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问题与对策范文

时间:2023-10-17 17:35: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食品安全问题与对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食品安全问题与对策

篇1

当前,各地、各有关部门均十分重视农村食品安全工作,无不以净化农村食品市场为重点,积极开展与大力推动专项整治行动和长效监管机制建设,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目前在涉及农村食品安全的不同环节和区域仍然存在不容忽视的隐患和盲区,还需要各地、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增强安全责任意识与监管执法合力,创造性地开展农村食品安全各项监管工作,做到监管区域无盲区、监管环节无断层、监管品种无遗漏,努力创建一个安全、和谐的农村食品消费环境。

一、主要问题

1、在农业种养殖环节。目前,在农村发展无公害标准化种植基地与规模化绿色饲养基地由于受思想观念、技术水平和监测条件的限制,不能保证对农药、化肥以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全过程质量监控,重金属、农残、药物残留等主要指标难以得到有效控制,超标现象较为严重。源头污染控制与安全监管要求不相适应。

2、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农村地区的食品生产企业多属家庭作坊式小加工厂,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生产环境与生产条件相对较差,很难保证生产出合格食品。个别不法食品生产加工点使用有毒有害物质或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加工食品,以及伪造、滥用标识,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现象仍时有发生。

3、在食品流通环节。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市场的一些个体经营户,因经营规模小,品种少,对索证索票认识肤浅,日常进货只论价格不重质量。还有,不法商贩利用农村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农民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的特点,将一些过期、变质食品低价倾销到农村市场,给农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带来较大隐患。

4、在食品消费环节。农村餐饮店采购原材料索证索票意识淡薄,不注重规范采购渠道,不愿建立购进台账,索证索票制度,更未全面推行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和持证上岗制度。还有农村自办宴席存在较大的食品安全隐患,极易引发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

5、在食品安全监管环节。因为相关职能部门大多数在农村没有设立分支机构,监管力量得不到有效延伸。农村虽已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但形如乡镇食品安全协管办(站)的基层协管机构,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定岗定编问题,没有运行经费保障,安全监管工作得不到扎实深入地开展,多数仍然是有其名而无其实。

二、治理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要结合农村实际,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充分利用农村举办庙会、赶集、文化下乡演出等活动机会以及报纸、广播、电视等传媒,宣传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与安全消费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与识假打假、依法维权能力,同时要发动群众积极投诉举报食品制假售假线索和安全隐患,形成人人关心食品安全的社会氛围。

(二)强化责任意识,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从落实部门职责、明确工作任务 、严格督查考核三方面入手,强化质量保证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县、乡两级政府,政府与相关职能部门之间要签订管理责任书,相关职能部门还要与生产经营企业第一责任人签订质量保证责任书;同时要建立落实责任追究制,将食品安全工作切实纳入乡镇政府目标管理考评,严格实行食品安全“一票否决制”。对因食品安全问题产生不良后果的,严格追究主要责任人及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加大硬件投入,提高农村食品监测保障能力。大力改善农村食品监测条件,尽可能配齐必备的监测、检验设备;并提供必要的检验经费。建立以市场主办单位自检为基础、消费者复检为补充、执法部门抽检为保障的“三方互动”的监测体系,并不断拓宽抽检领域,扩大监测覆盖面,及时通报监测结果,提高农村市场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四)加强内涵建设,充分发挥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网作用。上级政府必须提供一定的运行经费保障,保证乡镇食品安全协管机构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相关部门也应延伸工作职能,设立派出机构,主抓末端安全监管。同时可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点多面广,村干部群众威信高,农村情况熟悉的优势,尽可能聘请村支书和村长为本村食品安全监管联络员或信息员,在村民组设立农民投诉受理点,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农村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网。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构建农村食品安全信息平台。要结合农村实际,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多采用通俗形象,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有线广播、宣传画,为农民群众提供食品消费信息,引导农民群众安全放心消费;同时要及时研究分析农村食品安全形势,对食品安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

(六)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引入信用奖惩机制。积极引导企业诚信守法经营,对违反食品安全信用管理制度,有意制假售假的失信企业除依法严惩外,建立失信档案,列入黑名单,通过舆论媒体予以曝光。尤其是对那些质量卫生状况达不到要求,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农村小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要坚决取缔;同时对管理规范,诚信发展的乡镇食 品生产加工企业要加强扶持与引导,促进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树立品牌形象,争取做大做强。

篇2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86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7021-021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主要问题

1.1食品生产质量监管不力我国目前的食品行业以正规较大规模的食品企业为主,这些企业的市场占有份额较大,另外还有小企业或小作坊的食品生产企业,它们占据的市场份额较小。但是尽管正规企业能够在设备和投入上有充足的保障,而在生产过程中,仍然存在卫生条件不达标,内部质量管理混乱等的现象,一些企业初具规模,在食品质量上管理薄弱,质量管理制度也存在不足,尤其小企业和小作坊食品生产的车间卫生状况堪忧,食品卫生难以保障,并且存在食品生产中随意掺杂或掺假,为牟取不法利益,滥用食品添加剂或是违法掺加工业添加剂,坑骗消费者,给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正规企业能够接受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督,但是仍然有隐瞒欺诈的现象,使得食品生产质量监管难以有效的进行,而一些小作坊式的加工企业选择偏僻或者隐蔽的加工地点,即使是食品生产设备不达标,卫生条件不合格,仍然能够向市场提供食品,由于其隐蔽性以及相关部门的不作为,难以及时有效的对其进行监管和市场监督,给食品安全带来了较大的隐患。

