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物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17 17:35: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博物馆文物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博物馆文物管理

篇1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管理现状;改进措施

前言

从某个角度来看,博物馆中的文物属于意义重大的历史遗留价值物品,不仅包含历朝历代的建筑,还包含了艺术品如名人字画等。这些博物馆文物通常都具有比较大的艺术性以及广阔的科学性和历史价值性。且这些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物可以精确的反映出当时的各种社会现状,使得现代的人们可以通过这些文物对历史进行更加详细的了解和认识。所以,我们必需对博物馆的相关文物进行保护和管理,从博物馆文物管理现状和改进措施这两个方面着手,综合的进行考虑,探索出一条博物馆文物管理的光明大道。

1 当前我国博物馆文物管理的相关现状分析和思考

1.1 博物馆文物的管理制度相对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博物馆管理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没有建立并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博物馆的任务不仅要负责收纳,还有更加系统和科学的工作内容,并且应该把这些作为主要依据来维系正常的系统化管理系统。基于人类的发展历史比较漫长,涉及的区域也比较广泛,所以遗留下来的文物也非常的复杂多样,但是,博物馆所能容纳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而这些馆藏文化当然也具有相当的自身复杂性,因此我们在进行博物馆建设的同时必需对文物管理这一内容进行系统性的探讨,并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的文物的管理难易程度实施相应的解决方法和管理制度。实现博物馆文物系统化管理和实现博物馆文物精细化管理是我们在进行具体博物馆文化管理过程中的主要管理目,但因为我国经济建设工作进程相对缓慢且起步较晚,之前偏重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并以提高人们整体生活水平为主要建设目标,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2 博物馆对于馆内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国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对于博物馆的文化建设的投资建设力度明显不够,使得现阶段我国博物馆文物的管理制度出现了很多漏洞。博物馆中文物管理方面的专业工作人员短缺是影响博物馆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原因,博物馆馆内工作人员的责任不仅在于收纳,还需要有很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博物馆管理人员自身应该具有一定事物判别能力和文物保护意识,这样才能保证博物馆馆内文物不会受到破损和伤害。博物馆工作人员应在掌握预防技术的同时也应具备文物管理能力,负责博物馆管理的部应加大博馆内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学习和博物馆管理力度,对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管理的同时使得整个博物馆体系运营趋于科学、规范、全面。

1.3 我国博物馆中的相关文物管理方法的更新速度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

我国博物馆文物的管理方法更新速度比较缓慢,与社会发展需求严重脱节。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我国博物馆中的文物管理能力虽然雏形已经比较完善,但是,这种文物管理在绝大部分情况下还是依靠人工管理进行。需要强调的是,传统的博物馆文物管理不仅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相对比较高,文物管理的效率还很低,对于实质上属于非盈利机构的博物馆来讲,这只会让文物保护工作进程更加艰难。

2 博物馆文物管理的改进措施

2.1 国家应该在宏观上加大法律约束力度

我国博物馆文物管理制度不完善是现阶段文物管理过程中的重大弊病之一,针对这种现状,国家应该从博物馆文物管理的宏观角度考虑,抓好文物管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加大文物管理法律的约束力度,与此同时,加大法律宣传的力度,尤其是让博物馆文物管理人员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加大普通民众对文物保护的了解程度。加大对于博物馆文物保护法相关律知识的宣传力度,对博物馆馆内工作人员和博物馆馆内管理人员进行适时文化管理培训,在对其进行知识宣导的前提下实施具体博物馆馆内文物保护和文物管理等行为,用法律法规去规范博物馆文物管理行为。

2.2 博物馆馆内文物管理人员应该加大博物馆内部管理力度

博物馆馆内的管理人员应该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努力提高文物管理能力,负责管理博物馆文物的管理人员应该负责完善博物管理的基本制度,并根据相应的文物管理类型来进行较为详细具体的文物分类管理,对馆内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管理的同时进行后续博物馆文物管理,使得整个博物馆体系运营趋于科学、规范,使其真正达到科学化文物管理。

结语:从宏观角度来看,现阶段,我国的各种博物馆基本都属于保存人类文明历史相关的事物以及人类文化遗产的主要场所和收集地。我国的博物馆从本质上来看属于非盈利性的单位,很大程度上承担了为人类社会传播文明知识的重大责任和义务。笔者在本研究针对当前我国博物馆的文物管理现状提出了部分改进措施,期待能够为我国博物馆科学规范的进行建设和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文物博物馆;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引言

文物托管和博物馆托管与文物博物馆的管理工作紧密相连,这两种新型的管理机制对提升小型博物馆的社会效益和文物价值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构建完善的文物博物馆管理体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逐渐成为博物馆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文中简单论述了文物托管和博物馆托管的含义,并对文物博物馆管理体制的创新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1.文物托管和博物馆托管的含义

文物托管主要是针对民间文物,是指民间文物的所有者为了使文物受到更好的保护与博物馆签订相关协议,将文物以免费的形式搬到博物馆中进行管理和保护,文物的所有权依然属于文物的所有者,但是负责保护文物的博物馆可以对这些文物开展研究和展览。

博物馆托管主要是针对民营博物馆和国家的小型博物馆,是指上述两种类型的博物馆将管理工作委托给国家大型的博物馆,而受委托的博物馆要具备较强的文物管理能力并且可以承担一定的管理风险,此类托管形式属于有偿管理,博物馆托管改善了民营博物馆和小型博物馆的生存状态和发展情况,对文物博物馆事业长久、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2.文物博物馆管理体制创新的思考

2.1对文物托管创新体制的思考

文物托管是一种对社会流散文物的登记、管理形式,为构建完善的社会流散文物管理体制奠定了基础。近些年来,流散与社会各处的文物遭受到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如何通过建立文物等级制度来较为全面的掌握民间文物的保存现状,并构建合理的流散文物保护管理体制来实现文物博物馆事业的长久、稳定发展,成为当前文物管理部门面临的重要难题。1992年我国颁布了文物保护法的实施细则,民间文物的等级工作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该法中明确规定:公民个人收藏的文物可以向当地的文物管理部门上报、等级,而文物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必须对公民上报的文物信息进行保密[1]。2002年国家针对文物事业提出和制定了加强民间文物管理的办法,虽然这些法律的制定为全面掌握社会流散文物的保存现状提供了可能,但是该规定属于选择性规定,不是强制性规定,而且之后国家也没有出台行之有效的民间文物登记制度和措施,导致民间文物登记工作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民间文物的收藏者很少到文物管理部门上报、等级,分析原因不难发现主要存在三点:首先,文物收藏家担心自己的文物信息泄露,给文物和自身造成带来安全隐患;其次,很多民间收藏者的文物都是出土文物,担心这些出土的文物被查出之后收缴上去;最后,担心国家对于文物的政策不稳定,会出现强行没收或者执法人员与不法分子勾结,利用民间收藏家的文物谋求私利。而文物托管则完全可以避免上述三种情况的出现,因为文物搬进博物馆内完全不用担心文物的安全问题,而且当前国家针对民间善意得到的出土文物有特殊的规定,对已经过去的不法行为既往不咎,主要是因为过去的非凡收藏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国家也负有一定的责任,而且在进行文物托管的时候,收藏者的文物会得到博物馆和相关部门承认,其具备文物的所有权。

