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指导范文

时间:2023-10-17 17:35: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孩子的教育指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孩子的教育指导

篇1

  案例指导

一、孩子的问题表现 及个案指导缘由   

小路同学以前各方面表现还不错,可一段时间表现的学习热情不高,上课打瞌睡,不跟同学玩耍,课间也不出去,就趴在桌子上愣神,就连老师找她谈话,她都是咬定嘴唇不放松。

就因为这样,我觉得孩子这种表现一定是来自于家庭,于是,为了小路同学的健康成长我走进了她的家庭。

二、家庭基本情况        

小路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父母文化程度不是很高,做点小生意。不久前父母离婚了,又重新组成了新的家庭。她只能跟着外婆一起生活。父母们忙于新的家庭和生意,很少关心小路,也很少来看她。在父母的思想里觉得只要给她和外婆钱就可以了,不缺她吃不缺她穿就行了。

 三、孩子问题原因分析:

1、孩子方面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她有自己的思想,渴望回到与家人一起生活的幸福时光,她觉得父母都不要她了,她活着就是多余,她自卑,所以不跟同学玩耍,也不跟老师交流。她不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真正对她好的人。所以她自暴自弃,不完成作业,上课睡觉打瞌睡。

2、父母方面

父母完全不懂的家庭教育,离婚后互相仇视对方,在孩子面前说对方的坏话。为了追求自己的生活和金钱,忽视孩子的存在。只是简单的认为只要给孩子钱就可以了,不知道孩子的教育是需要尊重、关心和爱护的。不关注孩子的思想和情绪的变化。

 

四、具体改进措施(指导过程)

         1、给予温暖教育,感化幼小心灵 

         与小路促膝长谈了一次,告诉她:成人世界有许多无奈,父母的选择有他们的理由;他已经是一个大孩子了,应当具备面对现实的勇气,学会照顾自己,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快乐的生活、学习。

         2、指导家庭教育,形成家校一致。

         a、和 小路的家长打电话预约进行沟通交流,反映了孩子的苦闷和现状。开始她的爸爸很不情愿,他说自己很忙,觉得我管得太宽。我并没有放弃,跟他讲家庭教育的力量,跟他讲小路的优点,劝他尊重孩子,关心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交流,与她的父母达成共识,家长愿意定期轮流来学校或外婆家看望小路,并利用周末多陪 孩子,与孩子及时交流,给予孩子安全感,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父母离异的事情,勇敢面对,帮助孩子在心理上度过这一阶段。

         3、关注一举一动,抓住契机表扬 

         及时关注孩子的变化,有点滴的变化就大力表扬。及时与家长进行联系,互相交流孩子心理的变化,家校联手进行教育。

 五、指导成果:

         通 过我与家长的努力,在努力的过程中孩子有反复现象,由于家长忙碌时,有点疏忽,导致孩子的不稳定,我发现后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经过一学年的努力,孩子终于开始开朗起来了,整天围着我说长说短,性格也随和了,对于父母离异的事情,也能接受了,能和同学们一起愉快的学习着,在我们这个大家庭中快乐成长!

六、感悟反思

篇2

关键词:家庭教育;指导方法;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169-01

现阶段的教育发展中,对于孩子的教育是系统化的工程,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为学生进一步发展提供温暖的港湾。在传统的家庭教育指导中,由于思想观念和认识上的不足,就没有正确的对孩子进行教育指导,造成学生的逆反情绪出现。通过从理论上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分析,就能有助于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以及教育指导当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分析

孩子的成长需要多方面的措施实施,对孩子进行全面的教育。家庭教育就是比较重要的内容,而通过家庭教育指导的科学措施实施,就比较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指导在内容上也涉及到多方面,其中的学习指导就是比较基础的内容。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关注,但是对学生有效的教育指导方法就需要改善,在学习指导方面涉及到学习习惯以及家庭的学习氛围[1]。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需要家长在长时间的实践当中获得经验,而学校也有必要指导家长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要能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也比较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完善。

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当中的情感品德指导,也是教育指导的重要内容。对孩子的个性倾向以及挫折教育等,都比较有利于孩子的进一步成长和健康身心的发展。对孩子加强道德品德的教育指导,对孩子的品德完善就能起到积极作用。

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当中的生活指导也是比较重要的内容。对孩子进行健康知识教学,以及对学生的身体发展和性教育知识等进行教学,这些都是生活指导中的重要内容。例如在对性教育方面,一直是我国家庭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点,我从哪里来?常常会是停在孩子脑中的一个问号,而一些家长并没有在这一方面的教育指导提供有效的措施[2]。在生活教育指导中的多动症知识以及科学用眼的知识等,也是重要内容,对于这些内容就要加强重视。

2、家庭教育指导存在的问题分析

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当前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相对比较单一化。面对新的发展时期,对家庭教育指导的要求也有着提高,但是一些家长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方面的关注比较少。从而就出现了重视只是而忽视了道德品德的教育指导现状,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就有着诸多不利影响。

家庭教育指导问题中,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比较重视,但没有重视孩子的个性养成。一些家长为了追求孩子的成绩分数,就划分心思为孩子找好学校以及好班级,不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对孩子的心理素质以及个性养成没有重视[3]。忽视了对孩子的能力培养,过高的期待心理造成孩子的负担比较中,这些教育指导问题,都从不同程度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家庭教育指导的策略实施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就要从多方面加强重视。要对孩子的健康个性的培养充分重视,表扬以及批评孩子要适度。在家庭生活当中,对孩子的态度要以表扬以及鼓励为主,在对孩子进行批评的时候也要注意措辞,要以积极的批评为主。不能对孩子的心理上造成伤害。同时也要加强对孩子的挫折磨炼,让孩子在自身的能力上不断提高,这对孩子的未来发展就有着积极作用。