1.2食品安全监管技术落后食品安全监管技术能够较好地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有力的保障,但是我国的监管检测技术仍然较为落后,目前的食品监管技术并不能满足食品安全的检测。随着近几年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食品添加剂的应用以及食品生产技术的改良,食品产品的技术含量较高,现有的食品安全检测设备不能够有效的检测出食品的安全程度,另外根据调查,我国国内的二千二百种的食品添加剂中拥有检验标准的只有四成,这就充分说明现有的检测技术已经很难达到食品安全的监管要求,信息化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有待加强建设。

1.3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不足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多部门的监管混乱,我国目前食品生产到流通各个阶段都有相关的部门监管,但是多部门监管职责划分不清,协调机制不健全,使得个别流程处在监管体系之外;第二,监管机构改革滞后,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改变力度不够,不能充分的保障食品安全监管有效的进行,这种监管体制不仅造成执法成本的增加,还容易形成执法漏洞;第三,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突击检查现象,食品安全监管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专项检查可以保证一段时间内食品安全问题得以解决,但是不是一个长久的监管机制,这反映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缺乏主动性,大大减弱了执法的有效性。2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解决措施

2.1加强薄弱环节的监管对于目前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安全问题,就要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保证食品安全监管覆盖食品生产的各个阶段以及食品生产的各个企业。首先,对于小作坊或者流动性的商贩这类食品的生产,应该加强其所在地的政府监管力度,具体到社区和街道,由于其所在地的监管部门了解这类食品生产的具体情况,能够既考虑实际情况又能够合法的监管食品安全,并且应该将监管职责具体到个人,制定合理的监管制度,对其经营和服务都能够提供有效的监管措施。其次,食品安全监管要加强基础建设,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监管的义务,提倡人民群众积极举报不良生产企业,建立快捷方便的食品安全反映渠道,改变单一的政府监管模式,调动人民群众的监督力量,有效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使得不法生产企业和人员得到及时的法律惩罚。

2.2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通过加强各个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协调与沟通机制,有效的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很难短时期内建立一个综合的单一的国家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体系,因此应加大各个监管机构的协调力度,处理好各个部门之间、不同级别的监管机构之间以及监管机构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协调解决其中的监管冲突与监管空白,构建一个较为综合的监管体系,可以建立国家级的食品安全机构,专门负责协调与沟通各主管机构,制定食品安全保障制度,评估食品安全状况,其次,对于食品安全生产各个阶段的监管部门进行合理的分工,划清职责界限,并且把各个监管部门统一于一个整体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改善食品安全监管交叉或者是监管空白,处理好各个监管机构的衔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的机制,也是深化食品安全机构改革的必然要求,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有效监督以及落实执行,能够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充分的保障。

2.3提升食品检测水平目前,我国的食品检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改变传统的检测技术和能力的同时,也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检测技术,提高我国食品检测的水平。通过引进国外的优秀人才或者是先进的技术,加快提高我国检测设备的检测能力,进一步提高我国检测的前沿技术研究,对食品添加剂、生物毒素以及违禁化学品的快速检测能力能够明显的提高,另外还应建立起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体系,对食品安全问题能够及时有效的反应和处置,把食品安全检测数据全国共享,形成多部门的联动配合机制,及时记录和反馈食品检测结果。同时,应该提高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达到与其他先进国家的食品安全高标准,改变我国标准制定落后、缺乏科学性和操作性的局面。3结言

食品安全监管是以消费者的健康为核心,要能够有效的监管食品生产、流通等各个阶段,充分发挥国家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职责。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升食品检测技术与能力,落实相关的食品检测标准和监管法律,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社会和谐的有力保障。参考文献

篇3

摘要:随着食品行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食品添加剂也有了更加广泛的使用与发展,但在普及使用及发展的同时,在食品添加剂的管理、监督使用和检测方面却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添加剂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对比我国添加剂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差异,并对这些现象提出建议,以此来增加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减少食品中添加剂使用不当或是违规使用的现象具有现实和社会意义。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安全性问题;发展对策

食品添加剂是消费者广泛关注的话题,深入探讨食品添加剂问题有助于增强人们食品安全意识,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延长食品储藏时间,改善食品品质,提高食品营养更成分等。

1 食品添加剂概述

1.1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

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基本没有营养成分、营养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添加剂主要是指为了提高食品品质,或者满足食品保鲜、防腐或者加工工艺的需求,添加到食品中的天然物质或者人工合成物质。国际上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是:有意识地添加到食品中少量的用来改善食品风味、储存性质、组织结构以及外观的非营养物质。

1.2 食品添加剂的内涵

站在营养价值的角度上来看,食品和食品添加剂有着很大的差别,人们不一定必须食用食品添加剂。站在食品安全的角度上来看,企业为了开发食品资源,满足食品加工需求,增强食品吸引力,在生产和加工食品的过程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但是消费者主观上并不想直接食用食品添加剂,很多时候都是被迫食用食品添加剂。

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最大区别在使用标准方面,后者比前者更严格,具体包括允许使用食品添加剂品种、使用范围、使用限量以及使用目的等。应该尽可能减少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食品添加剂在技术方面应该明确有必要添加,并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证明食品添加剂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才能使用。

1.3 食品添加剂的类型?