2.2对博物馆托管创新体制的思考

博物馆托管是一种新的管理体制,并且充分发挥了国家大型博物馆的管理优势。博物馆托管是在国家博物馆的基础上实施分管制和集团化管理制度,尤其是针对国家小型博物馆而言,当建立了托管关系,小型博物馆与国家大型博物馆之间就形成了分管制关系,这样原来国家需要拨款给小型博物馆的经费转给大型博物馆,经过统一分配就更加科学、合理。而且小型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还可以到大型博物馆中进行学习,这对国家大型博物馆和小型博物馆的发展都有益处[2]。针对民间博物馆而言,实行博物馆托管可以得到与国家博物馆同等的待遇,这也满足了民营博物馆代表一直争取等级待遇。小型博物馆和民营博物馆托管给国家的大型博物馆是一种垂直管理体系,强化了文物和博物馆的安全和使用,尤其是极大的改善了县级文物博物馆中文物严重损毁的现象,为文物保护和博物馆建设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3.结束语

随着中国博物馆事业的不断壮大,业内对博物馆的科学管理有了深刻的认识,而且伴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更多的博物馆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将会被文物保护工作中,新世纪以来,中国博物馆研究学者不断开阔视野,对博物馆管理的创新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文物托管和博物馆托管的方法,为我国博物馆管理体制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指明了方向、贡献了力量。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藏品;藏品管理

[中图分类号]G2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5)04-0079-02

文物标本的科学研究、收藏和宣传教育等工作都要通过博物馆来完成。对博物馆开展活动来讲,藏品是基础,也是博物馆能够持续发展的关键。文物存在的主要意义是对其价值的利用。在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推动下,对文物的管理和保护方法越来越科学化,对馆藏文物的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等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文物保管工作中,鉴于文物不可再生的特殊性质,科学管理被引进并应用。当前,博物馆事业飞速发展,藏品的含义越来越丰富,利用藏品的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这对文物的利用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在新形势下,我们对文物藏品的保护和管理不能再单纯依靠传统模式,而要采用科学系统的管理措施,使文物藏品保管更加合理用。

一、文物藏品概述

大多数博物馆将文物藏品定义为藏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馆藏文物就是博物馆所指的藏品,所以馆藏文物也称文物藏品。文物藏品具有历史性、艺术性和科学性特点,是通过合法途径为博物馆所收藏,经过专业的清理、编目、鉴定、建账和分级等程序,保存于专门库房,有专人保护。文物藏品的特点主要有:其一,收藏的文物性质和任务要与本馆相符。博物馆创建是由特定价值定位,其展览、收藏和研究的藏品也有界定。因此,博物馆首先必须使藏品的性质和任务与本馆相符。其二,藏品的历史、科学、艺术等价值必须有某一方面或多方面与博物馆的性质、任务相符合。博物馆从收藏、研究和展览的角度出发,收藏藏品可以有不同的价值。其三,藏品必须具备展示、利用和研究价值。

二、博物馆文物藏品管理的意义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的财产都是文物藏品,是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文物藏品多为单独一件或一本,不具有再生性。因此,藏品的保存环境和使用过程都必须严格控制,尤其是一级藏品。对于藏品的档案,则不限制使用,在陈列和研究时都可以代替原件作为陈列和研究对象。对紫外线和湿度、温度比较敏感的纸张或者丝帛质地的藏品,其寿命和老化速度会随着不断的提取展示而缩短。藏品的安全系数可以随着藏品管理制度的实施而得到保证,使其损耗降低。从使用角度严格控制藏品的保护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博物馆文物藏品管理现状

(一)预防性保护与管理意识不强

博物馆赖以生存的基础是藏品,一个博物馆的地位和规模与藏品质量和数量关系密切,可见藏品对博物馆的重要性。但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重陈列轻保管”是大多数博物馆的共同现象,这就制约了藏品管理工作的开展,加重了藏品的受损程度。缺乏藏品的预防性保护意识和相应的保护性方案是上述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很多博物馆没有采取相关措施解决藏品受损问题,在管理制度方面没有明确的责任划分机制,单纯的靠抢修来保护已经受损的文物显得非常被动。被修复藏品只有在一定环境进行保养才能防止二次受损。因此,我们要改善收藏环境,妥善保存文物藏品,变被动保护为主动保护。

(二)文物藏品管理和保护经费不足

博物馆普遍存在经费不足现象。文物保护单位的考古和维修是当前国家财政拨款扶持的重点项目,而对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征集和安防文物、维修博物馆馆舍等方面的经费拨款是近年来才增加的项目。因此,许多中小型博物馆开展保护和管理藏品工作困难重重。近期,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经费短缺、工作任务繁杂的现象已经引起各地有关文物管理机构的重视,开始逐渐加大对这方面的拨款支持,但是这还无法满足博物馆的根本需求。

(三)文物藏品保存设备现代化程度不高

柜、箱、盒、架是博物馆藏品库的主要保存设备。中小型博物馆的保存设备多是由残旧设备拼凑而来,箱柜种类繁杂,不利于管理工作。材质多以木质材料为主,粘合型板材居多,此类板材不仅释放对文物有害的气体污染物,还容易破裂,加大文物受损的风险。金属材质的保存设备,金属板材制作和厚度均达不到严格的密封要求,而且还会出现锈蚀现象。甚至有的博物馆根本没有基本的保存设备,直接将藏品堆放在面积狭小的仓库地上,鉴于藏品库不具有开放性,这也成了博物馆建设中比较容易忽视的部分。

四、博物馆文物藏品管理完善方法

(一)合理制定文物藏品保护制度与技术规范

博物馆应健全藏品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文物管理部门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馆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规定和细则,建立、健全藏品保护技术规范,在执行中不断修改和完善,使博物馆在管理和保护藏品方面更加系统、科学、规范。

将“不改变文物原状”作为根本出发点,对文物进行保护技术处理,但就文物原状概念而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说法也各不相同。即使专业人员对文物进行保护性技术处理时也无法掌握此度。不同人对经过修护处理的文物反应各不相同,对使用新材料和改变文物外观较难接受。因此要合理评价一个文物的处理技术,文物保护技术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二)加大文物藏品管理经费的投入和使用

各级地方政府应重视文物保护的价值和意义,加大资金投入,博物馆对藏品进行合理维护,有关专家要对重点项目进行研究讨论。在近期和后期很长时间段内,文物保护管理部门可以根据管理技术规范对文物藏品进行管理,这样将文物保护管理与财务计划相结合,使文物保护更到位,资金使用更合理。