家长方面要注重教育观念的及时性转变,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以及儿童观念,为孩子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进行教育指导。从孩子的幼儿时期就要对孩子的健壮体格以及品德和健康的心理进行培养,培养孩子的多样化能力[4]。家庭教育指导要面向未来,对孩子的基础能力的培养加强重视。家长不能将孩子作为附属品,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以及自身的需要。只有从教育指导的思想观念上及时转变,才能有利于教育指导的效果良好呈现。

注重构建完善的家庭教育指导体系。在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施中,需要按照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进行规范化的落实。认识到家庭教育是正规终身教育,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很深的学问,只有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方面进行完善建立,才能更好的按照体系步骤进行实施。这就需要政府以及学校和社会组织等进行配合,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进行密切的合作,只有在这一基础上得到了重视,才比较有助于教育指水平的提高。

为保障家庭教育指导的效果良好呈现,家长自身就要加强素质修养,为孩子树立好榜样,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家庭教育是综合性的科学,并不是单方面的努力所能完成的,所以家长自身就要注意自身的素质水平提高,正确的进行言传身教,这样对孩子才有说服力[5]。在教育指导的方法选择上要注意,通过教育艺术科学化的处理方式,让孩子乐于接受,这样才能为家庭教育指导的顺利进行加以促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处在当前的教育发展阶段,对学生的教育要从多方面着手。而家庭教育指导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站,如果在这一层面没有得到加强,就必然会影响孩子在未来的发展。通过此次在理论上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问题分析,以及提出几点措施,希望能有助于对解决实际的教育指导问题提供又一发展思路,为我国的家庭教育指导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更好的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郭丽萍,徐慧珠.家庭教育:好风凭借力 送我上青云[J]. 青年教师. 2014(07)

[2] 肖国玲.家庭教育中谨防语言伤害[J]. 青年教师. 2015(05)

[3] 于 梅.家庭教育的误区与改变策略[J]. 青年教师. 2014(03)

篇3

[关键词] 教师;指导;家庭教育

1、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

万事德为先,教育的本身就是一种道德行为的规范。要教育,就先要以身作则,让自己去作为孩子的榜样,去相信教育的真实性,只有自己做了,孩子才会跟着学习。如果光说教育,说大道理,而自己不能作为孩子的榜样,那么,这种教育,不过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教育,是丝毫起不了作用的。例如,父母教孩子说实话,不撒谎,而父母自己却常常说谎,甚至在自己孩子面前说慌。倘若有一天,孩子知道了,就会很难过,会学着说谎,从此不信任父母,对父母怀着疑惑的态度。这种教育又怎么能成功。作为父母,要深知品德教育的重要,要给孩子做出表率,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良好的品格的养成,是为人之根本。我通常指导家长们对孩子多启发诱导,比如:地面上有果皮纸屑,家长可以启发孩子,保护环境是每一个人的责任,这样孩子就会知道不乱扔果皮纸屑,然后你再把纸屑捡起来一部分,孩子看到了,也会帮忙,这样的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等多种良好品格的教育就水到渠成了。让家长多鼓励孩子,心理学家认为,如果一种行为不论好与坏,只要发生后得到鼓励,则这种行为就容易再现,事实证明,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基本方法是“正强化”,孩子的可塑性强,所以家长们一定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

2、指导家长重视对孩子的能力培养

每次的家长会上,我都会收到家长来自各个方面的问题,很多家长纠结孩子的依赖性太强,什么时候都要家长亲力亲为,尤其在低年级表现颇多。根据日常观察,也能看出,有一部分孩子的自理自立等多方面能力欠缺。我总结其原因,是因为父母(家长)的爱,这是一种包办一切的爱,从孩子出生后每一件事情都亲手包办。人都是有依赖性的,孩子也不例外,为此,对于孩子能力的培养也是父母的必修之课。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以下几方面的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自理能力、自控能力、社交能力、纠错能力。其中观察能力的培养是要求孩子对事物的感知过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孩子根据事物等进行分析推理、归纳和总结等的能力。培养自控能力,家长可以减少看电视的时间,上网的时间。很多孩子看电视就无休无止,上网就来劲,家长们束手无策,针对这一问题指导家长们给孩子看电视、上网的时间段,让孩子懂得适当看电视、适当上网,是有益的,否则对身心健康都有坏处。自控能力的培养对孩子的成长很关键。培养社交能力也很关键,现在各种家庭、朋友聚餐的时候很多,可以让孩子去给客人倒杯热水、拿拿碗筷、注意就餐礼让等。知道怎么样待人接物。让家长带领孩子接触各种常见的环境,如:乘车购票、排队购物等。最后,还要培养孩子的纠错能力,人无完人,培养孩子自觉主动及时地纠正自己或者他人过错的能力也有助于提高人的个人素质。

3、指导家长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这里指孩子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生活习惯的培养,“孟母三迁”就说明了环境对孩子的重要,父母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这样才有助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如:睡眠习惯的培养、饮食习惯的培养、学会节俭,诚恳待人等,让孩子生活有规律,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很多时候,都会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是教师的事情,但家长的配合培养也很关键,要指导家长知道孩子的学习习惯包括哪些方面,如:认真听讲、独立思考;仔细观察、用心记忆;工整书写、准确计算;及时检查、理清思路,到中高年级,重视验算检查等习惯的养成。家长了解后,可以配合预习题卡帮助孩子,在检查课外作业的时候也能侧重各种学习习惯的养成。