食品添加剂分为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天然食品添加剂以及营养食品添加剂三大类。国内外将食品添加剂分成23大类,主要包括乳化剂、着色剂、抗结剂、酶制剂、抗氧化剂、水分保持剂、漂白剂、酸度调节剂、甜味剂、食品用香料、面粉处理剂、膨松剂、增味剂、消泡剂、营养强化剂、护色剂、凝固、稳定剂、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被膜剂、增稠剂、防腐剂等。

2 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的安全性

2.1 食品添加剂是否影响食品安全

如果食品添加剂用量在合理范围内,则不会影响食品安全。只有当食品添加剂超量使用或者添加非食用物质,才会影响食品安全。?

第一,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认识不全面。具体表现是:首先,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内涵、在食品加工工艺中的作用等方面认识不正确,有的企业为了迎合消费者,提高经济效益,向消费者承诺其产品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剂,从而导致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加深。许多消费者认为只要添加了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就不安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其次,消费者容易混淆非法添加物和食品添加剂,有的不法分子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从而将责任归结到食品添加剂上,进而导致消费者认为食品添加剂危害食品安全。?

第二,食品添加剂在合理、科学基础上使用对人体健康是无害的。具体表现是:食品添加剂经过严格质量检验,并利用遗传、亚慢性、急性以及传统致畸等毒性试验对其进行安全评价,保证其使用后对人体健康无安全隐患,才能投入使用。我国明文禁止,在食品中使用非食品添加剂。如果正确使用添加剂,对食品的营养价值不会产生任何影响,而且有的食品添加剂还是一种营养物质。

2.2 食品添加剂未来发展趋势?

食品添加剂未来发展趋势是营养化、多功能化、天然化。理想的食品添加剂应该是有益无害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不仅关注食品的色、香、味,还关注食品安全、影响和健康,食品添加剂功能更加多样化,人们更加重视食品添加的保健性和安全性。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化学合成技术的提高,食品添加剂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人们可能会逐渐淡化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区别。?

2.3 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作用?

深入研究食品添加剂安全问题的目的是保证食品安全,保护人体健康。应该看到,食品添加剂种类繁多、功能齐全,缺乏食品添加剂,则会减少能消费食品的品种,降低食品的保存时间,甚至有的食品可能会出现曲霉菌素繁衍、变质等不安全因素,影响食品的营养和安全,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由此可知,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有助于提高食品安全性,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提高社会效益,推动经济的发展,实现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对食品安全和食品添加剂所采取的措施?

3.1 加强天然绿色食品添加剂研发

国内的天然绿色食品添加剂深受国际市场的青睐,而且广大消费群体普遍认为食用天然的食品添加剂能够增加安全感。但天然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也有被提取植物的种类和部位有关。目前研究比较多的天然食品添加剂有天然抗氧化剂如茶多酚、天然甜味剂如甘草提取物、天然抗菌剂大蒜素、天然防腐剂抑菌素、天然色素、天然香料等。这些天然安全的食品防腐剂会成为持续的研究热点。

3.2 加强食品添加剂检测技术和风险监测体系的建设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实验室并不能全面、准确地检测出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残留量,应加大财力的投入,建设食品添加剂检测体系,提高检测能力。逐步健全和完善风险监测网络,加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和手段,提升食品安全预警能力。借鉴国外经验,定期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估,并进行长期监测,并借助媒体将有关食品添加剂信息进行公布。如2014年美国环境工作小组(EWG)了食品添加剂“黑名单”列表,公布了12种食品“最脏”食品添加剂,建议民众尽量避免以上12种最脏添加剂。

3.3 开展针对性的科普宣教

应将食品添加剂和违法添加物的概念辨析作为科普宣教的重点。宣传普及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必要性,科学理性看待食品添加剂,如一些肉制品添加防腐剂是为了保持稳定的红色和抑制肉毒梭菌生长,避免了更大的危险性,从而消除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和恐慌心理。

3.4 加强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监管

建立统一的行政和政府监管机制,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食品企业的监管力度,采取定期检测和不定期抽查的形式,尤其加强对中小城市和农村的监督管理。同时也要积极引导食品生产企业加强自身管理,提高对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的认识。严禁违法添加、超限量和超范围使用,对于不符合食品添加剂标准的企业予以严惩。

4 结语?

食品安全问题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食品添加剂的正确使用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我们应该加强食品添加剂检测技术和风险监测体系的建设,加强监管力度,规范食品添加剂使用,开展针对性的科普宣教,正确看待食品添加剂,发挥消费者的积极作用,将天然绿色安全的食品添加剂作为今后发展主流方向,消除食品添加剂安全性问题,促进食品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王芬,彭栋.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 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1(2):84-85.