(三)开展文物征集活动,提升馆藏文物数量和质量

博物馆藏品是开展社会教育和服务、陈列、研究等活动的物质基础,在保证正常业务开展的同时,需要不断补充和提高藏品的数量和质量,进一步丰富馆藏文物内涵,因此开展文物征集活动是文物藏品管理的需要。首先,我们应针对本馆文物藏品内容及分类有目的地征集,尽可能使馆藏文物保持完整性、系统性,不但要增加藏品的数量,更应该提高藏品的质量和品种多元化。其次,在文物征集活动中应加强预见性。随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许多现代化物品快速被淘汰、甚至消失,我们在征集过程中既要尊重历史,也不能轻视现代,要认真制定征集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使博物馆征集活动得以持续发展、有序进行,真正起到补充和丰富文物藏品的作用。

(四)提高文物藏品保护技术的具体做法

科学的藏品保护技术是衡量博物馆是否达到现代化水准的标志之一,藏品保护的实质是保持藏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首先,加强环境管理。按各类藏品的不同质地选择理想的保存环境,对库房和陈列室的环境要进行监测,消除有害因素。

其次,对藏品进行科学养护。保养工作包括:第一,控制空间温、湿度变化,大到库房、陈列室,小到陈列柜,把温度、湿度恒定在标准范围内。第二,控制光线辐射对藏品的影响。第三,对病虫、霉菌方面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第四,预防灰尘和其他物质的污染。为使博物馆空气污染物降到最低,有如下做法:一是在库房和陈列室安装过滤设备,二是在观众入口处安装鞋子除尘设备,三是库房人员出入库要换上专用鞋子,四是定期使用吸尘器进行清洁除尘。

再次,在保存藏品的设备问题上权衡利弊。木材产生的酸性微环境对藏品损害的问题已经引起专家们的重视,金属材料制作藏品设备的应用在逐步扩大。金属有利于净化环境,但是不能选择铁质,应该以铝镁合金为主,考虑经济因素,以不锈钢材料的使用较为合理。

(五)加快建立文物藏品信息管理系统

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提高藏品的保管利用水平,博物馆建立信息化系统是必然趋势。传统管理文物藏品的编目卡片方式被新型的信息管理系统所取代,可以根据某一属性快速的复制、查询藏品,使文物档案的管理更加科学,使用更加广泛。覆盖全国的文物藏品,收录与藏品有关的年代、名称、照片、纹饰、器形等全部信息,形成一个巨大的文物藏品数据库。从事藏品信息登记人员要及时进行藏品登记、分类、编目、保养等工作,该系统能迅速、正确地把藏品信息提供给相关部门使用,大大提高了博物馆保管工作的效率,有效缓解藏品保管和利用之间的矛盾。该系统还可以查询各地博物馆的藏品信息,对于博物馆之间进行藏品交换、调拨和借用起到积极作用,形成国有馆藏文物资源共享机制,优化博物馆藏品体系建设,更好地实现文化惠民目标。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在管理藏品的过程中还会不断面临新的问题,所以,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是当前藏品管理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随着传统管理方法被先进的管理技术所取代,我们要充分考虑传统技术的优势,将真正落后的部分淘汰,保留那些优劣相当或者不明确的技术,实现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参考文献]

[1]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2]罗怀日.试谈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的规范化[J].大众文艺,2012,(3).

[3]何燕玲.浅论博物馆藏品信息数据化[J].商业文化,2011,(4).

篇4

关键词:小型博物馆;文物;管理

随着文博事业的迅速发展,小型博物馆、纪念馆越来越多,特别是近年来私人博物馆不断建立,小型博物馆更成为博物馆家族中的主要成员,也是接待游客的重要场所。正因为如此,小型博物馆在经营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尤其是文物及相关资料的管理就成为困扰小型博物馆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小型博物馆文物资料专用库房严重不足

文物是指具体的物质遗存。文物有这样两个基本特征,一是由人类创造,或者是与人类活动有关的;二是成为历史的遗存,不可能再重新创造的。按照国际上的一般惯例,文物是指一百年以前制作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物质遗存。由于没有专用且有安全保障的文物库房,使小型博物馆资料管理文物保管成为了麻烦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安全无法保障,长期在没有安保设施的库房存放,存在巨大隐患。

随着社会对文物艺术品收藏热度的升高,文物艺术品成为了各方投资的热点,这也使犯罪分子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文物方面。大中型博物馆有着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文物库房的安全保障上来,但小型馆条件差、资金缺乏、人员少,这就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2、文物征集工作中对珍贵文物的征集存在患得患失心理。

由于没有保障条件,对珍贵文物征集不热心,害怕成为包袱。2006年年底,贾谊故居就曾从网上看到有拍卖行正在拍卖清光绪年间龙溪精舍刻红印本《贾子新书》十卷共四册,正是考虑到经费和安全保障问题而犹豫不决,结果被私人收藏家以高价位买走。现在再想征购已不是易事,而这些东西又恰恰是小型博物馆特别是专题博物馆陈列需要的文物。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贾谊故居通过探索,现终于走出了一条新的保管思路。这就是借助大型博物馆的富裕保管空间存放珍贵文物,使小馆不需要陈列的藏品得到安全保障的空间。

二、人员不足导致一人多岗,专业素质的提高受到制约

小型博物馆由于人员编制少,必然出现一人多岗的现象。小型博物馆保管岗位工作人员几乎无一例外,兼有一项或多项其它方面工作。在长沙市属博物馆系列中,贾谊故居仅有正式职工4人,旧址纪念馆只有5人,李富春故居纪念馆也是5人,而八路军办事处旧址、船山学社则更少。至于一些刚组建的私人博物馆,除馆长外,能够再招收一名临聘人员也就不错了。因此,与那些大、中型博物馆设有办公室、考古部、群工部、保管部、保卫科不同,小型博物馆则只有在馆长领导下,每人身兼数职。如贾谊故居:馆长除抓全面工作外,还得身兼讲解接待;副馆长兼会计;出纳兼人事、劳资、工会、内勤,而保管员更兼文秘、文物征集、后勤等多项工作。

在这样的条件下,要想做到专业技术提高就十分困难,而博物馆保管员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专业技术素质的不断提高是基本要求。因此,如何在人员数量不增加的情况下,合理调配工作岗位,使每个人身兼的工作与个人特长及工作性质相协调,也就成为了一项很值得注意的问题。在这方面,贾谊故居正在做尝试性工作,逐渐对每人原来身兼的岗位根据个人特长进行调整,使工作更加得心应手,也有利于技术水平的提高。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原来出纳员兼任后勤和工会、人事,由于出纳本身有中级职称,又有较强的文博专业技术工作能力,加之曾长期担任讲解工作,故出纳改为兼任讲解员培训管理,文物资料整理,原任的文物征集工作则转交他人;而文物保管则兼任文物征集和文物数据库建立、档案管理工作;会计长期担任行政工作,则兼任工会、后勤方面工作。经过整合之后,每个职工新兼岗位与自己的特长和专业基本相近,这就有利于协调,避免了相关工作差距太大,便于在工作中学习和提高,这就最大限度发挥了人力资源的作用。