4、指导家庭成员对孩子教育一致性

现代社会,孩子是家庭的中心,父母和双方老人都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很多时候,存在教育的不一致性,父母管得严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溺爱,孩子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他一旦发现大人们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一旦他发现家里谁说了算,他就会“钻空子”,爸爸妈妈管他,他就去叫来爷爷……,最后会导致纠错不能,让孩子是非不清。久而久之,养成了不懂礼貌、撒谎、盛气凌人等不良行为和性格。可见,家庭教育一致性至关重要。

5、鼓励家长参加家长学校,在家长课堂上提升家庭教育观念

我鼓励家长们参加家长学校的学习,参加家长课堂。很多事情学校也都是通过家长学校来解决孩子教育的难题。

首先,知道“学习至上,成绩至上”不是孩子的唯一目标。让家长认识到分数不是教育的全部,孩子的培养,品格、能力和习惯更重要。

其次,参加各种课外班要有选择,不要盲目地参加,我指导家长们根据孩子需求来选择,尽量避免拔苗助长式的高压教育,孩子不是机器,很多家长为了尽义务,让孩子参加很多辅导班,一天下来,挤得满满的,让孩子学无兴趣,让家长筋疲力尽。

第三,还有一部分家长给孩子买来参考资料,用放学的时间进行辅导,请家教,虽舍得投资,但也不能盲目地去做。

第四,避免“顺其自然”不负责任的教育,农村教育不同于城市,就我班而言,因家庭状况不同,就有一部分“留守儿童”和“弃管儿童”, 因此,解决这一部分家庭教育相对很难,我会经常家访和鼓励这部分家庭,避免不负责任的教育发生。

俗话说得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只要有付出,我们就会得到,只要培养,您的孩子就会成为最优秀的学生。总之,为了让您的孩子适应社会的需要,为更好地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深爱孩子的家长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培养孩子们吧!

参考文献:

[1]宋光.家庭教育要有所为,有所不为[J].中小学管理,1999年10期.

[2]周弘.父母在用爱心“摧残”孩子[J].基础教育,2005年21期.

[3]薛芬.家庭教育中的几种关系浅析[J].生活教育,2011年12期.

[4]言言.反思中国式家庭教育[J].晚报文萃,2011年15期.

[5]陈亦冰.家庭教育莫要走极端[J].成才之路,2011年24期.

篇4

家庭教育是在父母子女之间进行的,家长和子女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在几千年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封建意识的家长制的思想意识根深蒂固,至今仍有表现,在我们周围有很多的家长,不管什么事都是自己说了算,子女只有服从的份儿,根本没有发言的权力,稍有不慎,动辄打骂,家长不尊重子女的个性和人格,强迫子女按家长的意志行事,严重扭曲了孩子的心灵。社会需要新一代人具有民主、平等、自主、自立、自强的意识,如果家长的思想观念落后,不更新,不主动调整父母子女的关系,不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的父母子女关系,势必造成与子女的关系紧张并产生“代沟”,家长就会丧失教育子女的主动权,从而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采取让孩子走出去或请别的孩子走进来的方式,培养他们团结协作、互助互爱等好习惯。总之,教师要指导家长建立开放的教育模式,使家庭教育适应这个开放的社会。

二、指导家长形成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和思想

现在家庭教育中出现了一些片面性,只注重智力开发和文化学习,送子女参加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班,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和金钱进行智力投资而忽视了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家长只看到子女考了多少分,以分数衡量子女的能力,而对子女在学校其他方面的表现不闻不问,不注意生活能力的培养,对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更谈不上。从某个角度来说,一个人生活能力的大小和好的行为习惯决定着他一生的命运,如果只注重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不行的。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在家长的态度、对孩子的盲目投资、全面发展等方面加以指导,使子女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以全面协调的发展。

三、指导家长理智而科学地教育独生子女

独生子女在家里得到的爱强烈而集中,独生子女享受的父母之爱是多子女家庭子女所不及的,这是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得天独厚的精神环境。然而,许多独生子女只知道享有权利,没有一点义务,一切都由着孩子,一切都属于孩子,一切都服从孩子,这种特殊的地位,必然会滋长特殊化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随着这种强烈而集中地爱与孩子“特权化”的日益发展,如果掌握不好分寸,就会发生事与愿违的现象,不但不能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有益的发展,反而会毁了孩子的一生。所以,家长要学会扮演孩子的同龄人,让孩子懂得谦让与分享。到了学校,同学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霸道”惯了,发生冲突时,都希望别人让着自己,谁都不愿意让别人。因此,同学间的纠纷常常发生,孩子也不会与人相处了。为此,在家中,家长就要学会扮演孩子的同龄人,试着与孩子争一争。比如,家中有了好吃的,就和孩子一起分着吃,而不是让孩子独立占有,让孩子学会与别人分享他所喜爱的东西,在发生冲突时也学会为别人着想,学会谦让。

四、指导父母做一个有原则的家长

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如果家长没有原则或者不能遵守原则,就会因为失信而导致家庭教育的失败。另外,如果家长发现之前给孩子订的规矩不合理,那一定要和孩子协商,重新制订一个新规矩,而不是家长说改就改。一旦大家心中都有了规矩,孩子的好习惯也就自然养成了。

五、结语

篇5

【关键词】祖辈家长 教育指导 家园共同体

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实行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隔代教养是老年人和儿童之间需要上的相互满足,情感上的相互融合,然而,也存在不少弊端,当祖辈越来越多地承担起孩子的教育和抚养责任,当祖辈家长成为我们家园联系的重要角色时,当务之急并不是讨论隔代教育的利弊得失,而是尊重这种现象的客观存在,思考从教师角度,可以采取何种对策应对祖辈家长教养状况,提高祖辈家长的教养水平,从而促进孩子的发展。