篇4

【关键词】涉水产品 问题 对策

近几年来,为了严格执行《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我市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以下简称涉水产品)监督管理,保证涉水产品的卫生质量,确保消费者饮水安全和身体健康,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对辖区涉水产品生产、经营及使用单位加强了监督检查。

1监督检查情况

目前,全市共有涉水产品生产单位2家、经营单位13家、有蓄水容器的二次供水单位7家,其中,经营单位中持有卫生许可批件饮用水输配水管材管件产品种数9种,净水器5个品牌24种型号,无批件输配水管材管件产品12种,净水器2个品牌2种型号。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经营单位销售无卫生许可批件的涉水产品

《办法》规定,涉水产品生产、销售单位不得生产、销售无卫生许可批件的涉水产品,但有些单位销售的输配水管材、管件或净水器未取得涉水产品卫生许可批件或批件过期。按国家有关规定,一种型号的产品对应一个卫生许可批件,有的厂家在获取一种产品的卫生许可批件后,或改变外观形状,或改变机芯结构,生产出多种型号的产品,却冒用这一个批件的批号。有的厂家或商进口涉水产品的同时,将自厂生产的国产涉水产品冒用的进口涉水产品批件进行销售。

2.2假冒卫生许可批件难以识别

目前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未能及时公布已获得卫生许可批件的涉水产品及有关资料,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在对流通领域涉水产品的日常卫生监督工作中,对经营单位提供的复印件难辨真伪,因而难以杜绝经营、使用假冒伪劣涉水产品。本市在涉水产品卫生监督工作中即查处一起伪造涉水产品卫生许可批件违法案例,一某品牌净水器经营单位在接受卫生监督检查中,向卫生监督员出具了一份复印伪造的涉水产品卫生许可批件,但产品批号与产品标签不符,后经网络及电话多渠道反复查询核实,最终确认了该单位伪造批件的违法事实。

2.3《办法》宣传缺乏广度和深度

由于各种媒体对涉水产品法律法规的宣传报道较少,发现问题不能及时曝光,导致经营者和消费者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和卫生常识,不懂得识别真假,在进货时不会主动向厂家索取卫生许可批件,从而让一些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给消费者饮水安全增加了隐患。

2.4《办法》中规定的行政处罚力度不足,可操作性不强

《办法》第27条虽然规定了生产或销售无卫生许可批件的涉水产品的,可以责令改进并处以罚款,但对生产或销售卫生质量不合格的涉水产品的和使用无卫生许可批件涉水产品的,未作相应的处罚规定(如罚款或没收违法所得)及行政控制措施(如监督销毁、封存、没收产品)。若某单位生产的涉水产品获取了卫生许可批件后擅自更改产品配方,则该产品一旦流入市场后将对用户健康产生极大危害,但对此类不合格产品的处理上,缺乏相应的处罚依据和行政控制措施,需要进一步调查取证其擅自更换配方的违法事实按照无卫生许可批件的情形处理,但对未设置或故意隐瞒原料进货台账的单位很难能够成功取证,只能责令改进并建议原批准机关收回批准文件,这在实施过程中难度极大。

3管理对策

3.1加大监督管理和执法力度

改变目前突击检查的工作方法,建立长效规范的监督管理体系。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工作,逐步规范涉水产品的市场秩序。严把卫生许可审批关,从源头遏止卫生质量不合格的涉水产品生产。加强对卫生监督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使之能够熟练掌握涉水产品卫生专业技术和相关的法律知识,进一步提高卫生监督员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对生产、销售无卫生许可批件涉水产品的单位加大处罚力度。

3.2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建立健全涉水产品监督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使生产、经营销售单位在生产、销售涉水产品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卫生标准,在监督处罚时有法可依。

3.3加强社会宣传提高全民饮水安全意识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向社会宣传涉水产品法律法规和卫生知识,定期对不合格涉水产品及违法事件公开曝光,形成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社会氛围。提高涉水产品生产、销售单位的法制意识,做到自律守法,提高涉水产品使用单位卫生安全意识,严格实行索证制度,同时也让市民群众能够自行判断涉水产品的卫生质量,保护自身饮水安全。

篇5

【P键词】食品安全 政府监管 解决对策

一、食品安全现状

食品安全发展现状:对于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可以根据食品安全的内涵即食品数量安全与食品质量安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食品数量安全来看,由于粮食是我们生活中最基本的保障,所以根据我国粮食产量和人均粮食产量来分析我国食品数量安全的问题。通过对2003年到2016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以及人均粮食产量状况的分析,可以得出我国的粮食产量以及人均粮食产量都在呈现增长趋势,中国的粮食安全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保障。因此,我国的食品数量安全问题基本上已经得到了解决,所以我们目前社会关注的焦点指的是食品质量安全,因而在本文中主要分析的是食品质量安全。

现阶段我国所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有大量使用农药,过多的使用添加剂以及滥用激素等。第一,农药的大量使用。2015年,我国农药的使用量达132.8万吨,比上一年减少了12%;第二,过多使用添加剂。适当的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的味道,而且可以促进食品中营养的吸收,但是为了某些利益,许多商家会过度的使用添加剂,从而对人的身体产生危害;滥用激素。有些不良商家为了获取较大利益,会在食品中添加激素来增加食物的产量。

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分析

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使得国内消费者对我国的食品逐渐失去信心,而导致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主要原因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出现了问题,具体表现为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有关组织机构职能不明确以及对食品安全标准较为落后。

首先,现有法律法规不完善。目前,我国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虽然我国已初步形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体系,但在这个体系中却存在很大的缺陷。比如说在目前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是在09年颁布实施外,其他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的的颁布时间都比较早,不论是在监管内容还是在惩处力度方面,相关的规定都比较落后。

其次,食品安全标准落后。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已初步建立起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个层次标准在内的体系。虽然目前我国食品体系已较为完整,但是在现有的体系中有些标准已经不适应目前的需要,应该对其进行修改。我国现行食品卫生标准的覆盖面总体上达80%,但仍然有20% 的食品无国家标准及相应的检验方法, 有的食品种类的覆盖率仅达50%。