三、小型博物馆的保管工作具有特殊性

小型博物馆由于面积小,展品少,文物征集工作也就显得十分重要。要使博物馆在游客中保持吸引力,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就要不断加大征集力度,而小型博物馆在征集保管中与大、中型博物馆比较,又具有征集的特殊性。

1、文物征集的资金少

如何有效利用有限资金,保管工作人员具有重要责任。以长沙地区为例:目前,长沙市博物馆每年仅征集费就达上百万,贾谊故居每年千方百计也只能挤出资金5万元左右,旧址纪念馆与李富春故居纪念馆资金更少,而地处县城的黄兴故居、徐特立故居等馆则没有将征集列入常年经费之内。由于资金不够,小馆需要的文物展品有时特别需要,因为只有不断增加文物展品、改变展览方式才能使观众常看常新。博物馆也才会充满活力。因此,小型博物馆的保管工作就显得责任重大。保管工作人员应该为全馆制定针对性的征集计划,将有限的经费用在最急需的地方。

2、保管工作职责要分明

篇5

一、MBO在我国应用引发的财务问题

1、产权关系模糊造成的财务风险。MBO的本质是“权益”性收购。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是从计划经济体制过渡而来的,从国有企业自身角度来看,事实上存在所有者“缺位”。即使对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形成国有独资公司或股份公司,国有股权所有者“缺位”问题依然存在。

对于实施MBO的企业而言,其管理层往往是干部身份,缺乏足够的经济实力和管理能力实施收购。加之历史遗留问题的存在,政府的诸多临时政策和非市场行为(如行业管理部门干预)给投机分子以可乘之机。低价收购企业,加价转手倒卖,收购者尚未经营就已赚取超额利润;或者收购者将目标企业抵押融资后,不顾道德信誉“金蝉脱壳”。这样形式上已实施MBO,可企业真正的产权更替并未完成,更会加大企业管理难度和财务风险。

2、抽逃资本。企业实施MBO后,原来的管理层变成了股权出资者,他们从关心企业经营效益转向关心资本收益。在利益驱动下,就有可能会效仿一些私营业主的做法,企业实际亏损,账面却盈利。再按财务收益进行分红,即在实际亏损情况下仍进行股利分配。加之实施MBO后的开始几年,管理层急于收回自己的投资,也会采取极端措施进行现金分配,透支企业融资信用。管理层还会通过领取高额薪金、报销多项杂费等形式从企业提走大量的现金,并利用非法交易、关联方交易等手段转移企业利润及财产等。这样就会影响整个企业的资产流动性,对企业持续经营产生不良影响。

3、确定企业价值的隐性难题。

(1)无形资产。MBO作为杠杆收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目标企业管理层运用融资手段所进行的收购。也就是说,MBO应该以支付现金为股权置换条件。可对于高科技企业而言,那些知识产权直接创造者作为MBO的收购方,是企业未来的财务出资人和人力资本投资人,他们会用所拥有的知识产权作为股权置换条件。但这些知识产权不完全是依靠其个人力量取得的,而是在企业提供物力、财力的条件下完成的。这样形成的无形资产既属于“个人”,又属于“企业”。目前国有企业的有形资产产权尚不明晰,更何况这种无形资产?

(2)商誉。商誉与企业整体相联系,不能单独出售,只有在企业发生并购时才予以确认。MBO虽然是对企业内部资本结构的调整,不是将企业整体出售,可它毕竟是一种收购行为,是对企业净资产和剩余索取权的重新分配,是对企业整体资产的整合。因此MBO中必然存在商誉问题。如果承认商誉的存在,那么企业实施MBO时,负商誉就成为不容回避的问题。因为“内部人”不可能按照公允的企业价值来收购,只能在历史成本的基础上形成成交价格,因此就不可避免地造成收购价格低于目标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

(3)人力资源、人力资本。以前许多企业为了留住和招募优秀人才,在人才的报酬上下了很大功夫,如增加管理层收入、给予股票期权等。MBO对人才也是采用利益驱动的方式,但它是把管理层推到企业所有者的位置上,将人力资本与货币资本结合起来,让人才参与企业的最终收益分配,从而吸引和留住人才。虽然人力资源(资本)的确认和计量目前在财务理论界仍存在争论,但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因素,企业实施MBO时是必须要考虑其价值的。

4、价格是MBO问题的焦点。实施MBO的企业通常都是前期效益比较好的企业。市场经济基本交易原则之一就是小投入而获大收益,低价收购心理人皆有之。而MBO中容易产生“猫腻”的是,作为企业“内部人”的收购方进行资产缩水或藏匿利润。

MBO作为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新兴事物,可能会成为各地政府、各个部门追赶的时髦。一些政府部门只考虑本地区的利益,不顾客观条件的限制盲目实施MBO,草率行事,简单处理。对国有资产不评估,或有意压低估价,即以原始投资为标价进行转让;或先将国有资产改变性质,作为“企业股”,再将国有资产无偿转化为集体或个人资产;或对国有股长期不送股、不分红,也可能分红后无偿留在企业使用。上述这些情况都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

二、实施MBO的对策

1、产权法制体系建设是实施MBO的保障。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着一系列治理制度产生,良好的制度环境是经济健康发展的保证。企业经济制度主要用于规范以下方面的关系:①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之间的关系;②国家和企业的关系;③企业和社会的关系。在这些内容中,产权制度是核心和基础。转换和完善企业体制与经营机制,就要建设以健全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现行的《公司法》、《证券法》、《会计法》、《企业财务通则》、《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等是企业实施MBO应遵循的经济法规制度,但缺乏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国家在建设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的同时,应尽快建立和健全包括风险融资、产权交易、资产评估、监管稽查等在内的一系列与MBO相关的法律法规。

2、确立产权主体是实施MBO的基础。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旨在形成所有者多元化且剩余索取权可转让的产权结构。MBO比“债转股”前进了一大步,为国有股减持提供了一条途径。特别是许多中小国有企业无法上市,MBO为它们提供了一个融资机会。但是实施MBO时应该首先明确企业的产权关系,确定产权转让过程中的权利、责任的受让主体和承担主体。对于非上市公司,更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确定产权转让过程中的权利、责任的受让主体和承担主体。

为此应采取的措施有:①设立非行政性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如成立独立于国家财政体系之外的国家财务主体,以解决国有股、法人股的流通问题,营造国有资本的有效运作机制,并独立从事国有资本的产权交易、投入与产出活动。②完善企业MBO市场监控机制,培育企业并购市场,建立经理人的权竞争机制。③鼓励投资机构进行风险投资,提高个人投资者的理财水平。