一、祖辈教养的特点以及对孩子的影响

1.慈爱有加,理性不足。祖辈家长和孩子关系倾向于温馨接纳,能给孩子极大的安全感,但宽容有余,约束不足,孙辈的合理与不合理要求,都被认为是天真可爱的童趣表现,当孩子犯错或与他人产生矛盾时,他们往往并不客观评价过错甚至因疼爱而护短,使孩子失去了正确衡量自己行为的机会,长此以往,容易形成自我为中心,任性自私,骄横无礼的个性,更缺乏协商、合作和分享的精神。

2.重养轻教。祖辈们一般很注重孩子的健康、安全,这说明他们能正确认识到孩子的基本需要,但另一方面,对孩子的照顾太过,过度束缚孙辈的行为,不利于孩子良好身体素质的养成,以及积极探索精神的萌芽。长期下去,孩子会缺乏独立性和自信心。

3.祖辈家长虽有丰富的养育子女的经验,但他们退休后与社会联系减少,往往仍依靠以前的经验教育孙辈,因而,教育内容和方式相对陈旧,且由于年龄的关系,一部分祖辈家长思想固执,听不进教师的建议。

总之,在实际接触过程中,还是要把握共性,发掘个性,采取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的引导方式。

二、开展祖辈家长工作的适宜性策略

1.建立良好的信任和情感关系是祖辈家长工作的前提。祖辈家长年龄较长,教师应热情对待,主动拉近彼此距离,成为建立良好关系的发起者,让祖辈家长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平日里,注意主动热情与祖辈家长打招呼;空闲时可聊聊他们的生活状况,给予关怀和体贴;针对他们疼爱孙辈的行为,教师要从正面引导和评价。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让祖辈感受到教师对孩子的关爱,交流时尽可能详细地介绍孩子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让祖辈家长感到教师了解孩子且关注孩子的成长,消除他们的担心,如此才能赢得初步的信任。

2.倾听与理解先于教育指导。在对孩子的照顾方面,祖辈家长往往会对教师提许多琐碎的要求,他们的愿望均是让孩子健康成长,这与教师的出发点是一致的,因此,当他们焦虑不满、反复唠叨时,应当扮演朋友的角色,首先倾听他们的苦恼,倾听的过程其实也是了解祖辈家长的想法。同时,针对老年人比较好面子的心理特征,如采用先扬后抑的表达策略,向祖辈指出错误前先要肯定其他的表现,或诚恳地表明自己的目的,引导双方进行换位思考等。

3.提供多层面,多途径的教育指导。祖辈家长最缺乏的是正确的教养观念和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教师应根据祖辈家长的年龄特点、学习类型等提供多渠道的支持与引导。首先,多与祖辈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个别交流,列举幼儿在园的生动事例,将科学的教育理念渗透其中,在提供具体的教育策略时,甚至要细化到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言,什么样的动作来解决孩子的教养问题;其次,可定期举办小规模的讨论会、答疑会,针对当今孩子的突出特点,集中解决教育中常遇见的棘手问题,如孩子任性、如何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好习惯的养成,帮助祖辈家长由生活保育型向教育培养型转变;再者,也可采取间接指导的方式,获取先进的育儿知识。老年人的思想较为固化,教师不要期望能立刻扭转他们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指导的过程需要耐心等待,细水长流。

4.加强代际交流,保持教育一致性。祖辈和父辈因成长环境、价值观等不同,对教育孩子也存在认识上的差异,如年轻一代较注重孩子智力发展和习惯养成,而老年人则看重对孩子进行生活照料,对孩子的教育要求相对宽松,在家庭教育中,出现“你紧我松,你打我护”的对立现象,阻碍了教育要求的贯彻实施,这就要求教师进行祖辈家长工作时,将协同两代人的教育观念也考虑进去。当祖辈和父辈因为教养观念的不同时,教师作为教育领域的权威,需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两代人沟通,合力为孩子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篇6

【关键词】幼儿 挫折教育 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15-02

一、幼儿阶段进行挫折教育的重要作用

逆商AQ是继智商IQ和情商EQ之后又一引起社会对人心理品质的一个重要衡量,逆商主要是对人面对逆境中的困难时的心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衡量,即是对人的抗挫折的能力的考量,人的抗挫折能力的形成与幼儿时期的成长环境和受教育的内容有很大关系。

二、幼儿阶段进行挫折教学的方法对策

1.家庭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家庭是幼儿生活和成长的主要空间,家庭生活的内容和家庭成员的语言、行为和态度对孩子的成长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家长要有意识地地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从而有利于孩子逆商AQ的建立和提高。

家庭进行挫折教育的方法可以参考下述案例。对于0-3岁的宝宝,家长首先要向孩子学习“宝宝语言”,低龄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受到限制,不能够很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觉和想法,更多的是用急躁的情绪和哭闹行为以及喊叫等方法来进行表达,所以家长要对孩子的表达方式进行了解,从而有利于与孩子很好的沟通。例如,当宝宝想要喝水时,其语言表述不清,家长没能及时理解,孩子会因为没有喝到水儿更加急躁不安。这时家长可以对其进行挫折教育,具体做法为先延时满足孩子的要求,然后对其语言行为进行指导。延时满足是让孩子对挫折的存在适应;语言指导可以用清晰的“水”或者“喝水”等词汇对孩子进行询问且予以肯定,从而让孩子知道并说清楚“水”,进而在以后类似的情况下,能够对父母无法立即满足其某些要求时,有等待的心理准备,同时也有利于孩子在面对挫折时学会从强大自身(说清楚要求“水”)角度出发来解决问题。