最后,监管不到位。目前我国存在大量无照经营的小商铺,而这些小商铺的规模通常比较小,生产设备想对简陋,原料进入门槛较低,在食品添加剂使用上存在许多漏洞,且卫生环境极差,很容易造成食品污染。由于这些小商铺分布较广,大部分是在农村,职能管理部门往往不重视,很多的食品小商铺很难找得到,监管存在盲区。

三、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的政策建议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利益,不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应为改善食品安全问题做出贡献。

首先,应完善法律法规。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但是现有的法律法规中存在某种交叉点或者是空白点,从而使食品安全问题存在隐患。其次,明确部门职能。我国虽然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但是质检总局和农业部等部门也可以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这有可能会导致重复执法。因此应该对各部门进行分工,对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以及出口等环节进行把关。最后,对相关食品安全标准进行修改,在制定标准时可以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以此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参考文献:

[1]张红波.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分析及其对策[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

[2]刘锐萍.中国食品安全现状及食品标准发展趋势与问题分析[J].农业工程技术,2007,(10).

[3]张守文.当前我国围绕食品安全内涵及相关立法的研究热点――兼论食品安全、食品卫生、食品质量之间关系的研究[J].食品科技,2005,(9).

[4]李哲敏.食品安全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4,(1).

[5]刘录民,侯军歧,景为.食品安全概念的理论分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4).

[6]陈晓雯,方菁,周洁.我国农药使用状况和农药对健康的影响研究[J].卫生软科学,2012,(6).

[7]辛志强.浅析我国食品监管体制的问题及对策[J].品牌与标准化,2012,(6).

[8]尤玉如.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9]程言清,黄祖辉.美国食品召回制度及对我国食品安全的启示[J].经济纵横,2003,(1).

[10]肖进中.国外食品安全法律监管对中国的借鉴[J].世界农业,2012,(6).

[11]杨永华.国外食品安全法律监管对我国的借鉴[J].甘肃理论学刊,2009,(2).

[12]任智华.日本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现状分析[J].农业经济,2010,(6).

篇6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快餐业发展;影响;问卷调查

一、引言

众所周知,经济学上把消费、投资、出口喻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然而由于金融危机以及近年欧美“双债危机”的影响,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贸易实施贸易保护主义,使我国的对外贸易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因此,当前,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的提升,生活节奏也愈来愈快,尤其对于大多数“上班族”来说,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他们的餐饮场所逐渐从家庭转移到餐饮店,快餐已经成为这个时代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005年我国餐饮业法人企业为9922个,营业额为1260.2亿元,各地区连锁餐饮企业的门店总数为9748个,到2010年,我国餐饮业法人企业增至21595个,比2005年增长117.6%,营业额达3195.1亿元,比2005年增长153.5%,各地区连锁餐饮企业的门店总数增至15333个,比2005年增长57.3%。可见,我国餐饮业尤其是快餐业发展迅速,拥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所以刺激快餐业的消费是扩大内需的一条重要途径。虽然我国快餐业品牌众多,如麦当劳、肯德基等国际连锁快餐企业,大娘水饺、永和豆浆等国内品牌,但是食品安全问题却屡禁不止,近年“瘦肉精”、“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牛肉膏”、“小龙虾”事件尘埃未落,“骨汤门”、“羊肉精”、“过期炸鸡回炉销售”事件又接踵而至。针对食品安全问题我国已建立了以《食品安全法》为核心的安全保障体系,但为什么这些快餐业会屡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呢?究其原因,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备受关注。如何使中式快餐企业意识到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改变经营方式,强化社会责任,推动中式快餐业的发展,已经成为研究中式快餐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主要考察企业社会责任对快餐业发展的影响,围绕这一问题设计有关调查问卷,分别对影响快餐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企业社会责任与快餐业现状的改善进行调查与分析,以期为促进我国快餐业的发展提供现实依据与对策。

二、企业社会责任对快餐业发展影响分析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追求股东利润最大化同时,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即对其所有非股东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和义务。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意味着企业的活动要对其产生的一些负面社会影响尽可能予以公布和纠正,因此它对快餐业的发展会产生一定影响。

本文采用发放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在上海、南京、无锡市区内对消费者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时间为2012年1月至2月,共收集问卷623份,有效问卷为593份,有效率为95.2%。被调查者的人口统计资料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被调查者主要集中在15岁-49岁之间,共562人,占总调查人数的94.8%。中青年人是快餐消费的主要力量,他们的消费行为反映了居民对快餐的需求偏好、消费感知、消费决策等有关消费情况。

(一)影响快餐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快餐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如社会发展大环境的制约、地区发展的不平衡、西方快餐企业的冲击、卫生条件、食品安全问题、品牌效应、价格、味道等等,这些因素或多或少都会对快餐业发展形成一定效应。然而,食品安全,卫生条件,价格,味道,品牌等是影响快餐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表2是对这些主要影响因素的调研情况。

由表2可以看出,在就餐时第一关注的问题上,有38.8%的人选择食品安全,有18.5%的人选择卫生条件,有14.2%的人选择价格,有12.8%的人选择味道,有15.7%的人选择品牌,食品安全问题占据很大比例,由此可见,食品安全问题是影响快餐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近几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愈演愈烈,成为消费者是否选择的主要标准。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有很多的原因,如政府监管不力,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系的不完善,企业本身缺乏社会责任感等。表3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调研。