3、分散国有股权,市场化操作,保证MBO的透明度。改变国家作为企业所有者、国有银行作为企业债权人造成的软约束现象,企业由国家控股转为国家参股,以市场方式将国有股分散,达到控股主体多元化目的。可将国有股分解为各种股份形式,如职工股、技术股。

解决我国上市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措施包括:①开放资本市场,以直接融资为基础,构建收益权与控制权有机结合、对称统一的完整产权体制。②发挥市场优胜劣汰功能,形成对企业MBO的外部约束力。通过市场的调节与选择机制,实现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重组。③建立合理的企业股权和债权结构,继续鼓励国内外投资机构对企业MBO融资。④引入更有效的市场制衡机制,并从法律上给战略资本投资以应有的支持。

4、MBO价格的确定。①随着企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管理要求的发展变化,真实反映无形资产价值。未来使企业产生超额利润的能力是无形资产的计价基础,在经过专业评估及有关股东认同后,将无形资产作价入股,其价值便可得到体现。②对于非购买商誉不予确认。但对MBO中出现的商誉,应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下确认入账。③对于人力资本,应作为影响企业MBO的一个重要价值因素来考虑。可采取类似评估无形资产的方法,评估其在企业中的价值。以收益现值法、市场比较法等确定人力资本价值,并反映在收购价格中。

篇6

一.博物馆藏品是国家宝贵的文化财富,是博物馆开展工作和业务的基础和前提。1.借助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契机,我们完善了藏品管理,建立了专门的藏品管理制度,对库房文物藏品进行了调查、认定、登记。2.将馆藏实物、复制品、影印资料、标本账分建档,规范文物登记标准3.根据要求对藏品规范分类,调整遗留错误分类问题。比如雕塑造像类的木鸡、木牛登入木器账册中,雕塑造像类的人物俑、骆驼俑登入瓷器账册中等进行逐一更改4.核对数据的准确性和名称的规范性,对文物的馆藏号、名称、原名、时代、类别、质地、级别、数量、质量、尺寸、来源、入馆时间及完残程度等信息根据藏品帐册填写内容逐项修改,对漏填的信息进行补充,保证文物数据信息的真实完整可靠和名称的规范完整。5.建立纸质和电子文物档案,对文物信息进行补充、修改,对出现文物命名不规范、不准确、时代错误逐一更改。例如瓷盘和瓷碟叫法混乱、瓷炉和瓷灯易混淆、文物命名不加时代和质地、纹饰命名笼统等等。

二.可移动文物普查是对国家保存文物进行的一次全面梳理和统计,即我们所理解的"国宝大调查"。西夏博物馆库房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因空间有限,馆藏6915件文物都在此存放,未进行分类,大部分的文物在外面,质地不同的文物混合存放。文物库房占地面积相对近几年出土文物数量是远远不够的。新馆藏品库房应按照文物的质地划分类别分库存放摆架,易碎及贵重的文物放到囊匣中。完整的器物整理归架,小的瓷片应选出部分有代表性和比较典型的标本编号分类排架,不上架的单另存放。

三.现馆藏文物条件简陋,设备单一,不利于文物保护和利用,西夏博物馆的重新兴建,针对馆藏珍贵文物保存环境,我们做了《西夏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方案中要求建立较为完善的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系统,运用多种调控手段对文物保存环境实施“稳定、洁簟钡骺兀为环境因素敏感的珍贵文物配置合理数量的储存柜架、无酸纸囊匣等,实现对文物库房、展厅和重点展柜等文物保护环境指令的及时感知,提升博物馆文物预防性保护能力。

四.本馆主要以讲述西夏历史为主题的专题性博物馆,馆藏文物以西夏时期为主。七十年代西夏陵六号陵和2000年三号陵的考古发掘极大丰富的西夏博物馆的库房藏品,工作中发现在文物整理中存在诸多出土地点编号不清、标记不祥现象。六号陵遗址出土的文物有些仅用英语或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代替,如非亲自发掘者进行查阅、整理这些文物标本时,会感到非常困难,有些拼音字母完全无从推测,有时即便是亲自参加发掘的人员,时间久了以后,也不能准确说出拼音字母所代表的含义。例如H.C.M8.C.B.H和H.C.M8.C.B.I,多次了解得知分别代表六号陵西碑亭出土西夏文残碑和汉文残碑,但今都搞不明白H.C.C.B.I和C.B.H代表什么意思,还有M8E1和M8E2,代表六号陵东碑亭出土大字和小字残碑,有的整理者用E代表东,有的用D代表东,很是混乱。我认为出土文物的整理标记应统一规范,要改变传统的仅用汉语拼音或英语代表头一个字母的做法,应用中文汉字遗址名称,这样即使在没有其它相关资料的情况下,也可以了解该文物的出土地点、遗址名称等信息。有利于进一步顺利地开展出土文物的整理工作,经过考古发掘人员的整理,出土文物一般都有器物卡片,这些属于藏品的原始的档案资料,在移交经过整理的出土的文物时,需要提供原始的档案资料,以便增强出土文物的资料性和科学性,也有利于藏品保管部人员对文物的认识和管理。

五.新发现文物要从建立基础档案做起,对原已登记在册的文物通过保存现状、特征的变化,不断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根据本馆性质及需要我们不断征集新的文物,及时聘请文博界专家学者进行鉴定,待手续齐全入库后,及时上帐,做到文物库房相关人员账目规范、透明化。在统计文物数据的基础上更好发挥文物的信息价值和作用,让久居深宫的藏品活起来,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

篇7

关键词:社区博物馆 发展 三坊七巷

近几年,一种新型博物馆――社区博物馆在我国各地正逐渐升温。以“保存生活记忆,传承文化精神,服务社区民众”为主旨,社区博物馆是对我国的区域文化进行整体保护和发展的一种博物馆实践。中国具有发展社区博物馆的历史文化环境,在各地历史街区,结合历史文化遗产,建设中国特色的社区博物馆前景广阔。

一、福州“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

1.概况

三坊七巷是福州市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此街区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基本保留了唐宋的坊巷格局,保存较好的明清古建筑计159座,其中包括全国重点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1]

福州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是由1个中心馆,37个专题馆和24个展示点组成,是以“地域+传统+记忆+居民”的模式重新组织保护与展示的新型博物馆。[2]

2.建设现状

根据笔者对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进行的实地调查,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建设现状如下: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此次考查的6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为林觉民、冰心故居、光禄坊刘家大院、严复故居、二梅书屋、水榭戏台、林聪彝故居和小黄楼。情况如下:

这些保护单位现大部分已被改建为展馆,用来展览一些与该保护单位建成时代或者曾住者相关的展品。文物保护单位的改造基本保持原有的格局,现代设施较为齐全,但部分改建造成整体观感的破坏。其中现居住的多为景区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非原住民。

