声乐艺术的美学功能。

参考文献:

[1]张娓.声乐艺术的功能美学研究[J].音乐时空,2015(3):98-98,99.

[2]宋冬菊.论声乐艺术在电影艺术中的美学价值[J].电影文学,2012(14):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