由表3可以看出,企业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政府监管不力和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不完善都是造成目前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在政府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对比中,企业社会责任占42.5%,政府占39.3%;在《食品安全法》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对比中,企业社会责任占43.5%,《食品安全法》占41.3%。由此可见,目前企业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盲目追求赢利逐渐被认为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企业社会责任与快餐业现状的改善

虽然快餐业近几年发展良好,但由于各类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食品安全的信誉度逐渐下降,使得快餐业发展遇到阻碍,如何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来改善快餐业现状已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表4就这一问题展开调研。

由表4可知,认为我国现阶段快餐企业的社会责任心一般的消费者占55.6%,认为我国快餐企业社会责任心很弱的消费者占42%,说明消费者对我国快餐企业的满意度很低,普遍认为我国快餐业尚缺乏社会责任心;认为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教育会部分改善当前的快餐业现状的占41%,认为会很大程度上改善当前快餐业现状的占41.5%,说明大家还是迫切希望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对于应该加强的部分主要还是集中在食品安全生产上,但对于保护环境和增加公益事业也有较大的需求。总之,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对快餐业的现状一定会有所改善。

三、结论与对策

篇7

关键词: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治理

近年来从“孔雀石绿”事件开始,我们经过苏丹红鸭蛋、三鹿三聚氰胺毒奶、地沟油、瘦肉精、塑化剂、镉大米、毒豆芽、福喜问题肉……主食副食、鱼肉蔬菜,吃喝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都被爆出各种安全问题,因此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迫在眉睫。食品安全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如何有效地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食品安全监管日益成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考虑的重要问题。

一、分析当前食品存在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

2006 年11月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质量安全法》标志着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工作逐渐法制化。2012年国务院颁布了《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与此相关的13个政府主管部门也先后颁发了食品安全管理措施。由此可见,食品安全已成为中国各个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理论界也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解决对策,各国政府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耗费巨大,但是为什么现有的制度还是难以有效解决当下频繁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信息不对称,部分食品质量信息存在不可观测性或不可鉴别性[1]。信息不对称指在交易过程中双方拥有的信息不一样,一部分成员拥有其他成员没办法拥有的信息,一般来说卖方比买方更容易掌握有关的各种信息,信息不对称使交易双方利益失衡,还会引起社会不公平,破坏公正的原则和降低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

在食品安全领域中,由于人们有限的知识,信息搜集成本大和信息垄断者,导致了食品自身特性的信息不对称、政府与食品加工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消费者与生产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食品流通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政府各个部门监管信息不对称。许多不法生产者会钻了信息不对称的空子,尤其是政府相关部门监督生产者不力,惩治违法行为的力度不大,很可能会诱发食品厂商为了谋取自身利益做出危害社会的行为,食品原料供应商或制造商为了节省成本,会降低食品质量,采用低成本原料,生产环境恶劣,因此消费者被动承担的安全风险则大大增大,甚至要付出健康和生命的代价。长期这样,消费者逐渐对政府失去了信任,消费者中的政府信用也越来越差,对二者之间的互动机制影响非常大。另一方面,信息不对称还会导致一定程度的逆向选择,即因为消费者在面对市场上五花八门的食品时很难识别筛选出品质优良的食品,因此提供质量高的食品的企业在价格上没有优势便会逐渐淡出市场,或者被迫降低成本转为生产低质量的食品。信息不对称严重危害着市场经济,在此过程中,应该尽可能改善有利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环境,在市场经济体系中,政府要充分发挥监管责任。

二、治理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的措施

1、提高消费者获取食品信息的能力

由于农村信息摄取没有城市信息摄取快速便捷,在此应重点在农村进行食品安全教育工作,有关政府部门可定期组织下乡活动,为村民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村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其次,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充分发挥大众传播媒体的力量,如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等。具体而言,电视各频道可调整食品安全节目在黄金时段播放,重点宣传此类节目,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相关的食品安全知识,提高消费者辨识出各种食品认证信息的能力。电视媒体还要及时向公众政府部门的权威信息。消费者要有积极反馈食品安全问题的意识,一旦发现问题应主动向有关部门反映,自觉维护自身及他人的利益。

2、制度安排与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

我国政府处理食品安全事件一般采用的是运动式的治理方式,事件一旦发生,就会临时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增派执法人员调查原因解决问题,尽管这种处理方式可以暂时整顿食品行业,短期内在治理食品安全问题上显示出有一定的成效,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因此这种方式并不能作为长期有效的方法来治理食品安全。单纯的行政手段或单纯的技术手段都存在缺陷,在应对不完全信息和不对称信息问题时,需要将法规条例等制度安排与信息技术手段结合起来形成混合治理机制,才能提升治理效果[2]。

首先,加强对食品安全信息的立法和执法,明确各个食品供应环节主体收集食品安全信息的法律责任,尽量保证食品安全信息的广泛性、及时性和准确性。相关部门要将制度落到实处,对于检查不合格的企业,加大处罚力度,不仅以罚款的形式处罚,情节严重者还要按法律追究其民事及刑事责任。此外,在制度安排的基础上构建大型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数据库,提供给消费者最新的食品安全信息查询平台,有关行政监管部门将食品安全信息统计到信息网络数据库中,使消费者更加便捷地了解各个食品企业的动态。例如,可定期更新合格食品企业和不合格食品企业名单,屡教不改的企业可设入黑名单公示,从而使消费者们避免购买这些不合格企业的食品,帮助消费者们选择优质的食品。还要通过信息网络平善消费者的反馈机制,使消费者和政府之间信息共享,二者共同努力建立安全的食品市场。