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此次考查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共7处,分别是王麒故居、郭柏荫故居、谢家祠、鄢家花厅、黄巷46号、安民巷居民住宅、状元第。这些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部分用作展馆,部分维持原风貌只做参观,也有部分古建筑被用作办公、居住或商业用途。

博物馆、展览馆。此次调查走访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和周文哲艺术馆,其展馆展示形式是展板介绍和实体展示相结合,展览苑的出入口有管理人员发放门票,限定入园人数,园内各隔间都有工作人员值班,游客参观、拍照,秩序井然。

二、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对当地原住民、景区工作人员、游客的走访、采访,笔者发现了一些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1)三坊七巷的保护未能做到将原址很好地保留下来。

(2)新加入的现代元素以及景区内部及周围的部分建筑破坏了三坊七巷古街的整体观感。

(3)部分古建筑用于办公和商业用途不利于建筑本身的保护。

(4)具有当地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未能得到很好地弘扬。

(5)三坊七巷保护和开发过程中未合理解决现住民的居住问题。

(6)社区博物馆的建设和宣传力度不够,影响较小。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从本次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入手,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1.对景区进行整体的建设开发

建议开发景区时,对各展区的开发进行整体规划,整体规划应包括展馆的规划、社区的规划,尽可能的保护修复建筑的原始风貌,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2.中心展区尽量“去现代化”、“去商业化”

一些临街的古建筑四周都是现代商店,部分商业活动进驻了省市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建议政府部门在进行整体规划各展区时,能够尽量做到“去现代化”和“去商业化”,尽量保证中心展区的建筑历史风貌被完整保存。

3.建立相关场所,汇集民间艺人在其中进行展示

建议开辟专用场所供当地特色民俗艺术家进行民俗艺术展示,这样不仅可以使当地的民俗艺术得到宣传,而且可以创造经济价值,同时又能使这些民间艺术得到保护和延续。

4.引导居民自发参与保护活动

建议政府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引导居民在文物保护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参与到社区博物馆建设中来。例如:可设展区让居民展示自家的传统收藏及文化遗产,可鼓励原住民担任讲解员为游客们讲解坊巷生活和历史文化等。

5.完善居民住宅基本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实地走访时发现,三坊七巷部分原住民在保护区修复后迁回,部分居住的基础设施存在问题。建议三坊七巷社区促进会等社区部门能够及时了解居民的困难,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6.在建设和管理中进一步体现社区博物馆理念

社区博物馆的建设应该更加注重突出人在其中的作用,注重对原住民的人文关怀和社区建设,使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感受和融汇“社区博物馆”的理念,并使游客感受到活态的博物馆。

四、结语

现阶段我国社区博物馆的建设和管理仍缺少较为成熟的案例和经验,三坊七巷作为我国首座完整概念上的社区博物馆,它的建设和发展模式对其他社区博物馆试点的建设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和启示。希望我国的社区博物馆建设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发展,在实践中根据各地实情进行建设和完善,取得更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

篇8

随着城市与社会的发展,博物馆建筑建筑中一般适宜从地上转入地下的空间为展厅、展品库房、服务用房、设备机房、停车场等。尤其是作为博物馆主体的展示空间与收藏空间两大部分,在地下均有良好的适应性。

从建筑空间环境和使用特征角度看,地下空间具有温度稳定性、隔离性(防风尘、隔噪声、减震、遮光等)、防护性和抗震性等特征。同时,在地面空间紧缺的情况下,成为保护地面自然风貌和人文历史景观的有效手段。如果能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的优势,得到满意的建筑功能和环境质量的和谐统一,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对于博物馆建筑来说,其积极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城市中心区的博物馆建筑在树立自身形象的同时,还重视市民的参与性,体现在建筑空间与街道形态的融合与优化。由詹姆斯?斯特林设计的德国斯图加特美术新馆通过一条自东向西绕过建筑中央下沉陈列庭园的公共步行道,将建筑两侧有高差的道路联系起来。这条步行道结合直线与曲线的坡道在不断变化当中与下沉庭园的雕塑艺术品相遇,成为一条充满趣味的交通路线,使市民能够更多地感受到美术馆的艺术魅力。美术馆成功地将城市道路引入建筑内部,以完全开放的格局融入城市当中,成为城市景观的一个有机部分。该建筑的成功设计也为建筑师赢得了1981年的普利策奖。

美国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位于一片新规划的金融行政中心,不久,博物馆的周围将会高楼林立。在摩天大楼包围的"混凝土峡谷"之中,博物馆应该发挥文化建筑的亲和力,创造迥异于周围冷漠的环境气氛。而且,博物馆在楼群包围的广场中,更应该是一座雕塑。这便是日本建筑师矶崎新对该博物馆的理解和定位。他把建筑分解成若干片段,围绕下沉式内院组织成封闭的格局。博物馆的入口便从这里到达。地上部分的3层为行政办公和图书馆,地下层是展览空间和地下供货层,还有3层地下停车场。博物馆在大尺度、大规模的都市空间中,为人们赢得一处宜人的具有文化氛围的休憩空间。

我国的上海博物馆新馆位于市中心的人民广场,与市政府办公楼相对,位置比较重要。建筑师邢同和根据建筑的空间环境、建筑气势和内外关系,积极利用地下空间配合城市中心广场的尺度。建筑地上部分主要是展示空间,地下是行政办公、库房、机房等辅助用房。地上和地下的面积基本相当。利用地下空间成功地塑博物馆建筑形象,其做法不失为一较好的例子。

1城市改造、更新和发展的需要

2保存地面原有历史环境的需要

3保存地面自然风貌的需要

4遗址展示和保护的需要

日本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设计的日本大阪飞鸟博物馆(HistoricalMuseum,Osaka,Japan,1994)位于大阪一处古墓冢众多的山林之中。为了尽量减少对已有环境构成的干扰,博物馆大部分形体隐埋于地下,而且使得参观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古代时期的风俗和祭祀观念。安藤采用抽象简洁的大台阶与景观塔为参观者提供观赏周围环境全景的场所。两者作为室外空间制高点形成对比,具有强烈的纪念性效果。博物馆室内具有典型古王陵风格?quot;锁孔形"展示空间暗示出遗址的存在。

汉斯?霍莱因设计的法国火山学博物馆(VolcanosMuseum,France,)具有强烈的仪式性和象征性特征。博物馆位于在历史上曾有过火山活动的自然区域。建筑的大部分空间掩埋在地下,以保全基地周边可资料学考证的地理、地貌环境,使人清晰地观赏到历史上残留的自然火山现象的宏大场面。而且,通过地下洞穴的营造,人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火山现象与大地本身的密切关联。博物馆的核心是一个由地下千起的总高度近22m的圆锥体,锥体顶端被截成平顶。这个高大、单一、集中的窨既是博物馆的入口大厅,又是地下呈发散状自由布局的洞穴群的组织枢纽。锥体外表饰以当地黑色的火山岩;内侧嵌入金色的金属箔。这一空间从形式的运用到内外材质、色彩的转换都给人以炽热火山口的强烈空间意象。该主题的博物馆强调强大的自然力量和与人类的关系,通过自然现象使人类得到启示,从而了解自然规律。