2.幼儿园增加挫折教育的相关课程

幼儿园是对幼儿成长和生活规律研究最深入、最广泛的单位,是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的主要功能单位。幼儿教师要将挫折教育融入到平时的教育教学当中,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另外,幼儿园也要对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进行指导,保持良好的家校沟通,从而保证对孩子的教育内容家庭和学校两相一致,相辅相成。

幼儿园挫折教育的教学方式可以参考以下案例。对于中班和大班的孩子,可以在幼儿园生活和学习两个方面进行。在生活上,幼儿对幼师的批评很难接受,反应比较强烈;在学习上,幼儿自己学不会题会沮丧,自己成绩比别人差,会对别人产生攻击性。例如,在幼儿午休的时候,对于睡不着说话走动影响其他小朋友睡觉的孩子,面对老师的批评会与老师顶撞且非常沮丧。孩子的这些反应都是非常正常的,对此,教师要对孩子的态度和行为进行有效地沟通和指导,并且与家长很好的交流合作以共同增强孩子的抗挫能力。具体做法是先对孩子的违纪行为进行批评,孩子情绪波动时,对孩子的说出的原因要予以认同和理解,从而让孩子释放情绪,最好告诉孩子,在他睡不着的时候要怎么做才是正确的。此外,在后续午睡中孩子睡不着但是纪律好不影响他人的行为要予以鼓励。家校沟通方面,要与家长沟通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方式,对于孩子行为的处理要经过“绝对行为批评-倾听理解原因-指导并鼓励”三个环节。三个环节缺一不可,缺少绝对批评会纵容孩子犯错,缺少理解孩子会习惯性逃避问题,缺少指导和鼓励孩子会茫然不知所措。再如,孩子学习数学简单加减法时,学不会的孩子会厌学,甚至对学得好的孩子进行身体上的攻击。对此,教师首先要对孩子数学学习之外的其他优点进行肯定和表扬,从而减弱孩子的心理负担,降低对学得好的小朋友的敌意,然后教师再对孩子进行特别辅导,进而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家校沟通方面,要与家长交流榜样作用和竞争激励在不同学龄段孩子中的具体实施和应用。对于幼儿来说,榜样不是别人家的孩子,而是别人家孩子做事的方法,这样不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老师不喜欢我,而是感觉到学会别人的方法做事,大家会更喜欢我。挫折教育在幼儿时期实施一定要找准教育的教学点。竞争激励在幼儿教育中建议低频率使用,幼儿时期是性格形成阶段,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基础尚有欠缺。

3.社会有针对孩子挫折教育组织公共活动

电视节目《宝宝爬》中的游戏环节是这样的,孩子要爬过一个地毯,地毯上各种道具,有卡通人物也有玩具书本。宝宝在爬的过程中,遇到陌生的物品反应各不相同,有的笑,有的哭,有的勇敢过去,有的停止不前,有的反相爬回去了。对此,主持人和家长对孩子们进行鼓励和表扬,这就是对孩子进行挫折启蒙教育的好方法,并且大人的不服输会直接让其引导孩子勇敢面对困难,无形当中对家长的教育意识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积木宝贝等儿童文教机构组织的各种亲子运动会,比赛中失利就是最好的挫折教育,在这种比赛中与孩子面对输赢的还有家长,这是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良好教学材料。从孩子的角度看,当遭遇挫败的时候,还有家人陪着,挫败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会对生活的其他部分产生影响。从家长的角度看,望子成龙之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些第一大人也争取不到,对孩子少一些不必要的期望,能够减小孩子的受挫频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时期是一个人各种心理品质和性格的塑造时期,在幼儿阶段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有利于其逆商AQ的建立,有利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勇敢面对困难和正视问题,从而积极解决问题以适应生活环境。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其对待事物的态度、行为和反应对处于模仿阶段的孩子有很深的影响;幼儿园作为教育孩子最专业的团队,要将挫折教育融入到平时的幼儿教学和生活中,构建孩子的抗挫折意识和行为;社会作为文化导向的主宰者,要肩负起对祖国花朵的培育任务,为花朵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电视媒体和相关单位可以组织更多的针对幼儿的趣味活动和竞争性的亲子活动,将抗挫教育融入活动中,引导大众进行积极参与,从而有利于孩子及其家长对幼儿挫折教育的重视和认同。

参考文献:

篇7

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很多折射了家庭教育的痕迹,孩子在家里和社会的行为也是学校教育的 ,在长期的德育工作中我逐渐感受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配合协调,才能促进孩子更好地成长。

一、指导家长转变家庭教育的观念迫在眉睫

林玲是我所带的一年级三班的一个小女孩,她理解能力很强,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美术老师特别喜欢她,说她很有创造力,画的画与别的孩子不同,线条很流畅,创意特别好。可是,更多的科任老师一提起林玲的名字直摇头,同学们更是不理睬她,瞧不起她。从刚入学第一天开始,她就表现得与众不同,无论是行走方式,说话方式和行为习惯都让人很难接受。很多老师都说:“你们班的林玲太特殊了。”她无论是上什么课还在课间玩,嘴里都含着东西,什么头花,扣子,铅笔,橡皮等等,什么东西都往嘴里放,每天上学来的时候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放学时就像一只小猫,嘴巴周围脏兮兮的,头乱七八糟的,衣服满是土。每天桌子上摆得满满的,铅笔盒、水彩笔、喝水杯、各科书………别的孩子都争着得小红花,她说:“我才不稀罕,我家里多得是。”她每次做一些怪动作,要么张大嘴嚎叫一声,要么伸出舌头扮鬼脸,要么趴在桌上一动不动,任凭谁使劲也扳不动,她常常惹得同学们哈哈大笑,她也不觉得难为情,也跟着大笑。她有多动的毛病,始终没有办法让自己安静下来,害的我经常为了她而停下来没办法正常上课。