近些年来, 我国频频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这不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还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并且影响了社会稳定以及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因此,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政府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剖析了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并相应的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本文只是初步讨论,食品安全问题在我国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还亟待我们一起进一步探讨和解决。(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篇8

摘 要 目的:了解城市小学

>> 浅谈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监督 高校食堂食品安全问题的探讨 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农村中小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食品安全监督中所见问题的探讨 浅析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 高校食堂食品安全问题及对策 高职院校食堂食品安全及管理问题 我国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做好食品安全监督的卫士 媒体对食品安全的监督 略论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 浅论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 试论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 聊城市学校食堂餐饮食品安全调查报告 城市超市的食品安全之道 落实食品安全决策 重点查处涉及食品安全的行业 中小学食堂及周边商店食品安全调查报告 媒体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监督作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实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国食药监食[2012]5号[N/OL]. (2012-01-06)[2012-03-20] .

3 张静,陈伟, 李溪源.沈阳市和平区学校食堂卫生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 2011, 28(1) : 112

4 韩明. 九台市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管理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0, 9 (Supp): 13 - 14.

5 阮文俊,李磊,刘远.镇江市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现状调查[J].江苏卫生保健, 2012,14 (5): 21-22.

6 杨定登,蒋亚平,杨雄.吴江市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现状[J].职业与健康,2012, 28 (9): 1096-1098.

7 马军.开封市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121-122.

8 冯卿林,齐美芹,乔敬芳,等. 秦皇岛市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管理卫生许可审查评分实施效果评价[J].河北医药,2012 ,34 (2):270-271.

篇9

一、政府承担食品安全标准管理职责的具体表现

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食品安全标准只是初步的工作,接下来更重要的环节是标准的执行和监督工作。由于食品安全风险可能发生在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各个环节,我国规定了三大类食品安全标准决定了其执行主体的多元化。在我国,卫生部门、农业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分管各自领域的食品安全工作,负责对违反食品安全标准的企业进行处罚以及对违规产品进行处理。[2]上述机构的执法过程也即实现了其监管职责,所以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的执法和监督体现了很大程度的一致性。同时,针对地方食品安全标准和企业食品安全标准备的案审查制度也是相关行政卫生部门履行监督职责的体现。

二、我国政府在管理食品安全标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从1965年8月18日批准的《食品卫生管理条例》到1988年12月9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再到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出台,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在逐步的完善中,但是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揭示了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在制定、执行、监督等各方面尚存在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各种标准间存在交叉重复和矛盾我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长期以来政府注重的是解决几亿人民的温饱问题,但是随着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国家也陆续出台了一些规章、条例以约束行业作业,我国现行的有编号的强制性食品标准多达4916项之多,散落在质检总局、农业部、原卫生部等国家部委里。[3]这种分散重复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标准导致了食品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在执行标准时无所适从,同样也给执法带来了很多困难:到底应该以哪一种标准去认定某种产品是否违反食品安全标准以及应该受到什么样的处罚?针对我国分散重合的食品安全标准,国家有必要对其进行全面整合形成一套系统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快制定、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提高食品安全标准的通用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因为食品安全标准是涉及食品问题的共性的问题,不存在太强的地域差别性,所以不应赋予地方太多的制定权;再有企业本身是以逐利为目的的,也不应放开其制定权。在确有必要赋予二者制定权时,必须严格执行审查制度或者立法中直接规定一旦出现需要制定的新的标准就必须纳入到国家标准的层面,这样才能保证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二)国家研发投入不足食品安全标准多涉及到比较高深的物理和化学知识,而要全面分析食品安全问题又需要高精细的仪器设备,这就需要巨额人力和财力的投入。但是在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立法和实践中并没有设立专门的研发机构,更没有涉及到研发资金投入,导致我国食品安全研发能力不足,无法掌握食品安全问题的前沿问题,无法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食品安全标准,在应对食品安全问题时力不从心也无法开展食品安全隐患的预防工作,造成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由于人类认识的有限性,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一次次给人类提出新的课题,但是食品安全问题又是人类维持生存的重要问题,所以政府有责任加大对食品领域的科研投入。我国现有的研发能力有限,更需要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确定对食品领域研发的投入,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科研人才,保证科研所需的资金,更新科研仪器设备,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食品安全标准,把影响人类健康的隐患降低到最低限度。(三)标准执行的监督机制不健全我国现在尚未建立独立的食品安全标准的监督机制,各级卫生部门、农业部门、工商行政管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在执法过程的同时行使监督职能。[4]由于多部门行政执法的混乱以及行败现象严重,这样监督机制不能有效遏制食品安全问题的爆发,所依必须引入行政部门之外的监督机制。食品安全问题是涉及到每一个人健康和生命的重大问题,所以每一个人都对自己所食用食品的安全性有话语权,所以应建立公民对食品安全标准的监督检查机制。由于食品安全标准是比较专业的概念,大多数的公民无法直接参与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但是公民有合理信赖由权威部门制定出来的食品安全标准是符合其身体健康要求的,并且完全有能力做一个合格的标准监督主体,对自己的的健康和生命负责就是对他人负责。所以在食品安全立法中应纳入公民监督机制,保证科学的食品安全标准得到正确的适用,全民互动杜绝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作者:张世娟 单位:安徽大学