1、环境意识的丰富多元

当代社会的环境意识正在不断加强,因此达到建筑与环境的充分融合是建筑师追求的目标。在城市中心区、历史文化地区、自然景区的博物馆以及遗址博物馆,它们的外部环境具有各自的秩序和特点。其中一部分博物馆是通过地下空间的利用,在环境中求得适合自身的存在方式。这种得体的、具有亲和力的表达方法已经得到人们广泛的接受和欢迎,并且为地区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做出贡献。

2、建筑设计手法的开拓创新

由于地下空间与室外地坪的特殊关系,博物馆建筑在功能布局、流线组织、空间构成以及与地上部分的衔接等方面都要有所考虑。为了打破地下空间在土壤包围中形成的封闭性特征,建筑师借助阳光、树木、流木等自然因素的引入,使空间更加生动并呈现出自由,开放的气氛。而且建筑师还利用地下空间的内在意义与特点,配合博物馆展览的主题渲染室内空间气氛。

3、地下空间优势互补利用

根据博物馆的功能特点,地下空间良好的热稳定性、安全性和防灾功能使得博物馆建筑在地下空间中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从而与现代建筑注重生态与节能的趋势相一致。

4、技术手段的完备及应用

在技术设备方面,地下空间的建造,使用与地上空间关注的问题有所不同。而且,博物馆对室内环境的要求较高,在良好的地下环境中,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精良的设备支持。因此,在施工水平、技术设施等方面还需继续发展创新。

篇9

[关键词] 数字博物馆 数字影像 文物保护 影像采集

一、数字博物馆概念及功能解析

1、数字博物馆的概念

距今为止,对数字博物馆的概念尚未建立出相对完备的体系,但从众多对数字博物馆的描述性资料来看,数字博物馆具备如下特质:

第一,对高科技传媒手段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计算机技术、信息、网络和多媒体等载体上。

第二,对其他各种形式的博物馆进行资源整合,在概念的外延上远远大于普通博物馆。

第三,用数字化手段进行展示,即展示的非实体化。因此数字博物馆的展品不占据物理空间,而占据虚拟的赛博空间。

2、数字博物馆的特点

由于数字博物馆中的文物不需要占据物理空间,不涉及到文物自身的挪移和损毁,因此它的受众群体要广泛得多。从这一点不难看出,数字博物馆的观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存在互联网络,可以在任何一个时间对数字博物馆进行参观,更无须考虑地理位置上的差异。

由于数字博物馆以数字的形式对其他各类博物馆进行了资源上的整合,它所包含的展品容量及模是远远大于普通博物馆的,这样它就具备的无限制的陈列空间,而这个陈列空间又刚好利用了网络空间的无限性,符合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载体特质。

数字博物馆能够在客观上对文物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很多文物由于年代的久远及质地的脆弱已经难以在现实的时空内进行展示,数字博物馆却利用了自身优势,使得这些文物既能够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之内,又可以避免在实际物理空间内部进行搬运过程中的损毁。

数字博物馆降低了展品的费用支出。物理意义上的搬运费用、安全保护费用等资金由于数字博物馆的存在被大幅度的降低了。

观赏的随意性是数字博物馆的另一大特点,不仅仅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还能够在维度上进行自主随意性掌控,通过电脑数字技术,对展品进行任意的角度转换、放大与缩小,全方位立体的、仔细的了解展品本身。

3、数字博物馆的功能

从以上概念和特点进行的解析,可以将数字博物馆的功能进行如下概括:

第一,对众多文物资源的影像整理功能。

第二,对文物的传播普及功能。

第三,即本文需重点强调的对文物的保护功能。尽管这并非数字博物馆建设的全部意义,但是客观上却对文物的保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有物理意义上的损毁将不复存在,多次、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参观丝毫不影响数字博物馆内部展品的耗损。

二、建立数字博物馆的必备阶段:数字影像的采集

数字影像的采集是建立数字博物馆的一个必备阶段,数字影像采集的效果不仅仅能够直接影像到数字博物馆中展品的效果,还关乎到文物在被拍摄过程中的保护程度。

对数字影像进行采集,最重要的是注意文物自身的安全。某些对光线较为敏感的文物则需要更为慎重的掌握照相机的使用方式。

在建立健全完善的文物影像拍摄保护制度以后,我们所需要观注的就是影像自身的效果了。不论以何种方式进行拍摄,清晰度是必须具备的影像素质。因为数字影像在数字博物馆中会直接以展品的身份出现,展品在视觉上所呈现的清晰度是非常重要的技术参数。

在拥有清晰度的基础之上,多角度全方位的进行影像采集也是数字影像采集的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同普通传统意义上的实体博物馆有所不同,数字博物馆是在二维平面上所展现的三维展品,不仅仅是普通读图这样简单的展示,而是为了和普通博物馆展品展示效果达到同步、并能有效良好的对文物进行保护。尽管数字博物馆的展品可以避免物理意义上的文物损毁,但是还原展品一个最为真实的面貌才是展品展出真正的意义所在。

在对文物进行数字影像采集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细节的影像拾取,对细节的关注是每一个参观者最想体验的参观感受,因此在采集文物原貌的基础上,利用微距镜头对展品的细节进行图像采集是数字影像采集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手段。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利用影像叙事功能对展品进行拍摄则会更为有效的丰富了展品的文化含量及形式美感,因此对影像蒙太奇的使用及视听叙事的整合是数字影像采集的最高级阶段。

三、数字博物馆构成方式对文物保护作用的具体体现

从数字平台上参观文物,一定要具备和常意义上博物馆相应的功能,这样才能够达到参观效果与文物保护并重的目的。

常意义的博物馆在入口一定存在一个参观导航性质的文本介绍,数字博物馆中也需要相应具备,通常体现为用户界面的设定。通过用户界面的介绍,参观者被引导着寻找对自己所感兴趣展品。另外,数字博物馆整合了其他博物馆的大量资源,因此导航性质的参观界面就更有助于参观效率了。有了这一界面,可避免参观者在众多数字展品中无从找到自己所需要的那一个文物影像的弊端。在此基础上,如果设立关键词、年代以及类别上的检索,将更为丰富的加大了数字博物馆导航系统的全面性及范性。