这个孩子的矛盾性格与怪异行为让我很担忧,这应该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可是没有老师喜欢她,没有同学愿意接近她。林玲生活在一个各方面条件都比较优越的家庭里,爸爸和妈妈都是研究设计单位的在职职工,家庭条件很好,天天车接车送,衣物、用品全是儿童名牌。她的父母工作都很忙,尤其是爸爸经常出野外,妈妈工作很繁忙。小时候由爷爷奶奶带孩子。她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自然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学前教育抓的很多,在学习上灌输地挺多,什么唐诗、英语、数字,都倒背如流。还报了很多兴趣班,画画、唱歌、钢琴等等。由于她的父母工作都很忙,又想让孩子成才,就把孩子的学前教育,交给各种学前教育的培训学校。上学了,妈妈经常加班,还是奶奶每天负责孩子的一日三餐。父母不在家时,孩子的学习就没人管了。在与林玲父母的联系中,我了解到林玲从小就有乱吃东西的习惯,开始他们以为孩子缺锌,就买了很多营养品补锌,但效果都不好。他们忍不住了就打骂孩子,时间长了,孩子照样这样做,后来他们也失去耐心,任其发展。所以孩子也习以为常了。

1、过分疼爱导致任性,依赖心强。因为工作条件的限制,很多家长无暇照顾孩子,很多孩子基本都是由爷爷奶奶这辈人带大。不太注意孩子生活习惯的教育,什么都想替孩子做,让林玲形成了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自我为中心、任性的性格。因此,在林玲的眼里,她想怎样就怎样,不高兴就大哭,高兴就大笑,不管任何场合,只管自己开心就行。林玲处处依赖家长,缺乏独立性,在班里不会自己收拾课桌,书包,不知道凌乱的书桌很不雅观,很影响教室的卫生,影响自己的身心发展。

2、父母期望过高,致使孩子自尊心强与受挫能力弱产生矛盾。林玲的妈妈工作繁忙,从小依赖各种培训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不重视孩子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一味地灌输知识,甚至于为了讨好家长,忽视孩子的上课不良表现,导致家长不能及时真实地了解孩子的表现情况。上学后,在父母眼中一向优秀的孩子被老师指出种种缺点,家长很难接受,对孩子渐渐失去耐心。一听到老师打电话,同学们告林玲的状,就大发雷霆,动辄打骂林玲,导致孩子自尊心受挫,不能正确看待自己。

3、家长错误的认为孩子掌握知识越多越聪明,又不懂得早期教育的方法,给孩子灌进许多的知识。一入学,孩子在学习上,肯定超过其他孩子,老师讲的课她早会了,所以根本不用心,不听课也能考出好的成绩,时间一长,孩子就再也不听课了,她认为自己很聪明,不用学什么都会。渐渐把老师不放在眼里,把同学也不当回事,养成孩子高傲、盛气凌人、自以为是的个性来。

家长任何时候都不能因为繁忙、烦躁就任由孩子的坏习惯滋生,顺其自然,只要发现了,就一定想方设法帮助孩子纠正,因为孩子不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错在哪里,所以,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决定着孩子的习惯形成。

二、家校结合齐浇灌,静候花开香满园

1、家长会改为家长之间的会议。以前的家长会都是家长听,老师讲。我将家长会改为20分钟家长之间的议论纷纷。家长之间交流、沟通中,了解到了别人眼中的孩子的真实情况。意识到孩子的教育问题迫在眉睫,并且在与别的家长的探讨中摸索自己教育自己孩子的方法。

2、指导家长进行家庭奖惩制度。我建议家长给孩子在家里设一个红花台。每天孩子好的表现像老师一样给孩子进行红花的奖励,比任何物质的奖励更有效。从生活、学习方面设立各项奖惩措施。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学会收拾自己的书桌、书包,自己盛饭,放碗。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不要过分的称赞,贴一朵红就行了。这样激励孩子在家里和学校里好好表现,逐渐改掉不良的生活和学习习惯。通过红花数量进行比较,就能看出孩子的改变。

3、指导家长加强学习,掌握教育孩子的方法。我推荐家长阅读关于教育的有关书籍,不断学习,改变自己的教育习惯,让孩子也监督家长的行为,与孩子同时改变。孩子的一切都要从习惯培养开始。低起点,严要求、勤矫正。教育孩子珍惜生活,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珍惜荣誉。发挥家庭教育的智慧,引导孩子,共同解决孩子的实际问题。

4、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开放日,利用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点,全面指导家庭教育。指导家长“信任孩子”。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对孩子有充分的信心,指导家长“赏识孩子”。

我们要引领家长学习家庭教育,承担家庭应该承担的教育责任,走家校结合之路,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有力助手。让孩子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关爱下,茁壮成长。