篇10

关键词:食品安全 原因 危害 措施

前言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产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各种新型食品层出不穷,食品产业已经在国家众多产业中占支柱地位。在食品的三要素中(安全、营养、食欲),安全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首要标准。近几年来,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出现了食品的安全事件,如英国“疯牛病”和“口蹄疫”事件、国内的苏丹红、吊白块、毒米、毒油、孔雀石绿、瘦肉精、三聚氰胺等事件,使得我国乃至全球的食品安全问题形势十分严峻。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和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食品安全问题原因

1、经济利益驱使:食品安全问题之所以泛滥,屡禁不止,经济利益驱使是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食品生产者所选用的原材料往往是一些过期变质、价格低廉的原材料或非食品原料、添加剂,然后再使用一些成本很小的违禁品对食品进行再加工,这样加工出来的食品,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但价格低廉,很多不法商贩往往就选择这些食品,从中获取暴利。

2、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现行的有关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已经比较落后,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经济,不能解决新形势下的食品安全问题。比如,条款中所涉及的罚金是根据当时的物价水平所制定的,这些的罚金处罚在今天已经很难起到处罚的目的。

3、现存法律的处罚力度不够:从事食品安全违法经营者,获得的往往是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暴利,而在现实法律法规中这方面的处罚力度不够,起不到惩戒的震慑作用。如《食品安全法》中规定:造成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的,责令停止生产经营、销毁导致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病的食品,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显然这样的处罚力度不够,犯罪成本低,这也是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4、多头的监督体系,监督管理混乱:目前技术监督、工商、药监、卫生等多个部门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监管的部门多了,最终导致坏事谁也不管,好事大家一起管。一旦出现食品安全监管不力的问题,各部门之间互相推诿,都不愿意承担责任。监管局面混乱,使得监管的效率大打折扣。如沈阳“毒豆芽”事件曝光后各个职能部门各抒己见,工商、质监、农委等部门均称“不归我管”,并阐述了各自的理由。而监管职能不明引发的推诿扯皮,是“毒豆芽”在市场上横行数年的深层原因。

5、检测标准在行业普及率较低,检测手段落后:目前国际上通用的食品标准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所颁布的CAC标准。而目前我国也只有大约40%左右的食品企业使用了CAC标准用于检测,这个行业普及率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实在是太低了。除此之外,在检测手段更新升级的速度与效率方面,国外的食品行业也是远远快于、高于国内。而我国大部分大多数企业却还是沿用十几年甚至更早时候的检测手段,面临日益丰富与纷繁复杂的我国食品市场,既无法完全满足检测需求,更无法高质量地完成检测工作。

二、食品安全问题危害

1、严重威胁民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如今频频暴发的食品安全问,已不是老百姓荼余饭后闲侃的小问题,早已能让人触目惊心,令人倍感担忧的大问题。对于老百姓来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件件与食品有关,食品安全问题每个人都无法回避。那些表面看起来光鲜,实则暗藏杀机,轻则有害健康,重则要人性命的问题食品,实在成为潜伏在我们身边的定时炸弹。饱含三聚氰胺的三鹿问题奶粉、导致大头娃娃的阜阳问题奶粉又令多少家长神伤;可以这样说,这些平日里我们经常会见到、吃到的食品,一旦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

2、危及食品工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一些假冒伪劣食品的出现,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同时也损害了整个相关食品行业的利益。牛奶“三聚氰胺”事件曝光后,很多家长对国产奶粉失去了信任,纷纷选择国外品牌奶粉,即使国外奶粉纷纷涨价,面对相对便宜的国产奶粉,人们也无动于衷,这对我国整个奶制品行业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

3、降低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食品发生安全问题时,说明政府监管缺失或监管不到位。在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后,若政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或采取了错误的措施,没有将食品安全问题妥善处理,公众对政府不满意,从而对政府产生信任危机。

三、食品安全问题防范措施

1、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当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能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利益。同时开展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增强公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一套完备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使其能适应新形势下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

2、进一步加大处罚力度:加大处罚力度,以违法经营者所获得的收入为基础,处以几倍甚至几十倍的罚款,以此来增加罚金的金额。增加犯罪成本。对涉及刑事问题的要追究当事人刑事责任。

3、加强监督力度,由专门的部门负责食品安全:加大对监督部门资金和人手的投入,保证从监督环节上杜绝假冒伪劣食品的再生产、再加工;通过法律的形式明确监督主体的职能,避免职权的交叉和真空;建议由一个部门负责食品安全,避免相互推诿,以克服多头监督所带来的种种不利。

4、完善食品检测标准和技术:重视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工作,借鉴国外先进的检测技术。不断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水平,以达到最终符合CAC的国际标准。

5、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如可以借鉴欧盟的溯源制度。面对不断出现的食品安全危机,欧盟于2002年首次对食品生产提出了“可溯性”概念,为每份食品“建档案”,严格监测食品生产和销售的各个环节,以法规形式对食品、饲料等关系公众健康的产品强制实行从生产、加工到流通等各阶段的溯源制度。

6、规范食品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深化。将整顿和规范食品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和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实施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严格执法,对违反《食品卫生法》制售假冒伪劣食品,坑害消费者的不法生产经营者坚决查处,有力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活动,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四、结语

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制度正在日趋完善,食品安全还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我们切实担负起保障食品安全的政治责任,进一步加大食品卫生法宣传力度,继续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巩固和深化食品专项打假斗争的成果,努力开创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