在用户界面区成功进行导航以后,就进入了展示区,这里是数字展品陈列的场所。一个完善的数字博物馆由于具备了发达的影像采集条件,因此能够使观赏者观赏到比常博物馆更为精美绝伦的文物展品。由于常博物馆的展品无法达到一定近距离的观赏,把视线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也就无法贴近展品仔细观察细节,甚至不能从各个角度进行无限制的全方位观赏,会使得观者在审美感受上有些意犹未尽。数字博物馆刚好弥补了常博物馆的这些不足,数字影像可以在三维空间上进行任意的旋转、任意比例的放大,同时又节约了参观成本,因此会吸引更大范围的观众。这样一来,从常博物馆的实物参观转向了数字博物馆的虚拟化展品参观,无形中就减少了展品的耗损。

如果在一个常性质的博物馆进行参观,参观者与展品以及讲解员之间的关系是单向度的被动接受关系。即观者只能听讲解员进行一一解说,只能从受众的角度对展品进行观赏,而很难进行双向交流互动。数字博物馆则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设置互动交流区域,观者可以通过网络在线平台同他者进行互动,其中包含两大方面:

一是同专家之间进行的互动,通过对展品的了解,可向专家提出关于数字展品自身的疑问,并得到有效的回答。此外,还可提出对数字博物馆进行完善的建设性意见。

二是参观者之间的互动。因为数字博物馆对参观者的人数不会进行限制,网络空间的无限制容量可以容纳足够多的数字博物馆参观人员,因此不同地域、不同专业、不同年龄的参观者可以通过交流平台进行自主互动,沟通参观感想,交流参观心得。

在普通博物馆进行展出的展品都会存在着一定数量的文字介绍,用以丰富展品自身的文化价值及历史背景,但是这种文字性的介绍由于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往往是笼统的,无法满足专业人士对文物内涵的需求程度。数字博物馆则可以将同展品相关的文物文字介绍丰富起来,甚至可以将大量的书籍进行电子扫描,做成电子书籍配合展品进行展出,那么在观者参观展品的同时,也就有了大量了解展品文化历史背景的机会。

结语

综上,正因为数字博物馆所具备的要素及各个要素之间的特有性质,才使得数字博物馆能够在常意义上替代常博物馆的使用价值,成为现代观者对历史文物进行探求的一个有效平台。它分散了常博物馆的参观人流,将常博物馆的实体一次性参观转化为数字影像文物的无限次参观,传播了文物的价值,保护了文物的遗迹。数字博物馆必将成为现代化博物馆的一个成功典范。

篇10

[关键词]博物馆;文化遗产;新理念;保护

现如今,由于人们对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博物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被提上了日程。纵观文化领域的历史,不同的时期都会针对社会发展的现状以及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特点,提出不同的理念,在理论和实际上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文化的长足发展,特别是对于博物馆来说,其影响更是巨大的。

一、对全面文化遗产理念的理解

文化遗产,顾名思义就是指过去的一些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的东西,这些东西可以对文化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对这些东西进行保护和管理及时博物馆的根本任务所在,也是博物馆的工作重点。从上个世纪起,人们对于遗产就有了更加深入且全面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遗产概念的广度。特别是通过一些博览会的举行,在遗产概念的广度上出现了新的趋势,其开放程度不断增强,文化遗物之间的联系也在不断加强,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的广泛程度都有所提升。对于文化遗产来说,从有形变为无形、从历史和艺术意义上的遗产转变为非艺术创造遗产等等。另外,从深度上来说,人们对于遗产的认识程度也在不断深化,具有较为明确且神圣的价值取向,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加上了较多人性化的内容,这不仅是人类自身的进步,同时也是对文化遗产的肯定和尊重。

人们通常所说的有形遗产和无形遗产在概念上不是绝对的。这两种形式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重叠,相辅相成的。特别是历史悠久的建筑,其本身是一种有形的物质遗产,但是有些建筑却是要通过无形文化遗产的作用进行保存的。总之,无形遗产都是通过有形遗产来进行体现的,这就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通过对遗产形式的论述,希望在以后的遗产保护的过程中,能够对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不要局限于一个方面,要用全局的观点来对待问题。因此,对于博物馆来说,保护文化遗产的工作就要将范畴扩大,进一步实现博物馆的重要价值。

二、保存文化遗产的价值是保护工作的核心内容

文化遗产的种类较多,包括艺术品、古迹或者是风俗、语言在内的所有内容,其自身都有着一定的价值,对于现在社会的发展或者是对历史的探究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这些价值要通过文化遗产本身来体现,因此博物馆的保护工作就是对遗产的本身和无形的价值进行双重的保护,这也是全面的文化遗产理念的核心内容。对于博物馆来说,不能忽视对于遗产价值的保护,因为保护工作的实践要以价值为基础,采取的保护方式也要根据价值来确定,同时对于博物馆未来的发展也会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博物馆要达到保护文化遗产价值的目的,需要把握好遗产价值的以下三个重要特征:第一,遗产价值是广义的美好的东西,而不是特指有形的、可交换的、经济意义上的东西。在一个社会中,只有某件有价值的东西才能被确认为遗产。因为其数量少,所以才值得保护。第二,遗产的价值是多维的。遗产具有历史价值,但不仅仅停留于此,正如价值观念是一个复数形式一样,遗产也具有多重价值。它可以同时具有历史价值、美学价值、宗教价值、社会或政治价值、教育价值以及经济价值。遗产的各种价值共存,不能用同一标准来度。第三,遗产的价值是动态的。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在同一社会的不同时期,人们对遗产价值的认识是不完全一致的。

基于文化遗产价值的以上认识,博物馆需要重新审视其保护工作的定位。应该承认,大多数博物馆仍然是以物质性“实物”为核心的。实物永远是博物馆和博物馆专业的核心,藏品保护是延长文化遗产寿命的根本途径,任何工作都必须永远尊重文物的审美、历史和自然属性。

三、博物馆保护工作的途径是文化遗产的可持续

首先是遗产选择上的策略性考虑。博物馆有选择地收藏和保护文化遗产是必要的。虽然人类在经过漫长发展进程后,留下来的具有代表性或象征性的东西已经相当有限,然而要把这一切都纳入博物馆是不可能的。同时,今天的一切事物都可以被看作是明天的历史,所以选择仍是必要的。这种遗产的选择性告诉我们,博物馆要达到文化持续的目的,争取更多的资源以保护更多的文化遗产固然重要,但也许数量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是了解究竟什么样的东西和价值需要在博物馆得以保护,通过对信息和价值的筛选,用数量并不巨大但具有代表性和记录性的东西说明较多的问题。这一点是博物馆保护政策和决策文化遗产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第二是对过去、目前和长远的考虑。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信息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要确定某种东西是否有保护价值,必须在彻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它能否代表某一事物以及能否回答时代的要求做出恰当的判断。正是因为文化遗产价值的确定并非一次完成,博物馆需要在各代人之间,即今天和未来之间达到一种平衡。如果仅仅将那些物质性遗产保留下来,封存起来,那么它所蕴藏的丰富的价值观念、意义和思想则可能被忽视,更不可能植根于流动的文化发展长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