篇8

现在的年轻家长大多是20世纪70年代末或80年代初出生的,以第一代独生子女居多。这批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比上一辈的家长高,大多接受了较好的文化教育,科学教育意识也明显增强。大多数家长认为民主型教育是对孩子最有利的一种教养方式,对孩子要进行赏识鼓励教育,要让孩子自由发展,享受快乐的童年。从总体上讲,这些教育观念如果付诸实践将有利于孩子的发展。但一些专家或学者片面强调自由、民主等教育理念,使不少家长在理解这些现代教育理念时出现了一些偏差,教育行为并不真正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要求,导致孩子出现了一些心理与行为问题。例如,一些孩子行为习惯不良,过分自由散漫;有些孩子只知道疯玩,缺乏学习兴趣和心向等。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反而会阻碍孩子的发展;这样的孩子,不仅在中国,就是在国外也未必能发展得很好,近些年来,出国留学的孩子在国外出现心理与行为问题的案例并不鲜见。因此,在对年轻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时,学校及各级教育机构需要厘清家长可能出现的教育观念误区,正确而全面地解读现代教育理念,使家长认识到要实施“有尺度”的赏识教育、“有规则”的民主教育、“有节制”的物质奖励,为孩子创造一个“有要求”的快乐童年等。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个性才能真正得到解放,潜能才有可能得到有效开发。

二、指导家长努力建构良好家庭结构,为孩子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

良好的家庭结构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的家庭环境保障,正常的家庭结构有利于孩子成长。社会的发展与变迁,给中国的家庭结构稳定带来很大的影响。据报道,从2003年10月新的《婚姻登记条例》施行以来,离异家庭、组合家庭不断增多,给孩子的心理发展带来了很多不良的影响。有专家调查表明,在所有的特殊家庭类型中,父母离异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最大。叶玉清的研究表明,与正常家庭的被试相比,父母离异的被试情绪更易激动,更缺乏责任心,易怀疑、刚愎、固执己见,紧张、激动,好强固执,爱幻想,自律性较差。一些学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是由于“中国式离婚”所致,离婚过程中,家长的争吵、互斗等行为使孩子产生了不安全感和被抛弃感,易对人产生不信任、遇事容易冲动等。目前,大多数年轻家长工作都比较忙,工作压力比较大,难以独立抚养孩子,因此,孩子往往是与家长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组成421式的家庭。由于隔代亲等因素的影响,在421家庭中,祖辈容易对孩子溺爱无度、过度保护等,使孩子形成许多不良的习惯与个性,比如娇气、自理能力差、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等。因此,应让家长认识到给孩子一个健康正常家庭的重要性,尽量避免家庭变故,尤其是父母离婚。父母应经营好婚姻并处理好各种家庭人际关系,即使婚姻破裂也应尽量减少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三、指导家长建立亲密的家庭人际关系,为孩子营造温馨的家庭情感氛围

家庭情感氛围是家庭成员间互动形成的人际关系和心理氛围,良好的家庭情感氛围能促使孩子形成乐于助人、积极进取等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和人格,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反之,在压抑、消沉等家庭情感氛围中生活的孩子往往存在一些心理与人格的缺陷。有调查显示,在父母感情不和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存在自信心不足、退缩、孤僻、神经质等心理和行为问题。在家庭人际关系中,夫妻关系是家庭的轴心,其他关系都由此发展而来,祖辈、家长辈和姑嫂姨舅的血缘关系也是围绕这一轴心而转动的。马斯洛说过:“安全的情感氛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夫妻间的互尊互助是具有伟大教育力量的道德财富”。孩子正是以父母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其认识一切人际关系的起点的。在互爱、互助、幸福、和睦的家庭中,孩子会感到快乐、温暖、有安全感,能热情关心他人,尊重长辈;相反,在紧张、冷漠、争吵不断、纠纷常起的家庭中生活,孩子会变得恐惧、抑郁寡欢,缺乏自信心和安全感,性格暴躁,敌对、孤僻、对人冷漠等。因此,要引导家长组织好家庭生活,努力处理好家庭人际关系,如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婆媳关系等,家庭成员间能够彼此尊重、相互关心,营造一个温馨、宽松、和谐的家庭情感氛围,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四、指导家长学会率先垂范,努力给孩子做好行为榜样

篇9

误区一――要求孩子画得像

很多家长喜欢用“像不像”作为评价孩子作品的唯一标准。如果成人以“像不像”这个标准来评介孩子的作品,那么在指导孩子进行美术活动时就会犯非常严重的结果,即重视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家长一句“画得不像” ,“你画的什么呀”,“ 我看不懂”,“ 画得乱七八糟的”将会狠狠地扼杀孩子绘画的兴趣,伤害孩子自信心,让孩子对绘画不再有动手的欲望。因此,在幼儿园里,当教师组织孩子们进行绘画活动时,有一部分孩子会胆怯地说:“老师我不会画”。当然孩子回到家,也会在父母面前不喜欢绘画的情绪,不愿动笔,家长自然而然地认为孩子不会绘画。

误区二――强调绘画技能的掌握

有个别家长在指导孩子绘画时,注重强调绘画技巧的掌握,强行要求孩子按照绘画技巧去进行创作,忽视了孩子内在的需要,忽视了孩子的兴趣所在。孩子不理解成人的绘画理念,自己的想法、行动得不到家长的认可,久而久之,孩子就产生了畏惧、讨厌绘画的心理。

误区三――教孩子画形象

有些家长在孩子还很小时,就过早地教孩子画形象。比如,孩子刚刚开始画点什么的时候,大人就画一些人的花呀、人物的脸呀、房子呀、汽车呀的教孩子画,孩子学不会,便要求大人画,大人不厌其烦地绘画,孩子只是一个欣赏者,却没有动手操作的欲望,因为他画的不像,所以孩子也不愿意动手去画。无论是谁都拥有与生俱来的绘画能力!这种能力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非常自然地培养、获得的能力。一岁的时候获得一岁的能力,两岁的时候获得两岁的能力,不同年龄的孩子具备与年龄相应的能力时,绘画能力自然地表现出来。家长过早地教孩子画形象是不科学的,是拔苗助长,可能会毁掉孩子的绘画才能,严重的还会扭曲孩子的性格。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帮助家长走出幼儿绘画教育的误区,笔者认为幼儿教师主要采用以下策略帮助家长走出幼儿绘画教育的误区。

策略一――引导家长欣赏幼儿的作品

指导家长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欣赏孩子的作品,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绘画作品。纠正家长以“像不像”评判幼儿作品的观念,让家长正确的欣赏孩子的作品,使家长在辅导孩子进行绘画活动时,应努力使自己成为孩子的指导者、合作者、欣赏者,而不应成为孩子的挑剔者。 幼儿的一些作品,在成人看来很可笑,但却真实地反映了孩子对事物特征的认识。家长一定要懂得欣赏孩子的绘画作品时,不要仅仅看孩子画了些什么形象,更要认真听听孩子的讲述。

策略二――引导家长懂得不要过早地教孩子画形象

家长怕孩子画得不像,过早地教孩子形象,这对孩子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如有的家长教孩子画形象,还指导孩子用色,让孩子按成人的要求涂色,太阳必须是红的,海必须是蓝的等等,这样的指导孩子绘画是不可取的。教师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家访等让家长明白过早地教孩子画形象的危害,让家长明白:孩子的绘画作品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培养出来的!有专家说过:“等孩子过了九岁,系统性地教授绘画技巧才开始变得有意义。在这之前教孩子画画,是拔苗助长,可能会扼杀孩子的天资。”

策略三――指导家长认识各年龄段孩子绘画的特点

幼儿的年龄不同,心理发展、动作反应、认识水平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幼儿的绘画水平发展各不相同。家长就不能以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绘画能力,要多做纵向比较,不要做横向比较。教师要耐心地指导家长了解学前阶段,各年龄段的孩子绘画基本特征,让家长有的放矢地引导孩子进行绘画。

策略四――指导家长多带孩子参加各种活动

篇10

一、良好的家庭教育所采取的方法

本人结合自己几十年从事一线班主任工作的零散实践经验而谈,良好的家庭教育所采取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说教指导法

采用说服教育,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指导方法,是很多家庭教育中常用且惯用的方法。该种家庭教育方法的好处是方便易用,但不是对每个孩子都有“疗效”,特别是当下瞬息万变的教育背景下,孩子们头脑和心中看到、听到、接收到的外界信息越来越多,孩子们的思维也越来越活跃。如果家长的说服教育方法不能很好地入情入心,没有足够的说服力,那么孩子是不会接受的。而且有些家长不注重方法,长期的絮絮叨叨的说教,很容易造成学生抵触叛逆的心理。所以,在家庭教育中说教指导法可用,但要找准问题的切入点,话不用多,但要精,切中要害地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孩子才会在心理上接受家长的说教,从而按照合理优质的导向健康成长。要想实现良好的说教指导,和家长自身的品行是相辅相成的,也就是说家长要在孩子心目中有一定的威信。让孩子崇拜佩服你,为人父母才可以掌握最有力的说教指导撼动力。有些家长或许把让孩子崇拜佩服自己想得太过神秘且高大上了,其实勤奋、诚信、尊老、爱幼等美好的品行都会成为孩子崇拜你的元素。

2.榜样示范法

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野蛮的“棍棒教育”的时代早就过去了,家庭教育中父母榜样示范的力量,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性格和为人处世的个性形成与发展。家庭教育中对父母榜样示范法的要求是长期而严格的,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润物无声的过程。实施这种教育方法的家长要么具有良好的自身修为,品行端正、言行一致,能成为孩子心目中好的模仿对象;要么愿意为孩子的良好、健康、优质成长改变自己原本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和癖好,且能长期坚持,陪伴孩子一起成长为彬彬有礼的人。榜样示范法中影响孩子行为的核心撼动力就是父母的言行,有意无意的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意识教育力量,孩子从最初的模范到逐步地习惯,进而稳定地形成为自身的性格,都是榜样示范法良好的教育效果。

3.氛围熏陶法

众所周知,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对思想意识尚未成熟的孩子来说。良好的家庭氛围能熏陶孩子形成积极健康、阳光向上的好性情和品质。

二、良好的家庭教育方法与儿童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

上文中提及的几种家庭教育方法,如能良好运用在孩子成长期的家庭教育中,将对孩子的良好个性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说教指导法让孩子从道理上明白什么是对的,而且知道该怎么样做,也就是说既为孩子们指明了方向,也带领孩子找到了抵达目的地的方法。这种教育方法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大多做事思路清晰、有条不紊,愿意用语言阐述明白所作所为的内因外果,希望和别人产生思想上的一致认同点。

榜样示范法最适用于思想意识尚未成熟的孩子们。中国有句俗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此话虽有些偏激,但很形象地道出了家庭中榜样示范的力量是强大而不可替代的。要想让孩子成为高尚的人,家长的行为品质绝不能卑劣。要知道孩子在学校,老师们所传授的多是书本知识,课本以外的像生活习惯、为人处世的道理等,都是家庭教育的重头戏。为师的这些年我深刻地体会到,很多时候孩子身上呈现出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家庭的问题,孩子七八岁被送进学校时,已经是一个“半成品”了,老师其实就是在挖掘每个孩子身上的宝贵品质,带领他们朝着更加优秀的方向前进。如果这其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以及社会大环境的教育存在脱节和相悖的东西,那么孩子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究竟会朝着哪个方向发展更是令人担忧。当然,如果家长能用良好的品行给孩子的成长以示范和引领,此种教育方法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一定是言行一致、行为端正,且愿意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